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房屋常见裂缝(共9篇)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篇1
1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砌体轻微细小裂缝影响观瞻和使用功能, 大的裂缝影响砌体的承载力, 甚至引起倒塌。在很多情况下, 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发生重大事故的先兆, 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妥善处理。砌体中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冻胀,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以及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等四个方面。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位上部砌体与沉降小的部位上部砌体产生相对位移, 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呈45°左右的夹角, 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 (沉陷大的部位) 。
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合理设置沉降缝;加强上部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 这样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加强地基验槽工作, 发现有不良地基时应及时妥善处理, 然后进行基础施工;不宜将建筑物砌筑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 采用不同地基时, 必须妥善处理。
1.2 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 冻胀性土中水的上部开始冻结, 下部水由于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 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 体积膨胀, 向上隆起。隆起的程度与冻结层厚度及地下水位有关, 一般隆起可达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而且往往是不均匀的, 建筑物的自重往往难以抗拒, 因而建筑物的某一局部就被顶了起来, 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类似, 引起房屋开裂。
防止冻胀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将基础埋置到冰冻线以下深度;当基础不能置于这一深度时, 应采取换土 (换成非冻胀土) 等措施消除土的冻胀;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 基础梁下面应留有一定孔隙, 防止因土的冻胀顶裂基础和砖墙。
1.3 温度差引起的裂缝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物理性能, 砌体房屋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会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 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 均会引起砌体开裂。常见的是砌体长度过长, 砌体伸缩在上层大而在基础处小, 引起开裂。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此外, 由于混凝土屋盖、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 在温度变化时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防止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 设置伸缩缝, 保证伸缩缝的作法合理, 使之能起作用;避免屋顶整体刚度大时混凝土收缩与下部砌体因温度线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不协调变形;屋面施工最好避开高温季节;预留伸缩缝并限制伸缩缝间距;改进砌筑方法, 提高砂浆强度等级;选择适当的施工温度。采用上述措施前, 应准确鉴别温差裂缝与地基沉降裂缝及荷载变形裂缝的差异, 并注意温差裂缝对结构负荷能力的削弱程度。
1.4 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如果砌体房屋的承载力不足, 则在荷载作用下, 将出现各种裂缝, 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 使建筑物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这类裂缝的出现, 很可能导致结构失效。所以, 应注意观测, 主要观察裂缝的宽度、长度随时间的发展变, 在观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 砌体加固方法
目前, 主要的加固方法有:
2.1 灌浆法和喷射修补法
灌浆法包括压力灌浆、化学灌浆等, 它是用空气压缩机或手持泵将粘合剂灌入墙体裂缝内, 将开裂墙体重新粘合在一起。由于粘合剂的强度远大于砌筑砖墙的强度, 所以对于开裂不很严重的砌体用灌浆法修补后, 承载力可以恢复如初, 且较为经济。
喷射修补法是用压缩空气将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喷射到受喷面上并凝固成新的喷射面的加固方法。喷射层能保护、参与甚至替代原结构工作, 从而达到恢复或提高墙体承载力的效果, 常用来修补有孔洞、缝隙的墙体。
2.2 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它是把需要加固的砖墙表面除去粉刷层后, 两面附设Ф4~Ф8的钢筋网片, 然后抹水泥砂浆。由于通常对墙体作双面加固, 故俗称夹板墙。其优点与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相近, 但提高承载力不如前者, 适用于砌体墙的加固, 有时也用于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带壁柱墙时两侧穿墙箍筋的封闭。目前, 钢筋网水泥浆法常用于下列情况的加固: (1) 因施工质量差, 而使砖墙承载力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 (2) 窗间墙等局部墙体达不到设计要求; (3) 因房屋加层或超载而引起砖墙承载力的不足; (4) 因火灾或地震而使整片墙承载力或刚度不足等。
对孔径大于15mm的空心砖墙及厚度为240mm的空斗砖墙、砌筑砂浆标号小于M0.4的墙体以及因墙体严重油污不易消除, 不能保证抹面砂浆粘结质量的墙体等不宜采用钢筋网水泥浆法进行加固。
2.3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
其优点是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砖墙的承载能力、抗弯刚度及墙体延性, 改变其自振频率, 使正常使用阶段的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 砌体加固后承载力有较大提高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适用于原墙没有裂缝并以剪切为主的实心砖墙、多孔 (孔径不大于15mm) 空心砖墙和240mm厚的空斗砖墙。
2.4 增设扶壁柱加固法
其优点亦与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法相近。
2.5 加大截面加固法
主要用于砌体承载能力不足, 但砌体尚未压裂或仅有轻微裂缝, 而且要求扩大截面面积的情况。一般的独立砖柱、砖壁柱、窗间墙和其他承重墙的承载能力不足时, 均可采用此法加固。
2.6 外部粘钢加固法
该法属于传统加固方法, 用胶粘剂把钢板粘贴在墙体开裂部分, 常用的胶粘剂以环氧树脂为主。这种加固方法优点是施工简便快速、现场工作量和湿作业少, 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 几乎不改变构件的外形和内部使用空间, 却能大大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正常使用阶段的性能, 适用于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 却又要求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的砌体的加固。
2.7 结构构造性加固法
主要应对砌体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砌体碎裂严重可能倒塌的情况、其主要方法有:
A.增加横墙:对空旷房屋增加足够刚度的横墙, 其间距不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的规定, 将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由弹性改为刚性。
B.砖柱承重改为砖墙承重:原为砖柱承重的仓库、厂房或大开间房屋, 因砖柱承载能力严重不足而改为砖墙承重, 成为小开间建筑。
C.托梁换柱:主要用于独立砖柱承载力严重不足时, 先加设临时支撑, 卸除砖柱荷载, 然后, 根据计算确定新砌砖柱的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 并在柱梁下增设梁垫。
D.托梁加柱:主要在大梁下的窗间墙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时使用。其步骤是:首先设临时支撑, 然后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l0-2002) 的规定, 并考虑全部荷载均由新加的钢筋混凝土柱承担的原则, 计算确定所加柱的截面和配筋;部分拆除原有砖墙, 接槎口成锯齿形 (见下图) ;然后, 绑扎钢筋、支模和浇混凝土。此外, 还应注意验算地基基础的承载力, 若不足则还应扩大基础。
1-墙钻孔穿拉杆后用1:1水泥砂浆堵塞;2-C20细石混凝土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篇2
关键词: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建筑结构;房屋建筑;裂缝控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1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57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层砌体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深受设计人员的喜爱,但其构建的房屋极容易发生墙体裂缝,墙体裂缝会致使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还会引起一些漏雨、漏水现象的出现,影响居民居住。
2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砖砌体房屋建筑,特别是小区住宅楼的屋顶墙体出现裂缝的问题最为严重。下面对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1)多层砌体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地基在载荷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的,深度大,扩散越大,应力越小;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由于土壤具有应力扩散作用,使得原本分布均匀的土层在地基建好后出现应力的扩散和不均匀现象,从而致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形成了房屋裂缝。(2)当房屋地基建在土质比较松软、薄弱的地方,房屋高度相对较高,整体的硬度差,又没有对地基进行加固时,墙体裂缝便会产生。(3)有些房屋的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其地基应力相对集中,沉降量比较大,因此容易造成房屋弯曲、倾斜或扭曲。当弯曲、倾斜或扭曲变形程度过大时,墙体就会开裂,对各部分高度差别较大的房屋,由于加在地基上的荷载差别大,所以在房屋的高、低变化的部位,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差,导致墙体开裂。
2.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因为多层砌体房屋的屋顶所采用的材料是用烧结砖或承重小砌块的砖砌体,屋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比起墙面要大出一倍左右,夏季最为显著,如若屋面的保温措施处理不当,屋顶便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温度膨胀变化,致使屋顶和墙体之间产生较大的拉力和剪力,当剪力和拉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力和抗剪力时,墙体便会出现拉裂现象。(2)室内外的温度、施工的质量、伸缩缝的距离、屋顶的温度情况、开窗程度的大小、墙体的厚度等因素关系到墙体裂缝的程度。虽然建筑物体型、材料性能、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都能对其产生影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温差的变化而引起的温差
裂缝。
2.3 施工方法不当导致的墙体裂缝
原材料质量差导致的墙体裂,例如:运用不正规的砌体,砌体材料搭配使用方法不恰当;砌体上存在的杂物未进行清理,从而导致砌体之间的粘合性变差;砌体的保存方法不正确,让其受潮腐蚀等。
2.4 设计因素引起的墙体裂缝
在防裂缝设计时设计人员没有按规范程序要求进行,在房屋工程中,有很多设计方面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但其不符合规范,导致房屋墙体裂缝的产生而缩短了房屋的使用年限。
3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的防控措施
3.1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地基下沉产生裂缝的控制方法
(1)重视基础坑槽的探测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做大部分的钎探,探出软弱部位后进行加固处理,再进行基础性施工。(2)设置合理的沉降缝:操作中应避免浇筑圈梁时与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掉落沉降缝内,造成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3)当沉降缝发生拉裂后沉降速度比较迟缓且一直处于减弱趋势时,应在稳定裂缝后对其进行修复工作,修复时一般采用水泥、树脂和砂浆进行裂缝的填补或使用水泥灌浆比较封闭的保护方法进行处理。(4)如果出现沉降缝速度发展很快且还处于加速趋势的情况时,应先减小其的承载负荷量,再进行加固和修复地基,最基本的加固方法有增大基础底面积、基础注浆补强、树根桩法和锚杆静压柱法。
3.2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温度变化形成裂缝的防治方法
(1)在屋顶设置一个隔热层或保温层,比如在屋顶建立植物隔热层,即在屋顶植草、栽花或种植灌木等,但屋面四周应设置围墙、泄水管道,植物隔热层不仅能绿化环境,还能阻挡一部分太阳辐射,最主要的是其能防治墙体由于温度过高而形成裂缝。(2)对待已经因为温度的原因而产生裂缝的砌体,应该在裂缝稳固后观察墙体裂缝的大小,若有杂物,在清除墙体杂物后采用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墙体修补(针对小裂缝的墙体);如果墙体裂缝较大,则在墙面上喷撒一些砂浆来清理墙面上的灰尘,然后在其上喷洒清水让墙体裂缝变的湿润,而后再用水泥进行裂缝修补,同时可在墙面悬挂两面的钢筋网片,最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3)施工中若砖体表面或内壁结构比较薄弱,在低温时要加强保温措施以免材料发生变质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
3.3 由于施工不规范出现的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在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采用不正规厂家的材料进行施工,在搅拌砂浆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从而增加墙体砌筑砂浆材料的硬度等级,提升砌体的抗拉力。(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3)认真分析房屋构造,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先建重而高部分,后建轻而低部分,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4)采用加钢网来防止墙体抹灰层裂开时,应保证加钢网位于批荡层中间的位置,其有利于加钢网抗裂作用的充分发挥。
3.4 由于工程设计导致的墙体裂缝的防控措施
(1)工程设计人员应了解墙体防裂缝设计的原理,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墙体的设计,保证墙体的质量。(2)在某些设计中,砂浆及砖的硬度品级越往顶层走其级别越低或整个建筑物的砂浆及砖硬度等级较低。为防治顶层墙体温度裂缝,应适度提升顶层砌体的硬度,砖不宜低于MU7.5,砂浆不应小于2.5。(3)在一般的工程设计中,屋顶圈梁、挑檐板和女儿墙处圈梁都是外露工程,加上为防止倾覆而在内圈梁上设置的现浇板,会形成强度很大的L形或T形结构,受太阳辐射和大气层的影响,形成的纵向温度力极大,容易及其下面紧密接触的墙体产生裂缝,可在挑檐板上做保温层,把外圈梁竭力做成内圈梁,比如外墙厚度为370mm,圈梁便可设计为宽240mm、外包砖为120mm、外墙厚度仅有240mm的圈梁方可为与墙同等的宽度,但可以在外侧圈梁及挑檐板底面抹厚度30mm的保温砂浆,其对圈梁直接吸热量起着隔断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墙体裂缝无法避免,只能在其出现后进行有效的补救方法。但是施工人员也应严格要求自己,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去完成工作,对于存在墙体裂缝的房屋,设计人员应该认真对待、负责和分析,经过缜密的探究后提出能解决房屋墙体裂缝有效的方法,从而防止裂缝的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1] 张庆勋,江业茂.砌体结构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9(26).
[2] 叶瀚文.浅谈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华名居,2014,5(15).
[3] 王淑娟.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处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1).
作者简介:刘怀强(1973-),男,供职于辽宁省海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研究方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篇3
砌体结构作为目前大多数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形式, 随着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建筑施工规模变得越来越大, 面临的砖砌体施工问题也随之在不断的增加,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的裂缝问题也渐渐被建筑行业内重视起来, 砌体结构房屋所产生的裂缝已经不仅仅是在外观上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 其导致的墙体渗漏等问题将有很大可能危及到房屋整体的结构安全。故此预防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及其正确处理措施, 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行业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性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砌体结构是由各种砌块通过砂浆铺缝砌筑而成的结构, 因为砌体结构材料来源广泛, 施工工艺和设备都相对简单, 在我国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砌体结构本身抗弯和抗拉性能较差, 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设计等方面问题, 将引发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 而其中, 最为常见的就是砌体产生裂缝。裂缝的形式和种类很多, 要根本解决砌体中裂缝问题, 还是需要以砌体裂缝的形成原因为切入点, 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使砌体裂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1) 砌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比较明显, 会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变形, 进而就会生成附加应力, 如果应力突破了砌体的抗拉强度极限, 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此类裂缝在工程实践中较为常见, 例如大体积砌体裂缝和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等。通常情况下, 温度裂缝多发于工程施工中后期。而且缝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存在变化。当寒潮等自然气候来临时, 温差的非均匀变化使得砌体表面产生急剧的温度变化, 发生收缩现象。此时, 在内部砌体约束力影响下, 会对砌体表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砌体在早期的抗拉强度较低, 从而导致砌体裂缝现象的发生。但是此类温差往往只存在与砌体表面, 脱离表面后就会快速减弱。因而, 此种裂缝经常出现于表面较浅处。
(2) 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会使结构构件产生形变, 造成结构物构件间的剪切和斜拉作用的产生, 导致结构构件发生开裂, 并且裂缝会随着不均匀沉降的进展而不断扩大。此类裂缝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往往跟地基变形程度有关。通常情况下, 地基变形所产生的应力比较大, 导致裂缝宽度也较大, 而且多呈45度, 具有贯穿性特点。
(3) 当不同性质的在和作用于构件时, 所产生的裂缝形状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 裂缝方向应该正交于主拉应力方向。由于导致构件受载的原因比较多, 因此, 无论是施工中还是使用中, 都有出现裂缝的可能。例如, 构件在运输、存放和吊装时, 如果吊点位置选择不当, 就可能会导致构件受载过大, 产生裂缝。此外, 在砌体早期受地震灾害或者施工超载等现象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2 对于砌体结构房屋产生的裂缝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由于裂缝的产生是多种多样在砌体结构中普遍存在且危害较大, 因此, 要在充分研究裂缝形成原因后, 从设计和施工等环节入手, 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裂缝不仅会对结构的刚度造成一定影响, 而且会引起钢筋锈蚀, 使得砌体碳化速度加快, 对砌体的抗渗能力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我们需要结合砌体裂缝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出针对性处理, 确保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常用的裂缝修补方法主要有:表面修补法, 灌浆、嵌逢封堵法, 结构加固法, 砌体置换法, 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1) 在表面裂缝对承载力不存在影响或者大面积细裂缝防渗处理时, 可以采用表面修补法进行处理。
(1) 表面涂抹水泥砂浆。首先对裂缝周围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清理表面后洒水润湿, 随后涂抹一层水泥净浆, 最后再用水泥砂浆进行填补涂抹, 并将平面修整。
(2) 表面涂抹环氧胶泥。首先用砂纸、钢刷和毛刷等工具对表面进行清理, 对存有油迹的表面使用二甲苯擦洗, 随后进行烘干处理, 确保胶泥与砌体间的粘合强度。
(3) 在保持干燥的情况下, 对表面涂抹油漆或沥青。
(4) 表面凿槽嵌补。首先沿着砌体裂缝凿出一条V形或U形深槽, V形槽常用于对一般砌体裂缝的处理, 而U形槽常用于对渗水表面的防漏处理。随后将水泥砂浆、沥青和胶泥等嵌入槽内, 并在表面设置砂浆保护层。
(2) 用压浆泵将胶结材料压入裂缝中, 在胶结材料发生凝固后, 就会产生粘结作用, 从而达到裂缝修补的目的。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 或有防水、防渗要求的裂缝修补。通常情况下, 用来灌浆的材料包括化学材料和水泥等, 在其选用时, 需根据裂缝的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对裂缝宽度、性质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的考虑。当裂缝宽度超过0.5mm时, 需要采用水泥灌浆进行处理, 当裂缝宽度在0.5mm之内, 或存在较大温度收缩时, 则适合采用化学灌浆法进行处理。
(3) 化学灌浆不仅能够对凝结时间进行控制, 而且粘结强度较高, 能够很好地保持结构整体性, 因此通常情况下的防渗修补以及裂缝修补都可以使用化学灌浆法。灌浆材料应根据裂缝性质、裂缝宽度和干燥情况选用。常用的灌浆材料有环氧树脂浆液 (能修补缝宽0.2mm以下的干燥裂缝) 、甲凝 (能灌0.03mm~0.1mm的干燥细微裂缝) 、丙凝 (用于堵水、止漏及渗水裂缝的修补, 能灌0.1mm以下的细裂缝) 等, 由于环氧树脂本身的高强度粘结性, 以及在操作上的简便性等, 在裂缝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灌浆操作主要工序是表面处理 (布置灌浆嘴和试气) 、灌浆、封孔, 一般采取骑缝直接用灌浆嘴施喷, 不另设钻孔。
(4) 当裂缝对砌体结构性能造成影响时, 则需要采用加固法进行相关处理。用锚杆、钢板、钢筋砌体等加强对砌体结构的固定, 能够有效地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1) 锚杆常用水泥砂浆或树脂灌注, 锚杆与缝面夹角越大越好。浆液凝固后, 锚杆成为结构的一部分, 能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采用预应力锚杆, 锚固作用更明显, 甚至能使砌体弥合。
(2) 钢板补强法。先将钢板与砌体表面进行粘合, 随后再用锚杆进行固定。为确保充分结合, 可在固定后进行灌浆处理。
(3) 钢筋砌体补强法。通过给原结构表面浇筑钢筋砌体, 可以起到对裂缝的封闭作用, 同时提高砌体的承载能力。
3 结束语
在房屋施工中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在了解出现裂缝的原因, 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 应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砌体结构房屋所产生的裂缝进行合理控制以及有效的修补技术, 保障砌体结构房屋投入使用的安全性, 为砌体结构更长远, 更广泛的应用发展创造扎实的技术工艺基础, 促进房屋建设行业安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宜忠.浅析砖砌体结构房屋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7) :10-19.
[2]蔡旭敏, 应立金.砖砌体结构房屋裂缝成因和预防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2 (08) :09-29.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篇4
关键词: 砌体 裂缝 措施
前言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现就笔者多年的工程质量监督实践谈几点常见建筑砌体裂缝查处的认识。
1、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材料选配不当、施工违返操作规程及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砌体强度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仅一端有,輕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2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摄氏度,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摄氏度,如此大的温差,加上混凝土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设砂浆强度M5.0、砖强度Mu7.5时,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和0.12Mpa,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和0.12Mpa,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当冷缩时,就出现倒“八”字缝,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
1.2砌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但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此外,由于灰砂砖一般使用南方地区蒸压灰砂砖,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1、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因此,体积极不稳定。2、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时,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的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3、砖体表面太光滑,粘结性能差,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裂缝尚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宽度较宽,有时宽至数厘米。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常见的有:正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沉降裂缝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发生于房屋中下部的裂缝较上部宽度大。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处交接处的坚缝。
1.4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裂缝形态各异,必须对症防治。
2 .预防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2.1预防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措施
2.1.1 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如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设置隔热层、伸缩缝;
2.1.2培强相关砌体的抗力,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
2.1.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但其上有整浇混凝土面层,则要留好施工带,待一段时间再浇带中间混凝土,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因温度线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协调变形,从而避免裂缝。
2.1.4 在混凝土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2.1.5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2.1.6在屋面保温层施工的期间如遇高温季节,很容易因温度变化急剧而导致屋面开裂。故屋面施最好避天高温季节;
2.1.7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1.8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2.2 预防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设置控制缝
2.2.1.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2.2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
(7)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墙体的顶部;
(3)窗台的下部;
(4)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φ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φ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4另外,确保材料使用前的稳定期;严格控制材料的含水率;改善砖面造型(如生产糙面灰砂砖),也可预防裂缝的产生。
2.3 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3.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大时,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开始分开,且有足够的宽度,施工中应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碎砖、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
2.3.2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使砖砌体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加强圈梁布置,都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3.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发现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然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2.3.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同一区段建筑,一部分用天然地基,一部分用桩基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要妥善处理,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2.4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3.小结
综上分析,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而以沉降、超载致裂的危害较大,但其危害性和處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务须正确区分,对症防治,且以防为主。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只要坚持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切实查明原因,砖砌体裂缝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2期
〔3〕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P719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篇5
关键词:强度,刚度,荷载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砌体结构房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但砌体结构房屋出现裂缝现象时常发生, 生活中人们对所居住的房屋质量越来越重视, 砌体结构房屋的裂缝成为投诉的热点。砌体裂缝的出现, 不仅影响建筑物美观, 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我在江苏省大洋建筑工程总公司主要负责盐城地区, 下面结合我省盐城地区砌体结构房屋出现的各种裂缝, 分析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江苏省盐城地区为沿海冲积平原, 地区软弱土层较多且土质不均匀, 80年代以前的砌体结构房屋经常会发生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墙体裂缝现象, 房屋经常会出现如下三种裂缝形式:
一是斜裂缝, 它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上端的两端部概率较高, 或建筑物的中部窗台墙以及建筑物的阳角, 常常是沿窗口的两对角线方向发生。它是由于地基局部沉降过多, 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 当砌体受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即发生断裂。
二是水平裂缝, 它多发生在窗间墙。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时, 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 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 当砂浆强度不足以抵抗该剪力时, 即发生水平裂缝。
三是垂直裂缝, 它大多出现在较宽窗台中部。当发生不均匀沉降时, 窗间墙因受荷载较大, 窗台上部荷载很小, 这样窗下墙因变形过大而开裂。
1 对应处理措施
(1) 首先地质勘探单位加强地基勘探, 选好房址, 争取房屋建于地质土层较好的地段。在验槽时规定地基勘探单位和设计单位必须参加, 辨别槽底土层成分, 探明局部软弱土层范围及层厚。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对整个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形成复合地基, 经过多年的使用观察效果很好, 同时设计人员将以前的刚性基础设计改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 在平面设计上合理设置沉降缝, 构造上采用从基层到饰面层完全脱开, 保证缝两侧自由变形。楼地面与屋面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大小应与墙面一致, 为美观而加设的盖缝板不得妨碍墙体之间的变形需要。这些沉降缝的设置可大大减少由于地基土软弱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3) 江苏盐城地区大范围土质较差, 设计上要控制好高厚比、房屋体型上力求简单、采用高强度等级砌筑砂浆、合理布置墙体、选择合适的承重墙布置方案, 使整个房屋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
(4) 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减轻自重可减少建筑物的总沉降量。由于砌体结构房屋墙身重量所占比例很大, 用轻质高强砌块材料来减轻这部分的重量, 对控制沉降会有明显效果。另一个减轻自重的途径是采用架空地面来代替室内填土, 江苏盐城地区砌体结构房屋一层以下部分现在多做成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形式, 减少了基底附加压力, 从而减小地基的变形, 不均匀沉降也随之减少, 该种做法现已普遍推广应用。
(5) 盐城市城区新兴镇街道北侧沿河有两幢先后造的4层砌体结构民房, 沿河两侧的软弱土土层大范围存在, 后建设的民房外观正常、外墙无裂缝, 但先建设好的民房发生了整体向后建民房倾斜现象, 两房相近部位的先建设好的民房墙角产生一些细微裂缝。调查发现由于两民房基础过近且基础底标高相差较大, 造成先建的民房地基产生很大附加沉降。本地区后期规划建设中都相应增加了民房间距, 设计中同时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时产生的沉降量, 使局部沉降量与整个建筑物沉降量相同。
上述结构设计上采取的处理措施主要是针对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现象。
(6) 其它因设计原因而引起的墙体裂缝表现在大梁搁置在砌体上, 砌体局部承压面不足而引起局部承载力不足, 也会发生梁下墙体开裂。防治措施:设计人员在计算时认真进行不利荷载组合和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 当局部强度不足时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刚性垫块。
挑梁埋入段尾部以外的墙体中易产生≥450的斜裂缝。当悬臂竖向力较大时, 对于挑梁埋入砌体中与挑出长度之比应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应大于2倍挑出长度。
2 砌体结构房屋因施工或材料原因而产生墙体裂缝
我省盐城地区具体来讲着重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 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不合格的材料杜绝使用。采用强度等级≥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砌筑用砂基本选用中砂, 在使用前过筛;因砌体的强度与块体强度等级无关, 只取决于灰缝的强度, 故现在设计上都采用强度等级≥M5以上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顶层墙体及女儿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7.5。砂浆严格按重量比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制, 避免砂浆强度波动较大, 同时保证砂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适当的保水性。一般要求搅拌好的砂浆在3小时内使用完毕, 如气温在300C以上, 则必须在2小时内用完, 严禁使用隔夜砂浆。
(2) 严格按规范施工。砖砌筑质量重要标志之一即灰缝质量, 要求保证水平灰缝厚度在8~12㎜范围内、缝中灰浆均匀饱满密实, 一般要求灰缝砂浆饱满度≥80%。在砌筑之前要求砖提前浇水湿润, 控制含水率在10%~15%, 砌筑中做到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砂浆饱满、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3) 认真分析房屋结构,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先建主体后建附属, 先建重而高部分, 后建轻而低部分, 对大面积现浇板, 设计上留设后浇带。开挖施工时应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土层的原状结构, 如槽底土被扰动, 则将扰动的土挖掉进行砂、石换填夯实处理, 另外按规范基坑周边施工材料、设施或车辆荷载严禁超过设计要求的地面荷载限值。
(4) 在施工中对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这三缝经常要求工人一定要将缝内杂物清理干净, 使缝能正常发挥作用。
(5) 砌体是由人来砌筑的, 工人施工中的砌筑质量对砌体强度影响很大。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职工岗前业务培训工作、施工中加强施工管理;工人要遵守操作规程、组砌方法要正确、砌块砌筑前要提前摆砖, 墙体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墙体砌筑高度每天不大于1.5m;施工班组要加强三检制。监理单位要严格监理, 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要严格执行旁站制度, 坚持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禁止下道工序施工。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巡查, 加大执法力度。
3 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墙体裂缝
盐城市区较早建成的万户新村小区, 由于热胀冷缩所产生的温度应力, 使小区一些住宅楼楼板层和墙体出现了墙体开裂现象, 如厨房间、卫生间与客厅的交接处, 楼板四角等敏感部位。当夏天温差变化过大, 在个别房屋的顶层发生斜向、水平裂缝, 这些斜向裂缝多发生于顶层纵墙两端, 其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 在外纵墙两端窗口处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水平裂缝发生在顶层圈梁下, 纵墙、横墙均可发生, 房屋两端较严重。
现在一般的解决措施如下:
(1) 对前期建设的砖混结构屋顶实行平改坡。新建砌体结构房屋一般是带阁楼的坡屋面,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对后侧厨房间、卫生间部位平屋顶屋面采取加设保温层、设置优质架空隔热板。
(2) 当房屋体型较长、较复杂时, 合理设置伸缩缝, 与结构其他缝尽量重合, 缝宽满足变形要求, 位置设在收缩变形易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
(3) 女儿墙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 并将已有的构造柱伸入女儿墙压顶中。在纵墙两端开间内较大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与上、下圈梁拉结, 既可以加强该开间的刚度, 又可以阻止裂缝发展。
(4) 提高顶层砌体强度, 以加强墙体抗温应力的能力。合理设置后浇带, 以解决砼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 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 加强屋面砼养护。
4 砌体结构房屋因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墙体裂缝
以前房主在房屋室内装修时, 表现在对承重墙体随意开线槽和凿洞, 生活中在房间一些部位长时间集中堆放一些超规范标准的重物, 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墙体产生裂缝。
盐城地区现在砌体结构房屋内装修中, 装修队伍和房主对预防墙面开裂都很重视, 普遍征求设计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毛坯房室内墙面粉刷前基本设置钢丝网片或采用土工加筋网, 很好预防了墙体产生细微裂缝的发生。
5 结论
综上所述,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外在表现形式很多, 在了解导致裂缝发生的原因后, 那么相应裂缝的处理预防措施也就不难掌握。只要坚持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方法, 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强化质量管理, 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 就能够保证砌体结构房屋在规定使用年限内将裂缝控制在最小无害范围内, 以后裂缝的出现可能性越来越小, 最终使砌体结构房屋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科.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探讨[J].中华建设科技, 2013 (07) :28-29.
承重砖砌体房屋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篇6
关键词:砌体,裂缝,成因,防治
承重砌体出现裂缝对建筑物危害较大, 轻者影响外形美观, 破坏结构整体性, 降低建筑物寿命;重者使建筑物丧失使用功能, 甚至倒塌。
砌体结构构件的抗拉性能很差, 因此砌体结构的各种破损大多是以裂缝形式反映出来的。
1 砌体裂缝的成因大致有下列几类:
1.1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当房屋地基变形中部向下弯曲时, 则房屋两端的下部将要出现正八字缝, 反之则出现倒八字斜缝;当相邻建筑高度相差悬殊而未能妥善处理时, 高层部分地基变形大, 将导致底层墙体的开裂;当地基受不均匀冻胀影响, 往往窗间墙在窗台处出现水平裂缝;当底层窗口较宽时, 纵墙沿长度方向地基反力不均匀, 将使窗下墙带反向受弯, 容易使窗台处墙体产生竖向裂缝, 一般上宽下窄, 多数是一条裂缝, 有时也能出现几条裂缝。
1.2 由于温度变形产生的裂缝
热胀冷缩, 是各种物体的一个物理特征, 各种建筑材料及其所形成的构件也不例外。砖砌体和与其联系的构件因温差影响而出现不均匀的伸缩也会使砖砌体出现裂缝。常见的裂缝有:
1.2.1 顶层墙体的温度裂缝。砖混结构多层房屋是由砖砌体承重墙与钢筋砼屋面板所组成。当外界温度变化时, 顶层结构砖外墙存在一定的温差, 加之钢筋砼屋面板与砖墙体的线胀系数相差悬殊, 导致两者温度变形不协调,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 钢筋砼屋面板变形大, 砖砌体变形相对较小, 使屋面板水平方向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产生墙体开裂。在房屋顶层两端受力最大, 往往沿窗口对角线方向呈现八字形裂缝, 还会在屋面板外墙产生水平裂缝, 有女儿墙时, 还会使女儿墙开裂或外倾。这种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由于屋面板的温度伸缩也会引起与外纵墙相连的顶层横墙的开裂, 一般位于天棚下靠外墙处出现斜裂缝。
1.2.2 当砖混房屋长度过大时, 在温度变化情况下也会使墙体中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
1.2.3 错层的砖混结构, 当降温时砼楼盖收缩比砖墙显著, 会使错层外墙体被拉出竖向裂缝。
1.2.4 壁面温差导致的墙体开裂。外墙体在壁面温差作用 (墙里侧高温, 外侧低温) 下产生变形 (里侧伸长, 外侧缩短) , 但房屋是空间整体, 不允许墙面自由变形, 也即温度变形受到约束, 结果在薄弱部位出现竖向裂缝, 上、下同宽, 比较均匀, 只在墙外侧开裂, 里侧没裂。
1.2.5 支承构件温差变形导致墙体开裂。外挑房间的轻型保温复合墙适应不了悬挑大梁上、下表面温差变形而开裂, 这种裂缝将随季节变化、悬挑梁温度变形的季节变化而张开或闭合。
1.2.6 由于砖混结构局部楼层伸缩缝处砼构造柱粘连而引起的墙面裂缝, 即温度伸缩变形在局部地段受阻的结果。
1.3 砌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由于砌体受压强度不够而出现竖向裂缝。跨度较大的梁, 其端部未设梁垫, 砌体局部受压强度不足, 而在支座下方一定距离出现竖向裂缝或喇叭口裂缝;由于承重过梁支座搭入墙内支承长度不足而在梁端头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纵横墙交接处, 由于咬槎不好, 构造不当或受力过大而被剪断;由于墙体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的阶梯形裂缝。
1.4 地震作用或外界振动影响
地震时房屋受到水平方向的多次反复作用, 墙体往往出现交叉状斜裂缝, 有时外纵墙也可能产生弯曲引起的水平裂缝;楼房近处打桩或重型车辆运行, 也可能使房屋墙体开裂, 具体形状与震源的距离、地基土的性能、房屋的刚度动力特性等有关。
2 防止砌体出现裂缝措施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是不够的, 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针对砌体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2.1.1加强基础圈梁的刚度, 增加圈梁平面布置密度, 在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基础沉降变形。持力层的压缩变形较大时, 要适当调整基础底面宽度, 减少房屋中段的沉降值。
2.1.2提高底层窗台下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设置水平钢筋网片, 对砌体房屋也可以将砌块孔洞用C15砼灌实。
2.2 针对砌体房屋上部墙体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2.2.1 提高顶层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5。
2.2.2增加屋面保温隔热效果, 减小温度变化对屋面的影响,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防水层和隔气层的竣工质量, 防止水泡渗透保温层, 减少温度变化对屋面板的影响。
2.2.3 在屋面板上设分格缝, 分格缝位置纵向在房屋两端第一开间处, 横向在屋脊分水线处。
2.2.4 增加圈梁的平面布置密度, 采取措施减弱屋面板与圈梁间的连接强度, 如设置滑动层或缓冲层等 (不适用抗震地区和风压大于0.7KN/M的地区) 。
2.2.5 屋盖保温层上的砂浆找平层与周边女儿墙间应断开, 留出槽, 用松软防水材料填塞, 以免该砂浆找平层因温度变形推挤外墙和女儿墙。
2.2.6 加强顶层内、外纵墙端开间门窗洞口周边的刚度。对于砖砌体房屋可局部采取钢筋砼条带加强, 对于砌体房屋可在顶层端开间门窗洞口设置钢筋砼芯柱, 窗台下设置水平钢筋网片或钢筋砼窗台板带, 芯柱与圈梁及水平钢筋网片之间要有可靠的构造连接。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篇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本建设迅速发展, 其中以传统的砖、石等材料为主的砌体结构在工程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 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 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墙体裂缝, 影响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 严重时会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 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防止或减轻墙体中裂缝的发生。
1 裂缝表现形式
从砌体结构裂缝表现形式上来看, 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
1.1 斜裂缝在窗口转角处、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都可能产生此种裂缝。
大多数情况下, 纵墙两端部出现斜裂缝的概率较大.斜裂缝往往还出现在窗口的两对角处, 窗口处裂缝宽度较大, 向两边逐渐缩小, 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内部的横隔墙和山墙上的斜裂缝呈八字形。有些裂缝在建筑物的外墙下部呈正八字形, 其形状是下部裂缝宽, 向上逐渐延伸并且宽度缩小。
1.2 水平裂缝由于墙体上部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的非均匀性,
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相互组合出现, 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沿灰缝错开, 而斜裂缝既可能沿灰缝错开也可能横穿砌体或砖块.
1.3 竖向裂缝这裂缝常出现在窗口的两个下角处, 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
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 二层上很少发现.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上宽下窄, 混合结构的门窗孔常设钢筋混凝土圈粱、过粱等构件在梁端部的墙面上常出现局部竖向或稍倾斜的裂缝。裂缝中部宽、上下端小, 有的还通至窗口下角附近。当过梁为暗梁时裂缝细微而不易被发现, 过粱外露时裂缝很明显, 过梁愈大, 裂缝亦较宽。
2 防止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建议
2.1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规范) 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 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预防措施
2.2.1 设置控制缝 (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a在墙的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处设置竖向控制缝;c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则设置竖向控制缝;d竖向控制缝, 对3层以下的房屋, 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 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e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 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f控制缝作成隐式, 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 控制缝的宽度不应大于12mm, 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充。 (2) 控制缝的间距: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或墙高的3倍;c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2.2 设置灰缝钢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 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 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同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帖, 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O0mm; (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 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怊; (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 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 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 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 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 在楼盖处或屋盖处;
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 (2)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 也不宜小于800mm; (3)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4)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5)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 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6) 对地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的地区, 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 m, 配筋不应小于MU1O; (7)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8) 可用配筋带代替水平灰缝钢筋, 二者具有下列对应关系。
2.3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2.3.1 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
建筑物体型复杂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 地基条件不好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 实践证明, 这样的建筑物, 由于整体刚度好, 地基受荷载均匀, 所以较少发生开裂。
2.3.2 控制建筑物长高比。
砌体结构的长高比越大, 整体刚度越差, 纵墙很容易因挠曲过度而开裂。根据调查, 二层以上的砌体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2.5:对于平面简单, 内外墙贯通、横墙间隔较小的结构, 长高比不宜大于3.0。不符合上进要求时, 要设置沉降缝。
2.3.3 设置沉降缝。
用沉降缝将建筑物 (包括基础) 分割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沉降单元, 可有效地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分割出的沉降单元, 要求具有体型简单、长高比小、结构类型不变以及所在处的地基比较均匀等条件。
2.3.4 设置圈梁。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来说, 不均匀沉降的损害突出表现为墙体的开裂。因此, 常在墙内设置圈梁来增强其承受挠曲应力的能力, 这是防止出现裂缝及阻止裂缝扩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当墙体产生挠曲时, 圈梁的作用犹如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受拉钢筋, 它主要承受拉力, 弥补了砌体抗拉强度不足的弱点。当墙体正向挠曲时, 下方圈梁发挥作用, 反向挠曲时, 上方圈梁发挥作用。另外, 圈梁必须与砌体结台成整体, 否则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结束语
总之, 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 是一综和性问题, 必须坚持设计和施工合作, 做到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事中控制, 尽量杜绝事后加固的被动局面。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 设计应紧密结合现场情况和实际施工条件, 施工应尽力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 将温度裂缝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GB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GBJ203-83.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JGJ5-80.中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篇8
1 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砖砌体是脆性材料, 其抗拉强度较低, 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特征。因此, 正确认识这类裂缝的形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这类裂缝主要产生原因有:柱、窗间墙高厚比较大的中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承载大梁的墙局部受压;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挑檐的竖向剪力:墙柱的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砖过梁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2 基础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1) 正八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大, 建筑物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形裂缝。 (2) NA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 建筑物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形裂缝。 (3) 斜裂缝: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 造成局部沉降量过大而出现斜裂缝, 相邻的建筑物间距过小, 新建的高层建筑造成原有建筑不均匀沉降。 (4) 竖向裂缝:底层大窗台下的竖向裂缝, 主要是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量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量 (因为大孔洞削弱墙重) , 使窗下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而开裂。 (5) 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有两种。 (1) 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 一般都在每处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 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 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存上; (2) 水平裂缝发生在地基局部塌陷处, 这种裂缝较少见。
3 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3.1 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简析
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 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 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 (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 , 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 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 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 通常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0-6, 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10-6。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胀系数不同, 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 而这位移受到限制, 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 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 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 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而楼板的斜裂缝主要由于纵横双向框架梁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作用于端角楼板上, 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产生了斜裂缝。
3.2 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 不要急于修复, 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 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 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 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 (1) 裂缝细小, 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 可暂不处理; (2) 裂缝虽细小, 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 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 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 (3) 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 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 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 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 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4 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 (1) 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 (2) 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 (3) 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 (1) 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2) 严格控制含水率; (3) 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4) 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 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 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5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结束语
综上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温度裂缝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全面综合的分析, 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修复措施。只要有足够的重视, 方法得当, 温度裂缝发生的几率、严重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均能降低到理想的水平。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
参考文献
[1]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J].混凝土.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 篇9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处理
0 前言
砖砌体结构是房屋建筑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构件, 由于砖砌体自身抗剪、抗弯、抗拉特性较差, 并加上施工设计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从而使得砖砌体在应用中普遍会产生裂缝。砖砌体裂缝不但形态各异、类型繁多, 并且十分普遍, 这不仅使砖砌体质量降低, 同时也影响到建筑物的美观, 也使得砌体的耐久性、抗震性和整体性降低, 甚至还将会引发建筑的整体性坍塌。所以, 准确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 并进行预防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一项任务。此外, 伴随房屋建筑的人性化和商品化, 人们的质量观念在不断提升, 同时人们对于控制砖砌体裂缝的要求也在日益严格, 所以, 加大对砖砌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至关重要。
1 砖砌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1. 1 地基沉降引起裂缝的产生
在地基出现沉降不均匀情况时, 部分沉降较大的砌体和部分沉降较小的砌体间会有相对位移出现, 进而使砖砌体内便会产生相对裂缝。裂缝类型主要包括: (1) 正八字裂缝, 当建筑物的中部下沉过大时, 其将会产生正向弯曲进而形成正八字形开裂; (2) 斜裂缝, 若建筑局部地基较软, 将会造成沉降量以局部过大而引发斜裂缝, 而邻近建筑物距离较小, 新建高层建筑也会引起原有建筑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斜裂缝; (3) 竖向裂缝, 主要是由于建筑墙下基础沉降量超过窗下基础沉降量, 进而使窗下墙出现反向弯曲形变而裂开; (4) 水平裂缝, 通常有两类, 窗间墙上水平裂缝, 通常都在每个窗间墙上、下两个对角处出现, 沉降量较大的裂缝在下, 而沉降量较小的裂缝在上, 发生于地基局部塌陷部位的水平裂缝较为少见。
1. 2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砌体裂缝分析
外界温度的改变会促使房屋建筑的组成结构出现胀缩形变, 并且当形变受其他构件约束时, 则会在构件中或互相约束的材料构件间出现应力, 且在应力超出结构材料强度极限后, 便会造成裂缝。同时, 当屋面板和墙体之间选用不同材料时, 其线性膨胀系数会有较大差异, 而在两者以同一温差进行升降时, 因线胀系数的不同, 会在接触表面上出现相对位移, 并且因位移受限, 便会有剪应力出现, 当膨胀所产生应力值超过砖砌体抗拉强度后, 墙体便会出现斜向开裂, 而当温度应力大于墙体抗剪强度后墙体边会有水平裂缝产生。因应力集中等因素, 于门窗洞口边角处会出现斜向与竖向裂缝, 而楼板斜向裂缝主要是因纵横向的框架梁受到热膨胀而对端角楼板产生推力, 当其超出混凝土抗拉强度后, 便产生了裂缝。
1. 3 砌体材料自身产生裂缝
现在通常所用的砌体材料包括灰砂砖砌体和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等, 后者通常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为竖缝砂浆无法达到饱满及特殊的构造需求难以跟上等。而对于灰砂砖砌体, 其产生裂缝的机理通常为: (1) 灰砂砖在刚出厂时稳定性较差, 其主要由石灰和细砂组成, 待蒸压养护之后, 通常不到7 天便已出厂, 然而依照生产经验, 在灰砂砖出厂30 天内其热量的释放较大, 存有化学反应反复进行的过程, 且难以一时反应完全, 所以, 其体积十分不稳定; (2) 对含水率也有苛刻要求, 据相关试验资料与使用经验, 含水率通常控制在7% ~ 10% 的砌体能获得良好的抗剪强度和粘结力; (3) 砖表面过于光滑, 使其粘结性较差, 再加上含水率不当, 将致使砌体的砂浆强度较差而粘结不良, 从而直接导致在缝间的抗拉抗剪强度下降。
2 砖砌体裂缝预防措施
2. 1 对地基沉降不均匀所致裂缝的预防措施
首先, 应对沉降缝进行合理设置并把房屋划分为若干刚度较大的单元, 也可以将不同沉降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 在中间设置可以沉降自由的悬挑式结构, 当墙体过高时, 可每隔1. 5 m设置一道厚60 mm的钢筋混凝土防沉带。同时, 也要合理布置好承重墙, 要尽可能拉通纵墙, 并尽可能做到少转折或不转折。防止在其间或某部位处断开, 从而使其可起到对沉降不均匀进行调整的功效, 并且每隔一段距离要进行一道横墙的设置并和内外纵墙相连, 以增强房屋空间的刚度, 从而使沿纵向不均匀的沉降得到进一步的调整; 其次, 对结构方面我们也要加强其上部构件的整体性和刚度, 提升墙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降低建筑端部窗、门的洞口大小, 配置圈梁, 特别是要增强地圈梁刚度。对地基加强检测力度, 若发现有地基不良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妥善解决, 然后方可开展基础工程施工。建筑体形应尽量简单, 且横墙间距离不宜太大。施工工序方面也要合理安排, 应先施工较重的单元, 之后再进行较轻单元的施工。
2. 2 砖砌体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
出现温度裂缝后, 必须要对裂缝实施观测直到裂缝稳定后再采取处理方案, 以避免盲目的修复工作。在处理裂缝时, 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当房屋建筑砖砌体表面的保温层未满足施工需要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建筑屋顶设置隔热层和保温层, 并在屋顶部位装设控制缝, 其间距不超过30 m, 其宽度不超过12 mm, 鉴定裂缝是否稳定的方法主要为在裂缝内部抹嵌入水泥浆或选用贴玻璃纸等方式, 然后来对它的稳定性实施观察和确定。形成裂缝的原因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包含建筑强度、外观、使用性和耐久性等, 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 主要措施包括: 对细微型裂缝, 其不会给房屋使用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可暂时不予以处理; 而对细小型裂缝, 并且已致使屋面、墙面和楼面发生渗水等现象, 同时也考虑到需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实施保护, 此时可采取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等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理; 当房屋建筑裂缝较多较大, 并且贯穿墙体之时, 其会对建筑的正常使用和美观等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同时也会对房屋抗震性能和刚度产生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可采取在裂缝双侧配置钢筋网片, 且通过钢筋来拉紧加固两侧钢筋网片, 还可利用喷射混凝土和外抹涂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加固补强。
2. 3 施工质量所导致裂缝的防治措施
因施工质量所导致的裂缝类型多种多样, 可以说每一个房屋建筑砖砌体的裂缝均可能和施工质量相关。比如:因屋面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及墙体的强度不符合设计需要等均可能致使裂缝的发生或扩大; 砖砌体砂浆的饱满度不符合要求, 也可能造成门窗变形或墙体裂缝。因此, 要针对开裂出现原因与发展程度, 对房屋建筑裂缝进行有效处理, 裂缝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1) 加固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以提升房屋建筑整体性与结构构件承载性能; (2) 卸载法, 对房屋有较多层数、地基形变严重且荷载使用较大不易实施加固的状况, 我们可采用该法, 减小使用荷载大小, 拆除没必要的附属型重物。裂缝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 因此, 应以预防为主, 对于预防工作我们要考虑到: (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周全考虑, 尽可能排除掉动力源; (2) 审查施工图时, 要谨慎认真, 对设计之中的不足应提出补救方案, 施工时严格根据我国验收规范与施工图标准施工; (3) 监督施工质量时也要严格根据我国的验收规范与图纸把好技术和材料关, 对于施工中不满足要求的应严令其整改; (4) 依据不同环境和房屋的构造和特征来防治裂缝。
3 结论
虽然裂缝产生受到材料及结构自身的性能制约, 然而在具体施工操作时我们还是应尽量要规避和预防。首先应从砖砌体结构上进行合理规划, 并对重点部位实施加固, 并且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检验力度, 使用前也要对材料主要性能进行熟悉, 按照性能状况以采取必要的预防处理措施, 要秉承预防为主的理念, 不可单纯地依靠事后进行修补。尽管不可能完全防止裂缝的形成, 但只要相关的施工人员可对其保持足够重视, 且掌握正确方法, 便可将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 以确保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的工程质量, 从而推动我国房屋建筑业的不断发展。[ID: 002507]
参考文献
[1]李小平.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12, 38 (36) :98-99.
[2]徐晓冬.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21 (8) :150.
【砌体房屋常见裂缝】推荐阅读: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07-15
砌体结构房屋10-06
多层砖砌体房屋05-17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措施06-25
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06-06
砌体结构裂缝12-27
砖混结构:砌体、裂缝05-10
砌体结构裂缝问题分析07-20
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10-19
砌体结构裂缝分析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