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桃小食心虫

2024-10-01

枣树桃小食心虫(共5篇)

枣树桃小食心虫 篇1

摘要:通过利用不同化学药剂,在枣园内开展桃小食心虫地面防治试验,探索研究临泽县枣树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地面和树冠各类防治技术,提出适合全县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治最佳施药方法、时间和药剂,即利用新型农药48%毒死蜱每年6月10日、7月10日采取400倍液,开展2次树下地面施药,同时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中旬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树冠常规喷雾防治2~3次(第2次地面施药和前2次化学树冠喷雾防治尤为重要),可确保临泽县小枣防治率达到99%以上,为减少树上用药、生产无公害果品奠定基础。

关键词:枣树,桃小食心虫,地面,树冠,防治技术,甘肃临泽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属鳞翅目蛀果蛾科[1],是北方果区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可为害苹果、杏、枣、山楂等多种果树果实。近几年,该虫在临泽县枣产区的发生趋势逐年加重,据2009年9月中旬大田调查,虫园率已达100%,平均蛀果率为36.5%。防治较好的枣园蛀果率为14.5%;2013年同期大田调查,虫园率100%,平均蛀果率为44.2%,发生严重的果园平均蛀果率82%。由于人们多年来一直形成树上喷药防治的习惯,利用各类有机磷药剂进行地面防治处理,这一有效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2,3]。为了能及早将危害临泽县红枣枣果的桃小食心虫控制在5%以下,提升临泽小枣品质,探索临泽县枣树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地面防治技术,2014年利用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枣树下土壤内结冬茧越冬,且越冬期长达8~10个月之久这一习性,开展了枣园不同化学药剂地面施药防治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临泽县新华镇长庄村1社、大寨村3社、沙河镇兰堡村3社、新民村4社、倪家营乡倪家营村3社、鸭暖乡昭武村5社6个村12片枣园内进行,该12片试验区均为2013年桃小食心虫危害虫蛀率均在20%左右的粮枣间作区或枣园。供试药剂为A药剂:48%毒死蜱乳油(chlorpyrifos,济南海启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B药剂:40%甲基异柳磷乳油(isofenphos-methyl,青岛双收农药化工有限公司)、C药剂:50%对硫磷乳油(parathion,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D药剂:40%辛硫磷乳油(parathion,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E药剂:55%甲拌磷乳油(parathion,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设计

其中8片试验区枣园面积均为0.10~0.17 hm2,用于A、B、C、D 4种药剂试验,每种药剂2片试验区;2片试验区主要栽植模式为粮枣间作,面积均为1.47 hm2,选择用E药剂试验,灌水时对入水中(即药水全园灌溉,7 500 m L/hm2);最后2片试验区为对照区(CK)不进行地面防治,1片为粮枣间作栽植模式,1片为枣园,2片面积均为0.13 hm2。

1.3 施药方法

A药剂采取0.25%(即每瓶500 m L药液对水200 kg),开展2次树下地面施药试验(即在越冬代幼虫出土始期6月10日进行1次,出土盛期6月20日进行1次,方法同B、C、D药剂试验,7月22日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树冠常规喷雾防治1次);B、C、D 3种药剂,均采取0.67%倍液(即每瓶500 m L药液对水75 kg)用喷雾器在枣树树冠下投影的地表喷洒,每株2.5 kg,同时耙松(或浅锄)地表土,均在越冬代幼虫出土始期的6月10日进行[4];E药剂采取枣园灌水时将药剂对入水中(即对药7 500 m L/hm2,全园药水灌溉)试验;对照区(CK)不进行地面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分别在6月28日、7月22日、8月12日开展3次树冠常规喷雾防治[5,6]。

2 结果与分析

2014年,临泽县森防站和林果中心人员在4个乡镇12个枣园内开展地面施药与树冠防治试验,并与2013年各点防效情况进行对比(表1)。

9月中旬枣果成熟期剖果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采取A药剂试验,2片试验区分别地面施药2次和1次,结合树冠喷药1次和3次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8.4%、98.6%;采取B药剂试验,2片试验区均进行地面施药2次,结合树冠喷药3次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5.2%、92.4%;采取C药剂试验,2片试验区均进行地面施药2次,结合树冠喷药3次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9.8%、99.1%;采取D药剂试验,2片试验区均进行地面施药2次,结合树冠喷药3次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4.6%、95.4%;采取E药剂试验,进行1次全园药水灌溉施药,结合树冠喷药3次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6.6%、95.2%;CK防治试验,只进行树冠喷药3次防治,防治效果分别为93.8%、92.2%;比2013年只采取树冠喷药1~2次平均防治效果80.02%均高出12.18~19.78个百分点。通过对比,防治效果和方法最好的防治药剂为C药剂和A药剂。由于C药剂50%对硫磷乳油属高毒类有机磷农药,在碱性土壤中易变质,不提倡经常使用,而A类药剂48%毒死蜱(乐斯本)与常规农药相比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首选药剂,它混用相容性好,具有杀虫谱广,易于土壤中的有机质结合,对地下害虫特效,持效期长等特点。3结论与讨论

根据观测,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期长达50 d左右,而常用对硫磷、辛硫磷及甲基异柳磷等农药进行地面处理,其有效控制期仅30 d左右,一次施药不能有效控制幼虫的出土危害。因此,通过试验表明,利用新型农药48%毒死蜱每年6月10日、7月10日采取400倍液,开展2次树下地面施药,同时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中旬利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树冠常规喷雾防治2~3次(第2次地面施药和前2次化学树冠喷雾防治尤为重要),可确保临泽县小枣防治率达到99%以上。

开展地面施药防治,一定要做到园内所有枣树树冠下投影的地表全面喷洒,同时耙松(或浅锄)地表土;树冠喷药防治也应做到全面、均匀,确保防效

参考文献

[1]王金友.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22-24.

[2]王建,梁顺斌,刘天忠,等.临泽小枣桃小食心虫化学药剂田间防效试验初探[J].林业实用技术,2014(5):45-46.

[3]李定旭,雷喜红,李政,等.不同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2(5):554-560.

[4]王鹏,于毅,张思聪,等.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0(12):58-63.

[5]李占文,骆有庆,苓建强,等.宁夏灵武枣区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气候相关性[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95-399.

[6]张怀江,闫文涛,孙丽娜,等.不同苹果品种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4(5):519-523.

枣树桃小食心虫 篇2

关键词:枣树,氯虫苯甲酰胺,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

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 属鳞翅目蛀果蛾科, 又名桃蛀果蛾, 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果区, 其食性杂, 可危害苹果、枣、梨等10多种果树的果实[1]。

枣树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果树之一。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各大枣区主要害虫, 为害严重的主产区枣虫果率一般为30%~40%, 严重时达70%~90%[2,3]。该虫以幼虫蛀果为害, 在果肉内绕核串食, 将虫粪堆积在枣果内, 造成枣核与果肉脱离, 形成豆沙馅状。枣果被害后, 前期被害果早落, 后期被害果内充满虫粪, 枣果提前变红、脱落, 严重影响枣果产量和品质[4,5]。

枣树在生产过程中与苹果等果树生产不同, 没有套袋的习惯, 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只有通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 来防治枣树害虫, 同时降低农药残毒。为此, 2009年7月在田间进行了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品种的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山西省交城县枣园, 行株距为2 m×3 m, 试验区枣树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1.2 供试药剂及处理

实验共设7个处理, 每处理3次重复, 每重复10株树, 随机区组排列。供试药剂详见表1.

1.3 施药时间

2009年7月1日和7月17日施药, 常规喷雾。

1.4 调查时间和方法

9月果树成熟期, 每小区调查3株树, 每处理共计调查9株树。每株树摘取500个枣果带回实验室, 剖果检查虫果, 记录虫果数。

1.5 防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经对不同处理虫果数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药剂防治枣树桃小食心虫后虫果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F6, 56=9.439;p<0.01) (见图1) 。相比对照虫果率 (8.54±1.66) %, 处理A虫果率 (7.23±1.27) %最高, 处理B虫果率 (5.21±0.99) %次之, 处理A、B及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C虫果率 (0.98±0.32) %最低, 与处理D, E, F差异不显著。处理A, B与处理D, C, E, F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处理, 枣树桃小食心虫防效比较表明, 不同药剂防治枣树桃小食心虫效果差异极显著 (F6, 14=9.105;p<0.01) (见图2) 。处理C防效 (86.02±2.22) %最高, 与处理D (62.67±7.69) %和处理F (81.75±3.21) %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质量分数8%的阿维菌素和质量分数40%的毒死蜱均是防治枣树桃小食心虫常用药剂, 但在本实验中其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质量分数30%的氰·马乳油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型杀虫剂, 它的2 000倍液防治枣树桃小食心虫效果很好, 虫果率仅为 (1.44±0.42) %, 防效高达 (81.75±3.21) %, 生产上可推荐使用。

质量分数35%的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的3个浓度对枣树桃小食心虫均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虫果率均在5%以下, 其中5 000倍液喷雾效果最好, 虫果率仅为 (0.98±0.32) %, 防效高达 (86.02±2.22) %.在生产上使用时, 可根据具体生产要求及防治费用决定稀释倍数。

参考文献

[1].刘玉升, 程家安, 牟吉元.桃小食心虫的研究概括[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7, 28 (2) :207-214.

[2].杨占才, 李研学, 吕阳春.朝阳枣区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J].中国果树, 1992, (4) :14-16.

[3].花蕾, 沈宝, 成高峰.陕北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1991 (, 5) :26-28.

[4].马学军.枣树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J].甘肃农业科技, 2003, (2) :49-50.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绿色防控 篇3

1 危害特征

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果危害, 被害果在幼虫入果后不久, 从蛀入孔处流出泪珠状的胶质点, 不久胶滴干涸, 在蛀入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物。幼虫蛀果后, 在皮下潜食果肉, 随着果实长大, 果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痕, 使果实明显变形。幼虫发育后期, 食量大增, 在孔道和果核周围残留大量虫粪, 造成所谓的“豆沙馅”, 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给果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

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成虫无趋光、趋化性, 驱异性较强, 有昼伏夜出现象, 白天多静伏于枝干、叶、果及杂草的阴面不动, 受惊扰只做短距离的移动, 日落后开始活动, 0:00—2:00 最为活跃, 为交尾产卵盛期[3]。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桃小食心虫生活史差异明显, 以山东肥城为例, 在单植桃园中桃蛀螟1 年发生3 代, 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树下土壤内越冬, 次年越冬代成虫从土壤内爬出上树产卵, 越冬代成虫自5 月底羽化, 第1 代成虫7 月中旬发生, 7 月下旬达盛期, 第2 代成虫8 月下旬达盛期。第1 代和第2 代桃蛀螟世代重叠, 幼虫9 月始陆续老熟并结茧越冬[4]。桃小食心虫出土时间与土壤湿度、降雨、温度、寄主的物候期有明显的相关性[5,6], 所以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可能提前或延后。

3 绿色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在果树休眠期刮除老皮、翘皮, 集中烧毁越冬的桃小食心虫;早春在树盘下覆膜, 能抑制幼虫出土、化蛹、羽化, 降低虫口基数;春季在果园内种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绿肥牧草, 待牧草生长到15~20 cm高时, 把鸡散养到果园内, 啄食地面和草丛中的害虫和杂草, 可减轻桃小食心虫及其他害虫的危害;及时摘除被蛀果实, 清理病虫枝、叶、落果等;土壤结冻前, 深翻树盘, 越冬幼虫和虫茧暴露于地表, 经过冬天和春天的风吹低温而死亡。

3.2 生物防治

3.2.1 白僵菌的应用。在第1 代幼虫老熟随果实落下后, 在树下土壤中撒施白僵菌, 用白僵菌制剂 (100 亿孢子/g) 45kg/hm2, 细砂土375 kg/hm2, 混合均匀制成菌土, 均匀撒在树盘下。落地幼虫接触到白僵菌孢子后,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幼虫5~6 d后发病死亡, 虫体白色僵硬, 体表布满菌丝和白色粉末状孢子。孢子借助风力、昆虫继续传播, 侵蚀其他害虫, 是一种长效生物制剂[7]。

3.2.2 绿僵菌的应用。在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盛期, 田间卵果率达1%以上时, 用100 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 倍液进行喷雾处理, 连续2 次用药, 间隔20d, 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8]。

3.2.3 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 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期和第1 代老熟幼虫脱果期, 连续2 次施用异小杆线虫H06悬浮液, 地面喷施用量22.5 亿条/hm2[9]。 由于昆虫病原线虫惧怕干燥, 最好在土壤湿润时使用, 也可结合果园灌水时施用。

3.2.4 天敌昆虫的应用。 桃小食心虫的天敌很多, 如蚂蚁、蜘蛛、草蛉、瓢虫、花蝽、松毛虫赤眼蜂、甲腹茧蜂、中国齿腿姬蜂等。当今应用最广的天敌昆虫是松毛虫赤眼蜂, 赤眼蜂是卵寄生蜂, 在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3 d后开始放蜂, 每5 d放蜂1 次, 连续放蜂5 次, 每次放蜂量为37.5 万头/hm2左右[10]。

3.3 理化诱控

3.3.1 性信息素的应用。利用性信息素监测装置, 可以预测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采用性信息素诱芯做成诱捕器, 诱捕桃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利用迷向法, 释放大量性信息素, 使雄虫分不清真假, 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进行交配, 从而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具体防控方式:于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之前对果树进行迷向剂涂抹, 悬挂船型诱捕器诱捕, 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5 m树荫处, 相邻诱捕器间距为20~25 m[11]。

3.3.2 食物诱杀。 在果园中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 糖醋液 (红糖∶醋∶白酒∶水=1∶4∶1∶16) 加少量洗衣粉或洗洁精倒入盆中, 用绳固定, 悬挂高度距地面1.5 m左右, 如天气炎热、蒸发量大时, 应及时补充食诱剂。

3.3.3 物理防治。在疏花疏果后适时套袋, 可对桃小食心虫等蛀果害虫有较好的隔离作用, 对一些病害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还可以降低农药残留, 提高食品安全性;在树干上捆扎草绳, 诱捕越冬代老熟幼虫, 春季将草绳取下, 集中烧毁。

3.4 科学用药

桃小食心虫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篇4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 简称 “桃小”, 是为害果树的重要害虫。被桃小蛀食的果实, 果面凸凹不平出现畸形, 果肉虫道纵横, 形成木栓不堪食用, 一旦防治不当, 即会造成重大损失。据观察, 近年来桃小为害又有所回升, 多因喷药时机不当。喷药次数不少, 却未能阻止桃小幼虫蛀入果实。桃小蛀果时间常因年内自然降水状况及浇水量的不同, 老熟幼虫出土时间也极不一致, 当然幼虫孵化蛀果时期也参差不齐, 这就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因此, 不能单纯依靠果园病虫防治来防治, 必须根据桃小老熟幼虫每年不同的出土高峰及羽化产卵高峰情况调整喷药时期。

2 桃小食心虫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桃小以老熟幼虫结绿豆粒大小的扁平小茧 (冬茧) 在果树根颈附近约5cm深的土层中或地堰石缝等处越冬, 以晚熟品种根颈处生有根蘖苗或凹陷的地方往往较多, 翌春在青州市5月下旬土壤含水量达14%~15%时, 越冬幼虫便开始出土, 据笔者连续4年观察, 出土高峰约在6月下旬~7月下旬。

第1年观察约有2次出土高峰, 约在7月中旬和8月初;第2年观察也是2次高峰, 约在7月上旬和7月下旬;第3年观察比较集中, 约在7月中旬;第4年观察约有3次高峰, 约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下旬。可见出土延持时间之长, 形成出土高峰值之多是难以预料的。幼虫出土后多集中于阴湿地方, 并在树干附近爬行, 在适宜地方结纺锤形外粘土粒的“夏茧”, 并在其内化蛹, 蛹期一般为11~13d, 后羽化交尾多产卵于果实萼洼处, 卵期6d左右, 孵化的幼虫先在果面爬行, 多在萼洼处及顶部啃皮蛀入果实, 1~2d流出乳白状小泪珠, 后变为蜡粉。幼虫先在浅层皮下串食, 后入深层, 粪便不排出, 经20d左右的为害, 幼虫即老熟, 多从胴部咬一小孔脱果坠地。据观察凡在8月中旬前脱果落地的幼虫都结夏茧化蛹, 再变成蛾子继续发生第2代的为害;8月中旬后坠地者, 多入土结冬茧越冬。

3 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要点分析

(1) 抓住直接杀死出土幼虫的关键环节。据调查1只雌成虫一般可产50头左右的卵, 杀死1只雌出土幼虫就可减少50只左右初孵幼虫蛀果。因此, 在防治上首先要抓5月下旬~6月上旬的雨后, 在树干根颈30cm为半径的范围内撒5%辛硫磷颗粒剂或喷500倍辛硫磷液, 然后用锄头锄翻土壤, 使辛硫磷埋于土下, 尽量减少辛硫磷见光分解失效的损失, 这样可直接杀死出土幼虫, 有很好的效果。另据研究表明, 在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期和第1代脱果期, 采用白僵菌 (19.5kg/hm2) 和对硫磷微胶囊剂 (3kg) 混合液各喷洒地面2次, 虫果率仅有0.75%, 比单用对硫磷微胶囊剂或辛硫磷乳剂各7.5kg/hm2, 虫果率分别降低66.1%和93.2%。其杀幼虫效果好于单用药剂的防治效果。

(2) 抓住卵孵化后蛀果前后的刹那时期进行喷药防治, 这一点必须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方能奏效。桃小趋异性强, 可利用这一特性在果树树冠背阴面近外围处、离地面高1.5m悬挂水盆, 盆内可加5%的洗衣粉以减少水表面张力, 在离水面0.5~1.0cm的水盆中心, 悬挂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芯, 每亩果园可挂5个水盆即可, 以诱杀雄成虫, 每天早晨观察水盆内诱捕成虫情况, 并作好记录, 当水盆内成蛾突然增多, 表示已到羽化高峰期, 可推后7~10d树上喷药, 再间隔3~5d连续喷2~3次通杀多种虫态的生物农药, 如菊酯类农药2 000~2 500倍液25%, 青虫菌6号1 000倍液等有良好效果;灭幼脲3号1 000倍液对低龄幼虫防效较好。也可在老熟幼虫出土高峰后15~20d喷药, 会有同样的效果。常用农药有30%桃小灵2 000~2 500倍。同时及时清除园内落果。7~8月份, 第1代幼虫所蛀果将会出现大量落地现象, 这时要做到天天清扫落果, 发现树上虫果, 应及时摘除, 并集中处理掉, 能有效减少第2代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3) 地膜覆盖树盘。在越冬幼虫出土前, 用宽幅地膜覆盖树盘地面, 并把树干周围的地膜扎紧。阻止越冬代成虫飞出产卵, 避免果实受害。同时可提高地温, 抑制杂草, 保持土壤湿度, 对果树生长发育有利。

参考文献

[1]陶训, 冯建国, 庄乾营, 等.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技, 1994 (5) :39~42.

枣树桃小食心虫 篇5

1 发生规律

枣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又名枣蛆、钻心虫、枣实虫、桃蛀果蛾等,是世界性害虫之一,我国大部分枣区均有发生,北方枣区发生较严重。枣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果为害,把虫粪留在果内,枣核周围形成“豆沙馅”;发生严重时,被害枣果提前变红,过早脱落,果内堆积虫粪,不能食用,严重影响了枣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调查确定,桃小食心虫在枣区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冬茧在土中越冬。在陕北枣区,越冬幼虫于第2年6月份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3%左右时,开始破茧出土,藏在地表石块、砖头、土块、瓦片底下做夏茧化蛹,蛹期18天左右羽化为成虫,成虫出来后在1~3天内交配产卵。越冬代成虫初发于6月上旬,于7月中旬达盛期。第1代成虫于8月中旬初发,盛发期在8月下旬,其数量往往多于越冬代[1]。成虫羽化主要在白天,且集中于16—20时。大部分卵产在果实的花萼处,少数产卵在果面上和其它部位。卵期7~8天后孵化为幼虫,幼虫孵出后在果面上爬行10~60分钟,就蛀入果内串食。在果内发育20天左右老熟,老熟后多在近果顶处咬一圆形孔脱果。7月下旬前脱果的幼虫,在地面作夏茧化蛹,后羽化,交尾产卵,发生第2代,继续蛀果为害,到9月中下旬陆续脱果入土做冬茧越冬。8月中旬后脱果的幼虫全部结茧滞育越冬。

2 影响因素

影响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消长的生态因子很多,其中温、湿度和光照对其分布与种群数量消长影响极大。

2.1 土壤温、湿度和降雨对幼虫出土的影响

据测定,在土温20℃,5 cm深土层内含水量为10%以上时,则可顺利出土;含水量为5%时,即可推迟出土期30天以上,然而即使干旱50天,如能得到降雨或灌溉,仍能出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3%或土壤相对湿度低于30%时,越冬幼虫几乎全部不能出土,即使有个别出土者,一般也不能做夏茧化蛹[2]。

2.2 温度、湿度对成虫繁殖和和孵化率的影响

温度在21~27℃,相对湿度为70%时,对生殖力不利,温度高达33℃,即不能生殖。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1~27℃,相对湿度为75%~95%。温度为30℃,相对温度为50%时,是抑制卵孵化的重要原因。久雨暴雨也会抑制成虫产卵。

2.3 生活在不同脱果期的幼虫其滞育率不同

在陕北枣区,一般7月25日前脱果的,全部不滞育,继续发生第2代;8月上旬脱果的,约有20%的幼虫滞育;8月中旬脱果的,有50%以上的幼虫滞育,8月下旬脱果的,全部滞育。要打破幼虫的滞育,需要把幼虫处于温度在5~15℃的环境中2个月。

2.4 光照对成虫的影响

成虫有避光性且不活泼,白天多静伏于枝干或叶、果的阴面不动,日落后开始活动,深夜最为活跃,为交尾产卵盛期。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技术

(1)人工挖 (压) 越冬茧。桃小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的土壤中结茧越冬,特别是在距树干0.5 m范围内,靠近根颈部最多。根据这一特点,早春进行人工挖茧或在树干周围 (距树干0.5 m半径) 堆起2 cm厚的土 (从外围取土) ,拍实,阻止幼虫出土,减少虫口基数[3]。

(2)树冠底下铺地膜。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80%以上集中在树干周围半径为1 m以内的范围内,因此在越冬幼虫出土之前,即在6月中旬之前,树干两边顺着树行铺地膜,并将地膜两边用土压实,防止羽化的成虫飞出膜外,抑制成虫交配产卵[3]。

(3)采摘虫果集中处理。陕北桃食心虫老熟幼虫从8月中旬开始脱果进土准备越冬,所以从7月下旬开始至8月下旬幼虫脱果之前,采摘虫果集中深埋或剪开虫果杀死幼虫[3]。

3.2 物理防治

利用桃小食心虫成虫性诱剂,引诱杀死成虫或多挂诱芯,使昆虫产生迷向不能进行正常交配,此法操作简单又实用。实践证明,每667 m2挂80多个水盆式诱捕器后1年少打1~2遍药,而且还比往年明显降低虫果率。

3.3 化学防治

(1)树上防治。根据6月份的降雨情况,只要降雨达到10 mm以上,同时达到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高峰期时,树上进行喷药防治。以后根据成虫高峰期的出现,确定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每次成虫发生高峰期后隔4天是药剂防治效果最好时期。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药剂要有良好的触杀性和杀卵效果,常用的药剂有:20%灭幼脲1200~1600倍液、2.5%功夫4000~5000倍液、卷叶特杀1000~2000倍液等[4]。

(2)树下防治。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大部分集中在树干周围1 m半径内的土壤中,到来年6月中旬开始陆续的出土,根据这种特性在越冬幼虫出土盛期在土壤表面喷洒药剂或洒1层药土,就能有效的防治出土幼虫。具体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500 mL拌细土15~25 kg,拌匀后均匀洒在树干周围1 m半径内,用手耙把药土和表土拌匀。或50%辛硫磷乳油对水300倍液,喷洒在树干周围1 m半径内,要求土表要湿润2 cm左右,上面覆1层薄土防治辛硫磷见光分解,过15天后再处理一次。桃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的果园,共需处理3次[4]。

摘要:调查研究陕北主要枣产区枣桃小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提出较为有效合理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陕北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承建.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J].中国果树, 2000, (3) :34-35.

[2]张凤舞, 李桂良, 孙淑梅.桃小食心虫在大枣产区越冬及发生期观察[J].河北农学报, 1983, (2) :70-71, 82.

[3]陈润年.防治桃小食心虫的关键环节[J].西北园艺, 2002, (3) :46.

上一篇:水电站导流洞下一篇:模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