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分析(共5篇)
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分析 篇1
1982年9月, 经国家计委批准同意, 在原湖南省大庸县 (现湖南省武陵源区) 张家界林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森林公园已粗具规模。截至2001年底, 全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 078处, 总经营面积982万公顷;2000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7 182万人次, 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2.93亿元, 森林旅游综合社会产值306.4亿元。从全国范围看, 我国已形成了以国家森林公园为骨干, 国家、省和县 (市) 级森林公园相结合的森林公园体系。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推出多样化的森林旅游产品, 开拓森林旅游市场, 已是中国现代林业的一个热点项目。桂林市的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相对丰富, 森林公园的建设紧随全国步伐, 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十余年,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在旅游开发上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桂林森林旅游发展现状
桂林市地处广西东北部, 下辖12个县, 5个城区, 人口480万, 土地面积276.8万余公顷, 林业用地181.2万公顷, 林地151.65万公顷, 森林覆被率66.46%, 林地绿化率92.3%, 共有景区60余处, 面积20多万公顷, 分属11个自然保护区, 有14个国营林场, 3个集体林场, 7个水库, 4个温泉, 6个瀑布, 4个古大名特群树, 3个国家森林公园, 2个民俗风情区, 2个丹霞地貌 (其中一个漂流区) , 1个花岗岩风光, 1个国营苗圃。
桂林的森林旅游起步于1985年, 开发的有龙胜矮玲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桂林龙泉国家森林公园、资江——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猫儿山、花坪度假村、临桂县滩头瀑布和青狮潭水上娱乐度假等旅游景区, 1992年到现在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 主要以市内游客为主, 周边地区为辅, 湖南、广东、上海、江浙地等有小部分, 但份额不大, 目前市场较小, 而且游客有较强的自发性。
二、桂林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开发建设资金匮乏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对森林公园取消补贴之后,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完全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由于目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 在森林旅游项目开发中, 森林公园只能各显神通, 争取吸引各方投资者。受原来国有林场经营方式的影响, 一部分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资金引进意识较弱, 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同时桂林的旅游发展资金主要集中在三山两洞一条江等品牌项目的经营管理及创新上, 依托于森林资源进行的相关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来源不足。一方面造成小项目普遍存在、低水平建设重复、规模经营难以形成;另一方面造成部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接待条件较差, 难以吸引游客, 多处于半开发状态。
2.项目开发缺乏新意
森林公园已开发的旅游项目虽多, 但独具匠心的很少, 多数缺乏新意。一方面受制于开发资金;另一方面, 林场领导机制也是主要制约因素。
3.宣传工作不到位
桂林森林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但除了以保健为主打产品的龙胜矮岭森林公园和华南最高峰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其他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相关宣传很少, 桂林市民并不是很熟悉, 其他地区的人知晓程度更低, 游客量较少。森林旅游景点知名度低, 除了资源特色和开发建设程度等硬件条件原因外, 相关的对外宣传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 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 借助桂林旅游名城的影响力, 加强与相关旅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和协调,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
三、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对策
1.做好规划, 分步实施
森林公园是专业性生态公园, 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 应该在保护好自然景观资源不受破坏的前提下, 突出以森林景观为主, 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 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森林公园的地域特点、林场经营习惯、发展方向等做好公园的规划设计, 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分析, 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综合考虑具体的经济实力以保障规划能够充分实施。同时,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要积极融入到桂林的旅游系统中去, 借助于桂林旅游的整体优势, 发挥自己的特色, 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2.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桂林森林公园在今后的发展中, 除了国有林场原有的自身积累外, 应该顺应新的市场机制, 积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建设资金, 例如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各方投资者, 采取自办、联营、合办、参股等多种形式引进资金等等。森林公园在建设过程中, 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产业, 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建立森林旅游公司、运输公司等相关企业形成规模效益, 并且也要根据资源情况, 有目的、有重点、高水平、高起点地发展规模大、具有资源垄断性的森林旅游项目,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恶性竞争, 提高旅游企业经济效益, 壮大森林公园自身经济实力。
3.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提高知名度, 树立品牌
针对目前森林公园知名度不高, 部分森林公园甚至不为市民所熟知的现状, 需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加强宣传促销力度。一方面可以拍摄电视片、风光片、电影、摄影等, 系统介绍森林公园风景;另一方面将森林中动植物标本制作小饰品、森林旅游的纪念品推向市场, 借助桂林旅游的整体效应随游客带出广为宣传。另外, 森林公园还应加强横向联系, 主动与邻近其它旅游区连网宣传, 从而提高各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 争取客源市场, 以此强化品牌的整体形象。
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也应该强化品牌意识, 不断推出自己的精品景点景区、黄金游览线路和精品旅游项目以及良好的优质服务形象。
4.改变内部机制, 扩大对外交流
面对新的市场机制, 森林公园要有所发展, 在国内国外打响自己的品牌, 吸引更多的游客, 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花力气进行内部改革, 摆脱原来国有林场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 活跃思路, 扩大对外的交流联系。森林公园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 不断与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 特别是参与国际交流, 才能看到自己与世界的差距, 才能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方法。
5.在开发中注意保护森林及动植物资源
在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在修建道路建造房屋时, 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 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适度限制游客流量和车流量;控制山上宾馆、招待所的建设规模和数量;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 通过生态小品开展相关的生态环保教育, 严格禁止在森林公园内采折花木枝叶等有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活动等。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让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建设同步。只有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增加经济效益, 形成良性经济增长。
7.加强人文旅游资源利用
依靠某种独特的文化, 进行深层次开发, 可以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精华。森林公园虽然以自然景观为主, 但如果能够将森林公园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可以为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增色添光, 也有利于桂林各森林公园体现一种特色文化, 树立自己的旅游特色, 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长安.我国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 1998 (3) .
[2]钟林生, 我国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与前景[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8, 17 (2) .
[3]阙龙善, 甘义进.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J].江西林业科技, 2001 (1) .
[4]王光平.浅议桂林市的森林旅游发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2 (8) .
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分析 篇2
目录概述地理位置主要景点旅游提示收缩展开概述
桂林南溪山公园由市中山大道南行,过火车南站不远,便到南溪山。它位于林南区将军桥东侧,山高140余米,长350米,宽180米:巍然两峰,并耸溪边,山水相映,景色秀丽,故称“南溪玉屏”。 “耸峭南溪山,何年辟仙境。龙岩孕玉泉,碧漾清溪影。芳藻映光辉,波入雉山静。雨霁试新茶,游人争汲绠。”清代桂林著名画家、诗人朱树德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南溪山的神奇意境。 可见,南溪山的自然景观,古今令人向往,许多名流学者为它感叹。山中有白龙洞、龙脊洞、元岩、泗洲岩、穿云岩……是城南第一座著名古迹和山水胜地,总面积20公顷,大门巨碑标志被列为漓江重点旅游风景区。 1974年公园新建成的三开仿古牌坊面临大街,灰色琉璃飞檐,古色古香。横立匾额“南溪山”三个大字闪着金光,端庄别致,紧靠大门南侧,用现代建筑材料兴建,仿古长排建筑琼楼,绿瓦白墙,古朴雅丽,与南溪山水协调一致,并成为吸引游客最优美的一道风景。入门,塑立刻有宋代王正功题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石碑。 公园占地18公顷,绿草如茵,花池遍布。长青的竹林,苍劲的秋枫,亭亭的棕榈,繁茂的桂树、榕树、广玉兰等,遮天蔽日。清澈见底的溪流由西向东环绕而过,水中已砌出芳洲,取名金莲岛,并筑亭榭,有小桥通达。城南青碧的溪流是南溪山美名的由来。 南溪山在市区南面将军桥头,离火车站约一公里,因南溪萦绕而得名。它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雨后新晴,云雾初开,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发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霁”就是桂林八景之一。南溪山的.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龙洞最为有名。它的洞口高敞开阔,好像一间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极似龙头,所以叫做白龙洞。洞内有双狮石、石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景。出白龙洞往右行,便到玄岩,这是一个由钟乳石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廊。此洞分为两道。一道可到穿云岩,该洞岩道较短,常有云雾穿门,岩口有不少珍贵的石刻。左道可通观音岩,它因洞口有一组钟乳石酷似观音菩萨而得名。
地理位置
南溪山在中山南路与崇信路接合处,八一桥东侧。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临桂县志》记载:“南溪山,县南五里,耸拔千尺,烟翠浮空,其溪东注漓江。”“以溪在郡南,因曰为南溪”,“山以溪名”故名南溪山。又因山有白龙洞,故名白龙山。南溪河萦绕北麓,注入漓江。南溪山雨后新晴,云雾初散,艳阳映照,光彩耀目。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朱树德将“南溪新霁”列为桂林续八景之一,并赋诗赞道:“耸峭南溪山,何年辟仙境。龙岩孕玉泉,碧漾深溪影。芳藻映光辉,波入雉山静。雨霁试新茶,游人争汲绠。”桂林山石多呈青黛色,唯有南溪山石东西两峰并列耸峙,山石泛白,凌空壁立,峭拔险峻,孕翠含烟,岚彩扑人,犹如两扇白色屏风,矗立于桂林城南。“南溪玉屏”为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 南溪山洞穴多而奇,山南有刘仙岩、穿云岩,山北有白龙洞、元岩、泗洲岩、龙脊洞等。山北临南溪处有白龙泉。两峰之间凹处名龙脊坳,上建龙脊亭。1958年初建,1959年重新设计,建成“中”字形仿古亭,主亭为八柱、单檐、翘角长方形,两侧为亭,各傍石峰,总面积83平方米,大方美观。亭扼上山必由之路,亭北眺望城市风光,俯瞰溪流,亭南可招斗鸡(龟山)诸峰,亭东则漓江南泻,亭西西峰高接云汉,是游南溪不可不登之地。南溪山摩崖石刻有近200件,多分布在白龙洞、元岩、泗洲岩、刘仙岩、穿云岩等处。宋人赵夔《桂林二十四岩洞歌》,对桂林山峦岩洞作了生动的描绘。《临桂县志》说南溪山为“唐李渤所赏心处”。李渤任桂州刺史时,曾经开发南溪山,怀有深情。任满回洛阳时,特赋《留别南溪》诗:“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欲知别后留情处,手植岩花次第开。”此诗刻于白龙洞,为人们所传诵。 南溪山在中山南路、崇信路接合的八一桥东侧,海拔291米,相对高度141米,长350米,宽18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南溪清流,萦绕北麓,注入漓江。南溪山与象鼻山、独秀峰同属纯净厚层石灰岩,原与斗鸡山、罗汉山同体,几百万年前受水流溶蚀,分割成孤峰。南溪山开发较早,山崖洞壁上留下唐以来石刻近二百,李渤《南溪山诗并序》记录了1000多年前他开发南溪山的经过。自唐以来,历代均有修葺。辟为公园后,新建甚丰,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山水公园。
主要景点
白龙桥
白龙桥架于南溪山与南溪公园广场之间的南溪河上,桥侧有著名的白龙井。建于1965年,仿隋代赵家桥的风格,建成单拱、钢筋混凝土挢,跨度30米,长30米,宽两端5.5米、主体部分9米,面积210平方米。桥上有亭郎5间,中部3间高于两端两间并向外挑出。亭郎为小坡顶,上盖青瓦,廊栏为水磨石,灰色。整座桥梁富有中国挢梁建筑的传统特色。白龙井亭在南溪公园白龙桥侧,为保护白龙井而建。亭高8米,长宽各5米,面积25平方米,6柱、单檐、高翘、攒尖顶的2层、钢架、混凝6角亭,下层为保护白龙井,上层用作观景。白龙井,又名白龙泉、白龙池。
白龙泉水
白龙泉水是桂林泉水中水质最好的,被定为“贡泉”。泉出井下,设井以护泉。唐宋时期砌石为池以护井。1987年筑亭以护池。白龙洞在南溪山西北山腰处,洞口于山体北麓,标高155米,高出南溪河10米,洞高20米、宽12米,最高、最宽处均为23米,长499.5米,面积1828平方米,是南溪山最高最大的洞穴。它与锅底洞南北相通。南溪山另有两对相互穿透的岩洞,元岩与穿云岩也是南北对穿,而观音洞与龙脊洞则为东西相通。这几组互相通连的岩洞,都是发育于不同时期的较小的地下河道。发育最早的是龙脊洞,大约在百万年前就开始被溶蚀,到几万年前观音洞形成为止。其它岩洞大多沿岩层南北陡直裂隙发育,白龙洞和锅底洞、元岩和穿云岩这两组岩洞,大约在10万年前才开始发育,几万年前才形成较完整的地下河。现在,用人工把这3组洞穴打通,6个岩洞连为一体,从白龙洞石槽进入,到锅底洞的“金山银山”折回,转入穿云岩的“对虾挂壁”、元岩的“观音像”,东转,经龙脊洞的“高山深谷”出口,共25个景点,洞程总长523米,形成一个曲折、回转、起伏、跌宕、深邃、虚幻的洞府天地。
龙泉钟乳石宫
,将南溪公园内的地下防空洞 ,改建装修成“龙泉钟乳石宫”,展出石钟乳、石笋、石枝、石幔、石帘、石花、石帷幕、石管、石盆、石坝、石葡萄、石珍珠等400多个精品,将钟乳石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向游人展现一件件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自然奇观,使该景点具有岩溶科普价值。
樱花赏
阳春四月,南溪山公园樱花竞相舒展笑颜。春天的气息吹拂着南溪山公园,一棵棵樱花树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一阵微风吹过,樱花飞扬,如粉色流云。再加上热闹非凡的现场活动,使得整个公园一片生机盎然,无处不洋溢着游人的欢声笑语。 樱花繁密地开在枝头,沉甸甸地,粉红色居多,间或夹杂着几株白色的,一层层的复瓣,一朵挨着一朵,一片挨着一片,一棵挨着一棵,那阵势着实让人觉得腻味。可是走进了看那花朵,细细的褶皱,薄薄的花瓣,却又是那样的娇嫩,一阵风吹过,透着光的粉红色碎片,就这样摇摇摆摆地飘了下来,因着阴霾的天气,更显得弱不禁风,真似着了粉红和服的柔弱日本女子。
旅游提示
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分析 篇3
关键词:国际旅游胜地,桂林三宝,品牌升级,建议
一、“桂林三宝”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比分析
“桂林三宝”指的是传统桂林土特产的代表, 也是桂林久负盛名的名优特产品, 包括桂林三花酒、桂林辣椒酱、桂林豆腐乳。2002年“桂林三宝”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审, 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 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同时也是广西首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优、特产品, 使得拥有悠久历史的“桂林三宝”进入了合法且受保护的时代, 进一步推动了桂林三宝的发展, 但由于桂林三宝是地域特产品牌, 虽在桂林乃至广西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可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宣传与品牌的整合, 以及后期的一系列质保工作并没有做好, 品牌的保护措施明显实施力度不够, 才会出现中国商报2004年4月20日“桂林土特产成为问题食品”这样的报道, 这篇报道里被抹黑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桂林三宝”。同时, 品牌错位与投机现象也较为严重, 品牌形象不够明确。“桂林三宝”的品牌模糊状态一直未得到改观。
相比之下, 卢正浩品牌在2003年开始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 成为全国首个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保险的茶叶品牌, 做到了迄今为止无投诉的记录。而桂林土特产从2001年截止到2003年10月前就有30多起投诉, 而被投诉最多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桂林三宝”。
再者, 同样是品牌产品, 卢正浩品牌的市场辐射范围和市场占有率都比“桂林三宝”的要大, 而品牌辐射时间却比“桂林三宝”的要短。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陆续开立了分店, 而“桂林三宝”大部分分店都是在桂林及桂林周边地区, 离桂林比较远的地方基本上没有。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不言而喻, 就是“桂林三宝”品牌后期的一系列工作没有做到位, 而卢正浩品牌的西湖龙井却由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为其投保, 保证质量, 为其品牌做好了后期的保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 生产者不仅要塑造品牌, 更要注重保护品牌, 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本来塑造品牌就比较难, 如果不注重品牌的维护, 那么前面的工作就功亏一篑了。
因此, 为了维护“桂林三宝”的品牌, 桂林花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腐乳厂和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官方指定的桂林三宝唯一生产商, 可以借鉴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为其公司投保, 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的方式来保证“桂林三宝”的质量。通过经营者、消费者之外的第三方来确保质量, 这样做既传递了产品信息, 又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才能打开其他地区的消费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
二、“桂林三宝”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生产者角度
从生产的源头上看, 桂林三宝的生产企业在源头上对桂林三宝品牌树立的投入力度不够, 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既然桂林三宝是一个组合, 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必然是一个整体形象, 而各个企业间没有有效利用这个强强联合的机遇对整个组合品牌进行整体宣传, 利用桂林的旅游资源, 开发桂林三宝的旅游产品, 创造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 桂林三宝鱼龙混杂局面的形成企业也承担着一份不可推辞的责任。
1. 价格较低且价差较大。
桂林土特产产品定价不合理, 单就“桂林三宝”这一产品来说, 就有多种价格, 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之间不等, 且每种价格的质量标准都不尽相同。由于大部分属于低端产品, 无法满足市场上中高档游客的需求。
2. 质量较差没有保障。
除去一些正规厂家生产的土特产以外, 其余的制作过程简陋, 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劣质产品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制作程序, 厂商为了节约成本, 追求短期利润, 只是将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包装。
3. 包装信息传递不完整且材质粗糙。
据笔者调查发现, 市场上大多数土特产的包装图案都是简单的产品内容展示, 甚至有些产品完全不带包装, 直接裸装, 或者所带包装与土特产本身完全不协调。同时还发现, 有34%的游客认为桂林土特产的外包装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 有39%的游客认为有可能会对他们购买产品造成影响。由于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外地游客, 对于土特产的购买属于即兴消费, 而包装的优劣又是影响即兴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桂林土特产的外包装在大部分游客看来却是相当简陋和粗糙的, 无法满足其送礼和珍藏需求。因此, 桂林的当地生产商应当注重包装设计。
(二) 零售市场
1. 管理水平与服务意识落后。
零售商的管理与服务有以下三点问题:其一, 进货渠道复杂, 产品种类多样化没有具体的品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二, 产品堆积散乱, 店铺设计没有特色, 降低了吸引消费者的程度。其三, 消费者普遍觉得零售商服务水平较差, 据调查显示, 有56.4%的游客认为, 销售服务人员态度一般;有12.8%的游客认为态度稍差;有4.2%的游客认为销售服务人员态度极差, 出现强买强卖现象。
2. 产品意识薄。
部分商家抓住游客一次性消费的特点, 在一些小厂家批发商品, 然后挂上正宗品牌的牌子, 以假冒伪劣的产品欺骗消费者。这些假冒伪劣的“长尾商品”由于成本低廉, 加之如豆腐乳和辣椒酱的的制作程序简单, 产品意识薄弱的商家抓住机遇, 寻求短期利润的同时, 缩短了商品的品牌寿命。
(三) 消费市场
1. 信息来源途径可信度低, 一阶信息获取难度大。
消费者在整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相对于生产商和零售商来说属于弱势群体, 对于二阶信息了解甚少, 购买桂林土特产的游客在购买桂林土特产时, 搜集产品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亲朋好友推荐;互联网、书籍和导游介绍。因为大多是外省游客, 所以导游的介绍成了他们选购桂林特产的重要考虑因素, 而购买桂林特产的本地人则是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来决定购买哪一种特产的。据调查, 39%的游客可以搜集到关于桂林土特产的1~2条有用的相关信息, 20%的游客可以搜集到关于桂林土特产的3~4条有用的相关信息, 但是也存在28%的游客搜集不到任何关于土特产的有用的相关信息, 消费者作为这个产业链的接受者, 只能获取相关的二阶信息, 但是二阶信息确实是市场所公认的, 由此, 桂林三宝产品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 消费者处于较为弱势状态。
2. 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政府监管不到位,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当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后, 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而消费者大部分为外地游客, 侵权事件最后都不了了之, 正因为如此, 政府放松了监管, 厂商和销售商的违法行为, 才日渐猖獗, 致使更多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3. 本地居民与外地消费者产品认知度差异明显。
通过对桂林本地与外地游客消费者对桂林三宝的了解度调查, 笔者发现本地与外地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度分别表示出较大的差异, 本地区对桂林三宝了解度高达64%, 而外省消费者却低至12%, 综其原因主要如下:
(1) 由于桂林三宝属于地域性的土特产品, 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本地居民对产品了解度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但调查中发现有些居民对于桂林三宝品牌的品牌依旧处于一种半模糊状态, 由于豆腐乳和辣椒酱的工序较为简单, 一些桂林市民对豆腐乳和辣椒酱的消费选择进行自制, 所以对一些品牌了解程度低, 当然这部分人群占少数, 多数居民还是对桂林三宝甚是了解;
(2) 由于一些地域性的限制, 外省游客对桂林三宝的了解还是少之又少, 同时, 消费者获取的信息比较繁杂, 没有一个平衡的标准, 很难区分哪些才是正品, 而且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桂林三宝很少整体面向大众进行有力宣传, 所以很难在众多消费者当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对打造国际旅游城的背景下桂林三宝品牌升级的若干建议
(一) 生产商方面
1. 提高产品质量, 注重产品内在价值。
质量是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首要要素, 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三宝生产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 注重产品的内在价值, 注重防伪, 在产品质量上打败竞争对手, 努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 注册商标, 企业间加强合作, 打造共赢局面。
三宝生产企业应积极树立商标意识, 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市场上侵权的假冒伪劣产品做斗争, 同时, 三宝企业间应加强合作, 联合打造一个对外宣传和发展的平台, 联合对外推广“桂林三宝”产品。
3. 突出产品特征, 明确产品定位, 不断丰富土特产品牌文化内涵。
如果产品缺乏明显特征, 或者产品间特征彼此相似, 消费者的随意性就强, 无忠诚度。桂林三宝生产企业应该加以重视, 突出产品特征。独树一帜的外观设计、科学详实的标签内容、鲜明易懂的商标款识, 可以为“桂林三宝”产品增强吸引力, 同时也会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应明确三宝产品的销售对象, 做好产品定位, 产品应多样化、层次化。三宝企业应以发展为契机, 民族特色文化为优势, 增加其产品附加值, 提升产品档次, 发展产品文化内涵。同时, 做好内在市场的品牌提升, 提升桂林居民对产品的认知度, 桂林市民的力量不可忽视, 相对于其他的宣传方式来说, 市民的宣传与推荐更具高效性。
4. 明确开拓旅游市场的计划、宣传手段丰富化。
三宝企业可开辟产品生产和品鉴特色旅游线路, 将“桂林三宝”产品融入桂林旅游, 在不同程度上把企业生产与桂林旅游相结合, 拓宽销售渠道。
对于产品宣传的方面, 既要融入本土文化, 又要丰富其宣传手段, 除了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广告等, 还应整合资源, 开辟土特产官方网站、企业博客, 以此来构建强有力的宣传网络, 奠定良好受众基础。指定“桂林三宝”产品生产企业可以设立产品展厅, 与旅行社合作, 把参观“桂林三宝”产品生产开辟为一个旅游项目。同时, 借助桂林的旅游市场把“桂林三宝”发展成为旅游产品。将“桂林三宝”产品融入桂林旅游, 在不同程度上把企业生产与桂林旅游相结合, 有利于将三宝产品和旅游产品对接, 也可以促进产品宣传, 拓宽销售渠道。
(二) 零售商方面
1. 加强产品意识, 寻求长远发展。
零售商作为产品的直接代言人, 直接接触广大的消费者, 应树立强硬的产品意识, 做好产品的形象维护, 以谋求长远发展。零售商应加强与厂商的合作, 及时反馈产品以及销售问题, 为消费者提供整体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为谋求产品的长期发展寻求长期路径。
2. 产品销售方式与渠道的创新与规范化。
产品销售方式多元化, 实行网络销售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 品牌店加盟等方式。缩短销售渠道, 减少零售环节, 不断规范零售业的行业标准。
(三) 相关职能部门
相关职能部门应成为市场的导向标, 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 而相关职能部门则是航线的修正者, 所以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好“指路人”的重要角色。政府方面要加强对“桂林三宝”生产企业在地理标志方面的宣传, 成立土特产品牌申报机构, 解决土特产品牌产权归属不清的问题。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类土特产的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监管, 保证特色产品的优良品质。工商部门限定零售商的资格, 统一标准和进货渠道, 建立内部管理、市场退出及质检服务和质量保证制度, 使产品销售规范化。
四、总结
地方土特产企业要打开国内外市场必须要打造品牌, 品牌是诚信、承诺、价值、质量的综合载体。土特产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包括着各个方面, 具体体现为:品牌有无、品牌设计原则、品牌组合策略、品牌的归属、品牌延伸、品牌更新以及品牌保护的多个方面。因此, 塑造土特产产品品牌, 要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思考如何塑造品牌以及品牌后期的更新与维护。企业和政府应相互协作, 以桂林打造国际旅游城为契机,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为加快“桂林三宝”的品牌塑造做出要各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苏悦娟, 邓全道, 常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提高“桂林三宝”品牌和经济效益的作用[J].2009 (03)
[2]阳颜, 邬凤英.桂林土特产成了“问题食品”.中国商报, 2004 (04) 20
[3]陈晓丽.桂林土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分析[J].经济与法, 2012 (07)
[4]姚远.桂林土特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
[5]宁斌, 孙倩.旅游城市土特产的营销对策探讨——以桂林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8)
[6]王明霞.旅游目的地特产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以桂林为例[J].经济论坛, 2010 (11)
[7]刘阿丽, 于春玉.浅析广西桂林土特产零售及经营对策[J].区域经济发展, 2010 (12)
[8]方百寿, 张芳芳, 侯跃栓.土特产品旅游开发策略探讨[J].经济论坛, 2010 (01)
桂林虞山公园导游词 篇4
饱览山水神韵 游憩虞山公园
虞山公园位于桂林市城北,因其园美庙灵、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和桂林历史的渊源地。园内虞山、皇泽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之名。四千多年前,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这里,秦人立庙纪念,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往今来,祭祀帝者络绎不绝,使虞山和虞帝庙附丽着浓郁的儒宗文化色彩,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虞山公园的造园手法新颖,风格独树一帜,古今结合,东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点虞帝庙、怡沁园、三绝碑、五福塔、闻韶楼、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宫 景景生辉,处处诱人。
虞山 在虞山公园内,叠彩区北极路东,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据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唐时在山下建虞帝庙,庙东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对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韩云卿文,韩秀实书、李冰阳篆额的《舜庙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庙碑》等石刻。洞内有张式的《韶音洞记》,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南薰亭 在虞山南山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为张式创建,历代均有修葺。亭东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织,一派灵秀景象。抗战期间毁于战火,仅存遗址。昔日是谒舜庙从容游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诗》,“留题字满苔痕绿,古庙烟浮松影寒。此日登临无限恨,追思往事一凭栏”,诗人对今昔抒发无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桥飞架漓江东西岸,车队如龙,古庙苍松将长青万古。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分析 篇5
城市作为进出国家的门户、住宿中心、乡村短途旅游的大本营, 以及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使城市不仅仅是区域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也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关于“城市旅游”, 在目前国内外有限的研究中, 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宋家增 (1996) 曾以上海为例, 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 定义“都市旅游”就是以都市风貌、风光、风物、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但是城市既包括了历史文化小城, 也涵盖了大城市。因此, “城市旅游”与“都市旅游”不是同一概念。但从中外文献中可以提炼出一个基本观点:即“城市旅游”就是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最早以李海端、道书明、保继刚、马勇为代表, 针对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发展“城市旅游”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及发展思路。
二、城市旅游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
1. 先发优势明显。
自唐代以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千古绝唱便成了桂林形象最经典的概括。桂林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等自然风光为桂林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先天的资源优势;同时桂林一直以来把旅游作其支柱产业来发展, 期间积累了相当的宝贵经验, 广大市民对发展桂林旅游业的意识根深蒂固, 这为发展桂林城市旅游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从而有利于降低城市旅游的发展成本。
2. 市区拥有的精品旅游资源丰富。
桂林市共有20个国家A级景区, 分布在桂林市区范围内就有8个国家A级景区, 占比达40%。其中市区内5A级景区有漓江, 4A级景区有象鼻山、芦笛岩、七星岩、独秀峰、王城、两江四湖、尧山、刘三姐观园等。这些精品旅游资源集中于市区, 为桂林城市旅游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现实依据。
3. 交通网络日趋发达。
随着几十年的改革开放, 桂林的交通网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桂林拥有了能够满足A380等大型客机起降, 年处理旅客吞吐量可达1 000万人次的两江国际机场。据统计, 目前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已开辟50多条国内外航线, 2009年在众多因素影响和市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 仍完成了旅客吞吐量完成5 321 768人次。二是高速公路网发达。目前已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有桂海 (桂林至北海) 、桂梧高速 (桂林至梧州) , 即将开通的有衡昆高速 (衡阳至昆明途经桂林) 和泉南高速 (泉州至南宁途经桂林) ;这些高速公路网的建成, 将大大地缩短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旅客来桂林旅游的距离。三是城际高铁从无到有。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 途经桂林的贵广高铁于2009年7月全面开工, 未来高铁的建成必将推动桂林旅游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4.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 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为加快桂林城市建设,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保护漓江, 发展临桂, 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部署。按照规划的要求桂林市将由现有58.3平方公里的建成区, 扩大到112.3平方公里, 桂林市城市的发展空间扩大了近1倍。特别是随着2008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 桂林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据统计, 2009年桂林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9.35亿元, 比上年增长35.7%, 比上年投资净增173.39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2亿元, 比上年增长39.2%。2009年桂林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十五”期间的总和多16.74亿元, 相当于“十一五”规划目标总量的47%,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过1万元, 达1.29万元。
(二) 劣势 (Weakness)
1.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旅游城市的性质、功能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目前, 桂林市内经营土特产的商店分布散乱, 缺少专营旅游工艺品和土特产街道, 未能形成市场规模;而导游所介绍的工艺、土特产等特定商铺, 商品价格往往太高, 未能充分激发游客的潜在购买力。此外, 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管理还很不到位, 表现为英文标识量相对偏少, “拉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给游客对桂林的第一印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不利于桂林城市旅游的发展。
2. 景区周边环境整治不严。
一方面, 桂林市区内一些著名景区如漓江、象鼻山等, 周边仍有少量老旧居住房屋, 这与优美景致格格不入。另一方面, 管理部门对景区附近的商业营业缺乏规范管理, 一些优秀景区商业经营点多, 噪音多而杂, 从而影响到观赏人员的游玩心情。
3. 城市旅游衍生化、多样化和功能化缺失。
一是从市场调查的结果看, 只有漓江属于高知名度和高美誉的旅游景区, “桂林山水甲天下”被限定在漓江、芦笛岩等少数景点和景区, 与观光相关的旅游产品很难成为它们的替代品或互补品。二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不突出, 虽然桂林建城已有二千一百二十年之久, 拥有像曾瓦皮岩洞穴遗址、靖江王陵等高级别的历史文化遗迹, 但桂林至今仍没有入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景点, 这阻碍了桂林旅游形象的进一步提升。三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来桂林只是观光, 城市在承接高级会议、体育活动以及学生科学营地等方面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4. 缺少城市旅游发展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目前, 城市旅游在全国还处在探索阶段, 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不多, 很多东西需要摸索, 景区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的质量与发展现代化国际旅游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城市旅游区域规划和布局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够, 部分旅游产品与周边的其他地区同质性、相似性严重。
(三) 机遇 (Opportunities)
1. 政策机遇。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 资源消耗低, 带动系数大, 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09年国务院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 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9]41号) , 提出了力争到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这为桂林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宏观上的政策保障。
2. 国际市场机遇。
2009年, 桂林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 并且实现了该论坛永久落户桂林, 这进一步拓展了桂林旅游的国际空间, 对桂林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发展城市旅游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四) 威胁 (Threat)
1. 周边旅游发展的影响。
在国内, 云南、贵州、四川、海南省旅游业较为发达, 且大多旅游也以观光旅游为主, 这与桂林形成了同类型的旅游竞争, 会降低桂林城市旅游的吸引力;而同属“两广”之一的广东省, 像深圳、东莞虽然观光旅游及自然景色这一块呈现弱势, 但它们城市旅游发展较早, 走在桂林前面, 这也将对桂林城市旅游产生威胁。在国外, 广西旅游业的总体水平弱于泰国、马来西亚等毗邻国家, 周边国家在旅游发展上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 使桂林城市旅游在吸引海外客源上面临激烈的竞争。
2. 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城市旅游建设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 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原有自然景观会形成冲击, 像桂林七星岩、芦笛岩等以溶岩、溶洞而闻名的奇特自然景观, 它形成于一定温度与特殊空气条件, 而过多的开发, 会导致原有景观的被损, 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这对城市旅游无疑是一种损伤。
三、发展桂林城市旅游的对策
1.转变经营模式。第一, 随着网络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 使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从现实和长远看, 电子商务由于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而必然发展, 迅速发展的中国旅游业不能将其拒于门外, 因此电子商务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也将是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电子商务与网络技术在旅游经营中的推广应用, 使BTOB或BTOC等新旅游经营模式成为必然选择。第二, 桂林拥有最佳的城市旅游资源和著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品牌, 但桂林的旅游客源管理控制能力不强, 桂林城市旅游产品的对外销售与管理经营需要在特许连锁经营上下工夫。
2.形象制胜, 树立品牌。鲜明的旅游形象有助于促销产品、开拓市场和筹集资金。城市旅游应从树立旅游形象为平台, 全面提升产业素质, 引导企业参与品牌创建和推广活动。不仅要考虑在中国主要的国际口岸城市和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如北京、香港、深圳、大连、上海、昆明等地设立旅游咨询中心和形象广告展示, 而且在本地区内部的重要进出点, 如火车站、机场、高速公路站口设立欢迎指示。
3.突出特色, 差异发展。城市旅游在目前来看, 在中国发展尚属起步阶段, 特色是旅游目的地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旅游发展应结合桂林已有的山水旅游特色, 不仅要突出“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的东西;同时, 应注意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 差异发展, 重点建设有别于周边地区已开发成功的旅游产品, 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共济的发展格局。
4.适当超前, 跨越发展。桂林的观光旅游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旅游的发展在兼顾常规性的观光旅游产品时, 应注重建设高档次的休闲、度假、会议类旅游产品, 实现产品类型的跨越式发展, 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 可根据旅游区域的产品特色与客源市场的对象, 适量地建设一些高档接待设施, 提高旅游发展的高端接待能力。
5.运用科技, 重视人才。要实现桂林城市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必须加大科技投入, 在旅游产业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普及力度,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树立“人才强旅”的思想, 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和机制。强化制度建设, 发挥政府、社会、院校、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实施紧缺人才、岗位职能和素质提升培训工程, 为桂林城市旅游建设作贡献。
摘要: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的旅游形象符号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先后到访桂林的外国元首或领导人达100多人次。城市旅游是桂林旅游的新型产业, 桂林城市旅游的旅游资源相对集中, 是整个大桂林旅游基础设施供应基地, 开展城市旅游不仅可以为桂林的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 还能对整个大桂林旅游区的旅游产生极强的辐射效应。城市旅游的发展为推进并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积极发展城市旅游, 将是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城市旅游,SWOT分析法,发展,机遇,桂林市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城市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庆雷, 明庆忠.旅游规划技术与方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志刚.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桂林森林公园发展分析】推荐阅读:
桂林抗战文化发展07-16
桂林旅游发展背景06-27
桂林旅游发展现状07-11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06-18
送萧绾之桂林,送萧绾之桂林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的意思,送萧绾之桂林赏析07-19
送任五之桂林,送任五之桂林王昌龄,送任五之桂林的意思,送任五之桂林赏析07-11
桂林市区07-31
桂林山水歌06-07
桂林文化论文07-29
《桂林山水》教学实录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