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2024-05-17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精选12篇)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1

1 楼板裂缝的形式及产生原因

1.1 平行于多孔板方向的纵向裂缝

开裂位置大多数在离前沿墙或后沿墙1m~2.5m之间, 裂缝宽约2mm。这类裂缝开裂的主要原因有: (1) 一般砖混结构多层建筑常用砖墙承重, 基础在纵横交接处有应力重叠分布现象, 该处地基受力约增加15%~40%, 有的沿墙还有悬挑构件, 如阳台、雨蓬等, 增加了沿墙的集中荷载, 也就是增加了该处地基基础的应力, 使地基受力不均匀, 而设计上一般不采取措施, 从而产生了基础不均匀沉降, 导致楼面裂缝出现。 (2) 基底土层压缩系数不同, 基础整体性能又不是很好, 产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裂缝出现。 (3) 由于多孔板的预应力控制不准等质量原因引起的相邻预制板之间的挠度差异, 产生开裂。 (4) 安装预制板的支座上坐浆不均, 板可晃动, 导致裂缝出现。 (5) 板缝没有灌好, 使板缝不能传递剪力, 该处多孔板就起不到整体作用, 导致楼面开裂。 (6) 由于用户将集中荷载压在少数几块板上, 板缝两侧的剪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导致沿板缝开裂。 (7) 由于安放多孔板的基层未做平, 再加上楼板本身起拱不均, 厚度不一致, 导致板面高差, 有时竟达20mm以上, 楼面施工时为了省事, 又不做找平层, 一次就用细石混凝土做整体面层, 其厚薄交接处, 因塑性收缩不一致, 导致开裂。

1.2 沿预制板端头的横向裂缝

这种裂缝基本规律一般是在通开间或走廊的支座上, 裂缝上口宽约2mm~4mm, 此类裂缝较难避免, 形成的原因是:多孔板为单向简支板, 在荷载作用下, 板中产生挠曲, 由此引起端头的角变形, 从而拉裂面层, 其裂缝宽度可用公式式推导出角变形值, 再由角变形推导出裂缝宽度。

1.3 不规则裂缝

这类裂缝大小、长短不一, 有的小而短, 有的大而长, 研究其产生原因可归纳为: (1) 做面层时基层没有清洗洁净, 造成面层局部空鼓而开裂。 (2) 大面积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随捣随拌, 面层没有设分格缝, 由于干缩和温差胀缩等因素作用而开裂。 (3) 由于水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细丝裂缝。 (4) 砂子过细, 砂、石含泥量过大而产生裂缝。 (5) 新浇筑的混凝土、水泥砂浆由于过早失水, 干缩而产生裂纹。 (6) 所用的混凝土中因含有石灰石而炸裂。

2 施工过程中裂缝的预防措施

楼板裂缝一旦形成, 既破坏了建筑物的整洁和美观, 又影响了它的使用功能。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预防楼板裂缝的出现。

2.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在板底钢筋绑扎后, 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 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3)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 (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 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 应重点整修。 (4) 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 扩大接触面, 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 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 (一般不宜少于或等于24小时) 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 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 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 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 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 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 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 做到轻卸、轻放, 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 (3) 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 (或传递) 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 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4)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 (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 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 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 (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mm) 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 以增强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 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3 加强模板体系的质量要求

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砼的表面质量, 施工中由于模板的缘故也易导致楼面裂缝, 施工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克服: (1) 选择有足够刚度的模板支撑体系, 不得随意改变技术人员确定的施工方案, 避免模板变形、支撑下沉。 (2) 模板接缝应严密, 严禁模板漏浆。

2.4 加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管理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还易造成表面裂缝, 施工中可采取下列措施来克服表面裂缝: (1) 商品混凝土中严禁私自加水, 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2)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 (3) 混凝土表面收平要得当, 合理掌握收平时间和遍数, 收平不宜少于2遍。

2.5 加强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早期保湿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 因此楼面混凝土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

3 结语

楼面裂缝历来是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 但不是单一的方面的。通过对产生楼板裂缝原因的分析和正确认识, 归纳出能有效地防止楼面裂缝的产生的措施, 是我们在保证工程质量时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监督,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通病是可以防治的。

摘要:在住宅工程中,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也是设计、施工人员和使用单位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本人主要阐述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形式及产生原因, 并论述了施工过程中预防裂缝产生的一些控制措施。

关键词:楼板裂缝,形式,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2

摘要:现浇楼板的裂缝以成为通病,裂缝的原因较多,如何预防与控制是重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控制

钢筋混凝土楼板中出现的裂缝较为普遍,其它方面的混凝土的裂缝也时常发生,不同类型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对楼板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也不同,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不是所有的裂缝都会危及楼板或结构的安全和承载能力。就楼板的裂缝而言,钢筋混凝土楼板分析和设计中就是考虑混凝土在受拉区可以带缝工作,因而受拉区出现的裂缝不会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然而这些裂缝给腐蚀物质形成了一条通道,会降低楼板的防腐能力。但是,在构件受压区出现的受力裂缝往往会导致结构的极限破坏。然而,混凝土楼板中出现的裂缝不仅仅是由于受力引起的。一条裂缝可能由一种或几种原因同时引起。因而,在进行混凝土楼板施工是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或避免出现不应出现的裂缝,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建筑工程的耐久性。

1、产生裂缝的原因

根据裂缝产生时间划分裂缝,可分为两类: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

1.1、据引起裂缝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材料使用不当;施工不当;荷载作用;温差、温度作用,锈蚀;冻融作用;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作用;火灾作用;其它原因。

1.2、据裂缝的规律性、形态、发生部位以及分布情况划分裂缝可以有以下几种: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沉降裂缝;龟裂;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剪切裂缝;扭转裂缝;斜裂缝;八字和倒八字形裂缝;Ⅹ形交叉裂缝;其它裂缝。

2、裂缝的特点

2.1、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

2.1.1、塑性收缩裂缝。是在混凝土硬化前,当水分从混凝土表面以极快的速度蒸发掉而引起的,这种裂缝对结构通常没有多大危害,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2.1.2、塑性沉降裂缝。这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尚未有强度时,由于施工荷载过早地作用,使支撑产生位移,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脱离,形成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这种裂缝是常见的,也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这种裂缝应在施工中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避免。

2.1.3、龟裂。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套修改和养护引起的。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这种裂缝对结构影响不大。一般不需处理。

2.1.4、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在硬化后在表面形成的裂缝。由于受到周密结构沟件的约束或者养护不足;收缩量不同而引起的,裂缝一般与构件表面垂直,可根据裂缝的大小和深度来判断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当裂缝较浅时,可不进行处理。

2.1.5、由于配筋不足,施工中上部钢筋被踏下、支撑拆除过早、预应力张拉错误等都会引起结构裂缝,这时结构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2.1.6、早期冻胀引起的裂缝。在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

2.1.7、温度作用产生的裂缝。在施工期间引起的温度裂缝,一般是由于水泥的水化热或者环境温度过高而造成,一般与构件截面垂直,裂缝有时仅位于构件表面,有时贯穿整个截面。在使用期间

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裂缝,一般贯穿整个截面,应根据宽度和深度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2使用期间随着时间而发展的耐久性裂缝

2.2.1、从向锈蚀裂缝。通常在结构使用一定时期后,沿着钢筋位置出现的纵向裂缝,是表明钢筋正在生锈的一个重要征兆。这种裂缝不是由于收缩、温度以荷载作用引起,而是钢筋生锈膨胀后产生的。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完全脱落,并引起钢筋严重锈蚀。这种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影响很大,应进行彻底处理。

2.2.2、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裂缝。

2.2.3、盐类及酸类侵蚀引起的裂缝,处理这种裂缝之前,应首先清除结构内的侵蚀介质,然后根据对结构的不同影响程度进行处理。

2.2.4、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应根据碱骨料反应的大小,而不同对待。

3、管理方面的措施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要执行丹东市建委下发的文件规定,即停止施工时间不许少于24小时。即使这样仍然出现裂缝,要搞清裂缝产生原因清楚以后,我们就知道如何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产生混凝土板的裂缝,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3.1、发现裂缝应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不留隐患;重点应做好事前控制,把可能产生裂缝的方面事前加以处理;在施工期间,注重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认真做好“三检”工作,即班组的自检,班组的.互检及专职质量检查员的检查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标准及各分项的工艺、工序进行施工,严把施工的质量关。

3.2、建成以后的房屋应按其功能合理使用,让用户妥善保管建筑工程使用说明书,帮助用户学习该使用说明书,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裂缝。

3.3、合理选择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品种(涉及水化热),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水泥,做好混凝土的养护要及时,最好进行混凝土的覆盖(以免水分增发过快)。

3.4、楼板的钢筋在绑扎时,要及时清理表面的污垢,还有焊接后的焊渣应敲掉,以免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窝囊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裂缝。

3.5、楼板中的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等级后,方可上人或施加施工荷载,否则会产生破坏性的裂缝。

3.6、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缝的留置,必须按规范、标准及工艺方法执行,尽量减少施工缝的数量,合理安排施工的工期,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组织施工。

3.7、混凝土楼板的摸板及支撑立柱根部,要保证不能产生有一定的位移,施工前与施工中做好跟中检查与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

3.8、外加剂的使用,严格控制氯盐的含量,不能使钢筋产生大的锈蚀,施工中严格按规定检查其合格证、主管部门的推荐证书及经试验合格的外加剂。

3.9、钢筋的保护层设置正确,特别是负弯起钢筋,要支撑牢固。

3.10、混凝土的搅拌与振捣,严格执行规范的规定,以防产生不必要的裂缝。

3.11、按规定的时间,不能过早地在新浇注的混凝土上施加荷载,特别是混凝土终凝以前严格控制,按照丹东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规定,必须保证24小时以内不许施加荷载。

4、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楼板中裂缝出现的类型很多,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的,在分析裂缝产生或预计要产生的时候,重点做好事前与事中的控制工作,做好各工序的把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根治这一通病。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月出版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控制 篇3

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原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106-02

当今,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出现的裂缝问题普遍存在,随着使用大流动性商品混凝土的增多,裂缝的出现有日渐增多的趋势,它是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用户对建筑工程质量投诉最多的问题。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条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认真查明原因,才能正确选择预防措施,减少裂缝产生。文章就此根据现浇楼板裂缝的类型和形态,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从楼板设计、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3方面来浅淡楼板裂缝控制的一些措施。

1裂缝原因的分析

1.1塑性收缩裂缝

现浇楼板出现的裂缝多数是混凝土塑性收缩早期干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的塑性阶段失水形成的。混凝土振捣拖平后,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很快蒸发后,混凝土颗粒

之间充满的水随着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内部水分逐渐向外迁移继续蒸发失水,骨料与水泥之间产生不均匀的沉缩变形,水泥浆体收缩。它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塑性阶段,故称为塑性收缩。根据有关文献试验表明,塑性收缩值一般可达新浇混凝土体积的1%左右,砂率过大和砂含泥量大的大流动性的混凝土甚至达到2%。特别是浇筑大面积的楼板时,当气温高、风大或湿度小时,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供应不上表面蒸发的速度,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首先混凝土表面会产生大量不规则的微细裂缝。如不及时抹压与覆盖保湿养护,此类裂缝向内部延伸,并逐渐增长和增宽,直至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才稳定。这种早期干缩裂缝严重时会导致楼板裂穿,楼板渗水。

1.2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裂缝是施工阶段撤除养护时开始,这种裂缝呈规则,早期短而较细,位于钢筋之间并与钢筋并行,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与干燥量逐渐增大,裂缝逐渐明显。混凝土的养护期过短或楼板强度过高易出现干燥收缩裂缝。

1.3水化反应的收缩裂缝

水泥反应后反应产物的体积与剩余自由水体积之和小于反应前水泥矿物体积与水体积之和,形成水化反应收缩。水泥中的矿物成分主要由C3S、C2S、C3A、C4AF组成,其水化反应的浆体收缩量不同,其中C3A收缩率最大(约7%),C3S次之(约2.5%),C2S与C4AF较小。水泥矿物的化学特性,见表1。

表1水泥矿物的化学特性

矿物名称强度发展化学热收缩

早期后期

C3S大大中中

C2S小大小小

C3A大小大大

C3AF小小小小

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水化反应收缩一部分反应在塑性收缩中,如C3A含量大时,混凝土需水量大,早期失水快加剧混凝土的早期裂缝的出现。此外,应避免不同品种水泥混用,因不同的水泥凝结时间速度、收缩值均不同,混用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1.4一般常见的裂缝

(1)十字交叉裂缝: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十字交叉裂缝其主要原因在于各施工不当。如板中心穿线管相互交叠未设线盒,削减混凝土有效厚度,楼板沿线管边开裂。

(2)外墙内转角45 °圆弧形裂缝和板面45 °的角裂:其原因是板面变形受到梁柱限制的特定情况,若设计上未防止角裂的扇形钢筋或设置的长度不够、数量不足,浇筑混凝土时把面筋和角筋踩至板中,减少负筋设计受力的计算有效高度等原因造成板角裂。

(3)板跨中直线贯穿裂缝:板底筋保护层过厚、配筋不足、混凝土强度低等施工原因,致使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值造成板裂。

(4)板面不规则裂缝:产生塑性干缩裂缝或模板刚度不够而下沉拉裂。

2控制措施

2.1设计

(1)在保持板的配筋率的情况下,板配筋采取细与密原则,间距在100~150 mm之间比较合理。

(2)在转角处设置数量足够扇形放射筋,长度不要太短,间距不宜大于100 mm,防止45 °角裂。

(3)合理布置楼板中穿线管的位置,可在梁或离梁剪力较小的部位设置。如遇到穿线管较密处,应在穿插线管上增加钢筋网。

(4)屋面板的底筋与面筋都设置为直通筋,即是“双层筋”设计,它能有效防止由于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5)普通楼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要大于C30,如考虑板的受力情况,建议增加板厚或板配筋率,满足设计要求。

2.2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选择原材料:不要用早强水泥和细度大的水泥,水泥中的矿物C3A含量小于10%,这样可减缓水泥浆体的收缩速度和减少收缩量。采用一级或二级粉煤灰作混凝土的掺合料,砂石颗粒级配要良好,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符合标准要求,这样会减少混凝土中的浆体量,使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所处条件,选择原材料,对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及掺合料用量等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的条件下,尽量降低砂率,使粗骨料含量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高,收缩量较小,而且由于粗骨料对收缩的约束作用,可减少开裂的可能。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水泥量,选用水化热和收缩小的水泥可有效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3)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①严把原材料入库质量关,各种原材料质量要符合要求。②搅拌设备的计量要准确,骨料误差为±2%,粉料与外加剂在1%以内。③根据不同时段生产用砂的粗细,水泥、掺合料与外加剂的相适应性,以及其他原材料的变化,分时段抽取混凝土检测表观质量,及时调整合适的生产配合比。④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入模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设计值范围内,因为混凝土中用水量越大,坍落度越大,则收缩就越大。

2.3施工质量控制

(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模板的刚度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用木杆(私人建房)作底支撑的模板安装一定要稳固,因为混凝土初凝后,这时混凝土的强度非常小,如模板下沉变形时楼板就会被拉裂。

(2)充分淋湿模板后再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吸水过大,引起混凝土起皮、开裂。

(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工人为了片面追求施工方便,往往使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比设计增大很多,甚至往混凝土(特别是商品混凝土)任意加水,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有很厚稀浆层,其内部疏松,沉陷量增加,混凝土收缩增大。

(4)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工艺。施工时具体作法是:第一次振捣,混凝土入模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内混凝土至板底,然后用平板式振捣器在板面上成排搭接,依次振捣找平;第二次振捣,根据现场测出混凝土浇筑后坍落度损失到30~50 mm的时间,用平板振捣器按第一次振捣的顺序进行第二次振捣,其意是待混凝土沉缩一阶段后,通过第二次振捣,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易泌出表面,消除其塑性裂纹,混凝土更加密实;第一次抹面在第二次振捣后,用刮杠将板面混凝土找平,然后用木抹子抹面;在混凝土终凝前即用手指按稍软时进行第二次抹面,第二次抹面人工用木抹子施加一定的压力螺旋方向搓压,或用磨浆机装上磨盘进行机械抹压,使出现的塑性裂缝愈合。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消除混凝土裂缝。

2.4混凝土的养护

在二次抹面后,立即在楼板表面加盖塑料薄膜或湿麻布,采取保温、保湿措施,预防日晒、大风、湿度小等因素造成混凝土表面失水以及表面温差产生干缩裂缝。对掺入UEA类微膨胀剂的混凝土,在硬化初期,使其处于潮湿状态养护,使膨胀剂充分发挥膨胀作用,可有效补偿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干缩裂缝。如微膨胀混凝土楼板不及时覆盖保湿养护,更易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终凝以后即开始进行浇水养护,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养护时间应不小于14 d,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保养时间应适当延长。

混凝土养护幼龄时期(常温下1~3 d)应防止脚手架、钢筋、模具等过早集中堆放在楼板上,特别是防止上述荷载冲击振动混凝土及模板支撑,造成混凝土产生隐患和裂缝。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已浇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践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3结束语

预防与抑制混凝土板面裂缝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虽然不可能杜绝楼板裂缝产生,但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减少裂缝的出现。我认为,首先混凝土的规范施工保养是关键,其次是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合理设计等方面措施相结合,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将有望得到控制。

Reinforced Concrete Floor Slab Crack Control

Liang Aidi

Abstract: The causes of cracks on the floor were caused by in-situ analysis, and proposed som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floor slab.

Key words: casting slab; cracks; control measures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分析 篇4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于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强、防渗性优、隔热、隔声等诸多优点, 而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受混凝土自身机理、设计、材料、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类型的裂缝, 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因此, 需要及时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查找, 并采取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处理措施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恶化, 文章主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处理进行分析, 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2#楼为13层箱形基础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主体工程竣工开始装修时发现, 在13、12层楼板四大角离墙角1.0 m处出现了数条不规则的45°斜角裂缝, 裂缝呈枣核形状, 中间宽, 两边窄。不仅板面出现裂缝, 四大角对应板底位置也出现了45°斜角裂缝, 有渗水现象发生, 表明裂缝上下贯通。经观察, 无论是板面裂缝还是板底裂缝, 都是中间宽, 两端窄, 多位于楼板构造钢筋端部附近, 且数量和宽度呈增长趋势, 对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造成了严重影响, 需要及时调查分析13、12层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具有经济性、有效性的裂缝处理方案。

二、裂缝原因分析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 从方案设计到后期养护, 整个工程每一环节的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这就需要根据裂缝的现场检测情况对各个影响因子进行一一分析排查。

1. 设计、施工、原材料原因分析

通过对施工记录的调查和分析, 混凝土原料级配、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拆模等过程都是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来实施的。且经过现场检测, 出现裂缝的13、12层楼板混凝土强度、楼板厚度、受力筋厚度、构造筋厚度及保护层厚度均符合设计要求, 这充分说明该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工艺的科学性, 该裂缝的产生与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没有多大关联。然后从各项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等资料分析来看, 原材料质量得到了保证, 符合工程要求, 基本可以排除由于原材料的不合格而造成了裂缝的产生。

2. 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基础不均匀沉降也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但基础不均匀沉降所产生楼板裂缝, 一般出现于底层楼板墙角、墙体以及框架柱交接处, 呈现出由下致上规律性和受敛性特征, 且还会导致箱形基础水箱出现漏水或渗水现象, 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出现在高层, 且多位于楼板构造钢筋端部, 箱形基础水箱也没有漏水或渗水现象发生, 因此, 可以断定该楼板裂缝的产生不是由基础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

3. 偶然荷载原因分析

该工程从施工初期一直到竣工, 均没有台风、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 且四周也无其他大型工程施工, 因此, 也可以排除是由于偶然荷载而导致的裂缝。

4. 承载力原因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 楼板配筋计算是以极限承载力状态和极限使用状态为依据的, 该工程的楼板厚度和配筋都符合极限状态。而对于荷载裂缝, 是通过正截面裂缝宽度计算和构造要求来共同进行控制的, 该楼板的构造筋配置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因此, 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裂缝产生也是不成立的。

5. 温差、收缩原因分析

以上各种裂缝引起原因已经基本排除, 只剩下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这两个因素的推断分析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跨中、沿梁边的负弯矩钢筋截断处、墙角或墙边构造筋截断处以及管线立交处都是较为薄弱的位置, 因此, 在温差和收缩的双重作用下很容易在四大角构造筋截断处这个薄弱点出现裂缝, 该工程的裂缝出现在离墙角1 m处的构造筋截断处, 充分说明了该工程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正常状态下的温差和混凝土收缩所引起的。

三、裂缝处理分析

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主要是由温差、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变形裂缝, 对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还产生影响, 且不利于房屋后期的正常使用, 需要及时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处理方法较多, 主要有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加固补强法这几中, 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该工程的裂缝发展情况来看, 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对于较浅裂缝, 表面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 涂环氧树脂即可;对于贯穿性裂缝, 剔除找平层及粉刷层, 采用压力灌注结构胶和粘贴复合纤维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1. 裂缝修补施工

细、浅裂缝按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封闭处理, 根据需求进行修补, 以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修补方法为用钢丝刷将楼板基底清理干净后, 沿缝涂抹宽度约100 mm的低黏度改性环氧树脂, 待其自然干燥后, 及时粉刷封闭裂缝。在修补施工中, 终凝前若发现龟裂, 可增加一遍抹压施工处理。通过以上修补方法, 细、浅裂缝未再次扩展, 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 裂缝碳纤维加固施工

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所出现的贯穿性裂缝影响着建筑物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 需要采用碳纤维进行加固处理, 以增强建筑结构抗剪能力, 防止裂缝增多和增宽, 碳纤维补强加固主要施工工艺如下。

(1) 表面处理

彻底清除需补强加固面层的粉刷层和松动部分, 并打磨处理;若出现钢筋外露, 需作除锈处理, 然后用胶修补, 对于凸出部分需用砂轮机修平;转角处凸角R≥20 mm的用胶填补;裂缝先用结构灌缝胶进行灌注;有渗水的应先做疏水、止水和干燥处理。

(2) 底胶施工

底胶A、B两组分按设计的配胶比例称量, 并搅拌均匀, 用滚筒刷在混凝土表面均匀涂刷, 涂刷厚度不超过0.4 mm, 不得漏刷或有气泡, 胶固化后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 找平施工

混凝土表面凹陷部分和模板接头等高度差部位, 应采用刮刀嵌刮找平胶进行修补填平。转角也需用找平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 半径不小于20 mm。

(4) 碳纤维布粘贴

按设计尺寸裁剪碳纤维布, 长度应在3 m以内。配制、搅拌、粘贴胶料, 然后用滚筒刷在粘贴部位均匀涂刷。碳纤维布沿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应小于100 mm, 各层搭接位置相互错开。多层粘贴可重复以上步骤, 纤维表面干燥后方可粘贴下一层碳纤维布。

(5) 碳纤维布养护

施工完成后24 h内, 要注意养护, 防雨、防潮、防硬物碰伤, 同时要根据胶的固化温度合理选择固化时间。

四、结语

通过采用以上裂缝处理方法, 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未出现新的裂缝, 充分说明了文章所采用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看出, 受温差的影响, 建筑物四大角是最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 应在混凝土浇注完后,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以避免变形裂缝的产生。总之,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出现是一个常见现象, 不仅加强裂缝的预防, 裂缝出现后还要及时查找原因, 并采取处理措施, 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庆利.论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与整治措施探讨[J].四川建材, 2009 (04) .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5

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当给排水管道设计为埋置式时应对是否有方便可行的检修措施进行严格把关。

7、现浇板浇筑时,模板使用前表面应清理干净,组合后应使接缝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双面胶带加强,浇混凝土前对模板、墙体充分湿润;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0、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楼地面渗漏防治:

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洒均匀。

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6、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7、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6

摘要:目前,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频繁地出现在建筑工程中,那么找到问题的产生的根源,以达到对其进行防范和治理的目的,是我们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找到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产生的几个原因,并且提出了几种对此现象进行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裂缝 原因 防治措施

0 引言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预防是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问题之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也是建筑施工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裂缝大大降低了房屋结构的耐久性,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其影响因素涉及建设、设计、勘察、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工程检测、建筑材料、气候环境、后期使用维护与管理等多方面,需要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及相关各方共同努力。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收缩是混凝土材料本身固有的一种物理现象。混凝土是具有大量孔隙的材料,其水分蒸发会引起孔壁压力变化,导致混凝土体积的缩小。混凝土内除少量水分提供水泥水化反应外,其余大部分水分都要蒸发掉,引起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干燥过程是由表及里逐渐发展的,由于水分蒸发、干燥非常缓慢,因此混凝土楼板干缩裂缝多数在主体完工后才出现。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考虑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因素,板角处配筋量不足。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不能自由伸缩,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现浇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引起现浇板配筋薄弱处开裂,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比较集中的板角处。

1.2 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过分振捣混凝土后,粗骨料沉落,水、空气被挤出,混凝土表面因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从而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前淋水不足,过分干燥,浇筑混凝土后,因模板吸水量大,导致混凝土的收缩,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程施工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经踩踏后将令钢筋弯曲、变形,减低了部分板负筋的有效高度,使该位置钢筋混凝土楼板上部抗拉能力大幅降低,从而导致该部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浇筑混凝土后过分抹平压光,会使较多的细骨料浮到混凝土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作用生成碳酸钙,其化学反应式为CO2+Ca(OH)2=CaCO3+H20,于是浇筑硬化后期(56d后)引起混凝土明显收缩,即碳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1.3 养护不当 养护不当也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另外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2 防止措施

2.1 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结构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致使混凝土出现早期升温及后期降温而产生的温差变化,控制好材料的选用,应尽量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是非常关键的。采用收缩比较小的高效减水剂TW10A或CSP—2,以增加混凝土泵送工艺所需较大的坍落度。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水泥用量的15%以内,骨料含泥量严格控制在规范标准内。

2.2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控制 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3 提高操作水平 加强混凝土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和养护,避免温差裂缝的产生;对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到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以使混凝土有足够的湿度保持水化反应,并且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半个月。这样,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而且还可以在养护时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约束作用,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

3 治理办法

3.1 采用环氧类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注填充,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又能有效阻止钢筋的进一步锈蚀;必要时在楼板受拉区裂缝两侧粘贴碳纤维布或钢板,阻止楼板继续开裂,提高安全储备。对混凝土裂缝处宽度在0.3mm~0.7mm的裂缝可采用此法,一般先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涂刷或用针筒注射两遍环氧胶泥或加粘玻璃布封补。

3.2 对原有混凝土楼面凿毛清理,铺设钢筋网,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整浇层,以提高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抗变形能力。

3.3 通过增设构件、改变传力途径、地基处理、结构补强等方法提高现浇楼板的抗裂能力;对于已出现的裂缝,视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封堵或约束处理。

4 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 篇7

所以, 对于砼楼板工程在选择方法上要有针对性, 对于可以避免的裂缝, 尽量降低其发生率, 保证工作的质量, 尤其是持久使用方面。

1 裂缝的特点

1.1 施工期间产生的裂缝

1.1.1 塑性收缩裂缝。

砼出现硬化之前, 如果水分蒸发速度过快, 就可能引起这种形式的裂缝, 此裂缝并不对结构造成直接伤害, 不过, 仍然需要处理防止扩大和隐患。

1.1.2 塑性沉降裂缝。

工程中, 砼未形成过重的重量, 使得重力方向产生偏差, 出现砼和钢筋错位, 分开, 裂缝自然会出现, 这样的裂缝较为普遍, 实际上, 危险程度也比较高, 也需要高度的关注, 使其能够降低到最小程度。

1.1.3 龟裂。

因为不是全部修整时导致的裂缝问题, 裂缝的深度往往不大, 并且都在初凝时候产生, 这样的裂缝并不会造成致命的结构损伤, 所以不必急于处理。

1.1.4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主要产生在硬化阶段, 因为硬化时体积发生变化, 变化不平均或者保养不充分都会导致问题发生, 收缩量的差异就会发生裂缝, 裂缝通常会和结构面相互成九十度, 裂缝的深度和宽度的不同, 结构受影响的情况也不一样, 如果裂纹不够深, 不会造成威胁, 则没必要处理。

1.1.5 因为配筋的数量和质量搭配不协

调的原因, 工程中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扭曲, 裂缝问题十分常见, 这种时候, 加固结构是十分必要的问题。

1.1.6 早期冻胀引起的裂缝。在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 深度一般到主筋。

1.1.7 温度作用产生的裂缝。

施工中, 温度型裂缝通常和水化热有直接关系, 水化热是温度上升的直接造成的, 通常和截面有九十度的关系, 裂缝一些时候只在表面出现, 不会深入内部, 有时则贯入截面。使用中, 因为温度的上升也会产生裂缝, 并和截面相互贯通, 根据尺寸的不同, 也要在处理形式上做出调整。

1.2 使用期间随着时间而发展的耐久性裂缝

1.2.1 从向锈蚀裂缝。

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就会发生和钢筋方向一致的裂缝, 很可能是由于钢筋已经生锈了。这样的裂缝不会是因为重力以及温度和拉力等因素所产生的, 而是钢筋生锈, 体积就会变大, 产生扩张。如果处理得不好, 砼开裂, 不再具有外层保护, 和锈蚀问题相互干扰。裂纹的耐久度进一步产生影响, 需要充分处理。

1.2.2 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裂缝。

1.2.3 盐类及酸类侵蚀引起的裂缝, 这样

的裂缝需要首先破坏结构和腐蚀物的接触, 并且, 根据结构当前的状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活动。

1.2.4 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 应根据碱骨料反应的大小, 而不同对待。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施工措施

2.1.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承包商对于砼进行选择性购买时, 也要考虑使用的位置以及所需要的具体规格, 在价格的问题上, 要确保合理, 而非越低越好。因为降低价格, 质量就难以保证, 使得性能方面不能充分保证, 裂纹出现的几率也会更大。并且, 现场对于混凝土坍落度和质量等, 要严格控制检查, 每一辆车都要进行抽查。根据质量相关要求以及和易性等问题, 做出充分考虑, 对于水泥的使用量, 以及水泥和水的对比量, 都要充分控制, 选择等级高, 质量好的石子, 使得缝隙大小被控制, 提升砼的抗裂能力, 在我国, 很多城市选择可用性较高的设备, 这种设备能大大降低能源的使用率, 所以, 坍落度等等级的检查对于保证质量, 有十分突出的意义。

2.1.2 在混凝土浇捣前, 应先将基层和模

板浇水湿透, 避免过多吸收水分, 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2.1.3 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 表面刮抹

应限制到最小程度, 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 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 认真养护, 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2.1.4 严格施工操作程序, 不盲目赶工。

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 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 承受支座负弯矩, 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2.1.5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

计意图, 制定施工方案, 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 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 造成变形。

2.1.6 施工时, 需要用麻袋以及曹丕等作为覆盖物, 进行保湿。

另外可以选择有养护效果的药液来完成保护, 使工作的成本大大降低, 工程受到的影响将减小到最低状态。

2.2 设计措施

2.2.1 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 采用"三低 (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 二掺 (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 一高 (高粉煤灰掺量) "的设计准则, 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2.2 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2.2.3 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 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2.2.4 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 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2.2.5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

的气候特征, 合理设置后浇缝, 在正常施工条件下, 后浇缝间距20~30m, 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 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3 裂缝的处理方法

3.1 对于普通砼楼板表层的龟裂现象, 首

先, 需要清洗龟裂部位, 去掉多余污垢, 等到干掉之后, 用封闭材料涂刷表面, 工程中, 如果终凝之前出现龟裂, 再行抹压。

3.2 其它一般裂缝处理, 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 压平养护。

3.3 当裂缝较大时, 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 冲洗干净后, 用1:

2水泥砂浆抹平, 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4 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 应对楼

板进行静载试验, 检验其结构安全性, 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 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3.5 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 裂缝宽度大于0.

3mm的, 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综合说来, 现浇砼裂缝问题比较普遍, 是很难控制的一种问题, 在进行设计和操作时, 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 对于问题的处理要有针对性, 注意搭配工作, 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法, 裂缝是可以杜绝或减轻的。

摘要:现浇楼板经常出现裂缝, 这已经成为棘手的问题, 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 怎样进行控制是非常值得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希望通过合适的办法, 来保证具体工作的合理实现。

关键词:混凝土楼板,裂缝,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 .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篇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

1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类型

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特点,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横向裂缝:在跨中1/3范围内, 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 出现在板下皮居多, 个别上下贯通;当建筑物总长超过40cm时, 通常在建筑物端部第一或第二开间板跨中出现上下贯通裂缝。2) 纵向裂缝: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 出现在板下皮居多, 个别上下贯通。3)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 板上皮居多。4)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5) 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 位于板上皮。6) 顺着预埋管线方向产生的裂缝。

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分析

2.1 工程设计方面

1) 楼板刚度不足:有些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设计仅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 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 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 楼板高跨比较小, 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

2) 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有些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 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 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 因无构造钢筋约束, 板面即出现裂缝。

3) 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 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 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 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 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 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削弱, 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 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

4)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 对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 配筋构造量达不到要求。

2.2 建筑材料方面

1) 钢筋方面:为节省成本, 现浇板所用钢筋为一些小厂家生产的钢筋, 质量严重不合格, 钢筋的延性、韧性和可焊性都较差, 抗拉强度低, 很容易产生裂缝。2) 混凝土方面:骨料 (砂石) 质量不好, 级配不好, 含泥量大, 含粉量大, 使用细石和细砂。水灰比大, 水泥用量越大, 含水量越高, 坍落度越大, 收缩越大。3) 由于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其它新型建材的应用, 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坍落度加大,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约束性增强, 混凝土的收缩增大, 从而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出现得越来越多。

2.3 施工工艺方面

1) 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 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 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 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 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2) 浇完后混凝土养护措施要不位, 尤其季节性, 养护不当极易出现细裂纹, 夏季未覆盖塑料薄膜或麻袋洒水遮盖, 高温缺水, 风大也易引起裂纹。3) 砼楼面早期施工荷载是产生楼面裂缝的一个主因。4) 没有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随意踩踏而引起负筋变形。5) 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 模板、垫层过于干燥也容易产生裂缝。

3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设计措施:1) 在结构设计时,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应尽量避免过大的跨度, 可以通过增加次梁根数来减小现浇板的跨度, 以避免现浇板的厚度过大, 现浇板的跨中挠度过大, 现浇板的跨中裂缝、支座裂缝过大, 从而提高现浇板的可靠度与安全性。2) 在工程设计中, 经常会出现梁板下口平齐, 此时, 为了现浇板下部钢筋在支座内锚固更加可靠, 板底钢筋在梁处应放在梁下部钢筋的上面, 设计图还应有大样图表示。3) 在平面布置上应该尽量规则。减少凹凸转角、体形突变等, 这些位置往往是薄弱部位, 存在着应力集中, 在受到混凝土收缩及出现温差变化时而容易产生裂缝。4)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 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 并应在现浇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现浇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4 建筑材料的保证措施

正确选用水泥, 要控制水灰比, 使之不大于0.4, 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 可掺入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 来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而使用减水剂时, 一定要做与水泥相容性试验, 选择与水泥结合后流动性好的减水剂;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 粗细骨料的用量占混凝土总体积的65%~75%, 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重视砂石的质量, 石子应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 最大粒径控制在15~20mm;选择好运输路线, 保证道路平整, 缩短运输时间, 避免混凝土拌和物发生分层、离析。

施工措施:1) 在施工过程中, 要防止工人在负筋上随意踩踏而引起负筋变形, 并安排人员及时进行纠正, 在板底受力筋下一般可用12~15m m厚砂浆垫块垫起板底钢筋网, 保证支撑负筋位置的马凳钢筋间距不大于1000筑混凝土之前应设置马道。2) 为防止预埋线管处出现裂缝, 应在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处, 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片来加强该部位, 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6~8, 间距小于150m m,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m m。3) 在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时, 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为确保混凝土密实, 宜实施二次振捣, 表面出现浮浆时, 随即用刮尺刮平, 待混凝土终凝硬化前, 用木抹子连续搓平, 防止泌水收缩裂缝的产生。4) 控制施工速度, 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30%前不受振动, 拆下的模板及其它周转材料要及时转运, 只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在上面堆放材料, 材料必须分散堆放并且必须轻放、慢放。5) 加强早期养护, 确保养护时间。可通过及时用塑料薄膜和浇水草袋覆盖, 避免混凝土受风吹日晒, 加强保温保湿养护来减少或消除干缩裂缝。在一般气候条件下, 混凝土浇筑后最初三天中, 白天应每隔2h浇水一次, 夜间至少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 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6) 注重拆模的顺序, 楼板变形由中央逐渐向支座变化, 荷载支承也由中央渐渐向支座转移, 拆除模板支撑应从跨中开始, 为了减小楼板的挠曲变形, 避免因荷载和变形突变, 造成板挠曲过大而形成裂缝。

5 结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结构设计 篇9

一、楼板裂缝种类1温差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 混凝土热胀冷缩而形成的裂缝, 此类裂缝一般集中在东西单元的房间、屋面层和上部楼层的楼板。

2结构裂缝

虽然现浇楼板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但由于预制多孔板改为现浇板后, 墙体刚度相对增大, 楼板刚度相对减弱。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和截面突变处。往往容易产生一些结构性裂缝。例如:墙角应力集中处的45°斜裂缝, 板端负弯矩较大处的板面裂缝等。

3构造裂缝

PVC管处混凝土厚度减薄, 容易出现裂缝。

4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易形成各种收缩裂缝。

二、结构设计方面原因

1结构的设计原则是, 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必须满足两种状态的要求: (1) 承载力极限状态, 以保证结构不产生破坏, 不失去平衡, 不产生破坏时过大变形, 不失去稳定。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以确保结构不产生超过正常使用状态的变形、裂缝及耐久性、振动及其它影响使用的极限状态。目前人们对第一极限状态已给予足够重视并严格执行, 而对第二种极限状态却经常被忽视。

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 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板设计, 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梁或剪力墙内, 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 (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 、板平面的受剪变形。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 也只是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生的应力。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 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间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配内力、协调变形, 根本没有考虑。

三、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1工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变形。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 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 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 应验算裂缝间距, 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

2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 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 (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 。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3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 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 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4后浇带处理

(1) 后浇带应设置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部位, 一般应从梁、板的1/3跨部位通过或从纵横相交部位或门洞口的连梁处通过。后浇带间距不宜超过30m.

(2) 后浇带宽度为700mm~1000mm, 板和墙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低于45d, 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过50%.梁、板主筋不宜断开, 使其保持一定联系性。

(3) 后浇带浇筑时间不宜过早, 以能将混凝土总降温及收缩变形完成一半以上时间为佳。从目前混凝土的收缩量来看, 估计3~6月方能取得明显效果, 最短不少于45天。

四、工程实例

1大连泉水某住宅楼地上六层, 地下一层为车库。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个建筑物东西总长为47.30m, 南北向宽14.60m。建筑物层高为3.0m。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楼板钢筋为冷轧扭钢筋, 强度设计值fy=360N/mm2。大于3.9m开间板厚为120mm, 小于3.9m开间板厚为100mm。厨房3.150m开间与楼梯见相邻, 厨房由于楼梯间楼板开洞相邻厨房楼板不连续, 又因厨房预埋PVC管线较多。故设计时考虑诸多因素, 要求PVC管要有支架固定, 严禁两根管线交叉叠放, 板厚110mm, 并且加强楼板下皮钢筋等措施。整个工程于2006年7月开工, 2007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 2007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住户在入住后使用效果良好, 楼板未发现有裂缝产生。

2某住宅楼为四单元六层框架结构, 阳台设计为悬挑板, 悬挑长度1.2m, 板厚120mm。受力情况为一端自由, 两侧简支, 一端为连续。但结构计算时考虑为纯悬挑板, 一侧自由, 一端为连续。配筋按照但测悬挑配筋。住户在入住后陆续发现阳台现浇板两侧有裂缝产生。现场勘察表明该工程按图施工, 结构设计计算无误。但未考虑两侧挑梁挠度与挑板产生挠度不同, 又因结构计算时考虑为纯悬挑板, 未在两侧简支处配有构造拉筋, 故加荷后产生挠度差, 楼板出现裂缝。

加固处理方案:待梁、板挠度达到极限并不继续扩大时, 检查板裂缝宽度<0.3mm, 用低粘度环氧树脂胶泥灌注、表面打磨平整。本工程采用了上述加固处理措施后, 使用了一年未见有新的裂缝产生, 加固效果良好。后续工程采取在两侧简支悬挑板处配有构造拉筋防止梁、板出现挠度差, 而造成楼板裂缝。

五、结语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10

关键词:现浇楼板裂缝,成因,防治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 或粉砂用量过多。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水泥、外掺混合材料、水、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如果不准确就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极大的影响。而现今兰州地区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砂没有天然颗粒级配, 砂中含泥量较大、颗粒也越来越细, 如果采用的粉砂中含泥量较大, 那么用其所配制出来的混凝土收缩性也会变大, 而抗拉强度会下降, 如此一来就会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兰州地区从03年开始推行集中搅拌供应砼, 砼供应商为了满足泵送条件所提供的砼大都有坍落度较大, 流动性好, 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问题, 一旦砼脱水在进行干缩时, 就容易产生裂缝。

(2) 粉煤灰掺入量过大。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砼供应商在提供的混凝土中所用的水泥量较低, 使砼的流动性和易性较好, 但这却使得混凝土浇筑后其表面产生浮浆, 待其凝固、脱水干缩时不会有裂缝出现。

(3) 混凝土施工中振捣若过分, 九合板模板湿度不够。混凝土浇筑振捣后, 粗骨料沉落时会挤出里面的水分和空气, 造成表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 使表面砂浆层与下层混凝土相比它有很大的干缩性能, 待水分蒸发掉后就会产生裂缝。而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湿度不够, 加之模板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若过于干燥会会使得混凝土的塑性有所收缩, 形成裂缝。

(4) 混凝土现浇板的施工工艺不正确。开发商、施工单位等过度地重注表面工作, 过于看重现浇板表面的光洁度, 但问题是,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浮到表面上的较多, 形成的水泥浆层含水量较大, 一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结合通过化学反应会生成碳酸钙, 这会造成表面体积的碳水化收缩, 混凝土板表面有裂缝产生。

(5) 后浇带处理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更好地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这一问题, 可以按照相关要求设置后浇带, 如果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对后浇带进行施工, 而且还没有留有企口缝, 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 造成斜坡槎等都有可能造成板面裂缝。

(6) 钢筋工程施工的影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 工程管线的暗埋也在不断地增加, 这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不够, 使得现浇楼板在混凝土成型后应力不均匀, 造成许多细小的裂缝产生。另外, 由于近年来现浇板中冷扎带肋钢筋大量运用, 其强度、板最小配筋率从理论上来讲是符合设计要求, 可事实上其钢筋含量偏低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浇筑砼时, 工作人员在绑扎成型的钢筋网上来回的走动, 也会使负弯矩钢筋移位, 使得砼表面产生裂缝。

(7) 施工进度和模板工程施工的影响。流水作业使施工进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可是砼强度的发展却远远不够, 就现浇板面施工致使砼产生裂缝。有的施工单位因各种原因过早地将模板拆模, 导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拆模要求或因模板支撑系统不牢而产生裂缝。

(8) 养护工程不到位。在养护期内, 混凝土强度如果没有达到1.2N/mm2, 就开始进行下一道工序会造成裂缝的产生。另外如果实行重物冲撞, 也会造成板面裂缝。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1) 通过监理、业主与中油二建协商决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完全按照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强度等级和易性的要求来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2) 混凝土在进行浇捣工作前, 在基层和模板上要先行浇水, 保证其湿透, 但需要注意的是, 要尽量避免其过多地吸收水分, 浇捣时应振捣均匀且适当。

(3) 混凝土楼板浇筑工作结束后, 应把表面的刮抹控制到最小程度为宜, 并且严禁在混凝土的表面上撒上干水泥后进行刮抹。

(4) 后浇带处混凝土不密实的现象要杜绝, 企口缝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留有。

(5) 预埋管线如果过多且多处交叉的话, 可以将合适的钢筋网片 (A25、A26#住宅楼工程我们项目部就是这样施工的) 在管线的上下处各覆盖一层, 水电管线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40毫米以上, 可避免因管线过多而造成的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下降的问题。

(6) 对于工种交叉作业问题, 可采通过以下综合措施加以解决:1) 交叉作业的时候要安排的尽可能的合理科学;2) 在操作人员走动较频繁的位置应该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 避免施工人员因必要的通行而对其进行踩踏产生裂缝;3) 为了避免上层钢筋因踩踏而发生变形, 可以将暂时性的活动跳板搭设在裂缝的易发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的区域内, 可以使应力有效地分散;4) 按照工期要求要划分出合理的流水段, 并且要保证模板的数量足够, 混凝土一定要等到其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方可拆底模;5) 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混凝土应尽可能地安排在夜间施工, 浇捣完成后, 用木抹子在其未发生终凝前进行三次的压抹处理可预防混凝土因发生收缩变形而产生裂缝。

在气温高于30℃时, 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是浇水养护工作。为此施工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足够的水管, 并且配有足够扬程的水泵, 并且在完成砼浇捣12小时内应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薄膜养护应采用一次性材料, 要保证全部的楼板都有薄膜覆盖, 需要注意的是塑料薄膜内始终要保持有凝结水, 在进行后续工序时应尽量避免破坏塑料薄膜。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 篇11

1.产生裂缝的原因

1.1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在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在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1.2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表面砂浆层,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1.3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面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1.4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1.5后浇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2.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直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带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6)预埋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ф6-ф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ф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一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5)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是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 篇12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楼板,建筑结构,设计,原因,措施

1 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 不少新型的建筑物相继建成, 建筑的质量也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由于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 人们开始对混凝土楼板的裂缝问题更加关注。因此, 分析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成因及控制措施就变得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楼板裂缝现象及种类

2.1 楼板裂缝的特点

所谓楼板开裂, 是建筑结构的楼板出现局部开裂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受力以及非受力所致, 另外, 温度以及收缩也会导致楼板的开裂。

楼板裂缝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裂缝一般出现在楼板两端的板区格, 以45°角或平行地存在于梁侧边; (2) 裂缝长度不等, 并呈现出上下贯穿之势;裂缝一般会出现在该楼板浇筑后的6~10个月。

2.2 楼板裂缝分为四大种类

1) 温差裂缝:是指由于温度变化, 根据热胀冷缩原理, 混凝土出现裂缝。此裂缝一般多集中在上部楼层、东西单元的房间、屋层面。

2) 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多是因为混凝土楼板在塑性收缩、硬化收缩、碳化收缩、失水收缩过程中形成的。

3) 结构裂缝:现浇楼板的承载力不是导致结构裂缝出现的原因, 而是因为在浇筑的过程中, 墙体的刚度相对增加, 楼板的刚度相对减少, 因此在一些薄弱部位往往容易出现结构性裂缝。

4) 构造裂缝:由于PVC管处混凝土的厚度有所下降, 因此比较容易出现构造裂缝。

3 分析现浇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3.1 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

1) 依照国际上的结构设计原则, 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功能做出了两种状态的要求: (1) 承载力极限状态, 保证结构不会受到破坏, 不会失去平衡, 不会产生因破坏造成的过大变形, 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保证结构不会产生超过正常状态的开裂、变形及耐久性、振动以及其他对使用存在影响的极限状态。在目前, 大多数人们过于侧重第一极限状态, 而对于第二种极限状态却缺乏重视力度。

2) 不少设计人员只是单纯地按照理论的计算方法来配置楼板钢筋, 而忽视了实际的受力情况, 出现了计算受力与实际受力不相符的状况。单向的高强钢筋或粗钢筋造成混凝土的楼面抗拉能力不均, 在部分的脆弱处出现裂缝。有的设计人员甚至在构造的薄弱环节不添加加强筋, 放射筋设置不合理, 这些都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观原因。

3) 板内的PVC电线管布置不合理引起裂缝。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 各种电器、电信技术快速发展, 要求更多的PVC电线管暗藏在楼板内, 造成了3根交错甚至是更多交错的现象。这些PVC管相互交错的地方使楼板的抗弯性能大大下降, 从而更加容易出现裂缝。

4)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楼板裂缝最多的部位常常是指房屋的四周阳角处 (指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钢矩筋及角部放射筋末端) , 这一现象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是比较常见的。其主原因就是受到热胀冷缩原理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的影响, 越接近楼层裂缝越大。主要的解释就是房屋的四周阳角受到纵横两个方向的楼面梁的刚度的约束, 使得混凝土楼板无法自由的变形, 因此当温差发生变化和混凝土发生收缩时, 楼面薄弱处常常会出现45°斜角裂缝。

5) 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在现代的建筑中, 有很大的一部分自然原因, 就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使得混凝土楼板的受力不均因而产生裂缝。

6) 荷载的原因:少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裂缝是由于荷载的原因引起的。在现代住宅建设中, 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 往往都会忽视了对板在正常的状态下受到荷载而引起的楼板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 只是单纯的根据其承受能力来确定配筋量, 由此常常会引起裂缝, 有的时候这些裂缝会超过最大的允许值,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2 建筑设计的原因

1) 体型的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造成:部分房屋由于长度过长, 而又未考虑到伸缩缝的设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 当房屋自由地伸缩达到应设置的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 就会有裂缝产生。同时, 一些建筑的转角部位属于薄弱部分, 受混凝土及温度影响容易出现裂缝。

2) 斜屋面、露台、外墙节能保温措施不够引起:由于很多的住宅建筑外墙没有设置保温措施, 当外墙结构受到高温影响而受热膨胀时, 不能及时采取保温措施, 使得纵横两外墙的变形引发对楼板的牵拉作用, 这样一来, 住宅就容易因为拉伸而出现裂缝;同样的道理, 如果屋面没有设置保温层, 顶层楼面同样会受到温度影响而发生变形, 从而产生裂缝。

3.3 材料原因和施工原因

3.3.1 材料原因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场搅拌混凝土已经逐渐地被商品混凝土所取代, 虽然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但在使用中, 混凝土的强度、配合比等方面还是出现了不少纰漏, 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 由于大量的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使得混凝土的收缩幅度变大, 从而引发了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也变大。

2) 混凝土的粗骨料过少使得裂缝容易变大。由于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可抑制混凝土的收缩, 所以使用适当的粗骨料来约束裂缝的出现。

3) 一些加外剂的使用加剧了混凝土的收缩。

4) 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商品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水灰, 虽然这样能够增加其流动性, 但是却大大地增加了坍落度, 因而出现更多的裂缝。

3.3.2 施工原因

1) 钢筋位置偏离:确保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处于正确的位置一直是施工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难题, 因此, 钢筋位置的偏离也就造成了裂缝的出现。在作业中, 由于施工人员欠缺专业意识, 随意地在楼板支座负筋和楼板上部构造筋处踩踏, 从而造成钢筋受力而下移, 导致楼板钢筋变形出现裂缝。

2) 混凝土养护问题:房屋施工大多会选择在夏季, 由于混凝土在浇灌时需要很高的温度, 加之水泥在热的时候释放的热量较大, 如果不能及时地洒水养护, 就会使混凝土的温度变得更高, 一旦混凝土冷却收缩时, 现浇板表面受到支座的约束, 从而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使楼板出现裂缝。

3) 模板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许多模板施工不规范的例子, 如未认真对待施工方案, 使支撑杆支撑在未设垫的软弱的土层上, 造成模板的整体强度与刚度下降, 使得混凝土还没有达到规定拆模强度之前就变得楼板中间扭曲变形, 引起早期裂缝的产生;模板周转率过多, 施工任务紧张, 使得混凝土还未达到强度就被过早地拆除;模板过于干燥, 致使过多的水分流失吸收, 均可使混凝土楼板出现早期裂缝。

3.4 其他原因

夏季高温, 南方气温较高。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在浇筑后的温度会升高。然而混凝土浇筑的最佳温度一般为10~15℃, 因此夏季南方地区混凝土施工中, 要防止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形成, 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控制措施

4.1 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1) 使现浇板板厚与跨度相协调, 板厚应该控制在跨度的1/30左右, 板厚不宜少于110mm, 有交叉管线的地方板厚不宜少于120mm。

2) 热轧带助钢筋有助于增加楼板的握裹力, 因此在楼板处要增加对热轧带助钢筋的使用;变形钢筋有利于增加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 有利于控制楼板裂缝的出现。

3) 构造钢筋对于构造抗裂的影响力很大, 因此在设计时, 我们要注意构造钢筋的布置, 对于连续板不应该采用分离式配筋, 要在洞口处配加强筋, 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的方式, 减少裂缝的出现。

4) 现浇楼板的强度应控制在C30以内, 不宜大于C30, 除非必要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但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或是加强浇水养护, 使混凝土凝固时更好地散热。

4.2 建筑设计控制措施

1) 学习国外建筑的经验, 屋面与外墙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在屋面内设置保温隔热层, 同样, 在外墙外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 外墙面采用浅色的装饰材料, 以便减少对太阳光的吸收, 增强墙面的热反射。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通过热工计算对屋面和外墙采取相应的保温设计。

2) 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引起的楼板开裂, 应该采取设置伸缩缝, 并且伸缩缝的间距应该控制在30~50m之间。由于很多建筑住宅长度长而引起的楼板开裂, 所以, 应该把多层建筑的长度控制在50m以内, 高层应该控制在45m以内。如果一旦超出这个限度, 就应该设置相应的伸缩缝。如果超出的幅度不大时, 可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 来避免混凝土的楼板收缩开裂。

3) 避免住宅的形状突变;如果楼板的平面形状不规范时, 应该设置梁板使其成为较规则的平面形状;如果平面出现凹口时, 我们应该适当加强楼板周边配钢筋的强度。

4.3 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 施工人员需要加大控制力度, 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 严格进行审查, 从而保证材料的质量, 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另外, 还需要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进行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水平, 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

5 结语

纵观大量的工程实践可以得出, 尽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问题是我国施工建筑中普遍存在的, 但是如果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做到严格遵守规章规范, 考虑问题更加全面细致, 对于每次出现的裂缝问题要坚持查出裂缝的原因,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 就一定能够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防止裂缝的出现, 保证每一块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质量, 加强自身的管理, 严于律己, 把握好每个环节, 使每个工序都严格进行, 才能有效地使裂缝问题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王欣.房屋加层改造设计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 (9) :23-25.

上一篇: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下一篇:商业竞争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