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2024-07-15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精选12篇)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1

砌体结构是由块材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因砌体结构的材料容易就地取材、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较简单,可以大量地节约木材、水泥和钢材,相对造价低廉,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都可采用砌体结构。但是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不仅给居住者在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还降低了墙体的质量,造成渗漏,甚至会影响到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砌体与沉降小的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砂浆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一般在建筑物下部门窗洞口上下,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较少出现底层墙体开裂,墙体裂缝有以下几种: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建筑物纵墙的两端,或建筑物的中部以及建筑物的阳角。斜裂缝成因是由于地基局部沉降,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力,当砌体受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即发生断裂。2)水平裂缝多发生在窗间墙。当发生局部不均匀沉降时,建筑物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作用时,使窗间墙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当剪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强度时产生裂缝。3)竖向裂缝大多在较宽窗的窗台中部。原因是窗下墙两端在窗间墙上部的集中荷载作用下,使窗下墙的两端受的压力大,地基压缩下降量大,而中部向上弯曲,产生弯曲裂缝。

为防止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而采取的措施有:

1)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结构体型;2)合理设置沉降缝,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或刚度突变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均应从基础开始设置沉降缝;3)加强建筑物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增强结构圈梁,合理布置墙体;4)加强地基勘察,以探明局部软弱土层,对不良地基应妥善处理;5)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横墙间距不宜过大。

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对于砖砌体结构,由于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混凝土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变化是砌体的两倍。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混凝土变形大,砌体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之间产生约束应力。使混凝土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当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有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薄弱部位发生向竖向贯通墙体全高的裂缝。另外,当墙体因受弯在截面薄弱处(如窗间墙)会出现水平裂缝。

为防止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而采取的措施有:1)屋面加设保温层以减小屋盖与墙体的温差,且保温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2)当房屋较长、体型较复杂时,应合理设置伸缩缝;3)楼面板下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4)合理安排屋面施工时间及施工工序,施工时尽量避开高温或寒冷季节,以解决混凝土施工中的内应力问题。

1.3 砌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

砌块在水中能吸收水分,在空气中也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并且随着空气湿度的大小而变化。同时砌块中的水分也可以向外界扩散,直到最后与空气中的湿度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而砌块墙体水分的吸收和扩散会使墙体产生拉应力,而此拉应力一旦超过砌块间砂浆的粘结强度或抗剪强度,或者超过砌块的抗拉强度,就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防止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1)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设置位置: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2)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配筋带宜设置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台的下部,其间距不应大于2 400 mm,也不宜小于800 mm;3)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4)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5)设置灰缝钢筋,提高抗拉强度。

1.4 设计上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裂缝

在建筑设计中由于对可能存在局部软弱地基如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且当上层结构刚度不足时,就会产生裂缝;当房屋过长或型体复杂,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温差裂缝;设计时未进行荷载不利组合,导致使用荷载分布与设计值相差过大;砌体实际强度与设计强度不符;圈梁设计过小或强度过低,洞口过梁搭接长度小于250 mm等。以上各种情况均会使砌体结构出现裂缝,严重者甚至会使结构失稳。

防治措施:1)对局部软弱地基应作加强处理,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刚度;2)计算时,必须进行不利荷载组合;3)认真验算砌体强度、验算砌体局部承压,当局部承压不足时应设置混凝土垫块;4)各构件刚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变形要求;5)对较长的房屋,其顶层的房屋端开间应加强刚度。

1.5 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使用的砌体材料不合格而引起的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定因素很多,当砂浆稠度过大,吸水后干缩、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时,都会在过梁处产生沿砖缝斜向的裂缝;施工时不润湿砖也会影响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砖的质量不合格,砂浆强度不够,这些都会导致整个砌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够;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或是配合比不正确。当砌体强度不够,砌体灰缝饱满度不足时也会影响到整个砌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上这些都会影响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

预防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2)保证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在进场前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严禁不合格材料入场。

1.6 在装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

在装修过程中,不得对承重构件做任意破坏,装修楼地面时应注意装修后荷载值不应超过原设计值;使用中,活载不宜过于集中,防止由于局部荷载过大而引起裂缝;当房屋超过结构合理使用年限或者出现较大裂缝时,应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鉴定。必要时,对损坏的构件进行加固并加强观测。

2 结语

根据很多工程实例,由于砌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小,引起裂缝的原因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以预防为主。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旦出现裂缝需要仔细认真的观察,对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裂缝要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固补强以消除隐患。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从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干缩、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分析了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砌体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耐久性。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苑振芳.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J].建筑结构,2000(8):29-30.

[2]苑振芳.国际标准《配筋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简介[J].工程建设标准化,1995(5):31-32.

[3]崔建华,丁振洲.建筑砖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工程科技,2010(8):66-67.

[4]杨翠娜,曹丛霞.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J].河南建材,2012(2):15-16.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2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

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07%,该配筋率又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砼砌块建筑构造图集》中。

4.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4.1.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1.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2.1 设置控制缝

?4.2.1.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 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 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 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 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4.2.2 设置灰缝钢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 墙体的顶部;

?3. 窗台的下部;

?4.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 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 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3 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2期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3

关键词: 砌体 裂缝 措施

前言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现就笔者多年的工程质量监督实践谈几点常见建筑砌体裂缝查处的认识。

1、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材料选配不当、施工违返操作规程及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砌体强度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仅一端有,輕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2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摄氏度,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摄氏度,如此大的温差,加上混凝土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设砂浆强度M5.0、砖强度Mu7.5时,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和0.12Mpa,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和0.12Mpa,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水平约束力小,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当冷缩时,就出现倒“八”字缝,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

1.2砌体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

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很小,且变形完成比较快。但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此外,由于灰砂砖一般使用南方地区蒸压灰砂砖,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1、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因此,体积极不稳定。2、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时,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的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3、砖体表面太光滑,粘结性能差,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裂缝尚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宽度较宽,有时宽至数厘米。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常见的有:正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沉降裂缝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发生于房屋中下部的裂缝较上部宽度大。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处交接处的坚缝。

1.4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如砌体通缝,灰缝砂浆不饱满,含水率掌握不当,脚手眼设置不当,组砌不当;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裂缝形态各异,必须对症防治。

2 .预防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2.1预防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措施

2.1.1 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如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设置隔热层、伸缩缝;

2.1.2培强相关砌体的抗力,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

2.1.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但其上有整浇混凝土面层,则要留好施工带,待一段时间再浇带中间混凝土,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因温度线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协调变形,从而避免裂缝。

2.1.4 在混凝土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2.1.5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2.1.6在屋面保温层施工的期间如遇高温季节,很容易因温度变化急剧而导致屋面开裂。故屋面施最好避天高温季节;

2.1.7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1.8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2.2 预防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 设置控制缝

2.2.1.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2.2设置灰缝钢筋

(1)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

(7)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墙体的顶部;

(3)窗台的下部;

(4)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φ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φ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4另外,确保材料使用前的稳定期;严格控制材料的含水率;改善砖面造型(如生产糙面灰砂砖),也可预防裂缝的产生。

2.3 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3.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大时,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开始分开,且有足够的宽度,施工中应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碎砖、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

2.3.2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使砖砌体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加强圈梁布置,都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3.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发现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然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2.3.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同一区段建筑,一部分用天然地基,一部分用桩基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要妥善处理,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2.4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3.小结

综上分析,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而以沉降、超载致裂的危害较大,但其危害性和處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务须正确区分,对症防治,且以防为主。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只要坚持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切实查明原因,砖砌体裂缝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2期

〔3〕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P719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分析与防治 篇4

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 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 其中砌体出现的裂缝是非常普通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 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数很多, 大体上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收缩和温度的变化, 设计上对房屋的构造处理不当,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下面分别探讨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位移, 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都是斜向的, 且多发生在门窗口上下, 这种裂缝的特点是:裂缝一般呈倾斜状, 说明系因砌体主拉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开裂;裂缝较多出现在纵墙上, 较少出现在横墙上, 说明纵墙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少;在房屋空间刚度被削弱的部位, 裂缝比较集中;

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墙体上产生的各种裂缝而采取的措施有;

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 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一定距离, 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

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 应尽量将纵墙拉通, 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 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 与内外纵墙连接, 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 进一步调整沿纵墙的均匀沉降。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 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 设置钢筋砼圈梁, 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

加强对地基的检测, 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 然后才能进行地基施工。

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 横墙间距不宜过大。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宜先施工荷载重单元, 后施工荷载轻单元。

2 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1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砌体也怒例外。

由于屋盖系统温度变化会使砖墙产生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因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 或由于钢筋砼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也会产生裂缝。

屋盖系统温度变化时使墙体产生的裂缝。这类型裂缝较典型和普通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中形状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重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的平屋顶, 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物就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一般来说, 在阳光照射,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度, 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度, 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的抵抗力的50%-300%不等。在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 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如无相应措施, 则会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裂缝, 当冷缩时, 就会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产生的裂缝。由于房屋过长, 室内外温差过大, 因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墙体温度变形的差异, 有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薄弱部位发生断裂, 形成内外贯通的周圈裂缝。另外。当房屋空间高大时, 墙体因受弯在截面薄弱处 (如窗间墙) 会出现水平裂缝。

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产生裂缝。当材料随时间发生收缩变形和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收缩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的不同, 会在房屋的墙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因约束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应力, 当这种附加应力过大会在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2.2 防止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过长的房屋伸缩缝应设在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 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屋面设保温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 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m, 并与女儿墙隔开, 其宽度不小于30mm, 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楼 (屋) 面板下设置现浇板钢筋混凝土圈梁, 并沿内外墙拉通, 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梁时, 可分段施工, 预留伸缩缝, 以避免砼伸缩的墙体的不良影响。

3 设计上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裂缝

有一些砌体结构的房屋设计是套用图纸, 应用时未经校核, 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 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少了而未作计算, 有的虽然作了计算, 但因少算或漏算荷载, 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 有的虽然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 但忽略了墙体高度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 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 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倒塌等现象, 这类裂缝的出现, 很可能导致结构的失败。

预防措施

细心认真地设计。对拟建砌体结构的房屋, 要做到力学模型准确, 传力清楚, 荷载统计无误, 大梁下砌体要设垫块并进行验算, 加强对圈梁的布置和构造柱的设置, 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裂缝一旦出现, 要注意观测裂缝的宽度及长度的发展情况,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如灌缝, 封闭, 必要时要进行结构加固。

4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材料不合格而引起裂缝

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砂浆稠度过大, 吸水干后干缩, 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时, 会在平拱砖过梁处产生沿砖缝斜向的裂缝。

砖的质量不合格, 砂浆强度不够, 这些都会造成整个砌体整体强度不够, 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 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施工时不湿润砖等。当砌体质量较差, 砌体灰缝不饱满也会影响到砌体的强度。而这些都可能在砌体结构中产生裂缝。

预防措施:提高质量, 保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5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类型;机理;控制措施砌体结构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1.1 地震裂缝

地震对砌体结构的影响十分大,通常造成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的出现歪斜甚至倒塌。水平裂缝是由于墙肢较窄,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受弯、受剪的缘故。在大开间的纵墙上。窗间墙的上下端会产生的。斜裂缝一般属于主拉应力超过砌体强度所引起的剪切破坏现象,墙体开裂后出现滑移、碎落等现象,直至局部倒塌、压塌。“X”形裂缝由于建筑物墙体受地震反复作用,由斜裂缝发展而来。

1.2 温度裂缝

由于砖砌块与混凝土楼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当温度升高时,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开裂。当砌块材料为混凝土砌块时,由于混凝土砌块的强度比砖砌块少得多,更容易引起墙面开裂。裂缝形态有门窗洞边的“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粱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1.3 收缩裂缝

干涨湿缩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组成砌体结构的各组成材料的含水率不同,受干涨湿缩影响也不协调,因此产生了各种收缩裂缝。收缩裂缝的形态有,在墙体中部出现的阶梯形裂缝,环块体周边灰缝的裂缝;在外墙的窗下墙出现竖向均匀裂缝,山墙等大墙面出现的竖向、水平向裂缝。

1.4 结构超载裂缝

随着结构使用功能的转变和砌体材料强度的降低,加之砂浆和砖这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横向变形和强度不相同。当外部荷载超过结构的极限状态而形成了受压、受拉和受剪裂缝等破坏形态。

1.5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一般情况下,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引起地基的沉降变形呈凹形,从而导致地基反力在边缘区较高。这种沉降使建筑物形成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产生正弯距。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特别是由于端部地基反力梯度很大,端部的剪应力很大,墙体由于剪力形成的主拉应力破裂,裂缝呈正八字形。此外,当地基中部有回填砂、石,或中部地基坚硬而端部软弱,或由于荷载相差悬殊,建筑物端部沉降大干中部时,会形成负弯距。主拉应力将引起墙体的斜裂缝或倒八字裂缝。局部的沉降不均不仅可以引起斜裂缝,由于垂直沉降还可能引起砌体的水平裂缝。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措施

裂缝导致砌体房屋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大大降低,势必会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新建的砌体房屋必须考虑抗震防裂因素,已经产生裂缝的砌体房屋必须通过评估、加固措施进行裂缝控制,以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1 结构选型

合理选择砌体结构的受力体型对控制裂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地震裂缝的控制上尤为重要。砌体房屋概念应做到:房屋体型宜规整、简单;横纵墙布置要得当、刚度分布较均匀;设置必要的圈梁和钢笳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楼梯间和大开间房屋的结构考虑抗扭因素。2.2 地震裂缝控制要点

建筑物要完全避免地震裂缝是完全做不到的。只能采取适当措施,做到小震不裂或少裂、大震不倒,建筑设计时,应根据本地区抗震等级合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时保证必要的构造要求和施工质量;合理设置抗震缝。

2.3 温度裂缝控制要点

温度裂缝的控制关键是设置伸缩缝。尽可能消除热胀冷缩源头,伸缩缝的设置需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同时应通过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等方式增强砌体的承载能力。对于主体结构上设置好的伸缩缝,在后期的装饰工程、设备安装等环节不能掩埋、填塞伸缩缝。

2.4 收缩裂缝控制要点

物体的干涨湿缩现象不仅与周围环境相关,而且与物体本上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含水率等密切相关。为控制好砌体结构的收缩裂缝,首先要在材料性质上把好关,材料须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宜做成隐式,与砌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2.5 结构超载裂缝控制要点

砌体房屋的功能不能随意改变,不能在楼面上随意安放设备、施加动力荷载;不能随意改变砌体房屋的受力形式,尤其是不能破坏承重结构;对于房龄较长的砌体房屋,要适当减轻楼(屋)面荷载,以免房屋产生超载裂缝。

2.6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控制要点

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把好设计和施工质量关。具体做法为;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突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设置沉降缝;适当减轻结构自重;通过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特别是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合理布置纵横墙、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形式等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改变基础地面尺寸使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施工时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结语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6

【关键词】砌体;裂;措施

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现就笔者多年的工程质量监督实践谈几点本地区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查处的体会。

1. 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1.1地基不均匀沉降。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建筑物就会发生变形,墙体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尤其是软土地基上。窗台墙水平裂缝主要是由于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而产生的。竖向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呈现上宽下窄的特点。

1.2温度性裂逢。 温度应力的产生。当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或者由于房屋地下和地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异而使墙体各部分具有不同的温度变形时,都会在墙体中产生温度应力。当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即在墙体中引起温度裂缝。

1.3设计不合理。建筑工程设计方面不合理,就会引起墙体开裂。主要表现为:没有认真按照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有时即使有防裂缝措施,但是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使墙体裂缝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美观和使用;有时设计时不设伸缩缝,导致沉降过大,墙体开裂;另外,还存在墙砌体强度不够的现象。

1.4墙体材料质量及配比不当。 墙体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水和外加剂等组成,如果材料质量无法保证,如砂石含泥量超标,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水中杂质过高,会造成钢筋锈蚀;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或者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过早凝结,影响受力。

2. 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分析

针对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2.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防治措施。

(1)合理设置沉降缝。 对于一些长度过大、分期建设、不同荷载、平面形状复杂和有部分地下室的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应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并设置沉降缝,以防止裂缝产生。

(2)增强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刚度。 为了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在基础处及门窗口上设置过梁,通过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提高砂浆的强度和饱满度,增加粘结度。

(3)加强对地基的勘察。 地基的情况多种多样,要做好地基勘察工作,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地基的软弱部位,重点进行处理,如采取加固措施等,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再进行地基施工。或者根据地基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地基形式。

2.2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可取下列措施:

(1)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当采用整体式或装配式的钢筋混凝土屋盖时,宜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2)设置控制缝。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设置分隔缝。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设圈梁。在非地震地区,在房屋顶层宜设钢筋混凝土圈梁。若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不宜外露。若不设圈梁,可在屋盖四周檐口下的砌体中,配置适当的转角钢筋。

2.3设计不当造成的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设计人员应该建立正确的设计概念,不仅要对结构强度进行必要的计算,还要重视构造设计,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

(1)加强对地基的正确处理,包括对地基的处理、基础种类的选择、基础尺寸的确定等。

(2)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

(3)当楼板中的线管较多时,应适当加大楼板的厚度,保证混凝土的有效截面高度,并在线管上方设置钢筋网片保护。

(4)外墙装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全部增设钢丝网。

(5)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通过增加隔热层和保温层的厚度或设架空隔热通气层等,减少顶面的胀缩程度,避免裂缝的出现。

(6)合理设置圈梁、构造柱的位置,注意墙体立拉筋的设置。

(7)楼板钢筋尽量采用双层双向钢筋,用钢量的增加对裂缝的防治很有效。

2.4合理选择材料和配合比。

(1)合理选择材料。 在选择墙体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外掺剂。例如,水泥应选择水化热低的;粗骨料应选用表面较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的;细骨料应选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且含沙量较低的中砂;另外,宜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降低水的用量,以减少收缩。

(2)合理确定配合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配合比,采用低水灰比,少用水,不随意增加水泥用量。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先进行试配,采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搅拌均匀,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

3. 结语

建筑工程中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控制难度较大,建筑从业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设计、选材、施工等方面加强管理,遵守相关规范,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裂缝控制在最小程度,提高墙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徐荣年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步入“王铁梦法”及诠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及其预防措施 篇7

关键词:混凝土砌块,裂缝形式,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目前, 砌体结构的建筑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 比较普遍。其产生裂缝程度轻重不一, 差别也很大。轻者影响外形的美观和使用功能, 损害结构的整体性, 降低工程寿命, 重者使建筑失去使用价值, 甚至发生工程事故。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 因此对房屋的质量和安全应更加重注, 房屋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1 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来自外部的荷载 (包括静、动荷载) 变化引起的裂缝, 二是因为自身变形引起的裂缝 (主要有温度变化, 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产生应力而引起的裂缝) , 其中温度变化引起墙体裂缝的占80~90%以上。

2 常见的几种裂缝形式:

砌块墙面的裂缝, 底层窗台和窗间墙处的近45°斜裂缝, 顶层墙体八字形的裂缝, 女儿墙的裂缝。

3 预防措施

3.1 砌块墙面裂缝

近几年为实现建筑外墙保温节能, 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 因其保温隔音好、质量轻、施工操作方便等优点, 被广泛采用。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块材料的温度变形不一致, 砌块墙体抹灰后在不同部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正常使用。

3.1.1 砌体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及原因

a.砌体抹灰层裂缝, 常见在内外墙墙面。

是因为砌块自身的收缩性引起的。墙体砌筑过程中, 随着砌块材料含水量的降低, 会产生较大干缩的变形, 引起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再者, 是因为砌筑用砂浆在凝结硬化时也会产生收缩。

b.沿砌体砂浆缝呈阶梯形的裂缝, 常见门、窗等洞口处。

是因为砌块单体体积较大, 灰缝粘接面积相对较小, 故砌块墙体的抗拉、抗剪度较低, 在门、窗等洞口处易产生沿灰缝方向的阶梯形裂缝。

c.砼框架梁、柱、剪力墙与砌块填充墙体结合处之间的裂缝。

是因不同材料自身差异变形引起的砌块墙体裂缝。这种裂缝实际上是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因填充墙和钢筋砼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使得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的收缩变化量也不一样, 这就造成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

3.1.2 砌体裂缝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a.施工前应做好砌块的组砌方案, 砌块对孔错缝搭砌, 每日砌筑高度不要过高, 一定严格控制在1.8米之内。

b.砌筑施工时应提前一天将砌块浇水润湿, 砌筑操作前注意不宜再浇水润湿或被雨水淋透, 但砌块也不能在施工现场露天堆放时间过长, 要保持砌块的湿润。

c.适当提高顶层承重砌块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确保砂浆的强度, 满足设计要求, 要求不低于M7.5, 灰缝应顺直, 灰缝砂浆要饱满, 以增强砌块墙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

d.对于强度较低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等砌块, 在填充墙体上贴面砖或抹灰前, 最好采用钢钉全部钉挂铁丝网, 与砼梁、柱、剪力墙等不同材料的接口部的搭接不应小于10cm, 铁丝网应挂钉牢固, 以免抹底层灰时发生下垂。抹灰以前可先采用1:1水泥砂浆掺10%的107胶水 (施工中常用苯板胶) 将基层处理一遍, 按此操作预防抹灰层空鼓的效果显著。

e.砼梁、柱、墙面找平层和罩面层采用同比例的混合砂浆, 先抹墙面, 待墙体抹灰面干燥后再抹砼梁、柱表面, 并使砼梁、柱表面的抹灰层压在墙体的抹灰层上, 使连接处的收缩裂缝被砼梁、柱面后抹的抹灰层所覆盖。

f.对钢混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当砌块墙体砌至最后一皮时 (即砼梁底) , 采用辅助实心小砌块或实心标准砖斜砌的方法砌筑, 使砌体与砼梁底紧密接触, 砌筑砂浆也应饱满。

g.砌块墙体和钢筋砼柱 (或砼剪力墙) 要拉结。沿砼柱 (或剪力墙) 高度方向每隔600mm (应按砌块的高度进行调整) 设置两根Ф6拉结钢筋, 其拉结钢筋深入砌体墙内的长度不小于500mm。

3.2 底层窗台和窗间墙的近45°斜裂缝, 顶层墙体八字形的裂缝

在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常出现此类形裂缝。主要是因为地基的不均匀的沉降和温度变形造成的。

3.2.1 砌体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及原因

a.底层的窗台和窗间墙的近45°斜裂缝, 常可见在建筑的底部一二层窗台边及窗间墙出现的;顶层墙体八字形的裂缝, 常出现在建筑物顶层纵墙的两端, 在第1~3开间的窗台下呈八字形开裂。

b.裂缝主要是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因为砼的线膨胀系数大于砖体的线膨胀系数造成的, 两者相差近一倍,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根据建筑的不同高度和层数以及抗震等级, 需设置一定数量的砼构造柱和砼圈梁。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 钢筋砼屋面和砼圈梁比相同长度的砖砌体伸长近一倍, 这种砼顶板和砖墙体间的变形差, 在墙体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剪应力在墙体的分布为两端附近比较大, 中间逐渐变小, 顶层的较大, 下部的较小, 致使出现斜裂缝 (八字形的裂缝) 。

3.2.2 裂缝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a.对于高低体形或平面形状较复杂的房屋, 应在沉降差量最大处设置沉降缝。

b.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合理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应该设在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比较集中、砌体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间距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宽度≥30mm。

c.混合结构的建筑应该在基础的顶面以及各楼层门窗洞口上部, 分别设置封闭式砼圈梁, 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抗剪能力。

d.在房屋的四角檐口下一定高度范围内的墙体, 配设转角钢筋2Φ6@500, 或在房屋两端单元外墙阳角处设置砼构造柱, 并升至女儿墙砼压顶处, 砼柱与墙体处设拉锚钢筋, 可防止女儿墙及外墙阳角处的裂缝。

e.底层窗台墙应该在砖砌体水平灰缝内配置2Φ6通长筋 (间距不大于五皮砖) , 这样做可有效地防止底层窗台墙产生斜向的开裂。

f.改进砌体的组筑方法, 适当提高砂浆强度, 墙体严禁留置砖直槎, 确保砂浆的饱满度, 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剪的强度。

结束语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篇8

但是, 众所周知, 砌体的抗弯、抗拉、抗剪等强度低, 抗震及抗裂性能较差。砌体结构的房屋裂缝较为常见。其裂缝开展的程度多种多样, 有重有轻。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而且给人们正常居住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和心里负担。严重的将可能发生工程事故。为此解决裂缝产生与防治迫在眉睫。

1 砌体结构裂缝种类及成因

砌体裂缝可分两类:一类是砌体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受力的作用产生的裂缝。另一类是砌体结构由于温度、内部收缩等的变化及不均沉降等引起的裂缝。第二类裂缝较为普遍和常见, 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

1.1 砌体裂缝的类型

门窗洞口边的“八字式”或“X”型裂缝;平屋顶下或混凝土圈梁下灰缝的水平裂缝;外纵墙端部窗下角和内纵墙端部门上口的斜裂缝以及女儿墙的裂缝等。

1.2 裂缝的成因

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经过一年到两年裂缝逐渐稳定。裂缝发展基本不再继续。其特点是两端严重、而中间较轻, 顶层重, 以下逐渐较弱, 阳面重, 阴面轻。其原因如下:

(1) 外界的温度变化使混凝土构件与砌体结构产生不同的应力变形的差异引起裂缝。砌体的线膨系数是混凝土的一半。由于混凝土和砌体材料收缩和线膨胀系数不同, 使砌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约束变形而产生的应力, 当应力较大时会在墙体上产生裂缝。

(2) 混凝土结构的屋面和圈梁的热膨胀系数是砌体结构膨胀系数的两倍。在夏季高温的作用下, 屋面温度又是墙体温度的两倍左右, 温差引起时应力大于砌体本身的强度, 房屋两端是自由端, 水平力较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当屋面向两端热膨胀时, 会使下部砌体出现“八”裂缝。在屋子面热胀时会产生水平面推力, 在水平推动下在洞口下角出现应力集中所以会出现斜裂缝在。

(3) 由于混凝土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又可导致混凝土构件下墙体水平裂缝 (如圈梁下) 。

(4) 屋面的保护层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挑檐与找平层 (水泥砂浆) 的线性膨胀系数基本相同, 而与女儿墙砌体的线性膨胀系数有很大区别。当屋面受到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时使保护层等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 而女儿墙砌体结构受到推力较大时, 便可产生裂缝。

(5) 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沉降大的部分与沉降小报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 砌体中产生了附加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拉力较大时便使砌体产生裂缝。

2 裂缝的防治

2.1 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防治

(1) 在墙体的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主生裂缝可能性较大的地方设置伸缩缝。

(2) 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应设分隔缝。缝隙不小于20mm。缝内嵌弹性材料。

(3) 在房屋顶层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

(4) 在房屋顶层及底层窗口下设水平拉筋。

(5) 在女儿墙中每隔四米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从圈梁升起与女儿墙压顶整体浇筑。

(6) 屋面保护层应设分格缝, 分格缝不大于一米, 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

(7) 施工时如可能, 应先砌筑墙体后浇筑柱, 并振捣密实。

2.2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防治

(1) 设计时使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

(2) 在建筑物平面转角处和建筑物高低荷载相差较大、结构类型不同处及建筑地基荷载相差突出部位设置沉降缝。

(3) 设计时使其结构自重尽量减轻。

(4) 设置封闭的圈梁和构造柱, 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合理布置横墙和纵墙。基础采用刚度好的形式。

3 结论

虽然砌体结构有很多的优点这不容质疑, 但其也有抗剪、抗拉强度低的问题。裂缝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预防。另处也应注意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应注意对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 进一步提高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摘要:工程施工项目裂缝主, 监理所分析, 是正确拟定处理方案的前提条件及依据。因此, 要求对裂缝的分析应全面、准确、客观, 并作出正确防治的措施。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9

1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危害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对于房屋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危害与影响: 影响砌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危害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第一, 影响砌体结构的正常使用。房屋出现了裂缝首先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居住着会由于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而无法正常居住。其次外墙和楼板等裂缝可能导致房屋渗漏而给房屋使用中带来不便。第二, 危害建筑物的质量安全。砌体结构出现裂缝会降低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与建筑物的承受能力, 比如耐久性与抗震性等, 严重的会发生房屋坍塌引发人身事故。在充分的了解与清晰的认识到砌体结构裂缝的危害基础上, 正确的分析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并研究与探讨裂缝的控制措施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2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导致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温度变化、干缩、地基不均匀等。以下对几种常见的原因进行简单介绍。

2. 1 温度变化

建筑材料也遵循一般物质的物理特性———热胀冷缩。在建筑中, 顶盖与各个墙面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混凝土顶盖变形较大, 而墙体变形相对较小, 这种变形差异会导致砌体与顶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当温度变化剧烈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在这种约束应力作用下, 建筑就会出现裂缝。比如昼夜温差太大或四季温差太大就会形成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是一种常见的房屋早期裂缝。最常见的温度裂缝是在平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由于顶板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比砖墙的线膨胀系数大很多, 加上顶板温度会比墙体温度高很多, 顶板与墙体会形成巨大的变形差, 从而产生温度裂缝。这些裂缝相对比较稳定, 在经过一个四季之后就大致定型, 只是会略微的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2. 2 干缩

由于混凝土的水分更容易蒸发, 从而导致干缩变形容易发生在砌体结构中。干缩引起的裂缝最为常见的是房屋内外墙面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干缩变形有一大特性, 即为早期发展较快。比如砌块会在刚出窑之后干缩较大, 随后变形比较缓慢。然而实际中较为普遍的也较为严重的干缩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干缩后的材料会在受潮之后发生膨胀, 随后再次发生干缩变形。虽然之后的干缩率与第一次相比有所下降, 但这样反复的发生干缩变形是引起墙体变形从而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虽然干缩裂缝一般宽度不会太大且比较均匀, 不属于结构裂缝, 但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

2. 3 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导致房屋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物的荷载压力会传递到地基上, 而地基的应力分布式是不均匀的, 建筑物中间部分会比两段沉降要多。如果这种不均匀沉降差异过大就会导致墙体发生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是形态各异, 且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此类裂缝较为常见的有八字裂缝、斜向裂缝和竖向裂缝。

2. 4 设计不合理

除了温度、干缩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客观因素之外, 导致房屋产生裂缝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房屋的设计不合理。例如, 门窗洞口过宽或是进深梁的跨度过大, 就会导致墙体应力分布不均匀, 从而降低墙体的强度, 最终引起裂缝的产生。又如墙体内的电线等其他设施沟槽过大, 也会降低墙体承载能力, 从而导致出现裂缝。

2. 5 施工不规范

另一个主观原因导致的裂缝则是施工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施工者偷工减料, 或是工作中混合使用不同的材料, 或各种材料搭配比例不当搅拌不均匀等都会造成各种砌体结构不能承受正常的压力而出现裂缝。

3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3. 1 预防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措施

( 1) 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而产生的裂缝的措施。通过分析温度变化引起裂缝产生的原理,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从而减少温差, 比如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减少顶板与墙体间的约束应力, 比如可以在顶板与墙面之间设置水平滑动层; 分散温度应力, 比如女儿墙中适当的增加构造柱。

( 2) 防止主要由干缩变形而产生的裂缝的措施。首先, 应在选材时注意采用不易干缩变形的材料。其次, 应在施工前控制建筑材料的含水量, 例如可以让材料在干缩变形之后再用来砌墙。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建筑材料的含水量, 比如在运输, 保存等过程中要注意防雨。最后在施工完成后应注意建筑物的保养, 比如砌体结构的防水设计。另一方面, 在建筑物的构造中设置防范措施, 包括设置控制缝、设置灰缝钢筋和设置配筋带。在设置控制缝与灰缝钢筋时, 要注意把握好控制缝与恢复钢筋的设置位置, 及控制缝与灰缝钢筋的间距。

( 3) 防止主要由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的措施。首先, 应在建筑物设计上力求简单。其次, 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 减少地基的附加压力同时增强基础与整体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除此之外, 还有在建筑物的底面转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等地合理设计沉降缝、合理布置纵横墙、合理规划周围建筑等减缓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防范措施。

( 4) 防止主要由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裂缝的措施。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周全, 针对不同的建筑环境与建筑模式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例如, 对于相对较长的建筑物, 应加强房屋顶层的刚度; 对于温差较大的环境中的建筑物设计, 应在房屋顶部做好隔热与保温措施等。设计师应在设计完成后认真的检测各构件的强度及压力承受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最后在图纸审查时, 也应认真检查, 力求寻找设计中出现的不足并制订出相应的整改与补救方案。

( 5) 防止主要由施工不规范而产生的裂缝的措施。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施工, 不可偷工减料。施工行为也必须符合国家规范的施工行为准则, 不能因为个别施工人员的大意与疏忽而导致整个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另外施工的监督与管理人员也应认真负责的把好关,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施工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补救。

3. 2 砌体结构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措施

针对砌体结构裂缝形成的防范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和延长裂缝出现的时间, 但是不能完全避免裂缝的出现。因此, 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措施也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裂缝应实行相应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轻微细小的裂缝, 可以进行简单修补达到不影响美观的程度即可, 此时可采用嵌缝填补法, 即首先将裂缝处的抹灰清理掉, 在裂缝中填入砂浆, 然后重新抹灰。对于裂缝宽度大于一毫米的贯通裂缝, 可以采用加钢筋网加固法, 即将钢筋按一定的间距订入砖缝中, 从而固定钢筋网。除此之外还有钢筋混凝土结合法, 即嵌入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块。对于较为严重的裂缝, 可以采用拆砖重砌法, 采用这种方法时应将新老气体结合严实。最后, 在处理砌体结构出现的裂缝时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要在确定裂缝趋于稳定之后再进行治理, 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而让裂缝继续发展。

4 结语

砌体结构是一种最常见的建筑结果, 然而砌体结构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及正常使用, 还是重大事故发生的前兆。砌体结构的裂缝是危机建筑安全的隐患, 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分析发现引起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比如温度的变化、建筑材料干缩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 主观原因则表现为建筑的设计不合理, 施工不规范等。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 思考防止裂缝出现的防范措施及裂缝出现后的处理措施, 对建筑行业的发展, 房屋居住者的人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娟, 沈惠根, 周亮亮.论砌体结构裂缝的性质及控制措施[D].施工管理, 2013 (06) .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J].工程建议标准化, 2013 (02) .

[3]杨伟, 郭跟龙.浅谈建筑外墙渗漏通病的防治[J].山西建筑, 2013 (02) .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10

1.4喷油器故障

喷油器故障一般表现为:喷油器喷孔被胶质物体堵塞, 积炭或密封不严造成滴漏, 从而导致混合气浓度过小或过大。其检测方法是:首先, 启动发动机, 用听诊器在每个喷油器处检查运作声音, 如听不到声音, 应检查配线连接器、喷油器或来自ECU的喷射信号;然后, 用万用表测量喷油器端子间的电阻, 如电阻值与规定值不符, 则更换喷油器;最后, 检查喷油器的喷油量, 其

(上接65页) 2.1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防治。a.在墙体的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产生裂缝可能性较大的地方设置伸缩缝。b.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应设分隔缝。缝隙不小于20mm, 缝内嵌弹性材料。c.在房屋顶层设钢筋混凝土圈粱并沿内外墙拉通。d.在房屋顶层及底层窗口下设水平拉筋。e.在女儿墙中每隔四米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从圈粱升起与女儿墙压顶整体浇筑。f.屋面保护层应设分格缝, 分格缝不大于1m, 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g.施工时如可能, 应先砌筑墙体后浇筑柱, 并振捣密实。

2.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防治。a.设计时使建筑物的体

如果燃油泵或控制电路出现故障, 也会造成供油系统没有燃油压力。即使喷油器工作正常, 燃油也不能正常喷射。检查方法是:用短接线连接诊断插端子+B和FP然后接通点火开关 (不启动) , 检查进油软管中有无压力。如果软管中有压力且可听到回油声, 说明燃油泵本身没有问题;否则, 应检查燃油泵, 可用万用表测量端子4和5之间的电阻, 如与规定不符, 则需更换燃油泵。如果燃油泵工作正常, 则应检查其控制电路, 主要包括保险丝、EFI主继电器、燃油泵继电器、电阻器以及各配线和接线器。

型力求简单。b.在建筑物平面转角处和建筑物高低荷载相差较大、结构类型不同处及建筑地基荷载相差突出部位设置沉降缝。c.设计时使其结构自重尽量减轻。d.设置封闭的圈梁和构造柱, 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 合理布置横墙和纵墙。基础采用刚度好的形式。

结束语:虽然砌体结构有很多的优点这不容质疑, 但其也有抗剪、抗拉强度低的问题。裂缝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预防。另外也应注意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应该对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 进一步提高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决裂缝产生与防治迫在眉睫。

1 砌体结构裂缝种类及成因

砌体裂缝可分为受力作用产生的裂缝。另一类是砌体结构由于温度、内部收缩等的变化及不均沉降等引起的裂缝。第二类裂缝较为普遍和常见, 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

1.1 砌体疆缝的类型。

门窗洞口边的“八字式”或“x”型裂缝;平屋顶下或混凝土圈粱下灰缝的水平裂缝;外纵墙端部窗下角和内纵墙端部门上口的斜裂缝以及女儿墙的裂缝等。

1.2 裂缝的成因。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

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又可导致混凝土构件下墙体水平裂缝 (如圈粱下) 。d.屋面的保护层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挑檐与找平层 (水泥砂浆) 的线性膨胀系数基本相同, 而与女儿墙砌体的线性膨胀系数有很大区别。当屋面受到阳光照射温度升高时使保护层等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 而女儿墙砌体结构受到的推力较大时, 便可产生裂缝。e.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导致裂缝的主要原因。沉降大的部分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砌体中产生了附加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拉力较大时便使砌体产生裂缝。

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处理措施 篇11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处理措施

砌体中产生裂缝不仅影响了房屋自身的美观,还会造成房屋渗漏,甚至影响到房屋的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使房屋的安全使用寿命下降,给用户造成心理困扰和压力。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和研究裂缝防治措施,并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1.砌体结构房屋产生裂缝原因

1.1建筑设计不合理

建筑设计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裂缝的设计,导致房屋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使工程质量降低,使用寿命也大大减少。还有一种情况是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砌体结构的材料强度较低或是砌体自身强度和砂浆强度相差过大等设计不当原因,造成了房屋墙体产生裂缝。

1.2干缩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是因为房屋墙体内部湿度变化较小,但表面湿度变化较大,如果墙体表面干湿度变化剧烈,出现干缩变形并受到墙体内部的约束,使墙体表面受到拉力,进而导致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阶梯形裂缝、外墙竖向均匀裂缝和水平向裂缝。

1.3温度变化造成的裂缝

这种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房屋建筑各结构因温度差异导致了温度变形,引发了墙体的开裂。这种裂缝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外墙水平裂缝、水平裂缝和八字形裂缝。

1.4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

是由于房屋地基在平整过程中,经过挖土、填土等工序,導致房屋地基在建成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这种裂缝主要表现形式为竖向裂缝、窗间墙水平裂缝和斜裂缝。

2.砌体结构房屋裂缝处理措施

2.1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处理措施

(1)加强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做到结构计算的正确,并对设计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若出现荷载较大而导致构件截面尺寸受到影响时,应提高砂浆强度和块体的强度等级。

(2)在抹灰砂浆中添加一定量的纤维,以增强墙体的抗裂性能。

(3)砌体墙若是有窗台的,应将窗台全部改造成混凝土结构。

(4)尽量保证房屋墙体的砌筑砂浆、吸水率、砌块和抹灰砂浆的强度等参数能够保持一致。

(5)房屋墙体砌筑时,材料的选择应只用一种,防止出现多种材料混用的现象。

(6)如条件允许,应在外墙装修时全部增设钢丝网。

2.2干缩裂缝的处理措施

(1)选用干缩值低的材料作为墙体,并控制砌筑时材料的含水量。同时采用长度小的砖块和低强度砂浆,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和变形现象,出现大的裂缝。

(2)面积较大的墙体可采用增设构造梁柱的措施。如果墙体的长度超过5米时,应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如果墙体高度超过3米时,应设置伸缩缝或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

(3)正确掌握各种房屋建造所需砌块的含水率。其中,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在20%以内,蒸压灰砂砖含水率15%以内,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含水率应在5%到8%之间。同时,砌体在运输、现场堆放等环节应防止被水浸湿,在下雨时做好砌体的遮盖工作。

2.3温度裂缝的处理措施

(1)为减缓墙体的热胀冷缩,应在屋盖上设置隔热层或保温层。

(2)在刚性防水层或屋面水泥砂浆找水层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应不大于30毫米。

(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挑檐长度大于12米时,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毫米,并使用弹性油膏嵌入缝内。

(4)为减小温差,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钢筋混凝土,需在顶层的圈梁上设置宽40到50毫米的遮阳板。

(5)房屋建筑稳定伸缩缝的间距应满足砌体结构的设计规范,同时在房屋墙体的适当位置设置控制缝,控制缝之间距离不宜大于30米。

(6)对已经出现温度裂缝的砌体,应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如果出现裂缝宽度小而且数量较少的裂缝,可在清除裂缝表面污物后,再使用灌浆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若是裂缝宽度大而且数量多的裂缝,应先将墙面抹灰清除,并剔除10毫米左右深度的砂浆,用水湿润裂缝以后,再用水泥稠浆堵塞裂缝,在墙的两面挂上钢筋网片,最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

2.4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处理措施

(1)将房屋划分为若干刚度较好的单元,并科学合理的设置沉降缝和能够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

(2)加强对地基的检测,如发现不良地基应及时进行处理,只有对地基反复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房屋基础施工。

(3)控制房屋横墙间的距离,不宜过大。

(4)应合理对承重墙体进行布置,控制纵墙的施工,尽量做到少转折,并将其拉通;避免承重墙断开,使其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在每隔一道横墙时,同时应将内外纵墙进行连接,用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起到进一步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5)加强房屋墙体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建筑物顶部的窗、门洞口,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加强其刚度。

(6)若出现沉降裂缝,应对已经稳定的裂缝进行积极修复;如果出现沉降速度较快且有加速趋向时,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减小墙体的基础合作并基础加固以后再进行修复。

墙体裂缝通常使用树脂砂浆和水泥砂浆进行填缝并使用水泥灌浆进行封闭保护;墙体基础加固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桩基础拖换法、加大基底面积法和注浆法等。

3.总结

砌体结构房屋的裂缝问题的处理与控制,必须从预防开始,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上共同努力,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修复措施。在提高房屋裂缝问题重视的同时,加大控制的力度,做到真正提高房屋的建筑质量,为用户提供放心、满意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宜忠.浅析砖砌结构房屋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2]蔡旭敏,应立金.砖砌体结构房屋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

砌体结构常见裂缝 篇12

但是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 并且由于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的砌体结构的质量事故也较多, 其中砌体出现裂缝是非常普遍的质量事故之一。砌体中出现的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而且还造成房屋渗漏, 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也会给房屋使用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很多情况下, 裂缝的发生与发展还是大事故的先兆, 对此必须认真分析, 妥善处理。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 大体上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收缩和温度的变化, 设计上对房屋的构造处理不当,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合格等。

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 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中裂缝一般都是斜向的, 且多发生在门窗洞口上下。这种裂缝的特点是:a.裂缝一般呈倾斜状, 说明系因砌体内主拉应力过大而使墙体开裂;b.裂缝较多出现在纵墙上, 较少出现在横墙上, 说明纵墙的抗弯刚度相对较小;b.在房屋空间刚度被削弱的部位, 裂缝比较集中。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墙体上产生的各种裂缝而采取的措施有:

a.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 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 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

b.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 应尽量将纵墙拉通, 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避免在中间或某些部位断开, 使它能起到调整不均匀沉降的作用, 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 与内外纵墙连接, 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 进一步调整沿纵向的不均匀沉降。

c.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 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

d.加强对地基的检测, 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 然后才能进行基础施工。

e.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 横墙间距不宜过大。

f.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宜先建较重单元, 后建较轻单元。

2 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砌体也不例外。由于屋盖系统温度变化出会使砖墙产生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因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 或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也会产生裂缝。

2.1 屋盖系统温度变化时使墙体产生的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重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的平屋顶, 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就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一般来说, 在阳光照射下,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 而其下的砌体仅为30~35℃, 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的抵抗力的50%~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 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 则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 会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裂缝, 当冷缩时, 就会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型缝。

2.2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产生的裂缝:

由于房屋过长, 室内外温差过大, 因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墙体温度变形的差异, 有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薄弱部位发生向竖向贯通墙体全高的裂缝, 这种裂缝有时会使楼盖的相应部位发生断裂, 形成内外贯通的周圈裂缝。另外, 当房屋空间高大时, 墙体因受弯在截面薄弱处 (如窗间墙) 会出现水平裂缝。

2.3 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产生的裂缝:

当材料随时间发生收缩变形和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墙砌体材料收缩系数和线膨胀系数的不同, 会在房屋的墙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因约束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应力, 当这种附加应力过大时会在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防止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a.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将过长的房屋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b.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 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 并与女儿墙隔开, 其缝宽不小于30mm。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c.楼 (屋) 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并沿内外墙拉通, 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d.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梁时, 可分段施工, 预留伸缩缝, 以避免砼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3 设计上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裂缝

有一些砌体结构的房屋的设计是套用图纸, 应用时未经校核;有时参考了别的图纸, 但荷载增加了或截面减少了而未作计算;有的虽然作了计算, 但因少算或漏算荷载, 使实际设计的砌体承载力不足;有的虽然进行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 但忽视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的计算。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 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 以致出现压碎、断裂、倒塌等现象, 这类裂缝的出现, 很可能导致结构的失效。

预防措施:

a.细心认真地设计。对拟建砌体结构的房屋, 要做到力学模型准确, 传力清楚;荷载统计无误;大梁下砌体要设垫块并进行验算;加强对圈梁的布置和构造柱的设置, 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安全性。

b.裂缝一旦出现, 要注意观测裂缝的宽度及长度的发展情况,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如灌缝, 封闭等, 必要时要进行结构加固。

4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材料不合格而引起的裂缝

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砂浆稠度过大, 吸水后干缩、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时, 会在平拱砖过梁处产生沿砖缝斜向的裂缝。

砖的质量不合格, 砂浆强度不够, 这些都会造成整个砌体的强度不够, 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 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施工时不润湿砖等。当砌体质量较差, 砌体灰缝饱满度不当时也会影响到砌体的强度。而这些都可能在砌体结构中产生裂缝。预防措施:

提高施工质量, 保证结构所使用的材料, 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由于砌体的抗拉, 抗剪强度较小, 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多, 在很大的程度上只能预防。一旦出现裂缝则要注意观察, 必要时采取灌浆或加固措施以阻止裂缝的开展。

摘要: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发展, 房屋裂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 砌体结构的房屋出现各种型式的裂缝, 非常常见。其裂缝程度轻重不一, 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 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 甚至发生工程事故。为此, 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总结了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并提出了进一步解决措施。

上一篇:课堂教学叙事研究下一篇:微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