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2024-08-12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共5篇)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篇1

1 鄱阳湖区域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开发的优势

1.1 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条件

鄱阳湖区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主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毗邻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区域本身条件较好、发展潜力无穷,是中部区域正在加快构成的增长极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2009年12月被国务院批复设立以来,生产总值占江西省生产总值比重达58%,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发展效益大幅提升。当经济基础牢实之时,人们就会利用闲暇之余进行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休闲体育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日常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满足本地区人民休闲健身的需求,且能够很好的享受大自然的休闲馈赠,建设适合本地条件的休闲体育公园顺理成章。

1.2 丰厚的区域旅游资源条件

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在全省同类旅游资源中所占比重最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山水景胜、人文造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级别等级高级特点,集聚了1个国际文明景观地、1处国际主要湿地、2个国际地质公园、2个国家历史文明名城、3个国际遗产、3个国家要点景色名胜区等计划无穷、层次较高的旅游地。如梦仙界的庐山,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龟峰等。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休闲体育旅职业创造了优异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此,鄱阳湖区域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建设应充分考虑区域旅游条件,建设以候鸟观赏长廊徒步、龙舟、航模、自行车定向、洞穴探险、野外拓展训练等休闲体育旅游活动为内容的板块化公园建设格局。同时建设中应兼顾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入园体验之需。

1.3 联合旅游宣传资源条件

能够敏捷扩展自身的社会影响,凭借全省旅游联合的宣传渠道,联合各类旅游宣扬传源,发展多种宣传促销活动,与央视等各类国内主流媒体建立了长时间的协作,省旅游局与全国各旅游社建立了协作关系。与中部各省市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协作并签约重大旅游项目。拓宽国内外来鄱阳湖区域参加体育旅游的客源市场,新项意图开发等为湖区休闲体育旅游注入新的生机,也为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高铁效应”,对区域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尽力打造自身特点休闲体育旅游品牌,为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旅游集聚了人气。

1.4 休闲体育人文及特色市场优势条件

研究中对鄱阳湖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认为休闲体育大有作为。在受访人群中,对市民休闲体育项目开发的重要性认识等进行了调查,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开发休闲体育项目的人占53%,认为有必要的占36%。这说明绝大多数民众对休闲体育的开发建设持积极态度,因为,这不仅可为当地居民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作为当地一张很好的休闲体育旅游名片促进地方综合发展。同时,近年来鄱阳湖利用季节变化开发出诸如鄱阳湖湿地帐篷节、观鸟季等特有市场资源,为鄱阳湖休闲体育市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2 鄱阳湖区域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

2.1 鄱阳湖区域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研究现状

把体育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体育发展协调起来,从思想上培育大家的生态认识和生态办法。进行鄱阳湖区域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等有关研讨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针对鄱阳湖体育与生态相关联的研究较少且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将体育生态化思想引进社会体育运动中,体育生态化建设的典型性个案不突出,详细的可操作性文章不多,并且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研讨”的有关报道未能查找到。因此,进一步进行鄱阳湖生态区域的生态休闲体育及健身发展等实地勘察、研究非常必要。

2.2 构建鄱阳湖区域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

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是为讨论鄱阳湖区域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发展的本质特征而作的理论思考。严密联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造,以发展环湖区生态体育为要点,构建鄱阳湖区域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形式。以执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民的身心健康和为体育生态旅游增添更强活力为主旨。同时考虑更能够确保中期和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运动形式,使得鄱阳湖区域在生态体育资源开发的数量、质量特点、空间布局、项目意图选择等各个方面能完成整体的最优化使用。去发现、发掘、评估、挑选和开发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资源,并面向体育旅游市场,要坚持现代体育与城市人文资源、社会文明效益、生态环境的调和一致。尽量选择有益于身体健康,又愉悦心境的活动,要根据鄱阳湖区域自身的有利资源和当地特点进行生态休闲体育的发展和构造。

3 鄱阳湖区域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建设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导向性政策拟定

政府要重视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社会出资力气的积极性,推动绿色发展,把体育旅游建造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方位,规范和推动体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探究建立反映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效益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保护“一湖清水”。建造绿色家园,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企业界也要充沛认识到体育旅游的市场潜力,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在拟定出资决策时应优先思考。生态休闲体育公园本身设施的建造,只要经过政府与社会、官方与民间的通力协作,拟定出有利于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建设发展的法规和方针,把优势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坚持生态优先,促进鄱阳湖区域的生态休闲体育业愈加繁荣向上。

3.2 加强宣传平台,拓宽客源

如今省外仅仅对江西的赤色旅游资源较为了解,如井冈山会师、庐山会议等。最重要的是这些资源的宣传频度和宣传面比较广而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对于江西整个大体育背景还比较做后的前提下,休闲体育的平台还比较稚嫩,因此,充分利用宣传平台,借助优势的生态资源,乘着鄱阳湖经济区升为国家级战略以及高铁效应,助推鄱阳湖生态休闲体育事业发展。宣传不仅仅打打广告就行,就像如今环鄱阳湖自行车大赛,有着极好的客户来源,任何事物的顺畅推行除了自身具有优异的品质外,还要靠连带的“知名效应”。

3.3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拓展人造资源补充

鄱阳湖有独特的水草自然资源,在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建设时可充分利用,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公园的功能,可进行人工制造的补充,积聚科教健身、文化渗透、文明倡导等多区块建设。使人进园后就能看到苍劲的大树、遮天蔽日的林荫,水中有草有鱼有鸟,给人以郁郁葱葱,神清气爽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配备一些体育锻炼功能区,让公园、自然、绿化、休闲、健身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生态休闲体育公园的功效。同时鄱阳湖可利用四季的变化建设诸如观鸟和日常锻炼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骑行道等特色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功能区,升级生态休闲体育公园的作用。

3.4 加强管理和创新,打造鄱阳湖区域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品牌”是商业的生命,民众对品牌的关注度十分高,这可以激发民众的心理欲求。因而,建立精品认识,认真踏实地运营有关生态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这样才可以抛砖引玉,既发展经济又能提高知名度。鄱阳湖区域要想发展生态休闲体育旅职业,有必要打造一到两个精品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商品,以生态休闲体育公园建设为依托,向当地民众和外来旅游者提供生态休闲体育窗口平台。如可以根据鄱阳湖的自然条件进行“季节性品牌塑造”,五六月份开展龙舟系列活动,十一、二月份围绕观鸟开展系列体育休闲活动等。同时,良好品牌形象的树立离不开高效的管理水平。因此,应加强管理,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品牌管理,不断对品牌进行优化升级;二是安全管理,降低旅者伤亡事故等导致景区旅游形象损毁的事件发生率。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公园发展的背景条件,环鄱阳湖区域休闲体育公园开发的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民健身运动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现状及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对策。旨在为鄱阳湖区域生态体育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鄱阳湖区域,生态休闲体育公园,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倩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项建民,龚婉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然休闲体育开发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2).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篇2

关键词:休闲,旅游景点,体育公园,建造,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健康第一”的体育健身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能让人们在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同时又能亲身参与或观看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在游山玩水之余领略体育健身的无穷魅力。可见,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不但能促使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两者的发展,还可以使旅游者寓健身于游乐之中,在旅游中强健体魄,在健身中陶冶情操。

1 体育公园的定义和特点

体育公园的定义为:以突出开展体育活动,如游泳、划船、球类、体操等为主的公园,并且具有较多的体育活动场地及符合技术标准的设施。该类公园应保证绿地与体育场地的平衡发展[1]。如北京龙潭湖体育公园,地处北京崇文区,包括龙潭公园、北京游乐园和龙潭西湖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36万平方米。公园以体育为特色,集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餐饮等为一体,可以开展极限运动、健步走、游泳、球类等几十个健身项目。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求与园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开阔的草坪、宽广的湖面与河流,四周密林环抱。通过激光水幕电影、奥林匹克演艺舞台、体育沙龙、体育精英蜡像馆、体育纪念品展示馆、体育文化雕塑园、大型体育主题餐厅等不间断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构成公园的整体脉络,成为市民自然休闲、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的综合性场所。体育公园是一种新形态、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作为区域或城市园林中的绿色运动空间,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十分完善的公共性公园,本着服务于大众的原则,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有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完善的运动恢复保健体系,成为为消除紧张的城市生活而提供的康体休闲运动场所[2]。

2 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的优势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推算出与体育产业紧密联系的6大行业之中,与旅游业的关联度指数最高,达到0.21,与服务业的关联度指数达到了0.13,排在第2位[3]。由此看出,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联系比服务业还高,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效果也更为明显。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产业门类,均为改革开放后20多年间发展起来的,其中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优于体育产业。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明显提高,特别是旅游住宿、旅游交通等“瓶颈”部门有了明显改善,旅游生产力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产业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一直持续,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的体育公园,把两大产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者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场提供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服务产品,从而推动两大产业的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2.1 充分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

2.1.1 舒适宜人的环境

环境和气象医学认为,优美的自然景观、适宜的气候和适量的气流变化、较高的空气湿度和高浓度负离子空气对人的身心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如一般休闲旅游景点的树林下、湖畔、江边、海旁、丛林都是健身的好去处。那里空气清新,氧气充足,负氧离子浓度高,无噪音、无污染,花草树木生机盎然,使人在心理上有种特殊的快慰。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可以结合景点的山水特色,将公园建在山边、江边、河边或海边。利用旅游景点多山的条件可以开展定向竞技、自行车越野、攀岩、登山、速降、野营等运动;如果休闲旅游景点处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以利用那里广阔的水面,开展皮划艇、漂流、水上跳伞、热气球等运动,而这些运动现在都是最时尚的体育休闲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1.2 完善的服务设施

休闲旅游景点往往具备了完善的接待服务设施、文化游览设施。因此,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接待服务资源,提高住宿、餐饮等设施的利用率,在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现象发生的同时,还可以带动休闲旅游景点“食、住、娱、购”等各个行业的发展。

2.1.3 成熟便利的交通网络

一般休闲旅游景点都有成熟而便利的交通网络,如烟台体育公园,地处烟台市新区莱山区境内,莱山区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黄海之滨,北部、东部与大连及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区中心距烟台港、火车站均在8公里以内,国际空港烟台机场坐落在其境内,再加上环境优美,烟台体育公园因此成为山东省第一个集体育竞技与旅游、健身、娱乐、商贸为一体,具有体育旅游特点的景区。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的体育公园,将因为迷人的风景和便利的交通而吸引人们前往的脚步。

2.2 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2.2.1 提供正规的体育锻炼场地

我国各大、中城市里高水平的体育场虽然较多,但这类运动场馆是以专业比赛为目的而修建的,并不是真正适合于大众活动的体育公园。而有些公园中放置有简单的健身器械、开辟有少许的活动场地,这些只是适合少数人临时活动的园林空间,根本不能叫做体育公园。体育公园有优美的环境,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是公共性公园,本着服务于大众的原则,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我国大约有70.6%的城乡居民还在自家庭院、公路街道、住宅地、单位场院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身体[4]。在现代城市中居民往往缺少适合体育运动和锻炼的场所,室内场馆常常因其较高的价格和有限的空间而将大多数的城市居民拒之门外。而体育公园这一特殊的公共场所恰恰填补了空白,为人们提供了体育锻炼的机会,特别是为老人和小孩这样的群体提供了清新的锻炼环境和轻量运动型的体育设施。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开辟了更加适合大众运动的场所,便于开展积极健康的体育项目,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2.2 提供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

体育公园里配备既具有科学训练能力又具备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旅游者可以在他们的指导下,享受先进的体育设施和服务。如为旅游者提供合理的膳食、起居及锻炼保健养生等各方面知识的咨询,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体育公园除利用体育设施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外,主要是为民众健身服务,可举办各类群众喜爱的体育培训班。如结合推拿、针灸等民间疗法,开设体育保健咨询、运动健身咨询、健康状况测试等服务,从而开发出相应的体育健康服务旅游产品,使广大民众在游玩中得到正确健身的指引,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从这个角度看,以休闲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对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

2.3 加快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当今中国已进入了城市化时代,体育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大型体育设施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体育设施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积极的体育锻炼,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能给居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体育公园正适合了现代大都市的需求。它超越了一般公园的功能,有机结合了绿地与运动,从而起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同时也为大家提供通过体育活动而增进交流的机会,是人们身心健康的“充电器”。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传统的初级产品形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旅游者的休闲需求,旅游产品急需升级换代。体育公园作为一种集休闲、体育、健康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不失为丰富城市旅游产品的新型选择。可见,以休闲旅游景点建造体育公园,还能丰富城市旅游产品内容。

2.4 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以休闲旅游景点建设体育公园,将景观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相对有限的城市用地中,使公园观赏性和实用性结合,整体优化景观系统功能。在创造出优美而内涵充实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建造了体育健身场地,节约了城市用地,可谓一举两得。

2.5 促进体育公园与休闲旅游景点的良性互动

体育公园属于旅游产品,它的良性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扩大旅游者消费支出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休闲旅游景点周围区域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改善旅游景点居民的经济结构,而且也凭借其独特的主题增强了餐饮、购物等商业活动的特色,带动旅游景点各项事业发展,调整景点旅游产业结构,大大增加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带动该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休闲旅游景点吸引力的有效提升,促进休闲旅游景点旅游业的兴旺。

为满足不同体育项目迷的需要,体育公园可以利用各国际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及各地方体育局的资源,获得承办各种赛事的机会,并吸引旅游者前往比赛现场观看比赛并游览当地名胜。在休闲旅游景点建造的体育公园里举行的赛事,由于其时尚性、冒险性、刺激性,通常都会引起公众和新闻媒介的关注,对潜在的旅游者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宣传机会,对公众来讲是了解民俗风情、山水风光的极好机会。如2006年12月,中国拳王争霸赛暨中美拳王对抗赛“瘦西湖”之战在扬州体育公园体育馆上演。参加此次比赛的中美拳王包括多哈亚运会冠军邹市明,全美奥林匹克青年拳击锦标赛冠军布鲁诺·艾斯卡兰特等运动员。比赛活动受公众瞩目,被舆论关注,对赛事的报道,实际上也为休闲旅游景点“瘦西湖”的旅游业做了免费的广告,提升了休闲旅游景点形象。

众所周知,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体育盛会能够带动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链”,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发体育公园的各种功能,还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尊重、友谊与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3 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的可行性分析

3.1 主观条件相近

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希望通过轻松、愉快的休闲活动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1999年9月我国实行了新的节假日办法,延长了“五一”、“十一”、“春节”的放假时间,城市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的“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他们迫切想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参与一些与日常生活、工作不同的活动,如到休闲景点旅游,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以释放和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增强自己的体质,以达到康体健身、修身养性、增长见识等目的。而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就可以让人们旅游健身两不误。

3.2 客观条件相同

体育和旅游活动均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活动之一,这就要求消费者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如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一定精力等。旅游活动是健体强身的有效途径,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时,需要走或长或短的路,爬或高或矮的坡,流或多或少的汗,这本身就是一种体育锻炼。因为旅游和体育一样,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有目的地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因此我们几乎可以从所有的旅游活动中都挖掘到体育的本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到休闲旅游景点旅游的消费者中必定有一定的体育爱好者,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能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3.3 活动内容兼容

作为日常休闲活动的构成部分,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内容在很大范围内是兼容的。在不少休闲旅游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存在。例如,不少到海边旅游的游客会去参加潜水运动;而不少到体育公园观看体育比赛的人也会到公园所在的旅游景点进行休闲活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人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人们已从静态的观赏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大多数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活动,而是趋向于各种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其中体育活动就是选择之一。如在体育公园举办的体育赛事就可以激发部分旅游爱好者参与的动力,体育界的盛事也将同时是旅游者的盛会。因此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可以适应旅客的多种需要与选择,能扩充彼此的客源,对双方都有利。

4 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的合理化建议

4.1 环境绿色化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强大吸引力。大自然的美,是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树木能净化空气,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体育公园之所以在全球得以发展,是因为它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绿色空间。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应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的观点,在开发规划中不能搞建设性的破坏,而应保护和改善当地自然环境,不断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趋和谐。从“回归大自然”的标准来衡量,花巨资投入到某项大型人工景点建设,往往远不如投资环境工程,建设一座“绿色海洋”更吸引游客。因为,只有环境美,只有环境绿色化,才具有旅游价值。

4.2 设施人性化

作为运动场所的体育公园,相对于一般公园来说,安全性尤为重要。首先,医疗设施要全面,体育指导员和医护人员要专业,以备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其次,运动设施要经常维护,不能再使用的一定要及时更换,暂时不能更换的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再次,考虑儿童、老人以及残疾人使用的设施要按合理尺度进行专门设计,但又不能独立设置,而是要与正常使用者相融,做到人性化设计。因此,体育公园旅游产品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以人作为出发点,“人性化”地管理,并开发设计出“人性化”的体育旅游景点内容[5]。只有这样,前去体育公园消费与锻炼的人才会络绎不绝。

4.3 规划合理化

体育公园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成长型的产业,目前正处于探索、萌芽阶段,必须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规划是体育公园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规范其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指导景点布局和项目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工作的总依据和总抓手[6]。以休闲旅游景点建造体育公园,要比一般建筑项目和工业产品难度大得多,因此在策划和建设上,要求也很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因此,体育公园除了有体育部门的设计单位外,还应该让旅游设计部门、园林设计部门等多方面学科部门参与进来,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得到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让体育公园的旅游开发做得更好。体育公园是专业性公园,应突出以体育活动为主,结合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还应该根据公园的地域特点、发展方向等做好公园的规划设计,对整个公园的景观格局作出定量定性分析,对功能区划分、旅游环境容量、游览线路、景点设计、服务设施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4.4 服务优质化

作为旅游产品的体育公园,只有向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使自己得到持续发展。因此,体育公园里要有规格齐全的体育运动器材,能提供各种运动项目的需要;交通工具齐备、方便,能满足旅客对交通的需求;配备有专业的旅游和体育复合型人才,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食宿服务主动、周到、热情,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证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的供应,满足旅游者的购买需求。

4.5 项目特色化

由于我国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的体育公园,应该注意项目的特色化建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不同季节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体验。如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滨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如划船、滑水、游泳、垂钓、潜水、帆板、冲浪、漂流、跳水等。内蒙大草原可以开展滑草、拔河、摔跤、球类、武术、射击等运动项目。新疆等地可开展沙漠探险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则可开展攀岩运动。同时,我国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体育民俗活动,这些民间体育活动蕴涵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利用各地的休闲旅游景点建造体育公园,将能使各地区的体育文化得到传播,同时也使体育公园因此而更具地方特色,提升自身的吸引力,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5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已成为必然结果。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可以充分利用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和服务接待资源,可以给全民健身提供锻炼的场地,可以带来体育公园与休闲旅游景点的良性互动。体育公园以其特色服务促进景点旅游业的兴旺,并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景点旅游业的兴旺也能促进体育公园客源的增加,促使其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以休闲旅游景点为基地建造体育公园是可行而有优势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建司.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马俊,孟祥彬.关于中国体育公园的现代认识[J].中国园林,2005,35(4):38

[3]张同宽.我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45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5]李梅娟,邓逢明.21世纪体育公园“四化”建设新理念[J].邵阳学院学报,2006,3(1):96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篇3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新乡市老年人公园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老年人休闲体育有关的文献资料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CNKI期刊等) 。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 调查问题涉及中老年人参加的公园休闲体育项目、时间、对身体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在新乡市人民公园, 和谐公园, 牧野公园, 向阳公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发放问卷共100份, 回收问卷100份, 其中有效问卷92份, 问卷回收率100%, 有效率92%。

1.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对实践调查进行归纳分析。

1.2.4、访谈法

对部分特殊的老年人进行访谈, 了解相关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受调查者具体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可知, 因公园大小不同, 参加锻炼的人数各异。其中, 人民公园较大, 参与锻炼的人数也较多。

被调查各公园的老年男女比例各不相同, 和谐公园、人民公园女性大于男性, 向阳公园、牧野公园男性比女性多。总体而言, 男女比例相差不是很大, 男性稍大于女性。

经调查可知, 参与公园休闲体育锻炼的老年人, 有一半年龄在60-65岁之间, 65-75岁的占39.1%, 75岁以上的比较少, 占10.9%。部分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反应, 由于身体不适, 虽然想参加体育锻炼, 但力不从心。

2.2、老年人参加公园休闲体育活动的时段与时间分析

专家们认为, 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 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 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 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 这也就是说, 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 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 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53.4%的老年人选择在早上进行体育锻炼, 42.1%的老年人则早晚都锻炼。由于生理健康需求及心理社交需求, 大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待在家中, 一般只要天气适宜, 就选择去公园或其他活动场所进行休闲体育锻炼或其它娱乐活动。

据统计, 新乡市老年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除一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不参加体育锻炼外, 77.2%的老年人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 锻炼项目多是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60%的老年人每次运动1-2个小时, 31.1%的老年人每次运动两小时以上。每次运动1小时以下的占8.9%。

当被问及当地公园体育设施能否满足需要时, 只有11%的老年人选择了能, 43%选择不能, 说明公园的体育设施配备还不能让群众满意。

2.3、老年人参加公园休闲体育项目及消费情况分析

不同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不同, 选择的运动项目, 购买的服装、器材也不相同。因此, 体育消费情况也有很大差异。老年人参加公园休闲体育的消费大部分用于购买器材和服装, 一部分用于购买音响等设备。根据调查, 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参加一些俱乐部、协会、辅导站等, 如华夏骑游俱乐部、新乡市空竹协会、夕阳红太极拳、剑指导站、松柏太极辅导站等。其中, 有些社会团体不收费、部分收取指导、管理费用每年10-200元不等。

3、结论

3.1、新乡市参加公园休闲体育活动的老年人男女比例相差不是很大, 男性稍大于女性。

50%的老年人年龄在60-65岁之间。活动时间段主要是早上和晚上, 活动频率较高, 活动时间相对较长;体育消费主要以服装和器材为主。

3.2、新乡市的公园存在缺乏场地设施, 缺乏专业体育指导员, 管理混乱等问题。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以新乡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调查新乡市老年人公园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新乡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公园休闲体育活动的合理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园,老年人,休闲体育

参考文献

[1]张琪, 宋立红.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J].大众科学·学研究与实践, 2007, (23) :10-11.[1]张琪, 宋立红.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J].大众科学·学研究与实践, 2007, (23) :10-11.

[2]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0.[2]陆启瑞.上海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0.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篇4

1 哈尔滨市休闲体育的研究现状

哈尔滨市共有8个辖区、11个县 (市) , 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2004年末, 人口970.23万, 其中市区人口394.54万, 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如此大的人口密度和广大居民对休闲体育的进一步需要, 就要求市内的公园、广场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健身路径。市内公园、广场的存在, 为城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此, 本研究对哈尔滨市公园、广场居民休闲体育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走访了哈尔滨市多个公园及广场, 描述了当前哈尔滨市公园、广场居民休闲体育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 并且揭示了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多种因素, 为建设符合哈尔滨市休闲体育模式提供一定依据。

2 哈尔滨市公园及广场的基本情况分析

2.1 哈尔滨市公园及广场的分布情况

哈尔滨市区的公园分布较为分散, 其中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休闲体育的公园、广场主要以开放式的免费公园为主。从2000年6月, 建国公园拆除了800 m延长围墙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至今, 哈尔滨区管的古梨园、太平公园、靖宇公园、尚志公园、兆麟公园等16个公园已经全部开放。为了让市民有更多更好的休闲场所, 几年来市政府斥巨资对这些开放公园进行综合性提档升级改造, 开放式公园也成为了普通市民休闲娱乐最好去处。哈尔滨的广场大多数围绕在商圈周围, 广场四周遍布各型各类的商业模式。例如霁虹广场、万达广场、乐松广场、索菲亚广场、群力广场等都地处在哈尔滨较为繁华的地带。而专门用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聚集地的广场却少之又少。哈尔滨主要城区公园、广场的分布情况 (见图1) 。

虽然哈尔滨城市越来越多的公园、广场对群众开放, 但是由于哈尔滨市还是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各区之间的经济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各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商业区和居民区的数量。例如发展较快的道里区、南岗区就存在人口密度大, 公园、广场的数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体育的需求, 斯大林公园、九寨公园等已经人满为患。与此同时, 场地设施及健身路径的匮乏直接影响城市居民参与休闲娱乐的积极性。

2.2 哈尔滨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

哈尔滨市居民选择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散步、羽毛球、跑步、舞蹈、太极、篮球、游泳等。其中太极的种类繁多, 包括太极剑、太极拳、陈氏太极等。舞蹈以集体舞为主。其中年龄结构是影响选择运动项目的主要因素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的限制, 一般选择持续时间长, 运动负荷低的运动项目, 例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而45岁左右是人体最容易出现各种身体状况的年龄。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多数选择一些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适中的运动项目, 并且以能自由调节运动强度, 对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的项目, 具有明显的保健性的特点, 如舞蹈、慢跑、散步、太极类的运动项目等。中青年人群多喜爱一些强度相对较大且比较新颖的运动项目, 以创新性和趣味性的运动为主。例如球类、瑜伽, 尤其是篮球这类对抗性强的项目。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运动形式及运动强度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选择运动项目时, 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机体的承受能力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达到休闲体育的最终目的。

2.3 哈尔滨市居民对公园、广场体育设施满意度的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 如图2所示, 居民对在公园、广场进行休闲体育的情况存在不同意见。其中非常满意的居民占到总样本的7%, 比较满意的居民占19%, 达到满意的居民占据最高的比例, 占到39%。但是不太满意的居民也占到27%, 很不满意的人群达到8%。比较满意的人群大多为老年人, 他们选择的项目一般没有对抗性, 对场地要求不高, 不满意人群的多为青年人, 他们的项目对抗性强, 对球类活动要求较多, 而大多数公园、广场普遍存在缺乏球类运动场地的现状, 尤其是一些同场竞技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手球等。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公园由于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和出于对园内人群安全的考虑, 无法安置一些大型的运动器材, 很多人群密集的开放性公园都没有规范的篮球场、手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在调查中, 只有群力新区的奥林匹克主题公园正在筹建一些规范性的运动场馆。由此可见, 一些对抗性强、运动量大的体育活动无法在城市公园内很好的开展,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青年群体参与休闲体育的热情。

3 哈尔滨市区公园、广场休闲体育的发展对策

3.1 改善公园、广场体育设施, 加强对公园、广场体育设施的监督与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 增加公园、广场内体育场地的数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把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留出必要的土地面积立法加以保证。

3.2 完善公园、广场的管理制度, 提高公园、广场的使用率

对公园、广场要制定相关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 要加强己有的体育设施的管理, 提高其使用率, 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合作, 相关部门要对公园、广场体育设施项目的审批及建设给予重视和支持, 形成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一条龙的协作机制。公园、广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要大众化, 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同时, 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

3.3 进一步完善健身路径的建设

从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建成至今,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已历经近12年之久。全民健身工程也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健身路径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对其不断完善。在设计健身路径时, 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设计出简便、合理的健身路径, 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具体需要, 有针对性的设计健身路径, 促使居民身体素质均衡发展, 使健身路径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摘要:休闲体育是人们合理运用空闲时间, 为了身心健康主动选择的一中生活方式。休闲体育的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本研究以哈尔滨市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较好的公园及广场为研究对象, 以公园、广场进行休闲体育人群的年龄结构为线索, 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面临的基本困难为研究内容, 对哈尔滨市公园、广场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 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从而为市区群众体育的开展及公园、广场文化圈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园,广场,休闲体育

参考文献

[1]宋宝婵.衡阳市公园及广场居民休闲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魏丽香.对休闲体育兴起的一点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4 (6) :9-11.

[3]谢恩杰.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 2008 (5) .

[4]李斌.公园体育锻炼环境、意识与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生态休闲体育公园 篇5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与表现形式,不仅可以解释不同体育运动的亚文化,而且也可以解释体育所处的社会。透过某些平凡、不严肃的体育现象,阐述社会和人类生活严肃、重要的一面。让所处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人,在相对独立的领域内,暂时搁置日常生活。从而使体育成为展现人类个体、群体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基本真理。可是,上述以体育推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推论,又受到来自外力的干扰,即时势文明,或称之为时势文化。由此,在外部文化环境的制约下形成某种特定的形态,或可称之为某种新的内涵形态,正如下文,也是本论文主体研究内容“休闲体育”一般。

“休闲体育”是将“休闲”与“体育”二者的概念抽象后逻辑组合,同时也经受时势的孕育与洗礼。二者虽是两种不同逻辑思维下的产物,可是其根本却终究在于“人”。就当下社会对“休闲体育”概念的认识看,“人的自由性不是绝对的,因为在社会条件下,人总是受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所约束,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由只是相对于强制性约束和严格的规范性而言。”[2]另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任何活动者都可能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空间,并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等条件,但选择参与什么样的活动,主要取决于活动者自己。”[3]因此,可以说“休闲体育”是在社会物质与精神环境下人所产生的意识趋向性,“休闲”在于精神层面,“体育”在于物质层面,外部时势环境才是“休闲体育”产生的根本。由此,从“休闲体育”来审视与判断社会发展趋势,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也是客观的真实体现。

1 宜居生态城市的内涵

“宜居生态城市”作为人类物质财富满足一定基本需求时,所趋向的另一种需求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内容应涵盖了现阶段所涉及的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物质需求。将“宜居生态城市”整体概念分化为“宜居”与“生态”两概念进行分析,可以充分理解“宜居生态城市”所具有的或所阐发的内涵。

“宜居”是人类对外界生存环境客观认识后,而产生的一种主观评判。人类在认识客观存在的过程中,受自身主观意识需求的导向,归结出具有共性的生存思维意识。这种生存思维意识,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今天,感召着人类寻求更趋完美的客观存在。当人类在主观意识本能驱使下,不断的对客观存在进行改造时,具有共性的主观意识则氤氲出影响客观存在的时势性。“宜居”便是在这种思维意识中所产生的时势性意识。

“生态”,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人类意识的产物。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OIKOS,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态一词的解释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从上述对词义的解释看,“生态”一词在人类早期应不存在,而是同“宜居”一样,在人类逐渐改造外部物质环境达到时势主观意识水平时,客观存在趋导主观意识对其生存的客观环境进行反思,进而产生对客观存在的评价。

上述对于“宜居”与“生态”两个概念的分析,使“生态宜居城市”的概念逐渐清晰,其根本仍然在于人类意识对于存在的感知,同样也充分证实了时势性客观存是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并受主观意识的改造。

2 玉溪宜居生态城市基础

根据国内权威文件《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宜居生态城市”有一系列指标,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等。而在以上各项指标中,玉溪市具有较为充分作为“宜居生态城市”的基础。

(1)社会文明程度。“2013年末玉溪共有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项,省级23项,市级53项,县级188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个,省级20个,市级160个。玉溪有文化经营单位1799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533家,网吧210家,演出团体6家,音像制品经营及出版物零售单位594家,印刷企业121家,打印复印影印企业335家。”[4]以上数据说明,玉溪市对社会文化与民众文化意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给予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对民众所需的社会文化直观展示设定了相应平台。涉及面颇广,下至硬件设施、软件扶持,上至城市文化意识环境。

(2)经济富裕度。“2013年玉溪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102.5亿元。玉溪人均GDP达到47215元。玉溪完成现价生产总值766.3亿元。”[5]经济富裕,是“休闲“意识产生的资本,玉溪市整体经济富裕源自民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民众在具备充足剩余价值后,则会在生活质量上追求更多的精神文明价值。由此,经济富裕对于玉溪市创建“宜居生态城市”提供了物质与精神双重层面的支持。

(3)环境优美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玉溪市因粮食高产,烟叶质地优良而享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的美誉。”[6]玉溪市自然环境丰腴,地域环境多样,这不但形成了多种特殊的自然环境,而且满足了民众对于不同生活环境的选择。

(4)资源城承载度。“玉溪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世界优质烤烟最佳种植区。矿产资源丰富,矿藏储量较大的有:铁矿石,总储量5.4亿吨,居全省之首;煤,探明储量1.76亿吨;磷矿石,储量12亿吨,居全省第二;铜矿石,储量135.6万吨;镍,储量52万吨,为全国第二大矿床。玉溪林业用地面积103.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77.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8.2%,林木蓄积量3600万m3,有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地县级自然保护区17个。”[7]“玉溪市水能蕴藏量达144万千瓦,可开发的有54万千瓦。”[8]玉溪市资源储备较为丰富与多样,可创造的经济财富较为雄厚。不仅可以以此招商引资,更能以此转换出玉溪本土所不具备的物质资源,进一步满足城市所需。

(5)生活便宜度,“玉溪的交通方便,2条国道、9条省道、1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连接八县一区和接壤的四个州市。境内有全国第一条自费修建的铁路—昆玉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已通车的玉蒙铁路(玉溪—蒙自),给玉溪和蒙自两地人民带来更多的便捷。213国道纵贯南北,323国道从境内南部穿过,有昆玉高速、玉元高速、元磨高速、玉江高速、通建高速5条高速公路。有102省道、202省道、213省道、214省道、216省道、218省道、304省道、306省道、307省道相互交错连通。”[9]便捷的交通联络起滇中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引进、吸纳、宣传前沿科技资讯,促进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使玉溪市成为云南省地域发展要冲。

(6)公共安全度,据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排名中国最安全城市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台北、深圳、拉萨、烟台、徐州、长沙、惠州、威海、玉溪。”

从以上数据看,玉溪在各项指标上均符合《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标准,属于标准的“宜居生态城市”。

3 休闲体育与玉溪宜居生态城市的资源整合

3 . 1 休闲体育与玉溪自然生态整合

“结合自然生态整合就是在对传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以人和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应用自然生态机制与方法,去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中的各种自然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玉溪借助独特的山水生态环境对潜水、游泳、山地户外等休闲体育进行开发整合。如:以抚仙湖、异龙湖、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哀牢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优质的山水资源,打造山水户外运动聚集地。开发的休闲体育项目也别具特色,如:抚仙湖的潜水、游泳、环湖自行车运动;哀牢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山地户外运动等。不仅整合了玉溪的生态环境优势,也极大地拓展了休闲体育空间。

3 . 2 休闲体育与玉溪民族文化整合

整合民族文化就是要求休闲体育符合地域性特征,不仅从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上整合,更需要从审美观点、传统习俗上整合,创造独具特色的休闲体育空间,使其焕发出人文化、人性化、人本化的休闲需求。玉溪具有8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苗族拉祜族、蒙古族、白族、拉祜族,其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因此在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的休闲体育中,需要因地制宜,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上,吸收民族文化优势,整合多元文化特色,让更多人、更多民族参与到休闲体育中。这不仅间接保护了民族文化,也使得休闲体育得到了充分的人文整合。

3 . 3 休闲体育与玉溪经济水平相整合

整合玉溪经济水平,就是要树立市场营销的观念,深入了解城市休闲体育市场的总体态势和休闲体育产品的需求状况,以指导城市休闲体育的整合。“2013年玉溪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3亿元。从销售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3.0亿元;乡村实现43.3亿元。从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实现58.4亿元;非公经济实现167.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89.6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36.7亿元。2013年玉溪接待游客175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5.6亿元。”从以上数据看,玉溪市第三产业上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良好,这不仅对玉溪市开展休闲体育给予了保证,又为休闲体育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4 休闲体育提升玉溪宜居生态城市竞争力路径

4 . 1 发展休闲体育物质基础, 建立意识基础

借助资源整合基础,从生态、文化、经济三方面入手,深入加强物质基础建设,互联协调生态、文化、经济三方面,以求以生态促文化,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保生态。巩固现有生态资源,在现有生态资源上开发休闲体育项目,以抚仙湖、哀牢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休闲体育资源为范本,增强水域山地生态资源休闲体育项目共同发展,推广水域山地资源休闲体育项目,利用媒体宣传、体育赛事等,增进民众对于生态休闲体育的认识。开发生态资源,在现有生态休闲体育项目之上,以生态资源为基础创设民族文化特色休闲体育,利用民族体育范本,在不失民族文化与不侵扰民族文化主体内涵下,进行民族体育休闲化开发。将民族文化以休闲体育形式引入,拉动民族交流,促进地域经济繁荣。从而构建玉溪宜居生态城市休闲体育物质基础,唤起群众参与意识。

4 . 2 培养群众休闲意识, 巩固资源基础

利用生态、文化、经济三方面协调发展下,给予的物质资源,保护生态基础。在休闲体育项目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逐渐加强内涵建设,使群众在参与休闲体育的过程中,认识生态基础的重要性。在抚仙湖、哀牢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区域,给予一定的物质资源回馈,从根本上使群众认识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让群众认识到生态结构与个人行动之间的二重性,调动群众关注二重性的能动作用。利用媒体宣传等手段,促进经济融入,构建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意识,促进群众利益与生态利益的一致性。

5 结语

休闲是城市发展量尺,城市的繁荣来自于休闲的意识。休闲体育在宜居生态城市的设计、管理以及公共服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玉溪市在构建宜居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调控设计与规划整合,这是开展休闲体育的契机。但在未来的发展中,若要构建城市竞争力,休闲体育便是对城市整体繁荣水平的直观评判。因此,玉溪宜居生态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与休闲体育相互配合,结合自然生态、文化基础和经济资源,充分挖掘城市休闲体育自然、人文资源,彰显玉溪宜居生态城市的竞争力,拓展休闲体育人文化、人性化、人本化的价值内涵。

摘要:休闲体育产业以一个新兴产业悄然兴起。应用城市优美环境以及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设施,将体育健身、体育旅游、体育消费融为一体的大众消费时尚。随着玉溪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的建设,休闲体育产业对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区域平衡发展和城市品位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该文对玉溪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潜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综合体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

上一篇:管理舞弊控制下一篇:现实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