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

2024-05-17

森林公园规划(精选12篇)

森林公园规划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山岳型森林公园这一特殊类型, 研究其基本概念特征及规划的理论基础, 并以山西省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具体案例为支撑, 从多角度探讨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 旨在以此为基础, 为森林公园的规划研究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山岳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乌金山

随着世界工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 , 地球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 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 人类正面临着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正是在这一特定形式下 , 建设森林公园 , 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 , 作为一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新形式 , 为世界各国所公认。[1]同时,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各类型旅游项目的“热点”, 而承载这一旅游方式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业也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山岳型森林公园因其独特的风景资源和旅游价值逐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山岳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问题显得相当迫切。

1背景研究——山岳型森林公园的概念特征

1.1、山岳型森林公园的概念

森林公园按照地貌形态可以分为山岳型、湖泊型、火山型、冰川型、草原型等类型。山岳型森林公园作为其重要一类, 它是指地处名山大川或中高山区的森林公园, 其主体是拔地而起的山体, 景观多由奇峰、怪石、陡壁、岩洞、飞瀑流泉、云雾、花草树木和人文遗迹组成。[2]

1.2、山岳型森林公园的特征

(1) 地形变化复杂, 地貌景观丰富

复杂的地形变化, 丰富的地貌景观是山岳型森林公园的最主要特征, 也是其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外力侵蚀、风化、地质变动等作用而形成, 现在已成为山岳型森林公园最独特的地文资源, 其主要类型包括:花岗岩地貌景观;变质岩地貌景观;砂岩峰林地貌景观, 丹霞地貌景观等。

(2) 森林资源充足, 自然景观独特

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 山岳型森林公园往往能形成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森林植被、珍惜野生动物等生物资源, 还包括烟霞云雾等天象景观资源和河流湖泊等水文资源。这是森林公园最宝贵的财富, 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与游憩观赏价值。

(3) 历史发展悠久, 人文底蕴深厚

山岳型森林公园, 多为宗教寺庙、名人故居相地佳所。大量的摩崖石刻、碑碣书画、宗教祠堂、文物遗迹等文化景观经过历时沉淀与山林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些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资源不仅丰富了山岳型森林公园的内涵, 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具有极高的保护和观赏价值。

2. 理论研究——山岳型森林公园规划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学理论

森林风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 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保护和利用资源的有力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森林公园规划的基础 , 每一项工程建设都不能违背生态学原则 , 才可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山岳型森林公园区规划必须以生态学为基础, 应用于山岳型森林公园规划的生态学理论主要有植物群落学理论, 景观生态理论和环境规划理论。

2.2、中国古典园林理论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理论和艺术风格, 是景观人文美与山川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虽为人作, 宛如天成。山岳型森林公园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因此在规划中要以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 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使景点及各类设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还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 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使人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3]

2.3、可持续发展理论

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 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 使森林公园发展不能超越环境的承受能力 , 是实现风景资源永续利用的关键。在社会层面 , 生活方式习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 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在经济层面 , 森林公园应加大环保意识。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 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4]

3、实践探索——山西省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3.1项目概况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为典型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北与太原市正东, 与寿阳县西南的交界处, 西距太原市22公里, 南距晋中市榆次区17公里, 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公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3667.5公顷, 按地理位置分为四大景区:乌金山景区、要罗山景区、田家湾景区、百草坡景区。

全园植被属华北植物区系, 以国家濒危植物丽豆, 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白皮松、世界珍奇树种闪金柏而闻名。海拔l000m以上的中山区域, 为木本植物群落, 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 植被有油松、侧柏、白皮松等。海拔800 ~ 1000m的低山和丘陵沟坡上为草灌植物群落, 草甸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乌金山拥有大量历史人文遗迹, 宗教活动和寺庙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 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这里与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被称为五台山下院, 文殊菩萨讲经的道场。水晶院寺庙群、龙王庙寺庙群、太清宫寺庙群、大佛台、九峰塔等众多寺庙群落依山而建, 气势恢弘, 红墙绿瓦, 金碧辉煌, 掩映在千顷绿海碧浪之间, 使乌金山显得异常庄严神圣。

3.2总体布局

1、指导思想

基于对现状的深入调研, 规划提出”以林为体、以绿为魂, 林城交融, 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 以“科学规划, 统一管理, 严格保护, 永续利用, 统筹协调, 渐进整合”为指导方针, 旨在充分依托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 以绿色生态的方式规划建设, 将森林公园的绿色渗透入城, 融为一体, 和谐共生。

2、规划定位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晋中、太原之间, 在规划定位时, 不能只着眼于晋中市, 而应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出发, 在不同的地域层级做出准确的定位。因此, 规划对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做出三级定位:晋中北部的绿色屏障;太原与晋中之间的绿色纽带;大太原都市核心区东南组团的绿色明珠。

3、景观结构

由于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四个景区较为分散, 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森林公园自身的景观结构——“绿廊串联, 多点分布, 四区呼应”。规划提出构建森林绿道的新概念, 连接森林公园四个景区。森林绿道依托现有道路进行建设, 不仅能将森林公园各分散景区串联成一个整体, 更能与城市绿道相联系, 在市域层面形成完整的绿道网络。同时, 基于森林绿道, 公园内各分散景点联系在一起, 各景区也彼此呼应, 形成主题鲜明的四大特色景区。

4、功能分区

结合林业行业相关标准, 并考虑到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指导下, 对其进行两级功能分区布局。第一级功能区包括: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

为更加细化森林公园的游憩功能, 规划进行了第二级分区。第二级功能分区主要在一般游憩区下展开, 结合当地资源特色, 将在森林公园范围内能够开展的游憩活动进行梳理分类, 设森林游览区、绿色休闲产业开发区、经济林种植观光区、户外拓展区、娱乐活动区、科普教育区、湿地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八个二级功能区。这样的分区方式更为立体, 更为全面, 能够更好的为森林公园的建设做出指导。

3.3专项规划

1、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应将森林植被的保护放在优先位置, 以保护乡土植被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为基础, 集中、优先保护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种类及生态关键种。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优化森林植被群落, 适度、合理开发建设, 利用森林植被资源带动旅游, 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不同功能分区及不同景区、景点, 进行分类规划, 以景区、景点以及游人可及的道路周边形成的点和线为建设重点, 远山及游人不可及的面域为保护重点, 点、线、面结合, 形成完整的森林公园的植被与景观体系。

2、资源与保护规划

针对森林公园的珍贵资源, 必须坚持“保护优先, 保护中利用, 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实行森林资源分类分级保护机制。保护分类区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 以面域形式将公园进行保护区划, 各区均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同时, 针对森林公园的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提出保护原则与策略。如: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国家珍稀植物丽豆灌木林, 规划通过划定保护区, 禁止开发建设, 严禁滥砍滥伐, 加强防火措施, 控制游客数量, 增设科普挂牌, 定期病虫害监测等方式进行合理的保护。

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生态文化建设是森林公园与时俱进,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出“多元森林生态文化”的构建方案, 文化主题内容包括历史、传说与森林景观的融合;森林文化与生态养生的快速发展;生态科普与文化教育的初步形成。

依托现有森林资源, 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挖掘和保护历史生态文化遗产, 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挖掘森林美学内涵, 培育现代生态文化产业, 树立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加强森林旅游管理, 使人文、社会、物态文化与乌金山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文化融为一体。

4、生态旅游规划

森林生态旅游坚持以森林保护为主, 在保护中开发的基本原则, 游憩产品突出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天然优势, 即生态优势, 围绕“森林生态”这一个最合适的旅游产品的“点”, 展开一系列游憩项目产品。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憩项目规划从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实际出发, 开发了7大品系 : 森林生态游赏品系、森林科普宣教品系、宗教文化览胜品系、森林度假养生品系、森林拓展运动品系、森林娱乐活动品系、森林购物餐饮品系。

在游线规划中, 充分考虑到公园范围大, 景点区分散且景点多的客观事实, 形成以四大景区为单位, 以陆地、水上、空中相结合的综合游线体系。同时, 以时间为单位, 规划一日主题游、两日休闲游、多日深度游三种不同类型的游览方式, 以适应不同游览需求。

4、结语

作为我国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类型, 山岳型森林公园不仅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 具有极高的科研教育的价值, 而且因其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亦能够满足人们寄情山林、回归自然的愿望。在山岳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 应结合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充分挖掘其山地森林景观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资源, 深入了解并适度开发其蕴藏的历史人文内涵, 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资源拓展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展现生态文明, 为山岳型森林公园的绿色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显志, 孙力伟.谈建设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及经济意义[J].林业科技情报, 2002, 34 (1) :95

[2]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3]高文, 陈东田, 张庆, 潘婧婧, 董梁.山岳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宁阳金彩山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10) :6019-6020, 6023.

[4]董慧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为例[D].福建, 福建农林大学, 2008:20, 21

森林公园规划 篇2

11月4日,云溪区清溪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征求意见会在云溪区召开,省林业厅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可安、副调研员付德保,该区领导聂金华、刘庆雄,区林业局负责人徐剑平以及区发改、规划、国土、交通、环保等12个部门分管副职参加。

云溪区清溪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由中南林科大设计团队主持编制,历时10个多月,现已完成初稿。与会领导和代表一致认为该规划定位准确实在、内容全面、质量较高,同时结合实际就公园入口选址、道路建设、功能分区、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设计团队将根据这些意见建议对规划初稿予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在今年12月份交省林业厅进行评审。

森林公园规划 篇3

关键词:主题;规划设计;城市;发展趋势

森林公园,就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1 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当地森林公园的建设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过整合,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主题不突出

主题是森林公园灵魂,主题是森林公园的符号。主题往往是森林公园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升华。森林公园主题要与公园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配套吻合。森林公园主题要与附近其他风景区主题相互补充。问题表现一,主题不明确,不明晰,主题雷同;问题表现二,主题与附近其他风景区主题完全重叠,游览项目重叠;问题表现三,主题不符合现代游客的游览诉求。

1.2 特色不明显

特色是森林公园的生命力,特色是对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强化和升华。问题表现一,没有森林公园特色(绿色、自然、生态、野趣);问题表现二,缺少本森林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问题表现三,建设项目设置雷同;问题表现四;景点建设和建设项目风格缺泛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

1.3 旅游功能定位不明晰

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主要有: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问题表现一,不切实际的占全旅游功能,吃、住、行、游、娱、购占全,功能设置雷同;问题表现二,重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功能,轻视科普功能;问题表现三,旅游功能与附近其他风景区重叠。

1.4 规范性问题

森林公园现有规程、规范、标准尚未形成体系化、专业化,导致规划设计的随意性较强,规划设计成果不规范。规划设计成果专业性不强,规划设计深度不一致,规划设计方案基本不考虑投资回报,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单位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轻视详细规划,一是造成建设方案未能落实总体规划,二是浪费建设资金。

2 总体规划工作

从实际工作的步骤来看,森林公园规划工作分为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五个阶段。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该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等诸方面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地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需求,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森林公园专项规划

3.1 森林公园景观系统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山峰、水流、林地等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采用特殊的设计方式,突出森林景观的优美。因此在进行森林景观规划时,首要的问题是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地改造和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

3.2 森林公园游览系统

森林公园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配有适当规模的游戏设施,比如结合当地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项目,满足城镇居民的娱乐需求。当然也要考虑本地投入的资金多少,森林公园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并且可行的游憩项目,为森林公园带来最大效益。

4 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

森林公园除了主要客源建立在便捷的外部交通联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森林公园道路系统规划中,要考虑到游客游览道路的选线、走向和引导作用,开发符合大众的道路。还可以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环境特点,开发独具情调和特色的交通工具。以下是经过资料查询到的我国大部分森林公园规划中道路规划的要求:

1)主干道是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其宽度为5~7m,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次路是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区、景区的道路。宽度为3~5m,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3)游步道是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宽度为1~3m,纵坡宜小于18%。

5 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

森林公园内的水、电、通信、燃气等布置,不得破坏、影响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的地带。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

6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导游标志等。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越过林木高度为宜,休憩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2%.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立在游览观光区的外围地带,不得破坏、影响景观。

7 发展趋势

7.1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

重点保护哪些风景资源,重点保护哪些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中的哪些功能,弘扬森林文化中的哪部分文化。

7.2 强调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

让游客能够在森林公园内,体验到风景资源的“本底性、无人为干扰状态的本来面貌”。维护好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森林公园才能真正可持续性经营,才能真正突出野趣,才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谐共处的场境。

7.3 提高便捷性和安全性

强调便捷性和安全性,是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森林公园需要做到能够快进快出。

7.4 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在增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现行条文规定和发展趋势,赋予总体规划更强的法律效力。

8 结束语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篇4

1森林公园的概念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 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 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 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从本质上说, 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任务并无原则上的区别, 但由于我国现行体制, 森林公园前身皆由国营林场或苗圃改建, 从属关系不同。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是由建设部门主管, 而国家森林公园则由国家林业局主管。

2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指导思想不明确。森林资源作为大自然的丰富产物, 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资源, 有形的资源包括木材、山珍美味、药材以及各种稀奇的动物等, 无形的资源可以有生态环境方面的, 比如吸收大量的温室气体、保水蓄土以及改善环境等。这些好处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但是在开发森林公园的过程中, 上层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不能全方位的认识森林的结构产业, 使得森林的开发建设过于片面, 一度追求经济利益和结构的美观, 人为的蓄意破坏比较严重, 不能顺应森林的自然发展。

2.2规划设计不科学。在开发建设森林公园的同时, 设计开发单位对于森林的规划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建设方案, 过多的注重了开发森林的经济效益, 将建设单位的盈利目的渗透到了森林公园的规划中, 使得森林过度的挖掘采伐, 破坏了森林的整体结构。一些开发单位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对森林大肆地改造, 许多自然的资源被去除, 修建了人为景观, 这就使得整体的感觉不和谐, 视觉冲突严重。有些建设厂商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本地的气候条件, 引进一些外地的植物物种, 很有可能造成物种的入侵, 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2.3规划设计部门与建设单位沟通不够。想要做好森林公园的修建工作,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多多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及时的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融入到森林公园的建设中, 为森林公园的开发增添一抹亮色。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中, 设计部门对于公园的规划都是实现拟定, 经过多方审核最终敲定的项目, 其图纸和设计要求都已经规定好了, 施工单位只要按图纸修建即可。这就造成了双方的沟通不够, 设计图纸将施工注意的事项清楚的标示在图纸上, 交由施工方后就撤出了公园的建设, 一旦施工有什么问题或有改动的地方, 只能自己看着办, 少了一些科学依据。

3对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3.1明确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森林公园, 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大自然的景象, 自由、纯天然、空气清新……所有这些有关大自然的词汇都会清晰的跃入人们的头脑当中。因此, 在对森林公园的建设规划中, 一定要明确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以自然景观的开发建设为主, 融娱乐、休闲、度假以及旅游为一体, 打造一个纯生态的养生之地, 为游客呈现出一副山水结合的怡人景象。设计规划的团队在实际的时候, 可以根据游客追求原生态生活的心理, 精心打造几款原住民族的生活场景, 让游客能参与其中, 得到游玩的乐趣。

3.2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3.2.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总体规划。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是对公园发展方向的一个概括, 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一个总开发的方针规划, 发展一个集娱乐、养生以及科研为一体的生态项目。纵观森林公园建设的全局工作, 一切以便于民众游玩为基础, 可以发展一些娱乐项目、竞技比赛之类的活动, 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还能彻底的放松心情。在总体规划的同时, 设计团队要注意建设森林公园的本意, 不能让人为的因素过多的影响森林的自由发展, 对于适宜开发的景观只要适当的修饰即可, 不能过度的发掘, 以免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

3.2.2坚持分类指导。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项目是在总体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的, 并与各森林公园的地域特色相融合。对于历史名胜类型的森林公园, 以局部环境保护为主, 在重点保护范围以外, 可适当规划建设一些旅游服务设施, 增添游人的娱乐性。对于综合性的森林公园, 在不破坏风景资源的前提下, 应加大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使游人在自然环境中充分体会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乐趣。为有效满足游人要求, 规划设计项目应体现出超前意识, 高起点, 高水准, 着眼于长远, 使建设项目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先进水平。

3.2.3注重植物景观规划。作为森林公园, 人们会慕名而来, 肯定是因为对森林自然景观的向往, 在印象中都是山水怡人、茂密的树林层层叠叠、空气清新甘甜、流水清冽透明、芳草萋萋连成一片等, 这些自然景观确实引人入胜, 令人瞎想连篇。森林公园的建设就要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 注重自然景观的规划设计, 合理的利用季节变的交替美感, 还要运用色差的对比来突出设计的主题, 增强视觉冲击, 给游客带来震撼的效果。依据四季的变换, 可以适时栽种一些特色的景物, 比如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垂柳、秋天的枫叶以及冬天的松柏, 都是季节变换的标志, 可以大力的开发利用。

3.2.4提高规划人员思想和业务素质。森林公园的开发设计离不开规划人员的奇思妙想和辛苦付出, 随着人们对都市生活的厌倦, 对亲近自然的追求也是日益膨胀, 因此, 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也逐渐加快了进程。面对当前的形势, 提高规划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是势在必行的, 森林在开发的过程中, 难免会碰到一些稀有的树种, 要及时发现并加以保护, 可以的话, 就根据这些稀有的树种设计一些景观, 供游人鉴赏。规划的时候也要根据森林的走向和深度适量的开发, 一般只是在森林的边缘地带开发景观, 以免对森林的内在结构和食物链组成构成威胁。

3.3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吸收企业资金做为开发建设的主要资金, 是多元化投资建设森林公园的一个特征。企业资金建设森林公园的主要目的是在开发建设的基础上, 释放森林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并获取经济回报。因此,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必须与建设方充分协商、沟通, 充分了解建设单位的意图。第一, 在政策、法规允许的情况下, 应在设计文件中充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协调;第二, 建设项目的年度安排上应与建设方保持协调, 以利于其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第三,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建设方的建设意图, 建设项目设计具有适当灵活性, 以利于建设方的后续操作;第四,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 规范的要求。

摘要: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 发展十分迅速, 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给予了简单的介绍, 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说明, 希望能促进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韩业全.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 2003 (4) .

县森林公园规划座谈会会议总结 篇5

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园风光片》;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汇报了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和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自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做了大量基础性申报准备工作,申报材料所需五种资料已基本完成,现对照国家标准需要查漏补缺,进一步修改完善。

汉寿县计划6月底前完成各项申报准备工作,7月份报省林业厅审查,8月上旬赴国家林业局进行专题汇报,8月底前报送所有资料至国家林业局,9月上旬迎接好国家林业局专家现场考察,并参加评审汇报,力争申报工作一次性成功。

彭天喜要求,各部门要重视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申报和建设工作,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园风光片要结合可研数据进行全面修改,增强震撼力和宣传效果;要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商讨,明确专人负责,严格落实好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加强宣传,建立健全机制,确保鹿溪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1]”的背景下,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村庄公园是村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村庄公园建设发展很快。最近笔者参与了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几个村庄公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尝试在在梳理村庄公园概念和分析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异同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1村庄公园的概念

村庄公园是在近20多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公园类型。村庄公园处于非建设用地内,在国家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中也无法找到它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对村庄公园进行定义。

村庄是指村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从生活形态分析,村庄与城市的社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村庄公园的功能与城市公园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的功能也十分相似。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① 和村庄规划难以形成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村庄公园是指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主要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公园绿地。村庄公园是当地村民以及附近居民休憩、娱乐、游览的场所,是村庄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乡村公园体系[3-4]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村庄公园以游憩康体和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兼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村庄和防灾避难等功能,并配有相应的设施。本文所指的村庄公园基本属于这一类型。

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的最大差别是:村庄公园是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的公园,城市公园是建在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公园。但从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来讲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为居民(市民、村民)服务。特别在 “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背景下,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在功能上有明显的趋同性。因此,村庄公园可参考《城市公园分类》[5]、《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9]相关规定和参考城市公园中相应规模的综合公园或社区公园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2村庄公园规划设计需要重点分析应对的问题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背景下,村庄公园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村庄公园建设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一些需要分析研究应对解决的问题。

2.1村庄公园建设报批特点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的情况下,村庄公园一般建在非建设用地(常为林地)内。因此,村庄公园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按城市公园的程序进行审批,一般报镇政府批准后就实施建设。由于目前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报批程序比较简单,所以,村庄公园规划设计阶段也可简化划分为规划方案、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规划方案包括: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出入口设置、平面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以及建筑风格和绿化规划的设想(意向图片)等内容。规划方案获得业主认可后,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形成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和业主同意后就转入施工图设计。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岗美(村庄名称)公园、流潮(村庄名称)公园和胜利(村庄名称)公园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规划设计的。

2.2 村庄公园投资条件与规划设计安排

村庄公园主要由当地镇政府投资建设,一般首期投资较少,公园难以一次性建成。因此,村庄公园规划设计应做出妥善安排。我们根据岗美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认为村庄公园适宜:规划一步到位,设计按投资额确定项目。所谓规划一步到位,是指村庄公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公园规划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和周边用地的规划定位以及业主的要求,在宏观上对公园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设置内容、平面布局及专项规划做出全面的规划安排。所谓设计按投资额确定项目,是指村庄公园设计阶段应根据公园首期建设投资金额安排项目进行具体设计。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村庄公园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公园分期建设的可持续性,又能保证公园首期建设顺利进行。岗美公园、流潮公园和胜利公园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安排进行规划设计的。

3村庄公园的规划设计对策与实践

3.1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特点

根据对岗美公园(约13.8公顷)、流潮公园(约6公顷)和胜利公园(约2.9公顷)规划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综合分析(图1-3),我们发现这些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和周边环境具有如下的特点。

3.1.1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周边基本是村民住房和厂房、仓库;

3.1.2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山地为主体,山体都存在局部被挖掘形成的陡坡;

3.1.3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大部分属于林地,植被生长良好。

3.2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对策与实践

3.2.1对策1

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发展思路和三个村庄公园的用地规模以及公园拟建基地以山地为主体并紧靠村民住宅区的特点,我们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公园进行规划定位和确定公园出入口。

1)拟参考城市综合公园的要求对岗美公园和流潮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拟参考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要求对胜利公园进行规划设计。

2)以方便本村居民及附近居民使用公园设施和利于把公园纳入绿道系统为原则,结合公园用地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设置公园出入口(图4)。

3.2.2对策2

根据“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山地为主体并存在局部山体被挖掘形成陡坡的现状条件,我们采取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确保公园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32040

1)利用植物种植的方式对公园局部陡坡进行固土处理,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山体结构稳定。

2)公园山体上规划的园路铺装与陡坡地段保持安全距离,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护栏;山体上人流集中的活动区域采用对山体地形破坏较少的分散分级组团铺装形式(图5)来满足活动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不设置独立的大型铺装。对于一些功能要求必需设在坡度较大的铺装,采用局部架空的形式(图6),保护山体地形结构。

3)山体上的园路原则上沿等高线设置,除部分路段需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外,其余路段严格控制宽度,尽量减少对山体地形的破坏。

3.2.3对策3

根据“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和“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等原则,结合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以及当地村民、附近居民休憩、娱乐、游览的需要和投资条件,我们采取适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对公园内容设置、功能区划分、园路系统、建筑风格及布局、绿化景观、给排水、电气等项目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1)在公园内容设置和功能区划分方面,我们充分考虑当地村民和附近居民对公园活动项目需求与中心城区居民对公园活动项目需求的差异性,结合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进行功能分区规划。规模较大的岗美公园规划有游览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和后勤服务区(图7)。

2)在园路系统组织方面,我们遵循“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园路采用套环式园路系统,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分为二级,一级园路主要是联系各景区的路网骨架,园路宽度要求满足消防车单向通行。二级园路是串联一级园路与各景点的人行游览路,园路宽度按实际需要设定在1.2~1.8米之间(图4)。

3)在公园建筑规划设计方面,我们按照“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巧于因借”、“美观适用”的原则,确定公园建筑的风格要体现明朗轻快、通透开敞、注重装饰的岭南园林建筑特色。根据三个村庄公园的用地都属非建设用地的特点,公园建筑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建筑布局采取分散或组合的形式,原则上不设置大体量的单体建筑。建筑选址充分考虑发挥点景、赏景和借景的综合功能(图8)。公园公厕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在公园绿化景观组织方面,我们根据“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和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植被良好的现状条件进行规划设计。原则上保留经过几十年生长并形成稳定群落结构的原有植被,对园路两侧的植被作适当的调整充实,提高游览线路的植物景观水平;重点对公园入口和园内景点及其周边的植被作适当的改造调整,增加合适的开花植物,营造丰富的植物层次,提高公园入口和园内景点的绿化景观质量。

5)公园排水方面的设计,原则上结合园路系统设置排水管网,保证公园排涝需要。供水系统设计主要是解决后勤管理用水、公厕用水和景点绿化用水。

6)公园电气设计,主要解决公园入口、园路、景点、公厕和后勤管理用房基本照明需要。

4 结语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社会新农村的背景下,村庄公园建设发展很快。村庄公园是在近20多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公园类型。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和村庄规划难以形成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村庄公园是指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主要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公园绿地。这样的村庄公园只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公园。当国家发布《村庄规划标准》后,村庄规划就有可能成为法定规划。成为法定规划的村庄规划把现时过渡性质的村庄公园规划为村庄配套基础设施的公园(即把村庄公园纳入建设用地),这时,村庄公园的过渡性质就会结束,村庄公园的功能与城市公园中社区公园的功能就更加接近。因此,我们在村庄公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村庄公园的发展趋势,在平面布局中预留发展空间,有条件的还应提出公园发展用地(图9)的建议。

注:①《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http://www.docin.com/p-420736071.html

参考文献:

[1]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国家建设部.CJJ/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3]郑占锋,梁洁,张文斌.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理论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梁洁.我国乡村公园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5]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2007城市公园分类[S].

[6]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23—2009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

森林公园规划 篇7

1 项目概况

南秦新区位于商洛市老城区以南,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南秦河自西向东流经规划区,沿河地势较低,向两侧逐渐升高。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用地位于南秦新区北部,北依龟山,南接203省道,东临南秦路,西至柏朵山村桥,规划长度约5.1km,规划总面积104hm2。《商洛市南秦新区控制新详细规划》将南秦新区定位为以康体旅游为核心的生态居住新区,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新区的绿肺终将形成区域的滨水绿廊、生物宝库及城市滨水休闲空间。

现状规划范围上游建有南秦水库,它的存在确保了防洪安全,保证了河道水质清澈,但由于径流量小,所以不易发挥湿地功效,且现状建设了较长的浆砌石硬质驳岸。场地现状植被以农田与杨树群落为主,植物种类少。南秦河北侧的巴人洞,是这里独特的文化遗存。

2 规划总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

考虑规划诉求结合现状场地特质,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彰显区域历史文化,建设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及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并成为南秦新区开发建设的生态引擎。

2.2 规划原则

在南秦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即:加强对规划区内水系、山体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保护规划区整体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从场地现状出发,设计应尊重区域自然历史文脉;从人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公园建设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创造宜居环境。

3 规划布局

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南秦新区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必将成为区域绿色生态新引擎、历史文化新体验、活力城市新体验的载体,因而,在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之后,最终形成了兼具生态效益、游憩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图1)。

3.1 功能结构

公园的功能分区上主要包括4大部分,即:湿地公园、南秦水街、医养公园以及特色商业街。南秦河湿地为南秦水街、医养公园、特色商业街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禀赋,使得南秦水街富有湿地气质,医养公园享受活水湿地氛围,特色商业街拥有亲水乐活空间。而南秦水街、医养公园、特色商业街与湿地公园相互融合,集聚人气,带动湿地公园和南秦新区共同发展。

3.1.1 湿地公园区。

湿地公园区沿南秦河河道及两岸布局,全长5.6km,总面积75.6hm2具体分为保育、展示、体验等多个区域。湿地保育区,以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原本状态,展示原生景观为主的区域;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则是通过人工塑造景观以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湿地体验区则是具有较高的人流量,以展示湿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分布,能够有游人参与活动的湿地区域。

在整个湿地公园区着重表现包含药草、唐诗等文化的传承,通过百草仙谷、白蘋青洲、烟水沁荷、枳花映墙等景观节点的塑造提升场地特有的文化气质,进一步延续传承历史文脉。

3.1.2 南秦水街。

依据上位规划,南秦水街地块占地面积2.8hm2。本次规划立意为“水润秦风,街衔楚韵”,场地规划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区域,由一条自西向东的轴线贯穿,设置了8个景观组团,分别是九凤朝阳、渔歌楚辞、水田花溪、荷塘月色、曲水流觞、花样龙水湖、小山从桂和四皓养生地。

3.1.3 医养公园。

依据上位规划,医养公园地块位于规划的环城西路与203省道交汇处,面积10hm2,有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药膳养生、湿地疗养等功能。

3.1.4 特色商业街。

商业街位于湿地公园东侧,面积为13hm2。特色商业街以展示地方风俗文化、健康养生为特色,具有涵盖健康养生、展览展示、民俗生活手艺、亲水乐活在内的四大类商业休闲功能,包含荆棘广场、南秦书院、药膳馆、怡心居在内的众多人文景观节点。

3.2 水系规划

设计范围的南秦河河道整体比较小,水径流量小,所以在营造湿地景观、湿地效应不够,因而在进行水系规划时,首先确立河道有效行洪宽度,在行洪宽度以内仅梳理水系,确保行洪安全。在此基础上,为营造适宜的湿地生境,在河道内设浅塘低坝,营造水面,给动植物提供丰富良好的栖息环境。其次,满足河道行洪前提下,顺应水流方向,在河流转弯内侧流速较缓处、支流汇入处布设生态岛与生态水泡,保证丰水期、枯水期景观效果,同时提供更多生物栖息地。

在梳理水系的基础上,丰富现状植物,进一步完成各类动物适宜生境的构建,例如通过沉水、浮水、挺水、湿生等植物构建多样的、层次丰富的湿地群落,为蜻蜓、萤火虫等动物提供休憩、求偶空间。现状驳岸尽可能予以保留并进行生态化改造,考虑从硬性驳岸到柔性驳岸的转变。新建驳岸根据湿地景观需要直接设计为软质驳岸,材质为木桩或植物护坡等。

4 绿化规划

绿化规划结合公园功能分区,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风貌。湿地涵养风貌区种植特征以多生态的地被为主,以小乔木结合灌木、地被、湿地植物配置,自然而又充满野趣,同时结合雨水处理,选用本土湿生植物营造出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为整个公园创造出野趣、自然的植物景观;滨水植物观赏区种植特以展示湿地特色、增添亲水乐趣为特点。秋色叶植物与花果植物相结合、幽静与开放空间相结合,岸上空间与亲水空间相结合,创造活力、健康、轻松的自然氛围;滨河湿地风貌区通过种植结合建筑与广场的造型特点,展示公园的门户形象,打造规整、大气的沿街界面,追求人工造景的规整感及轴线延伸的恢宏气势;园艺植物疗养区则以疗养、安抚、清新凝神为主要功能。外部密林隔离外界干扰,疏林草地适于活动与疗愈,中心广场节点种植适于停留与休憩,医养植物的栽植有助于病人身心修复。

5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总结借鉴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方法,完善相关理论研究体系,探索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实践进程,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希望通过南秦河湿地公园的规划实践对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带来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共同为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合理运用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Bolund P,Hunhammar S.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293-301.

[2]Duana N,Liu X.D,Dai J,et al.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n urban wetland park based on emergy accounting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A case study in Beijing[J].Ecological Modelling,2011,222:351-359.

[3]Li X P,Chen M M,Bruce C.Anderson.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water quality treatment wetland in a public park in Shanghai,China[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9,35:18-24.

[4]Li Y F,Liu H Y,Zheng N,et al.Analysis of Trophic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different water body types in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China[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768-880.

厦门市香山森林公园规划探讨 篇8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1]。 本文通过对香山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提出了生态旅游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和配套措施, 供山地森林公园建设借鉴。拟建香山森林公园, 位于翔安区东南部, 东与翔安厦大校园毗邻, 西与香山大道接壤, 南至农业用地, 北达大山脊为界, 总面积148hm2。地形为沿海丘陵台地, 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主峰海拔177m, 大部分均在50 m以上。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春夏多雨, 秋冬较干燥。每年7~9月为台风季节, 平均年4~5次。土壤为花岗岩风化的砖红壤性红壤。植被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原生植被已破坏殆尽, 取而代之是次生植被, 主要树种以马尾松为主针叶林, 局部台湾相思、木麻黄和桉树林。灌木有桃金娘、盐芙木、余甘子、冬青、野牡丹和黄枝子;藤本有马樱丹、葛藤、羊角藤和南岭黄檀;草本以芒萁骨为主。

2景观资源优势

2.1自然景观

山景:山峦叠嶂, 丘陵起伏, 构成“三狮、六虎、七麒麟”的奇景。

石景:香山花岗岩在长期大自然外力作用下, 形成了象形的奇石景观, 形态各异, 栩栩如生, 有狮球石、鼓仔架、仙人洞、镜面石、石斑鱼、试剑石和猴石等, 吸引游人驻足观赏。

天象:春天晨雾浓浓覆盖大地, 到处云山雾海, 仅见山尖显露, 寺庙悬浮空际, 宛如天上仙境。

水景:香山在自然和人力的综合作用下, 溪流密布, 水库湖泊珠连、山光湖色、树木倒影、如诗如画。

2.2人文景观

香山历史悠久, 保留有古刹建筑风格的文物古迹和许多动人的名胜及传世风物。

建筑:香山古刹, 建于南宋, 坐西朝东, 倚山就势而建, 分前后二殿, 斗拱俊柱, 飞檐起翘, 庄严雄伟。平日香客络绎不绝, 若逢庙会, 四方善信云集, 盛况空前。

胜迹:南宋绍兴年间, 朱熹真迹题刻“真隐处”、”通天蜡烛”、“九车十八驴驮”, 还有石刻、“镜海”、“乐谷窟”、“太监碑”。明代刑部侍郎洪乾武题诗“过香山岩有感”二首, 万历年间许獬笛“拍手上香山, 相看意未还”的绝句, 为后人赞叹不已。

民俗:香山依托闽南丰富独特的文化背景, 许多民风民俗独具特色, 如正月初六清水祖师诞辰盛大庙会, 集中展示民俗艺术, 如拍胸、南音、高甲、歌仔戏等。

3规划原则

3.1生态优化、适度开发原则

生态环境是森林公园的建设核心。在森林公园开发中,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宏观上维护生态平衡, 微观上兼顾每景点所处位置的地质地貌条件, 将人对自然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次要构建整体生态网络, 确保生态安全, 以廊道或碎部形式分散渗入游人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达到整体功能与各个构成要素协调发展。

3.2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原则

森林公园规划, 要立足整体观念, 从全局、综合、系统观点出发, 利用多目标、多层次决策方法, 把构成景观各元素作为规划目标, 统筹空间分布格局, 优化资源配置, 谋求分区功能与整体的协调发展。

3.3优化环境、设施配套原则

环境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 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空间布局, 突出分区功能, 注重优势互补, 构建环境优美、竞争力强、基础设施配套, 为游客提供行、游、食、住、购、娱舒适和方便。

4总体布局

4.1规划布局

根据香山地文特征、景观分布和游憩路线组织需要, 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三区”。

“一心”;以香山景区为中心, 景点分布为对象, 采用植物造景手法, 构建植物景观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三区”:根据香山景区, 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综合考虑地域的相邻性、交通的通达性、资源的独特性、发展的阶段性, 规划为“森林景观区、森林休闲健身区、森林科教文化区”。

4.2功能区规划

4.2.1香山宗教文化游览区

该区位于森林公园西部, 面积2.2hm2。区内香山岩寺和微国文公祠坐西朝东, 倚山就势而建, 分前后两殿。香山岩寺后山是新建的大雄宝殿。前殿门前有二口四方形放生池, 放生池前新建宗教祭拜大操场, 周边增建绿化长廊和亭、台、阁, 设施完善, 绿化配套。

4.2.2森林景观区

森林景观区位于森林公园西北部, 面积56.7hm2。 区内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 相得益彰,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根据位置和景观, 又划分为香山景区、红山景区和观光果园区。

香山景区:位于宗教游览区东面, 南侧为莲叶山, 东临接骨亢水库。景区内有朱熹题刻“真隐处”、“通天蜡烛”、“猴石”等景观。规划在景区内修建登山游步道将各景点串联成线, 并与宗教游览区相衔接。在香山景区最高处修建观景亭1座, 供游人休息、赏景。

红山景区:位于宗教游览区的北端, 森林植被生长茂盛, 山坡随处可见野菊花、马缨丹、红杜鹃等烂漫山花。规划在景区内依势地形布设登山游步道, 在红山最高处修建观景台, 让游客登高望远, 心旷神怡。

观光果园区:位于宗教游览区西面,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现有果树以龙眼、荔枝为主, 还有菠萝密、芭勒、芒果、梨、李、桃、葡萄等品种。规划在空地设置具有艺术品位的品尝廊和休息亭、台、凳等, 并配置植物观赏花卉, 达到四季观花、观叶、观果和采摘, 使游客在不同季节里, 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氛围中, 体验郊野生活的乐趣。

4.2.3森林休闲健身区

该区位于森林景观区南面, 面积47.7hm2。区内东面和南面山坡奇石密布, 西面紧靠香山水泥公路, 有古迹石阶、东雨亭旧址等人文景观。北面毗邻接骨亢水库, 水岸蜿蜒曲折。规划为健身娱乐区、探奇攀岩区、休闲游憩区和公园综合服务区。

健身娱乐区:位于宗教游览区的东面, 西邻翔安 (国际) 百公里纵走路、西面有宋朝遗留古迹石阶。规划在现有石阶路基础上修建仿古登山道至莲叶山顶, 并于山顶平坦处依地势修建健身娱乐区, 配置健身机械、休息亭和石桌凳等, 周边用园林艺术造景, 构成“天人合一” 景观, 让游客在健身娱乐的同时, 得到视觉美的享受。

猎奇攀岩区:位于健身娱乐区东南面, 区内奇石林立, 星罗棋布。规划于陡峭地带, 设置必要防护设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开发猎奇攀岩项目, 满足现代都市青年挑战刺激与极限运动需求。

森林游憩园区:位于接骨亢水库南面, 库形优美, 水面清静。规划在水边设置观水平台1座, 方便游客休息、观赏湖景或休闲垂钓。休闲游憩园区南面怪石嶙峋, 有景点“执笏朝天”, 规划在登山步道旁修建休息平台, 设置石桌和石凳等供憩息。

公园服务区:位于休闲健身区南侧, 公园主入口旁。 规划在此修建公园管理处、多功能厅和停车场。建筑方式注重闽南地区特色, 体现森林公园独特的艺术魅力。

4.2.4森林科教文化区

位于森林公园东侧, 与翔安厦大校区毗邻, 面积41.4hm2。区内3个水库镶嵌在东南角, 如3颗璀璨明珠, 波光粼粼。东侧蜂巢山顶为军事用地, 以铁丝网隔界, 禁止闲人入内。景区森林植被为马尾松, 局部有木麻黄和台湾相思。规划东北部中上坡为生态保护区, 南部原有台湾相思改造为“相思红豆园”, 东南部原有木麻黄改造为“木麻黄涛园”。其余林地分别为“观赏竹园”、 “珍稀树种园”、“南药园”、“南亚热带雨林园”。

相思红豆园:位于本区西南部, 林木长势较好, 但分布不均匀。于林缘套种花榈木和彩乔花灌, 林中空地栽植红豆杉, 寄托思念情怀。

木麻黄涛园:位于本区东南部, 长势良好, 枝叶婀娜多姿。但色调单一, 于林缘套种树体高大的木棉、鸡冠刺桐、南洋楹和彩乔等, 形成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 不同花期与叶色变化景观。

观赏竹园:位于本区北部, 选用以丛生竹为主, 杆形奇特, 观赏性强的竹种, 如佛肚竹、黄金间碧竹、龟甲竹、 方竹、台湾桂竹、孝顺竹、凤尾竹等30种以上, 按竹种布局, 大型竹与中小型竹错落有序, 便于观赏。

珍稀树种园:位于本区中部, 树种为水杉、水松、红豆杉、罗汉松、竹柏、香樟、楠木等30种以上, 采用群团状排列, 因地制宜, 有机错落。

南药园:位于本区西南部, 栽植我国南方药用植物, 如厚朴、肉桂、巴戟、香孺等乔、灌、藤、草药用植物30种以上, 采用人工群落模式, 构成南药观赏园。

南亚热带雨林园:位于本区东南部, 典型树种有板根、老茎开花结果、藤本与蕨类植物附生及气生根植物。 常见的气生根树种有小叶榕、高山榕、橡皮榕等;老茎开花结果有牛奶榕、树梅、菠萝蜜;藤本与蕨类植物寄生树种有重阳木、小叶榕、乌桕、香樟等, 其树皮较粗糙, 含水量大, 某些藤本、灌木和蕨类附生其皮部或伤口处, 吸收树液生长。福州植物园榕树王, 冠幅庞大, 气根下垂着地, 犹如株株小榕树, 故有独木成林之称。

4.3游览路线组织

根据旅游者心理特征和空间行为规律, 本着路线最短、效果最好、组织最合理原则, 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特色资源, 并与周边景区相结合, 形成区域旅游网络, 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 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推陈出新, 适时调整旅游线路, 以灵活多变的方式, 满足游客的需要。

4.4服务设施规划

本项目包括餐饮、住宿、娱乐、购物、导游标志、道路及其他。

餐饮:餐饮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厦门餐饮较为发达、风味小吃繁多、各显特色。而餐饮需求量, 按游客午餐率10%, 餐位周转率为2%, 餐位需求量=日游客量 ×午餐率×餐位周转率计算, 近期需餐位120个, 远期需餐位200个。要求建筑装潢富有闽南特色。

住宿:香山森林公园与翔安新城相邻, 距厦门仅30 min车程, 游客基本进城居住, 故暂不规划旅店。

购物:该项最富弹性, 也是森林公园中较为薄弱的项目, 应大力发展, 深入挖掘民间传统工艺品、并提炼升华, 形成独特风格的旅游纪念品, 建立旅游小商品专卖店, 为游人提供购物便利。

导游标志:公园大门是形象标志之一, 造型应反映森林公园特色;导游牌与警示牌是指导方向、表达信息、 阐述园规、提示警告等功能。取材应自然, 并与环境协调。

4.5道路交通规划

停车场:用地面积=日均规模×交通工具比例×乘车率×停车场利用率×车辆容纳人数计算, 于香山森林公园入口处规划面积300m2左右。

道路:香山森林公园交通条件优越, 园内现有水泥路1.8hm2, 向外可辐射各村庄;且公园距翔安新城仅15min车程, 距厦门岛内约45min, 交通较为方便。登山游步道规划, 要依山就势而建, 避免地质脆弱地。材料就地取材, 选用河卵石、碎石块或仿古路面。路边节点处修建憩息平台, 配置亭、台和石桌凳。

4.6其他规划

包括景区给排水、供电、电信规划, 基本已形成配套, 可满足近期需求。

5结语

香山森林公园建设, 坚持保护优先, 适度开发, 确保生态安全。统筹景观空间分布格局, 优化资源配置, 总体规划为“一心三区”, 达到突出分区功能, 优势互补, 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竞争力强的森林公园, 促进生态休闲旅游事业发展。

摘要:以香山森林公园为例, 分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势, 提出了生态旅游规划原则与分区布局, 以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 促进生态休闲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原则,总体布局,厦门

参考文献

[1]刘益曦.热带雨林景区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14) .

[2]丁艳平.陕西洋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7) .

[3]许娜.张家界城市风貌片区景观规划浅析[J].企业经济, 2009 (5) .

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篇9

1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1.1对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

城郊型森林公园由于与城市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所以在对森林公园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与城市相结合,与城市空间产生一定的互动效果,不仅能够实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且能够节省一定的投入成本。所以在规划设计城郊型森林公园时,要对一些基础建设设施,比如旅游服务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将这些安置在森林公园与城市的交界处,方便人们来回进入,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空间布局规划设计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自然化建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证城市与森林景观的互动效果。

1.2规划设计道路交通

由于城郊型森林公园与城市相邻,在道路交通上相对来说较为便利,对于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出入口建设基本上已经与城市交通进行有效地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平衡。在对城郊型森林公园进行道路规划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主干道交通逐渐演变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延伸部分,另外在一些地势比较显眼的地带,可以设置一些道路站点,让游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不仅能够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也能给游客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和选择空间。现代人的出行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出行、游玩需求,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可以将路面材质、形式进行区别设计,结合各个景区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景区内容的道路,不仅能够强调景区之间的差异性,还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要。

1.3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

城郊型森林公园由于其自身的地域、文化、以及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在旅游规划方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发展,城郊型的森林公园都离不开“生态”,因为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最初的发展目的就是能够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放松身心,所以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人的旅游理念和想法,在空间、环境方面的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且有效地结合森林公园内的自然景观资源,不仅能够方便人们修养身心,而且能够有效地推动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自身发展。

1.4利用和保护城郊森林公园景观资源

城郊森林公园可以说是城市的生态背景,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在对城郊森林公园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森林公园自身的功能性,除了采取常规性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之外,还要注重公园的整体生态景观效果。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园林地区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森林公园在城市生态大系统中的功能性以及定位,根据森林公园内部的实际情况,绿化和完善景观,保证森林公园景观的完整性。

城郊型森林公园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所以规划设计时,要将生态作为规划的主要目的,根据森林公园的自身性质、特点、功能等合理划分区域,根据每一个景区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景观建造,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而且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保证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环境,为城市的整体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保障基础[2]。另外,为了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出行需求,在森林公园的景区内,可以设计一些休闲的场所,不仅能够让人们体会到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而且能够让人们在森林公园内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达到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的目的。

2结语

城郊型森林公园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一种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与城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对其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对城市与其道路交通、空间布局、以及其自身的一些生态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以实现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摘要:城郊型森林公园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逐渐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的首选场所。城郊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丰富,且介于森林公园和一般城市公园之间,如何把握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和整体布局效果,确保道路交通的畅通性,成为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谢莉,李梅.城市森林公园概念的界定[J].四川林勘设计,2010(2)

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探析 篇10

1999年发布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 对“森林公园”作了科学的定义, 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指出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 可以开展森林旅游, 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它明确了森林公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的区域范围;以森林景观为背景或依托, 是这一区域的特点;该区域必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 区域内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活动;必须经由法定程序申报和批准。

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 东临惠州、博罗, 南接深圳市, 西与广州番禺区隔海相望, 北靠省会广州市, 是穗港澳“经济三角”的中心地区。东莞在改革开放以来, 其国民生产总值 (GDP) 持续高速发展, 成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东莞的快速发展, 同时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迅猛, 但空间分布散乱, 半城市化景观明显[1]。城市呈粗放型发展, 城市范围无限制的外延扩展以及空间的无序蔓延为主要特征[2]。这不仅造成大量稀缺资源的浪费, 而且使城市难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增长以各农村为基础, 分散式集中, 沿着主要的对外交通要道扩展。东莞市非农业用地呈锲形分布在农业用地之间, 表现为“非农非乡, 似城非城”的半城市化景观。不少林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被蚕食, 随着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急剧提高, 林地面积快速减少。东莞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与日益发展的经济条件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东莞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期, 提供与东莞市民高享受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东莞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决策者们所面临的课题。

2 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森林公园发展

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的建设由东莞市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办公室实施, 管理由森林公园管理处负责。建设资金由东莞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办公室统筹安排, 管护经费实行财政划拨制度。每年实现固定的经费管理, 职工的效益没有跟公园的建设成绩、管理成果挂钩。这样的管理体制造成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在森林公园建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上缺乏高度的自觉能动性, 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森林公园的发展。

2.2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薄弱

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在建设过程中, 部分管理层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森林公园在基础和交通设施建设工程中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在设计和施工当中,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不是首要考虑的, 决策者更为最关注的是气派、壮观和标志性。在利益各方的争执当中, 保护环境和资源早就被决策层放弃或遗忘。

2.3 公园建设监督环节薄弱, 政策执行力有限

在大屏嶂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 暴露了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是建设环节监督力量薄弱, 对政策和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执行力有限。造价偏高、工程质量较次、随意改变图纸的问题时有发生。工程虽然都是由政府举行招标发包工程, 但建设当中因为各种原因, 变更较多, 工程造价居高不下。由于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监理监管不力, 造成施工质量较为低下, 完工的工程当中问题不少。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当中常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违反景观建筑精致、严谨的原则。使一些本来较为上乘的建筑设计作品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

2.4 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大屏嶂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森林公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在国内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 需要这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森林公园建设管理的人员, 大多是没有相关专业经验的管理人员, 对新行业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森林公园的建设创新水平不高, 责任意识不强, 应付做法时有发生。

2.5 软件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脱节

目前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基本完成路网的建设, 停车场、水电、通信、环卫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也初具规模, 随着森林公园知名度的提高, 游客量逐年增加。但是软件建设的滞后, 严重地制约了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开发进程, 使游客的方便度、满意度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使区域旅游发展的后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景区内现有的接待服务设施规模小、条件差、档次低, 配套服务不完善, 缺乏游客基本的医疗服务设施、购物商店、特色餐饮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等等。原来规划建设的一些服务场所但由于各镇的管理处缺乏办公场所, 已完工的二个入口广场游客服务中心都被各镇公园管理所占据, 用作各处的办公场所, 没有真正起到游客服务的作用。游客服务这一块在森林公园基本缺失。

3 对策与建议

大屏嶂森林公园完成初步建设并初具规模, 在东莞这样经济发达地区, 市民高标准、高要求的建设环境当中, 科学推进大屏嶂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是摆在东莞森林公园建设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应根据森林公园建设本身特点和适应东莞模式着手进行创新性探讨和实践。

3.1 实施自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性利用

把森林公园作为一项重要社会公益事业来建设, 以建设公益事业的高度, 实施高效能管理, 落实建设和管护经费。由于东莞经济高速发展, 东莞政府在财政实力上已经有了本质的提升, 人们对所处的生态环境高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森林公园的本质也将由单纯以林场为基础的森林本体保护与开发性利用, 转变为对城市或区域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自然资源保育和可持续性利用, 使之能成为政府作为福利性的休闲场所无偿提供给广大的东莞市民。相应地, 大屏嶂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目标应当是保护森林公园生态资源、土地景观的自然性和人文资源的有效保存;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质量, 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在环境承载力之内适度为社会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疗养保健、科普科教的空间和场所, 使之成为东莞市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有效载体。

3.2 健全森林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市场

针对单个森林公园分散宣传范围窄、规模小、影响力弱的状况, 加强森林公园之间及其他旅游景点的横向联系, 实行优势互补, 与旅游部门联合举办各种旅游资源博览会、旅游产品交易会等活动, 推介东莞森林旅游的示范点和精品线路, 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不断拓展森林旅游市场。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加强精品旅游线路的包装设计和东莞森林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策划, 着重包装一些旅游精品, 扩大森林公园的影响, 树立东莞森林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 不断提高森林公园宣传的覆盖面和宣传效率, 逐步建立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 建立起游人与资源开发利用者之间的桥梁, 让游人了解森林公园。加大大屏嶂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充分挖掘大屏嶂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 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旅游开发,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开展以“森林浴”、“健康休闲”为主题等的特色旅游是大屏嶂森林公园可以开展的方向。

3.3 适度开发大屏嶂森林公园, 促进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发展

(1) 创新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发展。根据森林公园的公益性特征, 确保大屏嶂森林公园建设事业的公益性质基础上,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体制。东莞市政府要将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作为东莞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纳入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发展规划, 把森林公园的风景林营造、森林景观改造、基础设施和科普设施建设等项目作为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纳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各种经营性的森林旅游开发、商业网点、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则全面推向市场,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 积极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 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

(2) 加大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力度, 加快风景林营造和林相改造步伐, 不断提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 改善森林的景观功能, 尽快改变大屏嶂森林公园林相较为单一的现状。

(3) 建立健全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体系, 规范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坚持以自然景观为主, 人造景观为辅的建设方向, 保持森林公园各类自然景观独特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加大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要充分挖掘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 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旅游开发, 不断提高森林旅游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

3.4 大力宣传生态旅游理念

围绕森林公园开展的生态旅游, 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生态旅游活动普及生态知识, 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使游人懂得他们必须履行义务, 提倡生态文明。虽然森林公园的生态功能、旅游功能被专家们看好, 但不少现代人嫌森林的原始生态太单调, 有时还具有一定的冒险性, 不太热衷森林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理念还没有被社会所普遍接受。东莞普通市民普遍生态意识不强, 保护环境意识相对薄弱。随着生态旅游观念的普遍接受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可以通过宣传生态旅游来传递生态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宣传和教育任重而道远。

3.5 加大建设管理和监督力度

(1) 加大管理监督力度, 加强对森林公园在规划建设方面的管理, 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程的各项行为, 给予惩处。

(2) 建立和完善各项考评指标体系, 研究制订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和方法, 与人员的升级和奖励挂钩。

(3) 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森林公园”创建活动, 进一步优化森林公园内的旅游环境, 改善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水平。

(4) 加强森林旅游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完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杜绝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在大屏嶂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应当加大管理的力度, 加强森林公园在基础建设当中的监督力度和质量管理, 把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提高一个层次, 塑造优良工程、精品工程。

3.6 加快林种树种的调整, 提高森林景观质量

森林公园现有的森林植被是森林景观的重要基础, 植物景观的改造或开发利用应坚特因地制宜、因景制宜、适地适树和植被多样化的原则。大屏嶂森林公园虽四季常青, 但缺少四季变化, 少有繁花似景之秀, 难以招来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 应通过林分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混交色叶树或花期长的树种和花灌木, 使不同类型的风景林交替出现, 绐人以“步移景易”之感。大屏嶂森林公园的林分, 主要是通过封山育林、林分改造、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 重点突出林相、季相、林层、林缘线、林冠线和森林整体结构的景观效果, 提供多彩多姿的植被群落景观, 以达提高整体森林景观质量的目的。

3.7 加强解说系统建设

解说系统设计是实现森林公园教育功能、服务功能的必要基础。可以根据游览线路的布置, 采取自导式解说服务为主, 结合森林游憩项目设计, 运用各种导游方式, 与游客建立服务和教育的关系。解说系统的运用既是森林公园向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 也是对游客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具体包括信息咨询、外部交通网络导引、管理服务指示等。同时, 还可以策划不同主题的解说内容。

4 结语

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建设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 阐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认真探析东莞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创新型发展战略。在提高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发展水平、推进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投资管理模式、规划建设操作指引等方面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对推进发达地区森林公园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从东莞森林公园的建设背景出发, 分析了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探讨了东莞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创新型策略和方法, 提出了东莞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贾若祥, 刘毅.中国半城市化问题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 2002, 9 (2) :19~23.

集安市莲花公园景观规划 篇11

关键词:莲花公园;景观规划;高句丽;文化延续;景观再生

中圖分类号:S7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69-2

1 概况

集安市历史悠久,是中国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 集安市已成为吉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莲花公园位于集安市中心,占地8hm2。公园的北侧是集安市政务中心和法院,东侧是居民区,南侧是规划中的文物展览馆,西侧是广厦世纪新城等标志性建筑,这里是集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目前莲花公园中一条狭长的莲花池将公园分为东北、西南一大一小两个部分。

2 公园性质、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2.1 公园性质

集安市莲花公园定性为一处集高句丽历史文化回味、景观再生,民俗风情展示,莲池亲水,休闲活动于一体的市级公园。

2.2 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2.2.1 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生态造园。尊重集安市风景秀丽自然山水的大环境和莲花公园周边的城市环境,维护植物多样性,保护生态,适应集安人的文化品位、审美观点、生态性休闲理念的需求,以现代都市人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需要为中心出发点,对公园功能分区及景区景点进行合理布局,使各个景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成为有机整体。

(2)顺应地势,莲池造景。对现有的莲花池形状进行重新调整,打破原有狭长呆板的长方型,形成适合公园总体布局的曲折自然的长圆形莲花池水体,通过平桥、曲桥、水榭等造园要素组织水景,分割空间,使水面大小结合,动静相宜,富于变化,营造弄莲亲水的公园中心水体环境。

(3)建筑点景,古朴自然。在公园园林建筑小品的规划设计上,形式上结合高句丽传统历史文化特点,突出当地朝鲜族居多的民俗风情特色,实现由古至今建筑风格上的延续和景观再生。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在公园绿化植物配置上,采用适合集安地区生长的乡土树种,运用针、阔叶乔木、开花小乔木、花灌木、花卉、草坪、地被和荷花等多种植物材料,根据其生态和观赏习性进行合理搭配,营造出从陆地到水生多层次、多品种、各具特色的立体复合的植物景观绿地空间。

2.2.2 指导思想 运用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根据集安市地域特色和莲花公园的现有地形地势,围绕“以人为本、生态造园、传统文化特色突出,民俗风情浓郁”的规划主题,利用水体、建筑、园路、景墙、植物等造园要素组织空间,合理布局,使游人在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领略地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构建人、城市、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公园空间。

3 总体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景区规划

3.1 公园出入口的确定

根据集安市莲花公园周边环境建筑布局和游客人流量的大小设四处出入口,面临建设街的西门为主要出入口,并设停车场,占地面积约为450m2。公园南入口临云水路、公园东入口临莲东路,为公园管理人员提供的专用入口设在公园北侧的规划路上。

3.2 功能分区、景区规划

3.2.1 主入口景区 在莲花公园西门主入口设古朴的牌楼门,门上雕刻集安莲花公园主题,门前设长28m,宽10m的铺装场地,右侧设管理房,左侧设停车场。

入门后是宽15m的主路直通浮雕景墙主景,在主路两边序列布设6处休闲空间进行铺装,铺装场地上设坐凳。在道路上不同部位由前至后布设多个高句丽历史古代人物雕塑,按1∶1比例进行塑造,形成古文化氛围,使游人一入园就仿佛进入了高句丽时代,与古代人物并行,领略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浮雕景墙按照史料记载,运用写真的手法,将高句丽王朝生活、战斗场景在景墙上进行镌刻,更全面地展示高句丽王朝的历史文化。

3.2.2 文化长廊景区 位于集安市政务中心正门南侧,景区北部布局与政务中心建筑布局相呼应,景区中轴线与集安市政务中心中轴线相一致。

在文化长廊景区景观轴线上,由北至南规划序列三组小花坛、中心主题雕塑立体花坛、模纹花坛、图腾柱、浮雕景墙、虹桥、景墙等景观小品,高低错落,珠联璧合,前后呼应,和谐统一。

3.2.3 民俗文化区 位于莲花池的南侧,距公园南侧入口较近,结合朝鲜族能歌善舞、爱好摔跤等文体活动的民族特点,在莲花池南侧岸边设带状水岸沙滩舞池。在民俗文化区中部设摔跤场。在西北部的开阔活动场地上,放置秋千、跳板、车栔、座凳树池等带有丰富民族色彩的活动、休息设施,游人既可在林荫下散步、休息,参与少数民族的各项活动,又可领略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公园景观。

3.2.4 莲池亲水区 位于整个公园的中部,将原有的狭长型的莲花池形状重新调整,根据全园总体布局新建莲花池,采用自然石亲水护岸,形状成圆滑曲线,线条流畅,古朴自然,成为完整统一的水体景观。在中心莲花池的两个狭窄处分别设虹桥和曲桥,不仅成为池中两个水景,而且成为对景,站在桥上可以遥遥相望。两座桥与池周边2m宽环池路形成闭合游览环路。

在莲花池的西部,靠近半圆形池岸边,设一处临水建筑,带有民族色彩及旅游服务的商亭坐落在弧形的亲水平台上。亲水平台一半探入水中,人们可登其上亲近水面,弄莲戏水,别有情趣。亭建筑面积约为15m2,可为公园游客提供商业服务。

在莲花池的东部岸边设水榭,建筑外型上采用朝鲜族特有的四坡屋顶结构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朝鲜族建筑风格。水榭内部装饰成朝鲜族的传统民居形式,游人在欣赏美丽的莲花的同时,可进入朝鲜族居民的家中,观赏朝族家居,更加深入了解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3.2.5 休闲活动区 位于公园的东部,面积较大,功能上主要是为公园东侧的密集居民区提供晨练,休闲、活动的空间。

在公园临莲东路的一侧的出入口设开敞式铺装场地,由圆形和半圆形两块铺地组成。靠近人行道的半圆型铺地中部对称布置两个弧型花坛,两个花坛中间设笔直道路引导游人入园,道路两侧接主环路。

来到圆广场,迎面看到的是弧型休闲景观廊架,它不仅是公园东入口的障景,而且是人们休息纳凉之所。

在公园东入口,围绕圆形铺地曲线形栽植花卉,形成花境,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仿佛音乐跳动的音符,成为全园独具特色的花之韵景观。

在本区东北角,设童趣园,顺应主环路的曲线设弧形带状铺装地面,上设小型儿童游艺设施,通过两条园林小路连接主环路,前面植草坪,后面为树林,使这里成为一处生态儿童乐园。

从东入口主环路到莲花池水榭之间以栽植大片的树丛为主,为居民营造森林氧吧,林间铺设曲折自然的园林小路和踏步路,与水榭周围错落的铺装场地和主环路相连接。

3.2.6 管理区 位于公园的北部,靠近规划路的西端,设有为公园管理人员专用的出入口。

本区建有公园管理房及公厕,为全园游客服务。

4 绿化种植

根椐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特点,采用适合集安地区生长的乡土树种,因地制宜进行全园绿化种植,是莲花公园绿化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园内现有树木较少,布局零乱,冬季植物景观较差,因此种植常绿针叶树和树冠大、造型美的冬、夏景均佳的阔叶乔木,色泽艳丽的开花小乔木已成莲花公园丰富植物景观的当务之急。

在针、阔叶大乔木、开花小乔木林下片植花色艳丽的花灌木,以增加林带的丰富色彩。

结合集安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土壤特点,栽植草本花卉、宿根花卉,形成林下花境,打造极具浓郁异国情趣的生态林地花园景观。

在公园较开阔的、便与游人观赏的场地和较大型的花坛中增设优美的植物模纹剪型景观,烘托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公园的主题。

在莲花池栽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加公园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地域性和鉴赏性。

规划针叶树:黑松、红皮云杉、樟子松、沙松、臭松、水杉等。

阔叶树:银杏、蒙古栎、水曲柳、花曲柳、核桃楸、香花槐、桑树、刺槐、紫椴、糠椴、五角枫、元宝枫、拧胫槭、黄波罗、白桦、桃叶卫矛、稠李、山杏、京桃、山梨、山丁子等。

花灌木:连翘、榆叶梅、木绣球、丁香、红瑞木、黄刺玫、忍冬等。

宿根花卉:桔梗、马蔺、玉簪、萱草、石竹、大花金鸡菊、黑心菊等。

水生植物:睡莲、荷花等。

植物模纹剪型:小叶女贞、小叶丁香、珍珠绣线菊、柳叶绣线菊、紫叶小檗等。

集安市莲花公园给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使集安这个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森林公园规划 篇12

1 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及其原理

1.1 植被的分布选择与演替

不同的地域,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也不相同, 再加上气候、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每个地方的植被类型会有很大差异, 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通常具有地带性, 这是长期生长中地理条件影响的结果, 比较稳定。在选择植被时, 应严格按照地带性进行, 依据地理环境选好骨干树种, 并从相似的气候带中选取适宜的树种, 起辅助补充作用。当一个植被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时, 此过程就是演替, 在最终形成的顶级群落中, 生物和非生物是相平衡的, 并且和所处地理位置的地形、土壤、水分、气候都条件都相符, 所以具有稳定性。在植被规划中应考虑演替现象, 实行动态管理, 对当前的人工植被群落进行分析, 明确其在演替过程中的具体阶段, 进而对管理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与植被相适应, 从而对植被的群落结构进行优化。

1.2 生态位及群落结构

生态位是植被物种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映, 指的是一种植被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规划时, 为避免出现生态位重叠的情况, 应遵循生态位的原理来分析植被的群落结构, 进而确定人工植被的种类组合等因素, 保证植被群落的稳定, 比如, 在考虑光与植被的关系时, 应将喜阴植被和喜阳植被进行适宜的搭配, 使其在生长中相互促进, 以形成良好的长势。就群落构建而言, 一般情况下, 建筑群占据着最主重要的位置, 起着决定性作用, 植被规划应以此为基础, 配以其它优势树种, 构建成结构稳定、类型多样的复合植被群落。

2 森林公园植被规划的思路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五台县, 集宗教文化、革命文化及旅游文化于一体, 里面有大量的自然景观, 而且蕴藏着丰厚的佛教文化。园内种有100多种花卉, 300多种药材植物, 林木覆盖率达22%, 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一处既美观, 又生态环保的森林资源环境, 五台山森林公园从整体布局来考虑, 将园内植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区:

2.1 生态林

该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 主要起保育作用, 保证公园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 景点和建筑物较少, 植被以落叶松和云杉、白桦等为主, 林下是各种各样的灌木。在对其进行规划时应保持原来主要植被不变, 可根据周围环境, 选择一些观赏性树种, 同时还应符合演替规律, 在云杉和落叶松之间种植枫香或栾树等, 符合美观和生态的要求。

2.2 防护林

该区位于公园的边缘地带, 通过防护的作用来保护生态安全。乡土树种是防护林规划中经常选用的树种, 而且树种的生长速度要快, 还要具备较强的抗性, 一般可选择落叶阔叶混交林, 如枫杨、榉树配以棣棠、菊花脑等。

2.3 人工风景林

公园内部分有各个小单元, 如农家乐、运动活动区、度假村、会议中心及入口服务区等, 因各自功能不同, 相应的植被也有所差异。如运动活动区的规划应以香花树种和色叶为主, 可构建以海棠、木樨、马尼拉草、广玉兰等为主的植被群落;在农家乐需考虑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 因此, 应多种植大乔木, 如以栀子、碧桃、全缘栾树、垂丝海棠、菲白竹等为主的植被群落;在入口处, 应考虑如何吸引游客的视线, 可选择贴梗海棠、金叶女贞、喷雪花、紫薇、及玉簪等植被为主的群落。

2.4 观光田园

五台山树种园, 占地面积133hm2, 地处观音洞对面的公布山, 园内引种有370多种乔、灌以及藤本植物, 因该处公园内有田园农庄, 形成另一番景色, 根据其特点, 应种植一些经济林, 如竹林、杏林等。百果园应保证种类丰富, 随时都有景可观, 可种植杨梅林或板栗林等。而在花田应充分利用农田用地, 栽种一些食用性的花卉, 除了满足游客视觉, 还能一饱口福, 如金针花等。

3 结语

森林公园对城市的作用是巨大的, 既能作为休闲旅游去处, 又能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度, 具有环保功能。关于其植被规划设计, 应严格按照各种植被的生长规律其各自特点进行种植, 并合理搭配, 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 汪辉, 吕康芝.以群落为单元的城市森林生态公园植被规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2)

上一篇:警察压力下一篇:开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