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开裂原因及防治

2024-08-23

砖砌体开裂原因及防治(精选8篇)

砖砌体开裂原因及防治 篇1

1 概述

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而且在工程结构领域中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轻微者会影响建筑物美观, 造成渗漏, 严重者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 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2 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向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 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裂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C~70°C,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C~35℃, 如此大的温差, 加上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 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 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设砂浆强度为M5.0、砖强度为Mu7.5时, 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和0.12MPa, 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和0.12MPa, 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 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 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 当冷缩时, 就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型缝。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X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 加筋砌体, 如设圈梁和构造柱;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

同时, 温差裂缝还有屋面结构与其下相应砌体之间的水平缝、包角水平缝、沿窗上下角水平缝、女儿墙根部水平缝以及出现在靠近纵墙的横墙上的内高外低斜裂缝等等。对于出现这类斜裂缝一般为:上几层多于下几层, 轻微者仅在靠外墙端约0.5~1.0m位置上, 有l~2条缝而已, 严重者可达横墙1/3跨度及各层都有, 尤其是那种层层设混凝土梁 (如圈梁) 和纵横墙交接处设混凝土柱 (如构造柱) 的房屋, 其产生裂缝的机理可以认为是:由于外墙柱及横墙 (包括填充墙) 上下梁均为混凝土结构, 其线膨胀系数大于砖砌体近一倍, 再加上温差效应, 受热膨胀时, 柱向上伸长 (下有地基约束) , 梁向外墙伸长 (内约束大于外端) , 于是在横墙端部产生竖、横向拉应力σy和σx, 其合力为主拉应力σr, 约45°。当σr超时砌体抵抗强度时, 裂缝就出现了。与此同理出现的还有如窗角“八”字缝, 以及沿窗上下脚的水平缝等。防治这类缝的有效措施是加设混凝土窗台板, 它不仅可以防裂缝, 还可有效地解决铝合金等窗框安装配合问题, 防止窗框周围渗漏水。

3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首先在窗对角突出;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 也首先在窗对角突出, 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的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一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致使此交接处产生竖缝。

典型的例子是某住宅楼为4层砖混结构, 纵长为52m, 地基为粉砂层, 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 于1994年完工。第二年就发现一侧外窗台下角出现上宽下窄竖缝及窗间墙水平缝, 4层均有发现, 但下层比上层严重, 而且裂缝逐年增宽, 调查原因时发现, 由于原地基勘察时未能发现贯穿两栋楼中间的一条埋藏很深的阴沟虚土带, 雨水和地沟污水渗透地基土导致在纵横交点处沉降过大, 从而产生沉降。为此, 对两栋楼均采取基础底部加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挤密地基和墙体外增设附墙构造柱的办法。处理后到目前观测裂缝已无变化。

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 即无地质勘察资料时严禁做施工图设计, 严格按图施工, 不得擅自更改、任意处理, 根据本地区通病, 尽可能在那些开大窗洞的建筑底层窗台下设置构造圈梁与地梁构成刚度较大的复合墙梁结构, 对防止上述裂缝有明显效果。治理的原则是, 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

4 其他裂缝

除上述裂缝外, 其它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 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 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缘。如某基地2000年完工的84号住宅楼, 其施工洞留在与内纵墙交叉的横墙上, 结果自下到上各层在这点交角上均出现了竖直裂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砖砌体强度不够, 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量掌握不当, 脚手架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5 结论

综上分析, 因温差和砖砌体的材质因素产生的砌体裂缝较普遍, 而以沉降、超载致裂的危害较大, 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具体处理时务必正确区分, 对症防治, 且以防为主。治理的原则为: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 修复, 返工不影响使用,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 只要认真、切实地查明裂缝成因, 及时处理砖砌体裂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摘要:建筑砖砌体结构由于变形作用 (温度差、收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引起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且很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文章就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 剖析区域内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词:工程结构,温差,变形,防治

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 篇2

关键词:温差 材质 沉降 超载 砖砌体裂缝

1 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外界温度和砖砌体内部温度之间的差别会引起裂缝,发生的位置会集中在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以及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以“八”字或“X”型呈现,一般都比较对称,如果两端出现1~2个开间内,那么这种情况属于轻微程度,但如果增至1/3纵长范围内,而且还有由顶层向下持续发展的趋势,那么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原因就是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造成屋面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进一步对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比较高,建筑物屋顶的面板材料在阳光照射下吸收大量热量,温度有时高达60~70℃,但是在它保护下的砖砌体温度仅为30~35℃,上下温度差别非常大,而且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相差太大(前者比后者近似大一倍),再加上房屋两端与其他地方是完全断开没有联系的端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端”,因为和其他屋面完全断开,不能把力传到其他的地方以共同受力所以受力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果没有设计时候采取比如设置缩缝等措施的话,就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处理的主要应对措施:一是采取一些方法,比如加设隔热层、变形缝,降低温差,减缓或者是消除建筑墙体发生热胀冷缩的不利因素;二是从砌体本身的素质出发,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提高砂浆强度,提高饱满度,空斗改实砌,加筋砌体,加设构造柱等方面来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2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些工程由于不进行地基处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人为地造成地基变形,引起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形成墙体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主要有斜裂缝,窗间墙裂缝,房屋底层窗下墙竖直裂缝等。长条形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 “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现在当务之急是抓紧进行沉降观测,以确定是不是地基不均匀沉降!不能想当然,如果是沉降造成的,光做表面文章到时候还会有裂缝,如果过段时间沉降平稳了,稳定了还可以,如果继续沉降应该请设计出加固方案了,或者可以要求设计院提供帮助,不然治标不治本。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

①地质勘测报告有误差,导致设计失误;②工程施工不严格导致的原因;③基础槽回填土没有夯实,土质含水率增加,导致土层持力破坏。这种裂缝处理的主要应对措施是尽量避免出现,提前做出预防措施,就是说地质勘测报告一定要先完成才能出设计施工图,图纸经过反复加工才能付诸实践,后续施工中也允许随意改动。处理时一定要记住:在最后决定是要进行表面工作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之前,一定要先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3 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出现裂缝的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达不到标准;灰砂砖等的砌体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使用的材料是温州地区蒸压灰砂砖,这些材料由于具有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很容易发生裂缝。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①稳定性差。灰砂砖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细砂和石灰,蒸压养护后再过一周一般就可以出厂了,刚出厂的灰砂砖(一般是一个月内)释放的热量非常大,同时伴有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砖体大小一时还无法稳定下来;②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很多相关试验资料以及实际使用中获得的经验证明,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无法达到或是超过了这个范围都会有明显的影响;③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含水率没有在规定范围导致砖体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性能较差,以及表面光滑无法达到一定的粘着性,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

处理的方法是:①刚出厂的灰砂砖一定要有一个稳定期;②含水率一定要在规定的范围内;③基于温州地区的环境条件,一定要严格执行该地区作业的有关砂砖操作规程,并按照构造要求进行施工;④对砖的表面进行改进,比如可以生产表面是糙面的灰砂砖。改善砖面造型。

4 小结

总体而言,大多数情况下,砌体裂缝产生是由温差和砖的材质等因素引起,不过如果是沉降、超载引起开裂的话,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所以在分析其危害等级和采取补救措施的时候,也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处理方法要遵循以下原则:如果开裂程度比较大,已经影响到结构安全了,要立即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作拆掉重新返工;反之,如果程度没有那么剧烈,比较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则在外观上进行相应处理即可。

参考文献:

[1]郭东旭,贾斐.建筑工程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预防[J].价值工程,2010(33).

[2]井维维.浅谈建筑砖砌体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3]赵明哲.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4]李振贤.砖混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07).

[5]王启荣.砖砌体结构产生裂缝原因及其防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砖混砌体开裂原因及其防治 篇3

1 结构性裂缝

1.1 粉碎性裂缝

一般产生在荷载较大的底层截面尺寸较小的窗间墙、砖柱等处, 以及大梁、屋架支座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因荷载过大或砌体承载能力低, 局部承压不足, 砌体受压破坏而产生竖向粉碎性裂缝。缝口呈上宽下窄上段有不规则破碎裂缝。

1.2 结构性裂缝

1.2.1 结构设计差错。

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面积, 削弱了砌体承载能力。1.2.2砌体内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 破坏了砌体整体性, 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 削弱了砌体不符合要求, 砖柱采用包心砌法, 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 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1.2.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等级低, 砌筑砂浆不饱满, 组砌砂浆不饱满, 组砌不符合要求, 砖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砌法, 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 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1.2.4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 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 使墙体受到破坏。

1.3 裂缝防治措施

1.3.1 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

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 应提高砖和砂浆强度等级, 或采用配筋砌体提高砌体强度;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计钢筋砼垫块。1.3.2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 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 可采取减轻上部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 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砼梁, 承担上部传来的荷载。在原有大梁下设置砖墙, 砖柱、分担部分上部荷载, 保护已经开裂的砌体。1.3.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 砌体截面尺寸较小, 承载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 可采用加大截面尺寸, 如将门窗洞口全部或部分用砖堵砌, 增设附壁柱, 在已列砌体外灌注钢筋砼夹板, 将已经出现裂缝的砖墙改为钢筋砼墙、柱, 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2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2.1 裂缝产生的部位和形状

不均匀沉降裂缝首先产生在房屋底层, 严重的可能发展在两层以上, 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墙体产生下宽上窄的竖缝。在端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及水平包角缝。裂缝一旦出现, 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 裂缝逐渐加宽、延长。

2.2 裂缝引发的原因

2.2.1 地基土质软弱不均。

建筑地基局部土质不均匀, 受压后必然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2.2.2地基处理不当, 基础设计不合理。建筑荷载必然对地基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 对承载能力低, 变形大的软弱地基, 应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基础设计要根据上部荷载与地基土质情况, 考虑地基的浅基或桩基础。2.2.3建筑体型布置不合理。为了追求建筑造型, 建筑平面开头复杂, 转折多变;房屋过长, 长高比较大;建筑立面高低起伏, 荷载差异较大;开设大门大窗, 墙体被削弱。2.2.4地基含水量不正常变化。因周围某些条件变化, 使建筑地地下水位升高, 或上下管道渗漏, 地表水渗入建筑地基, 长期浸泡, 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淘空, 导致不均匀沉降。2.2.5建筑物使用不当。随着改变房屋用途, 增大荷载, 在室内地面堆放超过设计要求的活荷载, 使地基附加应力剧增, 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墙体开裂。

2.3 防治措施

2.3.1 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 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 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 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 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 进行全面分析, 权衡利弊, 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 以便使上部结构, 与地基相互影响, 共同工作。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2.3.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 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 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 对于基础, 可以选用自重轻, 覆土少的基础形式, 如宽基浅埋, 空心基础, 薄壳基础甚至箱形基础;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 采用架空地板, 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 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少的轻质墙体材料, 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 减少地基沉降。2.3.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 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 纵墙拉通, 避免转折多变, 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 荷载差异大, 或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 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 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2.3.4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较大高度 (或荷载) 差异的建筑, 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荷载;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 以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对于不均匀沉降要求比较严格的建筑物, 必要时可选较小的基底应力, 加大基层面积进行设计。2.3.5对于大面积堆载的单层库、房, 宜采用静定结构, 防止墙体开裂。2.3.6新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 引起不均匀沉降。2.3.7增强门窗洞口强度。在门窗洞口两边设置钢筋砼门框;为防止底层窗台墙反向弯曲变形开裂, 可在窗台墙上部砌体内配置适量钢筋。2.3.8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 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 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 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 后建浅基础, 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2.3.9按设计要求正确使用房屋。房屋竣工后, 不宜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 增大使用荷载或任意加大地面厚度, 防止地表水渗入地基。

3 温差裂缝

3.1 裂缝产生的部位和形状

温差裂缝一般在房屋顶层端部一至两个开间纵横墙上产生, 在顶层梁底下端部开间四周墙上形成一圈水平缝。而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裂缝上宽下窄。温差裂缝的显著特征就是裂缝宽度随意温度升降变化而张合。

3.2 引发裂缝的原因

3.2.1 砼与粘土砖砌体性能差异。

由于砼与砖砌体二者线膨胀系数不同 (砼线膨胀系数为10×10-6) , 而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为5×10-6, 在温差影响下, 砼屋差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比较大, 而砖墙的变形则小变得多, 二者之间有产生相对位移的趋势, 致使房屋端部砖墙内产生拉力和剪力, 使截面突变, 应力集中等薄弱部位的墙体被剪、拉应力剪断、拉裂、产生裂缝。3.2.2温差大小是裂缝的主要因素, 温差裂缝的大小与环境温度差成正比, 温差大的裂缝较大, 温差小的裂缝较小;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小, 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大。3.2.3与墙体门窗开洞大小有关, 砌体强度高, 施工质量好, 抗拉、抗剪能力强, 裂缝就轻微。3.2.4与砌体强度、施工质量有关。砌体强度高, 施工质量好, 抗拉、抗剪能力强, 裂缝就轻微。

3.3 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3.3.1 减少屋面伸缩间距。

屋面圈梁伸缩缝的间距不宜超过30m, 现浇整体式钢筋砼屋面板, 一般每隔6m左右粗设置柔性分格缝;在预制屋面板的板端、板边圈梁、墙体之间, 留出相应的伸缩缝, 让砼构件自由伸缩。3.3.2将屋面挑檐设计。a.设计中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b.在钢筋砼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c.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 (板断梁不断) ;d.将现浇挑檐改为预制。3.3.3在房屋两端屋盖与墙顶之间用1:3石灰砂浆设置水平活动缝。3.3.4在钢筋砼屋盖上设置良好的架空保温隔热层。3.3.5增强顶层砌体强度度等级。a.提高顶层砌体强度等级;b.在顶层端部一至二个开间砌体水平灰缝内, 设适量的通长钢筋;c.在非抗震设防地区, 外墙转角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并增强与墙体的拉结;d.减少顶层端部墙上六窗口宽度, 加大顶层窗间墙及边垛的宽度。

4 结论

在通常使用条件下砖混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可能是上述某个单一因素, 也可能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当裂缝出现后, 要通过认真分析, 作出正确判断,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发展, 确保结构安全, 延长使用年限。

摘要:砖混砌体至今仍然是我国广大地区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形式或维护结构形式。针对砖混砌体开裂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

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 篇4

关键词:砖砌体裂缝,原因,防治

建筑砖砌体出现裂缝, 轻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形美观和使用功能, 损害结构整体性, 降低工程寿命;重者会使建筑物失去使用价值, 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既有地基温度、干缩的因素, 也有设计上的疏忽, 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因素。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显示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现就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的查处谈几点认识。

1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建筑物不均匀下沉, 造成建筑物开裂破坏。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有:上部结构的荷载差异大、建筑物的体形复杂、土层均匀性差等, 都会导致不均匀下沉。地基发生了不均匀沉降后, 下沉较大部位与下沉较小部位之间, 出现了相对位移。即基础底的地基表面出现了局部凹陷。在局部凹陷处, 基础及上部结构失去了支承, 其重量只能由砖砌体承担, 使得砖砌体上产生了附加拉力和剪力。当这种附加拉力和剪力超过了砖砌体的承载能力后, 砖砌体上便出现裂缝。这类裂缝一般都与地面成45°左右的角, 上宽下窄, 斜缝朝向凹陷处。

对于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砖砌体裂缝, 最根本的措施是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为此需在设计、施工方面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首先, 设计方面: (1) 对于表层有密实土层时, 应充分利用其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 (2) 减少建筑物作用于地基上的压力; (3) 铺设砂垫层或采用砂井、砂井预压、电渗法等促使土层刚结,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其次, 施工方面: (1) 施工速度和加荷速率不要太快, 使地基土有充裕的时间逐渐固结, 强度逐渐提高, 避免基础发生塑流挤出; (2) 在建筑物地基的四周打板桩围墙, 以防止地基软土被挤出, 板桩应有足够的刚度和锁口拉应力, 以抵抗向外的水平压力; (3) 用反压法防止地基土塑流挤出, 可在基础两侧堆土反压, 减小作用在基底平面处土体上的压力差, 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4) 施工时要注意对软土基坑的保护, 减少扰动。

2 温度裂缝

热胀冷缩, 是各种物质的一个物理特征, 各种建筑材料及其所形成的构件也不例外。砌体和与之相联系的构件, 因温差影响而出现不均匀的伸缩也会使砌体出现裂缝。最常见的裂缝是在砼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 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 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 (块) 灰缝的水平裂缝, 以及水平包角裂缝 (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 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 在阳光照射下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 而砼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下部砌体大得多, 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 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 中间渐小, 顶层大, 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 不再继续发展, 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对于温差变形引起的裂缝, 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减缓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 空斗改实体,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3 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烧结粘土砖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刚出窑的砖, 一般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忽略不计。但这类砌体在潮湿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 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

对于砌块、石渣砖、粉煤灰砖等砌体, 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0.45mm/m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 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

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 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

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等。

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1) 设置控制缝。在墙高度突然变化处、墙厚度突然变化处及当房屋刚度较大时窗台下或窗台角处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在转角部位, 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控制缝做成隐式, 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 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 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 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2) 设置灰缝钢筋。在墙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 钢筋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应小于600mm;灰缝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灰缝钢筋的间距不大于600mm;灰缝钢筋距楼、屋盖混凝土圈梁的距离不小于600mm;灰缝钢筋宜采用小螺纹钢筋焊接网片, 网片的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对均匀配筋时含钢率不少于0.05%;灰缝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便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灰缝钢筋两端应锚入相交墙或转角墙中,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00mm;灰缝钢筋应埋入砂浆中, 灰缝钢筋砂浆保护层, 上下不小于3mm, 外侧小于15mm, 灰缝钢筋宜进行防腐处理;当利用灰缝钢筋作砌体抗剪钢筋时, 其配筋量应按计算确定, 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尚不应小于75mm和300mm;设置灰缝钢筋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m。

(3) 在建筑物墙体中设置配筋带。在楼盖处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均宜设置配筋带。配筋带的间距不应大于2400mm, 也不宜小于800mm;配筋带的钢筋, 对180mm厚墙, 不应小于2Φ12, 对250~300mm厚墙不应小于2Φl6, 当配筋带作为过梁时, 其配筋应按计算确定;配筋带钢筋宜通长设置, 当不能通长设置时, 允许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5mm和600mm;配筋带钢筋应弯入转角墙处锚固, 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mm和400mm;当配筋带仅用于控制墙体裂缝时, 宜在控制缝处断开, 当设计考虑需要通过控制缝时, 宜在该处的配筋带表面作成虚缝, 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位置;设置配筋带的房屋的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m。

(4) 针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4 温度、干缩及其它裂缝

对于烧结类块材的砌体最常见的为温度裂缝, 而对非烧结类块体, 如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也同时存在温度和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 其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分布一般可为这2种裂缝的组合, 或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裂缝现象, 而其裂缝的后果往往较单一因素更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无针对性防裂措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违反设计施工规程、砌体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以及缺乏经验也是造成墙体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对砼砌块、灰砂砖等新型墙体材料, 没有针对材料的特殊性, 采用适合的砌筑砂浆、注芯材料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仍沿用粘土砖使用的砂浆和相应的抗裂措施, 必然造成墙体出现较严重的裂缝。

5 其它裂缝

除了以上裂缝以外, 砖砌体还会出现以下几种裂缝: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是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接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施工质量差造成的缝, 如砌体通缝, 灰缝砂浆不饱满, 含水率掌握不当, 脚手眼设置不当, 组砌不当等。这些裂缝形态各异, 必须对症防治。

结束语

砖砌体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篇5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 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 (特别是南方地区) 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 如此大的温差, 加上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近似大一倍, 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 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设砂浆强度M5.0、砖强度Mu7.5时, 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Pa和0.12MPa, 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Pa和0.12MPa, 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 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 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 当冷缩时, 就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 空斗改实砌,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

例如某运输公司一号集资楼, 砖混7层, 面积5201m2, 建于1999年4月~2000年4月, 纵长56m, 未设变形缝, 屋面为多孔板灌缝找平后加小青瓦坡屋面防水, 两侧纵长为宽2m现浇屋面板并作排水檐沟使用, 当年夏季过后即发现东西两端顶层边套边间纵墙出现约45°斜裂缝。为此, 决定先作石膏试饼观察, 及至2002年夏季后裂缝加剧, 并由边间向内二三间发展、顶层向六、五层发展。在查明施工、设计及现状后即采取了对症措施: (1) 以每套为独立元, 将屋面板间正对的每套之间的多孔板端缝, 重新切开留缝; (2) 将相对此端缝的现浇檐沟板切缝分开 (减缓了动力源) ; (3) 将其内一道空斗纵墙干脆拆除改实砌; (4) 在不明显影响结构安全的缝部位, 铲除原抹灰后加钢丝网片, 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粉刷修补。一年后再检查未见变化。

同理, 温差裂缝尚有屋面结构与其下相应砌体之间的水平缝, 包角水平缝, 沿窗上下角水平缝, 女儿墙根部水平缝以及出现在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的内高外低斜裂缝等等。对于出现这类斜裂缝一般为:上几层多于下几层, 轻微者仅在靠外墙端约0.5~1.0m位置上, 有1~2条缝而已, 严重者可达横墙1/3跨度及各层都有, 尤其是那种层层设混凝土梁 (如圈梁) 和纵横墙交角设混凝土柱 (如构造柱) 的房屋, 其产生裂缝的机理可以认为是:由于外墙柱及横墙 (包括填充墙) 上下梁均为混凝土结构, 其线膨胀系数大于砖砌体近一倍, 再加上温差效应, 受热胀时, 柱向上伸长 (下有地基约束) , 梁向外墙伸长 (内约束大于外端) , 于是在横墙端部产生竖、横向拉应力σy和σx合力为主拉应力σr, 约45°, 当σr超过砌体抵抗强度时, 裂缝就出现了。与此同理出现的尚有如窗角“八”字缝以及沿窗上下脚的水平缝等。防治这类缝的有效措施是加设混凝土窗台盘, 它不仅可以防裂缝, 还可有效地解决铝合金等窗框安装配合问题, 防止窗周渗漏水。

2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 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 即无地质勘察资料严禁做施工图设计, 严格按图施工, 不得擅自更改、任意处理, 根据本地区通病, 如能在那些开大窗洞的教学楼底层窗台下设置构造圈梁与地梁构成刚度较大的复合墙梁结构, 对防止所述裂缝有明显效果。治理的原则是, 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

3 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 (1) 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 蒸压养护后, 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 但根据生产经验, 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 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 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 因此, 体积极不稳定。 (2) 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 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 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 否则影响明显。 (3) 砖体表面太光滑, 粘结性能差, 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 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预防的主要方法: (1) 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2) 严格控制含水率; (3) 严格本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如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统长构造筋等; (4) 改善砖面造型 (如生产糙面灰砂砖) 。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 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 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4 其它裂缝

这些裂缝包括:混凝土构件变形导致的砌体裂缝, 如当挑梁上填充墙、梁相继同步施工致使挠度过大, 其上砌体产生内低外高斜裂及与外纵墙之间的竖缝等;砌体本身承载力不足如砖柱承载不足时在下部1/3高度处出现的竖缝;砌体构造要求不良如施工洞留置和拉结筋放置不当造成的洞边缝。

5 小结

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与防治措施 篇6

建筑砖砌体裂缝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而且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 造成渗漏水, 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耐久性, 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 正确分析建筑砖砌体裂缝原因, 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引起建筑砖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 大体上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材料收缩和温度变化, 对房屋的设计和构造处理不当, 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的砌体材料不合格等因素。

二、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1.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 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

小的部分砌体会产生相对位移, 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 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相对裂缝。这种裂缝一般都是斜向的, 且多发生在门窗洞口上下。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自下而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当建筑物两端沉降过大, 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 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的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2.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

(1) 合理设置沉降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好的单元, 或将沉降不同的部分隔开一定距离, 其间可设置能自由沉降的悬挑结构。

(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 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 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尤其是要加强地圈梁的刚度。

(3) 加强对地基的检测, 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 然后才能进行基础施工。

(4)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宜先建较重单元, 后建较轻单元。

三、材料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砖砌体也不例外。由于屋盖系统温度变化会使砖墙产生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因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 或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也会产生裂缝。

1. 屋盖系统温度变化时使墙体产生的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 (特别是纵向较长的) 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轻微裂缝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重房屋两端1/3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的结果。

2.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的裂缝。

由于房屋过长, 室内外温差过大, 因钢筋混凝土楼盖和墙体温度变形的差异, 有可能使外纵墙在门窗洞口附近或楼梯间等薄弱部位发生向竖向贯通墙体全高的裂缝, 这种裂缝有时会使楼盖的相应部位发生断裂, 形成内外贯通的周圈裂缝。

3. 由于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伸缩量不同产生的裂缝。

当材料随时间发生收缩变形、随自然界温度发生变化时, 由于钢筋混凝土和墙砌体材料收缩系数、线膨胀系数的不同, 会在房屋的墙体及楼盖结构中引起因约束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应力, 当这种附加应力过大时会在墙体上产生局部竖向裂缝。

4. 防止收缩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

(1) 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过长的房屋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2) 屋面设保温隔热层。屋面的保温隔热层或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 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 m, 并与女儿墙隔开, 其缝宽不小于3 0 m m。屋面施工宜避开高温季节。

(3) 遇有较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圈梁时, 可分段施工, 预留伸缩缝, 以避免砼伸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四、施工质量不合格、使用材料不合格引起的裂缝

1. 当砂浆稠度过大、吸水后干缩、砂浆不饱满或砂浆稠度不够时, 会在平拱砖过梁处产生沿砖缝斜向的裂缝。

砖的质量不合格, 砂浆强度不够, 这些都会造成整个砌体的强度不够, 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的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水泥, 施工配合比不准确, 施工时不润湿砖等。当砌体质量较差, 砌体灰缝饱满度不当时也会影响到砌体的强度, 而这些都可能在砌体结构中产生裂缝。

2. 主要预防措施:

(1) 砖进场应按要求进行取样试验, 并出具试验报告, 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 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3) 砌筑砖砌体时, 砖应提前1~2 d浇水湿润;当砌砖工程采用铺浆法砌筑时, 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 5 0 m 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 0℃时, 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 0 0 m m。

(4) 2 4 0 m 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 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 应整砖丁砌。

(5) 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的宽度, 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5 m 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大于1 5 m m。

(6) 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纵横墙整体咬槎砌筑, 临时间断可拖斜槎, 接槎时, 应先清理基面, 浇水湿润, 然后铺浆接砌, 并做到灰缝饱满。

五、综述

砖砌体裂缝因温度变化和因砖的材质产生的较普遍, 而以地基沉降、超载致裂的危害较大, 但其预防措施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具体处理时应对症防治, 以防为主。只要正确分析砖砌体裂缝原因,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砖砌体裂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C H F

参考文献

砖砌体开裂原因及防治 篇7

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而且较普遍, 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 造成渗漏水, 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 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 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 十分迫切。

2 温差变形引发的砖砌体裂缝

这类裂缝较典型和普遍的是建筑物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的斜裂缝, 其形态呈“八”字或“X”型, 且显对称性, 但有时仅一端有, 轻微者仅在两端1-2个开间内出现, 严重者会发展至房屋两端1/2纵长范围内, 并由顶层向下几层发展。此类型缝对那种刚性屋面平屋顶、未设变形缝、隔热层的房屋, 更易发生。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混凝土结构屋面的伸缩变形牵引其下砖砌体超过其材料抗拉强度。具体的机理可认为是:在阳光照射下屋面板温度可高达60-70摄氏度, 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摄氏度, 如此大的温差, 加上混凝土膨胀系数比砖砌体大近似一倍, 则根据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计算理论和公式, 可计算出砌体中的主拉应力。设砂浆强度M 5.0、砖强度M u7.5时, 则其沿灰缝截面破坏时的轴心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仅为0.14M pa和0.12M pa, 而沿齿缝通缝的弯曲抗拉强度仅为0.25M pa和0.12M pa, 则温差引起的砌体主拉应力大于砌体本身抵抗力的50%-300%不等, 又加上房屋两端为“自由端”, 水平约束力小, 上部砌体垂直压力较小, 如无相应措施上述裂缝在所难免。当屋面向两端热胀时, 致使下部砌体出现正“八”字缝, 当冷缩时, 就出现倒“八”字缝, 一胀一缩则易出现“X”字缝。其防治的主要方法:一是减缓消除热胀冷缩动力源, 如设隔热层、变形缝;二是增强相关砌体抗力, 如提高砂浆强度, 提高饱满度, 空斗改实砌, 加筋砌体, 加设构造柱;三是提高抹灰的抗裂能力 (对于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缝) 。

例如一楼房, 砖混7层, 面积4901m2, 建于1994年10月-1996年4月, 纵长56m, 未设变形缝, 屋面为多孔板灌缝找平后加小青瓦坡屋面防水, 两侧纵长为宽2m现浇屋面板并作排水檐沟使用, 当年夏季过后即发现东西两端顶层边套边间纵墙出现约45°斜裂缝。为此, 决定先作石膏试饼观察, 及至1997年夏季后裂缝加剧, 并由边间向内二三间发展、顶层向六、五层发展。在查明施工、设计及现状后即采取了对症措施:1) 以每套为独立元, 将屋面板间正对的每套之间的多孔板端缝, 重新切开留缝;2) 将相对此端缝的现浇檐沟板切缝分开 (减缓了动力源) ;3) 将其内一道空斗纵墙干脆拆除改实砌;4) 在不明显影响结构安全的缝部位, 铲除原抹赤后加钢丝网片, 再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粉刷修补。一年后再检查未见变化。

又如另一楼房, 砖混7层, 面积6037m2, 建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 为防治上述裂缝, 在六、七层的两端1/3纵长上加设必要的构造栓, 提高砌筑砂浆强度到M 5.0, 全部实砌处理, 至今检查未见此类裂缝出现。

另外, 温差裂缝尚有屋面结构与其下相应砌体之间的水平缝, 包角水平缝, 沿窗上下角水平缝, 女儿墙根部水平缝以及出现在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的内高外低斜裂缝等等。对于出现这类斜裂缝一般为:上几层多于下几层, 轻微者仅在靠外墙端约0.5~1.0m位置上, 有1~2条缝而已, 严重者可达横墙1/3跨度及各层都有, 尤其是那种层层设混凝土梁 (如圈梁) 和纵横墙交角设混凝土柱 (如构造柱) 的房屋。与此同理出现的尚有如窗角“八”字缝以及沿窗上下脚的水平缝等。防治这类缝的有效措施是加设混凝土窗台盘, 它不仅可以防裂缝, 还可有效地解决铝合金等窗框安装配合问题, 防止窗周渗漏水。

3 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 由下往上发展, 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 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 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 当两端沉降过大, 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缝, 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 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 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 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 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 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 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如某住宅小区, 六层框混, 底层沿街营业房, 于1998年3月开工, 1999年6月竣工, 由于主楼为桩基, 但营业房不打桩, 虽设置了伸缩缝, 但由于营业房为主楼基本完工后才开始施工, 无形中更加大了竣工后的沉降差, 故在竣后约半年, 由于营业房中间部位沉降较大, 在营业房与主楼交接处出现“八”字形裂缝, 好在裂缝并不大, 一年后待裂缝稳定, 用钢筋网片补掉裂缝。

对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应以预防为主, 即无地质勘察资料严禁做施工图设计, 严格按图施工, 不得擅自更改、任意处理, 根据本地区通病, 如能在那些开大窗洞的教学楼底层窗台下设置构造圈梁与地梁构成刚度较大的复合墙梁结构, 对防止所述裂缝有明显效果。治理的原则是, 观测裂缝发展的速度、部位、程度, 决定是表面处理还是上部加固或基础加固处理。

4 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 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本地区蒸压灰砂砖, 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 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 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 缺少使用经验, 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 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预防的主要方法:1) 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2) 严格控制含水率;3) 严格按本地区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 如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统长构造筋等;4) 改善砖面造型。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 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 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5 小结

综上分析, 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砌体裂缝较普遍, 而以沉降、超载致裂的危害较大, 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 在具体处理时务须正确区分, 对症防治, 且以防为主。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 应当机立断, 迅速采取相应对策, 排除动力源, 加固补强或作拆除返工处理;反之, 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 修复后不影响使用, 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 只要坚持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 认真、切实查明原因, 砖砌体裂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摘要: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而且较普遍, 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 造成渗漏水, 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耐久性, 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 正确分析原因、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 十分迫切。这里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质量监督实践, 谈了几点常见建筑砖砌体裂缝查处的体会。

砖砌体开裂原因及防治 篇8

1 砌体工程墙体开裂的成因分析

1.1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土软弱层分布不均匀, 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类型的地基上, 导致不均匀沉降。当地基上部荷载不均匀, 结构物刚度差别悬殊, 地基产生不同的压缩变形而形成不均匀沉降, 使房屋的墙体中产生弯曲和剪切引起的附加应力。当差异沉降较大时, 墙体内产生的拉应力将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 墙体中会出现裂缝。

地下水位变化是引起地基状况改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过量开采, 水位降低较大, 将使地基沉降加大。临近建筑物的基础施工也会影响建筑物的地基性状, 导致地基产生沉降和侧移。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裂缝随时间的变化, 裂缝宽度较宽, 有时宽至数厘米。地基变形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常见的有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 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裂缝宽度较上都大。

1.2 温度变化引起墙体裂缝

结构在温度变化时伸长或缩短的定形值 (△L) 与长度、温差和材料种类有关, 它可以表示为:

△L=L (t2-t1) b

式中:L为砌体长度; (t2-t1) 为温度差;b为砌体材料的膨胀系数

结构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 产生温度的应力导致砌体的开裂。主要表现有八字裂缝, 它出现在顶层纵墙两端。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由于建筑物部位有烟囱受温差影响, 内外温差大, 施工性能不足。出现垂直裂缝, 都属于温差裂缝。

1.3 干缩裂缝

烧结粘土砖, 包括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 其干缩变形很小, 且变形完成比较快。只要不使用新出窖的砖, 一般不要考虑砌体本身的干缩变形引起的附加应力。如砌块出窖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 以后逐步变慢, 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 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 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 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另外不同材料和构件的差异变形也会导致墙体开裂。如楼板错层处或高低层连接处常出现的裂缝, 框架填充墙或柱间墙因不同材料的差异变形出现的裂缝;空腔墙内外叶墙用不同材料或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这种情况一般外叶墙裂缝较内叶墙严重。

1.4 荷载裂缝

砌体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改建、扩建情况。由于多年的使用, 建筑的沉降积累使得地基沉降基本完成。鉴于这种意识, 建设方往往对结构不经计算就任意施工, 最终导致荷载增大, 甚至超载, 局部结构发生变化, 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墙体开裂严重。

1.5 其他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选用建筑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基础回填不实、砌体组砌不合理、过早施加施工荷载、大梁底下漏放梁垫、预制楼板安装粗糙、板缝嵌缝质量差或在使用过程中乱凿乱挖、私改乱建等, 造成砌体强度低、承压面积不足或砌体整体稳定性差而引发出现各种裂缝和工程事故。悬挑构件抗倾覆不够导致墙体产生裂缝, 墙体局部抗压温度不够, 地震引起的裂缝等。

2 砌体工程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防治措施

(1) 建筑物的平面、体型尽量简化、力求简单;减轻结构自重。 (2) 合理设置沉降缝在建筑物平面转折处、建筑高度荷载突变处、结构类型不同处以及地基土软硬交界处设置沉降缝。 (3) 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 设置封闭圈梁和构造柱, 特别是增强顶层和底层圈梁, 合理布置纵横墙, 采用整体性好、刚度大的基础形式, 大跨度窗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梁并根据规范要求在窗洞两侧增加构造柱等。 (4) 减小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 改变基础地面尺寸, 尽量简化基础受力, 采用单一基础类型, 使不同荷载的基础沉降量接近。 (5) 采用天然地基做持力层的, 基槽清理一定要到位, 原土夯实要达到设计要求。

2.2 温度裂缝防治措施

(1) 屋面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减缓热胀冷缩变形;屋盖施工尽量做好保温。 (2)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 或留置伸缩缝, 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 以减少屋面伸缩缝对墙体的影响。 (3)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 宜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 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女儿墙在一定距离内增设构造柱, 以分散温度应力。 (4) 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复杂、构造和钢度不同的房屋, 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盖、楼盖、墙体或其他有关构件断开, 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 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 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

2.3 干缩变形裂缝防治措施

(1) 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2) 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 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 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3) 正确掌握各种砌体块使用时的含水率。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现场堆放等均要防止被水浸湿, 雨季还应做好对砌块和砌体的遮盖。施工时, 一般提前1d~2d洒水稍作湿润。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mm~10mm为宜。

2.4 荷载裂缝防治措施

超荷载引起的墙体裂缝必须严格加以控制。因为这些发生在窗间的竖向裂缝, 圈梁处的剪切斜裂缝, 竖向断裂裂缝使墙体随时可能发生脆性破坏。一旦发现裂缝必须及时卸载或加固。为减轻自重, 改扩建工程中尽可能选用轻质高强墙体材料,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多孔砖或轻质隔墙。结构形式宜采用轻型钢结构、空间结构, 以减小原砌体结构的受荷。其次, 改扩建工程必须经过严格设计计算, 保证墙体的强度要求。

2.5 设计和施工中的措施

砌体结构设计往往重强度计算, 轻构造措施, 对冻胀预防和采暖系数及室内温差考虑不足。砌体强度的调整系数使用不当, 导致设计强度偏低, 都会造成由设计不当而产生裂缝。所有这些在结构设计时就应予以足够重视。施工中应保证块材和砂浆的质量和强度等级, 保证砂浆的饱满度, 采用正确合理的组砌方式,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 严格按规定设置各种部位的拉结钢筋。

3 结语

上一篇:电网企业融资问题下一篇:虚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