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织物

2024-08-01

无纺织物(共12篇)

无纺织物 篇1

大豆蛋白纤维作为新世纪的“生态纺织纤维”,既具有天然植物蛋白的优良性能,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既有单丝纤度细、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碱性好的特点;还有着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光泽、棉纤维的吸湿性和羊毛的保暖性等优良的服用性能,因此被业内人士誉为“21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大豆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纤维,是生产各种高档纺织品的理想材料。

如下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织物组织对大豆蛋白织物透气性、透湿性、耐磨性的影响。

1 实验

1.1 织物准备

纱线材料:纯大豆蛋白股线;

纱线规格:14.58tex×2;

组织结构:平纹,2/2斜纹,5枚2飞经面缎纹;

织物密度:经密255根/10cm,纬密203根/10cm;

织造设备:ASL2000-20-24型剑杆小样织机。

1.2 透气性实验

实验仪器:YG (B) 461D—Ⅱ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

实验方法:在保持织物两侧压力差为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的空气流量,就可以推求出织物的透气性。透气性表示织物在一定压力梯度下,气体通过织物的气孔和间隙向外扩散的能力,用透气量来表示。透气量越大,织物的透气性能越好。织物的透气率常以Bp来表示。

式中:V———T秒内通过织物的空气量(ml);

A———织物的面积(cm2)。

1.3 透湿性实验

实验仪器:YG501型透湿试验箱;

实验方法:透湿量是指在织物两面分别在恒定蒸汽压的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单位织物的水蒸汽质量。本试验主要采用透湿杯法测试织物单位面积透过的水蒸汽质量。把盛有吸湿剂(硅胶干燥剂)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这里采用温度40±0.5℃,湿度38.5%±2%),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包括试样和吸湿剂)质量m的变化,以及下面公式来计算出透湿量。

其中wvt为每平方米每天的透湿量[g/(m2·d)];

s为试样面积(m2);t为透湿时间(h);

算出3个试样的透湿量平均值,修正为10g/m2·d。

1.4 织物耐磨性实验

实验仪器:YG (B) 401D型全自动织物平磨仪,AB104-N电子天平。

实验方法:将织物试样在一定条件下与磨料(全毛华达呢磨料)接触并做相对运动(本实验采用李莎茹曲线的运动轨迹进行相互摩擦),使试样受到多方向的磨损,通过对比织物磨损前后的变化来评价其耐磨性。

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试样的透气性、透湿性测试结果见表1。

2.1 透气性

织物透气性决定于织物中经纬纱线间以及纤维间空隙的数量与大小,亦即与经纬密度、经纬纱线特数、纱线捻度等因素有关。此外还与纤维性能、纱线结构、织物厚度和体积重量等因素有关。本实验中,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组织对织物的透气性的影响很大。观察表1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纤维原料相同时,织物组织不同,织物的透气性有很大的区别,特别表现为缎纹的透气率明显的大于平纹和斜纹。这是由于织物组织本身存在着差别,使得试样的交织点密度规律为:平纹>斜纹>缎纹,那么形成的织物的浮长线长度就会表现为:缎纹>斜纹>平纹,浮长线越长,织物内纱线间的紧度就越小,所以空气越容易通过织物,织物的透气性也就越好。

2.2 透湿性

作为服装用料的织物,透湿能力的好坏至关重要,透湿性好的织物穿着起来使人体感觉舒服,相反则闷热、不透气。由表1可知,不同组织相同原材料的织物的透湿能力相差不大,可以得出大豆蛋白纤维机织物的透湿性能的好坏与织物的组织关系很小。

2.3 耐磨性

不同组织对大豆蛋白织物的磨损性影响情况可以从图1看出来。

此外,分别取一组磨了10000次的三块织物的试样图象进行比较。见图2。

通过对比不同组织结构大豆蛋白织物的磨损情况和磨了10000次的不同组织试样外观特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2.3.1 平纹织物耐磨性能好,而且不易起毛起球:但是织物的光泽比较暗淡,手感较硬。

2.3.2 斜纹织物耐磨性能最差,易起毛起球,但是织物纹路美观,光泽柔和,手感较好。

2.3.3 缎纹织物耐磨性能一般,特别容易起毛,纹路易于变形;但是织物的组织美观,光泽华丽,手感最好。

究其原因还是和三原组织的特点相关。

平纹组织交织点多,浮长较短,织物的断裂强度较大,受到的作用力较小。平纹织物一般处于零结构相或第五结构相,通常经纬纱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织物两面都比较平坦,经纬向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小。

斜纹组织交织点比较少,浮长较平纹长,但是斜纹织物强力和挺括程度不如平纹织物。受到的作用力比较大,重量损失较多。

缎纹组织交织点较少,经浮长较长,受力大于平纹小于斜纹。在磨损过程中,大量的经浮长线使缎纹的重量损失比平纹大,比斜纹小。耐磨性较好的原因是由于纱线和纤维能退让缓冲,纹路较易滑移,从而减缓了纱线的外力作用。

3 结语

通过实验证明,在细度相同的情况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组织不同,织物的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透气性能来看,突出表现为缎纹的透气性明显的大于平纹和斜纹;在耐磨性能上,平纹织物耐磨性能好,而且不易起毛起球,斜纹织物耐磨性能最差,易起毛起球,缎纹织物耐磨性能一般,特别容易起毛,纹路易于变形。因此,在设计或选择大豆蛋白织物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组织对大豆织物的服用性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用途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29-331.

[2]赵书经.纺织材料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436-438.

[3]昝会云.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服用性能分析[J].棉纺织技术, 2007, 35 (5) :265-267.

[4]蔡陛霞.荆妙蕾.织物结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2-40, 186-196.

[5]钱坤, 王鸿博.大豆纤维机织物导湿透气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 2004, 25 (1) :74-76.

[6]郭红霞.天竹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分析[J].纺织科技进展, 2008, (11) :57-58.

无纺织物 篇2

针对目前长丝织造行业产品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继续加大产业升级的力度,不断拓展行业发展空间,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配合纺织工业联合会认真做好《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继续按照《长丝织造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总体部署,着力推动长丝织造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促进长丝织造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加强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的引导,进一步拓展产业用长丝织物的空间,大力开发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类的新产品,尤其在长丝高仿棉产品上下功夫,鼓励发展大花幅、丝质细密化及宽幅长丝色织大提花类织物。围绕创新特色产品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采取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典型特色产品,如仿棉联盟、仿真丝联盟、防寒服联盟等,不断挖掘产品创新的潜力。

搞好标准化建设,推进技术进步。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好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在近期要积极组织企业做好急需产品标准的制定,积极争取取水定额标准和能源消耗标准的立项,探讨落实职业操作技能标准的制定,开展职业操作技能标准的培训,为全国职业大赛打好技术基础。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也是长丝织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应当给以足够重视。中水回用技术已在恒力集团、三志纺织、岜山集团等一批企业中实施,达到零排放,这符合长丝织造企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大力推广。长丝织造产业的落后设备及产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来实现逐步的改善。在产能更新换代方面,也需要依靠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例如盛泽地区,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实施产能升级换代。

在可持续发展上,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科学性管理来实现。比如说,现在环保部总是说化纤仿真丝面料由于必须通过碱减量处理,所以是一类双高产品,要限制我们的发展。但是最新创新成就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碱的用量,并且有些企业还可以不用碱减量的方法,通过采用多F数超细纤维,在后整理过程中,依旧可以做到真丝般的效果,目前已有一批成熟的技术可以在不用碱减量的情况下,通过采用F数不同的超细纤维,做出不同风格的仿真丝面料。这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手段,减少环境污染。对于企业而言,技术改造、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都是永恒的主题。要发展就要靠科技进步、就要将企业的存量资产加以优化,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继续加大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将品牌建设与产品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名优精品的推荐和精品生产基地的授牌等活动,大力宣传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树立优势企业品牌形象,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已经做的足够大了,但我们做强的基础是什么?其中一个就是品牌建设,要强调品牌,大力宣传品牌。当然,品牌的建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很多文化底蕴。

双层织物种类丰富 篇3

最近一两年在时装流行趋势中,羊毛面料再次受到重视,日本尾州产地的面料厂家也非常积极地开发新的面料。尤其是市场上对于纺毛面料的需求依然很高,由于纱线阶段的生产能力有限,因此销售活动比去年更早开展。

针对今年秋冬季人气很高的双层织物以及双面织物,各厂家都增加了商品种类,推出更具设计性的新作品以满足2016秋冬的需求。例如FINETEXTILE公司的双层织造的双面织物,一侧具有针轧效果,令人感受其深刻的存在感。日本ACE公司推出正反面织造组织不同的“异材料双面布(梳毛、纺毛)”。MIZUHO兴业公司通过独创的摩丝状药剂涂布加工“Re·Born”使面料正反面具有不同风格,推出独具特色的双面织物。

针对近年来流行的面料“表面风格”以及“外观表情”,各厂家也作为开发的关键词积极丰富产品品种。岩田健毛织公司的马海毛花呢显示具有毛羽感的表面风格。三星毛丝公司利用压缩针织的凹坑加工营造独特的气氛。渡六毛织公司使用铜氨丝等材料,不局限于纯羊毛,着眼最终成衣推出具有独特表面风格的花呢。

追求轻量也是一大主题。宫田毛织工业公司的88%羊毛、12%尼龙的集圈编织面料通过组合梳毛和纺毛材料实现了迄今为止没有的分量感和轻量。森织物公司使用羊绒混、马海毛混的纺毛纱展示弹性和轻量。

此外,还通过独创原料及纱线的针梭织、拉舍尔提花等推出多种面料以丰富顾客的选择。铃宪毛织公司储备销售13种色彩的使用独自开发原料的色织纱,是卷曲性强、保暖性优异、轻且暖和的梳毛材料,用于西服及裙子、夹克衫、大衣等各种服装的面料。

SOTOH JTECH公司和海外纺纱工厂新开发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用气流纺纱线(75%羊毛、25%尼龙)制做的针梭织、拉舍尔提花面料,和SOTOH公司合作根据需求使面料具有不同风格。

1. FINETEXTILE公司使用不同材料的面料。

2. 日本ACE公司的异材料双面布。

3. MIZUHO兴业公司的独特加工。

4. 铃宪毛织公司扩充使用独创羊毛原料的面料品种。

5 . 岩田健毛织公司具有尾州产地特色的面料。

无纺织物 篇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穿着发生了很大改观[3], 针织物质地松软, 对其进行活性染料染色, 对改善织物的外观、服用性具有重大意义。

2 活性染料对汉麻纤维作用的基本原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6]; 最常采用的染色方法: 浸染法。

3 汉麻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因素[7]

反应温度: 分别在60℃ 、70℃ 下处理。纯碱用量: 用作固色剂, 控制用量。

4 实验分组

5 Color i5 - D测色配色仪测试织物的a,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6 分析与讨论

Color i5 - D测色配色仪测试织物的a* 值, 由上表4 - 4 - 1 - 4可得出如下线性方程:

由P < 0. 05 显著, : W = - 0. 98538 + 0. 29000* 温度

可知在汉麻针织物织物的a* 值试验中, 温度对其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 织物的色光转红。

参考文献

[2]张建春, 张华, 张华鹏等.汉麻综合利用技术[M].北京:长城出版社, 2006:299-407.

[3]郝新敏.汉麻纤维与汉麻产业发展[J].中国纤检, 2011 (5) :26.

[4]高志强, 马会英.大麻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J].北京纺织, 2004, 25 (6) :30-38.

[5]龚飞.汉麻纤维及其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 2010, 03:48

织物组织的词语含义和例句 篇5

织物上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如平纹、斜纹、缎纹等。表示织物组织的图形叫组织图。

二、织物组织造句

1、素织物组织设计中还必须同时考虑综框方面的约束要求。

2、多数凸轮装置不便于修理,更换织物组织(特别是复杂的织物组织)时要耗去较长时间。

3、该方法已成功应用到织物组织结构自动识别系统中,取得了较快的拼接速度和较好的拼接效果。

4、文章从织物组织、原料配合、拼块形状及排列形式等方面对具有仿绗线、仿拼缝工艺效果的大提花织物的设计技法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5、只要将经纬紧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丝线排列方式及工艺合理配置,均可形成较为理想的纬向弹力织物。

6、实践表明,通过Matlab语言对于织物组织矩阵变换具有简便、直观的优点,对进一步开发织物组织CAD程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7、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经纬线密度和捻度,对织物的热湿移动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8、织物组织与结构是高职纺织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课程实践性强。

9、织物组织对吸声系数有一定影响。

10、对原料选配、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到加工工艺的整个开发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介绍。

11、为机织物组织计算机仿真模拟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12、复杂织物的经纬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纱线组成,各系统的纱线彼此交错相互重叠,织物组织较难分析。

13、用彩色扫描仪输入紧密织物组织的灰度图像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文件,然后通过灰度图像形态学处理获得增强图像。

14、这种织物组织作为骨架及覆面可以来制造各种复合材料板材而具有普通意义。

15、介绍了纱线生产和筒纱染色的工艺,根据织物组织设计上机工艺,采用合理的后整理工艺对织物进行了洗呢、防缩、柔软和热定形等整理。

16、阐述多臂织物组织矩阵的自动设计方法。

17、本文探讨了织物经纬纱捻度,经纬纱密度,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对过滤布的透气性,强力和过滤阻力的影响。

18、探讨了原料处理,织物组织结构,整理工艺,织物服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问题。

19、适当的织物组织结构是保证织物具有导湿快干功能的重要因素。

20、应用灰度共生矩阵分析不同织物组织结构的纹理特征差异。

21、随着织物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厚度的增加,Y形涤纶纤维织物的干燥速度下降。

22、给出了一种色织物组织计算机分析与设计方法、数据和程序结构,并给出了一般组织、重组织、双层组织的设计算法。

23、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达角联锁织物组织。

24、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检测织物纹理方向、识别织物组织以及经纬密测量的新方法。

25、砂轮网布,主要有中、无碱玻纡网布织物组织结构有平织、绞织。

26、文中重点探讨了几种常见织物组织的密度、盖度率及充实率最大值的计算及其与织物结构相的关系。

27、选择恰当的原料和织物组织,配置好色条是衬衫料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8、影响织物剪贴性能的因素很多,织物组织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走出“冷宫”得抗菌织物 篇6

当年的抗菌织物,一度伪劣、假冒产品泛滥,不但抗菌效果不佳、保健功能差,而且因所用药物有刺激性而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结果导致没人敢问津的地步。近年来,抗菌内衣制作过程中引入了高科技,严把质量关,從而开拓出广阔的发展新天地。随着抗菌内衣的热销,抗菌织物走出了“冷宫”,又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今的抗菌织物能不能治病,有没有抗菌效果呢?

我们发现,科技含量高的抗菌织物,确实具有抗菌保健作用,药效持久且无毒无害,也不易引起过敏。某些抗菌织物对感染性皮肤病的效果较好,尤其是股癣、足癣等真菌病,使用抗菌织物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正确的用法是先采用药物治疗真菌病,然后再用抗菌织物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一般只要经常穿着就可有效预防复发。由此可见,抗菌织物只是协助巩固疗效、预防复发,而不是治疗药物,更不能代替药物。此外,选用抗菌织物还要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部位和人群,有所区别。例如,为了防止足癣复发,可选用防癣袜或防癣鞋;对股癣则宜选用防癣裤或抗菌内衣。市场上抗菌织物“包治百病”式的夸大宣传,既不客观,也不利于抗菌织物的正确使用。

皮肤健康者使用抗菌织物,皮肤的正常菌群不会遭受破坏,可以放心穿着。如果抗菌织物采用化纤原料制成,应注意皮肤是否对这种纤维过敏,以免发生接触性皮炎或引起瘙痒等不良反应。抗菌织物“有效期”较长,实验表明,抗菌袜等洗50~100次后,抗菌效果才会下降,而此时袜子已快要穿破而遭丢弃了。

多轴向缝编织物 篇7

关键词:多轴向,缝编织物,航天材料

1 缝编织物简介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缝编织物最早出现在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1998年,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引进了MALIMO第一台新式多轴向缝编机, 同时将该项技术引进到中国。由于它的纤维平行且伸直, 是一种无卷曲结构, 同时, 它又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纤维放在不同的角度, 使材料中各方向纤维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很快得到广泛使用。缝编织物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复合材料制品上。近年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新型高性能纤维的出现, 复合材料用缝编织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在风力发电叶片、船舶等大型复合材料制品上得到广泛应用。

2 缝编织物的特征

1) 缝编织物是由若干层伸直并相互平行的纱线层组成, 需要时可添加短切毡层;

2) 纱线角度分别为0°、90°和/或±45~80°, 顺序可加以变化;

3) 各纱线层用缝合线固定, 以防滑动;

4) 可以根据设计需要, 实现不同纤维混合编织, 充分发挥各种纤维性能。

2 缝编织物和普通织物结构的差别。

1) 缝编织物的纱线是相互平行且伸直的, 普通织物的纱线是卷曲交织的;

2) 缝编织物的纱线可按多种角度排列。而普通织物只能有0°和90°;

3) 缝编织物为多层结构, 最多可达八层, 再加上1~2层毡。而普通织物一般只有两层;

4) 缝编织物各层之间用缝编线捆绑, 纱线之间不容易移动, 且缝编线线圈长度可调整而普通织物靠纱线相互交织而成, 纱线间易滑动。

3 缝编织物的优点和特点[1]

3.1 充分发挥纤维原始特性、提高复合材料性能

由于缝编织物的纤维是相互平行且伸直的, 当其与树脂结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受力是, 每束纤维都均匀的承力, 所以纤维的强度和刚度在复合材料中得以充分发挥。另外使用不同纤维混编, 可以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性能纤维的性能。而普通织物的经纬纱线呈波浪状, 当其受力时, 纤维要先展直后才能受力, 受力不匀, 导致材料局部破坏。

3.2 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普通织物制造的复合材料, 由于在层间有较多的树脂, 并且在外力作用下纤维和树脂间发生相对滑动, 所以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 树脂和纤维间的界面很快受到破坏, 导致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降低。而在缝编织物中纤维是伸直而平行排列, 而且树脂含量相对较少, 层间界面结合较好, 所以树脂和纤维间的界面较为稳定, 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3.3 提高材料损伤容限,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可靠性。

由于缝编织物的层间用涤纶丝缝合, 其抗损伤容限性相比传统机织物有所提高。损伤容限的提高对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的复合材料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风力发电叶片, 其增强材料损伤容易有效提高后, 将大幅降低叶片的使用寿命, 缩减维修成本。

3.4 各向可设计

多轴向缝编织物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织物各层可以根据需要预设计, 不仅织物密度、层数可以预先设计, 原材料也可以根据预先设计选定不同特性的材料。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使用状态选定材料的类型、方向、单层密度等, 一次编织出满足要求的产品, 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特性。目前在风电领域已大量使用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编的缝编织物, 芳纶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编织物则在船舶领域广泛使用。

3.5 改善了材料的工艺性能

1) 浸润性好

普通织物的纤维是高低交织的, 垂直方向的纤维树脂阻断了树脂的流动, 所以浸润速度较慢。而缝编织物的纤维是平行且伸直排列, 同一层纤维与纤维之间形成了通道, 因此单层间纤维很容易被树脂浸透, 与此同时, 树脂也完成了层与层间纤维的浸透, 节省了工艺时间。目前在使用缝编织物制作大尺寸复合材料构建时, 还用到导流管或者导流网, 以缩短浸润时间。

2) 附模型好

缝编织物采用涤纶纤维捆绑, 捆绑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线圈长度控制织物的松紧, 这样织物就可以适应不同的模具, 特别是在复杂曲面模具上。在制作风电叶片大梁时, 缝编织物良好的附模型保证了纤维性能有效发挥。

3) 纤维定向性好

在普通织物中, 由于树脂的推进阻力大, 不得不在RTM工艺中加大压力, 过大的压力会冲乱布层, 影响产品性能。而缝编织物由于层间由涤纶纤维捆绑固定, 层间不易滑动。

3.6 减少材料消耗, 提高工效, 降低成本

用户在选购材料时, 往往比较重视产品的单价, 而忽略材料的性能。许多材料的性能是很好的, 但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正确的选材应考虑到重量-强度-价格三元素的最佳化关系。即我们每花一元钱不但要购买一定重量的材料, 还包括性能要求。所以要重视材料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并且能充分的发挥材料的潜在性能。

总之, 我们的责任是引导用户, 正确对待材料的特性, 消除人们的一些误解, 认为某种材料就是绝对低性能材料, 而用更贵的材料去代替, 其实任何选用过高或过低性能的原材料都是错误的质量慨念, 重要的是必须把它按正确的方式和要求放到正确的位置 (方向和数量) , 才能分利用材料的潜能, 缝编织物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织物的汗液吸附分析 篇8

如图1所示, 人体排泄出的汗液水分透过织物过程, 是利用直接透过作用及吸湿、移动、放湿等作用, 它与织物的组织、厚度及经纬密度有关, 不管何种纤维素材, 单位重量及经纬密越大汗液水分越难透过。至于吸湿、移动、放湿等作用则与纤维本身性质有关。吸湿排汗织物加工技术即是通过织物结构设计或纤维改性等方式, 改变织物对汗液水分的吸湿、移动、放湿等性质。而其中利用毛细管原理设计的吸湿排汗织物, 如异形断面纤维、中空微多孔纤维、超细纤维及不同细度纤维制成的多层结构织物或多层结构纱等, 其纤维结构仍属疏水性纤维, 虽具有极佳的吸水性, 但对小分子的湿气并无吸附力, 仅能靠纤维间的孔隙扩散。本分析侧重探讨吸湿排汗的多层织物对人体舒适的适应性。

多层织物是利用织物设计将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如羊毛或棉, 与疏水性的合成纤维如聚酯或聚丙烯纤维织成两层或三层织物, 见图2。其原理是利用天然纤维吸水性强的特性将汗液吸到织物表面, 而靠近皮肤侧则是利用疏水性纤维的不吸水特性使皮肤干爽。多层织物如日本kappa公司的cool&dry织物 (见图3) , 则是利用不同细度的合成纤维, 在织布时分别织成内、中、外三层形成毛细作用, 以达到快速吸汗的目的。

人体所排出的汗并非纯水, 而是含有少许盐分的生理盐水, 人体本身具有温度, 温度对于汗水对织物吸收及排出都有影响, 所以这也是分析所应该要注意的。当水分被织物所吸收且排出, 对所残留于织物中的盐分可通过以下实验比较, 以了解其对人体的舒适性影响。

2 实验

2.1 实验器材

PET纱线、棉、盐水、灯泡、光学显微镜 (含相机) 。

2.2 实验步骤

将PET和棉捆成大小相同的两束, 如图4a和图4b;

取一杯温度约37℃的水, 加入适量的盐, 搅拌至完全溶化于水中, 其目的是要使其符合人体所排出的汗液, 具有一定温度;

捆成束的PET和棉浸入调配好的盐水中, 约5min后取出;

取出的PET和棉放置于灯泡下, 以保持其温度;

静置其至完全干燥, 将已干燥的PET和棉放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

3 结果与讨论

由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经由盐水浸泡过的PET和棉束, 发现PET所残留的盐结晶较大也较多, 而棉纤维上所残留的盐结晶不仅较小且分布也较分散, 如图5的六个组图, 组图因为透光性的因素, 所以显微镜所拍摄的照片大多是纤维的外围部分, 但足以说明问题。

再来讨论一下经实验处理后的织物手感, 经反复触摸感觉, PET的纤维明显变得较硬, 触感较差, 虽然棉纤维浸泡盐水后会较之前手感较差, 但PET和棉两者相互比较, PET明显较棉差。

由以上结果可以推论, 就PET和棉用多层织物结构方法所织成的吸湿排汗性织物而言, 虽利用天然纤维吸水性强的特性, 将汗液吸到织物之表面, 但利用疏水性纤维的不吸水特性, 则可使皮肤感觉干爽。就舒适性而言, PET和皮肤有直接的接触, 其舒适性也相对地提高。就本实验的结果而言, 将PET织于内层似乎是较不适合的, 所以要利用PET不吸水的特性制成吸湿排汗性商品, 最好改变其加工方法, 如中空微多孔、表面亲水剂处理、化学改质、异形断面等, 其效果会更好。

4 结语

吸湿排汗织物必须结合纤维的选择、织物组织的设计及表面处理技术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未来衣着用织物将朝着舒适、健康的方向发展, 吸湿排汗织物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项目之一, 目前吸湿排汗织物在国内尚在发展中, 预期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未来吸湿排汗织物除了用在运动服、休闲服或运动/休闲两用之外, 将朝多用途方向发展如内衣裤, 衬衫, 军用品、医疗、家具、鞋材等等。

参考文献

[1]王耀斌, 王文辉, 王训全.影响纱线毛羽测试结果的因素探讨[J].广西纺织科技, 2009, 38 (4) :32-33.

[2]刘小钊等.利用水溶性纤维开发花式全棉织物[J].广西纺织科技, 2006, 35 (4) :7-8.

流动着的织物雕塑 篇9

纽约建筑师Gisela Stromeyer来自一个四代都从事帐篷制造的德国制造商家庭。她的父亲Peter Stromeyer与著名的建筑师Frei Otto合作, 实现了拉膜结构史上令人兴奋的创新。Gisela不是利用织物去制造遮盖物, 而是通过其造型和纹理扩展存在的空间。她极富美感的创作适合于各种场合, 如私人住宅、商店、展厅、剧院布景、促销活动现场及办公空间。

Stromeyer每一个作品的安装首先都要对房间的结构进行细致的检查。从绘制草图、完成规划到构建等比例模型, 再到缝合这些织物, Stromeyer都亲力亲为。“我所接受的建筑学知识教我如何在感知和定义空间的同时能把我的想法转化成建筑形式。作为舞者的经验, 容许我以行动的方式去感知空间, 空间是流动的。”当意识到常见的线性空间背后的逻辑时, Stromeyer被建筑织物所吸引, 因为这一形式容许Stromeyer创造富有美感的移动式膜壳。当这一完美的形状被光强调时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建筑是线性的、严格的、坚硬的, 它不会像人的肢体一样做出各种造型, 因此它很少能反映自然的柔和、灵活和流动。我们所向往的空间是身在其中的, 不仅仅包括我们, 而且能让我们的精神融入其中得到升华。”■

土工织物的功能及特性 篇10

土工织物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 是应用于土木工程中的纺织品。它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 制成各种类型的产品, 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层土体之间, 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的作用。土工织物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欧洲, 之后由于其在隔离、排水、加筋、反滤性能上的优秀表现, 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铁路、公路、海港、建筑、采矿、军工各领域。近年来由于制造工艺的改进, 土工织物成本低、强度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得到了世界土木工程界的普遍重视, 目前, 土工布已经同水泥、钢材、木材一起, 称为“四大建筑材料”。

2 土工织物的一般特性

2.1 滤层作用

土工织物不仅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 且孔径又可根据士的粒径级配进行选择, 当水流垂直织物平面方向流过时, 可使大部分土颗粒不被水流带走, 既起到了滤层作用, 又可以避免造成管涌现象。特别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堤、坝基础或边坡反滤层。

2.2 排水作用

土工织物具有良好的三维透水性, 土工织物本身可形成排水通道, 土体的水分汇集在织物内, 可沿着织物平面缓慢地排出土体。

2.3隔离作用

将土工织物放在两种不同特性的材料之间, 使其外部荷载作用时, 不相混杂或流失, 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2.4加筋作用

土工织物埋在土体中承受的应力, 增加土体的模量, 限制土体侧向位移, 增加土体和其它材料之间的摩阻力, 提高土体及有关建筑物的稳定性。可应用于土坡、地基及挡土墙的加固。

2.5防护作用

土工织物能有效地将集中应力扩散、传递并分解, 防止土体受外力作用而破坏。

2.6防渗作用

采用土工膜或复合防水材料, 可有效防止其它液体的渗漏, 保护环境和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

3土工布的分类及其特性

3.1机织土工布

机织土工布抗拉强度大、延伸率低、过滤性和渗透性差, 各向差异大, 斜角受力时尺寸稳定性差, 孔隙易变形。适用于加固、增强、防冲蚀等高强度用途。

3.2非织造土工布

非织造土工布价格便宜、性能优越、生产效率高。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a.纺粘法土工布: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产品强力高、伸长率好, 具有良好的顶破、撕裂强度。适用于加固、分离、过滤、排水等。目前世界上约有75%的非织造土工布是采用纺粘法生产的。

b.短纤维针刺土工布:抗变形能力强、结构蓬松、吸水和透气性能好, 特别适合于反滤和排水工程。

c.熔粘合土工布:抗拉强度大, 横向排水性能差, 主要用于加固增强用途。

3.3 土工膜

防渗性极高, 一般由土工织物表面涂以乙烯或橡胶等涂层而制得。适用于围墙、水闸等, 还可用来建造简易水坝、水下栅栏。

3.4复合土工布

复合土工布由不同功能的土工布和其它材料复合而成, 可开发性能更加完美、用途更为广泛的土工材料。

4 国内土工布的应用前景

土工织物成本低、强度高, 可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 降低工程造价。土工织物的成本一般只占总投资的1~2%, 而同等设计标准下减少砂石、水泥等材料的用量, 可使总造价降低20~40%。由于土工合成材料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卓越成效, 引起了全国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 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 土工合成材料开始在一些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中得以应用。如三峡工程、秦山核电工程、长江口整治工程、治黄工程、治淮工程、京杭大运河、大型引黄平原水库工程和江河防汛抢险等, 并获得了较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土工布发展的总趋势是:产品向系列型、合成型、复合型方向发展, 应用向大、中型工程发展。相应的理论研究、测试技术、设计标准、施工工艺等方面都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是土工布应用与销售的最大市场, 普遍受到国内外厂商的关注。在今后几年, 土工布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包承纲, 堤防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9.

[2]马时冬, 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应用现状[J].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任之忠, 李学军, 土工织物透水性能的研究[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7.

电子织物的静电动影 篇11

这件人与静电互动的电子织物装置作品名为E-Static Shadows,出现在刚结束的2011巴黎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它能够让无法感知的静电世界以灯光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在一块电子织物(E-texile)上。作品由拉脱维亚艺术家贝齐娜(Zane Berzina)和新加坡艺术家Jackson Tan共同创作,由德国特殊纺织品研究院 (TITV)、伦敦大学Goldsmith学院参与研究。

E-Static Shadows中的“E”既代表静电(Electricity)的存在,也代表了所有电子(Electronic)时代的创新技术,如电子媒体、电子织物、电子读物等等。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静电潜在的积极用途,并且利用柔软的电子织物技术,创造互动环境下的设计体验——由电子织物“捕捉”到静电,通过智能转化,以声音—视觉的方式进行演绎。在贝齐娜研发的这种电子织物内,因为成功地嵌入了微小的LED灯、晶体管和传感器,就像照镜子一般,利用新科技让人类与隐形的静电世界开展了诗意般的对话与交流,让每个观众感知到静电的美,让不可见的物理现象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E-Static Shadows还让观众通过这种形式的对话,与自己交流,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让人与物体、材料和环境交互并得到反馈。

记者日前采访到了创作者之一贝齐娜,并与她就静电表现形式、电子织物的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及新媒体作品的互动特征展开了对话。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捕捉静电”这个选题?

贝齐娜:静电是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物理现象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静电无处不在,是最常见的一种能量。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Thales)发现用丝绸、天鹅绒摩擦琥珀之后也有类似于磁石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也因此成为历史记载的第一位静电实验者。但很长一段时间,静电始终让人类无法猜透它的神秘,我们对静电充满敬畏又充满好奇。直到17世纪,德国人盖里克(Guericke)发明了第一台静电摩擦起电机,人类才开始用科学和理性的方式对静电加以认知。1901年经过无数次试验后,美国科学家特斯拉(Tesla)在纽约建起的特斯拉塔,希望以无线的方式向全世界传送静电。现代的都市环境让我们与静电更亲密地互存,我们需要更好地从社会、文化和心理角度去认识这种自然的力量,更多地对静电加以利用,让文明跨越到一个新的时代。

记者:但是在当代新媒体艺术领域,并不常看到与静电进行互动的作品?

贝齐娜: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静电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祸害”或“干扰”,因为静电会引发放电甚至工业事故。在艺术领域,很少有作品去关注静电释放与身体的关联、释放环境与电子设备间的互动,艺术家对静电既熟悉,又陌生。直到1996年,美国著名的织物艺术家吉辛(Geesin)第一次发现了静电积极的艺术价值,并由此塑造了一个互动雕塑Tri-Aura。这个雕塑因为采用了电镀材料,所以在被晃动的时候或在某些环境中能够被激发。但这件艺术作品仍然受到很多拘泥,尤其是当时电子织物技术仍然停留在初期的发展阶段,捕捉静电的面板从材质上来说,是坚硬的而非柔软的。

记者:与过去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相比,你作品的突破点在哪里?

贝齐娜:静电在今天艺术领域的应用,更讲究的是实用功能和应用前景。电子织物是人类与隐形静电世界互动的媒介。我们对电子织物的研究中,思考的是如何让它从坚硬变得柔软,并且可视效果良好,最终能成为一件工业成品。这个难题与挑战不是一个人能够去完成的,所以我们的项目横跨多个学科,集结了来自物理、电子、纺织、艺术、生物、材料科学、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家,去共同攻克这个难关。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一些艺术家进行了尝试,比如英国艺术家克拉萨(Afroditi Krassa),她的互动装置“头发乱糟糟的一天”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一个台灯就像一位有着柔软“发丝”的女子,当观众触摸它时,就会让“她”头发飘起变得十分凌乱。不过像E-static shadows这样如此大面积地使用柔软的电路并织出能感应静电的电子织物,目前在艺术创作中还是第一次。

记者:电子织物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你这件作品关键所在?

贝齐娜:是的。我们曾试验了两种新的纺织方法去织造这种柔软的电子织物,一种是数码提花织造法,一种是数码拼接法,并且使用了可以弯曲的ELITEX导电纱线。尽管缝制法可以让设计师更灵活方便地使用各种导电材料,但目前这种编织结构的电气性能比起其他缝制的电子织物更加可靠。其二,我们也开展了多次测试,从而确定在这种新型的电子织物中使用哪种晶体管,才可以更加准确、敏锐地捕捉到静电释放。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柔软的线路和传感器之间究竟应该如何排列组合,才能从整体性上发挥出最佳效果,例如传感器的大小、导电纱线的数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等等。最后,我们还在电子织物的内部嵌入了一个测试用的输出功率为5000伏的发电装置,这让我们测量电子织物的准确性时有一个恒定的参数。因为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例如环境湿润度发生变化、人体皮肤的湿润度发生变化以及导电材料发生变化时,都需要一个恒定的参数,与这些环境下静电释放产生的不同数值进行比较。

记者:你本人是传统织物的爱好者吗?

贝齐娜:我母亲是一名纺织艺术家,我也从小受她影响就立志成为一名纺织艺术家。我在拉脱维亚、芬兰、德国、法国和英国都接受过系统的纺织艺术教育,当我游历越多的国家,我越对这种独特的文化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织物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非常女性化的形式,在拉脱维亚,女孩子很小就被母亲教导如何去编织,长大结婚后家里的毛巾、被单、衣料、皮带、袜子、手套等等都是自己编织的。并且,织物是非常“个人化”的产物,从面料、颜色、款式的选择都反映了个人的口味和审美诉求。但与此同时,织物也以一种非口头的形式表达了一个社会所经历的不同的经济、文化、政治阶段,表达了社会的共同审美与信仰。

记者:这是纺织品的一次电子革命吗?

贝齐娜:当然。电子织物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触觉和感知的形式,而且它让传播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能与受众间产生更好的互动效果。作为一种自然的载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身体有了很多新的可能,人类关于生命的理解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边界也逐渐在淡化。电子织物现在更像是一件“艺术品”,但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成为更实用的日常消费品。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曾经说过:“每一种媒体和每一种技术都是人类身体的空间延伸。”艺术家在某些方面与生物工程师的职业具有共通性,都在优化、改造生命——在未来,电子织物或许能替代我们皮肤的功能,通过静电的能量供给,这种电子织物就具备了生命力。它可以被穿着在人体上,就像我们的皮肤那般柔软、透气。不仅可以随时变幻出我们喜欢的色彩,还可以让皮肤作为一个电子屏幕,成为一种创新的、具有诗意和充满想象力的表达手段。就像一个真正的“私人媒体”那样去表达自己,成为消息或广告发布的媒体,甚至成为未来社会交往的方式。除此之外,在环境设计、建筑物上未来也可以应用到这种电子织物。

记者:你的作品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这是未来新媒体艺术的主要趋势吗?

利用废弃织物制作填料的研究 篇12

关键词:废旧织物,填料,拉伸强力,扫描电镜,污水处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消耗量也越来越大,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也日渐增多,对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因此本实验考虑将废旧衣服等织物制成污水处理设备的填料,替代现有的填料,这样不仅能缓解处理负荷,减轻垃圾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为废旧织物重复利用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还能减少碳消耗和碳排放量。

1 实验装置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本实验在污水处理的中试装置中进行,接触氧化池规格为1 300 mm×1 300 mm×200 cm,将织物裁成130 mm×50 mm,绑于尼龙绳上悬挂于水中即可,填料容积率为40%;如图1所示。

1.2 实验仪器

所需测试仪器有:YG141N数字式织物厚度仪、电子天平、取样器、YG461D型透气量测试仪、KES-FB4织物表面性能测试仪、PC68型数字高阻仪、C201自动接触角仪、YG065电子强力测试仪、水分仪等。

1.3 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定绸缎、棉布、绒布、涤纶与棉混纺布(以下简称混纺布)四种常用织物作为实验材料,材料特征参数见表1。

2 填料的挂膜性能实验

2.1 装置启动阶段

接种污泥取自松江污水处理厂。初始阶段采用闷曝,不排水以增加生物量,必要时加适量营养物质。当污泥浓度达到3 g/L时,可开始挂膜实验。将填料放入水中第二天,镜检可看到填料表面有丝状菌及游泳性钟虫、红斑瓢体虫等后生动物,显示挂膜完成。说明所选织物对微生物有很好的附着性。

2.2 填料特性与挂膜量的关系

将四种填料裁成等面积大小(100 cm2)烘干称重,进行挂膜实验,挂膜后取出烘干至恒重称量,挂膜前后重量差即可认为是挂膜量,单位为g/cm2。实验材料特性与实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材料的粗糙度和挂膜量有直接的关系,材料粗糙度越大,挂膜量就越大,当粗糙度过小时,挂膜量为零(如绸缎);棉布的粗糙度比混纺布小,但是挂膜量比混纺布多,因为棉布的透气率大,缝隙中也有微生物,所以挂膜量比混纺布多,说明粗糙度过小、织物密度大的材料不适合作为填料使用。

填料的粗糙度与表面电阻有一定相关性,粗糙度越大,电阻就越小,说明导电性就越好。微生物一般带负电,表面电性决定了微生物附着难易程度,从挂膜情况可以看出,绸缎的电阻最大,其表面没有挂膜。所以选择材料时可以根据表面粗糙度与表面电阻选择;表面光滑、表面电阻过大的材料不宜作为填料。

亲水性与挂膜情况没有明显的关系。绒布属于亲水性材料,其挂膜量最大,而绸缎的接触角<90°,但是并不适于挂膜;棉布和混纺布等疏水性材料,却都可以挂膜,因此亲水性不易单独作为选择填料的指标。

综上分析可知,填料的粗糙度与表面电阻、润湿角对填料的挂膜量都有影响,填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结合力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疏水性材料也可以作为填料使用,微生物与填料之间有特殊的结合力存在。

2.3 填料使用寿命分析

实验的填料都来源于废旧织物或者生产中废弃的边角料,因此耐水力冲击能力差,需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测试,选定拉伸强力为测试指标。

从图2~图4可以看出,在投入使用五个月之后,棉布拉伸强力变化趋势很明显,拉伸强力由330N下降至47 N,强力保持率仅为10%;混纺布在第一个月时下降显著,之后变化趋势减缓,经向强力下降为原始的35%,纬向强力下降不大;绒布的拉伸强力未受到影响,仍保持在450 N,说明绒布耐水力冲击,可长期作为填料使用。处理过程中需对出水水质进行监控,水质指标如有明显下降,需投加填料,以保证出水水质。

2.4 填料扫描电镜对比分析

对使用五个月之后的填料表面形态,做了扫描电镜实验,与使用前的填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图5(a,b)为初始态棉布与使用之后的表面扫描电镜对比分析图;图5(c,d)为初始态绒布与使用之后的表面扫描电镜对比分析图;图5(e,f)为混纺布使用前后表面扫描电镜对比分析图。

从图5可以看出,a、b图入水前后有明显差异,初始状态的棉布表面光滑,无破损,而使用之后表面破损严重,呈剥裂状;c、d图变化也极为明显,使用后的材料表面不大严重损坏;而e、f图变化,使用后材料表面没有损坏,仅在断面处有少量破裂。说明绒布有很强的耐水力冲击负荷能力。

实验期间对出水进行测定,COD、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7%和90%,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说明废旧织物可以作为填料使用。

3 结论

通过废旧织物作为污水处理的填料试验研究,可以发现:

(1)填料表面粗糙度及孔隙率直接影响挂膜量的多少,可通过改性,增加微生物的附着量。

(2)对所选填料使用寿命进行测试后发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棉布和混纺布的拉伸强力下降明显;绒布的拉伸强力几乎没有变化。

(3)对使用前后的填料表面形态进行电镜扫描观察,棉布与混纺布的表面有明显损坏;而绒布的表面没有变化,仅在断面处有微小损坏,说明绒布可以长期作为填料使用。

参考文献

[1]薛鹤龄.纤维填料在生物接触氧化中的应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1984,4(4):42-45.

[2]金冬霞,田刚,施汉昌.悬浮填料的选取及其性能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2,5.(22):333-337.

[3]唐传祥.新型生物膜法废水处理中生物载体填料的研讨[J].化工给排水设计,1993,3(5):41-44.

[4]杜赦林.软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毛纺印染厂废水应用试验[J].金山石油化工化纤技术,1983(4):70-73.

[5] T.Y.Ji,Z.Lu,Q.H.Wu.Optimalsoftmorphological filterforperiodicnoise removal using a particle swarm optimiser with passivecongregation.Signal Processing 87(2007)2 799-2 809.

[6]马国平,何玉凤,杨宝芸,等.高分子填料在生物法处理废水中的应用进展[J].化学通报,2007(1):41-44.

[7]余序芬.纺织材料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词汇组块理论下一篇:烟气脱硫工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