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钓鱼

2024-11-27

第一次钓鱼(精选10篇)

第一次钓鱼 篇1

一、点明学习目标

师:咱们今天上的是哪一课呀?

生:钓鱼的启示。

师:好。咱们一起写一遍课题。你们写的课题和我写的课题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您只写了“钓鱼”两个字。为什么呢?

师:问得好!我觉得这一课的课题最好就叫“钓鱼”。只要读了这篇文章, 哪怕是读了一遍, 也会把目光聚焦在最后那个启示上, 特别是父亲告诫“我”的话, 对吗?

生:对!

师:那干吗还要加上“启示”两个字?如果我编写这篇课文, 肯定就两个字“钓鱼”。甚至换一个字, 叫“放鱼”。什么道德的抉择, 什么是与非、对与错, 不就是个放不放鱼的问题吗?你们这么聪明的孩子, 都预习了课文, 如果我现在问你们课文带给你的启示, 我保证个个都会回答。我关心的是:每学一篇课文, 课文中那么多优美的词汇, 我们到底积累了多少。

二、多种方式学词语

师:下面, 我先向大家推荐几个词语。将来在作文当中、生活当中如果能用上它们, 就会显得有文采。比如说:“晚上银色的月光”, 我们不用“银色”, 换一个词, 可能是哪一个?

生:皎洁。

师:来, 一起写。 (师生同写)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我写的字怎么样?

生:好!

师:《论语》里有一个词, 叫“见贤思齐”, 就是见到好的就要学。我写得好, 下次再写的时候, 请大家先看我写, 然后再自己写, 好吗? (生齐说:好。) 把字写得大一点, 尽量写美观, 实在不美观, 也要写得工工整整。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哦!来, 再写一遍, 看谁写得工整、好看。 (生再写)

师:如果晚上月光不是那么明亮, 能不能用“皎洁”呀?

生:不能。

师:对, 那叫朦胧的月光。只有特别明亮的月光才用“皎洁”。再说一个词, 一般形容河水泛起了微微的小波浪, 书上有一个词来形容它, 叫什么?

生:波光粼粼。

师:对, 还有一个两个字的词, 课文中有, 有人知道吗?

生:涟漪。

师:好的。咱们一起写下来。 (师生同写)

师:现在大家做一个动作, 河里的涟漪。 (学生伸出手做轻微浮动的动作)

师:真好。没有一个同学做这个动作 (教师做波浪动作) , 那叫波浪。 (笑声。教师动作的幅度大一些) 这叫惊涛骇浪。 (笑声) 对了, 再做一个涟漪动作。 (学生做动作)

师:惊涛骇浪。 (学生做动作)

师:真聪明。还有一个词你们应该知道, “那条美丽的大鲈鱼, 它的鳃, 一张一合”, 一张一合, 有一个两个字的词表达这个动作, 是什么?

生:翕动。

师:好!写。 (师生同写)

师:请问鲈鱼的什么地方在翕动?

生:鳃。

师:谁能告诉我, 人有没有腮?

生:没有。 (笑声)

师: (指着自己的腮部) 那这里叫什么? (笑声)

生:腮帮子。 (笑声)

师:人到底有没有腮? (众说纷纭)

师:说有的对, 说没有的也对。为啥?第一, 人真的有腮———月字旁的腮;第二, 人的腮不像鱼的鳃一样, 会张开的。同学们, 把你们的腮翕动一下。 (笑声) 做不到吧?但人有一个器官可以翕动 (生插话:鼻子) , 对, 看我的鼻子 (师做鼻子翕动动作) , 看到没有?这叫翕动。 (大笑) 现在你们都可以用鼻子翕动一下, 两个鼻翼一鼓一收, 这就叫翕动。 (学生做鼻子翕动动作, 笑声不断。)

师:还有一个词, 很简单, 就是在是与非之间让你———

生:选择。

师:说“选择”, 大家会觉得有点通俗、平凡, 换一个词。

生:抉择。

师:真聪明!写。 (师生同写)

师:这一课, 我个人认为, 这四个词比较有学问, 好好用脑子记一记。说到“涟漪”就想想你做的小手势, 说到“翕动”就想想你刚才漂亮的小鼻子, “皎洁”不用说都能想到十五的月亮, 还会想到“床前明月光”, “抉择”就是选择。

师:文章中用“抉择”, 生活中尽量说“选择”。你跟妈妈去买菜, 是买萝卜还是买黄瓜, 你说:“妈妈你要慎重抉择啊!” (生笑) 妈妈会很生气:“这孩子, 怎么说话呢!” (生笑)

师: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自学生字的能力了。既然大家课前做了预习, 现在我们来听写。不过呢, 今天的听写可以“作弊”:我也在黑板上写, 你们可以对照一下。第一个词:得意。 (板书)

师:下一个:沮丧。 (师生同写)

师:理解的同学举手。 (少数人举手)

师:不理解的同学举手。 (多数人举手)

师: (生气状) 站起来!都站起来!站好!还有人笑!你们不理解这个词, 说明你们的课前准备做得非常差, 今晚罚你们回去在字典上查这个词, 把意思抄写一千遍! (生低头不语)

师:这里面有没有班干部? (一女生举手)

师:说说你的感受, 舒服吗?

生:不舒服。

师:难过吗?

生:难过。

师:但是敢不写吗?

生:不敢。

师:好了, 刚才开玩笑, 你们此刻的样子, 你们的心情, 就叫“沮丧”。都坐下, 刚才说的话是逗你们玩呢!哪能罚一千遍!十遍都不能罚, 否则老师就太缺少师德了!这也是一个是与非的抉择问题。在惩罚与鼓励学生之间, 我们老师也会慎重抉择。最后我选择的是不罚大家, 请问我的抉择是“是”还是“非”?

生:是! (笑声)

师:现在, 再问一次:理解“沮丧”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举手)

师:真好!现在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沮丧”这个词, 画出来, 一起读读那句话。 (学生齐读)

师:真了不起!再读一遍。

生: (读)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设计师了。

三、感悟写法

师:现在我问大家一个比较难点儿的问题, 请问, “我”是不是由得意一下子就沮丧了?

生:不是。

师:现在再读课文, 请找到相关的句子或者找到一些关键的词语来说明作者是怎样由得意一步步转化为沮丧的。 (巡视指导)

师:你画的词是哪一个?

生:乞求。

师:来, 咱们一起写写这个词。 (师生同写)

师:“乞求”, 乞求什么?

生:目光。

师:乞求的目光来自于哪儿啊?

生:作者。

师:来自于作者的什么地方?

生:眼睛。 (笑声)

师:眼睛是表现乞求的。想想看, 当你乞求别人的时候是先出自嘴, 出自眼, 还是出自哪儿啊?

生:心。

师:对呀, 那现在我再问一句, 乞求的目光源自于哪里?

生:心!

师:那乞求表面上是目光的描写, 其实它是一种什么描写?

生:心理描写。

师:对了, 心理描写或者叫心情描写。再看前面, 还有一个, 当爸爸让“我”把鱼放进湖里的时候, “我”的反应———

生: (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急切”, 我们写下来。“急切”是来形容说话时的语调、语气, 但更是描写“我”说这句话时的什么?

生:心情。

师:“爸爸”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为什么呢”后面是什么符号?

生:问号。

师:如果你胆子大, 可以把那个问号改成叹号;如果你胆子一般, 你在问号后面加个叹号;如果你胆子特别小, 你就保持问号。现在开始抉择。 (生阅读思考, 师巡视。)

师:哦, 你还是保持问号, 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好吗?

生1:爸爸!为什么?

师:好, 站着别动。加了一个叹号的举手。来, 你读一读这句话。

生2:爸爸!为什么?

师:好像没有读出来那个叹号。现在, 你暂时把我当爸爸, 好吗?不看书, 冲着我, 急切地说。

生2:爸爸!为什么?!

师:好!凡是加了一个叹号的, 拿起书来一起读。 (生齐读)

师:很多同学还不好意思了。现在, 眼前的这本书仿佛是爸爸的面孔, 再读。我先做个铺垫:孩子, 你得把鱼放回湖里去!

生: (齐) 爸爸!为什么?!

师:真好。改为叹号的请举手。现在, 你们都冲着我喊, 急切地喊。

生:爸爸!为什么!

师:多好啊, 这才叫急切。但是, “爸爸”后面那个叹号你们读得水平不够, 想不想知道绝招?

生:想!

师:那就是, 把第一个“爸”字读得重重的, 第二个“爸”字读得轻轻的, 甚至可以不读。“爸———爸!”读。

生:爸———爸! (笑声)

师:谁脸上有笑容, 就说明他没有焦急, 没有急切。再读!

生:爸———爸!

师:对, 声音是急切了, 但是呢, 没有读出一个11岁小孩子的天真。会撒娇吗?

生:不会。 (笑声)

师:哇, 才五年级就忘了撒娇了? (笑声) 会卖萌吗? (笑声)

师:也不会啊?这时候的“我”很焦急, 在爸爸面前完全可以暴露自己真实的情感, 对不对?

生:对。

师:这种情况下撒娇甚至有点赖皮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女孩子, 更应该读好。 (笑声) 读。

生:“爸——爸!”

师:真好!全都坐下。刚才第一个女孩子不许坐。请问你现在是保持你的原状还是愿意把叹号加上或者把问号改成叹号?

生:保持原状。

师:好!我欣赏你的坚定。请坐。看, 这就是她的抉择, 坚持自己的观点。因为我说了, 问号不错, 加上叹号情感比较强烈, 改成叹号既表示急切, 还有一点儿淡淡的撒娇。读课文很有讲究的, 一定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主人公, 就能读好了。来, 一起读黑板上的四个词。

生: (读) 得意、急切、乞求、沮丧。

师:看课文后的练习, 会填了吗?

生:会。

(生填词语)

四、感悟“启示”

师:看, 和我一起上课简单不? (简单) 作业都完成了。再问一个问题:看到大鲈鱼那么漂亮, 得意的仅仅是“我”吗?

生:不是。

师:谁还得意啊?

生:爸爸。

师:既然爸爸也得意, 可是面对“我”的沮丧, 面对“我”的急切, 面对“我”的乞求, “我”那伟大的老爸却表现得———

生:平静。

师:难道爸爸真的很平静吗?认为他真的平静的同学请举手。 (无人举手) 认为他语言平静、表情平静, 但是内心不平静的同学请举手。 (全部举手) 你们说他爸爸想不想放这条鱼?

生:不想。

师:是的, 不想放。多么漂亮的鱼啊, 又没人看见, 而且好不容易才钓到的。课文中有一个词, 就证明爸爸的心不平静。哪一个?

生:盯着。

师:现在我就是儿子, 你们就是父亲。爸爸, 你明明不想放, 还非得让我放, 还告诫我, 道德的抉择只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 实践起来却很难。你明明知道难, 为什么把这个难事让我来做?为什么非得放?

生:因为距离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是最关键最关键的。甭管有没有人看到, 离规定的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别说差两个小时, 就是差两分钟, 你钓上来了, 放还是不放?

生:放!

师:如果不放就是违反了———

生:规定!

师:那亲爱的爸爸, 您在遵守这个规定的时候心里高兴吗?

生:不高兴。 (笑声)

师:不高兴你还遵守啊? (笑声)

生:高兴。 (笑声)

师:其实说高兴对, 说不高兴也对。请从课文中找到父亲告诫“我”的话。读。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放了肯定不高兴, 谁也不舍得把心爱的东西放掉。但是他又非常高兴, 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通过这次放掉鲈鱼能教给儿子一些道理。

师:对, 放掉鲈鱼能教育自己的儿子, 当然高兴。结果, 儿子34年以后成为一个杰出的什么人物?

生:建筑设计师。

师:更重要的是, 他自己做了一件对的事。在是与非的抉择上, 父亲的抉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生:正确的。

师:对, 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父亲宁可忍受一点当时的不高兴或者痛苦, 也要为整个人生道德的抉择选择正确的方向, 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儿子。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如果你愿意, 今天晚上回家以后, 就和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讨论讨论是与非, 对与错, 诚实与虚假之间到底该如何抉择。如果讨论不清楚, 没关系, 请你尊重他们的抉择。好了, 同学们, 下课时间已经超过了2分钟, 我在下课与拖堂之间的抉择上发生了错误, 大家能原谅我吗?

生:能!

师:多好的抉择!谢谢同学们!再见!

【评析】

听赵老师的课, 让我想起对颜真卿书法艺术的评价:“究字内精微, 求字外磅礴。”我认为这10个字, 可以总体概括赵老师的这节课。

“字外磅礴”, 首先体现在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就是要掌握文章的“精、气、神”, 尤其是对文章“神”的把握。本篇文章的文眼就是“抉择”, 是文章的“神”之所在。赵老师也是围绕这个词来进行整堂课的整体架构, 所以显得纵横开阖, 大气磅礴。

其次, “字外磅礴”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 赵老师真正做到了把人当做人。赵老师把自己当做人, 把学生看做正在成长中的人, 该主体的放手主体, 该主导的大胆主导, 同时以真正的谦和与尊重面对学生, 甚至可以跟学生天真烂漫地开玩笑, 语言幽默, 妙趣横生, 课堂上的交流体现出一种真情的互动, 体现着“真教、真扶、培养真人”。

赵老师的磅礴之气, 还体现在他能大胆地营造教学冲突, 通过冲突激活思维, 展开综合语文训练。他善于在不知不觉中跟学生“作对”, 如, 人有没有腮 (鳃) , 父亲想不想放鱼, 放鱼后高兴还是不高兴等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获得了一种刻骨铭心的体验。

体现这种磅礴之气, 更要讲究“字内精微”。一是赵老师对文本解读之精细, 包括对人物心理体察之入微, 同时展示在这个过程之中, 令人叹服。二是赵老师处处体现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神韵:言语交流中, 教师自己说, 引导学生说, 结合生活说;写字教学中, 自己写, 指导学生写, 结合课文感悟写等等。不得不提的是, 写字教学在赵老师这节课中体现得非常好, 这是一堂贯穿着以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的典范。

第一次钓鱼 篇2

暑假里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小事。其中,最有趣的还是我和爸爸一起去钓鱼!

一天,我午休起来实在无聊,就缠住爸爸带我出去玩。没想到老爸竟然爽快地就答应了。爸爸说:“我带你去双洎河钓鱼,你叔叔在那儿等着我们呢!”我们说走就走,十多分钟的工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老远我就看见叔叔在一个小孤岛上,一动不动地坐着。我刚想给叔叔打招呼,叔叔赶紧把食指放在嘴边,冲着我“嘘”了一声,我不敢大声说话了。就小心翼翼的地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不一会儿叔叔就钓上来了一条大鱼,我看得心里直痒痒,就说:“叔叔我想学钓鱼,你教我吧!”只见叔叔帮我把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扔进水里。之后,叔叔又教我看鱼符。只要鱼符一动鱼就上钩了。大约一两分钟,我就看见鱼符往下沉,一定是有鱼上钩了。我赶紧提起鱼竿,看见钩上果然有一条小鱼。虽然小,但我也很高兴,毕竟是我第一次钓鱼还是我钓的第一条鱼。我赶忙拉住钩线,把钩子从鱼嘴里取出来。仍进了鱼笼里,再在鱼钩上穿好鱼饵,把它扔进水里,静静地等鱼上钩。可是,过了十几分钟,还是没有鱼上钩,我有些坐不住了,想把鱼钩提起来,这时,爸爸说话了:“钓鱼要耐心,否则是钓不上来鱼的。”我听了爸爸的话,继续耐心等待。可是又过了十几分钟,鱼还是没有上钩,于是爸爸叫我换了地方继续钓,可是还是没鱼上钩。怎么回事呢?我提线一看,原来鱼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丢了。于是我重新穿好鱼饵,坐下静静地等待。不一会儿,一条鱼上钩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钓了十几条鱼了,太阳也要落山了。我看着桶里的鱼高兴极了!钓鱼使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要有耐心,还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第一次钓鱼 篇3

“我是一只小鸭子呀,伊呀伊呀哟……”我提着桶扛着竿高声唱着歌儿,开始去实施我的第一次钓鱼计划。来到河边,我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一个还算满意的地方:一棵大树下,几根芦苇前的那片河面前。

糟了!忘带钓鱼食了。老爸对我说过:“未下食,就很很难钓到鱼。”我转念一想,他说的“很难钓到鱼”又不代表钓不到鱼。哼!别小瞧我,咱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从罐子里拿出一条蚯蚓,往钩子上穿,可是蚯蚓“宁死不屈”,还顽强地跟我作对:我刚把它穿上去,它却左挣右扎想“死里逃生”。我不禁火冒三丈,一脚便把这条蚯蚓“壮士”送上了西天,然后轻而易举地穿膛而过。我把鱼饵抛入河中,开始静静地等着。

可都很长时间了,浮标还是“岿然不动”,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头上直冒汗。突然,我灵机一动:钓不到鱼肯定是因为鱼全在河的那一边,只要把那边的鱼吓到这边不就得了吗?哈哈!我还真聪明!我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向河那边一扔,只听“砰”的一声,水面荡起了飞溅的水花。然后,我坐下来,扯开嗓子唱起了歌:“对面的鱼儿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鱼饵很新鲜,不要假装不理不睬……”可是不知过了多久那浮标还是一动不动。

“难道鱼儿全部都死光了吗?”我不禁气愤地大叫起来,准备提竿,可是提不动,难道有鱼儿上钩了?可老爸说过浮标一上一下的动才表示有鱼在吃嘛!管它呢,或许是因为那条鱼性情温顺,吃食的时候慢条斯理吧!可我加大了劲还是拉不动,“这条鱼看来还真够大呀!”我擦了擦汗,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提上。可一看,我傻眼了,这哪是什么大鱼呀,分明就是一大堆水草!“哼!老天爷故意作弄人,气死我了!我就是要钓,看你能把我怎样!”我把钓上的草扔得老远。重新穿好蚯蚓,我换了个地方,鱼还是没有钓到;我又换了个地方,还是没有钓到鱼;再换个地方,依旧没有钓到。哎,继续换吧……可是老天并不肯垂怜于我。

我再次提起空空的鱼竿,开始沮丧地歌唱:“我左钓右钓上钓下钓,可是一条鱼儿也钓不到……”唉,算了,回家吧!

广东省佛冈县振兴小学五年级

第一次钓鱼 篇4

师: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

生:钓鱼的启示。

师:你觉得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

生:启示。

师:那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从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中得到启发。

师:这就是启示, 请带着这种感悟把题目再读一次。

生:钓鱼的启示。

师:下面, 老师检查大家的预习成果, 请看屏幕。谁能通过这幅图猜到文中的词语? (出示图片)

生:皎洁。

师:很棒!再看。 (出示图片) 生:涟漪。 (师正音)

师:最后一幅图呢? (出示图片)

生:沮丧。

师:这么厉害!最后看看这些词语。 (出示:涟漪翕动皎洁沮丧诱惑实践告诫)

(师指名领读, 然后开火车读。)

师:现在我们听写其中的四个词语。 (听写:告诫诱惑实践沮丧)

师:刚才老师在看你们写的时候, 发现其中两个字的笔顺有错误, 请大家注意。 (师指导写“丧”和“诫”, 生书空。)

师:什么是“告诫”?

生1:告诉。

生2:警告。

师:请在文中找到“告诫”这个词。

生: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

师:读得很流利。那么, “告诫”这个词怎么用呢?父亲对孩子来说, 他是———

生:长辈。

师:孩子相对父亲而言, 是——

生:晚辈。

师:那么“告诫”这个词怎么用?

师生 (齐) :是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的劝告、警告。

师:你来说说父亲要告诫儿子的话是———

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感知全文

师:看来, 在作者的生活中, 一定是留下了一件让他很难忘的事情, 才会让他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这究竟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生:作者把钓到的一条大鲈鱼放回湖中了。

师:当我们遇到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怎样才能把内容概括完整?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 (出示:开始接着后来最后) 谁能用这些词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一下?

生:开始, 作者和他的父亲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钓鱼, 接着钓到一条大鲈鱼, 后来因为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差两个小时, 最后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了。

师:不错!最后父亲要“我”——

生:放鱼。

(师板书:放鱼)

三、研读交流

师:想想:为什么“我”舍不得放掉这条鱼?读原文第1~9自然段, 画出相关的句子, 并做好批注。

生:因为那条鲈鱼是作者见过的最大的一条。

师:文中是这样说的———

生:啊, 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师:除了这个, 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师:谁来试试读这句话?

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哭出了声。

师:读这句话时, 你有什么建议给同学们?

生:要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因为这条鲈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师:只有“我”喜欢这条鱼吗?

生:父亲也喜欢。

师: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这时候, “我”是怎样看着这条鲈鱼的?

生:得意。

师:把这种得意带进句子, 读。 (生齐读)

师:是呀!正当“我”得意地看着这条鱼时, 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 哪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

生:“孩子, 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老师把这句话改了。请读。

生:孩子, 你可以把它放回湖里去。

生:孩子, 你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个“得”字在不在句中, 有什么不一样?

生:如果用“可以”的话, 作者就可以选择不放回湖里去。而“得”表现了父亲的坚定。

师:请你们把这种坚定读出来。 (生读)

师:父亲分明也喜欢这条鲈鱼, 为什么要“我”放掉?

生: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里有一些资料, 请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有关鲈鱼捕捞开放日的资料)

师:父亲要放鱼, 没有丝毫犹豫?

生:有!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说明他也舍不得。

师: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 此时他在想什么呢?

生1:父亲想, 鲈鱼的繁殖能力很差, 在它的繁殖期, 不能随意捕捞它。

生2:父亲想, 这条鲈鱼很难才钓到的。

师:但是父亲依然决定要把鲈鱼放回湖里去!“我”很喜欢这条鱼, 父亲坚决要放, 这必然会引起一场———

生:争辩。

师:下面请大家以六人为小组, 你们可以分角色朗读, 可以加上书上的旁白, 还可以在空白部分再增添一两句话。

(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在展示之前, 老师提个小小的建议, 第二小组展示前先评价一下前面的小组。 (小组展示、评价)

师:看来, 大家已经走进父亲和孩子的内心世界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钓鱼, (出示第8自然段) “我”还会怎样乞求父亲呢?

生1:爸爸, 现在四周都没有人, 不会有人知道我们钓到这条鲈鱼的。

生2:爸爸, 这里没有人发现我们, 我们能把它带回家吗?

师:事实上, “我”并没有过多地与父亲争辩, 因为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 “我”知道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但是, 放鱼对“我”来说, 真的是太难了! (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生齐读)

师: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 举例说说在道德实践时难以抉择的事。

生:有一次, 我借了同学一本书并说好一星期内归还, 但是那本书实在太好看了, 我不太想还给她。过了许久, 她也没有跟我提起这件事, 我到底是还, 还是不还?

师:对这个问题, 大家理解得很透彻!回过头来, 看看这篇文章, 放与不放, 作者和父亲都经历了心理挣扎。但是, 父亲最终决定把鱼放回湖里去, 他知道在面临道德实践时, 要遵守规则。请打开书, 把作者的不舍和父亲的坚定读出来。

(生齐读第3、4自然段)

四、留下悬念

师:这是让作者多么沮丧的一件事呀!然而当年那件让作者沮丧的事, 与后来他成为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评析】

本堂课在字词教学方面是非常朴素的, 同时也是雅致的。由图片引入一个个字词, 然后朗读、听写, 扎实有效。从词入手, 进入文本, 词融入了文, 文也融入了学生的心中。可以用几个“合”来概括:一是词与文合, 二是事与理合, 三是读与悟合。读中有悟, 悟后有读, 真正体现了以读为主。

第一次钓鱼 篇5

那天,我看爸爸和爷爷又准备去钓鱼了,我吵着要他们带我去,他们也同意教我钓鱼,我十分开心。到了河边,我看鱼儿在水里欢腾着,认为今天一定会有所收获。我按照电视中教人们钓鱼的程序,有模有样的完成每一个步骤:我先从包里拿出鱼竿、再把鱼线捋顺、然后把鱼饵挂在鱼钩上、两手拿着钓鱼竿使劲儿向河里一抛,鱼钩就落进河里了。看起来真像一个钓鱼大师。我本以为这样会有许多小鱼儿上钩,想象的大鱼上钩的场景,心里美滋滋的。过了一会儿,一条鱼都没有上钩,而鱼饵却用完了。唉,这时我感觉钓鱼也不一件简单的事。

再看看爸爸那边,小鱼儿一条接着一条被钓了起来,一会儿一条花鲢钓上来了,只见爸爸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不一会儿,又一条四十公分长的大草鱼上钩了,而我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心情十分沮丧,我找到爸爸,问他钓上大鱼的技巧,他并没有回答我,而是领我到爷爷那说:“钓鱼要有耐心,不能到处瞎走,而且要换钓鱼的地方,要用鱼饵诱鱼。”

听了爸爸的话,我再次来到河边,用爸爸教我的技巧,继续钓鱼。这次我专心致志,时刻观察鱼漂的动向,调整鱼饵的大小。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寸把长的小“马口”上了钩,我十分开心。爸爸又继续说到:“不只是钓鱼,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不能一心二用,这样才会有收获。”

小猫钓鱼 篇6

夏天的池塘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好像一个个绿色的大圆盘。小猫站在池塘边向四周瞧了瞧,找了一个有空隙的地方蹲下来,从袋子里抓了一把香喷喷的鱼食,向水面上撒去,招待鱼儿们。接着,将红色的蚯蚓穿在渔钩上当鱼饵,慢慢地放入水中,然后在一旁静静地等候。过了好一会儿,水面上冒起了水泡,渔竿动了一下。小猫心想:鱼儿鱼儿,快快上钩吧!我等你半天了,肚子正饿着呢。又过了一会儿,渔竿动静大了一些,慢慢地在移动,好像要将渔竿拖下水,小猫觉得收渔竿的时机成熟了,用力猛地一拉,“哇,好重!看来今天钓到大鱼了!”小猫使出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将大鱼拎出水面。小猫仔细一看,根本不是什么大鱼,而是一只靴子。小猫失望极了,用力往地上一扔。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靴子在地上左右摇晃,水不时地向外飞溅,小猫上前一看:“哇!好多鱼呀!今天发财了,可以和妈妈美餐一顿了!”

小猫一边收渔竿,一边想着妈妈开心的样子,心里乐开了花。他急忙提着水桶,唱着歌,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冰上钓鱼 篇7

老家可真冷呀!要穿厚厚的袄子, 还要戴厚厚的手套、围巾和帽子。

这么冷的天, 大姑却拿出一个大网兜, 里面有鱼竿、捕鱼网、锤子、鱼饵和一个用来装鱼的桶, 说要带我去河边钓鱼。虽然我很怀疑这个季节是否可以钓到鱼, 但还是跟着他们出发了。

我们来到河边, 只见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大姑先用锤子把河面上的冰砸出了一个口子, 然后给钓鱼竿钩上鱼饵, 接着, 大姑捡了一根树枝把鱼竿架在上面, 并挂上铃铛, 再把鱼线往窟 (kū) 窿 (long) 里放。做完这一切后, 大姑说:“好了, 接下来我们只要静静地耐心等待鱼儿上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可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默默地想:“这就对了, 冬天怎么钓得到鱼嘛!”可就在这时, 河面上响起了“叮叮叮”的铃铛声。我先是一愣, 接着便兴奋地大叫:“鱼, 鱼, 有鱼上钩了!”大姑急忙往上拉起鱼线, 果然是一条又肥又大的鱼!有了战绩, 大家的精神都振奋起来, 继续钓鱼饵、放鱼线, 然后静静地在一边等待……

夕阳西下, 我们唱着歌, 带着“丰硕的果实”回家了。

钓鱼的启示 篇8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钓鱼的启示》教学 篇9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规则”, 共安排了《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两篇主题课文及一个“语文天地”。本文是“规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叙述了34年前, 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 詹姆斯和父亲去钓鱼, 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 父亲却让詹姆斯把鲈鱼放回湖里, 使詹姆斯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 从而说明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首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随后作者用翔实的笔墨叙述了詹姆斯整个钓鱼的经过。作者把詹姆斯钓到鱼后的惊喜、兴奋, 与父亲争辩时的愤怒与抗议, 到最后放鱼的无奈和惋惜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章最后说明当遇到道德问题时要严守规则的道理。

学情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内涵比较深奥的课文。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 启示部分的句子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是比较难学的。对于这样一篇课文要力求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 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 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优选组合教学方法,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 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中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詹姆斯复杂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将学文与导行相机结合, 懂得如何结合实际, 遵守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启示”, 什么意思?课题“钓鱼的启示”, 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 猜想文章内容。

[意图:从课题入手, 通过猜想文章内容,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结构, 符合构文特点, 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

二、学文

(一) 初读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詹姆斯钓鱼的经过, 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2.正音。

3.集体交流:钓鱼的经过和詹姆斯得到的启示。

4.齐读中心句, 尝试进行理解。

[意图:初读课文之后, 直入文章的中心句, 当学生理解出现困难的时候, 借机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积极性。]

(二) 精读

1.师引导:就钓鱼这件事来说, 什么做法是正确的, 什么做法是错误的?

师引导说出理由, 板书:规则

2.师引导:这的确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问题, 可詹姆斯却说实施起来有难度, 请默读2~12段, 想想为什么放掉鲈鱼对詹姆斯来说做起来很难。

3.集体交流:

两小时, 遛得筋疲力尽———得来不易;

足有10公斤———鱼大;

没有垂钓者———无人知晓;

詹姆斯十分喜欢, 不会再钓到。

4.师小结:这是一条得来不易的大鱼, 又没有人知道, 这些很大的诱惑都让詹姆斯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 但最后他还是放掉了大鱼。

[意图:既是简单的是非问题, 却又实施起来有难度, 这一矛盾问题的提出, 促使学生由疑而思, 由思而学, 激活思维, 生成问题, 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步步深入。]

(三) 再读

1.师引导:在这期间, 詹姆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再来读读2~12段, 将詹姆斯心理变化过程有顺序地梳理一下, 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有关语句。

2.课件出示, 小组学习。

[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氛围, 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

3.集体交流:

(1) 小组先交流, 师评价, 并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意图:倡导并培养学生对于文本正确而又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2) 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读出来。

(3) 指导朗读。

假如你就是詹姆斯, 钓到大鱼, 又放掉, 你什么感受?读一读。

[意图: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詹姆斯此时此刻复杂的心理活动。]

(4) 师过渡:随着事情的发展, 詹姆斯, 也就是你们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谁能读好下面的课文?自己先练习。

(5) 指导朗读。

“爸爸———”:通过换词理解爸爸态度的坚决与詹姆斯的不理解及抗议。

“父亲没有说话。”师渲染:现在就要放掉鱼, 为此, 你争辩过, 抗议过, 可爸爸态度十分坚决, 谁来读11、12段。

(6) 分角色进行感情朗读。

[意图:深入体会詹姆斯钓鱼过程中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 这对理解后文包含着深刻做人道理的句子作了铺垫。]

4.师小结, 出示中心句, 齐读。

5.师质疑:爸爸态度坚决, 有没有这个必要?学生讨论。师小结:正是由于爸爸的坚持, 詹姆斯放掉了大鱼, 知道了遵守规则。

[意图:学生之间的争论要依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而这即是对全文重点部分的一种回顾, 也将学文与明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四) 拓展

1.师引导: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 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

2.集体交流。

3.师总结: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无人知道的时候也要遵守规则。送名言。

钓鱼记 篇10

常熟虞山脚下的尚湖很美, “湖甸渔歌”便是一景, 因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姜尚姜太公垂钓于此而闻名天下。

山, 在这儿并不很高大, 绵延十里半入城。山下, 一湾碧水潺潺而行, 放眼望去, 江南水乡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尚湖的水徐徐流着, 偶尔会有一群飞鸟从你的头顶划过, 欢快的鱼儿跳出水面, 一只只野鸭像水葫芦似的漂浮在水面, 别有一番情趣, 真是个钓鱼、怡情养性的好去处。

放暑假的第二天, 我便约了班上的几位好友准备来这风景如画的尚湖之滨钓鱼。

我们一行五人, 都背着鱼竿, 带着鱼饵, 上午九时许, 到达钓鱼渚公园。

盛夏七月, 骄阳似火, 但这里周围绿树掩映, 水更显出它的澄碧。湖边拐弯的角落里长着稀疏的几片荷叶, 几丛水草簇拥在这荷叶周围, 在浓密的树荫下垂钓是那么凉快。我先用竹竿在水草中戳开一个窟窿, 然后将搅拌均匀的菜饼作为鱼食撒在这窟窿里。一会儿, 水面冒出许多细小的水泡, 我知道水底下的鱼儿闻到菜饼的清香都不约而同地来觅食了。

大约过了十分钟, 我判定撒下的鱼食都被鱼儿抢着吃光了, 就把上好鱼饵的鱼钩抛向这窟窿里, 还不到三分钟, 只见浮子拼命地往下沉。我使劲一拉, 可是分量很轻, 原来钓着的是一只螃蟹,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鱼钩从那蟹钳里取出来, 心中很是懊恼。

一阵凉风吹来, 远望湖面碧波荡漾, 金光闪闪, 枝头的鸣蝉叫个不停, 我却为鱼儿不上钩犯愁。

不一会儿浮子又晃了几晃, 我料定有鱼上钩, 便将鱼竿往上一拉。谁知, 钓上来的竟是一条小泥鳅。幸好拉得不重, 否则它又逃生了。

爷爷曾对我讲过:“钓鱼这活儿, 你千万不能心急, 要耐心等待时机。”一个上午, 我们几个人合起来也不过钓到一两斤鱼。大伙收好渔具, 在树林边野炊……

下午两点, 我们继续开钓。在原来的地方再往前五米, 那里几乎没有水草, 我把剩余的菜饼抛向湖里。

红绿双色的浮子在水面上随波晃动。约莫五六分钟, 只见那浮子猛地往下一沉, 然后又快速地浮出水面, 再一沉, 又浮出水面。我静静观察着。等上上下下折腾了三四次, 漂子不见了踪影, 我使劲一拉竿, 挺沉, 挺重, 鱼竿弯得厉害。最后, 僵持了足足有十分钟, 拉上来一看, 是一条几斤重的大青鱼。

傍晚, 太阳下山了, 晚霞把我和几个小伙伴染成酡红色。

上一篇:经济空间分布下一篇:岩石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