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砌体房屋

2024-05-17

多层砖砌体房屋(精选9篇)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1

摘要:承重砌体出现裂缝对建筑物危害较大, 轻者影响外形美观, 破坏结构整体性, 降低建筑物寿命;重者使建筑物丧失使用功能, 甚至倒塌。针对承重砖砌体房屋裂缝的成因与防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砌体,裂缝,成因,防治

承重砌体出现裂缝对建筑物危害较大, 轻者影响外形美观, 破坏结构整体性, 降低建筑物寿命;重者使建筑物丧失使用功能, 甚至倒塌。

砌体结构构件的抗拉性能很差, 因此砌体结构的各种破损大多是以裂缝形式反映出来的。

1 砌体裂缝的成因大致有下列几类:

1.1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当房屋地基变形中部向下弯曲时, 则房屋两端的下部将要出现正八字缝, 反之则出现倒八字斜缝;当相邻建筑高度相差悬殊而未能妥善处理时, 高层部分地基变形大, 将导致底层墙体的开裂;当地基受不均匀冻胀影响, 往往窗间墙在窗台处出现水平裂缝;当底层窗口较宽时, 纵墙沿长度方向地基反力不均匀, 将使窗下墙带反向受弯, 容易使窗台处墙体产生竖向裂缝, 一般上宽下窄, 多数是一条裂缝, 有时也能出现几条裂缝。

1.2 由于温度变形产生的裂缝

热胀冷缩, 是各种物体的一个物理特征, 各种建筑材料及其所形成的构件也不例外。砖砌体和与其联系的构件因温差影响而出现不均匀的伸缩也会使砖砌体出现裂缝。常见的裂缝有:

1.2.1 顶层墙体的温度裂缝。砖混结构多层房屋是由砖砌体承重墙与钢筋砼屋面板所组成。当外界温度变化时, 顶层结构砖外墙存在一定的温差, 加之钢筋砼屋面板与砖墙体的线胀系数相差悬殊, 导致两者温度变形不协调,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 钢筋砼屋面板变形大, 砖砌体变形相对较小, 使屋面板水平方向受压、墙体受拉、受剪, 产生墙体开裂。在房屋顶层两端受力最大, 往往沿窗口对角线方向呈现八字形裂缝, 还会在屋面板外墙产生水平裂缝, 有女儿墙时, 还会使女儿墙开裂或外倾。这种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由于屋面板的温度伸缩也会引起与外纵墙相连的顶层横墙的开裂, 一般位于天棚下靠外墙处出现斜裂缝。

1.2.2 当砖混房屋长度过大时, 在温度变化情况下也会使墙体中部薄弱部位产生裂缝。

1.2.3 错层的砖混结构, 当降温时砼楼盖收缩比砖墙显著, 会使错层外墙体被拉出竖向裂缝。

1.2.4 壁面温差导致的墙体开裂。外墙体在壁面温差作用 (墙里侧高温, 外侧低温) 下产生变形 (里侧伸长, 外侧缩短) , 但房屋是空间整体, 不允许墙面自由变形, 也即温度变形受到约束, 结果在薄弱部位出现竖向裂缝, 上、下同宽, 比较均匀, 只在墙外侧开裂, 里侧没裂。

1.2.5 支承构件温差变形导致墙体开裂。外挑房间的轻型保温复合墙适应不了悬挑大梁上、下表面温差变形而开裂, 这种裂缝将随季节变化、悬挑梁温度变形的季节变化而张开或闭合。

1.2.6 由于砖混结构局部楼层伸缩缝处砼构造柱粘连而引起的墙面裂缝, 即温度伸缩变形在局部地段受阻的结果。

1.3 砌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由于砌体受压强度不够而出现竖向裂缝。跨度较大的梁, 其端部未设梁垫, 砌体局部受压强度不足, 而在支座下方一定距离出现竖向裂缝或喇叭口裂缝;由于承重过梁支座搭入墙内支承长度不足而在梁端头产生竖向或斜向裂缝;纵横墙交接处, 由于咬槎不好, 构造不当或受力过大而被剪断;由于墙体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的阶梯形裂缝。

1.4 地震作用或外界振动影响

地震时房屋受到水平方向的多次反复作用, 墙体往往出现交叉状斜裂缝, 有时外纵墙也可能产生弯曲引起的水平裂缝;楼房近处打桩或重型车辆运行, 也可能使房屋墙体开裂, 具体形状与震源的距离、地基土的性能、房屋的刚度动力特性等有关。

2 防止砌体出现裂缝措施

根据工程实践表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是不够的, 应采取以下措施:

2.1 针对砌体房屋底层墙体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2.1.1加强基础圈梁的刚度, 增加圈梁平面布置密度, 在设计中应充分注意基础沉降变形。持力层的压缩变形较大时, 要适当调整基础底面宽度, 减少房屋中段的沉降值。

2.1.2提高底层窗台下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设置水平钢筋网片, 对砌体房屋也可以将砌块孔洞用C15砼灌实。

2.2 针对砌体房屋上部墙体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2.2.1 提高顶层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砌筑砂浆不应低于M5。

2.2.2增加屋面保温隔热效果, 减小温度变化对屋面的影响,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防水层和隔气层的竣工质量, 防止水泡渗透保温层, 减少温度变化对屋面板的影响。

2.2.3 在屋面板上设分格缝, 分格缝位置纵向在房屋两端第一开间处, 横向在屋脊分水线处。

2.2.4 增加圈梁的平面布置密度, 采取措施减弱屋面板与圈梁间的连接强度, 如设置滑动层或缓冲层等 (不适用抗震地区和风压大于0.7KN/M的地区) 。

2.2.5 屋盖保温层上的砂浆找平层与周边女儿墙间应断开, 留出槽, 用松软防水材料填塞, 以免该砂浆找平层因温度变形推挤外墙和女儿墙。

2.2.6 加强顶层内、外纵墙端开间门窗洞口周边的刚度。对于砖砌体房屋可局部采取钢筋砼条带加强, 对于砌体房屋可在顶层端开间门窗洞口设置钢筋砼芯柱, 窗台下设置水平钢筋网片或钢筋砼窗台板带, 芯柱与圈梁及水平钢筋网片之间要有可靠的构造连接。

2.2.7 也可考虑“抗”为“放”, 对顶层墙体设间距为两、三个开间的局部墙面伸缩缝, 此时屋面板构件和圈梁可仍然连通而不必断开。虽然不如国外每开间设缝的效果, 但必定大大缓解温度变形的危害。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2

关键词:砖砌体裂缝预防措施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其中以传统的砖、石等材料为主的砌体结构在工程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或施工等原因,砌体结构房屋的墙体受温度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易产生各种形式的墙体裂缝,影响房屋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严重时会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在房屋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中裂缝的发生。

1 裂缝表现形式

从砌体结构裂缝表现形式上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种:

1.1 斜裂缝 在窗口转角处、窗间墙、窗台墙、外墙及内墙上都可能产生此种裂缝。大多数情况下,纵墙两端部出现斜裂缝的概率较大.斜裂缝往往还出现在窗口的两对角处,窗口处裂缝宽度较大,向两边逐渐缩小,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内部的横隔墙和山墙上的斜裂缝呈八字形。有些裂缝在建筑物的外墙下部呈正八字形,其形状是下部裂缝宽,向上逐渐延伸并且宽度缩小。

1.2 水平裂缝 由于墙体上部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的非均匀性,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相互组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沿灰缝错开,而斜裂缝既可能沿灰缝错开也可能横穿砌体或砖块.

1.3 竖向裂缝 这裂缝常出现在窗口的两个下角处,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多数窗台缝出现在底层,二层上很少发现.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墙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混合结构的门窗孔常设钢筋混凝土圈粱、过粱等构件在梁端部的墙面上常出现局部竖向或稍倾斜的裂缝。裂缝中部宽、上下端小,有的还通至窗口下角附近。当过梁为暗梁时裂缝细微而不易被发现,过粱外露时裂缝很明显,过梁愈大,裂缝亦较宽。

2 防止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建议

2.1 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①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②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③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④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规范)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 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预防措施

2.2.1 设置控制缝①控制缝的设置位置:a在墙的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设置竖向控制缝;b在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处设置竖向控制缝;c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则设置竖向控制缝;d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e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f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应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充。②控制缝的间距:a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b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 或墙高的3倍;c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2.2.2 设置灰缝钢筋①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②在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和靠近墙顶的部位;③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④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带的距离不小于600mm;⑤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同片, 网片的纵向钢筋不小于2帖,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O0mm;⑥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顶层窗洞上下不小于3怊;⑦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便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⑧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⑨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⑩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d和300mm;不配筋的外叶墙应设控制缝,控制缝间距不宜大于6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2.2.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 ①在楼盖处或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②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③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当不能通长设置时,允许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d和600mm;④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和400mm;⑤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宜在控制缝处断开,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⑥对地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的地区,配筋带的截面不应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应小于MU1O;⑦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⑧可用配筋带代替水平灰缝钢筋,二者具有下列对应关系。

2.3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2.3.1 建筑物的体型力求简单。建筑物体型复杂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体刚度和加剧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基条件不好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简单的建筑体型,实践证明,这样的建筑物,由于整体刚度好,地基受荷载均匀,所以较少发生开裂。

2.3.2 控制建筑物长高比。砌体结构的长高比越大,整体刚度越差,纵墙很容易因挠曲过度而开裂。根据调查,二层以上的砌体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2.5:对于平面简单,内外墙贯通、横墙间隔较小的结构,长高比不宜大于3.0。不符合上进要求时,要设置沉降缝。

2.3.3 設置沉降缝。用沉降缝将建筑物(包括基础)分割为两个或多个独立的沉降单元,可有效地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分割出的沉降单元,要求具有体型简单、长高比小、结构类型不变以及所在处的地基比较均匀等条件。

2.3.4 设置圈梁。对于砌体承重结构来说,不均匀沉降的损害突出表现为墙体的开裂。因此,常在墙内设置圈梁来增强其承受挠曲应力的能力,这是防止出现裂缝及阻止裂缝扩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当墙体产生挠曲时,圈梁的作用犹如钢筋混凝土梁内的受拉钢筋,它主要承受拉力,弥补了砌体抗拉强度不足的弱点。当墙体正向挠曲时,下方圈梁发挥作用,反向挠曲时,上方圈梁发挥作用。另外,圈梁必须与砌体结台成整体,否则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结束语

总之,对于砌体结构裂缝的控制,是一综和性问题,必须坚持设计和施工合作,做到设计阶段的事前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尽量杜绝事后加固的被动局面。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设计应紧密结合现场情况和实际施工条件,施工应尽力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温度裂缝的产生,将温度裂缝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GBJ3- 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GBJ203-83.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JGJ5-80.中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篇3

砌体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原材料来源广泛, 易于取材、生产和施工, 造价低廉, 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耐热性、隔音性和耐久性, 在城乡建筑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因此, 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在已有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 不仅在7、8度区, 甚至在9度区, 砖混结构房屋经历震害后受到轻微损坏, 或者基本完好的例子也是不少的。通过这些砌体房屋的调查分析, 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要经过合理的抗震设计, 构造得当, 保证施工质量, 则在中、强地震区, 砖混房屋是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破坏形式

根据四川地震灾区的震后灾害调查情况,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房屋局部及整体倒塌; (2) 预制板楼、屋盖破坏; (3) 楼梯间墙体破坏; (4) 外纵墙破坏; (5) 纵墙在室外地坪处产生水平裂缝; (6) 外纵墙洞口间墙体X型裂缝; (7) 其它破坏。

3 砌体抗震措施

基于砌体结构本身特点以及其震害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工程人员在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性能。

3.1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

对于多层砌体而言, 如果可以做到正确选择承重体系、科学进行结构布置、合理选择楼 (屋) 盖形式、正确设置防震缝等等的话, 就会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1.1 正确选择承重体系

根据传递荷载的路线不同, 砌体结构的墙体承重体系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纵横墙承重三种形式。横墙承重体系一般横墙间距较小, 数量较多且开洞较少又有纵墙作为侧向支承, 其横向刚度大, 整体性好, 所以横墙承重的多层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传递和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纵墙承重体系, 横墙数量少且自承重, 横墙间距大, 形成大空间, 使得房屋的横向刚度差。楼板又直接搁置在纵墙上或搁置在梁上而梁搁置于纵墙上, 造成横墙与楼盖的联结较差, 横向地震作用很少能够直接通过楼 (屋) 盖传至横墙, 而大部分通过纵墙经由纵横墙交接面传至横墙。因此, 地震发生时外纵墙因板与墙体的拉结不力而成片向外倒塌, 楼板也随之坠落;纵横墙共同承重体系, 纵横墙体都可以传递竖向荷载, 沿纵、横向刚度均较大且砌体应力较均匀, 能比较直接地通过楼 (屋) 盖向横墙传递横向地震作用, 也能直接或通过纵横墙的连结传递纵向地震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当多层砌体房屋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宜优先选用横墙承重及纵横墙承重体系。

3.1.2 科学进行结构布置

多层砌体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避免由于布置不规则 (如:平面上墙体较大的局部突出和凹进, 立面上局部的突出和错层) 使结构各部分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而导致的震害加重。

承重墙体的布置要规则、对称。横向墙体间距不宜过大, 纵向墙体平面布置尽量不少于三道, 且宜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 尽量避免断开和转折。这样可以减少地震剪力传递的中间环节, 使可能的震害部位减少, 避免局部破坏, 使震害程度减轻。

从墙体立面布置而言, 房屋的纵横墙沿上下连续贯通。建筑物底层不应设置车库、营业等需要大开间的建筑功能。灾区遭到震害破坏的多层砌体建筑有很多存在以下情况:底部一层甚至两层为大开间, 仅有楼梯间墙体及少量的分隔墙体下落, 而且还在正门大开洞, 造成一面无墙, 三面有墙。这样的结构布置造成的后果就是建筑平面刚度不均匀, 立面形成了严重的“上刚下柔”的情况, 底部仅有的少量墙体远远不能抵抗地震力的作用, 及通常说的“鸡腿结构”, 抗震严重不利。

由于建筑功能要求和设备安装的需要, 往往要在墙体上留设洞口。洞口的存在使其两侧的墙体易形成应力集中, 成为地震破坏的隐患。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尽可能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少开洞, 开小洞”。横向墙体一般不要设置大洞口, 如果设置的洞口大于1000mm时应该在洞口两侧附加贯通本层的构造柱。纵向墙体应该尽量控制开洞率 (一般可以控制在55%左右) , 避免开大洞造成纵向墙体的中断。

综上所述, 合理的墙体布置, 避免对墙体的无谓削弱, 可以使建筑物整体形成空间受力体系, 增加房屋的空间刚度, 进而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3.1.3 合理选择楼 (屋) 盖形式

多层砌体结构楼、屋盖宜优先采用整体性强的现浇混凝土板。

3.1.4 正确设置防震缝

当多层砌体房屋平面或立面形状复杂时, 可用防震缝把房屋分成若干个规则简单的体系的组合。大量的震害表明, 由于地震作用的复杂性, 体形不对称的结构遭受的破坏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要重一些.对于多层砌体房屋,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1) 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 房屋有错层, 且楼板高差较大; (3) 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 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基础可不分开, 缝宽应根据地震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 一般取60mm~100mm。

3.2 楼梯间的设置

楼梯间作为地震疏散通道, 而且地震时受力比较复杂, 容易造成破坏。楼梯间在楼 (屋) 面处无板, 空间刚度较差, 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或平面转角处。而且楼梯间比较空敞, 顶层外墙的无支承高度为建筑层高的1.5倍, 在地震中的破坏比较严重, 尤其是当楼梯间设置在房屋尽端或房屋转角部位时其震害更为剧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楼梯间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7~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 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 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并应与圈梁连接; (3)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 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并与顶部圈梁连接, 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拉结钢筋。

4 结语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4

关键词: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建筑结构;房屋建筑;裂缝控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1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57

1 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层砌体被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中,因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深受设计人员的喜爱,但其构建的房屋极容易发生墙体裂缝,墙体裂缝会致使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还会引起一些漏雨、漏水现象的出现,影响居民居住。

2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

砖砌体房屋建筑,特别是小区住宅楼的屋顶墙体出现裂缝的问题最为严重。下面对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

(1)多层砌体房屋的全部荷载最终通过基础传给地基,地基在载荷作用下,其应力是随深度而扩散的,深度大,扩散越大,应力越小;同一深处,也总是中间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由于土壤具有应力扩散作用,使得原本分布均匀的土层在地基建好后出现应力的扩散和不均匀现象,从而致使房屋地基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形成了房屋裂缝。(2)当房屋地基建在土质比较松软、薄弱的地方,房屋高度相对较高,整体的硬度差,又没有对地基进行加固时,墙体裂缝便会产生。(3)有些房屋的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其地基应力相对集中,沉降量比较大,因此容易造成房屋弯曲、倾斜或扭曲。当弯曲、倾斜或扭曲变形程度过大时,墙体就会开裂,对各部分高度差别较大的房屋,由于加在地基上的荷载差别大,所以在房屋的高、低变化的部位,容易产生较大的沉降差,导致墙体开裂。

2.2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因为多层砌体房屋的屋顶所采用的材料是用烧结砖或承重小砌块的砖砌体,屋面所接受的太阳辐射热比起墙面要大出一倍左右,夏季最为显著,如若屋面的保温措施处理不当,屋顶便会出现很大程度的温度膨胀变化,致使屋顶和墙体之间产生较大的拉力和剪力,当剪力和拉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力和抗剪力时,墙体便会出现拉裂现象。(2)室内外的温度、施工的质量、伸缩缝的距离、屋顶的温度情况、开窗程度的大小、墙体的厚度等因素关系到墙体裂缝的程度。虽然建筑物体型、材料性能、施工质量等多种因素都能对其产生影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温差的变化而引起的温差

裂缝。

2.3 施工方法不当导致的墙体裂缝

原材料质量差导致的墙体裂,例如:运用不正规的砌体,砌体材料搭配使用方法不恰当;砌体上存在的杂物未进行清理,从而导致砌体之间的粘合性变差;砌体的保存方法不正确,让其受潮腐蚀等。

2.4 设计因素引起的墙体裂缝

在防裂缝设计时设计人员没有按规范程序要求进行,在房屋工程中,有很多设计方面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但其不符合规范,导致房屋墙体裂缝的产生而缩短了房屋的使用年限。

3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裂缝的防控措施

3.1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地基下沉产生裂缝的控制方法

(1)重视基础坑槽的探测工作:对于比较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做大部分的钎探,探出软弱部位后进行加固处理,再进行基础性施工。(2)设置合理的沉降缝:操作中应避免浇筑圈梁时与断开处浇在一起或砖头砂浆等杂物掉落沉降缝内,造成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3)当沉降缝发生拉裂后沉降速度比较迟缓且一直处于减弱趋势时,应在稳定裂缝后对其进行修复工作,修复时一般采用水泥、树脂和砂浆进行裂缝的填补或使用水泥灌浆比较封闭的保护方法进行处理。(4)如果出现沉降缝速度发展很快且还处于加速趋势的情况时,应先减小其的承载负荷量,再进行加固和修复地基,最基本的加固方法有增大基础底面积、基础注浆补强、树根桩法和锚杆静压柱法。

3.2 多层砌体房屋墙体温度变化形成裂缝的防治方法

(1)在屋顶设置一个隔热层或保温层,比如在屋顶建立植物隔热层,即在屋顶植草、栽花或种植灌木等,但屋面四周应设置围墙、泄水管道,植物隔热层不仅能绿化环境,还能阻挡一部分太阳辐射,最主要的是其能防治墙体由于温度过高而形成裂缝。(2)对待已经因为温度的原因而产生裂缝的砌体,应该在裂缝稳固后观察墙体裂缝的大小,若有杂物,在清除墙体杂物后采用压力灌浆的办法进行墙体修补(针对小裂缝的墙体);如果墙体裂缝较大,则在墙面上喷撒一些砂浆来清理墙面上的灰尘,然后在其上喷洒清水让墙体裂缝变的湿润,而后再用水泥进行裂缝修补,同时可在墙面悬挂两面的钢筋网片,最后用高强度砂浆抹面。(3)施工中若砖体表面或内壁结构比较薄弱,在低温时要加强保温措施以免材料发生变质导致墙体裂缝的产生。

3.3 由于施工不规范出现的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1)在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不采用不正规厂家的材料进行施工,在搅拌砂浆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从而增加墙体砌筑砂浆材料的硬度等级,提升砌体的抗拉力。(2)严格按规范施工。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水平灰缝及竖向灰缝应饱满。严禁以铺浆代替灌缝,转角和交换处应同时砌筑,半砖使用率不得超过5%。(3)认真分析房屋构造,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应先建主体后建附属,先建重而高部分,后建轻而低部分,对大面积现浇板,应设置后浇带。(4)采用加钢网来防止墙体抹灰层裂开时,应保证加钢网位于批荡层中间的位置,其有利于加钢网抗裂作用的充分发挥。

3.4 由于工程设计导致的墙体裂缝的防控措施

(1)工程设计人员应了解墙体防裂缝设计的原理,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墙体的设计,保证墙体的质量。(2)在某些设计中,砂浆及砖的硬度品级越往顶层走其级别越低或整个建筑物的砂浆及砖硬度等级较低。为防治顶层墙体温度裂缝,应适度提升顶层砌体的硬度,砖不宜低于MU7.5,砂浆不应小于2.5。(3)在一般的工程设计中,屋顶圈梁、挑檐板和女儿墙处圈梁都是外露工程,加上为防止倾覆而在内圈梁上设置的现浇板,会形成强度很大的L形或T形结构,受太阳辐射和大气层的影响,形成的纵向温度力极大,容易及其下面紧密接触的墙体产生裂缝,可在挑檐板上做保温层,把外圈梁竭力做成内圈梁,比如外墙厚度为370mm,圈梁便可设计为宽240mm、外包砖为120mm、外墙厚度仅有240mm的圈梁方可为与墙同等的宽度,但可以在外侧圈梁及挑檐板底面抹厚度30mm的保温砂浆,其对圈梁直接吸热量起着隔断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墙体裂缝无法避免,只能在其出现后进行有效的补救方法。但是施工人员也应严格要求自己,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去完成工作,对于存在墙体裂缝的房屋,设计人员应该认真对待、负责和分析,经过缜密的探究后提出能解决房屋墙体裂缝有效的方法,从而防止裂缝的进一步加大。

参考文献

[1] 张庆勋,江业茂.砌体结构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9(26).

[2] 叶瀚文.浅谈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华名居,2014,5(15).

[3] 王淑娟.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处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21).

作者简介:刘怀强(1973-),男,供职于辽宁省海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研究方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5

1 砖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

砖砌体结构房屋指房屋的主要受力构件结构是以砖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我国自古就有采用砖砌体结构的历史, 主要由于砖砌体结构房屋具有原材料价格低廉且容易取得, 一般砖块砌体以黏土、天然石及工业废矿渣组成;砌筑流程相对简化, 不需特殊设备, 能够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施工速度;砖砌体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其具有明显的保温隔热及节能效果, 可以在承重的同时充当围护结构的优势。

2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常出现的问题

我国目前主要的居住类房屋建筑还是采用砖砌体结构。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 房屋装修改造的程度变得更加扩大化。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加以重视。一般地,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的主要问题是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开洞裂缝;在进行房屋墙体装修改造的过程中出现房屋主体抗震及抗破坏能力降低的情况;门窗密封不严;房屋防水不当等现象。然而由于我省地处沿海, 遭受台风暴雨、雷电冰雹等气候灾害影响严重, 在砖砌体结构房屋的装修改造过程中还出现房屋电路短路、浸潮、建筑体牢固性差等特殊问题。

3 砖砌体结构装修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重视我省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出现的问题, 加以总结和归纳, 找出其成因并对症寻找出解决的方法对策是提高我省房屋装修的有效措施。

3.1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问题成因分析

对我省出现的房屋装修问题的成因进行总结和归纳有以下几点。

(1) 砖墙体的裂缝及开洞问题。房屋砖墙体的裂缝及开洞主要是由于砖体材料本身的脆性导致其房屋整体的互相荷载发生变化, 出现应力受力不均造成。房屋大幅装修时应设构造柱未设或设置位置不当会增加墙体的裂变性。而在进行房屋门窗装修时, 特别是客厅落地窗的改造, 往往由于洞口设计过宽以及开窗洞处的我墙体墙垛被打掉而造成整体房屋刚度及强度降低, 使洞口局部受力过重, 加速洞口开裂。此外, 房屋内横墙过少而主体过长时, 受垂直荷载作用而产生变形弯曲过大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主因。

(2) 抗震及抗破坏能力降低问题。对抗震及抗破坏力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近年装修中更多地从居住人角度出发, 大面积改造构件及连接的不满足设计规范行为造成。如对大厅进行装修改造造成内纵墙的中断, 横墙间距过大, 纵横墙连接受力复杂, 同户多类房造成的表面尺寸变化大导致横墙不对接影响抗震抗破坏力;复式结构的装修没有形成空盒子结构降低空间刚度使整体房屋的抗震能力变低;还有些在装修时虽然开凿的墙体不是承重墙, 但在开凿时受外力会令墙体受损影响主题的抗震抗固效果。

(3) 门窗密封差、房屋防水不当、电路短路以及浸潮等装修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施工装修时, 在装修材料的选择、装修作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造成。门窗在进行密封过程中, 对冷热度的收缩计算不准确。房屋厨房、卫浴间的构件没有应有的防腐防水操作导致一段时间后出现渗水漏水现象。没有充分考虑到我省气候对于房屋装修的影响, 造成装修后主体不能适应潮湿的气候而出现浸潮受潮的现象影响主体的使用和美观。

3.2 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问题的对策

针对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 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 严格按照1999年以来颁布的《浙江省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装修设计。在实际的装修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重视和防范。

(1) 结合房屋设计图, 做好装修的整体布局。应结合设计图, 考察房屋主体的受力情况。对整体和局部的受力进行分析和规划。尽量采用简单规整的平立面结构布局。尽可能地准确结构计算简图的精度。针对砌体构造柱的开裂可采用设置两道防御来加以改善。若在同一房内天花板上非设置梁则应通过设反梁或暗梁来平衡荷载受力。对于装修中打掉落地窗开窗洞口墙垛的, 可将过梁改为横墙两侧的筒支梁支座。

(2) 大面积进行房屋装修时, 应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装修时尽量选择横墙或纵横墙来共同承担的体系。内横墙应保持在平面内的连续和对齐, 控制错位墙体的数量。应设置封闭连续的圈梁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和抗破坏性, 进行在操作时令圈梁形成近圆形或矩形的箍来分散震动能量, 增加稳定性。砖砌墙体间, 构造柱与墙体间、漏屋盖与圈梁墙体以及混凝土构件与墙体间的连接应确保设置的可靠性。

(3) 加强装修作业的标准化、精度化和专业化。加大装修企业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 做到采用先进化的计算方法和操作来降低人为产生的装修质量问题。如在对门窗体进行设计装修的过程中应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方法精确冷热度对装修材料的影响的计算。正确选择防水抗腐的材料, 重视对构件进行防腐防水操作的重要性。综合考虑装修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相关联影响因素。多熟悉和掌握装修原材料市场的动态, 对于新兴的材料要充分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等相关信息。结合我省极端天气多发的特点, 做好砖砌体结构房屋防雷避雷, 减少房屋装修后的电路短路现象;做好房屋的防潮湿处理, 针对沿海高湿的特点应选择防潮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装修;做好砖砌体房屋装修的防台风等相关工作。以提高砖砌体结构房屋装修的装修质量, 增加美观实用的同时更提高居住的安全性。

4 结语

砖砌体结构自身特点带给房屋装修很大的难度, 而我省主要房屋建筑均为此种形式, 加之我省自身条件的复杂性使得提高该种房屋装修质量成为一项重点工作。从根源上明晰砖砌结构装修问题的所在, 重视装修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就能达到提高装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这不仅能创造我省居民居住环境的可观优美, 同时也能更好地保证和增加砖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使用性。

参考文献

[1]施楚贤.砌体结构[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徐磊.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7) .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6

1 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砖砌体是脆性材料, 其抗拉强度较低, 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特征。因此, 正确认识这类裂缝的形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这类裂缝主要产生原因有:柱、窗间墙高厚比较大的中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承载大梁的墙局部受压;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挑檐的竖向剪力:墙柱的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砖过梁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2 基础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1) 正八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大, 建筑物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形裂缝。 (2) NA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 建筑物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形裂缝。 (3) 斜裂缝: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 造成局部沉降量过大而出现斜裂缝, 相邻的建筑物间距过小, 新建的高层建筑造成原有建筑不均匀沉降。 (4) 竖向裂缝:底层大窗台下的竖向裂缝, 主要是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量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量 (因为大孔洞削弱墙重) , 使窗下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而开裂。 (5) 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有两种。 (1) 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 一般都在每处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 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 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存上; (2) 水平裂缝发生在地基局部塌陷处, 这种裂缝较少见。

3 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3.1 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简析

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 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 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 (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 , 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 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 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 通常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0-6, 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10-6。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胀系数不同, 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 而这位移受到限制, 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 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 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 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而楼板的斜裂缝主要由于纵横双向框架梁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作用于端角楼板上, 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产生了斜裂缝。

3.2 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 不要急于修复, 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 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 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 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 (1) 裂缝细小, 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 可暂不处理; (2) 裂缝虽细小, 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 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 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 (3) 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 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 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 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 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4 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 (1) 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 (2) 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 (3) 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 (1) 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2) 严格控制含水率; (3) 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4) 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 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 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5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结束语

综上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温度裂缝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全面综合的分析, 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修复措施。只要有足够的重视, 方法得当, 温度裂缝发生的几率、严重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均能降低到理想的水平。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

参考文献

[1]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J].混凝土.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7

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结构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通病,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通病就是裂缝,必须在实际建设中采取防治措施,否则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

2 房屋工程砖砌体裂缝防治的重要性

房屋工程砖砌体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破坏结构整体性,重者使建筑物丧失使用功能、甚至出现倒塌,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用户反映十分强烈。砌体结构出现裂缝和产生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结构安全性和房屋使用功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砌体结构受力裂缝的出现预示着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减低了安全性。砌体中出现的裂缝还造成房屋渗漏,甚至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房屋建筑砖砌体出现裂缝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3.1 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的裂缝产生原因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由于承载力不足而造成裂缝产生,这种裂缝主要是由于材料的选配不合理造成的,也是砖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决定的。由于砖砌体是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比较低,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这类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柱和窗间墙高厚比较大、轴心受拉或者是偏心受拉、墙柱的较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等等。

3.2 基础不均匀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还包括基础不均匀,这种裂缝一般有多种形态,根据不同的不均匀类型产生正八字形、竖向、水平等多种形态的裂缝。正八字形的裂缝,主要由于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比较而造成的;斜裂缝的形成,是因为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相邻的建筑物间距小;竖向裂缝,主要出现在底层大窗台下,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水平裂缝,最为常见的是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这种裂缝比较少见。由于地基处理不当,而在荷载的作用下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偏压,从而引起结构物出现裂缝。

3.3 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也包括结构组件收到外界温度变化,材料之间产生应力而引起的,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就形成了温度裂缝。屋面板与墙体之间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材料,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差异比较大,当它们以相同温差升降时产生剪应力。当温度应力大于墙体的抗剪强度时候就会产生水平温度裂缝,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砖砌体的抗拉强度的时候墙体就会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受到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便会产生内应力,当应力值大于构件材料的极限应力时,其变形量的差别也比较大,从而使得接触面会产生相对位移。

3.4 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的裂缝还包括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小型空心切块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没能跟上。灰砂砖等砌体致裂是缺少使用的经验,导致在较长的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出现竖斜裂缝。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较差,灰砂砖在出厂一月内释放的热量比较大,会发生反复的化学反应,其性能及不稳定,容易产生裂缝。由于材料本身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砖体表面比较光滑,其粘结能力较差,尤其是当含水率不合理、粘结砂浆强度低时,将直接导致在接缝处产生裂缝。

4 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防治措施

4.1 对于因地基不均匀产生裂缝的防治措施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建筑物施工前必须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将建筑区域的地质情况彻底弄清楚,确定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同时,做好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控制,防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合理设置沉降缝、合理地布置承重墙体、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以及整体性能、对不良地基应该采取有效行处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尽量做到不转折或少转折。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以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对于结构上我们就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房屋体形应力求简单,横墙间距不宜过大。在施工工序上就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宜先建较重单元,后建较轻单元。

4.2 温度变化造成裂缝防治措施

对于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中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要针对由于温差变形引起的形式选择防治措施,一方面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降低其温差的影响。具体来说,可以设隔热层、变形缝,利用一些材料来提高其适应温度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材料和构造设计措施,如提高砂浆强度,加设构造柱。另外,裂缝的发生与发展还是事故的先兆,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对房屋工程砖砌体结构裂缝进行防治至关重要。

4.3 对于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由于屋面保温厚度、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砌体的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要求,也能造成墙体裂缝或门窗变形。要针对裂缝出现的原因和开裂程度,对裂缝房屋进行必要的处理。加固法是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卸载法对房屋层数较多、使用荷载较大且不易进行加固的情况可以采取。

结语

裂缝形式多种多样,有竖向裂缝、水平裂缝、八字形裂缝等,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材料差异、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等。只有认真分析每一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方法得当,施工管理人员增强质量意识,防止裂缝产生应该是可行的。虽然裂缝的产生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创造高质高效的施工工程。

摘要:本文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存在的现状, 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重要性以及房屋砖砌体裂缝主要类型, 并提出防治裂缝的有效措施和砖砌体裂缝处理方法发展前景。

关键词:房屋建筑,砖砌体,裂缝

参考文献

[1]阳建祜.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的防治[J].技术与市场, 2010 (11) .

[2]王勤选.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处理成因分析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5) .

[3]白玮.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1) .

[4]李小平.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12, (36) .

[5]王喜芳.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原因及预防[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03) .

[6]马文双.房屋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成因分析与防治[J].科技资讯, 2011 (13) .

多层砖砌体房屋 篇8

1 因承载力不足产生的裂缝

由于砖砌体是脆性材料, 其抗拉强度较低, 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 很可能是结构破坏的特征。因此, 正确认识这类裂缝的形态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这类裂缝主要产牛原因有;柱、窗间墙高厚比较人的中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承载大梁的墙局部受压;轴心受拉或偏心受拉;砖挑檐的竖向剪力:墙柱的大偏心受压;砖平拱的竖向弯矩砖过梁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

2 基础不均匀引起的裂缝

2.1 正八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大, 建筑物形成正向弯曲而造成正八字形裂缝。

2.2 NA字形裂缝:建筑物中部的下沉值较两端小, 建筑物形成反向弯曲而造成倒八字形裂缝。

2.3 斜裂缝:

建筑物地基局部软弱, 造成局部沉降量过大而出现斜裂缝, 相邻的建筑物间距过小, 新建的高层建筑造成原有建筑不均匀沉降。

2.4 竖向裂缝:

底层大窗台下的竖向裂缝, 主要是因为窗间墙下基础的沉降量大于窗下基础的沉降量 (因为大孔洞削弱墙重) , 使窗下墙产生反向弯曲变形而开裂。

2.5 水平裂缝:

水平裂缝一般有两种。a.窗间墙上的水平裂缝, 一般都在每处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 沉降量大的一边裂缝在下, 沉降量小的一边裂缝存上;b.水平裂缝发生在地基局部塌陷处, 这种裂缝较少见。

3 温度变化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3.1 温度裂缝形成的机理简析

外界温度变化使组成房屋建筑的结构构件产生胀缩变形, 当这种变形受到其他构件的约束时, 就会在构件内部或相互约束的不同材料构件之间产生应力 (主要为拉应力和剪应力) , 当应力超过构件材料的强度极限时, 就产生了温度裂缝。

在使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屋面板与墙体之间, 线膨胀系数a差异较大, 通常混凝土屋面板的线膨胀系数a1=10×10-6, 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2=5×10-6。当两者以相同的温差升降时。由于线胀系数不同在接触面上将产生相对位移, 而这位移受到限制, 则产生剪应力。由于屋面受到阳光的直射, 通常屋面板的温度总是高于墙体的温度变化, 使得这种剪应力更大。当膨胀产生的应力大于砌体的抗拉强度tmax>ftk时墙体就产生斜向温度裂缝。当温度应力超过墙体的抗剪强度tmax>fv时墙体就产生水平温度裂缝。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 就在门窗洞口四角产生竖向及斜向裂缝。而楼板的斜裂缝主要由于纵横双向框架梁受热膨胀产生推力作用于端角楼板上, 超过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产生了斜裂缝。

3.2 房屋建筑工程出现温度裂缝的修复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 不要急于修复, 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标准时, 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 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鉴定裂缝的稳定方法是在裂缝内嵌抹水泥浆或贴玻璃纸,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判断确定。对裂缝的处理须从建筑的美观、强度、耐久、使用功能等方面并充分考虑到裂缝形成的机理, 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大致有:a裂缝细小, 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 可暂不处理;b.裂缝虽细小, 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 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 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c.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 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 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或Φ6@500钢筋网片, 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 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4 砌体材料本身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a.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b.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c.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a.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b.严格控制含水率;c.严格按温州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d.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 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 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5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结束语

综上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温度裂缝问题必须从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全面综合的分析, 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修复措施。只要有足够的重视, 方法得当, 温度裂缝的发生的几率、严重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均能降低到理想的水平。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

参考文献

[1]张相宝.混凝土构筑物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J].混凝土.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监理要点 篇9

1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监理事前控制监理要点

1.1 熟悉施工图纸

1)合理选择场地。建筑场地的土质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影响甚大,故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地震活动情况应进行了解与分析,尽量避开不利的地段,对无法避开地段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好将建筑物建造在坚硬土或比较均匀密实的中硬场地土上。2)合理的结构造型和布置。多层砌体结构房屋要使平、立、剖简单、规则,宜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横墙承重方案,对现浇楼盖,可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方案。纵、横墙竖向对直、平面内对齐、墙体布置均匀对称,这样做可使地震作用均匀分配到各个墙段,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和局部墙段扭转破坏。3)房屋总高度及层数的限制。由于砖墙是脆性材料,延性差,耐受变形能力小,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大,震害就越严重。因此,对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应进行控制。这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抗震措施。4)房屋高宽比的限制。当房屋高宽比较大(房屋越窄),底层墙体水平截面受地震倾覆力矩的作用,在其截面上产生的弯曲拉应力一旦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则要产生弯曲破坏,在墙面就会出现水平裂缝。因此,《抗震设计规范》通过限制房屋高宽比来保证墙体在地震发生时不会被拉裂。5)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对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当房屋立面高差6 m以上、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各部分结构刚度与质量截然不同等情况,应设防震缝。有了上述一些基本设计理念,再按 《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墙体抗震能力验算使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也就使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有了基本保证。

1.2 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

在建筑施工中,砌体结构抗震涉及范围广,如果交底不到位,在施工中会因为没有进行全程监管而导致施工一些细节没有统一性、整体性。应本着“事前控制、主动控制”的原则,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针对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承包单位报送重点部位、关键程序的施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比较、确认后,形成统一的方案,以工程例会的形式向各施工队进行监理技术交底,并以书面的形式下发到施工单位,确保施工中各工序的顺利进行。如果施工队技术力量不足,极易忽略,监理应注意做好设计交底,并对于施工中容易忽视和特别重要的问题写入审批意见,以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并执行。

1.3 熟悉现场情况,及时做好技术变更建议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要注意对照强制性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查看施工图有无不符合规范要求之处,有没改进更符合抗震要求之处。如发现不符合现行施工规范要求、做法不妥或不符合抗震要求,能更好改进的应及时向业主反映,并与设计单位洽商确定,形成设计文件,以便依照执行及备案。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监理事中控制监理要点

2.1 构造柱

1)构造柱与砖墙体的水平拉结钢筋是否按规范施工。a.拉结钢筋沿墙高度设置的位置及数量。b.拉结钢筋伸入纵横墙内的长度是否满足要求。c.拉结钢筋摆放的平面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构造柱在楼层盖节点处箍筋加密区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有的构造柱箍筋加密区高度不够,有的构造柱上、下1/6H(H为层高)范围内箍筋根本不加密。3)构造柱钢筋位移。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按规范进行施工,使其钢筋位移在允许的范围内,而且使从基础内或圈梁内伸出的构造柱纵筋发生错位。为和上部构造柱纵筋搭接(或焊接),只有强行将纵筋扳倒到上部构造柱纵筋的位置。这样不仅使其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也削弱了构造柱的抗震作用。4)构造柱箍筋弯钩的角度、长度、箍筋扣的摆放位置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箍筋的作用就是牢固纵筋使其与混凝土构成整体,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构造柱不产生变形,箍筋扣即是薄弱环节,有的施工操作人员未把箍筋扣螺旋或错开,而是随意摆放,有的接连几根箍筋扣都摆放在一侧,并且箍筋的弯钩角度达不到135°,弯钩的长度达不到10d(d为箍筋直径),致使箍筋在地震力作用下很难发挥其作用或失去作用。5)构造柱烂根。构造柱一般逐层浇筑,在分层浇筑时,由于柱根部圈梁处留有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不进行清扫、冲洗,再加上混凝土振捣不实、接槎不严密等原因,造成构造柱根部出现严重露筋及缝隙夹渣层。

2.2 圈梁

圈梁在外墙转角处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转角附加筋。

2.3 板

空心板安装不规范。空心板安装前不堵头或堵头的做法不正确,堵头处表面距板端的距离过小,这样在细石混凝土灌缝后板端形不成销键,影响楼屋盖的整体性,对有特殊要求的楼屋盖,如房屋端部在房间的楼盖,8度设防时的屋盖和9度设防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因施工较复杂而很少按规范要求操作。

抗震缝

抗震缝是否清理干净。施工时,缝内常掉进碎砖块、混凝土块等杂物,不及时进行清理,使地震时抗震缝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干砖上墙或润砖不透,使砌筑砂浆强度等级降低;纵横墙交接处留直槎等做法,都会影响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3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监理事后控制监理要点

事后控制就是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部位施工后的检查、处理、验收,并检查相关质量保证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以确保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

4结语

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采取切实可靠的抗震措施,提高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以砌体结构,特别是砖砌体结构为主要房屋建筑结构形式的我国来说尤为重要。提高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地震多发区,认真总结震害规律,加强对砌体建筑抗震要求方面的监理,采取切实可靠的监理措施,保证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监理人员必须严格进行上述三个阶段的控制,采取巡视、旁站、见证、平行检验等综合手段实施过程控制。监理单位要有切实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严格抗震部位隐蔽工程的验收,认真做好实测实量记录。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使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之中。严格执行设计文件、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履行监理合同,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T 50115-200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S].

[3]DBJ 715-18-97,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S].

[4]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5]王济川,卜良桃.建筑物的检测与抗震鉴定[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0.

[6]刘恢先.唐山大地震震害(一)~(四)[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

上一篇:选煤厂降低介质消耗下一篇:新时期对外开放新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