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共8篇)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该帖被浏览了5252次 | 回复了61次
一、混凝土工程
(一)常见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振捣不密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墙体烂根:模板拼缝不严、或加固不够、下料过多导致模板出缝隙,混凝土跑浆造成;
6.洞口移位变形、梁变形:浇筑时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两侧冲力不均,模板未能夹紧;造成洞口变形,梁扭曲,甚至个别部位截面“颈缩”。
7.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杂物清理不干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8.墙面气泡过多:一次下料过厚,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振捣时间不够易造成墙面气泡过多。
9.顶板裂缝:顶板裂缝形成原因多样复杂,一般以下几方面原因较突出。
l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l
模板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l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平压光和养护不当也易引起裂缝。
l
顶板浇注后,上人上料过早,上料集中,也易造成裂缝。
l
本工程采用快拆体系做为顶板模板支撑,施工过程中时有工人不按快拆原理进行施工现象,拆模时将立杆全部拆除然后回顶,也易造成顶板出现裂缝。
l
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坍落度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仅为游离水的20-25%,而大部分水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这些游离水在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大量毛细孔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掺加粉煤灰、矿渣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10.错台:墙体产生错台原因是大模板与木模板拼接位置未拼紧,混凝土浇注时,造成木模板移位。顶板产生错台原因是顶板支模时次龙骨未仔细筛选,模板拼缝不紧,模板与龙骨钉子过稀,未钉紧。
11.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原因是浇注墙体时,将减石砂浆或润管砂浆未均匀入模,而是集中到一点,造成部分墙体底部砂浆过厚,强度受影响。
12.墙垛、阳角受损:拆模时吊升大模板时磕碰阳角,造成破损。部分墙垛只有100mm,截面过小抗冲击力差。
(二)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
1.防烂根、防墙根砂浆过厚:所有竖向结构模内均铺预拌同混凝土配比的去石砂浆30mm~50mm,沙浆用料斗吊到现场,用铁锹均匀下料,不得用地泵直接泵送;模板下口贴双层海绵条;模板外侧根部用砂浆堵缝。
2.严格分层浇注,控制每层浇注高度不超过50cm,及时振捣,不漏振,配备足够振捣棒,钢筋密处采用小直径振捣棒;
3.模板拼逢严密,粘海绵条堵缝,模板对拉要拉紧,浇注前撒水湿润。
4.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均匀,用扎丝将垫块绑扎牢固;
5.合模前将模板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
6.洞口浇注时从两侧对称下料,及时振捣;
7.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离析,底部振捣应严格按方案操作。
8.振捣时垂直落棒。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剪力墙插点间距30cm,由于不好观察混凝土表面特征,插棒振捣时间用时间控制,约20~30S,至顶端以砼不再显著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均匀泛出浆液为准;振捣上层砼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砼5cm左右,以便消除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的接缝;砼振捣时避免振捣棒碰到主筋。
9.防顶板裂缝:
l
顶板浇筑时及时振捣,及时进行找平收面,先用木抹子搓毛,再用铁抹子压光,然后扫毛。掌握我时间火候。l
混凝土强度未达1.2Mpa不得上人。
l
吊放材料时不得集中,应分散进行吊放。
l
模板支撑体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上下层位置对应,拆模严格执行快拆原理。
l
及时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两周。
(三)本工程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
1.将局部用水泥砂浆修补过的部位重新进行剔凿,冲洗干净,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查看,判断为蜂窝或孔洞,然后按下面方法进行处理。
2.蜂窝处理:较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3.麻面处理: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4.孔洞处理: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5.露筋处理:表面漏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6.缝隙与夹层: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混凝土。
7.错台处理:错台处将凸出部位进行剔凿或打磨,使错台大小和截面偏差达到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8.胀模处理:将胀模范围进行标识,标识后进行剔凿或打磨,使截面尺寸满足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9.梁变形、洞口变形处理:对变形位置进行挂线,凸出部分进行剔凿或打磨,凹下部分视情节进行挂网抹灰找平或凿毛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
10.阳角处理:阳角出现保护不周缺棱掉角的根据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较小的剔除松散石子撒水润湿,采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较大部位剔除松散石子后打孔植入钢筋头支模灌高一级别细石砼。
11.顶板裂缝处理:先对裂缝进行普查,根据裂缝大小采取不同方式处理。l
表面处理法:用胶拌灰浆对裂缝进行表面涂抹,适用于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再活动的裂缝。当建筑做法上有界面处理时,此类裂缝可不处理。
l
填充法:用水泥基防水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宽度大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l
灌浆法:适用于处理宽度大于0.3mm,深度较大的裂缝,利用压送设备(压力0.2~0.4Mpa)将补缝浆液(环氧树脂)注入砼裂隙,达到闭塞的目的。也可利用弹性补缝器将注缝胶注入裂缝,不用电力,十分方便效果也很理想。
12.墙体底部处理:墙体跟部砂浆厚度超过50mm的,将顶板进行支顶,然后剔除跟部砂浆,撒水润湿,支模灌高一标号膨胀混凝土。
13.空调板处理:个别二次浇注的空调板上侧跟部出现裂缝,将原板进行剔除,调整钢筋位置,重新支模重新浇筑。
14.门洞口、梁端变形处理:挂线对变形的门洞、梁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处理。
l
超出线外的可采取剔凿或打磨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剔凿过程必须保证截面。
l
线内偏差不超过10mm的,可用钉钢丝网抹灰进行找平。
l
线内偏差超过10mm的,立面采用钉钢丝网抹灰找平。
l
梁截面偏差超过10mm的,对偏差部位进行剔凿,露出主筋,在梁上打孔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
15.墙垛、阳角处理:根据墙垛受损大小采取不同措施。
l
墙垛、阳角缺棱掉角不严重的,将破损处剔掉,撒水润湿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
l
墙垛、阳角确棱掉角严重的,将破损处剔掉,在界面处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细石混凝土。
l
墙垛立面受损贯通的。将贯通外侧全部剔掉,露出主筋,表面用云石机切2mm深细缝,沿细缝剔凿整齐,植入短钢筋,支模灌高一标号混凝土或高一标号膨胀混凝土。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2
1.1 圈梁模板缺陷
现象:局部胀模, 造成墙内侧或外侧水泥砂浆挂墙;梁内外侧不平, 砌上段墙时局部挑空。
预防措施:采用在墙上留孔挑扁担木方法施工时扁担长度应不小于墙厚加二倍梁高, 圈梁侧模下口应夹紧墙面, 斜撑与上口模档钉牢, 保持梁上口呈直线;采用钢管卡具组装模板时, 如发现钢管卡具滑扣应立即掉换;圈梁模板上口必须有临时撑头, 保持梁上口宽度。
1.2 柱模板缺陷
现象:炸模, 造成断面尺寸、漏浆、砼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 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柱子扭曲。
预防措施:成排柱子, 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 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支撑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根据柱子截面的大小及高度, 柱模外面每隔500-10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 防止炸模。柱距不大时, 相互间应用剪刀撑及水平搭牢。柱距较大时, 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 保证柱子位置准确;较高的柱子, 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 以便灌砼, 插入振动棒。当砼浇灌到临时洞口时, 应封闭牢固。
1.3 轴线偏位
现象:拆模后, 发现砼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预防措施: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支撑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 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根据砼结构特点, 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 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砼浇捣前, 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4 变形
现象:拆模后发现砼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预防措施: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 应考虑其本身自重, 施工荷载, 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 应先认真夯实, 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 以确保支撑不沉陷;组合小钢模拼装时, 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 围檩及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 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 并要卡紧模板, 其宽度比载面尺寸略小;浇捣砼时, 要均匀对称下料, 控制浇灌高度, 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 既要保证砼振捣密实, 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 以保证砼浇捣时, 梁墙上口宽度。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 模板中间应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3‰。
1.5 模内清理不符合要求
现象:模内残留模块、碎砖等建筑垃圾, 拆模发现砼有缝隙, 且有垃圾杂物。
预防措施:封模之前进行第一遍清扫;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最低处留清扫孔, 模内垃圾清除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模;钢筋绑扎完毕, 模内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垃圾。
1.6 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 砼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 高柱、高墙不留浇捣孔, 易出现砼捣空现象。
预防措施: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开设排气孔, 使砼浇筑时气泡及时排除, 确保砼密实;高柱、高墙 (超过3m) 侧模要开浇捣孔 (留门子板) , 以便砼浇筑和振捣。
1.7 梁模板缺陷
现象:断面为矩形的梁、浇筑守砼后梁底不平直, 断面形成下大、上小的梯形截面, 梁底角棱缺损, 梁侧表面粗糙甚至麻面或有水平裂缝, 梁柱交接处模板拆除困难。
预防措施:支模时, 一定将边模包底模, 梁模与柱模交接处应考虑梁模吸湿后膨胀, 故在下料时在原尺寸上稍微缩短一点, 避免浇筑的砼嵌入柱内;梁底支撑要符合设计要求, 以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不变形, 支撑不下沉;选用梁侧模与底模的用料厚度时应根据梁的高度尺寸及通用尺寸进行选配, 并配上必须的拼条、模挡和夹条。梁侧模下口要设置夹条, 钉紧在支柱上, 以保证浇筑砼时侧模下口不炸模。
1.8 砼板模板缺陷
现象:现浇钢筋砼楼板, 拆模后发现浇板底不平下拱, 板梁交接处一块模板难于拆除。
预防措施:模板格栅用料要按设计尺寸, 要有必要的强度;模板底下的牵扛撑支撑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若支撑在泥土地上, 则需增加垫木, 从而在浇筑砼时, 随着茶载的增加使撑杠不下沉;砼板底模板要平, 平整度符合允许误差, 按规范要求起拱;砼板底模板要与梁侧模上口相平, 不使在浇筑砼时模板嵌入梁内。
1.9 墙模板缺陷
现象:墙模板炸模, 倾斜并且墙体厚度不一, 墙根漏浆, 漏筋烂根, 樯面不平整, 墙模底部被浆封住, 拆模困难。
预防措施:钢筋绑扎后, 将墙基清理干净, 并用与砼同标号的水泥砂浆铺3-5cm厚;支墙模前应先弹出中心线和两边线。然后安装墙模, 并要吊直, 找平, 撑牢钉实。并用仪器校核;为保证墙体厚度, 要安装好与墙体厚度尺寸相同的砼空心垫块;为防止墙模炸模, 要在两片墙模间安装对拉螺栓, 若墙体有防水要求, 还需在螺栓上加止水片;浇筑砼时, 振捣时要均匀密实, 漏在板模外的砼浆要及时清理;当墙体砼强度达到10kg/cm时即可拆模, 拆模过早容易使墙体砼下坠。出现裂缝或麻面。
2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
2.1 钢筋同截面接头过多
现象: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 其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数值。
预防措施: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 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 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时要加文字说明;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含义;在钢筋骨架已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 如果返工影响时工期太长, 则可采用加焊绑条的方法解决, 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2.2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现象:构件制作时,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
预防措施:放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 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专门交底;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但已浇灌混凝土, 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后, 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
2.3 钢筋焊接接头弯折或偏心
现象:接头处产生弯折, 折角超过规定, 或接头处偏心, 轴线偏移大于0.1d过2mm。
预防措施:钢筋端头弯曲, 焊前应予以矫直或切除;经常保持电极的正常外形, 变形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新, 安装时应力求位置准备, 夹具如因磨损晃动较大, 应及时维修;接头焊毕, 稍冷却后再小心地移动钢筋。
2.4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现象: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 往模板内安放时发现放不进去, 或划刮模板。
预防措施:绑扎时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弯曲。
2.5 漏筋
现象: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漏出。
预防措施:砂浆垫块适量可靠, 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 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 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 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时, 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 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2.6 箍筋间距不一致
现象:按图纸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 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面上的数量不符。
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 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 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也可按图纸要求的间距, 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画线。
2.7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现象: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 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预防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 共三处;搬运时轻抬轻放。
2.8 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现象:柱箍筋接头位置方向相同, 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预防措施:安装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2.9 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现象:在悬臂梁中 (如阳台挑梁) , 弯起钢筋的弯起方向相反。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3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质量通病;措施
随着我国房屋使用结构的质量要求提高,人们对房体抗震性的要求也有提高。其中也包括墙体新材料的使用和推广。现在比较流行使用的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房屋结构已经超过了传统的砖混结构,并逐渐的将其取代。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问题,并对其施工通病做到未雨绸缪。在实践中现场的质量检查时,我们经常看到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板之间的质量状况相比要差的比较多,从内部看,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集中反映出来的。
1.施工中常见柱质量通病及原因
1.1强度较低
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均匀度比较差,大多比同级的混凝土梁板要小。造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了配合比例,搅拌物中的水灰比例较大,造成施工后期的坍落度加大。当然也有后期的搅拌不均匀和振捣不实等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拆模期提前,养护工作做的不好的话,也会出现早期脱水表面酥松情况。
1.2“软顶”情况分析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软顶”的情况,由于施工过程中柱子顶部的沙石浆多于石子的比例,造成表面的松散和裂缝。造成现象的主要原因也和配比度有很大的关系,由于配比中的混凝土水灰比例大,振捣快而不实,还没有充分排水的时候,第二次的浇捣就已经形成,坍落度加大。
1.3蜂窝和孔洞的分析
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蜂窝、孔洞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比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程度不够。第一次下料过多造成振捣面不平均且不实。第二步的分层建筑过程中的混凝土离析度偏高,没有很好的对模板的缝隙进行封堵,或者它的支撑不够牢靠,发生移位现象,造成漏浆损失。
1.4露筋现象
由于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缝隙不实,钢筋垫块的部分随着震动移位(有的时候也由于垫块较少),产生了漏水现象,导致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发生混凝土皮表的露筋现象。也有的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太小位置不够紧凑,浆料中的石子卡在了钢筋中,水泥浆的转动过程中对钢筋不能完全包围,也会发生漏筋现象。所以,混凝土配合比例不正确或者浇筑方式不好的花,沪宁图离析缝隙过大,浇捣没有浆包裹,发生漏浆严重以至于漏筋。要强调的是,有的本模板表面失水过大时,也容易使混凝土缺愣露筋。
1.5麻面现象
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模板的表面粗糙或者清理不干净时,会造成混凝土的麻面现象。如果浇筑时模板的湿润程、养护不好的花,也发生麻面、缺愣情况。
2.有效控制的几点建议
2.1强度不好的控制措施
首先,要确保混凝土的原材料采购质量,相关人员必要严格把关验收,并且入场后要做抽样再次检查。然后,在配比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际的精准核定。不允许任意加水或者参杂其它外加剂。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不要备错误观念影响。再次要做到搅拌的充分。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数值,控制混凝土的和异性与用水量的比例。
2.2混凝土柱“软顶”的控制措施
第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和坍落度配合比例,不要出现泌水过大现象。第二不要滥用掺水剂,减少用水比例,以防止混凝土的易合控制。第三,要合理安排浇筑的工序,适当放缓浇筑速度有利于后期的二次浇捣的筑顶和排除水分。第四,如果在连续进行大柱体浇筑的时候,一定要分段进行,切记不要忘记的是浇水要分层,特别是商品混凝土浇筑的时候。
2.3混凝土柱蜂窝孔洞的控制措施
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一定要控制比例和含水量。并且要做经常性的抽查和计量,有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减水剂,以达到搅拌的充分性。
2.4混凝土露筋的控制措施
第一,浇铸铅,要自己检查钢筋和保护层厚度等要点是否已经符合要求,如果发现有不符合的地方,必须要马上整改。第二,应当采用适当径料比例的石子,这样在钢筋密集的时候也不会受截面影响。第三,必须保证固定填块和垫块之间的有效距离,这样才能使保护层不受损害。第四,如果在振捣过程中发生了钢筋移位情况,一定不要撞击钢筋,进行密捣振实。第五,用清水认真清洗填块缝隙,保持混凝土浇筑前的湿润度。第六,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不能拆模过早。
2.5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的控制措施
第一,在浇筑前,要保持混凝土的湿润性,浇筑模板中不能有剩余的干水泥和杂质,并对其做认真的水分养护工作。第二,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要求捣实,不可以有漏浆现象发生。第三,在捣后的模版拆除工作中,混凝土的拆模不要用力过大或者过快,这样不利于棱角的完整性。第四,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整体性保护,并按相关工程要求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3.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的有效控制
混凝土柱除以上原因会造成质量问题以外,还会受其它设计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结构性问题。这都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加固进行解决。通常可以采用采用增加构件或建筑物的截面和配筋的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或两面包型钢的外包钢加固法;使用纤维增强聚合物修复加固混凝土结构的碳纤维布加固法;运用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建筑物表面的粘钢加固法;采用外加预应力型钢撑杆对混凝土柱进行加固的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受火灾或施工差错引起混凝土柱的强度下降而进行的局部加固法等方式进行。
对于截面过大时。其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但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采用外包钢加固法是近年来施工的常见手法。它是一种传统的常用方式,通常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两个方式相互比较之间,还是干式更为适合、方便。
众多方式中,施工的便捷程度和耐腐性最佳的就是碳纤维布加固法。它具有结构尺寸小和轻等优点。但是由于碳纤维布材料的特殊性,使横向包裹的方式也对柱子的加固有很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大的优点。
我们最后要提到的是粘钢加固法。它是目前加固过程中一种比较方面常见的结合胶粘贴钢板的有较强承载里的加固方式。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对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影响非常小。在国际上它是一种适用面较广的先进的加固方法。不仅在建筑上使用,而且在公路桥梁也普遍采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一定要认真的研究混凝土的各种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和情况,并且要对不同情况采取各中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施工中要总结失误的具体原因,并且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各种通病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异,周兆桐.混凝土手册(第一分册) [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江正荣.实用建筑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70—7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35—41.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篇4
一、钢筋原材
1、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转为红色,日久后变成暗褐色,甚至发生鱼鳞片剥落现象。图片
原因
保管不良,受到雨雪侵蚀,存放期长,仓库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防 治 措 施
1、钢筋原料应存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场地四周要有排水措施,堆放期尽量缩短。淡黄色轻微浮锈不必处理。
2、红褐色锈斑的清除可用手工钢刷清除,尽可能采用机械方法,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研究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2、钢筋品种、等级混杂,直径大小不同的钢筋堆放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图片
原因
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直径大小相近的,用目测有时分不清;技术证明资料未随钢筋实物同时交送仓库。防 治 措 施
1、原材料堆放,和加工后的半成品均应注明材质和规格。
2、下料加工前应认真核对材质和规格,特别是二级钢和三级钢。
二、钢筋力学试验
现象和问题
钢筋原材料力学、接头实验不规范:钢筋材质单批号、数量和实验报告单上不符,工程部位不详细。未能按规范要求中的数量批次进行力学实验。
1、原材 防治措施
拉伸试验每组2根长约500mm、350mm。同一厂别,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盘圆钢筋试件取自不同盘、直条钢筋在任选的两根或两根以上截取)。
2、闪光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级别、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6个试件。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冷弯试验2根长约350mm。
3、电弧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工程焊接条件: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在现场条件下:每一至两层楼同接头形式、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4、电渣压力焊接头 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
5、气压焊接接头 防治措施
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中同钢筋级别3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试件从成品中随机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长约500mm,6、机械连接接头 防治措施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预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
三、钢筋成品保护
1、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没有对丝扣进行有效保护。图片
防治措施
钢筋端部直螺纹丝扣加工好以后,套上塑料帽对丝扣进行保护。
2、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长时间搁置,未进行防锈保护处理。图片
防治措施 对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预留钢筋搁置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必须对预留钢筋进行防锈保护处理(在钢筋表面涂刷水泥浆)。
四、钢筋加工
1、箍筋弯钩长度不够 图片
原因
1、钢筋下料长度不够。
2、加工机械存在偏差。防 治 措 施
1、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
2、实际放样和对料单无误后批量加工。
3、检查施工机械,校正偏差。
4、S形拉钩,安装后进行手动回弯至135°。(如图二)。
5、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箍筋弯钩角度小于135°。图片
防治措施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螺纹盘圆钢筋调直,机械内合金顶块过紧,致使钢筋肋有所损伤。图片
原因
螺纹盘圆钢筋调直,机械内合金顶块过紧,致使钢筋肋有所损伤。防治措施
螺纹盘圆钢筋调直,根据钢筋规格调整机械内合金顶块。确保钢筋只要能调直即可,不得损伤钢筋肋,更不可冷拔瘦身。
4、箍筋的弯曲半径过大。图片
原因
没有根据钢筋规格选择弯曲机械。防治措施
1、钢筋末端需做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构件,不易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五、钢筋绑扎
1、梁底受力钢筋与箍筋绑扎点过少。图片
防治措施
要求:梁角部四周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
2、钢筋绑扎不规范,少扎、漏扎现象较多。防治措施 要求:
1、网片绑扎铁丝要交换方向,呈“八”型
2、绑扎接头应以三道双铁丝扎牢
3、网片在钢筋绑扎(如梁中穿过)范围内应弧弧扎。
4、双向受力钢筋网片应弧弧扎
5、钢筋进支座部分应弧弧扎
注:每根钢筋在搭接长度内必须采用三点绑扎,用双丝绑扎搭接钢筋两端30mm处,中间再绑扎一道。
六、钢筋位移
1、墙柱外伸钢筋移位。图片
原因
1、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有时碰撞致使钢筋发生错位。
2、箍筋制作有误差,及绑扎不牢固造成钢筋骨架发生变形。
3、保护层垫块不均匀。
4、梁柱节点内钢筋密度大,致使墙柱钢筋错位。
5、浇筑混凝土时触动钢筋,没有及时恢复。防治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样位置安好,然后用样板固定好,浇捣混凝土前再重复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校正后再浇捣混凝土。
2、注意浇捣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捣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3、浇筑混凝土前在板面或梁上用油漆标出柱、墙的插筋位置,然后电焊定位箍或水平引筋(针对板墙插筋)固定。
4、若遇钢筋间距调整(或位移)需弯曲钢筋时,应采用小于1:6角度缓慢弯曲到位。
七、钢筋保护层
1、结构或构件拆模时发现混凝土表面有钢筋露出。图片
原因
保护层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偏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防治措施
垫块要垫得适量可靠,竖立钢筋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将垫块挤牢,严格检查钢筋的成型尺寸,模外绑扎钢筋骨架,要控制好它的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值。钢筋保护层垫块选材要保证强度及厚度。保证垫块数量充足,板均应从距梁或墙相交边(角)100mm起双向安装垫块,在板的下部钢筋交叉点下安装纵向、横向间距800mm左右垫块。
八、钢筋连接接头
1、同截面接头过多: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截面受力钢筋接头过多,其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中规定数值。图片
原因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考虑原材料长度。
2、忽略了配置在构件同一截面中的接头,其中距不得小于搭接长度的规定。防治措施
1、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2、配料时按下料单进行钢筋编号。规范要求:
1、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1)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b、对柱类构件不易大于50%。纵向受压钢筋不宜大于50%。(2)钢筋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a、受拉区不宜大于50%,受压区不受限制。b、接头不易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2、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九、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
1、钢筋直螺纹连接未按规范要求施工。图片
原因
钢筋连接采用的直螺纹,丝牙偏长,没有标记,部分接头露丝过多,丝牙是否拧到位无法辨别。防治措施
在丝牙上做出油漆标记(1/2套筒长度),作为检查质量的依据。要求:总包、监理对所有直螺纹套筒接头进行100%检查。
1、钢筋下料时,应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2、直螺纹接头应使用扭力扳手或管钳进行施工。
3、经拧紧后的直螺纹接头应做出标记,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P。
十、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1、电渣压力焊轴线偏移,焊包不均。图片
防治措施
对不合格的接头全数切除,重新焊接。将钢筋连接施工工艺对操作工人重新交底,并将不合格焊工替换。重新制作电渣压力焊焊接接头试件复试,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焊接缺陷及处理措施
轴线偏移:
1、校直钢筋端部。
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3、避免过大的顶压力。
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弯
折:
1、校直钢筋端部。
2、注意安装和扶持上部钢筋。
3、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
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咬
边:
1、减小焊接电流。
2、缩短焊接时间。
3、注意上钳口的起点和止点,确保上钢筋顶压到位。
未 焊 合:
1、增大焊接电流。避免焊接时间过短。
3、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焊包不均:
1、钢筋断面力求平整。
2、装填焊剂尽量均匀。
3、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融化量。
气
孔:
1、按规定要求焊剂。
2、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
3、确保接缝在焊剂中合适埋入深度。
烧
伤:
1、钢筋到点部位除尽铁锈。
2、尽量加紧钢筋。焊包下淌:
1、彻底封堵焊剂筒的漏孔。
2、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验收要(外观检查):
1、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
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3、街头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0°。
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备注:电渣压力焊适用于柱、墙、构筑物等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带肋钢筋进行焊接时易将纵肋对纵肋施焊。
十一、钢筋搭接
1、钢筋焊接搭接长度不够。图片
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够。
原因
钢筋下料长度不够。防治措施
1、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
2、钢筋安装时核对配料单和构件尺寸。规范要求:
1、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外还应注意。(1)、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为表中数值的0.7倍。(2)、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3)、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直径计算。(4)、在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范围内,应绑扎三点。
2、电弧焊连接:钢筋采用电弧焊焊接时:搭接双面焊长度为4d(5d),搭接单面焊长度为8d(10d)。
十二、钢筋锚固
1、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图片
原因
钢筋下料长度不够。防治措施
1、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
2、钢筋安装时核对配料单和构件尺寸。
3、当受力钢筋平直伸入支座长度不符合锚固要求时,可采用弯折形式。
十三、钢筋骨架绑扎
1、结构梁钢筋骨架变形。图片
原因
1、钢筋骨架绑扎点绑扎不牢固。
2、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不到位,在外力作用下使其钢筋骨架变形。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不到位。防治措施
1、钢筋骨架绑扎点绑扎牢固。
2、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到位。避免后续工序施工时外力作用影响。
2、结构梁受力钢筋为多排时,绑扎位置不符合要求。图片
原因
1、技术交底不清楚。
2、绑扎点不牢固。防治措施
1、加强技术交底和检查力度。
2、钢筋骨架绑扎点绑扎牢固。
3、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到位。避免后续工序施工时外力作用影响。
4、吊起第二排负弯矩钢筋,保证与第一排钢筋间距在25mm。
十四、结构预留洞口钢筋加固
1、结构板预留洞割断受力钢筋,加固不到位。图片
原因
1、技术交底不清楚。
2、安装工程只顾自己方便,未能和土建工程形成技术衔接。
3、检查验收不到位。防治措施
1、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2、图集11G101-4:
①、矩形洞边长和圆形洞直径不大于300mm时受力钢筋绕过孔洞不另外设置补强钢筋。②、矩形洞边长和圆形洞直径大于300mm但不大于1000mm时,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应按注写的规格、数量与长度补强。当设计无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切断钢筋相同并不在同一层面,其间距为30mm。
2、剪力墙预留洞割断受力钢筋,加固不到位。图片
防治措施
图集12G901-2:
1、圆形洞:①直径小于等于300时,当设计注写补强钢筋时,按注写设置。当设计无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切断钢筋相同。②、直径大于300小于等于800时按设计注写设置。③、直径大于800时,洞口上下补强暗梁配筋按设计标注,当洞上边或洞下边未剪力墙连梁时不在重复补强暗梁。
2、方形洞:①、洞边尺寸小于等于800时,当设计注写补强钢筋时,按注写设置。当设计无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的强度等级与被切断钢筋相同。②、方洞洞边尺寸大于800时,洞口上下补强暗梁配筋按设计标注,当洞上边或洞下边未剪力墙连梁时不在重复补强暗梁。
十五、钢筋种植
1、钢筋种植不牢固(没有粘结剂)。图片
原因
1、钻孔深度不够。
2、粘结胶不符合要求。
3、钻孔后没有清空。
4、钢筋种植后没有静置12小时。防治措施
1、保证钻孔深度。
2、使用合格的结构植筋脚。
3、钻孔后进行浮灰清理。
4、钢筋种植后静置12小时不扰动。
5、在二次结构施工中应根据墙体模数或构件尺寸下料种植钢筋。种植钢筋施工方法:
施工过程:钻孔-------清空------填胶粘剂--------植筋--------凝胶
1、钻孔使用配套冲击电钻。钻孔时孔径和钻孔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清空时,先用吹气法清除孔洞内粉尘,再用清孔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同时,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残留在孔中的水分消弱粘合剂的作用。
3、使用植筋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注入粘合剂。
4、按顺时针方向把钢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轻轻植入孔中,直至插入孔底,粘结剂溢出。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城市建筑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像传统落后的市政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为了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要求,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项目管理理念的运用,因为项目管理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结合市政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市政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措施
1.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通病分析
1.1施工材料质量差。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市政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非常重要事项,劣质的施工材料导致了工程质量的不达标,从而造成工程的使用寿命减少。如果在市政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混凝土,将劣质的混凝土运用到管道接口的位置,由于劣质的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就会直接导致管道接口处漏水漏气的情况发生。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使用劣质的施工材料,不仅减少了项目的使用寿命,还会存在安全隐患。
1.2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现代社会当中,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应受到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只有把管理机制做到建立健全后,才能保证市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目前监理单位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监理机制不完善、监理市场竞争激烈、内部管理较差、缺乏对质量控制的正常程序、缺乏管理的制度和手段,因此在市政建筑工程管理中达不到监理的作用和效果。如果企业不高度重视管理部门,不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责任制度、动态监督机制的话,市政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很难有序进行。
1.3电气设备安装质量问题。在建筑电气安装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和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马虎心态,甚至是抱着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安装技术规范和安装说明作业,没有针对不同的设备安装阶段,采取相应的安装措施,造成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规范,安装后会出现各种安全质量问题。另外,一些建筑电气的实际安装条件和施工图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在施工作业中设施和电气安装存在各种问题和隐患。
就建筑中的相关电气设备来看,设备质量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只单纯考虑节约成本,采购一些劣质的设备材料,使不合格或质量差的产品设备被应用到工程中,这实际上是为整个工程埋下了重大隐患。此外,相关监管部门如果对于质量安全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性审查和定期开展检查工作,这些都会使建筑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出现各种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综合成本的增加。
2.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管理措施
2.1重视勘察设计工作。市政建筑工程项目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观察设计工作,这样才有助于项目管理理论的运用与实施,想要市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升和基础保障,就要重视勘察设计这一环节,就是在工程施工前对于施工现场的调查和地形的勘察工作做到了如指掌,同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科学的进行项目管理,同时,做好勘察设计工作的管理与考核,从而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2.2深化施工管理举措,优化施工管理模式。市政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发展标志,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民生工程,将直接对市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需要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市政建筑工程及城市发展重要性予以充分地认识,避免市政建筑工程项目因为出现质量问题而损害政府的信誉,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积极更新项目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市政建筑工程项目在完成后,对后期的运行管理要高度重视,做好施工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提升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水平。
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创新管理理念、方法。针对人员素质和工程管理理念、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主体因素。一是充分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从源头上把好用人关,加大管理队伍建设,不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内部的领导层和决策层,应该适时从行业发展的情况出发,培养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战略眼光。定期开展管理理念自我审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积极参与同行业之间管理理念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吸收采纳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
2.4加大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力度。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思维模式。市政项目施工管理工作将涉及市政工程施工的改革环节,只有不断地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才能确保各项施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将施工管理工作的价值发挥出来,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所以,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者要积极向国际先进的市政工程施工理念学习,不断提升市政项目的施工质量,确保市政项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2.5完善各类现场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市政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依据和参照。因此,相关的企业和部门应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概况进行完善的市政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关于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监管制度同样应该积极的制定和落实,当管理者在执行市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有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问题和发现漏洞,将制度存在的隐患及时的弥补过来,杜绝和防范同样的事故发生。
2.6强化市政建筑电气质量检查工作。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保障工作举足轻重,这就需要完善相应的建筑电气设备监管体制机制。各地要加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配备与工程专业、规模相适应的监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同时还要完善监管手段,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各环节的监管,落实好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加强对设计文件审查,强化审计监督,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地区的监管部门要深入建筑电气的工程施工现场,對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进行跟踪审计,为建筑电气设备设施布局的完善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相关监管部门还要持续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安全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特别是工程规模大的地区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督察。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结合施工质量规范,遵守施工技术要求,加强安装中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技术和质量规范机制,从而促使建筑施工水平整体稳步提升。
3.结束语
综上述,通过对我国市政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主客观因素的总体性梳理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及时制订适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市政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碧河.浅谈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44(18):93-94.
框架梁柱节点钢筋质量通病防治 篇6
现浇梁柱节点柱主筋、箍筋,梁主筋位置、数量及梁主筋锚固长度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框架结构的工程质量。消除梁柱节点钢筋施工质量通病,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主体结构的工程质量。
一、柱主筋保护层过厚或过薄,主筋位移或露筋 原因分析
(1)浇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时,用手掰开梁柱节点核心区主筋后,用料斗直接将混凝土倒人模中,致使柱上筋位移。(2)混凝上保护层垫块厚度不符合规定或漏放。(3)对位移主筋未及时调整到位。(4)对柱主筋缺少限制位移措施。(5)混凝土浇筑时柱主筋被碰歪或撞斜,不及时纠正。预防措施
(1)掰开梁柱节点中柱主筋后,应先将料卸在料盘上,后由人工入模。(2)混凝上垫块按规定放置。(3)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执行。(4)对柱位移主筋应按1:6坡度调整到位。(5)在梁柱相接的水平面上,加一道由钢筋制成的卡具固定,量好柱轴线后采取限制位移措施。(6)柱主筋外伸部分再加一道临时箍筋。(7)振捣棒头或下料斗应避免碰撞钢筋,如果发现撞斜主筋,应及时校核纠正。
二、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的钢筋加工安装不符合要求
梁柱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少放,绑扎铁丝少扣、漏扣、松扣,箍筋绑扎间距不匀,高低不平箍筋重叠堆放在纵横交叉的梁受拉钢筋上面,箍筋被电焊从中间割断,箍筋闭合处未错开设置,梁受力筋端头锚人支座中的长度不足,位置、间距不符合要求,梁主筋端头90o弯钩平直部分在锚人支座时,用电焊割掉,梁主筋端头有焊接接头放在支座中,当梁主筋为双排钢筋时,叠合在一起或两排钢筋间距太大。1 原因分析
(1)梁柱节点处梁主筋纵横交叉,又是箍筋加密区,钢筋安装绑扎不便。(2)梁柱节点钢筋绑扎中,预先全部绑扎好柱核心区加密箍筋,再安装绑扎梁纵横交叉的受力筋,当梁受力筋端头为90o 弯钩时,在不易放进支座的情况下就用电焊将部分箍筋从中间割断。(3)为节约钢材,梁受力筋锚人支座中的长度不够,梁主筋端头有焊接接头锚人支座中、(4)梁受力钢筋锚人支座中的位置、间距不均,当梁主筋为双排钢筋时,在支座中叠合在一起,或双排钢筋间距拉大。③梁柱节点加密区箍筋弯钩闭合处未相互错开。预防措施
建筑主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篇7
关键词:主体工程,质量通病,产生,防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主体工程的外观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要,因此保证主体工程质量,预防主体工程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施工管理工作实际,对建筑主体工程的质量通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梁身不正,侧面胀模,梁底下挠
产生原因:梁模支撑间距过大,刚度不够;侧模刚度不足,横楞间距过大或固定不牢固;梁的起拱高度不够。
防治措施:减少支撑间距;当梁高度超过60 cm时加通长楞木,并用对拉螺栓固定;按设计要求起拱,超过4 m的梁按2/1 000起拱。
2 梁棱角处蜂窝、露筋、底部夹渣
产生原因:梁侧模拼接不严,漏装“U”形卡;梁底没清理干净。
防治措施:梁模拼接处加海棉条,拼缝严密;梁模端部预留清扫口,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3 墙面胀模、倾斜、厚薄不一
产生原因:对拉螺栓直径过小,支撑使用不当;模板安装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墙体轴线放线不准确或模板校正不到位。
防治措施:经过设计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间距;对模板进行100%检查,上口拉通线,将模板安装的各项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加强验线制度。
4 墙体混凝土露筋、烂根、蜂窝及粘模
产生原因:钢筋保护层太薄或没有保护层;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振捣不密实;模板下口封闭不严;脱模时间过早;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模板在拼接时接缝不严密。
防治措施:在每块模板上安装不得少于2个梯形支撑钢筋架,垫块间距符合要求;在混凝土现场做坍落度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模板下口用水泥砂浆找平;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 MPa后方能拆模;将模板清理干净并满涂模板油。
5 门窗洞口位移或歪斜
产生原因:门窗洞口模板刚度不够或被设计成不稳定结构;洞口模板固定不牢固。
防治措施:在模板框内加斜撑,将其设计成稳定结构;在门窗洞口各边加焊钢筋支撑,每边不少于2个支撑点。
6 墙体裂缝
产生原因: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造成坠裂;新混凝土墙体被碰撞;拆除门洞模板时用大锤砸,拆模后未加支撑;混凝土含泥量大,收缩时产生裂缝;施工缝处第2次浇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控制拆模强度。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及时支撑;在大模板的拆除及进行各种材料、设备的吊装时严禁碰撞墙体;对洞口模板一定要刷好脱模剂,拆模时不准用大锤砸;要求商品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具备各种相关的资料;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80 min。
7 施工缝渗水
产生原因:施工缝留设的位置不当;施工缝清理不到位;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
防治措施:施工缝的留设应符合施工规范,留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对施工缝应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8 预埋件部位渗水
产生原因:预埋铁件除锈不到位;预埋件受松动;防水收口不严密。
防治措施:将锈迹用钢丝刷清洗干净;对有振动的结构处,先制成混凝土预埋件,再与混凝土浇筑;防水收口处用聚氨酯及玻璃丝布扎紧,并用封口油膏封死。
9 钢筋位移
产生原因:操作不慎,定位不准;保护层垫块及马蹬支撑数量不够;不注意对成品进行保护,钢筋绑扎好后任意让人踩踏,模板钢筋吊运时碰动钢筋,在预留洞筒框模安装时任意割砸钢筋。
防治措施:认真放线定位,加强验线制度;按规范要求及工地实际情况制作安放垫块、马蹬;加强成品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
1 0 结语
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为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的要点,以期对今后的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带来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方全.建筑工程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图表对照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方针,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些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如何消除工程质量的通病,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
1、质量通病的分类
按质量通病所涉及到的分部工程进行分类,涉及到的如下:地基及基础工程、材料及预制构件、主体结构工程、地面工程、门窗工程、装饰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卫生器具及电气安装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安装工程、吊装工程、工程构筑物、爆破工程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主体结构工程包括:钢结构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木结构工程、砌块工程、砌砖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构件安装工程。混凝土工程包括:洞口变形、蜂窝麻面、缝隙夹渣、孔洞、烂根、裂缝、露筋以及缺棱掉角等。我们可按分部工程对质量通病进行分类,并记录其产生的原因并分析预防措施,形成质量通病预控系统,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当天工作内容,检索相关的质量通病,以文字的形式转交给工作班组,作为遏制质量通病出现的预防手段。
2、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 钢筋工程
钢筋曲线形状不准的质量通病现象是绑扎带有曲线形状钢筋骨架,安装入模时,出现外形不适应模板的要求。这些主要是由于曲线形状钢筋成型不准,加之在搬运过程中发送变形,以及曲线形钢筋骨架外形缺乏防止变形的可靠措施所导致的。要应用以下预防措施:首先要严格检查成形好的曲线形钢筋的外形,对于曲线形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校正。其次,要注意在搬运过程中做到轻起轻放。第三,曲线形钢筋在骨架中固定要采取限位措施。
在混凝土浇注前应检查钢筋位置,浇筑混凝土前再进行复查,如有位移发生,应进行校正。浇注混凝土时,浇筑振捣的操作尽量不要触及钢筋,混凝土浇筑应有专人检查,对钢筋进行及时修整。梁、柱、墙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施工简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接头要错开搭接位置,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范围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2.2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的常见通病是蜂窝麻面,具体现象有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但无钢筋外露。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配合比计量不准或无计量,砂石级配不好。且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搅拌时间不足;第二,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以致形成混凝土浇筑时的缝隙漏浆。没有清理干净模板表面的垃圾,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第三,存在一次浇捣的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或者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未能排出气泡。第四,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范规定,造成混凝土离析。另外就是钢筋稠密区域没有有效下料和振捣措施。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首先,要清理干净模板,清洁掉沾染的杂物和垃圾。第二,要控制拆模强度,不宜提早拆模。第三,混凝土粗细骨料、水、水泥必须采取严格计量措施,严格用量,并通过实验法选择适当配合比。要严格按照规范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第四,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混凝土的浇捣,注意分层均匀、密实振捣,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振捣应至气泡排出为止。第五,为防止混凝土浇捣漏浆,模板缝隙处要采取切实措施填嵌,拼缝严实。第六,若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则要采用溜槽、溜管、串筒下料,以防止混凝土离析。对于钢筋稠密区域要选择合理粗骨料,振动器要采用刀片式。
混凝土常见的通病还有裂缝,裂缝是指拆模后,结构混凝土受到温差,荷载,沉陷及养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的裂缝,裂缝的产生原因常见的有: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大、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抹压不实、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太薄、大体积混凝土缺乏降低内外温差措施等。实践中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混凝土的配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及砂、石含泥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拆模强度,墙板、柱侧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混凝土浇捣前,检查保护层垫块的厚度、数量以及间距。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采取两次抹实压光;为防止房屋四角和门窗洞口等部位的裂缝,应在这些薄弱部位适当放置加强筋;大体混凝土的浇筑时应有降低内外温差的措施,如果用低执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掺适量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加入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散热,用塑料薄膜和湿草包遮盖混凝土,浇水养护,留测温孔,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以掌握内外温差;此外,要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气温高时,应进行浇水养护,使混凝土保持始终湿润。
2.3 模板工程
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不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捣空现象。原因有二:第一 ,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第二,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机头子不能插到,造成振捣不实。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度。超过3米的高墙、高柱侧模要开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另外,墙体放线时误差应小,穿墙螺栓应全部穿齐、拧紧;加工筋固定撑具,撑具内的短钢筋直接顶在模板的竖上。模板的刚度应满足规定要求。要定期对模板检修,板面有缺陷时,应随时进行修理,不得用撬棍击打模板,不得用大锤或振捣棒猛振模板;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才可以拆除;对于阴角处的角模,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度,用顶铁加固好,阴角模的每个翼缘必须有一个顶铁加固,为防止漏浆,还要在阴角模的两侧边粘贴海绵;在柱模上口焊20mm×6mm的钢条,柱子浇完混凝土后,使混凝土柱端部四周形成一个20mm×6mm交圈的凹槽,第二次支梁柱顶模时,在柱顶混凝土的凹槽处粘贴橡胶条,梁柱顶模压在橡胶条上,以保证梁柱接头不产生错台。
参考文献
[1] 赵中强.浅谈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
[2] 王耀袆.淺谈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大众商务. 2009(18)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钢筋质量控制01-07
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整改措施09-07
钢筋工程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和质量预控措施08-30
钢筋翻样与钢筋工程05-30
基础钢筋工程12-11
建筑工程钢筋11-03
建筑钢筋工程施工08-20
钢筋工程施工方法12-08
1钢筋工程标准做法05-22
钢筋工程劳务分包合同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