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经营

2024-10-11

休闲体育经营(精选7篇)

休闲体育经营 篇1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赶超日本, 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休闲体育消费表现广阔的市场前景,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投资点。关注后奥运时代的休闲体育经营发展策略, 成为热点问题之一。

1休闲体育的厘定

休闲体育的厘定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 学术界尚未有权威、统一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休闲体育”构词本身, 即词源学角度来分析。所谓“休闲”一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希腊文学, 用“schole”一词表达, 意指闲暇、休息、休闲及教育活动, 该词的反义语A-schole指劳动、奴隶。schole后来衍生出英语“休闲” (leisure) 与“学校” (school) 。可见, 英文中的leisure是一种以闲暇、教育作为前提的有社会价值的娱乐, 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我发展。它喻示着人通过玩、休闲、放松身心来获得自己的一种精神解放。所谓“体育”一词英文是“sport”, 然而“sport”一词是从“disaport”中分离出来的, “disaport”的原意是工作休闲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词源学角度来看, 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相对比较科学的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自主选择的, 是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 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简单地理解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 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

2发展休闲体育的意义

(1) 休闲体育的发展经营, 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健康。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由于现代人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影响到自身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到“有健康才有未来”, 对于休闲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北京权威的信息调查公司调查显示, 健身娱乐场所的人数快速增加的发展趋势, 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发生悄然的转变。人们从传统观念中“无病即是健康”的想法, 正逐渐转变为“健健康康地生活, 快快乐乐地工作”、“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科学”。人们在平时就开始舍得把时间和部分收人投入到强身健体上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了“自我投资、自我锻炼、自我受益”的休闲体育价值和作用。休闲体育作为八小时工作之外的运动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可以说, 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 正是在人们迫切的健康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

(2) 休闲体育的经营发展, 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 目前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发达国家陆续进人“休闲时代”。休闲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围的消费, 增加休闲体育消费必然能够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第三产业对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性, 各项发展战略与措施正在有序铺开。专家预测以体育健身、旅游、娱乐、社区服务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关联面极广的上游生产产业。它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展, 诸如纺织业、旅游、保险、食品、电子, 以及广告等, 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目前我国在休闲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多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制造加工, 自己的民族品牌相对较少。随着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发展, 必将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对增加社会就业, 保障社会稳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

(3) 经营发展休闲体育,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能够“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 和睦相处”。市场经济的建立, 强化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功利意识, 也促使了人际之间情感的淡漠和信任的危机。休闲体育却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人们能够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增加彼此的了解,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意思是说有了和睦、团结, 行动就能协调, 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团队的协调, 从而淡化人们之间交往的功利意识, 能够使人们从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解脱出来。可见, 休闲体育的经营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一种非常重要且积极有效的作用。

3后奥运时代休闲体育经营发展的几点策略

(1) 注重休闲体育开展的引导工作。在空暇时间增多之时, 若引导好人们的休闲理念, 更新人们休闲体育价值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为休闲体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体, 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人们提高对休闲体育的认识, 懂得健身的意义, 掌握健身的技能和方法, 会让周围更多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余暇体育运动。这一方面是提高大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恢复人的创造力,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资金投入。开展群体活动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 是一直以来困扰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可喜的是相关政府部门每年都有一定财政拨款支持, 但多半是偶发性的, 多倾向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我们更需要对休闲体育持最好是形成一定的扶持制度, 支持的资金也要占一定财政收入比例, 以用于扩建大众体育场馆及相关辅助设施等。此外, 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 仅仅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足, 更多只是杯水车薪。要想有所发展, 必须要经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资金投入, 依靠社会力量吸引和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对休闲体育进行赞助, 探索出企业和休闲体育双赢的渠道。在许多发达国家, 许多企业成立以企业名字成立俱乐部, 或者出资资助群体性的项目, 这样既可以开展体育活动, 鼓励民众自觉进行必要的健康投资, 全民健身, 利国利民。同时也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帮企业做广告。

(3) 加大高校对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由于休闲体育中往往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从事休闲体育专业的管理人才却十分紧缺,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休闲体育人才严重缺乏的制约。高校, 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 也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基地, 如何培养全面的休闲体育人才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有资料显示, 在调查中对新兴的休闲运动项目“非常感兴趣”的参与者有58.0%, 希望学校能持续地开设一些新兴的现代活动项目的参与者占35.1%, 这个意味着高校教师除了要进行过去的体育运动项目科研教学之外, 还应把研究的触角伸向社会, 及时掌握休闲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动态。探索开发诸诸如滑板、轮滑、飞镖、台休闲球等休闲体育项目以及空竹、跳板、荡秋千、放风筝、跳绳、滚铁环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部分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极限活动项目, 诸如攀岩、登山、定向运动、山地自行车等。高校的休闲体育的人才输出, 定会进一步促进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

(4) 创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近几年, 各种体育俱乐部在各地方悄然兴起。体育俱乐部以其良好的组织形式和大量同好人群吸引人们长期参与体育锻炼, 是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人们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一系列活动, 既系统地学到了体育健身知识, 又培养了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 从中享受到更为主动、更为积极的体育教育, 团队合作的精神被进一步的强化。人们参加体育俱乐部, 有利于体育健身知识的相互交流, 也有利于部分竞技运动项目的全民开展, 从而储备人才, 使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都得到良性的循环。

(5) 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督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休闲体育要在正轨上发展, 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引导和发展。设立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 组织群众力量组建群众体育协会、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等, 在全国形成广泛的大众社会体育管理网络。发展健康的休闲休育要组建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 科学有效地组织、指导群众进行科健身活动。

摘要:北京奥运会之后, 人们对体育事业的关注焦点从竞技体育转移到休闲体育上。关注后奥运时代的休闲体育发展经营, 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休闲体育的概念进行厘定, 阐述发展休闲体育的意义, 并提出后奥运时代休闲体育发展经营的策略。

关键词:后奥运,休闲体育经营,意义,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惠娣, 张景安.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钱杰, 姜同仁.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聂秀娟, 贾磊, 张星杰.区域文化视野下休闲体育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马惠娣.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02) :1~3.

休闲体育经营 篇2

1 QFD理论的内涵及发展

QFD是英文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缩写, 对于QFD理论的理解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QFD理论有时被称为质量机能展开理论, 有时称为质量功能展开理论, 有时称为质量功能配置理论。

Bicknell则将QFD理论理解为通过系统化的方法, 使用矩阵、量化等技术、将顾客需求转换为产品与步骤之参数。根据Yoji Akao对QFD理论的理解, QFD理论是将顾客需求通过生产接口转换成设计目标、主要的品质保证的一种方法。Lou Colen则把QFD理论理解为产品开发小组采用的一种系统评价方法, 了解顾客的需求, 提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能, 验证产品或服务对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 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系统评价。

2 QFD理论的实际应用

QFD理论首先在制造业中的得到应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 QFD理论及方法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1972年日本三菱重工首次应用QFD理论获得成功, 之后丰田公司将它运用于汽车产品的设计中, 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方法又获得了成功, 结果导致日本汽车制造业一次巨大革新, 资源浪费明显减少, 质量控制环节更加规范、汽车质量明显改善, 客服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其后美国福特公司学习丰田公司的经验, 将QFD理论用于美国标准化汽车生产线, 结果不仅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 而且提高了汽车生产质量的可控性。

20世纪末, QFD理论逐步应用于非制造业, 在建筑业、服务业中QFD理论逐渐成为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例如:佛罗里达电力与电灯公司, 在其顾客服务上, 引用QFD理论, 形成新的客户服务模式, 减少顾客等待时间, 顾客满意度得到改善。台湾餐旅服务业根据QFD理论, 形成注重顾客需求的架构, 规范内部服务管理事项, 改进服务方式, 发展出一个假设性的应用模式。

在教育领域, QFD理论曾在大学课程教学设计中得到应用, 形成了教学质量机能展开模型;在研究生培养中得到应用, 形成了质量保证模型;QFD理论曾指导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中、高校工业工程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研究、台湾地区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等研究工作, 学者们主要将QFD理论运用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3 运用QFD理论培养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思考

3.1 基本思路

QFD理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的基础, 是管理领域十分流行的系统方法, 它以市场为导向, 以顾客需求为依据, 通过制作亲和图、专家打分、多层次逻辑演绎分析等方法,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将顾客的需求量化, 从而形成的一系列工程特性, 全方位保证产品的适用性。

高校培养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应该充分注重人才的社会适用性, 应该更多借鉴现代企业产品开发理念, 将学生和用人单位作为顾客, 通过对学生和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 运用QFD理论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才能完成从人才质量需求语言到培养语言的转化, 实现对于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创新, 提高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把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3.2 实施步骤

3.2.1 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质量需求规划

高校培养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核心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目标导向, 坚持持续改进。首先应该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内涵, 通过对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 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及对专业的理解程度,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广泛调查, 以获取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的类型、规格、期望及满意度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合并与整理, 抽取需求要素, 进行人才质量需求规划。

3.2.2 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质量设计

根据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质量需求规划, 提出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休闲体育专业定位, 指明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就业方向, 建立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设计矩阵, 将人才需求转换成毕业目标要求, 将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演变为学生能达到的量化目标。

3.2.3 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根据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质量设计及人才培养实践, 优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整理培养措施特性和人才质量要素,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矩阵, 建立课程体系矩阵, 提高培养措施特性与人才质量要素之间的相关度, 持续改进人才质量要素设计值, 从而实现从人才质量需求语言到培养语言的转化。

3.2.4 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控制

为达到预定培养目标, 需要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控制矩阵, 应该对人才培养结果和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面控制。重点是要对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毕业环节等实施控制, 不断检验和反馈人才培养效果, 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求。

3.3 关键环节

3.3.1 研究社会对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迅速, 休闲体育的人才需求类型不断发生变化。初期缺乏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 例如前几年高尔夫教练人才十分短缺, 随着休闲体育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基层管理人员出现短缺, 例如户外领队及教练一直很受市场欢迎, 目前的情况又有新的变化, 休闲体育服务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 细分市场不断出现, 很多企业开始招纳市场营销人才和休闲产品设计人才。人才培养部门只有深入研究社会对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 才能确定现代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

3.3.2 明确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是全面考核毕业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具体指标, 有定性的指标和定量的指标。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协同合作的动态体系, 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需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发挥主导作用, 师生都必须明确各自在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确定以后, 培养的方向明确, 但还是操作性不强, 明确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毕业要求, 能促进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者明确各自在培养过程中的定位。

3.3.3 合理设置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

本科层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各组成部分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培养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应该紧紧围绕培养类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展开, 每一门课程的设置均出自毕业要求的需要, 每一门课程均有各自的目标和定位, 每一门课程对于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均有清晰的贡献率, 由贡献率决定该门课程的定位、课时、学分和授课形式等。形成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是合理设置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重要环节, 需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全面参与。

3.3.4 精心配备创新进取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

QFD理论要求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具有创新进取精神, 要熟悉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类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 深入理解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 明确各自负责的课程和环节的目标、定位和贡献率。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大纲及教案、开展教学工作应该有的放矢, 依据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毕业要求、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达成情况关系矩阵有序进行。

4 结语

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持续增长,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体育市场日益呈现国际化, 互联网+概念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适合社会需求的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运用技术创新领域的质量机能展开 (QFD) 理论, 改进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思路, 注重人才本身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提高人才的社会适用性, 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休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明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方向设置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教学的探索[J].湖南财经学院学报, 2011 (2) :33-38.

[2]邹杰慧, 彭宏伟.基于 (QFD) 理论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方法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 :133-135.

[3]邓超, 侯开虎, 魏同涛.基于 (QFD) 理论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89-94.

休闲产品的经营管理研究 篇3

一、休闲产品与休闲消费

休闲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自愿选择的, 能获得自由和愉悦感的一切有益身心健康和追求生活意义的活动与生活方式。

1. 休闲产品

休闲可以分为自给性休闲、社会供给性休闲和商业供给性休闲。休闲产品是由休闲企业的生产经营者所提供, 用于满足休闲消费者需要的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既包括各种直接用于休闲消费的物质产品, 也包括各种满足休闲消费者休闲需要的休闲项目、休闲设施与休闲活动。从休闲产品的载体来看, 可以分为物质型休闲产品和劳务型休闲产品两大部分构成。其中, 劳务型休闲产品又可以分为设施服务型休闲产品和活动服务型休闲产品。

完整的休闲产品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层, 即顾客应得到的基本利益, 也是休闲产品的核心吸引力要素;二是形式层, 即休闲产品的表现形式, 包括支撑休闲产品的消费环境氛围、营销策略、品牌与特色;三是延伸层, 即顾客服务, 包括休闲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

2. 休闲消费

休闲消费是消费生活的高级形态, 既包括对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的消费, 也注重对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观的消费。休闲消费可以培养人的生活情趣, 提高生活的品位和格调, 使人获得自由与快乐, 表达个性与自我多方面的才艺, 它与满足生理需要的传统消费有本质的不同, 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自目的性; (2) 游戏与娱乐性; (3) 社会性; (4) 时尚性; (5) 可替代性; (6) 消费需求的不稳定性。

二、休闲产品的经营管理

大众化、市场化、时尚化、潮流化和求新、求变是当今休闲业最鲜明的特征, 休闲产品经营管理应时刻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

1. 产品策略

(1) 提升休闲产品的三大核心层要素

(1) 健康与生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 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选择既有益于身体健康又有益于心理和精神健康的休闲产品。因此, 休闲产品的设计中, 要把健康、生态、享受、娱乐、保健等因素融合进来。

(2) 文化与科技。在休闲经营中, 休闲文化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地区文化为背景的休闲企业, 最具竞争力。同时, 高科技含量也是许多消费者选择休闲产品时看重的因素。因此, 结合优秀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 着力营造和创新文化氛围, 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科技含量, 才能提高休闲产品的竞争力。

(3) 体验与参与。顾客所购买的休闲产品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经历, 能否获得美好难忘的体验, 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在休闲产品的设计中, 应注重消费者参与和投入, 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真正达到忘记时间、忘记金钱、忘记自我的特殊感受, 获得有利身心发展的价值体验。

(2) 注重休闲产品的持续创新

休闲产品的种类繁多, 发展和创新速度越来越快, 加之休闲消费的时尚性和可替代性, 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只有不断的进行产品的持续更新和创新, 注入新鲜的元素, 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休闲需求。

2. 营销策略

(1) 掌握休闲产品的四大营销原则

(1) 培养休闲意识和消费习惯原则; (3) 创造休闲消费时尚原则; (3) 突出休闲产品个性化原则; (4) 创新复合型休闲服务原则。

(2) 对目标市场采取差异化定位营销

休闲产品的营销过程, 一是确定市场细分的因素, 将市场细分为同质子市场;二是选择目标市场, 进行企业和产品的定位;三是针对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组合。要尽可能选择同行业尚未占有的市场进行定位, 采取差异化定位经营, 并随变化而适时地重新定位。对休闲市场的细分, 通常有三类细分方式:

(1) 社会细分

休闲市场的社会细分通常从消费者年龄、性别、社会层次和文化程度来进行。

从消费者的年龄来分, 可将休闲市场细分为儿童市场 (12岁以下) 、少年市场 (13岁~18岁) 、青年市场 (19岁~35岁) 、中年市场 (36岁~49岁) 和老年市场 (50岁以上) 。

从消费者的性别来分, 可将休闲市场细分男性市场和女性市场。男性消费者喜欢具有竞争性、挑战性和刺激性的产品, 喜欢能展现其力量和智慧的休闲项目以及能够让人彻底放松的享乐性项目。女性消费者更青睐于那些能够帮助塑造容貌和身体美丽的产品, 喜欢有品位, 能够在浪漫、轻松氛围中提高自身修养的产品。

(2) 经济细分

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来看, 可划分为高消费型休闲市场、中档消费休闲市场和经济型休闲市场。高消费休闲者不甚计较价格, 但要求物有所值, 要求产品和服务的高档次和高科技含量;经济型休闲消费者则更加重视休闲产品的实际功效, 对服务和质量要求不高。

从消费的实际支付者的角度, 可划分为集团休闲消费市场和个人休闲消费市场。集团消费市场相对来说, 经济实力雄厚, 带有招待的商业目的, 大多不十分计较成本, 但对休闲产品的档次、环境氛围、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个人消费市场则重在实惠, 让利和促销策略能得到积极反应。

(3) 顾客来源细分

从顾客来源角度, 可以将休闲消费市场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本地客源市场更加关注休闲产品的时尚和潮流性, 关注产品的健康、文化含量以及价格和营销策略;旅游客源市场, 最为关注的则是休闲产品的文化性、地域特色、可参与性和能否得到独特的体验。

(3) 把握好休闲产品的生命周期

大多数休闲产品与其他许多有形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一样, 投入市场后便开始经历从成长到衰退的过程, 可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再生期。产品的生命周期越长, 一次投资的收益期就越长。因此, 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延长休闲产品的生命周期, 特别是成熟期, 而尽量缩短引入期和成长期。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应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以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在引入期采用扩张策略, 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 开拓和扩大市场, 用优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 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目标市场上扩大影响, 树立形象。

在产品的成长期, 消费者逐渐熟悉和接受新的休闲产品, 宣传和促销推广活动仍需要追加, 努力保持并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和占有率, 强化消费群的归属感与认知, 鼓励重复购买, 并开发潜在消费者。

在成熟期应采用盈利策略, 全力降低经营成本, 有效利用资源, 使利润率达到最高;同时采取市场集中策略, 集中力量维持优势, 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 针对优劣势进行内部调整并告知消费者, 稳定目标市场, 提升品牌忠诚度。

当消费需求和消费口味发生变化, 新产品出现之后, 许多老产品面临激烈的竞争而开始进入衰退期。这时应果断采用整顿战略, 对产品价格、销售及管理方式的进行改革, 注入新鲜元素和改良, 重新建立品牌形象, 使产品能够进入到再生期。

(4) 采用多样化的营业推广方式

营业推广是指采用多种促销措施和促销方式刺激市场需求, 使消费者产生较快较强的反应, 加速决定购买的过程。

(1) 提早进行攻势凌厉的引入广告。休闲产品要能在推出就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需要尽早开始市场导入的促销宣传, 造成“消费者等产品”, 而不是“建好项目等消费者”的效果, 这是休闲产品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2) 制造休闲潮流和生产新闻。休闲经营者应该通过广告、电视节目和各类培训班、比赛等推广活动制造休闲潮流。同时, 充分利用各类营业推广活动新闻, 与企业有关的社会新闻, 具有社会影响及新闻价值的业务活动报道, 使公众加深对企业和产品的影响。

(3) 采用多种促销手段。说服潜在的消费者, 引导他们消费。休闲企业常用的促销方式:一是会员制促销, 通过成为会员享受一定的权利和优惠来吸引消费者, 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和忠实的顾客。二是各类活动促销, 通过设计新颖的活动吸引大批消费者, 如演出类活动、节日类活动和竞技类活动。活动促销和宣传同步进行, 应具有一定的话题性、新潮性和参与性。三是各种有奖促销, 如赠品促销、发放赠卷、抽奖、积分兑奖等。四是折扣促销, 如团体折扣、时段折扣、配套折扣等。

3. 管理策略

(1) 提升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休闲活动具有专业性的特点, 许多活动需要专业的设施设备, 专业的管理和服务, 才能达到理想的休闲体验效果。休闲服务人员在消费者心中应是一个地道的专业人士, 其外表形象、行为举止、内在素质和态度都必须符合消费者心中专业人士的标准, 这才有利于达到休闲服务期望。企业应雇佣和培养能胜任休闲服务要求的专业人员, 可通过校企合作, 定向式培养休闲专业人才, 或通过内部培训来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 从而提升企业的专业服务优势。

(2) 建立休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 休闲服务的硬件质量管理体系。一是设施设备的配备设置管理, 进行科学的配套、设计和选择, 以保证休闲产品的合理匹配和获得完整休闲功效;二是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制度, 制定科学的使用方法、操作规程、各级保养计划和维修制度, 以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和运作安全;三是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制度;四是整体经营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

(2) 休闲服务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一是服务标准管理体系, 贯穿休闲产品从接待服务到送别顾客的每个环节的服务规范要求, 除了标准化服务外,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还应该增加休闲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标准;二是服务流程管理体系, 按照满足顾客要求, 便捷、简化, 稳定、迅速、便于监督管理的原则进行设计;三是人员专业素质管理体系, 由岗位工作职责、仪表着装和个人卫生规范、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技巧规范、培训管理制度等构成;四是人员业绩考核与激励管理体系, 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使员工保持工作激情和服务热情, 创造良好的休闲消费氛围, 树立产品品牌。

(3) 休闲服务质量的跟进管理体系。一是服务信息反馈管理, 二是服务创新管理。通过观察、询问、顾客调查、顾客投诉等途径了解消费者的满意状况和意见建议, 对服务产品、技术、服务传递、市场、组织、形式等做出快速反应和创新。

(3) 注重休闲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创造和维持

休闲饱含着轻松、和谐、惟善惟美的文化底蕴, 休闲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 休闲消费场所也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聚集地, 而文化内涵也为休闲产品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注重休闲文化和品牌形象的创造和维持, 将为休闲产品的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三、结语

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休闲产品的发展, 休闲产品的经营管理应该基于明确休闲消费特征和休闲产品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休闲产品包括三个层次, 即核心层、形式层和延伸层。休闲产品竞争优势的获取依赖于有效的经营管理, 其核心在于:提升产品本身的三大核心要素并持续创新;在营销原则的指导下, 结合目标市场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定位营销, 并采取多样化的营业推广方式;通过专业人员素质建设, 建立休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休闲产品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

摘要:本文明确了休闲产品的三个层次, 在分析休闲产品和休闲消费的基础上, 从休闲产品的产品策略、营销策略和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提出休闲产品经营管理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休闲产品,休闲消费,产品策略,营销策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章海荣 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

[2]魏小安:中国休闲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31~44

[3]唐湘辉:论休闲产品及其分层营销策略[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 :153~156

[4 (韩) 孙植海:休闲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123~133

休闲体育经营 篇4

关键词: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对策建议

随着国内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 农村休闲旅游业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旅游转变, 休闲旅游逐步呈现出国内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发展态势。天津市农村休闲旅游总投资额达到27.05亿元, 建成200个农村休闲旅游特色村, 星级农村休闲旅游经营户1428户, 农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达2.08万人, 农村休闲旅游受益农民超过15万人。截至目前, 天津市创建全国农村休闲旅游示范点8处, 即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蓟县下营镇常州村、塘沽红星海上娱乐服务有限公司、西青第六埠农业开发中心、天津曹庄花卉之乡、天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天津孟庄园葡萄酿酒园和蓟县毛家峪长寿度假村。国家级休闲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示范点3处, 即天津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有限公司、诺恩渔业生态园、松江乡村俱乐部。天津市蓟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示范县。

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一) 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

天津农村劳动力过剩, 素质普遍不高, 休闲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农民可以在当地就业, 赚钱, 不必进城打工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社会压力。休闲农业属于边缘产业, 具有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双重特性, 能够为农民提供的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门路, 休闲农业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层次众多, 如:服务员、旅店、摆摊、纪念品加工等, 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 为农村的家庭主妇、中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二) 提高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

休闲观光旅游业把农业、旅游、生产、消费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对游客提供各种服务, 比如为游客提供景色观赏、购买特色产品、娱乐、度假等系列服务, 从而获得高额收入, 增加农业生产的附加值, 大大提供农民的收入, 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 促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吸收和传播

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 都是以高标准的设施旅游农业为主要目的, 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的, 强化科技进步, 用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重要支撑, 将促进天津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四) 打造休闲农业的特色品牌, 提升天津的知名度

天津的休闲农业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近些年来, 通过网路、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服务热线等多种方式的大力宣传, 吸引了全国各的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关注, 有关部门通过对旅游农产品的全方位的系列化的形象塑造, 力求给潜在的消费者清晰、明确、生动的主体品牌形象, 进一步打造休闲农业的特色品牌。旅游是知名度经济, 通过旅游促销进行城市推销, 在突出特色的同时, 更要重视整体促销, 打响城市品牌, 提高天津的知名度。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特点

(一) 休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截至目前, 天津市有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资产总额超过113亿元, 年营业收入19.27亿元, 其中农副产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 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年利润总额近4亿元, 年利税超过3000万元。其中, 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宁河、滨海新区 (塘沽) 和蓟县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172家, 该区县年营业收入总量均超过1.2亿元, 最高达到3~4亿元, 年利润总额超过4000万元, 最高达到8500万元, 休闲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二) 农业休闲产业的经营模式丰富多样

天津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类型丰富多样, 呈现出多种产业经营模式, 主要包括:以大集团、大公司注入资金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资金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农户自主投入的农家院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民间资本注入为主的文化传承和娱乐体验型产业经营模式。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从天津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看:观光农业园区66家, 年销售收入达17亿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88.2%, 经营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农家乐138家, 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7.8%;休闲农庄9家, 年销售收入达6533万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3.5%, 经营面积2585平方米;民俗村21个, 年销售收入956万元, 占总销售收入的0.5%。

(三) 休闲农业的经营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功能逐步拓展。从最初的农家乐蔬菜、花卉等单一的农产品产业, 逐步到从城市周边农园、山区农家院为主的零星分布向区域规模集约发展转变;从采摘、垂钓等单一功能逐步转向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展示, 包括各类农业内部种植、养殖等多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 从农民自发发展逐步向政府规划引导、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四)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围绕农业新品种、新设施、名优特产品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农业及乡村旅游休闲品牌。例如:西青区水高庄园建成的2万平方米高标准智能温室, 从南方移植种植了泰国的香蕉、老挝的鸡蛋花、台湾的莲雾等北方罕见的品种, 在温室常年种植。还有北辰区的龙顺生态观光园、东丽区的华明复垦设施农业园、津南区的松江农业观光园成为设施农业休闲、观光的典型代表。西青区第六埠村开展的“市民菜园”, 这种都市休闲农业模式, 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到村里租种蔬菜观光采摘, 并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蓟县以山青、水净为特色, 打造长寿村品牌的蓟县毛家峪度假村, 是蓟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杰出代表。

(五)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基本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休闲农业空间的形态, 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以中心城区周边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为依托的环城休闲与乡村旅游农业圈;以区域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和河湖景观为依托的中部平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以北部山区、东部沿海独特的山水风光为依托的两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板块, 成为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重点区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规模较大的经营模式是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各区县均有分布, 而且数量较多, 以环城四区分布最为密集, 已达到30家, 占总量的近50%, 西青区最多, 为13家。休闲农业观光园的产业是以绿色蔬菜、高档花卉、特色果品、名优特观赏鱼等为主, 以设施农业、设施渔业为载体, 体现现代农业高科技、多功能的特征, 逐步形成了集绿色农业产品生产、采摘垂钓、餐饮服务、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产业集群。休闲农庄在内容上与休闲农业观光园相似, 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主要分布在环城四区、滨海新区还有蓟县山区。农家乐分布在蓟县和滨海新区, 其中蓟县农家乐更为突出, 其经营主体数量已达到104家, 占总量的75%。农家乐主要依托山区和滨海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游客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体验农家风情为主形式。天津民俗村主要分布在蓟县和静海, 最突出的是静海县西双塘村, 其余均集中在蓟县, 主要依托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

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一) 发展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要多种经营模式共存

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出现, 就要把土地、农村劳动力、资金以及企业经营者的才能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主要包括:以大集团、大公司注入资金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资金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社投入资金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经营模式;以农户自主投入的农家院型产业经营模式;以民间资本注入为主的文化传承和娱乐体验型产业经营模式。由于农产品季节性的特点, 其风险性、技术上的要求、土地的需求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都可能存在着差别, 所以理性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以及利益最大化目标选择最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 这就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的状态。适合市场需求, 提高经济效益。

(二)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天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由于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有的经营是委托公司经营, 那么这种经营模式就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有的经营模式甚至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委托方一般不掌握私人信息, 代理方一般掌握私人信息, 两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代理方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为。作为委托方, 为了激励代理方实现其预期的利润目标, 就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付出尽可能低的信息成本或机制运行成本的条件下, 实现双方共赢的结果。比如有一种经营模式是农村合作社和职业经理人的模式, 该模式中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农村合作社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农村合作社作为委托方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促使代理方的职业经理人努力工作得到相应的回报。委托双方可采用固定工资制、分成制、租赁制等契约形式, 农村合作社可以采取不同契约形式, 供职业经理人选择, 使具有不同能力的职业经理人选择不同的契约形式, 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 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对天津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的实际调研, 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农民在休闲农业产业经营中的利润分成比例, 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尽量使产业链中各环节构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将农民种养环节通过创新经营模式, 以及机制设计紧密融合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另一方面, 应集中在利润构成占比最大的加工销售环节, 政府应通过构建有效的产销平台, 投资建设公益性的批发市场、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经营收入, 而且还可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

(四) 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新模式, 形成三产联动协同发展

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新模式, 整合利用现有资源, 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观光采摘果园等, 以此拓展农业功能, 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和实现增收。借助品牌优势及休闲农业产业基础优势, 发展休闲度假型综合体, 延伸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链, 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密切结合。拓宽休闲农业产业链, 加快对接第二、第三产业, 形成“三产联动”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天津滨海新区探索休闲农业新模式人民网.2015-4-18.

[2].天津市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婉飞.休闲管理.杭州大学出版社, 2009.

休闲与休闲体育论 篇5

1 休闲内涵

《国际休闲宪章》认为:休闲是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后, 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 是以补偿活动为基础的活动。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 获得生理的和谐;二是赢得精神上的自由, 是人们的一种自由活动和生命状态, 是一种从容自得的境界, 是人的自在的生命的自由体验。相关研究人员设定了9种休闲方式, 大致可分为4类:休息型休闲 (包括与家人团聚、无事可做在家休息) ;补充发展型休闲 (包括读书进修、上网、体育锻炼) ;消费型休闲 (包括与朋友一起吃饭、上街购物、外出旅游) ;增收型休闲 (包括继续加班等) 。在日常生活中, 选择何种休闲方式是人们的自由。然而, 不同的休闲方式对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1.1 专家眼中的休闲

1.1.1 大休闲概念

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按照休闲时间的长短, 专家将“闲”分成三类:大闲, 时间比较长一点, 其概念是落实之后的带薪休假制度;中闲, 基本上是目前黄金周的概念;小闲, 大周末。

1.1.2 原中国奥委会秘书长、中体产业董事长魏纪中的休闲理念

休闲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1.3 戈比教授休闲概念

最初, 休闲被视为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身体得到恢复、状态得到调整的一个办法;后来, 休闲发展成了人们寻找快乐的一种手段;事实上, 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生命真谛的一种活动。

1.1.4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休闲概念

休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力, 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享受休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 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休闲生活的乐趣。

1.2 群众眼中的休闲

休闲就是轻松地享受生活;休闲是生命的回归, 是生活境界的体现;休闲就是随意、舒服;做自己想做的, 享受每一天。

综上所述, 那么休闲应该是:休闲是促进健康的间接方式, 是一种存在状态, 是现代人生活理念的体现, 它应是身心完全放松而无任何表现欲伴随, 在体现个性化的同时要切合实际。

2 休闲体育

2.1 休闲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1.1 从功能上来看, 体育锻炼和休闲都有促进人全面健康的因素

“体育”中的“体”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待的, 这个整体包含骨骼肌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从上述人体系统组成, 可以剖析出“体”既包含生理方面的因素, 也包含心理方面的因素。生理方面显而易见, 那为什么还有心理方面成分在里面, 可从心理实质依据去说明: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而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大脑不仅是健康生理的表现, 也是健康心理的需要。因此, 通过体育这种良好的社会文化能达到身心和谐一致, 能促进整个人类健康的发展, 能够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创建发挥重大作用。这也是很多专家学者, 在探讨人类健康过程中得出体育既能促进身体健康也能促进心理健康的最好阐释吧。

休闲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而达到促进人们健康的目的。不良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人的慢性杀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在使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目前人类四大死因中, 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已经上升为首位, 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从全球看, 生活方式死因比, 发达国家已达70%~80%, 发展中国家为40%~50%。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癌症……这些现代文明病, 无不与吸烟、酗酒、营养失调、缺少运动、精神紧张等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有关。人类在与疾病旷日持久的抗争中, 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 如果只是消极、被动地治病, 结果疾病将是防不胜防, 越治越多;只有积极、主动地防病, 才能减少疾病, 增进健康。与其亡羊补牢, 莫如未雨绸缪。那么, 休闲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1.2 从从属关系看, 休闲范围更广, 体育锻炼是其一部分

休闲包含购物、逛街、旅游、听音乐, 收拾自己的小菜园, 田间漫步, 种花, 养宠物, 读书看报, 看电视, 打牌、下棋, 体育锻炼……这里的体育锻炼确切的应该是内部动机为主的, 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健体运动。

2.2 休闲体育界定

关于休闲体育的含义有多种说法, 但基本殊词同意, 有研究曾对休闲体育下过这样定义, 认为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休闲时间里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的, 以身体参与为主要手段, 以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娱乐身心、调节情绪、强身养生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健康科学的身体活动方式。也有研究者得出如下定义, 认为休闲体育就是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体锻炼, 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身体娱乐, 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有的学者还对休闲体育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有一观点认为从运动形式上休闲体育可分为竞技性的和非竞技性的, 显然这种观点有所偏颇, 确切的应该是娱乐竞技性。休闲体育既然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 有竞技性的因素可以增强参与者的意志, 提高参与者的团体凝聚力的意识, 促进个人交往能力的发展。但过强的竞技性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功利性会大大增强, 这样势必会阻碍人们身心健康良性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曾经对动机问题做过实验, 认为奖励将会削弱人的内部动机, 它限制了人的自主性动机。为了更好地体现休闲体育的价值, 休闲体育还是最好不要有竞技性成分的介入。

通过分析体育与休闲的关系, 休闲体育 (leisure P.E) 可以这样定义:休闲体育是一种形式多样的以促进人们生理、心理各方面良性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个性化社会文化活动。

2.3 休闲体育种类

休闲体育分类依据多样, 不同类别项目之间存在交叉性、异同性的特点。

2.3.1 从活动场所分

分为室内 (棋牌类、桌球、壁球、保龄球、瑜珈、健身操等) 和室外 (爬山、郊游、轮滑、探险、垂钓、自行车等) 两大类。

2.3.2 从组织形式上分

分为个人和团体 (家庭、社区、单位) 两大类。

2.3.3 从域限范围分

(1) 民族、民俗性休闲体育。

每种活动都会或多或少的烙下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同一个民族也会受到一些民俗的影响。当谈论法国人休闲时, 我们自然会把他们和沙滩联系起来;谈到德国人, 我们会把啤酒引入进来;那么当分析我们中国人时, 我们会马上想到家庭, 应该说, 我们的休闲体育大多会围绕家庭展开, 包括家庭观念、家庭背景、家庭特色等都会对休闲体育带来一定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再发挥家庭成员的个人特点。从休闲体育的促进交往功能来看, 它促进了家庭成员内部的和谐, 使其有更充裕的精力、更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间接性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 家庭休闲体育的开展, 增进了社会成员的健康, 延长了其寿命, 推迟了老龄化社会的脚步。同时, 通过休闲体育的交往功能, 促进了各国业余体育爱好者的交流, 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 为世界的繁荣、和平、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

休闲体育带有较强烈的民俗性、地域性色彩, 如龙舟运动在三江地区开展较为广泛;山东潍坊的风筝备受当地人的青睐;满族的双飞舞;蒙古族的射箭、赛马;藏族的赛牦牛、大象拔河;维吾尔族的刁羊;苗族的上刀梯、秋千、接龙舞;壮族的投绣球、抢花炮等;舞龙、舞狮运动等不同的民俗, 会赋予不同的含义……

(2) 年龄群体性休闲体育。

在休闲体育项目选择上, 青少年更注重惊险刺激的、个性化张扬的项目, 外部动机占主要, 表现欲较强;而老年人大多则比较喜欢稳重, 能促进健康的有氧运动项目, 内部动机占主要。适合少儿的休闲体育项目有游戏、体操、跑步、跳跃、游泳、滑冰、小足球等。适宜青年人的项目有球类、健身操、游泳、表现力量项目等。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项目可包括保龄球、门球、散步、太极拳、五禽戏、乒乓球、羽毛球等。

(3) 性别群体性休闲体育。

男性大多比较喜欢激烈对抗项目, 表现自己的力量;而女性则大多比较喜欢健美类项目, 展现自己柔美的身姿。

3 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替代强化促进人们休闲体育的意识

“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模型受到强化而受到强化, 不是自身接受到的强化 (体育心理学, 马启伟编著) 。替代强化在观察学习中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休闲体育现如今虽然被很多人所知晓, 但真正的内涵却比较陌生, 它不是通宵达旦玩麻将, 也不是彻夜不眠的玩游戏……它确切的应该符合我们常说的“绿色体育”, 所谓绿色是从没被污染的、自然的。那么休闲体育就应该是原生态的给人们带来健康的体育模式, 而不是被某些人所曲解了的体育模式。大众媒介在当今时代对于影响人们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和电视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让人们更加认识休闲体育, 让人们真正懂得休闲体育的意义, 俗话说:“知之深, 爱之切”, 让人们通过深入了解休闲体育, 促进整个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3.2 休闲体育情景创建, 营造休闲体育气氛

情景能够引发动机, 动机能够促成行动。优化良好的体育健身场所, 提供给居民绿色的体育锻炼环境, 城市居民社区建立相应的休闲体育锻炼配套设施, 并相应定期举行系列活动, 满足不同群体体育活动的需要, 提高居民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水平。加强休闲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引进高素质的建设指导员, 选派有潜质的人员外出培训, 加强休闲体育的软件建设。

3.3 发挥地域特色, 开创多方位休闲体育格局

各地根据不同的地域特色, 因地制宜, 建立相应的休闲体育场所, 靠山地域可开设一些类似登山、攀岩等项目, 临水地域可建一些急流勇进、天然游泳等水上娱乐项目, 等等。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 创设适合本地域居民生活习惯的项目。提高居民思想意识, 增强休闲体育在民众中的地位。

4 结论

休闲与休闲体育是能够提高居民身心素质的社会文化活动, 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正确引导其从事休闲体育活动, 不能不加区别的过分强调行为主义, 在一些刚从事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来说多一些外部激励,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但不能过度强化此行为, 否则会适得其反。在宣传力度上, 亦不能夸大化和利益化。活动组织上, 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但不能过分依赖, 否则, 会失去休闲体育的效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观点, 其实质也就是所谓“理智认同”。毋庸置疑, 理智是人们正确选择休闲体育生活品种、项目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 但仅仅依靠人们的理智认同是不够的。社会实践证明, 人们自觉投身于某种活动, 除了有理性指导的因素之外, 还有情感和美感激励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林宝.谈大学校园休闲体育产业开发与市场化运作[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1) :157-158.

[2]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鲍志宏, 耿惠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休闲体育产业[J].产业研究, 2006 (2) .

[4]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社会科学, 2004 (10) .

休闲体育经营 篇6

1 游戏与竞技

追溯到远古社会时期, 《庄子》中有这样的记载, “饥则思食, 食饱则鼓腹而游, 渴则思饮, 饮足则跳跃自娱。”句中“鼓腹而游”和“跳跃自娱”, 当属本能性和自娱性的原始休闲游戏。而后又出现了“击壤而歌”这样的较为高级的用以健身和休闲的游戏。随着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 人类的休闲游戏趋于规范化, 出现了如蹴鞠、马球、踏球、冰嬉等娱乐活动。康德在他的书中将游戏认为是一种审美活动, 强调其自由娱乐和无目的性。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认为游戏是生命的自我表现。游戏具有使人脱离紧张状态的功能。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文化的基础, 它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的内在动机性只是在于行为本身的内容上, 是游戏者本身赋予它的意义, 它是融合了娱乐、情感、规则、模仿、虚拟生活体验的自主性活动。游戏作为竞技的起点, 竞技活动的自由性、秩序性和审美性都是由隶属游戏的各种属性不断发展成熟所形成的。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古希腊奴隶社会就存在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冒险精神的代表, 是一种运动习惯的锻炼。真正的竞技体育是以不断挖掘人的体能、技能、智能、身心能力的潜能为特点, 以获取个人或团体荣誉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2 休闲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人的存在组成部分包括劳作与休闲, 没有劳作就没有休闲, 没有休闲人类就不会发展出更高级的劳作方式, 所以他们之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休闲体育在农业社会就已经有所萌芽, 随着工业革命与城市的发展, 西方国家的市民社会逐渐形成, 休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近代工厂的出现, 产生了劳动时间的概念, 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休闲设施与环境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 各种休闲活动与休闲体育逐渐兴起。近代社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对人们的上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剧增等问题, 积极推广户外运动与游戏,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休闲体育的发展。另外国际休闲组织的成立和休闲宪章的颁布, 也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休闲权利, 从侧面推动费了休闲体育的发展。

3 休闲体育的分类与特征

3.1 休闲体育的分类

休闲体育, 其主体在于体育, 因此, 体育活动是判定其是否属于休闲体育的主要特征。

3.1.1 生理类休闲体育

生理型休闲体育主要是以消耗体力为主导的体育活动, 比如在室外进行的空中运动, 比如跳伞;海域运动比如冲浪和陆地运动比如山地自行车等, 这类运动主要在于人类与大自然的接触;另一项则是在室内的运动, 比如:保龄球、游泳、室内攀岩等。这类运动主要用以追求身心的愉悦, 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实现自我精神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3.1.2 心理类休闲体育

心理类休闲体育主要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支撑进行的心智类运动。比如: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史,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心智类休闲体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类休闲体育包括文化、智慧、娱乐、竞技为一体,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对于多元化休闲方式的追求, 同时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提高了大众的体育素质和生活质量, 更好地推广了全民健身的主导思想。

3.2 休闲体育的特点

3.2.1 自由自主性

人们总是在完成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以外的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内进行的自由活动, 开展休闲体育的时间是完全由个人来决定的, 完全是按照自己内心所需, 兴趣使然达到自己想要休闲目的的活动, 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且对活动方式可自行选择是休闲体育的重要特征好而基本要素, 同时与其他体育形态如竞技体育所区分。

3.2.2 有趣娱乐性

人们进行休闲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释放出自己的压力或者是让自己能感受到放松与满足的快乐。所以人们在选择此项体育内容时, 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或者是感兴趣的, 能让自己觉得此项活动是有趣的而不是无味的, 这样才能使参与感更强, 参与的时间与频率才能保持的更长, 在整个过程中才会更容易得到积极愉快的体验。

3.2.3 多样体验性

休闲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广泛与多样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多样方便的选择, 新型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不断出现为人们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休闲体育所带有的体验化特征不仅包括身体参与性的活动性体验, 也包括心理上的情感积极体验。在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实现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这些都为人们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4 休闲体育的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总是承受着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 同时又受制于生活环境下的价值标准与道德束缚, 让自己的体力与心智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不得松懈。长时间这样下午, 人们总会感受到身心俱疲, 郁闷压抑, 从而导致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障碍。这时, 人们就需要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与紧张, 得到身心的宣泄与放松, 把自己内心较为抑郁阴暗的负能量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休闲体育活动, 人们可以更加贴近自然, 让自己的性格更加的开朗与明亮, 同时与人的密切交往, 能让自己变得更加真诚友善, 既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又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逐渐构筑起来的文化活动, 休闲体育对人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休闲和休闲体育的认识也变得越来越深刻, 人们不仅仅把它认为是一种活动, 更把它与人的本质与生命价值相联系, 从中发现人生中更多的美好, 体会到自由的真正含义。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休闲体育所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所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闲暇时间通过电子产品观看体育赛事,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进行体育消费, 从侧面带动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体育的发展不容忽视。它将会对整个社会经济产业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促使整个行业的就业人员比重提升, 同时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游戏、竞技与休闲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又有各自不可忽略的特点, 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特点的休闲, 是一种陶冶个人情操的有效手段, 它能够增强我们的参与感与自信心, 在体育运动中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让自己的品格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 让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让自己的事业变得更加开阔, 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满乐趣, 从而坚定自己的畚斗目标,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永平.竞技的秩序意蕴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休闲体育旅游探析 篇7

1 休闲体育旅游的分类

1.1 以人文地理旅游资源为主的“名胜古迹游”、“山水风光游”、“民风民俗游”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疆域广阔, 民族融合。既有比方地貌的粗矿, 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 丰富的地理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留给我们无尽的传说故事, 游客或寻迹、或赏景, 通过旅游这一载体, 通过徒步的形式, 既锻炼了身体, 又陶冶了情操。一个地区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下, 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孕育出特定的社会风情和民族遗风, 它们是在各自生活环境、发展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合成体。

1.2 以现代体育资源为主的场馆游、比赛观赏游, 体育表演游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奥运场馆成了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 目的就是重温运动健儿的飒爽英姿。北京的球迷会不远千里随队去另一个城市为球队呐喊助威, 支持自己城市的球队, 体现了一种热爱, 一种精神。上海赛车场轰鸣的马达声吸引了国内众多的赛车爱好者, 更有甚者, 为了一睹球星的风采, 会专门跑到国外去看篮球赛、网球赛…。这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旅游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3 以“探险”“刺激”为主的体验游

年轻人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喜欢冒险、刺激的娱乐活动。户外拓展、野外生存、海钓、滑翔伞等项目应时而生, 并深受青年人的喜爱。浙江地处南方, 却在临安建造了滑雪场, 周末游客络绎不绝, 这正是迎合了都市人的冒险体验, 项目本身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1.4 以娱乐休闲为主的度假游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 人们的工作压力大, 人们渴望利用节假日远离都市, 去周边度假旅游, 各种专门为都市人打造的休闲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 并换发勃勃生机。各种以度假为特色的度假酒店、度假农庄应运而生。在节假日, 家人出游, 或者三五好友聚会, 爬山、品茶、采摘、踏青、垂钓等, 抛弃工作中的压力, 亲近大自然, 放松心情, 所以深受广大都市人的喜爱。

2 城市发展进程中体育旅游的特征分析

2.1 体育休闲旅游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现代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五天工作日的实施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收入的不断增加, 使人们的休闲行为有了物质保障。新鲜事物的不断涌入, 使人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 传统的以单位、社区为锻炼场所, 以散步、球类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体育活动逐渐被越来越丰富的运动项目所取代, 在进行传统的体育休闲行为的同时, 人们更愿意尝试新鲜的运动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体育旅游包含了风光、探险、度假、健身、休闲等诸多因素, 所以体育休闲旅游的形式正在由单一走向多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很多新兴事物不断涌现, 传统的旅游和休闲活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需要,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开发符合新潮流需要的旅游项目势在必行, 其中主要是适合青年人的新的体育旅游项目”[2]。

2.2 体育旅游的需求、目的由原始走向高端

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由于工作节奏加快和生活习惯方式改变的, 现代文明病也随之产生。体育休闲旅游的目的也随之改变, 由原来的“游山玩水寻访名胜”到现在的放松休闲寻求刺激和娱乐。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 而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文化需求内涵[1]。人们对体育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 体育旅游的目的也正在逐步改变, 由原来原始的健身娱乐需要正逐步向参与、文化、冒险、刺激等多元需求转变。这正迎合了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随着小康社会的实现, 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 更多的注重精神层面, 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娱乐休闲活动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体育旅游以其自身的休闲、娱乐、健身的特点, 以及低碳、环保的绿色概念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体育休闲旅游也将推动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11:4-6.[1]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11:4-6.

上一篇:进度跟踪与控制下一篇:品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