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也是一种美

2024-11-06

忧郁也是一种美(共7篇)

忧郁也是一种美 篇1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神情漠然地听。为了节约时间,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教师把知识一点点揉碎了,一口口地喂给学生,学生则像容器一样只管被动地接受;为了节约时间,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教师恨不得将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不留出一丁点儿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探究,师生都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

其实,我们的教育需要慢一点,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丰厚硕果,才能感悟到广袤世界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高效”,忘却了培养孩子的能力,遗失了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孩子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充分地去读,充分地去思考,充分地去体验,相信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都将被点燃,思维都将被激活,教育教学中自然就不乏我们所期望的精彩瞬间。

让孩子学会自己系鞋带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当然要花些时间,但这是一段不能绕过的路程;孩子自己思考、讨论和探究并得出答案同样要花些时间,但这是一个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做法。接受教育是人生命中的重要历程,它追求的是生命质量的完善。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我们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去消化、去反刍、去领会、去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以笔者所见,工业和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工业产品是标准化操作、模式化生产,只讲标准和效率;而农业面对的是庄稼,庄稼是有生命的,但凡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教育应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成长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一段周期。每一粒种子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精耕细作、精心呵护,依照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育,不能像工业一样批量生产,迅速出炉。农业上不能揠苗助长,教育工作也同样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着结果,忽视了过程,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个体成长的规律。教育过程中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是教育的活力之源,以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爱好,我们不应把其看成是有待加工的产品,更不应该把其看成考试机器,我们的教育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主动求知的情况下才能更加有效。

教育是一个历程,不是短跑,更不能用百米赛跑来规范教育。等待是一种近距离的守望,不应过分呵护和干扰孩子。让我们等等孩子吧!或许他们现在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是,我们可以给他们机会,等一等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行动,一定会有奇迹发生在他们身上。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忧郁也是一种美 篇2

那种小楼已经破碎,粉漆土尘散落在楼道,望着那块白皙墙上的脚印,破碎的记忆在面前出现。

为妈妈提菜,硬撑着上楼,不料差点摔倒,幸而脚顶在了白色的粉墙。和姐姐打闹是从来不分场合的,那脚印又意外的成了笔记……

这小楼里没了人,没了门,没了墙,但我的每个毛孔都收集到了这小楼里存在的满满的酸甜苦辣。

破碎的楼,在我眼中也是一种美。一种埋在土里也锁在我心里的温馨,一种重新布满在新的建设楼的脚印。

破碎的楼倒了,新亮的楼也急促建起。工人提着粉桶,一脚踏在了这里,他留下的是骄傲欣慰的脚印。当业主入住时,一大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他们家里走动留下幸福而惊喜的脚印。

如果说破碎的消失,能带来更美好的脚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一种喜悦的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篇3

一、善用错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上发生的错误不是一文不值的,它通常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出示“把一根木条锯成6段,每锯一段用5分钟,问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30分钟”,这时老师不给任何的回答,而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学生拿纸折,有的画图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寻找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汇聚成一处,擦出智慧的火花。如果老师当时在课堂上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呈现出来,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的智慧的火花。

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二、善用错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1布鲁纳曾说:“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错误之所以宝贝,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

一位教师上课时出示例题:“圆形花坛的周长25.12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出示的时候,漏抄了“圆形”二字,学生在试做时,一个学生发现了问题。 生: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

师:对,确实少了一个条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说那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这花坛的形状你将如何设计呢?花坛的周长还是25.12米,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行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不同形状的设计方案,有圆形、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教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错误,将错就错,设计出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这一“巧妙的错误”,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它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老师的错误引发的是学生的思考,难怪有些老师上课时要故意犯错,故意装“傻”,让学生来帮助解决问题。看来,只要引导得当,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是不用害怕错误的,我们可以在错误中成长,真正的印证“失败乃成功之母”。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错误,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善用错误,增强学生的信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情绪饱满。

如“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6米,下底是4.7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别害怕说错,请说说你们的想法!”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很踊跃,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胆怯地举起小手作了解答:3.6+4.7=8.3(平方米)。这种解法立即引起了学生的一阵哄笑,在其他同学的嘲笑声中,这位同学面红地低下了头。看到她那难过的表情,于是,我制止了学生的哄笑,平静地说:“我们听听他的想法吧!”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梯形的高是2米,而计算面积时又要除以2,乘2与除2相互“抵消”了,实际上就是上下底的和了。于是我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最后达成了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出的是上下底长度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的列式应为(3.6+4.75)×2÷2,但在计算时可以采用这位同学的方法,比较简便。“是谁帮助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呢?”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这个学生如释重负,脸上显露出来的是自信和投入。

面对学生已经出现的错误,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学生的错误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成功。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消除面对错误的恐慌,然后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挑战错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善用错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判明是非的重要手段。观察能力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做座右铭。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现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基础知识比较多,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认钟表》一课中,教师设计了画钟面的活动,画完后进行展示。

师:哇!真漂亮!真是钟表的世界,钟表的海洋!这些都是小朋友自己设计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生1:老师,3号钟面有错误。两根指针是一样长的。

师:一样长,不行吗?

生1:不行!钟面上的指针是一根长,一个短的。

生2:对,我还知道长的一根叫分针,短的一根叫时针呢。

生3:我发现6号钟面也有错误,它的数字写成了一堆。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写?

生3:每个数要隔开一点。

生4:一个数和一个数空开的位置要一样。

生5:每个数字也要写得端正清楚。

……

老师从错误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创新之本。观察是创新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努力给学生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同样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可能随时会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忧郁也是一种美 篇4

一、巧借文本的语言, 融会贯通

【片段1】于永正老师执教《新型玻璃》。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

师:不过, 我不打算让你们说, 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

师: (板书“自述”两个字) “自述”是什么意思?对, 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 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 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 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 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 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 (笑声) 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 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 要实事求是, 不要吹牛。 (笑声)

(生写“自述”, 师巡视。)

师:下面, 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大家注意听, 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给他评改的, 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

……

师:最后一种玻璃谁来读?好, 请你来。

生:我叫“吃音玻璃”, 我虽然不像“夹丝网防盗玻璃”那样能防盗, 不像“夹丝网玻璃”那么坚强 (师插话:“坚强”改为“坚硬”) , 不像“变色玻璃”那样……但我也有一种特殊本领, 就是能吃掉噪音。你们把我装在窗上, 如果街上的噪音是60分贝, 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8分贝了。我是消灭噪音的能手!

师:她是最后一种玻璃, 她把前面的概括了一下, 等于替老师作了总结, 我要好好谢谢这位同学。

这样的读写训练形式新颖, 颇具匠心。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巧借文本的语言进行了有效的写作训练。这种改变人称进行“自述”的形式, 让学生静静地走进文本中去换位体验,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大大调动了学生“写”的积极性。而让学生当众读自己的作文, 教师当众相机面批, 这样的方式不仅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而且便于相互交流和启发, 费时少, 受益面大。

另外, 模拟诗歌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再创作, 巧借文本的相关语句写一段导游词, 或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 等等, 都是行之有效的读写训练策略, 能切实地为学生搭建起表达的平台, 顺利完成由读到写的迁移,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 特别是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走进角色内心, 感同身受

【片段2】薛法根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

师:这哪里是一只天鹅呀, 分明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

生: (整齐而激昂地) 勇士!

师:老天鹅头晕了, 眼冒金星了, 但它还是拍拍翅膀, 艰难地站起来, 第三次———

生: (更深情地) 腾空而起,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那么第四次、第五次呢?请你们拿出纸和笔来, 写一写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吧! (配乐:《命运交响曲》)

(生激动地写。师巡视, 请写得好的站起来读。)

生:老天鹅老眼昏花了, 但它还是坚强地站起来, 再次腾空而起,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多么坚强的破冰勇士呀!

生:老天鹅的翅膀折了, 腹部流出了鲜血, 但它还是坚持着, 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再一次腾空而起,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生:老天鹅实在没力气了, 但它还是不愿放弃, 它对自己说:坚持!坚持!于是, 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师: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老天鹅奄奄一息了, 但想到它的牺牲可以换来一大群天鹅的生存, 一股神奇的力量使它又顽强地站了起来!

师: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精神!这又是怎样一种高尚的情操!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把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激动地站起来, 慷慨激昂地读。)

《昭德新编》中载:“水静极则形象明, 心静极则智慧生。”薛老师课堂中的这一读写训练点, 就是先留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 让他们沉到语言文字深处去, 沉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去, 这才有了其后的真情流露与感人肺腑。前面这几分钟的沉静, 看似平平淡淡、波澜不惊, 但透过这表面的静, 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学生跃动的灵感、奔涌的思绪、澎湃的激情。他们正沉浸在读与写的美好境界中。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让他们感同身受;生命的壮烈与伟大, 令他们肃然起敬。这是沉静的魅力!这样的沉静,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锤炼, 心灵得到了濡染, 生命得到了净化。这样的思考, 较之喋喋不休的言说, 更能锤炼学生阅读的品质、思维的品质、写作的品质。这就是收获, 实实在在的收获, 语文的收获!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思绪飞扬

【片段3】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

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 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 在他的家乡, 在他的故园, 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 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 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播放音乐后, 边巡视边启发。学生写片段。)

师:孩子们, 请停下你手中的笔, 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 走到纳兰性德的故园去看看, 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 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 放起了风筝, 还有的在用花朵编花环……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 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 星星一闪一闪的。纳兰性德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 鸟儿不再叽叽喳喳地叫, 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 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 多么安逸, 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生:我看到天气晴朗, 妇女们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 一会儿捉蝴蝶, 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担水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 吃饭, 聊天。

师:天伦之乐, 温馨融融, 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 此时此刻, 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 这样的情景全都破碎了。 (大大地板书“碎”字。)

(师动情引读, 生深情吟诵《长相思》。)

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纳兰性德那个身与心分离的世界, 体会那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王老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他让学生用想象的眼睛去静静地看, 用心去细细地品。学生虽身在课堂, 却“寂然凝思,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他们随着飞扬的思绪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词人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情景, 在寂然间望见了纳兰性德心中所魂牵梦绕的美好故园, 在悄然中感受到了人在征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与哀伤, 品味到了“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怅然与凄凉。佛家语:“静能生慧, 慧能生智。”正是这样的沉静, 才让学生放飞想象, 思绪飞扬, 才让他们经历了一次听说读写的精神之旅, 聆听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心灵之歌。

这也是一种美 篇5

不起眼的它也美丽!

春天

它的来临,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它悄悄地生长出嫩黄色的身躯,向大地报告春的信息。在初春时观赏,仿佛是一团淡绿色的烟雾,给人以清新,恬淡的感觉。大树却抢走了它全部的光彩!

夏天

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凉爽。七月的天气,太阳正毒,晒得人们汗珠往下直滚。热的像个蒸笼,没有一丝风,但是树叶们的身躯如同一把巨伞,为我们盛阴,给我们清凉。花朵却抢走了它全部的光彩!

秋天

它的奉献给大地带来了充足的肥料。那些曾经绿油油的叶子,如今变得金黄色的。整条大街都如同铺满了金色的地毯。一阵清风吹过,几片树叶纷纷飘在空中,宛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像是为了这个重要的仪式做最后的告别,继而又向孩子扑入母亲的怀抱般回到大地,离开了大树。

冬天

我再也看不见它的身影,但我知道它只不过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罢了,等到春天来临,它会与我再次相见。

泰戈尔曾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默默献身在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正因如此,它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四季。它感谢春天,因为春天给了他生命。它感谢夏天,因为夏天给了它磨练意志的条件。它感谢秋天,因为秋天给了她拥抱大地母亲的机会。

遗憾也是一种美 篇6

沈从文的《边城》,勾画了一个富足安乐的桃源世界,却避免不了天灾带来的离别和破坏,以一个无果而略带遗憾的结尾结束整个故事,往往会带来比真实而“理想”的结局更深长、更绵软的回味与思考。人们也许会期待傩送的归来,也许本身就为天宝感到遗憾而不想成全傩送和翠翠二人,也许还有更离奇、精彩的构想,其实这些也都为这个结局添上了更丰富的色彩。所以,从沈先生对《边城》结尾的构思上看,这种无果式的结局的妙处就在于有利于幻想和联想,使读者从戛然而止的故事中获得更奇妙、更贴合自己情趣的答案。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天宝的意外已经造成了傩送与翠翠两人间的隔阂,流言蜚语自然不会少。且不说顺顺是否能坦然迈过这道坎,就算他不管已故的大儿子,那傩送也未必能保证自己对翠翠的喜欢,可以盖过心中对哥哥的愧疚。所以说,无论是“在一起”的结局,还是相反的结局,都不能算是完美的:前者不是对天宝之死的漠视,就是二人之间会产生些许情义上的摩擦;不是违背了边城人素有的朴实、善良、重情义的性格特征,就是存在矛盾的爱情会被岁月抹去原有的光华。而后者,则是覆滅了读者们对傩送和翠翠二人的美好期许,更加算不上完美。所以,这种留有余地的结尾成功避免了以上两种不完美的遗憾之美,让人们在各自不同的幻想中,去实现它的美好!

作为本身就离现实很遥远的边城,本应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美好的童话世界,可为什么却蒙上了天宝遇难、祖父离世这些悲剧的面纱呢?我想,这也许与沈从文先生写作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吧。

沈从文先生出生于20世纪初期,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他的祖母是苗族人,祖父是汉族人,母亲是土家族人,但他更偏爱苗族。这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比如傩送“走马路”,唱歌唱“三年零六个月”都是苗族的习俗。但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在那里实行黑暗、罪恶的统治,残酷镇压苗民起义,大肆屠杀无辜的人民。他曾目睹这一切,所以在内心深处早已不再相信美好,但却又有一丝不甘的期待。因此,在落笔时,这一切都化成了遗憾的美,虽然构想出了一个美丽的桃源世界,却也免不了遗憾和落寞。所以,这样的边城既是与现实相反衬的美好,也免不了带上现实的影子。

可能正因如此,这种边城的美才显得更加震慑人心。结尾时美丽的歌声也会重新激起我们对文中邻里和谐、街市热闹、亲情温暖的回忆。所以,与其说遗憾是一种凄美,不如说它是真实的生活之美,是一种能启发遐想的宽广博大之美!

点评

挫折也是一种美 篇7

人的一生,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辉煌。其实,挫折也是一种美丽,挫折也能使人走向完美,关键看我們能否战胜它,顽强地面对。

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自己尝一尝,坦然地面对,勇敢地尝试。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一大早就起床去登山了。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呼吸着清爽的空气令我格外轻松。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还观赏着路边美丽的风景。当我们登到半山腰时,我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加油,于是我又充满了自信向山顶奔去。

可是正当我高兴时,我一脚踩到了一块石子,于是我的脚就不听使唤地滑了下去,石子跑了,而我却踩了个空,整个身子都扑倒在地上。我感到一阵疼痛,膝盖上破了皮,血也有点流出来了。我咬紧牙关,努力地爬着,在路边摘了一些草把血擦干净了,又一步一步艰难地爬着。豆大的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滚落了下来,把我的衣服都流湿了。我依旧咬牙坚持,不辞辛劳。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和哥哥终于爬到了山顶。我看到了绚丽无比的太阳,于是我放声大喊:“我终于看到你了。”太阳似乎看到了这一切,慈祥的笑容,笑得更加灿烂了,洒落在每一个角落。

挫折是一种美丽,它能加速人的意志成熟,它能培育人的性格成熟。只有能承受失败的痛苦,才能得到成功的欢乐。

广东东莞市第十中学翼航文学社

上一篇:科学理论评价下一篇:威斯康星州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