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材料

2024-05-12

砌体材料(共9篇)

砌体材料 篇1

摘要:砌体弹性模量是砌体结构的基本力学指标,从3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及砌体材料弹性模量取值的问题,即:利用试验统计资料,得到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及混凝土多孔砖、砂浆的弹性模量表达式;由砌体轴心抗压试验,得到其受压本构关系并推导了弹性模量的表达式;基于混凝土多孔砖、砂浆的弹性模量推导了砌体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得到的表达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现行规范的取值吻合较好,为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混凝土多孔砖,砂浆,本构关系,弹性模量

0前言

砌体弹性模量是砌体结构的基本力学指标[1],是进行砌体构件强度[2]、刚度、稳定性计算及抗震[3,4]、有限元分析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材料参量。随着混凝土多孔砖成为替代黏土制品的主导产品之一,有必要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更全面的了解,而该砌体及砌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亦是研究其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5,6]。

当根据棱柱体试验确定砌体弹性模量时,ACI/ASCE5-02/TMS402-02和Uniform Building Code(UBC-91)均采用由σ=0.05f'm和σ=0.33f'm两点之间的割线的斜率确定(其中,f'm为砌体28 d的抗压强度);当不进行棱柱体试验时,ACI/AS-CE5-02/TMS402-02的方法即根据影响砌体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砌体抗压强度(f'm)和砂浆类型(M,S,N)制成表格,供设计时使用,而这种取值的特点为对于同一类砌体,当采用强度等级不同的砂浆时,砌体弹性模量取值存在不连续性。

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依据砌体弹性模量与砌体抗压强度或砂浆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7,8],由砌体抗压强度或砂浆强度确定砌体的弹性模量,与此法类似的DB22/T 442—2007《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当砂浆强度分别为M7.5及M10时,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为其抗压强度设计值的1600倍和1700倍。这种方法计算虽然简单,但不能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砌体材料砌体在受力性能上的差别。可见,提供具有连续性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的统一表达式,对于该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进行静态、动力分析时,可将砌体视为各向同性单相介质,采用匀质材料的变形规律,其弹性模量可按规范所述方法确定。但如果对组成砌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种破坏机理作进一步的应力分析,则必须将块体、砂浆层分开模拟,分别提供块体、砂浆的弹性模量取值。因此,确定块体、砂浆的弹性模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利用试验统计资料得到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及砌体材料弹性模量取值的方法

1.1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

1.1.1 试件制作

本试验采用KP1型混凝土多孔砖,外形尺寸为240 mm×115 mm×90 mm,孔洞率约为28%,密度约1440 kg/m3,其原材料配比为:水泥18%,粉煤灰19%,煤矸石11%,中砂17%,5~10 mm的碎石35%。测试弹性模量及轴心抗压的试件各6组共120件。试件数量、几何尺寸、使用的砖及砂浆强度见表1。试件砌筑尺寸满足GBJ 129—90《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要求。试件砌筑时孔洞面向下,在盲孔面铺砌砂浆。施工应保证层间砂浆砌筑饱满度达90%以上,立缝砂浆砌筑饱满度85%以上,进入砖孔内砂浆高度不小于6 mm。由于混凝土多孔砖的吸水率较低,砌筑后砌体强度上升速度缓慢,因此,试件砌筑完毕应立即在其顶部压砖。将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20±3)℃,相对湿度60%~80%]养护,约24 h后可达到初期强度,继续养护至28 d。

1.1.2 试验设备及加载方式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的测试在20 t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上完成,示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2%。为了保证加载时砌体均匀受压,试件顶部采用1∶3水泥砂浆找平并用水平尺检查其平整度,试件承压面的不平度应为每100 mm不超过0.05mm,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1%。将千分表安装在测试弹性模量的试件上,保证将其安装在试件成型时两侧面的中线上,并对称于试件两端。试件的测量标距为150 mm。千分表安装完毕后,应仔细调整试件在试验机上的位置,使其轴心与下压板的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先用位移控制,速度为0.05 mm/s,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再改为力控制,按7 k N/s的加荷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荷至轴心抗压强度的40%左右,即达到弹性模量试验的控制荷载值,然后以同样的速度卸载至零,如此反复预压3次。在预压过程中,应观察试验机及千分表运转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应及时予以调整。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弹性模量试验加载示意见图1。

预压3次后,用上述同样速度进行第4次加荷,先加荷到应力为0.5 MPa的初始荷载值,保持30 s后分别读取试件两侧千分表的初始读数,然后加载至控制荷载,保持30 s后,读取两侧千分表的读数。两侧读数增值的平均值,即为该次试验的变形值。

按上述速度卸载至初始荷载,30 s后再读取试件两侧千分表的初始读数,并按上述方法继续进行第5次加荷、持荷、读数,并计算出该次试验的变形值。前后2次试验的变形值相差不大于0.0002测量标距时,试验即可结束。否则,应重复上述过程,直到2次相邻加荷的变形值相差符合上述要求为止。然后卸除千分表,以同样速度加荷至破坏,测得试件的棱柱体抗压强度fm。

1.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数据表明,其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有关,并随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两者之间并不成线性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以得到其割线模量(变形模量)。为了符合砌体在使用阶段受力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建议在工程应用中取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表达式为:

将按式(1)确定的砌体弹性模量计算值E与实测值Ee、DB22/T 442—2007取值Ec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E/Ee的平均值为1.004,变异系数为0.108;E/Ec的平均值为0.954,变异系数为0.039,吻合较好。

1.2 混凝土多孔砖的弹性模量

与砖厂合作按砖的材料原配比配制混凝土并将其制成试件,混凝土多孔砖弹性模量的试件为棱柱体,取其截面尺寸为150 mm×150 mm×300 mm,并将试件模板的一侧钻1个Φ60mm圆孔,插入1根DN50的PPR管,严格按照要求灌注、养护混凝土,并于1 d后抽出PPR管,使其形成空心的混凝土试件,如图2所示。每组试验制备6个试件,其中3个用于测定轴心抗压强度,共做4组。试验设备及加载方式同上。

经分析,得到混凝土多孔砖的弹性模量表达式为:

按式(2)确定的Eb与实测值Ebe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Eb/Ebe的平均值为1.006,变异系数为0.154,吻合较好。

1.3 砂浆的弹性模量

砂浆弹性模量的标准试件为棱柱体,其截面尺寸为70.7mm×70.7 mm,高为210 mm。每组试验制备6个试件,其中3个用于测定轴心抗压强度,每种砂浆设计强度[M15、M10、M10(混)]做3组,共做9组。养护条件及加载方式同上。

根据试验结果发现,砂浆的弹性模量亦与其抗压强度有关,并随砂浆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经数理统计回归,得到砂浆的弹性模量表达式为:

按式(3)确定的Em与实测值Eme进行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Em/Eme的平均值为1.002,变异系数为0.096,吻合较好。

2 基于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受压本构关系推导其弹性模量取值的方法

2.1 试验过程及结果

轴心抗压砌体试件数量、几何尺寸、使用的砖及砂浆强度见表1,试件养护条件及试验设备同弹性模量测试试件[9]。

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先用位移控制,速度为0.05mm/s,待试件与试验机完全接触后,改为力控制,速度为7k N/s,观察试验过程中的力与变形曲线,试验采用分级加载,每级加载50 k N,两级加载之间持荷5 min,持荷期间观察砌体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验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得到混凝土多孔砖砌体轴心抗压的数据如表5所示,并绘制砌体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见图3)。

2.2 结果分析

由图3可知,从受压一开始,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本构曲线就不成线性变化。随着荷载的增加,变形增长逐渐加快,在接近破坏时,荷载很少增加,变形急剧增长。可以将变形曲线分两部分,其中,上升段基本上成抛物线形,下降段则可近似用直线描述。基于以上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受压本构曲线为[10,11,12]:

当ε≤ε0时,

当ε0<ε≤3ε0时,

式中:fm——砌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通过计算砌体受压本构曲线上原点处的切线的正切值,得到该点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的比值,即切线弹性模量为:

当ε0取0.002时,式(6)则为:

按式(7)确定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E2与按式(1)确定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E1进行比较,结果如表6所示,E2/E1的平均值为0.896,变异系数为0.040,吻合较好。

3 基于多孔砖、砂浆的弹性模量推导砌体弹性模量的方法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是弹塑性材料,而根据弹性模量的力学意义可知,在弹性阶段,压应力σ作用下的砌体压应变ε(ε=σ/E)应等于砌块产生的压应变εb(εb=σ/Eb)与砂浆产生的压应变εm(εm=σ/Em)之和,即

式中:E、Eb、Em——分别为砌体、砌块、砂浆的弹性模量,MPa。

由轴心受压砌体中的砌块和砂浆的实际受力特点,需将式(8)中的Eb乘以小于1的系数k1,Em乘以大于1的系数k2予以调整。经分析,对于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系数k1、k2值应分别取0.85、1.55,同时将式(2)和式(3)代入式(8),得到弹性模量的表达式为:

按式(9)确定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E3与按式(1)确定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E1进行比较,结果如表6所示,E3/E1的平均值为0.906,变异系数为0.139,吻合较好。

4 结语

本文从3个不同的途径,即根据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受压的本构关系、应变分析,采用3种方法[按式(1)、(7)、(9)]确定其弹性模量,可以看出,前2种方法较第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现行规范的取值更加吻合。

根据试验结果,混凝土多孔砖、砂浆的弹性模量表达式,可分别按式(2)、式(3)确定。

由本文的3种计算途径可以看出,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既可由砌体的抗压强度亦可由多孔砖、砂浆的抗压强度确定,后者更有利于利用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材料的力学性质深入研究,即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开裂、破坏机理。

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还可以对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沿水平灰缝切向的弹性模量、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弹性模量以及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模量取值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岱新.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唐岱新,王凤来.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计算简图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5):16-20.

[3]杨伟军,林立,杨春侠.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抗震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07,24(10):100-104.

[4]王凤来,陈再现,刘洧骥,等.底层框支配筋砌块砌体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8(5):100-104.

[5]Naraine K,Sinha S.Behavior of brick masonry under cyclic compressive loading[J].J.Struct.Engrg.,ASCE,1989,115(6):1432-1445.

[6]Lidia La Mendola.Influence of nonlinear constitutive law on ma-sonry pier stability[J].J.Struct.Engrg.,ASCE,1997,123(10):1303-1311.

[7]朱伯龙.砌体结构设计原理[M].1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3-16.

[8]王庆霖.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9]庄一舟,黄承逵.模型砖砌体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J].建筑结构,1997,27(2):22-25.

[10]Senthivel R,Sinha S N,Alok Madan.Influence of bed jointorientation on the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plast brick masonry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and tension.12th Brick/Block Masonry conference,Spain,2000:1655-1666.

[11]Madan A,Reinhorn A M,Mander J B,et al.Modeling of masonry infillpanels for structural analysis[J].J.Struct.Engrg.,AS-CE,1997,123(10):1295-1301.

[12]Wang R,Hatzinikolas M A.Numerical study of masonry cavity walls subjected to eccentric loads[J].J.Struct.Engrg.,ASCE,1997,123(10):1287-1294.

砌体材料 篇2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料的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在砌体工程中,应用合格的材料才可能砌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原材料的产品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评定中质量保证资料之一。

--对砌体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主要材料应进行性能的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时,其产品龄期应超过28d。

空心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加气混凝土砌块应防止雨淋。

填充墙砌体砌筑前块材应提前2d浇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砌体材料 篇3

关键词:节能材料,砌体外墙面,防水

外墙采用传统优质的实心牯土砖砌筑的清水墙具有抗渗作用, 不需进行防水处理。20世纪70年代开始, 随着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的要求, 各类新型墙体材料有了较大发展与应用且品种十分繁多。除各种墙板外在砌体材料方面有各种空心砖、轻质砖、多孔砖, 以及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其中多数墙面需做饰面处理。这些材料与制品在早期应用中都束发生过墙体渗漏问题。但近年来一些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市, 采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外墙面在使用不久后即发生不同程度的渗漏, 且日趋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非承重墙体的设计厚度不足, 构造措施“不周密”;砌块主缝的砌筑砂浆不饱满、不密实;受强风侵袭、多雨潮湿、温差变化大等引起墙面抹灰层、饰面层产生裂缝、空鼓、脱落;以及屋面女儿墙泛水开裂和门窗框安装不严密等。这些问题大部分与新材料的应用技术没有过关或设计、施工不周有关。因而治理渗漏已成为一个问题, 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注。

外墙面防护水除在设计上采取了措施外, 还应对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1 砖砌外墙应做到灰缝饱满, 不得有空缝, 梁与墙交接处应使用斜砖和塞满灰浆。

2 各类砌块外墙应采用专门配制、稠度适宜、粘结强度高的混合砂浆或防水砂浆砌筑, 并保证主缝砂浆饱满、严密, 不得有空缝, 且外墙面宜做饰面层。

3 采用空心砖、轻质砖、多孔砖等的外墙面, 其找平层和饰面层应作防水处理或加做防水层。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和建筑物对防水设防的要求, 外墙的找平层应选用不掺粘土类的混合砂浆, 掺纤维的水泥砂浆和掺防水剂或减水剂的水泥砂浆 (厚度10~20mm) , 防水层应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厚度5~7mm)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 (厚度2~3mm) 或其它防水砂浆, 饰面砖的胶结料也应选用以上防水材料。外墙面不平整超过20mm时应做找平层, 其表面的孔洞、缺口应先行堵塞, 外墙面平整时, 找平层可与防水层台二为一, 一次施工。

4 找平层施工前, 应先安装门窗框的预埋铁件, 填补、堵塞墙面孔洞和门窗框、窗顶、窗台与墙体间的缝隙, 并修整凸出部分。

5 找平层和防水层的基面在施工前应充分湿润, 但不得有明水。找平层和防水层应分层抹压。防水砂浆的每层厚度不大于10mm, 聚合物水泥砂浆宜采用压力喷涂施工, 每遍厚度宜为3 mm, 采用抹压法的每层厚度不应大于5mm, 待前一层抹面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应小于2mm, 应分2~3遍涂刷。找平层和防水层应坚实、毛糙, 施工完成后及时淋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应少于3天。

6 找平层和防水层抹面时, 门窗边角、挑出板、檐、线条交角处不得留接缝。

7 防水层和饰面层宜设分格缝, 上下对齐。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应大于3m, 缝宽宜为8~10mm, 并嵌填高弹性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分格缝施工时基面应干燥、干净, 并刷基层处理剂。嵌填的密封材料表面应平整、光滑。

8 在防水层上施工饰面砖时, 应先刷一遍聚合物水泥浆。基面要求干净、平直, 并在贴砖前一天浇水湿透, 饰面砖在铺贴前要浸水30分钟以上。粘贴饰面砖时, 胶结料要均匀、饱满, 并控制好稠度。饰面砖勾缝时, 应行清理缝内疙瘩并湿润, 勾缝应用专用工具, 使缝面达到平整、光滑、无砂眼与裂缝。勾缝后应及时淋水养护。

砌体规范学习心得 篇4

GB 50203-2011学习心得

2月10日,部门组织学习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即使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今世界,砌体结仍然是一种主要的建筑体系,并且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衍生新的理论和技术。现将本次学习重点,即影响砌体结构质量的施工因素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1、原材料质量(水泥、砂、块体、水、石灰膏、外加剂、钢材、石子等),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质量才能确保砌体质量合格。

2、块体砌筑时湿润程度。应保证烧结类块体的相对含水率达到60%~70%,这样块体不会吸走砂浆的水分,让砂浆中的水泥充分发生水化反应,从而保证砂浆强度和与块体的粘结性。

3、砌筑砂浆拌制质量。是否进行配合比设计、各组分材料质量计量是否准确、搅拌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等直接影响到砂浆的质量。

4、砂浆拌制后到使用的间隔时间。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因为水泥水化反应影响砂浆强度,工作性能降低,当拌合后在一定时间内再加水拌合(重塑),虽仍具有强度,但砂浆强度会降低。

5、采用铺浆法施工时,铺浆长度及铺浆后至砌块材砌筑完成的间隔时间。铺浆一般不能超过75厘米,如果铺的太长,砌砖跟不上,砂浆就失去塑性,影响砂浆的饱满度。

6、砌筑技术水平与砌筑手法是否规范。砌筑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宣贯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灰缝厚度、块体平直度、墙体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样板施工并验收,样板验收合格后再行施工。

7、灰缝饱满度。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砖柱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因为砂浆的饱满度与否,直接影响砌体的抗压和抗剪强度,同时外墙砂浆不饱满可能会造成墙体渗漏水。

8、水平灰缝厚度。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砌体中水平灰缝的作用是将块体垫实,以便传力均匀,并减少块体的局部受力,当砂浆厚度较厚时,砂浆层的压缩变形也增大,从而相应加大了砌体截面内的拉应力作用,将对砌体的抗压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9、冬期施工措施是否到位。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度时,砌体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烧结普通砖在气温高于0℃条件下砌筑时,应浇水湿润,在气温低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采用外加剂法配制的砌筑砂浆,当设计无要求,且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时,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施工提高一级。

10、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状态。只有目标制定、执行、检查、改进处理等质保体系过程运行正常,并有效循环和改进,才能使每个工序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廖建华

砌体材料 篇5

外墙面防护水除应在设计上采取了措施外, 还应对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a.砖砌外墙应做到灰缝饱满, 不得有空缝, 梁与墙交接处应使用斜砖和塞满灰浆。

b.各类砌块外墙应采用专门配制、稠度适宜、粘结强度高的混合砂浆或防水砂浆砌筑, 并保证主缝砂浆饱满、严密, 不得有空缝, 且外墙面宜做饰面层。

c.采用空心砖、轻质砖、多孔砖等的外墙面, 其找平层和饰面层应作防水处理或加做防水层。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和建筑物对防水设防的要求, 外墙的找平层应选用不掺粘土类的混合砂浆, 掺纤维的水泥砂浆和掺防水剂或减水剂的水泥砂浆 (厚度10-20mm) , 防水层应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 (厚度5-7mm)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 (厚度2-3mm) 或其它防水砂浆, 饰面砖的胶结料也应选用以上防水材料。外墙面不平整超过20mm时应做找平层, 其表面的孔洞、缺口应先行堵塞, 外墙面平整时, 找平层可与防水层合二为一, 一次施工。

d.找平层施工前, 应先安装门窗框的预埋铁件, 填补、堵塞墙面孔洞和门窗框、窗顶、窗台与墙体间的缝隙, 并修整凸出部分。

e.找平层和防水层的基面在施工前应充分湿润, 但不得有明水。找平层和防水层应分层抹压, 防水砂浆的每层厚度不大于10mm, 聚合物水泥砂浆宜采用压力喷涂施工。每遍厚度宜为3mm, 采用抹压法的每层厚度不应大于5mm, 待前一层抹面凝结后方可抹后一层,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应小于2mm, 应分2-3遍涂刷。找平层和防水层应坚实、毛糙, 施工完成后及时淋水养护, 养护时间不应少于3天。

f.找平层和防水层抹面时, 门窗边角、挑出板、檐、线条交角处不得留接缝。

g.防水层和饰面层宜设分格缝, 上下对齐。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应大于3m, 缝宽宜为8~10mm, 并嵌填高弹性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分格缝施工时基面应干燥、干净, 并刷基层处理剂。嵌填的密封材料表面应平整、光滑。

h.在防水层上施工饰面砖时, 应先刷一遍聚合物水泥浆。基面要求干净、平直, 并在贴砖前一天浇水湿透, 饰面砖在铺贴前要浸水30分钟以上。粘贴饰面砖时, 胶结料要均匀、饱满, 并控制好稠度。饰面砖勾缝时, 应先清理缝内疙瘩并湿润, 勾缝应用专用工具, 使缝面达到平整、光滑、无砂眼与裂缝。勾缝后应及时淋水养护。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篇6

一、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砌体是一种脆性结构, 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较低,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砌体结构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 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在多层砌体建筑的设计中, 如果过度追求大开间、大门洞、大悬挑、通窗效果等设计形式, 必将大大削弱建筑的抗震能力。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砌体结构的抗震强度进行验算。这部分主要是根据现已掌握的地震作用规律, 将地震动力学的问题简化为静力作用, 然后对砌体结构的抗震强度进行验算。二是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要想使砌体结构达到预期的抗震要求, 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震害及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1. 砌体结构震害。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集中在墙身和构件连接处, 楼盖、屋盖结构本身的破坏较少。

(1) 墙体的破坏。在砌体房屋中, 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平行的墙体是承担地震作用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 这类墙体往往因为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斜裂缝。而水平地震反复作用会使两个方向的斜裂缝组成交叉型裂缝, 这种裂缝在多层砌体房屋中的表现规律一般是下重上轻。这是因为在多层房屋的墙体下部, 地震剪力相对较大。

(2) 墙体转角处的破坏。由于墙角位于房屋尽端, 房屋对其约束作用减弱, 因而其抗震能力相对降低, 比较容易遭受破坏。

(3) 楼梯间墙体的破坏。标准层的楼梯间墙体计算高度比房屋其他部位小, 因而其刚度较大, 此处分配的地震剪力也相应较大, 所以易遭受震害;顶层楼梯间的墙体计算高度较其他部位大, 因而稳定性差, 所以也易发生破坏。

(4) 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是砌体房屋的薄弱部位, 特别是有些建筑物的内外墙为分别砌筑, 这些部位在地震中极易被拉开, 造成外纵墙和山墙外闪、倒塌。

(5) 楼盖预制板的破坏。预制板整体性较差时、搭接长度不足或无可靠拉接时, 在强烈地震中, 楼盖极易塌落, 并造成墙体倒塌。

(6) 突出屋顶的房屋等附属结构的破坏。突出屋顶的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房屋附属结构, 因为受地震“鞭端效应”的影响, 所以一般比下部主体结构损坏严重。

2.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 首先要明确的是设防标准问题。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提出的设防标准为“既能合理使用投资, 又能保证结构抗震安全”, 概括来说, 即“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二、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设计

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在地震中, 要杜绝多层砌体在地震中形成裂缝是很难做到的。因此, 为了削弱砌体结构的脆性性质, 应当寻找一种即使在砌体结构开裂后仍能保持其承受垂直荷载的能力而不致突然倒塌的方法。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调查中发现, 地震中有8幢带有钢筋混凝土柱的砌体房屋没有一塌到底。此后30年的实践应用充分证明了在砌体建筑中设置构造柱的抗震效果。从概念上讲, 不能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理解为柱, 它其实是一种约束砌体的边缘构件。在多层砌体结构中, 应在下列位置设置构造柱:墙体和墙体的交接部位、洞口两侧墙体的端部、楼梯间两侧墙、大房间两侧墙、局部墙跺等。

2. 设置抗震圈梁。

抗震圈梁是一种水平约束构件, 它在砌体房屋中的重要性与构造柱一样。抗震圈梁既是水平楼、屋盖的约束边缘构件, 又是加强墙体与墙体、楼盖与墙体间连接的重要构件。抗震圈梁作为加强房屋整体性、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构件, 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抗震效果也被历次地震灾害所验证。除了每层楼、屋盖标高处之外, 还应在墙段上所有的承重墙和自承重墙体上设置抗震圈梁。

3. 连接要求。

多层砌体结构的各个部分要通过相互连接来达到加强整体性、发挥整体功能、满足房屋抗震性能的要求。

(1) 楼板与墙、楼板与楼板的连接。楼板与墙的连接主要靠支承长度来保证。相关规范规定, 楼板伸入墙内的长度应不小于120mm, 以免地震时的水平变位使楼板从墙体上滑脱。当板跨大于4.8m时, 应将与板跨平行的外墙和预制板进行拉结。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可不另设置圈梁, 但应在外墙支承面上增设加强楼板、屋面板边缘强度的措施。

(2) 其他部位的连接。楼盖、屋盖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 应与墙或构造柱及圈梁相连接。

三、结论

建筑砌体裂缝浅谈 篇7

(1) 温差变形引发的砌体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更易发生于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

防治这类缝的有效措施是加设混凝土窗台盘, 它不仅可以防裂缝, 还可有效地解决铝合金等窗框安装配合问题, 防止窗周渗漏水。

(2)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 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3) 结构荷载过大或砌体截面过小引起的裂缝

①抗压、抗弯、抗剪、抗拉强度不足。如中心受压砖注的竖向裂缝;砖砌平拱抗弯强度不足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挡土墙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水平裂缝;砖砌水池池壁沿灰缝的裂缝。

②局部承压强度不足。如大梁或梁垫下的斜向或竖向裂缝。

(4) 设计构造不当引起的裂缝

①沉降缝设置不当。如沉降缝位置不设在沉降差最大处;沉降缝太窄, 高层房屋沉降变形后, 低层房屋随之下沉砌体受挤压而开裂。

②建筑结构整体性差。如混合结构建筑中, 楼梯间砖墙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不闭合而引起的裂缝。

③墙内留洞。如住宅内外墙交接处留烟囱孔影响内外墙连接。使用后因温度变化而开裂。

④不同结构混合使用, 又无适当措施。如钢筋混凝土墙梁挠度过大引起墙体裂缝。

(5) 材料质量不良引起的裂缝

①砂浆体积不稳定。如水泥安全性不合格, 用含硫量超标的硫铁矿渣代砂引起砂浆开裂

②砖体积不稳定。如使用出厂不久的灰砂砖砌墙, 因收缩不一致较易引起裂缝。

(6) 施工质量低劣引起的裂缝

①组砌方法不合理, 漏放构造钢筋。如内外墙不同时砌筑, 又不留踏步式接茬, 或不放拉接钢筋, 导致内外墙连接处产生通长竖向裂缝。

②砌体用断砖, 墙中通缝、重缝较多。如某单层厂房围护外墙因集中使用断砖而裂缝。

2 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砌体裂缝的产生。

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

(1) 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

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1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1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

(2) 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

(3) 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

预防的主要方法:

①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②严格控制含水率;

③严格按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如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统长构造筋等。

3 裂缝控制的措施

(1) 设计方面

控制顶层墙体裂缝的关键是降低屋面与墙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必须同时采用保温层和隔热层, 在檐口处的保温层厚度必须满足允许温差的要求。同时, 隔热层应满铺, 不得在檐口处出现空档。在屋盖适当部位应设置分隔缝。

顶层外墙交接处和纵横墙交接处的芯柱数由现在的5孔、4孔增加为8孔, 其中在横墙或山墙上设5孔, 在外纵墙上设3孔, 以减少横墙斜向裂缝的产生。在顶层门窗洞口两侧均设置1孔芯柱, 芯柱必须锚固于上下层的圈梁内, 以增强墙体的抗剪强度。顶层两端第—开间的房间隔墙厚度若为190mm则应与山墙同时砌筑, 在T字接头处设置4孔芯柱和φ4钢筋点焊网片, 沿高度每600mm设置。后砌墙和填充墙用钢筋网片与山墙连接, 墙顶离开屋面板底20mm, 并用弹性材料嵌缝。上述两种墙体须沿墙通长设置φ4钢筋点焊网片与芯柱网片、山墙拉结网片相连。

提高顶层墙体的小砌块和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应不低于7.5级, 并在外纵墙、内横墙沿高度每600mm设置φ4钢筋点焊网片, 用来增强顶层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

在各层窗台处均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以减少由于压力差引起的裂缝。同时提高底层窗台下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若在不均匀地基的情况下, 增加地圈梁的刚度, 并在底层窗台墙体的第二与第四皮灰缝中各设置φ4钢筋点焊网片, 用以控制竖向裂缝的产生。

(2) 施工方面

砌筑工人应持证上岗。上岗前应做好技术交底, 要求每一层的同部位墙体应由同一人施工。

墙体所使用砌块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准用证。砌筑前, 应将砌块表面的污物清除, 不得使用28天龄期未到或潮湿的小砌块进行砌筑。断裂的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缝的小砌块不得在承重墙上砌筑。

砌筑水平灰缝时用座浆法铺浆, 砌筑竖缝时先将小砌块端面朝上铺满砂浆, 然后上墙挤紧, 并用泥刀在竖缝中插捣密实, 做到随砌随勒缝, 用以保证墙体有足够的抗拉、抗剪强度。若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小砌块或被撞动的小砌块时, 应重新铺浆砌筑, 控制砌块周围裂缝的产生。

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 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 砂浆稠度宜控制在50mm~70mm, 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 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顶层的内粉应在屋面保温层、隔热层施工完毕后进行, 以降低温差的影响。外墙的粉刷宜在结构封顶后, 并在墙体干缩基本稳定后施工, 防止以后粉刷开裂。

4 冬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雨量为小雨以上时, 应停止砌筑, 对已砌筑的墙体宜遮盖, 防止雨水浸入。继续施工时, 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在雨季施工时, 宜在楼层第一皮砌块外壁水平灰缝内预埋麻绳, 这样可将砌块孔心中的雨水导出, 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砌块。砌筑砂浆稠度应视实际情况适当减小, 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砌体房屋的墙体设计 篇8

受压构件的稳定性主要与计算高度与截面尺寸有关。为了保证墙、柱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稳定性,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墙、柱必须进行高厚比的验算, 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允许高厚比的限值;二是墙、柱实际高厚比的确定。

1.1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应当根据房屋类别和构件的支承条件等来计算, 见表1。

1.1.1无吊车房屋

对于表中的构件高度H, 应当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在房屋底层, 为楼板顶面到构件下端支点的距离。下端支点的位置可以取在基础顶面。当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时, 可取室外地面下500mm处。

(2) 在房屋其他层次, 为楼板或其他水平支点间的距离。

(3) 对于无壁柱的山墙, 可以取层高加山墙尖高度的1/2;对于带壁柱的山墙, 可以取壁柱处的山墙高度。

1.1.2有吊车的房屋

对于有吊车的房屋, 当荷载组合不考虑吊车作用时, 变截面柱上段的计算高度按表1采用;下段的计算高度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Hu/H≤1/3时, 取无吊车房屋的H。

(2) 当1/3

式中:Iu——变截面柱上段的惯性矩;

Il——变截面柱下段的惯性矩。

(3) 当Hu/H≥1/2时, 取无吊车房屋的H0, 但在确定值时应当采用上柱的截面。

1.2允许高厚比

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根据一定时期的材料质量和施工水平, 从实际经验出发,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从构造要求规定了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限值, 见表2。

1.3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中规定了墙、柱高厚比的验算公式为:

式中:H0——墙、柱的计算高度, 应按相关规定确定;

h———墙厚或矩形柱与//。相对应的边长;

μ1——厚度A小于240mm自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可以按下列规定采用:

h=240mm, μ1=1.2;h=90mm, μ1=1.5;240mm>h>90mm, μ1可按插入法取值。上端为自由端墙的允许高厚比, 除按上述规定提高外, 还可提高30%;对厚度小于90mm的墙, 当双面用不低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 包括抹面层的墙厚不小于90mm时, 可按墙厚等于90mm来验算高厚比;

μ2——有门窗洞口的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应按式 (3) 计算:

其中:bc———在宽度5范围内的门窗洞口总宽度;

s———相邻窗间墙或壁柱之间的距离。

当按式 (3) 算得的μ2值小于0.7时, 应采用0.7。当洞口高度等于或小于墙高的1/5时, 可取μ2等于1.0。

注:1) 毛石墙、柱允许高厚比应按表中数值降低20%取用;2)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厚比, 可按表中数值提高20%, 但不得大于28%取用;3) 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的新砌砌体的高厚比时, 允许高厚比对墙取14, 对柱取11。

当与墙连接的相邻两横墙间的距离s≤μ1μ2[β]h时, 墙的高度可以不受式 (2) 的限制;变截面柱的高厚比可按上、下截面分别验算, 其计算高度可按表2采用。验算上柱的高厚比时,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1的数值乘以1.3后采用。

当构造柱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 可按式 (2) 验算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此时, 公式中的h取墙厚;确定墙的计算高度时, s应当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墙的允许高厚比[β]可以乘以提高系数μc

式中:

λ———系数 (对细料石、半细料石砌体, λ=0;对混凝土砌块、粗料石、毛料石及毛石砌体, λ=1.0;其他砌体, λ=1.5) ;

bc———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

l———构造柱的间距。

当bc/1>0.25时, 取bc/1=0.25;当bc/1<0.05时, 取bc/1=0。但是, 施工阶段的高厚比验算不考虑构造柱的有利作用。

对有带壁柱或构造柱的墙体, 除了要验算整片墙体的高厚比外, 还需验算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仍按式 (2) 计算, 在计算H0时, s应当取相邻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间的距离。对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带构造柱墙, 当b/s≥1/30时, 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 (b为圈梁宽度) 。如果不允许增加圈梁宽度, 可按墙体平面外等刚度原则增加圈梁高度, 以满足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不动铰支点的要求。

摘要:砌体结构的墙、柱一般可以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主要包括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规范采用验算高厚比的方法来保证墙、柱稳定性。

砌体结构裂缝问题分析 篇9

1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1.1 八字斜裂缝

当建筑物较长时,会因建筑物中部沉降产生正弯矩,则在建筑底层两端的窗角出现正八字裂缝;而当两端沉降大于中间沉降时,产生负弯矩,两端向下沉,则在建筑底层两端窗角出现倒八字裂缝。裂缝随沉降的发展,可以达到沉降平衡。为判断沉降是否停止,可在裂缝处贴石膏饼观察。

1.2 单侧斜裂缝

一栋旧建筑物旁边建起一栋新建筑时,如果新建筑较大又与旧建筑相邻间距较小,就会对旧建筑的基础产生影响,特别是旧建筑靠新建筑一侧的地基土产生沉降,使在这一侧的墙角、窗角处出现单向斜裂缝。而一个建筑一边高另一边低时,也会因沉降不均,在高低楼连接处靠低楼一侧的底层窗口对角出现斜裂缝。

1.3 水平裂缝和竖向裂缝

建筑窗洞口过大时,会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敏感。在不均匀沉降过程中,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可同时出现水平裂缝,且裂缝越靠近窗口越宽;而建筑底层窗下竖向裂缝,往往因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大于窗台墙下基础的沉降,才使窗台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出现窗台下中间部位产生竖向裂缝。

2 温度变形裂缝

建筑物受气候和温度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砌体的热胀冷缩都会产生应力变化。当砌体无法抵挡膨胀和收缩应力时,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裂缝。温度裂缝多数发生在施工当年或隔年,裂缝程度冬季比夏季严重。

2.1 八字斜裂缝

由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大于砌体的线膨胀系数,所以,屋盖与墙之间存在较大温度差。特别是平屋顶容易受到温度变化影响。当屋盖的热胀冷缩变形较大时,建筑两端顶层窗口会出现裂缝,大多数为对称裂缝。当屋盖下砌体顶部产生剪应力时,砌体中则形成拉应力,多个拉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时,纵墙顶层两端窗口产生正八字裂缝;反之,在寒冷地区还可因屋盖遇冷产生较大收缩,此时在纵墙顶层两端窗口产生反向八字裂缝。这些裂缝特点为建筑两端明显,顶层明显,阳面明显。另外一些建筑竣工后无采暖或不及时采暖,也会因砌体收缩产生斜裂缝。

2.2 水平裂缝

当屋面受热膨胀,其变形受到墙体约束时,屋面框架梁对墙体顶端产生水平推力,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出现水平裂缝(见图2),有时楼角处形成包角裂缝(见图3),裂缝基本沿外墙顶部分布,两端较重,中间较轻;两端及包角裂缝较宽,中部裂缝较窄;两端包角裂缝连续,中间裂缝间断。女儿墙和混凝土梁顶端也常见此种裂缝。

另外,当顶层屋面高低错落不在同一平面时,就会出现一侧屋面与另一个房间外墙相连的情况。这一侧的顶层屋面框架梁受热膨胀时,所产生的水平推力会导致墙体产生水平裂缝(见图4)。

2.3 竖向裂缝

竖向裂缝多发在北方,受寒冷因素影响。如果建筑物长度大又未设伸缩缝,如果是未完工程越冬,都可能在房屋檐口下或局部或普遍出现竖向裂缝;在底层窗台下出现间距较均匀的竖向裂缝;而现浇混凝土过梁的梁两端也易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

3 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普遍来自于施工或设计。当墙体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其压力、剪力、拉力的作用时,就会以裂缝形式呈现。多见墙身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等。

3.1 斜裂缝

当窗间墙荷载较大时,荷载沿窗洞口边缘扩散,既在窗洞口下角产生剪应力,使砌体在窗洞口斜角方向裂开,其形式为下角严重,上角轻。

3.2 竖向裂缝

当墙体受到轴心压力或小偏心压力时,裂缝在墙体或柱子下部分出现竖向裂缝,裂缝中间宽,两头窄,而各个裂缝宽窄不均。有时过梁因受荷载产生挠度,梁端支承处砌体局部受压,导致砌体在梁端处出现竖向裂缝。

3.3 阶梯状裂缝

当混凝土构件梁支承在砌体上,由于梁端应力集中,砌体局部产生过大压应力,这种应力在砌体支承面下一定范围内超过砌体本身的抗拉强度,致使砌体产生阶梯形裂缝,多见混凝土小型砌块。

4 其他原因裂缝

建筑上的裂缝类型很多,就砌体裂缝来说除上述情况外,还有砌体材料本身的问题,施工及装饰等带来的裂缝问题。

4.1 材料问题裂缝

材料本身的问题大多出现在水泥制品的实心砖和空心砌块方面。如: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小砌块及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等。这些墙体材料由于水泥的水化和材料含水的原因,干燥收缩较大。特别是砌筑使用了养护龄期不足的块材、被雨水淋湿的块材、墙体材料淋水较多等情况时,砌体更容易出现干燥收缩裂缝。所以对于这类材料砌筑的墙体,不要急于抹灰,应让其充分干燥,避开自身收缩阶段。在城市建筑中多数为框架结构,填充墙多数使用轻集料空心砌块,而农村多使用混凝土小砌块。据资料显示,这些砌块在28 d养护后干缩变形在50%~60%左右,而这种干缩可以持续几年。

这类裂缝多发于砌体和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交接面,也可出现在砌体的某些匹段之间。这类干缩裂缝分布较广、数量较多、裂缝程度相似。但是还要根据裂缝的位置和施工的气候温度以及裂缝的时间等不同情况分析判断。

4.2 施工问题裂缝

施工前应对所用砌体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如:外观、尺寸偏差及检测报告中各项指标;对所进场的材料合理堆放并做好排水和防雨措施等,为材料的砌筑把好第一关。在墙体的砌筑中,应按不同材料的砌筑方法施工,如:填充墙顶一匹砖应采用斜砌法。严格控制断、裂、缺棱掉角材料的使用。砌筑中往往对砌筑砂浆不够重视,砂浆的流动性不稳定,强度忽高忽低;砌筑中砂浆厚度薄厚不均等都是容易诱发砌体产生裂缝的因素,特别是当填充墙砌块含水较大又砂浆稠度过大时,更容易产生砌体裂缝。例如:一个小区的十一层框架结构住宅楼,外墙外保温贴瓷砖。居民反映墙上有裂缝且楼内经常有动静(咔咔响),特别是夜间更甚。观察走访多栋楼,普遍存在外墙瓷砖开裂现象,山墙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是砌筑时砌体整体含水较大。这栋楼房当年施工又当年竣工,砌体完工后急于做外保温和贴瓷砖,墙体没有干燥过程,砌体整体的干燥收缩不仅使墙体开裂也破坏保温层,最后反映在瓷砖面层出现裂缝(见图5)。

另外,对开间过大的砌体,按规范规定应设置墙体构造柱;在墙体的特殊位置或砌块搭接长度不满足时,应在灰缝中增设拉结筋或金属网。还应该注意完工后对预留的施工墙洞口、窗洞口的修复,以此控制砌体开裂。

4.3 其他原因的裂缝

引起砌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不正确装修,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在完工的墙面上凿电线沟、新开洞口、削薄部分墙体、空心砌块墙面挂重物等。

因受震动影响,也会对房屋砌体造成破坏。如:修路时,混凝土平板振动器会使原有的路边建筑受到震动;大型重载车辆在一段时间连续通过,会使路边建筑受到震动。在上述情况下,一些年久建筑、浅地基平房都会因受到震波影响而出现墙体裂缝。这些裂缝在外墙和窗下墙较严重,基本为竖向裂缝(见图6)。

因受外来水淹泡,导致建筑产生沉降和冻胀而出现的墙体裂缝也屡见不鲜,这些裂缝形式往往数量多、竖向裂缝多、裂缝宽度大,裂缝完全贯穿并很有可能致建筑成为危房。

总之。导致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非常多,也比较复杂。有时裂缝来自于单向因素,而许多情况下属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在鉴定中我们采用先了解外因,再勘察裂缝,找出原因。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规范规定确定裂缝程度。在勘察裂缝时要注意裂缝位置、方向、形状、长度、宽度和发展趋势。只要正确判断产生裂缝的原因,就能够准确地提供治理方案。

摘要:在建筑结构中砌体结构裂缝问题比较常见,通过司法鉴定总结出如何勘察裂缝状态,准确判断裂缝原因,为控制裂缝和修补裂缝提供前提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砌体,裂缝,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彭志源.建筑工程禁忌[J].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

[3]束必清.砌体结构墙体变形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砖瓦,2008.

上一篇:收费模式下一篇:放飞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