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体育休闲(共12篇)
居民体育休闲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休闲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
在现代社会, 休闲体育作为主体性休闲方式, 迅速发展, 日益繁盛。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体育需求与目前我国休闲体育的体制、机制和科学引导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影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从而丰富休闲体育理论研究, 促进居民休闲体育的开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休闲体育的理论书籍及代表性文献, 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阅读有关休闲体育的有关文章, 寻求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制作了调查问卷, 采用邮寄和亲自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发放问卷1 000份, 回收问卷967份, 其中, 合格问卷900份, 不合格29份;回收率96.7%, 有效率90%。经效度和信度检验, 均符合研究要求。
3. 访谈法
通过有关休闲体育的专家老师、群众体育管理人员、部分休闲体育被调查者进行访谈, 从而为本课题研究获取充实的材料。
4.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 15.0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为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指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时间
调查显示 (表1) 27%的城市居民每天有1—3小时的余暇时间, 37%的城市居民每天有3—5小时的余暇时间, 还有23.4的城市居民每天有5小时以上的余暇时间, 只有少数城市居民 (12.6%) 的余暇时间不到l小时。我国采取双休日, 增加带薪休假, 使人们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
(二) 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
调查显示, 大连城市居民选择的休闲体育项目有:散步跑步、棋牌活动、各种体操 (广播操、徒手操、艺术体操、健美操) 、羽毛球、乒乓球、篮排足球、游泳、等。选择散步跑步, 为54%。选择棋牌也较高为42%。总体上, 大连城市居民休闲体育项目选择上具有以下特点:以简便易行, 场地设施要求不高, 运动方式灵活, 运动量易于控制, 锻炼效果较好的项目为主;经济投入较少;运动性休闲体育项目居多, 非运动性项目较少;
(三) 大连市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的时间与频次
调查统计显示, 每次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以1—2小时居多 (51%) , 活动时间超过2小时的有22%, 0.5—1小时的有23%, 每天不到半小时的最少, 仅4%。大连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多超过半小时, 活动时间较为充分, 基本符合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需要。这与休闲体育设施较少和较简陋有直接关系。
城市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以每周3次以上的居多, 为36.2%, 其次是1—3次为27.9%, 不到3次的为23.8%, 不定期、非常少的为12.1%。有36.2%的人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 反映了城市居民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育人群, 能够主动并且规律性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而选择每周1—3次和不定期、非常少的总比重为40.0%, 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市民不经常甚至是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究其原因, 有余暇时间、经济收入、价值观念、场地设施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 也说明了休闲体育的普及工作需要重点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四) 大连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场所
大连城市居民对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特点的“公园、广场”、“公共体育场馆”、“单位的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空地”的选择表现了一定的集中趋势, 在访谈中, 大部分居民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候都喜欢选择就近、免费的地点, 而且在一个街道或者一个小区的人们喜欢在一起进行休闲体育活动。在某些没有活动场地的街道和社区中人们大都选择在家中或者是道边路旁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
(五) 大连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情况
1. 大连市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水平
大连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每月不足50元的占总数的57%;51到100元之间占总人数的28%;4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5%。说明城市居民的整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从不同性别的居民来看, 男性居民的消费额要稍高于女性居民, 但差异不是很明显。
2. 大连市居民消费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56.2%居民的休闲消费用于订阅书刊、报纸, 51.9%的用于购买衣服、鞋子等基本的体育活动必需品, 以上两项均为实物型消费。用于劳务的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23.2%、场馆收费19.7%、看电影20.0%。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大连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还不够合理, 表现在实物型消费多而非实物的观赏型与参与型支出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1.大连城市居民的休闲时间显著增多, 人们对于通过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较清楚的认识。
2.大连市民选择的休闲体育项目以慢跑和散步、羽毛球、乒乓球等为主, 而一些的新兴的体育项目还没能进入人们的休闲生活。因此, 在形式多样性和内容多样性上还需要对休闲体育加以引导。
3.大连市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多数在免费的场所, 如公园, 广场等, 并且大多数喜欢和同伴一起, 去收费场所参与休闲运动的人数比较少。由于体育设施的缺乏制约了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的发展。
4.目前大连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型体育消费所占比重最大, 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比较少。
5.尽快完善政府职能, 促进休闲体育发展;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方面的研究, 加快休闲体育研究、指导、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休闲体育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采军.对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4) :11—12.
[2]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30.
[3]陈钦, 兰伟强.福州居民体育休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9, (2) :14.
居民体育休闲 篇2
居民休闲与和谐南京建设研究
消费性休闲已经成为南京市居民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现实中居民休闲与和谐南京建设存在种种矛盾.以休闲为平台,以个人、社区、政府和社会为主导,应当从休闲观、休闲形式和内容以及加强管理、发展休闲产业等方面重构一种新的休闲方式,使闲暇时间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以促进和谐南京建设.
作 者:方在农 盛华根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04 刊 名:唯实 英文刊名:TRUTHS AND FACTS 年,卷(期): “”(4) 分类号:G02 关键词:休闲 和谐南京建设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 体育消费 东西部地区 重庆市城镇居民 体育消费结构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意识习惯的显著变化,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体育消费领域正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开拓。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改变,而且对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对重庆市的12个区市县20岁以内~50岁以上各年龄阶段的男女居民中抽取被调查者2000人进行了《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调查》问卷,共发调查表2000份,收回问卷1760份,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1710份,占收回问卷的85.5%。
2.研究方法。(1)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
三、体育消费概念界定
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以满足生活需要的过程,它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体育消费则是指人们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比赛或购买体育报刊、书籍及音像,以满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要求的过程。这里包含三层意思,首先:体育消费主体是“人们”,其次:体育消费的实现形成是参加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比赛或购买投缘报刊、书籍及音像等形式;再次:体育消费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体育消费包括体育实物型消费、体育劳务型消费又包括和体育信息消费。
四、结果与分析
1.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情况分析。重庆市是西南地区及长江上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中心,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在全国综合竞争力排名18。虽然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及重庆直辖的契机,体育消费市场仍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目前,重庆市城镇居民2003年人均收入为6684元,体育人均消费约为319元,占总收入大4.8%。在被调查者中,体育实物型消费约为205元,占体育消费总支出的64.2%;劳务型消费约为70元,占21.9%;体育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之比约为1∶3,实物型消费远远大于劳务型消费;体育信息型消费约为44元,占13.8%。
2.全国东西部部分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总量对比分析。据2003年全国东西部主要八大省市来看,东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体育消费量相差甚远。表1即对东西部各城市2003年人均收入与体育总消费情况的比较。详见表1。
从表1看,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在15160元和1146元,其中深圳市两项指标为最高,分别为18188元和1455元,体育消费所占的比例约为8.0%,形成了一个年均30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北京、上海体育消费额均保持在1000元以上,东部只有浙江在1000元以下,为973元,从整个东部地区来看其体育消费所占比例均在7个百分点以上,由此证明,东部地区居民对体育的热忠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值和体育消费均值分别为8351元和491元,其中成都市两项指标基本接近东部水平,分别为13028元和925元,体育消费所占比例也超过了7%;其余三个省市两项指标均落后于东部地区,人均收入均在8000元以内,体育消费均不超过5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的体育消费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下的位置,两项指标分别为6684元和319元,体育消费仅占4.8%,与东部地区两项指标均值相比都约为1∶2.5,与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西安,差距也较明显,所以要解决现目前重庆市消费偏低的现状,加快我市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成为了首要任务。
3.全国东西部部分城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对比分析。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体育消费上仍存在不少问题,表2即根据2003年全国八大城市体育消费结构作出了比较分析。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仍不合理,体育实物型消费大于体育劳务型消费,东部地区体育劳务消费与体育实物型消费之比约为4∶6,西部约为2∶8;从各项消费水平来看,东部远远高于西部。重庆市从整体上比较处于中下的位置。
从表4看,东部地区在体育实物性消费发展到一定的基础之上,体育劳务型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已达到相当水平。体育场馆的租赁、健身娱乐、体育参与等服务型消费业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庞大的体育消费产业体系。特别是各项消费均排在第一位的深圳市,体育劳务、信息消费已突破了700元大关,占总的体育消费的48%;上海市实物型消费与劳务型消费比例结构最为合理,劳务型消费与实物型消费比例约为4.5∶6.5。其中劳务型消费中的各项指标额分别较均匀,信息消费额在体育服务型中所占比例为最高,达到了160元;北京、浙江虽排在东部之后,但在场地租赁、培训 、体育观赏型消费中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00元以上;从观赏体育比赛的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人可接受的门票价格约在30元~100元的居多,从体育培训消费来看,东部地区每次培训的消费约在5元~10元之间。由此证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在追求体育实物消费的同时,其体育消费投入在精神上的享受费用也是相当大的。重庆市与其东部各省市相比是很落后的。
从表4看,西部的经济落后,决定了西部城镇居民各项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和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合理。西部大多城镇居民每月参加体育活动的费用较低,平均在2元~3元不等,大多数人的体育活动都是自发的,且无固定的场地,更谈不上参加社会体育培训类的消费,人们能接受的体育类观赏门票大都在10元以内,花费在30元~50元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6%,50元以上的比例最低。总的说来,人们花钱买健康、买享受的意识较为淡漠。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直辖重庆市,体育消费仍处于西部中等偏下的位置(排在西安之后),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下,从消费结构上看,体育劳务型消费与体育实物型消费比为1∶3,约高于西部平均值,与成都相当。重庆市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市民有参与体育健身、娱乐、观赏等体育消费的需求。大多市民每周有1次~2次的身体锻炼,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和场地设施缺乏的原因,人们每次体育锻炼的支出在2元~4元之间,从场馆使用看,重庆市体育场馆的利用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人们在可使用的正式场馆上健身,平均每季度在2次~4次左右场地租借,消费约在3元左右,市民一般都在居家附近的场地锻炼,大都没有费用产生,远距离的和参加社会商业性质俱乐部锻炼的人较少。
总的来看,重庆是体育消费在全国来比,仍较落后,但是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相信人民生活将越来越富裕,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1.在国家扶持下,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善重庆市人民生活水平是最根本因素。
2.从体育消费需求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体育消费,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的消费需求。
3.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馆服务质量。针对重庆市山高路不平的地理特点,建议多设计适合在社区、居民区建设多功能、小型适用的体育娱乐场所,缓解公共设施不足的矛盾。
4.加快大众传播对体育消费的宣传,改变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意识、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消费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氛围,广泛推进体育消费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朝辉 张贤松: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合理化初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4.23~26
[2]王 步:新世纪体育消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4.21~23
[3]蔡 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科学,1999,4.44~45
[4]蔡 军:东西部城市体育消费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8,1.26~28
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研究 篇4
“休闲”指的是除了工作以及生理需要, 人们在其他空闲时间内的各种活动, 并从其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如休闲、娱乐、学习和交往等。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益智、消遣等众多优点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文化, 逐渐的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内容。对于“leisure sports”, 我国体育界的学者所翻译的“余暇体育”、“闲暇体育”等概念即为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是在休闲时间内, 以一定的体育活动为依托, 以追求积极良好的身心体验为目标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把休闲体育界定为“在余暇时间里, 以健身、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目的, 以体育项目为手段进行的身体和心理的活动”。
2 休闲体育在连云港市区推广概况
连云港市区居民的界定, 市区居民指的是连云港下辖的:海州区、连云区、赣榆区、灌南县、东海县、灌云县的城市居民, 这些居民一般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 以及重合的余暇时间 (不包括学生) , 具有一定的经济消费能力。年龄上, 最低为18岁, 最高为80岁的城市居民。
本文通过调查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情况, 总结当地居民的休闲体育活动具体以下特点:
2.1 总体消费水平低,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 连云港市区居民每年用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开支情况:接受调查者中, 有超过60%的居民每年平均休闲体育消费50-200元左右, 还有20%居民在休闲体育尚有接近两成的被调查者每年消费上低于50元。只有4%的居民在消闲体育开支上超过200元。同时, 连云港居民的休闲体育开支, 主要是用于购买运动产品如运动鞋、运动服装以及羽毛球、网球等。分析居民休闲体育消费开支可以发现:本地区居民在休闲体育开支上主体是50-200元, 消费超过200元的和消费低于50元的所占比例都较小, 各消费区间整体较为稳定, 比例变动较小。这与我国休闲体育消费较高的大城市相比, 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的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 都处于就较低阶段的购买实物产品, 在到收费运动场地参与型和服务型休闲体育消费上较为落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连云港居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已经满足了最低层次的生活需要, 其消费必然会随着生活需要的转变, 走向更高层次。因此, 连云港地区休闲体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2 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均
通过对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居民的活动时间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结果。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时间区间较为分散。调查表明, 每周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低于小时的约为22%, 1小时到2小时的比例为24%, 运动时间2小时到4小时的, 比例为30%, 而运动时间超过4个小时的, 也有24%。连云港居民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热情还不高, 还处于自发阶段。如图所示:
性别间的差异, 在休闲体育运动时间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在23-28岁年龄段居民中, 男性的总体平均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而在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调查时, 各个年龄段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的有着明显不同。在18-22岁年龄段居民中, 有86%的接受调查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3-4小时。而在28-45年龄段和22-28年龄段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时间调查, 发现这两个年龄段的时间分别是低于3小时和高于4小时。
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分布状况图
通过调查清晰的显示, 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时间分布上, 基本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到达一定长度后下降, 然后再上升, 呈现波浪形。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和23-28岁的青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活动时间越来越高, 将从现在的每周19小时, 变为每周30小时。这说明连云港市区居民未来的休闲体育时间潜力将会很大。
2.3 兴趣高, 但消费热情不高
目前连云港市区的休闲体育经营机构大多为健身俱乐部。调查表明:有超过72%的连云港市民愿意到俱乐部进行休闲体育锻炼, 有18%的居民表示参加休闲体育在哪都行, 只有4%的居民拒绝去健身俱乐部参加休闲体育, 还有6%的居民选择弃权。但是, 85%居民认为, 去俱乐部参加休闲体育花销过高。调查表明, 市民现在对休闲体育这种全民健身运动是比较认可的, 但当前的价格因素是影响全民休闲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
3 影响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因素的分析
3.1 基础设施落后, 对休闲体育运动发展重视不够
近年来, 连云港市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但在城市配套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 城市中用于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场馆较少。城市人均体育运动场地不足1平米, 而发达国家的人均体育运动场地高达2平米以上。已有的运动场所主要是国营性质的运动场馆, 经营思想落后, 场馆利用率较低。对居民的开放程度不足, 如羽毛球、网球场平时很少对普通居民开放, 而高尔夫球场则从未向普通市民开放过。同时, 连云港市各级政府对休闲体育发展重视不足, 政府体育部门把精力都集中在了竞技体育上面, 忙于实现竞技体育的超前发展, 忽视了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 休闲体育发展缺少资金支持。
3.2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滞后, 经营水平较低
近年来, 虽然连云港市休闲体育发展较快, 但整体水平较低, 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经营具有投资大, 周期长的特点, 民间企业在休闲体育产业上投资热情不高, 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经营平民休闲体育产业。大多数商家经营休闲体育主要围绕高档休闲体育上面, 收费较高:如高尔夫球场, 网球场、极限运动观等。在连云港平时打一场高尔夫球 (9洞) , 要400元左右, 节假日则需要600元, 与普通人的消费水平相差很远。可以说, 休闲体育运动完全是“贵族化”运动, 不符合连云港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
同时, 商家也很少在休闲体育项目上进行促销和宣传, 很多居民对于本市的休闲体育场所所知甚少, 降低了休闲体育项目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了居民参与休闲体育调动参与热情, 限制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体育社会化程度低, 休闲体育价值观念淡薄
大部分市民参加健身意识淡薄, 业余时间很少主动用于体育锻炼, 空闲时间主要用于上网、看电视和打牌等娱乐活动。很多社区都有健身器材和一定空间的公共场地, 但居民对这些场所和设施的利用较低, 只有小部分居民在此运动健身。
几千年儒家文化熏染, 市民心理普遍重文轻武, 在大多数人眼里, 体育就是玩乐。居民的思想观念还十分保守。新型时尚的休闲体育在近几年刚刚兴起, 对于休闲体育价值的认识, 居民还比较模糊,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意识了休闲体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
3.4 居民的消费观念落后, 生活方式没有转变
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与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 连云港市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增长。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人们的消费观念还十分落后, 生活方式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十分的保守。消费还停留在吃好、穿好阶段。而在体育运动消费上, 一直坚持着耐用和实用原则。主要以简易运动器械和运动服装等为主。大多数居民不愿意在休闲体育上消费过多。
在居民的日常生活安排中, 没有专门的休闲体育运动内容, 参加体育锻炼往往是临时起意。可支配的余暇时间都用于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运动服装, 简易运动器械等消费资料为主。
4 改善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对策分析
基于连云港市区体育消费状况, 结合其他地区休闲体育发展情况, 就连云港地区当前和未来休闲体育发展和经营提出几点建议, 使休闲体育在连云港市区健康发展。
1.加强宣传教育, 倡导休闲体育活动的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休闲体育具有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健身娱乐功能, 有改善心理环境、缓解精神疲劳和增强体质等众多优点, 是人们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针对连云港居民对休闲体育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 借助媒体推广, 课堂让连云港休闲体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因此, 各级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 应该加强对休闲体育价值的宣传, 让广大居民了解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众多好处, 调动普通居民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来。
此外, 相关部门还应该结合各社区特点, 组织专门的休闲体育指导人员。在平时向居民教授休闲体育运动知识, 帮助居民更好的参与体育锻炼, 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
2.创造条件, 转变居民休闲体育消费观念。
作为休闲体育运动开展的最成功的国家美国:能够获得成功依靠着公民的广泛参与、齐备的硬件设施以及强大的媒体效应。走在美国的城市中, 公共运动设施、活动广场以及健身俱乐部到处都是, 让广大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有了便利条件。休闲体育的众多优点, 充分吸引着信仰自由理念的美国民众。上至美国总统下至普通家庭主妇, 都积极参加各类休闲体育活动, 运动成为了美国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连云港作为旅游休闲城市, 发展休闲旅游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宣传上, 应该切实采取行动。结合连云港市民休闲体育发展特点, 引导居民正确的认识休闲体育文化和价值, 提升城市居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程度, 逐步转变消费观念。体育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免费的休闲体育运动场馆开放活动, 调动市城区居民尽量的到消费性的体育场馆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 有目的的锻炼身体。让市民先体验一下休闲体育魅力, 如免费开放门球场、高尔夫球场、攀岩管、健身馆等, 并在这些场馆组织一些体育赛事和运动知识科普活动。美国经营和组织体育活动思想就是尽量让体育活动变成一个愉悦的大派对。我们要借鉴美国经营体育的经验, 让普通居民参加休闲体育公共活动的日子, 就像享受节日的快乐一样, 借此可以很好的推销休闲体育的消费理念。
3.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 科学布局休闲体育活动场所。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休闲体育建设的投入, 多渠道筹集经费大力兴建体育场馆以及配套设施。同时, 政府还应该把休闲体育场馆以及运动场地的建设, 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之中, 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体育运动场馆和设施。
还应该加强对已有场馆和设施的利用。如在新建和已有的社区以及公园、广场等地, 安放简易的运动健身器材, 满足广大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健身的需求。对于已有的政府投资的运动场馆, 必须实行市场化经营, 从事业型向市场型过渡。对于已经具备市场化经营条件的场馆, 可以转变自主经营或者企业化经营。同时还应该对休闲体育运动场馆加大宣传力度, 让居民知道场馆内的运动设施以及开放时间等, 为居民参加休闲体育锻炼提供便利。体育场馆还应该提高服务水平, 为居民提供满意的休闲体育服务。
4. 发展多元化、娱乐化的休闲体育项目, 吸引群众参加休闲体育运动。
连云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依山傍海, 山海相拥, 港城一体。拥有6个国家4A级景区、14个风景区和近210个风景点, 包括孕育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花果山、浪漫神奇的连岛海滨浴场等等。因此, 应该充分的挖掘连云港的人文文化和自然资源, 休闲体育发展坚持多元化、娱乐化的思想, 这样就能把不同需求、不同爱好居民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连云港市民的业余生活, 还能更好的促进连云港休闲体育产业成长。
当前的休闲体育运动市场消费, 主要依靠公款消费和商业交往。不正当的公款消费以及涉及政府官员的商业交往, 必然会日益减少。未来休闲体育消费的主体应该是普通居民, 发展休闲体育应该坚持大众化路线。这也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经营理念一定要与当地的休闲消费习惯保持一致。连云港市, 可依托云台山与大海的天然资源, 开展登山、高尔夫及水上项目等休闲体育活动。如可以利用已经建成的453条行政村健身路径, 2条登山健身步道组织开展万人长跑、自行车赛等休闲运动赛事。
5. 加强政策扶持, 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结合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 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战略, 满足人民全面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和个人,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 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过程中, 政府要为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全面落实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建立适应市场改革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产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休闲体育产业。提高休闲体育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摘要:运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等方法, 阐述连云港市区居民休闲体育现状:1.总体消费水平低;2.时间不均;3.消费热情不高。分析了影响连云港市区休闲体育发展的因素:1.缺少场地设施;2.项目策划水平低;3.社会化程度低;4.价值观念差;5.消费结构没有根本转化;6.生活方式变革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1.采用不同经营策略;2.发展体育爱好者俱乐部;3.发展大型体育康乐中心;4.结合传统文化与地理特点;5.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关键词:连云港市区,休闲体育,消费状况,经营对策
参考文献
[1]鲍明晓.小康体育[J].中国体育, 2003, (1) :29-31.
[2]俞继英.休闲与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3]苏志平, 张克昕.消费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0.
[4]孔莉.服装市场营销中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特点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32-34.
[5]李东进.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6]王玉娟, 张星.服装市场中消费审美心理趋势解析及应用[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11, (4) :445-448.
[7]黄武胜, 刘静, 赵向晴.中小学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模式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11) :42-44.
[8]王琪延.北京居民体育活动变化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4) :124-125.
居民体育休闲 篇5
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南昌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体痛消费影响因素、体育消费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有深刻认识,但由于经济因素和传统习惯等影响,保守性消费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体育消费的绝对水平较前大幅增长,但相对水平涨幅不大,体育消费仍是实物性消费占主导地位,消费影响因素主要为经济水平、闲暇时间、体育运动水平、体育社会化程度.
作 者:王家磊 谌志道 WANG Jia-lei CHEN Zhi-dao 作者单位:王家磊,WANG Jia-lei(宜春学院体育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谌志道,CHEN Zhi-dao(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刊 名:宜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年,卷(期): 31(4) 分类号:G80 关键词:城镇居民 体育消费 调查
居民体育休闲 篇6
关键词:城乡居民; 体育锻炼; 坚持性; 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78-0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群众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并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对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设立“全民健身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我们应以全民健身日的确立为重大契机,形成全民健身的热潮。
为此,笔者对所在市区及周边农村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涉及18周岁以上的老中青人群,涵盖工人、农民、高科技从业人员、教师、大学生、公务员、个体工商户等各色职业,并控制了性别比例,力求调查对象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和数据汇总,以其为全民健身目标奠定基础。
一、我省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我们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只限于经常性体育锻炼。经常性体育锻炼界定为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时间不短于30分钟。通过走访调查和资料汇总,可对我省城乡居民参与经常性体育锻炼的现状作出如下结论:
1.城市体育锻炼人群高于农村
城市中参与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人数普遍高于农村,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差异不大,而农村中经常性体育锻炼人数呈下降趋势。同时,城镇体育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消费水平等都与农村差异很大。
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农村人口体力劳动量较大,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另外,农村人口受认识水平的影响,对身体素质的关注度低,对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度较低。农村中有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慢走和太极。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庭院、道路等闲散场地,锻炼项目也较为单一,有偿体育锻炼参与程度更低,与城市差距较大。
2.老年人体育锻炼人群高于中年人和青年人
现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青年人大多存在工作和学习压力,时间不够充裕,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低,缺乏体育锻炼意识。
中年人大多为事业期人群,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较低,体育锻炼形式也主要是集中在有偿健身和球类运动。
老年人身体素质处于衰落时期,关注自身体质状况和健康程度。而且,大部分慢性疾病人群集中在老年阶段,目的比较单一。受年龄和体力因素影响,老年人普遍喜欢运动量较低的慢跑、慢走、太极、社区健身等,锻炼场所主要集中在社区、公园、公路旁等露天场所。
3.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
我们可以从资料中得出,受教育程度与体育锻炼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也越高,其中主要是集中在公务员、教师等有规律的从业人员。可见,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自己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高。
4.无偿体育锻炼人群高于有偿体育锻炼
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省群众在日常生活列支中,不愿意在体育锻炼中加大资金投入比例,无偿体育锻炼人群普遍高于有偿体育锻炼人群。参与有偿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年人和中年人,锻炼形式主要是健身房项目、游泳等。
二、影响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分析
1.意识因素
体育锻炼意识我们界定为人们对参与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参与主动性、参与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总和。从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没有参与体育锻炼,或者参与很短时间的人来看,大多是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或者是很不重要,对体育锻炼没兴趣,或者是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很好,没必要参与体育锻炼。
2.环境因素
我省大多数地区政府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对于居民体育锻炼尚不够重视,体育锻炼的场地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社区、道路等场所,人均体育锻炼场地明显不足,体育设施不健全。在这个问题上农村条件更差。在新農村建设中此种情况有所改善,有些村落利用道路等增加了休闲健身设备,但是人均占有严重不足,并不容乐观。政府部门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和农村建设规划中,留足公共体育用地,并充分利用广场、公园、闲散空地建设全民建设基地,增加经济实用性锻炼设施,尤其是加大对农村的硬件建设投入。
3.时间因素
在青年和中年人群中,时间因素是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职业病人群不断上升,相反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却不断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都在忙于工作没有空闲时间。
4.身体因素
在一些特殊体质人群中,身体条件成为制约其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不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疾病人群不断扩大。受身体条件的影响,这些人群普遍反映不能参与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在身体素质恢复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确立的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从我省情况来看,我们需要综合政府、社会及民众各方面的力量,为我省全民健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共同努力。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
课题批准号:201201204。课题名称:影响我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
参考文献:
[1]张文桥.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身因素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0):5-6;23
居民体育休闲 篇7
注:n 1组为全部受调查这,n2组为6 0岁以上受调查者。
1 研究方法与途径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遵义市两城区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群体与个人,所以本次调查不涉及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范畴。
1.2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分发调查问卷,当场回收调查问卷,然后整理调查问卷得出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 8 3份,有效问卷3 5 9份,回收率9 1.1 9%,有效率9 3.7 3%。
1.3 数据统计法
把整理好的调查问卷进行编号,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再通过对数据分析,就遵义市两城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些不合埋现状进行相应分析与总结,通过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下的问题,最后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得出结论。
注:该调查选项为多项选择故以人次计算。
注:该调查选项为多项选择故以人次计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参与情况的不合理现象
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能有效反映体育锻炼者的基本选择偏好,能反映其参与方式与途径。统计问卷数据发现遵义市两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有许多不合理、不够科学的地方,以体育参与的计划性而言,所有调查对象中55.99%的被受调查者有体育锻炼计划,而44.01%的人未设定体育锻炼计划,这部分人处于或盲目跟从别人或随机而为,这对锻炼的效果与有效性有很大的阻碍,以此推断,普通民众的体育锻炼的可持续性与效果水平将难以提高。
而从体育锻炼的场所选择上看(表1)只有17.55%的参与者有正规运动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经历,12.53%的参与者有在健身俱乐部一类的有专业指导人员指导场所接受有指导的锻炼的经历,而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处于较简单、原始的无人引导的状态。这势必会影响大众体育锻炼的合理化发展,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容易使普通大众的体育锻炼出现偏差、错误,甚至是走向歧途,这种不合理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而从器材类型的选择来看(表2),3 0.6 4%的体育锻炼者选择或经常选择球类器材进行健身锻炼,而29.53%的锻炼者不使用任何器材,这些情况说明遵义市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项目选择过于集中于球类项目,更有近三成锻炼者没有具体的运动项目为依托,只是随便动动进行简单基础的身体活动,其锻炼负荷、强度、效果难以保证,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许多被调查者仅以散步的形式开展身体活动,可见体育锻炼的规模扩大的同时锻炼的层次并未有效提高。
2.2 锻炼频次的不合理现象
在体育锻炼或健身活动中,参与的频率次数等将会对参与者的锻炼健身效果会有直接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就该方面而言城市居民的参与频次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体育参与计划性来看有27.02%的被调查者只是临时起意而参与其中,而22.01%的参与者只有中期计划,推断可能是因为减肥或病后康复等原因迫使其进行体育锻炼,而只有50.97%的被调查者有长期体育锻炼计划,也既是说还有近一半的锻炼者或随时终止锻炼或者达到一定目的后就终止锻炼,这充分证明遵义市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群体的稳定性还较差。
而从微观来看,每周的体育锻炼次数将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健康状况,较低的密度达不到锻炼效果,而过高的密度有可能有损身体技能。而就调查情况而言,总体情况比较正常(如表3)但把年龄在6 0岁以上(含6 0岁)的调查者数据单独列为一组进行研究会发现,60岁以上121名调查者中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者高达53.72%,再加上每周少于2次体育锻炼者5.79%,共计59.51%的年龄为60岁以上的受调查者的频次较不合理,因为从体育保健学的角度来看,中老年人的锻炼时间“一般每周安排3~5次,每次20~45min”[1]。科学的来说若每周锻炼少于两次其锻炼量与效果将会不足以促进健康,而考虑到人体恢复的情况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特别是中老年人。所以就该方面来说大多数老年人存在锻炼频次不合理的现象。
注:n1组为全部受调查者,n2组为45~59岁受调查者,n3组为60岁以上受调查者。
2.3 运动强度选择的不合理现象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运动强度的选择是影响体育锻炼者身体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运动强度的选择上以受试者主观意愿出发,调查其对运动强度的主观选择。在研究时发现(表4)总体水平虽呈现正常,但细分45~49岁为一组的被调查者发现选择强度强与强度较强两个选项的分别为14.75%与45.90%。合计达到60.65%,而60岁以上组有选择强度较强以上选项的分别为3.31%与33.88%合计37.19%。“运动中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1]“4 0~4 9岁为123~140次/min;50~59岁为118~139次/min”“老年人运动后即刻的脉率以不超过110次/min为宜。”[1]也就是说根据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在中等偏下的运动强度,但现实情况是多数中老年人的强度选择与科学原理不相符,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应引起注意与重视。
2.4 在消费投入方面的不合理现象
体育锻炼中的消费投入情况可以反映出体育锻炼者的参与重视程度、参与层次与深度。调查体育锻炼者的体育消费投入情况可揭示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发展现状。
就体育锻炼过程中是否有过体育消费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30.64%的受调查者没有体育消费的经历。在剩余249名有体育消费经历的受调查者中80.72%的人有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的经历;64.66%的人有购买体育器材或体育场地付费的经历;而为运动指导、服务、咨询的较少(表5)。说明在城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人们更多的进行的是简单基本的消费,而在专业体育场馆中由体育专业指导人员指导或服务的经历较少,城市居民的针对个人自身特点的专业化锻炼较少,普遍而言遵义市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还处于初级阶段,受正确引导与帮助较少。
以上问题与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与消费观念有联系。在调查锻炼者每个月的理想消费为多少时,5 0元以下的为68.10%;51~100元的为20.11%;100元以上的11.78%。而根据贵州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贵州省城镇居民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01元,也既意味着贵州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月为1374.58元,而结合调查数据来说约有68.10%的受调查者在体育上的消费投入只占其每月可支配收入的3.54%。可见体育锻炼在遵义市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些问题不应该出现在现今这种体育锻炼受热捧的环境中,这充分证明了其具有发展不合理的地方。
3 结论
3.1 锻炼群体在扩大但锻炼质量未有效提高
今年来随着人们体育锻炼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发展,但通过该次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质量依然不高,城市居民的体育参与情况,参与途径,参与项目种类等方面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还比较原始与简单,与规模的快速扩展比较起来,其锻炼的效果与质量具有不协调的发展现状,这是群众体育锻炼中的不合理发展现象,应该引起相关研究、管理与参与者的重视。
注:该调查选项为多项选择故以人次计算。
3.2 体育锻炼的理念引导不够
现当今如火如荼的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潮除去与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有关外,也与近年来不断的舆论宣传与锻炼意识的推广有直接关系。但随着体育锻炼者的规模的扩大,对体育锻炼者的科学锻炼理念的引导与推广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通过该次调查可以发现,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时连最基本科学方法都不具备就进行体育锻炼,通过锻炼频次、强度、消费等基本环节调查发现,在体育锻炼的人群中这些不合理现象发生的比例还不小,其它诸如穿皮鞋或拖鞋进行体育锻炼,锻炼中的吸烟等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不断的进行医疗保健与食物保健等方面相关知识的传播相比较,体育保健或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的相关知识几乎没有介入过,民众无法快捷有效的获取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故造成现阶段群众体育开展过程中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综上建议我国群众体育锻炼的发展在现阶段不应只注重硬件与设施的投入,也应把部分资金与资源用于相关科学理念与知识的宣传与推广,而且在各种媒体中应进行积极引导性的宣传与介入。
3.3 体育专业人员介入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阶段的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中的群体化与团体化比较明显,而且发展迅速,但可惜的是在走访调查中,多数的团体领导者或发起者并非体育专业人士,个别团体虽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但这些人多为退休体育教师一类的退休体育从业人员且为数不多,而专业体育服务的相关人员多数只在营利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一类的场所进行服务,涉及面不够广。因此绝大多数的体育锻炼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都是在没有科学引导与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连一些基本的体育参与原则与规律都不知道,通过体育锻炼强度与每周参与次数的调查就可见其情况的严重性。建议国家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训与推广制度与群众体育的发展挂钩,多开展结合群众体育的指导性培训与活动,多开展实践性的专题活动与指导,组织派遣专人下社区进团体,主动介入群众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在增大宣传的同时有效引导群众体育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0:389~400,401~402.
[2]李金龙,王超英.体育社会学群众体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丛湖平.体育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居民体育休闲 篇8
关键词: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居民,调查分析
休闲体育是健身、教育、休闲和娱乐身心、自我发展目标的追求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的形式不拘一格, 内容丰富多彩, 从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田径、体操, 以及新兴体育项目如:蹦极、攀岩、滑翔;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远足、跑、跳、骑车、登山等都是休闲体育的内容。休闲体育的特点是很容易的, 技术和设施要求不高, 对年轻人和老年人都适合, 活动范围宽, 是强调自由和有趣的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 更多人选择休闲体育健身。该文以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来了解常德市人们进行休闲体育消费观念和常德市当前休闲体育发展情况, 为开发更多、更适应人们兴趣的休闲体育产品和所需的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促进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发展。
1 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息体育现状分析
1.1 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参与群体特征
1.1.1 参与者性别、年龄
调查显示, 常德市城区参与休闲体育的居民男性占53.1%, 女性占46.9%, 男性比重大于女性, 差值为6.2%, 存在的差异较小;从年龄结构来看, 18岁以下的占6.2%, 18~25岁占19.0%, 26~35岁占11.9%, 36~45岁占7.2%, 46~55岁占9.8%, 55岁以上的占45.9%。其中18~25岁与5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表明, 常德城市休闲体育主要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组成的。
1.1.2 参与者受教育程度
调查显示, 常德市城区参加休闲体育群体受教育程度情况如下, 小学或小学以下的占8.3%, 初中的占19.6%, 高中 (职业学校) 的占30.9%, 专科或本科的占39.7, 硕士及以上的占1.5%。其中高中 (职业学校) 和专科或本科所占比重最大, 这表明:目前常德市城区参与休闲体育群体主要以高中和专科或本科的教育程度者为主。
1.1.3 参与者职业
调查显示, 常德市城区参与休闲体育群体的从职业结构来看, 学生占18.0%, 老师占8.8%, 公务员占7.2%, 公司职员占11.9%, 公司老板占3.6%, 商人占9.3%, 退休人员占40.2%, 其他占1.0%。其中学生和退休人员两个职业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表明, 常德城市休闲体育主要是青少年和退休人员组成的。
1.2 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动机
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 他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调查显示, 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 比重占到69.6%, 其次是消遣娱乐, 比重占57.7%,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缓解压力, 人们的体育锻炼, 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此外追求新奇感觉占到44.3%, 从这点出发, 可以通过开设一些新型的休闲体育项目来增加居民参加休闲体育的激情。
1.3 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频率
数据分析表明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1~2周/次的占71.6%, 3~4次/周的占14.4%, 5~6次/周的占5.7%, 0次/周的占5.2%, 7次/周的占3.1%。结果说明常德市城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的次数较少, 大多人每周只进行1~2次。另外, 从常德市城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的频率统来看, 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市场还处于培养阶段, 休闲体育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 大多数居民只局限在1~2次/周, 对体育人口的每周3次以上的次数要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4 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项目以散步或跑步为主, 达到84.0%, 跳健美操的选择率是36.6%, 爬山得选择率是32.0%, 打牌下棋的选择率是21.6, 太极拳等传统体育的选择率是20.0%, 篮球等打球的选择率是18.0%, 羽毛球等小球的选择率是11.3%, 旅游的选择是5.7%, 其他是的选择率是4.1%。从调查数据表明常德市城区的休闲体育项目以散步或跑步、跳健美操和爬山为主, 这说明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息体育从在局限性, 大多数选择是简洁方便免费的散步或跑步, 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没有开展现代新兴的休闲体育项目。
1.5 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
要开展“休闲运动”就必须要有运动场地和器材。据调查结果显示, 常德市城区居民选“场地、器材不能满休闲运动需要”的占48.5%, 选择“基本能满足”占33.5%, 选择“能满足”的仅占18.0%。结果说常德市城区体育场地、器材难以满足开展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
2 影响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息体育因素分析
2.1 市民余暇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 影响常德市城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的因素中, 没时间占到43.8%, 费用太高占到36.6%, 不喜欢和其他分别只占12.9%和6.7%。从数据来看, 时间和收入仍是制约人们进行休闲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
2.2 休闲场地器材
调查结果显示有48.5%的城区居民认为首市城区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居民参与休息体育的需求, 这就说明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场地器现状制约着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 场地设施的落后侧面也反映出政府对休闲体育的投资较少。
2.3 居民生活方式
常德市城区居民的空暇时间主要用于看电视、上网、体育活动、逛街、听音乐、休息等。选在体育活动占41.5%, 排在第六位, 和排在第一位的看电视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常德市城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 他们在有空暇时间的时候更愿意去看电视和上网;他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的发展。
2.4 居民消费观念
体育消费指对体育活动的经济支出, 适当的体育消费是体育活动得以维持和进行的基本前提, 体育消费水平也是反映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据调查显示, 常德市城区居民每月的体育休闲消费占月收入的2%以下的有63.9%, 体育休闲消费占月收入的3%~5%的有19.6%, 而体育休闲消费占月收入的20%以上的只有2.9%。以上数据表明常德市城区居民每月的体育休闲消费水平比较低, 在他们消费观中体育休闲消费并没有被看重, 由此可以了解, 市民的消费观念影响着休闲体育的发展。
3建议
3.1加强常德市城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组织管理
建立健全常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 定期组织策划休闲体育项目的一些赛事;合理加大对休闲体育发展的投资, 因地制宜的开发新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如:山地越野、健身坡、漂流等。引进新兴休闲体育项目;如:保龄球、高尔夫、网球等。
3.2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常德市居民参与休闲健身意识
休闲体育是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体育的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活理念的变化和现代生活质量以及改善人民健康相关,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休闲体育, 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建构的主要宣传, 引导广大城市居民能积极参与体育娱乐健身活动在你的空闲时间。
3.3加强休闲体育科研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成立相应的休闲体育科研机构, 开办各种体育刊物。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 编写趣味性、实用性强的, 便于自我锻炼、评价检测的体育技术、卫生知识、娱乐消遣等方面的书籍、图片、录像等, 以便满足广大群众对休闲体育健身、娱乐、消遣等需求。
3.4大力开发常德市城区休闲体育消费市场, 适应城区居民健身需求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 充分发挥其效用函数, 在低功耗的前提下, 积极向城市居民开放。支持和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在社区内兴办体育锻炼场所, 鼓励学校和单位的设施对城市居民在他们的业余时间开放, 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为城市居民在余暇时间进行辅导等, 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 以满足体育市场的需求。此外应从湘西的实际出发, 挖掘富有民族特点和民族传统的休闲体育内容。例如:踩高脚、蹴球等。
参考文献
[1]张元锋.高职院校开展休闲体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 2008, 21 (1) :88.
[2]杨文轩, 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5.
[3]张岩, 陈正, 彭丽, 等.有关体育基本理论若干问题的讨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18-22.
[4]王光明.当代高校休闲体育发展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2010, 26 (4) :138.
镇江居民体育旅游现状调查与研究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镇江市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体育旅游方面的文章106篇,查阅体育旅游方面的书籍4本,网上了解有关镇江体育与旅游的相关进展情况。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处理。
2 镇江居民体育旅游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镇江市体育旅游资源调查
由表1可以看出,镇江既有娱乐健身类的体育旅游,又有刺激竞技类的体育旅游,镇江四面环山,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常有利于体育旅游的开展。
2.2 镇江居民体育旅游了解状况调查
由表2可以看出,在当今信息流通如此快的城市,仅有36.1%的男性和33.4%的女性知道体育旅游,并且仔细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女性不如男性更加了解有关体育旅游。也能够得出,镇江在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上还不够,应该加强有关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
2.3 参与体育旅游文化程度调查
由表3可以看出,镇江参与体育旅游者的文化程度与参与比例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文化知识越丰富,对健康生活的理解意义更加地深刻,越是愿意参与体育旅游。因而镇江不仅要提高全市人民的文化素养,更需要对一部分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的人们进行大力宣传,宣传体育旅游,宣传健康理念。
2.4 参与体育旅游者年龄结构调查
由表4可以看出,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时尚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各个年龄层次人们的喜爱,它的参与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数据也显示,25-45岁为镇江体育旅游者参与的重要年龄段,分析原因,24岁之前为学生时代,学习负担重,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是主要原因;45岁之后,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上正值孩子努力学习阶段,精力被大大分散,以致于参与性都相对偏低。针对这种情况,镇江在开发体育休闲健身旅游时应该能够有所侧重,对镇江体育旅游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5 体育旅游消费者职业分布调查
由表5可以看出,镇江居民参与体育旅游要是公务员和各事业单位人员。分析原因,这些职业首先是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其次是有相对充裕的休闲时间,再次是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健康理念,因而参与比例较高。
2.6 体育旅游类型调查
由表6可以看出,在体育旅游类型上男性偏爱与带有刺激性的、竞技性的以及观战类的项目,而女性则偏爱于安全性比较高、运动强度比较小的休闲健身类项目。由此,这对针对男性和女性在开发镇江体育旅游的项目提供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方向。
2.7 体育旅游目的调查
由表7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镇江人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和休闲娱乐。此外,男性还倾向于社会交往,女性则倾向于锻炼减肥,并且大家也都把回归自然和调节心理作为重要内容,以上可以得出,大家对体育旅游的目的明确,完全符合当代对健康的广义的理解。
2.8 喜爱的体育旅游项目调查
由表8可以看出,镇江居民最喜爱的项目分别是登山、拓展、篮球和羽毛球,这和镇江的自然资源以及场地设施有着很大的关系,镇江以四山著名: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自然资源决定了镇江人喜爱登山和拓展。镇江虽处于江南的一个小城市,可市区多所高校,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镇江船艇学校等,校内篮球、羽毛球场地设施资源齐全并且基本对外开放,因而镇江很多球类项目在大众体育中都开展的不错。
2.9 体育旅游外出方式调查
由表9可以看出镇江居民喜欢以小家庭的方式外出旅游,其次是单位组织,再次是与朋友一起。而愿意跟随旅行团的人并不是很多,只占12%,因此,镇江可以积极宣传旅行社旅游的优点,把与家庭成员一起的,或与朋友一起的,或自驾游的等都加入到跟旅行社一起参加体育旅游,使大家的体育旅游更加有规划有组织。
2.1 0 闲暇时间调查
由表10可以看出,镇江居民的闲暇实践还是比较充裕的,有80.5%的居民能够保证双休日甚至于两天以上的休息实践,这为镇江更好地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保障。
2.1 1 体育旅游喜欢程度调查
由表11可以看出,镇江居民不喜欢体育旅游的只占5.2%,其余都是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由此说明,镇江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不管他们有没有付诸于行动去参与,因而更加应该积极地去组织,使他们更加融入到这一项积极的活动中来,真正从精神到实践到更加健康。
2.1 2 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由表12可以看出,觉得镇江的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不好的总共只占7.7%,觉得好的占41.6%,但绝大部分觉得只是一般,要占总人数的50.7%。分析原因,或许是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或不够专业,或者缺乏经验等,总之,顾客的满意度非常之重要,镇江的体育旅游必须在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这样才不会失去整个体育旅游市场。
3 建议
通过对镇江市体育旅游资源的详细调查,对镇江居民参与体育旅游者的文化、年龄、职业的详细调查,对镇江居民喜爱参与哪些体育旅游项目以及参与的目的的详细调查,以及镇江居民是否有时间、是否喜爱等详细调查,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身处苏南的镇江体育旅游的发展更加全面、合理、科学,紧跟苏州、无锡、常州的发展步伐。
通过调查显示,镇江市的体育旅游要更快更好地发展,离不开政府以及相关旅游单位的共同努力,一是宣传力度上要狠下功夫,可以通过镇江电视台以及网络等,二是组织上要加强,虽然居民有时间又喜欢,可是他们想和家人或者朋友自发组织能力上稍差,因而经常是有想法没行动,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在政策上倾斜优先发展体育旅游,例如:可以建造免费开放的体育公园,建造高尔夫球场,建造综合的体育娱乐场所等,这些是目前镇江市都还没有的。同时,镇江旅游部门应该积极地去培养一部分体育旅游的专门人才,努力提高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体育旅游主管部门还可以在镇江市区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体育旅游赛事,既能宣传体育旅游又能让居民们更好地融入进去。调查显示,男性对刺激健身类项目喜爱有加,因此在支持的同时,又要加强监督,保障体育旅游参加者的安全,从事危险性、刺激性项目的导游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资格,危险项目必须严格审批,规范管理,因为镇江四面环山,很多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镇江也是江南佳丽之地,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可以依托镇江有名的四山:金山、南山、焦山、北固山,大力开展登山、高山探险、漂流、蹦极、拓展、CS、采摘、攀岩、垂钓等体育旅游。旅游项目虽然众多,但是在价格上,一定要满足不同居民的消费水平。当然,我们在积极发展镇江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一定要朝着生态体育旅游的方向去发展,加大体育旅游资源的生态配套保护措施,不能只见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所造成的隐形的损失,这样,镇江的体育旅游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志学等.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状况的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8(12):17-18,21.
[2]张庆新.北京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J].体育科技,2008(1):5-8.
[3]陈永英.构建“环京津体育旅游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J].管理研究,2009(1):25.
[4]阎晓军等.北京山区体育旅游的必要性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0):50-52.
[5]符亮.对张家界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1):199,210.
[6]常德胜.杭州地区体育旅游整合系统开发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5):24-25.
[7]骆高远,陈冠霖.体育旅游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8(9):91-93.
[8]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9]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居民体育休闲 篇10
2010年6月2日, 在北京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 2009年是中国休闲发展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 我国休闲及相关产业逆势增长。同时预示着2010年我国休闲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我国休闲业将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居民的休闲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与发展。同时人们可以选择的休闲方式日益趋于多元化。
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中国的休闲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 值得关注。这些问题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不利于社会主义各力量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休闲方式。
二、休闲方式的异化现象
(一)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趋向于室内休闲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变化, 城市居民家庭硬件条件日益丰富, 随之而来的即是人们足不出户依然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尤其是电视和互联网科技的普及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室内休闲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曾对北京市女性不同年龄段休闲时间分配的调查显示, 15-19岁的女性休息日用于看电视的时间为251分钟, 而用于游园散步的时间居然是0。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来说, 看电视、上网等室内活动作为休闲的主要方式也同样是一种常态。此种现象对我国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带来的隐忧是显而易见的。
(二) 城市居民休闲趋于消极失范性
合理而健康的休闲对于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消耗的体力和精力, 对于陶冶人们美的气质与情操, 对于促进人的个性自由和多维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当前中国的休闲已出现很多偏颇。比如放纵性休闲、炫耀性休闲、颓废性休闲等等。现代人一想到休闲便是吃喝玩乐, 累的团团转, 喝的天昏地暗, 沉迷于庸俗娱乐等等;还有一些人通过金钱消费进行休闲, 追求高档奢侈豪华的休闲方式, 把休闲当做是一种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成功和所谓的品位的标志和象征, 自觉只有如此才能带来满足感和优越感, 从而带来休闲的快乐;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钱财与时间用于既不利于身心健康, 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休闲行为, 比如赌博、酗酒、吸毒等等一些没落的倒退性行为。这些行为, 小则影响身心健康、生活方式腐败、道德品质沦丧, 大则祸害社会, 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 误导休闲,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 城市休闲趋向于高级化、奢华化
如今的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到处都是豪华商场, 到处都是度假中心、温泉会馆、酒吧、娱乐城, 处处筹划高尔夫球场, 试问有多少普通百姓可以将打高尔夫球作为日常休闲方式, 这样的设施是否能普及城市大众, 人人是否都能得而受益。这种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休闲设施只能满足极少数的特殊人群。大多数城市平常百姓依然在为吃好、穿好、买车、买房而努力拼搏奋斗, 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提高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像上述的休闲场所在他们眼中近乎摆设。真正意义上的休闲, 应该是彻底摆脱工作状态, 彻底放松心情, 全身心投入到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中, 而不是刻意追求那种用货币堆砌的强盗休闲。当然“花钱买快乐”本身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风靡“只有花钱才能买快乐”的休闲风气, 这无疑是扭曲了休闲的本质。
(四) 城市居民的休闲观趋于货币化
随着各种奢华休闲场所的出现,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 休闲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还需要金钱做后盾, 再加上现在社会的不良现象诱导以及种种历史原因, 使休闲披上了一层贵族化的外衣。其实休闲对于平常百姓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休闲有很多方式, 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可以选择不同的休闲类别。不管你是什么身份都有享受休闲的权利, 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贵族家庭打高尔夫喝咖啡属于休闲, 平凡家庭扭秧歌串门唱戏也属于休闲, 一样放松身心, 有益健康。
三、引导城市居民选择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所说休闲方式的异化现象, 事实上, 除了休闲设施和休闲活动场地的落后与缺乏, 严重束缚和压抑着居民户外活动的意愿之外, 人们对健康休闲的认识不足, 觉悟尚浅, 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和引导。
(一) 政府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的休闲方式
政府要重视居民休闲方式, 通过各种力量倡导人们树立健康积极的休闲意识, 重视休闲质量, 认识到休闲质量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人们形成合理有效的价值判断能力, 树立正确的休闲观。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休闲设施和休闲场地的投入, 比如公园、文化展览、艺术展示、社区活动、街道休闲广场等, 这些投入即能体现政府对居民休闲方式的积极引导。政府只有建设休闲设施休闲场地, 为人们提供多种休闲服务, 才能正向引导居民的健康休闲意识。
(二) 借助媒体广宣健康的休闲观
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广泛、时效性强。所以这些媒体对健康休闲的广泛宣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思想、价值观、审美观等等, 并能促进人们对健康休闲的正确认识和积极追求。所以大众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广宣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让人们认识到休闲对于人们是唾手可得的, 而不是奢侈品, 同时还要使人们认识到休闲会使自身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充满情趣。
(三) 加强社区建设, 发挥社区功能, 为休闲方式创造良好的氛围
社区是城市居民闲暇时间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他们享受美好时光的乐园。应该充分运用社区这样的有利空间来引导居民追求健康的休闲观。所以加强社区休闲设施的建设, 比如社区要完善健身设施, 建立体育场馆、图书馆、公共娱乐场所等,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全民积极参与, 使物有所用。利用闲暇时间多编排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节目, 如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 丰富社区活动。以此为基础, 促进城市居民积极向上的休闲价值观,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
(四) 加强休闲主体的自身修养
休闲主体的自身修养程度是健康休闲的主观因素, 加强自身修养就是要人们在心中树立一种是非善恶的标准, 确保在没有外物正向因素强制引导的情况下, 依然能够择是避非, 弃恶扬善, 追求积极健康高雅休闲的方式。所以休闲主体要不断学习和不断反省以加强自我修养, 塑造少有偏颇的自觉休闲观。自古以来, 文明、理智、高尚总是需要知识文化的铺垫;不明事理、粗俗、野蛮, 总是离不开愚昧无知, 古希腊人甚至就认为“知识即美德”。此外, 还要经常自我反省, 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休闲活动中, 重视休闲主体自我塑造和自我约束, 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而且对良好的休闲风尚的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健康的休闲方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和发展, 人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后, 便会向往和追求更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所以社会要丰富休闲的内涵, 端正休闲主体的休闲价值观, 使人们在休闲中享受自由和创造的快乐。
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 休闲活动有益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首先, 休闲是人类物质生活水准达到一定水平后的精神文化追求, 必然要实现自我发展和全面发展。其次, 休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常言说得好, 工作是学习,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不仅如此, 开展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同时就是将休息和学习集于一身, 所谓寓休于闲、寓学于游、寓教于乐。最后, 休闲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健康休闲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广阔交往等功能, 既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 也可以产生和拉动更大的社会需求, 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风笑天, 赵延东.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 1997.
[2] (美) 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3]马惠娣, 张景安主编.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4]王琪延.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分配[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7月.
[5]王雅林, 董鸿扬.闲暇社会学[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 1992.
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篇11
关键词: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76-01
一、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一)成都市居民锻炼情况总体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居民总体锻炼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4.%,这一比例相对理想,但是符合国家锻炼标准的锻炼人数只占锻炼人数的24.%,大部分的锻炼者没有达到预定的锻炼效果;每周锻炼在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只占锻炼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出现严重的锻炼不足,锻炼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可以体现出成都市社区体育开展效果不明显,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相当缺乏和专业素质不突出等等问题。
(二)成都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分析。成都市居民参加锻炼的目的与动机中“增强体力和健康”占所调查人数的80%,这也是其他地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排在第二位的“养成锻炼习惯”其次是“结交朋友”等。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挑战和压力。如体育设施的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社区经费的增加以及社区体育管理的进一步完善等等。
(三)成都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分析。成都市城市居民参与锻炼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以上分析中显示44%的调查者参加了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对象调查,其中22%的人群锻炼后精力充沛;15%的锻炼后身体得到明显改善。有41%的锻炼后没有明显变化;22%的人锻炼后没有任何变化。大部分对他们没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接近总调查锻炼人数的63%的居民,体育锻炼效果不显著。再加上调查中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就可以知道成都市社区体育在社区开展得不是很理想。
(四)成都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的消费情况。通过对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分析,其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下:调查中40%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的消费很少;而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者中不到1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40%;100-2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6%;300-4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19%;400-5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8%;500元/年以上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5%。这种体育消费呈“金字塔”式的结构图可以看出,由于受经济发展和居民收支情况的影响较大,体育消费的能力不足。
(五)城市社区居民选择场所情况分析。通过调查显示成都市社区中参加体育锻炼者选择社区进行锻炼的人数占总锻炼人数的21.%。还有79%的人没有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有的选择学校进行锻炼,有的选择健身房;还有选择其他场所进行锻炼的。主要原因为社区的场地太拥挤、体育设施不够、社区环境太差、没有专人指导等等导致锻炼效果不明显。
二、影响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
(一)成都市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目前,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基层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政府在体育社会化的作用应该是倡导、动员和政策支持,以及监督评价。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平台,鼓励社区体育指导员参与社区体育的工作中,用政策去促进社区体育资源的聚集。
(二)成都市居民的文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在调查的成都市社区居民中,参加体育互动的主要人群是在校学生,其次是老年人,社区居民和中年人锻炼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组织必须加大宣传,使人们对体育能有个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
(三)管理职责不明确。成都市现行的行政职能当中,基本的行政单位是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在理论上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应当是社区的居民自治组织。但是现有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真正代替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赋予的管理责任还有较大差距,突出的表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模湖,工作方式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繁多、事务繁重弱化了居民自治的管理职能,同时也会削弱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很难为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专业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这是不容事实。
(四)體育活动的需求不足。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并不高,这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势必会起到阻碍作用。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多。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体育的需求,但是,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参加的活动很多,并不一定参加体育锻炼,所以怎样去引导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刺激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这也是一种现实因素。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这是相当关键的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对体育本身价值的认识,使他们自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五)成都市社区体育资源相对匮乏。社区体育资源的匮乏,在西部地区特别突出。突出的表现在:体育设施的匮乏、经费的短缺以及场地设施的兴建、添置、维修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人力资源的匮乏也相当严重,突出的表现为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社区体育管理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种因素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参加体育的消费情况和选择场所情况分析,认为:成都市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职责不明确、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足、体育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建议应在:提高社会体育化、提高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丰富体育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以形成成都市居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
参考文献:
居民体育休闲 篇12
一、开埠前夕
中国古代剧场经历了一个由流动型 (原始性撂地为场) ———广场型 (露台、舞亭、乐楼、戏棚、山棚) ———厅堂型 (宴乐、堂会) ———剧场型 (乐棚、勾栏、戏院) 四种基本形制。1综合各种相关记载, 我们认为, 开埠前夕的汉口居民的休闲活动主要是看戏与喝茶。而后湖区域在一段时期内因为茶馆林立加上自然环境的优美成为汉口戏曲演出与居民休闲生活的中心。
后湖为汉水故道淤积而成, 随着汉口城市发展, 渐渐融入汉口城, “后湖一带, 地平而旷远…骚人逸士, 估客寓公, 无不流连光景, 呼茗愒留。”2曾被时人称为“销金锅”, 所谓“后湖亦是销金锅, 鱼龙百戏相婆娑。游观士女纷如织, 茶坊无日不笙歌”3, 说的就是当时后湖的景象。《汉阳县志》记载了当时著名的后湖八景, “茶社歌声”被列为其中之一, 可见后湖一带茶馆繁盛, 汉口居民多乐于到此品茗。“后湖之有茶肆, 相传自涌心厅始。近若涌金泉、第五泉、翠芗、惠芳、习习亭、丽春轩之名为著…其余尚有十余处, 弦歌喧耳, 士女杂坐。”4
民间戏曲演出是后湖茶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项目。很多茶楼 (如早逢春、望湖泉) 除了喝茶之外, 还可欣赏丝弦小调, 民间戏曲。“清茶寂寞殊无味, 要听丝弦怕熟人。能使两难成两美, 地方最好早逢春。”“金凤阿香都妙绝, 就中第一简姑娘”, 5其中简姑娘是当时一位较为出名的歌伎。从“芦棚试演梁山调, 纱慢轻遮木偶场。听罢道情看戏法, 百钱容易剩空囊。”6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里的戏曲种类还不少。茶馆不仅是在后湖, 在市中心也分布广泛, “无数茶坊列市廛, 早晨开店夜深关。”7, 《汉口丛谈》记载, 汉口全镇散布着数百家茶馆。而民间的戏曲演出也随茶馆散步与市区, “黑漆包头白粉腮, 竹筐携去店门开。等闲爱听清平调, 十个金钱唱一回。”8就是描写当时一些被成为“唱婆子”的民间艺人, 茶馆靠这些民间艺人吸引顾客, 而茶馆就是他们较为固定的演出场所。
总的来说, 开埠前夕的汉口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相对简单。而此时的戏曲演出环境还很不成熟, 或露天进行或依托于茶馆等, 演出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规模较小。
二、开埠后
开埠之后, 汉口城市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汉口城市近代化进程的推进, 新的生产、生活与社会交往方式传入汉口。参加西式体育运动, 逛公园, 流连大型游艺场, 汉口居民的休闲生活选择日益增多, 但能让大多数中下层汉口居民参与的、最为普遍的休闲方式依然是上茶馆和看戏。“一般的市民, 每天做完了事, 差不多都要到茶馆休息、谈话、乘凉, 因为茶馆是市民聚会最方便而最适宜的地方。”9据《汉口小志·风俗志》记载“ (汉口) 男女多爱吃茶以故茶楼日渐发达”。当然喝茶与听戏还是紧密相连的。
大约1920年, 汉口茶馆增至696家, 而1928年, 增加到1117家, 1933年达到1373家, 10这些茶馆分为各种各样的层次、种类, 满足不同的人群需要。随着开埠后近代化的进程, 汉口的茶馆除了在数量上, 也在其他方面有了一些新发展。一方面是出现了一批大规模、高档次的茶楼, 如怡心楼、汉上第一楼等。还有一些饭店、游艺场也兼营茶馆, 而这些茶馆很多增设了阅览室、弹子房等近代化的设施。如维多利、德明饭店、天星花园、扬子饭店、远东饭店等等。另一方面, 在真正的戏院、影院建立前, 汉口出现了一些居于茶馆与戏院中间的娱乐场所—茶园。如1900年代初期, 清正茶园首先引入黄孝花鼓戏, 生意火爆, 其他租界茶园纷纷效仿, 在此期间, 汉口共出现了黄孝花鼓戏茶园17家。11它们是茶馆与后来专业剧院、影院的过渡形式, 一方面保留了边喝茶边看戏的传统, 一方面又开始规模化的组织演出。
土垱湾附近堤外的开阔地, 是汉口居民常常聚集的地方, 汉口的黄孝农民经常在这里听花鼓戏, 而我们从1876年的湖北武汉全图12可以看到从市区到汉口堡内的这一片开阔地十分热闹, 各种卖艺杂耍、搭台演出者聚集。当然随着城市的发展, 这里逐渐被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而这种宋代以来的露天戏剧演出模式也渐渐在城市中消失。戏曲艺人慢慢形成专业班组开始进驻专业茶园、剧院。
戏曲 (包括曲艺) 是近代中国最受欢迎的大众娱乐休闲项目, 无论是旧式茶馆还是新式的游艺场, 都将戏曲演出作为重要项目。而近代的汉口城市中, 专业的剧院大量产生, 开始规模化地提供戏曲休闲服务。
前面提到清末的汉口出现了十多家茶园, 而到了民国, 茶园已经少见, 而戏院、舞台纷纷建立。根据《武汉市志·文化志》的统计, 从1912年到1930年, 汉口共建立新式剧院 (场) 39家, 当然这其中的很多新式剧院都由原来的茶园改建而来。如1914年天仙茶园改名为天仙大舞台, 山陕会馆的关帝庙也改名为正俗戏院。13此时的汉口戏曲行业已经较为发达, 汉剧、京剧、楚剧 (黄孝花鼓戏改造而成) 还有文明新剧一起争夺着汉口的舞台与观众。
三、结语
近代剧院不同于传统茶馆, 它们采取纯商业化运作, 从运营管理到市场分析再到广告宣传, 新式的剧院都采用了近代化的商业模式。它们既是商人追求商业利益的结果, 又推动近代汉口居民休闲娱乐的普及, 另一个方面也大大促进了汉口戏曲行业发展, 剧种的改进、剧目的更新、舞台布景的现代化都是在这种商业化的运作中实现的。近代化的发展使得居民可选择的休闲方式日渐多样, 而休闲业的市场主体们规模化地提供休闲服务使得都市休闲真正走向大众化, 也把戏曲这种居民休闲的方式推向了它发展的顶峰。
摘要:听戏、喝茶是近代中国民众最普遍的休闲生活方式, 茶馆为戏曲提供演出场所, 戏曲表演又是大多数茶馆的经营项目之一, 戏曲、茶馆和民众休闲生活三者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开埠前后汉口居民的休闲出发, 以茶馆为基点探讨戏曲的生存和演出环境。
【居民体育休闲】推荐阅读:
居民体育05-09
社区居民体育08-04
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07-19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05-17
农村居民如何城镇居民05-28
老年居民10-16
居民体检10-17
居民环境10-18
居民自治05-12
居民变化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