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具

2024-11-29

报告出具(精选8篇)

报告出具 篇1

从安然、世通到施乐、默克制药,从郑百文、巨人大厦到银广夏、南方航空,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公司都频频爆发财务丑闻;从财务危机、信用危机、资金占用到金融衍生工具投机、委托理财、铜期货投机,一系列造假手段都把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及执行的有效性一次次地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基于柳钢股份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审计报告为视角,深入剖析其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一、公司简介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钢股份)于2000年4月7日成立。柳钢股份于2007年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立足钢铁主业、多元化经营的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最大、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柳钢股份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服务制造商转变,成为中国钢铁行业重要生产服务商。

二、案例分析

(一)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报告的事项

柳钢股份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是一致的,两种报告意见均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为否定意见。

柳钢股份目前组织机构中,部分职能部门如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策划部、审计部等与控股股东柳钢集团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情形,上市公司独立性不强,内部控制环境存在重大缺陷。

柳钢股份日常经营中关联交易比重较大,关联交易对公司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但柳钢股份在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识别及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方面部分存在重大缺陷,一定程度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失效。

(二)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来看,柳钢股份主要是在组织机构和关联交易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部分职能部门与控股股东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概念。所谓“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是指两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经营方式相似、企业员工一致的情况。一般上述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结构相似,经营方式一致;二是经营场所相近或相同;三是共用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客户资源等;四是员工相同;五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可以不同,但存在裙带关系。

(2)柳钢股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情况。通过调查柳钢股份及其控股股东柳钢集团的有关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柳钢股份的部分职能部门如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审计部等与柳钢集团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情形。对于公司办公室,施沛润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柳钢集团副总经理,钟海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和柳钢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林承格担任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和柳钢集团工会主席。刘红新担任上市公司党委书记和柳钢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对于公司人力资源中心,上市公司和柳钢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部长均为梅铭德。对于审计部,上市公司和柳钢集团的审计部部长均为梁培发。

另外,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柳钢股份和柳钢集团的企业经营方式相似,主营业务均为炼钢、板材加工锻造;办公地点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北区北雀路117号;存在公用资源,比如柳钢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地点为柳钢集团办公楼809室;另外人力资源部为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对外实行统一招聘。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上市公司人员应独立于控股股东。《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内部机构应独立运作。由此可见,柳钢股份与柳钢集团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员、机构、场地重合情况,使得上市公司独立性不强,并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

2.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存在重大缺陷。柳钢股份与柳钢集团控制的其他关联企业存在关联交易,柳钢股份在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识别及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方面部分存在重大缺陷,可能存在关联方企业的识别不准确、关联方交易定价不公允、关联方交易记录不完整等关联方交易风险。

柳钢股份与其控股股东柳钢集团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已经超过3000万,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5%以上的关联交易,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的有关规定应该进行披露,然而柳钢股份并没有进行及时披露,而是仅仅在年报中进行了相关的简单披露。柳钢股份并未在附注中未对未结算项目的条款和条件,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以及定价政策进行详细披露。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实施指引》第四十三条规定,首次发生日常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应当与关联人订立书面协议并及时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日常关联交易协议未确定具体交易价格而仅说明参考市场价格的,公司在履行披露义务时,应当同时披露实际交易价格。柳钢股份与柳州瑞昱钢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首次发生的材料费845.86万元、柳州市强实科技有限公司的材料费69.94万元以及柳州柳州市运天运运输有限公司的材料费907.95万元并未对外进行及时披露,,并且其他日常交易也并未披露实际交易价格。

(三)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

1.控制环境。股东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和运营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上,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治理的效率和内部控制权所属。柳钢股份控股股东柳州钢铁(集团)公司持有82.51%的股份,而第二大股东仅仅持有0.11%的股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约不够,可能会造成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现象发生。柳钢股份与柳钢集团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情形,公司独立性不强。对于某些重大关联交易,审计委员会也并未发出应有的声音。

2.风险评估。柳钢股份并未对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进行详细披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管理层职业操守存在问题;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在部分职能部门中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易导致操作风险。

3.控制活动。柳钢股份缺少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对于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识别、审批及披露部分存在重大缺陷。2014年度,柳钢股份由于控制活动缺陷,导致或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中相关会计科目的不准确,从而使得财务报告无法起到应有的内部控制作用。

4.信息与沟通。柳钢股份在信息质量方面未达到及时性要求。在沟通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报告期间内柳钢股份对于发生的关联方交易并未进行及时披露,致使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重大遗漏。

5.监控。对于某些重大关联交易,柳钢股份审计委员会也并未发出应有的声音,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失效,内部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案例启示

通过分析柳钢股份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具体情况,发现其部分职能部门和控股股东存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情况,上市公司独立性不强,以及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识别、审批、披露部分存在重大缺陷。针对现有问题现提出一些建议。

(一)企业经营、人事等方面与控股股东相互独立

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公司,其经营情况、人事任免等方面的独立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在控股股东面前保证应有的独立性:

一是要转变观念。上市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管理机构相关人员应当树立良好的法制意识,努力做到对企业负责、对公众负责、对资本市场有效运行负责。

二是重点解决上市公司“人”的问题。保证上市公司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避免出现机构人员重合的现象,建立有效地人员选拔、聘任制度,是人才选拔制度规范化、市场化。

(二)规范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识别、审批和披露

第一,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政策的学习,努力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第二,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关联交易等关系企业切身利益的项目。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对关联方交易的审批做到严格监督和彻底执行。第三,企业应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上市公司应当建立重大信息对外披露制度,明确规定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努力增强对于重大事项及时向公众披露的意识,避免出现重大错报、漏报。

参考文献

[1]王秀果.科技型企业如何实行内部控制[J].当代经济,2012(4)

[2]张泽丽.浅谈内部控制的组织实施[J].全国商情,2013(3)

浅析企业出具鉴定结论的司法效力 篇2

关键词:生产企业;鉴定结论;检验报告;司法效力

一、概述

我国行政诉讼中,一般会涉及行政诉讼证据和行政程序证据,行政程序证据是指在行政程序中用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例如,在行政程序中用以证明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证据。按照行政程序不同,鉴定分为行政诉讼鉴定结论和行政程序鉴定结论。与之相对应的鉴定结论和检验报告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作用却大不一样,其法律效力也不相同。

1.鉴定结论的理解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指派或者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案件中需要解决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得出的结论性的判断。上述对鉴定结论的解释,是立足于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按照司法部《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规定,应当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目前在我国最严格的鉴定应为刑事司法鉴定。

实践中有人认为鉴定活动是一种司法活动,鉴定结论相当于司法判决,其证据地位优于一般证据,这种认识不恰当。必须指出的是,任何司法鉴定的结论其实只是一种诉讼证据而已。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大小,应放在具体的个案中,结合该案件其他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分析。无论是证人还是鉴定人,其所做的称述对待证事实所具有的证明力价值都具有人证的本质属性。作为专业技术鉴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专业性认定使得一些实物证据能够证实其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关联,从而赋予这些实物证据在法庭认定案件事实上最终产生证据效力。

2.检验报告概念解析

除鉴定结论外,在司法实践中,还有“检验报告”,《辞海》第1581页记载:检验:①考查验证。②对于各种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用工具、仪器或其他分析方法(物理的和化学的)检查其是否合乎规格的过程。③机械制造中用量具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或加工后工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用仪器测定工件表面的硬度和粗糙度等,以决定该工件是否合格的过程。

检验报告相对于鉴定结论,其检验过程更为严格。在行政诉讼等三大程序法中,明文规定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之一,而检验报告没有具体规定。

3.行政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定

目前对证据的概念,存在着种种分歧,我国证据法学界的学者提出三种学说:其中第一种事实说,认为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事实,此说目前为通说;在我国三部诉讼法中,唯有刑事诉讼法界定了证据的含义,即其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行政诉讼法专设“证据”一章,共有六个条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证据做出了六条解释,为完善证据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又制定了《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该规定比较全面地确立了行政诉讼的举证、质证和认证的基本规则,为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完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行政程序证据相应制度、理论和实践不如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发达,在行政程序中可以借鉴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进行取证、质证和认证。综上,我国行政诉讼证据主要是由司法解释明确和确定的。

二、企业“鉴定结论”在行政诉讼法中的间接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包括鉴定结论等七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分析过程。该规定显然又将鉴定结论分为两种情况,即一种是利用科技手段(如检测、化验等)得出的鉴定结论;另一種是通过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分析得出的鉴定结论,而后者要求说明分析过程。企业出具的鉴定结论,一般应当归为后一种运用分析方法得出的鉴定结论。上述规定对鉴定结论的形式要求可供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委托鉴定参考。《规定》第六十三条第(四)款:“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它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鉴定部门也称鉴定机构,“法定鉴定机构”,是指法律规定行使有关职责的部门,如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成立药品评审委员会,对新药品进行评审,该药品评审委员会即法定鉴定机构。结合上述理解,其它鉴定部门是指除法定鉴定部门之外的鉴定部门。其应当包括生产企业。

三、企业的鉴定结论与书证研究

1.企业的“鉴定结论”与书证关系

王某诉新新车行欺诈消费案、方某诉汽贸公司欺诈消费案法院分别利用了日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的一份回函(函称:“本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从未许可浙江嘉吉摩托车有限公司使用“雅马哈”商标;该浙江嘉吉摩托车有限公司也不是我公司技术合作单位”。)北京吉普车汽车有限公司出具的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称:“合格证书系伪造,北京吉普车汽车有限公司从未生产过编号为31225的吉普车”。)法院依据上述书证从而认定为假车。

书证大致可包括:用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书证,以符号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情的书证,以及用数字、图画或其它方式表露的内容或意图证明案件的书证。从书证的多样性、与案件的关联性、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等特征中可以看出,书证往往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同其它证据相比,其证明力更强,证明作用更充分。鉴定结论和书证都是法定证据种类,生产企业的 “鉴定结论”能否示为书证?主要是从行政程序中行政机关对生产企业的 “鉴定结论”的适用,因为行政诉讼程序主要是一种复审程序,即此前一般已经历了完整的法律程序(如行政处罚程序等)。在证据规则上,行政审判的事实认定是以行政程序搜集的证据为基础,对其在获取和处理证据及得出事实结论上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进行审查。《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和(二)项都是立于复审程序,如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之一就是“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行政诉讼审查的重要标准就是其认定事实是否达到了证明标准。综上所述,行政机构在适用生产企业的“鉴定结论”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对待。

2.企业鉴定结论认定为书证的规则

把生产企业的鉴定结论认定为书证,首先依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五十四条典型地体现了法官在遵循客观依据(如法官职业道德、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证据得出主观上的认识(案件事实)。其次,行政程序中行政机关抽检(扣留)的物品是生产企业鉴定的客体,也是证据法中的物证。该物证和书证具有证据三性而达到高度盖然性标准被法官认定就不足为奇了。再次,司法解释对书证采取优先承认。依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十条第(二)款承认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的规定的优先性,即有特别规定的,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在没有特别规定时才适用该司法解释的一般规定。如此规定还是基于目前我国行政法律等对书证制作形式的规定不统一,不一致或者不系统等实际情况,即《行政诉讼证据规定》对书证形式的要求是为了补充有关行政法律等对书证形式规定的不足,而不是代替有关行政法律等对书证形式的规定。

四、司法程序对企业的鉴定结论的审查

关于“××系列奶粉企业行政诉讼”案件中,法院把生产企业的“鉴定结论”认定为“书证”,但也有法院把生产企业的鉴定结论认定为鉴定本身。覃仕琼不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该案件中原告覃仕琼及其代理人认为: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无权对自己的产品进行鉴定,所谓的鉴定结论不能作为法院裁判定案依据。因而被告长阳工商局认定“假冒商品”缺乏事实依据,至少是证据不足。被告长阳工商局举证证明,原告覃仕琼经销的“南极人”保暖内衣的外包装和标识与正宗“”南极人“保暖内衣不一致,其进货不是来源于湖北市场独家供货的武汉极地保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而是与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毫无往来的武汉市汉口三曙街27-1号康亨服饰店,不具备湖北市场上应有的”南极人“保暖内衣标识。故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被告扣押原告经销的“南极人”保暖内衣作出杜邦纤维含量不一致、否定该商品为正宗产品是具有足够的理由。该案不是对商品质量的好坏进行评判,而是对原告经销的商品是真是假进行辨别。说不假冒的商品较正宗商品质量还好,但只要不是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保暖内衣,就应认定为假冒商品,给予行政处罚。一、二审法院判定原告覃仕琼销售“假冒商品”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南京恒升电脑专卖店诉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玄武分局行政处罚案,法院最终维持工商行政管理分局的行政处罚,其证据也是适用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进行的鉴定。而认定原告盗版的事实。本案中,争议的焦点是原告的行为是否构成对微软公司版权的侵权行为,而被告据以认定原告侵权成立的一个关键性证据就是微软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鉴定结论。知识产权具有专属性,必须经过权利所有人的许可才可以以盈利为目地的进行使用,否则就侵犯了权利所有人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处罚。本案中微软上海分公司虽然不是法定的鉴定机构,但是由于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对该软件版权是否许可使用具备辨别力,由其进行鉴定也并无不妥。

五、地方立法中有关生产企业鉴定结论的规定

目前地方性法规中,有直接适用生产企业出具的鉴别报告等证据的立法。如《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涉嫌假冒他人商标或者厂名厂址的,可由被侵权企业进行鉴别,被侵权企业应当自收到送检样品之日起七日内如实出具鉴别报告,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自收到鉴别報告之日起七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第七条规定:对涉嫌假冒他人的产品,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在查证过程中,可以将被假冒生产企业出具的鉴定结果和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作为认定该产品真伪的依据。

依据《云南省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条例》,云南省尽管没有将“生产企业出具的鉴定结果可以当作认定假冒的条文依据”,但其第六条的第(一)、(二)、(三)项一般只能向生产企业调查取证(当然,伪造情形除外)。并且全国大部分地方性法规都有上述类似的规定。

六、结论

综上所述,生产企业出具的“鉴定结论(或鉴定报告等)”与《计量法》中规定的公平数据检验需经CMA认证的检验有严格的区分,企业出具的“鉴定结论”不是“鉴定结论”要结合具体案件、鉴定结论的形式和内容之统一性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言就认定为“鉴定结论”或不是“鉴定结论”。

参考文献:

[1]孔祥俊著:《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与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俞静尧、柯冬英、陈琛著:《诉讼证据案件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第2005年第1版

[3]肖建华主编:《民事证据法理念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朱建新主编《民事取证方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樊崇义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3版

[6]王争:“覃仕琼不服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题笔者注)”.2006年8月1日

[10]宋随军、梁凤云主编:《行政诉讼证据案例与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第2005年第1版

作者简介:

浅谈出具公证书重大失实的认定 篇3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是一个具体罪名,是“九七刑法”规定的罪名 (2002年3月15日“两高”《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将以前前缀“中介组织人员”字样取消) ,被归在类罪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下的种罪名“扰乱市场秩序罪”下。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三款是这样规定的,“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其中,“第一款规定的人员”是“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

先要给出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客体是国家对中介市场的管理秩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其客观方面须有提供严重失实的公证书的行为,这种失职行为包括不作为。更重要的,必须造成严重后果。这是本罪认定的核心,是判定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其主体属于特殊主体,即具备“中介组织的人员”的身份,由公安机关管辖。非国家公务员———不再成为玩忽职守罪的主体。因为玩忽职守罪涉及公职人员的犯罪,由检察院立案管辖。而且量刑上,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较玩忽职守罪更轻。前者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后者有加重情节,即“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主观方面须为重大过失。既不是故意,也不是一般过失。前者即公证员故意提供虚假公证书,应定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而后者便不够构成犯罪。

2 客观方面中关于“严重后果”的认定

《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以下简称《追诉标准》) 第七十三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 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 造成恶劣影响的。”

(1) 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情形一是在经济损失上给出了明确的、定量的起点。其认定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这里说的“直接经济损失”必须与公证人员出具重大失实的公证书有直接因果关系。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规律性地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内在联系。而直接因果关系所表明的内容是,危害行为没有介入中间环节而直接产生危害结果。在有两个以上原因共同对结果产生直接作用的情况下,多个直接原因的作用往往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时候就需要分析各个原因的作用,然后结合主观罪过,决定各个原因应当承担的责任。显然,将间接经济损失纳入计算口径是不合适的:一方面,这有违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造成罪与非罪的混乱;另一方面,这不利于我国正处于改革阶段的公证业的发展,造成束缚。

第二,这里说的“直接经济损失”仅指立案确已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起以审查起诉作为时间起算点,更体现刑法精神。也就是说,在立案后审查起诉前,通过犯罪嫌疑人或其亲友自行弥补,司法部门挽回,公证机构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金额,不应从经济损失中扣除。

(2) 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形二是在影响程度上给出了柔性的、定性的起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定,要么是出现出具公证书严重失实行为的次数较多,要么是某次行为对国内或国外产生了恶劣影响以致发生了某些特定后果。

第一,虽然单次损失小于100万元,但达到一定次数。必须注意的是,出现各单次损失小于100万元,但未达到一定次数,而各次损失加总大于100万元的情况,不能定罪。因为对于过失犯罪,次数与过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不能将过失次数的多少作为定罪甚至量刑的依据。

第二,某次行为“对国内产生恶劣影响”,就是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引发某些特定后果”主要指,造成公司企业停产、停产1年以上,甚至破产,或引起公众的强烈愤慨和新闻媒体的强烈谴责。而某次行为“对国际产生恶劣影响”,就是公证书严重失实,使得国际上对中国公证产生质疑,降低中国公证在国际社会中的信誉,也就是损坏了中国的公证公信力。其主要形式是,出具关于出国人员的财产、人身、学历等公证书时发生重大失实。

3 主体中关于“中介组织的人员”的认定

(1) 主体已经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也不能按国家工作人员论,也不是国有事业单位人员。1982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明确公证机构属于“国家公证机关”,与之匹配的公证员属于国家公务员,而公证书便是国家公证机关代表国家出具的证明文件。然而,1992年9月10日,司法部在《关于设立省、自治区公证处有关事宜的通知》中规定:“新成立的省、自治区公证处,应按着改革的精神定为事业单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到了2006年3月1日《公证法》正式实施,公证机构作为“依法成立设立的证明机构”得到了立法上的肯定。所以,公证员履行公证事务,在性质上成为了职业化的法律服务,绝不属于“从事公务”的范围。也就是这种行为不再构成玩忽职守罪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的主要原因。

(2) 由不具有公证员资格的公证机构工作人员承担部分证明活动而造成公证员出具公证书重大失实后果的,二者都可成为本罪主体。在实践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公证机构内部会成立不同的小组,而每个小组中有具有公证员资格的人员,也有那些尚未取得资格的办事人员或见习人员。由于资源有限、业务量大,常由后者办理审查部分内容,再由前者盖章认定,出具公证书。显然,具有公证员资格的工作人员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如果符合刑法定罪标准,就须承担刑事责任。而没有公证员资格的工作人员也要按由公证员资格的工作人员论,主要原因是他们完全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三款“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的描述。换言之,其犯罪主体要件的关键在于实质意义上的职责,而非形式意义上的资质。

(3) 公证员出具公证书严重失实不因公证机构盖章成为单位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法律上不排除公证机构作为单位过失成为该罪的主体。然而,该罪在本质上是渎职,渎职不存在单位犯罪。但本罪因为主体不属于特定职务人员,也不属于行政人员,故被分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下。公证机构具有行业特殊性,虽是法律服务中介组织,因为其出具的公证书具有很强的证明力,赋予了公证员特殊的、“职权性”的使命。况且,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并非每次公证都需要单位决策机构参与,而是审批重大、复杂的公证事项时,在审批前提交公证机构集体讨论。也就是具有单位意思并非常态,而是例外。这样,仅因公证员出具的严重失实的公证书上该有公证机构的公章,不能使公证机构成为本罪的主体;而因为公证机构与公证员串通造成公证书严重失实的,二者都应定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4 主观方面中关于“重大过失”的认定

客观上,失实的公证可以分为错公证和假公证。错公证指,公证人员故意不履行职责或疏于职责出具内容失实、违法的公证书。假公证指,公证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制作虚假公证书。其主观方面显然只能是故意,不可能是过失。也就是说,假公证不可能构成本罪,而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在错公证中有两类主观状态不属于重大过失:一种是既非故意也非过失。公证员对虚假的公证材料并无注意和鉴别的义务和能力,但却发生了错误公证,其主观方面既非故意,也非过失。实践中,这往往和公务员仅进行形式审查,而未进行实质审查有关。举例来说,行政机关办事人员与公证申请人串通出具了虚假的行政证件,譬如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公证员仅进行形式审查 (事实上,公证员也只能对此进行形式审查。若进行实质审查是不可行,也是不经济的) 。那么,依照这些虚假的行政证件出具的公证书确实存在重大失实,发生了错误公正,而公证人员显然并无故意,也无过失。另一种是一般过失,曾有人给出这样的例子:公证员在审查当事人身份证的时候,身份证编号只有17位而没有审查出问题,则显然公证员不仅没有遵守法律对之较高的注意要求,过失程度较大,构成重大过失;如公证员在审查当事人身份时,在身份证真实的情况下,未能发现当事人是冒名顶替的孪生兄弟,此种情况,一般人也都难以识别,过失程度较小,为一般过失。也就是说,有出具公证书重大失实主观方面的认定需与三种情况相区别:按主观恶意程度递增的顺序依次是既非故意也非过失,一般过失和故意。其中,前两个它所对应的是不定罪,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标准,而第三个所对应的是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是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案件中,综合考虑各种实情,仍然无法判断是何种主观状态,尤其是难以甄别出属于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时,我们应当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和“疑罪无从”的原则,认定公证员为一般过失,而不武断地判断为重大过失。

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公证员出具公证书有重大失实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以下简称《批复》) 自2009年1月15日施行。本文紧扣该《批复》的认定, 对构成要件展开分析。先建立其认定的框架, 指出其关键点, 再就各关键点的疑难情形作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出具,公证书,公证员

参考文献

[1]刘宪权.刑法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 :117-127.

[2]段伟, 李全息.公证刑事责任之辩——兼评最高检关于公证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是否构成犯罪的批复[J].中国公证, 2009 (5) .

[3]李嘉杰.论公证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中“严重后果”之认定[J].消费导刊, 2009 (16) .

出具审计报告资料参考 篇4

2、营业执照变更事项通知书(若有)

3、工商局企业信息情况表(若有)

4、税务登记证(国、地税副本)

5、验资报告(各期)

6、股权转让协议及公证书(若有)

7、公司章程

8、外汇登记证

9、组织机构代码证

10、上年审计报告(若有)

11、截止12月31日现金盘点表

12、月31日各开户银行对帐单及余额调节表

13、年末存货盘点表 14、固定资产清单及折旧计算表

15、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若有)

16、其他固定资产所有权凭证(如***、车辆行驶证等)

17、借款合同及银行贷款证

18、借款担保合同(若有)

19、年度各税种纳税申报表

20、税收优惠批准文件(若有)

21、年度税务检查决定书(若有)

22、房屋租赁合同

23、年度总帐、明细帐、会计报表

24、审计过程中需要的其他资料

报告出具 篇5

关键词:出具规范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40-01

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向顾客提供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最终产品,也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质量的集中体现。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顾客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自身形象和信誉。

1 不合格检定证书表现及危害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是对检定、校准、检测(检验)结果的权威体现,是具有第三方公正性、为社会所信赖、对政府负责的技术文件。在许多计量检定证书报告中,时常能发现多出不规范的地方。如出具虚假证书、不严格按检定规程出具证书、检定证书必要信息显示不全、无资质开展检定工作的、有资质无能力开展检定工作的、超范围开展检定工作的、检定人员无证从事检定工作的、检定工作不作原始记录的、只收费不检定以及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计量标准器和计量器具开展检定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质监系统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形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严重地消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政府开展计量监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损害相关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会严重制约技术机构自身的发展。所以,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充分认识到保证检定证书报告质量的意义,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出具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要种后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本单位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检定、校准、检测(检验)工作,切实保证出具证书的质量。

2 出具检定证书应遵循的原则

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内容应满足JJF1069及相应规程(规范)的要求,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应按《计量检定印章管理办法》的要求出具,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证书应加盖“强检”章。出具的证书、通知书应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一定要与原始记录信息一致,结论明确、正确,有相关责任人员的亲笔签名,不得涂改。检定证书、通知书的有效期严格按检定规程和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确定。出具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应遵循下列原则:(1)计量检定印、证的规格、样式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规定并负责定点监制。(2)检定机构对检定印、证要有专人保管,并建立领用登记、归还签收等制度。(3)计量检定印、证不准转让和租借,对伪造、盗用和倒卖强制检定印证的,要按规定追究法律责任。(4)只有经持有计量检定证件的人员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出具检定证书,或标以检定合格印、证。(5)填发检定证书要有高度责任心字迹要工整,加盖的检定印必须清晰完整。发现检定印有磨损、残缺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同时向发证机关申请制发新印。检定合格证必须粘贴牢固。(6)计量检定人员要严格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出具的每个数据要准确无误,维护检定印、证的权威性和法制性。

3 检定证书内容必须充分显示,格式必须规范

在《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和《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都对计量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作了规定。2005年10月31日,为深入贯彻实施《计量法》,进一步加强检定证书的管理,维护检定证书的权威性、法制性和统一性,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新版(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封面格式式样的通知》。

根据这个要求,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一律使用A4纸型,210×297mm(宽×高)。

(1)检定证书要求的信息如下:(检定单位名称)检定证书、证书编号、送检单位、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单位、检定依据、检定结论、批准人、核验员、检定员、(检定单位专用章)、检定日期、年、月、日、有效期至、年、月、日、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证书号、电话、地址、邮编、传真、EMAIL。

(2)检定结果通知书要求的信息如下:(检定单位名称)检定结果通知书、证书编号、送检单位、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单位、检定依据、检定结论、批准人、核验员、检定员、(检定单位检定专用章)、检定日期、年、月、日、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证书号、电话、地址、邮编、传真、 EMAIL。

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填写说明

(1)字体字号可作适当调整(推荐:“检定单位名称”为黑体二号加粗字;“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为黑体一号加粗字;“计量检定机构授权证书号”、“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和“EMAIL”为黑体五号字;其他中文为黑体小四号字)。(2)除“批准人”、“核验员”、“检定员”等签字处必须手写外,建议其他部分使用计算机进行打印;如手写,字迹应工整清楚,并不得涂改。(3)检定专用章”应采用钢印。(6)“证书编号”由各计量检定机构根据本单位的管理需要自行编制。(7)“检定依据”栏应填写检定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编号。(8)需要在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上加注機构标志的,机构标志应加注在封面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对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封面采用防伪技术,但不应破坏封面的整体格式式样。

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内页格式及内容按有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填写,至少还要包含如下信息:(1)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2)计量标准器检定证书的有效期或计量标准器检定证书编号。(3)检定环境条件。(4)按检定规程规定应给出检定结果,还可以说明该结果是直接检定的结果还是经修理或调试后的检定结果。(5)标明“第×页共×页”。(6)空格处加“-----”或“/”。(7)结尾处加“以下空白”。(8)多页检定证书要加骑缝章。但是对于内部顾客检定证书可以做适当的简化。

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在发布后要做内容修改时,必须出具一份完整的新的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应对新的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重新编号,并声明该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代替“检定证书XXXX号”或“检定结果通知书XXXX号”,原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作废。检定证书的电子传输、修改和管理应符合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预备知识培训教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计量标准考核讲义.

[3]JJF1069-2000,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实施指南[S].中国计量出版社.

报告出具 篇6

金绍达:不动产登记机构是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部门,本来无须过问申请人的婚姻状况。但在实际工作中,自然人所申请登记的房屋是申请人单方所有还是和配偶共有,则是登记机构应当了解的。因此,对自然人的房屋,很多城市的登记机构要求申请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用以核实申请人的申请是否和实际权利状态一致。

但是,某一城市的民政部门所出具的婚姻证明只能证明当事人在该部门有没有婚姻登记的记录,并不一定能准确地证明申请人的婚姻状况,所以,实际上这类婚姻证明的证明效力有限,因此,很多城市并不要求申请人出具婚姻证明。

常州市房产管理局早在2003年就会同民政、司法、国土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不再要求申请人出具婚姻证明,改由申请人“书面声明”。

在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相关工作的通知》(民函〔2015〕266 号)后,合肥市房地产管理局以合房〔2015〕73 号文发了《关于改进房屋登记有关审查方式的通知》,“在房屋登记中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代之以询问的方式将相关当事人婚姻状况记载于询问笔录”。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房屋登记办法》也早就规定了“申请人应当对申请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第十一条第三款)。申请材料是否真实,应是申请人所承担的责任。因而,上述两个城市的做法都是可行的。

报告出具 篇7

关键词: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构成要件,案例解析

一、基本案情

2006年, A市公安局对B公司涉嫌贷款诈骗2000万元进行立案侦查。在侦查的过程中, 发现B公司2000年4月增资2000万元的验资报告不实, B公司增资2000万元的银行存款回单是伪造的, 该份银行回单是由某会计所事务所开具了银行征询函交由B公司向银行征询, 而B公司伪造了银行印章, 将盖有伪造的银行印章的回单交由某会计师事务所, 承办验资的某会计师事务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据伪造的银行回单出具了B公司增资2000万元的增资验资报告。市公安局遂对某会计所事务所主任张某 (也是验资报告的承办注册会计师) 以涉嫌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实施刑事拘留。在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后, 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依法聘请了律师为张某提供法律帮助。本案是A市首宗立案侦查的涉嫌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案, 承办律师认真查阅了注册会计师验资程序方面的关规定, 并与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沟通, 在充分了解本案验资时的具体业务规定之后, 结合本案情况, 向市公安局出具了法律意见书, 认为会计师不构成犯罪。律师的法律意见书得到侦查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法定刑事拘留的期限内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 并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撤销了本案。

二、重要法条

现行《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 情节严重的,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人员,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犯前款罪的, 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第一款规定的人员, 严重不负责任, 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 造成严重后果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新的《公司法》 (2005年10月27日修订) 第二百零八条: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没收违法所得, 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 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 吊销营业执照。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 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 情节较重的, 处以所得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并可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责令该机构停业, 吊销直接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 吊销营业执照。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者验证的机构因出具的评估结果、验资或者验证证明不实, 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除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外, 在其评估或者证明不实的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国有资产评估办法》 (1991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 第三十二条:资产评估机构作弊或者玩忽职守, 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 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宣布资产评估结果无效, 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 对该资产评估机构给予下列处罚:

(一) 警告;

(二) 停业整顿;

(三) 吊销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 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2001年4月18日) 之七十三、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案 (刑法第229条第3款)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予追诉:

1.给国家、公众或者其他投资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具体解析

A市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张某涉嫌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一案, 律师介入后, 在初步了解案情的基础上, 经分析研究认为本案所涉验资报告失实已是事实, 而注册会计师张某在验资的过程是否构成严重不负责任和验资报告是否直接造成了严重后果成了本案的关键。在会见当事人之后, 为慎重起见, 律师与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取得联系, 得到了大力支持, 特别是得到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有关专业咨询复函。承办律师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出具了法律意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9条的规定, 构成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中介市场的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 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 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即承担资产评估、验资、会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 也包括单位;主观方面是过失。

因此, 构成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的客观要件应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严重不负责任的;二是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三是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并且这三个方面应当同时具备。律师认为本案中注册会计师张某不具备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客观要件中的严重不负责任和造成严重后果这两个方面的条件, 所以不构成犯罪。具体理由如下:

(一) 会计师张某的验资操作不构成严重不负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14条规定的审计业务, 应当遵照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下称中注协) 依法拟订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 对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具体准则与实务公告应当遵照执行, 执业规范指南应当参照执行。换句话说, 会计师张某有没有严重不负责任行为, 应以验资时的行业执业规范指南来评判。中注协拟订的《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 (下称验资公告) 经财政部批准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1996年1月31日, 中注协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收 (试行) 》下称《验资指南》, 于印发之日起试行。中注协2001年对《验资公告》和《验资指南》作修改, 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 注册会计师在2001年7月1日之前承办的验资业务遵守修订前的公告和指南。本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B公司的验资行为应适用修订前的《验资公告》和《验资指南》。

《验资指南》 (修订前) 规定:“以货币资金方式出资的, 其一般审验程序应包括: (1) 货币资金出资清单是否与经批准的合同、协议、章程的规定一致; (2) 投资者认缴的投资款是否按规定如数、如期缴入被审验单位开立的银行正式帐户或临时帐户; (3) 收款单位是否为被审验单位; (4) 缴款单位是否为被审验单位的投资者; (5) 投入货币的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的规定; (6) 银行回单是否加盖收讫章或转讫章, 必要时可向银行函证。

根据上述行业法定验资程序, 会计师事务所及承办注册会计师均予以谨慎执行。本案认定会计师事务所及承办注册会计师在验资过程中是否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 关键在于判定计师事务所及承办注册会计师在验资程序第6项的履行过程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根据《验资指南》 (修订前) 规定, 可以就委托人提供的材料进行验资, 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时可根据其专业判断以确定是否向银行询证, 也就量说, 向银行询证不是一个必经程序。本案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张某在为B公司增资2000万元进行验资时, 充分注意到增资数额较大, 作出了向银行询证的专业判断, 已经尽了充分注意义务。由于当时的《验资公告》和《验资指南》没有明确向银行询证的方式、方法、程序等方面的行为规则, 在客观上造成了当时会计师事务所向银行询证方式的多样化, 注册会计师将询证函交由B公司向银行询证, 再由B公司提交给事务所, 是当时业内普遍的做法。尽管征询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 这也是当时《验资指南》征询方式的规定欠缺所迼成的局面。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银行询证函》是中注协统一印发使用的格式文本, 会计师事务所按本行业专用文本和习惯做法进行询证应当视为适当履行了注意的义务。

另一方面, 律师认为不能以结果的失实来反推验资过程必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 B公司提供给会计师事务所的银行回单上的转讫章、银行询证函上的银行业务公章是伪造的。我们认为这是B公司的蓄意欺诈行为。作为注册会计师和所在的事务所没有能力对犯罪分子蓄意制作的假印章进行识别。因此, 在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进行验资, 已经尽了注册会计师应尽的义务。至于验资结果在注册会计师尽了注意义务后仍然出现的失实情况, 则是一个业务风险的问题。关于业务风险这个问题, 作为会计工作法定主管行政部门———财政部已作出合理、明确的解释。财政部《关于明确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作用的通知》 (财协字[1999]102号) 明确指出:“由于验资的固有局限性和注册会计师的职权限制, 若存在投资者恶意作弊或与有关机关通同作弊, 提供注册会计师不能识别的假证明材料等情况, 既使注册会计师以应有的执业谨慎态度执行验资业务, 也可能得出不适当的验资结论, 导致所发表的验资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 既使注册会计师按规定谨慎执业并出具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真实、合法的验资报告, 其所载明的验资意见也只能合理地保证而不能绝对地保证报告使用人确定投资者出资的到位情况。”

(二) 会计师张某的验资报告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构成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另一个客观要件是造成严重后果, 所谓严重后果, 主要是指由于中介组织证明文件的重大失实, 导致有关的公司、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或者导致公司、企业停产、停业或者倒闭的严重后果, 或者多次出具中介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 造成恶劣影响等情形。

公安机关之所以对会计师张某立案侦查, 是认为B公司增资2000万元后才获得了贷款资格, 因此, 认为会计师出具的验资报告与贷款诈骗所造成的损失有因果关系。关于刑法的因果关系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一因一果, 一因多果, 因果关系有多样性, 应当结合个案研究分析。我们认为, 验资报告仅仅是B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工商变更登记的依据, 就贷款资格而言尚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众所周知, 银行的贷款授信审查机制和程序的制度已十分成熟, 而且十分严格, 注册资本只是授信众多条件一个方面而已。本案中B公司当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委托用途是用于变更注册资本, 验资报告仅作为工商登记变更注册资金的用途, 并不能直接对公司贷款等业务起到作用。《关于明确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作用的通知》指出:“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出具的验资报告在规定的用途内 (如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时) 具有法定的证明效力”。而这说明验资报告对于以后企业的经营、授信、借贷等业务行为并无法定证明效力, 更无因果关系。B公司在工商登记变更之后长达三年的时间正常经营, 变量注册资本三年之后的贷款造成银行重大经济损失, 是B公司蓄意诈骗行为, 也与银行贷款审查不严有一定的关系, 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所直接导致。验资报告的出具与银行贷款形成的经济损失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会计师事务所张某出具的验资报告只是工商变更登记的前提条件, 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核准才可能引起工商登记变更, 对工商登记变更尚且不具必然性, 更不用说工商登记变记后的行为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了。如将客观上已发生的严重后果归责于验资报告, 将造成刑法上客观归罪的错误。

律师在综合上述意见之后, 认为本案注册会计师张某不构成犯罪, 公安机关对注册会计师张某的刑事拘留是错误的。

侦查部门在接到律师的法律意见书之后, 也多次主动与律师就本案所涉的业务、法律问题进行沟通, 最终在刑事拘留的最后期限作出了对会计师取保候审的决定, 取保候审期届满后撤销了对会计师张某的刑事立案。通过律师的努力, 会计师张某避免了一场因业务操作指南有关征询方式的规定欠缺所带来的牢狱之灾。

办完本案, 律师在欣慰之余也深深感到:在中介服务领域, 往往由于具体业务操作指南一些具体规定的欠缺, 也由于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模糊性, 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轻则造成工作上的不便, 重则可能导致被认为涉嫌犯罪。但无论如何, 以专业的职业操守和谨慎注意的态度办理中介服务, 是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97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手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2]曹子丹主编.新刑法罪名量刑与案例通览.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3]蒋大兴主编.公司法律报告.中信出版社, 2003.

[4]张明楷著.刑法.法律出版社, 2001.

报告出具 篇8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公安部等12个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从9月1日起,20类事项不再要求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证明。

《意见》规定,凡是公民凭法定身份证件能够证明的9类事项,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 1、公民姓名。2、公民曾用名。3、公民性别。4、公民身份号码(含15位升18位证明)。5、公民民族成份。6、公民出生日期。7、公民出生地。8、公民籍贯。9、公民户籍所在地住址。

对于下列5类事项,凡居民户口簿能够证明的,公安派出所也不再出具证明:1、户口迁移情况。2、住址变动情况。3、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和更正情况。4、注销户口情况。5、同户人员与户主间的亲属关系。

《意见》同时还规定,对于需要证明当事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6类不属于公安派出所法定职责的事项,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公安部门提供必要协助。

对于公民无法用法定身份证件证明的事项,需要公安派出所开具相关证明的,应由公安派出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办理。(摘自央广网)

川贝银燕羹

【组成】川贝母3克,玉竹10克,燕窝4克,银耳10克,冰糖适量。

【用法】将玉竹煎汁。用热水泡发燕窝及银耳,择洗干净,放入煎汁、冰糖,和水炖熟,早晚食用。

【分析】燕窝味甘、淡,性平,养肺滋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为肺痨圣药。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银耳、玉竹均有滋阴润肺作用。

【功效】对潮热、虚劳燥咳、咳嗽见红者有效。

麻油姜末炒鸡蛋

【组成】一小勺麻油,姜末,1个鸡蛋。

【用法】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分析】麻油,是芝麻油,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外敷用,如烫伤、烧伤、疮等,用麻油和(拌)药(粉状),敷在患处,不干不裂,好得快。

【功效】对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皮肤也会吸收大气污染物

皮肤,作为人体对外界环境最大的防御体系,同时也是人体的最大器官,直接暴露在大气污染物中。然而,皮肤吸收大气污染物这一途径迄今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某烧烤排档进行研究发现,当夏天皮肤暴露于室外的烧烤烟气时,会成为人体摄入污染的途径之一。例如,在每日约1小时的烧烤烟气暴露中,通过皮肤吸收多环芳烃的总量大于经呼吸摄入量,且与通过食用烧烤食品的摄取量相当。此外,通过皮肤吸收气态多环芳烃的终生致癌风险高于通过呼吸摄入颗粒态及气态多环芳烃。因此,平日里,保护好皮肤很重要。(摘自京报网)

葡萄干当零食有助降血糖

美国科学家研究证实,将葡萄干作为日常零食,一天吃3次,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葡萄干中的糖是天然糖,作为替代品可减少人工糖的摄入。另外,葡萄干属于高纤维食物,被各种营养素包绕的糖分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使血糖升高相对缓慢。(摘自《微健康》)

风油精去油漆

装修时,一不小心,就非常容易把油漆弄到衣服上。此时,很多人会想到用汽油洗净。其实,用风油精也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少量的风油精涂抹在衣服的污点上,再用双手揉搓数次,油漆便可脱落,再用清水洗净漂过,这样看上去就非常干净了。

这种方法与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漆相比,显然更好。汽油清洗完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而且有些家庭不好找到,但风油精几乎家家必备,清洗完还有一股香味。(摘自《江南保健报》)

坐久了,起身扳扳腿

坐久了,常常感到双腿酸麻、僵硬。建议此时不妨扳扳脚,帮助拉伸腿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双脚站立,打开与肩同宽,左脚着地,右脚抬起向后弯曲;右手扶住右脚脚尖,将其扳向臀部,坚持10秒钟,左右腿交替进行。(摘自《保健养生》)

为何艾草被视为神奇之草?

艾草是我国南方几乎到处都有的一种植物,是芳香类中药的代表,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民间传统,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据老辈人说,这是为了“辟邪”,其实是为了驱蚊绳、虫蚁,净化空气。国内很多专家经研究证明,艾草烟熏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好的疗效。

艾草的功用远不止这些。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草可就地取材,除了入汤药外用处还很广泛。首先艾叶就可以用来包米饭直接蒸着吃;其次将艾草放进温水的浴缸中外洗可治湿疮疥癣,可以预防夏天长包、长疖、生痱子,还可以很快缓解皮肤瘙痒;孩子常用艾叶水泡脚,还能防治感冒;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作用妙不可言;寒湿脚气的人们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艾草还有一种用法就是用于针炙术的“炙”。“炙”就是拿艾草捣绒,制成艾条、艾柱,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气体向下进入穴位,通过穴位到达经络,再通过经络到达体内,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摘自《人民日报》)

上一篇:商品房地产统计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