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共7篇)
织物结构 篇1
1 涂层阻燃纤维的阻燃原理
当经纱采用普通涤纶原料而纬纱采用阻燃涤纶原料时, 织物平方米克重和阻燃涤纶含量均是影响织物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 损毁长度随织物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减小, 亦随织物中阻燃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1]。目前市场上纺织品的阻燃性能和防水性能大多通过后整理来提高, 这样处理得到的产品存在不耐磨、不耐洗的缺点, 且所用阻燃剂大多为卤系阻燃剂, 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2]。本实验用聚氯乙烯 (PVC) 以上浆方式对长丝进行涂层挤塑处理制得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型阻燃纤维。该种涂层阻燃纤维呈皮芯结构, 中间的芯纱长丝是普通涤纶纤维;皮层是一层阻燃涂层, 涂层剂配方采用聚氯乙烯糊树脂 (P440) , 质量分数5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DOP) , 质量分数27%;填充剂 (CaCO3) , 质量分数20%;液体稀土热稳定剂 (RE120) , 质量分数2.5%;异氰酸酯交联剂, 质量分数0.5%;热稳定剂采用液体稀土热稳定剂[3]。
在涂层阻燃丝的纺丝工艺中, 阻燃涂层剂切片热熔后经螺杆挤压机从喷丝孔挤出, 并涂层复合于芯丝表面, 复合涂层完成后经过空气冷却, 然后进入水浴冷却槽进行水洗和水冷却, 最后卷绕丝筒上。这种涂层结构的阻燃纤维长丝克服了后整理工艺中不耐磨、不耐洗的缺点, 具有永久阻燃、防水、防污、防霉、防静电、防红外线、抗射线、防钻绒、防油和耐水压的优点, 其产品可广泛用于纺织品服装面料、防护服和装饰织物等领域。
2 原料准备
试样的纬线原料为153tex PVC涂层结构阻燃纤维长丝, 经线原料为16.7tex×2, 捻度150T/m, S捻的环保型原液着色涤纶丝。织物的经密分别分成100根/cm、200根/cm、300根/cm的3种规格, 以研究在同一组织结构条件下, 不同经密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实验设计以单层织物、双层织物和三层织物为3大组, 以研究织物层数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每一大组又分别设计三种表层是斜纹的组织结构。在同等纤维细度和经纬密度条件下, 斜纹结构的织物紧度大于缎纹结构, 小于平纹结构。因为涂层阻燃纤维长丝细度较粗, 用平纹结构会导致纬纱屈曲过大, 破坏涂层阻燃纤维表层结构;如用缎纹织物, 则织物紧度过松, 经纬纱间空隙率较大, 不利于阻燃。因此实验选用基础组织是4枚的斜纹组织结构, 分别是1/3↗斜纹、2/2↗斜纹、单层3/1↗斜纹, 以观察斜纹结构组织点的不同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织物试样的工艺规格如表1所示。
3 阻燃性能测试
在如窗帘、地毯等织物的设计中, 其阻燃性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织物的阻燃性能除了所使用的纱线阻燃性能好坏外, 还与织物中阻燃纤维的含量、织物的结构有关。为评价这类阻燃织物的阻燃性能, 本实验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阻燃纱线含量, 根据国标《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来测定基于聚氯乙烯 (PVC) 涂层结构的阻燃窗帘织物的极限氧指数。
每一种织物试样用垂直法燃烧试验法测试3次, 将测试得到的极限氧指数结果取平均值。并根据《GB17591—1998阻燃机织物》阻燃性能指标等级判定标准, 对织物的阻燃性能进行分级。
9组织物试样的平方米克重、阻燃纤维含量和燃烧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这类的极限氧指数大都落在20%~28%, 根据纺织品的燃烧性能分类, 此类涂层上浆结构的阻燃窗帘织物属于阻燃织物[4]。
4 分析与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 对织物试样的阻燃性能进行等级分类, 并研究织物组织、织物层数与阻燃纤维的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由于所织小样经线为易燃性普通涤纶经线, 纬线为PVC涂层阻燃纤维, 整体上织物小样阻燃性能介于可燃织物和难燃织物之间, 属于阻燃织物。
4.1 织物组织的变化对阻燃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根据表2的织物结构与极限氧指数的关系绘出图1。
图1中横坐标表示织物层数, 纵坐标代表极限氧指数, 根据不同的织物结构分成三个系列, 每个系列中表层组织相同。将实验得到的阻燃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描点并连接起来。由图1比较可知, 无论是单层、双层还是三层织物, 表面组织为1/3↗斜纹的织物阻燃效果都优于2/2↗斜纹、1/3↗斜纹的织物, 但情况明显随织物层数的增加而减少。王增喜等人的实验研究中也有类似结论[5]。
4.2 织物组织中PVC织物层数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图1中, 当相同表层组织、不同层数的织物燃烧时, 可以发现, 双层织物的极限氧指数相对单层、三层织物而言为最高, 说明双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层、三层好, 且单层织物的阻燃效果比三层织物好, 原因可能是织物层数、厚度不再是影响PVC膜结构阻燃纺织品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 织物阻燃性能还受到阻燃纤维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如表2所示, 三层阻燃织物中的阻燃纤维含量较其他双层、单层阻燃织物中的含量小, 这一因素使三层织物的阻燃性能下降。
4.3 织物平方米克重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织物平方米克重对织物的阻燃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 如表2所示, 单层、双层、三层阻燃织物的平方米克重增长差异明显, 但由于阻燃纤维含量、组织结构的共同影响, 当织物结构层数较少时, 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增加;当织物层数较高时, 织物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减少。
4.4 PVC涂层结构阻燃纤维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阻燃纤维含量与极限氧指数关系图见图2。
根据表2所得实验数据, 以阻燃纱线的含量为横坐标, 对应的极限氧指数为纵坐标, 作出散点图。由回归分析法拟合涂层阻燃纤维含量 (x) 与织物极限氧指数 (y) 的二次函数关系。所得趋势线函数为y=31.646x2-52.216x+21.755, 相关系数R=0.5322。其中y为极限氧指数, x为织物中涂层阻燃纤维含量, 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 阻燃织物中阻燃纤维的含量增加, 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总体有呈现增加趋势。
5 结语
本实验使用以上浆挤塑方式对普通涤纶长丝进行聚氯乙烯 (PVC) 涂层处理制得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型阻燃纤维和环保型原液着色涤纶丝为原料, 织成9组织物试样, 研究织物的阻燃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此种织物属于阻燃织物。研究了织物组织、织物层数与阻燃纤维的含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5.1
当织物层数一定, 表面组织为1/3↗斜纹的织物阻燃效果优于2/2↗斜纹、1/3↗斜纹的织物, 但随织物层数的增加效果优势减少。
5.2
双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层、三层好, 且单层织物的阻燃效果比三层织物好, 原因可能为织物组织层数不再是影响PVC涂层阻燃织物阻燃性能的主要因素, 织物阻燃性能还受到阻燃纤维含量的影响。
5.3
当织物结构层数较少时, 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增加;当织物层数较高时, 织物阻燃性能随平方米克重的增加而减少。
5.4
PVC涂层阻燃织物中阻燃纤维的含量增加, 织物的极限氧指数随之呈现增加趋势。
摘要:使用浆挤塑方式对长丝进行聚氯乙烯 (PVC) 涂层处理制得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型阻燃纤维为原料, 设计开发单层、双层和三层组织结构的阻燃织物, 并对用这种阻燃纤维的单层、双层和三层组织结构的阻燃织物进行极限氧指数测试。实验结果显示, 这种阻燃纤维和普通涤纶交织成的织物属于阻燃织物, 其中双层结构织物的阻燃性能比单层、三层的效果好。
关键词:涂层纤维,阻燃纤维,极限氧指数
参考文献
[1]刘伟龙, 张红霞.交织型涤纶面料工艺参数与其阻燃性能的关系[J].丝绸, 2009, (12) :42-44.
[2]陆振乾.新型阻燃全遮光窗帘面料的设计[J].丝绸, 2010, (7) :30-32.
[3]史红艳.PVC涂层上浆工艺研究及其织物开发[J].丝绸, 2012, 49 (12) :27-29.
[4]翟亚丽.纺织品检验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191-195.
[5]王增喜, 李焰, 谭佩清.不同组织结构阻燃织物性能研究[J].棉纺织技术, 2013, 41 (7) :488-491.
织物结构 篇2
现代社会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其正常使用年限内,常常由于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化学腐蚀、使用荷载的增加,以及设计与施工上的缺陷等一些原因,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补强加固。工程实践表明,开展建筑物补强加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补强加固这一研究领域资金投入的增多,取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目前,建筑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方法主要有:粘钢加固、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外套加固和外包钢加固等等。然而,这些补强加固方法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缺陷,除了常见的化学腐蚀问题外,象粘钢加固法,还具有增加构件自重、节点不易处理、施工困难等不足。为此,建筑市场需要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补强加固技术。随着碳纤维材料被逐渐应用于民用行业,碳纤维织物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随之出现。
相对于己有的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方法,碳纤维材料加固修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高强高效、施工便捷、耐腐蚀、自重轻、不增加结构构件尺寸。因此,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在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2 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2.1 碳纤维织物力学性能的测定
碳纤维织物种类繁多,其力学性能差别较大,在碳纤维织物用于实际工程之前,如何对他们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这就要求有一套合理的方法,用以测定碳纤维织物的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有关的性能指标。经对国内外碳纤维织物和粘接剂进行试验,得到如下结论:
1)当碳纤维由单丝织成织物(布)时,其弹性模量变化不大,但抗拉强度有所降低。抗拉强度有所降低的原因是,在碳纤维织物中各碳纤维单丝很难完全同时工作,因而在施加荷载时,一部分应力水平较高的碳纤维丝首先达到其抗拉强度,发生断裂并退出工作。这部分碳纤维丝退出工作后,必将使未断裂的碳纤维丝的应力水平增加,从而不断地有碳纤维丝断裂并退出工作,最终造成整个试件破坏。从试验现象中也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试件边缘碳纤维丝的断裂才造成了试件的整体破坏。
2)通过多组试验结果的比较,发现粘接剂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在实验过程中,未涂抹粘接剂的试件在应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首先出现不均匀受拉现象,各碳纤维单丝不能很好地共同工作。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必须使粘接剂充分地掺入碳纤维织物内部,以使各碳纤维单丝能够共同工作。
3)由实测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到,所有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都近视于一条直线。这说明碳纤维织物在破坏之前保持着很好的线弹性变化,在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分析中,可以认为其应力、应变为线性关系。
2.2 碳纤维织物约束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
在得出碳纤维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能指标后,另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就是碳纤维织物约束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它对于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通过实验还应研究碳纤维织物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问题,影响约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有关参数,碳纤维织物对提高混凝土承载力和改善其变形性能的实际效果,以及碳纤维织物的作用与钢筋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由于碳纤维织物可以对棱柱体试件提供有效的横向约束,所以包裹碳纤维织物后试件的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同时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其效果随碳纤维织物用量的增加而更加显著。
实验研究发现,在碳纤维织物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窄条碳纤维织物的加固效果要优于宽条织物的加固效果,这说明碳纤维织物在使用时存在宽度效应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有有效利用率的问题。
2.3 碳纤维织物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主要对碳纤维织物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碳纤维织物作为替代纵筋的抗弯作用及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提高程度;碳纤维织物粘贴面积对加固效果影响;碳纤维织物宽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加固后梁刚度的变化;混凝土强度及配筋率的不同对碳纤维织物加固效果的影响等。
试验研究证实,使用碳纤维织物来提高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力的补强加固方法是十分有效的。粘贴碳纤维织物后,试验梁的抗弯刚度和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而且,碳纤维织物的使用,还延迟了混凝土的开裂和裂缝的发展,在正常使用阶段,梁受弯裂缝的数量增加,裂缝宽度减小。
在提高试验梁受弯承载力的同时,碳纤维织物还可能影响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当碳纤维织物用量过多时,构件的破坏形态将由碳纤维被拉断引起的破坏转变为混凝土被突然压碎。与此同时,由于碳纤维为完全弹性的材料,它与钢筋的共同工作会减弱钢筋塑性性能对构件延性的影响。碳纤维织物用量过多,构件延性将有所降低。因此,碳纤维织物用于钢筋混凝土梁的补强加固时,应根据实际工程的不同情况合理使用。
在试验过程中,还证实了碳纤维织物使用中的效率问题。试验发现,同样的碳纤维织物用量,分条粘贴比整条粘贴的加固效果略好。同时,随着碳纤维织物粘贴层数的增加,其使用效率也将有所降低。
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时,在纯弯曲段内就截面平均应变来说,仍然是符合平截面假定的。因此在计算分析中,可将其作为一个基本假定。
2.4 碳纤维织物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对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具体内容包括:验证碳纤维织物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改善作用;研究碳纤维织物幅宽和加固间距、碳纤维织物粘贴层数、剪跨比、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等试验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在有关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寻求较合理的计算模型,并提出简化的设计计算公式。
试验研究证实,碳纤维织物提高梁抗剪承载力的作用机理与箍筋类似。用碳纤维织物包裹剪跨区的试验梁,其极限抗剪强度一般提高20%~40%,而当加固方案愈保守时,这种提高幅度将更大。碳纤维条的宽度越大,间距越小,粘贴层数越多,其增强作用也越明显,梁的抗剪承载力提高得越多。但在碳纤维织物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碳纤维条间距较小者加固效果好。
碳纤维织物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贡献的大小取决于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和配箍率等试验参数。剪跨比越大,补强加固效果越好;混凝土强度越高,补强加固效果越好;配箍率越低,补强加固效果越好。
碳纤维织物加固方法在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明显地改善构件的变形性能,增强构件的变形能力。试验现象表明,斜裂缝由一条主斜裂缝转变为分布于碳纤维条包裹带之间的众多微裂缝。用碳纤维织物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在斜截面破坏之前都有碳纤维条的撕裂、起鼓和起皱等破坏先兆,能给人们以警告,从而改善了原有钢筋混凝土梁剪切破坏的脆性缺陷。
2.5 碳纤维织物增强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能力的试验研究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大多数地区都处于地震区。在这些地区,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以及对震损结构的修补常常是结构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在抗震设计中,也要求对钢筋混凝土柱(尤其是短柱)这一主要承重构件进行局部加强,使其满足有关的延性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
为了研究碳纤维织物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对钢筋混凝土长柱和短柱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件用碳纤维织物横向环包的方式进行加固,试验参数包括:剪跨比、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碳纤维织物的包裹范围及包裹层数。
通过试验研究证实,沿构件横向外包碳纤维织物对内部混凝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因而推迟了受压区混凝土的破碎,充分发挥了钢筋的塑性变形性能,改善了构件的延性。而且外包碳纤维织物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比箍筋更为直接、更加有效。包裹3层碳纤维织物时,长柱和短柱的位移延性分别比未加固的对比柱提高78%和98%。可见,使用碳纤维织物在柱端一定范围内横向包裹钢筋混凝土柱来提高其延性这种加固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整理发现,随着碳纤维织物包裹层数的增加,构件的延性系数均有较大的提高,都比对比柱提高了近1倍,但彼此间相差不大。这与碳纤维约束作用的发挥效率有关,即层数越多,其工作效率越低。
2.6 碳纤维织物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碳纤维织物对钢筋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的补强加固效果,通过对试验柱的研究,分析了碳纤维织物不同的粘贴方式和粘贴层数对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效果,试验参数涉及纵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和轴压比。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粘贴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方法对受弯破坏的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沿柱轴线方向粘贴两层碳纤维织物时,承载力最多可提高45%。
2)碳纤维织物的使用存在尺寸效应,随着碳纤维织物宽度的增加,其抗拉强度的使用效率有所降低。两条10cm的碳纤维条的加固效果要优于一条20cm碳纤维条的加固效果。
3)一般情况下,随碳纤维织物粘贴层数的增加,补强加固的效果将更明显,但最大承载力的增长值与粘贴层数并不呈线性增长关系。
4)与未加固的柱相比,碳纤维织物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裂缝出现相对较晚,且发展缓慢,裂缝数量多,但裂缝宽度大大小于未加固柱。
5)纵筋配筋率越低,混凝土强度越低,轴压比越低,柱的补强加固效果越明显。
3 结语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从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看,碳纤维材料用于建筑业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活动正呈积极活跃的态势。中国拥有巨大的建筑市场,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急需补强与加固,碳纤维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含量高的加固方法,具有很大的研究推广价值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加固方法在我国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建筑物加固技术,得到了工木工程界及科研单位的广泛重视。论文针对国内外近几年来在碳纤维织物基本力学性能、碳纤维织物约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包括长柱和短柱)承载力和增强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碳纤维织物,补强加固,梁,柱
参考文献
[1]日本建筑学会结构委员会.连续纤维补强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C].1998年日本建筑学会大会(九州),福冈,日本。
[2]过镇海,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82(1).
[3]Hota V.S.Ganga Rao,Fellow,ASCE,and P.V.Vijay,Bending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s Wrapped with Carbon Fabric,[J]Structural Engineering,January 1998.
织物结构 篇3
关键词:针织物,组织结构,服用性能
1 试验原料及样品
试验所用的纱线为53tex的棉/粘 (50/50) 混纺纱线, 试样是由该种纱线在横机上织造而成。试样选用常见的纬平组织、1+1罗纹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以及集圈组织, 控制横密在53根/10cm, 纵密控制在70根/10cm。
2 服用性能测试
2.1 织物的拉伸性能测试
运用YG026D-500型织物力学性能测试仪, 测定纬平、1+1罗纹、罗纹空气层和集圈等组织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得出不同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断裂强力的大小次序为:1+1罗纹的强力、空气层>平纹>集圈。1+1罗纹、空气层组织结构较为紧密, 纱线与纱线之间的交织阻力较大, 纱线受到外力的抽拉时不易滑移, 而空气层和集圈组织恰为相反。特别是集圈组织, 外观上存在较大的孔隙, 织物较为稀疏, 强力不高。
2.2 织物的顶破性能
使用仪器与织物的拉伸仪器相同, 将夹持装置改为顶破装置进行试验, 不同组织结构织物顶破强力比较见图2。
从图2试验数据可以得出, 顶破强力的大小次序为:空气层的顶破强力>平纹、1+1罗纹组织>集圈组织。集圈组织的织物在集圈处纱线分布稀疏, 顶破时容易从此处破裂;而罗纹和平纹编制结构较为紧密, 受外力顶破时, 纱线没有退让余地, 直接受力, 所以它的顶破强力虽然比集圈大但与其他组织相比顶破强力还是较小。从织物的服用性能来讲, 空气层对人体的束缚性较大, 集圈组织的织物较为随体舒服, 特别是肘部的位置。
2.3 织物的导水性测试 (芯吸效应法)
2.3.1 试验步骤
织物的导水性测试, 需要进行6个步骤:
将蒸馏水注入仪器的恒温槽内;
使恒温槽内的液体温度保持在27℃±2℃;
调整仪器, 使液面处于各标尺的0位处;
用标尺上的试样夹固定试样的一端 (应垂直放置) ;
在离试样下端8~10mm处挂上3g的张力夹。张力夹上平面应与标尺的0位线对齐。
试验时间为30min, 时间一到, 立即量取每根试样条的渗液高度。当渗液高度参差不齐时, 量取渗液的最高与最低值。
2.3.2 实验数据
不同组织织物芯吸比较数据见表1, 不同组织织物芯吸比较图见图3。
影响织物芯吸效益的因素有原料、毛细孔等, 在本试验中, 由于原料一定, 故影响织物芯吸效应的因素主要为毛细孔的多少。由于罗纹空气层组织是在罗纹的基础之上关掉一个三角而形成的, 与罗纹相比较, 它的一面具有孔眼效应和影响芯吸的因素相符合, 所以它的渗液较高, 芯吸性较好即织物的导湿性较好。而集圈的孔径较大, 形成的孔非毛细孔, 所以孔较多反而芯吸效果一般。
2.4 织物的刚柔性能测试
2.4.1 试验试样
截取200mm×50mm的不同组织的试样3块。
2.4.2 试验数据
不同组织织物弯曲长度比较数据见表2, 不同组织织物弯曲长度比较数据图见图4。
从试验的原理来看, 织物的弯曲长度是指在一定的斜面角度时, 织物的伸出长度。在原料相同的情况下, 织物的平方米重越大, 织物往外伸时受到的重力越大, 弯曲长度越小, 织物的柔软性越好。
2.5 透湿汽性性能测试
2.5.1 试验方法
透湿汽性性测试采用烧杯法测试织物的舒适性能。测试时将烧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被测织物正面向上覆盖在烧杯口上, 将烧杯置入与人体体温相似的37℃的恒温浴锅中, 由于杯子内外存在温度和湿度的差异, 杯中的热是水蒸汽就要通过织物散发到空气中去。烧杯置于浴锅中一段时间后称量杯中的水重, 由式 (1) 计算。
式中:烧杯内两次的水的质量差, 精确到0.001g;
S是烧杯口的有效覆盖面积;
T是试验的时间。
根据公式, 可计算出透湿率, 本试验过程采用6h。
2.5.2 试验仪器
烧杯、不锈钢浴锅、计时表。
2.5.3 测试条件
温度37℃, 相对湿度为65%±5%, 气流速度在25cm/s±15cm/s范围内。
2.5.4 试样
平纹、1+1罗纹、空气层和集圈组织的试样各两块, 分别标记为A、a;B、b;C、c;D、d。
2.5.5 实验数据
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透湿率比较数据见表3, 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透湿率比较图见图5。
织物中的水汽传递途径主要有:微孔的扩散;纤维本身的吸湿, 并在织物水汽压较低的一侧逸出;大量的水分子产生凝露, 并通过毛细管作用扩展、在水汽压低处发生较多的蒸发。在水汽传递的过程中, 织物越厚, 纤维的传递通道越长, 纤维间的接触点越多, 对通道传递水分的阻碍越大。由于试验所用的试样为针织试样, 它们的透湿率相对于机织物来说, 整体较好。但在试验的仔细比较下发现集圈组织和平纹组织织物的透湿率较1+1罗纹和罗纹空气层的大。
3 结语
本试验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了织物组织结构对针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 得出如下结论:从顶破强力的大小次序来看, 1+1罗纹的强力、空气层>平纹>集圈, 空气层对人体的束缚性较大, 集圈组织的织物较为随体舒服, 特别是肘部的位置。
罗纹空气层组织与罗纹相比较, 它的一面具有孔眼效应与影响芯吸的因素相符合, 所以它的渗液较高, 芯吸性较好即织物的导湿性较好。而集圈的孔径较大, 形成的孔非毛细孔, 所以孔较多反而芯吸效果一般, 导湿性一般。
针织物本身就比较蓬松, 具有较好的透湿汽性, 但不同组织之间比较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 即集圈组织和罗纹空气层的透湿性比较好。
参考文献
[1]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任松鹤.服装舒适性能研究[J].河北纺织, 2011, (2) .
[3]余序芬等.纺织材料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织物结构 篇4
如下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织物组织对大豆蛋白织物透气性、透湿性、耐磨性的影响。
1 实验
1.1 织物准备
纱线材料:纯大豆蛋白股线;
纱线规格:14.58tex×2;
组织结构:平纹,2/2斜纹,5枚2飞经面缎纹;
织物密度:经密255根/10cm,纬密203根/10cm;
织造设备:ASL2000-20-24型剑杆小样织机。
1.2 透气性实验
实验仪器:YG (B) 461D—Ⅱ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
实验方法:在保持织物两侧压力差为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的空气流量,就可以推求出织物的透气性。透气性表示织物在一定压力梯度下,气体通过织物的气孔和间隙向外扩散的能力,用透气量来表示。透气量越大,织物的透气性能越好。织物的透气率常以Bp来表示。
式中:V———T秒内通过织物的空气量(ml);
A———织物的面积(cm2)。
1.3 透湿性实验
实验仪器:YG501型透湿试验箱;
实验方法:透湿量是指在织物两面分别在恒定蒸汽压的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单位织物的水蒸汽质量。本试验主要采用透湿杯法测试织物单位面积透过的水蒸汽质量。把盛有吸湿剂(硅胶干燥剂)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这里采用温度40±0.5℃,湿度38.5%±2%),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包括试样和吸湿剂)质量m的变化,以及下面公式来计算出透湿量。
其中wvt为每平方米每天的透湿量[g/(m2·d)];
s为试样面积(m2);t为透湿时间(h);
算出3个试样的透湿量平均值,修正为10g/m2·d。
1.4 织物耐磨性实验
实验仪器:YG (B) 401D型全自动织物平磨仪,AB104-N电子天平。
实验方法:将织物试样在一定条件下与磨料(全毛华达呢磨料)接触并做相对运动(本实验采用李莎茹曲线的运动轨迹进行相互摩擦),使试样受到多方向的磨损,通过对比织物磨损前后的变化来评价其耐磨性。
2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试样的透气性、透湿性测试结果见表1。
2.1 透气性
织物透气性决定于织物中经纬纱线间以及纤维间空隙的数量与大小,亦即与经纬密度、经纬纱线特数、纱线捻度等因素有关。此外还与纤维性能、纱线结构、织物厚度和体积重量等因素有关。本实验中,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组织对织物的透气性的影响很大。观察表1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纤维原料相同时,织物组织不同,织物的透气性有很大的区别,特别表现为缎纹的透气率明显的大于平纹和斜纹。这是由于织物组织本身存在着差别,使得试样的交织点密度规律为:平纹>斜纹>缎纹,那么形成的织物的浮长线长度就会表现为:缎纹>斜纹>平纹,浮长线越长,织物内纱线间的紧度就越小,所以空气越容易通过织物,织物的透气性也就越好。
2.2 透湿性
作为服装用料的织物,透湿能力的好坏至关重要,透湿性好的织物穿着起来使人体感觉舒服,相反则闷热、不透气。由表1可知,不同组织相同原材料的织物的透湿能力相差不大,可以得出大豆蛋白纤维机织物的透湿性能的好坏与织物的组织关系很小。
2.3 耐磨性
不同组织对大豆蛋白织物的磨损性影响情况可以从图1看出来。
此外,分别取一组磨了10000次的三块织物的试样图象进行比较。见图2。
通过对比不同组织结构大豆蛋白织物的磨损情况和磨了10000次的不同组织试样外观特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2.3.1 平纹织物耐磨性能好,而且不易起毛起球:但是织物的光泽比较暗淡,手感较硬。
2.3.2 斜纹织物耐磨性能最差,易起毛起球,但是织物纹路美观,光泽柔和,手感较好。
2.3.3 缎纹织物耐磨性能一般,特别容易起毛,纹路易于变形;但是织物的组织美观,光泽华丽,手感最好。
究其原因还是和三原组织的特点相关。
平纹组织交织点多,浮长较短,织物的断裂强度较大,受到的作用力较小。平纹织物一般处于零结构相或第五结构相,通常经纬纱都在同一个平面上,织物两面都比较平坦,经纬向的力学性能差异较小。
斜纹组织交织点比较少,浮长较平纹长,但是斜纹织物强力和挺括程度不如平纹织物。受到的作用力比较大,重量损失较多。
缎纹组织交织点较少,经浮长较长,受力大于平纹小于斜纹。在磨损过程中,大量的经浮长线使缎纹的重量损失比平纹大,比斜纹小。耐磨性较好的原因是由于纱线和纤维能退让缓冲,纹路较易滑移,从而减缓了纱线的外力作用。
3 结语
通过实验证明,在细度相同的情况下,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组织不同,织物的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从透气性能来看,突出表现为缎纹的透气性明显的大于平纹和斜纹;在耐磨性能上,平纹织物耐磨性能好,而且不易起毛起球,斜纹织物耐磨性能最差,易起毛起球,缎纹织物耐磨性能一般,特别容易起毛,纹路易于变形。因此,在设计或选择大豆蛋白织物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组织对大豆织物的服用性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用途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29-331.
[2]赵书经.纺织材料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436-438.
[3]昝会云.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服用性能分析[J].棉纺织技术, 2007, 35 (5) :265-267.
[4]蔡陛霞.荆妙蕾.织物结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32-40, 186-196.
[5]钱坤, 王鸿博.大豆纤维机织物导湿透气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 2004, 25 (1) :74-76.
织物结构 篇5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穿着发生了很大改观[3], 针织物质地松软, 对其进行活性染料染色, 对改善织物的外观、服用性具有重大意义。
2 活性染料对汉麻纤维作用的基本原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6]; 最常采用的染色方法: 浸染法。
3 汉麻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因素[7]
反应温度: 分别在60℃ 、70℃ 下处理。纯碱用量: 用作固色剂, 控制用量。
4 实验分组
5 Color i5 - D测色配色仪测试织物的L,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6 分析与讨论
Color i5 - D测色配色仪测试织物的L* 值, 由上表4 - 4 - 1 - 3可得出如下线性方程:
由P < 0. 05 显著: W = 21. 8528 - 4. 5133* 温度
可知在汉麻针织物织物的L* 值试验中, 温度对其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 明度升高。
摘要:通过分析汉麻纤维的性能特征及活性染料的特征, 来研究汉麻针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1]。
关键词:汉麻针织物,活性染料,中心复合法
参考文献
[2]张建春, 张华, 张华鹏等.汉麻综合利用技术[M].北京:长城出版社, 2006:299-407.
[3]郝新敏.汉麻纤维与汉麻产业发展[J].中国纤检, 2011 (5) :26.
[4]高志强, 马会英.大麻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J].北京纺织, 2004, 25 (6) :30-38.
[5]龚飞.汉麻纤维及其应用[J].山东纺织科技, 2010, 03:48
多轴向缝编织物 篇6
关键词:多轴向,缝编织物,航天材料
1 缝编织物简介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缝编织物最早出现在了欧美等发达国家, 1998年,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引进了MALIMO第一台新式多轴向缝编机, 同时将该项技术引进到中国。由于它的纤维平行且伸直, 是一种无卷曲结构, 同时, 它又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纤维放在不同的角度, 使材料中各方向纤维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很快得到广泛使用。缝编织物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复合材料制品上。近年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新型高性能纤维的出现, 复合材料用缝编织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在风力发电叶片、船舶等大型复合材料制品上得到广泛应用。
2 缝编织物的特征
1) 缝编织物是由若干层伸直并相互平行的纱线层组成, 需要时可添加短切毡层;
2) 纱线角度分别为0°、90°和/或±45~80°, 顺序可加以变化;
3) 各纱线层用缝合线固定, 以防滑动;
4) 可以根据设计需要, 实现不同纤维混合编织, 充分发挥各种纤维性能。
2 缝编织物和普通织物结构的差别。
1) 缝编织物的纱线是相互平行且伸直的, 普通织物的纱线是卷曲交织的;
2) 缝编织物的纱线可按多种角度排列。而普通织物只能有0°和90°;
3) 缝编织物为多层结构, 最多可达八层, 再加上1~2层毡。而普通织物一般只有两层;
4) 缝编织物各层之间用缝编线捆绑, 纱线之间不容易移动, 且缝编线线圈长度可调整而普通织物靠纱线相互交织而成, 纱线间易滑动。
3 缝编织物的优点和特点[1]
3.1 充分发挥纤维原始特性、提高复合材料性能
由于缝编织物的纤维是相互平行且伸直的, 当其与树脂结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受力是, 每束纤维都均匀的承力, 所以纤维的强度和刚度在复合材料中得以充分发挥。另外使用不同纤维混编, 可以在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高性能纤维的性能。而普通织物的经纬纱线呈波浪状, 当其受力时, 纤维要先展直后才能受力, 受力不匀, 导致材料局部破坏。
3.2 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普通织物制造的复合材料, 由于在层间有较多的树脂, 并且在外力作用下纤维和树脂间发生相对滑动, 所以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 树脂和纤维间的界面很快受到破坏, 导致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降低。而在缝编织物中纤维是伸直而平行排列, 而且树脂含量相对较少, 层间界面结合较好, 所以树脂和纤维间的界面较为稳定, 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3.3 提高材料损伤容限,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可靠性。
由于缝编织物的层间用涤纶丝缝合, 其抗损伤容限性相比传统机织物有所提高。损伤容限的提高对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的复合材料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风力发电叶片, 其增强材料损伤容易有效提高后, 将大幅降低叶片的使用寿命, 缩减维修成本。
3.4 各向可设计
多轴向缝编织物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织物各层可以根据需要预设计, 不仅织物密度、层数可以预先设计, 原材料也可以根据预先设计选定不同特性的材料。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使用状态选定材料的类型、方向、单层密度等, 一次编织出满足要求的产品, 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特性。目前在风电领域已大量使用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编的缝编织物, 芳纶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编织物则在船舶领域广泛使用。
3.5 改善了材料的工艺性能
1) 浸润性好
普通织物的纤维是高低交织的, 垂直方向的纤维树脂阻断了树脂的流动, 所以浸润速度较慢。而缝编织物的纤维是平行且伸直排列, 同一层纤维与纤维之间形成了通道, 因此单层间纤维很容易被树脂浸透, 与此同时, 树脂也完成了层与层间纤维的浸透, 节省了工艺时间。目前在使用缝编织物制作大尺寸复合材料构建时, 还用到导流管或者导流网, 以缩短浸润时间。
2) 附模型好
缝编织物采用涤纶纤维捆绑, 捆绑时还可以通过调整线圈长度控制织物的松紧, 这样织物就可以适应不同的模具, 特别是在复杂曲面模具上。在制作风电叶片大梁时, 缝编织物良好的附模型保证了纤维性能有效发挥。
3) 纤维定向性好
在普通织物中, 由于树脂的推进阻力大, 不得不在RTM工艺中加大压力, 过大的压力会冲乱布层, 影响产品性能。而缝编织物由于层间由涤纶纤维捆绑固定, 层间不易滑动。
3.6 减少材料消耗, 提高工效, 降低成本
用户在选购材料时, 往往比较重视产品的单价, 而忽略材料的性能。许多材料的性能是很好的, 但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正确的选材应考虑到重量-强度-价格三元素的最佳化关系。即我们每花一元钱不但要购买一定重量的材料, 还包括性能要求。所以要重视材料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并且能充分的发挥材料的潜在性能。
总之, 我们的责任是引导用户, 正确对待材料的特性, 消除人们的一些误解, 认为某种材料就是绝对低性能材料, 而用更贵的材料去代替, 其实任何选用过高或过低性能的原材料都是错误的质量慨念, 重要的是必须把它按正确的方式和要求放到正确的位置 (方向和数量) , 才能分利用材料的潜能, 缝编织物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实时虚拟织物动画研究 篇7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3D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自然界中各种物体进行逼真的模拟成为一个热点。事实上,这种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种技术不仅能够用于商业广告、电视片头、电影电视特技、动画片、游艺场所,还可以用于教育、军事、飞机驾驶模拟、科研中。当前对刚性物体的模拟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我们生活中柔性变形物体随处可见,若不能完美地模拟柔性物体,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缺憾,当然,这也引领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十几年前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纷纷加入到了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对柔性变形物体的模拟也有不少产品问世,如在《海底总动员》、《阿凡达》等影片中就能看到真实织物的模拟。然而这种模拟通常渲染一帧图形要花几秒钟,甚至是几分钟、几十分钟。在一些需要实时显示的环境,这显然无法让人接受。本文将介绍一种在虚拟场景中织物在外力下运动的方法,既能达到实时的效果,不失真实感,同时可以在具有交互的场景中进行扩展。
1 织物模型
1.1 Kawabata实验
为了对织物形态进行模拟,日本学者Kawabata[1]用一种仪器对纯棉织物、羊毛织物和混合织物的拉伸、弯曲及剪切等物理参数进行了实际的测定,总结出形变与力或力矩的关系。该实验包括拉伸、弯曲和剪切三种。David E.Breen等[1]利用Kawabata对100%纯棉布的实验分析,对它在第一象限的曲线进行拟合,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弯曲测试拟合曲线(参见右栏)
图2剪切测试拟合曲线(参见右栏)
1.2 质点-弹簧模型
在Kawabata试验的基础上,X.Provot建立了质点-弹簧模型[2,3]。质点-弹簧模型相对简单,运算效率较高,能达到实时的显示效果。依据他的方法,把一块织物划分为m×n个矩形网格,每个网格结点是一个虚拟质点,每个质点跟其相邻的质点用弹簧相连,弹簧无质量且其长度
不能为零。相邻质点的连接有三种方式(如图3所示):连接质点[i,j]和[i+1,j+1]、连接质点[i+1,j]和[i,j+1]的弹簧,叫作"剪切弹簧";连接质点[i,j]和[i+2,j]、连接质点[i,j]和[i,j+2]的弹簧,叫作为"柔性弹簧";连接质点[i,j]和[i+1,j]、连接质点[i,j]和[i,j+1]的弹簧,叫作"结构弹簧"。
三种弹簧实现了对织物变形的约束,避免过分的拉伸和弯曲。当织物只遇到剪切力的作用时,只有剪切弹簧发生形变;当只有柔性力作用时(如:弯曲),只有柔性弹簧发生形变;当只有压力或牵引力作用时(如:拉伸),只有结构弹簧发生形变。如此,在织物运动中,各种弹簧处于不断的拉伸和收缩中;同时,弹簧的形变产生了弹簧两端的作用力,作用力又产生了质点的运动。织物的动态模拟就归结为个弹簧系统的动力学变化。
X.Provot的质点-弹簧系统是对自然织物一种抽象的模拟,他假设织物是由相同的经纱和纬纱纺织而成的,也即织物的经向和纬向对应图1和图2中同样的参数曲线。如此假定并不影响织物动感模拟的显示效果,而且提高了模拟的运算效率。
在质点-弹簧系统中,假设任意质点[i,j]在t时刻的位置是Pi,j(t),(i=1,…,m;j=1…n)。
质点[i,j]所受到的内力由弹簧力和弹簧阻尼力组成。
弹簧力是连接到质点[i,j]的所有弹簧对质点[i,j]的张力的合力,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R是所有通过弹簧连接到[i,j]的质点的集合,l0i,j,k,l是两质点[i,j]和[k,l]间的自然长度,ksi,j,k,l是连接质点[i,j]和[k,l]的弹簧的弹性系数。
弹簧阻尼力是连接质点[i,j]的所有弹簧对质点[i,j]的弹簧阻尼力的合力,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ksi,j,k,l是连接质点[i,j]和[k,l]的弹簧的阻尼系数,是质点[i,j]的运动速度,是质点[k,l]的运动速度。
内力的计算公式为:
外力包括各种自然力对织物的作用,包括重力、风力、空气阻力、与外界物体相碰的阻力、外界物体的支撑力等等。
设重力加速度为g,则质点[i,j]承受的重力为Fgr=mg。
设vi,j是质点[i,j]的运动速度,则空气阻力为Fdis(Pi,j)=-Cdisvi,j,其中Cdis为阻尼系数。
设在织物表面Pi,j点附近的风速为ufluid,质点[i,j]由于风的作用受到的力为Fvi(Pi,j)=Cvi[ni,j·(ufluid-vi,j)]ni,j,其中是在Pi,j点处的表面法向量。
设质点受到的其它外力如:缝合力和人机交互环境中人为的作用力等力的合力为。
外力的计算公式为:
质点[i,j]在任意时刻所受到合力为:
根据牛顿动力学原理,质点[i,j]随时间运动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表示如下:
2 数值求解方法
选择求解织物模拟运动方程的算法是一个关键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可以使模拟保持足够的精度、速度和稳定性,否则将会事倍功半。可以在织物动态模拟中使用的数值积分求解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类[4]:显式欧拉法、显式中点法、显式龙格-库塔法、隐式法和近似隐式法。
在上述方法中,隐式法和近似隐式法在任何时间步长的情况下都不会导致结果呈现数值不稳定,因此对于织物模拟的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显示出高效性。然而,它们的大步长是以牺牲整个模拟的精度为代价的,且过分减少迭代次数将产生不精确性及慢速收敛问题。因而,当需要对动态系统进行较高精度模拟时,该方法并不适合。显式欧拉法和显式中点法只能用于一些离散化程度较低的粗糙织物,对于刚性较强的离散化模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采用龙格-库塔法可得到更好的解决,该方法在每次迭代时都需进行多次力学求导,并需建立多个存储结构来存储状态向量。使用该方法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且时间步长越小精度越高。
从数值分析的角度出发,欧拉公式是一阶龙格-库塔公式,其截断误差为o(h2);改进的欧拉公式是二阶龙格-库塔公式,其截断误差为o(h3)。为了保证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我们选用了四阶龙格-库塔方法,采用的算法描述如下:
四阶龙格-库塔方法每一步的截断误差为o(h5),尽管运算量和空间占用大大增加,但更适合大步长的运算,在不超出实时模拟要求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模拟的运算精度和稳定性。
3 系统开发步骤
3.1 参数录入界面
系统参数录入界面如图4所示。在系统录入界面,根据所设计面料的质感和性质录入相应的参数,系统根据不同的录入数据,生成描述织物的对象,以建立具有不同质感的物理仿真模型。
图4系统参数录入界面(参见下页)
3.2 织物实时动画模拟算法
我们给出一个织物动态模拟算法如下:
(1)对质点-弹簧系统进行初始化:给每个质点的质量、位置、速度、加速度和受力赋初值。其中:N=质点的总数,i=0,k=0。
(2)k=k+1。
(3)若i≥N转入步骤(4)。
1)对系统内第i个质点施加重力、风力、空气阻力。
2)人为的力、弹簧力和弹簧阻尼力等力,合力为:。
3)根据受力计算质点i的加速度。
4)计算质点i的运动速度。
5)计算质点i的位置。
6)i=i+1。
7)转入步骤(3)。
(4)转入步骤(2)。
4 实验结果
试验采用Dell Precision 450图形工作站(Xeon 2.4GHz2G 80GB),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编程工具采用VC++和Open GL[5]。基于本文采用的方法,对悬垂织物进行了动画模拟试验。表1给出了处理一帧图形的平均时间消耗数据。在一般情况下,系统处理一帧图形的时间小于30ms就达到了实时性的要求。可见本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图5给出了质点-弹簧模型在风中随风摆动的图形,图6是将织物加入纹理后在风中摆动的效果图,可见模拟效果较为逼真。
5 结语
在虚拟3D环境中实现物体的动画效果,实时性和真实感是基本要求,然而它们又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织物模拟在这两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围绕实时性和真实感,采用了质点-弹簧模型,数值求解采用了龙格-库塔法,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本文的研究可以应用到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以及其他实时3D环境中。
摘要:织物动画模拟在虚拟现实、3D动画和计算机游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真实感和实时性是织物动画模拟中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织物物理性能的基础上,采用质点-弹簧模型进行织物建模,运用动力学原理,对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给出了一个织物实时动画模拟算法,算法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实验证明,该方法能逼真地显示织物动画,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时性。
关键词:织物动画,质点-弹簧模型,龙格-库塔法,OpenGL
参考文献
[1]Breen D E,House D H,Wozny M J.A particle-based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draping behavior of wovencloth[J].Textile Research[J].1994,64(11):663-685.
[2]Provot X.Deformation constraints in a mass-springmodel to describe rigid cloth behavior[C].Proc.ofGraphic Interface 97,Kelowna,Canada.1997.
[3]刘智斌,李占利,曹宝香.虚拟环境中织物的碰撞检测及相应[J].系统仿真学报.2007,17(7):1497-1499.
[4]凌海燕,姜建国,陈守满.数值积分法在织物仿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3,20(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