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论文(精选8篇)
综合实验论文 篇1
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
——大学生活动中心综合布线方案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目录/ 21 目录---------------------------------------------------1
一、需求分析 ---------------------------------------------5
1.1 信息需求的类型------------------------------------5
1.2 信息点数量。
--------------------------------------5
二、设计方案 -------------------------------------------6
2.1 总体思路(设计原则)
------------------------------6
2.2 总体结构------------------------------------------7
2.3 宿舍布线系统的设计--------------------------------7
2.3.1 工作区子系统--------------------------------8
2.3.2 水平子系统----------------------------------8
2.3.3 管理子系统----------------------------------8
2.3.4 干线子系统----------------------------------9
2.3.5 设备间子系统--------------------------------9
2.4 采用线缆类型及各系统材料配置---------------------9
2.4.1 水平子系统---------------------------------10
2.4.2 工作区子系统-------------------------------11
2.4.3 设备间-------------------------------------12
2.5 产品选型-----------------------------------------12/ 21 三.施工方案说明-----------------------------------------15
3.1 工作区子系统安装--------------------------------15
3.2 水平区子系统安装--------------------------------17
四、系统调试及验收 --------------------------------------17
4.1 布线标准-----------------------------------------17
4.2 水平管理子系统安装------------------------------18
4.3 施工要求标准------------------------------------18
4.4 垂直主干子系统安装------------------------------19
4.5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20
4.6 施工要求标准-------------------------------------20
4.7 验收--------------------------------------------21
题目:大学生活动中心综合布线方案
以我校校园网为对象,分析武昌分校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各子系统构成、综合布线设计方案(各子系统设计方法)、线材选择、施工方法、以及系统验收等。
主要内容:
1、需求分析
2、总体设计思路;各子系统设计方案;线缆选择;产品选型。
3、施工方案说明
4、系统调试及验收
提交校园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及网络方案的评价报告。/ 21
一、需求分析 1.1 信息需求的类型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已覆盖到学生社区。在宿舍区,新建的宿舍楼与建筑物建设同步建好了网络、语音、校园广播等综合布线,并已开通各自的应用系统。旧宿舍楼已有语音、校园广播系统以及少数不能普及的网络信息点,为了让校园网络进入每间宿舍,让身在校园的学生不出校门就能通过网络了解各地各行业最新的资讯,必须对宿舍楼实行网络综合布线,使宿舍楼更加符合现今阶段学校广大学生要求。
1.2 信息点数量。
本方案是对 1 座 6 层高宿舍楼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该楼有 3 个通道,1---6 层每层 52 间房,共 312 间,每间房住 4 人。根据用户需求,按一人一个信息插座的要求配置综合布线系统。
工程名称: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校园网宿舍综合布线
地理位置:学生宿舍区
建筑物数量:3 层建筑物 1 栋
按所住学生人数,每房间分配两个信息点,3 层共 17 间房,安装17*3*2=116 个信息点。另外,每间房设一个语音点,根据房间数目,一共需要设语音点 51 个。信息点分布如表所示。
楼 1F
2F
3F/ 21 层 房 号
01
2+1
2+1
2+1
02
2+1
2+1
2+1
03
2+1
2+1
2+1
04
2+1
2+1
2+1
05
2+1
2+1
2+1
……
……
……
……
2+1
2+1
2+1
合计:153
二、设计方案 2.1 总体思路(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应具备实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标准性。一般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水平布线尽量到位”的原则。网络拓扑采用以太网星型结构,以支持目前和将来各种网络的应用。
① 尽量将综合布线系统纳入到建筑物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之中。
② 合理规划综合布线系统融入的信息系统的种类与数量。
③ 技术先进,适当超前。综合布线是预布线,在进行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可适度超前,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做到既/ 21 能反映当前水平,又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④ 标准化的设计。在设计时应符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
⑤ 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可预留一定的发展余地。
⑥ 方便维护和管理,经济合理。
2.2 总体结构
根据宿舍楼的实际情况,宿舍楼综合布线系统组成有:
综合布线系统合并成以下 6 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垂直子系统管理间/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物子系统(无)
系统结构示意
2.3 宿舍布线系统的设计/ 21 2.3.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是由信息插座到计算机网络的连接线缆。房间设置为两个点,其内部语音及网络数据点的位置布置先对简单,因室内床位布置均已确定,很容易确定其数据端口的位置。目前房间布置一般为后墙和中部。高度为 0.3 m。应根据校方的要求,选择数据端口的安装数量。每个房间中部和后墙设置一个数据端口,房间内公共部位设置一个电话端。然后采用交换机分别接引至电脑。其优点是减少了水平引来线路和保护管线(槽),缺点是影响网络速度,需自加分配没备。除考虑数据端的位置外,还需相应布置供电电源插座,间距应为0.2 m。
2.3.2 水平子系统
配线(水平)子系统由楼层配线架(FD)至信息插座之间的线缆、信息插座(含转换点及配套设施)组成,它将楼层弱电竖井内配线架与每个室内的信息插座相连。因楼多为条型建筑的组合,每层的面积较大(一般10 000~20 000 m),水平距离较远,因此每个条型范围内设l个弱电交换间,可与弱电竖井合在一起。要求弱电交换问内楼层配线架距房间最远的信息端口不超过90 m(如超过90 m,则需增加弱电交换问)考虑到数据的传输速度和网络线缆的快速发展,现活动中心内水平线缆采用4对非屏蔽超5类双绞线(UTP Cat5.e)或6类线缆。
2.3.3 管理子系统/ 21 管理是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志和记录,并将引至每个宿舍的数据电缆、电话语音电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给予一定的标志。设备间、楼层弱电配线交换问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2.3.4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由建筑设备问的主配线架至各楼层配线架之间的连接电缆组成,为建筑物主馈缆线。宿舍内主干线缆数据多采用超5类对绞电缆或62.5/125 m多模光纤,语音主线采用大对数3类线缆。
2.3.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每一幢建筑物安装进出线设备,进行综合布线及其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场所。主要设置建筑物配线设备、路由器、交换机,它是整个建筑物的主要布线区。对于一幢楼,在其一层选择一个设备间并作为进线问,内部设整栋宿舍综合布线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主配线架(BD或MDF),位置尽量选择几个弱电楼层配线间及竖井中间,减少配线距离。楼层交换间设置要求为至每个房间端口最远不超过90 m。如数量不多,距离不超过规范要求时,可将楼层配线架设在中间楼层,上下敷设水平电缆,此时可减少楼层配线设备。
2.4 采用线缆类型及各系统材料配置/ 21 2.4.1 水平子系统
(1)垂直主干管线
垂直主干管线采用镀锌架(槽式)沿设备间外墙(内走廊)向上和向下敷设。
(2)水平主干管线
水平主干管线采用立柱吊装镀锌桥架方式,根据线缆的多少分别采用 50*50 的镀锌桥架,在每个房间外用 DN20mm 波纹管将线缆引入房间。
(3)房间内墙面
PVC 线槽
电缆引入房间后用 40*25mmPVC 线槽将电缆铺设之房间两边,再沿墙面向下敷设至墙面信息插座,由于房间内已铺设强电线路,PVC 线槽交叉通过强电线路时用防蜡管穿过。
(4)已吊装电力线缆管线,安装的桥架与该电力线缆管线相隔的距离必须符合 GB/T50311-2000。
(5)对槽、管大小的选择采用以下简易方式:
槽(管)截面积=(n*线缆截面积)/[70%*(40%-50%)],其中,n 表示用户所要安装的多少条线,槽管截面积表示要选择的槽罐截面积,线缆截面积表示选用的线缆面积,70%表示布线标准规定允许的时间,40%-50%表示浪费的空间。/ 21 水平电缆
水平布线系统均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它以设备间 142 室为主节点,形成向工作区辐射的星状线路状态。从 142 房间到达楼内任一信息点的距离都不超过 90m,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与其相应的跳线、信息插座模块和配线架等接插件也采用六类产品,满足当前传输1000Mbps 的需要,以及以后升级需要。
电缆用量计算
A(平均长度)=(最短长度+最长长度)*0.55+D
D 是端接余量,常用数据是 6-15M,根据工程实际取定,本工程中 D取 6M。
水瓶电缆的箱数=信息点数*A(平均长度)/305+1
具体数量见材料清单。
2.4.2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 / O)之间搭接。
每个宿舍为一个工作区,每间宿舍住4 个同学,每间都是写字桌桌面上方 30 厘米方向安装电源插座,因此,信息插座安装与电源插座等高,全部都是明装。/ 21 2.4.3 设备间
根据配线架、光纤终端盒和网络设备的数量情况,设备间配置 1台标准 42U 机柜(600*600),设备间采用高架防静电地板,继续将200*120 的槽式桥架敷设在高架地板下,将线缆通过高架地板从机柜底部敷设进机柜。
布线管理。对全部信息点进行编号。编号方式:信息点类别+楼栋号+楼层号+房间号+信息点位置号。由于本次工程只有网络信息点,编号中信息点类别可省略。如3层11号房第5个信息点的编号为:4B3115。
2.5 产品选型
考虑到产品应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满足环境需求,选用主流产品,并且选用同一品牌的产品,同时符合相关各项标准,综合性价比高,售后服务能有保障等因素进行选材。
六类非屏蔽电缆
信息模块/ 21 110 型信息模块
理线器
H3C S1050T 千兆上行交换机
光纤配线架
AMP 安普 超五类 48 口网络配线架/ 21
2.6 设备和材料清单
序号
规格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VCOM
标准 42U落地时配线架
台
6000
6000
VCOM
单口面板
个
220
2200
VCOM
网络模块
个
220
2200
VCOM口网络配线架
个
3000
21000
VCOM
超五类UTP 网线
箱
600
18000
VCOM
2m 原装跳线
条
510
2040
VCOM
3m 原装跳线
条
250
UTP.S5.004类 4 对UTP 电缆
箱
660.00
6600.00
PT/UTP.C3.0 3 类 25 对 箱
3994.00
3994.00/ 21 25
UTP 电缆
PT/FB.SN.004芯室内多模光纤
米
26.00
26.00
JPX211C
回线配线箱
只
380.00
1140.00
PT/4.431.000
管理线盘
件
100.00
400.00
PT/XQ401-C
接线工具
只
360.00
720.00
PT/TX.STC1.02
ST-SC 光纤单芯多模跳线
根
213.00
852.00
PT
水晶头
个
704
1.00
704.00
合计:
66126
三.施工方案说明
系统的整个安装过程,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大楼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312/2007)”施工。
3.1 工作区子系统安装
工作区子系统主要由单口安普面板配上 RJ45 安普模块及安普模块防尘盖组成,安装时按实际环境来确定具体位置。走线全部有铁槽或薄壁钢管作保护,绝对保证每个信息点安全和可靠的信息传输。
施工要求标准/ 21 插座和模块标准:
安装标准
在模块连接时双绞部分不得超过 13mm
模块安装后应剪去模块上放线槽外的线
模块安装后,在底盒内的预留线应大于 20cm,并小于 30cm
连接标准
EIA/TIA 568B
通讯插座安装:
面板底端距地高度 30 厘米
确定水平位置误差不超过 1cm(如有明确要求)
面板固定牢固
面板放置端正(视觉误差)
多个面板安装时,两两之间的距离应相等
通讯插座标签:
区分数据、语音(数据蓝色标签、语音红色标签)
不区分数据、语音(蓝色标签)
编号不超过三位
安装模块正上方,防尘盖盖上,安装水平正(视觉误差)/ 21 同一面板上多个相同模块时,编号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顺序
3.2 水平区子系统安装
水平子系统系统传输全部采用 6 类非屏蔽八芯双绞线。其最高传输速率可达 100Mbps。
四、系统调试及验收 此方案依据以下各项国际及国家标准作设计。
4.1 布线标准
综合布线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必须符合如国家标准。
ISO/IEC IS 11801:2002(第二版)《信息技术—用户通用布线系》
ANSI /TIA/EIA 568-B.2-1《商务建筑物建筑布线标准》
GB/T 50311-2007《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7《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 92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J 38—85《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试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定》GB 50174—93/ 21
4.2 水平管理子系统安装
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分别安装一个 33 单元标准机柜,机柜内安放有配线安装架和一个 12 孔光纤跳线架,另外,还有多个绕线环用于管理系统设备的输出端口和水平子系统连接的五类双绞线,用户用五级跳线及光纤跳线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使系统管理员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工作。
4.3 施工要求标准
配线架安装:
配线架垂直处要正,不能有偏差;
配线架固定时,应同时固定上下两个螺丝;
直接固定墙上时,应使用膨胀螺丝;
绕线环不与配线架相连端应另外固定;
机柜安装:
所有安装螺丝不得有松动;
保护橡皮垫应安装牢固;
外壳接地;
机柜内走线应全部固定,并要求横平竖直。
对于可移动的机柜,连入机柜的全部线缆在连入机柜的入口处,应至少预留 1m,同时各种线缆的预留长度相互之间的差别应不超/ 21 过 0.5m。
对于固定安装的机柜,在机柜内不应有预留线长,预留线应预留在可以隐蔽的地方,长度在 1m--1.5m 之间。
插接打线:
所有走线需过绕线环并用扎带固定;
配线架内垂直走线应保持垂直;
正面看应不能裸露出线芯;
裸露线芯放置时不得超出连接板的空间。
跳线安装:
跳线应放在绕线环内固定;
任意两根跳线不得缠绕在一起;
安装完毕后,应用扎带等固定。
标签记录:
连接水平线(数据)用蓝色标签;
连接水平线(语音)用红色标签;
连接 PABX 用紫色标签;
连接服务器用紫色标签;
标签记录另一端线路编码;
4.4 垂直主干子系统安装
本系统从主设备间分别引至各水平管理间均采用 1 条 6 芯多模室内主干光纤和 4 条 6 类电缆,因为从主设备间至最远端子管理间小于90 米,因此光纤系统及五类铜缆系统均能满足用户现在和未来的数/ 21 据和语音通讯技术要求。
4.5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了一个 33 单元标准机柜,每个机柜内安放 1个 12 孔光纤跳线架,另外,还有多个绕线环用于管理系统设备的输出端口和水平子系统连接的双绞线,用户用跳线及光纤跳线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使系统管理员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工作。
单元标准式机柜是带有透明玻璃可锁门的标准尺寸的机柜,留有足够的空间,可满足将来的扩充需要。总之,设计安装 33 单元标准式机柜,可确保系统交换设备或集线设备等设备的安全、可靠。
4.6 施工要求标准
详见水平管理间子系统配线架安装、机柜安装、插接打线、跳线安装、标签记录的施工。
为保证学院综合布线系统安装质量,我们将选用美国康普公司的专用局域网路线缆测试仪 DSP4000 对大楼所有 IBDN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按 EIA/TIA 568B UTP CAT.5E
PLINK 等级测试,在整个测试验收过程中,主要对以下几个综合布线网路物理层技术指标参数进行整体测试:
(网路)距离 Length
近端串音干扰 NEXT
衰减 Attenuation
删减与串扰比 ACR/ 21 (线路)阻抗 Impedance
(线路)电容量 Capacitance
直流环电路电阻 DC
Loop
Resistance
上述七大技术指标对于大楼的每个信息点都将出一份详尽的测试验收报告,其结果要求达到 EIA/TIA 568B(线缆)的标准。
4.7 验收
由学校专业系统维护人员、我们组员组成验收小组,根据系统测试报告,形成系统验收报告,根据验收小组的意见,小组确认合格后,各方主要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向用户签发系统十五年品质保证书。
综合实验论文 篇2
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从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看,化学实验教学将起着其它理论课程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为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追踪全国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沿,我系经过探索和研究,对普通物理实验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一二年级开设基础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了综合实验课。形成了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从传授知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教学体系。
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主要是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独立操作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加强自学训练,适合个性发展等方面。同时培养了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又为后继的实验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实验课的特征
1、实验内容的复合性:
实验内容的复合性是综合性实验的重要特征,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基础实验课课,使学生巩固并加深对课程中某些理论和概念的理解,掌握实验基本方法、掌握实验技术和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及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理论知识的验证。而综合实验课实验内容一般为涉及本课程的知识综合或系列课程知识综合,及相关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
2、实验方法的多元性:
即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实验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方法,这样的实验即综合性试验。
3、实验手段的多样性:
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手段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不同的实验技能。
4、人才培养的综合性: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性,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维、才智、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改变了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综合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综合实验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综合性实验要求的知识面更广,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全面的掌握;为了综合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必须通过预先学习来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实验方案设计的核心,对于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即使在相同条件下,也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这都促使设计者积极地思考以确定实验方案。
3、学生应具有敢于创新的意识
创造性是综合性实验方案设计的灵魂,学生要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有执著的探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综合实验和科研结合
本科生做理论性较强的科学研究是不现实的,但高年级的学生结合实验搞一些实践性的科研是完全可能的,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好处的。综合实验中的一些专题,带有科学研究和试验探索的性质,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兴趣的题目进行更深入的试验研究分析,对于一些尖子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较复杂的有相当难度的内容进行实验研究。
总之,综合性实验教学是具有典型个性特征的智力创新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多种科研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自我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让学生在充分体验自己探索、自我拓展的乐趣中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到的东西成为各自内在的潜能和精神品质。因此综合性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综合实验是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培养。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在充分体验自我探索、自我拓展的乐趣中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我判断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
关键词:兴趣,能力,综合实验
参考文献
[1]王佰康,王志林,孙尔康.开设综合化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1,16(2),26-27.
[2]王伟祖,郑绪明.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70-72.
综合设计性实验 篇3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 本科教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47-01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其独立的组成体系。相对理论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一直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对于实验的设备认识以及实验技术的使用都是以验证理论为目的,内容与过程也是为了实现验证[3]。这种实验教学虽具有直观、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功能,也有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但单纯的技能操作模式不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学科交叉性,已不能满足21世纪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这些是造成目前学生综合素质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成为本科教学实验改革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验之所以要有设计性是因为要将实验的准备工作与设计方案工作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做设计的主人,在做好这些前提性工作以后让他们学着自己去确定所需的设备规格,实验材料,使用合适的实验技术,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验成果及存在问题。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更能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 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1.1 实验内容的选择
选题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实验过程最后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说这种模式的实验一开始的主题确定是最关键的一项工作。选题必须要紧扣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对于实验层次的要求可适当高于所学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实用化,启发学生探究学科理论。
由于综合性实验是由多种实验技术、实验手段和多层次实验内容组成的,所以优选实验内容,选择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题是实验改革的关键。另外,学生可根据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特点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寻找典型区,通过特征指标的水样和土样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实验方法,研究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机理。
1.2 查阅文献
学生选好课题后,由老师提出相关要求,通过图书馆藏书及网络进行有目的的文献查阅工作,并安排实验指导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以保证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作出调整,并最终保证设计实验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实验设计。
1.3 设计实验方案及操作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集中实验方案并比较各种实验方案后确定最佳方案,列出实验药品和仪器清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实验方案,准备好仪器和药品,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中遇到的反常现象和问题,由老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强。
1.4 实验总结
这一阶段学生已完成了实验操作过程,有了相应的实验结果,通过整理原始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讨论影响实验的关键因素,按照要求和格式编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并上交给老师审查。
2 实例—— 不同介质对伊通河水净化的试验研究
在本科野外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发现伊通河不同区段水质存在较大的差异,伊通河水体污染对周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首先,通过调研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测量河水及井水水量水质各项相关指标,分析判断污染源对区域水量及水质的影响范围及程度;然后通过土柱模拟实验分别测定土的干容重、渗透系数(达西定律)、给水度(原柱)、颗粒分析、给水度(原柱)及水化学实验进行水样分析,测定水样的pH、电导率、K+、Na+、Ca2+、Mg2+、SO42-、Cl-、NO3-、NO2-、NH4+、Fe3+、Mn2+、F-等,了解河水的水化学成分,得到不同介质对污水的过滤净化能力的范围,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更全面的了解伊通河污染现状及不同介质对伊通河水的净化能力。最后,应用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水质变化过程并进行长时间序列的预测分析。
3 实施效果
近年来,许多院校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始终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的技能操作模式。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多种手段研究,学生们一方面对各门专业课程特点之间融会贯通,对研究问题的方法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直接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在实验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考核等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被动简单执行常规操作的局限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该文提到的实验模式,使学生发现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在这种类型的实验模式中,学生需要共同合作,设计实验方案、互相配合搜索资料、互相帮助落实实验策略、实验备品及及仪器等环节中密切合作、高效快速解决实验问题、取得好成绩而共同努力。学生间、师生间沟通具体充分,可发挥学生的交流潜能。
参考文献
[1] 蔡莉莉,胡德志,彭涛.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6(3):91-93.
[2] 熊双丽,张建国,段宁,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创新性教育[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63-264.
综合实验论文 篇4
二、网络营销管理综合应用
1.实验目的
在全部课程授课即将完成之前,为了使大家增加对网络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重点突出对在线市场调研、企业网站策划及其推广、网络营销效果分析和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应用水平。
2.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作为企业网络营销的主管人员,如何分析评价企业网站的现状、问题,并制定下一阶段的网络营销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选择一个在某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网站;(2)对网站的状况与主要竞争者进行比较分析;
(3)通过常用市场调研方法收集该网站经营相关的信息;(4)对网站的专业性进行评价分析;(5)分析常用网站推广方法的适用性。
附:课程设计备选网站网址(10个)
分析的主要内容:(1)从网络营销的角度对该企业网站目前所处状况进行评述;(2)提出网络营销思想的网站改版计划;(3)制定该网站的网络营销策略,重点是网站推广策略和网络营销效果评价管理。
要求做成电子文档以论文形式提交,内容即为以上分析所得, 字数:3000字左右。命名规范为——网络营销管理综合应用——学号姓名.doc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 篇5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例 篇6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1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尽管本次活动是很成功一次活动,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2
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兴趣。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不是随意性的自由活动。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摸索新课程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实力。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学校工作意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为一体,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程。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社会、与某学科紧密结合、相互交叉。
三、课程内容安排
(一)课程设置思路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综合能力。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重阳节开展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中秋节传统风俗文化研究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如结合国旗下讲话、赤中精神等开展行为习惯、文明道德、时事热点、自主管理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6、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对于山区高中学生来说,上网浏览还不会或者不够熟练,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挖掘社区中人力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进一步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渗透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臻于完善,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3、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创新教育内容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学习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在指定领域之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田径运动会、元旦文娱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学生间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共同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5、丰富学生文体生活与社团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加强学生文体生活,丰富社团活动,以促进精彩的校园生活。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总的说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年级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子主题(或次子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小组围绕主题所要探究的几个问题,交活动导师挑选,活动导师根据探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考虑,帮助每一小组确定探究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讨论实施方案,在实施中做好指导工作。小组成员根据子主题实际可进行调整,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年级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
(三)课程安排
根据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为了便于活动,打破传统的静态课时管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需要,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I课程总目标: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II课程的价值:表现在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上,作为国家规定的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反映国家的教育意志,有利于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Ⅲ课程结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核心内容:研究性学习。各项内容有着共同的的教育目标,又有侧重,不能互相代替。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在活动指导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
1、学生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1)学生的态度。学生参与状况、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
(2)学生的体验、知识的应用和方法。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过程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和增长情况,在活动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发挥程度。
2、教师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1)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2)组织指导、管理协调与应变能力。
(3)评价导向是否正确。是否重视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探究创新、合作状况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人文素质的提升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学生评价的方式
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提倡协调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学生通过反思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所开展的活动。
2、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让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评价,使他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
要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以促进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健康有序地开展,并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学分的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政教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除上述基本认定程序和内容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组成部分还应有自己的认定要求和内容:
Ⅰ研究性学习:
具备下列条件,可得到学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小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达到规定的课时。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具体见《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Ⅱ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一是要有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对象方式或组织者的有效证明,如实践单位或服务接受单位负责人写明的活动项目、内容、时间、联系方式并签章,无单位的由组织者或带队教师签署证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要有签到本;二是要有学生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体会或小结等内容。
学分认定由学校课程指导中心组织评审,每学年一次。评审组负责实施本学科学分认定相关事宜,其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务主任、科组长、年级长、班主任、指导老师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人员(如学生家长、服务单位负责人)等。
五、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成员
组长:
成员:政教处人员、教务处人员、各年级长、全体班主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
科组具体职能:
(1)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制订年级和班级课程计划等;
(2)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
(3)规范全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如活动主题或项目管理、过程档案管理、活动成果管理、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管理等。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校内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与龙川县德育基地、中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有关单位签定共建活动协议;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三)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本课程教师承担指导任务制度、工作量计算制度、培训进修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培养建设一支专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有关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车中精神和专长教师的作用,鼓励他们向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发展。
每位教师都有承担综合实践课程指导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义务与责任,其工作量列入考核目标。
(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纳入高中毕业生学业评价的范畴,该工作由学校政教处和教务处负责。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课程目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一)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技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四)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重点进行小课题研究。
3、课时安排
各年级每周三课时临时用一节信息课一节劳动与技术课和一节班级活动课,分别安排。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
4、师资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大队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组长:
组员:
5、实施步骤
(1)本学期拟进行两项综合实践活动,每项时间为两个月。
(2)第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先各自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主题,然后组织学生投票确定一个主题,同年级全体学生共同研究一个主题。
第二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各班学生各自确定一个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各自班级的研究主题。
(3)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找相同的主题的学生组成小组,每组6-8人,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四、课程评价
首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其次,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最后,我校将于十月份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十二月份组织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动能手和先进班集体。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5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综合实验论文 篇7
作为测量和仪器科学领域唯一的本科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课程包括传感器技术、信号检测、信号分析与处理、测试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几乎包含了从信号的获取、放大、传输、处理、应用和控制的全过程。目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的重要分支, 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 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集机、光、电、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多学科相互融合和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独立设课的必修课, 它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与控制技术等于一身, 通过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 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强化和全面发展。可以说, 专业综合实验是对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一次串联, 因此, 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改为“结合实际应用的设计、综合性实验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了加强实验的实践效果, 本文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专业综合实验教学, 不仅拓宽了实验范围, 更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 使实验内容灵活化、层次化, 解决了传统实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培养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传统专业综合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实验内容单一, 验证性实验学时多, 测控专业的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教师预先设计好实验内容, 甚至预先编写好程序, 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 按部就班完成相关实验内容, 其实验环节设计简单, 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 各实验之间缺乏系统性和相关性, 远远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串联, 无法让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实践综合设计技能训练,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不能够得到综合的实践训练。
2. 实验内容与就业需求联系不紧密。
专业综合实验, 旧的培养方案设定的实验项目主要注重光机等几何量的测量, 基本停留在计算机模拟仿真上。很多学生在学校时成绩很好, 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系统, 可到了工作中却发挥不了作用, 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和自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联系不紧密, 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严重影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实验设备陈旧, 设备数量少。
原先专业综合实验的设备主要是基于80年代建校时设置的精密仪器专业需求购进的光学仪器, 设备台套数少, 开设计的实验仅限于几何量的检测, 与目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测、控等要求相差甚远。另一部分虚拟仪器设计只能在装有Lab V IEW软件的计算机上照着试验指导书作一下验证, 学生实验的内容远远与社会需求脱节。由于设备的原因, 实验内容严重受到硬件条件限制, 这严重影响到实践效果。
三、虚拟仪器在专业综合实验中实施的优势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 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新型仪器, 它将传统的测量仪器硬件软件化, 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基本硬件的支持下, 软件平台可以完成传统仪器需要硬件完成的部分功能, 利用软件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显示等, 通过软、硬件的配合可以实现传统仪器的各种功能。虚拟仪器系统能够最大降低系统成本, 增加系统功能及灵活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计算机平台上任意定义和设计系统功能, 其核心技术是虚拟仪器软件。Lab V IEW (Lab virtual Instrum ent Engineering W orkbench) 是N I公司自1986年开始推出的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 它是具有图形化编程的开发平台和运行平台, 集成了大量的生成图形界面模板, 并有丰富的数值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功能, 以及多种硬件设备驱动功能, 广泛应用于理论教学、原理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利用Lab V IEW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虚拟仪器, 使用图形编程的方式可以节省大约80%的程序开发时间, 其图形化的界面使得编程及使用过程都生动有趣。
2. 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专业综合实验。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旨在从被控对象到传感器信号获取、信号采集、信号分析和处理、反馈控制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工程测控对象和各种可供选择的实验方案, 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扩展功能以适应学生不同的需求, 通过对多门专业知识的串联,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2009年以前, 由于受较陈旧的传统实验设备的限制, 为期两周的专业综合实验分两部分, 一部分以基于机、光、电进行的几何量测量各类实验为主, 另一部分只局限Lab V IEW纯软件仿真性、验证性实验项目, 这远远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串联, 学生也不能够得到综合的实践训练。2009年以后, 依托共建实验室购买的新设备, 借助测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 以虚拟仪器为主, 利用多功能转子实验台、位移工作台、直线距离和位移运动实验台、环形输送线实验台上的各类传感器, 进行基于机、光、电、计算机的测量、检测实验。实验改革完善的过程, 如图1所示。
改革后的试验项目如图2所示。首先设置一部分少学时, 让学生熟悉Lab V IEW软件, 并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应用程序, 能够借助数据采集卡完成数据采集任务。在这个基础上, 大部分学时是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系统设计要求, 依据被控对象自行选择传感器, 对所有来自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或者直接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各种信号, 经过预处理, 都可以由N I数据采集卡的输入通道完成数据采集, 虚拟仪器软件LabV IEW进行程序设计, 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可以实现信号的存储、显示等功能, 再通过N I数据采集卡的输出通道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样改革后使学生能够从信号的发生、采集、处理、显示及控制整体的系统设计得到训练, 真正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强化和全面发展, 适应目前社会岗位的需求。
以其中一个实验项目———超声波测距实验为例说明改革后的实验过程。借助位移工作台上的超声波传感器, 其输出信号通过PCI-6221数据采集板卡送入装有虚拟仪器软件的上位机平台, 通过软件编程, 实现对距离信号的测量、处理、存储和显示。超声波测距LabV IEW程序前后面板设计如图3所示。
利用运动控制台使障碍物移动一段距离, 点击“运行”, 出现距离监测界面窗口, 点击“停止”, 测得距离为118.974m m, 如图4所示。
3.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
(1) 能够做到所有实践环节串联进行, 使学生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循序渐进、全面综合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对测控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 改善了实验教学, 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将虚拟仪器技术的强大功能应用于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 进行立体化实验, 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虚拟仪器软件进行编程的能力, 而且对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工程测试技术、信号采集与处理、传感器的原理与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综合到一起, 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通过对现有实验教学平台的改革, 重新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设置, 达到了综合运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目的。 (2) 紧密结合实际应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实验对象、传感器和测控手段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专业综合实验平台, 能够让学生可以接触实际应用中的测控对象, 自己动手搭建测控系统并进行综合组合, 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认知、动手能力, 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和展现才能的空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借助Lab V IEW开发工具良好的人机界面和强大的仿真功能, 对于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于理解的环节, 采用虚拟案例设计及仿真,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虚拟仪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仪器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基于虚拟仪器的专业综合实验满足了测控专业各个实验环节的衔接, 能够满足从信号采集到信号调理、数据处理、显示、传送、存储、通讯及控制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能够根据学生自己的设计目的随时变换自己的设计方案, 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学生实验教学的一个方向。
摘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课是本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为了提高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通过对测控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 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思路, 并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探讨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 分析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发现融入虚拟仪器技术的专业综合实验更拓宽了实验范围, 使实验体系层次化、实验内容灵活化, 能全面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邬华芝, 周祥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4, (8) :74-77.
[2]魏宏波.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1) :92-94.
综合实验论文 篇8
一、学生实验能力发展情况分析
1.该校学生实验综合题得分率分析
高考(模拟)化学试题的大题基本包括四个部分:有机综合、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实验综合。通过分析该校2015年高考大题得分率可知,相较于其他题目而言,学生在实验综合一项上得分率最低(一模、二模的情况与高考相同,即实验综合一项上得分率最低)。
2.该校学生实验综合题各部分得分率分析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以及模拟题可知,实验综合题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
(1)常识知识
考查学生常见物质的性质或常见反应的现象及方程式。回答这类问题主要依靠学生的日常知识积累,因此常识知识部分学生的得分率较高。
(2)提出假说
考查学生当实验现象与预期现象不相符时,自主提出假说的能力。这一项学生的得分率最低,说明学生自主提出假说的能力亟待提高。假说是基于现象提出的假设,是设计实验的依据,因此如果学生无法有效地提出合理的假说,那么在随后的设计实验环节也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3)设计实验
考查学生依据提出的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的能力。这一项学生的得分率较低,说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可提升的空间较大。学生在设计实验一项上遇到的困难一方面源于提出假说的合理性较低,另一方面源于学生对实验作用的整体性把握。换言之,即学生往往不明确此设计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4)结论现象
考查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得的现象以及通过现象推导出的结论的能力。这一项学生的得分率较好。结论中的现象往往是教学中涉及的内容,虽然有时其形式发生变化,但其涉及的主要物质或主要反应基本相同。因此,只要学生关于实验的基本常识掌握的较好,这一类问题答对的几率就会较高。
通过统计分析我校2015年化学二模实验综合题各部分得分率可知,学生在提出假说和设计实验两项内容上得分率非常低。
二、教学建议
1.融合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指导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思想、意识、方法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形成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途径在于将实验教学融合于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即学生发现问题、形成假说、设计实验的过程应当与科学家完成科学发现的过程相一致。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应当充分融合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将学生视作正在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大胆提出假说,并通过实验的设计佐证或修正自己的假说,最终合理地解释现象。
2.挖掘实验综合题中的素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综合题的考察过程与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换言之,学生完成实验综合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纸张上”完成科学发现的过程。因此,实验综合题中涉及的素材往往是真实的实验情景以及发现过程,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其背后的素材,以此为据设计实验,融合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考察过程。
3.返还学生实验时间与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将实验教学融合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必然会延长实验教学占用的时间以及增加学生实验的次数。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仰赖于长时间的实践与反思,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将原本属于学生的实验时间与空间返还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每学期进入实验室的次数非常有限,而在实验室中学生几乎完全受控于教师,即实验药品的选用、仪器的搭建、实验的实施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均是教师事先告知学生的内容,学生进入实验室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既定安排完成实验即可。因此,返还学生的实验时间与空间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应当融合真实的科学发现过程以及实验综合题的考查过程。教师应当以上述两者为依据设计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观察现象、提出假说、设计实验、生成理论等多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霄,吴晗清.以史明鉴:化学认识论对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育,2015(15).
[2]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