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休闲体育

2024-10-17

女性休闲体育(精选7篇)

女性休闲体育 篇1

当今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力和压力, 为了娱乐身心、追求健康, 人们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休闲体育活动, 以缓解压力、消除疲劳。长期以来, 受长期的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女性几乎没有休闲活动。而现在, 我国妇女权利逐渐得到保障, 越来越多的妇女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 开始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然而, 仍有大部分女性还末参与进来。因此, 本文通过对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探讨、制约因素、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同时为女性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体现

1.1、有助于促进女性的身体健康

少女在校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 可以促进其身体及骨骼的正常发育, 提高和完善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 为终生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同时, 增强其终身体育的意识。青年妇女通过健美操、瑜伽等, 可以缓解疲劳, 增进健康, 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老年妇女通过一些简单小运动量的休闲体育活动, 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增强抵抗力, 抵御各种疾病, 延年益寿。

1.2、有助于促进女性的心理健康

一是促进个性的发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特点, 能够给女性提供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平台。女性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地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能够结交伙伴, 充分地协调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 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积极向上、勇于挑战及团结合作的品质和态度。

二是缓解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 竞争力大, 使得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跟传统女性比, 现代女性不仅要“主内”, 更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去。因此, 女性休闲体育活动对缓解现代女性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最理想的缓解心理压力负荷的方式之一。

1.3、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女性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 往往不是一个人独自行动, 而是结伴而行, 或者是参与到一个群体中去。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活动, 还有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休闲体育, 对提高女性的交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有积极的影响。

1.4、有助于女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期、有规律地进行适合于自身条件的休闲体育活动, 能帮助女性逐渐增强其体育锻炼意识、端正体育锻炼动机, 并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有规律、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 有助于女性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2、我国女性休闲体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2.1、主观因素

(1) 休闲体育动机。

一是缺乏体育动机。体育动机缺乏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 身体好, 不需要增强健康;也不需要通过休闲体育来放松和娱乐休闲, 更加不会认识到参加休闲体育带给人们的其它功能。二是体育动机单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功能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强身健体上, 特别是中老年女性, 因此其参与的动机也很单一。

(2) 女性性格特征。

我国女性性格特征较传统保守, 当社会不赞许某项运动, 或者是周围的人不赞同女性参与某项运动时, 女性则会表现出“不感兴趣”;部分女性因为敏感、害羞和对自身身体形态的忧虑, 使他们无法鼓足勇气去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再者, 女性常常会因缺乏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而害怕出丑, 因此避免从事该项运动。

(3) 性别角色。

我国传统观点认为, 女性应该是安静的、淑女的, 而不应该像男性一样参加高难度、刺激、危险、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社会观念的灌输以及家人朋友的反对, 扭曲了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 也遏制了女性参加休闲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 女性尤其是已婚妇女, 要以家庭、丈夫、子女为中心, 除了在外工作, 其余的闲暇时间就必须陪伴丈夫、子女, 操持家务劳动。因此, 尽管她们明白休闲体育的价值, 有一定的休闲体育意识, 也只会鼓动或陪伴家人去参与, 而甚少会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加休闲体育。

(4) 健身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李相如、刘转霞在对中国职业女性休闲体育态度与行为特征的调查数据指出, 对于影响其休闲体育态度的因素, 有86.2%的女性都选择了学校体育教育, 多数女性选择的健身项目基本还是跑步。这里调查的职业女性, 尚且是受过高等学府的体育教育, 但多数人只会跑步, 缺乏其它项目的技能。而对于多数乡镇、农村、以及未受过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女性来讲, 她们的健身知识和运动能力更加缺乏, 更加成为她们参与休闲体育的障碍。可见, 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女性自身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着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

(5) 不同生理时期身体条件的限制和相关知识的缺乏。

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认为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减少活动。因此多数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 会因为身体形态的变化、生理周期的影响、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家人的限制, 使其产生生理或心理惰性, 逐渐改变锻炼习惯, 减少甚至远离休闲体育锻炼。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医学研究证实, 不同时期采用适宜自身的锻炼方法和手段进行休闲体育运动对其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2.2、客观因素

(1) 家庭。

由于受传统观念上的性别歧视, 多数女性被看作是家庭的“多角色”, 她们不仅要承担日常家务劳动、还有教养孩子、侍奉老人。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负担, 导致女性压力增大, 余暇时间减少。王俊在研究山东省城市女性休闲体育现状时分析得出, 山东省城市女性休闲活动限制因素中, 缺乏家庭支持的占据第五位, 总计21.6%。在我国多数女性本就缺乏余暇时间的情况下, 同时缺乏了家庭的支持, 时间久了便会慢慢缺乏参与休闲体育的兴趣, 降低了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度。

(2) 时间。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是由女性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 比男性多2.7小时。可见, 受我国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影响, “男主外, 女主内”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日常家务劳动占用了女性闲暇时间的一大半。同时, 现代女性除了“主内”, 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了“主外”。她们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外, 还要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而言, 相比传统的全职家庭主妇, 现代女性的闲暇时间更少了。“主内”和“主外”的双重负担, 减少了我国女性的休闲时间, 成为制约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职业、受教育程度。

蔡志霞在《陕西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调查》中的数据指出, 不同职业的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比例:离、退休人员最高占35.2%; 其次是公务员28.4%; 企业管理人员11.3%; 私营人员9.8%;工人和学生分别是4.8%和5.0%。除了离、退休人员的空闲时间最多以外, 其它职业中, 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度与其所从事职业在社会地位的层次是呈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人群, 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比例相比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也更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是职业相对较好的人, 其工作时间较短, 空闲时间多;二是受教育程度较高者, 其对休闲体育的价值认识较深, 参与的积极性则较高;三是经济基础较好, 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人们有富足的物质基础用于休闲体育的消费。

(4)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和选择。对于经济水平很低的女性而言, 她们的生活质量只能达到温饱, 甚至是达不到温饱状态, 那么她们的生活重心必然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拼命地工作, 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用来做多份工作, 几乎不会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于经济水平中等的女性来说, 其物质生活有保障, 有稳定、较高收入的工作, 也有一定的空闲时间, 因此部分女性会参与一些低消费、简单的活动方式, 例如在公园、广场、免费的体育场馆跑步、跳广场舞、练太极拳等。这些活动形式都比较随意, 缺乏锻炼计划、休闲体育活动指导、科学的活动方式等。而经济水平非常高的女性, 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物质基础来进行休闲体育。她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可以选择在高档体育俱乐部进行、可以请教练进行指导、还有相应的锻炼计划。因此, 她们的活动方式具有选择性、多样性、科学性、持久性等特点。

(5) 体育场地设施。

陈爱霞等人在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女性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时, 调查结果显示30.6%认为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活动需要。这个调查结果表明了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设备仍然不足, 无法满足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需要, 从而限制了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而大多数女性在参与休闲体育时, 都偏向于选择锻炼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不需太多资金投入的活动方式, 因此, 她们并不需要高档高消费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6) 组织形式。

女性在生活中喜欢结伴而行。同样, 在参与休闲体育时, 也喜欢与家人或者是朋友一起, 而不太愿意单独行动。因为有家人朋友的陪伴, 她们会积极、热情并且持久地参与休闲体育。另外, 对于一些职业女性而言, 她们休闲体育参与热情高涨时, 若单位对其参加活动不予支持、不予组织, 也会极大地影响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无论是来源于家庭、工作还是社会的组织形式, 都制约着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促进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对策

3.1、针对主观因素 , 要加强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社会观念和个人意识

女性必须加强自我观念的更新和性别角色的转变, 敢于争取自己参与休闲体育的权利, 追求更多的体育价值;参加多种休闲活动项目, 培养休闲体育兴趣, 树立终身体育健身观, 使自己能够在家庭与工作和谐的状态下, 热情的参与休闲体育。

3.2、针对客观因素

相关部门要加大女性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例如宣传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 适合于女性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科学、正确的参与休闲体育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一方面, 改变人们受传统社会观念影响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 使女性休闲体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 帮助女性提高体育运动技能, 提高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质量。

此外, 应科学安排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他们可以根据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合理、科学的安排不同特点的女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运动。同时帮助女性学习运动技能、制定运动处方等, 使其合理的、科学的、快乐的健身。

参考文献

[1]王俊.山东省城市女性休闲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2010, 4.

[2]李相如.中国职业女性休闲体育态度与行为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0.

[3]蔡志霞.陕西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调查[J].商洛学院学报, 2010, 12.

[4]张象, 赵祥, 蒋雯, 李杉.中国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2008.

女性休闲体育 篇2

休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赋予其更多的空闲时间。故美国《未来科学》杂志撰文 (1990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未来的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生变化。也许10-15年后, 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如何善度闲暇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人类对于休闲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 他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这一思想成为后来西方休闲思想的起源和基础。近代“休闲学”发源于美国, 其标志是1899年凡勃伦 (Velble) 发表的《有闲阶级论》, 提出了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波瑞特比尔则在《以休闲中心的教育》中提出要在教育中体现休闲, 重视和发展休闲的教育。瑞典的哲学家皮普尔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中则指出休闲是人自我价值观中一种思想和态度, 不是外界因素作用所造就, 也不是由闲暇时间所决定。

休闲体育是人类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休闲和体育有机结合。日本体闲的体育振兴协会认为:不管什么体育项目, 只要把它作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 从而达到欢欣鼓舞、身心快乐、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目的, 都可称之为休闲体育。“体闲体育”并非一种新的体育形式, 它是从参与体育活动主体的活动时间上进行界定的, 是指人们利用体闲时间, 为了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休闲体育, 并从不同维度对休闲体育的概念进行阐述, 但尚未形成定论。主要的观点有: (1) 余暇体育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 为了达到健康、娱乐及消遣等多种目的而主动进行的身体活动。休闲体育就是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 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身体娱乐, 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休闲体育是在空闲的时间里进行的, 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 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 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 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

通过文献回顾, 以往的研究对城市特别是大都市女性这一特殊的群体,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进行研究, 还相对较少。本研究期望通过对我国两个特大城市入手, 进行分析不同文化地理背景下, 都市女性的休闲体育参与特征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0年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与重庆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的北京和上海进行抽样调查, 将都市女性休闲现状、休闲体育价值观、休闲体育涉入和消费程度等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研读社会学、经济学和体育学等相关学科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有关女性休闲、休闲体育等方面文献, 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概括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 制定《都市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问卷》, 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后, 分别在北京和上海, 随机每个城市发放1000份问卷, 共计发放问卷2000份, 回收问卷1832份, 有效问卷为1797份。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获得研究所需的各类数据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的背景特征

年龄结构 (Agestructure) 是指不同年龄段人口在一个群体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 本研究将调查者年龄分为35岁以下 (青年) 、35-50岁 (中年) 和50岁以上 (老年) 三个年龄区间。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一个人在什么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学习, 接受了何种层次的训练, 便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从广义上讲, 任何一段学习经历, 都可以成为学习者的“学历”。本研究将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分为中学 (包括初中和高中) 、大学 (包括专科和本科) 和研究生 (包括硕士和博士) 。婚姻是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和法律约束。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 女性在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 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基础保障是有休闲时间的存在。故本研究将都市女性婚姻状况分为无小孩、小孩未独立和小孩已独立三个方面。收入 (Income) 是指某一个体, 包括个人或者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通常包括商品或劳务的销售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根据中国财经网公布的2012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数据, 上海 (20689元) 、北京 (18154元) 、广东 (15778元) 、天津 (14155元) 和重庆 (11760元) 的平均值计算, 都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约为2684元。在此基础上, 根据研究需要, 将收入水平分为2000元以下 (低收入者) 、2000-5000元 (中等收入者) 和5000元以上 (高收入者) 。

3.2、都市女性休闲现状的比较分析

3.2.1、休闲时间

余暇时间, 亦称为自由时间或休闲时间, 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的时间后所剩余的那一部分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的报酬所吸引, 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然而, 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人们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之一。马克思指出:“闲暇时间, 为每个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自我所需的时间提供了保障, 其中包括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与之相适应给所有人腾出时间和创造手段, 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闲暇时间的多寡, 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程度越高, 闲暇时间就越多, 闲暇时间的结构也会发生重大改变。

统计表明:就调查对象而言, 北京女性平均每天拥有的休闲时间为3.51小时, 而上海女性每天拥有的休闲时间为3.33小时, 要低于北京的平均水平。比起高节奏的都市生活来看, 女性拥有的休闲时间量还是较为理想, 马克思曾认为“余暇时间本身就是财富”, 在谈到共产主义社会时, 他指出“那时衡量财富的尺度决不会是劳动时间, 而是余暇时间”余暇时间的增加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它为补偿当代生活方式人们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欣赏艺术、科学和大自然, 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

3.2.2、休闲项目选择

从休闲项目的选择来看, 看电视仍排在第1位, 中选率高达54.8%;其次为听音乐中选率48.4%、上网 (聊天、游戏等) 47.8%。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中选率为41.2%, 观赏体育比赛的中选率为31.4%, 分别排在了第五和第八名。尽管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比赛未能进入都市女性休闲生活项目的前三名。但还处于较为前面的位置, 说明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和都市体育赛事水平不断提升, 以体育为载体的休闲生活方式逐渐进入了都市女性的生活中来。

3.2.3、休闲消费水平和途径

从休闲消费水平统计来看, 女性休闲消费水平100-300元和301-500元两个水平区间,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6.6%和24.0%, 二者合计超过调查人数的半数。在其它消费水平上人数基本较为平均。而从消费途径的统计来看, 朋友聚餐、旅游郊游和其它排在前3位, 中选率分别为55.9%、52.4%、和39.3%。基本上与中国人消费习惯相一致。体育消费排在调查项目的10位, 位列最后, 说明在休闲生活中, 都市女性的休闲体育消费水平还非常低。

3.3、都市女性休闲体育价值观的分析

3.3.1、参与休闲体育的认知向度

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选择性和持久性。都市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行为是建立在自己对体育活动认识态度上的。

统计结果表明, 在休闲体育的认知向度上, 身体健康、塑造体型和加强人际交往位居中选率的前3位, 表明都市女性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认知上还是理性的和全面的。

3.3.2、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强度

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源动力, 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

统计结果表明, 都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中选率排在前3位是强身健体、缓解身心紧张与疲劳和消遣和娱乐。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体育功能的不断扩展, 休闲体育活动参与已经不仅能为参与体育身心健康, 在社会关系以及提升自身生活品味等方面, 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结果说明都市女性在休闲体育活动动机上还处于初级的、较为单纯的阶段。

3.3.3、参与休闲体育的体验深度

统计结果表明, 都市女性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上, 能够使自身精神愉悦的比例最高, 占调查总数的63.5%, 其次为分别为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壮, 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3.0%和12.3%。而对休闲体育生活的满意度调查上, 45.9%的都市女性评价水平为一般, 25.1%的评价为比较满意。

3.4、休闲体育涉入程度的比较分析

参与休闲体育涉入程度, 主要通过采用周参与次数和每次参与的持续时间这两项指标来分析。

从平均周参与的体育活动次数来看, 周参加3次的人数最多, 占调查总数的25.5%, 有40.8%的都市女性选择了周参与一次和不足一次活动, 这表明该群体的都市女性尚未形成固定的参与体育锻炼习惯, 该群体的都市女性休闲体育涉入程度很低。而从平均每次参与的时间来看, 大部分都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时间集中在0.5-2小时期间, 二者占调查总数的78.8%。

3.5、休闲体育项目选择的比较分析

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与国家经济发展及个人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也受居民的健康意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影响。《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平均每人3.45项。休闲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排在前10位是:1长走与跑步、2羽毛球、3游泳、4足篮排球、5乒乓球、6体操、7登山、8舞蹈、9台球、保龄球、10跳绳。日本休闲白皮书 (2001) 对国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项目进行了统计, 排在前十位的项目见是:1体操参加率最高为30.8%、2保龄球30.6%、3慢跑24.8%、4游泳22.0%、5棒球15.9%、6钓鱼15.5%、7健身14.7%、8自行车14.5%、9乒乓球12.9%、10高尔夫12.8%。美国体育用品协会对1998年美国居民参与体育运动的31个项目作了一个统计, 美国居民参与体育项目前10位分别是:1健身步行、2游泳、3野营、4器械类健身、5自行车、6保龄球、7淡水垂钓、8台球、9篮球、10高尔夫, 中国和日本喜欢的乒乓球在美国31个项目调查中仅排在25位。上述表明, 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下, 居民对休闲体育项目选择有着不同喜好。

统计结果表明:都市女性在休闲体育喜爱的项目上, 羽毛球、慢跑和散步、游泳排在前3位, 和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的项目相一致。排在前10位的其它项目更多的体现了女性的特点, 以展现女性柔、弱、美和对“形体塑身”相关瑜伽、健身操、舞蹈类以及健身器锻炼项目排在其中。自行车项目可能和日常生活需求相关, 故也是都市女性喜爱参与的项目。而与不同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日本和美国相比, 则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4、结论

休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女性在休闲时间拥有量上差异不大, 每天平均拥有3.48小时; 休闲时间的利用上还是以看电视、听音乐为主, 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在都市女性休闲生活中的比例较过去调查的结果有所提升, 但休闲体育消费水平还非常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都市女性在休闲体育价值观上有着差异性, 总体上参与体育活动的认知还是理性的和全面的, 参与的动机还以强身健体和缓解身心疲劳为主, 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集中在精神愉悦和精力充沛方面。都市女性在休闲体育活动涉入程度上, 呈现出分化状态, 有近四成的都市女性尚未形成规律的体育活动参与习惯;每次活动的时间集中在一小时左右; 参与的项目和十年前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调查结果较为一致, 散步或跑步及羽毛球仍是都市女性喜爱的传统项目。

参考文献

[1]王琪延.北京市城市居民休闲状况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4 (3) .

[2]马建业.北京市城市日常闲暇行为及其环境研究[J].华中建筑, 2000 (4) .

[3]张广瑞, 宋瑞.关于休闲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1 (5) .

[4]付敏红.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 2005 (12) .

[5]何资桥等.湖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5) .

[6]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J].旅游学刊, 2002 (2) .

女性休闲现状及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女性,休闲,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人类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人的发展。休闲也是女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是女性主体性提升的表现,是女性生存、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女性休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识和解决。

1 女性休闲的本质意义

1.1 休闲是女性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

休闲使女性具有生活自由与人身自由的权利,从而在社会上能享有公平、尊严的选择,承认、尊重女性休闲的权利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

从女性休闲的特质上讲,女性休闲应该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休闲体验包括自由选择、内在动力、乐趣、放松、角色互动、个人的投入及自我表达[1]。“闲暇是一种精神状态”,“灵魂状态”,“同时是一种无法言状的愉悦状态”[2]。“休闲,它可以是一段时间,可以是一项活动,可以是一种“生存状态”,还可以是一种人的“精神态度” [3]。 “休闲”至今仍被相当的女性视为一种“奢侈”,实际上这是对休闲的一种误解,好象休闲就是放下工作、家务劳动,旅游、娱乐、花钱、消费等。实际上休闲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表现在任何活动中的一种轻松、惬意的心态,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体验。

从女性休闲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角度来讲,有的时候,女性的休闲与劳动区分并不严格,自主的娱乐、休闲活动及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休闲体验是一致的。女性在某一领域,拥有高超的劳动技能、享受劳动创造性过程、自由自在的选择等,也可以给女性带来舒畅的休闲体验,表现为一系列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内容,也是一种休闲。所以,休闲的“精神状态”、“心理体验”有三个特征:其一,是一种精神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其二,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其三,是上帝给予的感知快乐的能力……[3]。

女性是否享有休闲权利,休闲有无实质性的内容,决定了女性生活质量和水平。女性生活质量不仅仅在于基本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种成为状态的自由,是在生活规范内做决定的自由空间,是在摆脱义务责任的同时对具有自身意义的目的的活动的选择。表现为女性享有多少闲暇生活时间,更在闲暇时间内所能自由从事的各种心仪的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实践活动。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休闲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人来说,当物质需求满足到一定程度,必然要追求闲暇、娱乐等精神享受,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女性休闲的增多,是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2 休闲是女性主体性提升的表现

所谓女性主体性,就是女性对自身力量和能力的一种肯定,女性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思想,认为妇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但是,在传统的观念中,评价女性的主体性更多的是强调女性在社会劳动中能为社会贡献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妇女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起独立的人格。认为,参加社会劳动为女性本身的存在发展提供经济保证,从而为男女平等提供基础,确立女性的主体性。

我们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女性不仅为了谋生,而是有一种愉悦、美的体验、创造的心理体验,就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性和休闲的本质。审美需要才是一种真正的自我实现。能够达到一种美的心理体验,那么我们的人生和工作就是快乐的。女性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和工作以外的自主性休闲中的愉悦体验都是女性主体性的体现,而且女性更依赖消费和休闲的非生产领域作为自主性和个人认同感的来源。休闲作为自由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活动,能使女性自我实现,充分发挥自我潜能,能提供个人运用自主权力的机会。

1.3 休闲是女性生存、发展的需要

尽管从根本上说,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在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产活动在本质上只能是人们一定的生活方式的表现,也就是说,生产方式虽然是基础和决定性的东西,但肯定不是历史发展的目的,它的最终目的在于人本身,在于使人人能够享受生产方式的积极成就和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在于这种享受的人性价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生产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休闲的手段。可见,休闲-休闲方式不仅是生产-生产方式的历史结果,更是它的历史目的和必然归宿。有学者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将会崩溃,如果没有假期,旅游业将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消费而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4]。休闲的发展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和人的发展。从一定角度我们可以说,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可以用机器来代替,现在最能体现人本质的是休闲、消费。

休闲,是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的条件,休闲能改变主体的素质,精神文化休闲是休闲的最高层次。人的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精神文化休闲,休闲、特别是精神文化休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和途径。休闲的价值目标与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本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相一致或符合。

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的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一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各方面的条件,休闲,是其中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女性成为什么样的人,与休闲状态直接相关,女性休闲的内容,休闲的质、量、度以及休闲的方式决定着她的价值定位,决定着她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着她的生存发展状态。休闲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为了人们共享劳动成果,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

2 女性休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女性休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制约或影响女性休闲机会和品质的诸多因素。

2.1 女性休闲时间少于男性,休闲质量不高

很多休闲项目在传统上是属于男性的。当前女性休闲主要是以逛街购物、访友、美容消费、在家休息、上网、阅读、健身、跳舞等为主。有很多女性甚至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只是更多地用传统意义上的休息而非休闲来填充闲暇时间,原本具有丰富内涵的休闲活动变得单一和平面化,出现了所谓的假日综合症。女性的学习型休闲活动和社交型休闲活动、兴趣爱好型休闲活动比男性少,较少参加现代型休闲活动,女性活动半径小于男性。而且,不同的女性群体在休闲时间、休闲方式、休闲消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角色期待的限制,收入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休闲设施的制约等等。

2.2 女性休闲权利被忽视

职业女性的休闲时间和休闲场合受到许多限制,绝大多数女性下班后便匆忙投入家务劳动中,更疲惫、更少休闲。这实质上是传统观念在休闲之中对女性的偏见、歧视、不平等,好象做家务就是女性的专利。有些全职太太型的女性更是被局限于家庭、并主要承担家务劳动。因其劳动是不计时、不计酬的,妇女往往被称之为“闲着”、“不工作”。而女性反正是在家“闲着”,就无须再有什么休闲了。并且因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女性也缺乏休闲费用。根本没有属于她们的“自由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她们本人往往也认为自己不应休闲,否则就有偷懒之嫌。于是,她们的生活单调重复,交际圈日益狭小,拥有的社会资源微弱,生命价值无从提升。

2.3 大众传媒将女性休闲误导为追求消费、时尚

媒体让人们在休闲商品和服务的感官体验中幻想、消费、享受和审美,丧失了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追逐媒体制造的一个接一个的休闲时尚,按照媒体所定义的方式生活和消费,通过对休闲商品和服务的拥有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媒体借助无穷的联想和暗示,不断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并将人们的欲望投射到具体休闲产品的消费上去。女性距离做自己喜爱做的事,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自我的真正休闲越来越远。当乐趣更多地来自休闲物质或产品的获得,而不是它们的有效使用时,此时的休闲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4 社会总体休闲观念落后

人们认为只有物质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休闲是游手好闲,是吃喝玩乐,是非生产性的、对现有财富的消费,不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实际上,休闲是对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两种最为稀缺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它借助市场、资金、物品与环境,生产个人、家庭或社会所需的产品——自我实现、爱好发展、家庭幸福、健康、舒逸等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休闲不仅通过消费来促进生产,而且其本身就具生产性。重劳动轻休闲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休闲意义的正确认识和休闲活动的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提倡休闲就是鼓吹消费主义,就是穷奢极侈、好逸恶劳。实际上,休闲是人们为了消遣放松、或娱乐而从事的活动,是人们丰富生命、提高生活品质、完善自我、满足个性偏好、追求生存意义的活动,并不必然与大量的货币支出、昂贵的商品、炫耀性的目的相关联。正如著名英国思想家罗素所说,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3 改善女性休闲现状,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3.1 提高女性自身对休闲权利的认识

为了彻底改变女性休闲的现状,就必须从增强女性主体意识着手,休闲权是女性自身的自由权、幸福权、发展权的一部分,女性可以通过休闲,确立自我、表达自我、宣泄自我,发展自我,改变和走出父权制对女性的压制,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建构理想生活。

休闲生活的丰富促进女性的成长。休闲能挑战女性弱者的形象,增强女性的自信,这是因为休闲使女性能冲破严格的角色规范。当她们走出传统劳动分工的性别角色,到了社会和大自然中,才能够像一个自然的完整的人一样感受一切。

3.2 塑造健康、科学、和谐的女性休闲观

应正确引导女性的休闲方式,树立科学、健康的休闲观,加强休闲教育,把消遣与提高、娱乐与学习、休闲与健身、游玩与创造有机结合,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

要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进行批判,马克思说,商品崇拜是人的异化的主要因素。人类被他们自己的商品奴役了,即休闲的自由被物化为一种占有与消费的精神状态。本来,休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时间的自由支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是,一旦人类被自己所创造的物质困扰,就无法全面发展。

女性休闲观应该体现出尊重生态价值、善于协调人与人及阶层与阶层之间矛盾、接受人类文明指导和约束的消费理念,将欲望消费、奢侈消费等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层面,建立起符合国情、民情的消费结构,采取可持续的、人本的休闲模式,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3.3 大众传媒应正确引导女性休闲活动

媒体应该宣扬科学、高雅的休闲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媒介休闲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休闲主体的道德水准,提升女性休闲者的人文素质。引导女性科学而合理地利用休闲时间,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使休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培育审美情趣,增进感情友谊,磨练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 唤起生命活力。

要规范媒体的发布内容,使休闲促进身心健康,又能兼顾长远需要,促进全面发展。媒体在内容上应该把商业性融入所要表达的积极主题当中,倡导女性休闲者选择健康、正确的休闲方式,避免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树立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树立正面、健康的女性形象和男女平等的观念。

参考文献

[1]亨德森,等.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透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25.

[2]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40-41.

[3]马慧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4.

女性休闲空间环保节能设计 篇4

一、环保节能设计的概述

环保节能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 是指产品和它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它要充分考虑设计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并在充分考虑产品特点、质量、开发时间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种相关因素, 使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整体环境不带来负面影响, 尽量减少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即以一个更简洁的形式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使用寿命。

(一) 环保节能现状缺乏合理性

我国目前的女性休闲空间设计在环保节能设计理念中存在三方面的偏差。

1. 观念偏差。

现今社会人们对室内设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法设计的理念也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然而, 人们没有注意到加法设计的运用加大了资源的消耗和不必要的浪费。

2. 行为偏差。

当前我国的女性休闲空间设计越来越高档化和奢靡化, 重装饰的需求、所发挥出来的各种有害气体、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等负面因素越来越大, 有些材料还具有辐射。人工过度营造的室内环境并没有使人们在疲惫的工作中得到放松, 甚至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抵抗力的下降, 引发健康问题。

3. 过程中的偏差。

在设计过程中对软设计的重视不够, 过度强调硬设计, 不注重本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注重开发常规材料的设计潜质、不注重自然材料的应用、不注重自然光源的合理利用、不注重室内环境的通风、保温、散热性能等。

(二) 环保节能设计在现代女性休闲空间中的重要性

1. 在现代女性休闲空间供暖就好比是人的身体, 身体的健康取决于温度的平衡。

太阳能供暖系统就是维系整个室内空间的温度平衡, 太阳能暖房系统是由太阳能收集器、热储存装置、辅助能源系统, 及室内暖房风扇系统所组成, 运用太阳房的高效隔热材料、透光材料、储能材料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 使房屋尽可能多地吸收并保存太阳能, 达到房屋采暖目的。

2.

在现代女性休闲空间中水就好比是人的口鼻, 口鼻是维系人体呼吸系统的通道, 而水循环系统就是维系整个室内空间的纽带, 通过水循环系统的有效运用达到室内供暖、加湿、水景三位一体。

3.

在现代女性休闲空间灯光就好比是人的眼睛,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 而照明系统在室内空间中不仅仅是起到照明的作用, 还能营造室内空间的氛围效果, 运用节能型的射灯带动独特的氛围。

二、现代女性休闲空间环保节能设计的表现形式

(一) 环保设施在现代女性休闲空间中的重要角色

1. 太阳能设施。

被动应用它是一种完全通过建筑朝向, 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 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材料、结构的恰当选择, 集取、储存、分配太阳能的建筑。其工作机理主要的“温室效应”, 如被动式太阳房等。

2. 照明设施。

室内的光线来源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自然采光, 二则是供电系统提供的人工光。合理的布局和控制这两项光源可以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运用绿色光源来达到能源的降低与室内的光线平衡。

3. 排水设施。

排水系统的节能主要体现在经济合理的供水方式, 减少供水过程中环节损失, 利用节水节能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 加大水循环的利用率使其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二) 环保材料在女性休闲空间中的巧妙运用

在现代室内装饰材料中低毒、低排放型的装饰材料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如达到国家标准装饰材料的大芯板、胶合板、纤维板等;或在墙面装饰上充分运用环保墙饰, 如草墙纸、麻墙纸、纱绸墙布等产品, 具有保湿、驱虫、保健等多种功能, 而且表面柔和, 透气性好;在环保漆料的使用上生物乳胶漆能给家居带来缤纷色彩, 涂刷后会散发阵阵清香, 还可以重刷或用清洁剂进行处理, 能抑制墙体内的霉菌。

结论

现代室内设计尤其讲究自然、健康、人文、艺术、和生活得结合, 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环保节能设计改善休闲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 不仅不能损害人体健康, 还对人体健康起到有益的帮助。材料的选用尽量天然化、可循环的材料, 节约能源, 材料的使用减量化、资源化、环保化, 尽善尽美的体现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女性休闲空间环保节能设计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将成为女性休闲空间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3R亚太室内设计·环保·绿色》,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7.

[2]香港日翰文化传播公司.《室内X档案—时尚休闲场所》,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2.

[3]建设部信息躍.《绿色节能建筑材料选用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4.

女性休闲体育 篇5

一、女性休闲娱乐发展以及岁时节日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尊女卑的现象, 人们的活动领域也是男外女内, 女性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家庭, 休闲娱乐的活动相对缺乏。但是在我国唐代是女性休闲娱乐活动一个特别鲜明的时期, 唐朝的社会风尚和其他朝代相比,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生活在唐朝的中国女性比较幸运, 她们的生活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 休闲娱乐活动也逐渐增多。唐朝女性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大多是通过岁时节日。对岁时节日进行了解,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我国唐朝时期的岁时节日休闲娱乐活动非常丰富, 这和唐朝统治者对休闲娱乐活动的倡导有一定的关系。唐朝时期, 对岁时节日的规定有:元日、冬至分别有7天的假期, 寒食、清明分别有4日假期, 八月十五、夏至、腊至分别有3天的假期, 春分、秋分、立夏、立冬、三伏天等均有一天休假[1]。唐朝的岁时节日充分地为唐朝人创造了休闲娱乐的条件, 唐朝的社会和其他朝代相比较为宽松, 家庭环境也没有其他朝代严肃, 所以唐朝女性在节日里进行休闲娱乐活动, 被社会接受和认可。在唐朝女性参与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的通过岁时节日, 其中女性主要在元日、人日、上元、寒食、清明、上巳、七夕、重阳、除夕等节日里参与休闲娱乐活动。我们就针对其中的部分节日中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进行研究分析。

二、唐朝女性在岁时节日中的休闲娱乐活动

1. 岁时节日———元日,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元日又称元旦, 或者元正, 是新春的正月初一, 我国民间的习俗是全家团聚在一起, 设置家宴。例如在白居易的诗中讲道:“弟妹妻孥小侄甥, 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盏后推蓝尾酒, 春盘先劝胶牙饧。形骸潦倒虽堪叹, 骨肉团圆亦可荣。”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述元日时, 全家团圆、举杯畅饮的热闹场面[2]128。在唐朝出嫁的女性在元日有回娘家的习俗, 古诗《元日田家》, 就描述了在元日儿媳离家, 女儿归来的情景。

2. 岁时节日———人日,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 七日贴人于帐。”所以正月初七是“人日”, 在人日的主要习俗是剪彩, 将剪成的图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鬓上等, 剪彩预示着人们进入了新的一年, 需要改变一些, 重新开始, 采用纸张、金箔等将其剪成人、花、鸟等形状, 贴在窗户、屏风上或者戴在头饰上, 除了祈福以外, 还可以装点节日气氛。剪彩是炫耀女性手巧的一种方式, “姹女矜容色, 为花不让春。即争芳意早, 谁待物华真。叶作参差发, 枝从点缀新。自然无限春, 长在艳阳时。”这种《人日剪彩》将女性的剪纸活动进行描述, 不仅是为了赞颂女性的人日剪纸活动, 还是对唐朝女性的心灵手巧进行的描述, 突出展示唐朝女性在节日里的活动。

3. 岁时节日———上元,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我国的正月十五, 现在称为元宵节, 在唐朝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 正月十五的晚上称为“元夜”。上元节的习俗是张灯结彩、夜游观灯。在徐坚的《初学记》中描述了唐朝上元节日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夜游观灯的活跃场面, 上元节是唐朝女性外出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最好时机。

唐朝的统治者对观灯这项活动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并且参与到观灯活动中。唐中宗曾经和皇后一同微服出宫, 到民间参与到观灯活动中, 并且在晚上的时候, 放宫女观灯。此后唐朝开始承认上元节点灯、观灯的活动, 并且对燃灯的时间进行了规定:每一年的正月十五、十六燃灯。在唐朝朝廷的支持和鼓励下, 唐朝都市在上元节前后三天内万家灯火, 夜晚如同白昼一样, 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女性的身影。许多唐朝的诗歌中都对唐朝女性在上元节外出游玩的景象进行记录和描绘, 例如“今夜可怜春, 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 香车玉作轮”等, 到宋朝时期还有人对唐朝上元节的盛况进行记录。然而唐朝的上元节活动并不是只有外出游玩观灯, 还举行灯会, “……宫女千数, 衣罗绮, 曳锦绣, 耀珠翠, 施香粉……万年少女妇千余人, 衣服、花钗、媚子亦称是, 于灯轮下踏歌三日夜, 欢乐之极, 未始有也。”在上元节灯会中唐朝女性盛装出行踏歌, 很多诗歌中都记录了唐朝女性在上元节“踏歌”的盛况。

4. 岁时节日———寒食节、清明节,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寒食是指冬至过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或者第一百零六天, 寒食节过后的第二天就是清明节, 所以在唐朝寒食节和清明节放在一起过,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规定寒食清明的节假日为四天, 在大历十三年将寒食清明节的节假日调整为五日, 在贞元六年将寒食清明的节日时间调整为三日。寒食、清明节前后,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万物复苏、阳光明媚, 可以说是外出游玩的最好时节, 所以在寒食、清明节前后, 会看到很多唐朝女性外出游玩。唐朝寒食、清明节中女性的主要休闲娱乐活动是蹴鞠、荡秋千、泛舟等, 唐朝女性的蹴鞠活动没有男性蹴鞠活动的激烈, 根据唐朝女性自身的特点, 在蹴鞠活动的基础上将其演变出白打球、步打球等蹴鞠玩法[3]121。“寒食内人长白打, 库中先散与金钱。”“殿前铺设两边楼, 寒食宫人步打球”等诗句描述的就是唐朝女性在寒食节、清明节的蹴鞠活动。在这两个节日中很受女性欢迎的另一种活动就是荡秋千, 很多诗歌中都对唐朝女性荡秋千的嬉笑、玩闹等进行了描述, “可怜寒食与清明, 光辉并在长安道。公子途中方蹴踘, 佳人马上发秋千”“风烟放荡花披猖, 秋千女儿飞短墙”等都是记录唐朝女性的荡秋千活动,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荡秋千是唐朝女性普遍进行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 在清明节时期唐朝女性还会参与到泛舟活动中。

5. 岁时节日———上巳,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上巳节和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巳节是祈求生育的节日, 日期是每年的三月三, 在上巳节, 人们会纷纷来到河边, 用水洗涤污垢, 以此来祭祀神灵祈求生育。但是到了唐朝上巳节已经发展成季节性的聚会, 女性是上巳节“祓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上巳节所处的时间恰至春日, 阳光明媚, 在“祓禊”活动结束以后, 女性会进行远足踏青。唐朝上巳节的气候非常适宜, 所有游春活动非常的盛行, 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外出游春, 上巳节活动呈现出热闹繁华的景象。“佳人祓禊赏韶年, 倾国倾城并可怜。拾翠总来芳树下, 踏青争绕绿潭边。”从这则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女子踏春游赏的情形, 这首古诗将女性上巳节的踏春游赏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唐朝女性在上巳节外出游玩时, 会在郊外举行野餐。

6. 岁时节日———端午,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我们国家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在古时候端午节有“女儿节”的称呼, 端午节女性会将五彩丝线戴在自己的以及家人的手臂上, 以此来躲避灾祸, 祈求长寿。五彩丝线又称为续命缕、长命缕, “五月五日, (赵州卢参军) 妻欲之市, 求续命物, 上于舅姑。”在端午节, 为家人祈求续命成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唐朝女性在端午节的活动还有竞渡、射粉团等。这些活动是从皇宫中女性活动流传到民间的, 盛行一时。

7. 岁时节日———七夕,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七夕节乃是七月初七, 该节日起源于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 在七夕节的晚上, 女性会结彩缕, 穿七孔针等, 这个节日的女性活动就是上织女乞巧, 所以又称为乞巧节[4]625。在唐朝七夕节的晚上, 人们会摆设瓜果、香案等迎接织女, 以此来祈求忠贞的爱情, 有很多诗歌记录了唐朝女性在七夕节的活动, 以及七夕节的风俗, 但是唐朝皇宫和民间在七夕节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 虽然也有蛛丝不巧, 但是有盒中、花上的区别, 民间女性会效仿, 每年皇宫中的女性会穿针, 请求敕赐诸亲乞巧楼, 这种乞巧方式在民间平常百姓家是无法效仿的。

8. 岁时节日———重阳、除夕, 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喝菊花酒、佩戴茱萸等, 唐朝重阳节登高成为一项比较流行的活动, “谁怜不得登山去, 可惜寒芳色似金”这句古诗将唐朝女性的登高活动通过心理活动进行说明, 由此可见, 重阳节登高在唐朝女性中比较盛行, 她们可以结伴而行, 可以相约而行。除夕每一年的最后一天, 和元日相接, 在除夕晚上唐朝有守岁、点燎火的习俗, 在皇宫中, 文武百官会一起守岁, 在民间除夕夜也要守岁, 女性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自然会参与到守岁中, “时属除夜, 太宗盛饰宫掖, 明设灯烛, 殿内诸房莫不绮丽。后妃嫔御皆盛衣服, 金翠焕烂。设庭燎于阶下, 其明如昼, 盛奏歌乐。”

通过以上对唐朝女性在岁时节日中的休闲娱乐活动, 让我们看到了唐朝女性生活的多姿多彩, 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习俗。通过休闲娱乐活动唐朝女性的身心得到解放, 和其他朝代相比唐朝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比较突出。

参考文献

[1]孙玉荣.唐代岁时节日中的女性休闲活动[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3 (3) .

[2]蒙寿宏.唐代女子休闲体育[M].兰州理工大学, 2012.

[3]李佳蔚.唐代妇女出游研究[M].四川师范大学, 2006.

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产业探究 篇6

1、相关定义

当前关于休闲体育的定义有很多种, 罗歇.苏认为“休闲体育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 (包括竞技体育和一些带有强制性和规定性的体育活动) 是有区别的。它没有硬性刻板的的规则, 不需要有规律的科学化的运动训练, 它更不是为满足个人自尊心和荣誉感而通过比赛追求优异成绩。

它是它是自发、非形式化、充满娱乐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的一种心理体验、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 是一种个体的内在的需求。在休闲体育这一概念中休闲是目的, 而体育在这里知识休闲的方式之一, 用作为实现休闲这一目的手段而出现的。因此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 自主选择以体育为基本手段满足其休闲需求的一切活动。

2、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2.1、自娱功能

休闲体育, 作为全民健身的支柱, 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休闲体育是“自娱性”的体育运动。它源于人们本能的冲动和自我完善的健康意识, 它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娱乐之需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广大人民群众自我娱乐的活动, 人们积极主动进行休闲体育的运动不是为了供别人观赏, 而是为了满足自身需。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休闲体育主要是供娱乐消遣之意, 离开娱乐这个根本特性, 就离开了群众。通俗讲大家聚集起来在一起自娱自乐的运动方式, 就是休闲体育的表达形式, 这也是休闲体育的基本属性, 是实现自娱的基本目的。

人们通过休闲体育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渴望, 它使参加者共同投入, 练习者身心愉悦, 观赏者愉悦快慰。因此, 它在当今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2、健身功能

经常参加休闲体育锻炼, 能有效的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长期坚持休闲体育锻炼的人, 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灵活性、协调性, 还是在肌肉力量、反应速度、爆发能力等素质方面, 均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对人们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休闲体育运动可以能使够使得锻炼者体态均匀, 紧实肌肉、健壮机体, 看起来充满美感和力量。

现在社会是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人民的生活压力大大增加, 由运动不足引起的文明病正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近年来“猝死”在非正常死亡中的比例不断飙升。特别是IT、工业设计等新兴行业中, 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神经衰弱等问题越来越“青睐”年轻人。若多进行休闲体育运动, 不但能能够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调节精神状态, 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心肺功能, 促进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供给, 还能通过特定的动作来锻炼颈、肩、腰、腿等部位, 能够加强关节韧性, 从而有效的缓解颈椎病、腰肌劳损、关节痛等症, 有助于健康心态的保持和寿命的延长。

2.3、观赏功能

任何一种休闲体育运动都包含着无穷的运动美, 都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体育运动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姿态为表现手段的运动方式, 具有较高的形式美感, 观众通过欣赏优美的技术动作和完美的肌肉线条, 从形态到内涵都能得到愉悦和陶冶, 满足审美欣赏和精神需求, 给人以美的享受。体育欣赏能够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通过休闲体育欣赏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休闲体育的运动中来。紧张、兴奋、刺激、对抗、拼搏的竞赛场面激动人心, 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激励和感染人不断进取的人们。

在休闲体育运动的学习和练习中, 消耗大量能量, 减掉多余脂肪, 保持适当体重, 造就优美、大气的外形奠定坚实的基础。休闲体育的魅力, 往往能在运动场效应产生一种移情作用, 传播于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 运动员和教练员, 运动员和观众之间。它使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的与他人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沟通感情、互相合作, 获得愉悦的身心, 使其身心舒畅, 保证良好的心理, 保持健康的体魄, 陶冶人们的情操, 有助于消除紧张、郁闷、失落等不良情绪。

2.4、教育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说的就是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 有什么样的教育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功能。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人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条件, 通过资源配置建立教育发展的某些结构, 然后通过教育引导、规范教育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休闲体育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休闲体育以其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唤起人心中的美好, 让人充满正能量, 增加自信心, 促进人际交往, 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将“全民健身”运动推向了高潮, 体育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 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目前为止, 我国已然发展成为体育大国, 我国部分高等体育院校已开设了休闲体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服务管理等课程, 旨在认真落实和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建立, 旨在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严格意义上讲, “终身体育”是一个课程理念, 它的指向在于应该编制什么样的课程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由于课程与教育的不可分割性, 这一理念也必然引发体育教育思想的变革。而休闲体育以其简便、随意的特性为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些反映人文关怀思想的目标出现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中。休闲体育的多样性恰好的贯彻了教育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要而不同。同时, 休闲体育反应了管理地方化和民主开发的主体在于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有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使更多的人加入休闲体育的队伍中来, 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2.5、交际功能

任何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外部形态上看, 是各种动作和姿态的交替展现。从内部结构看, 它是各种各样的感情和人类自身发展情感和逻辑的迸发。休闲体育通过人体律动来传达信息, 它具有强烈的传感作用。由于休闲体育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动态文化, 所以他没有文字、语言的障碍, 它可以突破国家、种族的限制, 以通用的运动方式沟通彼此的情感, 促进彼此的交流。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娱乐活动,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 已逐步成为社会娱乐和交往中一项高尚的文体活动。它有着广泛的群众性, 人数不限、场地不限、简便易学, 练习者之间有密切的交流和广泛的接触进而, 拉近彼此的距离, 增进彼此的友谊。

2.6、团结功能

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 是休闲体育长久发展的前提。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彼此间缺乏信任及人们出现的迷茫、焦虑、困惑等现象, 心灵的健康在紧张的工作中越来越来重要, 身体与心灵的疲惫会互相影响, 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良因素。通过休闲体育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 还可以改善邻里之间关系,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促进邻里情感交流的沟通,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身心健康。休闲体育通过肢体表达内心情感, 提升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抗压能力, 开拓人际关系, 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团队融合度,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3、休闲体育产业

产业一般是指部门、行业、可动产业、不动产业等泛泛地概念。由于各国国情不同, 体育产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人民习惯对围绕体育运动开展的经营活动集合称为“体育产业”。顾名思义, 我国休闲体育产业是指, 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 人们对围绕休闲体育运动开展的经营活动的总和。包括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产业、体育旅游产业、高尔夫产业、冰雪休闲和休闲体育赞助、休闲体育出版、休闲体育纪念品销售等。

3.1、发展潜力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概念随之而来, 一个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到来。休闲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集群, 已逐步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 能够反映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休闲体育运动开展的差异性, 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不断挖掘和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及其代表性特色精品, 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重要战略之一。在推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同时, 应抓住我国休闲体育的文化背景、运动特征、群众特点和地域特性, 创造顺应时代潮流的休闲体育产业精品, 是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前提条件。

3.2、完善休闲体育产业市场

休闲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兴起, 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立客观、完善、规范的休闲体育产业市场,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要求, 是繁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必要条件。首先, 转变政府职能, 加速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创造良性市场调控主体, 解决好政府在市场中的身份, 加大政府的干预, 只有获得政府的支持, 才能建立良好的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大环境。其次, 要调整和完善休闲体育产业市场结构, 进一步完善休闲体育产业市场, 积极协调地方市场、区域市场乃至全国休闲体育产业市场形成立体化的市场格局。最后, 完善休闲体育用品价格体系。例如:定期举办公益性赛事, 降低休闲体育运动服饰、设备、器材等成本, 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化休闲体育市场, 推进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繁荣和长效发展, 加强休闲体育产业资源的整合力度, 提高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资源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好地体现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在国际体育产业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

3.3、打造休闲体育产业链

不同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 一定是以突出其地域特性为基础而形成的, 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路径,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是推进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打造我国休闲体育产业链, 政府应组织科研人员人员, 结合当今社会的流行趋势, 对不同休闲体育项目的运动方式、运动理念、运动效果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成立休闲体育运动研究所, 建立休闲体育产业专业网站, 出版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专著, 出版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教学光盘, 建立休闲体育培训基地及文化传播公司, 定期举办休闲体育大赛等, 形成以休闲体育为主的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

4、结语

终身体育体系构建是一个工程, 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构造。这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 才能使其完善。终身体育体系的构建成功也是终身体育健康发展的开始, 更是终身体育发挥作用的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消遣方式, 受到越来越多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休闲体育爱好者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 为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并提供了良好的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卉, 周丽君.休闲体育发展环境要素构建的理论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 2014, 02:24-28.

[2]屈宏强.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理论困境及对策建议[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2:81-84.

[3]焦现伟, 孙南, 岳新坡.我国高等学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态势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4:476-480.

[4]韩志芳.全球化背景下休闲体育的发展[A].北京大学.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 2014:2.

[5]张鸿.休闲体育的幸福内涵及实现路径[A].北京大学.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 2014:2.

女性休闲体育 篇7

1 游戏与竞技

追溯到远古社会时期, 《庄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饥则思食, 食饱则鼓腹而游, 渴则思饮, 饮足则跳跃自娱。”句中“鼓腹而游”和“跳跃自娱”, 当属本能性和自娱性的原始休闲游戏。而后又出现了“击壤而歌”这样的较为高级的用以健身和休闲的游戏。随着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休闲游戏趋于规范化, 出现了如蹴鞠、马球、踏球、冰嬉等娱乐活动。康德在他的书中将游戏认为是一种审美活动, 强调其自由娱乐和无目的性。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认为游戏是生命的自我表现。游戏具有使人脱离紧张状态的功能。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文化的基础, 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的内在动机性只是在于行为本身的内容上, 是游戏者本身赋予它的意义, 它是融合了娱乐、情感、规则、模仿、虚拟生活体验的自主性活动。游戏作为竞技的起点, 竞技活动的自由性、秩序性和审美性都是由隶属游戏的各种属性不断发展成熟所形成的。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古希腊奴隶社会就存在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冒险精神的代表, 是一种运动习惯的锻炼。真正的竞技体育是以不断挖掘人的体能、技能、智能、身心能力的潜能为特点, 以获取个人或团体荣誉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2 休闲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存在组成部分包括劳作与休闲, 没有劳作就没有休闲, 没有休闲人类就不会发展出更高级的劳作方式, 所以他们之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休闲体育在农业社会就已经有所萌芽, 随着工业革命与城市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逐渐形成, 休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近代工厂的出现, 产生了劳动时间的概念, 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休闲设施与环境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 各种休闲活动与休闲体育逐渐兴起。近代社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对人们的上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剧增等问题, 积极推广户外运动与游戏,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休闲体育的发展。另外国际休闲组织的成立和休闲宪章的颁布, 也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休闲权利, 从侧面推动费了休闲体育的发展。

3 休闲体育的分类与特征

3.1 休闲体育的分类

休闲体育, 其主体在于体育, 因此, 体育活动是判定其是否属于休闲体育的主要特征。

3.1.1 生理类休闲体育

生理型休闲体育主要是以消耗体力为主导的体育活动, 比如在室外进行的空中运动, 比如跳伞;海域运动比如冲浪和陆地运动比如山地自行车等, 这类运动主要在于人类与大自然的接触;另一项则是在室内的运动, 比如:保龄球、游泳、室内攀岩等。这类运动主要用以追求身心的愉悦, 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实现自我精神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3.1.2 心理类休闲体育

心理类休闲体育主要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支撑进行的心智类运动。比如: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心智类休闲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类休闲体育包括文化、智慧、娱乐、竞技为一体,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对于多元化休闲方式的追求, 同时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提高了大众的体育素质和生活质量, 更好地推广了全民健身的主导思想。

3.2 休闲体育的特点

3.2.1 自由自主性

人们总是在完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的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 开展休闲体育的时间是完全由个人来决定的, 完全是按照自己内心所需, 兴趣使然达到自己想要休闲目的的活动, 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且对活动方式可自行选择是休闲体育的重要特征好而基本要素, 同时与其他体育形态如竞技体育所区分。

3.2.2 有趣娱乐性

人们进行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释放出自己的压力或者是让自己能感受到放松与满足的快乐。所以人们在选择此项体育内容时, 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或者是感兴趣的, 能让自己觉得此项活动是有趣的而不是无味的, 这样才能使参与感更强, 参与的时间与频率才能保持的更长, 在整个过程中才会更容易得到积极愉快的体验。

3.2.3 多样体验性

休闲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广泛与多样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多样方便的选择, 新型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不断出现为人们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休闲体育所带有的体验化特征不仅包括身体参与性的活动性体验, 也包括心理上的情感积极体验。在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实现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这些都为人们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4 休闲体育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是承受着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同时又受制于生活环境下的价值标准与道德束缚, 让自己的体力与心智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不得松懈。长时间这样下午, 人们总会感受到身心俱疲, 郁闷压抑, 从而导致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这时, 人们就需要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与紧张, 得到身心的宣泄与放松, 把自己内心较为抑郁阴暗的负能量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休闲体育活动, 人们可以更加贴近自然, 让自己的性格更加的开朗与明亮, 同时与人的密切交往, 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真诚友善, 既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逐渐构筑起来的文化活动, 休闲体育对人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休闲和休闲体育的认识也变得越来越深刻, 人们不仅仅把它认为是一种活动, 更把它与人的本质与生命价值相联系, 从中发现人生中更多的美好, 体会到自由的真正含义。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休闲体育所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所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闲暇时间通过电子产品观看体育赛事,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进行体育消费, 从侧面带动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体育的发展不容忽视。它将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业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促使整个行业的就业人员比重提升, 同时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游戏、竞技与休闲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又有各自不可忽略的特点, 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特点的休闲, 是一种陶冶个人情操的有效手段, 它能够增强我们的参与感与自信心, 在体育运动中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让自己的品格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让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让自己的事业变得更加开阔, 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满乐趣, 从而坚定自己的畚斗目标,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永平.竞技的秩序意蕴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上一篇:民歌改编曲下一篇:流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