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2024-06-26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精选12篇)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大量建设,钢筋保护层对高层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施工中较普遍地存在保护层质量问题,为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稳定,并在此基础上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保护层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故主要针对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1 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1.1 产生裂缝

在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楼板面与支撑梁的上表面通常在一个标高上,其整体性要求高,需一次性整体浇筑。在对这些构件的施工中往往会产生裂缝现象,根据相关规范,可知这些构件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构件。通过国内外相关实践所表明,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问题主要是在具体施工当中因温差较大所造成。

1.2 承载力下降

钢筋保护层太厚会使构件易产生裂缝,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构件的承载力。在一定承载力极限状态中,对于截面的高度通常是指在受弯构件中,受拉区钢筋其合力作用点到受压区混凝土外的边缘高度,若结构构件的截面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确定,则需加大结构构件的自身保护层,降低截面的高度。在对混凝土受弯件设计中,将受拉区钢筋合力作用点增加到受压区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意味着在对荷载及弯矩不产生变化时就能够将单位的钢筋利用率进行提升,且钢筋性能也可有效体现。

据力矩平衡得到的浪凝十梁板极限抗弯承载力:

式中:h-as-ax/2为截面有效高度;as为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fy、fc分别为钢筋屈服极限和混凝土抗压强度。

式中:αx为混凝土受压区截面的有效高度。

通常,保护层厚度越大,其钢筋的力学性能就很难体现出来,降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如对于80mm和100mm厚的现浇板,若配筋为?8@160,其中需要将保护层厚度从15mm增加至25mm,同时其钢筋的用量也需要增加24%及17%。若是钢筋用量不变,钢筋保护层厚度需增加10mm,其承载力分别下降24%和17%。

1.3 降低粘结锚固性和耐久性

钢筋保护层过薄会对钢筋及混凝土间的粘结力产生影响,使得构件沿着受力钢筋的方向出现裂缝,导致钢筋钝化膜的脱钝时间有效缩短,且钢筋生锈更快。对于钢筋钝化膜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保护层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碳化,在这个过程中,碳化所需时间和保护层间的厚度成正比。钢筋在锈蚀后体积产生膨胀,产生的铁锈体积是钢筋体积的2~4倍,且混凝土和钢筋的交界处会产生一定压力,同时朝着混凝土保护层的膨胀力也会增加,造成混凝土压力过大,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降低构件间的锚固性和耐久性。

2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采用的垫块形式繁多

现阶段在实际施工中板筋主要是用水泥砂浆垫块及钢筋马凳,对于墙及柱基本上都是采用砂浆垫块和塑料垫块,或其在主钢筋中进行焊接短钢筋的方式。对于梁主要是采用砂浆垫块,并且对于这些垫块及短钢筋通常需要在工地现场进行制作或采用工地上的废钢筋进行制作。在具体的制作中需要人员可自动掌握,随意性较大,因此造成制作中的垫块通常在具体的尺寸及规格、强度、厚度等方面种类较多,差异性也非常大。

2.2 各种材料垫块的不利因素

砂浆垫块在具体的施工中容易出现破碎及移位等;采用焊接钢筋确保保护层厚度达到要求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但在具体施工中易忽视作为垫块的短钢筋在完成拆模后直接外露,会造成在环境中出现锈蚀的现象,生锈膨胀所产生的压力会使得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并加大受力钢筋锈蚀速度。

2.3 施工操作中随意性大

在具体施工中,对于垫块的摆放位置一般都较为随意,且未根据GB 50666-2011《钢筋保护层垫块规范》相关要求,造成混凝土构件中有些部位多或少。对于垫块间距较小时400~800mm放置1个,间距大时1500~1800mm放置1个,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施工人员对于垫块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行走及浇筑中因人员的操作不当使得垫块受到损害及移位的情况产生。比如,因振捣器产生碰撞或在对钢筋整改中使掉块受到损害和移位,对损坏的垫块也未及时更换。

2.4 钢筋绑扎不规范

在进行钢筋绑扎中,未严格根据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钢筋捆扎要求,造成钢筋产生跳扎的情况,导致钢筋的整体稳定性差,尤其是上层的钢筋间距较大,若产生跳扎会使得钢筋受压下沉,保护层厚度较大。

3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

3.1 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图纸会审中,若发现设计中有不合理现象,需和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更改,尽量使弯矩筋变为带肋钢筋,在此基础上尽量使得直径较粗。这样即使在经过踩踏后,由于整体性的刚度较大,对较圆及较细钢筋所产生的变形值偏小,同时在产生变形后更容易进行调整。

3.2 改进施工工艺

加强垫块强度及尺寸的有效控制,确保垫块厚度均匀,对绑扎密度要严格控制,且需确保垫块扎牢。例如,将普通钢丝、高强碳素钢丝及冷拔低碳钢丝等作为卡紧机构材料,采用强度及刚度较好的钢丝对限位件进行固定,然后搭配有关垫块,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和钢筋位置。垫块的间距不能大于800mm,梅花型布置,垫块厚度依据设计保护层厚度。

3.3 做好钢筋绑扎管理

板钢筋网在具体的绑扎中,需严格按照GB 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相关标准,对四周两行交叉点的每一个点都需扎牢,在钢筋绑扎中不能对钢筋跳扎,对中间部位需每隔1根采用梅花式对其相互扎牢,绑扎点的钢丝扣要呈八字形绑扎。在对板底钢筋进行绑扎后,需及时对线管进行预埋及对模板及时收头和封镶,并且减少板面上施工人员的数量。

3.4 保护钢筋,避免裂缝

对于混凝土柱及墙的保护层垫块间距通常需要控制在约800mm;尽可能采用新工艺及新产品。在混凝土浇筑中对易出现裂缝的负弯矩部位进行活动跳板搭设,以此避免施工人员踩踏钢筋。

3.5 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

在实际的混凝土浇筑中,对于钢筋需做好相应的控制线标注,将混凝土的上表面标高进行控制,避免混凝土截面太厚或太薄。对于泵送混凝土的泵管下料高度也需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整,避免将钢筋支架冲倒,混凝土在实际浇筑中尽可能使其能够浇筑在板或梁上,使混凝土可自然流入至负弯矩钢筋和底板间,或采用人工用铁锨铲到负弯矩钢筋与底板间,避免混凝土倾倒中压倒负弯矩钢筋。同时在振捣中需按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且振动棒不能和钢筋骨架进行任意触及。

参考文献

[1]何祖钧.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探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注意事项[J].工程质量,2015(4):65-68.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2

“果岭湾”A4#公建楼

地下一层~三层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过薄)

处 理 方 案

果岭湾A4#公建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过薄处理方案

由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果岭湾项目经理部承建的“果岭湾”A4#公建楼工程,在主体完工结构验收前,经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果岭湾A4#公建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实体检测,检测部位的检测报告结论显示:所抽测板钢筋保护层厚度20个构件共120点,其中25点超出允许偏差,合格点率为79.2%,从检测的结果反映存在部分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超薄。保护层厚度超过设计值,不符合规范要求,引起我单位公司领导高度重视。

对此,为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楼板产生开裂及楼板钢筋受锈蚀等质量问题以及弥补因此所产生的相关质量缺陷,施工方根据相关的检测结果对存在质量缺陷的部位,编制的处理措施如下:

一、楼板钢筋保护层不足处理方案 原因分析: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

以上原因导致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出现过薄现象,现经研究过薄的构件采取PC-40侵入型砼保护剂补救办法

果岭湾A4#公建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过薄处理方案

处理施工方法:

1、施涂前对混凝土进行下列表面处理

(1)用水泥砂浆修补蜂窝、露筋、孔洞裂缝等明显缺陷。

(2)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脱模剂油污等有害物与各类附着物。

(3)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状态。用水冲洗过的混凝土保证自然干燥72小时后方可进行施涂。

2、PC-40侵入型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准备

(1)混凝土龄期不小于28天。

(2)禁止在雨天、烈日下或浓雾天气及冰冻季节施工。(3)应一次备足施涂所需的PC-40侵入型混凝土保护剂用料,使用前方可启封,并应于启封后尽快用完。

(4)施工现场附近严禁明火。

(5)注意避免PC-40侵入型混凝土保护剂和其他各类液体材料接触。

3、PC-40侵入型混凝土保护剂的施涂

PC-40侵入型混凝土保护剂的施涂采用连续刷涂工艺,施涂时必 须使表面饱和溢流。在立面上,应自下向上施涂,被涂立面至少有5分钟保持“看上去是湿的”状态,而在顶面或底面上,都至少有5分钟保持“看上去是湿的镜面”状态。

4、PC-40保护剂的用量

(1)需要重度防护的区域,先施涂两遍1#液,两遍间隔至少6

果岭湾A4#公建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过薄处理方案

小时。待表面干燥后再施涂两遍2#液,两遍间隔1-2小时。

(2)一般防护的区域,先施涂一遍1#液,待表面干燥后再施涂一遍2#液,形成密实憎水的有机硅聚物混凝土层厚度达2.5毫米左右。

二、楼板钢筋保护层过厚处理方案 原因分析:

1、楼层砼浇捣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将楼板面筋踩踏下去,没有将其拉正恢复。

2、在楼板砼浇捣过程中,砼未按楼板厚度要求控制,使楼板超厚而导致面筋保护层偏大。

处理施工方法:

1、根据对结构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我方结合相关资料对板面负筋部位按要求进行了全数板厚检查,其中较大部分存在板厚度超厚,对该部分的处理将采用混凝土打磨机将其板表面的浮浆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以使结构板厚度及保护层厚度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经过对楼层内板面垃圾及浮浆清理干净后,其结构板底板面未发现开裂等质量问题,因此其结构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将板面浮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后其板厚符合要求而保护层仍不符合要求时则将该部分板剔打掉。

3、对因保护层厚度偏大而局部位置的板厚度又不符合要求时,对该部分楼板的处理将按要求将其剔打掉,再将板面负筋按要求重新修复校正后采用比原楼板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重新进行浇

果岭湾A4#公建楼板钢筋保护层超厚过薄处理方案

筑,以保证板厚度及板面负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在整改过程中及混凝土剔打过程中必须先将未剔打的楼板按要求进行加固,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二次损伤。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第二天开始至少关水养护7天。

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果岭湾项目经理部

2014年3月31日

会签意见

施工单位: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分公司果岭湾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监理单位: 项目总监:

建设单位:秦皇岛博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浅谈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 篇3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措施

由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13益普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决定着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好坏及寿命长短的决定因素除原材料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构件的保护层。

1.钢筋和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从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力学催能而言,钢筋是柔性材料,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较低;混凝土是刚性材料,抗压强度较高,抗拉强度却非常低。但由于混凝土的凝结作用以及混凝土与表面粗糙的或表面带肋纹的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使混凝土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粘结力,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面具有一定的受剪承载力。在受压状态下,这种粘结作用能保证钢筋和混凝土协调变形、共同工作直到接近破坏。在受拉状态下,这种粘结作用虽然在拉力较高时会局部失效,但从总体来看依然可以保证这两种材料的协调变形,并且能使混凝土承受有限的一部分拉力;而且钢筋和混凝土具有几乎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钢材为1.2×10-5/℃;混凝土为1.0×10-5/℃,适用于温度在0~100℃内),所以,即使温度变化时,在这两种材料内不会产生强制应力,也不会产生可能削弱这两种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的强制剪应力。因此,钢筋和混凝土可以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2.1钢筋保护层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指从受力纵筋的外边缘到构件混凝土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对钢筋起保护作用,使钢筋不被锈蚀。它是根据能同时满足耐久性和钢筋粘结锚固这两方面的要求规定的。它直接涉及到混凝土构件的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和防火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按环境类别、构件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做出了规定。一般来说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d(d为受力钢筋中最大的钢筋直径)。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也专门做出规定,这充分说明保护层在混凝土结构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2.2钢筋保护层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保护层厚度不合理的问题。

2.2.1保护层过厚

由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足够的粘结力,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一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强度设计来讲,钢筋保护层越厚,则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压区的有效高度就越小,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达不到设计强度;而且钢筋保护层过厚使结构下部离受力筋远的混凝土由于粘结锚固作用的降低,其抗拉强度下降反而易开裂引起钢筋锈蚀,其结构强度就必然降低,结构存在安全隐患。

2.2.2保护层过薄

钢筋保护层过薄,是施工中更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它对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影响了混凝土与受力纵筋共同作用产生粘结力进而降低承载力。从理论上讲保护层过薄增大了有效高度值,片面地说有利于结构承载力,实际上是削弱了承载能力。因为承载能力是靠混凝土与钢筋共同作用来保证的,这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有关,而粘结力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经化学作用而产生胶着力、混凝土硬化收缩时对钢筋产生的摩擦力和握裹力以及钢筋表面粗糙不平,在接触面引起的咬合力组成。从粘结力的组成可以看出。保护层过薄可能使钢筋外围混凝土因产生径向劈裂而使粘结力降低,从而削弱承载力。但因粘结破坏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受力情况多样,至今尚未建立较完整的计算理论,只能通过试验得出基本粘结力。试验证明:保护层厚度影响到结构的内在质量,对结构承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第二,容易使钢筋发生锈蚀,影响结构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包裹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由于其所具有的碱性性质而起着保护钢筋不生锈的作用。实验观测发现,当空气中的碳酸根侵入混凝土内部时,混凝土将从表面开始向内逐步失去碱性,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碳化”。一旦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就不再对钢筋起保护作用,所以保护层厚度影响到混凝土的碳化时间和结构的耐久性。

第三,从建筑防火角度说,高温影响下可使构件迅速破坏。众所周知,混凝土是良好的防火材料,而钢筋遇高温会急剧膨胀加大,屈服点和极限强度急剧下降,导致混凝土构件破坏。从防火角度来看,也需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并且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1987)的规定,所以保护层厚度影响到构件中的耐火极限。

3.楼板及墙柱保护层控制措施

3.1楼板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主要起抗拉受力作用用来抵抗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板面收缩和温差裂缝的发生,而这一作用均需钢筋在上下设置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发挥。在实际施工中,楼板底筋的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楼板底筋的保护层间距放大到1.0米以上时,局部楼板底筋的保护层厚度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纵横向的保护层间距控制在1米左右为宜。

楼板面层钢筋的保护层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分析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支撑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3.2墙、柱保护层控制措施

墙柱保护层一般比较容易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措施:

a、墙柱保护层纵横向间距一般控制在lm左右(且不少于2列),切忌数量太少。

b、墙、柱拉钩的加工尺寸准确。

c、墙、柱水平筋或箍筋的加工尺寸准确。

d、尽量采用新工艺、新产品如采用塑料垫块或使用卡撑式定位件等。

e、模板施工时切忌将墙柱保护层破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施工中是最容易被忽视而产生较大质量和安全隐患的。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对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可靠性和结构安全性。 [科]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昊培明.混凝土结构[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龚伟,郭继武.建筑结构(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4

一、制约钢筋保护层厚度科学性的因素。

笔者借助多年的建筑工程项目监理经验, 总结出影响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各种因素, 将其总结如下。

1. 设计值过小

当前, 很多工程设计者过于苛求混凝土构件外型小巧美观, 故意缩小结构尺寸, 造成钢筋保护层设计值过小, 很多保护层仅有2 cm左右, 这就对施工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大提高了施工难度。

2. 施工人员不重视

在具体施工中, 技术人员及工人通常都很重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对钢筋保护层的作用认识不足, 致使在施工中没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另外, 施工现场的实验室中也不具备检测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仪器。技术人员也没有给予一线工人恰当的技术指导, 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普遍不达标。

3. 钢筋构建质量低劣

在混凝土建筑中, 钢筋构建的制作与加工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完成, 造成钢筋构建的真实大小与设计尺寸存在较大差异, 钢筋构建的架线不流畅;焊接、帮扎不达标, 造成钢筋构建不够稳固;在钢筋构建的吊装、运输中, 由于不当操作导致构建严重变形;钢筋构建定位不准, 致使其保护层错位。

4. 模板问题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模板质量低劣, 其刚度、强度、平整度不符合制度要求;模板防止位置不科学;模板的限位及固定不标准, 造成模板在浇筑中出现移位、涨模等状况, 导致混凝土结构成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要求。

5. 垫块设置及制作不准确

混凝土结构在浇筑钢筋保护层时, 其所采用的垫块不够标准, 垫款的真实厚度与设计值间存在较大差异;垫款的数量过少、设计密度过小、强度不足。在具体施工中, 易出现垫块脱落、移位、变形等状况, 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具有重大影响。

6. 施工工艺不标准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施工人员没有专业的施工平台, 并且在施工中忽略了对垫块的有效保护, 甚至有的工人随意在钢筋构建上摆放东西或踩踏;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不标准, 造成垫块及模板出现变形及移位现状。尤其在浇筑中, 缺乏技术人员的跟踪指导, 对遇到的浇筑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二、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针对当前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达标率低的情况, 监理部门及施工单位应深刻认识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 加强对其厚度科学性的控制。

1. 积极实施首件认可制

在建筑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之前, 建立部门、施工单位应积极实施首件认可制, 严格执行施工技术交底活动, 清楚、详细地制定施工工艺标准。监理部门、施工单位都必须配备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精准仪器, 仔细检测钢筋保护膜厚度, 并将其达标率作为首件认可的唯一标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达标率低于90%的话, 应深刻分析问题的原因, 并努力改进制作工艺。必须返工后, 再次进行首件认可与施工, 直到达标率超过90%为止。与此同时, 应将达到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的工艺固定下来。每一相同的施工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按程序进行施工, 确保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质量的高标准及稳定性。

2. 合理控制垫块质量

在建筑工程中, 应选用优质的、达标的垫块用于施工活动, 并且应确保垫块与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相同、垫块的尺寸必须和设计中规定的保护层厚度一致。当前, 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业制造垫块的生产商, 垫块的尺寸与形式都可依据施工需求量身定做, 所以选购及使用都比较便捷。现实中, 很多施工企业都选择直接购进生产商已经生产出来的塑料垫块。虽然该种形式更经济、方便、省时, 但因为塑料材质的特性与混凝土差异较大, 并且塑料材质垫块的老化速度过快。并且对于大型的钢筋构建, 塑料垫块的承受力明显不足, 造成破碎、变形状况时有发生, 大大降低了使用效果。因此, 在施工中应积极采用强度较大的砂浆垫块, 以提高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的达标率。垫块必须合理、科学设置, 才能更牢固、准确地绑扎在主钢筋上。并且在钢筋数目众多的位置应多布设一些垫块, 避免钢琴过重损坏垫块。因此, 垫块的密度与树木应满足具体施工需求。

3. 提高钢筋构建质量

钢筋构建的制作及加工应严格根据有关制度标准执行, 钢筋构建的成品大小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为了确保钢筋构建的坚固度, 应保障钢筋焊接机绑扎质量, 钢筋的数量、绑扎密度、绑扎位置应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禁止片面追求保护层的厚度, 随意更改刚健构建尺寸的盲目做法。在安装钢筋构建时, 应详细检查钢筋构建在吊装、运输中是否出现了变形, 并应确保安装程序的科学、合理。安装工作结束后, 应进行详细检查, 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对于安装不合标准的情况, 必须及时矫正、处理。安装之后, 还必须实施恰当的钢筋构建固定措施, 确保牢固固定, 以免发生移位、倾斜等。非焊接工艺制成的钢筋构建, 比如桥面铺设的搓成刚健、浇筑箱梁底板钢筋间。应使用短钢筋对其支垫, 保证其位置准确无误。对上排钢筋进行绑扎施工时, 钢筋撑脚或马凳应依照两个方向不大于1 m的距离。牢固固定于下部的受力钢筋上面及上排钢筋的下面, 悬梁钢筋的马凳应竖直受力。并通长布置主钢筋, 主钢筋间的距离还不可大于1 m在桥梁墩柱与桩基钢筋连接施工中, 桩基钢筋的位置对墩柱钢筋的骨架位置有很大影响。交通部门的评定标准规定, 单排桩允许的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 cm, 墩柱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所允许的偏差是±5 mm。因此, 在施工中必须准确设置桩基钢筋的具体位置。在墩柱钢筋施工时, 应严格复核、检查桩基钢筋位置。如果偏差过大的话, 应及时纠偏桩基钢筋。待位置准确后, 才能进行墩柱安装。否则不易控制墩柱钢筋的准确位置, 最终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达标率。

三、结语

总之, 监理部门及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在设计及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影响其厚度达标率的有关因素, 不断改进设计与施工技术, 进而提高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达标率, 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书林.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9) .

[2]彭武.谈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J].广东建材, 2009 (06) .

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措施 篇5

(一)管理措施

1.认真做好图纸核查和技术交底

施工前,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现行施工技术规范,确定正确的保护层厚度,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对钢筋加工、模板安装、砼浇筑等相关班组操作人员都全员、详细交底到位,开展现场讲解和操作示范,明确施工工艺和合格率控制要求。

2.严格执行检验制度,落实改进措施

强调保护层的重要性,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按照班组自检、上下道工序班组交接检、项目质检员专检的检查程序实施质量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每一个构件浇筑结束后,及时进行保护层检查,分析总结存在问题并整改完善:

3.严格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

每类构件施工前应上报首件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实施,首件工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对需完善的工艺、注意的事项等进行讨论、交底、明确,确保后续施工的工程质量。

4.严格落实经济奖惩措施

项目部制定保护层厚度目标控制奖惩制度, 及时开展检查考核:对工程实体总体保护层厚度达到95%以上的予以适当奖励,对低于85%的予以处罚。

(二)技术措施 1.控制钢筋绑扎及焊接的质量

加强钢筋制作工艺控制,保证钢筋骨架定位准确,必要时增加架立筋,确保钢筋骨架的稳固性。单层钢筋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双层或多层钢筋间必须采取可靠支撑,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防止在混凝土浇筑时发生移位。骨架安装工艺要合理、科学,骨架安装完成后,要对骨架位置尺寸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纠正处理。对结构复杂的构件,合理安插主、次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2.控制模板制作、安装质量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要时进行专项设计验算),无明显变形,模板平整度应符合要求,确保模板制作规范,安装位置准确,固定及限位措施到位,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涨模、移位现象。

3.控制垫块制作、安装质量

(1)垫块采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标准混凝土垫块,强度要求不低于主体混凝土强度,形状要求与模板应成“点接触”。

(2)根据构件情况合理布置垫块,分层、交错布置,纵、横向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100cm,现场根据情况垫块的间距适当加密。

垫块设置采取专人负责和专人检查验收制度。要避免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移位变形或垫块被压坏的情况。垫块应合理、准确地绑扎在受力钢筋上,固定要牢固,不得出现垫块倾斜、下垂现象,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和滑落;垫块绑扎尾丝一律朝钢筋骨架内侧按倒,严禁向外伸入保护层内。混凝土浇筑前全面检查垫块,如有缺失或损坏,及时补充更换。

(3)垫块用量做如下要求:桥梁立柱每断面不少于6个;预制板梁箱梁、现浇箱梁、桥梁墩帽、桥面调平层、挡墙等构件每平米不少于4个;

4.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6

摘 要: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一直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主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早起钢筋砼结构物均不同程度的出现锈迹外露、表层混凝土崩裂。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由于长期以来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问题认识不清,检测手段缺乏,各级监管缺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钢筋保护层合格率偏低已是普遍现象。本文主要从设计、保护层垫块、钢模板以及混凝土浇筑工艺四个方面分析保护层施工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优越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而成为了各土建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而钢筋保护层对结构物承载力特别是耐久性有着较大影响,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钢筋保护层控制显得特别重要。而在施工过程中往往

由于对钢筋外形尺寸控制不严、模板结构尺寸制作不规范、钢筋骨架刚度不足、保护层垫块布置不合理、垫块质量不符合要求、混

凝土浇筑振捣工艺不当等原因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影响到结构物耐久性及承载能力,严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1 钢筋保护层的定义

结构物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图纸中结构物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理论计算并复核,首先应明确其定义,以利于结合结构物实际理解设计意图。

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结构砼外缘的距离。钢筋加工与安装成型的几何尺寸直接影响砼保护层的厚度,因此,为保证砼保护层厚度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在加工钢筋骨架前应先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认真计算和复核砼保护层的尺寸,确保无误。但是不同的规范和设计文件对保护层厚度定义不一致:

其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虽无明确说明,但多处提及“受力主筋保护层厚度”;《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规定“主筋表面与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无明确规定;《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规定“钢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因此,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定义,应以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关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为准。

2 保护层垫块的质量与用量控制

设计图纸中通常未明确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厚度及布置密度则根据设计图纸布置。通过实践一般情况下钢筋保护层垫块布置密度为每平方米不少于4块,同时垫块应呈梅花形布置。同时保护层垫块的强度应不低于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为满足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确保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在施工时结构物侧面保护层垫块布置的密度仅满足规范要求往往是不够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钢筋骨架的纵向及竖向刚度,如预应力结构梁中,侧面纵向分布钢筋往往为构造钢筋,直径较小,因此刚度较小,在保护层垫块布置时就必须根据骨架适当加密保护层垫块。另外结构物底部保护层垫块布置时应该考虑结构物钢筋及预应力等的自重荷载以及混凝土浇筑、倾倒时的荷载。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当结构物钢筋骨架刚度较小时,侧面保护层垫块的密度增加是每平方米不少于6块,而对钢筋自重较大、梁高较高、钢筋数量较多的大型结构物,保护层垫块的密度应视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总之优先考虑保护层垫块的承载能力,同时适当增设钢筋支撑骨架。防止混凝土浇筑时保护层垫块压碎而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为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全断面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的抗压强度须大于等于结构物的实际抗压强度。

3 模板的加工质量控制

模板的强度、刚度、平整度、模板的固定和限位措施将影响结构物的几何尺寸,造成保护层厚度发生变化,因此要求模板在使用前进行试拼、校正。同时在模板拼装完成对拼装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检查时重点检查模板断面尺寸、拼缝是否紧密、面板是否翘曲等。模板安装前再次挂线检查钢筋尺寸,垫块布置是否符合要求。模板安装后仔细检查大面、边角部位保护层厚度,仔细校核成型厚度几何尺寸及竖直度,否则须以调整。

4 混凝土浇筑

合理的浇筑工艺,正确的下料方式将避免局部偏压过大而引起的钢筋、模板变形。同时振捣过程中严禁振捣器紧贴模板和钢筋(附着式除外)。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加强检查验收工作,检查时重点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是否绑扎牢固、钢筋骨架定位是否牢固、模板加固及缆绳是否设置妥当、有无垫块脱落或破损部位。技术交底时需明确混凝土浇筑时下料的方式;人员上下通道或爬梯;振捣工具的振捣方式及与模板、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安全距离等,确保浇筑振捣时混凝土下落、振捣棒振捣、人员上下等过程不损坏保护层垫块,不移动钢筋骨架等。

5 结束语

钢筋保护层是确保钢筋受力及结构物耐久性的关键参数。因此要从设计、施工、监督管理等各个层面,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与管理,提高认识,把钢筋保护层控制制度化、程序化。在施工中,全体人员要充分发扬“高效严谨、精细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和有关规程,严抓工序管理、加强过程检查力度,以达到有效控制保护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7

一、严格混凝土保护层控制的重要性

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位置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 直接关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而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国家规范, 则是准确控制钢筋设计位置所必须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混凝土保护层严格控制除了可以保护钢筋不生锈外, 还可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耐久性能和防火性能等。

1、确保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

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 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 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黏结强度, 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握裹力由3种力组成:一是黏结力, 二是摩擦力, 三是机械咬合力。其中, 以机械咬合力作用最大, 约占总黏结力的50%, 采用螺纹钢筋或其他变形钢筋能增加咬合力, 提高握裹力。

2、保护钢筋不锈蚀, 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很多, 如化学物质、氯离子侵蚀, 冻融破坏, 混凝土不密实、裂缝, 混凝土碳化, 碱一集料反映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都能造成钢筋锈蚀使结构破坏。钢筋锈蚀后铁锈体积会膨胀2-4倍, 致使混凝土保护层开裂, 受到潮气或水分渗入, 加快钢筋锈蚀, 使钢筋直径由减小到锈断, 导致房屋建筑破坏, 直至倒塌。

混凝土保护层保护钢筋防止锈蚀作用是在内外条件无有害物质侵蚀下才有效, 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碳化对钢筋锈蚀影响很大, 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保证保护层厚度, 就相应地延缓了混凝土碳化深度到达钢筋表面的时间, 推迟钢筋锈蚀。如果保护层过小就等于加快了混凝土碳化到钢筋表面的时间, 使钢筋早锈蚀, 缩短建筑物使用寿命。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要求是25mm, 如果施工失控减少了10mm, 就相当于使钢筋提前10年或20年锈蚀, 相应地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如果钢筋没有混凝土保护层, 钢筋将会很快锈蚀, 其后果不堪设想。有不少工程受力钢筋外露生锈严重, 加固处理费工费时增加成本, 使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

3、保护层有防火功能, 防止结构急剧丧失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在高温条件下或碰上火灾, 因保护层有一定厚度, 能保护钢筋不因受到高温影响使结构急剧丧失承载能力而倒塌, 混凝土一般可耐高温700℃。当发生火灾时环境温度急剧升高, 钢筋的膨胀值加快、加大, 逐渐大于混凝土的膨胀值, 就会损伤和破坏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当钢筋温度从400℃上升到700℃时, 钢筋从屈服强度大幅度降低到钢筋晶格的核心突然膨胀, 会影响或失去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条件, 导致结构破坏, 直至建筑物倒塌。

钢筋在混凝土保护层的包裹之内, 可以缓解温度急剧上升, 保护层使建筑物有一定的耐火作用。近年来为提高结构耐火等级, 对有些结构构件增加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具体要求。

二、如何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新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根据科学实验成果, 国家标准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强制性条文中明确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 其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距离) 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且应符合表2的规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是最小厚度值, 是满足结构的耐久性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新规范对保护层厚度值作了加厚规定:如一类环境, 对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板和墙、梁和柱, 都加厚了5mm。笔者认为, 为确保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和提高耐火 (如柱是关键结构) 能力, 从严要求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十分必要。钢筋安装工程属于隐蔽工程, 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督的重点。

国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 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需要对重要构件, 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 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 采用非破损 (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 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 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90%, 但不小于80%, 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 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钢筋保护层该如何控制呢?重点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抓施工前技术交底;二是抓过程中要素控制。在施工前, 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 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 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并非千篇一律, 一般来说现浇楼板的保护层厚度1.5厘米, 而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厘米, 有时甚至达到10厘米。因此, 在对操作者的技术交底中, 必须明确此厚度, 否则很容易造成返工。在施工过程中, 则重点要做到规范操作, 特别是在混凝土现浇板浇捣过程中, 尤其需要重视。在施工过程中, 应做到规范操作, 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8

1 工程概况

G109青海湖段 (倒淌河至大水桥) 改线工程 (又称倒大改线工程) 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普通国道网路线方案表”中G109北京~拉萨中的一段, 起于倒淌河镇, 桩号为K0+000, 倒淌河镇位于青海湖东缘, 是G214和G109线的交汇点, 是西宁通往西藏、德令哈市、格尔木等区市的必经之地, 也是西宁通往其他各州的交通要道;项目终点位于大水桥, 桩号为K193+682.273, 并要求与原G109线顺接, 路线布设短捷顺直, 衔接后可到达达茶卡镇。

G109线倒大改线工程分为两期施工:一期工程范围为改线工程路基、桥梁及涵洞工程施工 (不包含路面) , 全线全长193.7km, 共分为七个标段。本项目属于国道二级公路, 全线采用双向2车道, 设计时速80km/h。

在本标段中共有桥梁工程4座, 其中上部为后张法20m预制箱梁桥梁3座, 共计预制箱梁60片;先张法13m预制板梁桥梁1座, 预制板梁14片。箱梁及板梁预制场位于主线K104+950段右侧20m, 该场地地势平坦, 稍作平整后既可以作为场站临时建设施工, 长120m, 宽50m, 面积6000m2, 即9.0亩。场地内设置钢筋场、预制区、存梁区等相关区域, 便于统一管理, 场内便道与县道301相连, 便于材料的运输, 如图1所示, 为预制箱梁现场平面布置图。

2 预制箱梁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在公路桥梁预制箱梁施工中,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非常重要, 其厚度必须达到相应的工程标准,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保护层的厚度不合格, 严重影响到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结构性能和桥梁的使用情况。

2.1 钢筋的骨架尺寸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直接反映出钢筋与模板之间的有效距离, 因此影响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首要原因就是钢筋的骨架尺寸问题。钢筋材料在加工安装时, 由于定型措施不到位, 或者在加工钢筋骨架的过程中, 加强筋支撑不牢固导致偏斜或者受热而产生变形, 最后导致钢筋骨架的尺寸大小不符合工程要求, 从而引起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合格。

2.2 模板的几何尺寸

影响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第二原因就是模板的几何尺寸问题, 因为模板的几何尺寸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尺寸, 而混凝土构件尺寸和钢筋骨架的尺寸是直接决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关健所在, 所此一旦模板的整体刚度出现变形, 或者安装不稳固等原因而引起模板的几何尺寸没有达到设计标准, 就会影响到保护层的厚度质量问题。

2.3 混凝土浇筑工艺

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工控制中, 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如下料方式不规范就会导致钢筋与模板之间的垫块脱离相应位置, 振捣棒若是插入不当也会引起钢筋移位, 同时振动方式若是不规范也会引起钢筋出现晃动现象, 并导致其位置发生偏移[2]。

3 预制箱梁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G109青海湖段 (倒淌河至大水桥) 改线工程中, 由于桥梁工程有四座, 预制箱梁总共也有四座, 其中分为20m预制箱梁三座, 13m预制箱梁一座,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施工控制上更要严格注意,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原因, 在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控制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质量控制, 以保证其厚度合理符合工程标准。

3.1 钢筋的加工安装

在本改线工程预制箱梁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钢筋加工中, 钢筋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按分批进场、分批进行试验验收, 且必须经过项目部试验室自检合格并报项目管理组抽检合格后, 获得通知单方可下料制作。而在钢筋的加工上, 首先必须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定型的钢筋加工胎架, 胎架上下用角钢制作的齿状刻度板, 所有钢筋全部放入刻度槽内安装, 以减少间距误差。同时在弯制前必须调直除锈。钢筋的表面应该洁净, 油渍、漆污、污皮和铁锈应清除干净。在焊接前, 水锈应清除, 钢筋应平直, 无局部曲折, 成盘的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该调直。同时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焊, 焊接接头与钢筋弯曲处距离不应小于10d。同一截面主筋搭接数量不得超过主筋数量的50%。所有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另外在浇筑混凝土前, 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进行检查, 填写检查记录, 如有误差应及时纠正。自检合格后报请项目管理组检验, 经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浇注混凝土时, 应保证已安装好的钢筋不移位, 在混凝土施工中不容许在钢筋上行走[3]。如图2所示, 为本改线工程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钢筋加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2 保护层垫块

在水平钢筋上安装了与保护层厚度一样的圆形高强砂浆垫块, 达到每平米6块。特别是预制箱梁与板梁施工中, 梁两端垫块数量达到每平米8块, 有效的保证了预制梁保护层合格率。

3.3 模板的加工安装

模板采用定型模板, 混凝土接触面清理干净, 支撑与螺栓加固牢靠, 保证线形顺直, 严格按图纸及规范施工, 并在混凝土浇注之前进行复查。模板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和稳定性。

模板支护完成自检合格后, 须报请项目管理组到场检验, 经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4 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拌合站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进行拌合施工, 试验室配置设专人监控拌合站拌合操作, 而且混凝土应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 混凝土入模采用罐车运输至现场, 然后再采用料斗溜模。在浇注混凝土前将模板内的杂物清除干净, 并对模板和钢筋再次进行检查, 在浇注时要保持水平分层。同时试验人员还要对混凝土进行全程监控, 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成为止。浇筑时现场测量其坍落度, 当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 禁止使用。另外在浇注混凝土时要连续进行, 如因故间歇不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 以便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本层的混凝土振捣完毕。

3.5 混凝土振捣

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 分层厚度为30cm。振捣棒插入的距离以直线行列控制, 间距不得超过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 更不得放在钢筋上。振捣棒开动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内, 振完后应徐徐提出, 不得过快或停转后再拨出机头, 以免留下孔洞。振捣棒与模板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为10cm。另外在浇筑完底层的混凝土后, 在灌注上层时, 振捣棒应稍插入下层使两层结合成一体, 同时对于腹板混凝土的振捣需配置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合格的要求:当混凝土停止下沉, 无气泡上升, 表面平坦、泛浆。

3.6 拆模与养生

地系梁模板属非承重构件, 一般混凝土强度达2.5MPa时即可拆除。拆除时要安排专人指挥和监督, 保证其表面以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导致损坏。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水养生膜覆盖洒水养生, 5~7d内须保持湿润。如图3所示, 为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养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是钢筋与混凝土体现其作用的首要前提, 是保护钢筋被侵蚀, 提高其结构性能以及桥梁耐久性的重要措施。本文以G109青海湖段 (倒淌河至大水桥) 改线工程为例, 通过分析预制箱梁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从钢筋和模板的加工安装,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以及拆模与养生等方面具体探讨了预制箱梁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最后在省质监局对G109线土建四标预制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时, 其合格率达到了96.7%, 创造了青海省历史。同时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讨对我国的公路桥梁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月普, 肖国祥.混凝土30m预制箱梁的钢筋保护层作用及厚度控制措施[J].大科技, 2015 (11) .

[2]侯彬.浅谈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J].装饰装修天地, 2015 (4) :233.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9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质量检测,控制方法

在混凝土构件中,为了保护钢筋不受空气氧化而锈蚀,同时也为了保证钢筋和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应有足够的厚度,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对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检测和控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1 保护层的作用和功能

1.1 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是指混凝土保护层可以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作用,确保结构受力性能,是保证结构构件承载能力和结构性能的基本条件。混凝土是抗压性能较好的脆性材料,钢筋是抗拉性能较好的延性材料。这两种材料各以其抗压、抗拉性能优势相结合,就构成了具有抗压抗弯抗剪抗扭等结构性能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作用的条件是依靠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静间距、横向配筋、钢筋表面和外形特征、受力情况及锚固长度。因此,控制好保护层是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共同作用的重要前提。

1.2 耐久性

对混凝土结构来说,其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设计要求的使用年限内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中较少腐蚀、经久耐用的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混凝土保护层是主要因素之一。

1.3 防火性能

混凝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混凝土与钢筋的膨胀系数基本接近,当环境温度急剧升高时,两者热膨胀之差将会急剧变化,钢筋受热膨胀加大,强度下降,两者失去共同工作的条件,造成结构破坏,所以从结构防火性能方面考虑,也需要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2 造成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的原因及危害

2.1 造成钢筋保护层质量通病的原因

1)设计不合理。很多设计采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范和构造详图》,设计说明或平法中只是笼统规定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而对梁与梁、梁与板、梁与柱的钢筋如何穿插排列,一般无文字说明,更缺少节点详图。局部钢筋及楼板中线管累计厚度超过板厚,梁柱节点处主次梁钢筋直径较大,纵横向钢筋相互阻碍,造成保护层厚度超差。

2)有关建筑结构参考资料方面的原因。一般资料上只明确指出:板、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负筋在上,次梁的负筋居中,主梁的负筋在下,并据此计算梁的有效高度,这对砖混结构的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与构造是适用的。但对双向板肋梁楼面、支承梁交叉处如何处理,对有纵横框架的楼面、各种梁与梁的交叉处如何处理,一般均未作交待,使人无所适从。

3)施工方面的原因。施工中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厚或过薄的原因概括地说有人员素质、工程材料、机械设备、方法、环境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就实体质量现状而言:a.钢筋制作时,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的概念较为模糊,导致计算箍筋尺寸有较大错误;b.钢筋安装时,对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使钢筋偏位;c.模板安装时,对现浇梁、板考虑到自重的影响,过度起拱,以及模板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施工荷载等作用下,安装不牢靠产生位移跑模现象,导致保护层成型尺寸不标准;d.制作砂浆垫块时,砂浆强度低,根本承受不起钢筋的自重,以及规格、摆放、数量均不能有效控制钢筋的位置;e.混凝土浇筑时,保护筋不到位,车压人踩,使受力钢筋变位、变形、未切实保证受力钢筋位置的准确;f.对爆模部分处理不当,造成保护层不合格。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保护层质量的危害

1)保护层过厚造成的危害:钢筋保护层过厚减小了构件设计计算的有效高度值h0,直接导致承载力降低,甚至构件发生破坏。

2)保护层过薄造成的危害:a.影响了混凝土与受力纵筋共同作用产生粘结力从而保证承载力的能力。b.容易使钢筋发生锈蚀,影响结构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c.从建筑防火角度说,高温影响下可使构件迅速破坏。

3 如何检测

1)检测原理。目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仪器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和利用电磁波波动原理,后一种原理制作的仪器因为设备较为昂贵,应用面较小,现在国内外大部分还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先由信号发射单元向混凝土内部发射脉冲电磁波,当混凝土内部有钢筋存在时,钢筋产生二次感应磁场,并由信号接收单元接收钢筋感应的二次场,由于不同直径和不同保护层厚度的钢筋产生二次场强度不同,信号处理单元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运算后,以数值和指示条的形式显示出来。

2)检测方法。现场检测前应先查看施工图纸,了解钢筋的间距、排距和方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钢筋(并排、交叉)间距较大的位置进行测试,以尽量减小相邻钢筋的影响。先确定垂直向钢筋的位置,在两垂直向钢筋中间测试与探头轴线平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由于工程现场有钢筋间距较小、双排钢筋、混凝土中含有铁磁性骨料等因素都会对测试精度造成影响,因此对仪器测出的结果有怀疑时,可采用局部钻孔的方法来验证,绘制实际测量值Ci和仪器读数值Cm的校验曲线,然后利用校验曲线计算其他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4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

4.1 技术控制

事前应预先做好控制的方案,从审图开始,发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要主动跟设计者沟通,更改不合理的地方。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在对操作者技术交底时必须明确此厚度要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垫块厚度和马凳高度是否正确,垫块及马凳数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尽量使用塑料垫块。

4.2 施工控制

1)钢筋尺寸控制:钢筋下料加工不细时,造成钢筋尺寸偏大或偏小,从而减小了或增大了保护层厚度,所以在下料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编制下料单,正确计算,精确加工,保证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2)钢筋位置控制:钢筋位置的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所选用的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强度、摆放数量等方面满足不了对钢筋位置的有效控制。钢筋的垫块,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或高强水泥砂浆制作,当然最好采用特制的定型塑料垫块,保护层的控制不得采用石子作垫块,更严禁采用短钢筋作为垫块。3)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控制: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应绑扎在一起,采用马凳或混凝土垫块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过大而产生裂缝。4)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来保证保护层厚度:a.严格控制拌合物用水量和水灰比,浇筑密实、均匀,从而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负偏差;b.规范操作,混凝土施工时,在钢筋上弹出50线,以控制混凝土上表面标高,防止混凝土偏薄或超厚;c.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搭设马道,工人应站在马道上操作;d.混凝土应浇在梁上或者板中央,让混凝土自然流入负弯矩筋与楼板之间或人工用铁锹铲入,防止混凝土倾倒时将钢筋压倒。对上层钢筋应做有效的固定,浇捣中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e.在浇筑混凝土时,操作工人有时用振捣棒频繁碰触钢筋,造成钢筋移位,引起保护层厚度的改变,所以严禁用振捣棒通过振捣钢筋来振捣混凝土;f.对于爆模后构件一定要按规范要求将表面混凝土敲去,露出钢筋后再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g.切实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防止出现早期收缩裂缝,特别是沿筋裂缝。

4.3 管理控制

1)建立严格明确的责任制,谁监管谁负责,明确各自责任,加强自检和互检。2)浇筑混凝土时,现场设专人看管模板和钢筋,发现垫块移位、脱落时,应及时纠正。3)充分发挥工程监理作用,在监理的工作计划中应将混凝土保护层的监理单独列出,在报告中应明确体现。4)在工程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验收环节和报告中,即使仍放在钢筋工程中检查,也应作为单项任务全面的反映。5)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让其明确此项工程的重要性。加强其自身素质和责任感,规范其施工操作工序。

5 结语

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防火性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很难控制的分项工程中,总之,只有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监督部门都来关注钢筋保护层这一检测工作,正确对待这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妥善地加以解决,使之不流于形式并规范地开展下去,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检测水平,规范施工单位在这一方面的行为,这对于保证结构实体的混凝土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T 50326-200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S].

[3]成允兴.对钢筋保护层作用及控制的认识[J].山西建筑,2007,33(32):140-141.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10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与三个因素有关:

1)钢筋向混凝土传力的需要;2)保护钢筋免受外界腐蚀介质侵蚀的需要;3)耐火的要求,混凝土保护层越厚,钢筋受热软化而丧失强度的时间越长。

1.1 我国规范

我国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

mm

1.2 美国规范

表2和表3为ACI 318-05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规范还规定,当混凝土与氯化物接触时,如除冰盐、盐碱(地下水)、海水或这些供应源的雾化环境中,墙和板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取2 in(50.8 mm),其他构件为2.5 in(63.5 mm)。对于工厂控制条件下制作的预制混凝土,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的暴露条件类别、钢筋直径大小、构件类别可取为1.5 in(38.1 mm)和2 in(50.8 mm)。对于暴露于侵蚀环境或其他严重严酷暴露条件,且划分为T类或C类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T类构件———未开裂到已开裂的过渡状态;C类构件———已开裂),其预应力配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应增大50%,但若预压受拉区在持续荷载作用下不受拉,则允许不增加。

从表1~表3可以看出,我国规范GB 50010-2010确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比较简单,考虑了环境类别、构件类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美国规范ACI 318-05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相对细致一些,分别考虑了构件的制作条件(现浇、工厂预制)、暴露条件、构件形式及钢筋品种和直径。

值得注意的是GB 50010-2010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是从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成钢筋、分布钢筋)的外边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美国规范ACI 318-05规定针对露天环境或其他条件影响而为配筋提供的混凝土保护层应从混凝土表面到对其做出相应保护层规定的钢筋的最外表面。若最小保护层厚度是针对结构构件的一个类别作的规定,当横向钢筋抱住主筋时,是量到梁箍筋、柱箍筋或螺旋箍筋的外边。

2 钢筋的锚固(延伸长度)长度

锚固长度和延伸长度是混凝土结构中保证钢筋向混凝土传力的基本保证,我国规范GB 50010-2010把这一长度称为锚固长度;美国规范ACI 318-05把这一长度称为延伸长度。

2.1 我国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

1)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lab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fy为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d为钢筋的直径;α为钢筋的外形系数,按GB 50010-2010表8.3.1取值。

2)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根据锚固条件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200。

其中,la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ξa为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GB 50010-2010-8.3.2条的规定取用。当多余一项时,可按连乘计算,但不应小于0.6。

3)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的末端采用弯钩和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lab的60%,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应符合GB 50010-2010-8.3.3条的相关规定。

4)受压钢筋的锚固。混凝土结构中的纵向受压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其抗压强度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相应受拉锚固长度的70%,不应采用末端弯钩和一侧贴焊钢筋的锚固措施。

2.2 美国规范ACI 318-05的规定

受拉的变形钢筋和钢丝的延伸长度。美国规范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受拉的钢筋和变形钢丝的延伸长度。

1)简化方法(单位均为英制),计算公式见表4。

2)基本方法。

钢筋或变形钢丝的延伸长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fy'为规定的钢筋抗拉强度,psi;fc'为规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psi;ψt为钢筋的定位系数,当横向钢筋使得延伸长度下新浇筑的混凝土厚度大于12 in(304.8 mm)取1.3,其他钢筋取1.0(顶部钢筋对浇筑位置的不利影响系数);ψe为涂层系数,对于保护层厚度小于3db或净距小于6db的环氧涂层的钢筋或钢丝取1.5,所有其他涂层的钢筋或钢丝取1.2,无涂层的钢筋取1.0,ψe,ψt的值不大于1.7;λ为混凝土品种系数,轻骨料混凝土取1.3,普通混凝土取1.0;db为钢筋直径;c为钢筋或钢丝中心到最近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或钢筋或钢丝中心间距离的一半,取两者中的较小值,in;ψs为钢筋的品种系数,6号(19 mm)或小于6号的钢筋或钢丝取0.8,7号(22 mm)及大于7号的钢筋取1.0;Ktr为横向钢筋指数,简化计算时(即使有横向钢筋)可取0;fyt为规定的横向钢筋屈服强度,psi;s为ld范围内横向钢筋的最大中心距,in;Atr为间距S内与穿过锚固钢筋潜在劈裂面相交的横向钢筋的总面积,in2;n为沿劈裂面锚固的钢筋或钢丝支数。

根据ACI 318-05条文说明介绍:c+Ktr/db的极限值是2.5,当c+Ktr/db<2.5时劈裂破坏就不会产生,若大于2.5时钢筋将被拔出,增加保护层厚度和横向钢筋也不能增加其锚固能力;据此ACI 318-05的最小锚固长度是12 in(304.8 mm)。

简化计算式(3),式(4)是式(7)中c+Ktr/db=1.5的值,式(5),式(6)是式(7)中c+Ktr/db=1.0的值。

3)标准弯钩受拉钢筋的延伸长度。

关于有标准弯钩的钢筋,美国规范ACI 318-05要求考虑与弯钩所连直钢筋的粘结和弯钩锚固的组合作用(在美国规范中,有标准弯钩的钢筋不属于机械锚固的钢筋)。标准弯钩的最小半径如表5所示,总延伸长度的规定如图1所示,从临界面至平行于钢筋直线部分的钢筋最远点计算。带有标准弯钩受拉钢筋的延伸长度ldh按基本延伸长度乘以适当的修正系数来确定,但不小于8db和6 in(152.4 mm)中的较小者。

对于变形钢筋,基本延伸长度ldh为:

其中,对环氧涂层系数ψe取1.2,对轻骨料混凝土λ取1.3,其他情况下ψe和λ取1.0。延伸长度的修正系数和钢筋端部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延伸长度钢筋的横向钢筋的间距等有关。

4)受压钢筋的锚固。

美国混凝土规范ACI 318-05规定受压变形钢筋的延伸长度如下:

对于下列情况,ldc乘下面的修正系数:

a.配筋超出所需计算面积的,需要的As/配置的As;

b.包围在直径不小于41in(6.35 mm)、螺距不大于4 in(101.6 mm)螺旋筋内的钢筋或中心与中心距不大于4 in(101.6 mm)的4号钢筋内的钢筋,取0.75,按上述计算的长度不小于8 in(203.2 mm)。

2.3 两国规范计算锚固长度的对比分析

1)不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等级。按照GB 50010-2010计算的钢筋的锚固长度见表6。

2)不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强度等级。按照ACI 318-05计算的钢筋的锚固长度见表7。计算时把立方体试块95%的保证率的强度换算成圆柱体91%的保证率的强度,并把单位换算成psi。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规范的锚固长度比我国规范要求的要高,特别是对大直径的钢筋,我国规范大于25的钢筋是乘以1.1的系数,美国规范是乘以1.25的系数,而且两国规范所考虑的系数和系数的取值也有一定的区别。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比较,中美两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锚固长度,两国规范各有侧重,总的来说美国规范比中国规范要求严格。

参考文献

[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ACI318-05,ACI318R-05,美国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Z].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11

【关键词】水利;钢筋混凝土;保护;施工

1.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材料要求

1.1对鋼筋材料的要求

1.1.1对钢筋进行加工,要先对钢筋进行成轧或冷拉调直。钢筋就其直径而言可分为两大类,直径小于等于12mm 卷成盘条的叫轻筋,大于12mm 呈棒状的叫重筋。

一般来说,轻筋可使用自动调直剪切机调直切断,而重筋则用弯筋机、调直机或手动工具进行调直。在调直的过程中,还要对钢筋进行除锈,锈蚀严重的可以用风砂枪和除锈机进行除锈,然后根据工程的需要,对钢筋进行品种、规格的划分和选料,接着进行再划线。为了减少断头,避免大材小用,造成浪费,划线时应该先进行统筹计算,注意考虑弯曲的伸长和必要的备用支撑筋。如果库存钢筋的规格不符合工程需求时,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后要对用料进行调整。

1.1.2钢筋冷拨

冷拔是通过特制的钨合金拔丝模孔,把直径8~8mm 的I 级钢筋,强力拉拔成为较小直径钢丝的过程。拔成的硕丝称为冷拔低碳钢丝。与冷拉受纯十以内互力比,冷拔是同时受纵向拉伸与横向压高的立体应力,内部晶体在纵向滑移的同时又受纵向拉伸与横向压,因此抗拉的强度大,达40%~ 90%,这样就可以节约更多钢材。冷拔后其硬度提高但其塑性会降低,应力应变过程已没有显的屈服阶段。

1.2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在配料时,在重量上允许产生一定的偏差,水泥、水及外加剂为±l%,骨料为土2%。

骨料:在骨料的配置上,一般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配料方法。

水及外加剂:一般拌和机上均设有虹吸式量水器,可以( 自动量水,通过管道注入拌机内。外加剂大都根据剂量比例配成较稀的溶液与水一同使用。

水泥:小型工程可以使用袋装水泥,直接以一袋水泥为基准,加入相应重量的骨料和水。为了保证搅拌质量。一般采用调整每盘水泥用量,使每盘混凝土出料容量不超过拌和机额定出料容量的±10%。而大中型的工程则可以使用散装水泥,以自动秤、电子称来称重水泥。

1.3对模板的规定与材料要求

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规定的各项施工荷载,并保证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模板表面要求平整、光洁、拼缝密合,不漏浆。选用应与混凝土结构和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结构面大的模板要求选用大模板,模板支架的材料使用钢材。且竖向模板与内倾模板都必须设置选够的内部撑杆和外部栏杆,以确保模板的稳定性,支架立桩应在2个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审实。

2.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1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工程技术

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模板及其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其基土必须坚实,并加垫支撑板;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如有预埋件,应安装牢固,位置必须正确;雨季施工,必须有排水措施;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泥土、杂物必须清理干净;位置与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工程技术

2.2.1钢筋的连接可分为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2.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2.2.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2.3.1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试验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土骨料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 其允许偏差值不应超过相关规定。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分离, 漏浆、严重泌水和坍落度损失,并应尽量缩短运输距离, 已失去塑性时, 应作料处理, 严禁在运途中取卸料时加水, 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它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用吊车配吊灌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超重设备完好, 安全可靠。浇筑混凝土前, 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模板内泥土杂物均应清除,基面应冲干净,基岩面和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

2.3.2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平铺法施工,应按一定的厚度(30~50cm)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入仓的混凝土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 仓内若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的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避免造成蜂窝,并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振捣器宜垂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避免漏振,严禁振捣棒振模板,钢筋及预埋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严禁在仓内加水并保持连续性。

2.3.3自从环氧树脂类高分子材料被用于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修补工程后,至今它已经成为仅次于钢材和水泥的第三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以往传统方法是靠人工控制将树脂浆液注入裂缝内。当环氧浆液黏度大,裂缝宽度较小时,这种修补方法并不一定十分成功。有一种" 壁可" 注浆技术,则是通过橡胶管的弹性收缩压力自动完成注浆,在注入过程中始终维持约0.3MPa 的压力,可以将浆液注入宽度为0.02mm裂缝末端。同时,缓慢均匀地灌浆压力可将缝隙中的空气压入混凝土毛细管中,并通过混凝土的自然呼吸作用排出,有效地避免了气阻现象,从而保证了灌浆质量。

3.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结构设计中有些问题很难计算, 也不一定都要经计算决定。保护层的厚度通常不进行计算, 但应了解这些构造规定的原理, 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应用。

根据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中, 钢筋外混凝土净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粘结锚固性和耐久性要求。

3.1粘结锚固性能

为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必要的粘结强度, 混凝土应有一定的相对厚度。锚固设计的粘结强度和锚固长度, 都是以保护层厚度c 等于受力钢筋直径d为条件而得的。因此, 要求保护层c不小于受力钢筋径d, 即c> d。

3.2一定的耐久性

耐久性问题比较复杂, 要求钢筋在50年内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钝化膜) , 它保护钢筋不受腐蚀。保护膜的破坏(脱钝)是钢筋腐蚀的先决条件。一般情况下, 脱钝主要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长期作用使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氢化钙)的碱度降低(称为碳化) , 丧失保护作用。当碳化达及钢筋表面时, 若钢筋上有水溶液、氧和电位差, 就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由于脱钝是钢筋腐蚀的前提, 故把耐久性的年限定为表层混凝土碳化达及钢筋表面的时间。

4.结语

所以,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中,在确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及施工技术时,应区分结构所处环境、构件类型, 并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等的影响。并且,在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材料及施工措施的研究分析,选用最佳的施工材料和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韩贻和.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科技资讯2010- 09- 23.

混凝土钢筋保护层 篇12

众所周知, 钢筋保护层是强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施工措施。钢筋保护层作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手段, 在广大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在建筑结构方面, 混凝土相比其他建材产品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 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混凝土材料容易受水和空气的腐蚀, 且易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混凝土在某些条件下会相当脆弱, 尤其是恶劣的环境会使混凝土发生内部膨胀, 从而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出现松散, 更严重的是, 这些裂缝会朝混凝表面沿内部组织延伸, 从而产生整体混凝土表面断裂, 造成了严重的工程损害, 并有可能会发生返工等。让建设单位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

然而, 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 钢筋混凝土开始被应用到混凝土的施工。钢筋保护层可以保护混凝土结构不受氧和湿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从而起到保护混凝土建筑物的目的。应用钢筋保护层, 不仅使混凝土结构更进一步被广泛使用, 给建筑业带来了进步, 同时也在在新一轮的施工工艺的潮流中, 为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2 钢筋保护层的优势详述

钢筋保护层的应用, 是建筑技术的一项重要进步。通过钢筋保护层的加入, 改变了混凝土的受力强度, 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大大增加。

(1) 使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强应力性能。所有建筑工程的建造都必须建立在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承载性能为前提。钢筋保护层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施加保护层, 从而抵抗一定的冲击力, 或者起到阻断力的传播的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钢筋保护层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2) 隔绝热量的传播, 使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抗高温, 抗腐蚀的能力较差, 因此单纯的采用混凝土材料的建筑很有可能会面临火灾, 化学腐蚀的威胁。钢筋保护层可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个有效的封闭体系, 增强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3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要点

为了形成更加有效的钢筋保护层的施工体系, 形成一定的符合建筑要求的施工标准, 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缩短工程建设的周期, 需要对钢筋保护层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方法提出一定的讨论。

(1) 施工前期。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保护层之前, 需要预先设置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 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不同确立施工的标准, 以及需要加入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等等。厚度不足, 将不能很好的保护混凝土材料, 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厚度过大, 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结构, 并且也会浪费施工材料,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 施工人员应该的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 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和力学测定, 以充分发挥钢筋保护层的保护作用。

(2) 施工进行。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之后, 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程序。同时也要为施工预留一定的钢筋材料, 许多建筑工程在施工时, 经常出现由于在加入钢筋保护层的同时, 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的变形, 从而使整个施工程序遭到失败。预留一定的钢筋材料是为了保证在混凝土出现变形时能够及时重新进行施工, 避免延误工期。

(3) 施工后期。在施工即将完成的同时, 施工人员为此而出现松懈, 从而忽视对于施工质量的检查。在这个阶段, 施工人员应该仔细的审视各项施工流程, 并检查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 以及钢筋保护层是否出现松动等情况。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 为了确保施工的成功, 应该在施工完成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进行施工的跟踪检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用钢筋保护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并且可以显著加强混凝土材料的受力性能。然而, 在混凝土建筑中加入钢筋保护层又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素质, 完善的施工方案和明确的施工流程。在我国钢筋保护层中的应用中, 经常会由于施工单位缺乏上述条件而导致最终的工程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对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方法和要点进行详细的研究, 建立一整套的符合建筑标准的施工程序, 可以大大避免在工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从而提升工程的成功率。推动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在我国混凝土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施工、管理人员认识到保持一定的混凝土强度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 同时也是完善施工体系的必要保证。在混凝土的结构中加入钢筋保护层是一项提高混凝土的承载性能, 延长混凝土寿命的有效手段。随着钢筋保护层的加入, 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根据施工环境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从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然而当前却有许多施工单位无法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对于提高混凝土强度重要性的手段, 缺乏必要的施工程序, 并且在加入钢筋保护层这一建筑技术上仍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因此, 健全施工体系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的顺利建设, 以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建筑质量, 获得预期的工程效果是当下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钢筋保护层,控制要点

参考文献

[1]朱薇琦.浅析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方法[J].新疆有色金属, 2007 (04) :130-131.

[2]张又红, 刘丽芳, 孟令军.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及控制[J].科技咨询导报, 2006 (08) :51-52.

[3]夏窈贞, 万均平.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及其在施工中的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09) :118-119.

[4]杜少军, 马文昌.浅析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机理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设信息, 2009 (12) :106-107.

[5]兰茗, 习晓兰.钢筋保护层塑料热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4) :67-68.

上一篇:南北战争下一篇:二线管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