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2024-09-12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通用12篇)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1

摘要:从施工、设计、材料等方面分析了高层钢筋混凝土板出现裂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详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处理方法。

关键词:铜筋混凝土板,裂缝,原因,预防

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建筑业快速、持续发展。在大中型城市,高层建筑屡见不鲜。商品混凝土以其施工方便快捷,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保护环境等综合优点,成为高层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而钢筋混凝土板裂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通病,严重的裂缝将破坏建筑物、构件的整体性,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强度。同时,钢筋混凝土板裂缝的存在,也常引起诸多用户的不满,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要求。事实上,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一般来说,宽度小于0.05 mm的裂缝对使用均无危险性,而且是肉眼不可见的。这里说的裂缝是指宽度大于0.05 mm的裂缝。

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是以水泥浆体为胶结料,与砂、石均匀拌和胶结成整体。国内外资料表明,让水泥颗粒充分水化只需约水泥重量的38%,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必然导致水泥整体收缩;当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或内部就会出现裂缝。而泵送商品混凝土由于用搅拌车运输、泵送施工,一般坍落度大多大于160.00 mm,是一种大流动性混凝土,如在选料、运输、泵送和养护过程中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塑性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等。

2)温度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聚积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升高,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果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就会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如果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一般产生很早,呈不规则状态,深度较浅,属于表面性质。表面裂缝易产生应力集中,能促使裂缝进一步发展。

3)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只要按要求合理地布置垫块,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其保护层厚度比较容易控制。但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是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变形、弯曲、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混凝土泵管装拆移动时操作人员无处落脚,难免大量踩踏钢筋;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支撑马凳设置间距过大或漏放,甚至不设。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扰动而偏离原位等现象,极易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少,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4)工程在施工时,模板及支撑缺少足够的刚度,使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现局部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模板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洒水或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5)高层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的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一层施工速度均在7~8 d左右,最快时甚至不足6 d。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较短的时间内,就忙着吊运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堆放于楼层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此时混凝土强度尚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荷载,甚至尚未达到终凝,极易造成楼板特别是大开间部位的楼板结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模板套数配备较少,常常过早拆除楼板底模以周转使用,造成了相应拆模部位楼板下沉。这些情况都极易导致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2 防治措施

1)严格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正确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在施工和易性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减少用水量,使坍落度控制在160.00 mm左右;选择级配较好且洁净的砂石料,并增加单方石子用量,这样混凝土可减少砂浆量约19 L/m3,减少拌和水约2 kg/m3;配制混凝土时尽量使用Ⅰ级优质粉煤灰,既改善了混凝土流动性,又降低用水量。拌制商品混凝土应避免使用细度大的水泥,因太细的水泥水化快,水化收缩量大,凝结时易开裂;还应避免使用矿渣水泥,因为矿渣水泥凝固时的收缩量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大25%左右。

2)降低混凝土发热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掺加缓凝剂或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并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间;尽可能选用粒径较大且颗粒形状好的粗骨料,避免砂量过多以减少水泥用量及用水量;在高温季节要降低原材料温度,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晚浇筑,避免吸收外部环境热量;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用低流动性混凝土,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泵送管路尽量遮荫,防止混凝土升温;埋设冷却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要尽量长时间地保温和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让其表面慢慢冷却、干燥,使混凝土能够增长强度以抵抗开裂拉应力,主要有蓄水养护和覆盖洒水养护两种方式,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14 d。

3)板钢筋安装完后,纵横向的垫块应在1 mm2中放2块,垫块间距以不超过0.7 m为宜。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负筋质量的管理。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马凳,其纵横向间跨不应大于0.7 m(即不得少于2只/m2),特别是对于d 8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0.6 m以内(即不得少于3只/m2)。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同时在楼梯、通道等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马凳支撑点行走,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不少于3~4人)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应重点检查和修复。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4)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施工前应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应有计算书,其内容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模板、支撑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技术方案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料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有可靠的支撑点。不同部位的结构构件按照规范要求,在试块强度达到允许值时方可拆模。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能拆除,以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的裂缝。

5)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对浇筑好的现浇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后方可上人。一般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的24 h之内,只能做一些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若确因工期较紧,急需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应做好预防现浇板受集中荷载过早而产生裂缝的措施。如钢筋吊运一次不能太多,且需分散堆放;模板不宜过早吊运至操作层,待墙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再吊运。同时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高层建筑施工时,至少应配备4套以上的模板周转使用,以避免因模板套数不足而过早拆除底层模板,造成楼板裂缝。

3 结束语

鉴别和分析控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对确保工程质量,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2

摘要:只要是筏板基础,必然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本文阐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及裂缝控制,较为详细的对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首先要做出是整浇还是分段浇筑的方案选择,接着要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施、捣实机械及浇筑工人等元素的数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当混凝土运至施工场地,必须严格检查确保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在浇筑前一定要实施二次搅拌,同时注意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值。常用的浇筑方案有以下几种。

1.1 全面分层

按照厚度在整个模板内进行全面分层,将结构分为厚度相等的若干个浇筑层,基础平面面积是浇筑区的面积。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向从短边向长边实施,逐层浇筑,值得注意的是后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在前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1.2 分段分层

大面积且长度较大的混凝土浇筑,如果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混凝土浇筑强度很大,导致场区的混凝土浇筑没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方案。具体做法是:在浇筑混凝土时沿长边方向将结构分成若干段,分段实施浇筑。每一小段的浇筑均由底层开始施浇,一旦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了一段长度后,立刻回头浇筑第二层,同样,一旦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了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三层,一直向前以阶梯形态推进式浇筑。该方案比较适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混凝土浇筑。

1.3 斜面分层

选择该方案进行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是一次浇筑到顶,那么混凝土则自然流淌进而形成斜面。施浇中,振捣从浇筑层下端开始实施并逐渐上移。这种方案大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2分析施工中质量控制

2.1 支立模板

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的外观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在上面的质量问题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所用模板如果质量低劣、生锈变形,如果又没有规范化地支立,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缺陷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下面3个方面着手对其实施控制。

(1)选用的模板的刚度和强度应该足够高,板材表面光洁且不易变形,混凝土外观的模板板面选用胶合板或是钢模板比较好。

(2)对大面积的混凝土,合理安排应尽可能地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保证不漏浆,应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和不平整现象。

(3)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地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在模板背面合理地分布支架的支撑,两模板拼缝处用木条先将其垫平然后加以支撑,避免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发生错动,导致错台。

2.2 涂脱模剂

选择脱模剂并涂膜在工程中常常被人们所遗漏,致使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砂浆脱落、表面有污渍等外观问题。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选择好的脱模剂可以让混凝土外观色泽均匀、表面光洁。

2.3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是控制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拌和的高质量离不开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具体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实施控制。

(1)在拌和混凝土之前,结合现场各个数据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并制定严格的配比方案,确保进入搅拌筒的`混凝土均是严格按照配比计量实施的。

(2)连续且规范的搅拌,务必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3)及时在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实施抽检,所得数据做为调整水用量的依据,将坍落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保证每一盘混凝土性质稳定、稠度相同。

2.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混合料不能结团或离析。

2.5 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工艺要求极其严格,必须操作规范、到位,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内、外在质量,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3点特别要注意。

(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插至前一层混凝土,插进深度一般介于5cm到10cm之间,抽出时要求速度足够慢,防止产生空洞,同时,也保证了新浇与先浇的混凝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2)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应小于等于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同时防止与钢筋和预埋物件直接接触。

(3)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不能出现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现象,防止引起离析。

3混凝土的养护及裂缝的控制

3.1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同时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养生期间确保充足的水分,这不仅仅是强度形成的要素,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现象。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的任务,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强度能正常地发展,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夏季和冬季的施工环境不一样,养护的的处理方式也可以不同:在夏季大多利用蓄水或流水实施养护;在冬季,一般采用麻袋覆盖,在其侧面借助碘钨灯照射养护。

“蓄水法”养护技术是用双层麻袋将混凝土表面覆盖,浇水湿润。潮湿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根据用料也有不同: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7d;如果是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者是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14d。养护过程中定期要测定一下混凝土外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作为养护的调整依据。

3.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3

关键词:混凝土板角斜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061-02

1砼材料

1.1原因分析

1.1.1原材料不达标

一是粗骨料级配不合理,经施工现场抽查发现粗骨料最大粒径超过40 mm,这样浇筑出来的砼收缩性增大;二是细骨料过细或含泥量过大,致使砼收缩性增大。砼收缩性增大会诱导裂缝在板受力薄弱的地方产生裂缝。

1.1.2砼搅拌时未按配合比设计下料或配合比设计不当

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当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 10 %,砼收缩增加5 %;当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增加10 %,砼强度降低20 %,砼与钢筋的粘结力降低10 %。如水泥标号、水泥用量、水用量增加,以及细骨料和粗骨料径偏小、砂率偏大等都会使水化热增加,容易引起收缩裂缝。

1.1.3混凝土强度等级日趋提高

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日趋提高,但有许多结构被不恰当地选择了过高的强度等级。习惯上认为:“强度等级越高安全

度越大,就高不就低,提高强度等级没坏处。”框架结构设计一般采用“弱梁强柱”,有时迁就施工方便,梁板采用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的高强混凝土。再者,施工单位采用自拌混凝土时担心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擅自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在梁板柱节点受力体系中,板是最薄弱的,约束力的分布特点使板角受其作用最大,从而导致板角斜裂缝的出现。

1.1.4现场养护不够

砼浇捣后未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养护或养护的天数不够。现在现场极少用麻袋、塑料布、锯渣等对砼面进行覆盖养护。在高温天气,刚淋水不久就被蒸发掉了,使砼早期脱水,从而引起收缩裂缝。

1.2防治措施

(1)对原材料进行严格选材。优选有利于抗拉性能的混凝土级配,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选用粒径在5 mm~40 mm的粗骨料,细骨料含泥量不得超过规范要求,且必须符合级配。

(2)配合比按规范要求设计,施工时实行过磅制度,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严格按配合比设计下料,控制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均匀,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对商品混凝土应逐车检查泵车泄料口混凝土坍落度。

(3)合理选择结构形式,降低结构约束程度,对梁、板用中低强度级混凝土,加强构造配筋,如板顶部的受压区连续配筋,板的阳角及阴角配置放射筋,增加梁的腰筋间距200 mm。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采取保温保湿的养护技术。对于超长结构可采取跳仓浇灌或后浇带方法施工。对于复杂的结构难免出现少量裂缝从而影响正常使用和耐久性。裂缝分为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少量有害裂缝采用近代化学灌浆技术处理,满足设计使用和耐久性要求,不应因此降低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4)砼浇捣后及时在规定时间(一般为12 h)内进行养护,高温天气必须进行覆盖养护。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须采取覆盖保湿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因此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尤其在7 d内始终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是防止裂缝出现的重要环节。

2施工质量

2.1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时,板角处钢筋多层重叠(两向均配负弯矩筋)使上部钢筋位置高出设计位置,导致最上一层负弯矩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这样板角上部受拉区砼变薄,刚度变小,受力变形后易拉裂。其次,由于交叉作业人员不注意将板角上部钢筋踩踏下沉,又未进行及时纠正,上部钢筋保护层超厚导致钢筋不起作用,上部受拉后开裂。

(2)在两方向板负筋交叉处未设分布筋,使此处钢筋网架比较单薄,相当于将一方向的负筋作为另一方向的分布筋。

(3)电气套管敷设时,安装人员为走近路,在斜三角处敷设套管,使此处的砼有效截面变小,受力后容易产生裂缝。

(4)施工时振捣不规范,出现混凝土漏振和过振现象。

(5)施工过程中,模板安装采用单层支模,使施工荷载未能有效卸载,造成单层楼板承受施工荷载。

2.2防治措施

(1)钢筋安装时,在板角处调整好上部钢筋位置,并用钢筋头做成撑脚固定好负筋位置或采用悬挂法施工,避免被踩踏后出现下沉的现象。

(2)将分布筋按净跨长度下料绑扎所有负筋,增强板角钢筋网共同受力的整体性,必要时在板阳角或大开间板角加设斜向加强筋(一般采用3~5φ8)。

(3)严禁在板角斜裂缝产生范围内敷设电气套管,电气套管应敷设在常见裂缝区域以外,并在套管上部加设构造负筋(一般采用φ8@200,长度约3.0 mm)。

(4)施工时要求做到振捣密实,防止出现混凝土漏振和过振现象,保证混凝土密实,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5)留置同条件试件,待强度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在楼面上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且楼面堆载不能超过要求。堆放时应小心轻放,当使用起重机械运送至楼面时宜采用人工卸料,特别是使用塔吊施工,必须避免吊运时剧烈冲击楼面卸料。

(6)施工过程中,模板安装至少采用两层支模(即隔层拆除模板支撑工程),且应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拆模,避免因拆模过早而产生裂缝。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发现单层支模引起的裂缝偏多,且楼层中间楼板均出现,但杜绝单层支模后,楼层中间楼板开间板角裂缝已得到有效解决。

3构造措施

经多年来的总结发现,随着抗震构造设防措施的增加,板角斜裂缝也随之增加,而裂缝均出现在板阳角处。从内力角度分析,阳角的构造柱、圈梁及板构成一个刚性角,其中板是最薄弱者,受力后上部三角形成斜裂缝。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在阳角加设加强筋,垂直于裂缝方向布置,数量一般为中φ8@100,长度为1 m,两端作直弯钩,一锚入梁内,以增加板角的刚度。另一种方法是有阳用的板采用双向双层配筋,并适当增加板的厚度,既解决了板角多层钢筋重叠,又可使板角受力比较均匀,避免出现斜裂缝。另外,应控制混凝土板内管线的预埋,板内不应预埋水管。其它管线预埋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应避免管线立体交叉,严禁多层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集散处增设垂直于管线的钢丝网,增加双层双向抗裂构造配筋等加强措施。从经验看,第二种方法最有效,但造价稍高一些。

4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是裂缝中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环境大气、昼夜温差引起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变化及混凝土内水化热的导热散热不均匀造成内部与表层、表层与大气的温差,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当混凝土构件受到约束时,将在混凝土构件内产生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据验收时收集的资料显示:有部分工程是在施工单位自验收后到竣工验收前几天才发现板角斜裂缝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而且是西面比东面多,夏天最多,冬天较少。究其原因:施工单位自验收后就门窗紧闭,等待验收,这样经白天阳光照射后,屋内温度增高,而到晚上外部温度降低,外部结构也将热量挥发掉,而屋内的热量很难挥发出去,室内外温差增大,内部结构形成温度应力而使板角出现裂缝,西面比东面裂缝多更能说明这一点,因为西面受日照时间更长且温度更高。防治的措施是将窗户打开,保持屋内通风。

5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之谈,对板角斜裂缝的分析与防治方法还有很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加强现场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工作,加大监督工作,防止板角斜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曹 旺.混凝土板角斜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建筑工人,2004.4

2 方 祥.混凝土板角部裂缝的有限元分析[J].福建建筑,2000.5

The Oblique Crack of Concrete Slab Angle Forms

the Reason and Prevents and Cures the Measure to Study

Yao Wen

Abstract:This text is from such forming reasons that has analysed the oblique crack of concrete slab angle of the respect as concrete material,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structing and temperature stress, etc. mainly, ha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for your guidance.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4

关键词: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分析,防治措施

近年来,在住宅建设中广泛推广应用全现浇混凝土楼板,加强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施工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楼板的裂缝已影响到房屋的质量,成为用户质量投诉的热点。因此,裂缝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本人总结了近年来在工程管理上的经验,从裂缝的形状、成因、防治措施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常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特征

据调研,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形态特征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墙角45°斜裂缝。主要分布在房屋四角及内外墙交接的角部,以阳面房间较多,多见于板上表面,且大多数裂缝穿透楼板,成贯通性裂缝。裂缝形态呈中间宽,两端窄,端头消失在圈梁内,与外墙夹角约成45°,裂缝中心位置大多在距板跨(短跨)1/4以外的地方,离开阳角1 m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此种裂缝出现的数量和几率比例较大。

2)板中间直裂缝。这类裂缝沿建筑物纵向或横向方向,在跨中1/3范围内,基本出现在板中部位置,贯穿整个房间甚至整个宽度,一般以出现在板下表面居多,也有少量贯通性裂缝。

3)板边根部直裂缝或板无规则裂缝。板边直裂缝为距支座30 cm内产生的裂缝,多沿承重墙方向沿板面靠墙分布,多位于板的上表面;板无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板面板底部都有发现,但裂缝宽度较小。此类裂缝出现几率较少。

4)其他类型裂缝。楼板截面形状变化处,施工缝及预埋管线等处由于构件截面削弱和产生应力集中,也会产生裂缝。

2 常见混凝土板裂缝的成因

2.1 设计方面原因

1)楼板的配筋达不到要求: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征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转角由于受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45°左右的斜角裂缝。2)基础设计处理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4)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2.2 施工方面原因

1)现浇板上过早加荷,过早施工,人为造成了现浇板的裂缝。特别是砖混结构住宅,浇筑完楼板不到24 h即上砖,走车进行上部施工,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施工单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初凝阶段,就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2)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使得楼板出现下挠而被拉裂。模板不足,甚至有的工程只有一层模板向上翻着使用,为了赶进度,下层混凝土未到期就拆模。模板支撑大头柱细,间距大和搭接不合适等,造成支撑系统刚度不够,施工时弹性变形过大,也是造成混凝土早期受伤,后期出现裂缝的原因。以上两种因素都是施工进度过快,盲目抢工期造成的。3)混凝土未按规范要求养护。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收缩,因为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裂缝,特别是温差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温度裂缝。4)混凝土中预埋管线的不利影响。削弱了板的有效高度,管线自身自然变形,形成早期裂缝。

2.3 混凝土材料自身固有特征收缩变形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混凝土收缩是其固有属性,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骨料、水等非均质脆性材料组成,抗拉能力低。在硬化过程中,受自身水化热和外界温度、湿度变化影响而产生体积变形。而各种材料体积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的初始应力造成骨料与水泥浆粘结而出现的细微裂缝,这种裂缝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商品泵送混凝土的使用,混凝土强度和水泥等级提高,混凝土现浇板长度和体积增加,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变大,骨料粒径变小,坍落度增加,导致混凝土水化热增加,收缩变形明显增大,混凝土裂缝宽度和长度扩展的越来越大,结构裂缝明显增多。

3 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1)设计方面。

对房屋四周的转角处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适当加密加粗。

2)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及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于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的时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加强教育和管理,在频繁和必须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设施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捣前和浇捣中及时进行整修。

3)在混凝土浇捣前的准备工作。

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混凝土楼板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暴晒,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5)施工后浇带的处理。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须从图纸会审开始制定综合的治理方案,主动与业主、设计结合,加强施工过程的严格把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裂缝的产生,使工程质量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5

工程名称:

金鼎花园小区4#楼

施工单位: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承包分公司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措施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金鼎花园小区4#楼工程位于潍坊市鸢飞路与卧龙街交叉口西北,地下二层,地上十八层,总建筑面积13077.44平方米,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由潍坊金鼎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潍坊天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与预制装配式楼板相比,现浇钢筋混凝土具有明显整体性强、抗震性能高、楼板布置灵活等优点,因此,它日益被人们所广泛采用。然而,不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住宅楼,在验收时或预付使用一段时期后,部分现浇板出现了开裂现象。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演变成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通病。这些裂缝虽然对楼房的结构安全影响不大,但是,它却使住户产生了很大的不安全心理;同时,也影响了房屋的美观,还给结构的耐久性、抗渗漏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提高主体质量,顺利通过主体验收,对现浇板裂缝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现浇板裂缝原因分析 1.1 温度应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相应地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现浇板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体积比)较小,暴露在大气中的面积较大,混凝土受外界影响较敏感,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较大,使板内出现拉应力;又因为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当板内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现浇板变形大于配筋后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候,板内就会产生裂缝,特别是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

1.2 电线套管的敷设

现浇板内埋设的电线套管,由于套管上面混凝土断面过小,当混凝土收缩时,形成混凝土受拉薄部分,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产生平行于电线套管的一条裂缝。1.3 混凝土施工质量

1.3.1 水泥体积安定性。因为水泥标号越高,在水化过程中,凝聚作用越大,其收缩性就越强,产生变形越大。

1.3.2 粗细骨料含量超标。在工程中使用的碎石及砂的含泥量,大多超过规范标准的规定。因为这些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不仅因为自身是弱颗粒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影响集料与水泥石界面的粘结,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最终导致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的形成。

1.3.3 塌落度过大且不稳定。塌落度越大用水量就越大,自由水蒸发后,混凝土空隙率增大,混凝土具有可压缩性,收缩更大,强度也会降低;同时,由于塌落度不稳定,不同盘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也会造成现浇板的开裂。

1.3.4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到位。由于混凝土初期养护不好,表面没有得到及时的遮盖,导致其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初期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因而产生裂缝裂缝;二是由于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热,到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了拉应力,因此,在升温或降温间,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或超过其拉应力时,而导致现浇板裂缝的产生。

1.4 施工荷载及支撑体系的拆除

1.4.1施工时,楼面和屋面堆载不得超过楼板的允许荷载值。施工中主要是没有把实际堆载与允许堆载做比较。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还没有达到足够的强度,因为抢工期,就急于上人操作和堆放材料,使其产生过大的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并且荷载过于集中。1.4.2 现浇板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或支撑,此时现浇板的承载能力低于设计荷载,使现浇板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工作,这是结构受荷引起的裂缝。施工现场也会出现在未达到规定的拆模强度时,拆除个别支撑扣件等,造成支撑的承载体系发生变形而产生裂缝。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各种原因,提出如下防治技术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2.1.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得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卫生间、阳台板的厚度不得小于90mm)。2.1.3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向双层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交除应设置放射性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2.1.4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设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2.1.5 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x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2.1.6 现浇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2.1.7 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设置加强钢筋。2.2 施工方面

2.2.1 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2.2 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2.3 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2.2.4 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150mm。

2.2.5 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保证钢筋不位移。

2.2.6 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2.2.7 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压抹。

2.2.8 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2.2.9 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轻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调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2.2.10 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2.2.11 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2.2.12 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以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三、整治措施

通过以上对住宅现浇板裂缝的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现浇板裂缝的产生,确保了工程质量。对于已经产生的裂缝,可以采用如下措施进行补救,或者请设计部门出具专门的整改方案:

方法一:局部表面封闭法,采用以柔性环氧树脂为基料 1.修补目的:防止渗水及钢筋锈蚀,提高结构耐久性;

2.修补范围:混凝土表面的未贯穿裂缝及注浆法不能注入的微细裂缝;

3.修补材料:微细裂缝封闭膏,与混凝土同色,灰色膏状胶,特别针对混凝土微细裂缝的封闭及表面缺损的修补而研制。具有强粘结力和韧性,刚柔结合,有效防止水汽、化学物质及二氧化碳的侵入,并防止开裂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损坏,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4.修补步骤:可沿缝涂刮宽度20mm;也可开槽嵌入。

方法二:整体表面封闭法,采用以进口聚合物乳液为基料网状裂缝柔性封闭剂

1.修补目的:封闭混凝土表面的网状裂缝,阻止水分进入混凝土内部,防止微细裂缝的进一步扩展;用于钢筋混凝土表面的进一步防渗,防碳化,防腐蚀,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2.修补范围: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网状裂缝

3.修补材料:网状裂缝柔性封闭剂,特别针对混凝土硬化初期因干燥失水等原因所产生的表面不规则网状裂缝的修复而研制,是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柔性,又具有无机材料的耐久性等优点的新型保护材料。

4.修补步骤:基层处理:混凝土表面平整、坚固,无疏松、无浮灰;预先洒水湿润基层。底涂处理:若基层表面密实性不够,可用混合好的封闭剂加水50%稀释,进行底涂。

浅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及监理控制 篇6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板;裂缝处理;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61-02

现今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大量涌现,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性大为改善,但随之而来的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和温度应力等引起的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的一些裂缝在允许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但裂缝往往是结构将要破坏的前兆。因此,裂缝一旦出现,便会给人以不安全感,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那么,怎样预防、减少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出现扰动裂缝,笔者侧重于现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理的严格监理控制。

1现浇混凝土板主要裂缝分析

1.1扰动裂缝

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的扰动裂缝,是混凝土在初凝、静养和强度增长早期阶段,由于人为的扰动,使扰动源产生剧烈运动和振动,加速了混凝土板内温度、沉缩干缩、安定性3类早期微裂缝的继续发展,最后形成新的裂缝──扰动裂缝。施工现场的人为扰动一般分机械扰动、人员扰动两类。机械扰动源指在刚浇筑后的混凝土板上的吊装与堆卸物料,混凝土泵管道无减振架设,上部柱梁混凝土浇捣,输料,浇筑平台拆卸,放置施工机具负载运转,如木工锯床、清洁用空压机、管道剥丝机等。人员扰动源指作业人员在刚浇筑后混凝土板上随意走动踩踏,搬运物料,上部柱梁钢筋绑扎作业,模板提前拆除,钻洞打孔及其他违规操作等。

1.2其他裂缝

1.2.1温度裂缝

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温度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混凝土的热传导性较低,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存在温度梯度,混凝土硬化中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量,内部温度持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变大,混凝土内部膨胀高于外部。此时,混凝土表面受到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温度裂缝。但裂缝仅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板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②浇筑的混凝土板受外界约束,当混凝土浇筑在具有单向约束的模板上时,就易在板区周边梁柱与板交界处的表层因温度梯度发生温度裂缝,严重者深入至混凝土板内。混凝土的水化热高是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早期开裂的重要原因。

1.2.2收缩裂缝

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的收缩裂缝主要分沉缩、干缩裂缝两类。沉缩裂缝在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中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的振捣设备选型不合理、振捣线路混乱、振点布局不均、振速不匀、振捣时间不够、振捣不密实、沉实不足、收平压抹不及时,混凝土水灰比过大造成浆料分离、表层浮浆多、粗骨料速沉,混凝土振捣后初凝前未及时收平压抹(特别是初凝前的多次压抹)产生沉缩裂缝。

1.2.3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是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使用不合格水泥造成的。安定性是合格品水泥的必要指标。影响水泥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游离氧化钙,当水泥熟料烧结度差和磨细度不够时,游离氧化钙遇水后水化速度极慢,在混凝土水化、硬化具有早强后,游离氧化钙才开始水化反映,并伴有一定的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板内部产生巨大的膨胀应力,使混凝土板强度迅速降低,当膨胀应力超过混凝土板的强度极限引起混凝土板内部损坏和开裂,最终形成安定性裂缝。裂缝表现为龟裂,裂状为不规则曲线、弧线状,线型基本呈非封闭状。

2现浇混凝土板质量监理控制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原因涉及到设计、原料、现场作业和管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特别是扰动裂缝造成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结构的质量缺陷最严重。应采取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监控措施。

2.1事前监理控制

2.1.1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流

监理应积极主动与设计方交换意见,交流实践经验,协同结构质量预测,制订预防措施。对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易出现开裂的部位,如混凝土板上部的四角、板 1/2 跨中的变形集中处,对温差敏感的板、梁接合处,板、墙接合处,建议采取必要的构造加强措施,如调整构造钢筋布置方式、构造钢筋形状、规格、数量,调整混凝土品种和强度等级。建议施工方使用质量好的钢筋、混凝土商使用效果好的外加剂品种等。

2.1.2择优选择混凝土供应商

首先,监理应考察混凝土供应商厂家现场,重点核实混凝土供应商生产资质、质量信誉度、生产设备、生产规模、供给能力、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其次,考察结束后尽快向业主和施工总承方提交考察报告,提交候选混凝土供应商名单。应注意的是,尽管商品混凝土拌制是电脑控制,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但受经济利益驱使,极个别混凝土供应商在生产中的人为减量经常发生,为防止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隐患,监理应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延伸到位。

2.1.3详审现场浇筑方案及措施

审核专项浇筑方案的合理性、适应性。专项方案应满足规范、规程、施工图技术和质量标准,与施工方技术能力相适应,对不切实际的专项浇筑方案,责成施工方修改完善重报审批。

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浇筑量大、时间长。监理应建议施工方重点依据浇筑量、劳力组合、施工设备、泵车位置、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位置、混凝土料供料节奏等,确保浇筑的连续性。监理应检查水、电、照明等现场条件保证,检查机具、搅拌机、运输车、输送管道、操作台、入料串筒、振捣器具等是否准备充足,检查试运转是否正常。审核是否有停料、停电、停水等故障的应急措施。

建议现场浇筑尽可能使用多组高效低噪混凝土泵和减振输混凝土管送料,多个浇筑作业点同时实施平行作业,既保证浇筑质量,又节约时间,提高进度。

2.2事中监理控制

2.2.1进场报验检测监理控制

施工方对进场商品混凝土按合同要求验收中,监理应仔细查验混凝土的合格证明、混凝土配比料单复件、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等,重点核实水泥的品种、骨料、掺合料、拌和水、外加剂用量,查验随车票单。监理必须在现场复检混凝土坍落度,见证施工方试块取样,在见证检测时,要有混凝土供应商、施工方质检人员共同在场。资料及时整理后三方签押,作为混凝土的质量保证资料存档,以利于质量责任的可追朔性。未经检验合格的混凝土则由施工方将此罐车混凝土退回混凝土供应商。

2.2.2隐蔽验收及浇筑准备监理控制

监理主持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的钢筋、模板、预埋件的隐检和验收。检查浇筑构件尺寸、厚度、标高,核实钢筋的型号、规格、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钢筋绑扎是否牢固、定位是否准确。检查模板是否尺寸准确、构造合理、组合坚固、模内平整干净、无漏缝、不跑浆。支撑系统承载力是否坚固和稳定安全。核实预埋件、预留孔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漏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2.2.3旁站监督规范作业

监理旁站监督的目的是规范作业,见证工艺过程,监督施工方按施工规范、操作工艺规程实施作业。监理旁站要对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浇筑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点进行监督、控制、检查。应特别监督对板与梁、板与柱交接核心区混凝土的振捣次数和时间,应责成施工方对作业中掉渣混凝土的清理和变形筋的复位,并确保这些位置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板混凝土浇注路线应采用“之字法”、“后退法”,严禁在刚浇注的板混凝土上行走踩踏、违规作业。

2.2.4混凝土板养护与扰动裂缝监理控制

大面积板段浇筑完毕后,监督施工方铺设保温、保湿覆盖物,搭设封闭围栏,设值班专人看守。养护期间检查施工方是否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认真核查专管人员的养护记录、半成品保护记录。跨季节施工时,监理应检查施工方夏季是否采用浇水降温薄膜覆盖保湿养护、冬季是否采用保温草帘、人工软海绵毡防冻保温遮盖养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明文规定,已浇筑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 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人为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严禁混凝土浇筑完48 h就在混凝土板上施加荷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跨段作业应设专用铺板架空通道。监理应检查是否有脚手架管、钢筋、模板、机具等过早集中堆放在混凝土板上。在混凝土板面上的人员走动踩踏、堆放物料、机具运转等荷载振动混凝土板及模板支撑系统,都会形成人为扰动裂缝。

2.2.5拆模作业监理控制

模板及支撑过早拆除会导致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结构开裂。监理现场要重点监督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的模板、支撑拆除作业。检查施工方是否按照模板、支撑拆除专项方案进行作业,应按结构类型、结构跨度、结构同条件养护试件实际达到的强度占设计强度的百分率,按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的数值指导拆模,严禁鲁莽拆模。拆模后,施工方如发现混凝土板裂缝质量缺陷,不管裂缝缺陷大小,不得私自隐蔽和处理,应根据自检注明裂缝位置范围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备案。

2.3事后监理控制

2.3.1半成品保护监理控制

监理应督促施工方及时架设、安装对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半成品的保护围栏,检查是否铺设养护覆盖物,是否挂有保护标志牌,是否有专人保护值班和值班记录。

2.3.2质量缺陷监理控制

验收前发现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裂缝后,监理应主持协调业主、设计、施工方仔细分析原因,当属一般缺陷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时,及时通知施工方做封闭处理;当属严重缺陷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时,监理应责成施工方制定专项技术处理方案报审,现场旁站监督施工方加固处理直至复验合格,并做好加固监督记录并存档备案。

2.3.3保修阶段监理控制

在保修阶段监理应按时进行跟踪检查,重点回访。对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质量后遗症,监理要确定责任主体、范围,督促责任方维修,并组织维修的质量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处理效果的可靠性。

3结束语

总之,只要对大面积现浇混凝土板施工加强管理,文明作业,严格认真的监控,就能大大降低和减少出现扰动裂缝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毛红卫、顾仲文、沈西华、朱浙汉、张维炎.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J].浙江建筑,2006(12).

2 陈义龙.浅谈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J].散装水泥,2004(05).

Analysis of in-situ Concrete Slab Crack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Luo ChengJi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enerally showed cracks, has affected the normal work and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racks in-situ concrete and pre-set quality control, concrete supplier selection, materials, field testing, concrete pouring operations, closed surface pressure wiping, covering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of semi-finished products in terms of fractur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upervision control.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7

(1)原材料。建筑工程混凝土板大多是水泥浇筑的.因此,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种类、标号的水泥,以确保水泥在干燥后的收缩幅度及抗拉强度符合建筑要求。而且不同品种的水泥水热化指标差异明显,在混凝土板施工时应当慎重选择,必要时应当先进行小范围的浇筑试验,再进行大面地施工。但是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往往存在着水泥选择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因此经常能够看到建筑混凝土时入模温度超出理想温度或者混凝土的抗拉度不够,以至于产生裂缝。

(2)混凝土收缩影响。在混凝土板浇筑完工后,混凝土板大多置于自然状态下完成后期的收缩与凝固。由于自然环境中的光照、风等原因,混凝土构件表面会失水,以致于混凝土板表面发生塑性收缩和干缩,也就是出现了硬化。该过程往往表现为,塑性收缩会在混凝土内部粗骨料和钢筋阻抗作用下,形成一种内部的拉应力即收缩力,而一旦收缩力超过混凝土板自身的抗拉度,就会出现较深的裂缝。干缩则是因为混凝土板的表面,由于水分迅速流失,其速度远快于混凝土板内部,进而外部的收缩力度强于内部的抗拉度,因此也就造成了不规则特点的构件表面的裂缝出现。

(3)混凝土内外温差。一方面,水泥作为主要的混凝土板浇筑材料,其本身就有大量的水化热存在,而且在浇筑完工后混凝土板内部会随之发生化学作用,使得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与此同时,混凝土板较厚,其表面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其内部的热量迅速向外散的时候往往很快与外界温度持平。在构件内部仍有很多热量无法传递出来,形成了外冷内热的温差,构件内部不断膨胀,而外部持续收缩,一旦超过抗拉度所能承受的作用范围,裂缝随之产生,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4)材料配比。材料配比不当也是造成混凝土板裂缝成因之一。除了水泥,混凝土浇筑还需要一定量砂石、骨料、水和外加剂等,而且几种原材料之间的比例一般都应当在固定的范围,否则就容易引发裂缝。比如,石灰和水的配比不合理时,就会增加混凝土构建的收缩力,引起裂缝。

2 监护工程混凝土板裂缝的防治

(1)控制原材料质量。针对由于原材料引起的混凝土板的裂缝问题,应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即应当科学选择水泥、砂石、灰粉、外加剂等材料。材料选择的标准,应当能够达到由于各作用之间作用产生的拉应力要求,而且还应当避免材料之间反应产生过多的热量。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可以选择水化热低、干缩小的水泥及含泥沙少的骨料,适当增加外加剂的量以减少水泥的应用,并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2)做好施工控制。1在进行混凝土板裂缝浇筑前,应当选取构造和承压强度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的模板,从施工到拆模的各个环节严格规范的把关,有效减少裂缝出现。2在将水泥、砂石、外加剂与水拌合时,要依照相关规范控制拌合的时间、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并安排专人在现场监督,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振捣与二次振捣作业时,应当运用“快插慢拔”的技巧,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及系统性。3在构件建筑时,要确保连续作业施工,振捣前也应当充分分析离析发生的可能性。4在构建浇筑基本完成时,应当预留一些伸缩缝,将构件根据需要切割开,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微膨胀混凝土施工工艺,减少表面过分收缩。

(3)控制内外温差。针对混凝土板内外温差过高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水泥的选择时进行水热化的测定,应当要选择水热化低,保温性能好的水泥材料,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问题。2为促进混凝土板内部温度散出,应当在施工前就在模板的内侧合适位置设置金属管道,在浇筑完工后流入循环冷却水,以加速内部降温,从而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板的内外温差,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3对于浇筑完工的建筑混凝土板表面及内部的温度,应当至少12小时一次监控,动态地记录温差值,一旦温差超出范围,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4)做好配比控制。优质的原材料还应当有科学合理地配比,才能合成符合建筑施工条件的混凝土。通常3m3的混凝土需要水泥量不高于410kg。在实际的配比中,应当对每一次施工材料的配比做好控制,以尽可能的减少裂缝发生。根据相关数据,一般情况下,以3m3的混凝土为例,每增加10kg水泥材料,其产生的水化热就会增加,水化温度比增加前高出1℃。因此,为了避免过多的水化热,在材料配比时,应当在不损害建筑构件强度和功能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加水量和水泥用量,有效减少混凝土板裂缝。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工程混凝土板裂缝的成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原材料在选择过程中质量的不可靠性;2因外部原因造成的混凝土板收缩不同而造成的裂缝产生;3混凝土板内外温差不同造成的裂缝产生;4材料配比把控不好造成无法达到建筑需要。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从工程设计环节开始,对施工材料予以有效把控;2整个施工环节,对施工的质量和程序予以有效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能够满足需要;3对混凝土板的内外温差予以有效控制,保证其满足建筑需要;4做好配料的配比控制,达到防止裂缝产生的目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起居,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强化其混凝土的质量可靠性,才能够让建筑的质量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居住需要和标准,才能够为人们营造可靠的居住环境。相关人员要积极探索相应的技术提升措施,让建筑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其质量、安全、稳固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因种种原因经常会出现混凝土板裂缝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美观,且影响了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了建筑的质量水平,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文章首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板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监护工程混凝土板裂缝可行性的防治途径,以期产生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板,裂缝,成因,防治

参考文献

[1]高飞.建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研究[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2]陆斌.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J].硅酸盐通报,2013,(1):85-88.

[3]包永刚,孟庆伟.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防治[J].中国住宅设施,2015,(Z4):41-43.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8

1 混凝土板、墙裂缝的规律

1.1 混凝土板裂缝的规律

混凝土板的早期裂缝是在失水、塑性降低硬化的确良过程中形成的。失水为主的裂缝一般是不规则的龟裂;塑性的降低硬化为主的裂缝多与钢筋的走向一致。

1.2 混凝土墙体裂缝的规律

由混凝土收缩导致的墙体裂纹, 以竖向裂纹为主, 裂纹有规律性, 其走向多与坚向钢筋的位置基本一致。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表面的拉力应力引起的。裂缝产生的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方面的原因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 其混凝土要求必须有大的流动性, 为此, 混凝土中加入各种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然而, 混凝土的收缩也随之增大。因此, 设计部门在设计板、墙体等部位时, 应考虑其特点, 适当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构造配筋。

2.2 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原因

砂、石原材料含泥量超标, 砂率或水泥用量过, 外加剂质量不合格, 天气炎热使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等原因, 都可能使混凝土开裂。

2.3 施工方面的原因

混凝土的早期失水收缩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混凝土施工季节气温一般较高, 失水较快, 且北方地区相对湿度较低, 使混凝土的失水进一步加剧, 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往往较长, 这又延长了混凝土的失水时间。在气温高、湿度小、风速大的情况下, 即使有覆盖, 但在混凝土实施覆盖之前, 裂缝就产生了。

施工过程中, 如果混凝土搅拌不均, 浇筑离析, 则浇筑后的混凝土材质不均, 致使混凝土内部收缩不一致, 而产生裂缝。

2.4 混凝土自身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 即使设计及混凝土配合比合理, 施工管理严谨, 混凝土开裂也时有发生。这是混凝土自身的原因。

混凝土在凝结、硬化的过程中, 化学反应和干燥作用使混凝土的体积收缩, 即化学收缩和自收缩。化学收缩是指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小于未水化之前的体积之和。自收缩是指水泥胶结材料在水泥初凝后, 恒温恒重下产生的宏观体积降低。化学收缩是在有足够水供应的情况下产生的, 自收缩是在没有充足水分供应情况下产生的。化学收缩与胶结料、水的量有关, 胶结料用量和水灰比越大, 化学收缩越大。自收缩是混凝土内部的自干燥作用引起的。自干燥是随着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 混凝土内部结构微细孔中的自由水量出现相对不足, 使孔中水的饱和蒸汽压降低, 即混凝土的相对湿度降低, 自干燥的结果是毛细孔中的水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 水泥石受负压而产生体积收缩。

3 裂缝的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生成的原因很复杂, 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 才能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3.1 设计部门应考虑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特点, 在满足有关标准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分布

3.2 加强原材料砂、石含水量和含泥量的

检测与控制, 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加强试验检测工作, 如混凝土收缩试验等。

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防止产生混凝土搅拌不匀、浇筑离析等。

3.3 混凝土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立即进

行覆盖、压盖湿润麻袋或草毡, 并及时洒水。在施工中, 尽量缩短浇筑与养护的时间间隔。

3.4 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可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3.5 掺入粉煤灰将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的自

收缩, 在不超过20%时, 其降低值随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掺量超过20%时, 降低作用并

摘要:重点分析论述了现浇混凝土裂缝 (非受力) 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9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梁板,开裂,防治

引言

丽龙高速公路龙泉段工程地处浙南重山岭区,系浙江省规划建设“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十八连之二连,是浙江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全线总长3 2.5 k m,共有桥梁2 4座,梁板共计一千余片,主要为后张预应力空心板,梁板为13、1 6、2 0 m等三种不同长度,混凝土强度C50;部分为后张预应力T梁,跨径30m,混凝土强度为C50;现浇桥面防水混凝土为C40。在梁板的预制过程中,混凝土表面裂缝时有发生,这将影响到混凝土梁板外观质量和后期使用。

⒈裂缝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板预制阶段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原因互相影响,但每产生一条裂缝均有使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对于各种类型裂缝,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⑴原材料质量不良引起的裂缝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主要原材料由水泥、砂、钢筋、碎石、水及外加剂等组成,若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1) 使用不合格水泥早期易产生不规则的裂缝,水泥必须使用旋窑生产的,禁止使用立窑生产的; (2) 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有的沙砾过量,用这种材料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集料反应易造成爆炸裂缝,在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 (3) 水和外加剂:拌合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的影响。

⑵梁板混凝土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施工工艺不当易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产生这类裂缝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空心板两端头和T梁腹部的钢筋较密,在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中大碎石无法进入梁板内部,只有混凝土浆和细小碎石混凝土可以进入梁体内,这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和混凝土配合比实际发生变化,使混凝土的强度远达不到设计值,致使混凝土在梁板张拉时产生裂缝; (2)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不当易造成芯模上浮(本工程一律采用钢芯模),致使空心板的顶板的混凝土厚度不足够(在某一中桥梁板浇筑现场检查发现有部分梁板顶板的厚度只有7~8cm,设计厚度为12cm),在混凝土张拉后,其顶板上方出现一些张拉裂缝; (3) 波纹管的固定筋间距过长或固定不牢,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可能使波纹管跑位,造成钢绞线实际位置与设计不一致;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二氧化碳和氯化物侵蚀钢筋表面,致使钢筋锈蚀,其锈蚀物体积膨胀,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落、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 (5) 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振捣必须要到位,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 (6) 在浇筑底板之后,安装芯模和绑扎钢筋要迅速,若底板混凝土开始初凝,则梁板侧面出现一条较明显的分界线; (7)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到位,否则易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

⑶张拉引起的裂缝

张拉引起的裂缝是指在预制梁板在钢绞线张拉过程中产生的裂缝,究其原因,引起这类裂缝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 锚具布置与钢绞线不垂直,或锚具周围的钢筋布置不当,造成端头处存在不垂直于锚具的拉应力; (2)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张拉强度,按桥梁规范规定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才能进行张拉; (3) 固定波纹管的固定筋位置过疏或不牢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移位,造成实际钢绞线实际位置与设计不相符; (4) 超张拉现象的存在。

⑷混凝土级配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级配不良易使梁板产生裂缝,其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指在空心板的两端和T梁腹部由于钢筋较密集,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中大碎石无法下落,致使混凝土的级配发生较大变化,细集料过多,使空心板和T梁腹部处产生细微裂缝;二是由于预制梁板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C 5 0),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私自增加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造成水泥量用量过大,致使产生收缩裂缝。

⑷温差应力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混凝土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将产生应力,当这一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有昼夜温度骤降、水化热、施工气候炎热等因素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不一致,内部温度高,外表温度低,使混凝土外表出现大量细微的裂缝,特别是在夏天中午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温差骤降,气温变化大,在正午浇筑的梁板混凝土出现这种裂缝较多。

⒉预防裂缝的措施

由于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的原因的不确定性,在梁板混凝土出现裂缝时,我们只有通过对施工现场和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只能肯定某些原因的存在,可能使预应力混凝土的产生裂缝,故我们对其进行综合考虑,逐一排查,提前预防,故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其预防措施如下:

⑴原材料质量

作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首先要对水泥、集料、钢筋、水等原材料进行层层把关,对于不合格材料坚决不得进场,对于已经进场的要及时清理出场。

⑵钢筋布置及波纹管固定

梁板钢筋的布置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布置,特别是箍筋的布置较密处,避免造成箍筋的堆积,使混凝土碎石无法落下,造成梁体内混凝土细集料过多;波纹管的固定筋的位置应该适当增加,要求直线段固定筋间距不大于50cm,曲线段一般间距为20~30cm,固定筋的固定必须采用点焊,固定位置必须精确、牢固。

⑶混凝土级配的影响

混凝土的级配主要是指梁板两端和T梁腹部等钢筋较密处,箍筋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进行定位、绑扎,避免混凝土碎石无法进入,同时对些部位的混凝土进行专门配合比设计,采用小碎石混凝土,避免梁体内混凝土细集料过多的现象,减少钢筋密集处混凝土裂缝产生。

⑷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预防

在混凝土的施工工程中首先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保护层过厚或过薄均易造成混凝土梁产生裂缝;其次,在空心板施工工程中,要确保芯模不上浮,否则将造成混凝土顶板厚度不足,在梁板张拉后,梁板顶面中部易出现裂缝;最后,混凝土的振捣要到位,过振或漏振均易使混凝土梁产生裂缝

⑸温差应力引起的裂缝的防治

针对丽水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厦天温差骤变较大特点,我部要求各施工单位夏天浇筑混凝土时,避免在高温时间(10:00~16:00)进行混凝土施工;其次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进行覆盖养生,高温时间应适当增加养生次数。

⑹混凝土张拉过程的裂缝的防治

避免混凝土张拉过程中出现裂缝,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龄期,至少达到设计要求,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 (2) 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要正确,不同半径的曲线应分段计算; (3) 在梁板的张拉过程中,采用应力—应变双控制,避免出现超张拉; (4) 预应力张拉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3. 结束语

通过对各施工单位的一系列整改,加强质量监督管理,裂缝问题杜绝,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桥梁施工预制梁板过程中,引起梁板开裂的原因众多,但有很多的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该对引起梁板开裂的原因进行分析,重视施工质量,确保桥梁在使用中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S]

[2]交通部第一个工程局.公路施工手册—桥涵.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蔚建华, 柴金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刘吉士, 阎洪河.李文琪主编.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10

1 混凝土原材料因素

(1) 近几年来泵送商品砼获得广泛推广、应用, 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砂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用水量增加、多种外加剂及掺加料种类繁多, 甚至有许多外加剂在使用后都导致砼自身的收缩及水化热的增加, 加速裂缝的产生。

(2) 企业为追求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质量, 导致砼性能的下降也是造成裂缝产生的又一原因。因此在选用原材料方面一定要选用干缩值较小, 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严格控制水灰比, 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3) 砼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 水灰比越大, 干缩越大, 因此在砼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 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减少水泥用量。

(4) 泵送砼应保证现场砼浇捣时的塌落度。

因此现浇板施工中原材料的选用是预防裂缝出现的重要关键。

2 设计方面的因素

(1) 现浇板裂缝发生的部位最常见的是在房屋两端阳角处出现45°斜裂缝, 其原因主要是整浇板均为双向连续板。设计人员为了简化计算, 设计为四边简支板来计算, 支座负筋仅配置构造钢筋, 这样板底配筋足够对安全无问题, 但支座负筋远少于按实际连续双向板受力计算的配筋需要。因此现浇板在周边支座的约束下受内力及温度胀缩双重影响下, 在板角处引起斜向裂缝, 虽然45°斜向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无重大影响, 但常造成雨水渗漏等不良现象。因此建议对阳角处现浇板负筋不应用分离式配筋, 应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 并在45°裂缝处成直角加入放射附加钢筋, 凡采取这种做法的基本不再发生45°斜裂缝, 防治效果显著。

(2) 当房屋长度大于40m时, 可在现浇板中部设置后浇带来预防砼的收缩也是很有效的。

(3) 目前家居装饰荷载普遍增大, 设计中未充分估量装饰荷载致使现浇板负荷超载而产生裂缝。

(4) 屋面板的温度应力不可忽视, 尤其是无可靠保温隔热层的屋面板受温度影响较大, 若设计中未加以考虑是致使现浇板开裂的又一原因。

3 施工方面因素

(1) 泵送商品砼进行浇捣钢筋砼楼板时, 必须对现场浇捣的商品砼塌落度进行逐车检查, 对不符合塌落度要求的不得使用。

(2) 施工中对常规的一些技术措施一定不能忽视, 为保证楼板的模板有足够强度与刚度且支撑要牢靠, 在施工中浇捣砼时应采取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 避免钢筋砼板的上层负筋受到踩踏变形, 对踩踏的钢筋在浇捣前一定要扶正, 砼浇捣前对模板一定要先浇水, 浇捣砼时一定要震动密实, 尤其是四角处。浇筑砼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垫潮湿性麻袋保持砼在凝结前表面湿度, 进行一周左右时间的养护, 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 模板拆模时间不宜太早, 且要注意拆模先后顺序, 防止板上堆载过重。

(3) 板中预埋电线导管目前大都采用PVC管, 由于PVC管直径大, 弹性较大, 在浇捣砼时PVC管受到砼的重压而下沉, 使支撑在底部的板下层受力筋随着下沉, 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变薄, 致使板下出现裂缝。

4 现浇板裂缝的主要处理方法

(1) 对于板上层裂缝可用环氧树脂修补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将缝表面凿出一个上宽2~3cm, 深3~4cm的V型槽, 用水冲刷干净, 再用环氧树脂掺丙酮 (稀释) 、乙二胺 (增加强度) 、苯二甲荃二丁脂 (增加韧性) , 并与砂浆混合进行填补。

(2) 对板上层裂缝还可以用高压喷浆的方法修补, 喷浆前应用高压水将缝冲刷干净。

(3) 对于板上层裂缝较多的板, 可用在板上表层覆盖钢丝网细石混凝土的方法修补。做法是:先将板上表面凿开, 冲洗干净, 然后布上一层Q235 6@150的钢丝网, 再浇上一层厚4~5cm的细石混凝土 (砼强度等级要比板高) , 覆盖层应锚固在四边支座上。

参考文献

[1]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2]周明华.商品砼质量事故预防对策.建筑技术, 2002 (, 1)

[3]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11

【关键词】水化热;收缩;级配;裂缝;控制;养护

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地下室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作为防水的主要形式已经很普遍,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地下室混凝墙、板往往会产生裂缝而出现渗漏现象,甚至会引起墙(板)内钢筋锈蚀,严重影响结构耐久性。

1.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的形式

(1)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一般较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其浇筑完后3-4天内,表面产生不规则裂缝。

(2)地下室墙板产生的裂缝多为间距大致相等的数条竖向裂缝,一般离底板面50cm,离顶面100cm左右,裂缝为中间宽,上、下窄的枣核形(棱形)贯穿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0.3-1mm之间。

地下室墙体水平裂缝常出现在墙板与顶板或底板交接处及施工缝处。同时也可以产生斜裂缝。

(3)地下室顶板会在不同的部位出现不规则的裂缝或在外墙大角处出现有规律的斜裂缝。

2.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凝结收缩及混凝土内的自由水蒸发产生的收缩造成的,但经过实验及多次实践证明,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地下室混凝土底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因为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因其内部水化热的作用,使温度升高,在浇筑3-4天内板内温升达到最大值。这时底板表面混凝土已凝固,当表面温度与板内温度差超过一定限度,表面即产生不规则裂缝。此外,混凝土收缩也会引起其开裂,与温度应力叠加是混凝土后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2.2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产生的原因

(1)垂直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由于地下室底板及顶板的约束作用(即所谓的“模箍作用”)竖向裂缝一般分布在靠近底板和顶板的地方。另外结构设计中的布置不合理,局部刚度较大,在刚度大和刚度小的截面交接处,如:框架柱和墙板交接处,较易出现收缩裂缝,此类裂缝一般不危及结构安全和影响使用功能。

(2)在墙板和顶板交接处产生的水平裂缝大部分是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在浇筑完墙板混凝土后,没有待墙板混凝土充分沉实和收缩,就进行顶板混凝土的浇筑。由于两者收缩方向的不同在交接处很容易产生水平缝。由于墙板的上下端剪力最大的地方,也可能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产生剪切破坏,要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至于施工缝处的水平裂缝,是施工中没有认真处理和清理,或再次浇筑时没有采取铺接缝砂浆所致。

(3)斜裂缝是由于受力而产生的,他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主要是因为设计不合理,也有因施工顺序不当和墙板混凝土受到外部约束而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绝对沉降量控制值偏大,引起同一基础相对沉降量偏差大而产生裂缝。

2)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沉降缝或后浇带。

3)结构布置不合理,基础各个部位刚度分布不均匀,使各个部位变形不均匀.不协调,墙板出现斜裂缝。

4)外部的约束也会引起墙板出现不规则的斜裂缝,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有时施工单位不得不把地下室基坑的围护桩,作为地下室墙板的外模。由于墙板混凝土凝固时产生收缩受到围护桩约束,当约束力大于墙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墙板就会产生不规则的斜裂缝,为解决此类裂缝,墙板上必须设置必要的后浇带。

2.3地下室顶板不规则裂缝一般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施工中只要振捣密实、及时养护,这类裂缝是可以避免的

至于外墙大角处出现有规律的斜裂缝,是由于温度影响,在转角处局部温度应力集中,使混凝土受拉出现裂缝。设计时只要在这些部位设置一定数量的放射筋,就能防止这类裂缝出现。

综上所述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混凝土配置时,未考虑有关因素造成混凝土水化热高、干缩大、徐变大;混凝土浇捣时少振、漏振及流程不合理儿产生冷缝;距混凝土表面配筋间距过大,保护层过厚及养护工作没有做好而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

3.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3.1设计措施

(1)设计时混凝土墙板横向钢筋应尽量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并注意有时受力筋不能完全代替构造筋的作用。

(2)受“模箍作用”的启发。在某些薄弱位置可设置“暗梁”,这样处理后,易开裂的薄弱部位配筋率增大,钢筋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得到增强,必要时与设置暗柱相结合效果更明显。

(3)严格按规范规定设置伸缩缝,必要时增设后浇带,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的间距不宜过大,因后浇带只在一定范围内对温度应力起显著作用,超过一定范围,温度应力接近常数,其后温度应力与长度无关。

3.2混凝土材料的选用和级配

(1)配置混凝土应根据地下室墙、板使用部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等多方面考虑,来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根据混凝土强度应优先选用矿渣(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当必须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应掺适量粉煤灰(通过计算确定)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及干缩性,并宜尽量使用低标号水泥,达到减少混凝土收缩的目的。

(2)骨料石子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大直径石子,减少石子总表面积,相应减少水泥用量,增加混凝土密实度,减少硬化收缩。

(3)采用商品混凝土,应在混凝土中掺适量缓凝剂,不仅便于运输而且避免因其供应不及时而产生冷缝 。

3.3施工过程中控制

(1)当结构设计配筋间距较大时,在设计允许情况下进行钢筋代换,减小钢筋规格和间距,以减少混凝土表面收水裂缝。

(2)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

(3)浇捣过程中,严格执行已经审定的混凝土浇捣施工方案,按要求施工。应分层浇筑,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实行二次振捣。

(4)养护:加强养护工作,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防上水分蒸发。

4.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治理

(1)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从室外处理更简单有效,回填前应检查并作渗水试验,若发现裂缝应仔细观察,看其发展,待稳定后将其标出,然后以原状缝为中心线凿槽,将槽内疏松之物除去,表面油污除去,浮灰用高压水冲去,干燥后用堵漏剂堵,并在地下室外墙做一道防水层。

(2)如回填后发现地下室裂缝渗漏,可把漏水缝处凿成上窄下宽的槽形,并将杂物清理干净,然后用堵漏剂(堵漏剂品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加工后迅速迎漏水方向压下,堵水后用防水砂浆抹面。表面养护不少于3天。

5.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防治 篇12

1 钢筋混凝土裂缝

在目前的工程领域,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研究是一个深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话题, 也是一项普遍性的技术话题。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 由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破坏造成的建筑倒塌和建筑破损问题屡屡出现, 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通常都是需要我们从结构裂缝的扩展方面进行研究, 并根据目前工程中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探索, 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 对于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优化。

但是就目前的工程项目施工和研究而言, 大量的工作实践和研究证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本身具有的一种质量性话题和缺陷。只是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和处理这些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 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益和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是目前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 也是施工质量最难控制的一环, 因此在目前施工中需要我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的总结和探索, 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目前工程项目中最为常见的话题, 其主要出现在钢筋混凝土楼板在浇筑之后经过使用而产生的裂缝现象。其中我们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裂缝现象主要可以分为墙角部位产生的纵、横墙体裂缝, 同时这些裂缝经常都是一些45度角的现象。

2 钢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设计原因

设计不科学造成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裂缝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环, 主要是由于施工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对于各种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从而造成了工程施工中出现了种种质量缺陷与问题, 进而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极为不便的影响, 同时也造成了计算设计中与实际施工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例如, 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墙角部位的双向板设计工作中, 计算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忽略了对计算端部前区以及计算约束条件的简支, 使得工程项目中个别单元与整体屋面结构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2.2 施工原因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 混凝土施工应用较为常见, 其是以砂、石块以及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利用水进行拌和, 进而形成结构材料。但是由于在混凝土结构中各种材料复杂多样, 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裂缝因素, 因此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需要我们加以总结和研究, 同时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一般来说,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 其施工措施通常与周边环境和自然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其施工效益和施工质量方面也存在着极为关键的意义。由于个别单位或者施工人员对于设计标准理解不够完善, 使得其错误的在工程中偷工减料, 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质量缺陷。此外, 也一些工作人员在钢筋绑扎的时候没有合理完善的进行, 造成了工程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质量缺陷和不足, 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凝固之后钢筋骨架无法承担相应的重力符合, 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中都出现了一定的质量隐患。

2.3 温度变化的原因

温度是造成混凝土裂缝原因中最为常见, 也最为普遍。由于混凝土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是一个硬化凝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水分子的发挥, 而温度的变化极容易造成水分子出现变化加快现象, 从而产生伸缩裂缝。砼中水泥产生的水化热, 是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砼浇筑后约一昼夜可达到最高温度, 比现浇时温度约高30度, 由于砼内部浓度不断上升引起体积膨胀伸长, 而在其表面产生拉应力, 到后期, 砼在降温过程中, 体积收缩, 加上受到四边支承的约束, 又在砼表面产生拉应力, 因此, 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 若砼的抗拉强度不足, 则会导致裂缝的出现。

3 预防措施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 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 混凝土的碳化, 降低材料的耐久性, 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 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3.1 在设计方面

应充分考试楼 (屋) 面整体板块的影响, 增配构造筋, 并保证四角部位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即在板块四角部位适当加厚;构造负筋, 在L1/4范围内取8@150;配筋率控制在0.3~0.5%之间, 使构造筋起到温度筋的作用, 提高抗裂性能。

3.2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

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减小砼的伸缩变形, 如在施工中, 严禁使用细砂, 六安城区的泵吸砂可满足中砂的要求, 控制碎石级配, 根据坍落度的要求确定单位体积砼用水量;同时, 在自然气温条件下, 对已灌注好砼应在浇注后的10~12小时内及时做好浇水养护, 以保证砼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日期一般不得小于半个月。这样, 有利于砼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强度, 并可降低其表面温度, 使其沿结构表面均匀分布, 减少砼内部的约束作用, 防止收缩裂缝产生。据有关资料表面:砼构件在湿润养护情况下的极限拉伸值比在干燥存放情况要大20~50%, 表明前者的强度约是后者的五倍。

另外, 在绑扎设计负筋时, 严格控制, 不允许将其啃下去, 后期我们采取用钢筋做成“凸”的形状, 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一个, 与负筋绑扎, 保证负筋有一定的高度, 使之与砼形成骨架抗负弯矩, 从而减少或避免表面裂缝的出现。

3.3 对于控制温度裂缝

可选用低热水泥, 我们一般情况下采用矿渣水泥, 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量;降低水灰比 (0.6以下) , 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并加强振捣, 以提高砼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对于外界气温的影响, 应尽通常设计架空隔热层或设计铺设水泥珍珠岩、水泥蛭石保温层, 这样有利于砼的养护和减小温差, 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

上一篇:物流费用结算下一篇:共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