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实训论文

2024-07-04

实验与实训论文(共12篇)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1

摘要:本文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背景, 对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和界定, 提出实验、实习和实训平台建设的一些思考, 期望对实践教学改革和培养实用人才的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1. 学生综合能力是就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学生就业难和社会需求人才短缺这一悖论问题, 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05年教育部主办的“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公益活动中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 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企业人士和学生对就业障碍的看法对比 (见下表) 可以看出, “综合能力”已成为企业和学生共识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1], 综合能力普遍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要求, 也就成为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了。

2. 综合能力的界定

企业需要怎样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和标准是什么?从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可看出, 他们越来越重视岗位的胜任能力模型, 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兰德教授认为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 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将某一工作 (或组织、文化) 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 这些区别特征既称作胜任能力, 认为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2]。

能力模型就是对员工核心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 确定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据统计分析认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影响力、成就导向、团队与合作精神、分析思维、主动积极、培养他人、自信心、人际理解、监控能力、信息搜集、团队领导力、概念式思考12项素质。企业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该模型的修正, 采用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的能力模型, 挑选和考察员工。因此, 学校教育应该也按照企业认同的结构化能力或胜任能力教育训练学生。

3. 怎样能够提升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日常活动, 90%已经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 在潜意识中, 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 即习惯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行为变为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的哲理。美国的杰克·霍吉先生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描述形成习惯的方式。“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者。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行动者比空想家做得成功, 是因为行动者一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 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 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了。……那么, 给予行动者动力的, 同时也是阻碍空想家进步的, 那都是同样一件事物:习惯!”

由此, 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不是传统的认知教学的说教方式, 科学路径是思想变行动, 行动变习惯。因此, 在院校构建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采取行动, 让他们在行动中训练良好的习惯, 逐渐养成当遇到问题或难题时, 自觉地从多个侧面进行思考, 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系统制订行动方案, 并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 取得高绩效。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验、实习和实训是获得习惯的有效途径

构建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行动中训练。那么, 这一系列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什么?具体说, 就是构建怎样的系列活动, 才能实现让学生获得习惯的训练?目前, 在高等院校学生培养方案中实验、实习和实训就是有效的途径。

1. 实验教学目标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按潘懋元主编的《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解释, “实验”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在人为控制下, 设置或模拟一定的条件,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条件与对象变化的相关性中研究自然规律。由实验的含义似乎容易认为是对自然科学学科而言的, 其实不然, 如果将实验的含义表述为“实验是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 在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条件, 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 从观察条件与对象变化的相关性中研究‘自然’规律”就更为合适。这里“设备”和“材料”不一定是指实体, “自然”规律不一定是指大自然界的规律, 这种表述可用于任何专业实验。这里强调的是“人为控制下设置或模拟一定条件”, 这种设置、模拟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后建立“模型”, 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观察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模型”越贴近实际, 得出的结论越能真实地反应客观规律。自然科学是这样, 社会科学也是这样, 但它的实验设计要较自然科学更为复杂, 更需要我们去研究, 根据实验的教学目的进行设计人为控制的条件, 建立研究模型, 显示研究对象变化的客观规律。不同的实验目的不一样, 各实验的目的都要服从实验的教学目标, 就是要通过实验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维的方式。

2. 实习教学目标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 以锻炼工作能力。实习突出的是到实际中去见识, 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学生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 借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验证间接知识, 或综合运用知识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实验, 是真实的工作环境, 要了解真实的工作情况, 如果用描述程度的语言来定义的话, 认识实习就是“初步了解”, 专业实习就是“局部深入了解”, 毕业实习就是“全面综合了解”。实习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在实际环境中考察学习, 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化思维训练。

3. 实训的教学目标

所谓实训, 通常认为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为达成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专项训练, 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和难题的正确意识, 从而能够习惯性地从多方位思考, 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 系统地策划解决方案, 并且有效地组织解决问题的行动, 并高效地做出成果。实训突出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 面对发现的问题, 养成思维的习惯,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

三、实验、实习和实训平台建设

平台的搭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 平台的搭建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符合软件建设要求, 随着教育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的增加, 硬件建设所需投入已经不成问题, 平台建设着重要在软件上下工夫。

1. 实验室建设

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实验, 实验以锻炼思维为主要目的, 实验是载体, 理工科的实验设计有很多传统实验可借鉴, 而管理类的实验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实验设计缺乏科学性, 很不完善, 其主要原因是对实验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因此, 实验室建设应该在开发、设计实验上加大投入力度。实验设计主要是要确定研究对象, 明确哪些参数可以成为人为控制变量?主要考虑哪些参数变化的影响?改变哪些参数会引起结论的变化等。实验室硬件建设的原则是宏观加微观、实物加仿真。所谓宏观, 就是通过微缩展现物流运作过程, 微观就是对运作过程中的某部分进行放大;实物就是将物流企业中使用的设备搬进实验室, 仿真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模拟物流运作各个过程。

2.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当前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的一个瓶颈问题, 特别是高校学生毕业实习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比例很小, 绝大部分学生实习不能落实。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就业压力, 学生不安心实习, 将实习作为寻求职业的机会, 频繁调换实习单位, 小企业学生不愿意去, 大企业管理规范, 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二是缺乏指导教师与企业沟通的机制, 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实习的认识不统一, 学生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要求;三是企业缺乏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 育人的大环境不存在, 由此造成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名存实亡。要解决实习基地问题, 应建立一种机制, 使企业和社会将接待学生实习作为自己的职责, 同时, 加强学生毕业实习的管理, 将企业对毕业生实习鉴定作为求职需提供的重要参考依据。

3.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的概念是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建立起来的概念, 实训是一个模拟过程, 需要有环境, 又要可复制, 因此, 实训基地应建立在学校, 现实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有困难。以管理实训设计为例, 具有下列的特征:

(1) 以工作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2) 体验达成结果的全过程;

(3) 置身于真实管理平台和环境 (业务) 之中;

(4) 让学生遇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以项目或任务的结果为检验标准, 通过一项完整任务的实现, 让学生在行动中遇到问题, 使他们有机会利用各种现实管理工具, 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直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 使他们有可能在做事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久而久之, 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日磊.“结构化能力”让你离晋升更近一步[J].世界经理人, 2000, 4:56-58.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2

课题凸台零件的加工

授课日期2008-04-22授课班级数高071

教学目标通过对凸台加工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已学的G01、G02、G03、G41、G42等编程指令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项目计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

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识图、精度分析、工艺编制、计算与编程等能力。

2、方法能力: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感受一般数控加工的工作流程,学会表达解决 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社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展示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

课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教具数控铣床、计算机、投影仪、图纸、实验材料、测量工具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含时间分配)

一.项目下达和项目介绍----------------------教师(5分钟)二.项目计划----------------------学生(15分钟)三.项目计划的展

示----------------------学生(10分钟)四.计划调整----------------------学生(5分钟)五.项目的实施----------------------学生(30分钟)

六.项目成果的展示----------------------师生(12分钟)七.项目评价----------------------师生(8分钟)八.教师小

结----------------------教师(5分钟)

课后记

根据授课进程,本班学生经过近7周的学习后,要求具备对已学编程指令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完成“凸台零件”的加工。本次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工艺分析、编程、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步骤一: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向学生下达项目书。

步骤二:学生按照项目书拟定项目计划。

步骤三:学生展示项目计划。

步骤四:修订项目计划。

步骤五:学生按照确定的计划书实施项目。

步骤六:项目成果的展示。

步骤七:项目评价。

步骤八:老师小结。

《电子技能与实训》教学思想述说 篇3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是由基础技能与实训、基本技能与实训和实用技能与实训三大部分组成,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及实际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终合性的人才是执教者施教的重要的一环。

职业学校教师在教电子技能与实训课时,应在讲授的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放在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上来精心策划和设计授课程序。这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对偏深的理论内容和陈旧知识进行删减,把重点放在如何领会、操作、实训、运用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上。

二、创设现实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欲望

托尔斯泰有句经典:“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当教师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时,必须有热腾腾的教育情感,用教者的智慧舞动起青春的课堂,用现实的教学情境舞动起学生的心灵。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的现实情境如何创设呢?

1.教师要博览群书,知识面要宽,文化底蕴要深,这样授起课来才能厚积薄发。

2.教师要有比较好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师要有教学艺术和在课堂上展现出良好的表演力,鲜明的时代感、丰富的幽默感。

三、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益的课堂

电阻器的识读通常比较枯燥,若按部就班地照课文讲学生就会疲惫提不起神。换一种方法,加进愉悦的元素可就大不同了。教师可以这样编写歌词:“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1234,567,890;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1234,567,890。别的那哟哟哟,别的那哟哟哟,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并套用《青春圆舞曲》旋律,歌声一飞起来,课堂就沸腾了。这样教师牵着学生,把学生引到兴趣的港湾,再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深入地学习钻研。这种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和富有生命力的。

四、树立实训新理念

手工锡焊的技术和技巧是五步施焊法。常规实训是教师要求学生有一个模仿练习阶段,是大量地操作、重复训练,教师则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随时纠正错误的工艺,特别是学生初次学焊接,火候掌握不好时。教师对一些带有倾向性及普遍性的问题要讲清楚并发现典型,以促进学共同提高;经过一段时间让学生头脑中的操作表象和操作要领付诸实践,通过模仿练习慢慢达到学会,再经过一定次数的焊接练习,进而熟练。这个实训时间过长,人会懒散、缺乏热情。若教师一味强制以求得效果总有遗憾。若教师转变思路,树立新的实训理念,效果就不同了:教师可以把待修的MP3、手机、ATX主机电源等,有选择地指导学生焊接(当然这应该首先让新的学习尽可能地发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基础上)。这种成功的实训,它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感受,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外,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于创新应变能力。

五、让教学与快乐携手

在教学中,为什么要加进快乐元素,学生们怎样才能得到欢乐?这是教师在教学追求中应该寻思的问题。学习,它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的话,会越学越累,效果不好;打球,也是一种劳动,学生尽管玩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说不累是假的,为什么玩?因为在玩中获得了快乐,这就是“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愉悦的时候,是接受知识,提高技能效果的最佳时期。

教学的快乐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是知识快乐,教师除了把难记的枯燥的理论编成歌谣,活跃课堂激活学生外,还应该讲究语言,一张嘴,学生就愿意听,乐意接受。教师在讲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信号流程、具体指导学生作音频功放时,要讲音乐在功放里怎么走,高音、低音、中音有何表现。

第二是技能快乐,教师可以从教材实训中挖掘出它的快乐:如教材中讲“家用调光台灯”制作,教师可指导学生实际做;还可以教学生做出“音频功率放大器”等等。学生在具体制作获成功后,定会在心里产生美好的感觉。

第三是方法快乐,方法快乐靠什么?一是联系实际;二是勇于创新。没有新东西,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打不中学生心灵之海,浪花怎么飞溅。电子技能与实训,有的靠理解,有的靠背诵,有的则是实操训练反复多次形成技能。老师有什么方法让学生顺利地理解、背诵、实操,形成技能呢?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老师能教会小朋友读古诗,她用的方法可是“唱”啊!我们有那么多的知识技能要学生掌握,没有方法行吗?理解的东西我们要想方设法吃透它的含义;背诵的内容背不下来就唱,这就是创新……

研究电子教学的思想重要,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艺术实用。从教者若能认真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踏踏实实地努力,是能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欢乐的教学氛围。

数控实验室与实训中心的建设 篇4

一、数控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任务是为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层次的建设上,设备配置以教学型设备与装置配备为主,所有设备和装置以开放性、可重组的方式为好,设备的开放与可重组才能给实验的开放与可重组提供可能,只有实现了实验的可重组,才有可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自行确定解决方案,自行完成实验,这种实验不是某一原理的验证性实验,而是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用通行的技术方案,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应用技术型实验。

实训中心建设:在实训中心层次的建设上,指导思想是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业环境,不仅设备的配置应是生产型设备,而且在设备布置、现场管理等方面都应体现出现代生产车间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其中心任务就是以真实的现代工业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的数控培训中心设备配置如图1所示。

二、软、硬件配置要与发展方向相适应

软件的配置:除了硬件设备的配置外,软件的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功能有了很大增强,基于CAD/CAM技术进行图形交互的自动编程方法日趋成熟,这种方法速度快、精度高、直观、使用简便和便于检查。机械CAD/CAM技术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使用。CAD/CAM软件、DNC软件都是必备的软件,更高一级的PDM软件也应列入考虑之列。

三、把握发展方向瞄准市场需求来开设实训课程

作为培养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战略层面上大批人才的职业教育任重道远,职业教育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应满足以数控技术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数控维修、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围绕这几个应用方向,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应结合以数控技术课程为中心的专业课程,如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技术、CAD/CAM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四、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纳入正规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并应得到充分重视

1)操作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机床、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及计算机的操作等。2)认知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英语和INTERNET技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发明的创造能力等。3)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能力,数理计算和图表展示的能力,工业美学造型的能力等。4)其它相关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注重环保和节约的能力,自我发展、业务交往及社会交际的能力等。

五、实践教学框架结构说明

(一)课程前的知识技术储备和认识

主要有普通机加工的实习,计算机的操作及软件使用等。

(二)实习

1.专题实习

阶段一:数控加工编程实验。1)功能。结合数控加工的工艺特点,分别手工编制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简单加工程序,让学生掌握手工编程的方法;熟悉坐标系的建立、常用地址符及其含义、G、M等标准代码以及数控加工工艺。2)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在课堂上作简要介绍,然后进入计算机房使用vanuc3.0数控机床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手工编程及模拟仿真,指导老师演示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上机床输入所编程序再简单操作机床,该软件可以自动批改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评分。

阶段二:数控机床操作实验。1)功能。本实验以学生手工编程,加工简单零件为主,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重点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参考点设置、对刀方法;明确在加工过程所能遇到的若干问题;简单了解数控系统原理。2)教学方法。数控加工现场教学,先由老师讲解演示加工过程和数控机床安全、保养知识,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操作一台机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对刀及零件加工,完工后自己测量工件、收拾现场、保养机床。

阶段三:数控系统原理实验。1)功能。本实验以数控系统为主要对象,配合本课程课堂教学进程,尽量使数控系统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对数控系统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加深对数控系统原理的理解。2)教学方法。实验前老师在课堂上先对此实验进行分析,进入实验室后,先由老师对平面化的数控系统实物作全面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详尽了解数控信号的来龙去脉和机械执行机构的运动。然后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进行数控系统的组成、连接等项目。

2.综合实习

1)功能。本实践周为期3~4周,主要使学生从较复杂的手工编程到运用机械CAD/CAM软件设计造型并加工出具有一定难度的实体零件;对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具有更深层次的熟悉和了解,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面临毕业设计和就业上岗之前有一个全面而强化的训练。

2)教学方法。本实践周可安排学生在计算机房、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分别交替进行,同时进行不同内容的训练,即手工编程、机械CAD/CAM软件设计造型、编程、上机床加工同时进行。

3.毕业设计

根据以数控技术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几个应用方向,总结所学课程的知识和技术,选择一个既有创新又有应用价值的课题,最终将设计方案实现出来,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

实验、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分工协作,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的进行结构设计,将对教学过程大有裨益。

摘要:建立灵活、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建设数控专业的实验室与实训中心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心任务就是以真实的现代工业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控,实验室,实训中心

参考文献

[1]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1) .

商务礼仪与实训总结 篇5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学习礼仪知识,通过一系列的讲授、观看视频讲座和排练情景剧来让我们参与其中,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正确的站姿坐姿蹲姿和走姿,在学习的同时开始改变,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练就好的仪态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自信,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注重仪表,如何进行着装搭配,同时还学会与不同人士之间的握手、介绍、递交名片礼仪,还有简单学习了用餐礼仪。

我们知道在大学教育中,实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习,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接触到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无知到认知,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

的过程是美好的。在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想法。

本次实训,我们首先学习了礼仪的概念,以及礼仪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课堂中还不时有朋友们的演习,老师的示范,听来也容易接受,更可以根据所学习的礼仪知识来衡量自己!因为一个人的底蕴跟内涵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别人发现的,所以我们需要礼仪,这扇展示自己的窗户,在我们接待校友的途中,礼仪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一个随时都在推销自己的商业化年代,我们更需要标准专业的礼仪!

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商务礼仪作为指导、协调商务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为社会中全体成员调节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在商务礼仪培训中,老师主要讲述了关于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交换名片、在宴席中宾主的礼仪知识、以及对于男女着装的问题在不同场合该如何搭配等方面的问题。在职场中,男士应该穿西裤皮鞋衬衫,整体保持适应协调性,在颜色的搭配选择上,应该以净色为主,全身的颜色不应超过3种。在选择衣服着装的问题上,尽量能够让衣服衬托人,不能让衣服抢了自己,让肤色决定服色,脸型决定领形,体形决定款型,价位决定价位。着重从颜色、款型、质地三个大的当面去选择服装,穿出自己的个性、穿出自己的品味。对于职场形象塑造应秉承这样一个原则: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在商务礼仪交往中,在作出相互介绍时,应该先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本单位的介绍给其他单位的人。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对于我们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礼仪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问,或者说是一门技能。金融行业里经常要跟消费者跟客户打交道,要想别人接受你的业务,就必须要让消费者跟客户接受你这个人,这样才会对你的公司跟业务产生最初的好印象!然而礼仪就是人与人沟通中所必须的诚意,尊重!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礼仪都没有,又有谁能够接受得了他,更别提跟这种粗鲁的人合作做生意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衣食足而知礼仪。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很重要的。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礼仪就是前人定的规矩、家法和行规,做人的规则。“礼由心生”,一个具有良好文明意识的现代人,礼是必备的基本教养,必须表里如一。“文明礼貌服务,怎么对待别人?那就要做到‘待客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不仅要形式美而且要心灵美。”金正昆教授给我们的启示是,良好的礼仪可以赢得陌生人的友善,赢得朋友的关心,赢得同事的尊重。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之美、综合之美、完善之美,更代表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

商务礼仪看似虚无抽象,其实包含在我们每一天的工作中。作为一名工作在服务岗位的员工,每天都会接触一些不同层次、不同修养的人,这些人都是我的客户,他们就是我在商务交往中的对象。对照自已在为客户服务中的一言一行,我感觉有很多地方都还有待改进。对待客户,既要坚持公司的原则,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时也要从客户的角度着想,灵活地处理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琐事,尽可能地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同形形色色的客户处理好关系。

得体的商务礼仪,体现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人都是平等的,既要尊重自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而尊重他人是要讲究一定方法和原则的,要善于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友好,为他人所接受,形成互动,否则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总的来说,我觉得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便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所以,如果都能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同时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仪容仪表,以乐观积极的形象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那么我们不仅能提升自我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充分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创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礼仪不仅仅表现出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更体现出自己的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是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支持。作为以后所在工作单位中的一员,一言一行代表的是个人单位的形象。我们应该更好地将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来,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工作,做好市场工作,提高自身业务知识水平,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大学生学习商务礼仪作用和意义以及商务礼仪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作用,学习和了解商务礼仪上知识,对我个人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也是我们能以一种很成熟的心态面对人生,在大学,除了知识的学习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讲礼仪的,做为大学生交我们不仅要有高素质,高技能,更要懂礼仪,礼仪是赢的自尊的基础,我们的学生时代就是我们塑造自我形象的时间,通过实训我们了解了社会需要有素质,懂礼仪的大学生,企业需要,我国的发展也需要。过本次实习,我们了解了 商务礼仪知识,提高了个人素质。现在社会商务礼仪已经成为个人素质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商务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学校里面是一种世界,到社会上面又是另一种世界。虽然是很简单的礼仪实训,但在社会上看到的却是另外的一番情景。不是正规的商场、宾馆,服务人员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6

【关键词】机械制图实训;科研;创新能力

《机械制图》是高职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研究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规律与方法的学科,是人们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是现代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文件,被称为“工程界语言”。 机械制图中包括了材料、加工、表达方法、尺寸标注、基准选用、技术要求、标准使用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大学学习期间接触机械知识、接受工程训练的第一门实训课程。将机械制图实训过程与科研相结合,探索科研训练引入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制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科研带动教学,以科研促教学,两者相结合,使教学得以成功和完整的实现。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职能的一种永恒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科研所獲得新知识的剧增,推动了教学加速改革,教学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带动推进了教学的改革。科研是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学的一个源头。如何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充分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优化选择制图教材和参考书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设计基础,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生产产品为载体,以应用为目的,本课程不仅具有识图、绘图训练的系统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技能训练来分析零件的构造,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熟练使用测量工具,采取合适的测量方法量取所需数据,分解任务,有计划步骤地完成测绘全过程;进行正确的尺寸基准选择,尺寸、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等技术要求的标注;具有对数据的处理和查阅国家标准、机械手册等能力,能用手工绘制草图和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等。另外零部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改进更新,所以,总使用以往的课程教材,一些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以往的产品也许就有可能淘汰,只有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选用企业的真实产品,成为最新学习技能和工作技能相适应的途径。

二、将科研引入教学,精心设计实训环节

在制图实训环节上,做到精心教学设计,做到师生互动。对专业课教学,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的矛盾。对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合理化改革和精要化的设计,进行同类合并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内容,增加当前制图发展最新技术等内容,同时让学生了解本校在制图实训方向的最新动态,逐步将学生引导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让学生带着需求、带着欲望去学习。并且在教学中将科研、生产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新成果、科研论的主要论点充实到课程中,以实例进行讲解,并通过教学使其转化和升级,启发他们进行独立思维与专业思维;同时将科研中的难题也引入教学,努力形成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在实训教学中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除了正常教学实践环节中的仪器绘图、零件测绘、草图训练和计算机绘图、形体构思训练、三维实体造型、创新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还可以根据机电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开展计算机绘图竞赛、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设计部门和机电企业的车间参观等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在制图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情景,培养现代化所急需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高技能人才。

四、开放制图实训室,加强科研训练

制图实训离不开实训室,学生的基础有所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开放实训室的需求极为迫切,尤其参加国家和省里的竞赛的学生,他们的绘图知识相对其他同学而言比较扎实,绘图技能也比较高。训练内容主要是尺规制图,内容的安排上先进行最简单的组合体及机件的表达方式模型的绘制,其次又进行了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最后又对其计算机绘图能力进行了培训。整个训练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既加深巩固了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通过对组合体及机件的测绘掌握测绘零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来提高绘图技能,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同时又通过对复杂装配图的绘制,提高了其综合的制图能力,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结束语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运用科研的方式,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科研促进教师革新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授课质量。同时,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不断从事科研,就可能使讲授的知识体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避免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王乐,屠于梦,李晓艳.科研促教学.

[2]严伟.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机.械制图.

G73指令编程与实训 篇7

职校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他们朝气蓬勃, 具有理想。他们对实训课兴趣浓厚, 技能要领掌握快。但他们又畏惧理论知识的学习, 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于是我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做中学”, 让学生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我校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 其优点是知识系统性比较强, 指令由简到难, 层层递进, 易于学生掌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对教材做了一点处理, 引入宝塔的加工作为本节课的项目。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堂课的任务,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展示交流法、先会后懂法, 最终的目的是突破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编程指令, 提升操作技能。其中任务驱动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我将学生进行分组, 两人一组, 共十二组, 并准备好学生的任务书, 工量具和毛坯, 且与实训指导老师沟通好,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应做好设备检查、领取工量具和毛坯。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反馈、任务提升五个阶段。

一、任务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课程, 用时五分钟。该环节我引用六和塔的视频片段, 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并展示上一届学生完成的作品, 最后引出本次课的任务, 零件宝塔的加工。可视化的导入既可以明确任务, 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任务分析阶段

制定工艺, 明确目标, 用时十分钟。在此阶段我将下发的零件图和工艺卡片, 学生两人一组展开讨论, 讨论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填写加工工艺卡片, 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以及各个过程切削参数的选用。学生讨论后, 我会把参考工艺提供给他们, 在此我将强调刀具的选用。在加工宝塔外圆时, 由于其形状比较复杂, 如果采用刀尖角为60°的外圆车刀, 将会产生刀具干涉现象, 所以应该使用刀尖角为35°的外圆车刀, 才能顺利完成加工。在切断时, 可以选用刀宽为3mm或4mm的切断刀, 但应保证其有效伸出长度大于切断部分的半径。在车端面和去毛刺时, 可以采用45°外圆车刀。确定加工工艺后, 学生开始尝试编程, 但是因为还没有学过G73指令, 学生在编程时一定会遇到困难, 我会先提供零件的加工程序, 重点提示第四和第五段程序, 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布置任务, 让学生在加工过程中, 注意观察G73指令加工时的刀具轨迹。这样的安排可能避免学生独自安排加工工艺和编程的畏难情绪出现, 降低学习难度, 而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任务实施阶段

同伴协作, 完成操作, 用时九十分钟。本阶段在数控车间完成。在学生实训前, 我将强调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文明生产, 强化安全意识, 并与实习指导老师一起分组给学生做示范, 强调操作要领, 示范的内容主要是该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难点, 切断时要注意转速和进给速度是否匹配, 以及切断刀是否装正。调头装夹时, 由于夹持部分很短, 如何调整装夹, 保证零件的同轴度和总长。当学生加工零件时, 我将巡视车间, 做好实时指导。学生两个人一组, 分工合作, 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负责程序录入和零件的测量, 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操作, 等第二次加工该零件的时候, 互换任务。这样既可以做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岗位意识的形成。

四、任务反馈阶段

展示成果、分享心得, 用时十五分钟。在这个阶段, 学生回到车间旁边的小教室, 师生共同完成评价表, 其中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操作规范、同伴协助和7S理念的评价, 我将在巡视过程中完成, 本阶段我将对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拿出来讨论分析, 有的尺寸不正确, 有的刀具干涉, 有的表面粗糙, 有的甚至宝塔顶部断裂, 一一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的方法, 避免下一次加工时再出同样的问题。然后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交流加工心得。完成情况较好的同学中, 有的说, 我要把这个零件当成工艺品, 放在我家里的书桌上;有的说, 我要把这个零件当成礼物送给我的爸爸、妈妈, 自信得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五、任务提升阶段

努力达成知识目标, 用时十五分钟。在此阶段, 学生已经完成零件的加工, 回过头来对G71和G73指令的编程格式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异同。在此应强调, 虽然G71指令和G73指令中都有U和R, 但是它们的含义完全不同, G71中Δd代表吃刀量, e代表退刀量, 而在G73中Δi代表X方向上的总退刀量, d代表循环次数, 应把知识点讲透, 便于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加工过程中对G73指令走刀轨迹的观察和G71、G73指令刀具轨迹的仿真视频比较, 归纳总结两者各自的适用场合。G71指令适用于精加工、轨迹单调递增的零件, 而G73指令可以精加工轨迹不是单调递增的零件, 但是G73指令加工效率低, 主要用于铸件和锻件的加工。

本次课教学效果良好, 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比如先会后懂法教学, 它能降低学习难度, 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避免在课堂上多“看客”, 少“演员”的局面。

摘要:本文通过行为导向法在G73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G73指令的参数含义和编程方法, 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8

物流管理是注重经验的职业,大多数的物流岗位在招聘中都把经验作为重要的招聘条件之一,所以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都希望把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顺利跨过课堂知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这样实习和实训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实习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认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上机实训是物流实训的重要手段。现在的物流管理,几乎没有一个企业能离开计算机,掌握物流软件的一般结构与常规操作方式是本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之一,而且通过操作物流软件,还能加深对相应的理论课程的理解。所以选择合适的实训软件,做好上机实训课的组织和管理,对于提升物流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

1.1 两种流行的方法。

第一种是从教学要求与教学需要出发,强调人人过关,核心技能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所以实训课的上法与理论课相似,每人一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相同的软件或同一个软件的相同的客户端,给每个学生分配的任务都一样。这样的课程一般首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讲解实训软件所针对的业务模型,教会学生软件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自己熟悉各种基本操作,最后以上交作业或操作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软件操作的掌握情况。这种方法是最容易想到的,也是现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基本不涉及到具体企业的运转情况,甚至不涉及到具体的业务内容,只是就具体的应用软件教操作方法,很像企业中应用一种新软件之前的操作培训,不妨称为普通实训法。

第二种是强调要模拟企业的真实操作环境,以尽量接近软件实际使用状态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如对每台计算机或每个学生规定角色,甚至每人进入的程序或程序的界面都不完全一样,每个任务都需要许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还有更进一步的,到相关的企业去收集实际的应用单据,然后把这些单据作为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按企业的实际要求,在与企业完全一样的软件环境中,把分配的单据上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相应的报表作为检验任务完成情况的手段,以使学生们获得更真实、更接近实际的体验。这种方法不妨称为模拟实训法。

1.2 普通实训法的优缺点。

这种方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相对简单,所有学生面临的环境、接受的任务、操作的步骤都是完全相同的,有利于教学节奏的控制,也有利于学生的互帮互学,在理想状况下大家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实训课的教学过程可以与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应起来,让学生体会理论课中讲授的管理方法或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到底是怎样做的。

但是这种方式虽然在形式上与企业中的操作培训相似,实际过程与效果都与企业培训相差很远。因为在企业中,参加培训的都是相关的业务人员,他们学习操作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业务,所以很自然地会把培训内容与业务操作联系起来,不懂就问,最后的培训过程必然会从如何操作软件过渡到如何完成业务。但学生完全没有这样的知识背景与动机,在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老师教的基本操作方法上,他们的目标和兴趣很大程度上放在能否通过最后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一般都是看结果,很难考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所以这样上课一般只能让学生掌握实训软件最基本的,或者说是软件的界面上看得见的那些必须的操作,至于实际应用中很关键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者管理上非常重要、但在软件操作上不是必须步骤或无法精确考核的一些内容,学生根本没有兴趣。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训练和掌握的软件内容只是软件实际功能的一小部分,和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形有很大的差异,即使以后到工作中用到的是同一款软件,他们还是要花很大的精力熟悉了企业的环境和实际的应用要求,重新学习后才能熟练应用,很难达到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小就接触到计算机,现在计算机以及类似的手机等智能设备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操作对他们已经不成问题,稍微讲解和练习一下就会,即使没有相关的实训课程,他们到工作岗位上后对于应付正常的单据输入之类的工作也不成问题。所以在软件的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整个业务的流程以及各业务环节之间的依赖与制约关系,在单据的内容不太正常,或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太正常的状况时,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处理才是对他们能力的真正要求,也是专业人才与非专业人士的区别所在。

1.3 模拟实训法的优缺点。

模拟训练法由于是模拟企业的实际应用,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关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方法,还会关注到业务的具体流程,以及自己与上下游工序操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之间的讨论涉及到不同的岗位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对软件的理解比前一种方式更深刻,对某些细节更注重一些。

但是在这种方式下,一个任务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所操作的环节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与自己的岗位距离较远的业务环节往往不够关心,从而对软件的全貌缺乏了解,而且不同的岗位接触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课程中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有较大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需要对不同岗位进行轮换,对于复杂一些的软件,让所有的学生轮换操作所有的岗位是不现实的,所以这种方法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适合很多学生一起上机实训,对大量的学生(如五六十人甚至以上)每人分配一个岗位不现实,一是没有这么多岗位可分(任何业务都不会复杂到这种程度),即使有,如何分配任务让这么多人一起动起来,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可以使用折中的办法,对学生分组,一个小组操作一个岗位,不过小组中的人不能太多,三到五人比较合适,否则有些人不愿意或轮不到操作,而且后操作的人只是在前面操作人的基础上重复一遍,没有探索的过程,达不到这种实训方式的目的。此外,这种方式也不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 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实训软件的要求

2.1 模拟实训法对实训软件的要求。

对于模拟实训方式,由于要求实训过程要尽量接近企业的实际,实训软件可以直接用实际的应用软件,但是基础数据的设置要求较高,最好有真实的企业应用实例做基础。因为这类软件中有许多的环节或操作步骤与企业的特殊环境或管理传统联系在一起,忽略了它们有可能在实训过程会碰到一些奇怪现象,难以用正常的理论解释,受到学生的质疑,而要绕过这些特殊的地方又造成许多现实的操作路径不能被学生所了解,失去了尽量接近实际的初衷。

2.2 普通实训法对实训软件的要求。

对于普通实训法,直接使用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也行,但在实际的课程组织过程中老师们会感觉到许多的不方便,所以现在一般都用专门的实训软件,它们一般是在真实的应用软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特殊需求进行改造形成的。改造一般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适合多用户同时操作,这是教学软件与实际应用软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很多教学软件改造或者测试不完善的地方。实际应用中,除了少数的大型软件或专业软件,如ERP或有大量坐席的CRM类软件,一般的应用软件在并发性能上的要求都是不高的,因为一个企业本来有权限操作应用系统的人就不是很多,这些人同时用相同的权限、做同一种业务的机会就更少,所以一般的应用软件在四五个人同时做同一个业务时偶尔发生冲突并不影响应用,但是在教学环境下这样的性能就不够了,上机实训至少一个班同时进行,需要能允许几十个人同时做同一个业务。

第二是设置特殊的电子考核功能,能借助于计算机布置某种类型的任务,并自动监控学生们的完成情况,如题库、操作考试功能等,减少老师在课堂组织中的工作量。

此外对软件功能与流程还应该做适当的裁剪,对很细节的管理与控制要弱化,因为这些要求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没有交集,学生不理解,也没有兴趣,硬逼他们去做他们只是当成操作流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能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既达不到实训的目的又有可能使学生曲解相关业务的合理流程;但又不能完全去除,否则会使学生认为应用软件的操作很简单。同时对一些原来靠业务的关联性相联系的环节设置硬性的控制点,以便于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和操作结果。

2.3 不同类型的实训软件对课堂组织的影响。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实训软件特性的要求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购买软件的时候,就要考虑这门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式,而不能仅仅看软件提供商的宣传。

如果采用普通实训法,要采购针对教学需要优化了的软件。对这类软件,实训手册、考核功能与题库等设施当然重要,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类软件最大的问题在并发性能上,同时上机的学生一多,软件的稳定性就迅速下降,甚至经常崩溃,使学生对软件的质量产生怀疑,进而怀疑学校或老师的工作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采用模拟实训法,也不是随便哪种软件都可以,最好要附带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软件在某个企业的实际应用环境(基础数据包),以及企业的实际应用数据与单据(任务包)。

如果实训软件已经存在,可是又想改变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式,可不可以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的。如已经有的是适合普通实训法的软件,要改成模拟实训法一般问题不大,需要的是一个对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有充分了解的老师,去设置尽量接近企业实际的基础数据包,并开发模拟企业实际运转过程的任务包。如已经存在的实训软件是适合模拟实训法的,能不能改成普通实训法则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还取决于软件的并发性能。如果软件的并发性能好,则老师所需要做的是寻找合适的练习与考核方式,修改实训手册,如果软件的并发性能不好,一般来说转换组织方式是难以做到的。

摘要:简要介绍了在物流实训课程中广泛使用的两种课堂组织方式,每种方式的指导思想、课堂组织的特点与难点,并讨论了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实训软件的要求,以及不同类型的实训软件对实训课程组织的促进与制约作用。

关键词:物流实训,课堂组织,实训软件

参考文献

[1]边秀英.促进教学法:报关和货代实训中的新尝试[J].中国市场,2009(28):78.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9

1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与改造,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布线系统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与时俱进,通过方式方法的改进,满足各种行业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网络综合布线相比原有传统的布线,它的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无法相提并论的。它表现出来的尤为明显的特点是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扩展性、先进性和经济性。(1)兼容性。所谓的兼容性就是指它能够把目前所用的通讯设施与程序应用于多种系统中的特征。网络综合布线是将已有的有线无线电话、模拟数据、图形图像以及多媒体内容经过统一处理规划,再利用一定的有标准和规范的传输介质,把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信号综合到一个规范的系统中。(2)开放性。所说的开放性是指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形式,它能够适应很多知名商家的产品,并支持符合国际上的多种现有标准,同时支持各类通信协议,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对于传统布线而言,用户一旦选定了某种型号的设备,与之配套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也随之固定,无法扩充,如要更换一种设备,原有路线将全部更换,必须重新规划,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可怕的,要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物力。(3)灵活性。由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所有信息都采用标准的传输介质与相关硬件,采用相应的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支持语音、传真、多用户终端等。所有设备的开通和更改都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的结构,只需要作一些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灵活多样,各部门既可独立组网也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4)扩展性。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按照国际化标准实施的完善线路,因此,不论控制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配置再怎么随技术腾飞,将来也是可以很轻易地将所有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5)先进性。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缆、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多种传输介质混合布线,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开成一套完整的系统。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进行布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用户已经可以把光纤铺到桌面,大大提高了带宽容量,轻松享受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提高了工作效率。(6)经济性。通过网络综合布线的标准化工程施工可以极大地降低运行成本。

2 网络综合布线在各学校教学的现状

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用工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训》都作为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就业岗位是网络与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测试工作岗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熟悉地知道国际与国家规范,养成对智能楼宇综合布线工程的规划、施工、验收等项目有很好的专业水平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而目前,该课程在各学校的教学状况却是教师觉得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难以实施;学生在课堂上萎靡不振,毫无兴趣可言;用人单位认为学生技能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工程项目人才的需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2.1 着重理论,轻视实践

现阶段,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应该是一门理实一体紧密融合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相关操作经验或学校实训条件有限,很大一部分老师基本只能集中讲授课本知识,在讲台上引经据点、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云里雾里面、昏昏欲睡。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而又少,造成学生只能了解相关定义而不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导致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不足,最终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2.2 只考虑安全、成本,忽视施工方向的实训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是任务模块操作技能形课程,它由综合布线系统相关施工规范和施工流程、认识实训设备器材与工具使用方法、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方案施工图、水晶头制作、各类配线的安装与端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施工、调试、验收交付与管理等多个部分组成。但是在学校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学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安全情况和教学成本,对一些高档设备,特别是价格不菲或者损坏率较高的设备贮备是有限的,例如在综合布线课程中使用频繁的光纤切割机,一台设备就要几万元,学校不可能配备足够的数量保证实训的效果,所以在此类实验中,经常只能是老师唱独角戏,或者个别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大部分学生只好旁观并不能直接参与。所以在具体教学时可能就会选择相对安全和成本较低的网络设计图、水晶头制作、配线端接方向的实验操作,从而降低了施工方向的实训。

2.3 教师实践水平较低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主导任务是依据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描述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测试、验收和维护等内容,突出学生在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的一线教师很多是大学刚毕业就踏进了教育事业的大门,缺少企业的实干经验,不能系统的教授网络综合布线的施工过程,上课时只能笼统的讲述理论知识,更不能以项目式方式完成工程的实训,学生而从无法知晓综合布线工程的完整流程。由于教师在这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相关工作。也使得企业单位在用人时难以抉择。

2.4 忽视全面培养学生

还有很多学校是在技能大赛的诱惑下才开设了综合布线这门课程,学校为了能在技能大赛中有所表现,取得不俗的成绩,经常会不惜动用全校的人力物力去发现和培养大赛选手,在这样的重金培养下有时可以获得不错的名次,通过短时间集训出来的学生他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并不是很高,他只能是比赛选手不能是企业人才。因为比赛浪费了巨大的资源,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是很不公平的。

3 职业学校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培养方法

通过现有状况的分析,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训》讲课的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特点,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工作过程等问题。应此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期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以及实训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些经验。

3.1 准确合理制定课程目标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行准确合理地制订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综合布线技术与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网络工程知识和综合布线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络设计、提供网络设备型号以及工程报价,完成网络综合布线方案的制订。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既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考核时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并存的方式,重点在于实践考核。

3.2 采用校企合作

根据目前社会对网络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进行理实转换的教学模式。把原来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操作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对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让教师走出去,面对面的参与到中小型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中,有效提高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教师的工程教学和实训指导水平。快速发展校外工程基地,派遣学生到合作单位参加顶岗实习,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工程项目中,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增加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实力。

3.3 吸收企业教学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企业教学资源,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主导,勇于创新,开创未来。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教学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定期诚邀企业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来校讲座和指导,甚至给学生授课,使我们的学生直接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理实一体的问题,也让学生能够面对现实,了解社会用工标准,不能眼高手低。

4 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方法实践效果分析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通过各方面的反馈,大家都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是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上课的形式多样化,上课的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教学实施灵活。其次是学生认为上课的内容很实用,现在所学的内容就是将来就业需要的,在校期间需要认真主动地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打瞌睡了。第三就是企业人员认为实行教学改革后的学生能够真实的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工程技术,符合了企业用人的需求。

5 结束语

根据对现有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然后针对具体的原因提出了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培养具有合格工程技术和过硬专业知识,又有施工能力与经验的网络综合布线人才,还要能应对智能化楼宇和数字化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面对如此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只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与付出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多部门的联合与探讨,集思广益,多渠道推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公儒,孙社文.网络综合布线人才需求规格和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10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探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培养儿科护理人员就是培养儿科实用型人才。 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员的学校来讲, 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还要做好护理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儿科护理课程不能保证每次实训课都有条件去医院见习, 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操作, 于是实训课就成为了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的重点。

1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1基础建设

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操作技能训练质量有重要影响。 我校护理实训室现有公用一体化教室四间, 儿护实训室两间。 在一体化教室内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实训室尽可能模拟临床儿科病房, 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方便、温馨舒适的原则, 床单窗帘都带有卡通图案, 墙上也有精美的挂图和操作流程, 尽可能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 仪器设备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 也是学校实训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校仪器设备和模型完全可满足课堂教学。

1.2师资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对教师进行经常性培训, 在教学任务不多的时候, 将教师送到临床科室轮转, 并定期对教师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 组织集体备课, 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 不断扩展知识层面、更新观念, 结合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和新观念,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护理动态。

真正做到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岗位相结合, 实现实训、教学一体化。

1.3物品管理

实训室物品在管理上做到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专人负责, 做到课前、课后检查, 确保物品数量齐全。

2实训教学方式

2.1调整实训内容

随着科学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领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 我校儿科专家会带领所有儿科教师对临床护理操作新知识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及儿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临床特点, 我们对儿护实训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有主有次。

2.2规范学生仪表行为

在实训教学中, 老师要以身作则, 仪表符合护士着装要求, 为护生作榜样。 学生在模拟病房进行技能训练时, 着装要整齐, 练习过程中 “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面对 “患儿”时 “不抱肩、不跷腿、不插兜、不嬉笑” 让学生意识到护士着装整洁、朴素大方的重要性。

2.3营造真实操作氛围

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 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1]。 临床儿科护理过程当中, 护士的言行举止都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 比如微笑、点头、问候、询问、倾听、抚触等等, 使护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 我们在开展实训项目时都加入了护理语言和肢体语言, 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不同病人和病情自己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 使各项护理操作均能在关心和感受病人的需要和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完成[3], 充分体现爱心、关怀, 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摆到与掌握护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使人文关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 成为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

2.4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求学生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后便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 实验教学中注重护理思想的培养, 强调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 从学生的态度、能力、素质入手, 探索技能学习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手段等[4]。 首先, 教师课前做好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内容。 其次, 课前要求同学预习, 并掌握所需用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5], 学生进入实训室前先到一体化教室观看相关多媒体短片, 后进入实训室, 学生准备用物, 教师示教后分组练习互相打分, 每组分数最低的同学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操作, 提高同学积极性并增加同学记忆。最后, 每名同学需要上交本节课自我评价。

2.5培养学生职业情感, 提高实践积极性

应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中, 充分调动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成正比的, 护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 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从心里自觉树立敬业、竞争的意识, 从而促使其用心去学习知识, 在实训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护理工作的意义和快乐, 从而提高实训的积极性。

2.6实训考核

改进护理技能考核方法,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 考核过程不应只依据操作流程, 还应注重考核过程中综合能力的体现。 期末考试以抽签的形式进行, 每人抽考。 考试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 近两年来, 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多为优良。

3效果评价

我校2012、2013级护理专业运用了此种教学方式, 学生人数700名。 2013级课程结束后, 采用自编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训成绩、 学习兴趣、操作技能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及对授课满意程度等8个问题。答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发放问卷400份, 收回问卷388份, 收回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8份, 有效率为100%。

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实训的宗旨。 在新的形式下, 教师要以基于能力教育为指导思想, 构建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从而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6]。 当然, 我们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 探索更恰当、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途径, 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用饱满的工作激情去努力耕耘, 培养出具备适应现代临床需求的、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3) :189.

[2]黄弋冰, 许乐, 雏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4:70.

[3]田静海.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教育适应医院护理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36.

[4]朱海利, 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6) :593-594.

[5]赵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3) :25-26.

实验与实训论文 篇11

关键词:基础会计 授课 实训 一体化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主要按照专业课程授课,学完基础会计后,再进行基础会计的实训。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按传统的教学方式,部分学生在进行实训时,会忘记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造成课程技能训练的脱节。本文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基础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技工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或不能按期毕业的高中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也不高,课堂纪律散漫,也不会在课余期间复习课堂学过的知识。而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课后记忆和复习的理论知识和计算公式也非常多。在这种状况下,如何让学生学好会计的专业课就成为摆在每位任课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编写一体化教材

基础会计的理论学习和实训应采用一套教学资料。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设计基础会计的教学安排时,一般从借贷关系讲解会计分录。老师讲解的重点是会计分录中的借贷关系,虽然非常容易理解,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处于被动,长此以往,会厌烦听过多的理论。要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在讲课的同时,也让学生动手操作,改变了会计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一体化教学要求老师每讲授一个类型的分录或理论知识就配以相应的会计手工操作内容,供学生练习。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院校一般使用的《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实训》两本教材。这类书籍要么注重理论知识,要么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思路编写,并不適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需求。教师应当遵循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和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编写一本适合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教材。

2.建立会计实训室

传统教学通常在固定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可在专业的会计实训室上课。会计实训室中应为学生模拟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以进一步增强学习氛围。实训室应配备齐全的实训资料,例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银行进账单、转账支票、文具、装订器和安装有会计电算化软件、Excel软件的计算机等。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就可指导学生在实训室中借助电算化软件进行开设销售专用发票、出库单等操作,让学生体验会计的工作流程。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训室填写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在实训室中,学生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这样的教学活跃了学习气氛,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

3.培养“双师型”教师

目前学校招聘的老师需要参加事业单位考试,这也导致了大部分专业教师为应届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属于理论型教师。一体化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双师型”教师是指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进行无缝结合,并能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师。针对大部分青年教师是应届毕业生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工作1~2年,让老师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和工作技巧,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出既能“讲”、又能“做”的教师。

4.加强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基本都有校企合作项目,以实现所教内容和实际工作的接轨,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技术工人。但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校很难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找到实习的企业。同时,因为行业的限制,即使有实习企业,能去实习的学生数量也非常有限。这就要求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有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为学生讲授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可以选取单位一个月内实际发生的部分会计资料,由企业财务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手工实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课本中的理论计算方法如何应用于会计工作中、不同会计岗位的相互联系和牵制等内容。

三、小结

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 篇12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子工艺与CAD,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一、引言

目前技术类本科的电子工艺与CAD教学内容,分为CAD设计部分和装调工艺部分,以手工装配小型电子产品为主,训练学生装配、焊接、调试能力,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芯片等元器件识别及万用表进行测试与识别,装调工艺部分培养学生对产品工艺相关知识,是电子产品功能上的完善和外观美化。通过多年的实训总结,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电子装调与CAD实训课程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态度不够积极,学习兴趣有所下降,主动性变差,甚至还有代做的现象发生,这都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

3.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采取单一的笔试和实习报告,抄袭现象严重,而且也无法区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不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改变培训模式,改善实习设施,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和与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设置

(一)提出项目

项目的提出要以电子工艺装调与CAD教学大纲为依据,既要与大纲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实际生活空间,让学生既能掌握本门的知识要点,又能在该项目上进行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调整确定。因此我们在每一个项目中都设置了一级、二级要求。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不同要求,逐级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分析项目

分析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采用讨论、问答等方式把总任务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逐步细化。从而培养学生细化项目的方法,并明确目标,树立信心。

(三)自主学习

细化项目之后,学生需要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并分类学习,相互交流。最后讨论形成解决“分项目”的方法。并可申请到开放的实验室进行训练,完成相关“分项目”。

(四)完成项目

完成项目是一个由完成“分项目”到“总项目”的过程,该过程是一个由技术理论到实践验证阶段,许多学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指导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时间,还需要利用答疑与实验室开放时间,对学生进行细化指导,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督促学生及时消化任务内容并按时完成项目。

(五)过程评价

任务完成后的总结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该课程中特别提出课程评价机制。每个小项目完成后,都需要让学生到课堂上来表达、分享自己在该项目中如何学习,并学会了什么。通过总结,使学生自己和其他同学找到自己理论和操作上的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完成的项目情况做出检测和评价,提出该项目的创新处与改进意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得到肯定并得以提高。

三、教学内容设置

1.基础型主要有:“安全用电常识”、“电子元件识别与测量”“、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焊接工具的使用”以及“拆焊与焊接训练”等5个项目。重点让学生掌握电子仪器的使用,并结合具体电路进行测试,或设计简单电路并焊接验证,为后续的项目打下基础。

2.提高型主要有:“Altium Designer 6的使用”、“放大电路的设计”、“声光控电路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等8个项目。采用总项目到分项目的方式,进行模块设计,要求学生运用Altium Designer 6独立完成电路仿真,PCB板的设计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3.技能操作类包括“声光控电路的组装与调试”、“9018-2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SMT表面贴装技术及工艺”、“基本机械加工”、“印制电路板的制作”等5个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几个项目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4.创新型侧重综合设计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想象力。譬如电子竞赛类题目、电子毕业设计题目、“LED音乐屏的设计”、“光立方的设计”等。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强化综合设计及产品研发能力,全面锻炼学生,提高学生技能。

以上教学内容全部采用项目式教学,并且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单项目验证,充分让每个同学自己动手实践,提高训练的普及性。

四、评价机制

实训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很重要,但是如何真正了解学生对实训项目掌握的程度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该机制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相关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能力、项目总结表述能力、项目创新能力等,设置以下电子工艺与CAD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1.通过固定座位,既可以起到出勤监督作用,而且把相应的仪器仪表责任具体到个人身上,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把该设备当成自己的设备来使用,并通过上课提问或项目验收进行提问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机械万用表的测量、电阻的使用、三极管ebc的判定及电容串并联电路设计等。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

2.在平时的教学或项目实训或项目验收中,观察学生对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项目实训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5%。

3.项目验收重点是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仪器仪表的使用是否按照规范使用,并完成了项目。电子DIY(贴片型)的制作组装与焊接是否美观?焊接工艺是否达到标准?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Altium Designer 6的电路DIY设计是否有创新部分?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65%

4.项目分析报告,既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考查学生对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以及项目总结能力。该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

以上评定办法将学生项目实践完成情况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验收项目,标准统一,各项目评价分数公开,就会使学生感到公平合理,既肯定成绩,又认识不足,作为今后学习的启迪。同时,教师在单个评价学生时,可以获取每个学生多方面信息反馈,把握好大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训平台建设

1.建设高水平的电子工业实习室304,改善实验条件。

已经购置了35台20Mzh示波器;模拟示波器35台,数据示波器5台。其中包含1台50Mhz的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机械万用表,直流电源,拆焊平台各50套。电脑机房1间,各类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及三级管等常用元器件分立元件和贴片元件较多。满足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电子工艺训练。

2.以科研促教学。

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其他实验室和平台,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常态化。尽可能多方位地提供新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如少量电路板的网络工厂加工流程与技术和雕刻机制作电路板流程与技术。

3.开放实验室资源,电子工艺与CAD实验室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学生组长和教师共同管理。到达资源共享,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减少重复建设。

主要方式为:(1)成立项目小组,学生到实训室有固定座位后,与旁边同学组成小组,可以训练环境的适应性,该小组除了上课时间完成规定的项目外,课余时间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项目。(2)除课程设置的项目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电子DIY供学生选做或鼓励学生自拟项目,但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或校级训练项目,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3)开放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学生可以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芯片资料,并到就近的电子元器件市场或网络上采购,设计印刷线路板,需要到开放实验室制板也可以到外面去制作双面板、焊接、安装及调试。

六、教材建设

教学中目前使用的参考教材是李敬伟、段维莲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工艺训练教程》。由于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已不能和现代电子装调工艺匹配。因此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项目实训经验,并参照其他兄弟院校在电子工艺与CAD的教学成果,提升对该课程的理解与知识点的选取和把握,目前物电学院电子教研室已组织电子工艺与CAD课程教研组自编一部切合我院教学实践的教材。目前作为实验指导书在试用中。

七、结束语

电子工艺与CAD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制板、焊接和测试等来了解现代工业产品的生产全过程,锻炼学生主动设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课程进行较全面的教学设计与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使其和先进技术和后续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为进一步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打好基础。本文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期望电子工艺与CAD逐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芬杏娟.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初探[J].对外贸易,2012,(4).

[2]沈丽琼.电子工艺实训课教学6S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伍扬.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8).

上一篇:知识形态下一篇:产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