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奶性能

2024-07-04

产奶性能(精选9篇)

产奶性能 篇1

奶牛的产奶性能 (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等)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遗传、生理和环境3大主要因素。因为供给的饲料营养水平、环境和管理水平不同, 同一奶牛在不同的牛场饲养, 其产奶性能往往有很大差别。因此, 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和全价饲草料营养搭配等措施, 对于提高奶牛产奶性能至关重要。

1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1.1 遗传因素

1) 品种间差异。

不同品种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 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 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 产奶量较高的品种, 其乳脂率相应较低, 但通过有计划地选育, 乳脂率也可得到提高。目前, 世界上5个主要乳牛品种中以荷斯坦 (黑白花) 奶牛产奶量最高。据相关资料, 大群平均305 d的产奶量, 荷斯坦奶牛8 085 kg, 娟姗牛4 954 kg, 中国西门塔尔牛4 000 kg。

2) 个体间差异。

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 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如黑白花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为3 000~12 000 kg, 乳脂率在2.6%~6.0%。

3) 体格和体重差异。

奶牛的体格大小和体重高低与产奶量也有关系。一般来说, 体格大的奶牛, 体躯容量大, 消化道容量大, 采食量多, 泌乳器官也大, 故其绝对产奶量比体格小的要高。在一定限度内, 奶牛每100 kg的体重能产1 000 kg的牛奶;但超过一定限度时, 随体重的增加, 产奶量并无明显增加, 故荷斯坦奶牛的体重一般选择在550~650 kg为宜。

1.2 生理因素

1) 年龄和胎次。

奶牛泌乳能力随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初产奶牛的年龄在3岁左右, 由于本身尚在生长发育阶段, 所以产奶量较低, 仅为壮龄牛产奶量的60%~70%;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长, 产奶量逐渐增加, 到6~9岁、第4~7胎时, 产奶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10岁以后, 由于机体逐渐衰老, 产奶量又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 奶牛场泌乳母牛在7胎以后要被淘汰。

2) 初产年龄与产犊间隔。

奶牛第1次产犊的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 而且影响其终出产奶量。第1次产犊时年龄过小, 除影响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 也不利于牛体健康;而第1次产犊年龄过大, 则缩短了饲养期间的经济利用期, 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拖延了经济回收时间, 并影响终出产奶量。首次产犊合适的年龄应依据奶牛的品种特征和当地饲草料条件而定。一般状况下, 荷斯坦奶牛的年龄达到14~16月龄、育成母牛体重达成年母牛的70% (即380~450 kg) 时, 就要配种, 24~26月龄首次产犊最为有利。经产母牛应保持1 a产1胎, 1 a中有10个月的泌乳期, 这样母牛一生中可多次出现泌乳高峰;对产犊后的母牛, 应尽快使其在60~90 d内配种受胎。

3) 泌乳阶段与母牛的妊娠。

在同一牛群中, 虽然饲养环境条件相对一致, 但因个体的遗传品种有差异, 致使泌乳曲线出现2种类型。一类是比较稳定型, 这类母牛泌乳量的递减幅度平均可维持在4%~6%;高产母牛在产后40~50 d产奶量达到高峰, 高峰期维持在20~60 d, 高峰期过后产奶量开始缓慢下降;这类个体在牛群中较为常见, 全泌乳期产奶量高, 因此可以选入育种核心群。另一类是急剧下降型, 这类母牛泌乳量的递减幅度平均在8%以上;中低产母牛在产后20~30 d即达到泌乳最高峰, 一般只能维持1个月左右即开始较快下降;这类奶牛泌乳期短、产奶量低, 不宜留作种用。

不同的泌乳时期, 乳脂率也有变化。初乳期内的乳脂率很高, 几乎超过常乳的1倍;第2~8周, 乳脂率最低;泌乳第3个月, 乳脂率又逐渐上升。亦即在泌乳阶段产奶量高时乳脂率低, 产奶量低时乳脂率高。乳蛋白率在泌乳阶段的升降, 也与乳脂率有相似的趋势。

母牛配种受胎后, 在妊娠的前3个月对产奶量没有影响;但到妊娠5个月后, 由于胎儿的迅速生长, 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分泌加强, 抑制了脑垂体分泌催乳素, 因此产奶量下降幅度较大。

1.3 环境因素

1) 饲养管理。

奶牛泌乳性能的遗传力仅为25%~30%;而70%~75%是决定于饲养管理条件, 特别是饲草料条件与营养状况, 对产乳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能量一直是乳蛋白和乳脂合成最重要的因素, 粗饲料质量也是限制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丰富的营养及日粮合理地搭配、精心地调制是奶牛产奶的物质基础。饲养条件得到改善时, 奶牛产乳性能也能得到提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 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 用全价饲料饲养;适当的运动, 经常刷拭牛体, 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 定期进行预防检疫, 保持牛群健康等, 均对奶牛提高产乳性能有很大的作用。

2) 挤乳与乳房按摩。

正确地给奶牛进行挤乳和乳房按摩, 是提高奶牛产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挤乳技术熟练, 适当增加挤乳次数, 能提高奶牛产乳量。2次挤奶间隔的时间愈长, 则产奶量愈高, 但乳脂率愈低, 所以早晨挤的奶往往乳脂率不高。挤乳前用热水充分擦洗和按摩乳房, 能提高奶牛产乳量和乳脂率。

3) 外界气温。

奶牛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 虽能耐寒但不耐炎热, 最适宜的气温是10~16 ℃。外界气温达26 ℃以上时, 奶牛呼吸频率则加快, 产乳量也开始下降;在湿度达70%以上的闷热潮湿的环境中, 奶牛容易中暑, 且产奶量显著下降。因此, 夏季做好防暑、通风、降温工作十分重要;冬季应采取防风保暖措施, 不然也会影响奶牛产奶量。

2 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技术措施

2.1 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奶牛的品质改良

黑白花奶牛生乳成分的遗传力达0.37~0.64, 乳蛋白率与脂肪率之间有相当高的遗传相关性 (0.55) 。因此, 从国内外选择优秀的种公牛, 选育选配, 建立健全系谱档案, 是提高奶牛产奶性能 (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 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2 合理搭配日粮, 确保奶牛的营养水平

事实证明, 同一品种的奶牛, 在不同牧场饲养, 其产奶性能差异很大,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饲养管理存在差异。例如, 利通的高科技示范养殖场—利牛牧场, 2010年从外地调进一批奶牛, 在当地由于饲养管理和奶牛所需营养达不到要求, 产奶量普遍在20 kg以下, 牛奶品质也不达标;进入利牛牧场后改变饲养方式, 采用全混合日粮 (TMR) 科学饲喂, 经过牧场技术人员的精心管理调养, 这群奶牛整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产奶量平均达到了28 kg以上,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也均达到3.5%以上, 牛奶价格享受蒙牛乳业收购最高价, 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这充分表明了科学饲养管理对提高奶牛产奶性能的重要性。

在饲养管理中, 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日粮的营养价值、饲料的品种与品质以及饲喂技巧等。因此, 要注意合理搭配精、粗饲料, 增加优质牧草, 适当控制精料的水平, 精、粗饲料比控制在1∶1较好。牛奶中的成分含量也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 必须给奶牛提供优质的粗饲料。因为奶牛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的原料必须依靠精饲料和粗饲料双方共同提供, 如果精、粗饲料比例不当, 日粮中精料多、粗料不足, 奶牛瘤胃发酵丙酸增加、乙酸减少, 会导致其乳脂率下降, 还容易发生瘤胃酸中毒和酮血病等营养代谢疾病;反之, 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 将影响乳蛋白含量, 使营养水平不足, 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并缩短泌乳期。

2.3 改变饲养管理方式, 学习和接受现代管理理念

通过长期实践证明, 采用TMR饲喂技术 (即把奶牛的精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饲料添加剂混合搅拌在一起, 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饲喂奶牛, 可提高日粮的适口性、增加奶牛的采食量, 有利于提高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精料 (如玉米) 不宜粉碎得过细, 粉碎过细易在奶牛瘤胃内分解成乳酸, 导致pH值下降到6以下, 破坏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 致奶牛消化吸收力下降, 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 谷实饲料无论是压片还是粉碎, 宜大不宜小, 颗粒大小要匀称, 尽量防止产生粉末。饲喂颗粒状或压片谷物, 可以提高奶牛唾液分泌量, 增加反刍时间和次数, 防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还可缓解泌乳盛期乳蛋白率的下降。同样的道理, 给奶牛加喂优质粗饲料, 也不能将之铡得过短、过细, 切割的长度一般应在8 cm以上。

2.4 做好日常管理, 加强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的重要因素, 也是对奶牛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预防乳房炎, 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

日常管理中, 要搞好环境、畜体及挤奶人员卫生, 尤其是挤奶设备和乳房的卫生, 避免卫生性乳房炎的发生;挤奶设备要定期检测, 及时更换易损件, 保证正常运行;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挤奶, 避免机械损伤性乳房炎的发生;坚持挤奶前后进行乳头药浴, 用不可回流药浴杯消毒杀菌, 可使环境性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所致的乳房炎发病率降低、使鲜奶中细菌数及体细胞数得到较好地控制。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 多选用碘制剂, 如聚维酮碘。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者, 及时用药进行治疗。体细胞数可反映奶牛健康和科学养殖水平, 从体细胞数的升高程度可以判定哪些奶牛患了乳房炎, 并到了什么程度。对于长期体细胞数比较高、乳汁表现异常的奶牛, 要实行隔离饲养并坚决淘汰, 以免从乳汁中不断排出病原菌、成为感染源进行传播。

夜间管理好奶牛产奶多 篇2

2.供足夜间饮水。奶牛须全天供水,绝不可按顿给水,供水不足会直接导致产奶量下降或引发其他功能紊乱。饮水应冬春期温热,夏天凉舒。饮水以10~30℃为宜,冬春饮粥温度为38℃左右,可增加抗冷冻性能,产奶量提高10%左右。奶牛产犊后因损失水分而感到口渴、体温较低,此时应饮麦麸水,温度可高于体温1~2℃(奶牛正常体温为37.5~39.5℃)。犊牛饮水的温度为35~38℃;饮乳温度,无论是初乳还是常乳,均应在加热消毒之后晾至35~37℃时喂给,即有利于生长发育。生产“小白牛肉”,需用不去势的哺乳公犊牛,从初生到100日龄完全靠牛乳供给营养,牛乳温度以控制在40~41℃范围内为好。

3.良好光照时间。冬春期和阴雨天,应有良好的光照,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且使光照由9~10小时辅光延长到13~14小时,可有效提高奶牛的饲料利用率,产奶量随之增高。

4.保持夜间安静。奶牛喜欢安静的环境,尤其是在夜间害怕惊扰。如夜间受到突然性的惊吓,即可导致产奶量下降和牛奶酸度增大,且难以复常。故应避免夜间在牛舍附近燃放鞭炮、开动机器、鸣喇叭或高声呼叫等。

5.注意夜间冷暖。奶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一般为8~25℃,最佳温度12~14℃;怀孕母牛和泌乳奶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6~20℃;犊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5~38℃;生产“小白牛肉”的犊牛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8~20℃。冬春夜间更应做好防寒保暖,夏季重视降温防暑工作,有利于奶牛的良好生产。

6.夜间刷拭牛体。每晚10时左右,在挤奶之前,用刷子将牛体自上而下、由前到后,细致地刷拭一次。这样既可保持牛体皮毛清洁光顺,又可促进奶牛机体的血液循环,调节好体温,使奶牛舒适过夜,提高产奶质量。

7.正确按摩乳房。不少奶牛场有在晚上挤奶一次的习惯,如果能在挤奶前坚持用45~50℃的温水按摩奶牛乳房1~2分钟,则奶牛乳房膨胀、乳头胀大、乳静脉扩张、乳房扩约肌松弛,产生“放乳”反射,即速进行挤奶,能使产奶量提高7%~16%。

8.垫好睡床。奶牛在夜间趴卧时间较长,如果让牛整夜趴卧在潮湿的硬地面上,不仅会影响产奶量,而且容易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肢蹄障碍、乳房炎等。另外,当牛舍内空气湿度高于70%时,冬春时气温低,空气湿冷时,牛会因调节体温而耗去大量体能,出现冷应激症,产奶量明显下降。因此,每晚挤奶后,应把牛舍内粪便清扫干净,并在牛趴卧处垫上软草,潮湿处撒些草木灰或石灰粉,使奶牛舍保持清洁干燥,让奶牛夜间睡得更舒服。

9.夜间增加运动。有条件的奶牛饲养户,在晚上12时左右,可把奶牛赶到户外场地上运动一小时左右,但在天气恶变时就不必外出,应在室内进行条件允许下的活动,这样做能提高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增加食欲,相应产奶量可增加9%左右。

产奶性能 篇3

1 试验地点、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牧交错区试验基地及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沙尔沁乡。

1.2 紫花苜蓿及添加剂

紫花苜蓿, 为来源于基地种植多年的准格尔紫花苜蓿。各种添加剂见表1。

1.3 青贮的制作

采用圆柱形窖储法, 容积为2.0 m×0.8 m×1.2 m, 内覆塑料膜, 共4窖, 分别使用甲酸、丙酸钙、双乙酸钠添加剂青贮, 同时设置对照 (半干青贮中未加添加剂) , 添加浓度见表2, 使用电动喷雾器喷洒添加剂。青贮时, 机械收获苜蓿, 田间晾晒, 切短, 装料, 添加, 压实, 密封, 储存, 保持水分为45%~55%。

注:添加剂浓度参考《中华兽药大典》 (第三部添加剂药剂) 及产品使用说明的推荐用量。瓶装与袋装的添加剂处理浓度一致。

1.4 试验动物、分组及日粮的组成

选择年龄、胎次、分娩季节接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 随机分成3组, 每组5头, 按粗饲料的构成分成苜蓿青贮组 (添加苜蓿青贮+玉米秸秆黄贮) 、苜蓿干草组 (添加苜蓿干草+玉米秸秆黄贮) 、玉米秸秆黄贮组 (添加玉米秸秆黄贮) , 每头奶牛饲喂精料2 kg, 玉米籽实与浓缩料比例为60∶40;每头奶牛饲喂玉米秸秆黄贮20 kg;试验期内, 前两组每头奶牛用6 kg苜蓿青贮或3 kg苜蓿干草, 按等量干物质替换玉米秸黄贮, 苜蓿青贮选择经甲酸青贮料。日粮精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3, 粗饲料营养成分见表4。

1.5 试验牛的管理

试验奶牛采用单栏饲养, 预试期为10 d, 逐渐改变奶牛的日粮结构, 在最后一天达到正式试验期时改为试验所要求的饲料。在试验期间保证清洁饮水, 每天挤奶3次, 进行定期消毒, 保持牛舍内外的干燥与清洁。试验期选择在产奶量的平稳阶段, 共60 d (2013年5月3日—7月1日) 。

1.6 取样和分析

1.6.1 青贮采样及分析

取样:调制好的青贮样60 d后开始启用。每个处理组取400~600 g的样品, 在65℃的烘干箱里干燥72 h, 干燥样品用粉碎机粉碎后放置于干燥、阴暗处保管, 再取400~500 g样品密封, 置于冰箱中保存, 备用。

青贮品质的测定项目及方法:用p H测定仪测定青贮料浸出液的p H值[2];采用苯酚-次氯酸比色法测定氨态氮 (NH3-N) 含量[4];采用烘干法测定干物质含量[5];采用液相色谱仪测定有机酸 (乳酸、乙酸、丁酸) 含量[6];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蛋白质含量[7];采用消煮法测定粗纤维含量[7]。

1.6.2 乳样的采集及乳成分的测定

产奶量的测定:试验牛场采用的是管道式挤奶装置, 挤出的牛奶可直接通过牛奶计量器进行计量, 每天记录3次, 取平均值, 为该牛的产奶量。

乳样的采集:在每次机器挤奶过程中, 取下集奶杯, 并手工挤奶10 m L, 然后装上集奶杯继续挤奶。将每天3次所采集的乳样混匀作为待测样品, 送至内蒙古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乳品分析室采用乳成分自动分析仪分析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及干物质含量。

1.7 数据的处理

利用SAS (V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见表5)

由表5可知:添加添加剂组p H值均低于对照组, 其中甲酸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丙酸钙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余添加组氨态氮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其中甲酸组含量最低。甲酸组、丙酸钙组、双乙酸钠组乙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除丙酸钙组外, 甲酸组及双乙酸钠组均能抑制丁酸的生成 (P>0.05) , 其中甲酸组效果最佳, 丙酸钙组效果最差 (丁酸含量较高) 。除甲酸组外, 其他组乳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营养成分 (结果见表6) 分析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6可知:除甲酸组粗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外, 其他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甲酸组及丙酸钙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 双乙酸钠组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甲酸组及丙酸钙组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双乙酸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从总体上分析, 甲酸组蛋白含量高, 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对照组, 说明添加甲酸可以改善青贮苜蓿的营养价值。

2.3 不同粗饲料配合饲喂奶牛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分别以苜蓿添加剂青贮+玉米秸黄贮 (苜蓿青贮组) 、苜蓿干草+玉米秸黄贮 (苜蓿干草组) 、玉米秸行黄贮 (玉米秸秆黄贮组) 为粗饲料, 进行奶牛饲喂试验, 不同粗饲料组合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见表7。

由表7数据经计算可知:苜蓿青贮组和苜蓿干草组比玉米秸秆黄贮组产奶量分别提高17.16%、17.48%, 差异显著 (P<0.05) ;但苜蓿青贮组与苜蓿干草组之间产奶量差异不显著 (P>0.05) 。苜蓿干草组比玉米秸秆黄贮组乳蛋白提高8.71%, 差异显著 (P<0.05) ;苜蓿青贮组与玉米秸秆黄贮组之间乳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苜蓿青贮组与苜蓿干草组对乳脂、乳糖及乳中干物质的影响不显著 (P>0.05) 。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3.1 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目前, 主要通过感观、青贮发酵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变化来综合评价青贮的品质。感观评价主要包括发酵的质地、色泽及气味等。优质的青贮质地柔软而且不粘手, 手感松散;优质的发酵饲料应为黄绿色, 色泽与原料相似, 烘干后呈淡褐色;气味无丁酸臭味, 有芳香味或明显的面包香味。发酵质量较差时质地发黏甚至结块, 色泽发黄或较绿。而发酵颜色呈棕色或者黑色时, 与发酵最初阶段产生过多热量有关, 并且这种发酵由于适宜霉菌生长而极易腐烂[8]。本试验整个青贮期内, 除丙酸钙组有丁酸气味外, 其他处理组青贮苜蓿呈深绿色, 无霉变, 质地好, 无黏手现象, 气味呈酸香味。

p H值是发酵效果的显著标志。发酵饲料的p H值主要随着乳酸的发酵而降低, 乳酸菌活动越剧烈, p H值越低。

氨态氮是除乳酸菌之外其他好氧或厌氧微生物通过降解蛋白质、以氨基酸为底物的呼吸或发酵产物, 其含量增加会促进青贮的变质。

有机酸含量是评定发酵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乙酸是大肠杆菌以可溶性糖为底物发酵后的产物, 大肠杆菌可分解蛋白质, 导致青贮品质不佳。丁酸由腐败菌发酵产生, 其含量越高, 对发酵饲料的品质和保存越不利[9]。一般认为, 乳酸含量及乳酸占有机酸的比例高, 说明整个发酵过程乳酸菌发酵占优势, 发酵品质就好。

对于青贮的营养成分的评价, 粗蛋白是衡量日粮饲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有许多研究表明, 在青贮发酵过程中苜蓿蛋白的大量降解已成为严重影响利用效果的问题。发酵过程中, 一方面植物蛋白分解酶能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另一方面微生物也能分解饲料中的真蛋白, 使真蛋白变成非蛋白氮。因此, 发酵后的粗蛋白含量一般较青贮前有所降低[10,11]。但许多研究者认为, 发酵后饲料粗蛋白含量有明显增加。C.C.Xu等[12]研究表明, 由配合饲料、猫尾草干草、苜蓿干草、甜菜渣、维生素矿物质制成的TMR饲料发酵后, 其粗蛋白含量由13.60%提高到14.50%, 增加了6.62%。

本研究中, 甲酸组p H值、氨态氮、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减少, 粗蛋白含量增加, 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降低, 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丙酸钙组氨态氮含量及丁酸含量较高, 粗蛋白含量降低, 乙酸含量和乳酸含量较低, 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未得到明显改善。双乙酸钠组青贮的营养成分及青贮品质变化不大, 与对照组相比, 乙酸、丁酸含量降低, 且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对3种添加剂添加后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变化的综合分析, 添加甲酸的效果好于添加丙酸钙及双乙酸钠。添加甲酸可以显著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 降低苜蓿青贮的p H值, 增加乳酸含量, 减少氨态氮的产生, 粗蛋白含量增加, 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降低。由于3种添加剂的添加量是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或按试剂说明的添加量进行, 每种添加剂不同的添加水平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确定最适添加量, 以便更好地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3.2 青贮苜蓿替代部分秸秆作为粗饲料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影响我国奶牛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奶牛日粮中缺少优质的豆科牧草。由于我国优质粗饲料的种植面积较少, 目前奶牛粗饲料仍然以玉米秸秆为主, 为了提高产奶量, 只能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 而加大精料的饲喂量一方面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了奶牛的正常消化生理规律, 导致代谢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 日粮中添加苜蓿青贮可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和消化率, 增强瘤胃的发酵和降解性能, 改善瘤胃内环境, 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13]。赵明轩[14]将50%和30%的苜蓿青贮加入日粮, 产奶量分别比对照奶牛提高了23.30%和16.71%, 乳脂率有所降低, 但不显著。马玉霞等[1]采用每日10 kg苜蓿青贮替代等量粗饲料, 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均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提高了36.01%和6.11%, 差异显著。陈亮等[15]以苜蓿青贮替代苜蓿干草, 比较饲喂效果, 苜蓿青贮组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非脂乳固体率分别比苜蓿干草组显著提高了9.13%、1.73%、0.57%、0.38%、0.42%。许庆芳[16]用拉伸膜裹包苜蓿青贮代替玉米青贮可以提高产奶量0.97 kg/d和1.90 kg/d, 增加乳脂产量11 g/d和47 g/d, 乳蛋白含量增加约3%和5%, 乳蛋白产量提高41 g/d和101 g/d, 乳脂和乳糖含量没有差异。本研究中, 用甲酸青贮苜蓿替代部分玉米秸秆黄贮, 可大大提高产奶量, 但与添加苜蓿干草差异不大。苜蓿干草对增加乳蛋白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苜蓿青贮和干草对乳脂、乳糖及乳中干物质却没有太大的影响。有报道称, 日粮中苜蓿青贮和玉米青贮质量比为1∶1是最合适比例。也有人认为, 2/3苜蓿青贮与1/3的玉米青贮组成最佳, 经济效益最好。由此可见, 在日粮中苜蓿青贮的最佳搭配比例还需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提高奶山羊产奶量四步骤 篇4

2.要护理好妊娠母羊。母奶山羊怀孕后,要设法保胎,因为奶山羊只有产羔后才能挤奶。母奶山羊怀孕75天后,就要与其他羊只隔离,还在产奶的孕羊,要减少精料喂量和挤奶次数,逐渐停止挤奶。此时,胎儿发育很快,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因此每天应补喂些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饲料,以满足胎儿正常发育的需要。对怀孕后的奶山羊,要防止猛烈驱赶或恫吓,避免饮过冷的水和喂冰冻、变质饲料,否则,易导致母羊流产。母羊产前3周,应喂些带有轻泻作用的饲料,如优质青干草、麸皮,防止母羊粪便干燥。产前1周,要单舍饲养,等待分娩。

3.要精心饲养好泌乳奶山羊。奶山羊分娩15天后,健康状况和食欲都能恢复正常,此时要逐渐增加精料和多汁饲料喂量,以促其多产奶。奶山羊产后1个月左右,泌乳量可达高峰,为使高产阶段延长,奶山羊饲料应以优质青、干草为主(缺草季节应喂些青贮料),并每日加喂配合饲料,加喂量可根据产奶量多少而定:日产2公斤奶的羊,日喂玉米面0.4公斤,豆饼0.1公斤;日产3公斤奶的羊,日喂玉米面0.5公斤,豆饼0.2公斤。另外,在配合饲料中加喂适量的食盐和骨粉等,这样可充分发挥母羊产奶的潜力。对泌乳盛期的奶山羊,每天还要驱赶运动,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和健康状况。当泌乳盛期将过产奶量开始下降时,应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量,以降低成本。

产奶性能 篇5

温热应激能够显著提高奶牛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奶牛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都有一定程度降低, 细胞完整性好, 受损程度降低, 表明脂肪酸钙动物处于热应激状态时, 代谢机能紊乱, 机体失衡。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与机体代谢产热以及热调节有关。受持续高温的影响, 甲状腺机能降低, 甲状腺素的分泌减少, 机体代谢受到抑制。甲状腺激素浓度的下降导致产热量的减少, 但活性的降低会减少肠道的运动和食糜通过率, 并对能量代谢产生消极影响。有试验研究表明, 添加脂肪酸钙组奶牛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浓度显著升高, 胰岛素活性基本恒定, 说明脂肪酸钙对奶牛的能量平衡有积极作用;而饲粮中补充烟酸铬可以提高奶牛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 对甲状腺素浓度的影响则较小, 甲状腺功能得到了一定改善。在热应激条件下, 动物机体代谢过程紊乱, 氧自由基的产生量增加, 同时抗氧化活性下降, 机体不能有效利用抗氧化酶及时清除自由基而发生积累。机体要清除过多的自由基, 抗氧化酶就要被大量消耗, 从而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活性下降, 丙二醛产量增加。研究发现, 夏季热应激使奶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降低, 活性氧和丙二醛的浓度极显著升高, 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饲粮中添加烟酸铬的奶牛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提高,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浓度有提高的趋势, 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 补充有机铬有利于增强奶牛抗氧化的能力。

HSP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 具有高度保守性, 对维持细胞生存和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表达量的增加, 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也迅速增强, 能更好地适应夏季炎热的环境。

因此, 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在热应激条件下, 脂肪酸钙和烟酸铬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 改善奶品质, 并通过调节内分泌、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基因表达等来增强奶牛耐热性, 提高其适应热应激环境的能力。第二, 热应激条件下, 脂肪酸钙对奶牛能量平衡有积极作用。

摘要:国内外研究报道, 脂肪酸钙作为高能饲料添加剂在提高产奶量、乳脂率等方面效果明显, 能够缓解奶牛热应激。补铬也可以缓解奶牛热应激, 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热应激发生的原因很简单, 但是其影响机制却十分复杂。

关键词:脂肪酸钙,烟酸铬,奶牛,生产性能

参考文献

[1]邹清.饲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 32 (3) :229.

[2]杨游, 袁志琳, 董国忠, 等.饲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和烟酸铬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生理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 2012, 24 (1) :145-151.

产奶性能 篇6

1 材料

甜菜碱,山东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氯化胆碱、50%维生素E粉,宜兴某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选择体重、产奶日龄和产奶量相近、健康的娟姗奶牛32头(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实验牛场提供),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8头。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氯化胆碱20 g/d、甜菜碱20 g/d、50%维生素E 2 g/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作空白对照。牛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共计37 d。试验牛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注:每千克预混料中含维生素A 50万IU,维生素D 15万IU,维生素E 3 000 IU,铁4.0 g,铜1.3 g,锰3.0 g,锌6.0 g,碘80 mg,硒50 mg,钴80 mg。

2.2 饲养管理

试验牛群根据产奶量定量投喂精料,每天08:00、16:00、22:00分3次定点投喂。自由采食粗料,自由饮水。牛群每天早、晚各挤奶1次,其他按正常生产管理进行。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试验期间测定牛舍内温度、产奶量、乳成分、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等指标。

2.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及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舍温度的测定

见292页彩图1。

由292页彩图1可知,试验期间牛舍平均最高温度为(32.58±2.41)℃,平均最低温度为(24.55±1.08)℃。经计算最高温湿度指数(THI)为94.32,最低THI为63.36,说明试验期间试验牛均处于热应激状态。

3.2 不同添加剂对热应激娟姗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见表2。

kg

注: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氯化胆碱、甜菜碱、维生素E均有提高产奶量的作用,各组奶牛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3.3 不同添加剂对热应激娟姗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见表3。

%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在热应激状态下奶牛乳成分中乳脂率和非脂固形物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乳糖含量试验2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3.4 不同添加剂对热应激娟姗奶牛血清HSP70含量的影响

见表4。

ng·m L-1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4可知,在热应激状态下试验2组奶牛血清HSP7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知,氯化胆碱、甜菜碱、维生素E均有提高娟姗奶牛产奶量及牛奶品质的作用,其中甜菜碱能显著提高牛奶中的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P<0.05)。在热应激环境下,3种添加剂均有提高血清HSP70含量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机体抗热应激能力,保护自身免受有害应激的损害,提高奶牛热应激环境下产奶性能等作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不同添加剂对娟姗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张继慧[1]研究表明,在荷斯坦奶牛日粮中添加20 g/d瘤胃保护氯化胆碱能明显提高牛奶中乳蛋白及总乳蛋白含量。韩永利[2]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全血保护氯化胆碱可使奶牛产奶量、4%标准乳含量明显增加;添加氯化胆碱120 g/d可使乳脂率提高5.67%。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娟姗奶牛日粮中添加氯化胆碱能够提高产奶量和牛奶品质,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连红[3]研究发现,随着包膜甜菜碱添加量的增加,奶牛产奶量逐渐提高,其中20 g/d组较10 g/d组提高了0.58 kg/d,30 g/d组较10 g/d组提高了1.17 kg/d,但差异均不显著。张丽等[4]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添加15 g/d和20 g/d的甜菜碱,试验组奶牛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27%和4.22%,且乳糖、乳蛋白含量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

维生素E能够保护细胞膜和抵抗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在热应激时具有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本试验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成分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陈雯雯[5]的研究结果一致。

4.2 热应激对娟姗奶牛血清HSP70含量的影响

热休克蛋白也称热应激蛋白,其中HSP70是最保守、最重要的一种,在热应激状态下HSP表达明显增加,对机体发挥主要的保护作用。细胞的耐热能力与HSP70的浓度呈正相关,其耐热能力随着HSP70表达水平的升高而增强,当细胞内HSP70浓度达到最高时,耐热能力最强;另一方面,已经获得耐热能力的细胞重新回到正常温度下培养,耐热能力逐渐消失,其减弱速度与HSP70的降解速度一致[6]。研究指出,荷斯坦成乳牛在热应激和非热应激条件下均可表达HSP70,HSP70表达量与THI呈强度正相关(R=0.91)(P<0.01),奶牛血液淋巴细胞HSP70的表达量可作为评估其耐热性能的血液生化指标之一[7]。

本试验中,热应激情况下在娟姗奶牛日粮中添加氯化胆碱、甜菜碱及维生素E,奶牛血清HSP70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其中添加甜菜碱的试验2组奶牛血清HSP7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保护期限范围内以及相同的热应激环境下,添加氯化胆碱、甜菜碱及维生素E均能诱导HSP70的表达,使试验牛群血液HSP70浓度升高,从而提高牛群的耐热性,使其在热应激环境下能自我抵抗应激损伤,保证了热应激条件下的生产水平不会发生大幅度的降低。

摘要:为研究在高温环境下不同添加剂对娟姗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筛选出能更好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添加剂,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择体重、产奶日龄和产奶量相近、健康的娟姗奶牛3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8头。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氯化胆碱、甜菜碱和50%维生素E,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作空白对照。对试验牛群产奶量、乳成分等产奶性能指标和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氯化胆碱、甜菜碱、维生素E均有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作用,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氯化胆碱、甜菜碱和维生素E均有提高乳脂率和非脂固形物的作用,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奶牛血清HSP7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和试验3组血清HSP7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明显提高娟姗奶牛牛奶中的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同时能提高血清HSP70含量,从而提高娟姗奶牛的抗热应激能力。

关键词:氯化胆碱,维生素E,甜菜碱,娟姗奶牛,产奶性能,热休克蛋白70(HSP70)

参考文献

[1]张继慧.瘤胃保护氯化胆碱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8.

[2]韩永利.日粮中添加胆碱、烟酸和维生素C对奶牛生产性能和部分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2.

[3]连红.不同剂量包膜甜菜碱对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血液指标及Hsp70mRNA含量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4]张丽,韩兆玉.甜菜碱对夏季热应激奶牛产奶性能和HSP7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36(6):89-94.

[5]陈雯雯.维生素E对夏季泌乳水牛抗氧化性能、生产性能的影响[D].南宁:广西大学,2012.

[6]ANGELIDIS C E,LAZARIDIS I,PAGPULATOS G N.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heat-shock protein 70 in mammalian cells confers thermoresistance[J].Eur J Biochem,1991,199(1):35-39.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篇7

大力抓好奶牛的育种, 保证后代的高产性能。 在此过程中必须选择能扩大变异的范围和控制变异的方向, 它在品种 (品系) 形成过程中具有创造性的作用。

1.1 统一育种计划

育种工作的关键是使用品质优良的精液。在选择公牛时, 可以凭系谱和后裔的资料加以评定, 与之相配母牛应选择产奶量高、泌乳性能好、繁殖性能好的个体, 并通过整群建档, 避免近交现象。

1.2 建立核心群

按照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的方法, 从牛群中选择优良家系和个体作种用, 淘汰较差个体作经济用, 其目的使后代群体改进, 优秀家系和个体后代在群体中扩大, 建立核心群, 提高优良品种的利用率。

2科学饲养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奶牛泌乳能力受遗传影响仅为25%~30%;其余为饲养管理因素。 要想奶牛多产奶, 必须按照奶牛的生理变化、生理阶段及产奶量进行科学饲养。

2.1 控制保证精料

供给蛋白质和能量等营养平衡的精料, 特别是要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如棉籽饼、菜籽饼、葵花饼、豆饼、鱼粉、肉骨粉和玉米等精料。 一般给奶牛喂1.8 kg/d棉籽饼, 可以增加产奶量1.36 kg。

2.2 供足青饲料

青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 应供给足够的青绿多汁饲料。 黑麦草和松香草等饲料经青贮后饲喂, 不仅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改善饲料适口性, 而且能提高奶牛产奶量。

2.3 不同阶段水平的饲养

2.3.1 犊牛的饲养。 由于犊牛的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善, 抵抗能力差, 死亡率高, 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应该及早吃初乳, 吃足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 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同时含有大量的镁盐, 有轻泄作用, 有利于胎粪的排出。

2.3.2育成牛的饲养管理。7~12月龄是犊牛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 饲养上应逐渐增加青、粗饲料的喂量, 适当补充精饲料。

2.3.3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体弱及老龄母牛、初胎或早配母牛、高产母牛及体况较差的母牛, 可适当安排较长的干乳期, 为60~75 d。而体质强壮、产奶量高、营养状况较好的母牛干奶期可短至30~45 d。

2.3.4 干奶前期的饲养管理。 从干乳起到产犊前2~3 周。 在这阶段对营养状况较差的牛和初产牛要适当提高饲养标准, 增加精饲料。对营养状况较好的牛从干乳到产前最后几周一般只给予优质的干草, 这对改善瘤胃蠕动的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3.5临产后期低精料饲养及管理。产后3 d内减少精料喂量, 将至体重的0.5%, 并立即恢复钙的喂量至干乳期的水平, 使日粮钙磷比达到1.6∶1。

2.3.6泌乳盛期的饲养管理。精饲料是乳牛日粮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其喂量应根据产乳量而定。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饲料中添加能量饲料, 控制在7%左右;增加饲喂次数, 每天至少保持6~8 h采食时间。在生产中应做到分群饲养管理、定时定量、少给勤添。

产后101~200 h, 母牛产奶量逐渐下降, 月下降幅度5%~7%。 母牛体重自20 周开始恢复, 日增重0.5 kg。饲养上根据母牛的产奶量和体况调整精料喂量, 使产奶量缓慢下降但不应把牛喂的过肥。

泌乳后期产后201~305 d, 母牛到妊娠后期, 胎儿发育快, 泌乳量急剧下降。 应多喂粗料, 适当饲喂精料。

2.4添加适量的矿物质添加剂

喂给适量的矿物质添加剂可补充饲料中钾、硫、钠、镁、钙等营养成分的不足。 在每头奶牛的基础日粮中添加1.5 g腐植酸钠, 产奶量可增加1.7%, 乳脂率增加10.5%, 连续喂12~15 g/d腐植酸钠, 可使产奶量提高11%;在每吨青贮饲料中添加2.5 g硫酸铜、5 g硫酸钴、2 g硫酸锌、1 g氯化钴和1 g碘化钾, 产奶量可提高10%以上;每头奶牛喂蛋氨酸锌盐4.5 g, 产奶量可提高5.8%。

3科学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保证

3.1 补充光照

奶牛的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有很大影响, 合理延长光照时间, 不但能提高增重率, 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3.2 科学挤奶

科学的挤奶方法能刺激乳腺神经兴奋, 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加速乳房膨胀, 加快乳汁分泌与排泄过程, 可以提高产奶量10%~20%。

3.3 保持奶牛体表的健康

奶牛应保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可适当增加运动量, 令其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 有助于保持奶牛的健康和高产。

3.4 保证饲料的清洁安全

奶牛饲料不能发霉腐败变质, 冻结成块, 防止铁丝、铁钉、牛毛、粪便和木片等杂物混入饲料中, 影响奶牛的正常采食量。

总之, 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是一个综合措施, 只有严格执行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才能有效的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摘要:主要介绍了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主要包括选用良种、科学饲养与科学管理等措施。其中选用良种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首要条件, 科学饲养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 科学管理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保证。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要点 篇8

我国饲养的奶牛品种主要为荷斯坦奶牛,也叫黑白花奶牛。选购奶牛具有一定技术性,若不懂得挑选诀窍,买回的牛品种不纯,产奶量及产奶质量不高,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给日后高效生产带来困难。购买优质奶牛,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看品种纯不纯,看奶牛的外表特征是否符合荷斯坦奶牛的标准

优质奶牛全身为黑白花,花片界限明显,额部有白毛,腹下、四肢下部和尾帚毛为白色,毛细而有光泽,皮肤薄而有弹性,骨骼细致,血管显露,肌肉不发达,皮下脂肪沉积少,头长清秀,眼睛圆大、明亮、有神,口宽阔,下颚发达,鼻孔圆大,鼻镜湿润,颈长、皮较薄,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十分发达,全身细致紧凑。

1.2 再看体型特征是否显著

优质奶牛头颈、后大腿等部位棱角轮廓明显,侧望、前望、上望均呈楔形。侧望:将背线向前延长,再将乳房与腹线连接起来,延长到牛前方,与背线的延长线相交,构成一个楔形。这样可以看出奶牛的体躯是否前躯浅、后躯深。若是前躯浅、后躯深,说明奶牛消化系统、生殖器官和泌乳系统发育良好,产奶量高。前望:由头顶点,分别向左右两肩下方作直线延长,与胸下的直线相交,又构成一个楔形。这个楔形表示奶牛肩胛部肌肉不多,胸部宽阔,肺活量大,心肺功能好。上望:由头部分别向左右腰角引两条直线,与两腰角的连线相交,也构成一个楔形。这个楔形表示后躯宽大,发育良好。

1.3 三看乳房和尻部

优质奶牛乳房发达,呈盆形或碗形,深且底部平坦,不低于飞节;乳头大,四个乳头长短、距离适中;乳房前伸后延、附着紧凑,附着点高,乳房宽,左右乳区间有明显的纵沟,乳腺弯曲多,皮肤弹性好,乳井明显。奶牛的尻部要宽,长而平,即腰角间及坐骨端间距离要宽,而且要在一个水平线上。髋、腰角与坐骨间的距离,看起来好像一个等腰三角形。

1.4 看四肢

优质奶牛四肢端正,关节明显,肢蹄结实,无不良姿势无畸形蹄,无跛行,蹄壳圆亮,蹄叉清洁,内外蹄紧密对称,质地坚实。前肢肢势端正,肢间距离宽。当牛以端正的姿势站立时,从前方看,前肢能遮住后肢,由肩关节向地面引的垂线从腕关节中央通过,平分前肢。后肢肢势端正,由坐骨端引向地面的垂线与飞结后端相切,从后肢后方中央通过。

1.5 看奶牛是否有疾病

挑选奶牛时要特别注意奶牛是否有疾病,应观察奶牛全身的各个部位,检查生殖器官是否正常,并检查粪便、采食情况等。切记不能到有疫区的地方购买奶牛,在成交前还要到兽医卫生防疫部门检查一下你所看中的奶牛是否有结核、布氏等传染病。

1.6 要认真进行妊娠检查

牛在妊娠早期不易做出准确判断,农户不要仅凭畜主提供的情况来判断奶牛是否妊娠,必须请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直肠检查,并结合牛的生理表现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1.7 还应根据系谱来选择

奶牛品种,牛号,出生年月日,出生体重,成年体尺,体重,外貌评分,等级,母牛各胎次,产奶成绩等。系谱中,还应有父母代和祖父母代的体重,外貌评分,等级,母牛的产奶量、乳脂率等。另外,牛的疾病和防疫、繁殖、健康情况也应有详细记载。

2 环境的选择

环境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外在因素,是直接影响奶牛泌乳潜力发挥的关键性因素,对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2.1 场内保持环境清洁,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及时清理奶牛排泄的粪便,场内定期消毒,给奶牛健康生长创造清洁的生活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机会,对提高奶牛产奶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搞好绿化,改善牛场的小气候,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3 科学饲喂、防重于治

保证奶牛营养均衡。根据奶牛不同产奶期,不同胎次的营养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喂给奶牛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严禁饮用被污染的水,保证奶牛有健壮的体质,较高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确保奶牛生产出乳脂、蛋白均衡优质的鲜牛奶。

3.1 加强防疫,确保牛群健康

奶牛饲养者应当取得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核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奶牛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建立免疫档案,佩戴动物免疫标志,定期进行布病、结核等疾病的监测工作,对检出的阳性病牛,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引进种奶牛必须进行隔离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奶牛,防止疫病输入。

3.2 严格药品使用制度,防止药残超标

奶牛饲养使用的饲料、兽药和添加剂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使用国家公布的违禁药物和添加剂,对于因疾病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或激素(如催产素、促卵泡激素等)的奶牛,短期内所产的牛奶要全部倒掉,禁止供人饮用及出售。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及药品,严格遵守停药期规定,把药物残留量控制在最低。

4 规范挤奶操作规程

规范的挤奶操作可减少细菌污染保持牛体清洁,特别是后躯腹部、乳房、尾毛等细菌附着多的地方;每头泌乳母牛挤奶前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发现后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挤奶前后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消毒药液现用现配,并注意经常更换,以免菌株产生耐药性而影响消毒效果;每次挤奶时将头两把奶弃掉,可有效降低奶中细菌含量;挤奶、盛奶设备采用蒸气消毒或热水、碱水刷洗等方法及时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挤出的鲜奶应在2小时内冷却至4℃以下保存,抑制细菌繁殖,防止牛奶酸败,并在24小时内送到乳品厂。

奶牛产奶量的提高除了具备以上条件外,养殖场的管理、结构等也是符合高产奶量要求的必备条件。

摘要:奶牛品种的选择、良好的环境、科学的饲喂方法及规范挤奶操作规程等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我国奶牛饲养的现状, 通过科学的选种、科学的饲喂、科学的挤奶等方面的研究, 从理论上阐述与提高奶牛产奶量有密切联系的内在机理, 以及在实际生产中改善并提高产奶量的措施, 为改善我国目前奶牛的产奶量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料。

产奶性能 篇9

重庆市酉阳县农委丝绸公司 重庆 酉阳 409800

【摘 要】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是当前和今后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要介绍了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关键词】养蚕;省力化养蚕;应用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如何降低养蚕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尤为关键。我市部分区县在省力化养蚕技术方面取得一些新成绩,如黔江、石柱、酉阳等区县。

1 省力化养蚕的优势

利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可以适应蚕桑生产规模化。一个人能养5~8张种,较过去提高近10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需要专门的蚕室、蚕具,投资少、见效快。采用省力化养蚕,蚕儿好养、蚕体强健,创伤小、蚕病少,蚕茧产量高,蚕农收益好,效益高。

2 省力化养蚕方法和技术要点

2.1 选用优良的桑蚕品种

要想养好蚕,首先要选用优良的桑树品种和蚕品种。目前我市推广的优良桑品种主要有嘉陵30号、湘7920、农桑14号等;优良的家蚕品种如洞庭×碧波、菁松×皓月等。蚕农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桑蚕品种。

2.2 小蚕共育

育好小蚕是蚕茧高产、稳产、优质的基础。通过小蚕共育,小蚕户、大蚕户省工省时,由过去的养一期蚕需22~25d到現在只要16~18d,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张种产量比原来提高10%以上。小蚕共育省力化方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2.2.1 小蚕温育箱的制作

取3cm方形木条(选用无毒的木板条)做成长方形框架,高190cm,脚架(加温空间)高36cm,饲育箱高154cm,层高8cm,蚕盒高5cm,箱宽70cm,箱进深60cm。养蚕盒根据箱内宽窄制成纱网作底的抽屉盒,最高一层蚕盒距箱顶9cm,箱底用木板制成,对角开两个直径8cm的热源孔,用保温瓶口对准热源孔加温。蚕盒顶盖也用木板制作,中间开排气孔。箱正面开门,内挂干湿温度计。箱四周用白色聚乙烯塑料薄膜围紧。一般每箱11层,可养一张蚕至三眠起蚕。

2.2.2 叠式蚕台育

可以购置成套蚕台,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蚕台。蚕台的制作方法:用厚2cm、宽4cm木板条制成长为110cm、宽90cm、高4cm的0.9㎡木框蚕台,底部用编织布或窗纱绷紧钉牢,四角用木块钉成5cm高的三角脚,共育至二眠起分蚕,每张种需备蚕台两只。蚕台一般放置于两边,中间留一通道,蚕台离四周墙壁40cm以上,离地面40cm,每档可放15~18层,排放时要留一空档,作为操作时调翻蚕台用。

2.2.3 塑料薄膜覆盖育

在蚕匾上,运用养蚕专用塑料薄膜进行蚕座覆盖,1~2龄上盖下垫,3龄上盖下不垫。每次给桑前半小时揭开薄膜,给桑后立即盖上,眠中不盖。

2.3 大蚕饲养

目前大蚕饲育大多还采用蚕箔育或蚕台育。下边介绍几种更省力省时的饲育方法:

2.3.1 室外大棚养蚕

在室外搭建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可选取靠近桑园地势较高的地方搭棚,棚大小根据桑园面积每期蚕的饲养规模而定,2667㎡桑园需建70㎡的大棚,要求棚长14m、宽5m,上面设置阴棚,简易大棚可用竹、木搭建。70㎡大棚每次可养大蚕2张,建好后对棚内地面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把大蚕放到通风透光的大棚中饲养,棚上用树枝树叶遮阴。非蚕期在大棚内套作蔬菜或养鸡,可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达到一棚多用。

2.3.2 室内地面平面育

当蚕儿发育到5龄时放到地上饲养。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蚕具的投入、不除沙,蚕体无创伤受伤,蚕病不易发生,每次给桑可省时一半。

2.3.3 简易蚕室养蚕

最好是在桑园附近搭建一个简易蚕室,然后把大蚕放入其中饲养,蚕室标准因地制宜。简易蚕室类似塑料大棚,但在防高温、通风换气方面要比大棚养蚕好。

2.3.4 条桑育

当蚕儿发育到5龄期时,就可剪新梢喂蚕,这就是条桑育。如果是春蚕,可结合伐条,边吃边伐;如果是晚秋,可结合剪梢,边吃边剪梢,但是晚秋剪梢要留1m左右的有效条,条的顶端还要留3~4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利于桑树吸收、贮藏养分,增强抗寒能力,为来年春季桑树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条桑育每张种采叶可以节省2~3个工日,并减少蚕体受伤的机会,减少病源感染。

2.4 省力化上蔟

省力化上蔟的关键是熟蚕整齐。为提高茧质,目前采用较多的仍是网提适熟蚕上蔟、方格蔟自动上蔟、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适时添食蜕皮激素。控制熟蚕整齐的方法如下:

(1)蚕儿大眠提青分批,5龄开叶时要使蚕儿全部起身。

(2)见熟时添食蜕皮激素(1支蜕皮激素加水2kg),促使蚕儿老熟一致。

(3)网提适熟蚕上蔟,等大批蚕儿见熟后,在蚕座上薄摊几片桑叶,然后在桑叶上加盖一张有孔塑料薄膜网,青头蚕可在网下继续吃桑,熟蚕则很快爬到网上面,然后轻轻地提网把熟蚕提出撒到方格蔟上,待蚕儿基本入孔后将方格蔟挂起。

(4)为了加快熟蚕入孔,减少翻蔟时间,可利用熟蚕避光性,在室外树阴下预挂上蔟,可加速其入孔。当茧衣形成时,再把方格蔟移到室内营茧,这样有利于提高茧质。

(5)采用方格蔟自动上蔟,结合地面育。大批见熟时,将绑好竹片的方格蔟平放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到方格蔟上,待蚕儿基本入孔后将蔟挂起。这种方法也比较快,省工省时。

2.5 做好消毒防病防毒工作

做好养蚕消毒防病工作的原则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消毒要按照扫、洗、刮、晒、粉、消的步骤,彻底、全面、不留死角地进行,要选准用足消毒药量,一般采用氯制剂与甲醛制剂配合、喷雾与熏烟、浸渍与暴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病药物添食要合理,要认清病症,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对中毒蚕的处理要先查清毒源,然后根据蚕儿中毒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乱用药。只要中毒不深,采取的急救措施得当,就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常见的农药中毒及解毒措施有:(1)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用 1支解磷啶加2.5~3.5kg水,进行拌叶添食、体喷 。(2)有机氮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中毒:可采用2ml肾上腺素加1支硫代硫酸钠加0.5kg水,进行拌叶添食、喷体。

nlc202309012141

2.6 采茧

采茧一般在春蚕上蔟后6~7d,夏蚕和早秋蚕以上蔟后5~6d为宜。不采毛脚茧、不采嫩蛹茧,如果采茧过早容易造成蛹体损伤,形成内印茧而影响茧质。还要分级采茧,不售统茧、潮湿茧,否则会降低蚕茧检验等级。在装茧、运茧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用蛇皮口袋、麻布口袋等软包装,建议用专用茧筐、竹篓子等硬包装来装运,并且要轻装快运,保全茧质,提高茧价,增加收入。

浅析提高我国奶牛产奶量的技术措施

于 清

天津市今日健康乳业有限公司 天津 300401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奶牛饲养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畜牧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改善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措施。目前我国奶牛畜牧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奶牛产奶量不高,影响了生产效益,为此需要提高奶牛饲养技术。

【关键词】奶牛;产奶量;现状;存在的问题;改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对于奶制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伴随着近几年奶制品的质量风波,人们对于牛奶的质量安全问题更加关注。与此同时,奶牛养殖场也在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期增加奶牛的产奶量。

1 我国奶牛产奶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奶牛养殖场中的奶牛产奶量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于牛奶的需求。一方面是生产技术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外在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下文针对现阶段奶牛生产的概况总结出了一些奶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奶牛养殖方式不合理

奶牛的养殖有自然放养和人工饲养两种类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奶牛饲养是以自然放养为主,另一部分则是人工饲养。自然饲养的好处是保证了奶牛能够得到充足的活动空间,可以为奶牛饲养者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奶牛食用纯天然的饲料,产出的奶纯度高、质量好。但是这种饲养模式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只适合小型养殖户,此外奶牛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低,达不到标准化生产要求,不能满足市场对牛奶的需求。另外,自然放养的环境条件差,经常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奶牛患疾病的概率也比人工饲养要高,没有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饲料的安全性也没有保障,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牛奶的质量和数量都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

1.2 奶牛饲料搭配不科学

奶牛饲料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奶牛产奶量的高低。许多奶牛饲养都是以天然牧草或是农作物等为主要饲料,例如秸秆、粮食、稻草等,但在饲养过程中大部分饲养者只是将这些饲料简单地混合在一起,搭配比例不科学,导致奶牛在食用后出现各种疾病,影响到奶牛的产奶,严重的甚至出现奶牛中毒死亡的现象。除了饲料搭配不合理外,饲养者在饲料筛选上也过于随意,没有按照奶牛饲料的营养标准进行选择和搭配。一般奶牛的饲料分日常食用的饲料和能量饲料、矿物质饲料等,饲养员由于缺乏基本常识,在选择上太过随意,不能满足奶牛在产奶过程中的营养需要。

2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产奶量必须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以避免传统饲养模式的各种缺陷,另外还要合理地安排奶牛的饲料等。为了满足市场对于牛奶日益增加的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奶牛产奶的技术,以下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条改善措施。

2.1 完善养殖方式,实现标准化生产

奶牛养殖不能单一采取自然放养的模式,必须要将生产标准化和科学化结合起来。在自然放养的基础上合理地人工养殖的;在追求奶牛产奶量的同时不能忽视牛奶的质量;严格控制奶牛饲养的规模,为奶牛饲养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养殖环境,避免奶牛饲养过于集中而降低产奶量;除了在饲养过程中合理地控制奶牛的分布和规模外,还要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生产,例如在奶牛饲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奶牛的饲养规模,还要完善奶牛饲养的环境,环境卫生必须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其次,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奶牛的饲料进行科学选择、搭配,为奶牛制定营养全价的饲料配方;另外,还要对奶牛进行定期检查,避免疾病的发生;最后,对奶牛粪便的处理也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奶牛产奶量还受环境季节的影响,不同季节的奶牛产奶量是不同的,要做好奶牛的防寒防冻措施,确保奶牛的产奶量平稳。完善奶牛的养殖方式,实现标准化生产,才能确保奶牛的产奶量。

2.2 科学合理地搭配奶牛饲料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因此不仅要选择质量好的饲料,还要根据奶牛所需的营养合理地搭配饲料品种,不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只使用单一的饲料。奶牛以牧草为主要饲料,在此基础上饲养员可根据奶牛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适当添加一些能量饲料或是矿物质饲料,增加奶牛饲料的营养价值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另外,在选择饲料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能够代替牧草的饲料,牧草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为了确保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可以选择能够代替牧草的草料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作物作为饲料。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饲料的储存也不同,南方的气候比较潮湿,因此大多数以农作物作为饲料,例如胡萝卜、甘薯等,要科学搭配奶牛饲料,为奶牛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增加奶牛的产奶量。

3 总结

奶牛饲养不同于一般的农业生产,饲养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奶牛饲养除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外,還受生产技术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奶牛产奶量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养殖方式不合理,另一方面是饲料的选择不科学。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饲养者需要采取科学的养殖模式,完善奶牛饲料的结构,为奶牛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奶牛产奶的稳定性和高质性。

参考文献

[1]崔敬才.保卫村奶牛综合饲养技术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86(03).

[2]林代俊.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初探[J].中国畜禽种业,2010(02).

[3]马玉胜.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与措施[J].饲料博览,1995(06).

[4]王军,杨先霞.冬季如何养好奶牛[J].湖南畜牧兽医,2009(06).

上一篇:实验与实训论文下一篇:中国休闲体育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