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2024-08-02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精选12篇)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1

对于整体建筑设计, 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设计而言, 细部构造设计直接影响着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与便捷性, 是建筑工程中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要做好细部构造设计, 要求建筑工作者必须善于观察生活实践和累积工作经验, 可以说, 细部设计工作是衡量整个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1 空调的设计安装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的提高之中。近年来, 空调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电普及到千千万万的家庭中, 协调着居民的居室气温, 改善着其居住的舒适程度。然而根据报道, 由于很多住宅存在着预留的空调室外机位位置不当或尺寸偏小等设计缺陷给居民安装空调造成了不便。可见在空调安装位置的设计是整体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应从户型推断业主可能安装的空调的情况, 一般而言, 使用面积在20m2以下的房间内一般会使用功率在2匹以内的挂机, 因此其室外机净尺寸一般最大为850mm (长) ×350mm (宽) ×600mm (高) ;而面积在20m2~40m2左右的房间中一般使用功率在3匹以内的柜机, 一般的净尺寸为950mm (长×350mm (宽) ×850mm (高) 左右。在设计中, 应考虑到室外机安装时所需空间, 在机器四周和上部都预留出100mm以上的净距。并考虑到业主购买的空调有可能与使用面积不完全匹配的可能性, 预留出适当的余量, 给业主的实际安装提供便利。

此外, 还有一些问题应给与重视。首先, 每个居住空间都应考虑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南北厅 (客厅、餐厅) 连通的住宅户型当进深较大时, 应考虑分别设置空调。空调室外机搁板应尽量靠近可开启门窗或阳台;空调冷媒管预留洞口应尽量贴近直角墙面的阴角处, 避免管线弯折或空离墙面及外露太多, 空调管线裸露室外的部位应尽量考虑遮蔽措施。其次, 空调百页的有效通风率应在75%以上, 且应考虑到固定插销、开启合页以及注意开启方向的具体问题。再次, 空调外机设置于外阳台端部时应尽量与阳台范围设置明确的栏杆分隔不且应将阳台地漏就近设置, 防止空调冷凝水漫流至阳台地面。由于空调板会有少量雨水进入且空调外机本身产生冷凝水故应在空调板上设置小型地漏或预埋管接入空调冷凝水立管中, 并合理布置冷凝水立管的位置, 每个空调外机至少考虑一个三通接口, 以方便冷凝水排放。此外, 空调外机的排风面距前方不透风构件的距离应不小于600mm, 排风面下部距前方百页洞口下部实体的垂直高度不得低于200mm, 以保证通风效果。

2 毛坯房与住户二次装修的衔接问题

目前的毛坯房交房制度使住宅的设计者不得不考虑到毛坯房的竣工验收界面与住户二次装修的衔接问题。衔接问题通常出现在洞口标高尺寸以及房间地坪等方面。

一般而言, 预留30mm~50mm厚的装修面层厚度即可满足普通用户对二次装修的使用要求, 但考虑到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地坪浇筑不可能做到完全平常还可能需要20mm~30mm的厚度以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再次找平, 导致实际预留厚度变小, 造成业主二次装修时的不便。因此设计者应针对这一问题事先预留更为合适面层厚度。

应注意厨房和卫生间窗洞口上沿的设计标高, 尽量避免用户吊顶后顶棚低于窗顶。商品住宅的层高一般在2.8m左右, 扣除楼板厚度、考虑厨房及卫生间设置排油烟机管道、采暖设备排汽道等所需构造高度后, 厨房、卫生间吊顶高度可按2300mm~2350mm设计。

高层住宅的公共部位应考虑门垛的设计问题, 特别是在走廊中间的位置, 考虑到一般走廊要做明踢脚, 加上施工误差及开启后门把手所占尺寸, 门扇开启角度不够度, 往往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建议应设计60mm~100mm的门垛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 外窗的设计及其他问题

调查发现, 近年来住宅外窗固定扇的设计面积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考虑到外窗的通风效果和业主清洗时的便利程度, 固定玻璃面积不宜过大。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 设计条件允许时, 应尽可能选择带纱型窗, 既方便业主的后期装修, 又能以统一的设计, 满足建筑立面的美观要求。

窗框外表面距窗台板结构外侧不宜小于50mm, 凸窗顶板应比窗台板多出50mm门窗洞口边小于200mm的砖墙应设计为混凝土墙。为提高住宅的防水性能, 窗台应设计为混凝土窗台;屋面、露台、卫生间、厨房等处的墙体根部应设计高度不低于250mm的混凝土导墙, 并宜与结构梁整浇上翻;电梯门槛宜比地面高出5mm~8mm左右。

窗墙比的大小对于建筑的节能环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中在北向及东西朝向适当减小窗墙比对节能设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注意其顶板、底板及侧壁的保温设计。并注意要满足最小传热系数的构造要求, 使住宅在减少能耗的同时, 防止出现冷桥及结露而导致室内热工条件的劣化或内墙粉刷的起鼓、脱壳等问题。此外, 还应注意满足门窗的气密性要求。门窗是建筑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有70%左右是从门窗流失的, 而其中主要的能耗又是外窗和外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针对热量的空气渗透问题, 可以通过框料设计和五金选用而尽量避免。

水泵房设在地下室时应考虑通风除湿措施, 否则会降低水泵等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另外很多高层住宅的地下室都设有集水井及盖板, 此时应注意盖板不宜采用混凝土密闭盖板, 而建议采用钢格栅或铸铁盖板, 否则一旦有水管破裂, 便易形成积水, 水流不能连续注人集水井, 导致水泵无法连续工作而很快损坏。

在凸窗防护栏杆设置的问题上, 可将凸窗护栏高度规定调整为距凸窗台面600mm高, 既满足从地面算起900mm高度的要求, 又满足幼儿站在凸窗上安全及扶手高度的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 只有切实做好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 才能真正提高住宅工程的建设质量, 改善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在设计中应以国家颁布的建筑设计规范为基准, 从居住民的实际居住需要出发, 合理安排各个设计要素, 以优美合理的建筑布局提高住宅居住的便利度和舒适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S].

[2]杨承清.谈住宅细部设计的适用性和重要性[J].山西建筑, 2010 (8) :34~35.

[3]史健, 刘文鼎.细节的适用、经济、美观:谈住宅精装修设计[J].建筑创作, 2006 (2) .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2

成矿构造系列的基本问题

为了将成矿构造研究系统化、定量化与模式化,在重新定义成矿构造概念、界定成矿构造单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构造系列的新概念.成矿构造系列是指:一定时空域中,同一构造体制下或某种特殊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的一组成矿构造单元的总和,并将成矿构造系列划分为10大类型.成矿构造系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结构性、开放性等,其层次从大到小可划分为:成矿构造系列→成矿构造亚系列→成矿构造类型→成矿构造单元,并具有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物(探)化(探)结构及分形结构等. 讨论了成矿构造系列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类原则、研究方法,分析对比了成矿构造系列与构造体系的差别与联系.成矿构造系列这一概念是构造成矿过程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的统一,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与动力的集合,它要求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类比的、综合的观点研究和解决成矿构造预测问题,并力求将构造研究与成矿研究的结合臻于紧密与完善.

作 者:汪劲草 WANG Jin-cao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桂林工学院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9(4)分类号:P613关键词:成矿构造 成矿构造单元 成矿构造系列 成矿构造学 成矿构造预测 metallotectonic metallotectonic uints metallotectonic series metallotectonics metallotectonic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3

【关键词】问题;对策

目前,从多发的地震自然灾害中可以看出多层砖混房屋存在多种质量问题,其中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是比较值得重视的。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已被普遍采用,但目前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施工中出现多方面质量问题,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反而影响了结构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在多层砖混房屋构造柱施工中大致有以下几个问题

1.1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1.1.1纵向钢筋上

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造成柱筋上下错位,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以“归位”。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违反了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

1.1.2钢筋搭接不规范

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即层高+35d,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搭接长度也未满足35d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I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1.1.3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

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如绑扎间距过大或过小间距不等(要求间距为25cn)。在砌体施工期间,由于成品保护不好,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1.1.4不按规定加密箍筋

按规范要求,柱与圈梁相交时,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或45cm,间距不宜大于10cm。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cm。但实际施工中,上述二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而造面了质量隐患。

1.1.5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

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明确规定,但提出“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执行”。.基于这一点,经查该规范第3.3.4条规定,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并指出了对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弯钩的角度为135度/135度。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经查基本上采用90度/90度弯钩,长度有的也不足10d。

1.1.6拉结筋的摆放问题

规范规定墙与结构柱应沿墙高每50cm设置2¢6水平拉节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00cm。但实际施工中,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也不少见。

1.2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2.1骨料级配问题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240mmX240mm,混凝土浇注高度一般都超过2.6m。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为保证混凝土浇注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cm,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情况。

1.2.2坍落度问题

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50-70cm,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入马牙洞槎内,从而有效地与砌体结合。但实际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流动性不好,加之捣振不良,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现出蜂窝、麻面,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况。

1.2.3根部清理不净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导致层层柱根隔层,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1.2.4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

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再铺1-2cm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注混凝土,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1.3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1.3.1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砌体的有效结合,形成整体,增强抗震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检查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应该是先退后进),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槎。

1.3.2砌体砂浆不清理

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浇注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2.应采取的对策

2.1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2.1.1控制垂直度

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可用柱与奇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2.1.2钢筋下料应准确

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135度/135度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2.1.3拉结筋

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接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保证随用随拿,防止漏放。

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以免浇注混凝土时受阻。

2.2混凝土质量控制

(1)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cm,现场可备用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2)多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2.6-3.0m)一次性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3)混凝土浇注前应认真清扫柱根部施工垃圾。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清理,每层柱混凝土浇注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5cm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2-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注前用请水冲洗柱根,然后按规范要求,先浇注1-2cm厚水泥浆。

2.3砌筑质量控制

(1)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应对位。

(2)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4

1 空调的设计安装问题

在注意空调外机安装位置的尺寸要求外, 还应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相关问题:

1.1 非集中空调的居住建筑中, 每个居住空

间都应考虑空调器的安装位置;南北厅 (客厅、餐厅) 连通的住宅户型, 当南北进深较大时, 宜考虑分别设置空调。

1.2 室内机应符合住户的常规布局, 并尽量

靠近室外机;空调外机搁板应尽量靠近可开启门窗或阳台, 以方便安装操作;空调冷媒管预留洞口应尽量贴近直角墙面的阴角处, 避免管线弯折 (如有弯折处, 半径不应小于150mm) 或空离墙面及外露太多, 空调管线裸露室外的部位应尽量考虑遮蔽措施。

1.3 空调百页的有效通风率应≥75%, 并宜

考虑开启合页、固定插销及注意开启方向要方便安装操作;空调百页尺寸宜比洞口尺寸上下各留100mm的缝隙便于开启及安装时踏握着力;如果通过住户外窗安装空调, 应该注意可开启扇的尺寸、方向及安装、维修的可操作性

1.4 当空调外机为侧向置入时, 安装洞口的

宽、高尺寸 (mm) 应≥500×1100 (大型) 500×700 (小型) 。当空调外机为正向置入时, 安装洞口尺寸应≥900×1100 (大型) 或800×700 (小型) 。

1.5 空调外机设置于外阳台端部时, 应尽量

与阳台范围设置明确的栏杆分隔, 不但有利美观, 而且按面积计算规则的规定, 此时外机搁置处可不计人建筑面积, 以免使业主对计入建筑面积的范围产生歧义而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并且此时宜将阳台地漏就近设置 (或考虑单独的空调冷凝水排放立管) , 防止空调冷凝水漫流至阳台地面。

1.6 由于空调板会有少量雨水进入且空调外

机本身产生冷凝水, 故宜在空调板上设置小型地漏或预埋管, 接入空调冷凝水立管中以避免积水。并合理布置冷凝水立管的位置, 每个空调外机至少考虑一个三通接口, 以方便冷凝水排放。

1.7 空调外机的排风面距前方不透风构件的

距离应≥600mm, 排风面下部距前方百页洞口下部实体的垂直高度不得低于200mm, 否则会影响通风效果。空调搁板上宜预先设置安全保护设施 (预埋保护吊钩, 或预留可固定保护设备的洞口) , 以增加空调安装人员的安全保障。

上述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空调的设计安装方面, 因为就目前来看, 国家并没有关于此类设计的相关规范, 而在实际使用中, 住户反映的此类问题又比较突出, 因此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和认识, 希望可以给相关设计人员一些参考。

2 毛坯房与住户二次装修的衔接问题

目前在国内的住宅很多还是毛坯房交房制度, 这就存在毛坯房的竣工验收界面与住户二次装修的衔接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 主要矛盾集中在房间地坪、洞口标高尺寸等方面。

2.1 一般设计单位为考虑住户二次装修, 会

预留30-50mm厚的装修面层厚度 (过厚是不太经济的) , 而且一般可满足使用要求, 但施工单位在混凝土地坪浇筑时不可能完全平整, 为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一般还要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再次找平, 往往还需要20-30mm的厚度, 这样实际留给住户的面层装修厚度可能偏小, 如果此时外门 (或阳台落地窗) 洞口仍按正常标高设计, 常常会造成住户二次装修时地坪饰面与外门窗下槛发生咬口现象, 既不美观, 之间留的缝隙也不便于清扫, 特别是在单元人户防盗门槛处, 如地坪预留厚度不够, 还会带来影响户门开启的问题。而对于阳台部位, 还要考虑阳台面层构造厚度及地漏找坡所需厚度, 如发生咬口可能还会导致门窗下口渗水, 因此建议宜将外门 (如人户、阳台门等) 下槛设计标高适当提高, 可以比室内设计地坪完成面再提高30-50mm, 就可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这个问题尽管看似简单, 但通过调查, 存在这个问题的楼盘不在少数, 很多已经发生渗水现象, 希望引起同业重视, 以免后患。

2.2 注意厨房和卫生间窗洞口上沿的设计标

高, 尽量防止用户吊顶后顶棚低于窗顶, 因为一般商品住宅的层高多在2.8m左右, 扣除楼板厚度 (含面层) 及考虑厨房及卫生间设置排油烟机管道、采暖设备排汽道等所需构造高度 (注意墙体留洞应在窗顶以上) , 因此住宅的厨房、卫生间吊顶高度可按2300-2350mm考虑, 一般可满足使用要求。

2.3 关于门垛。现在很多高层住宅为剪力墙

结构, 为方便设计及施工, 套内房门多不留门垛, 这在套内问题不大, 因为只要门洞口尺寸留够, 住户可通过二次装修时解决。但如果在公共部位就不太合适, 特别是在走廊中间的位置, 考虑到一般走廊 (室外过道) 要做明踢脚, 再加上施工误差及开启后门把手所占尺寸, 门扇开启还达不到90度, 往往会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建议此时应设计60-100mm的门垛以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3 关于外窗及其他一些注意事项

3.1 近年来住宅外窗的固定扇有越做越大的

设计趋势, 实际通过的调查发现, 窗扇固定玻璃面积不宜过大, 否则不但不易清冼, 而且通风效果也不是很好, 另外设计外窗时建议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选用带纱型, 否则住户人住后基本上还是要安装。这样做不但可省去业主后续安装的麻烦, 同时也可避免因住户自行安装而导致纱窗型式、大小、颜色难于统一的问题。

3.2 窗框外表面距窗台板结构外侧不宜小于

50mm, 否则安装窗框时很容易损坏结构保护层, 而且也容易导致窗下槛雨水渗漏, 另外针对现在比较多见的凸窗设计, 建议凸窗顶板比窗台板多出挑50mm,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外窗防水性能, 也不影响立面美观。

3.3 门窗洞口边小于200mm的砖墙宜设计

为混凝土墙;窗台宜设混凝土窗台;屋面、露台、卫生间、厨房等处的墙体根部应设计高度不低于250mm的混凝土导墙, 并宜与结构梁整浇上翻;电梯门槛宜比地面高出5-8mm左右, 并做倒坡坡向电梯厅。这些措施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设计的防水性能。

3.4 窗墙比———在节能设计中, 窗墙比的大

小对于节能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前的一些设计中, 许多楼盘一味通过加大外窗来获得立面效果及视野和采光,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房间及朝向部需要大窗, 通过平衡计算的过程可以看出, 在北向及东西朝向适当减小窗墙比对节能设计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针对现在没计中常见的凸窗, 应注意其

顶板、底板及侧壁的保温设计。尽管有时通过综合节能计算可满足整体节能要求, 但同时也应注意要满足最小传热系数的构造要求, 这不但可以减少能量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冷桥及结露而导致室内热工条件的劣化或内墙粉刷的起鼓、脱壳等问题的出现。

3.6 注意门窗的气密性要求。门窗是建筑保

温、隔热的薄弱环节。从能源的流失比例看, 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有70%是从门窗流失的, 而其中主要的能耗又是外窗和外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特别是空气渗透, 是可以通过框料设计和五金选用而尽量避免的, 而且从国家现行节能标准和设计单位的具体设计文件看, 与屋面、墙体等维护构件一样, 对外门窗的节能特别是气密性等级也有明确要求, 但通过的实际调查发现, 许多楼盘在屋面、墙体等部分的节能构造基本可以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但外门窗部分则多数没有到位, 部分原因是门窗制作厂商本身的产品质量问题, 部分是施工单位的施工安装质量问题, 而竣工验收时质检单位也多对此无法严格测试, 而这正是影响目前节能设计能否达到设计初衷的关键因素, 也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7 水泵房设在地下室时应考虑通风除湿措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设计 篇5

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为了全面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检验学生学习和运用建筑装饰构造知识的程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想象构思的能力、成熟而规范的图纸表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深入、详细表达构造节点详图的方法步骤,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

二.设计要求

参照给出的KTV包房的平面布置图和装饰立面图及顶棚布置图,完成顶棚、墙面、地面的装饰设计及构造设计。

三.设计成果

1.绘出包间的顶棚装饰平面图、龙骨布置平面图、剖面详图及节点详图,比例1:10—1:30。详细表示各部分材料做法、尺寸、标高及与墙面交接、窗帘盒等部位的相互关系。

2.绘出房间各墙面的装饰立面及剖面详图(或节点详图),比例1:10—1:30。详细表示墙面的凹凸线条、材料做法、尺寸及门窗、顶棚、固定家具等的交接构造处理。

3.绘出房间地面的铺设形式及构造层次图,比例1:10—1:30。详细表示地面各构造层次的材料做法及厚度。

四.细节要求

1.顶棚:平面布置图要表现出各部分的骨架、面板、吊点的详细平面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关系,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做法要求;A-A,B-B剖面详图两个,表示出顶棚各部分的骨架、面板、吊点的详细剖面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关系,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做法要求;细部构造详图3-4个,表示迭级顶棚的节点构造、发光顶棚的节点构造、顶棚灯具节点构造、顶棚与墙面交接构造,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构造做法。

2.墙面:立面图要表现出各部分的骨架、面板的详细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关系,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做法要求;A-A,B-B剖面详图两个,表示出墙面各部分的骨架、面板的详细剖面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关系,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做法要求;细部构造详图3-4个,表示墙面软包的节点构造、木饰墙面的节点构造、壁纸与裱糊墙面的节点构造、墙面与地面、顶棚交接构造,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构造做法。

3.地面:平面图要表现出不同地面不同工艺做法的详细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关系,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做法要求;A-A,B-B剖面详图两个,表示出地面的详细剖面尺寸、标高和相互位置关系,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做法要求;细部构造详图3-4个,表示木质地面的节点构造、块材地面的节点构造、地毯等软质地面的节点构造、地面与墙面交接构造,标注材料名称、规格及构造做法。

五.图纸要求

1.采用A2图幅,白绘图纸,墨线绘制,张数不限。

合理构造函数,妙解导数问题 篇6

一、特征构造

例1(2016·银川二模)f(x)是定义在非零实数集上的函数,f′(x)为其导函数,且x>0时,xf′(x)-f(x)<0,记a=f(20.2)20.2,b=f(0.22)0.22,c=f(log25)log25,则()

A. a

C. c

分析:令g(x)=f(x)x,通过求导得到g(x)的单调性,从而解决问题.

解:令g(x)=f(x)x,则g′(x)=xf′(x)-f(x)x2,

∵x>0时,xf′(x)-f(x)<0,∴g(x)在(0,+∞)递减,

又log25>log24=2,1<20.2<2,0.22=0.04,

∴log25>20.2>0.22,

∴g(log25)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导数的应用,考查了指数、对数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所比较的三个数,合理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即可.

二、变形后构造函数

例2(2016·合肥二模)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若对任意的实数x,都有2f(x)+xf′(x)<2恒成立,则使x2f(x)-f(1)

A. {x|x≠±1}B. (-∞,-1)∪(1,+∞)

C. (-1,1)D. (-1,0)∪(0,1)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合适的函数,对函数求导,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出x>0时的取值范围,并根据偶函数的性质,求出x<0时的取值范围.

解:当x>0时,由2f(x)+xf′(x)-2<0:两边同乘以x得:

2xf(x)+x2f′(x)-2x<0.

设g(x)=x2f(x)-x2,则g′(x)=2xf(x)+x2f′(x)-2x<0,恒成立:

∴g(x)在(0,+∞)单调递减,由x2f(x)-f(1)

∴x2f(x)-x2

即x>1;

当x<0时,函数是偶函数,同理得:x<-1.

综上可知: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1)∪(1,+∞),故选:B.

点评:主要根据已知构造合适的函数,函数求导,并通过求导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应用偶函数的性质,求对称区间上的解.解决本题需要注意对x的讨论.

三、移项法构造函数

例3(2016·江西模拟)设函数f(x)=ex(3x-1)-ax+a,其中a<1,若仅有一个整数x0,使得f(x0)<0,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2e,1)B. [-2e,34)

C. [2e,34)D. [2e,1)

分析:设g(x)=ex(3x-1),h(x)=ax-a,对g(x)求导,将问题转化为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g(x0)在直线h(x)=ax-a的下方,求导数可得函数的极值,解g(-1)-h(-1)=-4e-1+2a≥0,求得a的取值范围.

解:设g(x)=ex(3x-1),h(x)=ax-a,则g′(x)=ex(3x+2),

∴x∈(-∞,-23),g′(x)<0,g(x)单调递减,x∈(-23,+∞),g′(x)>0,g(x)单调递增,∴x=-23,取最小值-3e-23,∴g(0)=-1<-a=h(0),

g(1)-h(1)=2e>0,直线h(x)=ax-a恒过定点(1,0)且斜率为a,

∴g(-1)-h(-1)=-4e-1+2a≥0,∴a≥2e,a<1,∴a的取值范围[2e,1).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求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涉及转化的思想,解决本题可以画出图象,利用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帮助理解解题过程.

四、作差后构造

例4(2016·辽宁模拟)已知函数f(x)=ln(1+x)x(x>0).

(1)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2)证明:f(x)>2x+2.

分析:(1)根据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以及导数和最值的关系即可求出;

(2)令h(x)=ln(1+x)-2xx+2,利用导数和最值的关系即可证明.

解:(1)∵f(x)=ln(1+x)x(x>0),

∴f′(x)=x1+x-ln(1+x)x2(x>0),

设g(x)=x1+x-ln(1+x),x>0,

∴g′(x)=1+x-x(1+x)2-11+x=-x(1+x)2<0,

∴g(x)在(0,+∞)为减函数,

∴g(x)

∴f′(x)<0,∴f(x)在(0,+∞)为减函数.

(2)令h(x)=ln(1+x)-2xx+2,

∴h′(x)=x2(x+1)(2+x)2,

x>0时,h′(x)>0,∴h(x)在(0,+∞)上单调递增,

∴h(x)>h(0)=0,∴ln(1+x)>2xx+2,从而,x>0时,f(x)>2x+2得证.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数和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的关系,考查了转化思想,培养了同学们的运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7

近年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 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 又可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但是在高层住宅中, 剪力墙不宜过少、墙肢不宜过短, 因此, 不应设计仅有短肢剪力墙的高层建筑, 要求设置剪力墙筒体 (或一般剪力墙) , 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 (或一般剪力墙) 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

1 关于剪力墙洞口布置规定

剪力墙洞口的布置, 会极大地影响剪力墙的力学性能。规则开洞, 洞口成列、成排布置, 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应力分布比较规则, 又与当前普遍应用程序的计算简图较为符合, 设计结果安全可靠。错洞剪力墙应力分布复杂, 计算、构造都比较复杂和困难。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是塑性铰出现及保证剪力墙安全的重要部位, 一、二和三级不宜采用错洞布置。其他情况如无法避免错洞墙, 宜控制错洞墙洞口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 设计时应仔细计算分析, 并在洞口周边采取有效构造措施。一、二、三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当无法避免叠合错洞布置时, 应按有限元方法仔细计算分析并在洞口周边采取加强措施或采用其他轻质材料填充将叠合洞口转化为规则洞口, 其中阴影部分表示轻质填充墙体。

因此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明确了剪力墙结构洞口布置在设计中所注意事项:

(1)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 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具有不规则洞口布置的错洞墙, 可按弹性平面有限元方法进行应力分析, 并按应力进行截面配筋设计或校核。

(2)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 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 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 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2 关于剪力墙连梁及底部加强区设计的一般规定

剪力墙的特点是平面内刚度及承载力大, 而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都相对很小。当剪力墙与平面外方向的梁连接时, 会造成墙肢平面外弯矩, 而一般情况下并不验算墙的平面外的刚度及承载力。当梁高大于2倍墙厚时, 梁端弯矩对墙平面外的安全不利, 因此应当采取措施, 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接, 减小墙肢平面外弯矩。铰接端或半刚接端可通过弯矩调幅或梁变截面来实现,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 竖向荷载下的弯矩所占比例较小, 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反弯使它对剪切变形十分敏感, 容易出现剪切裂缝。本章针对连梁设计作了一些规定。当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时,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所占比例较大, 宜按框架梁设计。此时应相应加大梁跨中弯矩。

关于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在抗震设计时, 为保证出现塑性铰后剪力墙具有足够的延性, 该范围内应当加强构造措施, 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由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出现都有一定范围, 因此对其作了规定。一般情况下单个塑性铰发展高度为墙底截面以上墙肢截面高度hw的范围, 为安全起见, 本条规定的加强部位范围适当扩大。

楼板主梁支承在连梁或框架梁上时, 一方面, 主梁端部约束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 对支承梁不利, 因此要尽量避免。楼板次梁支承在连梁或框架梁上时, 次梁端部可按铰接处理梁与墙的连接有两种情况:当梁与墙在同一平面内时, 多数为刚接, 梁钢筋在墙内的锚固长度应与梁、柱连接时相同。当梁与墙不在同一平面内时, 多数为半刚接, 梁钢筋锚固应符合锚固长度要求;当墙截面厚度较小时, 可适当减小梁钢筋锚固的水平段, 但总长度应满足非抗震或抗震锚固长度要求。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明确了剪力墙结构连梁及底部加强区布置在设计中所注意事项:

(1) 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 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 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 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 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 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 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 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 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 必要时, 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2)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 应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 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3)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

3 短肢剪力结构设计相关构造

为了保证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 剪力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太低。剪力墙最小厚度的目的是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当墙平面外有与其相交的剪力墙时, 可视为剪力墙的支承, 有利于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 因而可在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取较小值计算剪力墙的最小厚度。无支长度是指沿剪力墙长度方向没有平面外横向支承墙的长度。而两端无翼墙和端柱的一字形剪力墙, 只能按层高计算墙厚, 最小厚度也要加大。如果无法满足本条厚度要求, 可按高规程附录D作墙体稳定计算。

因此我国现行有关规范明确了剪力墙结构截面设计中所注意事项

(1) 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2) 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

l) 按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 且不应小于20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 且不应小于160mm;

2) 按三、四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剪力墙的截面厚度, 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0, 且不应小于160mm;其他部位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25, 且不应小于160mm;

3)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 其截面厚度不应小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的l/25, 且不应小于160mm;

4) 当墙厚不能满足本条第1、2、3款的要求时, 应按高规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

4 剪力墙的截面尺寸还应满足下列计算要求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正截面受弯计算公式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的假定及有关规定, 又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等单位所做的剪力墙试验进行了简化。试验研究表明, 在墙体发生破坏时, 剪力墙腹板中受压区的分布钢筋应力仍然很小, 因此在计算时忽略受压区分布筋作用。按照平截面假定, 不考虑受拉混凝土的作用, 受压区混凝土按矩形应力图块计算。大偏压时受拉区分布钢筋应力及受拉、受压端部钢筋都达到屈服, 在1.5倍受压区范围之外, 假定受拉区分布钢筋全部屈服;小偏压时端部受压钢筋屈服, 而受拉分布钢筋及端部钢筋均未屈服。条文中分别给出了工字形截面的两个基本平衡公式 (∑N=0, ∑M=0) , 由此可得到各种情况下的设计计算公式。偏心受拉正截面计算公式直接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公式。

5 结束语

总之, 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 由于其纵向墙体受到门窗及其它建筑上的限制, 墙肢截面的高度及连梁的高度都不可能变化, 所以这时宜综合经济性和整体受力性能来调整横向剪力墙的布置。S

摘要:由于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差, 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 为安全起见, 国家现行规范对这种结构抗震设计的最大适用高度、使用范围、抗震等级、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墙肢厚度、轴压比、截面剪力设计值、纵向钢筋配筋率作了相应规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截面尺寸,空间刚度,结构自重,抗侧刚度

参考文献

[1]张晋, 吕志涛.异形柱框轻和短肢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J].建筑结构, 2001, 31 (7) :48-50.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8

1构造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规范要求构造柱设置在外墙转角处和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 每层与圈梁相连接, 突出的楼梯间, 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且与顶部圈梁连接。施工过程中墙体中增加许多构造柱, 并包围在墙内, 这都给施工带来难度, 往往由于施工工期紧, 抢速度, 轻质量, 加之个别人对构造柱的作用认识不够, 构造柱施工出现很多质量问题。

构造柱中竖向钢筋搭接长度不足, 截面几何尺寸不正确, 竖向筋发生扭曲, 造成上下层柱垂直度偏大。墙和柱之间拉结筋放的位置不正确, 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构造柱砼施工振捣不实, 出现峰窝、麻面、离析, 甚至截面断柱等现象;马牙槎砌筑方法不准确。

2预防措施

针对一层施工出现以上三种情况, 我们积极采取了补救措施, 并且做到派专职质检员随着工人施工时进行检查, 做到工人施工时质检员一定在现场, 发现问题立即改正。

对于构造柱中钢筋问题, 下料前技术人员检查下料单, 并且让工作认真的同志下料, 防止料下短, 运到现场后工人对付绑扎, 造成钢筋搭接长度不足。砌砖之前先按要求绑扎柱筋, 而且保证箍筋间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工人图省事箍筋间距大, 钢筋骨架刚度差。砌砖前一定要将柱筋绑扎完毕, 防止先砌砖后绑扎的现象发生。砌砖时要求墙面挂通线, 以保证砌砖质量。有个别工长为了抢速度, 大墙面挂通线方便往往是光砌砖墙后绑扎钢筋, 绑扎钢筋大多数安排在晚间, 由于柱和墙之间拉结筋形成@500mm的空间, 绑扎柱箍筋时, 柱根部箍筋被墙拉筋隔开, 落不到底部, 造成箍筋间距过大, 甚至有钢筋工将墙拉筋剪断然后再绑扎箍筋, 这样影响了建筑物整体刚度。施工时要求留一名钢筋工随时在现场, 调整钢筋笼垂直度, 防止砌筑工人随着钢筋笼留马牙槎, 造成构造柱的倾斜。浇筑砼前再校正一遍钢筋, 同时将构造柱竖向筋和圈梁筋绑扎在一起, 柱和圈梁相交节点处加密柱箍筋, 形成一体, 这样较好防止构造柱倾斜。

构造柱浇筑要严格按要求施工, 浇筑砼也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工序。砌砖时我们要求工人在柱底部留一个小口或支模板时留一个检查口, 目的是浇筑前将施工时掉入柱内的砂浆、木屑、碎砖等清理干净, 如不留检查口, 清理困难, 往往管理人员照看不过来, 工人也就不认真清理, 构造柱和内外墙粘结不好, 不能形成整体。构造柱浇筑砼要分层浇筑, 粗骨料粒径最好用1-3cm, 不宜用粒径过大粗骨料, 防止大粒径石子蓬住跌落不下去, 形成断柱现象, 砼不要过稠, 振捣要密实, 保证砖墙马牙槎阴角处一定要密实。砌砖墙过程中, 有时疏忽, 没有按规范设置马牙槎, 有时一面留槎, 有时没有留槎, 有时马牙槎高度、宽度不正确, 有时砌到某一高度时突然想起来留槎, 这些现象都是施工时易出现问题。我们在施工前要求放线人员把线放好, 标注明白, 并且在撂底放线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在现场, 逐部位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构造柱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施工前考虑周到, 做好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 相信构造施工质量会有保证的, 并且房屋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9

1.1 钢筋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1.1.1 纵向钢筋上下错位:由于钢筋在定位放线时偏离正确位置, 上下楼层位置相差超过6mm以上, 使构造柱的上下纵向钢筋只得采取弯折措施的“归位”, 结果是构造柱施工后呈摆动形柱, 严重影响其有效作用。

1.1.2 钢筋搭接不规范:施工中很多工程的构造柱钢筋的搭接位置很随意, 并且搭接长度也没有满足35d规范要求, 甚至存在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现象。

1.1.3 箍筋松散, 滑移歪斜, 数量不足:构造柱施工中的箍筋施工问题诸多, 绑扎间距过大, 间距不均, 箍筋绑扎后在砌体施工期间出现滑移歪斜及松散现象, 不去处理, 甚至还有偷工减料的现象, 不按规定数量和间距绑扎, 使构造柱的整体质量和所起的作用受到影响。

1.1.4 不按规定加密钢筋:按规范要求, 当柱与圈梁相交时, 应在节点处适应加密柱的箍筋, 但有些施工中却没有严格执行, 造成不应有的质量隐患。

1.1.5 箍筋的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在新规范GB50204-92中规定, 对于抗震要求结构, 平直部分的弯钩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其弯钩的角度为135°/135°, 但施工中大都采用90°/90°弯钩, 其长度也不足10d。

1.1.6 拉结钢筋的摆放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常会发现拉结钢筋漏放或错放现象, 使墙与构造柱拉结筋放置不准确, 特别是在墙体的丁字接头、十字接头及拐角处, 经常发生钢筋错放及漏放现象。

1.2 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1.2.1 垂直度的保障:为保证构造柱应有的垂直要求, 在各层施工前应对构造柱的轴线位置准确定位, 然后绑扎柱子钢筋, 砌筑过程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 随时调整已绑好的钢筋笼, 为使其不摇晃保证垂直, 可利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1.2.2 钢筋的下料应准确, 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为准的, 还应包括弯钩长度。

1.2.3 拉结筋应事先备料放置砌筑现象, 保证砌筑人员随用随取、防止漏放。另外, 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 应靠在柱子纵筋边, 防止钢筋阻碍混凝土顺利通过。

2 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2.1 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2.1.1 混凝土的纵配问题:构造柱的断面尺寸较小,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顺畅密实, 不出现卡壳断条等现象, 规范中提出骨料的料径不宜大于2.0cm, 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的选配极不认真, 往往由于骨料粒径过大而在柱内局部受阻, 出现了不密实和断条的情况。

2.1.2 由于构造柱断面较小, 混凝土往往是一次性浇筑完成, 为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蜂窝、麻面或孔洞, 规范中要求坍落度控制在5cm~7cm, 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能够充分流入预留砖模中的各个空洞内, 增加与砌体粘接作用, 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坍落度过小、混凝土干硬等情况。

2.1.3 根部清理不干净, 混凝隔离断条,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于清除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 但许多施工现场对这项工作或是清理不净, 或是不清理, 结果造成层层柱根结合不上, 造成构造柱多层断条, 非但不起抗震作用, 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不按规程操作, 混凝土结合不良, 由于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 形成暗缝内伤。

2.2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2.1 施工现场必须按规范要求选用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cm的骨料配置混凝土, 以保证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不卡壳,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2.2 必须对混凝土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进行严格控制, 认真按规范要求准备和操作, 确保一次浇筑成功。

2.2.3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构造柱底部垃圾清扫干净, 并用清水冲洗, 然后按规范要求浇铺1cm~2cm厚的同标号水泥砂浆, 方可浇筑。

3 砖砌体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3.1 砖砌体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3.1.1 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所出现问题主要是:先进后退、槎口高度不一、深度不等, 遇丁字砌体节点时, 为图扣模板方便, 内横墙不留马牙槎, 只留直槎, 甚至个别现象为图省事, 干脆取消马牙槎, 减去了扣模板这道工作。

3.1.2 砌体砂浆不做清理, 这一做法, 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 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 使混凝土在浇筑时易出现表面的蜂窝和孔洞, 严重时造成构造柱的主筋外露。

3.2 砌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2.1 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的轴线一致, 结构应对位。

3.2.2 砌体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垂度, 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 先退后进, 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密实饱满,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10

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a.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 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 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 各地都可生产。

b.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c.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 不需模板, 造价较低。

d.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

e.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 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1 存在问题

1.1 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1.1.1 纵向钢筋上下错位

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 造成柱筋上下错位, 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以“归位”。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 违反了规范要求, 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

1.1.2 钢筋搭接不规范

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 即层高+35d, 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 搭接长度也未满足35d的要求, 甚至还出现了Ⅰ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

1.1.3 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

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 如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 (要求间距为25cm) 。在砌体施工期间, 由于成品保护不好, 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1.1.4 不按规定加密箍筋

按规范要求, 柱与圈梁相交时, 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cm, 间距不宜大于10cm, 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m。但实际施工中, 上述两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 而造成了质量隐患。

1.1.5 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

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作明确规定, 但提出“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 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92) 执行”。基于这一点, 经查该规范第3.3.4条规定: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 (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 , 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并指出了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 弯钩的角度为135/135。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 经查基本上采用90/90弯钩, 长度有的也不足10d。

1.1.6 拉结筋的摆放问题

规范规定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每50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连结, 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00cm。但实际施工中, 拉结筋经常漏放或错放, 拉结筋锚固长度不足也不少见。

1.2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2.1 骨料级配问题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240mm×240mm, 混凝土浇筑高度一般都超过2.6m。对于这样较小的断面尺寸, 为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条情况, 规范提出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 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很不认真, 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条情况。

1.2.2 坍落度问题

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50-70mm, 以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入马牙槎洞内, 从而有效地与砌体结合。但实际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过小, 流动性不好, 加之振捣不良, 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 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况。

1.2.3 根部清理不净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 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 结果是层层柱根隔层, 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 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 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作用, 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1.2.4 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

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 再铺1-2cm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 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 形成暗缝内伤。

1.3 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

1.3.1 马牙槎留设不规范

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 形成整体, 增强抗震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露出砌体的混凝土面来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 (应该是先退后进) , 槎口高度、深度不一, 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 内墙只留直槎, 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1.3.2 砌体砂浆不清理

砌体施工时, 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 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 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 由于砂浆的阻碍, 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 甚至柱筋外露。

2 应采取的对策

2.1 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2.1.1 控制垂直度

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 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 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 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2.1.2 钢筋下料应准确

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135/135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2.1.3 拉结筋

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 保证随用随拿, 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 应靠在柱子纵筋边, 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2.2 混凝土质量控制

2.2.1 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cm, 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2.2.2 多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 (2.

6-3.0m) 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 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2.2.3 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扫柱根施工垃圾。

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清理, 每层柱混凝土浇筑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5cm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2-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 然后按规范要求, 先浇筑1-2cm厚水泥砂浆。

2.3 砌筑质量控制

2.3.1 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 结构应对位。

2.3.2 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 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2.3.3 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 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用工具随手清除, 防止凸出的砂浆被“吃”进构造柱内。

摘要:砖混结构是指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 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构造柱作为多层砖混结构提高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已被普遍采用, 但目前由于一些管理人员对构造柱的作用原理认识不清, 施工中出现多方面质量问题, 使有些部位的构造柱不但达不到抗震目的, 反而影响了结构安,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利用构造函数法求解不等式问题 篇11

[关键词] 构造函数法 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56

构造函数法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何构造函数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举例谈谈构造函数法在解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

一、比较函数值大小

这类题型主要采用从结论入手来构造函数的方法,即分析结论的结构特点,建立可导的函数f(x),再利用f(x)的导函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比较出函数值的大小.

【例1】 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且满足f′(x)>f(x),则f(2011)与f(2009)e2的大小关系为( ).

A.f(2011)>f(2009)e2

B.f(2011)=f(2009)e2

C.f(2011)

D.不能确定

分析: 构造函数,令F(x)=e-xf(x),则F′(x)=e-xf′(x)-e-xf(x)=

e-x(f′(x)-f(x))>0,∴F(x)

单调递增,

∴F(2011)>F(2009),即e-2011f(2011)>e-2009f(2009)

∴f(2011)>f(2009)e2,故答案为A.

二、求函数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形如f(x)>g(x)(或f(x)

化为f(x)-g(x)>0(或<0),再构造新函数h(x)=f(x) -g(x),利用h′(x)来求解.

【例2】 定义在 R 上的函数f(x)满足:f′(x)>1-

f(x),f(0)=6,f′(x)是f(x)的导函数,求不等式exf(x)>ex+5(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解集.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不等式为exf(x)-ex-5>0,构造函数,设g(x)=exf(x)-ex-5,

∴g′(x)=exf(x)+exf′(x)-ex=

ex[f(x)+f′(x)-1]>0,

∴函数g(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

又∵g(0)=0,

∴g(x)>0的解集为{x|x>0}.

三、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求函数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是一类重点、热点问题.虽然函数不等式问题有多种解法途径,但通过分离参数,可把问题转化为a>f(x)(或a

【例3】 已知f(x)=lnx-x+a+1,若存在x∈(0,+∞)使得f(x)≥0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 由题意知,当x>0时,

f(x)=lnx-x+a+1≥0,

∴a≥-lnx+x-1.

构造函数,令g(x)=-lnx+x-1,

则g′(x)=- 1 x +1= x-1 x .

令g′(x)=0,解得:x=1.

∵当0

当x≥1时,g′(x)>0,∴g(x)在[1,+∞)上为增函数,

∴g(x)min=g(1)=0,

∴a≥g(1)=0.

∴a的取值范围为[0,+∞).

四、证明不等式

对于不等式的证明,大部分学生都望而生畏,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很多不等式都有函数的背景,如果能挖掘已知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根据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恰当地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最值、有界性等,可以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

【例4】 当x≥1时,x-lnx-1≥0,

求证: 1 2 x2+ax-a≥xlnx+ 1 2 .

证明: 原不等式可化为 1 2 x2+ax-xlnx-a- 1 2 ≥0(x≥1,a≥0).

构造函数,令G(x)= 1 2 x2+ax-xlnx-a- 1 2 ,则G′(x)=x+a-lnx-1且G(1)=0.

由题意可知,当x≥1时,x-lnx-1≥0,

则G′(x)=x+a-lnx-1≥x-lnx-1≥0,

∴G(x)在[1,+∞)上单调递增,

∴G(x)≥G(1)=0,

∴ 1 2 x2+ax-xlnx-a- 1 2 ≥0,故原不等式成立.

可以看出,对于不等式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构造恰当的函数,使问题迎刃而解.其关键是如何构造函数;构造什么样的函数.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发展思维,反复总结、提炼构造规律.比如,对于左右两边结构相同(或者可化为左右两边结构相同)的不等式,构造函数f(x),使原不等式成为形如f(a)>f(b)的形式;对于形如f(x)>g(x)的不等式,构造函数F(x)=f(x)-g(x);等等.

构造柱设计常见问题 篇12

1 构造柱的作用

构造柱可以加强纵横墙间的连接;它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能力, 虽然提高的比例不很大, 试验表明:能提高砖体的抗剪承载力约为10~30% (提高幅度与墙体的高宽比, 竖向压力应力, 开洞情况等因素有关) 能约束墙体的开裂, 对限其裂缝开展, 起一定作用;它与圈梁共同作用, 加大了建筑物的整体度, 类似框架结构, 可称为“弱框架”, 对墙体起了约束作用, 墙体的四周处于双向双压状态使墙体横向变形减少, 改善墙体受压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墙体的承载力。

2 构造柱的特点

构造柱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1 具有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工程的共同特点, 必须同时满足两种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与质量标准。

2.2 构造柱与砖墙的结合必须牢固, 才能

起到抗震的作用, 但构造柱与砖墙在施工上存在着矛盾。例如红砖吸水性大对混凝土柱强度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施工中要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

2.3 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多层砖房应分层按下列顺序进行施工:

绑扎钢筋、砌砖墙、支模、一次或两次浇筑混凝土 (实际工作中大多是一次浇灌混凝土) 。圈梁必须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砖墙逐层砌筑。砖墙要求砌成马牙搓, 并在墙体与柱间设置拉接钢筋。工艺上互有影响, 处理不当对工程质量有严重影响。例如砖墙表面不平构造柱支模时与墙体接触不严则会造成严重跑浆现象等等。

3 当前构造柱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构造柱的大马牙搓砌筑质量差, 砌筑方法应该是先退后进, 左右对称, 上下对齐。

而在实际施工中, 操作者不按要求砌筑, 有的先进后退, 有的左退右进, 有的右退左进, 还有的无规则的进退, 造成构造柱根部的残留砂浆难于清理, 同时也难以检查构造柱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2 箍筋、拉接筋设置不足规范规定。

墙与构造柱应沿墙高第50cm设置2根水平拉接钢筋连结, 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在构造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 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六分之一层高或45cm,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cm;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可用绑扎接头, 其绑扎接头长度1d, 一般为35d, 在绑扎段内的箍筋间隙不应大于10cm上述几点除墙体拉接筋尚能保证 (也不完全是间距50cm) 其它如箍筋加密等几乎均最有做到, 究其原因是施工管理水平低、技术素质差。

3.3 楼层间构造柱轴线错位。

在浇注混凝土时不认真调整钢筋骨架, 在这层砌筑完毕而进行下层砌筑前的放线时, 便发现下层构造柱歪了, 因此在这一层又给到正位, 便造成了上、下层不贯通, 轴线请位的现象。

3.4 构造柱断条。

由于构造柱内的箍筋、墙体拉接筋、圈梁钢筋等交织在一起, 而且钢筋排放、绑扎又不规则。在圈梁和构造柱同时浇注的过程中, 定会阻碍混凝土的下落;在筑施工时有时会不小心在“柱腔”内掉进并卡有砖渣, 阻碍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梁和构造柱时, 所采用的河石又往往都是级配不好的砂漏, 如果有大石块存在, 也会使构造柱造成“断条”现象。另外, 整根柱子一次浇注, 如果振捣棒下不击, 振捣不周, 定会出现“断条”之处。

3.5 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接搓不好。混凝土浇捣前未清除摸内的木屑、碎砖、落地灰等杂物, 也不用水清洗使前后两次浇灌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相接, 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露筋和麻面。支模前, 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到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同时, 有的钢筋位置不准, 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 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 被砖墙和模板吸走, 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跑浆”。一方面马牙搓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 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 另一方面, 模板拼缝不严密, 形成“跑浆”。空洞和“断层”。有的浇捣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 盲目采用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 代替振捣, 造成严重质量问题:一是混凝土普遍不密实, 马牙搓内混凝土不到位, 砖墙与构造柱结合不紧密, 拆模后, 空洞和“断层”现象多;二是钢筋骨架普遍出现“散架”和移位。

4 保证构造柱质量的技术措施

要提高施工单位对增设混凝土构造柱必要性的认识。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 有针对性地制订保证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并严格执行。

4.1 对于嵌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一般是先砌纵横墙, 在墙体砌完后形成“柱腔”, 即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筑, 进行分柱段施工。为了保证构造柱的中心线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必须使预留的“柱腔”位置准确。因而砌筑时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 钢筋骨架吊直校正后立即用墙体拉结筋固定其位置。然后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中心线引向圈梁模板或“柱腔”上口上, 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正确位置。

4.2 设计为马牙槎的构造柱, 从每层柱脚开

始, 砌筑时必须严格执行先退后前的原则, 保证柱脚为大断面。每一马牙槎的齿高一般约为30cm (5层砖高) , 齿深不小于6cm。当齿深为12cm时, 其上口采用一层进6cm、再一层进12cm的方法, 使马牙槎上口死角的混凝土能保证浇捣密实。

4.3 钢筋骨架应随分柱段施工面分段绑扎, 绑扎点要牢固可靠, 避免错位和滑移。

竖向搭接头长度一般为35d。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层高或45cm高度内, 箍筋间距不大于10 cm。对于沿墙体每隔500 mm设置一道2根6拉结筋的要求, 必须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 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

4.4 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

粗骨料粒径宜用2cm以下, 坍落度宜控制在5cm~7cm。分段浇筑时要按规定留置相应试块。

4.5 构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浇灌的, 一般

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 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于2m。每层柱的底部预留清扫口, 便于在浇灌前清扫柱模板内的砂浆、木屑、砖渣等杂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浇捣前, 对衔接处的旧混凝土面需铲除松动石子, 并用水冲洗。再用构造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的水泥砂浆, 铺在旧混凝土面上, 厚度为1cm~2cm, 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有可靠的质量。

4.6 构造柱振捣操作要设专人负责。

浇筑过程中设人对浇筑柱段进行观察, 以免出现漏浆、过振、中间受阻、混凝土浇筑不到位等现象。浇捣柱混凝土时, 宜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实。振捣棒随振随拔, 分层振捣厚度不超过300 mm为宜。振捣时严禁振动砖墙、钢筋, 以免造成墙体松动、拉结筋脱开或钢筋骨架变位。浇筑前必须浇水淋湿砖砌体和木模板, 并封闭清扫口。构造柱与圈梁相交处必须同时浇捣。

4.7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润湿状态为准。

养护初期, 水泥水化作用进行较快, 需水也较多, 浇水次数要多;气温高时, 也应增加浇水次数;养护用水的水质与拌制用水相同, 不得少于14d。

结束语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提高多层砖房屋抗震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但如果在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过程中, 不注意施工质量。不但不能起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 还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 给建筑物带来隐患, 因此必须重视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构造柱是我国砌体结构建筑的重要建筑构造之一, 本文阐述了构造柱作用与特点, 并就产生的质量问题, 提出施工解决措施。

关键词:构造柱,作用,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新华, 赵健.贾淑华等.构造柱质量问题的防治及处理[J].辽宁建材, 2005 (3) .

上一篇: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下一篇:抑郁焦虑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