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游记

2024-08-10

桂林旅游游记(精选8篇)

桂林旅游游记 篇1

记得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后来便对这个美丽的地方神往不已,今年暑假,终于成行了。

我们买的是8月2日上午十点的机票,由于距离机场还有一段距离,又买了到机场的火车票。8月1日晚上十二点到火车站,等待凌晨一点多的火车。结果因为连日大雨,火车晚点了,怕误了飞机,我们又回家开车,连夜往机场赶。一行共十个人,两辆车刚刚好。倦意正浓的时候,还不时的有阵雨添乱,在漆黑的高速路上,司机开得小心翼翼,我们这些同行者不仅不敢睡,还要没话找话和司机攀谈,唯恐他打个盹出事故。三个小时的车程,在服务区歇了两次,终于在早晨五点钟到了机场。

然后机票又出了问题。同行的两个人订机票时一个身份证号错了,一个姓名有个错字,前者取不了票,后者过不了安检。几经协商,最后前者退票再重新下单取票,后者换了航班,好在两个航班时间差不多,后来听后者说他乘坐的航班既没有提供午餐,也没有见到漂亮的空姐,他怀疑坐了假飞机,我们忍俊不禁。

下了飞机,取了行李,乘坐机场大巴到预定好的桂星酒店。一路上看桂林城市风光,果然和中原地区大有不同。对向行驶的车道、同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都有宽阔的绿化带,并且绿化带由下而上分了好几层次,首先是绿油油的小草,比草高点的是四季常青的木本阔叶绿植,比绿植高点的是有姹紫嫣红花朵的高大花木,然后是更高大的遮天蔽日的乔木。本就没有重工业,绿化又特别到位,整个桂林的环境异常的好,随处可见的蓝天白云,和环绕城市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的山峰遥相呼应,让人有置身画中的感觉。中原地区的大城小镇,每日都有洒水车持续洒水,尚且难免车马过后尘土飞扬,而在桂林,从未见过洒水车,也从未见过空中有飞扬的尘土,空气质量一直显示最优。

到酒店办好入住后出来吃饭,第一顿自然要吃闻名天下的桂林米粉。桂星酒店对面就有一个明桂米粉刚开的第四家分店,店面不大,干干净净,每人要了一份招牌卤菜粉,8元。墙上贴有米粉的吃法。我们按照指示端了米粉,自己加酸豆角,加辣椒酱等佐料,拌匀开吃,吃一半加卤水汤,再吃,就另是一种味道。作为河南人,一向偏爱面食,喜欢筋道的烩面削面之类的,乍一吃米粉,感觉不一样,米粉和拉面一样是圆的,但要粗点,不需要费劲嚼,因为根本不筋道。口感不习惯,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吃完饭,在街上闲逛,放眼望去,每几家店就有一个米粉店,而米粉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卤菜粉、牛腩粉、三鲜粉、酸辣粉、凉拌粉、红油粉、猪脚粉等,大可以和家乡的烩面、拉面、削面、饸饹面、手擀面、炝锅面、凉面、油泼面、鸡蛋面、炒面争锋。当然,在这里你要想吃一碗从小吃到大的任何种类的面,都是极其有难度的。

饭后在酒店休息一会,打车到象鼻山公园。公园在市区,打车十几块钱即到。公园的主要景点就是象鼻山,其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被人们美誉为桂林市的城徽。记得小学课本上《桂林山水》一课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泛舟漓江,另一幅就是象鼻山,今天得以看到了课本上的画面,并有幸爬到了象鼻山顶。这是一座并不高的山,它的出名全因其山形奇特,并且公园段内的漓江已被污染,再无清澈见底之景象,作为一个4A景区,其实无可称道之处,自我感觉并不值得一去。

晚饭是在小南国吃的。小南国是桂林市区在网上评价比较高的一个连锁饭店,桂星酒店几十米远就有一个。菜品价位适中,大米免费,上菜速度也快,味道还不错,不过没有什么地方特色,当然也可能正因为此,才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好评。

8月3日早上洗漱完到楼下餐厅吃免费自助早餐,我吃了一碗米粉,一碗鸡蛋羹,喝了一杯豆浆。饭后乘车到芦笛岩。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 5 公里,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洞深 240 米,游程 500 米。洞内有大量绮丽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红罗宝帐、盘龙宝塔、原始森林、水晶宫、花果山等景观。芦笛岩岩洞很是高大幽深,室外是38度的高温,游客汗流浃背,但到了岩洞只觉冷气森森,凉爽怡人。全程都有导游讲解,不仅开了眼界,还长了见识。中学课本上虽有关于岩洞形成的理论,但太过空泛,通过实物参观,我知道了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溶解了其中的碳酸钙并从洞顶上滴下来,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固体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石钟乳”,因为形似乳房。我仔细看了,果真很像。如自下向上生长,则是石笋。如石笋和石钟乳不断地增长,最后连接起来,形成柱状物,称为石柱。石柱、石笋、石钟乳是组成洞穴美景的主要部分。

午饭在市区繁华地带正阳步行街一个云南过桥米线店吃的。服务小哥端了一大托盘,托盘里有一大碗咕嘟滚着的热汤,一小碗湿米线,另有五六个小碟,装有配菜、肉片、佐料等。按照说明,将这些东西分别倒进热汤里,简单搅拌就可以开吃了。

下午到了靖江王城。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王城内最出名的景点就是独秀峰,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就刻在此峰上。桂林的山和别处的山最大的不同是,别处的山一般座座相连,连绵起伏,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逐渐增高变陡,桂林的山却一座是一座,绝不藕断丝连,更不会拖泥带水,而是干脆利落地一座高山拔地起,没有铺垫,没有过渡,所以桂林的山大多只能远观,不可攀登。就比如独秀峰,像一座宝塔一样兀立在那里。当然,独秀峰有开凿的石阶可以攀爬上去,虽只有几百米,但因为台阶几乎是垂直的,爬起来也很累。跟着导游,我们听了不少历史掌故,还参加了拓印、科举考试等游戏。

8月4日我们参加了义江缘和龙脊梯田两个景点一日游。义江缘依山傍水,环境幽美,是个少数民族村寨。我们坐着竹筏,和红衣瑶、长发瑶、白裤瑶、侗族、壮族的阿哥阿妹们打招呼、对歌。导游介绍,少数民族未婚女子统称阿妹,已婚女子统称阿嫂,年轻男子统称阿哥,年老男女分别称阿翁阿婆,可不能叫错。导游还说,瑶族的阿妹们因为条件限制,大都没有接受良好教育,所以比较喜欢文化人,尤其是戴眼镜的,她们要是看上哪个游客,就会踩对方脚跟,如果你回踩,就是答应留下来成亲了,顿时吓住了我闺女,虽然感觉爸爸算不上帅,还是强迫他摘掉了眼镜。下了竹筏,进了寨子,我们喝了瑶人自酿的酒,甜甜的,很好喝;见到了上衣果真是前后两片并不缝合只用绳子松松扎起来的布的红衣瑶;还看了一生不剪头发的长发瑶的阿婆在吊脚楼上表演盘头。她们真的很神奇,几分钟的时间将将近两米的头发梳的水滑并整整齐齐地盘好,并且不用任何皮筋、头箍之类,最后只插上一把梳子即可。

从义江缘出来,乘车到龙脊。桂林游客中外国游客特别多,我们车上比较显眼的是一个外国小姑娘,和我闺女年纪相仿,她爸爸是外国人,妈妈是中国人,爸爸妈妈坐一起,她和我们一个同伴一起坐,同伴问我闺女要不要换换位置,小朋友坐一起,我闺女直摇头。后来她说她看了那个小姑娘一眼,小姑娘眼睛弯了,明显是对她笑,她就想和小姑娘坐一起。换了座位后,两个姑娘相谈甚欢。下车问了闺女才知,小姑娘爸爸是瑞士的,妈妈是中国的,所以交流几乎无障碍。下车后在龙脊排队买票时两个孩子又玩了好久,同伴们都开玩笑说还是我闺女厉害,竟然有国际友人了。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一路前行,随处可见潺潺山泉,热了就洗洗脸冲冲脚,凉透肌骨,渴了就鞠一捧山泉水,清冽甘甜,胜过了所有的饮料。累得气喘吁吁,歇了几次,和闺女相互鼓励,终于到了山顶。放眼望去,梯田如链似带,把一座座山峰环绕成一只只巨大的螺蛳,小路悠悠地,萦绕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陡崖前,凡有泥土的地方,都开辟了梯田。一块块的梯田,依着山势,蜿蜒曲折,极富层次感,更有线条美。山顶上风很大, 一路行来的汗意顿消,让人忍不住想起了苏东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诗句。

8月5日游漓江。坐的竹筏,但是现在的竹筏都是带发动机的,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所以感觉不到课文《桂林山水》里“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情形,但是漓江的清澈澄碧,江岸群山的秀丽险峻倒是让我们一路赞不绝口,除了背诵《桂林山水》原文“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竟没有更合适的语句来描述我们的心情。桂林雨水极为充沛,每天傍晚几乎都要下雨,所以桂林的山虽然都为险峻的石头山,但山上却100%覆盖林木,远看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泛舟漓江,抬头是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远处层峦叠嶂,林木葱茏,俯视漓江碧波万顷,江上竹筏点点,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因为天太蓝,山太绿,一片白云飘过,就会在山上投下一片阴影,显得这片山林颜色格外浓重,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随着白云飘动,阴影也在移动,很是有趣。

在漓江拍照,绝对不需要刻意选景,因为无论从那个方向、哪个角度,风景都绝美,绝对是360度无死角的。有人问我到没到20元人民币背景上那个地方去,还说应该到那个地方,手拿20元人民币拍张照留念。说实话,我确实没到那个地方,但我不遗憾,因为漓江这样的美景俯拾即是,何必刻意追求这一特定景点?

8月6日上午买土特产。买了桂林三宝: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买了桂花糕以及各种桂林风味糕点,买了罗汉果、百香果,还买了“印象.刘三姐”大型节目主演、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代言的“花香怡人”牌桂花香水。

导游说,桂林之所以称为桂林就是因为城市遍植桂花,如果阴历八九月来,全城弥漫桂花清香,分外浪漫迷人;导游说,“印象.刘三姐”以漓江山水为背景,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演绎漓江的山水风情,场面宏大,特别震撼;导游说……我也想感受沁人心脾的桂花清香;我也想看看震撼的山水实景节目;我更想骑着单车到举世闻名的阳朔十里画廊看看蝴蝶泉,爬爬月亮山,游游世外桃源,逛逛繁华的阳朔西街,再尝尝阳朔正宗的漓江啤酒鱼。可惜,时间有限,财力有限,我们要离开了。当然,旅行总会有不完美,我并不遗憾。

8月6日中午最后一次吃了桂林米粉,下午我们便乘坐火车离开了。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暑假幽居读了一个多月的书,这次又出远门领略了桂林风光。从此以后,桂林山水于我不再仅仅是他人镜头中的图画,他人笔下的文字,我也曾与她亲密接触。相信这次旅行会我生命中的旅行一起,会和我读过的书一起,丰富充盈我的心灵。

难忘桂林!

桂林旅游游记 篇2

一、引言

旅游目的地形象(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热潮。国外对旅游形象的定义往往依据“image”。一般认为,Image是一个广泛而模糊的概念,它是人对事物个人、主观、概念性的理解,人对事物它需要建立在人脑信息处理过程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内在形象,因此旅游形象是由旅游地的各种旅游吸引物和环境因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1971年美国学者Hunt认为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于自己非居住地所持的印象,并提出旅游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开发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对旅游形象的提法不一,他们认为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某一旅游目的地各种信息的感知总和,是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头脑中的主观反映。1997年张建忠对旅游区形象做出区分,狭义包括区内自然人文景观的集合,广义则包括了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服务设施等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业不断融合,越来越多的现代旅游者通过网络决策旅游目的地,浏览、购买旅游产品,游历后在网上分享游览经验,发表评论和网络游记等,网络信息已成为研究旅游者行为特征的重要数据来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地选择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洪泽湖、京杭大运河、周恩来故居、河下古镇等高级别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淮安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研究思路

基于各大主流旅游网站网络游记为样本,首先ROSTCM6软件提取淮安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和频初步了解淮安旅游形象的主题;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了解旅游形象属性,进一步完善对淮安旅游形象的属性;最后,对比问卷中游客实地对淮安旅游形象的感知,了解淮安在游客心目中形象的好坏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三)创新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在研究方法上采用ROSTCM6为工具的网络文本分析法研究国内游客对淮安旅游

目的地形象感知,突破了常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方法,拓展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研究思路,更多地从游客心理层面去研究目的地形象,获得的数据更真实全面,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建立分析类目,即对词频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类。以ROSTCM6高频特征词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淮安实际情况,按照词汇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选取与研究主题有关的前50个高频词语,前15个为淮安、周恩来、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盱眙、洪泽湖、镇淮楼、河下古镇、明祖陵、淮扬菜、吴承恩故居、吴承恩、小龙虾、淮安府署。

旅游目的地形象包括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三方面。通过数据挖掘,本文从认这三方面从而得出旅游者心目中的淮安旅游形象。通过词频分析,游客对淮安的认知评价集中主要分布于旅游吸引物。“周恩来”、“西游记”、“漕运”,这一结果与淮安对外旅游宣传一致。频率极高的“周恩来”并非以景色取胜,游客更多是为了前来瞻仰一代伟人风范,学习周恩来精神并将种传承发扬精神而来。“西游记”是大文学家吴承恩著作,目前淮安也正在极力打造属于本土的西游记主题乐园。旅游景点风景区环境与氛围方面。“周恩来景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等是游客选择的主要旅游景点。美食。淮安作为“淮扬菜”发源地之一,推出了“淮扬美食——舌尖上的运河”系列来吸引游客,而“文楼汤包”、“小龙虾”等都是外来游客不可错过的美食小吃。

从情感分析来看,旅游景点方面:由于不同景区吸引力水平有别,游客足迹依次集中于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周恩来景区、镇淮楼、洪泽湖等,在地域分异的作用下,这些景点游客数量、频次各不相同。风景区环境与氛围方面:“水天一色”、“水质好无污染”、“比较安静的城市”这些是游客对于淮安这座城市及景区的评价,但有些景区由于开发尚未完善,一些游客到达目的地后会给出“两三个垂钓者也是只有我一个游人”、“铺子都关着门据说是因为没有游客”、“发现我竟是唯一的游客”类似这样的评语。美食:“小龙虾特别味美”、“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洪泽湖美食极具农家风味”等都是游客对淮安美食的评价,美味可口的淮安美食得到了大游客的普遍认同,但不乏被商家宰客的现象。

“周恩来”、“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是样本游记高频词汇,体现了淮安旅游形象的整体感知。首先,高频特征词以名词为主,主要是旅游地、景点、名人、建筑、小吃等数量最多;形容词主要反映淮安环境氛围、景观风貌、美食等旅游形象特征;动词则表现了游客在淮安旅游的活动特征。其次,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特征词是周恩来、小龙虾、淮扬菜、美食、广场、参观、运河、文化、故乡、历史。由此来看,“周恩来”作为该旅游地主打城市名片之一是游客提及最多的词汇,体现了“周恩来”在众多旅游形象中其重要性。排名第2、3、4的“小龙虾”、“淮扬菜”、“美食”,反映了盱眙国际龙虾节在游客心目中的认可程度,淮扬菜和淮安的美食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成为淮安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排名第6的“参观”多为游客在感受和体验淮安环境氛围和生活节奏时使用,体现了游客在淮安旅游休闲活动参与体验的行为特征;排名第7、8、10的“运河”、“文化”、“历史”是游客对淮安旅游的直观印象,反映了淮安的深厚文化底蕴,这些都是游客对于淮安旅游的总体认知情况。

四、对策

近年来淮安极力打造以“名人、漕运、美食”的旅游形象,淮安的旅游形象定位应从本地的竞争优势,即旅游者的感知评价中最高的要素——旅游要素出发,对中远期分别制定形象定位,从而带动品牌的形象的建设和产品的创新,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强化旅游形象的感知。

(一)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旅游者对城市的形象认知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旅游活动的认知,淮安应提升现代旅游者对其生活休闲、现代都市等城市形象的认知。城市环境也是制约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于游客需求,淮安市景区的公共交通尚有改善空间。例如: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吴承恩故居竟然在河下古镇”。因此景区可以推进电子门票、GPS定位系统等智能管理系统为主体的数字化建设,利用详细的道路指示合理引导客流分布,强化景区信息发布与预报系统功能,让游客充分享受数字化出行的便利。

(二)旅游活动体验方式单一

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明祖陵等知名景点都赋予了其重要的文化内涵,但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淮安的旅游开发模式较落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代旅游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应当由单一且单向的“静态观光”向双向的“体验游”、“深度游”转变。淮安应加强对景区内历史人文遗存的重视,深入挖掘其审美价值,整合精华,积极通过艺术手段、活动场景、参与性节日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游客对其辨识度、熟悉度,从而为淮安的旅游形象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旅游的转型升级。

(三)拓宽旅游目的地宣传渠道

耄耋夫妻旅游10年出游记 篇3

用旅游开启最美退休生活

表哥马成年原在邮电部门的一个企业工作,他从线务员干起,后来入党当干部,1990年退休。表嫂张秀云18岁参加工作,是铁道部通信处一名话务员,1984年52岁退休。他们在岗期间,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外出旅游是一种奢望。1990年表哥退休后,二老就萌生了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的愿望。表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会留下多大的遗憾啊!”

1996年7月22日,66岁的表哥和64岁的表嫂打点行装,开始了平生的第一次旅游——大西南行。这次旅游让他们大开眼界,领略了大西南的美好风光。从此,他们每年都会花一个月时间去旅游,用这种方式为晚年生活留下美好记忆。

10多年间,表哥和表嫂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到海南岛的三亚,从厦门的鼓浪屿到新疆的吐鲁番,从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到嘉峪关,从内蒙古的大草原到云南的西双版纳、香格里拉……除西藏外,他们走遍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游览了300多处名胜古迹。

2006年后,表哥表嫂又先后去了香港、澳门和台湾。香港的紫荆花广场、维多利亚港,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妈祖阁,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写游记赞美祖国壮丽河山

表哥和表嫂为了留下旅游时的美好记忆,多年来坚持边旅游边写作游记。在游记中,他们写下所到之处的美丽风光、旅途的见闻和感受。他们描述洱海,“湖面平静如镜,湖水清澈见底,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描述黄果树,“奇山、奇石、奇树,鬼斧神工地造就了一幅立体水墨画,一座天然大盆景”;描述壶口瀑布,“水流湍急,惊涛拍浪,站在近处观之,如飞流直下,蔚为壮观;站在远处听之,如雄狮怒吼、雷鸣贯耳,让人产生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的感觉。”

在山东长岛游览了有名的金黄色海滩后,他们在游记中写下:“海风轻轻地吹拂,海水荡漾着涟漪,海鸥在低空翱翔着。我们完全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忘却了自己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仿佛又回到孩童时代。我们挽起裤腿,打起赤脚,迎着海风,趟着海水,捡拾着被海浪打到岸边的贝壳。在海边玩了个不亦乐乎。”

在10多年的旅游中,二老写下旅游日志300余篇,累计40多万字。他们摘选了其中部分内容,配以照片,出版了《旅行记》一书。在这本游记中,他们不仅介绍风景名胜,还记录了往返路线、交通工具、景点特色和老年人在旅游中应注意的事项,尤其是总结了出行中的一些经验。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潇洒,但出门在外还是要周密考虑,定好出行计划,参照地图事先安排好路线和要玩的景点;坚持节日长假不出远门,以避开人流高峰;坚持自助游,以免行程太紧张、体力吃不消;去小地方旅游,坐晚上的火车,到站后把行李寄存在车站,轻松游玩一白天,到晚上再坐车去下一个目的地;要备足老年人日常用药和应急药品。总之,吃、穿、住、行,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灵活安排。表哥说,除了去台湾,10多年来,他们每次出去旅游,开销都没有超过一万块钱。

现在,表哥表嫂经常拿着《旅行记》,向亲友及街坊介绍自己的旅游经验。翻看游记,分享故事,也成了他们老两口接待客人的一项重要内容。

桂林游记 篇4

公共交通: 1、10、18、22路公交车及51、54、58路免费公益车 汽车总站 7:00--18:00有大巴车桂林===阳朔,直达,大概需要70分钟,车费15元/人,买票上车,15--20分钟发一班。桂林火车南站 6:00--22:00有中巴车桂林===阳朔,一路经停,大概需要70分钟,车费15元/人,上车后买票,15--20分钟发一班。

/ 4

58路免费公车路线为:芦笛岩——虞山公园——叠彩山——伏波山——风情园——七星公园——象山公园——南溪公园,运行时间8:30—16:30 附桂林免费公交车(9:00-17:00)

51路——从公交东环车场发车经花鸟市场、北极广场、凤北路、中心广场至桂林站。52路——从东环车场发车经三里店广场、龙隐路、至七星公园。53路——从公交总公司发车经环城西路至北极广场。

54路——从桂林南站发车经上海路、安新小区、穿山公园、三里店广场至高新区。55路——从平山发车经南环路、净瓶山大桥至车管所。

56路——从平山发车经南溪公园、上海立交桥、香江饭店、将军路、八中路口至平山。

57路——从西凤路发车经教育学院、少年宫、西门桥、南门桥、象山公园、解放桥、十字街、艺术馆至西凤路。58路——从南溪山公园发车经象山公园、七星公园、民俗风情园、伏波山公园、叠彩山公园、虞山公园至芦笛公园

地址:桂林市阳朔县神山路40号

电话:0773-8885757 传真:0773-8885959 阳朔新富安酒店

桂林新富安大酒店位于阳朔县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中心蟠桃路59号 电话:40078-40076(7×24)

/ 4

2、漓江精华游杨堤—兴平筏工: 卢师傅:***,8点出发,10点半前到杨堤。100 桂林站——杨堤路口——杨堤渡口

3、遇龙河漂流筏工师傅:林师傅:190+20=210 ***

1、可骑自行车到遇龙河边,自行车可以放在竹筏的后面

2、一般来说竹筏不会出事,最好不要在竹筏上打闹。

3、遇龙河主要游览景点有:富里桥、遇龙桥、归义古城遗址、仙桂桥、旧县民居群以及“小漓江”风光等。

A全程漂流:金龙桥-栖凤山-天作寨-遇龙桥-石龙山庄-八仙岩-双狮角逐-情侣山-归义古城(旧县)-仙桂桥-旅游停车场-八戒仰月-朝阳码头-水车山庄-五指峰-竹林幽境-月亮山潘庄(徐悲鸿画居)-骆驼过江-工农桥(刘三姐古榕壮寨)。全程12公里左右,枯水季节漂流时间约为5小时,丰水期3,4小时就可以了。

1)在阳朔乘到桂林的班车在白沙镇下车,票价2元/人,在白沙镇租摩托车(老实说,2轮摩托车危险系数蛮大的),10元就可以到富里桥。

或者 在阳朔汽车站乘 阳朔——金宝 中巴车(白沙镇方向),在金龙桥下,票价4元/人。2)骑自行车,从阳朔沿遇龙河逆流而上,至富里桥,大约2小时左右。3)租车到金龙桥,大约30分钟,80元/车(7座以下);另外只漂流上半程的话,到码头后是没有公交车回来的,需要提前预定包车60元/车(7座以下)。

简单的漓江徒步路线(桂林南—兴坪):

桂林站——杨堤路口——杨堤渡口——过渡后沿江边碎石路走——无路时转上左手边土坡,上乡间小路——路尽头为浪石村——过渡后有一片大草坪——过一小水坝——转上山腰小路——分岔路转左——路尽头为一小码头——沿码头旁的岸堤走——再次转入土路(有蓝色箭头指示)——漓江老村客栈——下到一小码头,再次沿岸堤走——上乡间小路——穿越一片农田——水泥路——穿过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村尽头为渡口——过渡——沿大路一直走——过一座水泥桥——兴坪(杨堤——兴坪为精华段)

线路一:从阳朔到月亮山骑车走公路约9公里,1小时左右,途中大约走6公里的地方路过骆驼桥,向东望就是骆驼

/ 4

过江,骆驼桥右拐就是有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了,旁边有一小别墅,极写意。回到大路前行及到大榕树,门票13元(再向前100米走旁边一条小路可不用买票,现在好像有人看了)。月亮山公园门票9元,附近还有水岩80-100元(没怎么开发,比较原汁原味,里面走遍了要2—3小时,别忘了带雨衣)。从月亮山公园边上的小路可到龙潭乡,是个小村子,里面有个“徐氏祠堂”。

线路七:遇龙河畔自行车黄昏游(16:00出发):阳朔—下塘村—骡马村—大石村—旧县村—遇龙村(看遇龙桥)—白沙镇—阳朔 介绍:从阳朔往白沙镇方向骑至阳朔收费处,往左拐小路进山,一路山清水秀,在火红的晚霞映衬下,更显美丽。

提示:1,旧县村是阳朔旧县城所在地,古民居保存相当完好但已被商业污染,不要随便进民宅要收费,摄影,照相都要注意。

5.遇龙河漂流有全漂、半漂之分(上半程遇龙桥—旧县,下半程朝阳码头至工农桥),全漂至工农桥,筏子跟漓江机动筏不同,这里全是人工手划的,要4~6个小时,约200元/筏;半漂至旧县120元/筏(可坐2人或加2辆自行车)。羊角山,鲤鱼挂壁,童子拜观音,神笔峰,(海豚峰),老人守苹果,五指山,八仙过江(唐僧四徒山),狮子山,青蛙山,鸡笼山,母鸡山,猪八戒背媳妇,蝙蝠山,大象山,鱼尾峰,乌龟爬山,九马画山,青蛙跳江,雄狮回头看九马,猴子捧西瓜,小蜗牛看漓江,骆驼过江,七仙女下凡,美女梳妆图,猴子看漓江)

桂林游记 篇5

2012年11月1日至4日,武汉龙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组织2011年度优秀员工桂林为期四天的桂林游,我有幸作为十七名员工中的一员(其中部分员工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前往)体验了一次桂林之旅。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百闻不如一见,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举世闻名桂林风光。秀丽的漓江,水边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河中有水,水中又有山,一切都相依的绝美无论,看不到一点瑕疵。现在让我带你走入一幅以漓江为背景的山水画中去。

11月1日,早上9点17名同事武汉站集合后乘坐9点55的动车直奔衡阳,中午在衡阳用餐后,3个半小时的旅游大巴直达兴安,游览江南水乡-秦城古街。一进入城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金刚塔,塔身是秦城内各景点的导游图,城内一条古道小河蜿蜒流淌,小河两边仿古风格商铺很似味道。清代诗人苏宗经曾这样形容兴安水街,“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易,篷窗买酒便”。往昔的故事已经模糊,但清流依然潺潺,垂柳依然幽幽。那洗菜、洗衣的兴安人,在渠中顺流而下的大人孩子依然那么高兴。半个小时游览完毕水街后,乘坐旅游大巴到达桂林市入住酒店,做好休息调整,迎接明天精彩的行程。

11月2日,早6点半起床用过早餐后,赶赴著名的漓江。我们在磨盘山码头上船,8点准时开船,开始了5个半小时的漓江之旅。出了磨盘山码头,两岸山峰逐渐显现,奇峰、怪石、倒影、山泉、岩洞,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周边丛林密布,果树丛生,偶尔有

一、两个熟透的果子掉入江中,荡起了片片涟漪;江中不时有几只渔船划过,悠然自得,更赋予了漓江新的生命力;远处洲滩上的几只水牛也快乐地闯入我们的视线,融入漓江美丽的风景之中。“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这样的美誉用在漓江身上一点也不为过。百里漓江,百里画廊。“鲤鱼挂壁”酷似一条金色的鲤鱼横挂于石壁之上,形象逼真。“群龙戏水”,犹如数条飞龙,或飞天直上,或游戏水中,或相互追逐,或休闲期间,妙趣横生,留给游人无限的遐想。号称如来佛掌的“五指山”将大话西游的传说赋予了如仙境般美丽的漓江;而“西天取经”的景致则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和磨难展现给了21世纪的游人。“九马画山”的传说又将我们的思绪拉到了周恩来和陈毅“数马定江山”的意境中来,传说当年周恩来和陈毅游览于此,看到山上的树木与岩石组成的图案酷似一群马,或昂首挺胸,或低头饮水,或立于林间,他俩觉得有趣,就停下来数数看到底马有几匹,结果周恩来数出了九匹,而陈毅怎么数就只有七匹马,回去后周恩来当上了总理,而陈毅只能位居其下,当任副职了。据说数出马匹越多的人将来就会有越高的权位。我觉得漓江上最美的风景还数山上色彩斑斓的石纹,像一匹匹黄布倒映水中,游船经过,好似游于青山“黄布”之顶,煞是好看,20元人民币的背面就是取景与此!“黄布倒影”过后,漓江精彩的景色大部分已全部走完,大家回到船舱休息。我一个人独坐船尾,晒着太阳,吹着江风,何等惬意,愿在心里留下最后一丝漓江风光。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下午下船后,乘坐旅游大巴,穿越“阳朔十里画廊风光地带”远观月亮山,之后到遇龙河乘木筏漂流,体会“小小竹筏河中游,两岸青山巍巍行”的美妙仙境。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一缕残阳斜照,穿越千山万水,其中的意境无法用言语表达。晚餐后漫步在没有国度,没有边界的阳朔西街(又称洋人街),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情。稍晚后观老谋子执导的名族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给视觉带来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11月3日,同前一天一样7点半从酒店出发,赴阳朔著名景点银子岩。据说银子岩是因为其间的岩石以银白色为主,在灯光的照耀之下,发出象钻石一样闪亮的光芒而得名。山体溶洞内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各种类型的钟乳石,大量奇麓多姿、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组成了狮岭朝霞、广寒深宫、雪山飞瀑、独柱擎天、水晶宫、花果山等一幅幅奇特景观,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令我们目不暇接。不时从头顶上滴下几滴山泉,让我们感觉到这些溶洞的强大生命力―――原来他们都是“活”的,在山泉的滋润下,他们还在慢慢的生长呢!不得不提下银子岩的导游,20多岁的壮族小姑娘,人美声音细腻,对我们游客也友善,一路景点的讲解极具耐心,游览完毕大家一致好评如潮。意见薄上的“59号导游,我们挺你”,应该是我们对她最好的感谢了。其后游览隋唐时期的千年古榕,传说这里是刘三姐和阿牛哥的定情之树。下午时间还早,乘车一个多小时赶往桂林最大最好玩的瀑布群“古东瀑布”,这是全国唯一各一个由地下涌泉形成的多级串联瀑布,在武汉一起过去的导游的建议下,我们大部分人决定走水路(沿瀑布一路攀爬上去),11月的桂林,水温稍微有那么点冰凉,同事没有一个放弃,手牵手,胆大的带胆小的,男同志照顾女同志,一路没那下一个,最终全部征服了这奇特俊险的瀑布,感受到了同事间互助协作,勇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下午时间不早了,今晚要赶回桂林市区入住,将近两个小时的到达市区,登上桂林最高峰“叠彩山”,鸟瞰桂林全景,仿佛一载美丽的盆景,此山以“石文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而得名,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美景尽收眼底。

桂林游记 篇6

桂林游记

在暑假里孩子们都要去旅游,我也不例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桂林游玩.

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桂林.我们先游玩了象鼻山.象鼻山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汲水,在象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第二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漓江.漓江的水无比清澈,漓江的山千姿百态:有的像孙悟空过五指山,有的像九马画山,还有得像骆驼奔跑……漓江两岸的凤尾竹笑弯了腰,仿佛在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下船乘车,来到“世外桃源”,这里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宛如来到仙境.我们乘着竹筏来到燕子湖的心愿桥下,大家纷纷许了一些愿望.我们又来到了原始部落的一个小村庄,酋长夫人“黑珍珠”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和苗族姑娘跳踩踏舞,和壮族姑娘抛绣球.“世外桃源”让我赞叹不已!

晚上我们在漓江边观看了“印象刘三姐”的大型演出.演出以十二座山峰为背景,有六百多个演员表演……演出气势浩大,非凡,深深地震撼着每个观众的心灵.

后面几天的游程,我们游览了伏波山,七星公园,芦笛岩.我们参观了不同风格的岩洞,岩洞里有形状各异,姿态不同的钟乳石等.

桂林旅游游记 篇7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要求记录旅游经历的作文命题。游记, 顾名思义, 就是记游, 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 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 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动情, 也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等, 同时表达作者的喜悦、热爱等思想感情。文笔轻松, 描写生动, 记述翔实, 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丽动人的感觉。此类作文一般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这样可以避免记流水帐, 并能有重点地突出关键内容。但是无论写什么内容, 都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病文展示】

游黄山莲花峰

早就闻名了黄山的莲花峰, 它神秘如女子;它不语如老人, 还有鬼斧神工的奇石。这个暑假能闻名来此一游, 我嗅了嗅峰脚的空气, 是清冷的, 彻骨的, 让人振奋。 (开头第一句“闻名”一般不能带宾语;“还有鬼斧神工的奇石”也显得很突兀, 与前面两句不连贯, 应修改。)

凌晨, 天有点呈乌蓝色, 像是那种大片大片渲染上去似的。凝聚的水珠被蒸发, 没有了一丝水分。导游便带领大家呼呼地往上爬, 我们一人一行, 沿着石壁往上走。 (“渲染”一次运用不恰当, 第二句交代不清。“一人一行”令人费解。)

石阶很窄, 右边是用铁链栓起来的栏杆, 吊挂着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如仙人张望, 如松鼠雀跃, 再外便是悬崖了, 白雾变换多姿地漂在石阶边缘。时而沉淀, 仿佛会看见崖底的一切, 可总是看不到, 于是专心致志的往上爬, 我性急, 又是队中年龄最小的, 便跟在导游后爬, 爬一阵就会遇到一个窟窿, 2米左右高, 壁上刻着黄山的历史。

洞太小, 不宜长久逗留, 便出去。这时阳光已经出来了, 穿透云层, 热辣辣击打下来, 可还是不猛烈。于是清冷的空气伴着我们上去了。便看见了久闻其名的迎客松, 在远远地崖壁上生长着, 树干极其弯曲, 起先没怎么注意, 只观着树冠, 呈三角形, 似乎在对我们做着请人的手势。于是看岩壁, 呀, 那是石头啊!迎客松小小的种子竟然冲破了石缝的挤劲!我不禁对她肃然起敬。 (个别地方词语运用不当。如:“热辣辣击打下来”句中的“打”字。)

爸爸催促着, 便赶忙跑了几步, 不小心差点一滑, 一看脚下才发现了许多青苔, 只得牵着爸爸的手慢慢行动。这时我注意到了壁上的各式各样怪石, 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来猛拍, 想必是想把这些存在相机中吧?我和爸爸没拍, 因为这石头只是因生在这莲花峰而有了灵气。

(语段之间过渡不够自然。文章应抓住莲花峰的“云奇, 树美, 石怪”写下来, 这样不仅能够突出重点, 条理也能够更清楚一些。)

导游呼喊起来, 原来是到峰顶了, 我连跑了几步, 选了一个好位置欣赏起来:整个世界都沉醉于这一刻的静谧中, 雾天一色。分界处勾勒着淡淡的青灰色, 试问谁能作出如此美妙的画?只有大自然。我的心豁然开朗:生与死, 得与失, 浅薄的痛苦与快乐, 一向就只有薄薄的一层界。 (最后的点题, 不像出自一个14岁的孩子之口, 应从“热爱自然”入手, 更合乎情理。)

【升格指导】这篇习作整体构思还不错, 小作者一是能够写出自己的亲身游览经历;二是能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但是, 作为游记, 习作却存在着几处硬伤:一是内容比较单薄, 没有抓住游记的特点来写, 二是在写景时没有突出重点, 致使文章的内部结构比较混乱。

怎样去修改提高呢?我们首先要明确游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清楚地交代游踪, 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游水”, 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在写作过程中, 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的结合起来, 或一点一层, 一景一段, 使行文井然有序, 层次分明。升格后的作文, 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次是确定中心思想, 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游记中的景物描写要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 这景物应根据写作的需要, 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黄山莲花峰》围绕黄山的“路艰, 洞奇, 树美, 石怪”这一特点来写, 精心选材, 不仅突出了景物的形貌, 色彩, 声音, 气势和变化, 还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 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同时, 好的游记还应当有生动形象的描写, 寓情于景, 创造出情景交融, 令人遐想的意境来。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 好的游记, 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 还要让读者受到作者美好的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不过, 在谈感受的时候, 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 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 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 恰到好处的表现主题。《游黄山莲花峰》在摹景状物的同时, 对于作者的感情的抒发, 毫不矫揉造作, 能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这样, 自然就更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升格作文】

游黄山莲花峰

浙江省宁海县跃龙中学 陈玥灵

对黄山的莲花峰早有所闻。它神秘如女子;它不语如老人;它静止如秋水。更有那鬼斧神工的奇石, 青翠俊秀的奇松以及变幻莫测的云海……难怪明代吴伥写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 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 露出峰顶十丈花。”站在它面前, 才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抬头仰望广阔的天空, 有点呈乌蓝色, 像是那种用狼毫大片大片挥洒上去的。脚下是石阶, 其实就是凹凸不平的石块, 块面上坑坑洼洼, 却又不失特有的别致。出于一份怜惜, 脚步也变得轻柔起来。山壁上吊挂着的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 千奇百怪, 令人叫绝, 每一块都各具情态, 似人似物, 似鸟似兽, 形象逼真。高处的悬崖上, 云朵变幻多姿, 轻轻地飘在石阶边缘, 让你情不自禁的想伸手来感受它的柔软质感。云, 时而升高, 妖娆妩媚得仿佛要把你吞噬;时而沉淀, 仿佛会看见崖底的一切, 可总是看不到。清风微拂, 四方云幔, 从群峰之间穿过。正如古诗中所道:“处处真成银色海, 青青独峰高。”

一个转弯, 迎向我们的便是一个洞窟, 两米左右高, 壁上刻着的是关于莲花峰的简介。洞壁周边环境太阴湿, 不宜久留。这时阳光已经开始照射了, 穿透云层, 热辣辣照射下来, 可还是不猛烈。云朵不断飘落, 一阵阵阴凉袭来, 于是清冷的空气继续伴着我们上峰了。

忽然, 我惊奇地发现了久闻其名的迎客松, 在远远地崖壁上倒挂着, 树干极其弯曲, 带着苍劲而又坚韧的震撼。起先我只欣赏那呈倒三角形的树冠, 似乎齐齐在对我们做着‘请’的手势, 别有一番情趣。但顺着树杈看岩壁, 不觉一惊, 那是石头!迎客松小小的种子竟然冲破了坚硬的石缝的挤压, 冲天而上!对它的敬佩之情不能抑制地在我心中泛滥。

整个人都被其吸引, 忘了留心脚下。不觉地一滑, 一看脚下原来是齐齐的青苔。便谨慎地用手扶着里面的石面, 目光又被里面的奇石所吸引, 石上刻着的是“松鼠雀跃”四字, 便不觉远眺起整个莲花峰。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观看情趣迥异, 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构成一幅幅天然石画卷。我知道, 这样的奇石只是因为生在这巍峨磅礴的莲花峰而恢复了原有的灵气吧!

导游呼喊起来, 原来是到峰顶了, 我欢呼着连跑了几步, 选了一个好位置欣赏起来。

整个世界都沉醉于这一刻的静谧中, 雾天一色。分界处勾勒着淡淡的青灰色, 我的心豁然开朗。眼前的这一切, 是一幅壮美的画, 亦是一首无声的诗。

【升格点评】

《历代游记选》 篇8

本书选入了上自盛唐元结、下至晚清林纾等三十六位作家的五十八篇作品,其中不少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作。书首冠以“前言”,对唐以后游记的概述颇为精当,如唐代游记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宋代游记的寓理于景,晚明山水小品不讲义理、不讲形式、随笔直书、毫无滞碍,清代游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合一。对各家作品的评介,都结合作者的身世、思想突出其个性,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客套文字。

但本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游记”的定义。编者下的定义太狭窄,以致作茧自缚,甚至弄得自相矛盾。“前言”认为游记必须“以描写旅途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作为主要对象”,又特别强调“旅途”“游踪”这两个词,认为舍此就只能称为“山水记”“楼台记”等。事实上,编者也未用自定的标准要求自己,象袁枚的《游黄龙山记》,既无游踪,又未写景,全文只是对“大圆石”的成因发表议论分析,纯属科学小品。以此,我主张把定义放宽为“记述游览山川名胜的文章”,这样可以解放一批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醉翁亭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其次说体裁。编者把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定为“用书信体写的山水小品”,“不属于游记的范畴”。同类者还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等,虽则被视为“描写游览山水的著名作品”,却都被处置在书末的附录中。书信体的山水小品何以不能与晚明山水小品并排坐在“游记”的交椅上呢?我认为,在整理古典文学时,应把体裁的归纳与内容的分析结合起来,形式的差异不能忽视,内容的区分尤须注重。《文心雕龙》在分类时就比较注重文章的性质。清人刘师培在《耀采篇第四》中把鲍、吴二文归入“游记之正宗”,而不列为“书表之正宗”,恐怕也是首先考虑到文章的性质。我们如果偏重形式,有的文章就只能打游击,如《登大雷岸与妹书》这篇游记,有人拉它进书信集,有人拉它进骈文集,势必造成重复混乱。

最后,关于游记的产生。编者认为游记产生于南北朝,谢灵运是山水游记的始祖。可是选本的正文却只从唐代开始。东晋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北朝郦道元《水经注》(二篇)均被排挤在附录中。这样编排不合理。我认为游记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汉,马弟伯的《封禅仪记》实开游记的先河。此文按游览目击的顺序写景状物绘人的手法,是后代游记取法的最基本的写法。东晋南北朝时,游记文学已经十分兴旺,并非处在“儿提时代”。这是为当时的社会现状所决定的。晋代朝政腐败,知识分子逃避现实,高谈玄理,进而热衷于隐居,至晋末,玄理渐为山水所代替,这是游记走向繁荣的生活基础。《游石门诗序》一文写法娴熟,采用分类描写法,摹写山、水、石、树之状;陶渊明《游斜川诗序》采用的是日记体形式(日记体并非如编者所说是陆游的独创)和即景抒情法,这都为后代游记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南朝文人“或遁迹江湖之上,或藏名岩石之中”(《南史·隐逸传序》),与大自然关系甚密,更促进游记的繁荣。郦道元的《水经注》不是游记,更令人不解。郦注固然是科学著作,但又堪称山水游记的杰作,自古为人们所推崇。他博采前人的各种表现手法,精描细绘,淡墨浅抹。且能选择合适的角度,与游览者的心境契合无间,创造了种种艺术意境。因此,说郦道元之作为古代游记的奠基并不过分。我国当代游记中,依然处处闪现着它的影子。

上一篇:个人职责承诺书5则范文下一篇:质量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