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枣树的小学作文

2024-07-13

写枣树的小学作文(共16篇)

写枣树的小学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临县,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枣树,是个盛产红枣的好地方。 每年的三,四月间,红枣树发芽,长叶,开花。每当这时候,房前屋后,沟沟洼洼到处都是枣花的香味,成千上万的蜜蜂在枣树上采蜜,嗡嗡嗡地唱着歌,非常的热闹。 到了五,六月,枣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小青枣,它们一串一串的挂在树枝上,有的大,有的小,美丽极了。 到了秋天,红枣成熟了,它们一个个像小小的红灯笼,密密麻麻的挂在树枝上,要是你们到我的家乡去,热情好客的家乡人,准会摘下又甜又脆,又香又甜的红枣,让你们吃个够。 人们把红枣打下来捡回去,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储藏起来。人们把红枣做成各种,各样的枣,有的烤枣,蜜枣,酥枣,酒枣,干枣&&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吃红枣还能补气养血,延年益寿。你们可要多吃哦!

写枣树的小学作文 篇2

一、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认识生字

教学伊始, 我提出明确的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认真朗读课文, 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小枣树和小柳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读有所思, 既动口又动脑。这一过程, 我做到深入学生之中, 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读音。我引导学生分段读课文, 进行正音指导, 如:“枣, 穿”是翘舌音, “怎, 思”是平舌音, 做好区别, 强调读音准确。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既读准了字音又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理解课文, 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理解能力有限。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插图, 通过反复朗读,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生字的字义。如:教第二自然段, 观察第一幅图, 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小柳树是怎么对小枣树说的?读第三自然段, 让学生读小柳树对小枣树说的话, 通过读, 让学生体会小柳树:得意, 骄傲, 不懂礼貌。在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 读到小枣树还“光秃秃的”这句话时, 一边理解“光秃秃”这个词意思, 我让学生看图和实物, 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了解这个词中“秃”的字义, 使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第四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读, 抓住“得意”这个词, 再次体会小柳树的骄傲, 懂得: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讲五六七自然段, 观察书中第二幅图, 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习这部分, 我做到充分的朗读指导, 体会小枣树的长处, 也正是小柳树的短处。让学生有感情的读小枣树说的话, 体会小枣树的宽宏大量,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此同时, 课件出示, “忍不住, 实在, 温和”等词语, 理解词意, 并且让学生用“忍”进行扩词训练。“实在”这个词含义抽象, 我就让学生用这个词造句,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了解词义, 把识字同语言训练联系起来, 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培养。

三、朗读课文, 认识字形, 书写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强化学生的字形记忆, 再进行书写指导。

第一, 范读, 让学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训练, 是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具体训练方式如下: (1)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柳树傲慢的语气。 (2) 抓住对话。读出小枣树和气, 友善的语气, 体会小枣树, 宽宏大量, 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第二, 读议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 进行说话训练。讨论:你们喜欢文中的小柳树还是小枣树?为什么?讨论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

第三, 强化字形。字形的记忆是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具体的我做到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方法一:教学笔画。笔顺规则, 方法二:进行形近字比较。如:教生字“思”时, 我让学生与学过的字“恩”比较字形, 来强化记忆。方法三:结合字形记字义。如:教学“浅”字时, 我强调, 只有在水里才会知道深浅, 所以“浅”字是三点水旁。这样就把字的音, 形, 义, 结合起来了。

第四, 书写指导。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画, 让学生观察每笔的位置, 结构和笔顺特殊的字, 我重点强调指导。如:“穿”和“弯”这两写时注意什么, 我在田字格中写, 最后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写字, 我这时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写具体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 篇3

一、再现生活,把内容写具体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只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写出个性鲜明、感情真挚的习作来。可有时生活中的事稍纵即逝,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有时生活中的事与学生有关,学生无暇细看;有时生活中的事与学生无关,学生事先没想到要关注。再说,学生什么都要观察,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再现生活,通过回忆、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再现出生活中人和事、景和物,让学生置身于所写的情境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埋下头、闭紧眼写作文。闭着眼睛怎么写?其实就是让学生排除一切干扰,入情入境地进行回忆,并对生活的中发生的事,做一些必要剪辑和补充,然后像放电影一样把它们展现在读者眼前。写作时,有的学生不注意人物的动作描写,我就说这人带着手铐脚镣不能动;有的学生不注意人物的语言描写,我就说这些人都是哑巴;有的学生不注意环境描写,我就说:噢,这件事发生在大沙漠上,只有人,连一棵草都没有……最后让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真实具体,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放大细节,把内容写具体

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有最动情的一瞬间,有最能表现中心的小细节。把这部分写具体,不但有助于很好地展现中心、表达感情,更有助于感染读者。朱自清说:在观察生活时要对“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能轻易放过。”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可以使描写变得具体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会。有一个学生在作文《我学会了包粽子》中写道:“妈妈包得很快,一会儿就包了三四个,我总是包不好。”我问他:“妈妈是怎么包的?你又是怎样包的?你能告诉老师吗?”然后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学生这样写道:“只见妈妈先把两片粽叶错开重叠平放,然后两边相叠转成漏斗状,用左手托握‘漏斗’,右手依次放入一小勺糯米、 三小块肉,再盖上糯米,铺平,将多出部分的粽叶折转,盖住糯米,用线紧绕一圈,打上结,一个粽子就包成了,非常简单。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粽叶,照着妈妈的样子,抽出两片粽叶,把它们拼在一起,再转成一个较大的圆锥握在手心中。我小心翼翼地用调羹舀点糯米倒在圆锥形的粽叶里,接着夹了一些肉放入,又往粽子里加了些糯米,然后用一根筷子在粽叶里面插了插,以便让糯米紧固。这时‘漏斗’下面开始有点漏米了,我赶紧手忙脚乱地用绳子绕呀绕,可是粽叶好像不听我使唤。‘哗’,糯米和肉都漏了出来,粽叶也被我折断了。” “错开平放”“转成”“放入”“折转”“盖住”“绕一圈”“打上结”等动词展示了包粽子的过程,让读者仿佛看到了包粽子的全部,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是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三、适当联想,把内容写具体

联想古已有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是联想。所谓联想就是因某人或某事物想起其他相关或有一定联系的人或物,是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具体地说,就是由此时看到的人或事物想到彼时的人或事物。例如,一位学生写花坛是这样写的:“花坛中有鸡冠花、美人蕉、一串红和牵牛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很显然,这位小学生只抓住了主干,却忽略了枝枝叶叶,导致描写的空洞。每样花到底怎么美丽?我借助课件再现花坛中各种花的姿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他们用熟悉的事物来比喻,把各种花写具体。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鸡冠花,高高的,直直的,深红色,重重叠叠,真像雄鸡头上了鸡冠;那美人蕉,绿色的大叶子、火红的花朵,就像一双绿色的手掌高擎着一支燃烧的火炬;一串红是由几十朵鲜红的小花组成,活像一根细细的竹棒上串着无数个鲜红的小辣椒;那牵牛花,爬满了半面墙,犹如绿色的绸缎上点缀着一颗颗紫红色的宝石。整个花坛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样一写,作文就生动具体了,会让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香之感 。

四、展开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在叙述和描写中,合理想象有助于把事物写具体。有的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写,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想”,不知道进行换位思考。如学生写《文具盒里的故事》,那些钢笔、铅笔、橡皮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我让学生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变成一群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我就是钢笔,我会说些什么呢?让这些文具有人的思维和情感,夜深人静时,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进行想象。

内容具体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

枣树小学作文 篇4

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姥姥家后院那棵高大的枣树。

每年四月,枣树枝上便冒出几个淡黄色的嫩芽,像鸡雏的小嘴。后来小嫩芽渐渐增多,过了些日子,就长成了椭圆形的绿叶,阳光一照,闪闪发亮。

初夏时节,在繁茂的枝叶间绽开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没过多久,枣枝上便长出了一串串亮晶晶的小枣,那么干净,那么光润,像一颗颗绿色的珠子,可爱极了。绿色的小枣逐渐由小变大,人们的期望也开始一天天膨胀。

深秋是枣子成熟的季节,一颗颗红红的枣子像玛瑙,像红宝石挂满了枝头。人们摘下一颗大红枣,放在嘴里一嚼,不禁赞叹道:“真甜啊!”

小学生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篇5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弯”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8个生字。

难点:用不同语气表现不同性格。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引入谈话。

2、课件演示小柳树生长过程,认识“小柳树”。

3、课件演示小枣树生长过程,认识“小枣树”的“枣”。

4、请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识字。

(一)阅读课文,印证猜想。

1、自读课文,

(1)方法储备:

①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②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通的怎么办?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交流。

(4)教师检查。

2、和你的猜想进行对比。

(二)阅读课文,体会文意。

1、抛出问题: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找各人的理由。

4、教师分类引导。

①学习分类处理资料。

②学习读好。

三、总结。

故乡的枣树作文 篇6

这些年,似乎所有关于故乡的回忆只需—:棵老枣树就能代替。于是,想家人的时候,总是有树的影子闪过,在记忆的深处,在浓浓的月色里,在蓦然回首的那一刻,投射到我的眼前,让我那浮躁喧嚣的内心一下子沉静下来。

那棵老枣树是祖爷爷小时候种下的,粗算起来至今已经有80余年了。虽然它主干有些歪斜,分岔处只剩一半的身躯,但却丝毫不影响它顽强的生命力,更没影响它用枝叶给老屋撑起的一树阴凉。它的皮肤被岁月雕刻得粗糙无比,却依然会在每年的秋季结出又甜又脆的枣儿。

小时候,孩子们基本吃不到什么特别新鲜的水果。于是,外婆家枣树上的枣便成了我们盼望的美味。

我和姐姐往往等不到枣儿成熟,就偷偷地拿根小竹竿打枣,或者直接扔鞋子上去,这时候便有枣儿被打下来,我们就趁机解解馋。

好不容易等到枣儿熟透,盼到“打枣”那一天的到来。外婆一般会把“打枣”安排在星期天的清晨,并且提前告诉我们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准备好竹篮、大笸箩、盆等盛枣的家什。外公则绑好打枣的竿子担当“打枣”的重任。

外公让几个表哥先爬到高高的枣树上“晃枣”,那是最令我们兴奋的事情。他们一起用劲摇晃树枝,那枣儿便铺天盖地地砸下来,落到屋顶上,打到盆里、笸箩里,打到我们的头上,到处是“叮咚”的声音。我们争着、抢着、笑着、捡着满地乱跑的枣儿,那一刻满院子的枣儿,满院子跑着的孩子,满院子的笑声,和着被惊吓的狗的汪汪声、鸡的喔喔声,在清晨的阳光里跳跃着飘荡着,然后永远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晃枣”结束后,外公便踩着椅子拿着长长的竹竿“打枣”,而我们疯抢着把枣捡进盆里,然后倒进大笸箩里。这并不妨碍我们嘴里塞满甜枣和把那又大又好的“枣王”偷偷塞满裤兜。

打完枣后,邻居家的孩子各自用衣服兜着一堆枣儿回家了。外婆手巧,把剩下的硬硬的枣先在酒碗里蘸一下,然后把它们放进密封的坛子储存起来,这便是“酒枣”了,直到明年开春这些枣也不会坏。

怎样写好小学生作文的评语 篇7

关键词: 小学作文    评语    激励    兴趣    关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是农村小学教学中学生最为头痛的事,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从下笔,提到作文就害怕。我在农村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从中有所领悟:教师的评语是作文评改中最应注意的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的关键所在。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就一篇作文所进行的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呼唤与期待。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平的评语密切相关。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高于一切,老师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最实在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权威性的评价往往决定一个人行为程度的强弱,它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动机强度,行动的持久与深入,能使行为者保持浓厚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写好小学生作文评语,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在评语中多鼓励,少批评

学生辛勤完成一篇作文,不管是在用词用句方面、写作思路方面、选材方面或是书写方面,肯定有他的成功之处,总有一些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要在学生作文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老师要在作文评语中体现这一点。语文老师必须在评语中坚持对学生多鼓励,要多多鼓励,学会鼓励。例如:“向你祝贺,你的作文又进步了!细致的外貌描写,恰当的前后呼应,充分说明你已经能熟练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努力吧,将来你会成为一个小作家!”这样的评语既肯定学生作文的进步,又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作文中废话太多”“你的写作水平一直不进步”“这篇作文是你抄的?”这样的作文评语,只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最终让学生写作信心全无,即使写作也是为了完成任务。

总之,教师要善于鼓励,你的激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评语中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学生就会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二、在评语中少说虚话,多做指导

老师对学生作文写的评语,要做到语言精练,针对性地指出一篇作文最突出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的具体任务和修改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启发性,这样才会使学生有的放矢,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例如:有个学生模仿《我爱故乡的杨梅》写的《我爱家乡的杏子》,对杏子写得形象逼真,形状、颜色、味道写得切合实际,看不出有编撰的迹象。有位老师看完后作出批语,写上“观察仔细,语言生动,热爱家乡的思想表达深刻”,等等。如此评语显然没什么意义,学生看了也觉得乏味。其实可以这样写评语:“大自然有美好的事物,只要你仔细观察它,它就会给你丰富的联想和有益的启迪。有人观察落花生,赞美它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人观察梅花,佩服它不畏严寒的品格;而你观察爬山虎,就会喜欢它的顽强。这些小植物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家乡同样有许多可爱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观察、去热爱。”显然,这对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积极写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作为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其应有一定的计划,从语言表达到整体立意,从文章选材到整体布局,分别评价,会使学生的作文稳步提高。

三、评语中要求降低,增加关爱

小学生写作文刚刚起步,他们的习作大多中心不突出,重点描写不具体,缺点比较多,这是很正常、自然的。教师写评语,一定要从学生的思想和认知水平上看待学生的作文,依据每学年教学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基础,认真客观地评价。要求适中即可,不可高要求,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达到,就对作文没信心了。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会进步。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带有情感的评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例如:一个班上有三位学生都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生活,而且都由爸爸抚养,老师一次布置的作文是《我的xx》,这三个学生都写了《我的爸爸》,文中流露出对爸爸艰辛生活的理解,期盼母亲能回家团聚,字里行间流露着孩子的伤感,虽然语句不流畅,但情感真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这三篇作文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其中一篇作文写了以下评语:“父母的离异,给你带来了感情上的伤害。但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你能写出了这样令人感动的好作文。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高兴,只要你努力奋斗,你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幸福的。”几句话,让学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关爱,增强了自信,变得更加坚强。从此以后,这名学生的作文越写越好,学习进步很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我们应该知道,学生作文不但是学生作文能力的体现,而且是其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表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处世为人等方面进行适时引导。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作文评语中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积极谈心、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评价学生的文章,最重要的是除了要求他们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外,更要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心理负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用一种和蔼可亲的语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写作,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故乡的枣树作文 篇8

星期天,我和父母回老家玩。当我们到达门口时,我们发现了一棵茂盛的枣树。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枣树上长满了小椭圆形的叶子,像小扇子一样,连叶脉都看得清清楚楚。在阳光的照耀下,闪亮的.叶子仿佛是一块块碧绿的玉石,充满了生机。我好奇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又种枣树了?”爸爸笑着说:“这是去年种的枣树!”我更惊讶了,心想:枣树不是去年死的吗?是复活了吗?爸爸疑惑的看着我,然后说:“你想知道具体原因,你自己回去查资料吧。”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几行字迹映入眼帘:枣树在春天种植时,由于伤根太多或枣苗根太少,无法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种下后没有发芽,树枝干枯得像死了一样。但是如果你把枣树的树干剖开,你会发现它是湿的,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但还不足以发芽。其实它并没有死,这就是枣树的“假死”现象。经过半年多的恢复,“死”枣树可以在枣树新根长出后重新生根。这是谚语的说法:当年柳不生,当年枣不死。查阅了资料,终于明白了我家枣树死而复生的秘密。

我惊叹枣树的顽强生命力,我爱我家的枣树!

家乡的枣树作文 篇9

“叶不争春”是枣树四不争精神的品格之一。春天来了,杨树都已经穿上了绿绸袍,柳树己甩着长长的辫子的时候,枣树却刚刚吐出新绿。在千亩枣林游览区内,那一株株经受了百年雨雪风霜的枣树却正在慢慢地钻出新芽。你看,她悄悄地、默默地,没有哪位诗仙诗圣注意到她!她也从来不张扬炫耀,这种默默无闻的精神是多么可贵的啊!

当梨树、桃树、槐树……都已露出甜美的笑脸,吐出芬芳,被人赞赏时,枣树还是光秃秃的,一直到五月末,叶间才开出不引人注目的黄色小花。她的花是那么小,气味淡淡的,像一位羞涩的小姑娘,只是微笑着看着周围美丽的世界,没有一丝要与周围的一切花草媲美的意思!她真可称得上是“花不争艳”的翩翩君子啊

枣树还有“冠不争天”的优秀品质。枣树的树冠,不像杨树、槐树、梧桐树等的树冠很大,还高高的,直插云霄。它的树冠很小,和天空相差距离很大,枣树它这样做是为了给在天空中飞行的交通工具让路,让他们不发生灾难,快速地飞行。她小小的树冠,是为了给身边低矮的作物让出空间,使其得到充足的阳光和雨水的滋润啊!枣树真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啊!

“根不争地”也是早树的优秀品质。在果林里。枣树占的空间最小,土地面积最少。他不像苹果树、桃树、梨树那样为了自己在果园里显出自己的那份独特,都在争抢土地,想让自己被人们夸赞。而枣树却不和他们争抢,他把大多数土地面积都留给了其他树木,却不求回报,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学习啊!

到了秋天,枣树结出了红红的小枣,人们看到枣树长了红红的小枣,便都去果林里拿着小挑棍去打小枣,这时候人们不说小枣的外貌了,都在夸枣树。枣树在一年四季,历经了寒风刺骨,烈日炎炎,才结出了小枣,但枣树结的小枣又是那么多美味。

我们乐陵的枣树结出来的小枣,外表是红红的,咬一口就会拉出长长的金色的丝。这也就是我们乐陵金丝小枣的得名的原因了。不仅这样,小枣还清脆、味美、可口,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预防胃病,癌症。

写枣树的小学作文 篇10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说写结合;以说促写;以写促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弱的一个教学环节就是作文教学了。传统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端,如“抄、套、假、大、空”等作文用词的现象,学生的作文只是在克隆别人的习作,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在里面。现在的小学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套作现象比较严重。也就是说用一篇类似的作文可以写出不同题材的作文进行套用。比如写《一件难忘的事》,可以套用在“难忘的教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等作文题中;学生在写作上,没有新意,思维不太宽。

一、语文作文指导

所谓作文指导过程是指从生活中,逐渐引导小学生去提取出写作的素材。在这里,教师一直提醒小学生要做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处处有生活”,只有这样小学生采能在平时的学习、习作素材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本身;第二、在书本中所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在图画中所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教师的任务,需要不断去指导小学生,即让其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动、启发自己的人与事,或者景与物,这些资生活、劳动等方面获得丰富的经验、感情等,而教师不断给与小学生引导、启发,最终能熟练地运用素材于习作。

二、习作素材的来源

生活就像源泉一样,而文章就像溪水一样,小学生要能够写出好文章,我们就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小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的全部过程,让他们在生活中,解放自己的感官,“六大解放”:第一、解放小学生的大脑,让小学生自己去思维;第二、解放小学生的双手,让小学生自己动手;第三、解放小学生的眼睛,让小学生自己去观察;第四、解放言论自由,让他们想说就说;第五、给予他们自由的时间安排;第六、給予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

三、说写之间的关系

(一)说与写的联系

依据语言出现的历史而言,人类开始后,首先出现的就是口语,之后才有了文字,人们学习语言也是先学会如何说话,之后才学习的写字,写文章等。

从人的能力构成和思维的转变情况来看,说与写基本上是一致的。倘若从写作的能力训练方面来说,说是可以代替写的;但是从思维的转化方面来看,人们将自己内在的思想转化成了文字,必须经过一个“内化”成词语、句子的过程。这个时候,话语就产生了,在经过提炼,便可以写下来文字了。可以说,口头语言是思想转化为书面语言的一个中转站。

(二)说写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每一个人只有等到了有话要说的境地的时候,写作的冲动才会产生出来。这时候,拿起笔便可以写下很多的文字。由此可见,说和写是出于同一个源头的,但是说要先于写而出现,肯定是能说,然后才是写,绝对不可能是能写,不能说。在写的时候,可以将说的话经过加工,精心的安排内容的合理和先后顺序,这样比说更加理性。因此,书面语言比说要更加显得精粹。

不过,这种差异性往往会随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影响到书面的表达能力。使得书面表达能力转移到口头表达中,逐渐促进了说和写的同步提升,由此可见,说和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关系,说是写的根本,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所以,在今后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多加强说话的训练,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说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以说促写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加强口语的训练的时候,要及时地将说引入到对作文的训练上,目的是将说和写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融合和促进,同时使得学生对说和写并不会觉得是孤立的,还是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降低了心中对作文的恐惧心理,逐渐加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一般总是觉得自己脑海中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但是真正要写的时候,有没有词语可以写,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是还没有想好的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先说的方法进行,等他说完了整个过程,就知道怎么写了,这样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比如让学生写一篇题目为《说旅游》的文章,在写之前先组织学生“说”,可以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让几个学生口头发言,说说自己的写作思路是怎么样的,别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的写法,然后再让他们动笔,这样,学生就感觉好写多了。

(二)以写促说

对学生进行“写”的能力的锻炼,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说”的能力,学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认知范围越来越大,在情感方面也有了提升,表现在语言方面那就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运用的是表象语言的形式,而高年级的小学生也更加偏向于使用一些表意和表情的语言。而这种思维方面的变化,总是会导致出现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以写促说的方式来化解这一个问题。比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可以让学生写一篇以《感恩妈妈》的作文,回家将自己的所写内容说给妈妈听,然后母亲签名再交给老师。或者是写在课余时间,自己的所看所想;采访周围的邻居,说给同学们听;或者是自己看了一场比赛,将比赛的过程写下来,再说给同学们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说的能力,更加能够促进和家人、同学之间的交流。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说能够很快的查阅一位学生的思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步加强了写的能力逐渐有所增加。本文所提到的说写结合的作文策略,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从作文的构思到写下来的过程中出现的思路不畅的问题出现,因此,先说后写,先写后说,这两种策略联合起来,能够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对于整个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都有很大的改善,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向前迈进一大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有一个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颖.链接教材与生活,丰富写话内容[J].才智.2012(28).

[2] 熊荣敏.口语与书面语的共生性及写作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

家乡的枣树作文 篇11

暑假来临之际,我来到老家住了一段时日。每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睡眼朦胧地坐起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窗外那挺立在院子一角,无比高大,枝繁叶茂的枣树。

那些嫩绿的叶子,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叶子上的脉络分明,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柔弱,仿佛能看到里面的汁液在缓缓的流动,不用太大的力气,只需轻轻一捏便可弄破,指尖上沾满了绿色的汁液,在阳光的反射下,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金色的光圈。显得格外的温暖。

在嫩绿的叶子间是一颗颗浑圆的青枣,它如同孩童般顽皮,仿佛刻意将自己的身体藏在几片叶子下面。再加以那身青色的外衣,就更难以一眼认出它来,只得一个个的去扒拉。当然,我也会常常爬到树上,坐在树杈之间,手里拿着几颗青枣,望着远处的风景,有一下没一下地咬着?清新的气味在鼻尖前飘着,香甜的味道在嘴中停留,久久不能散去。

那粗壮的枝干直立在那里,一圈一圈的齿轮记录着它所经历的沧桑,它的根部深深的钻进土壤中,将附近的水分全部吸收完,以供给树营养。

每到酷暑时,大人们就会坐在枣树的阴影下,一边吃着洗好的青枣,一边聊着天儿,而我们这些小孩儿,则爬到树上,去打枣吃,等打得差不多了,我们就把枣揣在怀里,跑到一边去玩了。谈笑声与欢乐声掺杂在一起回荡在院子里。

我家的枣树作文 篇12

春天,枣树发芽了,冒出一粒粒嫩芽,我和弟弟在枣树底下捉迷藏,可开心了。

夏天,枣树瞬间变绿了,有的地方已经结出一些小枣来了,是绿色的,我还以为能吃了呢。没想到咬了一口,就拉了几天肚子,弄得我浑身不舒服,这就是枣树对我的惩罚吗?我和弟弟有时候在树底下乘凉,可凉快了,有时候在底下玩耍,还有的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一次,我在阴凉下边洗澡,突然有颗枣掉到我头上。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原来就是一颗枣。我说:“枣子你怎么不掉到其他地方,偏偏掉到我头上?”一阵风刮过,枣树好像在说:“我打的就是你。“

秋天,枣子成熟了,树上好像挂着一个个小灯笼,红红的,一看就好好吃。爸爸用棍子把枣儿都打了下来。我用洗脸盆盛放。有一个枣太有趣,简直像人一样,枣的右侧长出个胳膊,还有肌肉呢。

冬天,下雪了,枣树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我和弟弟在树底下打雪仗,可开心了。

写枣树的小学作文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说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93-02

一、引言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加重视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分数,因此在教学方案的设定上倾向于“写”,而从主观上忽视了作文教学中的“说”。这是一种主观错误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力。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求能够改革小学作文教学,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

二、以说促写

从某种意义而言,作文本就是说与写相互结合的一种精神劳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说,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表达,达到以说促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在作文教学中说出来、进一步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语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以说促写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定符合学生审美与兴趣的主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说”的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要在活动中把握中心,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帮助学生将说出来的内容整理为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以“我心中的孔明”为主题展开“说”的教学活动。这个主题以孔明这个历史人物为中心,多数学生在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其产生兴趣。教师正是抓住孔明是多数学生心目中英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踊跃的上台发言。

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后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讲台上分享自己对孔明的认识,谈论自己对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同时,也有学生在讲台上分享《三国演义》中孔明的经典故事。教师营造了充分互动的课堂,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整理思绪。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语言表达进行写作,让学生将说出来和听进去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并利用作文将其表现出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借鉴,也会对大量的写作素材去粗取精。

总的来说,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说的形式梳理思绪,并在听与说的过程中进一步整理素材。这就以说的形式初步过滤了学生写作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素材的质量,让学生在明确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更高质量的写作。

三、以写助读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以写助读。教师引导学生以一定的主题开展写作,通过写作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现出来。学生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思路就表明了学生的看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变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达到以写助读的目的。

以“苏武的故事”这一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苏武牧羊》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以此为主题组织学生写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谱写苏武的故事,或者以课文为背景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仔细研读这篇课文,将对苏武牧羊这则故事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分析这篇课文蕴含的深层次含义。这就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思想和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也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文章产生共鸣,达到了深层阅读的目的,也达到了以写助读的效果。

四、说写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同时发挥以说促写、以写助读的效力,在说写结合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以说促写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以写助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两者相互结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写作素材,并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写作出更有质量的文章。

以“美丽的大自然”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收集一定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并让学生进行简短的写作,让学生利用写作对写景文章的思路和技巧有所认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可以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美丽。教师运用以写助读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来,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这就可以以说促写,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整理写景的思路与技巧,让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从新的角度领略大自然的风景,并填充自己的作文。当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朗诵自己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检,同时接受其他学生的评价,这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有正确的把握,达到了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目的。

说写结合是作文的本质,它要求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重视说与写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交流,提出更有效的策略,推动小学作文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有效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描写枣树的作文 篇14

春天,枣树上开满了小枣花,小得不引人注目。但是它吸引了无数蜜蜂飞来飞去。

夏天到了,枣树不再是小枣花,而是珍珠大小的青枣。我很想吃。我妈说:这个时候不能吃枣。

所以我等了!期待!最后,秋天来了,看看枣树上的大红枣。我让我妈脱下来尝尝。哇!又甜又脆。

到了冬天,枣树就不再是枣花、青枣、大红枣了。站在那里的只有一根光秃秃的枣树树枝,树枝上结着一层白色的雪,仿佛它已经穿好了衣服。满枝就像一个过春夏秋冬的老人。太孤独了。

枣树的高中作文精选 篇15

首先说说枣树的栽培。枣树萌芽较晚,枣芽就像一个懒情的孩子,一直到四月中旬,春暖花开时才睡酲。因此枣树的栽植时间以四月中旬谷雨时为宜,过早,容易造成“栽闷”,当年不发芽而延至下年发芽;过晚,则容易枯萎,成活率低。栽培地方一般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粘质土、山丘地都能适应生长。葛石几万亩枣林很多分布在山岭上,既给荒山秃岭被上了绿装,又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山丘地一般株距3—5米,行距7—8米,枣粮间作可根据情况扩大株行距,尽量使枣粮“互不侵犯”,“相得益彰”,

幼苗栽植成活后,必须对枣树进行“正形修剪”,也就是“树”树,如同树人一样,都要扶正去偏。剪枝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年都要进行冬剪(2-3月)和夏剪(6月上中旬),而且每株树都要经过三个过程:一、定干。栽植后2—3年内在早春发芽前进行,将剪口以下笫一个二次枝从基部剪除,利用主干的主芽抽生枣树头,其余二次枝各留一个枣股后剪去其它枝杈;二、培养主枝。定干笫二年选一生长直立粗壮的枝为中心主枝,围绕该枝,由上到下形成三个主枝层;三、在各层主枝上培养斜向生长的侧枝。基部主枝上的侧枝多些,上部应少些,形成一座宝塔。修剪后的枣树树冠充实,就像一把把绿伞支开在大地上。实践证明,修剪的树比不修剪的增产近一倍,

栽培、修剪之后便是花期管理。枣树是多花多果果树,它具有花量大、花期长、座果率低的特点,因此,加强花期管理是夺取大枣丰收的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措施。在花期喷生长刺激素、淸水、三十烷醉,根外追肥,枣头枝摘心,幵甲等技术措施,对夺取大枣丰收有显著效果。

合理施肥、浇水是大枣丰收的一个保证。肥料是果树的粮食,枣树虽是“铁杆庄稼”,极耐贫瘠,但要稳产髙产,也须合理施肥浇水。枣树施肥同其它作物类似,在秋季施基肥,以圈肥、磷肥等为主。另外,要适时追肥,像人不断补充营养一样,不过枣树“吃”的是复合肥。施肥时注意尽量不施氨水。施肥之后需浇水。俗话说“旱收柿子涝收枣”,枣树在开花期和结果期需水量很大,因此,这一时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今年由于持续干旱,使许多枣树花败枣落,给枣农造成校大损失。

实现髙产稳产,还要防止病虫害的侵扰。目前,在葛石地区危害最重的当属枣疯病。枣疯似人疯,“疯”后“神志”不淸,导致花器返祖,退化为叶,形成密集的丛生小枝,冬季也不易脱落。这是一种毁灭性疾病,发现病株后,枣农们必须忍痛刨掉枣树,以避免“疯”病蔓延。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篇16

关键词:作文;写作;方法;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11-01

一、从基础做起,从片段练习开始

写片段是学生作文基础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写片段练习,能使学生掌握写作的要领,提高写作水平,无论是什么题材的作文,都是由许多片段组成的。记叙文中写人物也要通过“外貌”、“语言”等的描写几个片段组成,总之文章的整体是由片段组成的,写好某一个局部,才能写好文章的整体,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章来,就必须加强写片段的练习。

二、注重体验生活,写好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就是对日常生活所记的日记。写观察日记是以观察为基础,以生活为内容的。所以,写观察日记,首先必须学会观察,观察的方法很多,有细致入微法、总揽全局法,同中求异法、形成于思法、勤于记录法、持之以恒法、对比观察法、反复观察法、顺序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定位观察法等等。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方法以后,要对身边的人、事、物进行有意观察,观察必有所得,然后把观察所得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观察日记,观察日记可一日一记,也可数日一记,因为写观察日记,在表达上不受过多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的限制,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难题。所以抓好观察日记的写作,也就成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是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的描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原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深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总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中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多读多背,

四、作文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1、说真话,“一字真言”。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语言。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我手上扎了根刺,疼得直哭。”、“我最爱吃土豆。”从这些,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如果你非要他写他如何坚强、非要他把“土豆”改成“马铃薯”,不觉得是对纯真的扼杀吗?因此,尽管文中的语言并不优美,尽管文中没有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鼓励学生写真话,也是在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2、写真事,“句句真诚”。与学生们谈论作文时,他们异中同声地说:“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是啊,路上没捡过钱包,没遇到过落水儿童,没赶上老爷爷推车,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的确不知该写什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都是鸡毛蒜皮式的、琐琐碎碎的小事。一首歌中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不仅要写好的,也可写一些不良现象,只要不是纯心捣乱,不是成心要坏谁,那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同学之间的友谊、矛盾,课间的游戏,因为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写入作文。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虽然文章中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却认我们看到了一颗颗闪亮的童心。一群乳嗅未干的小学生,硬要他们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来,岂不是对天性的掠夺吗?

3、抒真情,“我手写我心”。小学生的思想是单纯的,天真的,甚至是无知的,他们常常会异想天开,反映在作文中也是这样。他们常常因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兴高采烈,也会因被人误解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了学生的“情”,淡淡的,纯纯的,这种情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的,这是学生的真情读白。你非要他们“要爱就爱个死去活来,要恨就恨个咬牙切齿”,不是强人所难吗?

如果以这三“真”为原则来评价小学生的作文,那么学生再也不会因“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发愁了,再也不会望“题”兴叹了。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且拉近了学生和作文的距离,使他们清楚地感受到作文就在身边,作文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欲望。

五、挖掘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引发新思维

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素材,农村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基本上局限于在学校、家庭,所以,写起作文来胡编乱造的现象较普遍。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网络学习,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需要的素材,继而萌发感想、体会,学生写出的文章、有血有肉,丰满精彩。再者,多媒体课件,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网络中的“图、像”可以提供写作的基本素材,“声”可以创设情境、陶冶性情:“文”可以给与学生范例、提示和启发。

六、认真修改作文

修改作文要到位,在班级里组织评讲,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增强写作的喜悦感。一次作文评讲中,一位学生写出这样一句话:弟弟听见妈妈的声音从屋里飞出来了。最初他是这样写的:弟弟听见妈妈的声音从屋里跑出来了。他说他经过思考后将“跑”改成“飞”,更体现出弟弟的可爱、活泼和即将见到妈妈时的迫切心情。看到学生用词如此准确,我着实感到欣慰。学生听到我的夸奖更树立了对写作的信心。

上一篇:县红十字会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四铺小学课改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