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度假

2024-08-31

生态休闲度假(精选11篇)

生态休闲度假 篇1

摘要:从生态伦理的视角对生态休闲的伦理属性作了思考, 生态休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新的生态伦理观念, 生态伦理道德观为生态休闲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生态休闲,生态伦理,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 信息化及现代化的逐步实现, 使各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缩短了人类生产生活需品的时间, 拉长了人类的自由时间。在我国, 由于经济的迅速增长, 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5天工作周制及三个节日长假制度, 使人们有了更大的经济能力和更多的自由时间来用于休闲, 并且开始发展高品味、高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向上、轻松、从容的生态休闲。对于生态休闲的定义和生态休闲的本质问题, 尽管目前也有学者提出, 但很少有人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进行深入地研究。生态休闲是建立在休闲的基础之上,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融入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或者可以说,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 暂时放弃人类特有的、以人类为主体的观念, 接受自然和感受自然环境, 使身心处于“无为”或零度心态的状态。生态休闲的实质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态环境的体验, 作为休闲的一种特殊形式。

1生态休闲的伦理属性

生态休闲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休闲、绿色休闲、原生态休闲, 同时也是一种高质量休闲。因此, 生态休闲应当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维护自然环境, 保护生态平衡, 兼顾休闲相关利益群体。伦理属性是生态休闲的本质属性, 这一属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从生态休闲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 生态休闲作为大众休闲的更高级形式出现, 所反映的是对传统大众休闲批判反思的结果。人的休闲活动有着多种价值取向, 诸如以解除体力上的疲劳为价值取向, 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为价值取向, 以满足基本需要为价值取向, 以追求享乐为价值取向等。但只有建立在使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的休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态休闲。杰弗瑞·戈比曾把人获得自由发展的条件作为“为我们的时代, 为我们的社会重新定义休闲”的基本方面。那么, 人怎样才能获得这种自由发展的条件?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关键。尤其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资源消耗, 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困境的今天, 保护环境, 维护人与自然界的协调, 就越来越成为人们满足休闲需要, 提升休闲质量, 并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前提。生态伦理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 指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休闲中的道德价值意义。

其次, 生态休闲概念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描述性的事实如何的概念, 而是一个应该如何的伦理概念, 这是生态休闲与其他休闲形式如艺术欣赏、聊天谈心、旅游、娱乐、购物、园艺、阅读、健身锻炼等传统概念的重要的区别。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休闲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融为一体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自中国古代, 休闲就“崇尚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推崇静观、独处等宁静的状态”。但中国古代休闲对人与自然交流与融合的追求, 与今天可持续休闲方式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融为一体的意境追求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追求修身养性, “人依木而休, 使精神的休整和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 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而后者则是社会迈向后工业阶段过程中提出的要求, 是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 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自觉要求。

最后, 生态休闲是对传统休闲的道德修复, 或者说是休闲者和休闲利益相关者义务和责任的追加。在社会迈向后工业阶段的急速变迁中, 影响休闲质量的诸因素发生了显著的结构置换, 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使自然环境因素在休闲质量结构中的地位突出。休闲的可持续伦理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关系, 为人们认识休闲质量, 确定追求高质量的休闲目标, 评价并规范休闲行为, 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我们应该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生态价值、存在性价值, 即在维护整体生态系统完整性、物种多样性与不断优化中的作用。这种内在价值是自然界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 在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过程中, 依靠自身创造出来的, 它对于维护整个系统的存续、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正确定位自然界价值的基础上, 可持续伦理进一步要求人们珍惜和爱护地球上的生物, 尊重并维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因此, 人类必须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协调出发, 自觉承担维护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资源, 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义务;自觉担负起保护自然界, 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谐的生态责任。

2生态伦理道德观为生态休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伦理支持

生态伦理的道德观念体系包含和谐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及生态消费观, 生态休闲的可持续发展呼唤着新的生态伦理观念, 而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又将驱动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它对重新塑造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培养人类对后代的生态责任感和生态伦理观有引导作用。因此, 生态伦理道德观对生态休闲的构建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1生态伦理包含的和谐自然观有利于确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环境道德观

生态伦理的和谐自然观要求人类与自然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关系, 人类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自然, 把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范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倡导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 积极能动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破坏大自然, 浪费自然资源, 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也就等于是在慢性自杀。人们秉承一种生态危机意识, 才能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

生态休闲提倡回归自然, 因为人类的生存从物质到精神都离不开自然, 而今天的人离自然越来越远。在无知和贪婪之下, 人拼命掠夺和滥用自然资源, 造成资源匮乏, 生态退化, 环境恶化, 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化。大自然中体现生命力的“绿色”正在丧失, 环境意识觉醒的人们渴望到原始优雅的自然中, 享受生命的绿色之美, 绿色化。杰弗瑞·戈比认为, “从美学的角度上看, 如果空气更加清新, 树木不再被砍作木柴, 机动车和大货车不再制造大量的噪音和尾气, 环境不再因为人类的能源消费而发生大的变动, 那么社会休闲活动的质量将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很大的提高。”如今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在回归自然、涵咏自然中体悟宇宙之道和人生至境。近年来不断呈现的农家游、郊区游等生态休闲形式, 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即便是一些现代人造新景观, 也都在不同程度地着意营造人与自然相谐的环境和氛围。例如上海郊区最大的旅游度假区太阳岛, 高尔夫球场、室外网球场、田园式度假村等一流的休闲娱乐设施, 与鲜花、绿树、流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因此, 休闲者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 尊重大自然的价值, 爱护自然生态环境。确立新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充分发挥伦理道德的调节功能, 合理协调旅游者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使休闲活动符合大自然的规律, 进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2.2生态伦理的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建立生态休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观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承认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生态系统的规律性, 摒弃以往那种只顾产出、不顾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方式, 在求得发展以“满足需求”的同时, 要顾及“限制”因素, 即“发展”的概念中蕴含着制约因素。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即自然资源与环境。不言而喻, 人类的存在和活动必然会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干预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要保持社会的持续发展, 就必须通过指导使人为干预自觉地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的动态平衡所许可的范围之内。

生态休闲是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体现, 强调整体和全面的理念, 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过程中, 人们应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维, 即人与人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当前与未来的协调。休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关注人、关注人的祖辈传流的历史文化, 也关注人类未来的走向, 人们应该增加对休闲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的理解, 加强生态意识和伦理观念, 建立起对休闲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的保护意识。休闲管理者以整个地区协调的区域规划为基础, 对休闲地区进行针对性的开发, 在保护当地厚重的自然遗产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的基础上, 适度发展休闲资源, 保持休闲地的绿色生机;同时重视生态环境承载力, 自觉将游客限制在承载范围内。因此, 管理者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经济社会问题, 还要关心生态环境问题, 即要实现该地区的生态化发展。此外管理者还应注重培养游客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 爱护大自然, 保护生态美, 使生态休闲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生态伦理的生态消费观有利于树立生态休闲的生态消费观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 消费问题很少被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来加以重视。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 人们充分意识到, 正是由于在消费问题上缺少规范和约束, 才使得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 提倡合理的、健康的消费是生态休闲环境伦理的重要规范内容。

生态休闲作为一种消费行为, 既有物质消费的内容, 又有精神文化消费的内容。生态休闲提倡合理、健康的消费, 反对奢侈浪费:一是以精神消费为主, 适当辅以物质消费活动。在生态休闲中, 参与该项活动的人群主要以获得生态感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精神境界为目的, 因此其消费活动主要把满足精神需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与满足精神生活需要的要求相适应;二是生态休闲者在参加生态休闲消费活动时, 不应把这种消费仅仅看作是个人的爱好, 进而尽情地大肆消费或奢侈浪费, 而应遵守“绿色”消费的行为准则, 将生态休闲视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 努力使休闲消费行为不破坏生物系统的良性循环, 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真正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

总之, 生态休闲必须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的基础上, 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要求休闲的参与者包括开发者、经营者与休闲者都能在享受环境、认识环境的同时, 共同开发其内涵的、丰厚的道德底蕴, 为生态休闲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伦理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1) :59-64.

[3]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4]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1) :59.

[5]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中国生态休闲农业领航人 篇2

一、从珍禽大王到农庄专家

提起蓝招衍,从事农业的可谓家喻户晓。他1990年春天与弟弟蓝招宝以2000元10个山鸡蛋起家创业,1995年闻名全国,被媒体称之为“珍禽大王”。那么,他又是怎样从“珍禽大王”转变成为生态农庄专家的呢?这里有关键的两步:

第一步是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的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往往要面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蓝招衍的特种动物养殖场在时任龙岩地区领导黄小晶的大力扶持下发展很快,1996年就达到年出栏10多万只特种动物的规模,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于是蓝招衍开始查阅各种治理养殖污染的资料,并到处考察学习,特别是在看到“玛雅农场”的有关介绍时,使他坚定了要走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之路。从1997年着手规划,投资了几百万元,建了大型的沼气系统,增设管道,种植大量的红豆杉、桂花、罗汉松,到1998年底以野生动物养殖→苗木种植→牧草喂动物的生态循环立体种养体系完全建成。

另一步是从种养到农家乐的拓展。2002年,赵本山的《刘老根》电视剧开始在全国热播,蓝招衍从中看到了商机,自己农庄的条件要比《刘老根》中的龙泉山庄好,他能够红红火火经营,反应了市场庞大的需求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于是,他当机立断,马上抢注了“刘老根休闲农庄”商标,并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农庄山珍野味馆和十几座生态木屋别墅,还建设了摸鱼池、野味烧烤场、室外健身游乐场、标本制作展览馆、棋牌室等一系列设施。并利用自己养殖的各种野味,在农庄就地取材烹调,使农庄的野味馆生意天天火爆、远近闻名,他的生态农庄经济效益也大大提升。至此,蓝招衍已从一个养殖专家顺利转型为一个生态农庄专家。

二、带领大家搞农庄

蓝招衍从创业到生态农庄系统的建成,也经历过许多挫折,农庄在建设、生产、管理营销、用人、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养殖场的建设,为了提高动物的繁殖率、抗病率,单是养殖场改造就进行过20多次,现在他的养殖场建设版本已达到21代。还有农庄的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人员培训等等,每一项都会对农庄的运营效益产生重要影响。蓝招衍为了将自己多年辛苦付出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传播给全国投资经营农家乐、生态农庄的同行,使大家少走弯路,从2003年开始他在全国开展农庄加盟服务,专门为投资者提供场地选择、土地申请、政府谈判、规划设计、经营管理、资金使用与回报、项目选择、市场营销、申请政府扶持资金等实用而高效的系列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有150多家农庄加盟福建招宝生态农庄,这些生态农庄小的投资300万~500万元,大的投资几个亿,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0年10月,福建招宝生态农庄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权威媒体授予“推动中国生态休闲农庄产业化发展杰出贡献企业”,“招宝”品牌还被授予“中国特种野生动物养殖行业领军品牌”,他也成为国内最早、最专业的农庄专家。

三、招宝农庄和蓝招衍取得的荣誉、成绩

蓝招衍经营的招宝农庄,不仅社会影响巨大,而且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从1992年开始,由省、市、县政府颁发的奖状、奖牌堆满了奖牌室,近几年随着农庄的发展,政府支持的力度更大。2010年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招宝农庄为“国家级山鸡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2012年4月,蓝招衍注册的“招宝”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审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2年8月,福建省农业厅授予招宝农庄“福建省农牧业龙头企业”;2013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10~2011)”;2012年,蓝招衍个人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蓝招衍个人还被评为“先进共产党员”。但是他对此并不满足。从2008年他就制定了要向国际市场进军的目标。2009年开始,陆续有香港、台湾地区的同行前来参观合作,也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乌兹别克斯坦、非洲加纳等国家的农业企业来招宝农庄洽谈业务和合作事宜,2010年招宝农庄正式与马来西亚“虫园子生态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2011年8月,在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招宝生态农业国际有限公司”。

(记者 谷子)

福建省招宝生态农庄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招衍

联系电话:0597-5711528 5719599

邮编:364115

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机制研究 篇3

目前,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广泛流行的原因在于生态休闲体育旅游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对旅游的认识。由此,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拓展,不仅利于旅游地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发展、 更利于提高旅游品质,满足人们现代化多元文化生活需要。

一、生态休闲体育旅游

“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是随生态旅游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作为其基础的绿色生态资源和休闲体育则是吸引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的客体,又是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现和生态旅游者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对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征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实现生态休闲体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可以总结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是以参加或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体育效益和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休闲体育旅游活动。在生态休闲体育旅游过程中实现的经济效益保证了其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其持续发展又保证了体育旅游活动的社会效应,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二、生态休闲体育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内涵的人文事物。它能为旅游业所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实现环境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旅游活动的对象。

生态旅游资源与一般自然旅游资源既有重合之处,又有不重合之处。重合之处是指自然旅游资源均可用于生态旅游,属生态旅游资源的一部分;不重合之处指自然旅游资源不能涵盖的生态环境部分,这部分在生态旅游资源中具有无形资产的意义,对人类康体、疗养、治病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生态旅游资源可定义为在自然场合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 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三、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机制的分析

(一)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推行现代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都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并在单纯经济增长片面发展观指导下开展经济实践活动,造成经济、社会和环境不可协调的矛盾。 片面单纯经济增长发展观导致环境与发展领域尖锐的矛盾, 迫使人们对过去的发展观以及发展模式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并探索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观”正是在总结了发展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强调当地人参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是实现人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一致。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充分考虑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当地人的参与,是在实现人发展的同时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发展中成为一种发展模式,与它强调旅游公司、旅游目的地当地人和游客三者的共同利益,强调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分不开,其充分利用了动态平衡理论。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正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把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强调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一种具体写照。

(二)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的环境评价理论的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ELA)是进行环境预防管理的一种方法, 对实施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来讲,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认风险、减少不利影响,确定环境承受能力,通过研究、管理和监测以及有效的公众参与过程,提出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当前,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旅游需求的快速扩张形成强烈的反差,生态系统的破坏与环境退化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应是旅游地发展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的首要问题。

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现状调查和环境的敏感性、脆弱性和抗逆性研究主要在于了解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和开发的可行性。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的环境影响调查主要在于了解各种旅游活动对旅游区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为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确定旅游方式和进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生态旅游区宜以对环境损耗小的生态旅游为主。生态旅游区应建立各自相应科学的旅游环境参量评价指标,评价生态旅游区环境现状,制定保护或改善环境指标的对策并进行动态监测、监控和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包括大气质量、地表水及地下水质量、旅游固体垃圾、噪音等方面的影响程度等。

(三)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中的控制因子分析

1.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

保持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即是: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改善本地居民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增强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能力。要达到核心目标,需通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对旅游发展方式和规模合理规划与管理,保持旅游供给区域环境的协调性和文化完整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即是要解决好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间的矛盾、维持好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间的平衡水平。一般来说,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由自然环境容量和感应气氛的容量两个因子构成。发展生态休闲体育旅游经济,在推动游客开展体育旅游的积极参与过程中,保持生态环境与游客数量、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的平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必要的。

2.以当地居民利益为出发点的生态休闲体育旅游是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休闲度假 篇4

毕业设计说明书

天津小站农业科技生态园

休闲度假区 休闲度假区(C区)

学专指生业导姓名教

名 称 师

艺术系

张庆媛 景观建筑设计

2011年 6 月 18 日

天津小站农业科技生态园休闲度假区设计

Tianjin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logy leisure resort station design

摘 要

在我国努力要求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宏观背景下,天津津南区小站镇迎新村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根据自身的优点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绿色生态服务业的开发潜力,提出“天津小站农业科技生态园”建设项目。天津小站农业生态园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处于天津中心城区以南的新型发展区域,近邻天津滨海新区,是广为人知的小站稻原产地。生态园占地呈不规则矩形,总面积1214亩,现状为棉花种植、苇塘以及220亩的水库。从生态园的具体关系来看,其近邻迎新村集中型的居住新区,规划居住人口1.5万;东邻津岐公路,是生态园与天津中心城区和海滨新区的主要连接通道;西邻迎新村的老居住区,有渠沟和土路为界。关键词:自然;生态;水体;休闲;

目 录

一、规划区位„„„„„„„„„„„„„„„„„„„„„„„„„„„„„„„1 1.宏观区位分析„„„„„„„„„„„„„„„„„„„„„„„„„„„„„„1 2.微观区位分析„„„„„„„„„„„„„„„„„„„„„„„„„„„„„„1 3.规划范围„„„„„„„„„„„„„„„„„„„„„„„„„„„„„„„„1

二、规划现状„„„„„„„„„„„„„„„„„„„„„„„„„„„„„„„1 1.地形地势„„„„„„„„„„„„„„„„„„„„„„„„„„„„„„„„1 2.用地情况„„„„„„„„„„„„„„„„„„„„„„„„„„„„„„„„1

三、规划原则„„„„„„„„„„„„„„„„„„„„„„„„„„„„„„„2

四、功能分析„„„„„„„„„„„„„„„„„„„„„„„„„„„„„„„2

五、定位与方案设计„„„„„„„„„„„„„„„„„„„„„„„„„„„„2 1.设计定位„„„„„„„„„„„„„„„„„„„„„„„„„„„„„„„„2 2.方案设计„„„„„„„„„„„„„„„„„„„„„„„„„„„„„„„„3 致谢„„„„„„„„„„„„„„„„„„„„„„„„„„„„„„„„„„„4 参考文献„„„„„„„„„„„„„„„„„„„„„„„„„„„„„„„„„5 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进度表„„„„„„„„„„„„„„„„„„„„„„„„„„6

一、规划区位

1.宏观区位分析

天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仅次于上海和北京的第三大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经历600余年的风雨,特别是近代,成就了天津的中西结合、从古至今的独特的城市面貌。“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所知道的。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面是渤海,北靠燕山,紧邻北京。天津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北部的渤海湾,拥有中国第四大的工业基地、第三的外贸港口。

2.微观区位分析

在我国努力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前提背景下,天津津南区小站镇迎新村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根据自身的优点和发展的要求,以及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绿色生态服务业的巨大开发潜力,提出了“天津小站农业科技生态园”的建设项目。

3.规划范围

天津小站农业生态园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处于天津中心城区以南的新型发展区域,近邻天津滨海新区,是广为人知的小站稻原产地。生态园占地呈不规则矩形,总面积1214亩,现状为棉花种植、苇塘以及220亩的水库。从生态园的具体关系来看,其近邻迎新村集中型的居住新区,规划居住人口1.5万;东邻津岐公路,是生态园与天津中心城区和海滨新区的主要连接通道;西邻迎新村的老居住区,有渠沟和土路为界。

二、规划现状

1.地形地势

生态园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面高度2.5米左右,属海洋退化的时侯形成的陆地和河流冲击形成的平原,地下水位比较高,土壤结实、盐碱地,农业现状是用地有机肥比较少,土壤有机含量逐渐下降。

2.用地情况

迎新村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区,现有耕地637亩,坑塘、河道357亩,;迎新水库220亩,其余为居民点及交通用地。

三、规划原则

第一,因地制宜原则。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前提大背景下,城市的建设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抄袭和雷同的困难环境,所以“水”这一特殊的物质为我们

提供了发挥空间。因此,在这一次的设计里,我们充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带给我们的灵感,融合水与空间,水与环境的结合,建造出有个性和特色的城市,这样加大了建设的绿化环境,使景色更加的缤纷绚烂,使形成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环境。

第二,生态原则。维持周边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合理利用资源,融入周边的生态环境,做到只利用不破坏的概念。

第三,经济原则。通过对环境的再次改造,创建出更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实现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也可以同时带动周边土地的价值提升。

四、功能分析

整个度假村分为三个区,每个区域内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A区以小站博物馆和绿化休闲区,以突出自然风光为主;B区以酒店为主,周边以利用水体进行景观建造,同时拥有一个高尔夫练习场;C区以别墅区为主,同时拥有一块绿地休闲区,充分利用了周边的水体带来的自然景观。

各个区内拥有自己的特点,但有相互联系,可以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以及居住的功能,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概念。各个区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是又不失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所有的大的职责,相互和谐,相互一致。

五、定位与方案设计

1.设计定位

小站农业科技生态园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可与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借势发展成为津南园区的辐射示范基地,可更好地发挥津南园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并可与世界农业接轨,成为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的样板园。

本课题主要是生态园休闲度假区的规划。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园区项目的规划与建设从而提升小站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潜能,同时体现出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态效益。本项目将成为集农果采摘、度假养生、景观居住、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一系列的休闲旅游娱乐性质的度假村,我们将将项目定位为具有自然风光的,可满足休闲、娱乐、住宿、会议接待、等功能的生态度假村。

2.方案设计

通过对小站的区位分析以及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严密的设计计划,从生态环境这一概念入手,着力打造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生态旅游区。整个

生态园分为A、B、C三个区。

C区以别墅区为主,同时拥有一块绿地休闲区,充分利用了周边的水体带来的自然景观。为了园内的居住环境,我们特意将别墅放置在一个安静的空间,保证了人们的私密性和居住性质,在每个别墅的庭院内,我们也精心设计了小景观,有小石子铺成的小路,有滴水和竹子带来的日式风情,有小水池和木质平台带来的别致感受,在人们居住的同时带来放松的心情,也符合了自然景观这一设计概念;在别墅区的一端也设置了一端长廊,形成了一部分的带状景观,它又与临近的水体结合,形成了一个垂钓区,合理的利用了水体;另一部分的别墅区旁边沿河设计了带状状的石栈道,与对面酒店的木质平台形成了对比。

这个园区在宏观区位上具有处于天津新兴发展区域的地理优势,所以在交通联系上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设计。道路设计满足了生活和游览的方便需求。园区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一个,根据园区吸引客流量大、客流主要以汽车为主的特点,分别设立了停车位,以方便游人,在进入会馆后,道路的一侧设立了电頩车,这样游人可以轻松的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也简洁了园区内的环境,不至于造成交通问题,道路分别延伸至园内各个区域,合理的满足游人的游览需求,主干道是园内的主轴线,宽10米,次干道是电頩车行驶路线,宽6米,最后则是别墅区内的人流路线,宽2米。园内多用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花丛形成景观。

这个方案设计主要以功能为主,体现园内自然风光。整体的形式是以主轴线形成的浏览形式,大面积的植物和人为的景观分布形成了唯美的生态度假村制造了和谐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绿化景观中,遵循各个功能区的协调统一,强调绿化的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

六月的来临突然感觉到毕业时刻就要到了,从此我们要告别青春岁月,告别人生

最后的学校生活,毕业前的这些日子,也许是忙碌的吧,同学不像以前一样可以经常碰到了,没有课的日子让我们回忆当时忙碌的学习生活,想起老师们的苦口婆心。

我们仍然忙碌,为了毕业设计忙碌着,但是也是最后的充实。我们感谢老师这段时间来的悉心照顾和耐心指导,对于毕业设计,老师一直严格要求我们,不断的探索和追求更好的更完美的设计,我们也与老师共同探讨,想办法把设计搞好,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从一张不起眼的平面图,到后来的一个个推敲,一个个想法,尽量把设计做到最好,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不放过,每一个节点我们都希望更充实,就这样,我们完成了我们的想法,这段期间,老师不辞辛苦,坚持每个礼拜和我们商讨方案设计,不管什么时间都会细心指导我们,我想说谢谢您我的老师。

我们的学校,这是我最难忘怀的校园,这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带着不同的性格和阅历来到这个学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陌生的脸孔,也许我们彼此不熟悉,但是我们身处同一个校园,每天行走在相同的道路上,这也许就是一种莫名的缘分吧。当然这种缘分是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是学校让我们这些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学校像是我们的大家庭,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给我们提供最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学习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方面我们也得到学校最良好的照顾,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完美,我想说谢谢您我的母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荆其敏.建筑环境欣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生态休闲度假 篇5

关键词 农业;互联网+;休闲;产业转型升级;地方特色文化;生态;APP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47

1 “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视阈下漳州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意义

漳州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花果鱼米之乡”“天然大温室”的美誉,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发展休闲农业得天独厚,具有观光、休闲价值的农业自然景观和乡村人文景观遍布全市。2015年,《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七条措施的通知》(漳政综〔2015〕18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休闲农业用地、基础设施和设施建设,对农业休闲项目给予税费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休闲农业项目的支持,加大财政对休闲农业示范点的扶持力度,部门协作共同推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措施。有力推进漳州市形成农业休闲典范城市,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打下坚实基础。

2 漳州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具体做法

2.1 完善和创新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

提炼典型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加以完善和创新,采取复制推广的形式加快发展步伐。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程中,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各地推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推手。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区建设思路是:结合地方特色和“农业+”的理念,注重创新经营模式、拓展农业功能、引领新常态、延伸产业、进行深加工,推动基地农户共同发展。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真抓实干,在全市形成了五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和10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并凭借农家乐、农事体验、休闲农庄、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农事节庆)、休闲农业园区和古民居七种休闲农业模式,建立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休闲农业项目。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依据《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漳政综〔2015〕182号)精神和市休闲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关于组织开展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的通知》(漳休农〔2016〕1号)要求,提炼典型漳州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对于已建成的单位,加以完善和创新,采取复制推广的形式加快其他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步伐。

2.2 开展休闲农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生态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的模式,具有创意性、独特性、差异性等特征。如今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向往农村休闲路线,走进农家,亲近自然,为休闲农业带来无限商机。休闲农业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科技(科普)农园等形式。为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為典型生态休闲城市漳州,固然要在建设休闲农业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复制、孵化等途径,大胆探索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扎根特色,做出特色,推出品牌,走向全国。

2.3 开展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研究

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是一个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总体形象。漳州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生态休闲农业品牌形象方面一直注重不断创新,漳州市的历史底蕴、文化积淀、人文特色、历史遗存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与吸引力。随着农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漳州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就要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品牌形象塑造。建立漳州农业生态休闲产业形象识别(MI)。企业理念识别即CIS中的MI。依据MI原理,城市作为休闲目的地,其理念识别是在对经营者的意向、休闲农业的各种资源和当地内外部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出具有个性的生态休闲农业精神,确立出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和哲学,提出体现生态休闲农业地价值追求的形象口号。理念识别是城市生态休闲农业形象设计核心,是协调整个城市内外关系及发展的灵魂,它由城市整体价值(城市精神)、各种观念、意识及价值取向等组成。

2.4 形成“互联网+”休闲农业化

2.4.1 大力推进农业电商平台,将漳州味推向全球

我国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服务或产品生产商网站,是典型的农业B2C平台;二是第三方平台网站,如携程网等;三是其他专业的休闲农业信息网站,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主办;四是自建门户网站,如漳州网上商城,以O2O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截至目前,漳州味网站已成功上线,主要提供老字号、食品饮料、美妆洗护、生活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钟表首饰六大栏目,针对漳州的特色商品片仔癀、花卉等进行推广。同时上线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助力漳州特色农业发展。

2.4.2 开发漳州生态休闲农业掌上APP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媒体30年也随之变迁,从期刊到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移动终端APP成为了当今无数人每天必玩的应用,轻触屏幕,快速了解新闻动态;手指一按,即可语音聊天;单指滑动屏幕,轻松成就一笔生意,而这些,都是从定制企业APP开始的。为了加快推广休闲农业的发展,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原有的推广途径已不能满足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当今发展的需要,移动营销市场成为眼下最看好、最潮的市场,移动营销已不可否认地成为流行的趋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也不例外,研发并利用移动终端APP,该APP主要提供手机移动终端信息检索的功能,第一时间推送优质信息,成为集旅游、住房、餐饮、交通、小额支付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生态休闲度假 篇6

一、概述景观生态审美及生态休闲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景观生态审美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具有先进生态学思想的审美观念。它是以原生态景观审美为基本点, 集合视觉审美和生活生态审美等要素, 适应科技文化发展需求, 关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民情、科技文化、历史记忆精华, 交融整合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 创造生物物种的和谐生境。

生态休闲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就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 以生态和谐理念为目标, 用科学的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建设、运营居住地, 研究和利用基地自然状况, 处理和发挥居住区空间关系, 关注居住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融合和协调居住区整体风格, 让居住区景观自然优美、居民心情舒畅、生活休闲娱乐, 实现居住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休闲住宅区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美原则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 充分保持住宅区原有地形地貌, 最大程度改善住宅区生态环境, 使住宅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生态关系协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艺术与环境交融整合, 使住宅区环境优雅高尚、文化内涵丰富、经济效益显著、个性特色鲜明,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发挥生态效益。

2.功能美原则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 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考虑景观形态特色审美, 又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需求的不同功能区, 为居民提供多种休闲、娱乐、游览场所, 做到功能美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 让居民在居住区能各取所需、陶冶情操、自得其乐, 让居民在居住区能放松心情、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3.文化美原则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 要充分依托本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 要地区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 要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景观特色相结合, 要景观艺术与生态自然相结合, 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环境, 在给居住区居民提供美的享受的同时, 提升居住区居民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

4.整体美原则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 应把住宅区环境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和管理,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组成要素, 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的、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 努力营造品质高雅、文化丰富、内涵深厚的居住环境, 达到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生态系统最佳平衡。

三、生态休闲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法

(一) 整体规划

规划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居住区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要以居住为主要功能, 保证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通风良好、日照充分。同时要把居住区与外围环境融为一体, 结合城市历史和人文特点, 要充分发挥地段优势, 综合考虑教育、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等功能设施配套。

(二) 道路设计

生态休闲住宅区的道路要起到疏导交通、便于出行、组织居住区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区内道路系统应通而不畅、顺而不穿, 要出人意外、人人意中, 具有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线型,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车行道和人行道要与景石、座椅、灯具、植物相结合, 共同构成景观线, 使人在感受视觉美的同时愉悦心情。

(三) 停车场设计

居住区内停车位在布局上要以地下、半地下为主, 在地面上的停车位要数量适中、设置合理, 尽量不应影响环境美观, 减少空气污染、噪音干扰, 让人们视觉美观和听觉清净, 地面上停车位要适当植树种草, 改善小区环境空气, 创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四) 绿地设计

绿地设计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设计栽植树木花草。在设计时, 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 绿化美化香化结合、平面立体结合、乔灌花草结合、实用性艺术性结合。在植物选择上, 应注重植物配置组合, 注重植物季相变化, 以乡土植物为主, 外地植物要适当选择, 并且要选择观赏性高适应性强的植物, 使居民生活接近自然环境, 营造舒适、幽雅、宜人的景观, 很好表达生态性、休闲性、居住性。

(五) 建筑设计

居住区中建筑物数量庞大, 是居住区人们视觉审美的重要景观。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对人们的视觉刺激较强, 特别是建筑造型和建筑墙面颜色, 建筑造型要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 墙面颜色要与自然环境协调, 建筑布局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 使之错落有致。

(六)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居住区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功能, 在设计建造雕塑、花架、长廊、凉亭、假山、小桥、水池、灯具等景观小品时, 要做到合其体宜、立其意趣、顺其自然、巧其点缀, 使居住区富有地方特色、让住宅景观焕然一新、增添情趣、爽心悦目、成为居住区的景观标志。

四、生态休闲住宅区景观设计实例

(一) 总体布局

天池山生态休闲居住区, 用地总面积532亩, 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大道中段天池山, 南瞰邕江、灵龟山森林公园, 北览丘陵田园风光, 西望风岭、琅东及青秀山公园。楼宇利用山地高差建造, 楼宇间有溪流、瀑布、叠水、涌泉动态美景, 呈现一派“云在窗前飘、水绕屋檐走”的原生态公园美景。小区交通十分便捷, 功能结构完善, 设有主入口景观区、停车场、湿地景观区、人文景观区、原始森林景观区、天池亲水区、会所游泳区、山地运动区等八个功能区, 内设两条特色商业街, 安防系统全覆盖。

(二) 规划综述

天池山生态休闲居住区因天池山山顶有1万m2的天池湖而得名, 规划建筑密度低于20%, 绿地率约46%。投入1.2亿元打造园林景观及9000㎡商业街区、3600㎡综合会所、自动上下山扶梯、小区上下山公交车、3000㎡森林幼儿园等配套工程。居住区建筑、绿化、人工休闲设施、空间景点设计都充分遵循自然生态景观系统的审美原则, 闹中取静、动静有序, 让居民能体验到森林密布、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三) 绿化设计

居住区在绿化设计上, 以山水森林公园为主题, 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住宅楼为层层退台、底层围廊, 楼顶平台绿化层层挂落, 象征自然绿色建筑。住宅区公共用地的绿地植被都予以保护和利用;游憩步行道带, 北边挡土墙种植松树、桉树。行道树不规则栽植, 间隔建造草坪花坛, 增加绿化空间层次;停车场嵌草铺装绿化, 增加绿色面积, 提高绿化效果。住宅庭园用草坪灌木绿化。山坡保留了原生态的山顶湖泊、山谷、坡地, 园林绿化多种树、少种草, 花卉分层搭配、追求活泼自然、移步换景的效果。

(四) 景观环境

天池山生态休闲居住区利用原生态的“高山池水”优势, 以10000㎡天池为核心, 溪流、瀑布、叠水、涌泉蜿蜒相连, 形成“五龙擎天”的水系景观。居住区原生态植被面积广大、山高水长, 楼宇建在山水园林之中, 屏蔽城市的喧嚣, 过滤尘世的浮华, 环境静谧悠然, 自然和谐, 一派原生态公园美景。居民们在徐徐山风吹佛下, 闻着花草清香, 游园、养生、运动、娱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 道路设计

天池山生态休闲居住区是依山而建, 所以居住区主干道路是根据地势而形成的上山林荫路, 坡度较大, 相对较陡, 坡度特别陡的道路可以适当增加线形曲折, 以降低坡度, 满足车辆通行要求, 并设置小拱桥, 限制车速, 丰富空间层次, 收到步移景异的视觉审美效果。支路环山绕行, 顺山势曲折。在入口区, 行车道旁边规划建设一条小路, 人车分离, 行人不受车辆干扰, 可以步行穿过桃源洞游赏桃花园, 增加游赏的舒适性。在各个公共绿地之间规划建设山林游憩步行道, 便于居民健身、游憩、娱乐。

(六) 建筑设计

天池山生态休闲居住区的建筑布局是利用原生态的“高山池水”的自然优势, 从山底到山顶, 环山层层而建, 布局错落有致, 是南宁独一无二的山居生态休闲小区。建筑设计重视楼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住宅建筑层高是联立式住宅为3~4层和多层为6层及小高层为1l~18层。住宅建筑形态多采用举架、出挑、错层等技术手段, 反映滨水地、山坡地的环境特征。在材料上选择上, 多用卵石、块石、仿木材质。色彩追求明快淡雅, 做到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在户型设计上讲究干湿分离、动静分区, 综合考虑山景、湖景和江景等景观, 居民通过景观阳台和飘窗, 享受最开阔的视野, 登高望远的景致尽收眼底, 爽心悦目。居住区建设尽量保护原有的观赏价值高的植物, 提高居住区的文化艺术品位。

总之, 生态休闲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艺术,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融入景观生态审美思想, 要以原生态景观审美为基本点, 集合视觉审美和生活生态审美等要素, 提倡多元化、整体化、自然化、生态化, 要因地制宜, 天人合一, 交融整合宜人生态生境与人性空间, 创造生物物种的和谐生境, 使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

参考文献

[1]陈炳超, 陈利芳.广西南宁“天池山”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特色.安徽农业科学, 2011 (5) .

[2]蔡舜娜.关于现代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建材发展导向, 2011 (6)

[3]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4.

[4]王凯夫.住区绿地系统的类型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浅析[D].同济大学, 2006.

[5]石岩.城市生态住区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 2003.

[6]丁金华.生态化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初探[D].东南大学, 2003.

[7]胡忠行.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及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3

生态休闲度假 篇7

关键词:都市田园,构建,生态,休闲农业,对策

都市田园这种创新性的休闲农业模式十分适合在大城市周边推广, 因其在拓展城市功能的同时, 保留了农业景观, 既可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需求, 也能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同时因其明显的区位优势, 便于实现短期旅游和缓解工作压力的需求, 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1 都市田园生态模式发展现状与意义

建设“都市田园”是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和休闲人群需要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都市田园的构建主要侧重于对城市周边乡镇的改造, 可有效统筹城乡发展, 既可辐射带动周边地块土地开发, 为城乡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又可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 带动城市休闲化开发与升级, 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 改善人居环境。都市田园的构建, 主张依照自然规律进行,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 减少破坏, 打造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以绿色、环保生态为主题, 打造一个天然氧吧, 为人们追寻自然生态, 提供名山大川旅游的一个补充[1]。

2 都市田园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都市田园生态旅游虽然有了很快的发展, 取得一些经验,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开拓休闲农业新天地, 缺乏认识和行动, 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 缺乏整体规划, 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二是项目建设重复, 功能雷同, 互相竞争, 效益低下。三是休闲农业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 休闲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 仅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 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科技含量低, 效益低下,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资金支持少。

3 构建都市田园模式的载体

都市田园位于大中城市周边, 具有区域优势, 选择农业基础好、城镇化水平高, 具有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环保功能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完善三产服务功能, 进行规划设计[2,3]。

3.1 开发独有的自然资源

园区建设要因地制宜, 以突出自然生态, 利用其独有的水文资源、光热资源, 开发滩、泉、湖、涧休闲项目;利用光热和降水, 开展日光浴、冬猎、滑雪、滑冰等休闲活动;以云、雨、雪、雾等自然景观, 开展原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考察活动。

3.2 丰富传承的人文内涵

传承的农业民俗文化是休闲农业持续发展的灵魂, 按照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 就地取材, 谈农具、话农活, 挖掘劳作的田园文化, 去伪存真提炼浓缩民俗文化, 尊重地方的吃、住、行等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礼仪, 推崇享受花、鸟、虫、鱼被赋予的特定人文品格气质, 从艺术方面挖掘开发。

3.3 打造独特的农业景观

依照园区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 与基本农田种植园、人工林地、牧场、鱼塘、村庄等生态类型结合, 以农业活动为基础, 进行嫁接、扦插、组织培养、无土栽培、立体种植等活动, 打造现代生态种植的自然景观, 开展观赏、采摘、种养的亲身体验活动。

3.4 设计多彩的DIY活动

开发丰富的求知、求真、求趣的DIY活动, 利用园区的农业环境与农业生产, 赋予其教学讲解、农事体验的功能, 体验耕种、采摘、垂钓、烹饪、表演等活动, 参与工艺品制作和趣味竞赛项目, 展示胸怀, 追忆田园乐趣, 以享受淳朴的民风与自然的和谐。

3.5 创造特色的物质产品

农田以标准化生产措施, 以清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产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利用棚室生产错季果菜, 达到周年生产、四季保鲜, 以朴素的农家风味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让顾客流连忘返。

4 都市田园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只有把农业、农民、农村有机结合, 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 让人们更好地贴近自然、享受自然, 才能真正实现都市园区的休闲功能。

4.1 科学规划, 正确引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现有条件, 延伸现有游览观光景点发展休闲农业, 结合龙头企业区域环境美化, 增加休闲农业内容, 结合农业科技园区, 拓展园区功能布局, 发展成为科普基地和观光休闲景点, 结合农村城镇化发展,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进行示范引导, 逐步推进[4]。

4.2 完善基础设施, 强化扶持

以民间现有的休闲农业园区发展为基础和民间投资为主体, 重点支持公共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的维护和产品品牌的宣传, 支持开展休闲农业的综合系统研究, 探索都市园区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政策目标, 摸索建立休闲农业品牌和围绕园区基地建设的系列产品开发与服务, 逐步带动城乡的全面发展, 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

4.3 保护环境, 注重生态

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 积极弘扬“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 发展农业清洁能源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把特色、绿色农业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 融合农业、生态、休闲、教育、运动、商务等综合功能, 形成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 营造都市田园的生态之肺, 发展低能耗、少污染的休闲旅游产业。

4.4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

着力发展景观农业, 形成“一景一品”、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依托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 开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自选自做等项目, 让游客尽情享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享农家乐的情趣, 以休闲度假和参与体验为核心, 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庄,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4.5 宣传推介, 创建品牌

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 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人文等内部要素, 通过开展以全国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品牌培育工程, 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和节庆活动, 提升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 引领休闲园区消费热点的形成, 提高都市园区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吕明伟, 任国柱, 郭焕成.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何平.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分析[J].社会科学家, 2002, 17 (1) :5-10.

[3]雷凌华.乡村聚落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1) :6524-6527.

生态休闲度假 篇8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休闲”在英文中相对应的词汇是“leisure”, 它源于希腊语中的“schole”, 意为休闲和教育, 揭示休闲和教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休闲教育专家查里斯·布赖特比尔提出了现代社会应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认为人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 未曾了然如何发展休闲伦理。所谓休闲是指一种社会建构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是发展人的个性的场所。这里的休闲教育是广义上的, 受众包括两个主体:一是从事休闲产业的主体, 二是从事休闲活动的主体, 是规范社会生活与个人行为的基础性教育。这里的生态休闲教育, 立足点是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同时借用高兹所阐述的生态理性与经济理性的博弈, 结合中国实际及“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 尝试将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渗透入中国的休闲教育中, 以绿色思维本质为生态道德观, 建构以生态为导向的休闲产业及休闲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实现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

(二) 生态教育与休闲教育的理论契合。

在休闲教育上, 休闲学之父亚里士多德, 他把休闲誉为“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罗素在《悠闲颂》中讲道, 运用闲暇的能力是检验人类文明的最后手段。而马克思没有直接自觉研究休闲问题, 但从异化劳动、消灭分工、自由时间、自由王国等词汇的解析中隐喻休闲思想。马克思指出, 自由时间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且随着工作日的缩短, 它还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那人类社会能否实现“上午打猎, 下午捕鱼, 傍晚从事畜牧, 晚饭后从事批判”这类似的休闲情境呢?马克思对“消灭分工”思想的阐述是最佳的回答。劳动分工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是不可能被消灭的。马克思需要消灭的是劳动者的分工, 分工的细化使得劳动者成为机器的奴隶, 生产线上的一个流程, 这种外化活动不是劳动者自愿的, 而是为了拥有生产资料, 为了生活, 被迫地从事这项活动, 并贯穿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即剥夺工人的休闲时间。“消灭分工”的本质是让个体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时间, 从事自身喜欢的工作。

二、中国公民生态休闲教育的缺位与挑战

(一) 休闲时间在各阶层中差异明显。

高兹作为坚定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 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和相应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现代人实际上已经赢得大量的自由时间, 社会已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时间生产物质生活资料。但自2008年开始的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推行后, 一些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执行上还有相当的差距。有些私营企业往往以“不加班就走人”的方式管理员工, 使得私企员工更加缺乏闲暇时间。在休闲时间上, 存在不公平现象, 对弱势群体关怀不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特别关注社会底层人的社会公正问题, 呼吁“以穷人为本”, 争取将社会公正的斗争与争取环境公正的斗争结合起来。

(二) 从事休闲产业者尚未形成长远生态意识。

当前, 我国居民由消费温饱型升级为小康型, 休闲消费正成为市场热点之一。“先生产, 后生活”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被大多数人摒弃, 公众对休闲的认识和休闲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断提高, 休闲产业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但在休闲产业的发展中, 由于制度和法律的空缺, 很多企业以经济理性渗透进休闲产业的制造中, 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浙江由于地处黄浦江的出海口和钱塘江的出海口, 多年来因滩涂围垦和不注重环境保护, 致使近海沿线的海水质量混沌不清……”有些景点由于不设限人数, 超过了景区的环境容纳量, 不利于景点的持续发展。而休闲产业的定位与发展离不开从事休闲产业者的决策与管理, 而这方面理论上的空缺导致实践层面上的混乱, 缺乏生态意识。

(三) 休闲人群对待生态环境呈现旁观者效应。

福斯特揭示道, 当代人类把地球作为居所的那种情感急剧破坏, 生活在生态系统之中的“居民”被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所取代, 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说的把自然视为人类的外部躯体。“只要我们的社会经济秩序把追求个人财富增长作为个体自由的手段, 那么, 增加效率只能意味着对环境实施更有效的开发, 并给生态系统的生存带来毁灭性的结果”。当人们不能在社会中获取这种所谓绝对的个人自由之时, 就设法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充分实现这种个人的绝对自由。人们一方面使自己, 即抽象的自我“摆脱了所有物质内容, 只留下把天地间的一切都转化成自我保护手段的企图”, 另一方面把空洞的自然贬低为被占有的物质, 被随意支配的东西, 而除了这种纯粹的支配之外就别无他图。福斯特强调, 这种自由实际上是“具有强烈占有欲的个人主义者的人类工具主义”的同义词, 正是它成了“我们社会中导致环境破坏的主要根源”。当中国休闲人群习惯于旁观者的态度, 生态道德约束力几乎为零, 正是生态休闲教育缺失的结果, 也是对生态休闲教育的呼吁。

三、中国生态休闲教育发展路径分析

目前在我国, 系统性、专业性的现代休闲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的。针对中国生态休闲教育的发展路径, 需要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理念与行动进行整体建构。

(一) 以理念为维度, 崇尚生态理性为先。

福斯特认为, 面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 需要在“知识层面”上进行正本清源, 需要进行“知识性抵抗”。在剖析重构生态理性时, 需要与经济理性进行对话, 看清经济理性统摄下的对环境的破坏。在发展生态休闲中, 崇尚生态理性不是意味着取消经济效应, 而是平衡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 实现二者的整合。建构生态理性需要让生态建设引领现代化建设, 将生态建设渗透进休闲教育当中。运用到具体休闲教育层面, 以从事休闲产业者为维度, 在进行休闲产业投资时要进行生态与经济效应的分析, 不能忽视生态性补偿问题, 在投入成本中加入生态性补充资金, 再决定是否投资休闲相关产业。生态性补偿的落实需要有关监管部门进行监督, 而不是事后惩罚, 应具有前瞻性。

(二) 借鉴西方休闲教育成果, 整合各类教育机制力量。

在西方, 休闲是生活实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家庭、教育、科学、游憩、艺术、体育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重视休闲教育, 实际上就是积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本, 就是对人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 这种投资越早越好, 回报率越高。正是在这种休闲理论理念的引导下, 休闲教育成了社会、学校、社区、家庭、个人都愿意习得的人生内容。西方虽然没有正式提出生态休闲教育理论, 但休闲教育的成熟可以为中国所借鉴。西方国家休闲教育的组织模式需要学习, 但是消费的方式及内容需要扬弃, 这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及资本主义本身的资本逻辑思维造成的差异, 我们并不是要复制西方国家休闲的完整模式, 而是要打造中国生态休闲教育的新模式。

(三) 以经济理性手段为生态理性所用。

对每个人都一样好的东西没有价值, 你必须有若干东西好于他人才能受到尊敬。追求多、追求新是消费主义在西方盛行的标志。若将这种消费休闲方式推广至全球, 则会给生态环境前所未有的打击, 由此高兹提出要更少地生产, 更好地生活。当前, 从事休闲产业者有些不顾环境的未来承受能力加以开发, 而休闲人群对景点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这已经超越人的素质, 而是人的生活方式的习惯化所致。崇尚生态理性, 在使用方法与手段上可以借用经济理性思维, 通过经济惩罚了来缓和、抑制一系列不文明行为带来的生态遭难。但经济理性惩罚不是长远的方法, 但却是有效的途径。要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引领的现代化必须建构以绿色思维和生态理性为基础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 (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2]马克思, 恩格斯 (著)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29.

[3]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著) .刘仁胜, 肖峰 (译) .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马惠娣.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5]刘德谦, 唐兵, 宋瑞 (编) .休闲绿皮书——2012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南京江宁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思考 篇9

生态休闲农业是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 吸引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新业态。休闲农业在发达国家出现较早, 最早可追溯到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 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体味农业野趣。20世纪中后期, 具有观光、餐饮、住宿、购物等形式的休闲农业在世界各地普遍发展起来。

1. 德国休闲农业发展

19世纪, 德国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 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社会理念出发, 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得到充足营养。近年来, 建立市民农园的宗旨发生很大变化, 转向为市民提供体验农家生活机会, 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

2. 日本观光农业发展

(1) 农业公园, 日本城郊出现的一种休闲型农业设施,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产方式而定, 由农业部门开发建设, 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

(2) 农业特区, 日本千叶县开辟的山地农业项目, 方式之一是建立自然学校基地, 即为城市学校开展农业生产实地教育, 让学生亲身体验插秧收割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二是将小块土地租给市民供其业余时间劳作休闲。

(3) 农业观光园, 主要以农田生产设施为主, 配套建设小木屋、会议室、餐厅等接待城市来客。

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台湾岛内农业人口老龄化、农地荒废问题日益严重, 1981年台湾开始推广观光农园。1983年, 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 使观光农业发展逐渐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1989年为改善农村生产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 结合农业生产与文化生活, 当地政府又着力推行休闲农业。1996年通过了“休闲农业辅导办法”, 受到基层农会及农场主的欢迎。台湾市民农园的经营目标、规模、组织、租赁方式等与德国的市民农园大致相同。

4. 我国大陆地区休闲农业发展

我国休闲农业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采摘园。目前, 休闲农业已在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发展起来, 并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上海、重庆、成都等地都成立了观光休闲农业协会, 进行休闲农业规划, 指导农民走上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道路。作为文化产业的上海观光农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 如今在郊区已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休闲农业项目。这些景点大多融观光、休闲、教育和旅游于一体, 又各有特色。有体现农业生产与农民对丰收期望的南汇“桃花节”, 有体现农村风俗风情的“农家乐”, 有科普与教育结合一起的“现代农业园区游”, 也有与实用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美的农业”和与亲近自然、提高素质的生态农业游。

二、江宁区发展休闲农业有利条件

1. 经济基础雄厚

2013年, 南京市江宁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增长12.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56.4亿元, 争先进位至全省第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63%;“千人计划”人才集聚度列全省区县第一, 创成全省首个“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8222元和1682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位列全市第一, 富民工程使得老百姓有了对休闲农业的迫切需求。

2. 地理位置优越

江宁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 与市中心相距仅十余公里, 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交通枢纽。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轻轨等现代交通体系, 高等级公路密度居全国之首。京沪高铁、宁杭高铁、宁安城际铁路穿境而过, 境内有亚洲最大的高铁站南京南站, 到达上海、杭州只需1小时, 地铁1号线、3号线、6号线使江宁与南京主城无缝对接。每到周末或假期, 江宁的休闲旅游景点吸引许多来自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游客, 休闲旅游区呈现十分繁荣景象。

3. 自然资源丰富

江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 有将军山风景区、方山风景区和牛首山、阳山碑材、汤山等众多景点, 水资源丰富, 有白鹭湖、银杏湖、甘泉湖, 秦淮河、牛守河、句容河等流过境内。地区地形多样, 水面广阔, 物种丰富, 农业生态空间形式各异, 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天然优势。

三、江宁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五朵金花”“新金花村”的相继绽放,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高效建设, 全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已成为市民周末放松度假的重要形式。

1. 规模持续增长

截止2014年6月底, 金花村共有经营户302户, 经营场所面积25.6万平方米, 经营户资产10亿元, 分别较2013年增加60户、2.3万平方米、5.8亿元。上半年接待游客数量404万人次, 超过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3亿元, 同比增长57%;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12714和4165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58%和59%。仅中秋小长假期间, 全区“金花村”接待人数17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609万元。

2. 带动作用明显

从经营性质看, 个体271家, 村集体4家, 街道集体17家, 国有资本2家, 社会资本8家, 分别占89.7%、1.3%、5.6%、0.7%和2.7%。从经营户属地看, 区内居民占比96.7%。其中本村223户, 本街道57户, 本区12户。区外10户, 仅占3.3%。带动就业1883人, 其中区内1632人, 占比89%, 区外201人, 占比11%。上半年本地农民个体经营利润3881万元, 占总利润的93%, 本地农民成为受益主体。

3. 经营业态多元

在市场需求调节下, 逐渐从单一的农家乐餐饮向多元化业态拓展, 形成集餐饮、住宿、体验、游乐、文化、休闲、农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业态, 住宿和农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7%, 超出餐饮收入25%。

4. 特色效应突出

差异化发展初见成效。黄龙岘茶文化、七坊传统手工作坊、汤家家温泉住宿、马场山三国村和格桑花、大塘金薰衣草和养生、石塘人家休闲度假、杨柳村民俗文化等逐渐成为南京乡村旅游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四、江宁区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1. 对生态休闲农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受当前休闲农业示范效应和市场对“绿色”潮流追逐的影响, 没有将休闲农业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休闲有机结合物。部分区域休闲农业存在脱离原有农业基础经营问题。业态功能拓展和相互借力不够, 没有真正形成大片区、景点、村庄及农村各产业相互支撑和错位互补联动态势。

2. 对生态休闲农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江宁区制定的休闲农业规划缺乏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 尚未形成各休闲点上的串联路线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政府推动投资建设, 财政负担较重, 在建设管理上有一定局限性, 投资主体单一。建议引入具有生态休闲农业运作经验的社会资本, 参与区内生态休闲农业管理运营, 提升生态休闲农业多样化发展体制。

3. 对生态休闲农业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 江宁区生态休闲农业大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餐饮等初级活动上, 特色旅游产品单一, 深层次参与性不强。基本只能满足一日游, 不能留客人住一晚。缺乏经营项目上的深度开发和产业链延伸, 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少, 游乐项目仅17户, 占经营户总数的5%, 收入仅占3.6%, 缺乏长远竞争理念。

五、推动江宁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1. 优化调整全区生态旅游发展布局

当前, 旅游业正由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近郊以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建议江宁乡村旅游定位在环城游憩带, 以承载南京都市圈庞大的消费群体为主, 把江宁全域农村打造成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游憩活动空间。要从全局统筹谋划, 依托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格局, 制定江宁乡村旅游全域规划, 因地制宜优先发展不占耕地的休闲农业类型。比如, 利用农民住宅和宅基地兴办农家乐等。发展空间上, 引导休闲农业在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上开发。土地使用上, 引导休闲农业在节约、集约上狠下功夫,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进一步论证生态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 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尽快形成片区、景点、村庄相互联动的整体效应和大旅游产业格局。

2. 大力提升生态旅游产业化水平

国外及先进地区生态休闲农业大致分政府推动模式、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市场自我运行模式三个阶段。江宁正处于第二阶段。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必须以市场为主体, 政府更多地是做好规范管理、培训提升、市场营销等监管服务工作。引导人才、资金、管理、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在规范管理上, 要明确标准和加强监管, 避免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在培训提升上, 要做好服务和指导, 以提高经营者市场意识和服务水平为重点, 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市场营销上, 要利用媒体优势, 精心策划和包装特色旅游产品, 形成拉动效应, 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原则, 引导休闲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努力使休闲农业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

3. 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江宁农村地区产业以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线, 其他产业相互叠加、互为支撑的综合产业业态。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和大地农业景观科普、观光等功能;深挖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范围和渠道;结合传统农业提高农事体验活动的参与性;新辟适宜不同人群的休闲、养生及游乐项目;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农家餐饮风味;放大传统农事节庆活动内涵。通过点创新、线模仿、面推广结合方式, 既抓好点上的创建, 又注重发挥点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线面工作的推进。鼓励不同产业间联合协作, 积极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 着力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生态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努力实现休闲农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4. 探索创新政府引导的多元投入机制

艾迪耐斯原生态户外休闲旅行理念 篇10

从1969年劳思特·艾迪耐斯先生在HERZOGENRACH镇的家中制造出第一双运动鞋开始,到ADDNICE品牌科技研发的鞋服系列产品的诞生,一直以来,ADDNICE都是国际化专业运动的象征之一,加上源自德国及欧洲的原创设计元素,使ADDNICE的系列产品充分彰显出 “国际化、年轻化”的品牌主张。

ADDNICE选择与“不断向上”品牌精神相匹配的国际球星作为形象代言人,有中国籍杰出球员苗立杰、NBA全明星赛三分王贾森·卡波诺加盟ADDNICE。通过与国际顶级赛事的合作,全力倡导“不断向上”的品牌精神,以激情澎湃的自信与不断超越的精神启动新旅程。

2005年,艾迪耐斯(中国)有限公司启动ADDNICE中国市场。凭借"中国鞋都"之宝地,规划建造现代化标准工业园区,引进国外一流生产设备,建立高品质、高产能的核心生产基地,并在国际品牌加工基地广东拥有集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服装类核心合作工厂。

ADDNICE将品牌的品类定位于户外休闲旅行。ADDNICE,以自然、自由、奔放定义品牌,以时尚、环保、宽阔承袭原味,并设计适合24-32岁户外风尚族穿着的鞋款及服饰,是一个自然品位与精神愉悦完美结合的户外品牌。ADDNICE在产品设计方面力推“原生态”概念,不论是鞋品、服饰,均全面体现了自然、纯生、舒适、耐用等特点。同时凭借其在形状、质地、线条等方面的独到应用力,将产品定位在都市感与户外感兼具的风格,使其兼具自由、奔放、品位等别样特色。

ADDNICE,以向上的∧,寓意着ADDNICE对品牌发展的无限追求与进取;同时以组合的三个∧,诠释了ADDNICE自然奔放、宽阔洒脱的品牌姿态,并将游牧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品牌標志中,展现了一个自然、自由、奔放的时尚户外品牌。

生态休闲度假 篇11

由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的凤凰东方TM以构建生态城邦、文化聚落为核心理念,联合国际国内康疗、文化、旅游、酒店等知名品牌资源及专业团队,倾力构建凤凰国际城邦与东方旅居聚落。凤凰东方TM将率先在广西塑造新型绿色生态城邦、生态宜居城市,完善城市旅游发展相关商业配套设施,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致力于打造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模板、新型旅居度假及活力养老模板,推动落后地区县、 乡、镇的城市化改造与发展,区域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打造人居自然、文化生态共融的理想乐园。

中旭联合敬老工程投资联合体与广西古鼎香集团率先于广西发起,运用凤凰东方TM品牌核心理念,整合产业投融资平台、国际医疗康疗连锁机构、国内外专业规划设计团队,打造中国养生养老旅居产业国际品牌—— 凤凰东方国际养生养老旅居度假区,涵盖南宁、大新、 上林、龙州、靖西等多个区域。

其中,凤凰东方TM体系下的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位于广西大新城南,处于城市未来重点开发区域,依托大新独特的民族文化、德天瀑布、明仕田园等原生态自然文化风光,依托凤凰东方TM核心资源, 融合充满显著特色的多种东盟外域文化,着力构建以山水观光和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凤凰国际城邦、东方旅居聚落,发展区域文化旅游,打造东盟贸易区旅游枢纽集散地,打造国际化的养生养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天时地利登场

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广西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 优越的自然环境、通达的城市交通,形成了以广西首府南宁为中心、辐射大明山、靖西、宁明、上林、田阳、 大新等区域内主要城市“2小时城市休闲养生圈”, 极大的推动广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需求,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03.壮乡好风情,山好,水好,风情好!

03.壮乡好风情,山好,水好,风情好!

广西大新占据有利区位优势,属“2小时城市休闲养生圈”范围,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越,市场空间广阔。但是,大新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知名旅游项目发展缓慢、区域未形成旅游环线、相关产业关联度低、旅游服务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区域旅游的发展, 未能够形成规模较大的旅游集散中心、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配套,推动城市旅游发展。大新作为边境经济重镇,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急需能够引领城市进入一个新的形象高度和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通道,使大新在原有“工业型城市”加强“服务型城市”和“现代化城市”功能的补充。然而,目前大新的商业服务项目少且档次较低,并且缺少强有力的高端品牌支撑,尚没有一个能代表大新城市发展的标杆性的综合性项目,城市形象和城市聚集性的提升迫在眉睫。 大新的文化旅游、城市商业需要全面升级,建立城市外宣、城市旅游、城市商务形象等综合性的城市品牌,从而提升大新的城市聚集力和城市化进程,实现大新全面可持续发展。

中越国际生态旅游名城——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作为自治区重大项目、“敬老工程示范基地”,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现代农业为支撑,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提升大新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服务职能,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统筹区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协调各类旅游度假区、镇区、乡村建设,分析大新的发展条件,结合产业发展和空间管制进行整治规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积极对接周边景区,完善和强化作为大新中心和广西旅游服务基地的职能,并挖掘大新文化特质,塑造风情小镇特色,整合自然、人文资源,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提升旅游价值;以完善大新城市旅游发展相关商业配套设施,实现壮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打造大新凤凰国际城邦,推动城市商业升级发展为己任,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闪亮登场。

六大功能定位突围揭开广西文化旅游度假新序幕

广西大新作为文化旅游的后起之秀,在旅游度假硬件配套、软件服务、人文关怀上较为落后,大新正以提升文化旅游实力为核心奋起直追。

凤凰东方TM体系下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以构建生态城邦、文化聚落为核心理念,以文化为核心、以生态为支撑,从旅游硬件配套、软件服务、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打造生态宜居新城、文化名城,缔造世界旅居胜地,养生度假天堂。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以绝美的东南亚风情为底色,糅合中国传统文化,于大新城南之核心位置打造集“旅居度假、养生养老、健康医疗、文化教育、生态(观光)农业”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旅游度假、休闲购物、商务会议、品质居住、城市观光、文化博览六大顶级功能配套完美呈现,缔造东盟生态文化风情观光名城,打造中国 ——东盟交流平台、合作基地,势必将拉开广西甚至是东盟文化旅游度假的新序幕。

【旅游度假】

在城市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现有商业功能配套需要升级,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需要完善,依托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区位、规模优势,丰富其功能配套,最终把大新打造成为城市旅游集散地之一, 打造广西文化旅游新地标,推动区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休闲购物】

集特色商品、土特产、特色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

依托大新丰富的物产资源,打造特色商品的展示体验、购买体验,打造集特色商品、土特产、特色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购物中心,提升现有休闲娱乐餐饮消费环境与档次,形成强有力的核心消费动力,吸引游客消费。

【商务会议】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功能配套的打造会议、 休闲、餐饮等功能,成为政府、企业接待会务消费的指定地点,打造成城市商务、会议、形象展示的窗口,成为城市外宣的窗口。

【品质居住】

以构建生态城邦为核心概念,打造品质文化风情住区,成为大新居住型标杆项目,促使城市居住品质的再提升。

【城市观光】

打造东盟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让游客感受到不同区域的文化与风情,同时作为城市功能的补充,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憩、观光、消费。

【文化博览】

汇集大新壮乡和东盟十二国的居住、美食、服饰、 餐饮、民间艺术等文化,壮族风俗文化与东盟文化融合,将成为中国——东盟文化经济交流新基地。

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恢弘规划的凤凰东方国际生态城邦,借助区外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管理经验,强化对旅游度假、休闲购物、商务会议、品质居住、城市观光、文化博览六大顶级功能带来的经济、 文化效益,加快实现大新绿色崛起,为大新文化旅游度假建设作出贡献。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高度已然超出大新区域范围,依托大新城市发展、城市旅游发展,建立一个“吃、住、行、游、购、娱”目的性消费很强的综合性项目,将拥有旅游度假完善的功能配套,缔造新时期的文化旅居胜地。

东方旅居聚落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新格局

伴随着国际消费理念在国内的迅速传播,享受自然、享受人生的时尚消费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青睐,从单纯的观光旅游转而开始以休闲、放松和娱乐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将为人们提供“一站式”的休闲体验,以缤纷的业态融合多层次的特色购物、风情美食、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博览、节庆演艺、度假酒店等丰富功能,实现从发展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主题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打造东盟文化聚落,多元文化展示窗口,实现东盟文化与地域文化充分交融,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新格局。

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不仅仅局限在经济范围内的互动,更多的将延伸到文化与精神方面的持续互动,将东盟异国文化、当地壮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文化复合体,大区域的特色文化将在此得到充分的展示,成为地方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主打客户“体验式”消费模式,以打造符合大众度假的休闲主题文化为核心,以东方旅居聚落为样板,依托其综合配套,同时融入地域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凤凰山庄度假酒店为示范区打造风情度假酒店集群,囊括“东盟十国” 风情度假酒店组团,配套会议中心、休闲餐饮娱乐风情商业等功能;以度假旅居的形式打造品质养生养老住区,提倡城市新的生活方式,打造度假旅游新城邦、文化交流新基地。

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在文化表达上着重体现当地壮族文化及东盟外域文化相结合的地域文化和休闲旅游度假文化,最终呈现出文化各自的特色和交融,形成文化和经济的互动,促进大新文化新发展, 成为广西文化旅游新地标,中国——东盟生态文化交流格局即将形成。届时,大新将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游览观光,助力大新旅游经济创收、提升大新文化旅游软实力,打造大新文化旅游新传奇。

凤凰国际城邦提高城市商业价值

紧随广西新型城镇化的步伐,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将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市经济发展需求,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标准的新型城市商业体系,打造城市休闲旅游集散地,树立城市商业发展品牌地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建设绿色新城。

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将以凤凰国际城邦为样板,通过整体的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打造一个集中风情旅游商业街区,依托未来城市旅游消费、城市日常休闲消费,以现代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打造集商业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酒店、高层公寓等产品,形成城市标杆商业项目,打造城市级、国际化、体验式商业中心。集中风情旅游商业街区内主要规划建设滨河风情旅游商业街区、院落式风情旅游商业街区、中国(大新)凤凰国际旅游大厦及五星级大酒店、城市风情旅游商业街区(集中购物区)、主题风情旅游商业街区、民俗文化表演广场等,增强县城旅游接待能力,形成区域目的性中高端消费市场,提高城市商业、对外展示形象。

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作为广西文化旅游新标杆、生态城邦新高地,园林景观及建筑均以简洁、明快、轻盈、淡雅的东南亚风格为基础,在融入大新当地建筑符号的同时,吸取古骆越的文化精华,清新打造具有东南亚热带风格、骆越风情、中国文化底蕴的风情小镇,通过打造商业集群承担起城市象形展示、城市商业价值提升的重任。

品牌策动区域联动共筑凤凰东方国际养生养老旅居度假区

伴随中旭联合敬老工程投资联合体与广西古鼎香集团全面战略布局,承载着“敬老工程示范基地”的凤凰东方TM品牌相继落地,中国(大新)东盟国际生态旅游城全面运用凤凰东方TM品牌理念,整合产业投融资平台、国际医疗康疗连锁机构、国内外专业规划设计团队、运用高效推广平台,全面引入环球医生、联合基因等国际前沿康疗度假产品体系,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准, 引进东方旅郡、凤凰禺谷等东方特色养生度假产品体系,全面对接全球化市场,打造区域文化旅游商贸圈、旅居度假养生圈,共同打造凤凰东方国际养生养老旅居度假区。

上一篇:地理工程下一篇:知识探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