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资源

2024-06-29

休闲资源(精选11篇)

休闲资源 篇1

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给人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 也改善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1 关于休闲体育

西方国家对于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很早, 而且非常重视, 休闲体育已经成为西方学者的专业研究领域, 建立有专门的机构开展休闲体育研究, 培养休闲体育人才。

目前, 国内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不断增多,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休闲体育”一词, 2000-2009年间共有742篇期刊论文, 52篇硕士论文, 1篇博士论文。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a.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如:卢峰的“休闲体育概念的辨析”;孔祥华“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理论诠释”。b.休闲体育在体育文化层面的研究, 如:高侠的硕士论文“论大众文化视角下的休闲体育”;龚建林“客家文化区域的休闲体育文化特色初探”。c.休闲体育价值的研究, 如卢元镇在休闲的失落。d.区域休闲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占研究内容主要部分, 如陈立富的硕士论文“淮安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现状的研究”;赵恒的硕士论文“北京市海淀区农村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e.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研究。吴贻刚认为:所有休闲体育服务机构必须变得越来越快捷;必须经常与竞争对手协作;树立讲效益的管理思想;对价格、时间和活动场地进行周密的思考。

1.1 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特征

“leisure sports”是休闲体育的英文表述, 有多种释义, 其中“休闲体育”是从时间的角度而言, “娱乐体育”则是从内容和目的的角度而言。对于休闲体育, 至今没有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定义或者解释。

从内涵上来看, 休闲体育首先应当是个人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自由支配的活动;其次, 休闲体育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达到健身、娱乐、交往等目的;再次, 休闲体育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刺激性、冒险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表现性;最后, 休闲体育是具有文化品位的社会文化活动。各种体育活动无论竞技与否都可能是休闲项目。如果参与者以一种追求自身体验的心态去参与, 那么, 即便是激烈的项目, 对他而言也只是一种休闲活动而己。因此, 从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考虑, 可以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休闲体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 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活动 (身体练习和运动项目) , 为达到愉悦身心、修身养性、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1.2 休闲体育的功能

学者们对休闲体育的功能有多种观点, 胡春兰等在《论休闲与休闲体育》、席玉宝等在《试论休闲与休闲体育》、卢锋在《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析》中都有论述, 我们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休闲体育还应包括个体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1.2.1 休闲体育的个体功能

休闲体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休闲体育注重运动的参与性, 在精神愉快、心情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锻炼, 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体质, 而且起到了在忘情的体育运动中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

1.2.2 休闲体育的经济功能

休闲体育是经济、体育一体化的产物。在美国, 休闲产业年产值达1万亿美元, 创造2500万个工作岗位, 占全美就业的1/4;英国, 休闲产业年产值达1360亿英镑创1/5的全英就业职位。由此可见, 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国家, 休闲体育产业无论是发展速度, 还是总体经济规模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中国体育的消费需要和能力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休闲体育产业己成为投资热点产业。

1.2.3 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在休闲体育的情景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的, 通过运动项目中的竞争与合作, 使交流的各方彼此容纳和接受。因此, 休闲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们加强与邻里、同事交往, 促进情感沟通, 建立良好关系, 营造温暖、舒适的家庭和公平和谐的社会。

2 关于体育资源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体育资源”一词, 2000-2009年间共有255篇期刊论文, 14篇硕士论文, 2篇博士论文。其中任海等对体育资源的开发, 体育资源配置及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秦贺余等在“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中指出体育资源的开发要从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已开发资源和待开发的资源中发掘新资源。谢英的博士论文“区域体育资源研究——兼论西部体育资源的开发”中重点研究了西部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问题。

3 关于休闲体育资源

休闲体育资源包括休闲体育自然资源和休闲体育社会资源。休闲体育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 可以用来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资源。休闲体育社会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体育元素经开发利用并为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各种资源。休闲体育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为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体育资源, 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很少, 在对2000-2009年间“休闲体育资源”一词的检索中, 只有6篇相关文献, 其中期刊论文4篇, 硕士论文2篇。其中喻坚在“对中西部地区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研究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研究以建立休闲体育资源理论, 解决中西部地区休闲体育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问题为思路。周红妹在“福建省休闲体育资源的现状和开发研究”中从整合场地, 优化管理, 人才培养, 信息网络宣传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 但缺乏对个体和区域休闲体育资源具体战略规划、对策措施的实践研究。总之, 国内关于休闲体育资源的研究倾向于理论探讨, 实践性的研究较少。具有针对性, 能够具体指导实践操作的研究, 更是严重匮乏。

3.1 休闲体育资源的基本属性

秦贺余认为体育资源具有有限性和无限性、多用途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的快速性;刘可夫认为体育资源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发展性和开发潜力的无限性;任海则认为体育资源具有需要的边缘性、形态的模糊性和类别的代偿性。本文认为休闲体育资源应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3.1.1 局限性

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中的休闲体育资源, 它们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 所具备的质量、数量和分布状况都是有限的。

3.1.2 个体特质性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地貌的不同, 休闲体育资源会有所差异。并且不同地区也会因政治、经济、社会、人口的不同, 所拥有的休闲体育资源不经相同。

3.1.3 共享性

一种资源的用途有时是多样的, 休闲体育资源也是如此。例如一些大型体育场馆设施, 在它不举行大型赛事的时候, 就可用作休闲体育活动场所。

3.1.4 形态多样性

休闲体育资源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 也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源 (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中可用于休闲体育服务的各类要素) 。

3.2 休闲体育资源的分类

休闲体育资源分类研究上, 可以借鉴体育资源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目前国内学者己深入到社会资源, 体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研究层面进一步扩大。本文借鉴体育资源的分类方法, 从休闲体育的本质属性、存在形式、活动性质、资源开发程度四方面进行分类 (见表1) 。

4 结论

目前, 针对休闲体育资源、尤其是西部地区休闲体育资源研究相对很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 本人对休闲体育资源基本属性及分类进行了研究, 为合理提高休闲体育资源利用率, 促进地区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完善地区体育工作和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摘要: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课题对休闲体育资源的基本属性及分类进行了研究, 认为休闲体育资源具有局限性、个体特质性、共享性和形态多样性;并从本质属性、存在形式、活动性质、资源开发程度四方面进行分类, 为完善地区体育工作和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休闲体育资源,属性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消遣和娱乐[J].体育科学, 1983, 1, 8-14.

[2] (美) 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16-78.

[3]陈鸿雁.台湾地区民众参与休闲运动之研究[M].台北:辅大出版社, 2000, 32.

[4]杨彬.多维视角下休闲体育的价值与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 2005:8-10.

[5]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10:362-363.

[6]胡小明.休闲理论与体育的娱乐化[J].四川体育与科学, 2005, 7:11-13.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195-204,

[8] (美) 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1-14.

[9] (美) 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 20-22, 72-105.

休闲资源 篇2

一、交通条件在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需跟上

近几年到南岳旅游的人数明显增多,这不仅是“五岳独秀”和“南岳圣帝”的名气大、旅游广告宣传有效,主要还得益于南岳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武广”高铁衡山西站的开设就为外地游客提供了快速便捷游访南岳的有利条件。南岳旅游交通条件还在不断完善,目前正在兴建南岳机场、扩建高速公路。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几年到南岳旅游的人数还会持续增多。

令人仰视的华山八旬“挑水夫”

以西岳作对比,华山素有“天下第一险”之称,但到华山不便,景区内交通不便,登山观景费时费力异常辛苦,充分考验和检验游客的体力。华山旅行交通条件也在努力改善中,但当前矛盾仍难以化解,景区容客量有限。上图以华山当地居民徒步沿山路挑运货物为生的真实图片说明华山景区交通不便的问题。

旅游者十分注重应享受的旅游服务质量,消费相对较高是“寸土寸金”的旅游区的共性问题,此外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商人的特点,素质不高的从业人员更有宰客和欺生的心态。游客在南岳旅游中遇到“买香烛”、“购物”、“食宿”、“导游”、“停车”、“方便”等情况时有“被宰”的深刻教训,有些游客心有不甘,借助网络媒介对“黑暗”事件予以曝光。近期,相关部门对南岳旅游区进行了调查,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如果旅游服务质量问题长期存在,对旅游区的形象不利,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南岳旅游区等级存在降级的危险,门票收费有可能随之降低。

当前南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结构层次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不够。南岳高海拔山区地多人少发展迟缓,山区居民信息滞后、生产受限、收入偏低。从长远来看,南岳旅游人数在增多、旅游人员结构层次也在发生变化,旅游产业结构和层次需要调整,旅游服务质量也要相应提升。政府和市场互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合理开发利用山区优势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能改善旅游区声誉和扩大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景区容客量、争取来了还愿来的“回头客”和“带客人”、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互动、促进南岳区“五位一体”建设的发展。

二、南岳西线山区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南岳衡山风景秀美,并以佛道共存为特色,东线景区旅行线路上道观寺庙众多,“香火”很旺,自古以来南岳旅游“宗教游”和“观光游”相互促进,农历八月份游客最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选择周末假日游、避暑游的休闲类旅游者也将会多起来,这有利于南岳旅游产业深化转型,也对旅游服务质量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验不够、现有的可再生生态资源未能有效利用等问题突出。

依托乡村优越的生态资源发展休闲产业是发达国家深入发展旅游经济、改善民生的成功做法,田庄观光、农庄度假、休闲农业等相配套的乡村休闲产业、产品和旅游服务运行模式已初步成型,休闲旅游或休闲度假游已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旅游以观光类旅游为主,层次低、效益差,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已步入休闲社会,从观山看水赏风景到追求自然和谐、享受绿色资源产品和服务的生态休闲旅游者大有人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乡村度假、田园观光、农家乐食宿等形式的休闲旅游也随之兴起,但发展模式未完善,需要在实践中改进。

南岳可以“秀”宗教文化、“秀”红色文化、“秀”民俗文化、“秀”美丽风景、“秀”生态资源,但很多品牌尚未“秀”好,南岳适宜生态休闲旅游的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够。以岳林乡为代表的南岳西线山区坐拥丰富的可再生的生态旅游资源,却未能充分合理开发利用。以前由于信息、交通、教育等诸多不利,高海拔山区生产生活受限,农村贫困落后,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因气候每年只能种一季产量不多,农田荒弃较多,富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农民能得到的财政补助极其有限,山区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

未能调动起来。社会的发展、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发展南岳区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西线山区优势生态资源发展南岳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任重道远、市场巨大、前景广阔,必将惠及千家万户。南岳西线山区旅游景点开发利用少、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丰富、居民点相对集中、当前交通也相对便利,在政府职能部门引导下,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开通西线“观光游”和“生态休闲游”线路、发展绿色生态休闲产业、发挥山区居民的能动作用,有利于增加边远山区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西线贯通城乡,历来是南岳区和衡山县西部山区乡村居民的出行干线,现已连通“衡潭”高速,西线周边生态资源美景丰富但开发利用接近于零,合理开发西线,东、西旅游线路互补也更有利于南岳区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岳林乡为代表的南岳西线高海拔山区可再生的生态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交融,交通相对便利,非常适宜开展观光和休闲旅游,具体来讲,至少具有以下六大优势,以山村为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地,开发西线山村市场,进而能带动和发展整体配套的休闲旅游产业(限于篇幅本文所附图片不多,有关山区生态资源和美景的图片可参考作者其余的相关文档)。

一是自然景观优美。高海拔地区自然景观开阔秀美且独特,“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是传统南岳观光游的特色,这些四季美景,在岳林乡地域内都能看到,此地也适宜观看雾凇。外地游人甚至不用辛苦登临南岳祝融顶峰观日,在海拔800余米的“西岭”地域就有观看日出、日落的合适地点;在此增设观日景点,能为广大游客轻松观日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是适宜休闲度假和避暑。以海拔800米的岳林村“西岭”地域为例,这里空气清新,环境清幽,交通便利,夏季气温尤其适宜避暑。可以试点开

设乡村度假公寓,发展农家乐周末假日游、商务休闲游、养生避暑游、山地健康运动游、田园休闲观光、乡村美食、民俗文化等休闲旅游产业。

三是绿茶质优。海拔800米以上的岳林乡地域自古盛产“云雾茶”,初唐时为皇宫贡茶,普通居民住户即可种植茶叶树、加工茶产品,但当前生产加工规模不大、品牌效应不强。山上茶场的效益不好,茶叶每年可采摘两次,可是茶场附近空闲人员少,手工采摘茶叶难雇人、成本高,茶场每年仅集中雇人采摘一次茶叶,茶叶资源浪费严重。以“云雾茶”为依托,可精制并再创无公害的优质茶叶品牌,大力发展茶叶精加工和广告、包装、销售、物流等产业,此外还可开展茶园观光、茶叶采摘、香茶礼佛等休闲类旅游活动。

四是水质优良。高山处处皆有水质无污染的天然山泉,利用充足的优质水资源,建立高品质的饮用水生产加工企业,创建南岳天然山泉水的高质量驰名品牌,效益必定可观。

五是适宜发展特色种养植和加工业。南岳高海拔地带气候独特,有大量的特色和珍稀动植物品种。例如植物有茸毛皂荚、摇钱树、银杏树等,动物有大鲵、穿山甲等,山珍野味和名贵药材众多。利用高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可开展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菌菇种植、养蜂、养山鸡、养河鸭、养池鱼、养蛇、养奶牛、养野猪、养大鲵(张家界的做法)等种养植,并发展薯类、豆类、蕨菜、栗子、猕猴桃等山区农产品加工业。

六是竹木资源丰富。南岳山区竹木资源遍布,并且楠竹和无名小野竹繁殖和生长迅速,春日的春笋,冬日的冬笋遍地可见,笋子采摘后可晒干或腌制,竹笋制品可打造成山区特色农产品。去过华山令我感叹:“家乡南岳山区的竹木类资源严重浪费!”相信游人到过华山旅游会得出同样的结论——竹子

加工后可制成上百种产品。华山之“险”体现于山高山奇,地理交通不便,而且各类山体以裸露的花岗岩为主,山区泥土不多植被稀疏,但在华山脚下却有专营“碳语堂”品牌的竹制品商铺,下面以图为证。

商铺营销人员在展示和说明各类竹制产品

休闲资源 篇3

关键词 腾冲县 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 开发现状

一、引言

休闲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的重要形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旅游休闲健身方式,因其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对推动休闲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及自己对体育旅游的了解和认识,研究腾冲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这对腾冲县的旅游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和分类

休闲体育旅游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为了放松和娱乐身心,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味和质量,而积极参与的体育运动与休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户外旅游方式。

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可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类,具体的讲,即自然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和人文社会休闲体育旅游资源。

三、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一)对山体资源的开发

对山体公园的开发:开发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休眠期天然火山博物馆—腾冲火山国家公园;开发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了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这些开发山体的景区内可进行多种休闲体育活动,如:登山、风景观赏、高山探险、森林探险、郊游等各种休闲体育运动。而休闲服务设施虽然还不完善,但最几年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

对地热温泉资源的开发,以腾冲热海最具代表性,该景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20公里,面积约9平方公里,前后共计开发温泉80余处,有热海大滚锅、万年哈蟆嘴、醉鸟神泉、怀胎奇井、美女仙池、扯雀魔塘等种种奇妙的地热景观,在旅游区内可进行,观赏、温泉疗养等休闲活动。

(三)对水体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

第一,开发了叠水河瀑布景区,是中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景区所开发的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可供游客休闲和观赏游玩;开发了北海湿地景区,是云南省唯一的国家湿地保护区.现已形成休闲观光、划竹筏、垂钓等独特的休闲旅游区;开发了大河水库,位于马站乡,离城不远、交通方便的大河水库具备较好的露营条件,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们的乐园。可在河边垂钓,经行野营和露宿等休闲体育项目。

(四)对峡谷地带的开发

腾冲樱花谷,位于腾冲县北海乡双坡村境内,临龙川江与高黎贡山相望,拥有七八个大大小小原生态露天温泉。现在,景区内已建成了高空吊桥、攀岩、温泉洗浴、大型秋千、龙江飘流、跨江溜索、马帮等项目,现在所开发的这些的休闲娱乐的体育项目充满激情,其中攀岩、溜索、骑马最受游客欢迎。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将推动腾冲县休闲旅游的突破和不断向前发展。

(五)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腾冲各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洞经古乐、皮影艺术、傈僳族“刀杆节”等。近几年,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得到恢复,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书画展、摄影展和文艺汇演,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并且在县城翡翠西路广场建设了“腾越旅游文化园”,用于民俗表演。这些对开发和建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和学者的到来、参观和学习,推动了腾冲民俗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目前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自然和人文两大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其次,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有较大改善,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不断完善,并不断加强与国际化的接轨。再次,民俗游游得到初步发展。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完整的开发方案和策略;休闲体育旅游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对旅游资源还未经行整体规划和开发;相关体育旅游人才的缺乏;体育旅游项目重复,缺乏有影响力的项目;对休闲体育旅游项目营销宣传的力度不够;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待加強;体育旅游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目前,腾冲县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并且休闲体育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逐步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不断推动腾冲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建议

1.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策略;2.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开发原则,完善相关法律规范;3.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4.加强和完善设施安全,不断提高服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65.

[2] 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试论青岛滨海休闲体育旅游开发[J].海岸工程2002(3):68-74.

[3] 张杰,曹洋.论我国西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安徽体育科技.2002(2).

[4] 马惠娣.休闲与体育的文化渊源及现代念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1):35.

休闲资源 篇4

1 江苏休闲产业人力资源与休闲经济内在关联机理分析

所谓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为主体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是一个产业群或产业链,已成为很多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1]。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们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是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目前国内外专家对休闲产业的界限都没有明确的划分,这里主要将休闲产业链上的龙头产业:住宿餐饮、旅游、居民及其他社会服务、文体娱乐业作为休闲产业的构成,并且将这几个产业的增加值作为休闲经济的构成部分。

1.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

1.1.1 灰色关联分析简单介绍

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一门新兴横断学科。灰色理论把系统分为黑色、白色、灰色三个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而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则称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2]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一般地说,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变化趋势也就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的规律性没有特殊要求,而且计算量小,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因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其基本步骤是:首先确定比较数列和参数数列,对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其次根据确定的序列求始点零化像(相对关联度需要先计算初值像);然后计算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最后对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灰色综合关联度既可以体现出折线X0与Xi 的相似程度,又可以反映出X0与Xi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的接近程度,较为全面地表征序列之间的联系。因此,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我们可以获知组成休闲产业的四部分,即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哪一部分对休闲产业的贡献最大。

1.1.2 人力资源对江苏省休闲产业发展影响最大

在2000年及2003年的细分行业中,由于旅游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在社会服务业中,而体育业包括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中、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包括在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中,为此,笔者在行业合并的过程中,就将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归并入休闲产业。

数据来源:2000、2002年的数据分别根据2000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整理所得;2001年的数据为填补数据,即取2000年和2002年的平均数;2003年的数据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4)整理所得。

10 求绝对关联度。令

Xi0 = ( Xi(1) - Xi(1), Xi(2) - Xi(1), Xi(3) - Xi(1), Xi(4) - Xi(1) )

=( Xi0(1),Xi0 (2),Xi0 (3),Xi0 (4) ); i=0,1,2,3,4

Xi 的始点零化像分别为:Xi0 ;

由undefined及

undefined; i=0,1,2,3,4

根据关联度公式:

ε0i=undefined; i=1,2,3,4

计算得

ε01=0.9166;ε02=0.5;ε03=0.5393;ε04=0.5

20 求相对关联度。

先求Xi( i=0,1,2,3,4 )的初值像,

由 Xi/=( Xi/ (1),Xi/ (2),Xi/ (3),Xi/ (4) )

={undefined}; i=0,1,2,3,4,

则Xi/ 为Xi 的初值像;

求出Xi/ 绝对关联度(方法同10,计算过程略) ,Xi/ 的绝对关联度即为Xi的相对关联度,得

r01=0.5488; r02=0.5622; r03=0.7541; r04=0.5538;

30 求综合关联度。

取 θ=0.5,由ρ=θε0i+(1-θ)r0i ;i=0,1,2,3, 得:

ρ01=0.7327; ρ02=0.5311; ρ03=0.6467; ρ04=0.5269

40 结果分析:

由ρ01>ρ03>ρ02>ρ04 , 可知 X1>X3>X2>X4

即X1因素最优,这说明劳动者报酬对休闲产业的产值影响最大,固定资产折旧次之,营业盈余对休闲产业发展影响最小。

1.2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在1936年的一篇题为《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的论文中提出的。投入产出法又称为投入产出分析,它是研究多部门经济的一种较好的经济数学方法,投入产出表也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或产业关联表,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它充分揭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3]。根据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直接劳动报酬系数。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反映本产业对活劳动的需求,报酬系数越大,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越高。

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中,由于旅游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在社会服务业中,而体育业包括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中、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包括在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中,同灰色关联分析一样,笔者在行业合并的过程中,也将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归并入休闲产业。2002年休闲产业主要构成部分则是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居民服务和其他社会服务业和文体娱乐业。

根据公式avj=vj/Xj, 求得江苏省2000年和2002年各行业的直接劳动报酬系数

式中vj表示第j产业的劳动报酬数,Xj表示第j产业的总产出。

数据来源:根据《2000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2002年江苏省投入产出表》整理所得

上表中的数据表明,2000年和2002年休闲产业的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均位于平均水平以上,也就是说,休闲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结果是符合江苏省休闲产业发展情况的。实际上,人力资源不仅在休闲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这一观点越来越受到管理学者、企业家和管理实践者的普遍认同。

2 系统整合江苏省休闲产业人力资源的对策建议

2.1 全方位培训相关各种高级人才

2.1.1 加强培训发展专业性的规划管理人才

战略规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全局的发展计划。目前江苏的休闲观念和休闲生活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少地方的休闲产业还刚刚起步,尤其是苏北地区,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的机构、设施、休闲商品等,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休闲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所涉及的面广,内容复杂,为了引导其健康发展,急需专业的规划管理人才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和正确引导,在规划布局上要与市场需求导向相结合,尽量减少休闲场所或设施的盲点地区;开发和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与国际市场接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在新优奇特上做文章;对休闲产业的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如针对休闲时间的过度集中,造成交通拥挤等状况,休闲规划要充分考虑分散化;在休闲产品的开发上,兼顾不同层次休闲者的个性化需求,实施多元化战略, 从而满足大众需求。

2.1.2 加强培训发展专业性的策划人才

目前休闲观念庸俗化,认为休闲只是看电视、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等,很多人甚至把“睡觉+搓麻将+看电视”当作了休闲的主体方式,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常见。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休闲项目缺乏新颖性,不能吸引和刺激这些休闲观念庸俗化的人。江苏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江苏休闲市场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关键要看是否有合适的产品去带动消费。目前国外的休闲特点是:享受平静自然的休闲,偏好健康运动的休闲、追求刺激冒险的休闲、崇尚娱乐体验的休闲。透过国外休闲产业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预见,“求新、求奇、求刺激”与“求高雅、求宁静”将是休闲产业两大主要发展趋势。“求新、求奇、求刺激”的休闲活动,年青人居多;而中老年人、女性、儿童等人群则青睐于“求高雅、求宁静”的休闲项目[4]。江苏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专业的休闲策划人员,结合休闲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现状,分析江苏国民的休闲活动特征,以“产品—市场”二位一体的策略为导向,及时预测产品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休闲产品的补充和更新换代。此外,休闲项目的开发要引导消费时尚,创造独特的休闲体验,以个性化取胜。

2.2 制度创新,顺应休闲产业人力资源需求

2.2.1 设立部际协调机构,宏观实现休闲产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

休闲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针对当前各种专业性人才匮乏的现状,政府应该支持设立部际协调机构,各部门工作上积极配合,注重协调,从宏观上实现江苏休闲产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保证休闲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行。

2.2.2 培育中介组织,发展休闲产业教育培训机构

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培育与引导,尤其需要对休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休闲业不仅在江苏,在我国都起步较晚,该类专业人才极其匮乏,休闲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盲点,国内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没有休闲管理方面的学科院系,即使开设了这方面的专业,一般也只是作为旅游系、体育系或人文专业等的补充。面对日益旺盛的休闲市场需求,江苏省的有关政府方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选择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休闲产业的相关专业,创立高级休闲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再教育基地,培育休闲产业链所需的各种经营管理人才。

2.2.3 引进来或走出去,培育休闲产业高层次人才

在美欧等发达国家中,休闲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休闲产业十分发达,在休闲服务方面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因此,一方面,江苏有关部门可以在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开展休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吸引国际知名的休闲学者来江苏省对休闲业的高级人员进行理论指导及专业知识传授,或者直接引进一批省外或者国外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休闲管理人员参与江苏省发展中的休闲产业的建设以缓解其高级人才短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派一些中青年骨干前往国外相关学校进修学习,掌握国外先进的休闲管理经验,了解最新的国外休闲发展趋势,并以此来带动、培育江苏省的师资力量,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及实务培训,来培养江苏本土的休闲产业各种高级人才。

3 结束语

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休闲产业的兴起,是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权威人士预计,世界发达国家将于2015年前后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离真正的休闲时代还有一大段距离, 但是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初步实现,以及新农村的建设,休闲活动越来越将成为江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不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从现在起,就要着手加强培训发展高质量的休闲产业链上的各种专业人才,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提供高质量的休闲服务,有准备地迎接休闲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48-52.

[2]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3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50-90.

[3]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68-175.

休闲资源 篇5

关键词 育才镇;休闲农业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S-9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Yucai Town leisur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natural endowment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Hainan eco-tourism, points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Yucai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put 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Yucai economy, so-called make full utilization of local resources to develop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Yucai Town ; leisur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 development

2006年,育才镇成为三亚市最年轻的建制镇,也是三亚最偏远的一个乡镇,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因黎族的散居习惯,加上基础设施较差,建筑零散,丘陵众多,自然村落和居住农户分散,多年来以传统种植产业结构为主体的农村经济难以快速发展,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黎苗族聚居村落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有鉴于此,笔者对该镇进行了充分调研,以期为当地探索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1 育才镇概况

育才镇行政区域面积314.9 km2,位于三亚市西北部山区,是三亚市唯一的山区小镇,也是全市没有海岸线的一个乡镇,更是三亚市的后花园,镇中心区距三亚市区仅40分钟车程。

育才镇是三亚地区黎苗少数民族聚集地,人口20 825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黎族19 030人,占91.4 %;苗族1 633人,占7.8 %;汉族162人,仅占0.8 %[1]。黎语和苗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

育才镇现有耕地面积2 031 hm2,其中水田307 hm2、旱地328 hm2、坡地1 397 hm2、水库21宗[1]。长期以来,育才镇农民生产发展主要以种植橡胶、槟榔、冬季瓜菜、水稻等为主,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发展比较薄弱,2012年全镇GDP为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 308元[1]。其中最偏远的抱安村,2012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 993元,远低于三亚市2012年人均纯收入8 825元的标准[2]。

2 育才镇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

育才镇由于地处山区,经济文化交流相对封闭,保存着非常丰富的适合休闲农业发展的旅游资源,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

2.1 人文旅游资源

育才镇保存着原生态的黎苗族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方面有船型屋、山兰糯米酒、七色饭、织锦等;非物质文化方面有黎苗族原生态民歌、竹竿舞、舞狮表演等。且部分农户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耕种方法和生活习惯。

2.2 自然旅游资源

育才镇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氧吧,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69.53 %,林木绿化率占全镇总面积的75 %[3]。育才镇山峦叠嶂,大部分山岭未曾开发过,生态保护良好,山林中有野猪、蛇、果子狸、山鸡等野生动物,林中的奇花异草、古树林木也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宁远河是育才境内的主要河流,河水清澈,水温较低,给人清爽冰凉的感觉,其径流中生活着国家2级保护动物花鳗鲡。农业景观也是育才的一大亮点,如花卉种植、有机农业、蜜蜂养殖、特色畜牧养殖等。

3 育才镇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自2006年10月育才镇建镇以来,镇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给农户带来水、电、沼气池、砖瓦房,村村都通了公路。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使育才有了花卉产业、特色畜牧养殖、蜜蜂养殖和有机农业等,大大提高农业产出的经济效益。水库和农田水利建设使得育才在缺水季节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可能。

4 育才镇经济发展现有的不足

虽然育才镇的各项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但同时存在的诸多不足影响了该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原生民族的文化正在流失。

4.1 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活和生产模式的改变

新农村建设让当地农户住上砖瓦房,用上了沼气。农业方面对农业机械的大力补贴使大多数农户都购买了机械化的农具。这使得如今的育才镇已很少能看到具有黎苗族特色的传统建筑了。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的消失,更是黎苗民族建筑工艺的流失。而烹饪的能源选择也多元化了,包括电、液化气或沼气。田埂上水牛变成了“铁牛”,这些都使得育才的乡土气息越来越淡薄。

4.2 意识形态的转变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民族文化的遗弃

育才镇原本交通闭塞,信息滞后,人民思想观念落后。随着镇区建设的加快,这些问题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人们逐渐在利益的驱使下丢弃了原本纯朴的民风。例如,为了追求冬季瓜菜的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的板结和地下水源的污染。橡胶、芒果、荔枝等一些经济树种的种植已经蔓延到了不少山岭的半山腰。育才胶厂的建成更使这种逐利思想显著化,育才原本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年青一代大多不愿从事农业劳动,而选择在城市中打工谋生。在经济利益和生活环境双方面的影响下,育才镇正在遗弃当地黎苗族原生文化,并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来换取现实利益。

nlc202309040347

4.3 文化虽有宣传但无传承

育才镇在保护黎苗族文化上也做了很多工作,组建了威风锣鼓队、竹竿舞队和黎苗原生态歌曲队。在“三月三”和各大晚会上代表育才出演获得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但在传承方面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如教一首歌曲需要一句一句地教,学习歌曲的难度也就增大了,有时即便自己唱错了也不知道,而需要有资历的老人的不断指导。

其次,学习本民族的原生文化的氛围逐渐变淡。民族文化是用来自娱自乐的,现在人们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本民族文化在娱乐性上又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自然无人问津。

再次,学生在校教育中缺乏民族文化教育。义务教育原本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在育才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设置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教育课程。而现在的境况是在校老师一般都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在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对本民族语言逐渐陌生,导致很少去说或者只会一部分本民族语言,而对本民族的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5 育才镇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使当地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和谐统一,因此在《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中,将育才镇规划为北部生态保育与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区[4]。此规划充分说明,在育才发展以乡村旅游、农场休闲、山地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休闲农业,辅之以民俗村、文化村,并以各乡镇为基营发展度假旅游,可以达到经济发展和保护原生民族文化的目的。尤其是2006年大隆水库工程的竣工,不仅为三亚市提供了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保障,还为育才发展休闲渔业和休闲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育才镇应当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纯朴的黎苗风情等,以“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建设集特色蔬菜和名贵花卉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美食、民俗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农园,辅之以“生态土鸡、鲜果、鲜蔬菜、鲜鱼、粗粮、野菜”等育才农家特色的“农家乐”,外加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使游客“有得玩、有得吃、有得带”,既有助于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生态改善,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文化,也可以作为三亚旅游业发展的补充,满足三亚乃至海南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育才镇人民政府. 2011年三亚市育才镇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汇报[R]. 三亚,2011.

[2] 中新网,海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EB/OL]. http://www.er-china.com/PowerLeader/html/2012/05/20120509105743_2.shtml. 2012-05-09.

[3] 育才镇人民政府. 周高明副市长一行到我镇调研材料汇报[R]. 三亚,2012.

[4] 三亚市人民政府.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EB/OL].http://www.sanya.gov.cn/news/gggs/gs/data/t20110131_24318.shtml. 2011-01-31.

休闲资源 篇6

旅游本身是一种体验,但休闲时代的体验对旅游提出了新要求, 即旅游应突破原始的表面层次的被动式的体验,而达到一种被动式的经历与主动感悟相结合的真正意义上的体验, 这就需要诱导人们进入体验的过程, 以使人们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收获。

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也在逐步移向海滨海岛、山岳景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乃至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的敏感区, 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时尚正在迅速发展[1]。然而, 人们对生态旅游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并不准确, 利用与保护措施在政府、企业及旅游者三个层面上明显脱节, 也缺乏相应的科学基础研究和可操作的具体规程[2]。

一、休闲旅游资源“鱼型”剧场开发模式的构建

“鱼型”剧场开发模式是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的支持下,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转化,从条块分割的个体经营向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转化,从关注眼前经济利益向可持续发展转化的新型休闲旅游景区建设新模式。以往的开发模式可看成是在自然区域进行的以观赏自然为目的的旅游,它关注的是自然景观的开发和游客的观光休闲,其旅游效益较为单一;而“鱼型”开发模式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中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中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要强调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社区发展的关爱。“鱼型”开发模式要求人们将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游客、旅游社区和政府管理结合起来,目标指向整个生态旅游系统的高效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东道主在生态旅游资源场景下的表演、东道主在掮客的作用下与客人的互动以及客人的参与等一个个具有空间约束性的旅游情境串联组合在一起并伴随着时间流而发生的心理调适和激变过程,而达到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休闲、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系统、高效环境的良性循环。

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说明休闲旅游过程:“旅游=演出”;“游客=观众”;“旅游线路=编剧”;“旅游目的地=剧场”;“旅游服务=使游客获得美好而难忘的经历与体验”。休闲旅游是客人与主人角色互动的产物[4]。

从东道主(包括经营者、当地政府、居民等)的前期准备和筹划及掮客的牵针引线到客人(旅游者)愉悦的生态旅游体验感知, 在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于其中, 东道主在旅游资源开发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适宜的景观开发和游览规划;最佳的生态旅游资源文化与生态的剧场展示和对游客的关爱服务和对社区发展的贡献。传统的旅游开发中, 或过度人工雕凿与城市化, 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原貌;或缺乏必要的生态文化展示, 严重影响到游客的文化认知和生态体验, 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展示。

从客人角度,即旅游者的角度来讲,是指客人支付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满足其旅游欲望的经历和体验。旅游者通过对旅游产品的购买与消费,获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旅游者眼中的旅游体验,不单单是其在旅游过程中所购买的一个饭店的床位,一个飞机或火车的座位,或是一个旅游景点的参观游览,一次接送和陪同服务等等,而是旅游者对所有这些方面的总体感受,是一次经历和休闲。

同时,旅游者在休闲旅游体验来说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旅游资源的感知与体验;对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与责任;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和对发展的贡献。以往的旅游活动, 由于忽视了生态文化的认知和生态体验的获取,致使旅游需求满足程度不足, 旅游者感受和体验效益下降;由于忽视对生态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责任破坏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休闲旅游标志着传统旅游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观光模式, 向着深层的生态文化与休闲为主体的方向发展。休闲旅游是一种创造难忘经历的活动,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 旅游者已不满足静态的观赏,而是希望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等全方位的参与,充分认识和理解生态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获得丰富的生态知识、亲身经历和精神享受[5]。

二、漓江·古东景区“鱼形”剧场开发模式实证研究

(一)漓江·古东景区在“鱼型”剧场开发模式上的实现

漓江·古东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从旅游观赏途径的实现、旅游交往途径的实现、旅游模仿途径和旅游中的游戏[4]四个方面来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进行分类归纳分析,从不同层次分析景区内的休闲旅游资源在“鱼型”剧场开发模式中的应用。

1.旅游观赏途径的实现。古东景区位于漓江以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景区面积8 220.83亩,森林覆盖率为95%;山溪碧流,蜿蜒曲折;溪中乱石堆积,谷内飞瀑高悬;山坡陡险,石多土少;生境湿润,森林别致。

瀑布源头距景区4km, 其中涌泉大水窿岩溶泉为源头,水流像趵突泉一样出露翻涌。反映岩石形成于浅海及海陆交互的环境[6]。漓江古东景区是广西首家绿色环保教育基地。景区内通过各种微缩实景及图文资料以独特的视角向游客展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人们在穿越广场时不经意间受到了环保教育,一些国内外的环保专业人士也给予景区很高的评价。

2.旅游交往途径的实现。“古东”之称,实为壮语地名的遗存,是古壮字“儂農”的汉语注音,意为“丛林深处”。壮族先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游客也可以领略到壮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

古东森林属北亚热带丛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林中80%以上为枫香树,是目前已发现的全国最大的红枫纯林,每至深秋,枫叶灿若红霞,成为桂林及南方观赏红叶的好去处。

3.旅游模仿途径的实现。位于环保广场内雕塑群以其形态各异的造型,向旅游者说明环保与人类的关系;大门照壁上变形的蛙图案(俗称“蛙孕”),寓意壮族祈求人丁繁衍,六畜兴旺,向旅游者展示了古老壮族文化的图腾;3亿年的观音神像,完全符合佛家弟子的信仰,顶礼膜拜是顺理成章。

4.旅游中游戏途径的实现。漓江·古东景区在不同的游览路段开设了专项的游戏来调动旅游者的积极参与性,其中有:刘三姐歌圩;走瀑戏浪(古东景区的瀑布是可以攀爬的瀑布,可以触摸的瀑布,一改传统的你指我看方式);森林剧场化(利用自然景观和自然材料结合日常生活设计多个参与性小品,使游客在林木穿梭中开怀畅颜,享受森林浴的美妙与乐趣)、红枫节、拓展活动等。

(二)漓江·古东景区在“鱼形”剧场模型开发中的运用

利用剧场理论来分析这个舞台出现的各个角色。整场戏剧的导演、监制和编剧———景区各个部门员工扮演的主人角色,在休闲旅游开发方面充分体现了休闲理念。漓江·古东景区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陆地资源景观类,景区一方面合理的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充分地利用现有生态旅游资源来展示大自然的美与崇高;另一方面以期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刺激旅游者的游览兴致,充分的利用每一块土地来展示大自然的秀美和环境保护知识。在水域资源景观类,通过与水的接触、水与文化的融合来集中游客的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地融入自然,享受自然,暂时忘却日常生活的喧嚣而挑战个人的极限。

整场演出的线索(旅游线路的设计)是从景区入口少数民族建筑、图腾、小吃和手工艺品的展示,到一进景区在青山秀水间与三姐的对歌;从嬉戏在飞流直下的瀑布到颇具游戏性质的拓展运动;从在百米之上的吊桥欣赏红枫树林到下山途中一步一看的桂林方言;从六人一架的马车返回到一人一匹的南方马试骑,都体现了景区在设计旅游线路时的良苦用心。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是整场戏剧高潮迭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景区的可持续绿色管理为休闲生态旅游的开展铺平了道路,也为剧情的推动奠定了基础。

随着戏剧帷幕的徐徐拉开,演员和观众———旅游者闪亮登场。在这里旅游者扮演的角色既有演员的参与部分也有观众的欣赏部分。无论旅游者在这里是要寻求审美体验、遁世性旅游体验、认知性旅游体验而或极端旅游体验,都有其展示的舞台和其独特的视角。无论旅游者在这里是要欣赏大自然的幽美或崇高,或与朋友沟通感情或结交不同的朋友,而或寻求生命的刺激参与到大自然的游戏当中,都有其不同的实现方式。在这里与单纯的游山玩水和以观赏自然景观为目的旅游不同, 在表演中让旅游者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寻找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答案;并通过旅游者亲身参与, 使参与者了解自然的纯洁和秀美, 亲历文化,引发反思,产生共鸣,从而使休闲旅游超越单纯观光旅游的形式与结果。

总结

随着《国民休闲计划》慢慢拉开帷幕,作为休闲旅游的旅游资源如何能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体验效果,带来愉悦的休闲目的,“鱼型”剧场开发模式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建设搭建了一个模型,使其在以后的休闲旅游过程中, 能够充分地观看自然、感受自然、倾听自然、体验自然、阅读自然、欣赏自然, 同时保护自然, 以实现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论生态旅游资源[J].思想战线, 1999, (6) :33-38.

[2]约瑟夫·派恩, 詹姗斯·吉尔姗.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Mbaiwa J.E.The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Okavango Delta, north-western Botswan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3, (54) :447-467.

[4]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5]李莉.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体验研究——以入滇游客旅游体验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5.

[6]王力峰, 王志文.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6) .

休闲资源 篇7

关键词:海南,休闲健身产业,人力资源,策略

一、人们的休闲健身需求与休闲健身产业趋势

(一) 人们的休闲健身需求分析

1、工作压力和高节奏生活, 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休闲健身的渴望。

现代人们普遍的感觉是, 工作繁忙紧张、竞争压力很大, 城市生活节奏太快。在工作之余, 人们非常渴望过清静休闲和健康自然的生活。深圳的一位朋友说:“花钱请人吃饭, 不如花钱请人出身汗”。在深圳等大中城市, 不少职业人士都崇尚工作之外健身打球和周末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

2、科技进步让白领阶层人数增多运动减少、健康水平降低, 健身需求更强。

据专业机构统计调查资料显示, 35-50岁年龄段缺乏锻炼人群中, “三高”人群逐年上升。血脂增高, 占32%;高血压, 占22.2%;血糖偏高, 占3.68%。其中, 高血压、血脂增高和血糖增高三项指标上升趋势明显, 分别比去年增加2.6%、4.3%和9.2%。32%存在脊椎问题;60-70%的城市白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质虚弱人群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如何科学运动, 是大多数人的困扰问题, 而传统的健身方式, 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健康生活的需求。

3、健身是生活方式, 更是投资行为。

在现代社会, 健身早已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 而不是消费项目。健身俱乐部是会员生活的家园, 有诸多功能:认识朋友, 彼此交流的平台;兴趣爱好的秀场;生命锻炼的中心……既是消费的意识, 健康也是被作为一种“投资”理念存在的, 健身消费是有回报的, 结实的肌肉、弹性的皮肤、坚韧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广泛的交际, 等等。这种休闲健身理念, 为休闲健身产业发展打开一个广阔的空间。

4、收入水平提高和较多节假日为人们休闲健身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时间保证。

几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们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人们需求日益丰富多彩,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开始从生存型转向生活型甚至有些已达到享受型, 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提高, 更加注重体验消费, 更加注意休闲健康活动, 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和整个人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随着周四十小时工作制度和双休日的普遍实行, 法定节假日的增加, 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 以及弹性工作制度试行和推广, 人们有更多更灵活的工作外支配时间。这一切为休闲健身产业发展提供的经济基础、需求规模和时间保证。

(二) 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趋势

有需求就有市场, 有市场就有利润, 有利润就有资本追逐, 有资本追求就会有产业发展。需求规模越大, 产业发展越好, 并且二者还可以良性互动。人们休闲健身的日益增长的大规模的需求, 就为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 休闲健身产业在中国应该说是处于已经起步即将腾飞大发展的阶段, 需要正确引导并大力推动其发展, 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1、健身市场有效需求充足。

目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直观的、分散的室外健身, 他们需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器械、行之有效的锻炼效果以及有组织的、有专业教练指导的健身, 渴望得到更多的健身知识、健身指导, 专业健身机构的需求量随之增多。据初步统计, 我国现有大小健身机构八千余家。但按全国人口12亿计, 人均健身机构拥有量为每15000人才拥有一家健身机构, 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每30人拥有一个健身机构相比, 还存在很大距离。因此, 即使健身俱乐部几何增长, 仍不能满足人们对专业健身的需求。

2、奥运推动健身产业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价值就接近1.7亿元。中国目前体育用品一年的销售额在300亿-400亿元。到2010年,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年产值占GDP的比重有望增至0.3%。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用品设施需求的拉动下, 中国未来体育用品行业和健身要求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3、健身产业向着休闲健身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提升, 人们更加渴望工作时间之外有一个轻松健康休闲又能交际交流的生活方式, 传统健身产业需要向着休闲健身一体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们的休闲生活和健身交流的需求。

二、海南的休闲健身产业的战略定位

(一) 海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框架:到2020年, 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幅度跃升, 三次产业的比重趋近15:45:40, 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左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色充分体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社会就业充分, 家庭财产显著增加, 居民生活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0元。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教育体系、医疗保健体系比较完善, 居民素质明显提高, 全省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综合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 将海南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特别提到要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 以增强吸纳就业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 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积极发展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为现代大工业服务的基础性生产服务业, 培育发展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 改造提升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餐饮等产业, 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十一五”期间,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对旅游业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作出了明确的规划。

海南旅游业, 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 认真组织实施《海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推进旅游业升级转型。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深度开发高尔夫度假休闲游、保健康复游、热带森林游、水上运动游、会展旅游等产品, 提高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的比重。充分利用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 积极发展温泉康乐、康复、疗养等医疗保健产业。

从海南十一五规划纲要可以看出, 与休闲度假和有氧健康为主题的旅游业相适应, 需要大力发展海南休闲健身产业, 推动海南旅游业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 海南休闲健身产业定位分析

综上所述, 可以这样来设计海南休闲健身产业定位:以产业服务核心, 打造休闲健身与社会交际平台;产业服务对象, 以本岛居民和休闲旅游度假人士为主;产业经营形式, 以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休闲健身设施、体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私营企业经营的休闲健身俱乐部、酒店提供的休闲康体设施来共同推进, 高档有氧运动的专业高尔夫俱乐部等包括政府、社会公共组织和私人企业共同投资发展的多种经营形式构成;产业布局结构, 应根据本岛居民分布密度和休闲旅游人员分布来灵活安排。

休闲健身产业健康发展, 除了政府推动和社会各界投资支持外, 关键需要能够支撑其健康的人力资源。

三、海南休闲健身产业健康发展的人力资源对策

我国体育健身产业蓬勃发展, 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幅度的提高, 国内国外的健身品牌纷纷开张, 专业健身机构雨后春笋般树立。当“花钱买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时尚观念, 各种体育消费场所应运而生, 而营利性专业休闲健身机构以其专业的服务与配套的设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休闲健身产业具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趋势下, 健身产业要进一步壮大, 同样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具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在发展健身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在继旅游产业, 海洋产业之后, 休闲健身产业也应当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之一。因此对海南省健身产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意义重大。

(一) 海南健身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特点分析

以健身俱乐部为例, 目前海南省健身俱乐部 (健身房) 一共有12家主要品牌, 规模较大, 影响力较广, 市场份额占领相对教多的有五家。下面是这五家企业人才数量的相关统计 (见表1)

学历方面, 这五家健身俱乐部员工人数一共为92人。其中本科以上文凭者21人, 占总人数的23%;大专文凭者30人, 占总人数的33%;高中以下文凭者41人, 占总人数的45%。

专业技能方面, 五家健身俱乐部教练人数一共为52人, 其中, 考取国家级健身指导员证书的有13人, 占总人数的25%;无证上岗的有22人, 占总人数的42%;相关体育专业毕业的有27人, 占总人数的52%。

由以上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海南省健身产业从业人员中本科生毕业的只占23%, 人才文化程度偏低;在教练当中体育专业毕业的只占52%, 其他的多为业余爱好者, 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考取国家级证书的也只占25%, 这表明海南省健身教练的专业水平还需要极大提高;还有, 在中层管理人才与网络宣传技术员方面人数太少, 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弥补职位空缺。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大致估计, 海南省休闲健身产业的从业人员总体数量少, 文化程度偏低, 专业技能不高, 管理层与网络宣传技术人才的缺乏是现在海南健身产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另外, 海南本土人才只占总人数的43%, 所以人才流失也是海南健身产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海南省休闲健身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策略分析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大力吸引培养休闲健身管理技术人才。

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加快健身产业中的基础性作用, 把海南省健身产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轨道上来, 树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原则, 采取不同的形式, 灵活的机制把国内外优秀的健身人才吸引到海南省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努力实现人与事业的共同发展。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人才工作的首要位置, 从教育、培养、关心、引导、激励等环节入手, 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休闲健身产业人才应该包括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专业经营人才和健身技术人才三大类, 要按照产业发展需要来大力引进、培养和充分激励休闲健身人才。

2、加快本土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

目前海南省高校中只有海南师范大学设有体育系, 海南本土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应当实行扶持倾斜政策, 通过引导高校扩大对体育生的招生规模、争取国家财政设立定向奖学金、减免学杂费、定向就业等措施吸引、培养、留住体育人才。高校本身应当调整学科结构, 在办好传统优势特色专业的基础上, 从海南具有的独特天然条件出发大力发展体育学科, 为海南体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建立企业内部培训机制。

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是企业壮大的先决条件, 企应当以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企业自身特色的人才培训体系, 可以选派公司员工到高等体育院校进行进修、培训, 让他们了解健身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学习最新的健身知识与技术。企业要舍得在人才培训上加大投入, 通过培训, 不断拓展企业人才各方面的能力。

4、优化人事制度管理, 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人才的管理是事业发展的保障, 其关键是实行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通过优化人才资源环境, 引进竞争激励机制, 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提高工资待遇。在海南省消费偏高而工资偏低的现状下, 企业应当充分考虑通过加薪、晋升等福利措施来发展培养才人。企业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加快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 鼓励人才创新的氛围。

5、积极引进国际大型健身俱乐部连同其管理技术人才落足海南。

新鲜的空气, 宜人的气候, 美丽的风景是海南发展健身产业的优势, 依靠独特的天然条件及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引进像中体倍力、青鸟、宝力豪、浩沙等国际大型健身俱乐部, 让国际航母型俱乐部参与来改善海南健身人才培养机制。

6、政府应制定吸引、培养和激励休闲健身产业人才的倾斜政策。

在健身产业, 政府针对从业人员的特点要制定统一规范的资格认定, 尤其是健身教练, 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另外, 政府应积极支持每年一度的海南省健美锦标赛, 引导媒体多予以关注报道, 扩大健身的影响力,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给予奖励, 并予以大力宣传。

总之, 随着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的休闲健身需求会不断增多, 必须做好海南休闲产业规划和政策配套, 鼓励政府、公共组织和私人企业共同投资推动休闲健身产业发展, 并提供有效配套的人力资源支撑, 才能推动海南休闲健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进步有效推进海南旅游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2005年度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报告[R].中国统计年鉴 (2005)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休闲资源 篇8

湖南省森林资源非常丰富,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 类型多样, 植被带谱、季相变化明显。森林公园数量日益增多, 从1982年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开始, 截止2008年1月全省已经建立82个森林公园, 总面积34万hm2, 形成了6大相互联系、各具特色的森林旅游区域。2007年, 湖南全省森林公园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45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9.4亿元, 创造社会产值5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7.9%、32.4%、39.4%。根据规划, 到2010年湖南将建设森林公园100个, 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16亿元。

近几年, 湖南森林公园旅游收入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关的社会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人。根据湖南省林业厅调研结果, 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使全省670个村、85个乡收益, 受益人口约117万人, 有267个村脱贫致富。张家界、桃花源等一批旅游收入超千万、上亿元的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了带动当地旅游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龙头。2006年湖南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见表1。

2 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资源情况

就森林休闲产业而言, 目前的资源市场主要分为3部分, 即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森林资源特点明显, 有利于开展森林休闲旅游 (表2) 。其一, 森林休闲资源总量丰富, 分布范围广泛, 从城市中心到乡村到处都有森林休闲的去处;级别多样, 有世界自然遗产胜地张家界武陵源, 也有适于居民日常休闲的省市级森林资源。其二, 湖南森林休闲资源品位高, 不仅自然风景独特, 还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如“五岳独秀”的南岳、天下驰名的桃花源、九疑山的舜帝陵、湘西南佛教中心的云山、闯王李自成归隐的夹山灵泉禅寺等。此外, 湖南森林还幸存有世界著名的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杏、珙桐、水杉、水松、银杉, 数量多, 生长良好。其三, 湖南森林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湖南森林旅游资源分布连片配套, 主要集中在以长沙为中心 (包括株洲、岳阳、湘潭、衡阳、郴州) 沿京广铁路的湘东旅游线, 以张家界为龙头 (包括常德、益阳、湘西州、怀化) 的湘西北旅游线, 以邵阳为中心 (包括邵阳、娄底、永州) 的湘西南旅游线。

3 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产品谱分析

3.1 森林观光休闲

观光旅游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旅游产品, 也是人类为了满足其好奇心而产生的初级旅游产品。正因为其初级性, 它是最为普及和最易接受的旅游产品。观光休闲是湖南省森林休闲产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可针对所有游客的一个重要旅游产品。为了适应体验经济和休闲旅游需求, 我们可将原有观光旅游产品进行扩充和丰富。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观光内容非常丰富, 观光条件相对成熟。森林观光休闲旅游主要由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丰富的森林生物资源、镶嵌在森林中的水资源及该区地土家族的民俗风貌等组成。在现有基础上, 增加观光的休闲价值, 一方面充分调动游客的精神参与性, 可从游客角度突出特色产品, 突出独特岩石类型石英砂岩、特有树种武陵松、特有动物娃娃鱼、特有民族土家族风情, 使游客真正愿意来了解其中的独特性所在, 并探索这些独特产品背后的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及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游客的身体参与性, 如让旅游者参与植物引种驯化, 亲自营造结婚纪念林、青年林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林木园等。目前的森林观光让游客在被动的攀爬中被动地看、被动地听, 对绝妙的山水风光“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其实大可让游客去触摸, 去品尝, 去询问, 全方位地参与森林中的每一个部分, 尽情地亲山、亲水、亲民、亲近生物, 真正达到身心愉悦的休闲目的。

3.2 森林运动休闲

户外运动与户外游憩从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城市化导致居民对自然和健康追求的不断强化, 运动休闲旅游在旅游产品中占有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森林是人们运动休闲的理想之地, 目前湖南有很多森林旅游地开展了森林运动休闲项目, 如登山、漂流、垂钓等, 但仍存在产品相对单一、项目雷同、漂流项目过多等问题。各地森林旅游地可因地制宜地设计运动休闲旅游产品,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郴州五盖山狩猎场、张家界森林公园皮划艇激流回旋就已发展成国内知名品牌。因此, 在现有基础上, 一方面要改善传统的森林运动休闲产品, 对一些登山项目线路不宜设计得过长、过险;漂流项目要适当开发沿途景点, 避免雷同。此外, 要通过争取体育赛事来推动森林休闲运动, 如张家界森林公园“第五届亚洲皮划艇激流回旋赛”、张家界天门山“第三届亚洲杯攀岩锦标赛”和“国际特技飞行表演赛”、壶瓶山“自然水域漂流公开赛”和“自然峡谷动力伞飞行挑战赛”等都很成功。另一方面, 要继续丰富湖南森林运动休闲产品内容, 如开发森林自行车、森林游泳、森林小型高尔夫球场、森林汽车越野等。

3.3 森林保健休闲

森林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保健功能吸引着旅游者, 因此森林也是人们保健休闲的首选之地。森林保健休闲应包括对游客身体与心理的保健和疗养, 如身体保健 (如素质拓展活动、绿色健康饮食等) 、心理保健 (如通过观赏美景放松心情、通过参与一些娱乐性活动释放压力等) 、身体疾病治疗 (如泡温泉、森林浴、空气浴、天然氧吧等) 和心理疾病治疗 (如静坐、与人沟通交流等) 。通过这些活动, 游客既能从中发现快乐, 又能收获健康, 即寓健康于快乐。在开发项目上, 可选择在交通便利、客源充足的森林旅游地适当开辟森林疗养保健度假区, 如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 还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建设森林医院。森林医院是指既不靠吃药打针, 又不需医生治疗, 完全利用森林环境来治疗人体和心理疾病的地方。湖南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品位较高, 可考虑在每一个地区建设一所森林医院, 通过森林浴、天然氧吧等方式达到治疗的目标。

3.4 森林娱乐休闲

娱乐能使人在玩乐中彻底放松, 是直接达到休闲目的的途径之一。与一般的娱乐休闲相比, 森林娱乐休闲效果更好, 内容更丰富, 可根据游客需要多方位开展娱乐活动, 如餐饮娱乐 (烧烤、农家饭等) 、住宿娱乐 (野营、住山寨) 、民俗娱乐及其它时尚娱乐 (森林K歌厅、森林电影院、野战模拟基地等) , 不仅把人们平常的娱乐活动置身于美丽的森林环境之中, 还能体验到平常没有的娱乐休闲项目。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湘西北旅游线和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旅游线, 森林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山寨比比皆是, 少数民族风情浓厚, 具有开展森林娱乐休闲的良好条件。同时, 这些地区的旅游业一直以“游”为主, 开展森林娱乐休闲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3.5 森林探险休闲

探险旅游是户外娱乐的一种形式, 也是提高人类适应性的一种特殊方式。探险旅游的许多项目属于体育领域中极限运动的范畴, 森林也是探险旅游者经常选择的目的地之一。森林探险休闲大致可分为空中探险类型 (乘热气球、高处跳伞、蹦极跳等) 和陆地探险类型 (野外生存拓展探险、远足、溯溪、高山绕绳下降、攀岩、探洞等) 。湖南森林探险休闲有几个比较经典的地方, 如郴州莽山原始森林探险、常德壶瓶山原始森林探险漂流、湘西州小溪原始森林探险、张家界八大公山原始森林探险等, 主要集中在湘南及湘西森林保存较好、人烟稀少的地区。除了进一步优化现有项目的开发外, 还可增加一些时尚的探险项目, 以吸引更多的探险旅游者。

3.6 森林生态教育休闲

教育休闲是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 主要是在休闲的环境中使人得到教育。与休闲教育不同, 后者是教人们怎样积极有效地休闲。教育休闲是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 使人在休闲中受教育, 在教育中休闲, 两者相辅相成, 森林是生态教育休闲的最佳场所。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 生态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相对来说, 户外生态教育显得更直接、更有效, 所以现在很多森林旅游地已变成了生态教育基地, 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就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为此, 要充分发挥湖南省森林资源的优势, 发展森林生态教育休闲, 如采集标本、摄影绘画、野外科考等, 每个地区都建立起标志性的生态教育休闲基地, 将森林的教育休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4 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开发设想

4.1 以游客需求为中心, 注重游客的体验性

目前, 湖南省大多数森林公园以观赏自然景观、动植物及摄影等较为原始的生态活动为主, 往往只注重静态观赏而忽略了与游客的互动性, 很少为游客提供参与性活动, 缺乏游客融入主题情境的机会, 这样就降低了游客体验的深度。而今天的游客己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大众旅游时期的“走马观花”, 更多的游客期望通过自身参与得到难忘的整体旅游体验。因此, 森林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 应从休闲旅游产品角度来理解和开发, 为旅游者提供体验型旅游产品。

注重游客体验型旅游产品, 使森林休闲旅游产品主题化, 使游客得到强烈的印象和感受。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主题设计, 要把森林旅游项目、森林景区、旅游服务内容、过程和环境贯穿起来, 全方位展示某种文化或事件等, 加强旅游者在活动中的综合体验, 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

4.2 以资源特色为依托, 开发适宜性产品

湖南森林旅游的开发, 要充分利用各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地质地貌资源等, 再结合各地的具体资源情况、风俗民情等地方特色, 大力开发森林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不但可提高森林旅游区经营单位的经济收入, 而且能提高游客的体验质量。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东旅游线, 经济较发达, 客源充足, 森林休闲应结合都市休闲, 突出该区域浓厚的文化底蕴, 以鲜明的对比效果展示森林休闲的魅力;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湘西北旅游线, 森林旅游发展基础较好, 产品开发较成熟, 客源相对较广, 要进一步发挥森林旅游的积极效应, 将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转变, 同时突出该区域丰富的少数民族风情, 把森林休闲与民俗休闲有效地结合起来;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旅游线, 资源禀赋条件良好, 但资源开发与客源基础相对较弱, 目前主要任务是利用自身优势, 合理开发和扩充客源, 逐步发展壮大森林休闲产业。

4.3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重点开发近程产品

由于森林休闲旅游产品自身的特性以及自驾车旅游的不断升温, 加上我国法定假期的调整使小长假增多, 旅游者对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开发城市型或城郊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应主要针对城市及周边市场, 并在环城游憩带区域进行, 如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湘潭市昭山风景区、张家界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怀化市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等, 都可开展针对近程游客的森林休闲旅游。开发乡村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 重点针对本市居民森林休闲的需求及区域周边城市居民小长假的需求进行开发。湖南省乡村型森林数量众多, 占全省森林资源的1/2以上, 如张家界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丰富, 其市场主要针对张家界市居民, 周边城市客源主要以自驾车游客为主;郴州莽山自然保护区也是如此, 以郴州本地居民和广东自驾车游客居多。此外, 湖南省还要加强森林休闲旅游市场营销, 使森林休闲旅游顺应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趋势, 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道路。加强各森林旅游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实现优势互补, 可组建森林旅游集团公司或加入地方旅游集团公司, 以提高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拓宽旅游客源市场, 打造湖南省森林休闲旅游品牌。

4.4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保护森林环境

森林旅游活动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它与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人类“回归自然”心态的激活、传统旅游形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森林休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 应抛开“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将人类的旅游活动控制在自然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同时健全森林旅游组织管理体系,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建立与完善森林旅游的管理职能, 切实维护森林公园和其它森林旅游景区的合法权益。此外, 要建立健全森林旅游科技支撑体系, 加快培养不同层次的从事森林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 广泛开展森林旅游科学研究工作, 搞好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肖和忠, 张玉杰.关于森林旅游资源及其发展取向问题的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1) ∶21-25.

[3]杜江, 戴斌.中国出境旅游研究报告[R].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4]俞晖.21世纪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林业经济, 2001, (9) ∶51-53.

[5]邓和平.对湖南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产业的若干思考[J].经济地理, 2007, 27 (3) ∶526-528.

[6]苏孝同.森林休闲——21世纪的朝阳产业[J].中国城市林业, 2006, 4 (5) ∶43-45.

休闲资源 篇9

乡村休闲旅游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 均具有重要意义。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省会, 是海南省旅游集散地,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 针对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本文在深入调研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深入的基础上, 依据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单体旅游资源分别加以评价, 得出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总体评价, 并提出发展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建议。

1 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起步较晚, 目前海口市有魁星农业观光园、绿枫山庄、凤生香草园, 琳章农家乐、下山村农家乐、本立村乡村游、加乐湖村会议旅游和龙鳞村的乡村度假旅游等较为成熟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形成了个体农庄型、乡村组织型、景区带动型、公司独立开发型、综合开发型五种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但从总体上来说, 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仍存在旅游产品挖掘不足, 旅游设施体系还未形成, 旅游开发缺乏整合规划等问题。

2 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2.1 评价方法

依据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规定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单体旅游资源分别加以评价。评价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综合评价, 得出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 将其分为五级, 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得分≤29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2.2 评价结果

通过各指标因子打分, 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评分为77分 (评价过程见表1) , 属于四级旅游资源, 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有较强的开发基础和前景。

海口市所有调查的270个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结果表明, 海口市共有五级旅游资源单体2个, 占全部比例的0.7%, 四级旅游资源单体7个, 占全部比例的2.6%, 三级旅游资源单体34个, 占全部比例的12.2%, 二级旅游资源单体75个, 占全部比例的27.8%, 一级旅游资源单体97个, 占全部比例的36.0%, 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 (五级) 2个, 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 (三级以上) 42个, 占全部比例的15.5%, 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 (一、二级) 172个, 占全部比例63.8%, 未获等级旅游资源56个, 占全部比例的20.7%。通过以上分析表明, 海口市优良级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部分单体规模较大, 特色明显, 开发潜力大, 普通级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数量最多, 比重最大, 未获等级的旅游资源数目也比较多, 这些旅游资源主要是一些规模小、形态受损、分布比较零散的古迹文物和规模比较小的水库和果园。总体来说, 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

3 发展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建议

海口市具有优良的乡村休闲旅游资源, 独特的热带环境资源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环境,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前景可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一方面可以丰富海口市旅游产品, 满足游客不同旅游偏好, 另一方面也能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改善农村面貌。海口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应重视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做好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海口市要在认真做好乡村休闲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 协调乡村休闲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突出区域旅游景点与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之间的衔接, 科学制定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规划。 (2) 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要确立乡村休闲旅游在海口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同时, 制定相关的政策协调、扶持和规范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3) 加大乡村休闲旅游的投入力度。可通过政府扶持、股份制融资、引进外资、社会融资等途径, 加大乡村休闲旅游的投入力度。四是调整现有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结构。从旅游的前景来看,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趋势, 乡村休闲旅游也毫不例外。海口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必须逐步转变到度假与观光相结合上来。因此, 必须针对度假旅游者的心理需要, 多开发能够充分满足其精神享受和情感体验的休闲度假产品, 提高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参考文献

[1]杨冠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J].今日海南, 2009 (5) :23

[2]殷蕾.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设计[J].综合管理, 2009 (3) :183-185

[3]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86-88

[4]胡英清.中国休闲旅游发展研究进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会科学版) , 2008, 30 (4) :139-143.

[5]保继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干旱区地理, 1988 (3) :201-205.

休闲资源 篇10

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兼网络编辑部主任于波主持“峰会”第一个环节的对话。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假日处处长沈虹认为,现在的休闲存在着多元化的特性,主导产业是文化、旅游和体育。但由此延伸出来的农业休闲、海洋休闲,军事休闲,甚至还有休闲地产业。

休闲多元化的六种方式

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副局长郑晓明认为,旅游是休闲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有多元化发展趋势,郑晓明把休闲分成六种类型,一个是传统的观光休闲,第二个是文化休闲,第三个是体育休闲,第四个是娱乐休闲,第五温泉休闲,第六个乡村休闲。他表示,近几年来南京市在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依托南京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山水资源和一批观光旅游的景点,打造南京旅游文化特色。

汽车休闲渐成一种时尚

上海欧亚汽车董事长谢钰在论坛上提出了房车休闲的概念,他认为汽车跟休闲产业的结合也是多元化的体现,他建议政府部门应有意识地将汽车和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公众正确休闲消费。谢钰说,现在汽车休闲在民间已经发展得很蓬勃,房车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块。谢钰说,“现在有一些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如果不让他们在国内用掉,转移到国外是非常浪费。我感觉中国人现在确实是有一批玩车的或者喜欢奢华品质生活的,应该让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带动汽车休闲产业。”

酒店是休闲产业的“名片”

北京国宾友谊酒店管理公司副总裁刘勇从酒店在休闲产业上的作用阐述了他的观点,酒店业无论在休闲城市当中还是旅游城市当中,都是一张名片,这个名片体现了文化旅游的内容。

休闲资源 篇11

在这种形势下研讨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并制定实施营销策略,对于进一步促进门头沟区沟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休闲旅游的当代解读

休闲旅游一直以来是人类追求生活品味的佼佼者,在中国古代也是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娱乐项目之一。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与朋友在会稽山之阴兰亭旁游憩,并留下空前绝后行书“兰亭序”。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虽然享受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身心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走进山林亲近自然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现代休闲旅游是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社会生后回顾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同时陶冶身心的一种特殊活动。

另外,在城市郊形成的一种地域经济形式———沟域经济,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支撑恰恰来源于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由此可以看出,休闲旅游不仅仅是当代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形式的重要部分。

2 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的基础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分为8类。门头沟区主要旅游资源单体计100个,属于8 类,6个亚类,30个基本类型,按类型统计,地文景观类单体16个,占16%;水域风光类4个,占4%;生物景观类8个,占8%;天象与气候景观5个,占5%;遗址遗迹8个,占8%;建筑与设施34个,占34 %;旅游商品17个,占17%;人文活动13个,占13%,数量比较丰富,类型齐全,接待能力较强。见表1。

2.1.2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008年以来,门头沟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立区战略,不断加大生态投入力度,全区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水利设施、道路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0.6 亿元,同比增长了15.2%。生态造林成效显著,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79%,山区植被净化功能明显增强。

2.1.3 政府主导下良好的政策支持

1)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全区旅游资源开发涌现新亮点。利用政策手段盘活旅游产业发展资金,2014年共3个项目申请市级专项资金支持;与4 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向41家单位和个人发放约55笔贷款,贷款总额约2.08亿元。立足资源优势培育新兴景区和旅游新业态,推动京西商旅古道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桑峪村汽车露营地工程,完善阳坡园等精品旅游村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灵水景区、南石洋大峡谷景区建设步伐,培育新兴景区和旅游新业态。依托部门联动推进旅游、农业、文化等多元要素深度融合,培育出6类35家乡村旅游新业态;举办重阳文化节、永定河文化节等各类综合性文化活动;完成虚拟现实3D漫游项目和应急救援系统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开展智慧景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2)软硬件改造带动服务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开启了新阶段。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黑车、黑导游、非法小广告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实施市级办实事项目,提升改造8家景区及民俗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目前9个厕所、4家单位标识系统通过验收,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成7家京郊旅游特色业态的评定及35家特色业态的复核工作,新增神泉峡1家3A景区、涧沟村1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各类平台受理旅游投诉30起,群众满意率100%;开展京郊旅游“百千万”培训,组织民俗专家对15个行政村300多名民俗户进行入户诊断式培训,加快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签订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联合区安监局加快推进28家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抓好春节、十一黄金周、山地旅游文化节、APEC会议等重大节假日、活动的安全管理,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0 余次,抽查企业141家、出动检查人员400余人次,排查隐患10处,不断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监督管理。

3)精准营销带动客源市场,全区旅游品牌培育达到新高度。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建立媒体信息数据库,通过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对区内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各类信息1 125条,与北京旅游网、周末去哪玩儿、艺龙旅游网等网站合作,线上线下宣传门头沟区旅游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举办了潭戒两寺新年祈福、山地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推出50余项特色旅游活动和2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活动,推介优秀旅游商品,挖掘旅游消费潜能。

2.2 劣势分析

2.2.1 部分旅游景区环境较差

由于过去长期大规模的过度采矿,导致斋堂镇妙峰山镇废弃采矿区的植被覆盖率低于10%,土层、岩石裸露,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并且在遭遇大风天气时,矿灰、土壤造成的沙尘极大的污染了空气和永定河水源,造成得危害极大,影响了游客参与旅游的兴趣。

2.2.2 旅游增速快,但旅游总量低、增量少

门头沟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速相对较快,但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总量在全市所占比重仍不到1%。门头沟区旅游企业数量少,“食住行游购娱”中旅游各要素的发展与其他区县相比不均衡,旅游商业和旅游餐饮收入在旅游综合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位于全市倒数第二,只占全市两项收入的0.5%。并且能够弥补餐饮、住宿、娱乐、旅游商品空缺的民俗旅游发展比较滞后,缺乏经营特色,未形成品牌。门头沟区经营民俗旅游数量在全市13个有经营民俗旅游的区县中位于第7位,但综合收入位于倒数第三,因此门头沟区民俗旅游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可开发和提升的空间,应加大对门头沟区民俗旅游及特色新业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引导发展方向,倡导错位开发和品牌塑造,提升经营理念、接待档次和规模,以民俗旅游的整体提升促进全区旅游收入的总量增加。

2.2.3 乡村旅游和旅行社发展不容乐观

受永定镇等地区拆迁和统计口径调整影响,观光园、民俗户和乡村旅游从业单位个数均有所减少,再加上受7月份冰雹的影响导致京白梨卖相差,价格下降,销量同比减少,给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带来较大影响;旅行社收入方面主要是受自驾游分流、国内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和宣传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导致旅行社发展进入下行期。

2.2.4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有待提升

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改变,景区的发展必须要依靠景区门票以外的其他消费刺激才能增加收入。但目前,门头沟区大部分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服务接待基础设施不够、消费项目少,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的阶段,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全链条发展很不均衡。多数景区旅游收入仅仅依靠游览门票这一单一环节的一次性消费,对于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配套设施开发建设不足,无法满足旅游快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游客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此外,随着广大游客旅游观念的逐渐转变,自驾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然而,目前门头沟区针对自驾车游客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和娱乐项目还十分匮乏,广大自驾来区的游客旅游消费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不少游客抛弃了景区景点旅游的制式化限制,借用门头沟区整体优良的旅游环境,自主安排野外烧烤等旅行内容,并自行携带旅游食品、器具等配套物品,造成了进入门头沟区的大量旅游者并没有真正产生旅游消费,也没有起到带动门头沟区的旅游收入增长的作用。

2.2.5旅游活动缺乏推陈出新

门头沟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活动,尤其是冬季旅游产品匮乏,形成明显的旅游淡季;现有的旅游活动缺乏精品策划包装,部分景区常规性旅游活动持续多年,亟需策划推出新的旅游活动,打造新的吸引点和旅游增长点。

另外,在人文关怀方面缺乏意识,例如:宾馆酒店设施也略显滞后,目前全区仅有两家四星级宾馆,并且远离著名景区(灵山和百花山),其他民俗接待户较多,但是设施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客人的需求。如果管理方面加入人文关怀因素,将会对产业效益生成有益的影响。

2.3 机遇分析

2.3.1 休闲旅游深入人心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年度公报:2014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2.6 亿人次,同比增长4.0%。总收入3 997亿元,同比增长9.0%。国内外旅游总收入为4 280.1亿元,同比增长8.0%。2014年出国处境游人数410.2万人次,同比增长23.9%。2014年底全市机动车已达559.1万辆,同比增长2.83%。其中居民用汽车532.4万辆,同比增长2.60%。家庭用汽车437.2万辆,私人汽车中家庭轿车316.5万辆,同比分别增加2.51%和1.77%(图1)。私家汽车的增加为居民自助外出休闲旅游提供便利条件,使得人们更具有主动性。

以上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日益蓬勃,休闲旅游业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巨大潜力。

2.3.2 自主型旅游者促进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每个人的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自驾游、徒步穿越、自行车骑行等一批新型旅游者涌现。门头沟区的灵山和百花山地区就有相当一批以登山长距离穿越野山的游客。仅仅从近几年“驴友”报案救援的频次就可以看出这些游客的数量庞大(见表2)。

这类人喜欢冒险刺激和自由的方式在山林中穿行,乐在其中,危险也蕴藏其间。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吸引众多极限运动爱好者也带动兴趣相投的人群,同时开发出户外运动产品、山林向导以及救援人员。这样就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也为沟域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2.4 挑战分析

2.4.1 竞争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北京市各区县都开始意识到休闲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并且形成了相对各具特色的格局。对于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的争夺,会给门头沟区休闲旅游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北京市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如果成功,将会促进延庆县、昌平区等地的山区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势必对门头沟区休闲旅游带较大压力。

2.4.2 宣传促销力度不够造成的挑战

门头沟区休闲旅游宣传力度还不够,对于灵山百花山等优美的自然风景宣传力度不够,对山中的奇险宣传不足。这必然对于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制约,同时也会给旅游者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如上文所述会出现较多险情。目前,其他区县开始大力宣传本区县特色项目,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比如海淀区大西山地区红叶节(登山游憩),平谷区的桃花节(休闲游憩),延庆县的龙庆峡冰雪节(滑冰观冰灯)等等。在这方面门头沟区还缺乏宣传力度和品牌意识。

2.4.3 环境保护乏力对持续发展造成的挑战

休闲旅游需要优美的自然环境,人们离开城市走进山林峡谷寻找的也是这样的环境。因此今后应该着力保护未遭破坏的自然环境,尽快修复曾遭侵蚀的山林沟壑。如:珍珠湖是一个大型水库,其周围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水呼应,景色十分优美,吸引了大批的游人,但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景点破坏、污染,水质下降,湖里生物大量减少,类似的过度开发行为不仅仅对旅游资源是一种威胁,同时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修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并且需要更多资金投入,阻止了当地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的长期良好地发展。

3 结论

1)门头沟区是北京西部生态涵养与水源保护建设的重点区域,对休闲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贯穿始终。采取生态旅游的方式发展休闲旅游业可有效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休闲旅游开发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且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管理的双赢局面。

2)充分挖掘区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古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高端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落地,开发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等多层次需求的高品质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休闲产业产品升级,充分发挥高端旅游产业在未来全区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3)立足各镇旅游文化资源,依托镇企合作模式,做好民俗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规划开发工作。

4)抓好安全管理,监督企业对事故易发、多发、频发的隐患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继续推进旅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针对旅游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岗位操作人员开展逐级培训,组织企业开展消防、搜救、防汛、游船逃生等应急演练,提高事故灾害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摘要:在对门头沟区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对门头沟区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缜密分析汇总,提出关于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建议,进而为促进沟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沟域经济,休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培玉,何佳梅.21世纪初中国体育旅游开发的必要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8-61.

[2]张庆新.北京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及营销策略[J].体育科技,2008(1):5-8.

[3]张义丰,李想,傅晓莺.北京山区乡村生态旅游典型案例开发研究——以门头沟区清水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3573-3575,3589.

[4]石岩,舒宗礼,夏贵霞.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现状综述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7(4):59-62.

[5]井玲.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48-54.

[6]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5):90-100,115.

[7]韩鲁安,崔继安,和平.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44.

[8]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经济社会统计报告(下册)[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193-257.

[9]张工.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8:290-293.

【休闲资源】推荐阅读:

休闲制约06-03

森林休闲06-07

休闲思想06-14

休闲农庄06-25

休闲养老07-07

休闲功能07-30

休闲时间07-31

休闲渔业08-08

乡村休闲08-08

休闲文化08-22

上一篇: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下一篇:排气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