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

2024-10-03

儿童智能(精选11篇)

儿童智能 篇1

随时知道孩子的位置,监控孩子声音,随时和孩子通话,危险SOS报警……时下儿童智能手表以其智能、电话、定位等新奇功能颇受家长的亲睐,几乎占据了儿童手表的半壁江山。当然,一些反应快的儿童表厂还特别加入了“辐射不超标”、甚至“无辐射”这样的宣传字眼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那么,儿童智能手表果真如商家所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智能手表真的没有辐射吗?本刊带您一探究竟。

儿童智能手表缘何成为“爆款”新硬件

儿童智能手表如此受欢迎,甚至成为智能硬件业的“隐形冠军”,大卖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1.儿童手表充当了“儿童手机”的角色

儿童智能手表就功能性而言,离手机还相差很远,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款智能设备。传统儿童手表,虽然长得俏皮,却只能看看时间、定个闹钟。新一代儿童手表拥有了更多智能化功能。

儿童手表已经实现给父母打电话、玩游戏以及定位报警等新功能,这些也都是孩子们能用得上的主要功能。幼童还玩不到复杂度较高而且成本较高的智能手机,作为最佳的顶替设备,儿童手表的智能化升级就显得颇为合理。从某种程度而言,儿童手表填补了“儿童手机”市场的空白。

2.儿童手表的智能化新功能,满足了孩子们的刚需

目前来看,儿童智能手表上已经挖掘出的新功能主要包括:监听、定位、通话、游戏等。这四大功能分属的安全和沟通领域,均是幼童或家长的刚需。

(1)监听功能

监听,可算作家长最为看重的一项功能。虽然引来颇多争议,却是智能手表上最为有效的一项安全防护功能。当然,让佩戴有手表的孩子,随时处在家长的监听甚至监视之下,并不算最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2)定位功能

定位同样是儿童智能手表主打的一项新功能,由最开始的LBS基站定位到现在的GPS定位,儿童智能手表的定位精度正在持续提升。定位是表象,背后的防走丢,才是家长更为关心的。以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支撑,智能手表的防走丢功能才能发挥更大的实际意义。目前来看,实测下来的几十米定位误差依然还有上升空间,尤其是在高复杂度的近场环境下。

(3)通话功能

起于安全,又不止于安全,这就是儿童智能手表目前主打的通话功能。给手表加入双向语音实时通话,既可以随时联系到孩子,让家长放心,又可以和他们进行正常的电话联系,以拉近感情上的距离,可谓一举两得。

(4)游戏功能

游戏功能是儿童智能手表中最贴合小孩子心性的一项重要功能。智能手表上的游戏产业,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全功能智能手表上,游戏体验备受诟病。儿童智能手表上的游戏,却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毕竟孩子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即便在成年人看来是索然无味的体验。儿童智能手表上的“游戏大类”已经包括益智、体感等小游戏,讲故事等教育类游戏以及运动记步等应用。

辐射存疑家长需谨慎选择

近来智能儿童定位手表越来越流行。但前几日有媒体报道,通过实地检测发现,部分市场上流行的智能儿童手表在拨打接听电话的瞬间,辐射极大,让不少家长捏了一把汗。

省质检院检测专家表示,儿童智能手表是新事物,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之前也没接受过委托进行类似检测。一些廉价的杂牌智能手表没有3C认证、入网许可证及权威机构检测辐射,可能存在辐射超标问题,建议家长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要想扮演真正的“智能管家”角色,儿童手表需要加入更多人工智能基因

客观来说,儿童手表现有的监听、定位、通话和游戏这四大新功能都谈不上有多智能,而且更多地是从手机身上学来的。绝大多数的儿童智能手表,采用的是旧款智能机甚至功能机时代的芯片。不仅功能少,在交互上也没有多少可以施展的空间。

儿童智能手表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安全和沟通的粗浅层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加入更加智能的操作系统是必然趋势。目前来看,也只有儿童手表能更好地担负起“照顾”儿童的这项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不仅现有的安全、沟通和游戏功能需要优化和完善,儿童喜闻乐见的新功能也需要加到智能手表上。

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AI)所扮演的“大脑”角色将助力儿童手表真正成长为儿童和家长都信得过的“超级管家”。例如,儿童智能手表上现有的监视功能,家长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佩戴的孩子毫无自由空间可言,除非刻意摘掉手表。如果现在的监视功能能进化到当孩子即将或者正在遭遇突发状况时,手表才自动打开监视功能并且向家长预警或者报警的话,就再好不过了。诸如此类的智能感知功能,就需要高性能传感器以及AI“大脑”的协同工作。

儿童智能手表以其贴身性,未来在控制和指挥玩具以及机器人方面同样大有可为。例如建立起儿童智能手表与小孩玩具间的控制乃至互动关系,甚至可以让家中的小孩通过手表更加简单地来控制扫地机器人,进行日常的清洁工作。这些功能的实现就需要儿童智能手表在未来开放接口,让更多智能设备加入到这一大生态圈中。

在儿童智能手表的交互上,以智能语音为代表的新交互方式以及背后支撑的大数据内容源同样大有可为。例如类似的应用完全可以放在儿童智能手表上,孩子对着手表说一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智能助手就脱口而出“秦始皇”。儿童时期是增长知识的黄金年代,如果这时有个智能助手能随时答疑解惑,岂不妙哉。

现在的儿童智能手表,充其量就是当个安全管家(较强)、沟通管家(一般)和游戏管家(较弱)的角色,至于其他的诸如身份管家、知识管家、健康管家、玩具管家等角色,儿童手表们还没想好该怎么演。未来的儿童手表,能够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扮演不同类别的管家角色。未来形态的儿童智能手表,将朝着家长放心、孩子满意的“超级管家”角色不断进化。而时下爆火的儿童智能手表,离这一定位还差得很远。

如何挑选靠谱的智能手表?

那究竟应该如何挑选儿童智能手表?专家建议,买手表之前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每个家长都担心孩子的安全,但如果孩子基本活动范围都是固定的,其实这款手表作用不大。另外,有了这款手表也不代表孩子就万无一失,手表只是辅助设备,没有什么比家长的看护更安全。

如果决定要买,首先,要注意该品牌有无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要有权威实验室的检验报告,购买时可向商家询问。其次,挑选材质安全的产品。手表会与孩子皮肤直接接触,柔软材质制作的手表可避免皮肤磨损、刺激、皮炎等问题。另外待机时间也很关键,待机时间越长越实用。

日本约40%儿童使用智能手机 篇2

共1750人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1岁以下儿童信息终端使用率(包括在父母引导下使用和观看信息终端的情况)占10.5%;2岁儿童信息终端使用率占31.4%;4岁儿童信息终端使用率占41.4%;6岁儿童信息终端使用率占43.9%;小学1~3年级学生的信息终端使用率为51.8%;小学4~6年级学生的信息终端使用率为68.7%。可见,智能终端使用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而明显跳升。

其中,儿童使用信息终端“浏览视频”的比重最高,占6~7成;在未上小学的儿童中,使用率较高的是“浏览照片”和“游戏”;小学生则是使用信息终端玩“游戏”的比重较高群体。另外,调查结果显示,从婴幼儿阶段开始利用智育辅导功能的父母较多,0~3岁儿童的父母占39.6%,4~6岁儿童的父母占36.7%。

对于智能手机使用理由的调查显示,儿童未上小学前,父母在家照看小孩的同时需要做家务,因而在脱不开手时会用到手机的占58.7%;儿童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时会用到手机的占53.1%;外出游玩时等待期间会用到手机的儿童占42.9%。

调查显示,有六成父母对未上学儿童使用智能终端表示“担心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而感到不安”;有半数以上的父母列举出智能终端的优势,如“能让父母腾出照看小孩的时间做点其他的事”“小孩的心情也会变好,不再哭闹”等。此外,认为智能终端有利于提升儿童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检索功能深入学习等方面的帮助的情况如下:0~3岁儿童的父母占34.8%;4~6岁儿童的父母占45.8%;小学1~3年级儿童的父母占48.5%;小学4~6年级儿童的父母占57%。

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与利用内容由父母支配的情况如下:0~3岁儿童约占六成;4岁以上儿童约占八成。80.6%以上的父母认为信息终端的使用有利于儿童未来更好发展。

儿童智能 篇3

儿童智能安全书包选用欧盟标准环保轻质面料,同时结合智能定位监护器,节能高效电子安全警示灯,力学减压护脊设计,便捷监护后台系统,学生安全以外保险服务等众多安全保健因素,是将“简约、时尚、安全、保健”等元素综合于一体的新时代儿童书包。

项目特点

1.科学减压护脊

儿童智能安全书包设计根据儿童成长的骨骼、体型的不同,严格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先进理念,专利技术,科学护脊,减少肩颈背压力。书包重物的压力不仅大大减轻,更可以主动矫正孩子的行姿走态。

2.智能定位系统

儿童智能安全书包内嵌智能定位监护系统,让家长轻松掌握孩子实时动态,孩子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求助系统告知家长。

3.反光警示条

儿童智能安全书包正面安装有炫彩闪烁的警示灯,显著位置装配有反光材料,时刻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和预警,警示距离超过50米,有效减少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

市场分析

2012年涉及儿童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一万一千起,造成两千五百七十二名儿童死亡,九千五百八十一名儿童受到伤害,交通事故是我国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当中,最无情的杀手。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占儿童总死亡的36%。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加。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儿童意外事故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 12%发生在学校。意外伤害的特点是意外性和突然性,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儿童智能安全书包,多项功能,为儿童“保驾护航”。

投资条件

目前该项目招收经销商和代理商。无加盟费。经销商首批进货金额最低需达到1.98万元,可享受供货价4折的优惠折扣。代理商首批进货金额最低需达到6.98万元,可享受供货价3折左右的优惠。后期进货增大,还可享受更大力度的折扣。

效益估算

有创意的儿童智能教育广告词 篇4

2. 这里没有口号,只有家长的口碑。

3. 儿童培养新理念, 成功精彩方方面。

4. 智慧无处不在,孩在时刻体验。

5. 我不敢保证过去 ,只敢保证幸福未来。

6. 因为我们渴望花朵的美丽 ,所以不会让暴风吹倒它。

7. 这里只是起跑线,我们伴他一起飞。

8. 为每一个孩子插上自己的梦想之翼。

9. 孩子的希望超乎我们的想象。

10. 我们藏着对孩子满满的爱!

11. 张开兴趣的翅膀,飞翔于浩瀚的星空。

12. 个孩子,种成功。

13. 专业孩子王,诚就好儿郎。

14. 愿做一对隐形的翅膀,告诉你天空很高,但要自己飞。

儿童智能硬件成下一金矿 篇5

智能硬件的下一个金矿

越来越多智能硬件厂家和创业者将目光投向儿童市场,从智能手表到智能牙刷,再到儿童智能笔,各种儿童类智能硬件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家长最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有人则相信父母更愿意把钱花在孩子的学习上,也有人说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应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玩具,于是相关智能硬件相应而生。

孩子属于“高消费”能力人群,这从今年儿童智能手表的表现中就可看出,儿童市场是个很有潜力的商业市场。有公开调查数据显示,自我国实施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目前的全面二孩,我国0-15岁人口已激增至2.6亿,并且每年预计新增250万新生儿,随之相关的儿童产业将达到4万亿元,其中儿童消费占到家庭总支出的33%,并以每年8.5%的幅度增长。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0-14岁儿童数量超2.2亿,按照每位儿童年均消费智能硬件产品500元计,这已经是千亿元规模的市场。随着二孩红利的到来及儿童智能产品的丰富与IOT的发展,每位儿童年均消费智能产品5000元指日可待,这或将造就万亿元规模的儿童智能硬件市场。

“去年开始,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开始火热。”KIDO创始人吴彬向《经济》记者表示,强烈的需求和背后的巨大的市场使儿童智能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

这一市场蛋糕吸引了巨头纷纷布局。从2015年起,就有大批创业公司进军儿童智能硬件市场。乐视、腾讯、阿里纷纷进入儿童智能硬件市场。Google、亚马逊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也已经在儿童产业押上了数十亿美元的赌注。

行业中入局的大公司主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互联网巨头和一些科技制造巨头,在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大品牌并没有占到优势地位。目前的市场格局仍然没有形成,这也并不是巨头可以垄断的市场。因为儿童智能硬件产品相对来说进入门槛较低并且大多依靠硬件销售盈利,所以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在智能硬件整体投资遇冷的情况下,儿童智能硬件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周晔向《经济》记者表示,传统的智能硬件投资正在慢慢减少,“对于产品使用流程率比较低、品类同质化比较严重以及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短、项目缺乏延展性的公司投资会比较谨慎”。

但在儿童智能硬件领域,则频频有好的表现。很多风投也开始扎堆进入这个市场。有不少创业公司已经能够在A轮融资阶段动辄创造上千万美元的融资额度。

更有儿童智能硬件公司频频在新三板挂牌,“挂牌新三板会大大加快公司的发展速度,有助于抓住智能硬件的发展先机”。对此,智能硬件行业研究员周晖向《经济》记者表示,这些智能硬件品牌进驻新三板,标志着儿童智能硬件行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炙手可热的万亿儿童智能硬件行业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

儿童购买力不容小觑

在众多的细分市场中,儿童智能硬件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获得资本的青睐。刚需引发儿童智能硬件喷井式爆发。

周晖表示,儿童智能硬件大热主要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信息技术时代孩子的玩具理应是智能产品,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时和孩子保持通话、了解孩子的位置,确保孩子的安全,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一种刚需,这也成为儿童智能手表大热的主要原因。”在他看来,中国父母对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增长知识的智能产品并没有抵抗力。

得益于孩子在家庭地位中的特殊性和女人们强大的购买力,儿童智能硬件绝对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孩子的购买力不容小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研究报告称,儿童消费产业被多家投资者视为最具潜力和投资价值的行业。“虽然儿童没有经济来源但他确实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一个儿童绝对能带动四位以上的成人为其消费,家长对儿童用品的价格相对不敏感。”周晖表示。

与成人市场通常靠硬件获取用户、软件探索盈利模式的故事不同,儿童用品更多靠硬件销售盈利。

就目前全球市场来看,尽管中国整体的智能硬件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儿童智能硬件领域却呈现出领先态势。这也是很多巨头积极布局儿童智能硬件市场以期走出去的一大优势。

据统计,从2011年开始,全球儿童智能硬件在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明显上升,尤其是2013年-2015年,经历了成倍的发展速度。截止到2016年1月,在儿童智能硬件领域全球共公开了5835件专利,其中66%的专利申请来源于中国,20%来源于美国。公开的专利中66%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

在儿童智能硬件这个领域,由于人口红利和儿童市场消费能力的崛起,中国的技术和市场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于美国。在中国,各类儿童智能产品如手表、手环、玩具、故事机、空气净化器、图灵机器人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热点,专利申请量也呈大幅增长趋势。

例如,腾讯和华为目前仅主推了儿童智能手表一款产品,这两家公司已经悄然开始全球专利布局,在美国欧洲亚洲各国申请专利保护,为将来进军国际市场做准备;小米从2013年开始在儿童智能硬件方面申请专利,产品主要是在手表、手环以及智能电视儿童权限方面。

创业者巨大的项目库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摸清市场门路同样重要。从2015年备受青睐的儿童智能硬件产品可以观测出以后的市场风向标。

据周晖介绍,目前,儿童智能硬件领域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无线信号系统、保证人身安全的报警器、电信号处理、玩具及数字传输、识别和教育演示装置等方面。

儿童及婴幼儿领域常见的智能产品种类可大致分为:健康类,包括可监测儿童刷牙方式是否正确的智能牙刷、智能体温计、监测儿童心率的智能服饰、监测儿童睡眠情况的床品等;安全类,包括防止儿童走失和紧急联络的儿童定位器、监测奶瓶细菌的智能奶瓶等;早教类,包括可以进行早期教育的智能故事机、可以同儿童交流的智能玩具、通过AR技术实现儿童与虚拟人物之间互动的AR类早教产品等。

nlc202309081046

“小孩每日行走的公里及卡路里消耗量都可计算出来,通过消耗的卡路里,可以依据其身高体重来推断出一个健康儿童每日需要摄取多少食物及每日合理的运动量,为父母提供孩子每日的健康指标,并为肥胖、偏瘦的儿童提供更好的饮食、运动、医疗等相关建议。”一位智能硬件创业者告诉《经济》记者,父母所担心的其实就是这个市场的痛点所在。“每个家长可能都需要通过APP上的地图来观察孩子的动向,那么除了在地图上看小孩的位置是否还能开发点别的?在教育、健康、饮食等方面,能否实现更多的服务功能?”

对于创业者来说,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者是儿童,购买者是父母,而父母经常操作APP,创业公司就要考虑父母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又能开发出什么?在这样的需求探索下,已经有一批公司开发出了比较受市场欢迎的产品类型。

这些产品形态主要为手表、手环、玩具、故事机、护眼宝、牙刷、眼镜、滑板、空气净化器、童鞋、机器人、安全座椅等,当然所有产品前面都加了智能两个字。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儿童智能手表。在儿童硬件市场,智能手表出货量占绝对主导地位。据统计,七成以上儿童智能硬件厂商选择做智能手表,2015年整个儿童智能手表出货量达到1000万台。

除了智能手表,智能玩具也成为一大市场亮点。许多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会给孩子买足够的玩具。有人抓住了这个商机,市场上就出现了许多智能玩具。传统的恐龙、芭比娃娃等玩具都被赋予了智能属性,可以让家长与孩子实现远距离的互动和陪伴。更有智能硬件公司特别出品了儿童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身体能做出各种动作,对声音做出反应,到处移动,唱歌跳舞。

对于智能玩具的火热,周晖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玩具成本已逐渐降低,工艺也越发成熟,智能玩具将极有可能成为在风口上的“猪”,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而其中,儿童智能玩具会占据较大的部分。

打造品牌至关重要

尽管儿童智能硬件成为下一市场风口,但对创业者来说,仍有不小的关卡需要突破。

现在大多数儿童智能硬件只是在实时定位、双向通话、监控、语音对讲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搭载一些闹铃、玩具等娱乐休闲功能,而在硬件定位的精度、材质、辐射问题、产品的安全等其他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这需要厂商继续加强技术方面的投入,保证孩子不受到伤害,并逐步提高用户粘性。

“从去年开始,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就热了起来,但实际鱼龙混杂,杂牌居多,好产品非常少,家长选购很苦恼。其实,儿童智能手表的研发门槛要高于手机,需要在元器件、芯片、整个产业链,包括应用、电池技术、整机设计做整体提升。”吴彬表示,这个市场中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是一大问题,儿童智能硬件产品要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陪伴和牵引孩子探索未来世界,要起到高质量陪伴的作用。

只有能在硬件、软件、内容生态、综合体验等诸多方面持续突破、引领行业,强化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内容生态优势,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单纯地做硬件或做软件,都很难颠覆现有的巨头,只能希望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颠覆传统产业。”吴彬表示,如何充分发挥在产品技术、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中牢牢占据领先地位,是打造儿童生态品牌的重要一环。

目前国内大多数品牌仍然以山寨为主,在深圳就有上千厂家从事儿童智能硬件的生产制造,总体品牌认知度非常低。而从早期就介入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品牌忠诚度,对这些公司的发展无疑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此,联想之星星云加速器创始人洪申表示,在智能硬件领域,品牌的力量不可忽视。“如果能够达到说起一个品牌就能联想到一个单品,这就是巨大的成功。”他向《经济》记者表示,智能硬件回归到消费级产品,品牌至关重要,有了品牌,在未来同质化竞争中就抢占了先机。

基于儿童智能化的包装安全初探 篇6

基于上述原因, 本文从专业角度去探求改变现状的方法———智能化包装研究。

1 社会及研究现状

1.1 社会现状

第一, 2013年5月13日成都郫县唐昌镇蓓蕾幼儿园陆续有11名幼童出现昏迷、低血压, 误食降压药中毒;山东广播电视公共频道《耳目一新》2013年10月17日播出:深圳, 两儿童误食降压药一死一伤。

据卫生部统计, 儿童中毒事件呈增多趋势, 多为急性中毒, 误食其他东西, 数量之大, 相比过去几年有很大的增幅。

第二, 社会的发展, 老龄化和儿童减少, 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严峻考验, 老龄化需要药物辅助身体的健康, 然而儿童需要避免这些药物的接触, 针对儿童除了智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上改善, 食品和包装上的安全的改变迫在眉睫。

1.2 包装安全的研究现状

儿童安全包装的设计可追溯到1880年美国首次授予儿童安全包装的专利权。1966年美国国会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人口大、医疗不够全面, 对儿童伤害的问题不是研究而是对问题进行掩盖, 虽然改革开放后, 社会飞速发展, 幼儿的智力显著提高了, 可是食品和药品包装安全仍然被忽视, 只是在外表上有所改变, 但是在功能上还很欠缺, 在学术研究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了包装功能和结构方面的文章, 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文章, 可是包装依然是包装, 论文依然是论文, 儿童的伤害有增无减。

2 儿童的智力与药品及食品的包装关系

2.1 智力和智商决定一切

医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1~6岁的幼儿智力和智商有了飞速发展, 我们不能再用以前的儿童心理学去研究现在的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从人的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意向过程) 和心理特征 (能力、性格、气质) 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 根据智商的高低以及智力的发展水平差异, 现代儿童心理学中把儿童分为超常儿童、普通儿童、低常儿童三个等级。只要我们解决了超常儿童的问题, 就会降低儿童伤害的比率, 也就是超常儿童开启不了的包装, 其他几个等级的儿童自然也不能开启, 如何判定是超常儿童十分重要。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显著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 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 能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超常的儿童心理结构, 包括优异的智力与创造力。

超常儿童的判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有寻求大孩子和成人处理事情的倾向;有快速扑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较早表现出对问题和解释能力上的爱好;在2~3岁就能用完整的句子说话并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在数学、艺术方面早有天赋;在3岁前就能阅读大量的书籍;表现出对他人合作、善意、谅解的态度, 等等。通俗地说就是个小大人, 现代的社会遍地都是这样的小孩, 造成食品和药品的包装被轻易开启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超常儿童的增多, 儿童意外伤害的逐年增长在于我们忽略了这些儿童的增长, 我们应该深刻地反省, 从超常儿童入手, 不断更新我们的包装结构, 使得这些儿童不能轻易开启包装, 从而确保整个社会不同智力等级儿童的安全。

2.2 包装种类和结构的智能化是防止超常儿童轻易开启的第一道防线

包装的种类和智能化改变。我们普通人常见的包装有瓶装、盒装。两种种类的包装里有不同材料的包装, 在开启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但是儿童在开启的方式上只有以下方法:抓、压、扭、捏、咬力。抓也就是儿童拔的方式, 需要一定的力量, 如果力量设计过大, 那么老人也不好打开;压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如果在包装结构设计上考虑老人和小孩的智力还是有区别的, 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设计时既需要拔也需要压才能开启, 那么就能在保证老人打开的基础上避免了儿童打开, 巧妙地运用了智能设计, 不需要太大的拔和压的力量。包括扭、捏、咬的方法, 把几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再超常的儿童比起能自理的老年人, 在能力和智力上还是老人能力强, 可以避免儿童受到轻易能开启食品和药品包装的伤害。

通过实验得出图1, 不管是什么能力还是智力, 或是动手能力、体力, 6岁以下的都低于老年人, 所以只要我们增加其包装的智能化, 就可以大大降低日益增加的超常儿童的意外伤害。

3 现在食品和药品包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3.1 结构不合理是第一杀手

药品瓶装大多都用单一的螺旋盖和压力盖, 同龄儿童比以前聪明很多, 随着智力增强, 模仿力也越来越强, 力量也由于营养增强而变大, 常规的药瓶儿童看几次就会打开。纸盒的药品由于纸薄也容易撕开, 其内部的塑料袋通常是简单的缺口方便撕开, 这样简单毫无技巧的包装3~6岁的小孩完全能通过模仿开启。

食品和其他物品包装也有很大的隐患, 很多包装为了节省成本, 包装过于简单, 可能造成儿童模仿误食, 物品卡入儿童气管, 也可能造成意外伤害。

3.2 材料不合理是第二杀手

儿童食品包装和儿童玩具及包装都必须运用健康无害的材料做成。例如:儿童食品包装印刷色彩油墨也许并不安全, 因为儿童可能吃掉, 还要考虑儿童玩具塑料制品是否含有有害化学成分等。现在社会中这样不合格的包装及商品大量存在, 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因为他们的抵抗能力比成年人弱得多。

3.3 色彩不合理是第三杀手

儿童受制于年龄和智商, 他们的心理感应较弱, 所以包装外部色彩的鲜艳可以引起儿童的兴趣, 现在市场上很多药品和食品, 在颜色搭配上忽略了这一点, 药品外包装的色彩很绚丽, 即便是儿童药品, 也没有必要用色过于绚丽, 它是药品, 用于治病, 并不是儿童读物用来欣赏的。成年人包括老年人的药品包装, 有的颜色也很鲜艳, 导致儿童心理敏感, 产生好奇和兴趣, 从而引起误食。有的设计者说是为了区分药品, 可是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的调和, 降低色彩的彩度和纯度及明度, 但不改变色相的基础上来区分药品, 同时也降低由于儿童心理敏感而造成的误食意外风险, 保证儿童的安全。

4 儿童智能化的包装安全设计必要性及意义

4.1 实行智能化包装设计是儿童生命的保障

目前我国“儿童安全包装”的标准化工作已经开始。这将为儿童安全包装的鉴定实验提供一个科学的、易操作的实验程序, 为我国实行儿童安全包装提供技术保证。但是现有药品市场中几乎95.5%以上的药品不具备儿童药品安全包装的功能。国家必须加强重视, 必须通过严格的质检方法去检验药品及食品等方面的质量, 还应该考虑到儿童安全包装这方面, 把检验儿童安全包装作为检验合格工作的一项。

加强智能包装的生产和开发, 学者不能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生产厂家不能停留在减少成本, 实现最大利益化上, 监管部门不能只是摆设, 整个社会也应该更多地去关心儿童的安全, 因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 是国家的未来。

4.2 实施儿童安全包装意义重大

据保守估计, 若实施儿童安全包装我国每年至少有6万名儿童可免于意外事故, 那么每年至少可以省去近亿元医药开支和避免相当数万个的家庭悲剧, 而实施儿童安全包装也体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儿童安全健康的关怀, 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还有不可估计的社会效益。因此我国医药和化学工业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施儿童安全包装, 食品、玩具等部门也应该紧跟其后实施儿童安全包装。

作为一名包装设计者, 不能看着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出现这么多不利下一代成长的意外发生,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现状来预防和阻止, 这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智能化安全包装是包装发展的趋势, 它可以在保护儿童安全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京报.健康周刊·特别报道:药物伤害来自误服与过量[N].新京报, 2013-07-09 (D02) .

[2]熊兴福, 舒余安, 黄婉春.产品设计中心理学问题探讨[J].包装工程, 2003, 24 (3) :71-72.

[3]章永生.现代儿童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4]潘松年.儿童安全包装系统的研究[J].中国包装, 1991, 11 (2) :65

[5]恩布勒姆·安妮, 恩布勒姆·亨利.密封包装设计[M].王可,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6]马洪娟.美国儿童安全包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下) [J].中国包装工业, 2003, (07) :29-30.

[7]孙诚.包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8]周祥兴.塑料包装材料成型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儿童智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DST筛查的0~3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共1396例, 其中男童760例, 女童636例, 男∶女为1.19∶1。年龄0~6月768例, 6~9月141例, 9~12月324例, 12~36月163例。有高危因素的儿童116例, 无高危因素的儿童1280例。

1.2 方法

测试前对儿童进行信息登记, 询问围生期高危因素、既往患病史、孕期母亲疾病、家族高危因素、父母文化程度、儿童教养方式等。测试采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编制的“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试”测验表, 使用标准的测试用具,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儿童进行测试及结果解释。测试表有三个能区即运动能区、社会适应能区和智力能区组成, 测试结果0~3岁儿童用发育商 (DQ) 表达结果, 根据DQ将结果分三类:正常、可疑、异常。具体标准为:DQ<70为异常;70~84为可疑;≥85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ST测试结果

在DST测试的1396例0~3岁儿童中, 男760例, 女636例, 男∶女为1.19∶1。正常儿童例1304例 (占93.41%) , 其中男701例, 女603例;DQ可疑儿童77例 (占5.52%) , 其中男51例, 女26例;DQ异常儿童例15例 (占1.07%) , 其中男8例, 女7例。男童和女童中正常儿童、DQ可疑、DQ异常儿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有高危因素和无高危因素儿童的DQ比较

有高危因素的儿童116例, DQ可疑43例 (37.07%) , DQ异常9例 (7.76%) ;无高危因素儿童1280例, DQ可疑34例 (2.66%) , DQ异常6例 (0.47%) 。有高危因素与无高危因素的儿童中DQ可疑、异常的比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与无高危因素比较, *P<0.01

2.3 筛查结果DQ可疑及异常的病因构成

在DST筛查结果示, DQ可疑的77例儿童中有明确高危因素29例, 原因不明48例;DQ异常的15例儿童中, 有明确高危因素9例, 原因不明6例。病因构成见表3。

3 讨论

3.1 DST筛查可发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偏离

从我院的DST筛查结果 (表1) 显示, DQ可疑率为占5.52%, 异常率为1.08%, 本结果与刘庆梅、程洪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与浙江、牡丹江等地结果相似, 低于叶骏等[3]报道的江苏东台市的筛查结果。有文献显示[4], 不同地区的婴儿智力发育存在不同, 我院DST筛查DQ可疑及异常率较低, 分析原因与我院处于市中区, 参与测试的儿童主要为城区儿童, 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家长的儿童保健意识普遍较强, 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儿童系统管理规范、完善, 孕产妇及儿童的高危因素大多能得到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有关。通过本研究发现, 在定期儿童保健中开展DST筛查, 可及时发现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落后或低下, 及时进行干预, 对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果示, 不同性别的儿童DST测试结果可疑及异常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这个结论与郭薇等[4]的调查结果一致。目前对不同性别的测试结果有无差异有不同的研究结果, 我院将继续进行观察, 加大样本量后作进一步分析。

3.2 高危儿的DST筛查意义重大

我院筛查结果 (表2) 显示, 有高危因素的儿童与无高危因素的儿童相比较, DQ异常及可疑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故开展DST筛查, 特别是在高危儿中开展筛查,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危因素的存在, 可能导致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影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高危儿早期神经发育筛查对于第一时间发现高危儿发育问题有着明显的必要性, 一经发现, 早期干预的实施更能给高危儿成长带来有利的保证, 促进其行为发育, 快速赶上正常儿童[5]。有资料显示, 3月龄开始对智能迟缓儿进行早发现、早治疗, 效果显著[6], 所以, 应加强对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关注度, 依托区 (县) —乡镇 (社区) —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立高危儿档案, 在3月龄前到有条件的定点机构进行DST筛查。对DQ异常、可疑的儿童建立专门管理档案, 指导进行有效治疗、康复, 通过专门机构与家庭的配合, 给予患儿在感知觉、语言、社会适应能力、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减少智能伤残儿童的发生。

3.3 DST筛查结果异常和可疑原因分析

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的原因较为复杂,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院筛查结果显示, DQ异常和可疑的原因与围产期因素、孕期母亲疾病、遗传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 而原因不明的儿童占40%。高危因素中以围产因素最多, 主要有早产低体质量、出生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疾病, 这些疾病可能因神经系统受损, 脑血流改变, 脑组织代谢改变, 出现一系列脑损害, 最终导致脑细胞水肿、凋亡和死亡。居第二位的高危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可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影响细胞氧化作用, 脑细胞能量产生受到抑制导致脑损伤。母孕期疾病包括感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等可能导致胎儿脑细胞营养不良或胎儿早产等疾病, 这些因素会影响胎儿脑的发育, 至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社会因素主要是儿童父亲或母亲小学文化、由祖父母、爷爷奶奶带养等, 有调查表明, 父母及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 与其父母及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7]。我院筛查结果显示, 在DQ可疑儿童中, 社会因素构成比为7.79%, DQ异常儿童中, 社会因素构成比为6.67%, 充分说明在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中, 由于父母缺乏文化知识, 可能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喂养方法等方面缺乏科学性, 对儿童运动、社会适应、感知觉训练等方面未予以足够重视;而祖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溺爱, 注重于孩子的温饱, 对儿童生理需求及神经心理发育的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及时发现儿童在神经心理发育的落后而加以引导[8,9,10]。所以, 加强孕期系统管理, 及早发现孕期高危因素予以及时处理, 降低早产低体质量的发生, 提高产科质量,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提高儿科技术水平, 积极治疗儿童疾病, 加强家庭育儿知识的健康教育, 注重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会对儿童的神经心理的健康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庆梅, 黄颖, 兰艳梅, 等.濮继红牡丹江市1623例婴儿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 14 (1) :107.

[2]程洪, 余红.7092例婴幼儿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11, 26 (10) :1504-1505.

[3]叶骏, 仲爱梅.653例0-3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2, 23 (1) :54-55.

[4]郭薇, 范会弟, 解学魁, 等.辽宁省4市婴儿智力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11, 27 (6) :803-805.

[5]周京义, 刘云芬, 肖芳, 等.高危儿早期神经发育筛查与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0) :83-84.

[6]郑蓉, 池霞, 洪琴, 等.智能发育迟缓儿早期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3) :3604-3606.

[7]周艳, 王淑清, 周月辉, 等.家庭环境诸因素与小儿智能发育相关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33) :5362-5364.

[8]荣辉, 冯俐, 王卫忠.292例0-1岁正常儿童智力筛查资料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1) :259-260.

[9]刘艳, 查树伟, 陈银花, 等.江苏省有代表性地区4~7岁儿童智力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筛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 20 (6) :498-500.

儿童智能 篇8

近年来许多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层出不穷, 且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具有八项智能, 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运动—身体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我观察者智能。但同时又指出, 这八项智能分类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 这些智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不过在某些个体身上个别智能的表现有所侧重, 进行严格的分类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根据这一理论, 自主设置测试题目, 对幼儿的智能发展进行观测, 主要从幼儿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五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是××市××幼儿园中四班小孩, 年龄在4-5岁。班级共有小孩34人, 其中男孩23人, 女孩11人, 该班小孩在园学习主要以活动为主, 培养其艺术特长。在测试之前, 首先观察了一阵孩子的上课情况, 与他 (她) 们稍微熟悉以后进行测试。

2.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关注幼儿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由于各种智能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因此在实际调查的时候, 为了方便把对这五种智能的观测归纳成了四项内容, 即认知能力、言语思维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识。其中认知能力主要调查幼儿观察的细致性、空间知觉以及想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等;言语思维能力主要调查幼儿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以及通过守恒测验看看他 (她) 们的思维发展阶段, 会不会运用判断推理等;同伴交往能力主要调查幼儿的交往态度和方式, 以及交往的主动性等;自我意识则主要调查幼儿的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以及自我控制等。

针对以上调查内容, 在实地调查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测验法。在调查前事先设计了调查工具, 其中测试题主要为创造力测验和守恒测验, 创造力测验包括符号测验和语意测验, 守恒测验包括长度守恒和数量守恒, 共计6个测试题, 此外设计了6个开放性问题。如符号测试题有:

(注:图一在测验时呈现在B5纸上, 用黑色笔画, 其中圆形为5角硬币大小, 横的线段长8cm, 竖的两条线段长3cm;图二在测验时同样呈现在B5纸上, 用黑色笔画, 其中圆形为1圆硬币大小, 正方形边长为8cm。)

问话内容:小朋友, 请你说一说这幅图象什么?你说得越多越好, 还要和别的小朋友说的不一样。

守恒测验分别借助20个五角硬币和相同长度两只铅笔的摆放来完成。六个开放性题目是:

1.小朋友, 你喜欢在家还是喜欢在幼儿园?为什么?

2.小朋友, 你喜欢你自己吗?为什么?

3.小朋友, 你喜欢玩游戏吗?都玩哪些游戏?

4.小朋友, 你喜欢跟什么样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5.小朋友, 你经常主动带领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吗?在游戏中你感到快乐吗?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设计的调查工具, 整理所获得的材料, 得出以下结论:

(一) 认知能力发展特点

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主要通过小朋友对两幅图形的认识来判断,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 检测他 (她) 们的观察力、空间知觉、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阶段小朋友有以下表现:

1.观察比较细致。这阶段孩子能准确地说出画面上所呈现的图形, 说明在此之前小朋友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有关知识。

2.观察处于单维状态。测试时, 小朋友大都把图形看作平面图形, 割裂开来、静止地看, 很少有把图形当做多维、立体、动态的存在物来观察。

3.想象力较为丰富, 创造力略显不足。小朋友能比较容易地提取头脑中所熟悉的事物和概念, 但很难给出有创意、新意的答案, 说明创造力略显不足。

4.存在性别差异。这个阶段男孩的认知整体观念比女孩强, 但女孩的注意品质略强于男孩, 具体表现就是在测试中, 小男孩往往容易被外界别的东西所吸引, 小女孩则显得比较安静, 注意力较为集中。

(二) 言语思维能力发展特点

幼儿的言语思维能力发展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方面之一, 调查主要通过与孩子的对话和守恒实验来考察。在谈话过程中, 小孩子绝大多数能比较从容地应对和交流, 34名小孩中只有3名由于紧张而使谈话中断。归纳所获得的信息, 得出以下结论:

1.此阶段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甚至有些小孩表现得很善谈。被试中有些小孩主动找话题跟研究者进行交流, 如谈看过的电视节目, 玩过的游戏。在进行口语表达能力测试的同时, 顺便测试了小孩的书写能力, 发现小孩的书写能力较弱, 被试中只有一个能歪歪扭扭地写出自己的名字。

2.此阶段幼儿的词汇量较大, 能使用复合句、修饰句, 且能运用多种句式。比如有的小孩谈话的内容显得很深刻, 讲故事能够做到绘声绘色。

3.此阶段幼儿思维还处在前运算阶段。在数量和长度守恒的测验中, 小孩对于数量和长度所作出的判断主要依据直觉, 属于直观动作思维。小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固着于单一的维度, 在守恒测试实验中, 所有被试都表现为不守恒。

4.此阶段的幼儿种属概念不明确。小朋友往往能罗列许多概念, 但不能区分种属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在回答水和手的用途时, 孩子们说水能洗水果, 接着又会说水能洗苹果、梨等。

(三) 同伴交往能力

此阶段幼儿交往形式主要有亲属交往和同伴交往, 而应该发展到以同伴交往为主。调查中, 主要通过询问孩子是喜欢在家还是在幼儿园, 以及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情况来判断。得出以下结论:

1.此阶段幼儿的交往态度一般是直接接触关系或接受关系。比如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 他 (她) 们的回答通常是:“因为他 (她) 玩游戏的时候跟我拼的一样”、“他 (她) 在游戏中帮助我”。

2.此阶段幼儿大都喜欢在幼儿园。原因是幼儿园小朋友多, 说明小朋友的亲社会行为有一定的发展, 同伴交往在他 (她) 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为后续的学校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此阶段幼儿有较好的性别角色认知。小朋友都能准确认知自己的性别角色, 且在游戏中小男孩一般愿意跟小女孩玩, 小女孩也只愿意跟小女孩一起玩, 理由是小男孩爱淘气。

4.此阶段幼儿主动交往能力较弱。比如玩游戏, 很少有幼儿主动组织玩游戏, 都是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 说明幼儿缺乏主动性, 存在依赖性。

(四)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自我认知智能的主要方面, 通过调查发现, 4-5岁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1.此阶段幼儿的自我概念有一定发展, 但仅限于自己的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如在问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自己时, 往往说喜欢自己的某个外在的身体部位, 例如眼睛、鼻子长得漂亮, 辫子漂亮等。

2.此阶段幼儿的自我评价处在他人评价阶段。比如还是以问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自己为例, 小朋友往往都说自己长得漂亮或者是听爸妈、老师的话, 明显是依靠他人的评价来对自己作出评判。

3.此阶段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丰富, 带有情境性。小朋友情感体验丰富性表现在其情感往往是多变的, 一会儿高兴, 一会儿则显得很安静、害羞。此外有的小孩看着很活泼, 但在测试他 (她) 时则一言不发, 而当他 (她) 回到班级中时则又活泼如初, 自我体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

4.此阶段幼儿自制能力较弱。如在回答问题过程中, 他 (她) 们很容易思想开小猜, 被别的周围事物所吸引, 男孩比女孩表现得更突出一些。

5.此阶段幼儿自主性、自信心不强。被试中没有一个小孩说过自己曾经组织过孩子们一起玩游戏, 都是在老师的带领组织下玩, 这说明小孩很缺乏自主性和对自己力量的不自信。

三、反思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该班幼儿智能发展状况良好, 但在创造力、交往能力、主动性方面有待幼教工作者、家长给予重视, 应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 促进幼儿各方面智能的协调发展。根据调查结论特提出如下建议:

1.在优先发展教育,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宏观背景下, 幼教工作者应更新教育理念, 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切实搞好素质教育, 制订适合幼儿发展的科学培养方案, 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 使幼儿快乐地学习。

2.幼儿学习应以活动为主, 而活动又要以游戏为主, 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调查显示, 该班幼儿的游戏项目比较单一, 在问及喜欢玩什么游戏的时候, 一般都说“找朋友”、“丢手绢”, 这些游戏都已经显得很古老, 因此我们应该开发一些更好的适合儿童发展的益智游戏, 当然这并不是说传统的游戏已经失去了其教育价值。

3.访谈中发现说喜欢待在家里的幼儿占有很大比例, 大约二分之一。这说明此阶段的孩子亲社会行为还有待加强, 应培养孩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交往能力,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不能让小孩子成为“笼中鸟”。

4.调查显示幼儿缺乏主动性、自信心, 这是因为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 反映目前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中缺乏自信心的培养, 同时二者之间缺乏合作。因此要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 同时争取社区的合作,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才是完整的教育!

儿童智能 篇9

如何进行儿童音乐智能的开发?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为儿童精心设计的“奥尔夫音乐”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其核心的“原本性”理论,强调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做起,将音乐教育确立在人的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提倡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教育行为方式。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借鉴奥尔夫音乐原理,挖掘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引导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将有效开发儿童的音乐智能。

一、注重儿童音乐活动的生动性和游戏性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正襟危坐,跟学跟唱,枯燥练习。其实,音乐活动是一种“融美于心灵”的活动,应该强调个体的体验、感受、表现和表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所以,儿童的音乐活动应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生动”,才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喜爱。

比如,小学低段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理论的接触。例如:卡农,书面解释为:同一旋律以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在各个声部先后出现,后面声部按一定的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进行,用这种手法写成的乐曲称“卡农曲”。轮唱曲即卡农曲的一种。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这种乐曲的特点,教师将孩子分成5组,每一组拉成一圆圈,选择孩子熟悉的歌曲,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第一个圆圈先开始顺时针转动并歌唱,第二句开头和第二个圆圈的孩子一起唱,第二个圆圈的孩子唱的同时也开始转动,以此类推,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圆圈进行,当歌曲唱完时,孩子会发现第一个开始转动的圆先停下来了,然后再是第二个圆、第三、第四、第五个圆停下来,通过反复不同花样的进行,让孩子亲身体验,并引导孩子想办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卡农曲的形式,欣赏卡农曲的音乐,在活动中不断挖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又如,在演奏教学中,切忌枯燥讲解,让孩子枯燥练习。教师应该发挥教育智慧,把一些演奏技巧教学趣味化、游戏化。如打击乐器中“握槌”的练习,如何使手腕上下弹动,自如敲奏,教师可以创编一个小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在轻松的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使孩子对器乐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奏”为“他要奏”,激发儿童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支持儿童富有创造性的表现表达

在音乐活动中,奥尔夫提倡让孩子主动参与,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乐于表达、敢于表达,进行即兴创作。笔者以为,在每一个音乐活动中,都应该给孩子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根据音乐自由想象、表现表达。

如歌曲“我爱洗澡”,在熟悉节奏、旋律之后,可以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身体动作即兴地来表现音乐。在活泼欢快的旋律中,孩子们快乐地扭动身体,搓搓手、搓搓脚,左搓搓、右搓搓,孩子们还会你帮我搓搓、我帮你搓搓,甚至,你搓我,我搓他,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舞蹈,那样自由、那样率性、那样天真、那样富有个性和创造力。这样的音乐活动,不仅发展了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儿童的直觉、想象、推理等思维方式,勇于表达、乐于表达。

还有,可以让孩子用音乐来表现故事。如《龟兔赛跑》,教师引导孩子倾听并理解故事,启发孩子尝试借助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故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乐器的探索、讨论,决定用双响筒、手铃、三角铁、木鱼分别来表现故事中的小马、小鸟、小松鼠、乌龟,通过利用不同的打击乐器的音色、节奏、强弱、快慢等,来表现音乐形象与故事内容。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创造,认识音色,激发兴趣,提升了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培养儿童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儿童对音乐节奏十分敏感。如何对孩子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呢?如果直接把节奏练习不加修饰地复制给孩子,进行枯燥训练,孩子的音乐兴趣很大可能会得到扼杀。孩子天生好奇、好动,如果教师能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入手,从他们喜欢玩的游戏、感兴趣的歌谣入手,让他们在说说唱唱、蹦蹦跳跳中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1. 结合语言进行节奏游戏

刚开始,可以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孩子姓名中提取最短小的2/4拍的节奏单位作为教学的起点,例如:歌曲“一只哈巴狗”,结合歌曲的节奏来念歌词:

一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眼睛黑黝黝,想吃肉骨头。

以此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的朗诵、歌唱的伴奏。又如,在早上点名、问好活动中,请孩子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名字,如:我叫×××或我叫××|×—等,或通过歌唱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名字,活动中孩子会特别的开心和兴奋。

再如,以词组、短句做节奏基石,确定一个固定节奏型,一起有节奏地念,当孩子们基本念齐后,再加一个新的词组,以不同节奏分成两个声部念。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也可以加上第三个节奏型,这样,全班就组成了一个两个或三声部的节奏合奏了。若是在练习中把音量大小、速度快慢,以至音色(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加进去,3个小小的单词所形成的节奏的美感是孩子们不曾想象到的,孩子们在这样的节奏游戏中体会到的愉悦也是难以形容的。

2. 通过声势教学练习节奏

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做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简单又有趣味的方式。还是以歌曲“一只哈巴狗”为例,在孩子熟练有节奏地念歌词的基础上,再加以“声势”:用捻指、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游戏,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感,而且,孩子们在一种完全自由、创造、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更易令孩子感受音乐,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3. 在打击乐演奏中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的最大特点是节奏鲜明、色彩丰富、容易操作,容易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为儿童即兴演奏、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打击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基础教学,在打击乐活动中,笔者经常会准备节奏图谱,让孩子进行节奏训练,效果良好。孩子在学会敲打乐器后,一般不会满足于单调不变地发出一种声音,为了使声音富于变化,孩子们有的会越敲越快,有的则越敲越慢,还有的越敲越使劲,或越敲越轻。在这种无意识地探索中,声音的各种表情:强、弱、快、慢、渐强、渐弱、渐快、渐慢都体现出来了。在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技巧表现等手段来引导孩子感知、想象音乐,在演奏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四、重视儿童音乐环境的创设和音乐氛围的营造

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努力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让孩子不自觉地沉浸在音乐中。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对儿童音乐教育十分重要。教师要科学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儿童音乐、中外名曲、风格各异的各类乐曲,在孩子来校时间、户外活动、午餐时间、午睡起床、放学离校等活动环节中播放,让儿童一踏入校门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气息,使学校内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从而产生愉悦,以饱满的情绪感受美好的一天。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孩子可以因此接触到大量的歌曲和乐曲,从而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其次,可以引导孩子在班级的教室中创设一个音乐角,投放各种音乐材料,如大鼓小鼓、节奏图谱,以及音乐播放器、音乐表演的头饰、道具等,让孩子课余可以随时敲敲打打、唱唱跳跳。在集体教学活动之后,老师也可以把和活动有关的节奏卡、道具等投放在音乐角进行延伸和拓展。教师还可以追随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自制一些打击乐器,如矿泉水瓶装上细沙制作成沙锤、多个小玻璃瓶装上不同量的水串挂在一起成为音高不同的打击乐器,还有平时生活中用的不锈钢碗、盆、勺、铲等,探索它们的音色,打出不同的节奏,形成简单的旋律……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赏玩音乐、探索音乐、感受音乐,使儿童身心愉悦,音乐兴趣得到不断激发。

在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借鉴奥尔夫音乐原理,让儿童从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世界的一切领域,获得对音乐的最完整、最全面的体验,孩子的音乐智能将得到良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儿童智能 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前儿童;英语能力;语言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符合我国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用它来指导外语教学,能激发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促进多种智能开发,提高整体素质。这一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其对教学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将教学的目的定位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而且改变传统的单一智能观,以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为根本目的。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外语教学相整合,也就是将各种智能的核心能力嵌入现在的儿童外语课程之中,使儿童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发展、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多种智能。

一、设计发展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给儿童提供的环境,能够帮助儿童把自己看作是各种智能的完美混合体。所以,要营造一种让儿童感到安全、自由、快乐并且受到重视的氛围、环境。

(一)设置适合发展多元智能的墙面

美化活动室的墙面。活动室内的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动物类,每个小动物身上都写着自己的英文名称,随机提问儿童这些小动物的英文名字——发展儿童的语言智能;另一侧墙面上主要是小朋友锻炼身体的动作,在每个动作旁边都有其英文标志,鼓励儿童模仿墙面上小朋友做动作——发展儿童的身体运动智能;在室内的后墙面是海底世界的挂图,如果儿童能画出海中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其英文名字,就将其作品贴在挂图内——发展儿童的空间智能和语言智能;在室内的正面墙上是奖励专栏,每当儿童正确的说出一个英文单词,熟练地唱一首英文儿歌,流利地进行外语对话,或根据英文单词做出准确的动作,都会在其名字后奖励一颗小星星。每周末进行评比,谁得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智多星外语宝宝”——发展儿童的自我认识智能。

(二)布置利于发展多元智能的外语角

教室内设置外语角。根据教学内容在外语角内放置适当的卡片和实物,并且要定期更换那些卡片和实物。假如第一周放置动物类:kitty、elephant、lion等,下一周要换成植物类:tree、flower、grass等。鼓励儿童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以及形状——发展儿童的自然观察智能和空间智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问儿童外语角里物体的英文名称——发展儿童的语言智能;引导儿童在外语角里进行简短对话,如“May I come in?”,“Yes,come in.——发展儿童的人际关系智能。

二、创设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外语环境

(一)营造信任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通过情感互动使儿童接收到信任和安全的信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他们的学习不会受到紧张或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干扰,因而更易接受学习内容,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树立儿童对学习外语的自信心,来自教师的良好情感信息,会给予儿童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由此增加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语言信息

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而刺激儿童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儿童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因此,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语言信息是关键。在儿童外语教学中选择语言信息的时候,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当前的知识经验。如可以选择打招呼、称呼等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联的语言信息,也可选择用餐、旅行等反映儿童生活的信息。

(三)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儿童输入语言

儿童更多地倾向于视觉学习和感性学习,他们喜欢视觉感强烈的课本,喜欢多样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当中可以充分利用外语故事、歌曲、游戏和活动向儿童输入语言。如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歌曲或童谣,让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外语。

(四)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

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儿童感受到爱和支持。他们也会为此做出积极的回应。不管在游戏中还是在活动中,教师都应不吝微笑并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向儿童发出积极的信息。在一种受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中,儿童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开创多个智力领域的评价环境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智力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向儿童展示的智力领域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在儿童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重新思考和设计我们的教育活动。譬如,我们可以设计并组织按照不同智力领域划分的活动区教育活动,每一活动区又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层次,从而使得我们的儿童教师可以在儿童园教育中向儿童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并帮助儿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域以及适合于自己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除了活动区教育活动以外,我们在儿童教育中还可以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儿童介绍春天的有关知识,学说关于春天的儿歌,学唱有关春天的歌曲,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语言智力,而且可以增强儿童的节奏智力。

四、结论

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外语教学能达到一石双鸟的目的:一方面,多元智能活动能激发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的外语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外语教学能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对孩子们来说,儿童园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儿童教育中应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组织更多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H.Q.Mitchell,New Yippee,MM Publications,2011.

[2]冻茂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儿童智能 篇11

一、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探索促进智障儿童体育潜能发展的方法

加德纳认为, 智能是原始的潜能, 人类在出生前就已具有各种潜能发展的基础, 但智能并不是向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是完全来自遗传, 而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为智障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其特定智能发展的条件, 那么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这种智能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也就是说, 只有为智障儿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发掘出来, 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并以强带弱形成良性循环。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根据智障儿童的年龄特点及生长发育情况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游戏活动及多元评价标准, 从多方面来发展智障儿童的体育潜能, 以此带动其他智能的全面发展。

1.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为满足不同年龄智障儿童的需要, 培养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设计体育活动时, 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年龄、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制订训练计划, 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活动中还应以游戏为主并注重“教”与“玩”相结合, 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如低年级的智障儿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 立定跳远时, 一些孩子没有双脚跳的意识, 就让孩子们模仿小兔跳、青蛙跳, 使其初步感受双脚跳跃的感觉, 再进行双臂前后摆动的练习和两腿配合做自然弹性屈伸的练习, 最后再进行立定跳远的整体动作, 使孩子们一步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训练前, 教师要先动作示范, 训练中还应注意语言指示要清晰、简洁、明确, 只有这样, 他们才有可能作出较规范的动作。

2.丰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 练习手段和训练方法新颖多变, 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而适宜的体育活动不但能丰富智障儿童的生活、开阔视野、稳定情绪, 还能使智障儿童控制身体的能力有所增强, 从而更好地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因此, 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 实践中, 需要对活动计划进行认真设计, 把握细节, 预测活动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准备好调整预案, 以备需要。例如, 在本学期第三周的投篮训练臂力和观察力综合活动中, 笔者采用此种形式, 预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并按计划层层推进。活动开始时以个训为主, 每人投篮次数不得少于5 次, 使每位学生有训练的机会。在学生训练前, 教师先做好示范。训练中, 让学生在投篮、眼睛的观察力和手臂伸出的力度等方面注意掌握技巧。在此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 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投篮竞赛, 以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 从而知道输赢与个人努力有关, 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争取成功。在活动时还应视智障儿童具体情况选择活动方式, 如重度智障儿童就必须采用个训来开展拍球、握物体、沿直线走等活动。除投篮活动之外, 还把跳绳、投实心球等活动作为每学期运动会的项目, 使孩子们的练习有目的性, 进一步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智障儿童的需求来逐步提高他们训练的难度, 以达到训练的效果。

3.重视游戏活动的应用

游戏活动不但内容应丰富多彩, 形式生动活泼, 而且应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 这样才能充分引起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使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但体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而且语言、社交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如游戏《小马过河》的目的是训练孩子双脚向前跳的动作和发展腿的弹跳力及灵敏素质, 要求孩子先从3~5 米处跳至小河边然后双脚跳过相距15~20 厘米横线的小河, 到达目的地。活动前我先让学生做准备活动, 有针对腿部和脚腕的, 也有头部和上肢的关节运动, 边做边配上儿歌:“小马小马胆子大, 什么困难都不怕。妈妈妈妈放心吧, 我们跳过小河了!”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 在游戏中, 我还要求孩子们边跳边双手前后有节奏地甩动, 这不仅增强了小马的形象性, 而且配合了跳跃, 训练了上臂肌肉, 还发展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果敢的意志品质, 达到了身心共育的目的。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智障儿童因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用传统的体育评价标准去衡量每个智障学生, 即使这个智障学生非常努力, 也很难达到所谓的“标准”。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评价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智障儿童不同年龄的发展状态, 表现水平和认知水平, 不能拿同一尺度来衡量。每一次体育活动都要让孩子有收获, 让每个学生都感觉那个“果子”只要一跳就能摘到。这样一来, 学生没有负担, 也产生了练习兴趣。如“下蹲起”一分钟要求做20 个。对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我就放宽要求, 让他慢慢来, 一个、两个、十个……, 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 每个孩子都有了进步。这种方法运用在其他项目上, 效果也非常显著。

三、总结与讨论

多元智能理论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方法, 它是帮助教师了解智障儿童的能力强项及喜好并以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的理论指导。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的教育, 促进其他智能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在教学中应自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以多重视角去考察教育问题, 树立多元评价体系去指导智障儿童的康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训练方法将越来越生态化、社会化, 各种教育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能生搬硬套, 而是真正掌握其实质并为我所用, 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这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智障儿童智能发展的全新道路。多元智能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方面还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探讨, 我们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 努力开创适合智障儿童发展的教育新领域。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邹冬梅.智障教育名师教学案例导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钱志平, 陶杰.提高弱智儿童学生体育教学效果的探讨[J].体育科研, 1998 (04) .

[5]李旬.残疾人体育研究述评[J].南方论刊, 2006 (12) .

上一篇:国际立法新发展下一篇:利益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