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2024-10-12

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精选7篇)

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篇1

1 工程实例

警苑小区B地块, 建筑面积49047.07m2, 层数为地下2层, 地上17层, 建筑物高度为51.534m, 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外墙均采用MU10自保温煤矸石烧结烧结砖 (240×180×90) , 混合砂浆 (M5) 砌筑;各单元分户墙、设备机房隔墙、防火墙及楼梯间分隔墙采用180厚, 煤矸石烧结多孔砖 (MU7.5) , 混合砂浆 (M5) 砌筑;户内其余内隔墙, 单元内隔墙采用90厚, 煤矸石烧结多孔砖 (MU5) , 混合砂浆 (M5) 砌筑。

2 原材料控制措施

工程中使用的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应具备合格证书和产品检验报告, 并在进场前进行验收, 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并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没有经过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材料是杜绝使用的。

水泥进场后应分别堆放, 并设防潮垫层, 保持干燥;砂子含泥量应控制在5%以内, 为了避免用砂混杂, 砂子在进场时, 根据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分别堆放;砖应有出厂合格证, 并按规定送检, 外观不能有缺角、破边或裂缝;砂浆拌合用水及养护用水采用自来水;预埋件按规格、型号的不同分别存放。

3 砌筑砂浆控制措施

3.1 砂浆强度控制措施

计量的不准确, 或不按配比计量会导致砂浆强度离散性大、强度不稳定。主要控制措施是加强现场管理, 进行计量控制。为了保证计量准确, 应定期对施工计量器具进行校验、维修。配料时水泥的偏差应不大于±2%, 砂、石灰膏的偏差应不大于±5%。

砂浆配合比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 试配时采用质量控制, 计量时应注意砂子的含水率对配料的影响。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 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砂浆的强度由边长7.07cm的正方体试块, 经过28d标准养护, 测得一组三块的抗压强度值来评定。砂浆试块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 同盘砂浆只可以制作一组的试块。

3.2 砂浆和易性控制措施

砂浆和易性差会导致砂浆铺摊和挤浆困难, 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要求, 影响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砂浆和易性差的原因:混合砂浆中的添加材料含有杂质质量差。砂浆在搅拌过程中时间不够, 拌制不均匀。砂浆存放时间太长, 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用完, 把剩下的砂浆加水搅拌后再继续使用。严格控制添加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是控制砂浆和易性的主要措施之一, 还有就是要有计划地拌制砂浆, 做到随拌随用。

现场的石灰膏和粘土膏等材料要避免暴晒、风干结硬。这些材料在未使用前均应妥善保管在池中, 并注意要经常浇水, 以保持湿润。混合砂浆中塑化材料的质量, 也应满足各项要求。

砂浆拌制时, 应根据每天的砌筑情况来确定拌制量, 尽量减少储存量。砂浆在拌制过程时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执行, 并保证有足够的搅拌时间。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搅拌, 并把桶底清理干净。

控制砂浆的使用时间:一般气温条件下, 混合砂浆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大于30℃时, 混合砂浆要在2h内使用完毕。

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砌体灰缝控制

砌体灰缝的砂浆应密实饱满。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应≥80%;竖缝要刮浆适宜, 并加浆灌缝, 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 厚薄均匀。灰缝宽度控制在10mm左右, 保证灰缝宽度不小于8mm, 也不大于12mm。为了避免砌筑后发现错误进行砸墙, 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自检, 如发现有偏差, 随时进行纠偏纠正。

砌筑方法可进行改进。本工程用的是“煤矸石烧结多孔砖”, 砌筑时孔洞应垂直于受力面 (孔洞呈垂直) , 砌砖时把砖放平。该项目采用了刮浆法:先在竖缝上批一层砂浆, 然后再砌筑;为了避免砂浆掉入孔洞内, 铺水平砂浆时, 孔洞先用套板盖住。为了使砌筑时砖的含水率达到要求, 砖在砌筑前1~2d先提前浇水, 进行湿润。并注意含水率过高 (达到饱和状态) 的砖也不能用来砌筑。

4.2 砌体组砌控制措施

本工程砖砌体的作用是作为非承重结构。

砌筑前先进行试摆, 用普通粘土砖来补砌不够整砖的位置。砖墙顶部砌筑是重点, 施工时调整顶砌的高度, 保证顶砌砖是斜顶, 同时保证上下端要分别顶在梁底, 打灰要严实。

砌筑第一皮烧结砖时要进行试摆。排砖撂底按组砌方法先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向一侧排砖, 内外墙应同时排砖, 纵横方向交错搭接, 上、下错缝;一般搭砌长度≥60mm, 错缝1/2砖长。排砖时, 用普通砖补砌不够半砖的位置。超过半砖的非整砖宜用无齿锯加工制作非整砖块, 砖不得用砍凿方法进行打断。

砌砖前先做盘角, 盘角不得少于3皮砖。及时吊、靠新盘的大角, 并修整偏差的位置。挂线砌墙前应再次复查一次盘好后的大角, 保证转墙符合平整度和垂直度的要求。为了使水平灰缝能够均匀一致, 盘角时应认真与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进行对照, 控制灰缝大小。

挂线砌墙时, 线要挂双面, 如果墙太长, 一根通线有几个人使用, 那么中间就应设立几处支线点。为了使水平缝均匀一致, 平直通顺, 砌砖时要拉紧小线, 防止线出现一层松、一层紧的现象, 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同时为了利于下道工序的施工, 方便控制抹灰厚度, 砖墙两面尽量做到平整。

当基底标高不在同个平面时, 砌砖应从低处开始砌, 并由高处向低处搭砌。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当不能同时砌筑时, 应按规定留槎、接槎。砌筑高度每天控制在1.5m以内, 墙体顶部在墙体砌完14d后再用实心砖斜砌挤实补砌完成。

4.3 构配件、埋设件处控制措施

砌筑多孔砖墙时, 用含有木砖的混凝土块来固定门窗。根据洞口高度决定设置的数量, 含木砖的混凝土块应提前预制好。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的位置预埋两块含有木砖的混凝土块, 中间均匀分布。当洞口高度<1.2m时, 每边放2块含木砖的混凝土块;高1.2~2m时, 每边放3块含木砖的混凝土块;高2~3m时, 每边放4块含木砖的混凝土块。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水电预埋管线。本工程为烧结多孔砖墙体, 可以调整摆砖后烧结砖的孔洞用来套装从楼板穿上来的线管。烧结砖的孔洞也可以用来固定从天花板 (梁) 上穿下来的线管。当线管处于水平走向时, 为了保证墙体不被破坏, 烧结砖可以立砌;最后把安装好的管线用砂浆固定好。

为了避免事后剔凿墙体, 应按设计要求, 先预留门窗安装的孔洞。同时为了避免拉结筋错放、漏放, 应注意按设计要求留置墙体拉结筋的位置, 并保证拉结筋的规格、数量、间距符合要求。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 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安装前先检查梁底标高、位置及型号, 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安装。门窗过梁支承处可用实心砖来砌筑, 并保证其坐浆饱满。安装过梁时, 两端支承长度应保持一样。

4.4 构造柱处控制措施

设置有构造柱的墙体, 先按照设计图用线弹出构造柱的位置, 位置确定后先砌墙再浇筑构造柱。设置构造柱时, 要进行留槎, 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先退后进的马牙槎, 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控制在300mm以内。

按设计要求放置构造柱内的拉结筋, 当设计没有具体要求时, 在沿墙高500mm的位置设置2根Φ6水平拉结筋, 每边深入墙内大于1m。要注意处理顺直构造柱插筋, 每一根构造柱, 钢筋竖向位移和马牙槎尺寸偏差应<2处。

5 结束言

砖砌体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在建筑物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的使用和安全。要控制好砖砌体的施工质量, 要从多方面研究, 采取措施, 严格管理, 加强控制, 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苑振芳.砌体结构裂缝的性质及其控制措施要点[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2002, (4)

[2]刘国桢.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J].河南建材, 2009 (03)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篇2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砌体强度低

砖砌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和斜向裂缝。

砖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进场的烧结砖强度低,酥散);砂浆强度不合要求(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的含泥量大、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砂浆搅拌不均匀)

进场水泥、砖等要有合格证明,并取样复检查符合要求;

砂子应满足材质要求,如使用含泥量超过规定的砂,必须增加机拌时间,以除去砂子表面的泥土;

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种类、强度等级及所用的材质情况进行试配,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时间不得少于1.5min;

白灰应使用经过熟化的白石灰膏

砌体几何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

墙身的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2)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10皮砖的累计数不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

3)

混泥土结构圈梁、够造柱、墙柱账模

1)

砖的几何尺寸不规格;

2)

对砖砌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

3)

砌筑过程中挂线不准;

4)

混泥土模具强度低,导致浇筑后的混泥土结构账模

1)

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砖;

2)

正确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一般为15~20m,转角处均控制在10㎜左右;

3)

水平与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读应控制在10㎜左右;

4)

浇筑混泥土前,必须将模具支撑牢固;混泥土要分层浇筑,振动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

组砌方法不准确

1)

砖柱砌筑成包心柱,里外批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边通天缝;

2)

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层皮”,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1)

搁底排砖不正确;

2)

由于混水墙,就忽视组砌方法;

3)

砖柱砌筑没有按照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1)

控制好摆砖搁底,在保证砌砖灰缝8~10㎜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

对混水墙的砌筑,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

3)

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半头砖;

4)

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层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

5)

构造柱部位必须留马牙槎,要先退后进上下顺直;临时间断处留槎不得偏离轴线

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砌体砂浆不密实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和“验评标准”规定的80%

1)

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2)

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砌砖法砌

3)

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1)

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读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

砌筑用的烧结普通必须提前1~2d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

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低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灰浆不饱满;

4)

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而进行刮缝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1)

外墙转角处和楼梯见不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不留斜槎;

2)

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在梁和梁垫的下面摆放条砖;

3)

填充墙的顶层砖和梁板下部摆砌平砖;

4)

砖砌台阶的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用顺砖

5)

拉结筋的放置、长度、数量不符合规定

1)

外墙砖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

承重墙最后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砖砌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应用顺砖,否则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3)

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的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和墙与板断开节点,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和整体性差;

4)

拉结筋设置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施工规范规定

1)

砖砌体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交接处,和楼梯间的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2/3;

2)

承重墙的最后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的砖、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采用丁砖砌筑挑出层,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的稳定性;

3)

砖砌隔断墙和填充墙的顶部均应采用侧砖或立砖斜砌,并应挤紧,砂浆应饱满密实;

4)

拉结筋有承重墙拉结筋和非承重隔断墙拉结筋之分。以240㎜隔断500㎜配制2Ф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其长度应从留槎处算起,末端应制成90˚弯钩

砌体结构裂缝

1)

砖砌体填充与混泥土框架柱接触处产生竖向裂缝;

2)

底层窗台产生竖向裂缝;

3)

在错层砖砌体墙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4)

顶层墙体产生水平或斜向裂缝

1)

砌体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并受温度影响产生结构裂缝;

2)

由于窗间墙与窗台墙荷载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边产生剪力,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

3)

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膨缩或其他因素而推挤,形成在楼层错层处出现竖向裂缝;

4)

顶层墙体因温度差产生变形,或屋面、楼板设置伸缩缝而墙身未相应设置,以致墙体被拉裂产生斜向裂缝,或女

儿墙根部产生水平方向裂缝

1)

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墙应采取技术措施,混泥土框架与砖填充墙应采用纲丝网片连接加固而产生裂缝;

2)

防止窗台竖向裂缝,是在窗台下砌体配筋;

3)

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是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日照射变化因温差引起结构的膨胀和收缩;

4)

女儿墙因结构层或保温层差变化或冻融产生变形将女儿墙根腿开而产生裂缝;在铺设结构层、保温层材料时,必须在结构或保温层与女儿墙之间留设温度缝

烟道、排烟道堵塞串气

住在宅工程的厨房、卫生间烟道(气)排不出

1)

因操作不当,将砌筑砂浆、混泥土、砖块等杂物坠落在排烟(气)道堵塞;

2)

烟道内衬附管时,接口错位或接口处砂浆没有塞严,酿成串烟和串气

1)

砌筑附墙烟(气)道时,应使用烟道轴子来控制砂浆、混泥土和碎砖坠落烟道内;

2)

做烟道内衬时应边砌边抹内衬或做勾缝,确保烟(气)道的严密性;

3)

烟道附管应注意接口方法,承插应对齐对中,承口周边的砂浆打口必须严密,组装管道应固定牢固;

4)

烟(气)道的顶部应设置烟(气)道盖楼,以加强烟(气)道的稳定性

墙体渗水

1)

住宅围护渗水;

2)

窗台与墙节点处渗水;

3)

外墙透水

1)

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的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的水分散开;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

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

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填塞和嵌磨密封膏,导致渗水;

4)

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严

1)

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2)

对组砌中形成的空缝,应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3)

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或龟裂;

4)

门窗口与墙体的缝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力的砂浆自下与上塞灰压紧(在寒冷地区应先填保温材料);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若铝合金和塑料窗应填保温材料;

5)

门窗的天盘应设置鹰嘴和滴水线;

6)

脚受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

砌筑要求堵实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砖砌体组砌混乱

1)

混水墙组砌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包心砌法,里外皮砖互不香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2)

清水砖的规格尺寸误差对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影响美观

1)

混水墙面要抹面,操作工作容易忽视组砌形式,因此,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2)

为了少用七分头砖,对三七砖柱习惯于包心砌法

1)

提高操作工对砌砖组形式的重视,使其认识到不单纯为了清水墙美观,同时也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因此,不论清、混水墙,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砖最多隔五层就应有一丁砖拉结(五顺一丁),为了充分利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2)

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

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4)

砖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

砖缝砂浆不饱满

1)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规范规定);

2)

竖缝内无砂浆;

3)

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大于2㎝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1)

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

4)

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5)

用干砖上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

改进砌筑方法;并推广“三一砌筑法”;

3)

严禁用于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白天在0℃以上)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钢筋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受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使配筋体强度大幅度地降低

1)

操作时疏忽造成;

2)

配筋砌体灰缝厚度不够,特别当同条灰缝中,有的部位(如窗间墙)有配筋,有的部位无配筋时,皮数杆灰缝若按无配筋砌体画制,造成配筋部位灰缝厚度偏小而使钢筋在灰缝没有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使钢筋锈蚀

1)

砌体中的钢筋与混泥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

2)

钢筋宜采用冷拔钢丝点焊网片,砌筑时,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片厚度上下各有2㎜保护层为宜);如同一标高墙面有配筋和无配筋两种情况,可分划两种皮杆;

3)

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质量,应先将钢筋刷水泥浆;网片放置前,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也能防止铺灰砌筑时砂浆掉入竖缝而出现露筋现象

力柱、门窗洞口、阳台

和环窗雨篷不成线

1)

筑前没有弹线,轴线偏移;

2)

多层建筑弹线时,没有在固定的一端轴线上发尺;

3)

平面不弹线,标高失控,上下不吊线

1)

层层弹出墙体中心线和砌体边线,砌筑大角头时校正垂直线

2)

皮数杆应标明楼地面、门窗洞口及圈梁标高;每层弹线应从同一端轴线上发尺,以消除偏差;

3)

立柱、门窗洞口、阳台与环窗雨篷,逐层分中定位,弹好砌筑边线;模板安装时测好标高,上下吊角吊边;砌筑时做到左右拉线,上下挂线锤

窗台返(窗台与屋面板下渗水污墙)

1)

窗杠框底未留空隙或空隙很小窗台粉面时未留流水坡;或粉面砂浆填掩窗框,砂浆干缩开裂,雨水从裂缝中渗水入内墙面;

2)

安装窗框时未拉线,框底离空不一;

3)

窗台下,屋面板上下砖墙灰浆不饱满,不密实,雨水渗入墙内污墙

1)

画皮数杆时,必须把窗台板是砖面标高标明,使窗框底留有3~5㎝空隙,粉窗台时在框底嵌入砂浆填实堵严;

2)

拉线安装窗框,线要绷紧平直窗台下2~3皮砖、山墙板头镶砖,用M5水泥混合砂浆砌实心体,砖应湿透,每皮灌稀浆,切忌用水冲浆灌缝

毛石墙里外两层

1)

选料不当,每皮石块压搭过小;

2)

未砌拉结石;

3)

砌筑方法不正确

1)

大小石块搭配使用;立缝要小;坚持每隔1~1.5m丁砌一块满墙拉结石,上下皮错开;

2)

墙厚在40㎝以上时,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其中一块长度应大于墙厚的2/3;

3)

采用铺浆法砌筑,每砌一块石上下,左右应垫靠,前后石块有交搭,砌缝要错开,排石应稳固,严禁采用平面成十字缝的“4块石块碰头砌法”

砌块外墙透水

1)

砌块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表面膨胀、松软、分层、灰团,空洞、爆裂和贯穿面棱的裂缝等缺陷,雨水从砌块内渗入;

2)

砌后打凿,损伤砌块

1)

进场砌块应严格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产品不合格不准使用;

2)

砂浆应机拌,和易性和保水性要好;

3)

砌筑铺灰长度控制;实体砌块为3~5m。

4)

水平垂直灰缝的厚度:中型砌块15~20㎜,小型砌块8~12㎜;

5)

预埋件应在砌筑时埋入,砌后不允许在墙上开糟、凿洞

砌块墙体裂缝

1)

圈梁底墙体有水平裂缝;

2)

内墙横、纵墙尽端有阶梯形裂缝;

3)

竖缝和窗台底下有竖向裂缝

1)

砂浆强度低,粘接力差;

2)

砌块表面有浮灰等污物没有处理干净,影响砂浆与砌体之间的粘结;

3)

砌块未到养护期,砌块体积收缩没有停止就砌筑,产生收缩裂缝;

4)

砌块就位校正后,经碰动,撬动使周边产生裂缝;

5)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粘结差;

6)

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两皮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1/3或150㎜,也没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设置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7)

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相交处无可靠连接,砌块墙与砖墙咬槎不好

8)

砌块体积大、灰缝小,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易在砌体中出现阶梯形裂缝

1)

配置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7,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

砌筑

用砌块必须存放30d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再使用;

3)

砌筑前应清除砌筑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

4)

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定,一般每隔两皮加一道2ф6水平拉结筋或网片(间距控制在800㎜左右);

5)

设计上应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

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等处,沿房屋全高设置钢筋混泥土构造柱,将基础、各层圈梁连接成整体,对五层以上及五层以上的小砌块、空心砌块建筑,应沿墙每隔两皮砌块在水平砂缝内设置与构造柱连接的拉结钢筋等;

6)

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

砌块灰缝不饱满

1)

水平缝砂浆疏松,不饱满;

2)

竖缝有空心缝

1)

砂浆用砂偏细,砂浆的施工配合比不准,和易性好水性差;

2)

砌块砌筑前浇水量不足,湿润程度不够;

3)

竖缝过小或灌缝不实,形成空心缝;

4)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松散

1)

配置砂浆不宜用细砂或含泥量过高的砂,配合比计算应准确,一般稠度控制在5~7㎝,砂礓应有良好的和易性,随拌随用,不准用隔夜砂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混合砂浆在4h内用完;

2)

混泥土空心砌块不宜过多浇水,但是粉煤灰硅酸盐密实砌块在砌筑前1~2d要浇水或浸水充分细润,按气侯情况控制好砌块湿度,砌筑时应保持湿度

3)

灰缝应均匀,一般中型砌块灰缝15~20㎜小型砌块为10~12㎜,砌筑时随砌随用原浆勒缝;

4)

铺灰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密实砌块铺灰长度不应超过3~4m,空心砌块铺灰长度不超过2~3㎜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的裂缝

1)

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两端

2)

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

3)

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窗间墙的上下对角线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4)

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在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顶层有钢筋混泥土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直裂缝则较少

1)

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

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

房屋底层窗台下竖向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另外,地基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而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1)

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设置沉降,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应有足够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注圈梁时将断开处浇筑在一起,或将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2)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这样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湿润、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接结;当留直差时应加拉结条,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条的做法;

3)

宽大窗口下面考虑混泥土梁或砌反砖,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了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以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不宜过多的半砖砌筑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

八字裂缝主要出现在顶层纵横墙两端(一般在1~2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1/3的长度内;

2)

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继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

1)

八字裂缝往往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泥土浇筑后,在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泥土与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八字裂缝;

2)

檐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

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的竖直裂缝,其产生原因与上述相同

1)

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

2)

屋面施工尽量避免高温季节;

3)

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混泥土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其他裂缝

1)

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发生的竖直裂缝;

2)

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1)

由于混泥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账系数不同,混泥土的线胀系数比砖砌体的线胀系数约大一倍,受较大的温差变化就会引起墙体裂缝;

2)

大梁下面墙体局部竖直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所引起;

3)

砖和砂浆标号偏低及施工质量差

1)

合理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有足够宽度;

2)

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梁下设置足够面积的混泥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3

1 游丁走缝, 墙面灰缝不平直

水平灰缝弯曲不平直, 灰缝厚度不一致, 出现“螺丝”墙, 垂直灰缝歪斜, 灰缝宽窄不均, 丁不压中 (丁砖未压顺砖中部) 。

原因分析:

a.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 如砖的长为正偏差, 宽为负偏差, 砌一顺一丁时, 竖缝宽度不易掌握, 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b.开始砌墙摆砖时, 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 砌至窗台处, 分窗口尺寸时, 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 使窗间墙竖缝搬家, 上下错位。

防治措施:

砌前应摆底, 并根据砖的实际尺寸对灰缝进行调整, 采用皮数杆拉线砌筑, 以砖的小面跟线, 拉线长度超长时, 应加设腰线, 竖缝每隔一定距离应弹墨线找齐, 墨线用线锤引测, 每砌一步架用立线向上引伸, 立线, 水平线与线锤应“三线归一”, 砌筑清水墙应选用边角整齐色泽均匀的砖, 摆底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 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 如安排不开, 可适当移动窗口位置, 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 因此在砌筑时, 必须调整丁压中, 既丁砖的中线与下层顺砖的中线重合。

2 外墙砖砌体渗漏

原因分析:

a.砌砖水平低, 砖缝砂浆不饱满, 或为空头缝,

原因分析:

a.砌筑内外墙转角墙时, 不同时砌, 而是先砌外墙后砌内墙, 而且墙转角留直槎, 内外墙交接留阴槎, 由于组砌不合理, 造成墙角通缝。b.接槎时咬槎不严, 接槎砂浆堵塞不严, 严重影响接槎部位砌体强度, 降低结构的整体性。c.工人违反操作规程, 未按规范要求留槎。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要求工人严格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进行施工, 对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留槎的间断处, 应砌成斜槎, 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如留斜槎确实困难, 除转角外, 也可留直槎, 但必须做成阳槎, 并放置拉结筋, 拉结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设置一根6mm拉结筋, 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 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 末端应有90°弯钩。

4 砌体裂缝

原因分析:

4.1 砌体干缩裂缝

一般小型砌块的质量密度较小, 强度较低, 干燥收缩值较大, 当墙体的面积较大时,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干燥会出现收缩变形, 其产生收缩应力大于砌体抗拉强度, 砌体就会拉裂, 墙体形成一道或多道竖向贯通裂缝。

防治措施:

a.砌体材料的选定, 用于外墙普通砌块, 密度大于1300kg/m3, 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3mm/m, 抗压强度不小于7.5Mpa, 用于内墙的普通砌块, 密度和干燥收缩值指标同外墙, 抗压强度不小于5Mpa, 不合格的砌块不得进场。b.面积较大的墙体采用在墙内

(上接234页) 制、处理。基层平整度直接影响增设构造柱的措施。c.严格控制以胶凝材料为原料的砌块的龄期, 不足28天的不应进入施工现场。d.分别掌握各种砌块的含水率, 砌体在生产储存期运输, 现场堆放要防止被水浸湿, 雨期要遮盖防雨, 施工时一般提前1~2天洒水湿润, 砌块含水深度以表层8~10mm为宜。

4.2 砌体沉降裂缝

在砌体自重作用下出现的水平裂缝, 多出现在框架结构梁底与砌体的交接处, 一些3m至4m的跨度, 两端为框架柱或墙体转角处的墙体, 因土拱现象在其沿水平方向的沉缝会出现在离楼板高1.5m以上的墙中部。

防治措施:

a.要控制砌体的日砌高度, 使砌体有适当沉缩过程, 小型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架高度内。b.距框架梁底部约300mm高的砌体至少须隔日, 待进一步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砌。c.框架梁下与砌体交接处, 砌筑难度大, 墙顶与梁底不易紧密结合, 应选用同材料小件砌体以60°角斜放侧砖, 填满砂浆挤紧。

4.3 因砌筑施工质量造成裂缝

原因分析:主要是砌块材质不合格, 未采用配套的专用砂浆, 砌块排列不合理, 墙体开槽、孔洞预留等部位填补不当, 会引起局部开裂。

防治措施:

a.加强材料的管理, 砌块进场要严格履行验收程序, 采用合理方法装卸以免损坏。b.严格执行砌体工程验收规程, 砌块墙在砌筑前应绘制砌块排列图。c.敷设管线后的沟槽, 穿墙套管和预埋件等, 应用1:3水泥砂浆填实, 宜比墙面微凹2mm, 再用粘结剂补平。

填塞。

摘要:砌体工程是一个综合施工过程, 任一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好, 都将最终影响到整体的砌筑质量, 列举几种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篇4

饰面板 (砖) 工程要求设计精巧, 手工细致, 安全可靠, 观感新美, 维修方便。饰面板 (砖) 工程是个系统工程, 每一环节的失控, 都可能导致装饰失效。因而必须重在预防, 发现早, 损失少, 效果好。

花岗石其抗冻性达100~200次冻融循环, 有良好的抗风化稳定性、耐磨性、耐酸碱性, 耐用年限约75~200年。花岗石板块适用于室内外墙面装饰, 富丽堂皇, 但造价较高。现就饰面板 (砖) 工程中花岗石墙面施工几种质量通病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 饰面不平整, 接缝不顺直

1.1 现象

花岗石板块镶贴后, 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接缝不整齐, 横竖不在一条直线上, 缝隙的大小也不一样, 相邻的板块间的镶贴高度不一样, 影响外观。

1.2 原因分析

(1) 施工准备不足。 (2) 板块的尺寸厚度不一样。 (3) 墙面可能不平, 是弧形的墙面。 (4) 干缝 (或密缝) 安装。 (5)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 操作失误。

1.3 预防措施

1.3.1 应该废止在施工进行板块的加工, 这种生产加工板块的方式比较落后, 生产的板块质量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批量的板块应该在专业的石材厂进行加工;在弯曲面或者在弧形的墙面上使用的板块应该是特殊生产的, 由石材厂的专用设备来加工。

石材厂生产板块应该严格控制生产质量, 严格控制板块的尺寸, 平面度, 角度等。超出允许偏差者, 应退货或磨边修整, 阳角板块斜边宜略小于1/2阳角角度 (利于填入砂浆) 。

1.3.2 对墙面板块进行专项装修设计:

(1) 施工人员要提前对图纸进行分析, 确定板块的镶贴方式, 图案以及连接缝隙的构造样式。 (2) 室外墙面由于有防水要求, 板缝宽度不应小于5mm, 并可采用适当调整板缝宽度的办法, 减少板块制作积累偏差。室内墙面无防水要求, 光面和镜面花岗石板缝干接是接缝不顺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干接板材的方正平直不应超过优等品的允许偏差标准, 否则会给干接安装带来困难。

1.3.3 作好施工大样图。

板材在安装之前, 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图纸要求, 核实板块安装的结构, 以及具体的尺寸和偏差的要求。然后确定排版图,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测量墙、柱的实际高度, 墙、柱中心线, 柱与柱之间距离, 墙和柱上部、中部、下部拉水平通线后的结构尺寸, 以确定墙、柱面边线, 依此计算出板块排列分块尺寸。 (2) 针对一些外形比较复杂的墙面或者圆柱面, 需要使用特殊的板块, 首先是需要使用三夹板来进行放样, 通过放样来确定板块的大小, 尺寸等。然后根据这些板块的尺寸和方位来进行编号, 作为后续施工的依据。

1.3.4 墙、柱的安装, 应按设计轴线距离弹出墙、柱中心线, 板块分格线和水平标高线。

由于挂线容易被风吹动或意外触碰, 或受墙面凸出物、脚手架等影响, 测量放线应用经纬仪和水平仪, 才能减少尺寸偏差。

1.3.5 板块安装应先做样板墙, 经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商定和确认后, 再大面积铺开。

应做好以下工作: (1) 安装前应进行试拼, 对好颜色, 调整花纹, 使板与板之间上下左右纹理通顺、颜色协调、接缝平直均匀, 试拼后由下至上逐块编写镶贴顺序, 然后对号入座。 (2) 安装顺序是根据事先找好的中心线、水平通线和墙面线进行试拼、编号, 然后在最下一行两头用块材找平找直, 拉上横线, 再从中间或一端开始安装, 随时用托线板靠直靠平, 保证板与板交接部位四角平整。 (3) 板块安装应找正吊直, 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以防灌注砂浆时板位移动。 (4) 板块接缝宽度宜用商品十字塑料卡控制, 并应确保外表面平整、垂直及板上口平顺。突出墙面勒脚的板块安装, 应待上层的饰面工程完工后进行。

1.3.6 板块灌浆前应浇水将板块背面和基体表面润湿, 再分层灌注砂浆, 每层灌注高度为150~200mm, 且不得大干板高的1/3, 插捣密实。

待其初凝后, 应检查板面位置, 若有移动错位, 应拆除重新安装;若无移动, 方可灌注上层砂浆, 施工缝应留在板块水平接缝以下50-100mm处。

1.3.7 粘贴法施工, 找平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宜为3 mm, 不得大于4mm;板块厚度允许偏差应按优等品的要求, 如板厚在12mm以内者, 其允许偏差为±0.5mm。

1.3.8 大面镶贴完毕后, 宜用经纬仪及水平仪沿板缝打点, 使墙面石材板缝在竖向和水平向都能通线, 再沿板缝两侧用粉线 (墨线会污染板块) 弹出板缝边线.沿粉线贴上分色胶纸带 (不干胶纸带) 打防水密封胶.嵌缝胶的颜色选择需先作几个样板, 再研究决定。

一般情况下, 光面石材或板缝偏差小的墙面.宜用深色 (甚至黑色) , 会更显得缝格大小均匀.横平竖直。而毛面花岗石板块或板缝施工偏差较大的墙面, 宜用颜色较浅的密封胶嵌缝。但是, 无色密封胶不显缝格, 又容易受污染, 也不宜采用。

1.4 治理方法

花岗石墙面如果出现大面不平整、接缝不顺直的情况, 很难处理, 返工费用又高, 因而应重在预防。若接缝不顺直的情况不严重, 可沿缝拉通线找顺、找直, 采用适当加大板缝宽度的办法, 用粉线沿缝弹出加大板缝后的板缝边线, 沿线贴上分色胶纸带, 再打浅色防水密封胶, 可掩饰原来接缝的缺陷。

2 饰面色泽不匀, 纹理不顺

2.1 现象

板块之间色泽不匀, 色差明显, 个别板块甚至有明显的杂色斑点、花纹。有花纹的板块, 花纹不能通顺接通, 横竖突变, 杂乱无章, 严重影响外观。

2.2 原因分析

(1) 板块石材不是来自同一山头, 有明显色差 (即使同一山头, 也存在色差) 。 (2) 饰面不平整。 (3) 订货不明确。 (4) 镜面花岗石反射光线性能好, 对光线和周围环境比较敏感。

2.3 预防措施

(1) 一个主装饰面的花岗石面材料应该来源于同一矿山、同一采集面、同一批荒料、一个连续台班的加工工序。荒料应避开矿山浅层表面受风化、渗水和污染的部分, 否则将会影响石材的耐久性。保证批量材料的外观、纹理色泽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基本一致, 便于安装时色差纹理的过渡。石材的色差是难以绝对避免的, 因而大型建筑选用花岗石时, 对某一种颜色的石材不宜一次选用过多 (如数万平方米) 。因此, 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同一品种的色差, 除重视矿源选择外, 还要确定色差标准, 为解决施工色差问题, 还要在石材加工过程中, 根据色差 (深浅) , 在这两块样板的颜色间分成若干个档次, 把每块加工出来的板材按颜色深浅分别归入这些编上号的档次中去, 由设计、施工和监理三方共同研究各档次板材在工程立面上的使用部位 (如上下分档次, 上部较浅, 下面稍深) 。与此同时, 石材进场后还要进行石材纹理、色泽的挑选和试拼排, 使色调花纹尽可能一致或利用颜色差异构成图案, 才能将色差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2) 石材加工、进场检验和板块安装都要认真注意饰面的平整度, 避免安装之后因饰面不平整而需再次打磨。 (3) 板块进场拆包后, 首先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将破碎、变色、局部污染和缺棱掉角的全部挑拣出来, 另行堆放。对有缺陷的板块, 应改小使用, 或安排在不显眼部位。 (4) 镜面花岗石饰面可先做样板对比, 视其与光线、环境的协调情况, 以及与人的视距观感效果, 再优化选择合适的花岗石板材。

2.4 治理方法

墙面若出现色泽不匀、纹理不顺的情况, 已无法处理。对因修平饰面打磨擦伤的板块表面, 需认真细磨抛光 (着色石需补染色, 再抛光) , 但效果一般都不理想。

参考文献

[1]陈长青.综述花岗岩墙面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 2011 (12) .

[2]薛瑞.浅谈墙面干挂石材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 2011 (20)

砖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篇5

关键词:贯彻执行,提高,多孔砖,砌体,力学,抗震,性能,安全

国家标准GB 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 在总结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以及对汶川地震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提高多孔砖砌体的力学和抗震性能, 除对多孔砖的耐久和干燥收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 还对多孔砖的孔洞率、孔型、折压比和最低强度等级及块材砌体抗震设计基本要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拟就有关规定进行讨论。

1《规范》对多孔砖提出的技术要求

强制性条文3.2.1条1款规定“非烧结含孔块材的孔洞率、壁及肋厚度等应符合表3.2.1的要求”, 其中对多孔砖的要求摘录于表1。

注: (1) 当孔的长度与宽度比不小于2时, 外壁的厚度不应小于18 mm; (2) 承重多孔砖, 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不得设孔, 中肋厚度不宜小于20 mm。

强制性条文3.2.2条2款规定:“承重砖的折压比不应小于表3.2.2-1的要求”, 其中对多孔砖折压比的要求见表2;

注:多孔砖包括烧结多孔砖和混凝土多孔砖。

国家标准GB 50003亦以强制性条文规定多孔砖的折压比按上表控制。

除上述强制性条文外, 《规范》对多孔砖还提出如下要求:

3.2.1条2款规定:“承重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不应大于35%。”

3.2.2条4款规定:“块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3.2.2-3的要求”对于多孔砖的要求见表3。

国家标准GB 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审定稿) 以强制性条文规定混凝土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U15;国家标准GB/T 21144《混凝土实心砖》和GB/T 25779《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规定的混凝土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MU15。

5.5.1条4款, 规定“带有方 (尖) 角孔的多孔砖不宜用于地震设防区砌体结构的抗侧力墙。”

5.5.1条1、2、3款, 规定了块体材料砌体抗震设计基本要点。

2 关于《规范》对多孔砖规定的上述部分条款的解读

2.1 关于非烧结多孔砖孔型、孔洞布置和孔洞率的规定

多孔砖的孔洞布置及孔洞率是影响块材物理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孔洞布置不合理将导致砌体开裂荷载降低, 尤其当多孔砖的中部开有孔洞时, 砖的抗折强度大幅度降低, 会降低砌体的承载能力并造成墙体过早开裂。设备企业不了解块材孔型对砖应用的影响, 对模具随意开孔, 生产企业只注重块材的外观尺寸, 对制品的肋 (壁) 宽度要求、孔型的重要性一无所知, 对此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试验表明:多孔砖的孔洞布置不合理或孔洞率大于35%时, 砖的肋及孔壁相对较窄或孔壁较柔 (孔的长度与宽度比大于2) , 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或外壁崩晰 (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及东北设计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均证明此点) 。

2.1.1 长沙理工大学关于肋厚和壁厚的试验研究

2.1.1. 1 不同肋厚的混凝土多孔砖对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研究

a.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

长沙理工大学对肋厚分别为20 mm、18 mm、15 mm和12 mm的混凝土多孔砖与五种强度的砂浆砌筑的24个抗压强度试件, 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用以比较肋厚对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试件的制作及试验方法参照《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J 129) 的规定进行。

b.试验现象描述

从试验过程可以观察到, 4种肋厚混凝土多孔砖砌体从开始受压到破坏过程基本相似,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多数试件在加压至破坏荷载的60%~75%时, 砌体窄面单块出现了出裂纹, 裂纹位置一般位于中间竖向灰缝附近。

第二阶段:继续加载至破坏荷载的80%~90%时, 最先出现单块砖的裂缝会继续发展, 逐渐形成沿竖向灰缝的贯通几皮砖的竖向裂缝。同时砌体内还会出现一些新的裂缝, 新的裂缝伴随荷载的增加也不断地发展。

第三阶段: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加, 窄面中间处的裂缝进一步加深、加长, 最后从试件顶部到底部上下贯通。当达到极限荷载时, 试件发出较大的“嘣”的一声, 试件被劈裂 (笔者注:受到劈裂拉伸应力的破坏) 成小柱, 个别砖被压坏。同时试验机的指针发生迅速的回退, 宣告试件完全破坏。

20 mm、18 mm、15 mm肋厚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破坏时, 砌体中裂缝和破坏形式没有很大的区别, 但12 mm肋厚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破坏时裂纹显著增多, 砌体整体性降低, 表面剥落现象较严重。为说明问题表4仅列出12 mm和15 mm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试验数据。

试验表明:随着砌体裂缝的开展, 在混凝土多孔砖的表面易出现剥落现象。引起多孔砖砌体剥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块体较高而孔壁相对较薄, 在砌体受力时这些类似薄板的孔壁很容易失稳、破坏, 而导致表皮外鼓剥落, 所以肋厚越薄, 剥落的越厉害。肋厚12 mm的砌体比其他三种肋厚砌体破坏时剥落严重。

表中15 mm和12 mm两种肋厚的砌体为同一批砌筑, 砌筑质量、养护条件等外界条件均一致。虽然12 mm的块体强度要略高于15 mm的砌体, 但其抗压强度试验值要明显低于15 mm肋厚砌体, 说明肋厚减薄, 砌体抗压强度降低。

2.1.1. 2 不同壁厚的混凝土多孔砖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课题组对壁厚分别为20 mm、18 mm、15 mm和12 mm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研究表明:“壁厚对砖的应力分布有一定影响, 随着壁厚减小, 肋壁厚分别为20 mm、18 mm、15 mm的多孔砖最大主拉应力与主压应力之比逐渐增大, 壁厚为12 mm的砖主拉应力增幅较大, 表明多孔砖壁厚过小, 可能会导致压力作用下肋壁过早脆断, 这对多孔砖砌体结构的抗震明显不利。”

2.1.2 沈阳建筑大学关于混凝土多孔砖孔洞布置的试验研究

图1为沈阳建筑大学进行的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试验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由图 (a) 可见, 当四孔砖 (孔对称, 单孔沿块材长方向尺寸85 mm、沿短方向尺寸28 mm) 砌体试件达到极限荷载而突然破坏, 曲线几乎没有下降段, 脆性破坏特质明显。图 (b) 为八孔砖 (孔对称, 单孔沿块材长方向尺寸35 mm、沿短方向尺寸30 mm) 砌体试件, 试件达到极限荷载后曲线下降段比较平缓, 表明试件具有较好的延性。由此可见, 尽管两种砖的孔洞率相近, 但单孔孔型不同砌体延性差异较大。因此, 应认识到多孔砖的块型设计不仅影响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而且会影响砌体结构的延性, 后者在地震设防区尤为重要。

因此, 《规范》在总结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 给出了开孔要求及多孔砖孔洞率 (空心率) 的限值, 是非常必要的。国家标准《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GB/T 25779-2010) 规定:多孔砖的壁厚不应小于18 mm、肋厚不应小于15 mm。

2.2 关于多孔砖折压比的规定

2.2.1 综述

砖的折压比是指砖的平均抗折强度与砖的强度等级公称值之比。

在《规范》中, 对混凝土多孔砖的孔洞率、壁厚、肋厚、砖在长度方向的中部不得设孔、孔洞布置和孔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可使混凝土多孔砖的抗折强度基本得到保证。对于烧结多孔砖, 由于其孔小而多, 不宜像混凝土多孔砖那样作出具体的规定,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仅要求烧结多孔砖的折压比和孔洞率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我国早期砌体结构的块体材料多为粘土实心砖, 材料标准不仅给出抗压强度指标要求, 而且给出相应的抗折强度指标要求, 此后若干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 因各地粘土和烧结工艺差异不大, 砖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值比较稳定。而烧结多孔砖, 在国家标准GB 13544-2000《烧结多孔砖》于2001年5月1日正式实施前, 砖的孔洞率仅要求不小于15%, 且为圆孔, 最大孔径不大于22 mm, 一般在砖的长度方向中部只有一个孔, 在横截面上每排最多有两个孔, 因此, 其任意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和横截面净面积均高于粘土实心砖, 而比粘土实心砖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因此, 仅用抗压强度指标足以反映其基本力学特性, 故在后来编制的材料和应用技术标准中均根据抗压强度确定其强度等级。GB 50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对块体材料无抗折指标要求。

近年来, 烧结粘土实心砖已逐步退出建筑市场, 取而代之的多为以工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经不同生产工艺成型的实心或多孔块体材料, 试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 块体材料的原材料组成、成型设备、生产工艺, 特别是多孔砖的孔洞率的提高, 孔型和孔的布置对块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如果再像传统烧结粘土砖一样, 用单一抗压强度试验统计值作为评定块体材料强度等级的依据有失科学性。

然而, 在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 13544《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报批稿) 中, 并没有将折压比或抗折强度纳入强度等级的评价指标中, 编制说明对此给出的主要理由, 是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总院结构室和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于20世纪70年代, 对砖和砌体所做的大量试验研究, 认为:“随着砖厚长比H L的增大, 砖在砌体中被折断的可能性愈来愈小, 砌体强度只取决于砖的抗压强度, 当砖的H/L=D0 (我们称砖的这个厚长比D0为临界厚长比) 时, 砖的抗折性能对砌体强度不产生影响。”

还认为:“砖在砌体受压时产生弯 (折) 的一个重要因素还与砂浆铺砌的不均匀和灰缝中砂浆收缩的不均匀 (形成突起支点) , 以及砂浆变形程度有很大关系。”

此外, 还根据对砖的抗折荷重与砌体强度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的:“当砖的厚长比H/L值在0.35~0.45之间时, 砖的抗折荷重对砌体强度的影响很小;当H/L值大于0.46时, 砖的抗折荷重对砌体强度不发生影响。”认为:“我国目前生产的烧结多孔砖最小型号规格尺寸为240×115×90 (mm) , 其厚长比在在0.35以上。”所以对多孔砖强度等级“不考虑抗折”。

笔者认为, 以上述观点作为在国家标准《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报批稿) 中取消多孔砖的抗折强度的理由不妥。

首先, 20世纪70年代的多孔砖称作“承重粘土空心砖”。其行业标准《承重粘土空心砖》 (JC 196-75) 规定, 砖的孔洞率不小于15%, 孔型为圆孔, 如上所述, 当时多孔砖任意横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和净面积均大于实心砖, 而具有比实心砖更好的力学性能。以多孔砖及其砌体所作试验的结果, 作为孔洞率不小于28%, 孔型为矩形孔的多孔砖取消抗折强度或折压比规定的依据欠妥。

更为重要的是, 砖的抗折强度, 是采用简支梁在砖中部加载使试件弯曲, 直到破坏, 并用材料力学的弯曲公式计算砖试件在弯曲折裂时的最大拉应力来确定的, 其即为砖的弯曲拉伸强度。计算公式 (见国家标准《砌墙砖试验方法》) 如下:

式中Rc—抗折强度, MPa;

P—最大破坏荷载, N;

L—跨距, mm;

B—试样宽度, mm;

H—试样高度, mm。

实际上砖不会在正常的砌体中形成简支梁的受力状态, 使其受到弯曲作用而折断破坏, 而是在受压的同时, 还不同程度受拉伸应力、劈裂拉伸应力、弯曲拉伸应力、剪甚至扭的复合作用, 其中以拉伸应力导致砖断裂的几率为最大。

如图2所示的工程中墙体裂缝, 其中 (b) 砌块墙体为带有空气间层的内叶墙, 拆除外叶墙后的内叶墙外表面图片。

图中墙体裂缝的特点是裂缝沿竖向灰缝, 并垂直穿过竖向灰缝间的砖 (砌块) , 该裂缝长度跨越几皮砖, 甚至几乎穿越墙高。科学试验和研究表明, 无论是因砂浆受压产生的横向变形使砖受到拉应力作用, 或因劈拉应力的作用 (如长沙理工大学的混凝土多孔砖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或因墙体干燥收缩对砖产生拉应力所致 (如图2 (b) 所示) , 均非因受压引起的弯曲应力使砖断裂。产生裂缝的原因有二:一是块体材料强度低;二是由于块体材料孔洞率过高或肋、壁厚度过薄, 承受拉伸荷载的净截面积过小, 使得拉应力显著增大, 超过块体材料的抗拉强度。而与块体材料的厚长比 (如图2 (b) 所示砌块, 其厚长比H/L达0.487) 及抗弯截面模量大小无关。

那么《规范》为什么还要对多孔砖的折压比或抗折强度作出规定。

砖属于脆性材料, 脆性是在荷载作用下, 在破坏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表现突发破坏性的性质。脆性材料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较大 (5~50倍) , 随着比值的增大, 脆性增强, 延性降低。为了提高砖的抗拉强度, 减少墙体裂缝, 使砖的脆性减低, 延性提高, 减少砖的脆性破坏, 则有必要规定拉压比限值, 就需要进行轴向拉伸试验。

由于脆性材料弹性模量很高, 在受力过程中, 缺乏自身形变机制, 对轴向的偏心荷载无法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来调节, 附加弯曲应力很大, 使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且轴向拉伸试样形状复杂, 加工困难, 因此, 轴向拉伸试验尚未广泛应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评价。目前, 脆性材料大都采用弯曲拉伸强度即抗折强度作为力学性能指标, 即以砖的抗折强度表征其轴向拉伸强度的大小, 从而规定了折压比限值, 以表征砖的拉压比限值的大小。对混凝土来说, 弯曲拉伸强度比轴向拉伸强度大60%~100%。

试验研究表明块材力学指标的稳定性与块材的抗折强度 (实际上与抗拉强度) 有直接关系。另外, 试验还表明, 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抗压强度的块材, 在同条件下砌体抗压强度试验, 试件的初裂荷载相差较大, 而极限荷载又比较接近, 若在墙体采用了仅以抗压强度确定的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而其抗折强度偏低的块材, 极有可能在砌体尚未达到使用荷载时墙体就出现裂缝。这说明块材的抗压强度并没有全面反映块体材料在砌体中的工作性能, 因为该指标并没有反映孔型、孔的布置对砌体受力性能、墙体安全的影响。

尽管墙体的局部裂缝尚不危及结构的安全, 但其直接影响墙体的正常使用, 甚至可能会影响其耐久性, 这一问题应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足够重视。图3为折压比不同的块体材料墙体开裂情况。

因此, 应采用块材的抗压强度和折压比两项力学指标进行双控, 以满足结构功能要求。提出此要求还可规范设备制造企业在加工块材模具、块材生产企业设计孔型方面更加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2.2.2 多孔砖砌体抗压和抗折性能试验研究

下面介绍沈阳建筑大学所做的两项试验研究, 以进一步说明规定多孔砖折压比或抗折强度的重要性。

2.2.2. 1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根据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若把块体的原材料视为弹性匀质材料, 块体在砌体中仅均匀受压, 则其承载能力仅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受荷截面面积有关。但是, 块体材料在砌体的受力状态并非如此, 由于块体材料的原材料为非弹性匀质材料以及砌筑时平铺砌筑砂浆层不可能均匀, 使得砌体在轴向荷载作用下, 砌体中块体受压的同时, 还不同程度受拉、劈、弯、剪甚至扭的复合作用。另外, 砌体在轴向荷载作用下, 块体和水平灰缝砂浆均产生横向变形, 就一般砌体而言, 由于块体材料的弹性模量大于砌筑砂浆的弹性模量, 因砌筑砂浆的横向变形大于块体的横向变形而使得块体材料首先受到拉应力作用, 实际上块体材料在砌体中是处在相当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工作的。

众所周知, 块体材料的抗压强度高, 而抗折强度相对较低, 提高块体的抗折强度要比提高抗压强度困难得多, 尽管块体抗折强度随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增大, 但提高的幅度比抗压强度的低。如果孔型、开孔位置不合理, 抗压强度提高, 抗折强度并不一定提高, 甚至有可能降低, 如抗压强度为MU20的砖, 其因开孔位置不当, 使抗折强度等于甚至低于MU15的砖, 因此, 用单一抗压强度试验值作为评定块材强度等级的依据有失科学性, 特别是对于有孔块体材料更是如此。

图4为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试验试件的初裂裂缝情况。由图可见, 试件的初裂裂缝始发于竖灰缝间的块材, 并随荷载的增加沿竖灰缝纵向发展, 由此推定, 凡是削弱块材大面中部的块型设计, 将导致其抗折性能降低, 抗拉强度低下, 则砌体开裂越早, 可见控制块体材料抗折强度指标的必要性。

图5为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压试验试件块材外壁的剥落破坏情况。由图可见, 其破坏形态与实心砖砌体受压破坏有着质的区别, 试验表明, 肋厚、壁厚、孔型及孔洞布置、单孔孔型不仅影响试件的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而且决定试件的破坏形态。

2.2.2. 2 烧结多孔砖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烧结多孔砖抗折强度也是影响其砌体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孔洞率、不同孔型的烧结多孔砖的抗折强度, 分析影响烧结多孔砖抗折性能的因素, 并对提高抗折强度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建议。

在实际工程中, 墙体裂缝是墙体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导致墙体裂缝的因素诸多, 裂缝的形式各异, 其裂缝机理也极为复杂。

图6是砌体抗压试验中试件破坏时的墙体裂缝。试件在轴向荷载的作用下, 首先在竖向灰缝间某块或几块砖的中部出现竖向裂缝, 随着轴向荷载的增大, 该裂缝逐渐变宽, 且沿竖向灰缝不断向试件两端发展, 最终达到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后破坏。

不同块体的砌体抗压试验表明:试件的初裂荷载值约为极限荷载值的60%~80%。在相同条件下, 块体材料的抗折强度越低, 试件的初裂荷载值越小, 块体的高度越高, 块材对砌体抗压强度的贡献率越大。另外, 由上图看出,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墙体不是被压坏的, 而是由于竖向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轻者导致墙体丧失建筑功能, 重者导致砌体丧失结构功能。

因此, 限制块体材料折压比或抗折强度对提高砌体初裂荷载值、充分发挥砌体抗压强度高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为满足烧结多孔砖满足折压比的要求, 应避免生产如图7所示的在长度方向中部开孔的多孔砖。

2.2.3 小结

就混凝土而言, 其在工作时一般不依靠其抗拉强度。但抗拉强度对于抗开裂性有重要意义, 在结构设计中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抗裂能力的重要指标。块体材料砌体亦是如此, 抗拉强度对于控制块体材料砌体产生裂缝亦是一项重要指标。在墙体中砖的开裂, 无论是由于所受压力, 还是由于干燥收缩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砖受到拉应力作用的结果, 当拉应力大于砖的抗拉强度时, 砖就会产生裂缝。抗折强度是抗拉强度三种表征方式之一, 实心砖的抗拉强度在长度方向上基本一致, 而多孔砖由于孔洞率显著增加, 使开孔部位的抗拉强度显著降低, 由于砖在墙体中产生裂缝的部位主要在砖的中部, 因此, 为了防止多孔砖墙体裂缝, 砖的中部应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承受拉伸荷载的净截面积, 还应有较高的抗折强度或折压比, 不应在多孔砖的中部开设孔洞, 而且要有较厚的中肋。为此GB 50574以强制性条文规定了多孔砖折压比的限值, 以防止在多孔砖的中部开孔。为了保证砌体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审定稿, 亦以强制性条文规定“对多孔砖及蒸压硅酸盐砖还应按国家标准《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 50574) 进行折压比控制。”

2.3 关于“承重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不应大于35%”

试验研究表明, 孔洞率大的多孔砖砌体的脆性更强, 砌体破坏时易引起外皮的脱落。现行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考虑了孔洞率对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当孔洞率大于33%时, 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系数0.9进行折减。

有关研究资料给出了P型多孔砖和M型多孔砖的孔洞率综合影响系数:

式中η—为孔洞率综合影响系数;

ρ—为孔洞率。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 拟合曲线见图8。可见随着孔洞率的增大, 砌体的抗压强度在降低。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 德国所进行的试验研究表明, 当多孔砖孔洞率大于35%时, 砖的强度虽可得到保证, 但砌体力学性能显著下降。

如前述, 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5%时, 砖的肋及孔壁相对较窄, 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或外壁崩晰。

因此, 为提高砌体的力学和抗震性能, 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承重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不应大于35%。

2.4 关于带有方 (尖) 角孔的多孔砖不宜用于地震设防区砌体结构的抗侧力墙

多孔砖的孔型因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 主要有方孔、菱形孔、三角孔、圆孔、椭圆型孔等。砌体在压力的作用下, 孔边易引起应力集中。从力学受力上来看, 圆孔和椭圆孔的应力集中较小, 方孔、三角孔和菱形孔的应力集中较大。德国的G.Schellbach用光弹性试验 (PHOTO ELASTIC TESTS) 来测定不同孔型的应力集中, 试验采用的试件尺寸为300 mm×400 mm, 孔洞率均为48%的多孔砖, 其中有: (1) 圆形孔; (2) 四角为弧形的矩形孔; (3) 椭圆型孔。其中 (2) 又分为带抓孔的和不带抓孔的。试验结果如表5, 其中圆孔多孔砖的应力集中最小, 椭圆孔次之, 四角为弧形的矩形孔还可以接受, 但抓孔会加剧应力集中。所以在选择孔型时应该选择圆孔和椭圆型孔, 带有方孔、三角孔和菱形孔的多孔砖不宜用在抗震设防区的承重结构。尤其当方、三角和菱形孔的孔洞处有裂纹存在时, 将会显著加大应力集中, 更易造成地震灾害。

调查发现各企业生产的煤矸石烧结多孔砖, 虽然抗压强度等一些性能指标可以满足产品标准的规定, 不仅开有尖 (方) 角孔的多孔砖, 圆孔砖同样, 往往先天就有不同程度内裂缝, 应力集中效应显著, 用其砌筑的抗侧力墙的延性差, 研究表明墙体在水平荷载 (如地震) 作用下, 很易开裂, 呈脆性破坏, 降低了墙体的抗震能力, 其后果必将给建筑带来安全隐患。故不宜将其用于建筑的抗震墙。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的砖刚出窑就已见到孔部的裂缝, 虽砖的抗压强度合格, 但其脆性却是相当突出的, 在地震作用下极易开裂。图9和图10带有内伤及开有方孔的多孔砖, 图11为汶川带孔砖墙体破坏实录, 由图可以看出, 在地震的作用下, 墙体已沿砖的内部裂痕呈片状剥落。

汶川地震遭到严重破坏的烧结多孔砖墙体, 墙体在遭受平面外地震作用时, 几乎均沿着最外侧孔崩裂, 建筑专家在震害现场目睹了这种墙体的毁坏程度, 令人触目惊心、望而生畏。在专家的会商研讨会上, 有的专家提议, 以后的建筑应禁用多孔砖墙体。虽然结构专家对烧结多孔砖的生产、块 (孔) 型了解较少, 但这类带有内伤的多孔砖不可应用于地震设防区已形成专家的共识。

砌体试验表明, 以上砖由于内在质量的欠缺或暗伤 (裂纹) 而造成的墙体的无先兆脆性破坏是令人生畏的, 试想若在地震设防区采用这类砖建造砌体结构房屋, 在很小的地震烈度作用下, 房屋的破坏将会有多么严重。即使未发生地震, 砖的内伤也极易使墙体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产生开裂, 为了使结构设计人员能大量应用烧结煤矸石等非粘土烧结砖, 做到墙体不开裂, 企业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 全力加强产品的质量意识, 使砖不仅外观好, 而且内在质量更好。这就需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查找易使砖产生微裂纹的各个工艺环节, 要在原材料的选择、配比、制备、成型、干燥和焙烧等个工艺环节, 把好控制坯体和砖产生裂缝的源头关口, 确保砖在抗震设防区的安全使用。

2.5 关于5.5.1条块体材料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基本要点的规定

《规范》在5.5.1条中, 对块体材料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基本要点作了如下规定: (1) 应根据块体材料的固有特性, 确定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总高度、承重房屋的层高、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最小抗震墙厚度和抗震墙间距及墙段的局部尺寸的限值; (2) 应根据砌体的抗震性能, 确定墙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相应的构造措施; (3) 应根据块体材料的固有特性, 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整体性。

现有的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 均已纳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 的规定, 并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均有各自的建筑技术规程或规范, 对它们在抗震设防区的应用, 均已作出明确规定。显然5.5.1条的规定, 是提醒人们对尚未纳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或未出台“建筑应用技术规程”的新型墙体材料, 在应用时应引起重视, 不要轻易用于抗震设防地区承重结构, 如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GB 13544《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报批稿) 中, 规定的被认为可以用单一材料满足我国节能65%要求, 具有高孔洞率、高保温性能的烧结多孔砌块, 如图12所示, 即属于这类新型墙材, 因此, 目前尚不宜在抗震设防区将其用于承重墙体。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为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规范》对多孔砖的要求可归纳如下: (1) 块型设计应遵循“先结构后节能”的原则, 应以确保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第一要旨; (2) 控制多孔砖的抗折强度是必要的, 提高块材的抗折强度, 将有助于提高砌体的抗裂和抗震性能; (3) 带有方 (尖) 角孔的多孔砖不宜用于地震设防区砌体结构的抗侧力墙; (4) 多孔砖的孔洞率不应大于35%, 矩形孔四角应为圆角, 长度方向中部不得布孔, 且中肋厚度不宜小于20 mm; (5) 非烧结多孔砖应保证壁厚和肋厚, 单孔沿块材长方向的长度与沿宽方向的长度的比值应小于2。

另外, 应大力开展具有高保温性能的新型墙材块体材料, 在抗震设防区的应用技术研究, 以发挥其在节能建筑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伟军, 倪玉双, 杨春侠.不同肋厚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C].2005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春侠, 杨伟军, 许兵.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研究[C].2005年全国砌体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承志, 王爱勤, 邵惠.建筑混凝土[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4]《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国家标准编制说明[J].砖瓦, 2009 (6) .

[5]叶枝荣.建筑材料标准规范实施手册:GB13544-1992《烧结多孔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浅谈如何保证砖砌体整体质量 篇6

影响砖砌体强度的因素很多, 除了与砖和砂浆的力学性能有密切关系外, 还受砌筑质量和灰缝砂浆饱满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砖砌体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施工前要认真选用质量好、强度高的砖进入工地, 要有出厂合格证, 并及时取样检验。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后方可使用。如何保证砖砌体的整体质量?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1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控制

(1) 砖。

砖的强度等级是根据抗压强度分的, 因此强度等级越高, 则其抗压强度越高, 相应地用于砌筑的砌体强度也越高。对于一般房屋, 用于承重和砌体的砖强度等级通常是MU10。对于有些外观质量很差, 实际强度低的砖, 不得用于承重墙的砌筑。砖的外观形状弯曲、变形会造成水平灰缝砂浆厚度不均、饱满度低, 使得砖块在砌体中处于受弯、受剪和局部受压的不利状态, 直接降低砌体的相应强度。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选用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和规格基本一致的砖。砖除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书外, 还必须有法定质量检测部门的质量检验报告, 并按规定砖块数在施工现场随机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2) 砂浆。

砂子、水泥在使用前必须取样送试验室进行试验, 并申请相应强度等级的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实际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计量拌制砂浆。砌筑砂浆的强度是影响砖砌体强度的又一因素。在一般情况下, 砂浆强度每降低一级, 砖砌体抗压强度将降低约20%, 个别工地不按配合比进行计量搅拌, 所用砂子的粒径过细或含泥量过大, 水泥用量不准, 则砂浆强度会处于时高时低的不稳定的状态。水泥应按品种、强度等级和出厂日期分别堆放, 并应保持干燥。当水泥强度等级不明或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时, 应进行复查试验, 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宜采用中砂并过筛, 且不得含草根、腐烂物等有机杂质。砂中含泥量对于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 不应超过5%:对于强度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 不应超过10%。拌制砂浆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当采用其他来源水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JGJ63-1989) 中的规定。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 试配砂浆的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更高。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试验室的配合比通知单计量施工。如果砂浆的组成材料 (水泥、掺合料和骨料) 有变更, 其配合比应重新经试配选定。为使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应掺入无机或有机塑化剂, 不应采取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

2对施工现场操作方法进行控制

(1) 抄平。

砌筑砖墙前, 应先在基础防潮层或楼面上按标准的水准点指定的水准点定出各层标高, 并用水泥砂浆或C10混凝土找平。

(2) 放线。

底层墙身可以龙门板上的轴线定位钉为准拉线, 沿线挂下线锤, 将墙身中心轴线放到基础面上, 并以此墙身中心轴线为准弹出纵横墙身边线, 并定出门洞口位置。

(3) 排砖撂底。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 两山墙排丁砖, 前后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 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 应注意暖、卫立管在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4) 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角, 每次盘角不要超过5匹砖。新盘的大角应及时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匹数杆的砖层和标高, 控制好灰缝厚薄, 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度和垂直度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挂线砌墙。

(5) 立匹数杆、挂准线。

砖砌体施工前应设置匹数杆。匹数杆上按施工图规定的层高和现场砖的规格计算出灰缝厚度, 并标明砖的匹数以及门窗洞、过梁、楼板等的标高, 以保证灰缝厚度和砖层水平。宜立于墙的转角离墙皮10 cm处, 一般每隔10~15 m立一根。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 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平直通顺。

(6) 砌砖。

砌筑前一天根据天气情况集中浇水, 使砖的含水率符合10~15%要求, 并及时运至操作地点使用。在砌筑过程中, 对表面风干或湿润不足的砖, 应及时补充水分。砌筑砖宜采用“三一”砌砖法, 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的操作法, 这样能提高砖砌体强度。砌砖一定要跟线, “上跟线, 下跟棱, 左右相邻要对平“。砌筑时应随时将舌头灰刮尽, 并随时纠正偏差, 严禁事后砸墙。

3对灰缝厚度进行控制

(1) 灰缝厚度。

灰缝厚度取10 mm比较适合, 主要是我国块材尺寸所决定。如规格尺寸为240×115×53 (mm) 的烧结普通砖, 当灰缝厚度为10 mm时, 将在平面尺寸上构成250 mm的整数尺寸, 从而能与要求的尺寸相吻合。

(2) 灰缝厚度的范围值。

在以10 mm厚度基准情况下, 对于普通砖砌体, 水平灰缝厚度t (以mm计) 对砌体抗压强度影响系数的计算式为:ϕ=1.4/1+0.04 t。从上式不难看出, 当t=10 mm时, ϕ=1;当t>10时mm, ϕ值小于1, 即砌体抗压强度降低;当t<10mm时, ψ值大于1, 即砌体抗压强度提高。根据受力考虑, 灰缝厚度越簿越有利。但砌体灰缝内往往设置有ϕ6的拉结筋, 再考虑到拉结筋上、下各有1 mm厚的砂浆, 故灰缝厚度8 mm已为下限, 再薄施工上就难以实现了。按t=8 mm计算, ϕ=1.061, 即此时砌体抗压强度比灰缝厚度10 mm时提高6%左右。灰缝加厚, 施工上不存在问题, 但灰缝过厚对砌体抗压强度影响太大, 也不可取。故将上限定为12 mm, 此时, ϕ=0.946, 即砌体强度比灰缝厚度10 mm时降低5%左右, 基本可以接受。所以规范将灰缝厚度定在8~12 mm范围内, 这样既不过多影响砌体抗压强度, 而施工也可实施, 同时满足砌筑需要提供了可选择的范围。有关试验表明灰缝愈薄, 砌体抗压强度愈高;反之灰缝愈厚, 砌体抗压强度愈低;对于这一个结果是不难理解的。因为砌体在受压状态下, 将产生压缩变形, 而块材本身的变形极小, 故主要是灰缝砂浆的变形, 灰缝砂浆越厚, 压缩变形值越大。砌体在发生压缩变形的同时, 随之将向四周膨胀, 形成横向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某一数值时, 砌体将出现竖直裂缝, 随着拉应力的增加裂缝不断扩展, 最终导致砌体破坏。砌筑时水平灰缝一定要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 mm, 但不小于8 mm, 也不应大于12 mm。灰缝厚度在8~12 mm范围内都是符合规范规定的。

4结语

在工程建设中严把入口关、材料关、管理关, 确保工程质量, 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加强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工程建设中, 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思想, 高度重视, 关口前移, 必须树立质量意识, 加强职工培训, 严格质量检查与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前要认真选用质量好、强度高的砖进入工地, 要有出厂合格证, 并及时取样检验。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后方可使用。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 并应符合设计要求。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等均应按规定随时检查并校正。

砌体结构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探讨 篇7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工程中,砖砌体通病仍然存在并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其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影响。目前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机械化施工在我们施工工程中已经成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机械化施工一方面可以保证质量,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但是砌筑工程可以说是现在为数不多的机械参与施工比较少的几个工种,这样人工操作量就相当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人为的影响的因素就很多,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

第二,砖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当前相当多的建筑建材生产企业生产的砖块有的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比如尺寸或者形状都难以达到施工要求,使用之后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此外.目前工程中较为常用的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类型砖块由于出现高温养护时间不足或者养护条件达不到要求等情况都会影响砖的强度和耐久性,并最终导致砌体结构本身强度下降、耐久性减低使墙体因此难以达到工程建设的标准。

第三,砂浆的影响。砂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不同类型的砂浆混用,在结构设计中针对不同类型和位置的墙体使用的砂浆的强度和类型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出现不同类型砂浆的混用。例如;±0.000以下的墙体由于所处的环境相对较潮湿且作为基础墙体,通常就必须要求使用水泥砂浆,且砂浆强度至少达到M7.5以上,在实际施工中可能就会用其他类型的砂浆比如用混合砂浆替代或者砂浆本身的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这就直接影响墙体的耐久性和强度;

(2)砂浆的拌制,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地上还在按照传统的建筑砂浆的生产方式进行砂浆的生产搅拌,由施工单位在现场用砂浆机进行搅拌。这种生产方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砂浆的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工人没有严格执行砂浆的配合比进行配置原料,甚至有些掺料都没有过称,直接采用目估、铁铲比、小车比,而且大雨后也没有考虑原料中含水量的变化,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砂浆的和易性、粘结力、强度等级等指标达不到要求最终也会导致砌体的轻度和耐久性;2、传统的这种砂浆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黄沙堆场、石灰膏沉淀池水泥库等原材料堆放场地,这样既占用了施工场地要不利于文明施工。

(3)砌筑工人在砌筑过程中不整齐、不规范,砌筑时灰缝厚度达不到要求甚至出现砂浆不饱满、厚薄不一而导致砌砖时出现透缝,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整个砌体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砌筑工程中要求砌筑工人必须保证灰缝的厚度控制在8~12mm之间以10mm为宜,此外还需保证灰缝要饱满,厚度要均一,避免出现透缝或者通缝,使砖块上下两层错缝搭接。

第四,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影响。很多管理者为了省工、省钱。超宽、超高、转角处部分砖砌体等特殊部位需要按照图纸设计需要或者按照相应规范图集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者混凝土圈梁的,往往在施工过程中都直接省去,这样就会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性和降低整体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并最终导致砌体表面出现裂缝进而影响到其安全性。

第五,构造方面达不到工程施工标准。(1)砖砌体与混凝土结构连接时墙体拉结筋钢筋就经常不能按规范预埋,预埋的长度往往不够、并且也没有按照500mm的间距来设置、甚至钢筋端部不做弯钩;(2)不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构造钢筋,如位置不准确,随意乱埋,钢筋数量与图纸上规定的不一致等等。这些现象也都会直接砌体的强度和安全。

1结束语

基于上述对砌体结构质量通病的分析,建议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工程中做到如下两点:第一,强化构造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在意识上得到充分地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加以注意;第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素质的培训,不断提升其读图能力和责任意识,帮助其摒弃不负责的态度和工作中的随意性,为其组织保障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专题讲座。并最终保证施工单位和施工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把好所购置材料的质量关,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不得偷工减料,不得妄自修改。

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砌体结构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并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实际工程带来一些借鉴。

关键词:砌体结果过施,质量管理,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张十平.浅议建筑工程施工中预防质量通病措施[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6):14—14.

[2]李维.试析建筑电气工程旌工中的质量通病[J].中国建设信息,2007,(09S):62-63.

[3]黄晓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相关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010,(4):67—69.

[4]彭永添.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管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上旬.市场营销,2&nbsp;0&nbsp;l&nbsp;0,(4):3&nbsp;1—33.

上一篇:中医验案下一篇:产品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