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24-06-18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精选8篇)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1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房地产发展建议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房地产发展建议

房地产业是王子’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地产与旅游分论坛上,旅游业是睡美人’.巴黎第十二大学终身教授雷米先生如是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旅游房地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桂林对于旅游房地产的开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阳朔西街、东街和唐人街酒店式公寓都是成功的案例,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去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国首个以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此可见,桂林市的旅游房地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时期。旅游房地产顾名思义是稀缺的旅游资源和房地产完美结合的产品。以多种旅游项目为依托和基础,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配套设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一定主题的房地产项目。较之一般的住宅,旅游地产的特点在于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从而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同时拥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极高的投资价值。促进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创新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旅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房地产发展建议游模式单一以及区域和同类旅游竞争加剧的多重挑战,桂林的旅游房地产发展必须对自身有一个国际化的定位,避免产业与项目结构上的雷同,努力发挥桂林市“山水甲天下”独特优势,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围绕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目标,整合到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中,同时吸取产权酒店、分时度假、旅游小镇等开发模式的先进经验,形成具有桂林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2.吸收先进的经验,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 国务院关于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桂林各项产业的发展均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关于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已有海南的范例摆在眼前,桂林应当加快吸取海南在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同时积极借助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给予的各种优惠政策,解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房地产发展建议放思想,超前谋划,切实把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转化成为实际的发展成果。

3.注意外部影响,保护稀缺的生态景观资源 旅游房地产一般都是一些生态景观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发的,而任何一种开发在某种意义上都意味着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一种改变。所以桂林在旅游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应建立政府和开发商的良性互动关系,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均衡布点,既着眼于当前,又立足长远。将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效益与桂林市的生态景观资源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4.追求一流的品质,打造人性化的设计 旅游房地产项目的品质是销售的最大保证。旅游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应结合桂林山水和文化特色,严格把关,用心去做,前瞻性、高水平地搞好建设规划,真正做到功能完善、设备齐全、规模恰当、层高适宜、空间适度、安全便捷、观感舒服。不仅在房屋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做到最好,而且要特别注意在细节处表现对普通人群和弱势人群的关爱,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打造一流的品质。5.营销模式多元化,重视推广外埠市场 桂林应当充分借鉴海南等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方式。政府应当联系开发商一起积极地向外推介桂林、宣传桂

林,让更多的人来这里休闲置业。只要有政府牵头,企业发力,媒体搭桥,整体营销,就有可能事半功倍地打造出桂林旅游房地产营销新模式。6.加强宏观调控以及微观把握 旅游房地产开发中的宏观调控及微观把握能力实际上是指政府对宏观政策及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由于旅游业的不稳定性和地产行业的高风险性,受土地供应、银行信贷及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当今社会经济形势并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危机等不可控因素随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_房地产发展建议时影响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所以桂林的旅游房地产开发必须加强对宏观形势的掌控以及对微观市场的把握。7.以旅游房地产业的繁荣反哺城市经济、文化建设 繁荣旅游房地产市场并不是桂林市的最终目的,通过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推动桂林旅游业、房地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餐饮、零售、文化等周边产业的发展,达到桂林整个城市的提升,给桂林居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才是桂林发展的长远目标。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2

关键词:奖励旅游,对策,建议

按照国际奖励旅游协会的定义: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目的在于协调企业达到特定的企业目标, 并对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员给与一个非同寻常的假期作为奖励, 同时也是大公司安排的以旅游作为一种诱因, 以开发市场作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

奖励旅游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 理论和实践水平都不是很高, 而且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宏观上的、经济上的、体制上的问题, 也有微观的、行业的、人员的因素, 因此在发展国内这个巨大的潜力市场时就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为我所用, 这样节省了我们摸索的时间和付出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市场的实际因地制宜, 开发奖励旅游市场。政府从上到下, 企业由下而上双方共同努力, 双管齐下, 做好这一市场的开发工作。

一、政府措施

1. 政府要落实有关旅游消费政策, 培育旅游消费的宏观环境

要积极实施带薪休假制度, 推广奖励旅游, 有条件的地区应制订和实施国民旅游计划, 进一步简化旅游出入境手续, 积极开展旅游消费信贷,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团体旅游优惠。同时强化旅游促销力度, 培育市场, 壮大产业, 使中国的奖励旅游市场有更大的空间。政府要从宏观上和具体的政策上给予倾斜。

2. 加快城市规划总体建设

奖励旅游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建设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城市的会议、会展、住宿设施相对较为集中, 方便客人来往交流。而且对配套设施, 比如航空和陆地交通系统, 城市内交通、供水、供电等要求都比较高。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 就会对该城市的声誉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所以, 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企业措施

1. 加快奖励旅游微观市场的培育

我国发展奖励旅游首先应该加强微观市场的培育:一方面, 广大旅游部门要加大对奖励旅游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企业对奖励旅游有一个比较真实又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 旅游公司、旅行社要进行深入详细的市场调研, 力求找准目标市场, 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时间, 在与企业作充分沟通的前提下, 有效地将企业满意的奖励旅游产品和专业的操作技术提供给市场, 并从中获得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2. 转变企业领导层及员工的观念

奖励旅游走进我国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决策层以及基层员工能否消除对奖励旅游的误会并认识到它的优越性。不仅仅看到奖励旅游是种福利, 而且看到它的附加值。为此, 需要组织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认真学习关于奖励旅游的一些知识, 各个旅游企业适时地深入各大公司进行宣传、交流、沟通, 企业领导与员工座谈, 交换意见和看法, 把员工的认识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双方共同努力, 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方式。

3.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据统计, 一些国际会议和奖励旅游业务主要来自亚太、北美和欧洲地区, 许多跨国性的国际公司每年都举行管理层和营销人员的大型年会, 也即总结会, 并相应为客户、员工组织奖励旅游活动, 而国际性的著名奖励旅游胜地通常就是举办奖励旅游的首选地。

4. 建立一支为奖励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

发展奖励旅游必须分工明确, 有人发展市场, 做销售工作;有人策划产品, 不断推陈出新;有人做地接工作, 搞好服务, 这需要一个协调发展的团队。而且, 参与奖励旅游工作的人不能落俗套, 要有开发精神, 能够深入研究客人需求, 跟上商务发展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算是合格的奖励旅游人才。

具体而言, 可以实施紧缺人才建设工程。一是引导和支持骨干旅游院校开设旅游业急需而又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 如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资本运营等, 促进旅游业在育人与用人方面全面接轨。二是采取短平快的方式, 委托有关院校根据用人需求举办短期的紧缺专业人才研修班。第三, 要大胆使用人才, 更新用人观念, 广开渠道, 对有开拓创新精神、外语好、业务能力强的管理者, 要放手使用, 要加紧培养年轻优秀领导人才。第四, 发展奖励旅游人才市场, 使市场在人才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如建立“奖励旅游人才库”, 促进人才有序、合理流动。

5. 设计高水准的奖励旅游产品

一方面, 要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旅游活动当中, 尽可能使参与者感受到奖励旅游不是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的行为, 而是企业的一种荣誉至上的集体活动, 因此, 这就需要这些专业公司来为企业的奖励旅游寻求一个很好的主题包装, 安排一些别出心裁的主题活动, 并应从主题活动的场地选择到节目的设计, 现场氛围的营造到餐饮服务的安排, 哪怕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当做到尽善尽美, 给所有参与者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 在组织活动中, 不仅仅是为了娱乐, 还要让参加人员都参与进来, 使整个旅游活动成为一种团体创建活动, 是一次真正的团体参与性的奖励旅游。英国奖励旅游公司经理约翰朗讯先生曾谈到:“奖励旅游作为一种创造性旅游活动, 它创造了与众不同的东西, 给人一生留下值得回味的经历。”因此, 应结合受奖全体的实际, 针对其年龄、职业、性别、爱好等, 来设计安排一些既能调动大家游兴, 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 如:绿色生态游、旅游探险等。

6. 制订常客计划

旅游景区地产运营模式及发展建议 篇3

摘要:旅游景区地产充分融合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两大行业,是发展社会经济和活跃城市经营的重要举措。新时期,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众多人群都选择旅游景区地产产品来开展休閑假期活动。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景区地产,其发展能有效促进旅游业从规模转变为系统经济,以实现房地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全面融合。文章将简要介绍旅游景区地产的几种运营模式,并就其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旅游景区地产;运营模式;发展

旅游景区地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推动国家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向前发展,其对关联产业及地区经济增长,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整体上看,我国旅游景区地产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速度在逐步加快,但在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上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旅游景区地产业的发展,将对地产行业及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旅游地产运营模式

(一)旅游-地产运营模式

该运营模式主要是借助地区的自然、人造及主题公园等景观,并逐步完善旅游景区附近的地产配套设施,从而为开发商创造可观的投资效益。旅游-地产运营模式,如今已是我国旅游景区地产开发商最为重要的营运选择。该运营模式最主要的开发产品在于:大规模主题社区的别墅及周边住宅,其投资的开发项目成本较高,开发时间相对较长,且通常需产生较大的资金积压,这就要求该运营模式必须以销售产品为主营,并在地产周边附属超市、咖啡厅及其他附属配套经营行业。

(二)地产-旅游运营模式

该模式的开发对象,主要是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自然景区,其地产结构基本是景区周边的产权式酒店或者是旅游度假区等地产。等到全面建设和完善该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后,再对景区旅游项目进行开发的一种运营模式。地产-旅游模式最核心的产品在于旅游休闲地产,且大部分都是建设在一二线城市的郊区或者是离大城市距离较远的风景圣地等处。它不仅需要以当前的旅游景区为依托,同时还必须加快建设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努力构建和谐的度假氛围。该模式主要开发度假区或者是酒店等,该类产品不需要太大投入,且没有什么资金积,开发企业通常都是亲自经营或者是租赁给他人来经营。

(三)华侨城模式

华侨城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成片对土地进行开发,凭借知名的旅游品牌来来打造、包装环境景观,并在房地产业中添加浓郁的文化韵味,使文化和景区地产实现全面融合。旅游业所具有的投资、收益高等特点,通过发展房地业,能为之带来可靠的资金渠道,同时有效规避各类经营风险。在开发和销售旅游景区地产时,华侨城被誉为国内旅游景区、房地产业融合的成功典例。华侨城提倡“规划意味着财富,环境相当于优势”的行业发展观,对于旅游景区地产业有着极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旅游地产运营模式面临的困难

(一)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

第一,缺乏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旅游景区地产对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法规,无法对旅游景区地产设计、规划及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在销售过程中,旅游景区地产出现欺诈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内均未制定与之相应的销售规范。第二,未形成合理的房地产诚信机制,且惩处力度过小。我国当前还未形成基于信用体系的监督制度,加之有些开发企业服务水平不高,未制定持续的发展规划,使业主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开发企业经营理念滞后,缺乏信用

首先,缺乏足够的经验。整体来看,国内房地产商的经营理念还比较滞后,缺乏相应的品牌和质量意识,久而久之,这些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其次,消费水平颇高。大部分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较低,加之国人在消费方面缺乏相应的超前意识,无力购买某些景区产品。再者,国内企业还未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消费者不敢涉足与旅游景区地产相关的投资领域。再者,市场信誉度不高。现阶段,旅游房地业行业中的“失信”纠纷,其原因在于销售商存在严重的欺骗行为。旅游地产业如果缺乏有效的信用制度,则无法同国际社会接轨,因而也就吸引不了外资投入。

(三)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一,房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现阶段,旅游地产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就对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和要求。而企业在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及人力储备、等环节存在的缺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产行业的发展。第二,公关协调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未制定相应的互动沟通机制,旅游地产企业通常无法直接同政府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这不仅不利于项目建设,同时也将阻碍企业的稳步发展。第三,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力。当前,地产开发企业在产品类型、模式上存在同化现象,这不仅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还将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三、对旅游景区地产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健全旅游地产法律机制

要发展旅游景区地产业,就应编制和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现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不允许通过售后包租或者是零散等形式来销售各类商品房。这就命令限制了开发旅游景区地产中的养老型及产权酒店等产品。基于此,旅游局应积极同建设部进行商讨,根据旅游地产所具有的性质及特点,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规章程,以规范旅游景区地产的发展。与此同时,各事业、企业单位应酌情调整带薪休假制度,允许个人自由调价休假,促进旅游景区地产的循环利用。此外,还必须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组建旅游景区地产协会,使企业及相关单位能共同监督,从而有效缓和行业矛盾,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二)逐步改善旅游景区地产开发商的管理质量

旅游景区地产的规划与开发,属于整体、综合性工程。从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国内不少旅游地产开发商的管理意识大多比较滞后,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企业还未能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这无法增加了旅游景区地产的开发难度及风险。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地产宣传工作,逐步增强开发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意识及能力,使整个地产开发行业都能实现专业化管理,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开发商应积极参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抓好商机;要根据不同市场来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实现投资、度假功能的融合发挥。

(三)合理调配旅游与房地产资源

不同景区中拥有的旅游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地产的规模大小。只有以景区的发展特征为基础,对之进行市场规划,方可在全国区域内对旅游景区及其地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模式。在酒店规划开发过程中,应融合本地色彩及地方实际。一切地产景区开发项目,都必须事先做好统筹规划,要将地产开发和景区生态环保、资源开发等结合起来,做到均衡布局,使景区地产开发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三者间的有效统一。只有对休闲、度假及体育运动等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方可提供集规划、开发、建设及营销等为一体的配套管理服务,最终构建相应的产业运营模式。

四、结束语

旅游景区地产的发展,对于旅游地产业及区域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从政府、行业及企业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充分突出本地化色彩,并选择相应的运营模式,才能推动旅游景区地产业快步向前发展。(作者单位: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王学发.景区休闲度假房地产价值的构成及其分摊管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4(05)

[2]祝晔,黄震方.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4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课程;教学方法

房地产开发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房地产开发的程序与管理、房地产市场及其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房地产投资分析基础、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的建设过程、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税费、物业与资产管理。可以说,房地产开发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包含了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涵盖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很多专业知识,在授课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背景。本文就房地产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房地产开发课程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将来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房地产开发这门课,不仅有利于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房地产开发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具有综合性、政策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本科程系统介绍了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的有关知识和实务,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房地产开发商、土地所有者、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建筑承包商、专业顾问、消费者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及时了解国家颁布的与房地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本课程在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不能局限于概念和教材条例的介绍,应当结合房地产开发实践中的相关案例进行探讨式教学,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讨论中学习的兴趣,改善学生们课堂学习的效果。

房地产开发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课程的教学只有直接有效地介入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最大限度的协调,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进而保持持久的活力。而在目前的房地产开发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们整天忙于教学和工作,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调查,自己所掌握的房地产开发案例比较少,在教学中就很难将房地产开发的实践案例融入其中,这样就使得很多教师为了讲授知识而讲授知识,最终使得课堂好像是教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一样,完全忽视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最终使得房地产开发课程的教学变的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改善。教育心理学阐释: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它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显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不能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能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房地产开发课程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基于房地产开发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房地产开发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入实践教学的理念,改善学生们学习的效果。要引入实践教学理念,必须从教师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入手。

3.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1.1 参加社会实践

要引入实践教学理念,教师就必须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并进行理论研究工作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参加实习,还应安排一定的时间深入实际,最好从项目的开始酝酿、投资分析、购买土地使用权、到开发建设、销售和物业管理的整个开发过程有尽可能多的参与和了解。教师对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的理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1.2 加强学术交流

各院校应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与其他学校和房地产行业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可以扩大视野,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深入了解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得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同时也能使行业对人才的培育提出建设性意见,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计划更加合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改善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3.1.3 积极参加各种房地产行业高峰会议

教师必须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便于引导学生把握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趋势。而房地产行业高峰会议聚集了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众多专家学者和重要人士,他们的观点,往往反映了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形势,了解这些观点有利于教师对房地产行业的形势的分析,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预测、判断能力。

3.2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创造实践性教学模式

3.2.1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此后经过不断的修正和推广。此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你该如何采取措施规避周期性的投资风险?通过设计问题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储备水平,明确学习的重点,并通过搜集资料,与他人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2.2 案例教学法

理论是若干案例的抽象,案例则是理论的具体化。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案例。在课堂讲解前,教师应注意搜集与课程进度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案例,结合专业知识点,将授课内容的重点融入案例中,并设计一定的问题待学生思考、挖掘。例如,教师在讲土地的招标出让时,可将某城市地块的招标过程以案例形式呈现,让学生评价这种方式的利弊,甚至可以设计一定的问题加深对招标出让土地的理解。比如,以往出现的腐败与土地的招标出让是否有关系。这些实例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2.3 融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于其中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各种房地产执业证书应运而生,助理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估价员、房地产估价师等逐渐流行起来,国家对这些专业技术资格日趋看重,学生们也越来越对与之相关的知识感兴趣,而房地产开发是房地产估价师四门考试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如果能与房地产估价师历年的考试重点结合起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讲解,务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其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3.2.4 组织学生讲课

组织学生讲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主角,教师处于听课、评课方。在学生讲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组内的分工,并规定好讲课的内容和要求,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控制好讲课的时间和质量。教师对学生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学生讲课,可以提高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锻炼学生们的演讲口才,为学生们将来应聘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学生备课过程中,他们还要对所讲的内容进行预习,然后总结出重点内容并设计案例,为了讲好一节课,他们往往还要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来充实所讲的内容,这是他们被动听课过程中所没有的感受,这也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5

更新时间: 2006-03-31 17:47:22.0 作者: 李联山 来源: 旅游调研 阅读次数: 56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国,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世界旅游收入是4550亿左右,中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2002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9800万人次,比上午增长10.1%,其中外国人13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人境过夜旅游者37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外汇收入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384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2%,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那么,中国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进程中一个很现实也很复杂的重要课题。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对第三次浪潮中现代科技与农耕文化奇妙重叠的时代特征论述:“„„这种奇怪的一致性,将使今天许多第一次浪潮的国家,可以不搞全套照搬,不完全牺牲他们的文化或者不首先通过第二次浪潮发展的阶段,就带有第三次浪潮文明的特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了第一次农耕文明和第二次工业文明浪潮的席卷后,已进入第三次浪潮席卷期。与此同时,人们空前地渴求着返璞归真,亲近泥土。这是一种现代人追求的生存质量,又是一种生活时尚。在这种现代人类的双重探求中,城市和乡村都将找到自己需要获取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

黄山是自然与人文合璧的结晶,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有2处世界遗产、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国家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已发现的地面文物多达4900多处。黄山是中国唯一拥有两处世界遗产的省辖市。《中国名人大辞典》收集的4万多清代以前历史名人中,黄山市就有800多位,位居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各州府之首。如此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动人的名人轶事,珍贵的文人墨迹,似乎这种历史遗留的人文与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田园风光隐含着“天时”;而未来五年,我市四小时车程到上海、南京、宁波、合肥、武汉、南昌等中心城市大交通圈的形成,未来十年,江浙沪地区“后花园”逐步建成,又渗透着“地利”;更可喜的是,省政府“两山一湖”皖南黄金旅游带发展战略规划(2001年-2020年)的逐步实施,发展旅游现已引起人们的共识,可谓“人和”!

黄山市立市以来的实践证明:我市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特别是旅游品位高、密度大。旅游业是我市增长最快,潜力深厚的优势产业。旅游经济是我市最大的特色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我市的市情非常特殊,既是基础薄弱、传统文化积淀厚重、开发开放难度较大的山区、库区,又拥有罕见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的世界级旅游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市发展的“三最”(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70%的农村人口、80%的山场,毫无疑问,解决“三农”(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最”目标的关键。这个意义上,大力发展我市的乡村旅游业,正是我们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们在所作的“两山一湖”规划中,对我市的乡村旅游情有独钟、寄予厚望,并精辟指出:乡村旅游在本地区未来的旅游业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详见作者撰写的《专家眼中的皖南乡村旅游和我们的选择》和2002年12月23日《黄山日报》登载的安徽省旅游局吴浩副局长撰写的《冲出亚洲的成功尝试》。毫无疑问,乡村旅游迎合了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国际上流行的绿色旅游、旅游农业,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一种趋势;国内的2002年“五一”南京10万余人主动寻访乡村田园,南充市的蔬菜之旅接待了近万人。这些信息或许给我市带来建立发展乡村旅游的启示,去进一步寻求我市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使之成为“黄山旅游”之后又一世界级的品牌。

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换言之,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无论如何理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其在旅游业中的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就业和促进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我市黟县西递、宏村旅游的成功开发以及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例证。

目前,乡村旅游不仅在国际旅游中成为热门,国内也渐成时尚。同全国不少地区乡村旅游不断升温一样,我市在乡村旅游方面也有些积极的探索,除了西递、宏村旅游之外,如上丰花果山、蜀源生态养生旅游、一些乡镇开发的“农家乐”旅游等等。我们的旅游经营者已比较敏锐地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但自发增长期的乡村旅游尚存在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特色不显、内容不丰、规范不力、服务不周、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乡村旅游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人居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采购质劣价低的商品欺骗顾客;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在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二)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对朋友关系的依赖也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采用最多的宣传促销手段——发传单(或发名片)和宣传册也局限在人际的范围和较原始的手段。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三)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既然发展乡村旅游既符合经营农户的根本利益,也顺应了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那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乡村旅游产业化进程中要有所作为,而且能大有作为。这既是对经营农户负责,又是为游客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四)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当地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者联系黄山市情,通过研读臧世凯书记代表市委在三届三次全会上所作的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领会到:市委提出的要抓住“五大机遇”,实现“六大突破”的阐述,准确把握了我市独特市情,体现了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因此,从市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大视野,站在战略高度,紧紧抓住大开放、大旅游、大交通、大调整、大政策的战略机遇期,乡村旅游是一项大有作为的事业,在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以下,作者即围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大突破”,结合学习体会,谈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个人之浅见——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新突破的必需。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是黄山经济腾飞的双翼。要实现黄山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与突破,单靠我市现有的资金实力与有限人才显然不够。因此,对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来强壮自身,扩大旅游内涵与外延,增强综合实力,显得格外重要与迫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实现黄山经济腾飞的最佳选题,非常有必要唱响这支主题曲。

可以说,我市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推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等工作,均有必要落实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主题上来。新成立的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和落实“两山一湖”规划成立的安徽省旅游局皖南办事处,应以全市乡村旅游为主体框架,建立起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充分体现出旅游经济的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对我市旅游经济的指导职能。委员会和办事处人员可以公开选聘,面向世界选聘而设立的旅游专家组尤显重要。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一切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一切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发展中地区旅游业诸多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们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缺乏自有人才,借智引智又流于口号,得不到好的创意和策划,同时又缺乏执行和运作优秀的创意、策划、规划的经营管理人才。因此,新成立的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指导委员会、安徽省旅游局皖南办事处也应以此为核心内容,着力开展乡村旅游人才的积聚和培养工作。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推进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新突破的必需。如前所述,如何发展符合我市各区县特点和区域优势的特色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最重要的就是围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村,高层面的统一规划、策划好,率先发展,快速突破,抓点带面,推动全局。这其中,编制高质量的旅游规划和凸现特色的创意策划项目是前提条件。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泛规划时代,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同样需要项目规划先行。内容包括乡村旅游的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建设布局、运作步骤、营销组合、品牌建树,效益分析等等。可以说,好的规划项目能引来资金的投入,能带来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滞后是资源配置水平的滞后,是知识和资金双重相对贫困的结果;而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规划项目的创意平庸是致命缺陷。要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必须有高质量的、新颖独到的规划项目和创意策划。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2002年,“两山一湖”规划、《黟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终审,黄山市旅游业规划框架基本完成。其他区县对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普遍重视,已经着手进行中,如由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规划的安徽新安江百里画廊旅游区总体规划、歙县渔梁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区详细规划、歙县棠樾牌坊群旅游区总体规划(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市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等。所有这些重科学、重保护、高品位、高起点的旅游战略规划的实施,对我市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乡村旅游必将在我市各区县县域经济中成为支柱产业,必将在我市未来旅游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必将在我市经济社会区域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中确立其主体地位。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和旅游经济新突破的必需。我市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改革开放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已成共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显著效果,正在逐步实现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资源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总结经验,不难发现:如果说我市旅游经济的第一次创业开始于探索中的步履艰难“上山”(以黄山风景区自然观光型旅游为主题)与“上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A、B股的上市发行)而取得了辉煌成就,那么,顺理成章的“下乡”(黄山脚下徽文化沉积区、全市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与“上市”(条件成熟的各区县成立乡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并上市),则是我市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和旅游经济新突破的关节点所在!

2002年,我市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加快,旅游景区(点)“两权分离”继续加大力度。通过深化改制改组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我市众多旅游企业及景区(点)摆脱了包袱,轻装迈向市场经济大道,大大激发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这对我市旅游业全面走向市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毋须讳言,这只是初级阶段,与我市旅游经济的客源市场国际化、旅游产业现代化、第三产业主体化进程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绿水青山枉自多,投资不来莫奈何”还是常可以听到的感叹!因此,我市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国际知名现代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必然呼唤新的突破,新突破必然呼唤新的观念、新的理论。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货币、资源、知识产权是构成旅游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要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生产力,确保旅游产品的高效生产,就必须对这三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这对发展中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战略的确立,客观上必然需要一个新的投资模式来解决。这个新的旅游投资模式即货币——资源——知识产权三位一体旅游资本的整合,这是一种典型的“多赢”策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业与信息产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旅游消费活动的特点、生产活动特点和产业运作特点,决定了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业发展高度依赖于信息化系统,信息化之路是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旅游电子商务代表了今后旅游商务活动的发展方向。所有这些,我们都应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全方位的探索。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新突破的必需。今后20年,我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综合实力的竞争愈加激烈。通常一个城区城市化的进程,是与城市的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那么,根据我市市情而确立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战略的实施,无疑将从最基层的广大乡村主动回应中心城区城市化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从根本上保证和加速我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根据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来看,最直接与现实的意义主要有:一是乡村旅游为“离土不离乡”的广大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这既是老百姓的愿望,也是政府积极倡导和培育的初衷;二是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综合带动功能远远大于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如: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村对环境卫生的整治成了自觉行为,能够激发农民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较好的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等问题。此外,发展乡村旅游业,无论从创造规模、品牌效应,还是吸引外来投资、提供就业机会等诸多方面都极具潜力,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民观念的更新。而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需的。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样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景观环境建设。重要的是我们要有长远的规划和一以贯之的建设方针。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徽风徽韵为特色,进一步突出旅游城市的主体形象和“精巧、雅致、生态、徽韵”的个性化风格,无疑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诚如世界旅游组织专家们所期待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他能够把具有历史意义的村落、当地的居民文化及优美的风景融合在一起。„„建筑物外观形象十分重要,必须加以改进并达到最高水准。从事古建筑保护的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复原村庄时,必须严格地遵循关于古建筑物保护和改造的国际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

(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新突破的必需。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黄山市既是山区又是自然与文化遗产密集区,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奇特的山水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流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加快发展的最大优势。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黄山新一轮开发开放的核心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样需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始终贯穿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方方面面,进而促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设。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充分发挥我市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也是符合时代潮流和黄山优势的希望之路。目前,我市悄然兴起的生态旅游,应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战略结合起来,通盘规划、全局考虑。可以说,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规划滞后带来的结果不是资源破坏,就是资源闲置,缺乏规划和低规划水平的开发容易走向“盲目性+积极性=破坏性”。因此,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考察国际上流行的绿色旅游、旅游农业等不同的旅游方式,其实质都是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背景或载体、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的加强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应视为取得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证。如新加坡为了对有限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关部门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游人不仅可以漫步其中,而且可尽情品尝,如同生活在仙境中,让人大饱眼福和口福。还有日本的观鸟旅游和观光农园及务农旅游、马来西亚的农林旅游区、澳大利亚的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法国的远离城市的绿色旅游、意大利的乡村度假旅游、德国的“森林轻舟”旅游等等。乡村旅游的内容涵盖了上述多种旅游方式,甚至比其更为广泛。

(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增强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推进徽文化创新和“诚信黄山”建设新突破的必需。我市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是明清主流文化的代表,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世界级的文化品牌。我们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中心,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旅游产品的灵魂是文化。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长张脉贤先生曾精辟概况为:旅游是友谊的事业,文化是感情的纽带!文化,又因其丰富内涵和人性化的特征,需要相应的依托产业、载体,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一方面,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最为广泛的文化产业依托和载体,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也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与积极推进歙砚、徽墨、万安罗盘、傩戏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棠樾、呈坎、许村、渔梁等申报纳入皖南古村落遗产扩展名录,争取花山谜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提升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使之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与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相互促进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与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把徽商精神融入新时代的旅游经济大潮中,塑造黄山人“诚信、进取、文明”的新风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应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倾力打造“诚信黄山”、“文明黄山”的新形象结合起来。

毋庸置疑,我市发展乡村旅游与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就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发展文化旅游殊途同归,是“打黄山牌,做徽文章”的全面贯彻与落实。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乡村旅游业与文化旅游业同样是知识资本密集型产业,一是智力资源,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开展一系列统一主题下的创意活动,以激活业已存在或是有待开发的乡村旅游文化因子;二是文化资本,包括有形的文化遗存、自然生态和无形的文化积淀、文化底蕴,他们是文化创新和旅游景观的前提;三是要素资源,诸如土地、资金、技术、信息。要素资源的参与,使得文化资本具备了时空置换的可能。我们不难看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使乡村旅游“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直至实现产业化目标的真正要义所在。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6

中国行业咨询网 http://[打印] [收藏] [繁体中文] 核心提示:

当今时代,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成为展示区域文化内涵与魅力、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文化统计框架,主要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与自然十个方面。其中,文化遗产、社会文化活动和环境与自然三个方面与旅游产业核心业务联系紧密。另外七个方面,正是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的交叉领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2009年9月23日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4月8日,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个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推出了2010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都进一步预示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将进入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国务院2009年4月22日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体制改革和产业化发展两大历史任务。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和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关键时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旅游业是河南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支撑、一大后劲,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河南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和消费,加速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把旅游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必须保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为此,从产业融合、产品融合、组织融合、市场融合和人才融合等角度,提出几点促进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产业融合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中产业生命周期模型,技术变革将引发产业边界的重新界定。由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就必须关注文化和旅游产业相关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法的应用,明确产业边界,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例如: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信息化进程,将3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激光技术应用到产业升级转型和产业素质提升过程,丰富和拓展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并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二)产品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已经由供给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旅游产品开发在规划阶段,就必须遵循科学定位、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实施“中华文化再造工程”,开发“伏羲八卦文化、黄帝姓氏文化、河洛文化、殷商甲骨文化、老子道德文化、释源祖庭文化、三国忠义文化、北魏改革文化、儒学集成文化、武学圣地文化”等中原文化旅游精品,并以“游河南、知中国”为主题,提升河南省整体文化和旅游形象,提高中原文化吸引力,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繁荣,促使文化形象与旅游形象有机统一,形成文化交流与旅游宣传相互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河南省的区域竞争力。

(三)组织融合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分工劳动和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展露端倪,企业组织纵向的层级结构面临消费需求多样化、企业环境复杂化和弹性、柔性、分权的挑战。企业的组织形态开始由传统的锥形向扁平发展,横向一体化、混合一体化和虚拟一体化的网络组织和战略联盟等开始成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度融合、共赢互动”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市场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与素质提升需要将文化传播渠道及网络传递方式应用到旅游产业,使旅游产业产品销售模式、文化产品的消费方式,通过市场运作、市场营销创新、品牌整合与培育、资本运营等方式,整合和利用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结合节庆会展、影视创作促销、主题推介促销、宣传促销、网络促销等传统方式和新型营销方式,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宣传促销力度。另外,培育适合行业融合发展的软环境,兼顾各方相关者利益,做到“近悦远来”。

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篇7

一、咸宁市旅游发展的现状

随着咸宁市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旅集团、广东碧桂园、中国三江航天、浙江通圣集团、万豪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房地产企业落户咸宁, 初步建成了投资近300亿元、占地54.6平方公里的旅游新城。目前, 咸宁市已建成温泉酒店、景点近30家, 拥有4A级景区9家, 形成了以温泉养生主题的房地产旅游产业集群。

随着近几年“中国·咸宁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 极大地提高了咸宁温泉旅游的知名度, 各方游客慕名而来, 使各大酒店房间入住率较高, 在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举办之前, 一些温泉旅游房地产酒店客房入住率只有60%左右, 现在超过100%。2013年春节黄金周7天长假, 城区各大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的11万人次增长了27.3%。碧桂园凤凰酒店和栖凤温泉七天共接待就餐、住宿、泡温泉的游客3.5万人次。同时, 服务的辐射范围也由武汉逐渐扩展到附近的黄石、孝感、仙桃, 江西的南昌、九江, 湖南的岳阳、长沙、湘潭, 以及北京、郑州、上海等这些大城市。

二、咸宁市旅游房地产的SWOT分析

(一) 咸宁市旅游发展的优势

1. 旅游资源丰富。

咸宁市现有的景点数十个, 其中, 4A级的景点9个, 3A级的景点5个, 2A级的景点5个,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6处, 赤壁古战场、九宫山风景区、潜山国家深林公园、陆水湖风景区、通山的隐水洞风景区等是咸宁市最为著名的几大景点。咸宁市有大小泉眼18 244处, 并于于2009年被中国矿业协会评为“中国温泉之乡”, 除此之外, 还有“桂花之乡”、“千桥之乡”、“楠竹之乡”美誉。同时, 咸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赤壁古战场遗址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以温泉、九宫山、陆水湖为代表的生态文化, 以向阳湖的名人村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2. 交通便利, 辐射圈经济发达。

咸宁市位于湖北南部, 是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和鄂、湘、赣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 是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 位于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 G56杭瑞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中段,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捷, 武咸快速通道、咸通高速公路和武汉城市圈外环线即将竣工, 将进一步加强咸宁与武汉、长株潭城市圈以及珠三角地区的同城效应。

3. 旅游房地产的价格优势。

除了环境资源优势外, 旅游房地产的价格优势也是咸宁市旅游房地产市场倍受青睐的重要因素。国内的大中城市房价已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而咸宁市的房价相对趋于理性,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 2012年, 咸宁市共计销售住房7 738套, 均价为2 924元/平方米, 不抵同时期武汉房地产均价6 406元/平方米的一半, 只占同时期长沙市房地产均价7 166元/平方米的40.8%, 相比较广州市的13 980元/平方米的均价, 优势就更加明显, 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同时, 其地理位置、空气质量、环境气候又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因此, 咸宁市旅游房地产投资价值较高, 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投资消费者。

4. 市场潜力大。随着武汉市地域空间的扩张, 咸宁市与武

汉市互动、互补、互融的旅游发展联动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得到加强, 为咸宁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 武汉城市圈及其周边省市庞大的消费群给咸宁市温泉旅游度假区带来广阔的旅游市场。武汉城市圈可以提供一个城镇人口数量超过1 000万、总人口超过3 000万的庞大客源市场:中部六省能为咸宁旅游度假区提供庞大的二级客源市场, 尤其是长沙、南昌、郑州、合肥、太原等省会城市能提供超过1亿的潜在旅游者。

(二) 咸宁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机会

1. 健康旅游动机的激发。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休闲意识越来越强, 同时, 随着中国假日制度的不断完善, 外出旅游的人数大大增加, 且旅游方式逐步从观光旅游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以温泉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更容易为久居都市的人群所接受。此时通过举办旅游节将咸宁温泉旅游集体推向市场, 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健康旅游动机, 为咸宁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2. 产业集群效应初露端倪。

广东碧桂园、中国三江航天、中旅集团在内的多家温泉知名旅游房地产企业同时开发、整体推出, 形成温泉旅游房地产的产业集群, 具备了规模优势, 并发育成为专项旅游市场, 从而降低了咸宁市旅游房地产的整体营销及管理成本, 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本市的丰富旅游资源, 拉长产业链条, 优势互补, 形成规模效应和增长效应, 为咸宁市旅游房地产业做细做精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咸宁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劣势和挑战

随着咸宁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 咸宁市以温泉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与青岛、苏州和丽江市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更是由于发展比较晚、基础薄弱, 加上管理和市场运作机制不太健全, 咸宁市旅游房地产在同行业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存在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季节性断档。

咸宁市的旅游房地产主要依托于温泉休闲, 而温泉旅游冬天门庭若市, 很多数酒店天天爆满, 有些酒店甚至要提前一个星期预定, 夏天却门可罗雀, 可谓“冰火两重天”。每年的五一节之后直到十一国庆节来临, 这一时段属于温泉旅游的淡季, 咸宁很多主要依靠温泉旅游休闲的酒店或者度假村也是客人寥寥无几, 这就增加旅游房地产的管理成本, 降低了服务质量, 也为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难题。

2. 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项目单一。

咸宁市旅游房地产过分的依托于温泉休闲, 而咸宁市的经济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商业街和娱乐设施发展比较滞后, 旅游的组团性也不强, 除温泉休闲外没有其他的旅游项目, 无法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体验旅游”。旅游时间比较短, 甚至大部分的武汉的游客来咸宁只是泡温泉, 当日往返, 没有相关的延展性, 还没有挖掘出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潜力。

3.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房地产是一种结合了旅游、休闲、房产的综合型的房地产开发, 因此, 需要有房地产和旅游开发都比较熟悉的专业的人才队伍。而咸宁市目前大部分的旅游房地产企业这方面的专项人才比较匮乏, 大多依靠原有的房地产开发人员。同时, 大多数在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方面处于摸索阶段, 经验不足, 也少有可借鉴的案例, 或者由于旅游资源的差异性, 可借鉴的意义不大。此外, 各个景区的服务人员也大多为当地人员, 多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服务的质量相对比较低。

三、咸宁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对策

1.顺应旅游房地产分时度假的大趋势。由于咸宁温泉旅游的季节性和旅游本身的短暂性, 加上第二居所型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对于置业者的经济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就限制了其市场容量, 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 有必要引入分时度假, 拓展第二居所型旅游房产的流通性来解决上述问题。例如, 将夏季九宫山避暑胜地旅游房地产与冬季温泉休闲型旅游房地产相结合, 综合陆水湖旅游房地产和赤壁古战场旅游房地产等, 解决不同旅游资源间的季节性断档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 分时度假的吸引力在于交换, 需要具有高效的、优质的旅游房地产交换网络做支撑, 将分时度假与咸宁市众多的第二居所型旅游房地产项目结合起来。

2.发展旅游综合体。旅游房地产不是旅游与房地产的简单叠加, 而是具有组团性、连片开发特点的“旅游+地产+商业”的一种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它是将旅游、生活休闲, 购物消费、会展等一系列元素结合在一起, 引领一种高档次的新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主题为核心, 以旅游、住宅、商业、酒店办公、休闲娱乐、文化会展等诸多产业综合开发、互动发展, 在特色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满足人们对第二住所优质生活的多元需求。

3.引进专业的管理团队, 加强服务专业化。近几年咸宁市旅游房地产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但相关人员的服务质量发展比较滞后, 无法满足咸宁市标准化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 因此, 引进先关的管理团队不管是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降低经营成本都显得尤为重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要求是服务的专业化, 逐渐实现服务的外包, 比如温泉酒店的洗涤、消毒等让专业的服务公司去服务, 更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结语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成熟, 咸宁市以温泉旅游为后盾的旅游经济不断升温, 旅游房地产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发展, 围绕武汉“后花园”战略与整体形象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房地产, 以人为本,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只有这样, 咸宁市旅游房地产才会有吸引力,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咸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咸宁市以温泉为特色的旅游经济不断升温, 旅游房地产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对咸宁市的旅游房地产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咸宁市旅游房地产持续科学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房地产,发展策略,咸宁

参考文献

[1]周建文.旅游地产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J].上海房地产, 2012, (1) .

[2]黄亮, 李刚.旅游房地产概念解析及相关问题探讨[J].生产力研究, 2011, (1) :124-125.

××县茶叶发展对策与建议 篇8

一、茶叶生产现状永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茶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十分重视茶叶生产的发展,在充分发挥各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时期的茶叶生产方针,出台各种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县的茶叶生产,取得了瞩目的成效。㈠生产规模目前全县茶园面积 54898 亩,种植品种 10 多个,以铁观音、佛手、水仙为三大当家品种,占总面积的 89.02%,品种百分之百达到良种化。投产面积 48612 亩,占总面积的 88.55%,年产毛茶 3262.44 吨,并且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点)1500 多家,精制加工厂 42 家,是全国、全省三大乌龙茶主产县之一。佛手茶的栽培面积、产量更是全国第一。㈡年产值与税收全县茶叶总产值 5000 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 3.45% ;年创税利 500 多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 70 多万元,产品xx 70 多万元。㈢出口创汇我县茶叶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 1600 吨,年创汇 2600 多万元。㈣争创名牌我县自水仙茶 1987 年获商业部部优产品,佛手茶 1989 年获农业部部优产品,1994 年获得福建省名茶称号之后,1995 年双双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期间共获全国和省十多项荣誉。佛手和水仙、铁观音又分别于 1997 年和 2001 年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㈤名优新品种引进全县现有铁观音茶园 21908 亩,占总面积的 39.97%,年产量 1230.76 吨,占总产量的 37.73% ;佛手茶园 14472 亩,占总面积的 26.36%,年产量 564.96 吨,占总产量的 17.32% ;水仙茶园 12492 亩,占总面积的 22.76%,年产量 556.42 吨,占总产量的 17.06%。近年来,又积极引进科旦、白芽奇兰、丹桂、金观音、黄观音、凤凰单枞、八仙、紫龙袍、青倩翠玉、金星 12 号、杏仁等名优新品种,进行优化、调整茶叶品种结构。㈥无公害茶叶生产情况近年来,生产无公害茶叶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主攻方向,因而也得到我县的重视,于 2000 年在玉斗、湖洋两镇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1500 亩,年产量 115 吨。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1 万多亩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年产量 1000 吨左右。

二、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㈠争创茶叶名牌积极有余,利用名牌产生效益不足,总体茶价偏低我县茶业主管部门多,缺乏协调,各行其事,各部门对争创名牌积极有余,而对利用名牌产生效益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形成我县茶叶销售至今仍以出口为主,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出口茶叶质量多为中低档,因此售价不高。更因茶叶出口集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受金融**影响较大,不利提高售价。而近年国内市场名茶售价高、效益好,我们对此却视而不问,不能及时把握商机,利用现有名牌产品拓展国内的高档消费市场,以致茶叶名牌多多,有名无效益,茶价上不去,总体价格偏低。㈡茶园管理粗放、单产低,生产成本稳中有升,经济效益不高由于茶价低,成本较高,利润微薄,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以致掠夺经营,茶园管理粗放,只采不管,或是只采不养。全县正常管理、正常生产的茶园不足一半,而且出现抛荒茶园 2000 多亩、8000 亩茶园改种或套种其它作物。有的茶园一年只采春、秋两季,有的茶园只采不养,有的低产园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以致产量不高,全县平均亩产仅 67.11 公斤,只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于全省平均单产。同时,农药、肥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升,加上制茶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效率下降,致使生产成本稳中有升,茶叶生产效益不高。㈢茶叶粗采滥制,优质茶少,总体质量不高不稳由于采茶实行计量工资,采工为了自身利益,没有按采茶标准和要求而粗采滥采,以致茶青质量大大降低,更由于总体茶价低,制茶者为了获取较高利润,采取增加日产量或是不按工艺程序进行,偷工减料,难于制出好茶,产品质量不高不稳,形成恶性循环,缺乏市场竞争力。㈣茶农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制茶技术与创新我县现有茶园中,集体所有茶园 12422 亩,占总面积的 22.63%。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的被分到户,有的投标承包,至今已没有一株茶树是集体管理的,这样,形成了许多管茶的人缺乏制茶技术,而有制茶技术的人没茶管,正所谓懂契没田做,加上许多茶农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制茶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而且农村信息不灵,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难于把握市场脉膊,无法根据市场要求和价格变化进行生产,造成产销脱节,流通无序,大大降低市场竞争能力。㈤茶叶企业规模小,缺少行业龙头带动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县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点)1500 多家,精制加工厂 42 家,目前只有外贸茶厂、北硿茶厂和莉芳茶厂三家企业有一定规模,但设备陈旧、老化,综合实力不强,而且是纯精制加工,产品开发欠缺,科技含量低,优势不明显,不能形成行业龙头,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同步发展。㈥产品缺乏深度加工,科技含量不高,附加产值低由于茶叶初制加工目前仍是半手工半机械制作,目前,全县仅有采茶机 30 多台,修剪机 10 多台,机采、机剪面积只占总面积的不到 20%。茶叶深度加工更是空白,在整个茶叶生产、加工、包装以及管理上,科技含量都不高,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谈不上科技兴茶。

三、今后茶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及对策㈠明确一个指导

上一篇:的确的近义词下一篇:浅析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