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裂缝论文

2024-05-22

结构性裂缝论文(共12篇)

结构性裂缝论文 篇1

结构性裂缝是由荷载引起的, 其裂缝与荷载相对应, 是承载力不足的结果, 其裂缝形式有各种多样, 主要原因如下:

一、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

1、钢筋锚固长度不够产生的裂缝

受拉钢筋必须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否则会产生钢筋滑移裂缝, 钢筋得不到充分利用。

2、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引起开裂

要进行房屋结构设计, 首先要根据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抽象和简化, 得出计算图, 然后才能进行计算。

可是, 实际结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 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多种多种的联系, 如何对各种联系进行合理的简化, 就要分析联系的性质, 并找出决定联系性质的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细节, 得出合理的计算简图, 另一方面, 在选定计算简图后, 还应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使所设计的结构体现出计算简图的要求。由于选取计算简图的复杂性, 初搞设计者选取计算简图往往不当, 因而引起结构事故。

3、计算错误, 构造不当引起的变形开裂

在结构设计中, 首先应正确选择计算简图, 再根据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力学分析, 然后进行结构截面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步骤, 才能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但也经常发现由于怕麻烦, 随意简化计算, 造成误差太大;或由于粗心大意漏算荷载;或由于新型材料、新型结构设定的问题, 力学分析过于复杂, 又没有实验数据而进行设计等酿成工程质量事故。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计算中, 其截面的主要尺寸及钢筋数量由计算决定, 其包括强度计算, 变形计算、抗裂度计算、裂缝宽度计算等。但在这种计算中是作了许多假定的, 这些假定或多或少与实际有出入。另一方面结构计算中尚未考虑许多细节问题。此外, 还要照顾到施工的方便和可能。这些未详尽考虑的因素均在构造要求中来体现和弥补, 并在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中作出明确规定, 设计和施工应予以遵守。但是, 由于一些人员对构造要求不熟悉或不重视, 因而引起质量事故和裂缝。

4、构件刚度不足引起开裂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与裂缝有着一定的关系, 结构过大的变形, 可产生对应的裂缝, 过大的裂缝又可扩大结构的变形。设计时应满足构件的刚度要求。影响结构变形得主要因素有:断面尺寸、跨度、荷载、支座的型式, 此外, 混凝土质量和配筋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截面高度影响最大, 所以首先应确定出合适的截面高度, 以便满足刚度要求。

5、平板结构开裂

平板结构是现浇无梁楼盖中的板, 这种平板结构容易在板面出现冲剪、扭转应力裂缝, 特别是当柱距较大、柱边板开孔、构造不当时。

6、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 首先根据结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抽象和简化, 同时考虑计算上方便, 往往略去次要的细节, 得到计算简图进行结构计算。这时房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模型有一定出入, 当设计时没有进一步考虑其影响, 即只考虑结构的主要应力, 不计算次应力, 因而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7、设计未考虑施工方法引起的裂缝

设计计算时应考虑施工时结构的受力情况, 否则施工过程中结构可能产生损坏。

8、预制构件连接开裂

预制混凝土构件有许多优点, 它消除了现场无法控制的因素, 制作质量较好, 一般很少发生强度问题。但预制构件最普遍的问题是连接问题, 连接问题主要是切口、托座的配筋构造不当, 构件间支承不当, 温度收缩产生连接处开裂等。

二、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

1、钢筋配置位置不当引起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钢筋位置是否正确, 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裂缝的宽度, 如梁的钢筋位置不正确, 偏向中和轴时, 就将显著减少梁的有效高度。这不但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 变形增加, 而且会大大增加裂缝的宽度, 严重的还会使梁、板有折断的危险。

2、模板不善引起裂缝

本小节主要介绍木模板支撑不善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⑴调整模板标高引起支座处裂缝

支完模板绑好钢筋后发现模板标高偏低。打紧柱底楔子调整模板标高, 将正确钢筋相应抬高, 但负钢筋已与梁的纵筋绑好, 无法抬起, 则支座处有效高度减小, 引起构件裂缝。

⑵模板立杆下陷

模板立柱支于土质松软的土层或支于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 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或现浇混凝土过程施工排水侵袭下, 往往会引起模板立柱下陷, 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

⑶支模方法不对引起的裂缝

在浇筑现浇混凝土楼盖时, 由于板的模板没有压在梁的侧模上,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引起板与梁相接处发生很长的裂缝。

⑷模板过干引起的裂缝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过程中, 由于用了过分干燥的木料做面板, 在浇筑混凝土后的养护期间, 模板受潮膨胀, 发生上拱使混凝土板面产生上宽下窄的裂缝。

⑸模板不善混凝土初凝受振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后, 逐渐开始凝固, 强度不断提高。在早期强度很低, 若受振容易产生裂缝。因此, 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 才可以在已浇筑的结构上来往行走等。

3、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裂缝

随着建筑质量不断发展, 建筑材料品种的日益繁多, 对其要求愈来愈高, 建筑材料的性能不但与原材料、生产方式等有关,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 甚至在运输、储存过程中, 它的性质都在或多或少、或快或慢、或隐或现地不断起变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 必须正确选择和使用, 否则会引起结构裂缝。例如:水泥体积安定性不合格,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增大2倍以上, 引起混凝土发生龟裂, 使用减水剂不当, 会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花形裂缝。

4、施工超载引起的裂缝

施工期间在楼层上堆放建材、机具等, 有时超过设计允许范围, 在其施工尚未完毕, 混凝土强度偏低, 各构件间连接尚未完全形成, 一旦超载, 轻者使建好的构件出现裂缝, 重者可能倒塌。

5、施工质量粗糙低劣引起的裂缝

有些施工单位, 尤其个人承包的单位工程, 为了眼前一时利益, 没有按规范要求施工, 而是粗制滥造, 甚至偷工减料, 给工程带来严重隐患, 不仅产生结构裂缝, 甚至可能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三、使用原因引起的裂缝

1、改变建筑使用条件引起的裂缝

使用单位由于某种原因改变原设计使用条件, 造成超载或改变构件的受力性质, 将使构件出现裂缝, 甚至发生重大事故。

2、在建筑结构上任意凿孔洞、沟槽引起的裂缝

结构设计是根据荷载大小和结构布置而计算的, 确定构件的断面尺寸和配筋, 若在使用中在构件上任意凿孔洞、开沟槽等, 而未进行补强削弱结构断面, 降低结构承载力而出现裂缝。

3、任意加层而引起结构裂缝

建筑加层首先要考虑该工程是否具备加层条件, 如原有地基基础等的承载力能否满足要求。其次是否直接加层, 还是通过加固后再加层。但是仍有许多工程不经调查研究核算, 盲目加层, 随意处理, 给工程带来隐患, 构件裂缝, 甚至倒塌。

4、工业建筑设备荷载加大引起的裂缝

随着生产发展, 工业建筑设备经常加大, 再有对粉尘较大的车间, 使用中未及时清扫屋面积灰, 结构及构件内产生超应力而使结构构件出现裂缝和过大变形等。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结构裂缝

1、高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影响引起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构件, 当受热温度升至60~100℃时, 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将大量蒸发, 就可能出现发丝裂缝;温度在150℃以上时, 水泥石产生收缩变形, 而骨料发生膨胀, 这就导致水泥石和骨料间的粘接逐渐破坏而产生裂缝。

2、火灾事故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

建筑结构遭受到火灾后, 其损坏不但与火灾蔓延方式有关, 也与救火方法有关。处于高温中的混凝土被救火冲水剧冷后, 在结构内部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 不但会加大混凝土受热 (60℃以上时) 时产生的裂缝, 甚至有可能引发构件破坏, 甚至坍塌。

3、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

地震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 地震波到达地面后引起地面运动, 使原来静止状态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 由此产生的内力可能超过结构构件的承载力, 或在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侧移超过允许值, 使混凝土结构构件产生裂缝, 甚至倒塌。震害结构构件的裂缝主要存在于以下部位:

⑴柱顶和柱脚;

⑵角柱;

⑶短柱等部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同时也说明了只要准确计算, 科学管理, 精心施工, 结构性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关键词:裂缝,地震力,锚固长度,刚度,荷载,次应力,强迫振动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年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房屋维修加固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结构性裂缝论文 篇2

本文分析了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阐述了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并提出了在设计、施工中相应采取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混凝土楼面;裂缝;分析;防治;措施

一、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的现状

近年来墙体裂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裂缝的形式、部位等大同小异,引起裂缝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一般讨论的是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局部承载力不足、设计施工等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

在一般民用建筑中,砖混结构房屋因其造价相对较低,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仍被广泛采用。

但其砌体强度较小,结构自重大,砂浆和砖石之间的粘结力较差,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较低,砌体易于开裂。

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

但此类裂缝还是屡屡出现,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裂缝的发生,是摆在工程设计人员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的原因

当温度变化时,由于材料热胀冷缩,房屋各部分构件将产生各自不同的变形,引起彼此制约而产生应力。

因屋面混凝土与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屋面变形较大;当屋盖和墙体之间构造处理不当,会使墙体受拉,当其剪力和拉应力大于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时,墙体便被拉裂。

这类裂缝普遍是在建筑物的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

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

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屋顶保温情况、室内外温差和施工质量有关,如砌体砂浆标号太低,在以往的设计中只考虑砌体的抗压强度,砂浆标号越到上层越低。

另外,当房屋越高,温度变化时变形越大,墙体开裂情况越严重。

三、如何预防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开裂

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引起墙体开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适当调整温度伸缩缝间距。

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对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楼盖规定每50米设一道伸缩缝,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规定每40米设一道伸缩缝,这个规定是从整体结构考虑的,但对温差较大且温度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房屋及构筑物不适用,特别对于冬天有严寒,夏天有酷暑的地区,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外,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当房屋的屋盖和楼板不在同一标高时,应在错层处纵横墙相交点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设双道圈梁与构造柱相连,以帮助墙体抵抗拉剪应力。

3.适当加大屋面层圈梁和房屋四角构造柱的配筋提高顶层砌体的.砂浆标号。

4.当有女儿墙时,女儿墙的抗风构造柱应与楼层的构造柱上下连通。

5.在建筑物的两端的1~2个开间内或总长1/4范围内的屋面板底设置滑动支座,让其自由伸缩。

6.做好屋面保温隔热层,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建议采用种植屋面和储水屋面,或者使屋面做成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能量,这样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能取得非常理想的隔热效果。

四、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的原因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开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横向不规则变形,当建筑物的主体刚度较差,基础不足以调整因沉降差而产生应力时,便会使砖砌体的薄弱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当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以抵抗变形应力时,墙体便会产生裂逢,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水平及竖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当外纵墙呈凹凸形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

2.建筑物基础深浅不一;

3.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差别较大及基础处理不当造成不均匀沉降;

4.建于软弱土质上,如在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上,即使上部结构均匀,但由于压缩模量较小,强度较低,变形较大,因荷载差异也会引起不均匀沉降;

5.建筑物平面形状复杂,立面变化过大,长度过大,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五、如何预防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地基基础的具体情况,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当房屋建于土质差别较大的地基上,或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重、结构刚度、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等有显著差别时,应在差异部位设置沉降缝,将其划分成刚度较好、长度变化较小的几个单元,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在样体内引起的应力,避免墙体裂缝。

规范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沉降缝宽度一般应大于5厘米,为避免上部结构在地基沉降后相互顶撞,房屋较高时应加宽,最大可达12厘米以上。

2.加强门窗洞口外的刚度,将门窗洞口上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与内墙钢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过梁,以增强房屋整体刚度。

3.尽量避免用软弱土层做持力层,若无法避免,可调整上部结构刚度,或采用筏式基础,以减少建筑的沉降。

4.房屋的纵墙宜贯通,横墙的间距不宜过大,小于建筑宽度的1.5倍左右。

5.对于地基持力层不均匀的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局部基础适当加深或加宽,或局部设计成板带基础,降低基底应力,尽量达到地基均匀沉降。

6.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做好排水处理,完工后建筑物四周做好散水坡及排水地沟,避免地表水浸泡基础而引起局部下沉。

7.设计时严格按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必要时可增加圈梁道数,以增加上部结构的刚度,当建筑物屋层较高且大时,在窗顶增设一道圈梁,效果更好。

结束语

在房屋建设中,除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操作外,设计人员还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等做好设计工作,严把设计关,就一定能够降低和防止砖混结构墙体开裂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砖混结构中常见裂缝探讨 篇3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也高,对住房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虽然在一些大的发达城市已经被高层剪力墙结构所取代,但在中小城市多层砖混仍为主要结构结构形式。而裂缝又是砖混结构的一个通病,不但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同时也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功能。在目前住房紧张的情况下,砖混结构设计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施工时为了加快进度,裂缝问题尤为突出。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在今后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避免裂缝产生很有必要。

关键词:砖混结构裂缝

1主要裂缝分类及成因

砖混结构按产生原因分类常见主要裂缝主要有:温度引起的裂缝、砌块干缩引起的裂缝、地基的变形引起的裂缝。

1.1温度引起的裂缝

1.1.1内外纵墙和根墙的“八”字形裂缝这种裂缝多出现在每片墙体的端部,而且集中出现在门窗洞口的角部,呈“八”字形。当温度升高时,屋面板伸长比相应砖墙伸长大,使项层墙体因屋面板的推力作用受拉和受剪。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大体是:房屋平面中间为零,两端最大,因此墙体的两端部位大多出现“八”字形裂缝,屋面保温隔热层的质量越差,屋面板和墙体的相对位移越大,裂缝越明显,内纵墙和根墙在室内与屋面板之间的温差比相应的外纵墙和山墙与屋面板之间的温差大,所以屋内墙体裂缝比外墙重。

1.1.2窗户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当房屋的长高比较大,而且室内空间比较宽敞高大的房屋,顶层外墙常在窗台部位出现水平裂缝,窗口出现对角斜裂缝。当温度升高后屋面板伸长对墙产生水平推力,使窗台部位的墙体内侧向外扩展,外墙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发生侧向弯曲而导致开裂。

1.1.3屋面板下面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包角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屋机板底部,顶层QL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裂缝有对贯通墙厚。当升温时,屋面板对顶层QL及墙体产生推力,降温时,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墙体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而导致墙体开裂。

1.1.4女儿墙裂缝不少房屋女儿墙连成后发生倒向弯曲,女儿墙的根部和平屋顶面交接处墙体外凸或女儿墙外倾,造成女儿墙开裂,房屋的短边裂缝比长边明显。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钢筋砼屋盖和屋面的水泥砂浆面层,在气温升高后的伸长比砖墙大,砖墙相对阻止屋盖结构和水泥砂浆面层伸长,因此屋盖结构和砂浆面层对墙体产生推力导致女儿墙开裂,温差越大房屋越长,面层砂浆越密越厚,这种推力越大,墙体开裂越严重。

1.2砌块干缩引起的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相对很小,但变形完成比较快。粘土砖随含水率的增加而膨胀,在含水率降低时砖不会收缩,即这种膨胀不会因为在大气温度中变干而收缩。砖中的含水量取决于原材料的种类和烧制温度范围,只要不使用新出窑的满足了龄期的砖,一般不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当砖从窑中取出时尺寸最小,然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膨胀,即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对于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当砌体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它开始膨胀,在开始的几个星期内膨胀最大,膨胀会以很低的速率持续几年,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1.3地基的变形引起的裂缝房屋下面的地基承受整幢房屋的荷载而产生压缩变形,房屋随之沉降。当地基土层不一致或土层一致而上部荷载不均匀时,结构物刚度差别悬殊时,地基就产生不同的压缩变形而形成不均匀沉降,使房屋的墙体中产生弯曲和剪切引起的附加应力。当差异沉降较大时,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将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墙体中会出现裂缝。地基、基础、建筑物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其内力和变形形态与土的性质、建筑物与地基的刚度、基础与建筑物的尺寸形状、材料的弹塑性性质、徐变等影响因素有关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裂缝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宽度较宽,有时宽至数厘米。地基变形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常见的有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发生于房屋中下部的裂缝较上部宽度大。

2预防裂缝的措施

2.1防止主要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砌体结构开裂,宜采取下列构造措施:

2.1.1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第6.3.1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顶层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宜控制在10~16m。

2.1.2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以减少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达到减少屋盖温度变形总量,减轻板(梁)、墙交接面变形裂缝灾害的目的。目前较多的做法是将屋面由平顶改成坡顶,并从建筑功能考虑,充分利用坡顶层,提高使用率,减少建设单位或开发商成本。

2.1.3改进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组砌按规范接槎,砌筑砂浆必须饱满,加强墙体的整体性。顶层砌体及女儿墙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

2.1.4顶层砌体门、窗洞口加小构造柱、小圈梁,与建筑物构造柱、圈梁连接为整体,以改善应力集中现象,以强度、变形性能优于砌体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抵抗温度应力,减轻顶层端部门窗洞口开裂现象。

2.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

2.2.1选用干缩值低的墙材。控制砌筑时材料的含水量(先让材料干缩后砌墙)。采用低强度砂浆和长度小的砖块,可以避免砖块的断裂,并将细小裂缝均匀分散到各个垂直的灰缝隙中,避免变形和应力集中,累加出现大裂缝;

2.2.2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体内增设构造梁柱的构造措施。如墙体长度超过5m,可在中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墙体高度超过3m(120mm厚墙)或4m(≥180mm厚墙)时,须在墙中腰处增设钢筋混凝土腰梁,或设置伸缩缝:

2.2.3正确掌握各种砌块使用时的含水率。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现场堆放等均要防止被水浸湿,雨季还应做好对砌块和砌体的遮盖。施工时,一般提前1~2d洒水稍作湿润。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mm~10mm为宜;

2.2.4构造措施有根据不同砌体材料设置控制缝、设置灰缝钢筋、在墙体中设置配筋带等。

2.3防止主要由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可采用下列措施

2.3.1建筑物的平面、体型尽量简化、力求简单;

2,3.2合理设置沉降缝,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突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设置沉降缝;

2.3.3减轻结构自重;

2.3.4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特别是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合理布置纵横墙,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形式,大跨度窗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梁并根据规范要求在窗洞两侧增加构造柱等。

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控制 篇4

1 工民建中常见的混凝土结构性裂缝

(1) 沉陷裂缝。

工民建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斜裂缝、竖裂缝和水平裂缝, 造成结构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了温度应力、地表沉降或者是养护不当等。沉陷裂缝主要是由工民建地基引起的, 地基土质松软、土质不均匀、回填土浸水或者是模板支撑底部松动都会造成地基的沉陷, 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沉陷裂缝。沉陷裂缝一般是表现为贯穿性或者是深进裂缝, 裂缝的宽度一般和地基沉降量是成正比关系的, 只有建筑地基稳定, 混凝土结构的沉陷裂缝才能缓轻。预防沉陷裂缝的关键是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提高模板的刚度和强度, 确保地基受力的均匀。此外, 施工人员不能过早的拆除模板, 拆模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

(2) 干缩裂缝。

混凝土养护不当也是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 确保水泥成分中的水分蒸发。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 混凝土外部和内部的水分蒸发速度是不同的, 内外的拉应力很容易使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干缩裂缝多是网状裂缝或者是平行线状裂缝, 干缩裂缝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抗渗性。因此, 在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控制, 减少使用水泥。此外, 施工人员还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严格按照保温覆盖时间来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质量。

(3) 温度裂缝。

在工民建中, 温度裂缝是常见的结构性裂缝, 温差较大地方的混凝土表面较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在混凝土结构特别是较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中, 混凝土内部的水热化很难散发, 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而外部温度较低, 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很容易导致结构内外部的拉应力, 拉应力超过结构承受的强度之后, 温度裂缝就产生了。温度裂缝一般没有规律的走向, 裂缝通常是纵横交错的形式, 裂缝在冬季的时候较宽而在夏季的时候较窄。温度裂缝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 对混凝土抗疲劳和抗渗能力产生影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 施工人员要使用粉煤灰水泥或者是碳渣水泥, 降低水灰比, 改善混凝土搅拌工艺, 通过掺加外加剂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稳定性的影响。

(4) 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缝是由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的, 一般出现在大风或者是干热的天气, 裂缝是长短不一的不连贯裂缝。造成混凝土结构塑性收缩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了混凝土凝结时间、湿度、环境温度以及风速。在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单位要使用硅酸盐水泥, 这种水泥的干缩值较小, 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控制水泥的使用量, 通过覆盖麻片或者是草垫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 使用挡风设施或者是挡阳设施来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效果。

(5) 化学裂缝。

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 多是对混凝土进行现场的浇筑, 有时还可能使用预制的混凝土, 现场浇筑混凝土要有诸多的注意事项。由于混凝土配置比不合适或者是骨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造成的化学反应裂缝普遍存在, 化学反应裂缝一般是纵向的沿钢筋位置出现的裂缝。混凝土在拌制之后会产生碱性离子, 活性骨料和碱性离子之间的反应会造成混凝土的膨胀开裂和酥松, 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 施工人员要选用碱性较小的骨料和外加剂, 规范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流程, 避免有害物质和钢筋的接触, 减少化学反应裂缝的存在, 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 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1) 提高设计标准。

由于工民建在建筑用途方面有巨大差异, 因此建筑在建造要求、强度以及稳定性方面也不同, 设计者要在综合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和建筑建造要求的基础上, 提高设计的标准和设计的水平, 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关键点和细节的设计, 做好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工作。设计者要将容易产生裂缝和容易发生沉降的地方标示出来, 对孔洞位置以及孔洞大小进行计算确定, 提高设计的精度和准度, 减少施工裂缝的存在。

(2) 提高原材料质量。

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 由水泥、石灰、外加剂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是常用的施工材料, 只有提高混凝土配制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施工单位要在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的指导下, 选择低热的水泥或者是低水热化的硅酸盐水泥, 按照配合比要求控制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用水要保证洁净, 水中的离子不能超过使用标准。施工人员还要对砂子的质量进行控制, 砂子要求空隙小、含泥量低, 在使用砂子之前要进行检验,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3) 加强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是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混凝土的配制、浇筑以及养护都具有严格的技术流程, 施工人员要加强施工的管理, 减少外在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首先, 混凝土配制要确定合适的配合比, 对水泥用量以及水灰比进行控制, 混凝土的搅拌要注意搅拌时间、投料量以及投料顺序。其次,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 要对结构的移位和变形进行控制, 及时的采取措施来防止结构变形和裂缝。再次, 施工人员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养护方法, 对养护时间进行确定, 控制拆模时间和拆模顺序, 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外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工作, 施工单位要派驻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的指导,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 提高施工的标准, 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结构裂缝的存在。

(4) 先进工艺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在工民建施工的过程中, 很多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施工单位要不断加强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 减少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施工人员可以提高伸缩缝设置要求, 利用墙体保温隔热技术来降低内外部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减少墙体开裂和裂缝的产生。此外, 施工人员还可以使用增加构造柱的方法来提高建筑抗剪强度, 在降低墙体开裂几率的同时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5) 常用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在工民建中, 有些混凝土结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也是不可逆的, 在混凝土裂缝出现之后, 施工人员要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来进行补救。目前有很多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包括表面修补法、灌浆法、置换法和结构加固法等, 表面修补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涂抹油漆、水泥浆或者是沥青, 该种修补方法非常简单常见。灌浆法是使用胶结材料进行裂缝的封堵, 胶结材料有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水泥浆, 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结构要求和裂缝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建筑结构严重损坏的情况下, 施工人员要使用新混凝土来置换损坏的混凝土, 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此外, 常用的裂缝处理方法还有仿生自愈合法和电化学防护法, 每种方法都有较好的补救效果。

3 结语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工民建中常见的病害, 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裂缝会造成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 降低结构的抗渗能力和承载力, 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要加强裂缝的预防, 对混凝土配制材料的质量和用量进行控制, 按照施工流程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捣实和养护工作, 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提高工民建筑的使用寿命, 确保工民建能够稳定安全的工作, 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城市中的建筑逐渐增多, 建筑形式日益多样化, 混凝土结构成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受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较易出现温度裂缝、沉陷裂缝或者是塑性裂缝, 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民建施工单位要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不同的结构裂缝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葛俊翔.浅谈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及处理[J].科技资讯, 2012, (09) .

[2]孙以民, 齐大龙.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J].知识经济, 2012, (06) .

[3]程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控制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04) .

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的建议 篇5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因为这涉及到新型墙体材料的顺利推广问题。

2.2 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

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作过调查和评定。但根据德国资料,当裂缝宽度≤0.2mm时,对外部构件(墙体)的耐久性是不危险的。

? 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取决于观察人的目的和观察的距离。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度>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

3 现有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控制砌体结构裂缝的实用方法,并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从防止裂缝的概念上,形象地引出“防”、“放”、“抗”相结合的构想,这些构想、措施有的已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一些措施也引入到《砌体规范》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我国砌体结构裂缝仍较严重,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3.1 设计者重视强度设计而忽略抗裂构造措施

长期以来住房公有制,人们对砌体结构的各种裂缝习以为常,设计者一般认为多层砌体房屋比较简单,在强度方面作必要的计算后,针对构造措施,绝大部分引用国家标准或标准图集,很少单独提出有关防裂要求和措施,更没有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调查或总结。因为裂缝的危险仅为潜在的,尚无结构安问题,不涉及到责任问题。

3.2 我国《砌体规范》抗裂措施的局限性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砌体规范》GBJ3-88的抗裂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第5.3.1条:对钢砼屋盖的温度变化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可采取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控制硅酸盐砖和砌块出厂到砌筑的时间和防止雨淋。未考虑我国幅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的巨大差异和相同措施的适应性。二是第5.3.2条: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从规范的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见,它主要取决于屋盖或楼盖的类别和有无保温层,而与砌体的种类、材料和收缩性能等无直接关系。可见我国的伸缩缝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因建筑过长在结构中出现竖向裂缝,它一般不能防止由于钢

砼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

? 由此可见,《砌体规范》的抗裂措施,如温度区段限值,主要是针对干缩小、块体小的粘土砖砌体结构的,而对干缩大、块体尺寸比粘土砖大得多的砼砌块和硅酸盐砌体房屋,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如果按照砼砌块、硅酸盐块体砌体的干缩率0.2~0.4mm/m,无筋砌体的温度区段不能越过10m;对配筋砌体也不能大于30m。在这方面,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预防和控制墙体开裂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较长的墙上设置控制缝(变形缝),这种控制缝和我国的双墙伸缩缝不同,而是在单墙上设置的缝。该缝的构造既能允许建筑物墙体的伸缩变形,又能隔声和防风雨,当需要承受平面外水平力时,可通过设置附加钢筋达到。这种控制缝的间距要比我国规范的伸缩缝区段小得多。如英国规范对粘土砖为10-15m,对砼砌块及硅酸盐砖一般不应大于6m;美国砼协会(ACI)规定,无筋砌体的最大控制缝间距为12-18m,配筋砌体控制缝间距不超过30m。二是在砌体中根据材料的干缩性能,配置一定数量的抗裂钢筋,其配筋率各国不尽相同,从0.03%~0.2%,或将砌体设计成配筋砌体,如美国配筋砌体的最小含钢率为0.07%,该配筋率又抗裂,又能保证砌体具有一定的延性。

? 关于在砌体内配置抗裂钢筋的数量(含钢率)和效果,是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用钢量和造价的增幅问题。

4 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本文在综合了国内外砌体结构抗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更具体的抗裂构造措施。它是对“防”、“放”、“抗”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或综合应用。该措施已反映到我院为大庆油田砌块厂编制的《砼砌块建筑构造图集》中。

4.1 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4.1.1 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4.1.2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4.1.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4.1.4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2.1 设置控制缝

?4.2.1.1 控制缝的设置位置

?(1) 在墙的高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2) 在墙的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

?(3) 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设置竖向控制缝;

?(4) 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5) 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6) 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7) 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2.1.2控制缝的间距

?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

?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

?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4.2.2 设置灰缝钢筋

?1 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

?2 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

?3 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

?4 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

?5 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6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8;

?7 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8 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

?9 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

?10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

?11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

?12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1. 在楼盖处和屋盖处;

?2. 墙体的顶部;

?3. 窗台的下部;

?4. 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

?5. 配筋带的钢筋,对19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2,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ф16,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

6. 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

?7. 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

?8. 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

?9. 对地震设防裂度≥7度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410;

?10. 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3 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如场地土及地震设防裂度、基础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苑振芳,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2期

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措施 篇6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068-02

商品混凝土的诞生后,由于其施下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又可减少噪音、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把混凝土推向了一个顶峰。人们对建筑外形和外观的需求。对建筑空间的要求以及对建筑丁期的要求,使得建筑结构师采取了各种手段以达到目的。由于存在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建筑物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特别是多层和高层住宅楼板的裂缝。

1常见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尤其工业建筑改扩建项目,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温度、湿度变化,轧机震动、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由骨料、水泥、砂子、石子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分组成,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使其内部产生变形。由于混凝土中各种材料某些性能的不同,这种变化是不均匀的,同时各种材料之间变形不是自由的相互之间产生约束,从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粘着微细裂缝和水泥微裂缝。

1.1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混凝土构件由于受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即临界应力)时,必然引起混凝土构件开裂。

1.2温度裂缝

高标号早强型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如果施工发生是在夏季,水泥水化迅速。早期水化热释放量较大,且混凝土浇捣后又不能及时浇水养护,在较高温度下会导致失水收缩,加上室外温差较大和晚上气温下降产生温度收缩,这些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就会产生裂缝。

1.3 施工裂缝

主要是混凝土构件在施丁中由于制作、折模、养护、堆放、运输、吊装等施工方法不妥引起的裂缝。如模板施丁不当引起的漏水、漏浆、刚度不足、支撑底部下沉、过早折模;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事先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及养护方法;在浇注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柱、墙、梁或楼板时采用一次浇注混凝土沉降收缩;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养护方法不当或不进行养护;混凝土构件不当的堆放、运输、吊装等都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

1.4 沉降裂缝

地基不均匀或荷载不均匀造成不同部位构件沉降的差异,从而在结构内部引起拉应力而巾现裂缝,且这种由于地基变形产生的应力相对比较大,因而这种裂缝一般是贯通的。

1.5 构造裂缝

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主要是构件设计时长度过长,而中间又未设置伸缩,当构件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会引起裂缝的产生。此外,构件平面布局凹凸较多或某些局部处理不妥造成应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很容易产生裂缝。

2 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对水泥品种、用量和配合比的选择为了避免混凝土中的水泥在硬化过程中放㈩大量的水热化,提高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导致因水泥水化热的聚积引起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要选择水热化低、干燥收缩小的水泥品种。选用中水化热普通水泥或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最好不用早强型水泥或早强剂。同时因用水量大的水泥水灰比大,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越大。而不同水泥配置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也不同。从减少水化热和干燥收缩的角度出发,应该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

(2)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节约水泥用量,而且还具有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流动度和可泵性;改善混凝土的泌水性等优点。同时掺加具有减水、增塑、缓凝、引气的泵送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度、粘聚性和保水性。由于其减水作用和分散作用,在降低用水量和提高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水化热,推迟放热峰㈩现的时间,因而减少温度裂缝。

(3)细骨料的质量控制。细骨料宜用级配好的中沙或中粗沙,最好为中粗沙,其空隙率小,总表面积小,这样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用水泥量就可以减少,水化热就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减少。另一方面。要控制沙子的泥含量。含泥量越大,收缩变形就越大,裂缝就越严重。因此细骨料尽量用干净的中粗沙。

(4)粗骨料的质量控制,粗骨料粒径越大。级配越好,空隙率越小,总表面积越小,混凝土用水泥沙桨量和水泥量就越小,水化热随之降低,混凝土收缩裂缝也就减少。同时要控制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针片状含量大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及水泥量增加,应予控制。同时还要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尽可能采用高强度的粗骨料。

2.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做好施工前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根据同批原材料要做好试配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采用试配单,对原材料顺序、搅拌时间、浇注地点、坍落度、人模温度进行规划。对留茬部位、留茬和接茬的处理进行规划。对可能引起的裂缝进行风险分析、计算及制定相应对策。严格遵守施工规范,控制好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注温度。为了降低在高温季节施工时混凝土出机温度和浇注温度,应在沙石场搭设简易遮阳棚,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以降低沙石的温度,同时尽可能选择太阳落山后进行混凝土搅拌和浇注施丁。

(2)混凝土浇注过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进行振捣方可密实,如果振捣时间短、不均匀会造成漏振或不密实;振捣时间过长会造成离析、分层、漏浆,石子在下,砂浆在上,混凝土结构不均匀,强度不一致,因而引起收缩裂缝。因此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为宜,间距要均匀,以振捣力波及范围重叠1/2为宜。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压平,以防表面裂缝,振捣时要防止钢筋位移,确保钢筋位置正确,否则将改变钢筋受力状态而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浇注时要注意堆料不能过多,且要随时检查模板和支柱的变形,以防浇注过程中跑模、跑浆。

3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3.1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补贴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人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表面贴补(土丁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 灌浆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人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3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其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 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的裂缝、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的裂缝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其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或压气试验等。

4 结束语

桥梁结构裂缝的维修 篇7

1 表面封闭修补法

1.1 填缝

填缝是砖石砌体裂缝修理中最简便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将缝隙清理干净,根据裂缝宽度分别用勾缝刀、抹子、刮刀等工具进行操作,所用灰浆通常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一般不得低于砌筑灰浆的强度。填缝处理后可在美观、耐久性等方向起到一定作用,而对砌体的整体件、强度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甚微。

1.2 表面抹灰

表面抹灰是指用水泥浆、水泥砂浆、环氧基液及环氧砂浆等材料涂抹在裂缝部位的砖石砌体或混凝土表面上的一种修补方法。

1.2.1 水泥砂浆涂抹

对于混凝土结构,可先将裂缝附近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尽可能使糙面平整,洗刷干净后,洒水位处保持湿润(不留水珠)。然后用1∶1-1∶2的水泥砂浆抹上,涂抹时混凝土表面不能有流水,最好先用纯水泥浆涂刷一层底浆,再将水泥砂浆一次或分几次抹完(应视总厚度而定),一次过厚容易在侧面和顶部引起流淌或因自重下坠脱壳,太薄则容易在收缩时引起开裂。涂抹的总厚度一般为1.2~2.0cm,待收水后,最后用铁抹压实、抹光。砂浆配制时所用砂子不宜太粗,一般为中细砂。水泥可用普通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小于32.5。温度高时.涂抹3~4h后即需洒水养护,并防止阳光直射;冬季应注意保温,切不可受冻,否则所抹的水泥砂浆受冻后,轻则强度降低,重则报废。

1.2.2 环氧砂浆涂抹

1)先在裂缝上口凿一V形槽,槽面应尽量平整;2)用钢丝刷或竹刷清缝,并凿去浮渣。用手风箱(皮老虎)吹清缝内灰砂,用红外线灯烘干混凝土表面。裂缝外屑用蘸有丙酮或二甲苯的回丝(纱头)洗擦一遍(不宜用水清洗),保持槽内混凝土表面无灰尘、油污等;3)在裂缝周围涂一层环氧浆液,如裂缝较深,在垂直方向也可静力灌注;4)最后嵌入环氧砂浆,用刮刀使其平面与原混凝土面齐平,待环氧树脂硬化后(温度越高,硬化时间越短),就可应用。

1.3 凿槽嵌补

凿槽嵌补是沿混凝土裂缝凿一条深槽,然后在槽内嵌补各种粘结材料(如环氧砂浆、沥青、甲基丙稀酸脂类化学补强剂(甲凝)等)的一种修补方法。修补时先沿裂缝凿槽,槽形根据裂缝位置和填补材料而定,通常多采用V形槽。

1.4 表面喷浆

喷浆修补是在经凿毛处理的裂缝表面,喷射一层密实而且强度高的水泥砂浆保护层来封闭裂缝的一种修补方法。根据裂缝的部位、性质和修理要求与条件,可分别采用无筋素喷浆、挂网喷浆,或挂网喷浆结合凿槽嵌补等修补方法。为使喷涂层粘牢固,最好把裂缝凿成v形槽。喷浆以前先用水冲洗结构物表面,并在开始喷浆之前先把基层湿润一下,然后再开始喷浆。

2 压力灌浆修补法

压力灌浆系指施加一定的压力,将某种浆液灌入结构物内部裂缝中去,以达到封闭裂缝,恢复并提高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的一种修补方法。按灌浆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2.1 水泥灌浆

施工要求:1)裂缝检查及处理。实施灌浆前应对修补部位裂缝再仔细检查一遍,以便确定修补数量、范围、钻孔孔眼位置及浆液数量。2)钻孔及清孔。水泥浆液是通过砌体或混凝土中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钻成的孔眼灌入的。钻孔时,除骑缝浅外,不得顺裂缝钻孔,孔深应穿过裂缝面0.5cm以上(指墩台部分)。孔眼开好后,须进行清孔,即用水由上向下冲洗各孔。孔眼冲洗干净之后,使用压缩空气吹干。孔眼的冲洗和吹风是由上向下一横排一横排地进行的。3)止浆或堵漏处理。浆液灌入砌体或混凝土中时,可能通过大的裂缝和孔隙流到表面上来,因此,灌浆前应把这些裂缝和孔隙塞起来,进行止浆或堵漏处理。

2.2 化学灌浆

化学灌浆是化学与工程相结合,应用化学科学、化学浆材和工程技术进行基础和混凝土缺陷处理(加固补强、防渗止水)。目前最常用的化学灌浆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防渗止水类,有水玻璃、水溶性聚氨酯、弹性聚氨酯和木质素浆等;二是加固补强类,有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甲脂、非水溶性聚氨酯浆等,近年来应用最多的是水玻璃、聚氨酯和环氧树脂浆材。

施工要求:1)裂缝的检查及清理。修补前同样要对修补部位的裂缝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以便对结构受损部位的所有裂缝都做好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并据此进行有关化学灌浆材料配量、埋嘴、灌浆注射等方面的具体计算和安排。裂缝清理工作是指:在裂缝两侧画线之内,用小锤、手铲、钢丝刷把构件表面整平,凿除突出部分,然后用丙酮擦洗,清除裂缝周围的油污。清洗时应注意不要将裂缝堵塞。2)钻眼埋嘴。嘴子是化学灌浆材料的喷入口,也是裂缝的排气口。嘴子大小要适当,自重要尽可能地轻,以防因不易贴牢而坠落。嘴子布置的原则是:宽缝稀,窄缝密。断缝交错处单独设嘴。贯通缝的嘴子宜在构件的两面交错处布置。埋贴前,先把嘴子底盘用丙酮擦洗干净,然后用灰刀将环氧胶泥抹在底盘周围,骑缝埋贴到构件裂缝处。操作中,切勿堵死嘴子和裂缝灌浆的通道。3)嵌缝止浆。嵌缝止浆的目的是防止浆液流失、确保浆液在灌浆压力下将裂缝填充密实。如嵌缝质量不好,则灌浆压力不能升高,即使是低压,浆液也会大量外漏,以致缝内不能得到有效的灌注,影响灌浆质量。因此,当嘴子埋贴后.必须把其余裂缝全部封闭,进行嵌缝或堵漏处理。封闭严密程度是压浆补强成败的关键,必须认真对待。

3 表面粘贴修补法

表面粘贴法是指用胶粘剂把玻璃布或钢板等材料粘贴在裂缝部位的混凝土面上,既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又能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3.1 玻璃布粘贴

玻璃布一般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织成,玻璃面粘贴的胶粘剂多为环氧基液。由于玻璃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浸润剂,含有油脂和蜡,影响环氧基液与玻璃布的结合,因此,必须对玻璃布进行除油腊的处理,使环氧基液能浸入玻璃纤维内,提高粘贴效果。玻璃布粘贴前要将混凝土的表面凿毛.并冲洗干净,使表面无油污灰尘,若表面不平整,可先用环氧秒浆抹平。粘贴时.先在粘贴面上均匀则一层环氧基液(不能有气泡产生),然后展开、放置并抹平使之紧贴在混凝土面上,再用刷子或其他工具在玻璃布上刷一遍,使环氧基液浸透玻璃布溢出,接着又在玻璃布上刷环氧基液。按同样方法粘贴第二层玻璃布,但上层玻璃应比下层玻璃稍宽1~2cm,以便压边。

3.2 钢板粘贴

此法是用环氧基液粘结剂涂敷在整个钢板上,然后将其压贴于待修补的裂缝位置上的方法。钢板粘贴的施工顺序如下;1)对钢板进行表面处理,即按所需要的尺寸切断好钢板,用打磨机研磨,使钢板表面露出钢的肌体,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修凿,使其平整。2)用丙酮或二甲苯擦洗修补部位的混凝土表面及钢板面,以便去除粘结面的油脂和灰。3)在钢板和混凝土粘贴面上均匀地涂刷环氧基液粘结剂。4)压贴钢板。用方木、角钢和固定螺栓等均匀地加上压力进行压贴。5)养生到所要求时间,拆除压贴用的方木、角钢等支架材料。

总之,旧桥的加固、维修工作是一项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举措,但也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因此如何延长既有桥梁使用寿命,力求加以充分利用,使有限的建设资金用于当前急需的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摘要:近年来, 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 公路桥梁负荷日趋加重, 公路桥梁建成运营中受到风、雨、水流的侵袭, 湿度、湿度变化的影响, 通过车辆荷载及冲击的作用, 甚至遭到地震、船舶撞击的严重损害, 目前不少桥梁出现大量裂缝问题。

关键词:桥梁,裂缝,维修

参考文献

[1]任旭东.浅谈公路桥梁的养护与维修加固[J].山西建筑, 2009.

楼板结构裂缝成因鉴定 篇8

关键词:鉴定,楼板,结构裂缝

近些年来, 许多新建房屋出现楼板结构裂缝, 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 结构裂缝对工程结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对楼板结构裂缝成因的鉴定非常重要。只有找出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出现的真实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进行可靠的加固, 并在今后的施工中有效预防, 保证结构安全。

1 楼板结构裂缝形成原因

1.1 裂缝成因分类

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另一类是施工方法不当。

1.2 裂缝成因形式

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的具体原因主要有: (1)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量不足 (表现为钢筋间距过大) ; (2) 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楼板实际厚度比设计厚度小, 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 (3)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强度偏低) ; (4)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负弯矩区受拉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 (表现为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对于设计要求偏大的程度较大) ; (5) 施工方法不当 (如楼板过早地承受较大荷载或模板拆除过早) 。

2 鉴定内容及过程

2.1 鉴定内容

混凝土楼板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较多, 但主要成因与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及间距、施工方法是否符合相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有关。因此, 楼板结构裂缝成因的鉴定应主要针对施工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 为明确裂缝的实际成因, 需对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及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进行鉴定。

2.2 鉴定过程

在鉴定过程中, 先对楼板厚度、楼板混凝土强度及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进行鉴定, 如果这三项内容均符合规范要求, 再对该建筑是否改变原有结构用途、施工是否符合规范 (根据相关的施工验收资料) 进行鉴定。鉴定分析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2.1 对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的鉴定

对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筋的鉴定包括对楼板受力筋、分布筋水平间距及垂直位置进行鉴定。对钢筋间距及位置检测通常采用非破损的方法, 使用钢筋定位测试仪进行测量。钢筋混凝土楼板受力筋、分布筋位置检测方法为平行扫描法, 平行扫描法是指先在与上层钢筋设计方向垂直的方向扫描两条相互平行的测线a1、a2;确定钢箍筋的准确位置和走向。沿间距较大的上层钢筋中间位置扫描两条相互平行的测线b1、b2, 确定下层钢筋的准确位置和走向, (如图2和图3所示) 避免出现误判。

在检测工作中, 首先使用钢筋定位测试仪随机检测出1 m楼板受力筋或分布筋位置;其次用钢卷尺测出每两根相邻钢筋的间距, 根据规范中楼板钢筋间距偏差允许限值, 对每两根相邻钢筋间距值一一进行判断钢筋是否合格。

2.2.2 楼板混凝土强度的鉴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回弹法;另一种为取芯法。其中, 取芯法结果更为准确, 但取芯时会对原结构造成破坏, 影响结构安全, 降低结构承载力。因此个人认为采取现场回弹法, 虽然这种方法检测楼板混凝土强度不够准确, 但这种检测方法不会对原结构造成损伤。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对各测区的回弹值进行换算得到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参照竣工图中强度设计值得出鉴定结论。

2.2.3 对楼板厚度的鉴定

按规范要求随机抽取时活荷载较大和跨度较大的楼面板。根据验收规范的要求一定数量的点进行检验。楼板厚度的检测采用非破损的方法, 采用楼板厚度测试仪进行检测 (以DDL-A型楼板厚度测试仪为例, 如图4所示) 。

测量时, 发射探头表面贴紧被测楼板底面, 接收探头紧贴被测楼板的另一相对面 (即顶面) , 如图5所示。接收探头沿板面移动, 接收探头显示数值最小的位置 (见图6) , 楼板厚度值即是该最小值。对选定的楼板, 应检测5个点, 测点位置如图7所示, 根据验收规范 (2010年版) 对所测数据是否合格进行判定。

2.2.4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鉴定

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点主要为负弯矩最大处和正弯矩最大外, 即板底跨中和板面支座处。根据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板类构件应抽取一定数量构件进行检测;当有悬挑构件时, 应抽取一定比例的悬挑板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定位测试仪进行检测, 随机抽查有代表性的6根。按规范操作要求进行检测, 将仪器自动记录的保护层厚度与规范规定的合格区间一一对比, 并算出合格率。如合格率未达到90%以上, 则需要重新抽取同样数量的楼板进行一一检测, 并求出两次检测的所有数据的合格率达到90%方可, 同时所检测数据中不能出现超出允许偏差1.5倍的数值。

2.3 鉴定注意事项

(1) 鉴定中通过仪器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 并注意正确读数。

(2) 在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分析时, 由于建筑工程市场中大多数工程的竣工验收资料都由建筑承包商承包给一些专门从事资料工作的个人来完成, 资料与现场的施工情况不符合, 因此鉴定应主要参考设计资料进行并辅以工程经验。

3 结论

楼板结构裂缝成因鉴定工作中, 先应结合竣工图对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鉴定, 从鉴定内容中分析出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因素;再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鉴定, 找出不当的施工方法, 特别注意竣工验收资料中各工序的时间先后关系。其中, 对施工方法鉴定时, 以资料为辅, 以施工经验及验收规范为主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晶.商品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预控措施[J].安徽建筑, 2006 (2) .

[2]陈少发.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10) .

[3]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JGJ/T 23-201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与结构加固 篇9

由于多种原因, 混凝土建筑物的梁、柱、板经常发生超过设计规范的可见裂缝, 引起结构耐久性降低和承载力下降, 不得不进行化学灌浆加固补强, 以恢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避免重建的重大损失。目前, 化学灌浆技术已在建筑、水电、隧道、矿山、煤炭、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对化学灌浆材料的基本要求

(1) 浆液起始黏度低, 可灌性好, 能在较低的压力下比较容易地灌入细微裂缝。

(2) 浆液固化后收缩率小, 密实度高, 抗渗及耐久性能好, 与混凝土有较高的粘结强度。

(3) 操作工艺性好, 浆液有较长的适用期, 便于浆液进入缝隙深处, 固化时间可调。

(4) 用于补强加固的浆材固化后抗压、抗拉强度高, 有利于结构承载力的恢复。

(5) 浆材应具备无毒或低毒特性,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 化学灌浆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 黏度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黏度比水低得多, 25 ℃时, 黏度仅为0.569 mPa·s, 表面张力约为水的1/3, 因而具有很好的扩散能力。用它稀释环氧树脂, 由于二者溶解度系数相近, 所以, 与环氧树脂混合后成为一种高度分散的混溶状态, 任何比例下不析出。经试验测试, 稀释配比及效果见表1。

依据环氧树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性能, 考虑到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固化收缩特性, 在满足微细裂缝灌浆可灌性的前提下, 取甲基丙烯酸甲酯配比在30 %~50 %, 既可达到比较满意的可灌性, 又可以保持环氧树脂的低收缩率与高性能。

2.2 浆材固化体的力学性能

按优选配方配制的灌浆材料, 经力学性能测试, 其固化体的7 d抗压强度平均值≥84.88 MPa, 7 d抗压弹模平均值≥1.14×103 MPa。

2.3 模拟化学灌浆试验的粘结强度

模拟承载梁受弯应力的测试方法, 对砂浆、混凝土试件以抗折的方式进行测定, 对钢件以抗剪的方式进行测定。

(1) 砂浆试件:

试件规格40 mm×40 mm×160 mm, 其抗压强度平均为68.18 MPa, 灌浆后的抗折强度平均为9.45 MPa, 且均未从粘结面折开。

(2) 砂浆试件与钢板的粘结:

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60 MPa, 与钢板粘结的抗剪平均值>4.72 MPa。

(3) 混凝土试件:

试件规格100 mm×100 mm×510 mm, 模拟缝宽0.46 mm, 灌浆后抗折强度平均值为57.44 MPa, 且均未从灌缝处撕开。

2.4 结论分析

从测试结论来分析, 浆材配方的起始黏度低, 可灌入微细裂缝, 对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浸渍渗透及补强加固作用。从试验结果来看, 浆材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远高于一般混凝土的强度, 而且粘结强度高, 无论是高强砂浆试件, 还是混凝土试件, 模拟化学灌浆后, 均未从粘结面折开。因此, 该配方完全可满足土木工程中补强加固混凝土裂缝的化学灌浆, 也适用于水电、铁道工程等的防渗、堵漏、固结灌浆。

3 应用案例

3.1 某发电厂主厂房混凝土梁柱补强加固工程

某发电厂建于山脚下, 装机容量38万kW, 由于山体整体蠕滑, 致使厂区建筑结构、发电主厂房梁柱、冷却水塔“人”字柱等出现大面积变形和裂缝, 尤以1999年和2000年为甚, 严重危及电厂的安全运行。根据监测资料并经巡回检查确认, 蠕变仍在加速, 裂缝程度及数量发展加快, 经专家建议并经有关会议研究, 决定对危及设备与人身安全的裂缝梁、柱进行裂缝化学灌浆补强, 加固排险。

该发电厂排险补强化学灌浆加固, 共涉及主厂房19根梁、21根柱 (梁、柱截面为50 cm×100 cm) 和2座冷却水塔“人”字柱, 建筑物破坏程度非常严重, 加固范围大。梁、柱大部分为贯穿性裂缝, 最大缝宽5 mm左右, 最小缝宽约0.2 mm, 对缝宽<0.2 mm的裂缝仅做封闭处理。从2006年5月14日进点, 到2007年9月5日竣工, 共灌注化学浆材20多t (包括粘贴钢板) 。

3.1.1 加固施工的难点

该发电厂的主厂房排险及化学灌浆补强加固是在部分机组停机时进行, 工作干扰大, 工期时间紧, 且为高温作业, 梁、柱预埋件多, 截面又不能增加。而厂房的紧急撤离通道, 要求时刻保持畅通, 这一切都对工程施工带来极大不便。

3.1.2 加固技术难点

(1) 梁、柱大部分为贯穿性裂缝, 开度不一, 化学灌浆持压时间相对要长, 否则随着浆液对混凝土的渗透, 化学灌浆饱满度不能达到技术要求的95 %以上, 影响补强效果。另外, 该工程的梁、柱厚度为50 cm, 要能从梁、柱的一侧灌入, 从另一侧出浆, 且化学灌浆压力应≯0.2 MPa, 否则有可能形成气阻, 不能保证浆液充分灌满整个裂缝, 所以, 要求浆液必须具备良好的可灌性。

(2) 灌浆嘴的埋设绝对不能采取打孔埋设的方法, 不能对已经非常危险的梁、柱造成新的破坏。

(3) 化学灌浆浆材的强度增长必须快速, 要求7 d内超过原有混凝土的强度, 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

(4) 化学灌浆压力应≯0.2 MPa, 以防造成安全事故。

3.1.3 灌浆工艺流程

灌浆施工的工艺流程为:裂缝处理→粘贴灌浆嘴→封缝→密封检查→配制浆液→灌浆→封口→结束。

3.1.4 化学灌浆加固工程效果

发电厂化学灌浆加固工程完成后, 在竣工验收前进行了取芯检测, 化学灌浆饱满度近100 %, 浆材凝固良好。通过2年多时间的变形观测, 山体蠕动滑坡虽仍有缓慢发展, 但未对发电主厂房梁、柱、冷却塔造成新的破坏, 补强加固可靠, 工厂已正常安全生产。

3.2 某发电厂5号机汽机混凝土梁裂缝的化学灌浆加固

某发电厂5号机在运行时曾发生飞车事故, 引起汽机岛混凝土梁出现多处裂缝, 曾进行汽机梁增加截面钢筋混凝土加固, 但未能完全奏效。发电机振动较大, 不能满负荷运行, 厂方要求对该厂汽机岛汽机梁、换热器梁等裂缝进行化学灌浆补强加固。

3.2.1 加固施工的难点

(1) 加固区域管道纵横, 不易靠近, 操作极为不便, 封缝非常困难。

(2) 裂缝已存在几年时间, 缝内灰尘较多, 清缝工作难度较大。

(3) 汽机岛及轴承横梁宽1 m以上, 灌注难度较大。

3.2.2 加固技术难点

(1) 轴承横梁运行时温度较高, 浆材必须具备高的玻璃化温度, 要求>118 ℃。

(2) 由于是在机组检修期进行化学灌浆补强加固, 因而要求浆液的强度增长快。

(3) 补强加固后, 要求能适应机组的高频振动, 稳定运行。

3.2.3 化学灌浆加固效果

对发电厂5号机汽机岛、轴承横梁等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后, 经过几年的运行考验, 化学灌浆补强效果良好, 机组达到了额定出力。随后, 该厂又对4号机汽机梁、换热器梁等进行了化学灌浆加固。

3.3 应用案例总结

通过多项工程的化学灌浆补强加固, 逐渐形成了一套简单易行、化学灌浆效果可靠、补强效果明显的施工工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化学灌浆注浆泵十分轻便 (重18 kg) , 压力最高可达1.0 MPa, 稳压效果良好, 吸液量最大为5 L/min, 拆卸清洗方便。

(2) 采用独特的灌浆嘴粘贴方式, 1 min内可粘贴灌浆嘴3~5个, 避免了打孔埋设灌浆嘴裂缝易堵的弊端。

(3) 浆液的可灌性良好, 可灌入缝宽>0.1 mm的裂缝, 并对混凝土有一定的浸渍渗透和加固作用。

(4) 灌注饱满度可达95 %以上。

(5) 浆液固化速度适中, 后期强度增长快, 固化收缩率小, 粘结强度高, 一般高于原混凝土抗拉强度。

4 结语

高强化学灌浆材料性能优异, 粘结强度高, 工艺方法恰当, 灌浆工艺简便可靠, 经过多个重要工程的实际应用, 完全满足土木工程中建筑物构件裂缝补强加固、恢复结构耐久性和承载力的需要, 消除了结构的不安全因素, 减少了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魏涛, 董建军.环氧树脂在水工建筑物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结构性裂缝论文 篇10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非结构性裂缝,防治措施

当混凝土结构在出现了裂缝现象之后, 不仅在其外观上会出现损伤, 还会对于整个混凝土结构表现出的整体性造成直接影响, 进而直接降低混凝土呈现出的刚度, 还可能引发钢筋腐蚀现象, 导致建筑工程结构的寿命与设计不符合。现目前出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 多数都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就没有做到设计达标所导致的, 从裂缝原理上进行划分, 主要可以划分成为非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而出现最为普遍的, 便是非结构性裂缝, 主要针对混凝土施工中非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收缩裂缝类型分析

1.1 塑性收缩裂缝

这类型的裂缝通常都是出现在干燥、高温、多风的气候天气下, 所导致的裂缝大小存在着长短不一的现象, 并且表现出的两端细小、中间较宽的形状, 裂缝本身也没有保持连贯性。出现塑性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塑性状态的混凝土, 终凝还未完全完成, 但是多风、高温和干燥的施工天气会过快蒸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 致使混凝土表面急剧收缩, 出现龟裂现象。

1.2 沉降收缩裂缝

沉降收缩裂缝一般沿主筋的通长方向, 在混凝土的表面出现, 在浇注以后发生, 混凝土硬化后停止。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振捣后, 骨料下沉, 水泥浆上浮, 受到钢筋或大骨料的阻挡, 而使混凝土互相分离。另外混凝土本身材料沉降不均匀造成开裂。

1.3 干燥收缩裂缝

干燥收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才出现, 为表面性的较浅较细裂缝, 多沿短方向分布。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受风吹日晒, 表面水分蒸发太快, 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 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的约束, 而产生较大拉应力后产生裂缝。

2 引发非结构性裂缝的因素分析

2.1 沉陷因素

当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 其本身是在软土基位置或者是没有经过完善处理的回填土基础上进行施工, 那么在混凝土完成了相应的浇筑工作之后, 就极有可能会由于浸水现象的出现, 而导致地基沉降, 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会使得混凝土出现大量的裂缝现象。或者说在这一过程中, 混凝土施工工程本身所表现出的模板刚度不够充足、拆模时间过早、支撑位置松动等方面的施工问题出现, 也极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施工在这期间出现非结构性裂缝。这类裂缝本身, 使用的实际上就是振捣、水灰比选择、模板刚度提升等几个方面的强化措施:

2.2 温度因素

大体积或者超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容易出现此种裂缝, 较大的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和绝热温度之间的较大温差 (一般超过25℃) 凝固引起外约束裂缝。例如, 厚度超过2米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其硬化期间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 进而使其72小时内的内部温度超过80℃;但是内部散热效率显著低于表面的散热效率, 因此, 内外的巨大温差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在后期, 混凝土内部可以均匀降温冷却时, 由于旧混凝土垫层或者基岩的约束, 又会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 就会产生裂缝。外约束裂缝大部分发生于施工后的3个月左右, 而且多发生于混凝土内部。裂缝不仅很深, 而且可以贯穿混凝土整体, 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破坏性的。

2.3 收缩因素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需要在混凝土当中添加较多的水, 借此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一旦混凝土施工完毕, 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便会蒸发殆尽, 混凝土内部会因此出现诸多细孔。由此导致的混凝土体积收缩我们称之为游离水蒸发性收缩。

3 非结构性裂缝的防治对策

在实际执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没有任何贯穿性裂缝存在, 其次就是要对其他不同类型的相关裂缝采取完善的控制措施。通常情况下, 在施工期间会由于温差因素而引发贯穿裂缝, 直接导致混凝土被破坏, 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整体性, 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予以重视;部分环节的细微裂缝, 只有其本身不对于混凝土结构造成瞬时承载力影响之后, 才能够不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但某些极为重要的环节如果说出现了裂缝, 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到结构本身的防水耐久性、结构性能, 这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处理。详细来说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设计阶段的混凝土控制策略

在这一阶段执行过程中, 首要重点就是从结构设计、材料筛选等几个环节加以处理。3.1.1材料本身的筛选。确保使用具有良好细度、收缩性的高质量水泥, 并且降低水灰比, 使得砂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骨料质量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硬度, 当是强度比混凝土的过程中, 就需要在其中添加上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 促使混凝土表现出的水化热现象能够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 但要保证外加剂的合理性。3.1.2结构设计。需要在混凝土之中进行科学的钢筋分布布置, 要确保钢筋的分布达到细而密的标准, 并且满足极限拉应变力要求;利用混凝土的徐变特性, 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 如减小非结构性荷载的变化速率, 延长施加荷载的时间, 使徐变变形充分发挥, 可以显著的提高极限变形。

3.2 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控制策略

在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收缩和温差是有效防治混凝土非结构性裂缝的重要措施。因此, 施工必须熟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确保当前环节的施工不影响下一环节的施工质量。例如,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案, 避免高温天气浇筑以及减少新老混凝土等;特别注意混凝土的振捣, 既不可以漏振, 更不可以过振。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混凝土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 如果说非结构性裂缝所呈现出的相关问题极为严重, 那么就必须要立即停止施工, 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部分严重情况下, 还必须要对于预先制定好的施工计划进行变更。现如今,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那么在这一基础下, 相关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 就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对于非结构性裂缝加以控制, 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10.

结构性裂缝论文 篇11

【关键词】预应力箱梁;非结构性;裂缝;处治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Non - structural Cracks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Zheng Xiang-dong

(Xinxiang Municip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XinxiangHenan453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non - structural cracks and the treatmen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are expounded.

【Key words】Prestressed box girder;Nonstructural;Crack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工程中桥梁规模、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有些桥梁在施工中却过早地发生损坏,对桥梁的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研究混凝土桥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处治措施,为今后桥梁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借鉴对防止病害的发生、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工程基本情况

2.1技术标准。

桥梁位于省干线公路,桥梁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桥宽净-8+2*05米护栏。

该桥采用3跨3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斜度70°,全长95m,为中型桥。下部结构型式为桩柱式基础。上部结构为后张法预应力砼组合箱梁,预制箱梁共9片,全部为30m后张法预制箱梁,箱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

2.2材料及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C50级、钢绞线强度1860MPa,混凝土坍落度7-9cm,水泥孟电PO.52.5,骨料粒径5-20mm,掺减水剂、引气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后张法施工,混凝土箱梁预制时间2011年3月-6月。桥梁2012年7月安装完工后经检查发现桥梁腹、底板普遍存在裂缝,并提请检测。

3. 检测过程及结论:

3.1检测方法。

按照《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要求,对委托方指定箱梁的裂缝深度使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进行检测,裂缝宽度用裂缝观测仪直接读取,裂缝所处位置用钢卷尺进行测量。

3.2检测依据。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

3.3检测仪器(见表1)。

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1裂缝观测仪SW-LW-1014101205

2非金属声波检测仪NM-4A4101201

3几何测量卷尺温州50米4101116

3.4检测时间及检测环境。

2012年6月5日,天气晴朗,温度16℃,适合检测。

3.5检测结果。

(1)公路桥, 桥梁腹、底板普遍存在横向裂缝,中跨中梁右端存在滴水现象。

(2)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腹板裂缝,裂缝宽度0.12~0.26mm,深度29~17.2cm,长度160~250cm;桥梁底板板裂缝,裂缝宽度0.04~0.26mm,深度19~180mm,长度160~340cm;

4. 初步分析及原因

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为非结构性裂缝,指变形得不到满足,在构件内部产生自应力,当该自应力超过混凝土允许应力时,引起混凝土开裂。引起该类裂缝的原因主要有:

4.1混凝土浇筑后处于塑性阶段,混凝土分层浇注过快,混凝土骨料沉落硬化前沉实不足,硬化前后沉实过大,下沉受钢筋阻挡,沿钢筋方向裂缝.

4.2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4.3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结构随着温度的变化受到约束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当此应力超过混凝土抗裂强度,混凝土便开裂,即产生温度裂缝。

4.4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较低,混凝土浇注后若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混凝土内外部温差或采取养护措施不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变形也会导致裂缝的发生,因此施工中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差和减少收缩。

5. 处理方案

因裂缝宽度0.04~0.26mm,深度较深,采用丙烯酸酯类或低粘度环氧树脂浆液灌注。

5.1技术规范依据。

(1)中国交通部.(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3)中国交通部(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5.2工艺要点。

5.2.1材料主要技术性能:

(1)极强的渗透力,黏度低,能注入0.1mm宽的微裂缝。

(2)不含挥发性溶剂,硬化时收缩小。

(3)结构灌缝粘接强度高,韧性及抗冲击性好。

(4)独特的高性能聚合物增韧改性技术,耐冲击、抗疲劳,特别适合于桥梁、码头等动荷载加固。

(5)抗老化性及耐介质(酸、碱及水等)性好。

(6)固化温度范围广,环境温度-5℃以上可很好固化。

(7)配胶比例较宽,便于现场操作。

(8)可操作时间长,使用方便。

5.2.2适用条件。

(1)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桥梁、房屋、水利、路面等工程中裂缝注胶修补,混凝土非活动细小裂缝(缝宽0.1~2mm)补强注胶修补。

(2)混凝土内部蜂窝、疏松等缺陷的补强注胶修补。

(3)施工环境干燥、通风,粘贴面洁净、干燥、无油污。

(4)固化环境温度不低于-15℃。

(5)技术性能要求:

丙烯酸酯裂缝修补胶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和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要求。

5.2.3使用方法与施工要点。

5.2.3.1裂缝调查。

全面查清裂缝的性质(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贯穿及漏水情况),以便确定处理方案。

5.2.3.2裂缝处理。

(1)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刷去浮灰;用酒精或丙酮沿着裂缝两侧2~3cm范围擦拭干净。

(2)对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较深的裂缝,为达到有效封缝,可沿裂缝凿“V”形槽。

(3)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或较深的裂缝,可沿裂缝采取钻孔灌浆,以使浆液进入裂缝有更广的通路。

5.2.3.3设置灌浆嘴。

(1)在裂缝的交错处、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等位置必须设置灌浆嘴。灌浆嘴的间距可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灌浆嘴间距为30~50cm。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有进浆口、排气口或出浆口。灌浆嘴可先采用裂缝封闭胶粘贴在预定位置,也可在封缝时一同粘贴。

(2)应特别注意防止堵塞灌浆嘴。

5.2.3.4封缝。

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浆效果与质量,应特别予以重视。裂缝的封闭可使用裂缝封闭胶,按推荐配胶比例称取并调配出裂缝封闭胶,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后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2mm、宽不小于30mm的胶泥,注意防止小气泡或密封不严。

5.2.3.5封缝检验。

一般情况下,采用裂缝封闭胶封缝12小时后即可进行试漏检验,以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以确保注胶效果。

5.2.3.6配制灌浆胶液。

(1)根据估计的灌胶量,按推荐配胶比例准确称量胶液、专用稀释剂、专用固化剂和专用促进剂待用;

先将固化剂投入装有稀释剂的容器内,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其中;

(2)再将溶解好的稀释剂与固化剂的混合液倒入胶液中,充分搅拌;

(3)最后将促进剂滴加到混合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4)从滴加促进剂并混合搅拌开始,注胶的操作应在胶液适用期内完成(25℃时约为90分钟)。

5.2.3.7灌浆。

(1)注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

(2)注胶前,应用压缩空气将孔缝吹净,达到无水干燥状态。

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在一条裂缝上的灌浆可由浅到深,由下而上,由一端到另一端。灌浆压力常采用0.2MPa,在保证灌浆顺畅的情况下,应采用较低的灌浆压力和一定的稳压灌浆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灌浆效果。当最后一个出浆口出胶且出胶速率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灌浆。

拆除管路,注意防止流胶。

5.2.3.8胶液固化。

丙烯酸酯裂缝修补胶可在-15℃以上的环境中固化,固化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25℃)下固化12小时即可。

5.2.3.9灌浆效果检验。

灌浆结束后应检验灌浆效果及质量,凡有不密实等不合格情况,应进行补注。

5.2.3.10混凝土修补与色差处理:

混凝土修补后的效果,尽量保持混凝土原貌,混凝土表面无明显修补痕迹。

5.2.3.11处理效果检查。

主要通过目检、锤击、拉拔检测进行表面检查;内部通过打检查孔取芯、压水、无损检测等手段进行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验收。

5.2.4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施工中必须保持工作面干燥,潮湿的施工面不可使用。

(2)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固化剂与促进剂直接接触。

(3)取胶和取料的器具应分开,不能混用。包装开封后注意密封。

(4)搅拌应充分、均匀,否则将影响材料性能。

(5)本产品施工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

6. 结论

混凝土桥梁的病害处理措施应是针对结构裂缝或毛细孔道的处理,聚合物修补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粘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耐久性的新型混凝土修补材料;抗压强度高,固化迅速,粘接性能好; 有很好的保水性能和抗裂性、高耐碱性、耐紫外线;操作简便,,健康环保。使施工步骤变得简单、方便、缩短了工期,提高原结构的密实度和防水抗渗性能。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部.(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

[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 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3]中国交通部(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 篇12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温度变化,预防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因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不同,另有温差、干缩而使砌体与混凝土构件间的差异增大,导致砌体结构会出现较多的温度裂缝及膨胀裂缝。裂缝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墙体的质量,而且给用户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墙体裂缝的控制将更为严格。因此,就如何避免裂缝的产生,提出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1 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

1.1 裂缝成因

当屋面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时,其线膨胀系数为1.0×10-5,而墙体材料为砖砌体时,其线膨胀系数为0.5×10-5,二者差别很大;钢筋混凝土屋盖比墙体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接受的辐射热多,所以屋盖的温度比墙体高得多。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天太阳直射下屋盖温度高达60 ℃,比墙体高20 ℃~30 ℃,从而在墙体内产生拉力和剪力。当砌体发生干缩变形时在墙体内产生的收缩拉应力使墙体内的拉应力进一步增大,这种裂缝在平屋顶的檐口下或圈梁下2皮砖~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裂缝两端较中间严重,有时缝上部砌体向外微凸。墙顶“八”字斜裂缝出现在顶层纵墙两端的1开间~2开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长度的1/3,裂缝一般中间较两端大,外纵墙有窗时,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

1.2 预防措施

1)在钢筋混凝土屋盖上设保温层和隔热层,以减少太阳的辐射热。2)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方案时,板的端头嵌缝应采用柔性材料,使温度变形局部释放,以减少温度应力。3)在房屋两端的圈梁下设置“滑动层”(铺油毡或滑石粉),可减少屋盖传给墙体的应力,建议在非抗震区采用,必要时可采用1∶3石灰砂浆做隔离层。4)在顶层端部和窗台下设2Φ6水平通长钢筋,在窗洞两侧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芯柱。5)适当增大屋盖伸缩缝,减小屋面热膨胀积累值,按砌体规范设置伸缩缝,对整体结构而言一般没问题,规范主要是从整体构造考虑的,但屋面温差裂缝仍会出现,所以为防止墙体端部温差裂缝,需在屋面增设伸缩缝,考虑屋面结构施工,在结构层完成后,屋面处于裸露状态,其间距控制在30 m~40 m左右,屋面伸缩缝只需将屋面部分隔开即可。6)尽量做到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外露,构件宽度宜较墙身小,防止和减少构件与墙体的温度和变形差引起的裂缝。7)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伸缩缝以及临时施工缝等。

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干缩变形

2.1 裂缝成因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干缩变形一般在第一年内完成95%,由于收缩量偏差很大,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其范围在1.5×10-4~6×10-4,即当降温15 ℃~60 ℃,这种干缩变形将造成以下问题:1)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较长时,在梁端墙出现竖向裂缝。2)当现浇雨篷梁较长时,在两端墙产生斜裂缝。3)当较长外露的钢筋混凝土梁受支座约束时(如悬挑阳台边梁),在边梁的中间部位产生竖向裂缝。

2.2 预防措施

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长度遵守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9.1.1条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规定,超过表9.1.1规定长度(露天)应采取措施,如留临时施工缝等。2)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有足够的构造钢筋。3)从施工方面应加强养护,控制水泥用量,防止风吹日晒及过早拆模,冬季施工应避免剧烈温差。4)尽可能采用装配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梁。5)有条件时可掺入适量的防裂膨胀剂。

3 砌体的干缩变形

3.1 裂缝成因

砌块砌体由潮湿到干燥状态的过程中,收缩量为0.1 mm/m~0.3 mm/m,相当于10 ℃~30 ℃温差的变形,可见砌块砌体的收缩性很大,由于房屋结构的整体性,纵向墙体收缩时受到相邻构件(横墙、圈梁、楼板)及地基的约束,故在墙体内产生收缩拉应力,而当温度降低时,墙体也要收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墙体内的收缩拉应力,这种裂缝多出现在外墙上,由于室内外温差在墙体内产生弯曲应力,高温侧受压,低温侧受拉,再加上收缩拉应力,从而出现竖向裂缝,无门窗洞的整体墙体由于四周的约束程度较大,在墙体的中部产生竖直裂缝,裂缝特征为中间宽,上下两头渐小。不在水平方向出现裂缝的原因是由于自重和上部荷载的压应力抵消了垂直的拉应力。另外墙体收缩受地基约束也可产生倒八字斜裂缝。这是因为窗台以下砖墙连成一个整体,这一段长度较长的砖墙在温暖的季节硬化,入冬后有很大的收缩量。但因砖墙与地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地基埋在地下,温度变化小,收缩量也小,所以砖墙的收缩因受到基础的约束而不能自由收缩,从而产生收缩拉应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则出现倒八字裂缝,低层裂缝严重,向上逐渐减轻。

3.2 预防措施

1)应遵守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第6.3.1条规定。2)对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考虑施工期间温差条件),伸缩缝最大间距值应按表6.3.1中规定予以适当减小。3)设置灰缝钢筋。具体位置为: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处;在楼盖标高以下和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道或第三道灰缝处和靠近墙顶的部位。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且宜通长设置。 4)在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具体做法为: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在墙体顶部、在窗台的下部配2Υ16@1 000 mm的通长钢筋。

4结语

以上介绍了砌体结构房屋裂缝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实际工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情况的裂缝,如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错层裂缝等。只要在设计、施工中遵照规范、采取有效措施,都能有效的控制砌体裂缝。

参考文献

[1]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3]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5-26.

上一篇: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下一篇:公共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