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黄

2024-06-10

沁州黄(精选3篇)

沁州黄 篇1

沁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 也是中华名米“沁州黄”的祖产地。全县辖6镇7乡306个行政村, 总面积为1 318 km2, 其中耕地面积为4万hm2;总人口17.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306元, 增长20.4%。

近年来, 沁县按照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 立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气候优良的自然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中国小米之乡”品牌, 大力发展以“沁州黄”谷子为主的杂粮产业, 推动了沁州黄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011年, 沁县“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为0.67万hm2, 总产量为2 500万kg, 市场销售产值达到1.5亿元, 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 000元, 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1. 坚持科学规划, 扩张产业基地

近年来, 沁县把“沁州黄”谷子作为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导产业, 作为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主抓手,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全力支持, 做优做强。根据“沁州黄”谷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在全县推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扩展, 推广普及沁黄2号优良品种和配方施肥、化控间苗、精量播种、有机旱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模式, 建成集中连片千亩 (1亩=0.067 hm2) 核心示范基地10个、良种繁育基地2个, 发展种植大户180多户, 形成以东、西两山、漳河、圪芦河、白玉河为主的“五大种植区域”。2011年实施了“沁州黄”科研育种示范试验基地建设项目, 新发展富硒小米333.33 hm2、高钙小米200 hm2、高蛋白小米200 hm2、高叶酸小米333.33 hm2, 全县有机“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为0.13万hm2、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为0.53万hm2。

“十二五”期间, 沁县将以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第一县”为目标, 全面实施沁州黄谷子有机基地扩展工程, 全力推动沁州黄小米标准化、有机化、规模化发展, 全县沁州黄谷子种植面积为1.33万hm2, 市场销售、加工转化率为75%以上。

2. 坚持龙头带动, 发展循环产业

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是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单位、山西省优势农产品谷子基地示范企业、长治市“513工程”承载企业。沁县以山西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为龙头, 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实施“沁州黄”谷子“五统一”管理机制, 即统一品牌, 统一规划, 统一供种供肥, 统一技术规程, 统一加工销售, 辐射带动种植农户4万多户, 户均收入为2 000元以上。

为了提高“沁州黄”谷子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 沁县与中国农大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聘请中国农科院谷子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营养与食品工程研究专家郭顺堂、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陈瑛等权威专家, 实施了沁州黄小米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工程。以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为实施主体, 规划实施了“谷子爱”婴幼儿、中老年营养小米粉系列产品加工项目。目前, 总投资1.07亿元的“谷子爱”万吨婴幼儿营养小米粉生产加工项目已全面建成, 新产品于2010年11月在北京成功上市, 各项指标经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全项合格, 通过QS质量认证, 被营养专家誉为“全价植物营养”;总投资1.5亿元的“谷子爱”万吨中老年营养小米粉产品加工项目, 已完成规划设计、产品研发、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延伸产业下游链条, 开发实施米糠加工保健品、谷秆加工草粉饲料、边脚料加工畜禽饲料、肉猪、奶牛养殖等项目, 把沁州黄谷子“吃干榨尽”, 实现“沁州黄”产业的“全面循环”。

3. 坚持政策扶持, 强化发展支撑

一是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沁州黄产业开发工作领导组, 负责沁州黄谷子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技术推广、市场开发、困难攻坚;二是制定实施了沁州黄谷子种植基地补贴政策, 对有机沁州黄谷子种植基地实行谷子、土豆、大葱三年轮作倒茬, 倒茬期间, 对种植农户每0.067 hm2补贴300元, 并实行有机谷子补贴7元/kg、绿色谷子补贴5元/kg的收购保护价。三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市场融资, 争取国家贷款贴息政策, 支持企业筹措建设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5 000多万元, 支持沁州黄谷子基地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工程和保鲜库建设。四是组织工商、质监等部门持续开展了“沁州黄”产品维权打假专项行动, 营造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五是选聘“企官”入企帮扶, 从涉农部门选调了一批机关干部、技术人员, 帮助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实施沁州黄谷子种植“科技入户工程”, 对种植户每年轮训1次, 每户培养1名谷子种植能手。提高了沁州黄谷子科技种植水平。

4. 坚持市场引领, 创建知名品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着力完善营销服务体系, 扩展市场销售空间。支持沁州黄小米集团公司按照现代市场运营模式, 百万元高薪聘请营销总监, 组建优秀的市场营销团队, 在北京设立了沁州黄小米营销中心, 把市场指挥部放在了“第一线”。目前, 沁州黄小米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180多个大中城市, 终端销售网点达到2 300个。同时,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狠抓产品质量认证。沁州黄小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QS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优质产品”等称号;“沁州黄”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沁州黄小米 (集团) 公司被评为“山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长治市明星企业”、“长治市先进民营企业”。沁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谷子标准化示范种植加工基地县”、“山西省优势谷子示范基地县”称号。

沁州黄 篇2

1 谷子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1.1 谷子白发病 (看谷老)

1.1.1 表现症状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在田间主要表现为“灰背、白尖、枪杆、白发、谷老”等症状。从谷子发芽到抽穗陆续显现症状, 主要有谷子幼芽受害严重时, 变色扭曲, 甚至腐烂死亡;3片叶到抽穗前, 病叶下面出现黄白色条斑, 叶背面生灰白色霉状物, 称“灰背”;叶片变为黄白色, 称“白尖”;后变成褐色, 有时病叶不能展开, 呈“枪杆”状, 甚至扭折卷曲呈旋心状, 最后叶片组织分裂为细丝, 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 留下灰白色卷曲的叶脉残余, 称“白发”。病株如能抽穗, 病穗缩短、肥肿, 小花内外颖变长、丛生、卷曲, 初为红色或绿色, 后变为褐色, 全穗蓬松如刺猬, 称为“看谷老”或“刺猬头”。

1.1.2 侵染途径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越冬的卵孢子是每年发病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卵孢子系统性侵染病株后产生分生孢子, 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 才能引起系统性的再侵染并产生大量卵孢子。苗期多雨、连作田菌源数量大或肥料带菌数量多、土壤墒情差、出苗缓慢、播种深或土壤湿度低时, 病害发生严重。

1.1.3 发病条件

谷子白发病主要借土壤传播, 谷子出幼芽期在3 cm以前是容易被侵染的时期, 因而, 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前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及有关播期、播种深度和播种质量等土壤环境, 对侵染发病轻重有极大的影响。幼苗在土壤温度11℃~32℃时均能感病, 最适温度为18℃~20℃。土壤湿度在40%~50%发病率较高, 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均不易发病。另外, 发病情况与栽培方式和品种都有一定关系。

1.1.4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同前茬为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及时拔除田间“灰背”、“白尖”等病株, 并带出地外深埋;用质量分数为25%的瑞毒霉WP按种子质量的0.3%, 或用质量分数为35%的阿普隆WP按种子质量的0.2%拌种。

1.2 谷子黑穗病

1.2.1 表现症状

(1) 粒黑穗病。侵害穗部, 使之形成灰色, 一般出穗后不久即表现症状, 病穗短小常直立, 通常是全穗发病, 也有少数半穗发病, 被害子粒稍膨大, 卵形, 包以坚实的灰膜, 不易破裂, 里面充满黑色粉末; (2) 粒黑粉病。侵害籽粒, 使之灰色, 通常一个穗上只有少数子粒被侵害, 病粒和健粒大小相等或病粒稍大, 散生, 后期病粒外膜破裂, 散出黑粉; (3) 腥黑穗病。侵害籽粒, 使之灰色, 一个穗上仅个别粒发病, 病粒膨大, 外面包以褐色薄膜, 里面充满黑粉。

1.2.2 侵染途径

该病属芽期侵染的系统性病害。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种子萌发后, 病菌的双核菌丝主要从幼苗的胚芽鞘侵入, 并扩展到生长点, 随寄主发育不断扩展, 最后侵入穗部, 形成黑穗。

1.2.3 发病条件

冬孢子在土壤温度12℃~25℃均可萌发侵染, 一般土壤墒情差、出苗缓慢的地块发病重。

1.2.4 防治措施

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无病田所繁育的种子。播种时, 用质量分数为2%的立克秀湿拌种剂、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EC或质量分数为25%的粉锈宁WP剂按种子质量的0.3%拌种。

1.3 谷瘟病 (死码子)

1.3.1 表现症状

谷子的叶、叶鞘、穗颈、小穗柄和籽粒各部位均可被侵害。叶片上典型病斑为棱形, 中央灰白至灰褐色, 边缘深褐色;潮湿时, 叶背面生灰霉状物, 叶鞘上病斑也呈棱形, 较大;严重时茎节变黑, 易折断。穗颈和小穗柄被害时, 均为暗褐色, 组织坏死, 致使上部谷穗或小穗失去养分供给而成为死穗或“死码”。

1.3.2 侵染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主要靠气流传播, 可多次进行再侵染。

1.3.3 发病条件

谷瘟病的流行程度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生长季节的气温适于病菌侵染, 而降水量、湿度和田间结露量等年间波动较大, 往往对各年发病程度有重要影响。气温为18℃~20℃、相对湿度大于80%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及蔓延。一般连续高湿、多雨寡照, 有利于叶瘟发生;阴雨多、露重、寡照和气温偏低, 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谷子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湿度高和结露量大, 发病较重, 病残体积累较多的连作地块、低洼积水地块、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贪青徒长的地块, 发病都比较重。1.3.4防治措施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抗病品种, 及时处理病草、病残体;合理密植, 避免氮肥过多, 应及时浇水, 预防早枯;在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或抽穗期施药预防穗颈瘟;用质量分数为2%的春雷霉素WP500~600倍液, 或质量分数为40%的克瘟散EC500~800倍液, 或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WP2 000倍液喷雾, 每间隔7d喷1次, 连喷2次。

2 谷子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地下害虫

2.1.1 为害特点

为害谷子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等, 这类害虫种类繁多, 危害性大, 主要取食谷子的种子、根、茎、幼苗等, 经常造成缺苗断垄或使幼苗生长不良。

2.1.2 防治措施

(1) 深耕耙耢。在土壤封冻前1个月, 深耕土壤35 cm, 并随耕拾虫, 通过翻耕, 可以破坏害虫生存和越冬环境, 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早春耕耙, 也可消灭部分虫源; (2) 灌水灭虫。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 可以采取灌水措施, 能收到一定的灭虫效果; (3) 灯光诱杀。利用地下害虫成虫的趋光性, 在成虫盛发期, 可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进行诱杀; (4) 药剂拌种。由于谷子具有用种量少和谷种小的特点, 特别要注意用药量的多少和拌种方法, 用质量分数为50%的辛硫磷0.1 kg兑水5 kg拌种50 kg, 或用质量分数为40%的甲基异柳磷0.1 kg兑水8 kg拌谷种80~100 kg, 拌种时要充分拌匀, 阴干后才可以播种。 (5) 撒施毒土。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为2%的甲基异柳磷2 kg, 拌土30~40 kg, 拌匀后开沟施入垄内; (6) 毒饵诱杀。每0.067 hm2用质量分数为90%的晶体敌百虫75 g, 先用温水将其化开, 再加水1.5 kg, 配成药液, 喷拌在炒熟的麦麸或粉碎炒香的豆饼上, 放置4~6 h, 即成毒饵, 撒入田间; (7) 根部灌药。用质量分数为50%的辛硫磷500倍液灌根;也可采用质量分数为40%的甲基异柳磷50~70 g兑水50~75 kg, 于后半下午灌苗根部。

2.2 栗灰螟 (谷子钻心虫)

2.2.1 为害特点

栗灰螟以幼虫蛀食谷苗, 引起谷苗枯心死亡, 后期蛀食茎基部, 使茎秆易被风吹折, 营养中断, 造成秕穗。2.2.2防治措施秋耕翻后耙耱, 使根茬露于地面增加害虫越冬死亡率, 或拾烧根茬减少来年虫源。结合间苗和定苗拔除枯心苗并带出地外深埋。剥根茬看羽化, 羽化率达45%时撒毒土防治。每666.7 m2用质量分数为2.5%的敌百虫或质量分数为50%的辛硫磷拌细干土20 kg, 制成毒土撒在谷苗根际。也可在田间百株平均卵块达0.5块、卵粒有黑圈时用质量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或质量分数为20%的斑蛾清2 000~3 000倍液或用质量分数为25%的快杀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 栗茎跳甲

2.3.1 为害特点

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刚出土的幼苗。幼虫为害, 由茎基部咬孔钻入枯心致死。当幼苗较高, 表皮组织变硬时, 便爬到顶心内部, 取食嫩叶, 顶心被吃掉, 不能正常生长, 形成丛生。成虫为害, 则取食幼苗叶子的表皮组织, 吃成条纹, 白色透明, 甚至干枯死掉。

2.3.2 防治措施

沁州黄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块选在沁县定昌镇东岭头村, 面积0.13 km2, 前茬作物为玉米, 试验地地势较高而平坦, 土壤为黏土, 其肥力中等, 适宜谷子生长。

1.2 参试品种和材料

参试谷子品种为沁州黄。材料有那氏齐齐发诱导剂、甲霜灵粉剂。

1.3 试验规划

本试验有3个处理, 设2次重复, 共6个小区随机排列, 每小区面积为90 m2, 每小区内种谷30耧 (90行) 四周设有保护行。处理A采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处理B采用甲霜灵拌种;处理C不处理种子。

1.4 播种管理要求

1.4.1 整地施肥

要精细整地, 每0.067 hm2施优质农家肥1 500 kg, 谷子控释专用肥80 kg, 控释肥和化肥要深施。

1.4.2 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为5月26日。

1.4.3 处理A

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播前浸种, 诱导剂与水的比例为1∶8;在谷子拔节期7月20日, 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200倍液第1次喷施;在籽粒灌浆期的8月15日, 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300倍液进行第2次叶面喷施。

1.4.4 处理B

用种子量的0.3%甲霜灵粉剂拌种, 防治谷子白发病。

1.4.5 处理C

为对照CK, 不进行种子处理。

1.4.6 合理密植

0.067 hm2留苗2.5万~3万株。统一管理, 综合防治病虫害。成熟后及时测产, 进行室内考种。

2 试验结果分析

沁县定昌镇东岭头村试验田间调查数据见表1。

沁县定昌镇东岭头村试验田室内考种数据见表2。

2.1 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表1和表2展示了在谷子生长期间使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和叶面喷施的效果。

2.1.1 对叶面色泽影响较大

浸种后的谷子比对照 (CK) 晚出苗2~3 d, 但幼苗的叶色明显比对照浓绿, 叶片也宽厚, 孕穗期功能叶面积比对照增大10.3%。叶面色泽和叶面积增大表明, 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和喷施有利于增加叶绿素含量,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提高光能利用率。

2.1.2 对根系发育影响较大

室内考种结果表明, 处理A、B、C (CK) 次生根分别为7.4轮、6.8轮、6.5轮, 处理A平均单株比对照增加0.9轮, 次生根增加13.8%, 支持根分别为3.3层、3.0层、2.7层, 平均单株比对照增加0.6层, 支持根增加22.2%。支持根的增加提高了谷子单株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增强了单株的抗倒能力。

2.1.3 对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方面影响较大

田间观察记载表明, 处理A没有病株, 处理B的白发病达3%, 处理C白发病达8%。表明施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和喷施, 对谷子的根、茎、叶进行灭毒杀菌, 提高了作物自身的抗虫、抗病和免疫能力, 有利于单株及群体生长发育, 使植株根深叶茂, 在抗逆性和抗病方面明显优于对照, 为提高谷子产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施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对谷子的增产效应

在本试验中, 处理A单产为304.1 kg/0.067 hm2, 处理B产量为272.6 kg/0.067 hm2, 对照单产为257.4 kg/0.067 hm2。由表2可见, 处理A与对照比较株高增加20 cm, 穗长增加2.3 cm, 单穗质量增加1.3 g, 单穗粒质量增加2.2 g, 出谷率增加4.5%, 秕谷率下降, 单产增加46.7 kg/0.067 hm2, 增产率为18.1%。处理A与处理B比较, 单穗质量增加0.8 g, 单穗粒质量增加1.5 g, 单产增加31.5 kg/0.067 hm2, 增产率为10.4%。千粒质量相近, 抗白发病比甲霜灵效果好。上述结果表明, 由于穗长、穗质量、出谷率增加, 特别是穗粒质量显著增加和秕谷率显著下降, 导致产量有明显提高。按沁州黄合同订单收购价4.5元/kg计算, 每0.067 hm2增加收入210.2元, 而投资那氏齐齐发诱导剂费用为20元, 投入产出比为1∶10.5。

3 结果与讨论

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和喷施后的谷子产量明显提高, 主要原因是大幅度提高了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通过诱导调控的原理, 平衡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能力, 提高作物生理代谢的湿度和速度, 激发出谷子潜在的各种优良性状, 使作物达到抗逆、早熟、优质、高产、高效、无污染的综合效果。农民应用这项技术后, 投入少、增收多, 投入产出比为1∶10.5, 增产效果显著,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摘要: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和生育期喷施后, 沁州黄谷子增产效应明显。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那氏齐齐发诱导剂浸种比对照单穗长增长2.3cm, 单穗质量增加1.3g, 穗粒质量增加2.2g, 单位面积增产46.7kg/0.067hm2, 增产幅度为18.1%, 每0.067hm2增收210.2元, 投入产出比为1∶10.5, 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同时改善了谷子的品质, 达到了抗病、早熟、高产、优质、高效、无污染的综合效果。

上一篇:组成分析下一篇:电力物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