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伯捉鬼》新解

2024-06-17

《宋定伯捉鬼》新解(共3篇)

《宋定伯捉鬼》新解 篇1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什么叫“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怎样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或许可以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宋定伯捉鬼》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 的案例中得到许多启示。

一、对照性多角度阅读

师:请同学们整体浏览译文。 (学生开始浏览整篇译文。)

师:我们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戏, 我读译文的意思, 你们对应读出文言文, 看看自己是否理解文言的大意——

师:南阳人宋定伯年轻的时候, 夜里走路遇见了鬼。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

【鉴赏】教学片段, 窦老师首先采取“循序性阅读法”“请同学们整体浏览译文”, 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 有利地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循序性阅读法”和“变序性阅读法”同属于“顺序性多角度阅读”范畴。前者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 有利于整体把握;后者是不按课文顺序, 先从文章的重点段或者结尾部分读, 有利于获取主要信息, 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

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实践中, 窦老师打破了文言文的传统教法, 别开生面地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白话译文与原文对照诵读”, 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迥然区别。这种“对照性多角度阅读”, 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认识表达技巧的基本方法。

二、角色性多角度阅读

师:太好了, 对答如流!下面同桌之间对读第二自然。

生:走了几里路, 鬼说:“步行太缓慢, 两人可以交替地背着走, 怎么样?”

生:数里, 鬼言:“步行太迟, 可共递相担, 何如?”

【鉴赏】窦老师深谙“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同桌之间对读, 巧妙地将师生对读转换成了学生对读, 是一种“角色性多角度阅读”。这种角色换位, 读原文的同学好像自己是文本的作者, 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读译文的同学也把自己置于文本之中, 仿佛自己就是宋定伯这个角色, 感受就更加深刻, 读得就更有感情。

三、知识性多角度阅读

1. 从停顿角度阅读

师:古人了不起, 没有标点自己要读出停顿, 今天我们已经点上标点, 相信同学们能根据标点停顿的不同, 读出它的停顿之美。 (教师提示句子停顿的长短不同。)

生: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问之, 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言:“我亦鬼。” (指导学生读得有停顿。)

师:文言文中有时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的意思, 朗读的时候, 要读出白话文相应的长度, 比如第一句:“南阳/宋定伯/年少时, 夜行/逢——鬼。”这没有标点的地方, 其实也藏着停顿的韵味, 读出意思停顿之美。

生:再读。 (有停顿之美, 不同于白话文的朗读了。)

2. 从节奏角度阅读

师:有了这样的停顿, 声断气不断, 摇头晃脑, 所谓读在头上。有了文言文的节奏, 我们试试读读, 体会这节奏之美。 (生摇头晃脑, 再次诵读, 有了节奏之美。)

3. 从独特语气角度阅读

师:再看与鬼共行, 一路诳鬼这段。文中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 尽管文言文和今天的白话文表述方式不同, 但语气应该是一样的。读出它独特的语气之美, 可以用表情帮助, 所谓读在脸上。 (教师引导几人分别读下面的问句。)

生:数里, 鬼言:“步行太迟, 可共递相担, 何如?” (重点指导, 鬼的话是试探的语气。读读体会。)

生: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 将非鬼也?” (读出鬼疑问的语气。)

生:定伯复言:“我新鬼, 不知有何所畏忌?” (宋定伯试探的语气。)

生:鬼复言:“何以有声?” (注意引导鬼质问的语气。)

(全班读第二自然段的旁白, 两个学生分别读人、鬼不同的语气。

4. 从动作表情角度阅读

师:最后看“捉鬼卖鬼”这一段。重点刻画宋定伯和鬼的动作, 你可得让画面活起来, 读出文言文的动态之美, 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表演, 所谓读在手上, 仿佛让我们看到画面, 听到鬼大叫的声音。

5. 从曲艺评书角度阅读

师: (出示黑白图画小人书) 这是老师小时候看到的小人书, 如果配上这样的情境, 加上刚才我们体会的停顿、语气, 以及动态之美, 像古人说书的一样, 加上动作或者提示语, 就有了气氛。 (出示“逢鬼图”, 配第一自然段内容。) 比如“话说, 南阳宋定伯……” (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 读起来相信更有小说的感觉。

生:“话说, 南阳宋定伯……” (该生也学着老师用手拍了一下桌子。读得很有评书的味道。)

6. 从戏剧表演角度阅读

生: (出示“遂行、共递相担、渡水”等图) 两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全体同学旁白。

(出示“唾鬼、卖鬼”图。全体诵读第三自然段内容。)

【鉴赏】窦老师这个教学片段, 是整堂课的高潮。她采用“知识性多角度阅读”, 从6个角度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阅读知识。她不断变换阅读的角度, 旨在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时, 读出语法停顿之美、读出逻辑停顿之美、读出节奏之美、读出语气之美、读出动态之美、读出评书味道之美和感受表演不同角色之美。

欣赏窦老师的经典艺术课堂, 是一种美的享受, 让你终身难忘!没有教师有创意的阅读教学“多角度”, 便没有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角度的本义是“看事情的出发点”。阅读有多少种出发点, 便有多少种阅读角度。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说得好:“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阅读的出发点有为求知、为养能、为方法、为陶情、为启智、为真理、为人生、为道德、为精神、为审美、为休闲、为娱乐······阅读的角度也应该有这些。多角度阅读如同登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景目的有异, 角度自然不同。

四、迁移性多角度阅读

师:一千多年后, 这篇志怪小说被演绎成了新的版本 (课件) ——

生: (诵读) 景城有姜三莽者, 一日, 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 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 唾使变羊, 晓而牵卖于屠市, 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 (扛着棍棒, 拿着绳子) , 潜行墟墓间…… (《姜三莽寻鬼》[清]纪昀)

师:猜猜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姜三莽在那执绳好几天, 连个鬼影也没见着。

生:贪便宜的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白白在坟墓里住了几天。

【鉴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尤其是迁移运用的实践能力。窦老师恰如其分地出示《姜三莽寻鬼》, 展开“迁移性多角度阅读”, 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温习旧知识, 拓展新知识, 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五、拓展性多角度阅读

1. 从文言句式角度拓展

师:一般说来, 鬼不喜火、不喜灯、不喜光、不喜桃符等。想象, 如果宋定伯遇到了这样的鬼, 宋定伯该怎么回答?

师:鬼问, 何以不避火?

生:“新死, 不习避火故耳, 勿怪吾也。”

师:鬼问, 何以不避灯?

生:“新死, 不习避灯故耳, 勿怪吾也。” (以下学生问, 学生答。)

2. 从人物形象角度拓展

师:到此, 你又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生:机智勇敢、老谋深算。

师:真乃兵不厌诈!听宋定伯又一连串的诳之, 让我们看到, 说宋定伯诳鬼一路引人入胜, 有智, 有勇, 有谋, 此乃又一大善! (板书省略号“……”)

【鉴赏】窦老师“拓展性多角度阅读”, 拓展鬼文化知识, 让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拓展人物形象, 让学生扩展了思维想象的空间;拓展口语表达, 让学生有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拓展认识, 让学生对宋定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此的多角度阅读教学, 才能真正叫做全方位的立体阅读教学、诗意的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

六、人文性多角度阅读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 我们懂得了对宋定伯的态度取决于他对鬼的认识。机智勇敢不怕鬼, 不信邪, 就可以战胜妖魔鬼怪。今天看来, 鬼也分好坏, 要区分对待。不能善恶不分一概而论。

师:作为小说的另一个人物——鬼, 鬼诚、信、善, 难道鬼做得都对吗?也请你任选一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赞成鬼的善良。非但不去伤害宋定伯, 而且还被他卖了。因为善良, 显得更可怜。

生:鬼很可怜, 就是太单纯了, 我对他的态度是中立。它对宋定伯坦诚、有礼貌, 宋定伯却将它卖了。单纯过了, 就傻。遇到问题缺乏思考。

生:鬼一心赤诚, 没有防备之心。这鬼有些愚昧, 轻易就上别人的当就不好了。

师:志怪小说, 就是借助鬼, 写社会上的人和事。你们的发言告诉我们, 诚实善良固然可贵, 但也要开动脑筋, 要有火眼金睛, 防止上当受骗。

师:感谢这篇志怪小说, 更要感谢同学们, 让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鬼, 从而让我们在尊重当时背景下宋定伯机智勇敢形象的同时, 站在今天的角度, 对小说的人物又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超越啊。

【鉴赏】窦老师这段“人文性多角度阅读”教学, 耐人寻味, 发人深省。特级教师表现的特技教学,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多角度的阅读必然产生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必然产生独特体验。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学生独特体验得到的多元价值引领回归到主流价值、核心价值上来, 这就是多角度阅读教学的艺术与生命。总之,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新课程理念, 我们不能只是把它写在纸上, 挂在嘴上, 而是要把它刻在心上, 落实到阅读教学的实践上。

《宋定伯捉鬼》新解 篇2

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言:“鬼也。”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亟(说明:有的版本中“亟”作“迟”,“迟”为“缓慢”之意),可共递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y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

译文:

宋定伯捉鬼原文翻译 篇3

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鬼,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咋咋:惊叫的声音。)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注释

1.诳:欺骗。

2.至:到

3.迟:慢。

4.畏忌:害怕。

5.负:背。

6.值:遇到。

7.作:发出。

8.唯:只,仅仅,唯独。

9.故:原因,缘故。

10.执:捉住。

11.共递:一起轮流交替。

译文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他们)一起前往。

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彼此可以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好啊。”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你太重了,难道你不是鬼吗?”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罢了。”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轮着背了好几次。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鬼渡水,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刚刚死不久,(这是因为)不熟悉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他的话。(宋定伯)把鬼一直背到宛市中,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定伯担心它变化(成鬼),就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上一篇:幸福感是一种心理能力下一篇:一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