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

2024-10-17

流量时代(精选8篇)

流量时代 篇1

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 移动数据流量呈爆炸性增长, 聚焦前景无限但充满挑战的流量经营, 有效提升单位流量对运营商和用户价值, 是中国通信产业尤其智能管道运营商在应对话音和宽带规模运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 必须打赢的互联网业务转型和突围战。

1 流量经营要经营什么

在数字化时代, 信息 (语言、图像、文字) 的发布和传送都是进行二进制 (0、1) 编码, 传送再译码呈现给使用者。一个0或1 (bit) 及8位bit代表一个单元字节 (byte) 称为单位流量。用户获得、互联网公司提供、运营商传送信息量的多少和流量是紧密关联的, 所以作为互联网公司包括智能管道运营商经营互联网一直都追求以流量计费模式的流量经营。

有线互联网时代, 价值链上游, 即内容及应用提供商商业模式均采用后向经营模式。向用户提供可用信息外, 大量推送广告及引导导航信息 (技术路线为web网站及web协议族) , 而追求是的后向广告收入, 更主要的是网站吸纳流量大小, 访问人数多少到资本市场上获得商业差值。从而使得运营商及互联网公司无法按流量计费和经营 (用户获得的70%流量不是直接需要) 。国内外有线互联网运营商均包月或计时 (有的限上限流量) 。

移动互联网 (mobile+internet) 时代到来, 由于网络带宽及终端特点 (内存及显示屏等) , 无法恣意给用户提供和呈现大量广告及图像、导航信息等, 提供的均是用户直接所需要的信息和应用。互联网公司收入来源90%为前向应用订购, 产业链技术路线为WAP网站和WAP协议族。互联网公司WAP网站提供、智能管道运营商传送, 用户获得流量的多少, 直接决定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和用户获取的价值。所以移动互联网 (2G、3G) 商业模式是流量计费。

wlan (包括wifi技术) 虽然有时服务于移动终端, 但它是有线互联网的接入补充, 它提供和采用技术仍是web, 用户访问为web网站。近年来, 运营商尝试通过“M+W统一认证 (WAG接入和3G认证协议和算法转换) ”机制, 实现WLAN为3G接入层网络分流, 但因终端、技术及管理等种种原因, 推广中困难重重。所以目前wifi业界普遍采用时长卡套餐, 在3G分流的套餐中也是计时计费, 它不是流量经营的重点。

在3G及2G网络中传送的流量直接给运营商带来收入, 给移动互联网公司带来直接收入和商业价值。

2 流量经营的重点

概念上的理解:

移动网络在2G及3G逻辑平面上比较, 目前3G逻辑平面内流量占移动网流量85%, 比例仍在迅速扩大。网络重点在3G。

对于移动终端 (手机、PDA等) 只有2G空中接口的叫2G终端, 有2G和3G空中接口的为3G终端。

在3G终端中, 有部分芯片能支持操作系统 (安卓、WM等) , 能灵活下载多种客户端软件, 应用, 及协同整个终端软件高效运行称为智能终端。不能支持操作系统, 但会内置某些特定平台 (如Java和Brew) , 而从相应协定的平台下载和获取应用 (如Brew平台) 称为非智能的3G终端。

无能是什么终端, 采用Wifi空中接口接入的是有线互联网, 商业模式是时长经营, 不是流量经营重点。

3G智能终端及3G普通终端, 通过3G网络拉升的流量是流量经营重中之重。

增加3G终端 (智能及非智能) 在3G网络中流量, 同时鉴别不同流量种别 (部署基于深度包检测DPI机制的CCG技术) , 提升单位流量对运营商和用户价值就是我们的流量经营。

3 智能管道运营商流量经营举措

运营商流量经营措施既要发挥运营商优势又要遵循互联网业界规律。

(1) 运营商优势在于渠道, 渠道从销售终端、套餐转型到销售流量

1.目标市场:3G终端及3G网络中流量不再是奢侈品, 所有高、中、低端用户均有流量潜在市场, 所以无论任何细分市场套餐均要有3G流量套餐 (月消费中有较大流量成分) 。

2.销售激励:用户购买3G终端 (特别是智能3G) 入网, 补贴差异化。渠道销售3G套餐佣金比例差异化。

3.入网后的辅导, 持续介绍及帮助使用热门应用, 目标用户流量增长辅导人员受益。

(2) 结合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优势特点

1.有线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是浏览器+搜索。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是桌面客户端 (widget技术, 把浏览器和特定应用集成在一起以克服终端键盘输入困难特点) , 均为一点通。这就使得客户端应用在终端的预装非常重要。目前厂商都在预装应用, 但对运营商提出的预装清单没有100%接受, 主要是担心知识产权、流氓软件、部分软件对终端性能影响等原因, 这就需要运营商从用户行为分析中得出最热门应用 (如社区、门户) 协调厂商安装到位。

2.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在流量经营 (商业模式已一致) , 为什么它们成功了?应用拉动。我们做应用因机制等方面原因超越不了, 怎么办?第一是门户战略, 利用门户集成应用, 如天翼空间 (前商后厂, 集成各厂商热门应用, 前向销售) 。但还有一更重要的门户在手机终端上, 即浏览器, 移动互联网浏览器不仅可以访问互联网, 更可以下挂导航无数应用 (如UCWeb) , 这一点, 我们忽略了。第二, 利用移动互联网时时在线, 可以宣传推送许多应用 (WAP Push) , 当然根据用户喜好, 而不仅仅只推送自营业务等。我们做应用不是依靠应用拉动收入, 而是流量拉动收入。

(3) 遵循移动互联网行规。

运营商流量经营离不开互联网行规。从腾讯可以悟出一些做法:线上 (网上) 宣传营销有时比线下有效;圈子文化不是产品功能而是销售模式;有线互联网博客到移动互联网微博到内容分享等等;从社交Web网站与其wap网站一键分享, 流量翻翻;从某运营商几年前的移动互联网联盟, 网站应用与其定向流量捆绑优惠, 联合促销等等。

总之, 话务量经营主要运营商推动, 消费拉动;流量经营则需产业链推动, 细分个性化需求拉动。瞄准3G终端, 依靠3G网络, 遵循移动互联网规律, 发挥智能管道运营商优势, 顺势发力。

漫游费取消全面流量竞争时代来临 篇2

近日,中国联通宣布将从10月1日起进一步取消集团统一套餐漫游费。至此,三大运营商均公开表示了将取消漫游费。在传统语音业务收入下滑、流量收入取而代之并快速增长的状态下,取消漫游费无疑是赢得消费者好感的举措。而随着三大运营商宣布将取消漫游费,后续计费方式或全面升级,全面流量资费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相继跟进,长途漫游费全面取消

如同互联网行业里BAT三巨头不断明争暗斗一般,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也是多年相爱相杀。在国内高度竞争的通信市场上,一家公司的行动势必引发其他电信运营商的跟随,谁也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客户流失。不久前,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的业绩,然而外界的关注重点并不在财务数据本身,而集中到了长途漫游费上。

在电信资费中,长途漫游费像过街老鼠一样饱受诟病,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直受到质疑。而在其他电信资费逐渐下调的背景下,长途漫游资费却多年未见调整,更是让消费者怨愤满满。如今,这两项不得人心的电信资费终于到了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候。在业绩发布会上,三大运营商的高管都对取消长途漫游费做出了表态,并且有了具体的时间表。

7月15日,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对外表示,2016年中国电信将逐步取消长途漫游费,并将率先推行全流量计费,即电话与短信折合为流量统一计费。继中国电信之后,8月12日,中国移动发布2016年上半年财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移动已经从7月起停止销售包含长途漫游的新套餐,并预计今年年底取消销售所有长途漫游套餐,未来会逐步推进全国一体化资费套餐。李跃称,这项改变将有利于简化业务,加强竞争力。

在电信和移动相继发声后,仅剩的联通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或许是长途漫游费这个问题太过敏感,不仅消费者虎视眈眈,不少媒体也纷纷指责联通“拖后腿”。不知道是不是迫于舆论压力,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也在8月17日召开的2016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联通自10月1日起将进一步取消集团统一套餐漫游费。

业内人士认为,联通迟迟不表态的原因是其面临的压力远远大于电信和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联通是日子最不好过的一个,其营收和净利润近年来都出现增长乏力的困境。2015年,中国联通年度盈利10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下降12.4%。日前,中国联通公布了2016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9.6%。在这种局面下,联通一旦也加入全面叫停长途漫游费的行列,势必会进一步降低营收和利润率。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暂不得而知,但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里子”,联通显然都不会承认自己的弱势。王晓初颇有底气地表示,取消长途漫游费是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取消了对联通的收入影响也并不大。他指出,在此前推广3G的时候许多主流套餐就已经取消了长途漫游费用。目前仅有4%的联通用户仍有长途漫游费用,取消长途漫游费对联通收入的影响并不大。联通未来发展是针对用户群体细分,资费将更具有针对性,带动公司业务发展。

实际上,长途漫游费的取消并不算突然。早在2015年8月,三大电信运营商就已经取消了京津冀地区的长途通话费和漫游费,当时该政策对于京津冀三地用户由后台默认开通生效,将原属地与原套餐(特殊套餐除外)中的市话收费标准扩大到京津冀范围。从京津冀等地区间取消漫游费,到一次次围绕漫游费的争论,再到全国范围内取消漫游费,存在了二十几年的长途漫游费退市终于尘埃落定。

套路深深,消费者的习惯性质疑

或许是由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劣迹”太多,不少消费者对取消长途漫游费是否沦为形式主义仍心存疑虑。很多消费者担心取消长途漫游费后,运营商会借机上涨本地通话费,所以又提出了流量资费何时降价的新命题。去年总理发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的感叹之后,三大电信运营商很快便在世界电信日前夕相继宣布了一系列“提速降费”方案,但大多是“套路多、真诚少”,如呼声最高的“流量不清零”都给出了较为严苛的限制条件。有鉴于此,也难怪消费者觉得取消长途漫游费又是一次“狼来了”的闹剧。

长途漫游费退市既不会对电信运营商的整体收入产生明显波动,消费者也并不会从中得到多大好处。毕竟,消费者的通信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应用取代短信成了人们生活中主要的通讯方式,层出不穷的网络语音通话应用也让传统的语音电话使用量急剧减少,消费者的通信消费重心开始转向数据服务。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长途漫游费也变得越来越鸡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35%、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42%,占移动服务收入比为47%。中国联通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02%,4G用户的每月户均数据流量达到1 246MB。中国移动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33.9%,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占通信服务收入比提升至43.3%。流量收入首次超过传统业务,成为中国移动第一大收入来源。

虽然长途漫游费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中仍占有一定比例,取消后在短期内会对其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绝不至于动摇根基。从长远来看,取消漫游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电信运营商获得一部分的用户,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商家收入回报也会有较高的增长,也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

转型在即,迎接全流量竞争时代

长途漫游费与语音时代密不可分,它的取消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已经全面从语音时代过渡到了流量时代。工信部发布的通信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37.5亿GB,同比增长123.9%,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707.3MB;而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1.4万亿分钟,同比下降1.0%。

事实上,这种势头并不是中国独有。放眼全球,美国多家主流运营商已不收取国内漫游费;在韩国,不少运营商推出了以流量为主的套餐,免费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已逐步开始推广;欧盟决定2017年6月完全取消成员国之间手机漫游费。总而言之,不仅长途漫游费正在成为过去式,语音通话和短信等传统业务也正在逐步向免费附加服务进化,全面流量竞争时代呼之欲出。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语音通话和短信等服务统一纳入以流量计费为主的新经营模式有望形成,流量应用和消费将迎来新一轮爆发: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人们将通过网络连接身边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而5G将于几年后商用,届时的移动应用将更加丰富多彩,在手机上看超高清电影、无人驾驶以及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毫无疑问,移动数据流量已经成为整个通信行业增长的强劲动力,未来五年中国数据流量复合增长率将超过70%,到2020年月均总流量将超过5.2EB。因此,对于运营商来说,流量经营正变得异常重要。

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发展,主要围绕“流量经营”和“服务数字化”两大主题,强调合作性、平台性和社会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规划所主任张悦表示,“在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双重驱动下,构建一个良好的流量生态系统,是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抉择。”

显然,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大大加快了转型脚步。8月19日,中国电信综合平台主办了2016流量开放合作大会,提出了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转型3.0”战略,并推出新的产品“流量控”。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展开后向流量业务战略合作,双方相互开放互为合作伙伴,流量包规格保持一致,不限制合作伙伴排他性约束。而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合作之时,中国移动则在尝试拥抱数字化转型并提出了“大连接”战略,不断扩展现有网络的广度和深度,着重发展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

与此同时,三大电信运营商正根据各自工作部署,有序推进5G网络前期的研发和实验工作。艾瑞集团合伙人阮京文表示,随着4G网络的完善和5G网络的研发布局,伴以手游、直播和高清视频等行业应用的高速发展,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流量收入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小编观点

流量时代 篇3

几乎与中国电信的“流量宝”和中国移动的“流量不清零、还有话费送”等一系列运营商主动推出的流量新举措同步, 11月25日, 在一场颇为时尚的“互联网味道”流量高峰论坛上, 中国联通也正式推出了流量创新经营产品“流量银行”, 同时与多个互联网公司介绍了流量经营方面的合作案例。

更具互联网开放精神的联通似乎在“流量银行”这一新产品上, 也将流量买卖“进行得更为彻底”。在联通的规划中, 该产品不仅仅是一个针对3G/4G用户的流量管理与交易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为企业用户提供精准、高效营销服务的推广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 该“流量银行”还打破了传统的运营商界限, 所有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 真正实现了无障碍的跨平台运营, 用户只要下载APP或登录网页版 (http://bank.wo.cn) 使用流量银行, 就可以随时查询、存取和购买流量等, 富余流量还可以转赠他人。此外, 用户还可以在参与流量平台上企业的推广活动, 随时随地免费赚取流量。未来, 用户甚至还可以将第三方积分 (如信用卡积分、超市会员积分等) 与流量相互兑换, 用流量来行购物结算, 真正实现流量的货币化功能。

经营已不再是口号

如果没有4G数据业务爆发、虚商推广流量不清零、互联网企业频频试水移动互联应用等因素的刺激, 运营商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探索出这么多切实有效的流量变现方式, 此前的流量价值仅仅是通过资费包月的形式加以体现, 流量本身的价值尚难以变现, 流量的附加值也更难以从口号变为实际。

从论坛上的演讲中可以看出, 联通集团产品创新部在流量产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该部门负责人的描述中, 流量银行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做了很多互联网化的设计, 入驻流量银行平台的企业, 通过设计各种创新营销推广活动, 可吸引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和分享, 提升企业推广效率。而流量货币化所带来的流通、支付、积分兑换功能, 也使企业的增值服务更受用户青睐。

据悉, 中国联通也为合作企业提供基础技术和大数据服务, 通过用户的地理位置、终端类型、消费水平、浏览习惯等数据, 分析预测消费者的社会属性、兴趣偏好、消费能力等, 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大规模、高质量、有价值的目标用户群体, 有效评估营销推广成果。

幕后的合作成关键

在产业合作上, 联通还探索了一套全新的“联合运营”合作模式, 采取“流量+应用+分成”的方式, 加大流量产品折扣优惠力度, 并以此资源参与合作方经营分成, 帮助合作方找到更广泛领域的黏性用户, 实现收入和用户数的双提升。

具体到应用联盟如何实现合作, 联通人士解释, 联通在联合运营模式上主要推出了流量批发、流量聚类产品包、应用联盟资源互换等方式。其中, 联通在流量批发上做了灵活设置即智能条件触发式流量批发, 利用平台的流量赠送功能, 可依据互联网企业的流量或者其他数据条件的需求, 有条件地向目标用户赠送流量。

在聚类产品包方面, 以联通手机流量为基础, 将同类应用聚类, 打包将流量免费提供给终端用户, 由加盟企业承担流量成本, 而且联通可以通过广告资源置换给予价格优惠, 或加盟企业盈利直接分成获得收益。

在资源互换上, 则由互联网公司付出广告、专区、特权、礼包等资源置换流量, 联通通过这些资源协助销售联通产品。

记者与联通人士沟通后了解到, 在流量经营的合作上, 联通已同多家互联网等企业实施了定向流量合作等模式。以游戏行业为例, 2014年7月, 北京联通就已携手某游戏中心推出了“免流量玩游戏”活动, 北京联通用户进入该游戏中心的免流量专区, 即可免费下载和畅玩多种热门手机游戏, 产生的流量费用由游戏公司支付, 合作一年, 带来的定向流量预计40万元。北京联通人士解释,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帮助消耗流量较大的行业, 吸引众多对流量费用敏感的用户, 提高用户黏性。

不可否认, 对于依靠用户长期在线转化付费的游戏类公司, 免流量已经成为发展用户的强有力手段和大趋势。

在上述定向流量合作中, 联通还在进一步挖掘与相关企业的深层合作, 通过激活游戏赠送流量、玩游戏掉落流量包、流量包作为道具植入游戏内部销售等手段, 刺激用户的高速增长。

流量时代 篇4

6月5日,果壳电子正式发布旗下智能路由器产品“魔豆路由器”。据魔豆路由器项目负责人黄冬介绍,这是全球第一款带触控屏的路由器,采用了2.4英寸触控屏,用户可以通过屏幕,实现监控上网流量和设备状况,修改WiFi密码等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体验。而据本刊记者了解,魔豆还推出了路由器操作系统ModouROM,今后开发者可通过Modou API推出第三方应用,这就为魔豆路由器未来推出应用商店留下想象空间。

实际上,在果壳电子推出魔豆之前,智能路由器市场已成为各路大佬的必争之地,除思科、华为、中兴和TP-LINK等熟面孔之外,以小米、360、百度为代表的一大群互联网企业也加入了战场,一窝蜂的形势颇似2013年的互联网电视战争和2012年的智能手机之战。

在魔豆看来,各公司对智能路由器的热情归根到底在于“入口”。“相比于搜索入口和浏览器入口,路由器天然具有更为底层化的特点,承担着家庭上网入口和任何设备联网入口的作用。”基于这个特点,业界认为智能路由器将成为智能家居时代的第一个流量入口。

另据英国无线技术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150亿元,2018年规模将达1396亿元,国内各大企业因此拉开了路由器市场的卡位战。

瞄准智能家居

在6月3日举办的苹果公司的WWDC大会上,苹果软件工程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西(Craig Federighi)介绍了苹果智能家居应用程序 HomeKit——一款可以让用户通过使用 Siri语音来控制家中所有智能产品,比如车库门开启器、照明灯、恒温器及门锁等。

另一方面,老对手Google在三年推出具有类似功能的 Android @ Home系统后,又于今年初斥资32亿美元收购设备公司Nest Labs。此并购案作为Google历史上第二大收购案,足见Google对智能家居发展前景的看好。

对业界来说,苹果和Google两大巨头的动作无疑具有指向标意义。东方证券公司在行业研究报告中就指出,“Google和苹果两家公司有望凭借对广大消费者的跨硬件平台能力、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极大的用户黏性等,推动智能家居行业爆发式增长。”

市场形势合乎东方证券所言。自去年起,国内企业产品发布会无不采用“智能家居”概念来包装,其中对智能路由器争夺更呈现出白热化趋势。

去年3月,极路由发布首款“极壹”工程机,被业界视为全球首款智能路由器,该款产品更让极路由团队获得纪源资本和创新工场两家机构千万级美元的A轮融资——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拿到千万级融资额度的互联网硬件公司。同年9月,小度路由以百度的“硬件三件套”之一的身份面市。分析认为,百度希望借此弥补在电视直播领域的短板。

今年以来,小米、360和果壳电子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智能路由器大军。其中,小米主打连接东芝1TB硬盘、360祭出了“网络安全”牌,果壳电子魔豆路由器则开启了触控屏时代。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家电企业海尔也推出了相关产品,而它更成为苹果HomeKit全球合作伙伴。

争夺入口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路由器,果壳电子直言,他们的目标就是“入口”。

“要实现到家之前,远程遥控家里的空调、电饭煲、热水器开始工作,前提条件一定是这些设备都处于联网状态,也就是说这些设备都要和路由器连接。”黄冬对《IT时代周刊》说,“因此,路由器在智能家居进程中,一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360 CEO周鸿祎对智能路由器有一个更形象的描述:“智能家居不是妄想用一个设备解决,是要以路由器为核心不断地增加,像堆积木一样。路由器作为控制中心,是很好的切入点。”

通俗来说,路由器在整个“智能家居”的构建中将处于基础连接作用,还需要通过与各种家电设施结合才能真正生效,这也就代表着“智能家居”的构建不可能是一家公司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在WWDC大会上,苹果宣布HomeKit即将对德州仪器、飞利浦、海尔、霍尼韦尔、Marvel、欧司朗、博通(Broadcom)等企业开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家庭自动化行业的领头羊。“这意味着‘智能家居’需要很高的准入标准。”有分析指出。

因此,在推出路由器的同时,魔豆还宣布与Beegle、BroadLink等多家智能家居厂商达成合作。另一方面,小米、360、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也在推广自身使用的智能家居接入标准。“未来,小米官网会为用户提供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智能遥控器等配件。”雷军在发布小米路由时如是说。

据了解,在小米联手华润智能家居体验平台中,通过小米路由与BroadLink的产品搭配使用,使用者将只需通过手机操控,就可实现对家中灯光、窗帘、家电和安防设备等远程控制,并根据生活习惯定制智能化场景模式。

看起来很美

在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智能家居市场将由2012年的250亿美元(约合1527亿元人民币)、2013年的330亿美元(约合201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710亿美元(约合4336亿元人民币)。而多家市场调研公司也对“智能家居”给出了积极态度。

但是,预测性质的数字增长并不代表一切。“从功能上来说,智能路由没有任何新鲜技术科研,更多是一个概念上的包装。如果想因此对传统路由进行‘拓展’,甚至对互联网施加影响,那我看不到任何智能路由的未来。”一位要求匿名的互联网分析人士如是说。更要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代表了智能路由器市场的一种悲观声音。

当Google推出基于智能家居理念的Android@Home系统时,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曾抱以很大期望,但之后却消息寥寥,直到今年初才见到下一步动作。国外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即使强大的Google,也在智能家居领域碰到了棘手的事。

事实上,这也是今天各家公司仍面临的难题。据西门子发布的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球90%的家庭在使用着多个品牌的家电产品,而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功能之一就是家电间的相互兼容。与此同时,市场上存在WiFi、蓝牙、ZigBee和DASH7等多种常用的无线协议,“各家智能家居采取不同的入口,导致不同品牌的家电不能兼容。”黄冬如是说。例如,HomeKit 不可能支持 Android,其他硬件厂商也不一定愿意将智能家居的控制权拱手让给苹果。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Google在收购Nest Labs这个杀手级产品之后,又向家庭摄像头厂商Dropcam抛出了橄榄枝,一向固执的苹果也将HomeKit开放给了多家顶级厂商。而据黄冬透露,魔豆下一步将尝试智能家具互联开放联盟,“通过开放API吸引合作伙伴的方式,实现智能家居终端真正意义的互联互通。”

LTE时代的流量经营 篇5

LTE时代无线带宽剧增, 是2G的150倍, 3G的10倍以上, 用户体验的提升将会改变用户行为习惯, 运营商的流量经营面临新的挑战。

LTE流量经营的“三驾马车”

LTE新增专用承载技术, 100Mbit/s带宽可分配大约8000个专用承载资源块, 最小粒度约为12Kbit/s, 资源块可预留给特定业务流, 采用专用承载的业务的Qo S能够得到保障。这个特性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盈利空间。如图1。

中兴通讯基于对LTE流量经营的深刻理解, 推出了业务保障, 闭环控制和体验感知这“三架马车” (图2) 来帮助运营商部署LTE时代流量经营。

业务保障:保障高价值业务, 提高收益

高清视频、在线直播、在线游戏等业务属于体验敏感、带宽需求高的业务, 体验越好用户越愿意消费, 带宽需求也越高。同时, 这类业务也是优酷、腾讯等视频、游戏服务商争夺移动用户的重要手段。所以, 为用户、CP/SP提供特定业务的质量保障服务, 既提升了用户体验, 又促进了流量增长, 可视为LTE网络中的高价值业务。如图1。

收益: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向业务套餐包, 这类业务将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 促进用户购买更多的套餐包, 消费更多的流量。同时, 运营商也可以为CP/SP提供针对普通用户、特定用户的差异化服务保障, 提升CP/SP在移动用户中的竞争力, 并与CP/SP进行收入分成, 提高运营商核心竞争力。

闭环控制:削峰填谷, 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着LTE智能终端的普及, 视频、游戏、应用软件下载等大流量业务将会激增, 当小区内的少量用户同时使用大流量业务时, LTE资源仍然很容易消耗殆尽, 高价值业务将无资源可用。而智能终端的高移动性又将导致小区忙闲转换的不确定性增加。

采用闭环控制 (图2) , 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方法是, 动态监测小区资源使用情况, 小区忙时, 通过PCC策略降低低价值业务的带宽, 为高价值业务保留更多的可用资源;小区闲时, 通过PCC策略提升全部业务的带宽, 使用户在单位时间内消费更多的流量;及时提醒用户网络状态, 忙时疏导用户减少互联网应用, 或临时购买加速套餐。

收益:当无线资源不足时, 尽可能将资源提供给高优先级用户、高价值业务使用, 提升每bit收益。当无线资源充足时, 提升用户带宽, 提高用户业务体验, 同时增加了无线资源利用率。

体验感知:以用户为中心, 提升满意度

特定业务质量保障、闭环控制都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只有满足了用户的体验需求, 才能真正使无线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需要建立一套互联网业务应用体验的评估体系, 将用户体验作为经营的一个指标。

中兴通讯在移动数据网络中部署了UBAS (用户行为分析系统) , 将用户的反馈 (投诉或者调查问卷) , 网元信息 (MME/SGSN, GGSN/SGW/PGW, RNC/Node B) , 用户信息 (签约套餐流量, 优先级) 以及探针等信息综合汇总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分析。

收益:提高投诉解决率, 通过UBAS可解决80%投诉。网络类问题投诉一般半个小时即可完成。

Top N分析:避免用户恶意占用网络资源, 降低网络投资成本, 同时为为个性化的用户定制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用户偏好分析:分析VIP用户喜欢访问哪些网站, 访问哪些板块, 喜欢使用哪些业务和协议, 分析VIP用户的消费习惯, 如使用数据业务的时间段分布, 有利于终端精准营销。

ZOOMs 2.0助力LTE流量经营

Z TE推出的精细化运营方案ZOOMs (Z TE Optimiz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2.0版本, 在原有的管控的基础上, 增加了流量经营, 帮助运营商精确识别业务, 为用户提供高质、差异化服务, 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合理应用网络资源, 降低CAPEX, 实现网络的可视可管可控, 带来带宽收益最大化 (图3) 。

基于网络分析的PCC闭环控制:基于DPI业务识别的PCC管控, 减少对业务系统和终端能力的依赖, 实现灵活的业务控制和计费;实时的动态的网络业务控制, 优化网络负荷, 提升用户体验。

强大的DPI协议识别能力:专用DPI硬件索引芯片, 降低其对网关的性能损耗, 在开通DPI的情况下网关性能下降不超过30%。采用SPI/DPI/HPI/HSI多种报文识别技术。

多网络融合接入和管理:遵循3GPP PCC、3GPP2 PCC和WiMAX PCC等多种策略计费控制架构, 集成PCRF/PDF等标准定义的多个策略计费网元功能;支持多种网络统一接入和业务管控。

全面的业务分析系统:利用业界先进的Data Mining、OLAP等技术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灵活的挖掘和分析。

平滑演进:中兴ZOOMs系统采用统一的硬件平台, 通过软件升级即可实现系统的转型, 便于向LTE/IMS网络的平滑演进, 保护现网投资。

丰富的商用经验

截至2013年一季度, 中兴通讯ZOOMs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球6000多万用户, 包括KPN、Telstra、Telenor、Vodafone和MTS等跨国运营商。

德国KPN:单局在线用户容量400万, 业界领先;实现P2P带宽限制、FUP (Fair Usage Policy, 公平使用原则) 、SMS短信通知、漫游时差异化控制以及一号多机业务控制等。

大流量时代的无线网络新趋势 篇6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

在大力提升3G用户渗透率和应用规模的同时, 2011年的3G深度优化、多网协同发展、LTE试验更是运营商的重兵所在。

2010年底全国3G大规模建设初告捷, 中国移动22万个基站覆盖全国339个城市, 中国联通建成355个本地网97%以上县覆盖3G, 中国电信342个地级市、2055个县级市以及20000多个乡镇覆盖3G网络, 为2011年的3G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条件。

激增的业务牵出3G网络新问题

在大流量3G业务冲击下, 深度优化是2011年运营商的网络工作重点。中国移动在2010年底召开的为期一个月的TD网优平台新标准需求细化编写会, 也集中讨论了TD网优的新方向。

对于下一步3G网络优化,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称, 移动网络宽带化对于设备尤其是无线射频和天线等设备带来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逐渐增大的业务流量, 频谱利用率要增加、同时还要引入更多的频段, 这意味着基站射频单元数量也将不断增加, 已有的和新建的站址也很难容下更多的无线射频设备。同时, 多种网络的不同频段, 也给天线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特别是对于TD网络, 为了更好发挥TD技术, 智能天线和多天线也将更多地采用, 但同时施工工程又要求天线体积更小。对于这些新问题, 中国移动在射频和天线设备方面也提出了利用高功率和高集中度技术, 降低工程实施难度以及使设备小型化的方案, 从而在包括2011年的后3G时期, 解决网络优化方面的新问题。

对于备受关注的C-RAN分阶段设施, 黄宇红称, 中国移动正在推进现有的2G、3G设备逐步具有C-RAN的能力, 在珠海、吉林分别进行了C-RAN试点后, 中国移动将在更多网络上逐步推广试点经验, 并将在2011年推出原形机, 使2G、3G甚至LTE的软件都应用在一个通用的平台上, 实现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协作模式, 计划2012年在C-RAN上实现云虚拟技术。

Wi-Fi在28.5万个热点上持续扩张

在三大运营商的积极部署下, Wi-Fi已经和3G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性互补发展。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志勤以“2010年Wi-Fi出货量达到7亿部”总结Wi-Fi发展成绩时, 也发布了运营商Wi-Fi热点数目达到28.5万个的最新数据, 并肯定了“手机终端是未来Wi-Fi发展主体”的说法。

上海贝尔副总裁刘永春在不止一个场合提到了WLAN/2G/3G/LTE多网协同发展的关键。对于运营商在新一年中的多网发展策略, 刘永春称, WLAN与2G/3G网络各自独立是目前的网络现状, 未来WLAN将建立起一个更成熟的业务模型。在2011年, LTE部署初期的终端成熟度、普及度和性价比还无法和Wi-Fi匹敌, 所以WLAN与LTE还将是互为竞争补充的关系, 但是运营商也意识到LTE的系统架构相比WLAN更适合运营和管理, 所以将重点打造LTE电信级的网络质量。

集成Femtocell有望成主流

市场调研机构Informa公司在12月下旬发布的最新市场研究报告中称, 2011年将成为Femtocell高速发展的元年。

在2010年Femtocell得到广泛认可。目前, 美国三大运用商相继推出了Femtocell服务之后, T-Mobile也即将进行Femtocell试运营。而沃达丰、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远传电信、土耳其运营商AVEA等也计划在2011年部署Femtocell。

在华为技术工程师看来, 集成Femto也是一个主流的发展方向, 部分Femto家庭基站将与Wi-Fi AP或Home Gateway等设备相融合, 以独立的综合家庭家庭网关的形态出现。

中国联通市场部融合业务处人士称, 中国联通已经完成10个省份的WCDMA Femtocell平台搭建、后台支撑改造以及技术培训, 将在从2011年开始, 利用Femtocell实现FMC业务, 推出特色业务, 包括位置服务、内容推送等。

TD-LTE的4个技术目标

2011年, 在中移动建设大规模TD-LTE试验网的同时, TD-LTE标准将全面过渡到R10的TD-LTE-A新阶段。中移动研究院工程师在近日的业内会议上提到TD-LTE新一年发展重点时表示, 2011年过渡到R10新阶段后, TD-LTE-A将瞄准4个方向作出完善和增强。

流量时代 篇7

中国电信目前正处于3G数据业务的推广期, 3G终端的发展带动了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和使用量的迅猛增长。

3G推广期的流量经营

OCS在线计费系统对于推动3G数据业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两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全面推进数据业务的发展。

第一, 提升计费能力, 套餐自动升级, 让用户敢用流量。

很多3G新用户, 自发需求模糊, 不知道3G上网能有什么体验, 更算不出3G上网要产生多少流量。因此, 用户通常选择最低一档的套餐来试用。但如此一来, 其超出部分的流量资费与套餐相比更加昂贵, 有时用户无意中上网产生的费用甚至超过了最高档包月的资费。这在无形之中给新用户一个非常不好的暗示—没事少上网。

“资费套餐自动升级”解决了这一烦恼。用户不用再操心自己的上网行为到底会产生多大的流量, 因为流量超额后自动套用更高一档的套餐标准—不管用户怎么上网, 产生的资费对个人来说总是最优惠的。让用户可以更加放心去使用, 到次月套餐又会恢复到最初的档次 (如图所示) 。

套餐自动升级可以消除用户无法放心使用电信大数据流量业务 (如天翼视讯、天翼空间、天翼阅读等) 的后顾之忧, 有利于电信数据业务的发展, 使套餐推广更加人性化, 无需用户到营业厅频繁变更套餐。

第二, 增加计费方式, 实现内容计费, 提升电信产业链价值。

OCS新增内容计费方式, 可以提供满足内容产品进行差别化计费需求, 使业务的差异性和业务的不同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内容计费的资费模式主要类型有五种:基于内容价值的按时长计费、基于内容价值的按事件或者动作次数计费、基于内容价值的按数据流量计费、基于内容价值的按QoS计费, 以及上述方式的组合计费。

可以看出, 内容计费方式比现有的计费方式更加透明、简单和易于理解, 容易引起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兴趣。用户不用担心费用过高而不敢尝试, 对不经常使用数据业务的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

同样, 内容计费的业务收费可以按照其流量大小而区别定价, 越是流量大的业务, 单位流量计费越低。

OCS通过新增内容计费方式, 为中国电信处于“数据业务环境”的顶端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和管理手段, 是中国电信拓展内容产品发展空间及商业价值的有力保证。

3G数据业务组合计费

为了应对不断发展的3G数据业务以及用户多变的需求, 在线计费系统OCS需要在把控内容计费、细分消费人群、融合捆绑业务方面有所延伸, 制订出符合不同群体的3G套餐资费, 最终实现组合计费, 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

按照流量费+信息费、按时间计费、按内容计费这三种方式, OCS均可以进行组合。

OCS支持流量费+信息费:高流量数据业务 (如天翼视讯等大流量业务) 对收入拉动较大, 同时与SP/CP收入分成简单明晰, 能较好支撑现在的数据业务, 满足较长时间内数据业务的发展要求。OCS支持时间计费:时间计费可以发挥计费直观, 用户利于理解的优势, 作为流量计费的补充。内容计费:与流量费+信息费配合, 精确化收取信息费;与时长计费配合, 提升时长计费价值。

OCS还可以支持分档包月套餐、流量累积套餐、使用量折扣套餐、业务组合套餐以及其他特殊优惠套餐类型等。

分档包月套餐:分档包月套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档外资费方式, 包含分档套餐档外资费相同、档次越高档外资费越低、档外资费逐档递减。该方式优势是可以吸引需同时使用多种数据业务的用户, 合理的分档套餐能够让用户灵活选择且放心使用。

流量累积套餐:流量累积指如果用户没有使用完的流量可以累积到第二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如可以为用户提供了两个月累积的服务。该方式优势是让用户流量得以最大程度的利用。

使用量折扣套餐:单位流量标准资费根据用户流量使用情况呈现差异, 用量越高, 收费越优惠。

业务组合套餐:业务组合套餐即OCS可以将数据业务与传统的语音、短信等业务组合在一起, 如通过语音套餐赠送流量或数据流量使用费。

此外, 我们还可以使OCS结合内容计费, 让用户免费浏览自己的门户和业务推广平台, 以便通过优惠活动吸引用户使用数据业务。

支撑WLAN实现数据分流

中国电信推广的WLAN业务对3G数据业务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效实现了数据业务的分流。笔者认为, OCS系统应该进一步加强了对WLAN业务的支撑, 进一步细分客户群, 例如区分公众和校园用户提供不同资费的计费, 按照基站进行基站群优惠, 按照以上所提及的组合计费方式对WLAN进行计费上的扩展。

综上所述, 面对3G数据业务流量经营的挑战, 中国电信OCS在线计费系统需要以提升计费能力、增加计费方式、实现组合计费为目标, 发挥计费灵活实时性高的优点, 打造成为3G数据业务精品计费系统, 为中国电信3G数据业务的推广保驾护航。

link

计费模式优劣势比较

时长计费:时长计费清晰直观, 客户感知较好, 用户利于理解。但该模式用户将为等待时间付费, 同时带宽质量无法保证, 特别是当部分用户使用高带宽业务, 如看电影视频聊天时, 导致网络负载过重, 上网速率变慢, 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话音通信。

流量计费:流量计费和时长计费相反, 用户不必担心按时长计费模式下由漏关网页等失误引起的成本损失。只要不点击, 就不用付费。流量计费能让用户更有效地使用带宽, 提升网络服务质量。但流量计费存在用户时刻关注流量、不敢上网;用户预期外业务 (如弹出广告) 费用纠纷、用户不愿意使用新推业务等弊端。

评论

流量经营尴尬还是机遇?

毋庸置疑, 目前各电信运营商已经将3G数据业务看作金矿, 相信移动互联网终将会成为第二个语音。那么, 运营商应该如何推广3G数据业务, 实现更多利润成为企业思考的主要方向。笔者认为, 通过在线计费系统OCS更有效地支撑流量经营、发挥自身优势, 帮助市场前端争取利润、挖掘潜在用户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中国电信看来, 在线计费系统OCS对于数据业务经营而言, 其支撑目的是提升计费能力、增加计费方式、实现组合计费, 全面有效地支撑3G数据经营, 以期保障中国电信预付费3G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流量经营, 答案一目了然——3G网络的带宽是有限的、共享的, 带宽也是中国电信取胜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 但过度占用带宽也会造成中国电信网络资源的浪费。

当下国际电信市场已经出现了不少运营商因用户使用数据业务时无所顾忌, 3G流量激增而造成网络瘫痪案例。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更加合理、理性地经营我们的流量, 引导用户轻松、有节制地消费带宽。

作为国内宽带资源较具优势的电信运营商, 中国电信需要避免成为管道运营商的风险。中国移动和腾讯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流量被腾讯等公司无偿占用, 收益远远小于投入成本, 导致中国移动增量不增收。

试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壮大, 未来微博和视频网站可能将来会联手, 就像今天的腾讯一样占用越来越多的流量空间。如此, 这些移动互联网新秀的盈利可期, 却使我们沦为管道商, 面对流量贬值的尴尬。

我们也面临新业务推广难的另一尴尬, 虽然用户开始尝试使用3G数据业务, 但面对高额的流量费用, 往往望而却步, 使新业务推广困难重重。如何让用户大胆放心地使用流量, 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难题。

数据流量的增长对中国电信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移动互联网业务量不断增加, 数据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不断攀升, 本质上也是中国电信的机会。

流量时代 篇8

(数据:艾瑞咨询)

移动视频

2013年Q3, 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32.5亿元, 同比增长37.3%, 环比增长6.7%。2013年8月, 在线视频移动端的有效使用时长份额为13.0%, 3倍于2012年8月的4.1%。 (数据:艾瑞咨询)

在手机视频下载量分布中, 优酷、爱奇艺、百度视频与快播其下载量全部超过了3亿次;pps影音、PPTV、暴风影音、搜狐视频与土豆其全部下载量都破亿次大关;腾讯视频、乐视影视、风行电影、迅雷看看与360影视大全等下载量都超过1000万次。移动视频市场整体用户普及力较高, 未来将是大量数据流量的提供平台。

(数据:速途)

移动游戏

2013年Q3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 环比增速为22.3%, 同比增速达74.6%。在移动互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占比中提升至12.8%, 成为Q3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增长较为快速的细分领域。 (数据:艾瑞咨询)

社交服务

注释:PC端社交服务包括SNS、微博、论坛、社区、博客、文学小说、购物分享、婚恋交友、商务交友等细分类别;App端社交服务包括微博、SNS、社区、婚恋交友等细分类别及微信。

社交类服务流量在P C端和App端流量逐渐趋近, 受微信的拉动, 移动端流量增长迅速。2013年8月, App端月度浏览时长同比增长251.1%, PC端同比下降31.3%, App端流量增速以绝对优势领先。

2013年8月, 微信的用户月度浏览时长达到7.5亿小时, 同比增长了495.9%, 增长约为5倍。微信朋友圈和公众账号成为微信用户黏性上升的主要原因。

(数据:艾瑞咨询)

移动购物

2013年Q3,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33.4亿元, 同比增速141.9%, 环比增速15.5%, 高于同期网购购物市场整体增速。其中, 移动购物交易额在整体网购市场交易额中占比继续提升, 达到9.5%, 相较上季度的8.6%提升了近1%, 与去年同期的5.6%相比则提升了4%, 移动端市场在中国整体网购市场中渗透率逐年提高。 (数据:艾瑞咨询)

典型案例:今年的淘宝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仅仅11月11日一天就刷新了350.19亿元交易总额记录。其中, 通过手机淘宝支付的交易额达到113亿元, 占据了整体三分之一的份额。 (数据:天下互联)

移动支付

上一篇:女性休闲体育下一篇:传统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