井下安全

2024-08-29

井下安全(精选12篇)

井下安全 篇1

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 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 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煤矿井下生产现场供电环节复杂, 受井下潮气、交通运输、通风光线、温度等条件限制, 给矿井供电安全生产带来诸多困难。解决生产现场各类供电故障,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保证安全生产, 如何建立组织有序的队伍, 如何在出现故障时组织有序的排除故障, 我们在参与机电管理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1 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1.1 双回路供电

矿井供电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两回路线路要求:第441条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 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442条规定对井下变电所 (含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 、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 不得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能担负全部负荷。向局部通风机供电的井下变电所应采用分列运行方式。

1.2 及时更换淘汰设备

管理好相关的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于维持正常供电非常重要, 淘汰设备已过使用年限, 不及时淘汰, 很可能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设备, 一旦出问题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如果多台设备出现问题后果将更严重, 所以及时更换淘汰设备也是防止出现大的机电事故的基础。

2 电气设备管理要求

(1) 产品合格证、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等证标齐全、合格。

(2) 设备综合完好率95%以上, 防爆率100%, 电缆吊挂合格率95%以上, 小型电器合格率95%以上, 设备待修率不高于5%, 机电事故率不高于1%。

(3) 设备更新改造有计划, 并按计划执行, 坚持更换改造原则, 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 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旧设备, 进行报废更新。

(4) 有年度不少于12天的电气设备停产大修计划, 并按照计划执行。

(5) 电气设备完好, 继电保护设置齐全可靠。

(6) 电气工作票, 操作票填写使用规范。

3 组织建设和团队建设

我矿的机电组织结构是这样的, 矿井设机电总经理, 下设机电副总带领的机电部, 机电部与区队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供电安全小组, 供电安全小组由机电部领导, 机电部负责供电设计, 供电核算, 设备管理, 职工年度培训, 培训专业化队伍。区队干部具体负责区队的各种事物, 保证好日常的工作。

团队建设是机电管理的核心, 如何建立一支强有力, 组织有序的队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团队中的成员是得过且过的工作还是面对工作吃苦耐、刻苦钻研, 团队的水平就差很多了, 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热爱本职工作, 能吃苦, 能钻研, 识大局的团队, 之间我们也组织职工进行理论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也注重培训职工的技能水平, 我们也非常注重班组长的任用, 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人物, 班组长必须业务精通, 有大局意识, 有协调能力, 有吃苦在前的工作作风。一个有威信, 有技能的班组长能带动整个班组工作积极性。

4 特色亮点

通过机电系统带兵培训和加强班组团队建设, 矿井设备各有责任分工。每季度机电总工授课, 进行机电供电维修带兵培训, 班组长每月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解决, 总结工作中维修重点, 对照电路图进行原理讲解, 不仅提高自身素质, 对工作问题总结, 还提升了班组员工技术技能。机电部对基层班组进行奖惩考核, 按照责任分工, 做到奖勤罚懒, 形成完善的矿井供电管理系统, 通过对矿井设备隐患排查, 各项评价指标得到巩固和提高, 通过合理的绩效评定, 促进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巩固了机电供电管理队伍, 保证了矿井安全供电。

5 工作实例

采区设备漏电故障查找。供9213工作面上出口机组不能正常工作, 中班工作不到一小时921泵房供9213工作面馈电开关漏电跳闸, 机电部接到汇报后, 派分管921采区的一名电工下井检查, 电工经过对泵房内馈电送电当时不显示漏电故障, 就先对馈电开关进行漏电实验, 开关漏电跳闸动作, 确认馈电开关保护完好, 初步判定故障在下一级开关上。就赶到泵房供下级配电点9214上出口, 上出口总馈电开关试验漏试动作, 对配电点设备进行排查, 发现上出口有一台潜水泵安装自动排水, 不连续工作, 对潜水泵开关停电, 摇测潜水泵绝缘值到零, 判断出潜水泵接地造成上出口机组电源停电, 更换了潜水泵面上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Z].2009 (07) .

井下安全 篇2

(1)在采区巷道内行走时,要注意经常观察顶板和巷道的支护情况,防止矸石冒落。

(2)在采区巷道内行走时,要注意底板凸、凹不平、有无积水、淤泥、隐坑和物料等障碍,防止摔倒和挂伤。

(3)在运输巷道行走时,要注意过往车辆,车来时注意躲避到巷道较宽敞一侧或安全硐内,让车先行,等车辆过去后再行,要横越轨道线路时,要看清前后有无来往车辆,在没有车辆通过时方可横越。

(4)运输巷道行走时,行至风门前、弯道处、交叉点、车场、噪音较大处、风门处或遇有道路上有水帘喷雾时,要注意观察前后有无车辆运行,如有车辆运行到附近时,应在巷道一侧等待,让车辆过去以后再快速行走,视线受到障碍时,要注意听有无车辆运行的声音和报警,如有车辆通过,要提前做好避险准备,应在人行道或躲避硐内等候,车辆运行过去后再通行,不要抢行。

(5)在斜巷内行走时,要注意防滑,要手扶扶手行走,不得跑行,不得在非人行道一侧行走。

(6)在斜巷的车场行走,要走人行道,不得在两车之间和另一侧行走;行走却需跨越钢丝绳时,要先观察钢丝绳是否在运行,如不运行要与司机联系好后,方可跨越。

(7)路遇车场、车辆掉道处有人工作和巷道维修地点时,要征得现场工作人员的允许,并注意躲避通行。

(8)在皮带机道、溜子道行走时,要在远离皮带机和溜子侧行走,须跨越通过时,必须在过桥或横行通道处通过。若无过桥和横行通道时,应当与司机联系好停机后再通过。

(9)巷道口设有栅栏或挂有危险警告牌的地点,严禁进入。

(10)在巷道上方有人工作的地方通行时,要先同上方工作人员联系,请他们同意暂停工作并清除危险物,然后再通过。

(11)通过行人兼运料、溜煤(矸)的上山或采煤工作面放煤地点要与上部人员联系,停止工作方可通过。

(12)上下立眼时,要把牢扶手,脚下蹬稳,严禁抓电缆。在有立眼的巷道内行走时,要注意脚下的立眼,防止坠落。

(13)在巷道内行走时,钻杆、撬棍、铁锹等长把工具要拿在手里,不要扛在肩上,避免碰伤人、挂伤照明、电缆或触及架空线。

(14)行走到溜煤眼和溜料眼处时,行人不要停留,应快速通过。(15)要注意穿合格的胶鞋或矿靴,防止脚下打滑摔倒。(16)在运输巷道行走时,要按照信号和路标指示行走。

(17)井下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时,提升设备被破坏,人员可从梯子间攀登出井,攀登时要按照顺序,不要惊慌拥挤。

(18)严禁进入失修的巷道、盲巷、老空巷道、不通风的巷道。(19)严禁越过挂有警戒牌或设有警标的地点。

(20)在工作面行走时,要走人行道,不要靠煤壁行走,也不要在溜子上行走,更不要在空顶处或支架不牢处逗留。

煤矿井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策略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机电设备?电力系统?机电安全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11-01

1 煤矿井下电力系统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

煤矿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整个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的安全运行管理中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煤矿井下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缺乏全面性

煤矿企业的特殊生产性质要求电力系统的供电应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且在电力系统的管理中应按照不同的供电对象将系统分类,并进行独立管理和控制。一般可将煤矿的电力系统负荷主要有三类,1)一级负荷网络,这一类负荷如果出现断电将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者设备的损毁,从而给整个煤矿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因此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将这一类负荷作为一级负荷来管理。2)二级负荷网络,这个电力网络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煤矿的生产持续,影响产量等。如:煤炭集中和运输设备、变电所等。3)三级负荷网络,这主要是指出了一级、二级负荷以外的负荷,如网络监控和管理设备、办公网络等。实际的管理中往往对一级负荷重视有加,而对二级和三级系统的运行安全管理不足,而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作为辅助系统的电子网络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缺乏对二级和三级网络的安全保护也将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2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措施不足

煤矿生产的电力系统安全性运行还包括了三防的责任,即防爆、防火、防触电。尤其是在井下工作环境中更应当保证用电的安全性。而现实中一些煤矿电力系统往往不注重安全性措施的设计和完善,这就给整个电力系统制造了隐患。

1.3 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性能不足

电力保护装置是维持整个电力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仍可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某些煤矿的保护装置、保护方案设计和设备上,不能保证其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不能缩小影响范围,却起到了负面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整电力系统的安全,甚至扩大了损失范围。

1.4 后续的改造和维护投入不足

煤矿生产往往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电力系统的设备当然不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如果没有后续的投入,不能更新和改造电力系统的软件和硬件以适应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当然就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提高煤矿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的措施

2.1 逐级管理保证全面

在保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管理中应当在把握好主次的前提下,尽量保证供电的安全性和全面的可靠性。应做到:1)在煤矿电力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就应当保证每个矿井的必须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供电所采用的电源应来自不同的电厂或者变电站,这样就可以保证当一个电源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个电源仍可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为了保证一级负荷的安全,在矿井的两回路电源上不应分接其他负荷。对暂时不具备两回路供电的煤矿应采用备用电源的运行方案,以保证一旦出现主电源断电时仍可维持通风、提升、排水等设备的运行,并保证其容量。2)对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供电也应当尽量采用分路控制,即对重要设备实现与一级负荷相同的供电保护措施,以保证出现电力系统故障时能够维持基本功能。尤其是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的煤矿,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就应当将自控系统的用电安全考虑在内,以缩小电力系统故障对自控系统的影响,以保证其辅助功能的可靠性,使之与一级负荷相配合,保证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2.2 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煤矿电力系统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井下作业,而井下的环境往往十分恶劣,因此安全运行管理中应当针对不同的地区的井下情况来设计电力系统,尽量利用设备和供电方案来保证井下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如:提高电压等级、分段供电、增加电缆截面、安装保护装置等等,都可有效的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另外,还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调整运行方案,以保证适应不同的开采作业。

2.3 合理设计保护方案

应在整个系统中增加必要的继电保护措施,从改善保护措旄和可靠性等方面入手,以此提高系统在故障中的相对安全。因此应做到一下几点:1)对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等应设计短路、超负荷等保护;2)对井下变电所、移动变电设备、配电馈线,应设计短路、过载、漏电等保护措施:3)低压设备上应当设计短路、过载、单相断电、漏电闭锁及远程控制装置等:4)在保护装置的设计中应当采用改系统中最大的三相短路电流来校验全部保护装置的分断能力、稳定性等,以此保证其可靠性。同时,也要保证其整个的容量能够承载电力系统中最大电容电气设备同时启动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4 增加电力系统的后续维护投入

煤矿企业在生产中会不断的引进新设备、新技术,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应能不断的适应这些改变,以保证安全运行。这都需要增加必要的后续投入来支持,而这种投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设备的投入,主要是及时的更换和检修老化的设备,并调整供电方案,满足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人员的投入,即增加必要的管理人员,并保证对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以此建立其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经验的电力系统管理和维护队伍,以此保证电九系统的运行安全。

3 结语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煤矿电力系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的管理内容是围绕着生产进行的,只有保证生产的安全,才能保证安全运行。因此,未来的煤矿电力系统在设计、建设和维护中应当实行逐级分管,自动监控,全面保障,不断完善;这样才能让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萍.如何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体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

[2] 郑士旭.浅谈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8).

[3] 贾文艺.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措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0(8).

[4] 刘飞.煤矿机电设备机电一体化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3).

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研究 篇4

煤矿井下安全管理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点监控环节, 随着中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 加强煤矿井下安全管理被提高到新的高度。目前, 国内煤矿产能大幅提高, 为保证安全高效生产, 对矿井供电质量、可靠性的要求相应提高。随着矿井规模的扩大, 井下区域负荷随之增加, 相应变电所的容量也增加;同时加上井下防爆等电气技术的不成熟, 使许多井下供电系统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研究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煤矿井下供电

煤矿井下电网的经济性、科学性、稳定性、安全性等受到供电系统优劣的制约。特别是在煤矿井下采掘机械水平提高的影响下, 生产工作面持续地扩大和延伸, 这不利于煤矿井下安全性的提高。当今, 根据煤矿井下设计的供电技术要求, 经常见到的供电电压高压是6 k V与10 k V, 通常都使用6 k V, 在具备10k V变配电装置的情况下, 如果技术科学, 那么就能够使用10 k V的供电。其中, 经常使用的低压是380 V、660 V、1 140 V等, 对于高效高产的综采工作面来讲, 如果工作面的供电电源使用变电所6 000 V分段母线, 那么工作面就存在4个等级的电压, 各自是660V、1 140 V、3 300 V、6 000 V等。在日益扩大与延伸的煤矿井下工作面的影响下, 在末端持续地深入高压供电装置和电缆, 也不断地向前延伸低压系统。这样, 纵横交织的电网通过磁力启动器、高低压开关、变压器等连接, 而这一系列电缆与供电装置是否安全, 跟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有着直接性的联系[2]。煤矿井下有着特殊的环境, 在进行采掘时, 具备爆炸危险的煤尘和瓦斯等比较容易出现, 且因为电气装置一直处在较高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 较为广泛地在装置里面出现凝露情况, 也时常出现霉菌的情况。结合有关的统计资料显示, 在煤矿煤尘和瓦斯爆炸的一系列事故当中, 电火花导致的事故占到了大概一半。鉴于此, 煤矿井下的科学、安全、稳定供电对于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非常有益。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应用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非常迫切和有必要。

2 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

2.1 保护接地技术

保护接地是指借助导线将埋在地下的接地极和电气装置的金属框架与外壳相连接的保护方法。

a) 保护接地网。由保护接地原理能够发现, 保护接地设备保护功能的稳定性, 主要看能不能降低其电阻值在一起的范围内。一般来讲, 会将单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叫做局部接地极。在安装的过程中, 应当实施一些策略, 以使接地极的电阻值降低。然而, 依旧难以降低到所要求的数值, 让其实现既定的需要[3]。为此, 为了稳定地避免煤尘、瓦斯的爆炸及人身触电情况, 对于煤矿井下电气装置而言, 创建保护接地网非常关键;

b) 保护接地。其功能是分流, 这样能够使产生电火花的能量与经过人体的电流减少, 进而防止出现煤尘、瓦斯爆炸的情况及人身触电的情况。

2.2 漏电保护技术

电网漏电可以划分为分散性漏电与集中性漏电。分散性漏电是因为整条线路或整个电网的绝缘能力下降, 而顺着整个电网或整条线路出现的漏电。集中性漏电指的是在变压器中性点跟地不相接的电网当中, 因为某个点或某个位置的绝缘毁坏而导致的漏电。漏电的危害是:导致电火灾的出现;导致电雷管的爆炸;导致煤尘和瓦斯爆炸的情况出现;可能发生人身触电的情况。漏电保护主要有漏电跳闸与漏电闭锁。一般来讲, 漏电跳闸保护是通过自动开关跟检漏保护设备相配合完成。漏电闭锁指的是使开关合闸前检测电网绝缘电阻, 倘若电网对地绝缘电阻值比所要求的漏电闭锁动作电阻值低, 那么就难以使开关合闸。通常被广泛地应用于保护电机的磁力启动器上[4]。

2.3 过电流保护技术

过电流也就是所谓的过流, 换言之, 通过电缆与电气装置的电流超出了额定电流。在过流出现在电缆与电气装置之后, 在严重的情况下, 会烧毁电缆与电气装置, 要么是导致煤尘、瓦斯的爆炸及电火灾。因此, 电缆与电气装置的过流属于异常情况, 其中, 煤矿井下的过流有断相、过负荷, 短路这几种:

a) 断相。断相也被叫做单相或者是缺相, 即三相绕组断一相或三相电源断一相[5];

b) 过负荷。过负荷不单单指的是电流超出了额定的数值, 还指持续过电流的时间超出了相应时间。在过流出现在电缆与电气装置之后, 增加了绝缘导体与绝缘绕组的电流密度, 导致急剧地发热。倘若持续过流的时间比较短, 没有超出相应的时间, 那么电缆与电气装置温度不会超出所允许的绝缘材料温度, 就不会烧坏绝缘材料, 这种现象叫做容许的过载。然而, 倘若持续的时间超出了相应时间, 那么电缆与电气装置的温度会升高到使绝缘材料毁坏。倘若不能够将电源及时地切除, 就会导致短路与漏电的情况, 为此需要强化保护与预防。导致电气装置与电缆装置过负荷的原因是错误操作生产机械和选用的电缆与电气装置容量比较小。除此之外, 在电机堵转或电压太低的情况下, 一个较大的启动电流会出现在电机, 进而构成最为严重的过负荷[6];

c) 短路。短路指的是电流没有通过负载, 而通过了很小电阻的导体而使回路形成, 电流过大是它的显著特性, 能够达到额定电流的很多倍。由于电流过大, 倘若不能够及时地切除, 不但会使电缆与电气装置烧坏, 而且还会导致煤尘和瓦斯的爆炸。过流故障的危害是:在较高过流倍数的情况下, 会烧坏电气装置, 或是导致煤尘、瓦斯的爆炸及火灾等, 在非常高的电流倍数情况下, 非常大的压降会出现在电网上, 这不利于电网的顺利工作;在较低过流倍数的情况下, 导致电缆与电气装置的温度超出了限制, 会使装置的应用年限缩短。过流保护务必合理、经济、稳定等[7]。

3 结语

在煤矿生产中, 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只有保证安全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为了排除这些隐患, 保证安全生产, 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 端正思想认识、完善培训体系、做好相应的供电规划, 并加强对供电安全系统的安检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随着中国煤炭需要量的增加, 安全高效矿井的大量涌现,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在煤矿的使用, 对提高煤矿自动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也对煤矿电网带来了影响, 对井下供电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煤矿井下供电谈起, 重点论述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 对提高煤矿供电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矿,井下,安全供电,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铮, 沈俊.煤矿井下127 V供电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8) :102-103.

[2]杨清枝.煤矿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教创新, 2009 (4) :85-86.

[3]赵凯.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32) :45-46.

[4]李晓阳.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3) :62-63.

[5]康永玲.煤矿井下配电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J].科技资讯, 2011 (18) :78-79.

[6]李义.国外煤矿井下配电系统与设备[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1.

安全学习总结(井下:徐源) 篇5

我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是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

2、是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公司到车间、班组建立一套层层检查、鉴定、整改的预防体系,公司成立由各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每季度对公司重点装置进行一次检查,并对各厂提出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公司级、厂级、整改项目进行归口及时整改。各分厂也相应成立安全检查鉴定组织机构,每月对所管辖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各车间上报的安全隐患项目进行鉴定,分厂级、车间级整改项目,落实责任人进行及时整改。车间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每周对管辖的装置(区域)进行详细的检查一次,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分厂安全检查鉴定委员会,由上级部门鉴定进行协调处理。同时,重奖在工作中发现和避免重大隐患的员工,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安全预防体系,从而堵塞安全漏洞,防止事故的发生。

3、是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近几年来,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处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4、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心灵的认可、感情的交融、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必不可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车间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的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5、是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比如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题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利用“你来我停,你走我干”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还有,本来“我要安全”是员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的错误观念一日不除,正确的安全理念就树立不起来,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空中楼阁。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公众,建立大安全观,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掌握自救、互救应急的防护技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与途径

(一)、五个保证: 领导重视 组织保证 规划保证 教育保证 物质保证

(二)、三个结合

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 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改革相结合 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三)、主要途径

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要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

(四)、注意事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脱钩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增加投入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高起点,要与时俱进,不断与国际接轨。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探讨 篇6

关键词: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

石油开采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灾难频发的生产行业,常见的生产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塌陷等。石油开采往往工作量十分巨大,石油开采设备也是需要长时间持续工作,这种人和设备的疲劳运转更是增加了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安全状态下作业不仅关系着作业进度、作业质量、完井投产等各个方面,对作业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覆盖整个开采流程的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对井下作业进行安全量化管理,降低井下作业风险,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一、规范员工专业素质

虽然大型的石油企业生产线,拥有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的技术,但是还是离不开人工的操作。人在企业生产的环节中同样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一方面是安全要素,另一方面同时也是事故因素。石油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员工素质:第一,素质较高的班组实行自律的参与制,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将他律自动转变成自律,还能带动将他责变自责,最终实现整体提高所有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第二,重点培养管理型的人才,队长、班长等这样的基层管理人员,其实在维持作业队正常运作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深他们对安全生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至于带动全班人员更好的高效的完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第三,多多鼓励名誉员工的评选制度,加强这些工作人员对安全责任生产管理的意识,加强管理人员与职工的交流了解,使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第四,大力推行基地实习的训练方案,将实践与理论快速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与员工们自身基木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二、作业生产环境标准化

井下环境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正常开采作业和心理、生理的负担。对井下环境进行标准化制定能显著提高员工的生产安全,对降低员工作业风险和职业病发生也有重要作用。首先,生产条件标准化,根据油田地理位置,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制定出相关安全表格,内容包括有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会有什么风险,不能进行哪类生产操作,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相应生产作业等方面,降低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其次,人工环境标准化,在井下进行作业时,应对员工的每个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制定,使员工形成安全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按照作业环境的安全条件进行开采作业,提高规范要求标准的执行力度,规范员工行为;最后健康管理标准化,加大投入力度,减少员工因井下环境的污染产生的各种疾病,积极防范员工职业病的发生,对于员工突发疾病有能力进行及时有效的医学就救治,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三、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化

设备与设施是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事故第二大要素,已在安全系统论原理中得到揭示。为了有效预防、控制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必须强化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变设备设施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设备实施管理标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设备采购规范化方案,解决因为采购环节中造成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维修,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导致设备性能较差,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等情况;2、设备更新现代化方案;目的是解决企业目前设备超期服役和性能不优问题,为实现生产技术先进化,“科技井下”提供硬件保证;3、设备检测专业化方案,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仪器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监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时掌握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4、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化方案;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时解决设备问题,“防微杜渐”,防止突发设备事故的发生。

四、生产安全管理标准化

石油企业要引进国外先进现代管理理念,把落后的经验式管理转变为科学的规范式管理,从事后救助型转变为事前预防型模式,应用动态实时风险防范系统,建立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标准化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一方面,優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员工的日常检查力度,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贯彻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实施分级、分段的管理办法,充分激励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掌控每个生产流程的工作状态,对日常生产情况进行信息整理,运用数据运算分析以往事故发生原因和背景,总结出客观规律,针对相关薄弱环节研究出相应对策。此外还要完善体系整合方案,优化企业现场作业协调机制,强化井下事故处理能力,不断加强企业质量、环境意识。

五、结语

石油行业是火灾、爆炸等事故高发的行业,井下作业施工现场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安全工作对其正常生产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生产是石油石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石油企业要积极从多个方面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石油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舟.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探讨[J].科技信息,2013,08:398.

[2]董霞.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设计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04:213.

[3]苏洪军.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5:232.

对井下安全供电及保护的探讨 篇7

安全生产是对所有行业的共同要求, 尤其在类似与煤矿等高危产业, 我国有煤矿1万多座, 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其中井下作业是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工作内容, 正是由于其作业环境比较特殊, 因此需要大量的照明、爆破与运输等辅助设备。井下供电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1 井下安全供电方式的选择

当前我国煤矿井下供电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1 IT供电方式

IT供电系统在类型上属于三相三线制系统, 其主要应用了电源中性点不接地并在此基础之上, 把全部金属设备的外露部位通过保护线直接和地面连通进行供电。IT供电方式比较适合应用于供电距离较短的情况下, 其主要优点为良好的供电稳定性与安全性。按煤矿的井下工作中, 其对供电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 通常不允许断电情况的发生, 在必须断电时, 也要采用替代设备以满足通风机用电的基本需求。当负载导致短路故障或漏电事故引起机械外壳带电时, 漏电的电流就会通过大地这一天然导体形成电压, 工作人员也会因此形成跨步电压, 对其生命安全具有巨大的危害。因此, IT供电方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型矿井中的短距离供电系统中。

1.2 TT供电方式

IT供电系统在类型上属于三相四线制系统, 其主要应用了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在此基础之上, 全部金属设备的外露部位皆通过各自的保护线和大地直接相连。其供电系统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1) 若系统中电气设备属于金属质外壳, 当由于电气设备的内部而发生漏电故障时, 系统能够借助接地尽可能的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在煤矿的井下供电过程中, 如果遇到井下地面潮湿, TT供电方式就会将大地对人的导电性放大, 产生较高的危险性;2) 如果漏电的电流较小, 那么熔断器就无法及时熔断, 因此还需要增加漏电保护器进行保护。有时为了保证最大程度上的安全, 还可以选择性的配置智能漏电保护线路系统, 主要由总保护、分支保护、二总线通信接口三个部分构成。每个分支保护检测得到的井下数据能够够经二总线加以通信;3) 在进行TT系统接地的安装时, 需要耗用的材料尤其是钢材相对较多, 且使用后很难回收再利用。因此, 这种供电方式在当前煤矿矿井中的应用范围有限。

1.3 TN供电方式

TN供电方式是一种三相电网系统, 也称为保护接零, 指的是以一个中性点接地为基础, 系统中所有的电气设备的外露与导电部位皆连接在总保护线上, 电源和保护线的中性接地点交互连接[1]。若电气设备由于某些故障导致金属外壳带电时, 造成零线与火线短路的直接回路, 又因为其回路的电阻很小, 就会致使回路中电流过大, 使得熔断器快速熔断或引起空气自动开关跳闸, 切断电源。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TN供电系统又延伸出了TN-S供电方式、TN-C-S供电方式和TN-C三种供电方式, 其中的TN-C-S供电方式的线路设置最为简单,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2]。

2 确保安全用电的保护措施

2.1 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煤矿的井下施工需要功率较大的电机, 由于供电线路的各种限制, 导致工作中的大功率电机和地面供电系统产生除大量的无功功率, 导致电能的有用功率大大缩小, 对生产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时, 动态无功补偿技术就成为系统的关键, 它不但能够保障电路的供应, 稳定电压, 还能够降低大量的无功功率。通常, 根据其补偿位置的不同, 又可以将补偿方式细分为集中补偿方式、就地补偿方式和分散补偿方式三种。

2.1.1 集中补偿

从位置上看, 集中补偿的位置主要在变压器的表压处, 有时出现在高压降压器的母线之上。其主要优点为维护简单, 能够有效降低配电网、用户变压器和专用线路上的无功负荷, 降低电能损耗。

2.1.2 分散补偿

此种补偿方式的安装位置有高压供电线路与低压供电线路两种, 若其安装位置在低压线路上, 则具体位置应该为低压线路的母线之上,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功率因数, 降低线路中电流, 从而降低电损。

2.1.3 就地补偿

就地补偿主要是把补偿位置直接和大功率用电机械进行并联, 并安装在其周围, 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无功量经补偿装置就地供给至电动机。同时此种补偿方式也是以上三种补偿方式中最具节能功能的方式。煤矿井下供电系统, 一般线路都比较长, 而且其中的主要大功率用电设备一般位于供电线路的终端, 因此可以选用井下电网终端的负荷中心就地补偿的方式, 能够有效做到就地平衡无功电流, 稳定供电电压的功能, 就地补偿是当前的井下供电系统中最为常见的补偿方式[3]。

2.2 常见供电故障及保护措施

对于煤矿生产企业而言, 安全是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井下供电安全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

2.2.1 井下供电故障的类型及成因

1) 高压线路与连接器故障: (1) 井下作业的特殊环境造成高压电缆的金属保护带损坏; (2) 高压区屏器进水受潮, 导致高压断电; (3) 高压电缆遭受挤压变形、损坏等, 导致高压断电事故。

2) 开关柜故障: (1) 检修维护不及时, 引发开关柜发生断相或者误动作; (2) 开关柜的继电器动作失灵; (3) 认为操作不当导致开关损毁;

3) 变压器故障:在煤矿生产中, 几乎所有设备都处在满负荷工作状态, 使得变压器的容量很难承担供电负荷, 并因此导致变压器过热、绝缘破损等问题, 最终出现电火。

2.2.2 解决供电系统故障的措施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分级闭锁选择性断电技术, 可以保护井下用电系统安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把防爆外壳接连腔划分成两个部分:电源接线腔与负载接线箱。接电工作时, 负载接线腔首先打开, 其作用是在防爆结构失暴之前进行断电, 同时接线腔不再带电;在带电时打开接线腔, 上级馈电开关就能够主动将其中的电源断开, 使电源接线腔不再带电。这种方法, 能够保证维修或者作业人员的安全, 还可以降低电火花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等。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煤矿生产行业技术要求的提高, 井下电力系统安全技术也亟待提高, 只有在保证井下用电安全的情况下, 才能有效保证煤矿的生产安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较多的三种井下安全供电方式, 并对每个供电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述。在此基础上, 探讨可能导致井下供电安全的各种影响因素, 最后介绍了一种通用的保证井下供电安全的技术:分级闭锁选择性断电技术。

关键词:煤矿,井下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富海.关于煤矿供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J].矿业论坛, 2011.17.

[2]刘文蔚.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 2010.4.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 篇8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速,基础煤矿开发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技术进步不仅有效促进了整体项目产业的发展,也顺利助推了相应技术的市场革新。但是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尤其是井下机电安全问题越来越吸引社会各界的思考和关注。在煤矿项目运行过程中,井下作业难度系数非常高,不仅要求相应的工作环境,也要求相应人员具有基本的工作安全意识。科技的进步对于井下机电安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基础设备的操作要符合项目操作要求。

1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现状及问题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的行业特点和特殊性,凸显出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相应设备和要求比较多,就会在工程建立和推进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1.1 管理制度缺失

对于任何项目的管理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中国煤矿井下监管力度不是很到位,相关企业对基本的安全技术管理态度不认真,导致在实际工程建立过程中,相应的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都存在很大缺失。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在提升,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制度就不能更好地落实和促进制度的执行。相关企业和单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机构,保证有效提升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要建立专门的监管小组,对煤矿井下的基础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中国目前的监管小组建立还不是很完善,相应的监管职能也没有充分落实。另外,相对于机电操作人员的制度管理也很不完善,导致基本的项目不能按照规范化的原则推进,不能建立完整合理化的安全管理机制。

1.2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

受煤矿井下作业安全系数和作业环境影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不能进行良好的素质提升,产生了工资收入底下,而人员素质降低的恶性循环。并且,相应的项目设备操作人员基本技术不高,企业对于基本的专业培训和提升重视程度低。再加上煤矿井下工作危险,不仅难招收相应专业能力对口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就算是有经验的人员也很难长期留用。设备运作没有专业人员操作,必然会导致整体项目推迟和落后,这也就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整体长远战略目标的达成[1]。

1.3 施工设备陈旧

在整体煤矿工作推进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除了使用设备的相关施工人员就是最为基础的设备资源,并且,这也成为多数企业应该集中力度监管的项目。但是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不仅设备安全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设备更换频率也比较滞后,设备基础兼容性差。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过于强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愿承担相应的设备更换费用,导致了企业在整体项目建设中一直沿用陈旧设备。设备由于常年不换,会出现超负荷运转或陈旧运转的问题,给整体项目施工带来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不仅会提高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导致恶性的煤矿事件发生[2]。

1.4 施工设备管理不善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工程监管要求比较多,不仅要对基本设备进行监管,还要对基本的工程建立和施工人员进行监管,这就需要充分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系统。在对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没有进行细致化的要点管理。首先基本井口的把关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但是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基本的管理制度约束,另外,在对基本机电设施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现代化的技术革新,由于基本方法过时,导致整体项目延迟和落后。此外,管理人员对于机电相应文件的管理也存在漏洞,有些基础资源文件产生丢失和破损,管理制度不善使整体项目质量下降。

2 提升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策略

2.1 优化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组织

在对煤矿工作进行推进的过程中,要保证对于基础项目进行集中优化,按照不同管理项目进行基本管理小组划分,并针对不同技术进行集中升级管理。相关技术单位要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电气管理小组,对基本的供电情况及供电系统图纸进行监管和绘制,并及时进行设备维修和管理。要建立防爆检查组,对整体防爆设备进行集中监管,保证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提出基本的整改意见。要建立小型防爆电器管理组,对小型防爆电器进行集中试验和管理,并且及时维护基础电缆。要建立电缆管理组,检查基本电缆的质量和使用效能,并及时验收新换的电缆。只有保证基本管理健全,才能有效助力整体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顺利推进[3]。

2.2 强化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制度

在相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基本的三关政策,保证对于检修、验收及入井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护和监管,企业施工队伍要严格对这三关进行必要的监管和监控,保证及时监督和整改。

a)要严格管理相应的检修工作,对基础的防爆电器设备进行及时检修和整理,满足最基本的安全保护需要,并集中检修和整改防爆设备。另外,在整体检修过程中要强化防爆设备的防锈工作,避免由于基本作业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发现基本防爆设备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零部件更新和整改,促进整体检验作业顺利完成;

b)要严格管理相应的验收工作。相关负责人要对机电设备采取双验收的方式,通过技术人员和基本防爆检测员进行整体设备验收,保证基础设备符合相关要求,并且要与财务部和审计部进行实时交流和沟通,保证整体项目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c)要严格管理相应的入井问题。对于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运行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基本的入井操作,相应管理人员要对基础设备进行反复验收,保证通电试验符合相应的入井标准,并且对防爆合格标志和防爆电气设备验收单进行申报,只有相应文件落实才能开始基本的入井操作。在整体操作过程中,也要进行基础机电设备验收和检查,在获取合格证之后才能完善整体的机电设备的防爆功能。

2.3 提高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设计管理

对于基础项目的地理环境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保证整体项目顺利完成,有效建立更加健全的评价体系。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基本的自然条件进行因素考量,总工程师要同意设计结果,才能实现基本的设计操作。在整体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对基本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也要对非常规情况进行预案生成,保证整体采矿项目是在安全供电条件下建立的,并且要对基本的井下供电系统进行集中安全测试。另外,要在实际供电设计图纸中对相应设备和相关电缆进行细致化地标注,保证基本信息完整,并能进行信息升级。要绘制基本的机电设备示意图,并进行机电设备数据收集,保证实时监控的完成性及信息的及时有效性。相关工程的监管人员也要加强对基础继电器定值的计算和核查,保证整体数值的准确性。除此之外,相关工程人员要及时检查电缆,保证电缆符合国家规定。

2.4 升级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技术要点

相关工程负责人要优化供电技术,不仅要集中对基础设备进行检查,也要对基本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信息汇总,保证各项安全措施顺利推进。相关负责人要进行规范化检查,除了检查细致的要求,也要制定检查计划,保证检查结果随时记录和登记,以便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复查。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提升技术的同时充分考量影响整体机电安全的要素,保证进行技术优化革新,强化管理技术升级,从而实现井下安全作业。

3 结语

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的管理离不开企业的细致化工作流程,也需要相关企业的监管人员在实际项目进行中提高意识认知。不仅要提升整体项目的基础技术,也要保证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化升级,充分做好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各个部门的统一作业,才能顺利推动整体煤井下作业顺利发展。

摘要:对于目前中国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基本的升级措施,旨在更好地助力相关单位推进整体项目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煤矿,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

参考文献

[1]尹燕华.井下机电安全供电技术管理研究机械管理开发[J].机械管理开发,2013,19(5):95-96.

[2]吴起华.浅析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管理及事故预防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9(18):2064-2065.

井下安全 篇9

2010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2012年12月,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 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进度的紧急通知》确保2013年6月底前完成全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任务, 文件要求, 井工煤矿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结合煤矿生产现状, 围绕煤矿井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变情况, 使矿工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成功逃生或等待救援, 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2 某矿井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

2.1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本矿井为瓦斯矿井, 煤层有自燃及煤尘爆炸的危险。根据《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要求, 本矿井已安装1套KJ65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系统传输光缆选用2条8芯矿用阻燃光缆, 分别沿主斜井及副斜井敷设至井底, 形成监测系统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主机设在地面调度监控中心, 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双机热备。在井下避难硐室 (舱) 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 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 能够对避险设施过渡室 (舱) 内的氧气、一氧化碳, 生存室 (舱) 内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和避险设施外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行检测或监测。

2.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按照规范要求, 本矿安装一套KJ201B型煤矿专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地面计算机、交换机、不间断电源、井下定位分站 (读卡器) 、人员识别卡、耦合器、光缆、电缆、接线盒、避雷器、接地装置及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定位信号利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井下工业以太网光缆进行传输。所有入井人员携带识别卡 (或具备定位功能的无线通信设备) , 在井口及井下有人员活动的巷道出、入口、重点区域、巷道分支处及限制出入区域设置分站和读卡器, 保证能够及时掌握井下工作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 以便在灾变情况下通知相关部位作业人员及时撤离, 同时对施救行动进行有效指导。

2.3 井下压风自救系统

2.3.1 压风自救系统现状

矿井地面建有空压机站, 站内安装3台FHOG210A-26/0.86型螺杆空压机, 排气量26m3/min, 排气压力0.85MPa, 功率160k W。压风管路采用φ108mm×4mm无缝钢管。压风管路沿1号副斜井入井, 送至综采工作面和各掘进工作面的最远距离为4700m。

2.3.2 压风施救系统现状保障性分析

矿井现有φ108mm×4mm无缝钢管作为压风管路, 沿副斜井至各大巷敷设, 现有φ57mm×3.5mm无缝钢管作为支管路, 沿各顺槽敷设, 结合矿井现有管路状况并做出经济比较后, 本设计拟新增φ163mm×15mm供气专用异型管, 沿一号副斜井→一水平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敷设;敷设长度约为1700m;设计新增φ112mm×10mm供气专用异型管, 沿永久避难硐室→二水平临时避难硐室敷设;敷设长度约为1500m;保留原有φ108mm×4mm及φ57mm×3.5 mm无缝钢管。

2.4 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井下供水水源来自工业广场生活、消防水池。当井下发生灾变时, 设计将消防洒水水池中的一格水腾空, 通过阀门切换由生活、生产消防水池向井下消防洒水水池大量注水, 保证矿井供水施救系统用水。由于紧急避险系统的专用管路具备供水施救功能, 配备的多功能呼吸器有饮水管, 无需再增设三通和阀门, 但多功能呼吸器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在设置避险设施时, 接入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前20m供水管路可采取埋管保护措施, 埋深不少于0.2m。

2.5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井下有线通信联络系统由地面调度交换机 (DM-1120) 、不间断电源、本质安全型电话机、耦合器、通信电缆、避雷器、接地装置及其他必要设备组成。地面调度交换机容量为256门。下井通信电缆采用2条MHYV22-50×2×0.8矿用通信电缆, 分别沿副斜井和行人斜井敷设至井底后汇接。地面电缆与下井通信电缆在井口房交接箱内经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可靠连接。直通调度电话机安装在主斜井井口房、井下变电所、水泵房、胶带输送机机头等主要位置。所有井下固定电话机均具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功能, 以便随时与调度人员进行通信联络。在避难硐室过渡室及生存室分别设置1部直通矿井地面调度室的电话。接至避难硐室的通信电缆, 在进入前应穿钢管防护, 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 保护距离不低于20m。

2.6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2.6.1 井下作业人员分布情况

井下配备2个采煤队, 定员均为14人;配备3个综掘队, 定员均为7人;其余13人负责通风、安全、运输等工作, 最大班下井工人为62人, 另考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临时人员16人, 最大班下井总人数78人。

2.6.2 紧急避险设施设计

根据矿井的井田范围、采掘作业地点分布以及劳动定员等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基本条件, 该矿选择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方案。

2.6.2.1 设施位置

2.6.2.1.1 永久避难设施

设置在二水平南翼辅运大巷与南翼主运大巷之间的联络内, 位于二水平水仓入口处布置1个永久避难硐室, 服务于矿井二水平南部采区。后期矿井开采一、二水平北翼采区时可根据采掘工作面推进长度, 在适当位置设置采区永久避难硐室。

2.6.2.1.2 临时避难设施

一水平拟建2个临时避难硐室, 距离1211综采工作面约1000m。1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1211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一侧, 2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1211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一侧。

二水平拟建2个临时避难硐室, 距离2402综采工作面1000m。1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2402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一侧, 2号临时避难硐室设置在2402综采工作面回风顺槽一侧。

2.6.2.2 容量的确定

2.6.2.2.1 永久避难硐室

该永久硐室服务范围为矿井二水平南部工作面, 考虑后期综采工作面距离永久避难硐室小于1000m, 该工作面作业人员可进入永久避难硐室内避难。因此, 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应为:

式中:N-永久避难硐室的额定避难人数;Z-井下最大班人数;N1-井底直接升井人员;N2-一水平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N3-一水平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N4-二水平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人数;k-备用系数, 取1.2。

因此, 设计容纳人数为60人, 满足《暂行规定》关于“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 宜不多于100人”的规定。

2.6.2.2.2 临时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主要服务于综采工作面, 综采队最大班作业人数为14人, 另考虑管理技术人员2人。因此, 避难硐室的容纳规模应为:N=N1k=16×1.1=17.6

式中:N-避难硐室的额定避难人数;N1-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k-备用系数, 按照《暂行规定》的规定K取1.1。

2.6.2.3 紧急避险设施的结构

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3.0m2;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m2。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m, 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 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m, 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 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 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 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 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 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净高不低于1.85m, 每人应有不低于0.9m2的有效使用面积, 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 不多于40人。采用在巷道一侧垂直布置的形式, 一水平临时避难硐室设置两道防护门, 第一道为防爆密闭门, 第二道为密闭门, 密闭门以内为生存室, 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二水平南翼采区由于设置有采区永久避难硐室, 故二水平临时避难硐室仅设置一道防爆密闭门, 防爆密闭门以内为避难人员生存空间。

3 结束语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井下供水施救系统, 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 实现煤矿入井人员动态管理, 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 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的避险;对煤矿井下灾害突发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避险, 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生存空间;, 确保在井下发生灾变时, 现场作业人员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防止发生窒息事故;实现井上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联络, 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救援提供准确信息。“六大系统”在保障安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维护矿井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本文以某一矿井为例, 介绍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基本内容。

关键词: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井下供水施救系统,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参考文献

[1]程国奇, 付春兴.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53.

井下安全 篇10

1 井下漏电保护装置技术原理分析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一般为总自动馈电开关、分支馈电开关及磁力启动器三级。根据煤矿低压电网的运行情况, 一般认为对低压配电网实行两级保护, 级数再增加将没有使用意义。实行分级保护的目的是从人身、设备安全和正常用电的角度出发, 既要保证可靠动作, 切断电源, 又要把这种动作跳闸造成的停电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漏电保护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2种。目前, 煤矿井下常用的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有附加电源直流检测式漏电保护和零序电流、功率保护装置2种。总保护处安装附加直流电源保护, 无论系统发生对称性漏电还是非对称性漏电, 保护均能可靠动作。分支出口处安装零序电流保护, 作为横向选择性保护的主保护。

1.1 附加电源直流检测式漏电保护工作原理

主要负责总馈电开关至各分支馈电开关间电网的漏电保护, 以及各分支馈电开关漏电保护的后备保护, 其保护原理如图1所示。

图1中, L为三相电抗器, R为限流电阻, R1为取样电阻, C1为隔直电容, U为外加直流电源。附加直流电源所产生的电流为:

undefined

式中, RL为三相电抗器每相线圈的直流电阻;RJ为接地电阻;r∑为三相电网对地总绝缘电阻。

通过测量取样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可计算出电流值:

I=U1/R1 (2)

由式 (1) 、式 (2) 得出电网的对地绝缘值:

undefined

由式 (3) 可实现对电网电路的连续监测。在发生漏电故障后, 当r达到装置设定的动作值时, 可迅速切除电源;当绝缘值均匀下降时, 可为实现漏电闭锁提供监测信号, 这是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原理的优点。应当指出的是, 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原理本身不具有选择性, 其与分支馈电开关间漏电保护的选择性只能通过延时来实现。

1.2 零序电流漏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主要负责分支馈电开关电网的漏电保护, 其保护原理如图2所示。

r1—r4、C1—C4分别为线路L1—L3和馈电母线段的每相绝缘电阻和对地电容, 用集中参数表示;Rf为漏电故障点过渡电阻, 故障发生在电网L3相。

设漏电故障时电网的零序电压为U0, 规定电流从母线指向线路为正方向。则由图2可得到流过非故障支路L1, L2、馈电母线段出线路首端的零序电流分别为:

undefined

而流过故障支路L3首端的零序电流则为:

undefined

其中, C∑=C1+C2+C3+C4, 全电网一相对地电容之和;Ir=Ir1+Ir2+Ir4。

由式 (4) — (7) 及图2可知, 流过故障支路L3首端的零序电流分两部分:非故障支路绝缘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之和-Ir, 其相位与零序电压差180°;非故障支路零序电容电流之和- (IC1+IC2+IC4) , 相位滞后于零序电压90°。而流过非故障支路首端的零序电流也包括两部分:本支路绝缘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 与零序电压同相位;本支路对地电容产生的容性电流, 相位超前零序电压90°。由于故障支路和非故障支路的零序无功电流分量方向相反, 故可实现选择性漏电保护。同时, 可以看出当线路发生三相平衡对地绝缘值下降时, 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将无法实现保护功能。

2 井下漏电的原因分析

井下漏电从漏电性质上可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造成井下漏电的根本原因有几个方面:①对电气、电缆的检查维护不细致, 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漏电。如:带电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操作或检修不当造成的弧光接地或是物体遗留在设备内部造成接地;接线工艺差或错误, 内部导线绝缘破损及因维修错误导致安全间隙不够等造成的主回路与外壳相连等。②电缆在井下被压、砸、穿刺;过分弯曲使电缆外皮出现裂隙;运行中电缆盘圆或盘“8”字, 导致电缆发热, 绝缘老化, 绝缘性能下降。③用电设备、电缆闲置不用时不能定期升井检修或干燥, 导致设备、电缆受潮, 绝缘降低。④开关、电机等在淋水处, 从而受潮或进水, 使绝缘降低。⑤电气设备、电缆选择不合适, 造成长期过载而发热, 使其绝缘下降。⑥电缆或开关电器超过额定电压运行, 导致绝缘降低或被击穿。⑦电缆与设备在连接时, 由于接头不牢、喇叭嘴封堵不严以及接线压线板未压紧等原因, 使接头在运行中产生松脱而与外壳相连, 或因接头发热烧坏绝缘。⑧使用潜水泵排水的地点, 由于潜水泵绝缘降低而产生漏电。

3 发生漏电的危害

(1) 井下空气比较潮湿, 人体电阻相对较小, 一旦发生漏电, 通过人身的电流比正常时大, 不容易摆脱带电体, 造成触电伤亡的可能性增大。

(2) 井下多使用电雷管, 漏电产生的杂散电流, 有可能超前引爆电雷管, 引发事故。

(3) 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电流, 其大小为原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易熄灭, 可能在接地点引起“弧光接地”, 周期性地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 能够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

(4) “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电弧较危险, 可能引起线路的谐振现象而产生过电压, 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为相间短路, 使绝缘材料发热, 从而引发火灾等危险。

(5) 如发生单相对地漏电, 未接地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相电压的undefined倍, 即等于线电压, 对设备的绝缘也是一种考验。

4 井下漏电保护的技术措施

(1) 地面和井下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路上必须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路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动作的跳闸单相接地保护。

(2) 井下低压馈电线路上, 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 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 保证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路。为确保漏电保护装置可靠使用, 每天须对低压检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3) 井下采区变电所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路上及低压电动机的控制开关, 必须装设漏电保护或漏电闭锁装置。

5 结语

煤矿生产主要在井下进行, 大部分使用电缆供电, 环境恶劣, 故障多, 电缆线路经常发生单相漏电或单相接地故障。设置完善的漏电保护, 采取切实可行的漏电保护措施, 可以提高井下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坚持不懈地使用“漏电保护装置”, 确保井下用电安全。

摘要:分析了井下低压电网漏电保护原理, 以及发生漏电的原因及危害, 阐述了漏电保护装置在井下供电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关键词:低压供电,漏电,保护装置,煤矿,电网

参考文献

[1]胡天禄.矿井电网的漏电保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7.

[2]煤炭工业部.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

井下安全 篇11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系统;检测

在实际的煤矿生产活动中,很多实践都表明,安全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上都

极为重要,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系数问题,可是如今的安全监控系统在很多方面还存在

着漏洞,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題,安全监控系统急需升级改善,然后把现在一些新型的

技术运用到系统中去,让系统更加稳定更加有效。

1 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

煤矿安全系统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井下,还有一个部分就是地面。

在井下,一般的设备都是矿用分站,一些井下的信息数据都是通过它收集起来的,并且也对一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常用的设配有: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等等,通过这些设备采集需要的相关数据,然后才可以做出相应的安全监控的数据和信息。

一般地上来说,它是信息整合的中心,把地下采集到的资料整理整合,然后通过一些电子设备,比如:打印机、监视器或者是一些雷达信号等等,传递给不同的部门,让大家可以充分了解地下的情况,以便可以很好的设计方案,采取对策,更好的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目前的状况

目前我国一般采用的煤矿监控系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线传感器,还有一种就是串行通讯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方便但是在稳定和有效性上存在隐患。而且,在井下,因为一些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会产生电磁干扰,这就对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主要问题是:

2.1 传感器

一般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溢出对人身体有害处的气体,比如瓦斯,他是开采活动中最常见的气体,可是,因为一些地理位置还有一些科学技术的限制,在井下几乎不能安装瓦斯含量的测试装置,这就给开采煤矿的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关于井下安置的传感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传感器虽然安装在了固定关键的位置上,可是因为传感器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设计不够完备,或者是他在自我诊断上还存在漏洞,调校的周期不长,以及一些重要元件的损坏,还有就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导致传感器在数据准确性和真实的数据存在差异,这样在井下工作的人员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很多煤矿,一般都是设在地理比较偏僻的位置,那里往往山石交错,地形复杂,目前,我国比较多的使用的都是有线传输的方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传感器,因为他传输回来的资料数据也不是十分准确的,这对安全监控系统也是不利。

现如今,新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传感器,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固定传感器的不足,可是,由于便携器传感器在数据传输上存在问题,使得数据不能及时传输到相应设备上,达到资源共享,这也制约了它的发展。

2.2 总线方式

目前,很多煤矿系统使用的安全监控系统都是不同,而且彼此之间都比较封闭,不存在兼容性,而且使用的一些数据信息也都是每个企业自己来制定,没有统一的规范。

现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信息传输使用的都是串行通信总线,但是他一定程度上还不完善,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

(1)现在的传输系统,一般都是建立在主机和分传输之间的,他不能使得每个分传输之间互相沟通联系,而且他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和主设备还有传输的电缆有关系。

(2)数据的通信模式都是受控于主机,所以在传输效果上,效率很低。

(3)在通讯的时候,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数据信息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来,使得整个系统稳定性不足,缺乏实时性。

2.3 变频干扰

如今,井下的环境十分复杂,这其中也包括了电磁环境,它所产生的干扰也愈发明显,特别是在变频器应用广泛的今天,它会给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会出现报警不及时,数据不准确,或者在明明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也会触响警报等等。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会对系统的稳定可靠性造成影响。

一些电磁的辐射的干扰也会对设配周围的机器造成信号影响,比如检测的信号强度变低或者是信号不稳定,更严重的情况下还能阻断信号的传输,使得系统运行不畅。变频器的干扰如果过多或者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设备的零件损坏,使得系统全线崩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4 诊断功能需要提高

监控系统一般都会配备专门的管理维护系统,可是目前,很多管理维护系统都存在缺陷,比如对于系统的诊断情况不是很清楚,导致在判断故障的时候出现误差,不能很准确的确定和诊断,这就给维护人员提供了麻烦,使得他们不能很及时的处理故障。

3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前景

3.1 大力投入专家和科学技术

目前,我国的监测系统还很不完善,他的功能仅仅是能对一些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报警等功能,单一方面的对数据进行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应该不断努力研发更新更好的产品,国家也应该在这方面做足投资。使得安全监控系统更加完备,可以在遇到一些灾难的时候,快速的根据掌握的数据情况设计出最好最安全的撤离方案,给矿工人员提供安全保证,而且也可以实现数据的更精确化和彼此联系,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3.2 提高传感器、断电仪、电源的性能

在传感器方面,要不断创新,研制一些可靠性能高,应用广发的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检测的出来的数据可以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断电仪方面,可以不断提高他的远动距离,解决由于距离差距而存在的问题。电源方面,也要不断提高它的稳定性,使得整个系统在充足的电量写可以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因为电源不稳而造成系统的坏损。

言而总之,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带动煤矿监测控制技术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矿行业,所以说确保这个行业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伴随着我国现代技术和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更完善的煤矿监控系统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高春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现状与发展前景[J].煤炭技术,2012(11).

[2] 丁恩杰,张申,武增.煤矿井下综合业务数字网设计[J].电信科学2013(7):6-10.

[3] 钱建生.矿井多媒体综合业务数字网关键技术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3.

探讨井下作业的安全及管理措施 篇12

关键词: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安全管理

1 井下作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危害

1.1 运行系统未能达到落实, 执行力的强度不够

因为现代企业的卓越性和员工的心理素质等问题的存在, 从而使大部分安全体系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落实力度跟不上, 安全管理方面偏重效益忽略安全, 从而使企业中的执行能力大大下降, 这样就使各种管理和措施就都变成了陈设。根据相关的调查, 有关于井下作业方面所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其只要原因有三点: (1) 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 (2) 在管理方面的措施力度不够; (3) 员工的执行能力不达标准。

1.2 岗位责任制的量化、科学化有待提高

从井下作业方面看, 存在着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大量空缺, 就目前来说, 所有在岗的安全管理人员多数都属于一人多职位, 不仅要负责安全还要管理生产, 这样就会使安全管理方面管理强度不够到位, 从而使井下作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制度度不能够落实完善。为井下作业工作埋下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在于岗位职责制量化不够, 各岗位风不明确, 科学方面强化不够, 从而使资源分配不合理。

1.3 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

单从井下作业的人员方面来说,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较少, 而且主要从事井下工作的员工学历更是低。虽然学历和素质都各不相同, 但这就是使井下作业工作安全素质不能提高和在实施工作中人员方面的只要存在问题, 因为井下作业只要是在户外进行, 且流动相较大, 环境恶劣, 又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故此, 员工人数空缺非常严重, 需要雇佣大量的员工, 因为所雇用的员工本身素质不高, 缺乏经验, 技能运用不够熟练因此就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尤其是较大的工程,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段较长, 导致工人疲劳工作,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危险程度。再有就是只要负责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有很多都存在工作经验不足现象, 缺少专业方面的经验, 还有部分人员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安全存在隐患。也有较少的企业安置原人, 也都存在技术不精、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等问题的存在, 以上因素都是导致安全管理水平提不上去的只要原因。

2 如何有效管理井下作业工作

2.1 加强安全意识, 紧抓生产安全

一切行动取决于思想, 在井下作业中往往很多危险因素都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定进行作业和人员工作不够仔细而造成的, 这就要求各个部门要抓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思, 训练员工掌握井下工作的熟练度, 让员工认识到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从而到达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做到技术熟练, 工作态度上一丝不苟, 将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扼杀的摇篮里。只有这样, 才能使井下作业行业中的事故发生率降低, 降低人员、资金等方面的耗损。

2.2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

井下作业不但要资金方面大力的投资, 并且要引用先进的、高安全系数的设备, 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降低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要为员工准备好劳保物品备用, 从各个细节紧抓石油行业的生产安全问题。做到井下作业设备能够达到国家标准, 避免因设备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资金耗损等事故的出现。与此同时将制度建设重视起来。一个企业一旦没有正规严格的规整制度, 也就没有了生产的保障。故此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是行业的重要目标。

2.3 规范操作程序, 制定安全作业模式

井下作业需要确认安全操作流程, 并且严格执行。制定操作流程如图。

3 总结

通过对井下工作职业的解析与关联的措施提出, 一定会相对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合理、科学的管理好井下作业按去哪管理工作, 使井下工作的安全得到保障。所以, 通过对井下工作的有效实施, 达到全体员工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从而做到井下工作监督处处到位, 对杜绝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玉兰.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方案设计研究[D].2008, 5:34-35

[2]单明敬, 张永红, 魏英杰, 陈小新, 王凌冰.油田作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 (01)

[3]伊其明, 屈志平.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探讨[J].科协论坛 (下半月) .2008 (12)

[4]王承辉, 滕锦利, 朱英, 边月奎.石油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0 (05)

[5]陈明阳.强化夏季安全生产[J].中国石油石化.2008 (16)

[6]张战国.夯实城市油库安全管理的基础[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7 (02)

上一篇:怎样做班主任工作下一篇:水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