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2024-11-03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精选10篇)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1

摘要:本文探究农科类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思路, 寻求提高实验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 研究如何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为契机,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型农科类人才。

关键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管理

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该文件明确规定各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重视本科实验教学环节”,“开出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而“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005年1月1日,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5]1号),再次要求“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从这些文件的下发不难看出,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高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了硬性要求。为贯彻和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各农科类高校在领会教育部精神的基础上,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思路和管理方法展开了一系列思考和研究。

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含义和现状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把综合性实验解释为“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但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目前大多农科类高校都将综合性实验的含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宽,将“综合”理解为“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综合,从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综合的训练和培养。

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操作程序,自己加以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实验。“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比较,设计性实验具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实验方法的多样性的特点。

从目前农科类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受教学规模、教学条件的限制,项目开设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开设设计性实验难度较大。

二、农科类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支撑平台

农科类高校要做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为项目的建设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1. 领导高度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工作

任何工作的实施都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农科类高校要做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工作,各级领导不仅要在形式上,更要在实质上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高度重视,在政策制定、人员配备上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提供适当的倾斜。

2. 学校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农科类高校领导重视的基础上,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必须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以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论证,仪器设备购置、耗材费、实验用房改造、指导教师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用度。

3. 实验室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提供用房、人员保障、时间保障

实验室要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需要在实验室用房调度上进行一系列调整,最好安排专门的功能室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要安排责任心强、工作敬业、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要对实验室任务进行合理和适当的调整,保证充足时间以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开出。

4. 实验指导教师经常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研究和改进

要做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实验指导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实验指导教师应当经常研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寻找更多适合学生尝试的、本专业具有研究价值的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真正达到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

三、农科类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思路

农科类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思路可以总结为“取材为先,论证开道,试行初探,评估保证,执行总结”20字方针,也可如下图所示:

1. 取材

取材指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取过程,取材时应当把握的原则是,实验内容绝对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或者简单的内容重组,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处理后,有针对性的选取。针对农科类高校实验室性质的不同,对于基础类和大多数专业基础类的实验课程,可以选取参考教材中已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或者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提炼后作为学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对于专业类和少数专业性质较强的专业基础类实验课程,则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自行研究实验项目内容,选取学科专业前沿的、有实用价值的或者是教师科研成果作为实验内容,以便学生实验能力迅速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2. 论证

论证指学校或学院对实验室提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进行审核和认定的过程。由各专业选择本专业专家级教师组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论证小组,统一认识和论证口径,然后组织专家组对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论证,务必做到科学、合理的进行论证工作。

3. 试行

经过论证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先组织教师进行项目的试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试做,考察实验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难度,从而为实验项目的正式运行奠定基础。

4. 评估

经过论证和试行合格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已经基本具备了开设的条件,只需要经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组的评估,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条件、开设目的、开设方式等内容进行评估且符合人才培养需要,有一定开设价值的项目,学校签署意见同意项目开设。

5. 执行

经过取材、论证、试行、评估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室制定详细的项目开设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配备、房间调剂等内容,学校下拨专门经费用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进行督促和检查。

四、农科类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管理方法

农科类高校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管理,应当从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学管理几个方面着手。

1. 实验教学大纲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基础上,既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容方法上的突破,打破常规实验教学以演示、验证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创业思想。所以大纲的编写跟常规大纲比较应较为灵活,给学生足够发挥和拓展的空间,不能拘泥形式,压制学生新思维的发展。

2. 实验指导书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别于普通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对于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目前还有些争议,但总体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指导书应当有跟普通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有所区别,编写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引导性,而非指导性,要引导学生朝实验科学发展的方向思考和操作,明确规定实验内容和实验条件,但对实验方法和步骤不予过多提示,通过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仅全面提高学生实验素质,更能给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空间,从而够激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热情。

3. 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教学管理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基础保障。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实验室准备工作

为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顺利开出,实验室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配置、实验辅导教师的配备、实验用房的准备、实验耗材的配置等内容,以保证实验顺利开出。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覆盖面

有别于普通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要求相对较高,故对所有学生开设是不现实的,所以只有通过设置选作实验或者通过设置的开放实验项目完成,才能在保证完成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提高部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

(3) 学生预习、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的准备

实验室要安排学生在课前做好实验方案制定和大部分实验准备工作,对于设计性实验,实验室要提前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再根据实验任务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确定实验方案或根据规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经过实验指导教师审查后,方能进行实施。

(4) 实验指导

为了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学切忌手把手教的指导方式,教师只需密切关注学生实验过程,对思路偏离的学生给予适当提醒,着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多的实用启发式教学。

(5)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从实验方法的建立、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设备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写出实验报告,对理论上有创见或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教师应当鼓励和指导学生写出学术论文予以公开发表。

(6) 网络平台

为能够更好的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管理,实验室应当具备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平台,以便对实验教学实施计算机科学化管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配备、学生选作、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学生签到、成绩管理等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来实现。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农科类高校而言,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是大势所趋,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各高校应当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上多下功夫,紧紧抓住当前大力提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契机,全面思考,认真工作,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新世纪创新农科类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曹中一.“三性”实验的内涵与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8

[2]艾剑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4, 12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2

丰南实验区子项目之二

“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与培训策略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它对于教师树立专业自尊,明晰专业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与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等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师职业越来越被确认为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成为热点; 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和探索、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

新课程改革带给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机遇甚至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县域教师许多的挑战。教师如何将新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外化为教育的行为,是课改下教师成长的“瓶颈”,而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化的中介。课题研究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培训、评比等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诸如名师工程、教师读书会、学科沙龙等各种新型培养模式也层出不穷,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但是仍然存在着教师培训内容单

一、形式单调、方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名师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没有落到实处,其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区申报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加以研究,既是着眼于当前教师教育工作大计,也立足于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还考虑到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力及可利用的研究资源等因素而确定的。它将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关于教师专业化基本概念的理论界定。

教师专业化是指 “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师专业化过程并不以进入这个职业作为结束点,也不在早期教师职业的任何一点上结束。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国外教育机构关于“ 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提出,应当把教师工作看作是一门专业,它需要教师的专门知识和特别才能,并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得以维持。1986年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组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一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地位,二要建立起与这一职业相应的衡量标准。

3.我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强调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以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三、问题研究的目标

1.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机制,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探索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形成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3.以活动为载体,寻求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赋予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生机和活力。

4.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提升我区教育教学质量。

5.逐步完善教师业绩考评方案,增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内驱力。6.以《阅读伴我成长》课题研究为载体,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形成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读后实践的良好局面,在阅读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四、问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保障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将通过教师培训和研究机制、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教师流动和补充机制、教师考试和考评机制等五项机制的研究,使课题研究规范化,取得相应的效果。

1.培训形式的研究。通过区级、学区级、中心校级三级教研特点和作用的研究;学区培训形式和内容的研究;研训一体模式的研究;网上论坛结构和方式的研究,促进教师业务理论及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2.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通过“教学百花奖”、“教师业务考试”、“三名工程”、“骨干教师六个一工程”“骨干教师讲师团”增强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内驱力。

3.以“三名工程”为载体,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继续深入开展“青蓝杯工程”、“名师工作室”等活动,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4.对教师流动机制的研究,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和轮岗制度,促进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5.教师的业绩考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继续完善和使用06年全区统一制定的多元化教师业绩考评方案,达到对教师科学、公正的考评。

6.深入开展“阅读伴我成长课题研究”,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成长。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读书热情,促进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7.坚持推行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探索与研究,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我区教师目前的专业发展情况做调查,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查找教师专业化成长所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过程,扎实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总结、反思、实践,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经验推广,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教育叙事法。通过继续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开展“我的成长经历”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引领教师讲述自身成长过程中真实的细节、经验,在相互学习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三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9月)。

对目前我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进行课题选区题可行性论证,成立课题组,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培训相关人员和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制定研究方案,并向课题研究管理办公室申报课题立项申请。

(二)专家审定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修正方案,并请有关专家指导,形成定稿。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9年12月——2012年1月)。

1.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学习活动,利用培训学习活动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课题的实验研究情况,推动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1)培训校级骨干和区级骨干,创建有效学校,培养有效教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学科教师培训,探索有效教学,提高有效技能,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构建校本研修制度:实现有效研修,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组在每个学期,组织中心课题组成员就基层学校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一次督导,搜集有关信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1.课题组对研究情况进行梳理,提炼研究成果。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3.组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课题研究成果验收鉴定会。4.根据需要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5.邀请省项目组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1.课题研究主体

由教育局牵引,中小学教研室、人事科、教师进修学校具体实施。2.实验学校

银丰学校、黑沿子学校、四中、南孙中学、王兰庄中学、钱营学校、胥各庄学校小学部、钱营学校小学部、大新庄小学、实验小学西、群立小学、稻地小学。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专题研究论文

2.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和书籍 3.教师培训资料汇编

4.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管理规章制度 5.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业绩汇编 6.其它

九、课题实施保障措施

为保障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期完成实验任务,建立和实行以下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教育局局长段煦宁同志任组长,教育局副局长刘天悦、李大柱、于善光为副组长,办公室、教研室、督导室、教育科、计财科、人事科、电教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实行项目责任制:对课题组成员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实施步骤逐阶段结项,不断形成阶段性成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评价体系,明确职

责,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3.纳入目标管理:本课题列入“十一五”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管理范畴,与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工作挂钩,与年终综合考核捆绑。

4.实施联动机制:优化整合教研、培训、电教等资源,构建“多功能、大服务”的研修网络。探索县域城乡中小学校际间联动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合作学习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我区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

5.开辟教师论坛:每年组织一次项目成果收集、交流与评比活动,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使项目不断滚动,不断发展。利用“学科资源中心”网站,开辟教师专业化论坛,实现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专家”、“学习型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共同成长。

6.优化保障体系:筹措足够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经费,专项用于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各中小学要根据实际需要订购课题相关的指导教材。

丰南区课题组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3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28-02

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一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是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

一、综合性实验研究概述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指出,综合性实验是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的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要求各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的课程比例达到80%,为此不少高校专业教师围绕综合性实验的设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赵宗淑实验师在《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解读与建議》一文中对综合性实验的内涵与特征进行讨论,他认为综合性实验是指由多项任务共同组成,并经过一定程序进行实施,最终对实施对象形成某种结论、方案或物化结果的工作。沈为民等在《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的探讨》一文中结合具体实例讨论了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建设方法。朱志彪、高山在《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文中阐述了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有很多专业教师分别就自己所任课程领域的综合性实验的实践进行探讨,如孙纯学,高若宇的《高校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发》;刘银萍、彭端、蒋力立的《PBL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张晨宇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管理模拟”的实践与思考》;以及程蕾的《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等。阅读上述文献资料发现现有研究基本都围绕某一门课程如何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进行探讨,缺乏从整个专业角度综合考虑,将多门相关连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设立初就非常注重实验教学,已建成2个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1个国际商务单证实验室、2个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验室、1个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并引进南京世格Simtrade实验教学软件,实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本专业设置的实验课程共计20门,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与实验一体的实验课程,一类是独立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设置主要是单项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类。

尽管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视实验室建设,各类功能实验室建立齐全,设置了实验教学体系,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专业实验教学目前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外贸发展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如实验教学体系设置不够完善、没有研究创新型的实验教学平台等。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涉及综合性的实验项目非常少,已开设实验内容缺乏深度。目前开设的实验项目的教学学时和内容完全是依托课程而设置,多是融合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如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实验主要以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为主,涉及综合性的项目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而不是与本课程相关的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实验。这样的实验项目设置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显然,开发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助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完善,进而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和符合各类评估需要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已成为当前本专业实验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实践

1.综合性实验项目设置思路和目标

综合性实验是我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确定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时我们考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特点,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及开设条件等可行性,以学科知识竞赛为导向,遵循应用经济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特点,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内容相关联的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旨在形成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且能将不同课程知识进行融合应用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为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和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完善本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做一铺垫。

2.学科竞赛简介

(1)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由全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举办,竞赛设知识赛和技能赛两个环节。

其中知识赛为个人赛形式,闭卷方式进行,其中70%考查的是国际贸易实务,30%考查外贸参展实务知识,知识赛合格的同学方可组团参加技能赛。技能赛为团体赛形式,竞赛内容包括:制作国际贸易参展商业计划书、国际贸易产品发布会和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要求:国际贸易参展商业计划书采取中文方式,不少于5000字,包括参展目标规划、参展产业与产品介绍、营销策略规划、财务预算、人员培训与安排规划等内容; 国际贸易产品发布会采取全英文方式进行产品推介; 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时,要进行展台设计(9平米标准展位)并陈列商品,同时需以全英文进行接待服务,包括产品介绍、交易条件说明及报价等。

(2)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大赛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主办,南京世格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大赛采用POCIB国际贸易从业能力大赛综合实训平台,考核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磋商过程;磋商四个环节英文函电的写作技巧;主要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的细节和运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核算、成本控制及扩大利润的方法;国际买卖合同的商订;进出口业务履约基本技巧;主要进出口合同的缮制与运用。大赛要求各选手作为独立的进出口企业相互间进行贸易,同一参赛队队员之间不可以进行贸易。

3.以上述竞赛为导向设置的两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进出口交易流程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进出口交易磋商和合同签订以及进出口合同的履行。本专业两个综合性实验项目主要依据进出口交易环节而设置。

(1)拟设置的第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为导向设置。主要针对进出口交易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交易环节而设置,所涉及的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礼仪以及经贸英语口语等。(备注:该实验项目第二个环节采用的是面对面口头磋商)项目模仿广交会的谈判场景,要求学生在谈判之前要编制进出口计划书(中文)、进行市场调研初步选定交易对象,然后由4~5人分成小组进行交易磋商(英文口头磋商)直至签订合同。该项目由于所涉及知识包括上面所列几门课程,因此主要在第五学期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开设。

本实验项目主要考察學生对产品推广、商务谈判技巧、商务礼仪以及经贸英语口语的掌握情况。学完该项目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商科大赛国际贸易专业竞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实验项目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实践创新能力。

(2)拟设置的第二个综合性实验项目以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为导向,主要针对进出口交易的第二个和第三个交易环节而设置,所涉及的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报关实务、报检实务以及国际贸易综合模拟等。(备注:该实验第二个环节采用的是书面磋商,通过往来外贸函电进行)项目主要依托南京世格simtrade外贸实验软件通过上机来完成,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进出口银行以及工厂等不同角色进行书面往来函电谈判、签订外贸合同直至履行合同。该项目主要在第七学期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目前该实验项目已经在我校2008级、2009级国贸本科专业学生中开设,效果较好,对学生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知识作用显著。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由于都互相认识,在业务往来过程中就近原则进行交易谈判甚至省去了很多往来函电环节,这样就有点失真。另外,目前采用的软件有些地方设置不合理,如运输时间、办理各种业务的时间以及到银行议付货款的时间都是随办随到,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时差,所以软件的仿真性还有待改进。综上所述,该项目虽然已顺利开出,但有很多地方包括实验项目难度的设置、实验过程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以及实验软件的升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实验项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往来外贸函电的书写、履行合同过程中各种结汇单据的填写以及租船定舱、报关、报检、办理保险、索赔、进出口付汇核销以及出口退税等工作流程的掌握情况。学完该项目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实验项目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特色与创新

该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学科竞赛为导向设置实验项目;二是以进出口业务流程的三个环节为切入点,将各个环节所涉及课程进行综合分析,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实验课程群,进而将知识内容相关联的课程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实验项目。

参考文献:

[1]赵宗淑.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解读与建议[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54-56.

[2]沈为民,黄杰,杨凯.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2,(8):21-24.

[3]朱志彪,高山.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238-240.

[4]孙纯学,高若宇.高校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128-130.

[5]刘银萍,彭端,蒋力立.PBL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78-81.

[6]张晨宇,童旭光,韩金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管理模拟”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16-118.

[7]程蕾,艾新宇.财务管理课程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J].财会通讯,2012,(7)(中旬刊):47-48.

[8]黄大明,秦钢年.专业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创新设计与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247-250.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4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5

关于有机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本文探讨了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这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作 者:王红霞 赵鑫 李理 刘晟波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实验中心,江苏苏州,215009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设计性实验   创新能力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6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1 综合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1.1 综合性实验必须是由多项任务组成。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多项任务组成,各项任务缺一不可,若缺少任何一项任务都会使综合性实验存在缺陷或难以完成。没有任何附加的任务,而完成各项任务的方法也是相对唯一的,较为成熟的。

1.1.2 综合性实验必须遵循一定的实施程序。

综合性实验的多项任务不能是平行完成的,要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一些任务是另一些任务的奠基石。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具有逻辑性。

1.1.3 综合性实验最终能对实施对象产生某种结论、方案或理化结果。

完成具有先后逻辑顺序的多项任务后,最终达到预定的实验结果,这是综合性实验的核心要求。

1.1.4 综合性实验与科研生产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同样也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转化为成果的训练。结合学科工作岗位上的各环节工作,按照正常生产的规范来实施,让学生也当一回“技术工”,使学生有更多的组织、判断与选择的机会,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综合性实验给出一个基本的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由多项任务共同组成,并经过一定逻辑程序实施,最终对实施对象产生某种结论、方案或理化结果的工作。

1.2 设计性实验的基本要求

1.2.1 设计性实验是为学生的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服务的。

给定的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条件,就是为了去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所有行为都要围绕此任务而开展。

1.2.2 设计性实验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也可以自主进行;

它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它既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方案,也可以自行设计方案。

1.2.3 设计性实验重点不在实验本身,

而在实验对象,注重的是实验结果对工作任务的影响,实验只是工作任务进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1.2.4 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把设计性实验界定为: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对某项具体设计工作任务或理论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主进行的技术性、可行性、经济性等的制作、测试、优化或验证的活动。

2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依据

2.1 科学性与可行性原则

首先是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其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具有协调性和探研性;其次是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学会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是将多学科的知识、原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该类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去思考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最后,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运用的手段、方法及使用的材料在实施时要切实可行,选用的实验耗材、仪器、设备和方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或通过其他手段能及时得到满足。

2.2 适宜性与新颖性原则

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要适合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整体的培养定位;要紧密联系学科前沿,具有时代要求的新颖性。

2.3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考核方式原则

规范性是指对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严格按照有关实验考核的管理文件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性和科学性思维;灵活性是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操作方案、操作过程、实验结果等都不是唯一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灵活地考核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的要求及程序

3.1 认定要求

3.1.1 认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至少要提供以下材料:

(1)反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或任务书;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论证分析报告。

3.1.2 开设的所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都必须经过认定。

为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原则上每个实验项目不少于4学时。

3.2 认定程序

3.2.1 由实验专兼职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实验教学大纲,根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总体要求,经过对实验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实验目的、要求、涉及知识面、实验手段与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后,确定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经各教研室审核,由各系(部)上报学院职能部门(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实验办”)。

3.2.2 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办”)组织校内外5-9名专家对所申报实验项目进行专业论证,并将评审意见填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表》。

3.2.3 学院职能部门(“实验办”)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认定表》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统计表》下发各系(部),并做好备案,由各系(部)组织实施。

3.2.4 在实施之后,由各系(部)组织学生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反馈意见表》,结合学生的合理建议等因素,对实验项目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2004

综合研究性实验项目论文 篇7

一、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外语语音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语音教学是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语音学习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在反复的实践训练中达到对语音的正确掌握与熟练运用。在高校外语语音实验教学中采用项目式驱动法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模式。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自主选择和利用可掌握的学习资源,通过在项目实践中的探索、创新,获得较为具体、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能中得到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式外语语音实验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自主、融入、探究、任务、认识”的特征,能够把相关的知识融入到项目实验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实际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师生在相互协作的环境下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语音学习项目,可以达到比传统的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要好得多。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注重每个人参与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并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外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项目式外语语音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得到了综合语音能力训练,而且提升了整体的语言能力。

二、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在大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中的优势

项目式外语语音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外语语音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整个学习内容的状况。在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环节中的指导作用仍然存在,但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的目的并帮助分析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问题,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环节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音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结成小组,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验教学大纲的规范下努力完成语音实践项目。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模式实质上是外语语音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学生思维模式的变化与学生参与学习权利的获得。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学生学到的已不仅是语音知识和语言知识,而是充分运用外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项目外语语音实验教学是大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重要途径。

项目式外语语音实验教学对大学生综合语言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如下优势:

1.学生在语音实验教学中主体地位得以提高,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知识探索者。

传统的外语语音实验教学牢牢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接受语音训练,较少主动性和自主性。虽偶有参与教师的提问,也是被动的,极少数的。在项目驱动式外语语音实验教学中则不是这样,教师的主体地位受到某种程度的弱化,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到了提高。这一变化实质上师生传授地位与传授权利的转移,但教师这一实验过程中并非毫无作用的,他仍是整修实验过程的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选择一个既实用又可操作的项目是整个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般不把知识的讲解与语音原理的分析作为首要任务,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外语语音学习重在实践与应用,学生通过项目实验获得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了运用外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以项目带动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精神。

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是以项目为中心,其项目立足于现实社会和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由于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而且必须解决的现实语言问题,项目式驱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围绕项目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还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完成语音实验项目的过程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成为语音实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在体验语音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外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外语学习观和实验教学观。

3.通过实践检验语音学习的效果。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就是检验大学生外语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因为在整个实验环节中都会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参与进去,并亲自完成所有实验项目与内容,达到教师预先设定的实验目标。在项目结束后,评估取得的成绩,查找缺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下次实验的开展。

4.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言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以掌握的外语知识和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新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语音学习方法,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储备的外语知识得到很好的运用与检验,同时新的知识点也得到开发与运用。在项目语音实验教学中往往是以一个课题或一个项目为实验任务来带动语音实验学习的,这些项目吸引并驱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做到各种知识的相互渗透,最终把学生的外语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三、实施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综合外语能力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式外语语音实验教学具有学习情景真实、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方法灵活、学习效果实用等优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外语素质,改变传统的外语语音教学模式的最好方法。为此,根据我校实施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的实际,总结笔者近20年从事外语实验教学和语音实验室工作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要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角度考虑,注重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运用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是目的的思想。

以《大学英语》第一册精读为例,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项目的选择

本着以教材为基础、紧扣教材并结合历史、地理、文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选择项目。我们选用了《大学英语》第一册精读Unit Two中的“环球航行”为设计项目:“费朗西斯·奇切斯特与英吉利海峡为主题的探讨演讲”,策划组织一次英文讨论演讲会。

2.项目的实施

参加演讲的学生为2010级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以团队形式,依据学生的个性、英语水平、人际关系分成各小组,8~10人为一个学习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音实验教学设备,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进行。

首先,让学生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中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了解费朗西斯?奇切斯特的背景以及英吉利海峡的地理环境知识,采集演讲稿制作需要的信息、图片素材。

其次,通过电子词典查阅大量生词和词汇,对掌握生词的意思、发音及词汇辨析更明确、更清晰。例如:在学习词汇辨析方面,“adventurer”是冒险,探险的意思,多指经历一种令人兴奋的危险的艰难历程。Venture是冒险、风险的意思,多指经济风险和商业冒险。

对课文的难点进行思考,在项目小组上开展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向教师请教。

再次,项目小组进行PowerPoint演讲稿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互相展示和评价作品,不断修改和完善。

再后,教师开启语言实验系统的“小组讨论按键”,让各组实时互相探讨,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

最后,进行演讲比赛,做出评估意见,对项目实施的得失进行总结,撰写出结项报告。

3.项目总结和评价

演讲项目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定标准:一是项目的完成情况,二是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对语法掌握程度,四是英文写作水平,最后是演讲表达能力以及口语流畅情况。

教师对项目总结主要在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课文讲解、点评,分析难点,同时对学生优秀演讲稿进行展示、评比、示范,让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朗读,再分析演讲稿写作的格式,演讲的技巧。

通过上述项目训练,使精读课程整合为听说读写综合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水平。实践证明,我院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在历届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都获得奖项。

进行上述多元化的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又使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有利于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项目的选取要体现实用性。

项目、课题选取要有实用价值,老师的主要精力不放在语音知识的分析和语法的讲解上,而是在众多知识点中找到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的问题作为项目进行实验须取得正确答案。

2.项目实验要具有明确的任务性。

每一次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要有达到的明确目的,老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音知识,有意识地做到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3.项目实验的过程要突出实践性。

项目式实验教学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实验过程中去。学生要在项目的“选取、分析、实施、探究”等一系列环节中亲自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经过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

4.项目达到的结果要强调综合性。

项目式实验教学是以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的新知识相结合,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所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五、结束语

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是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实现了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的变革,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与突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了以综合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法带来了教师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摘要: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是外语教学方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种新途径。本文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出发,阐述了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的内涵和基本模式,分析了如何通过项目式语音实验教学来培养提高大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等问题。

关键词:项目式,实验教学,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辉,张春峰,张晖.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9(06)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

[3]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1999,(04)

[3]刁永锋.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5

[5]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 0 0 3

文科实验教学项目设计研究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设计,文科

一、引言

随着“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观念,人们日益意识到文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文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较为成熟的实验项目对文科实验教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文科实验项目设计是否有一般性规律可以遵循来展开,对《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课进行较为系统化的实验项目设计尝试,以期待为人文社会科学实验项目设计探路。

二、文献综述

(一)自然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在实验项目设计的研究中,素以自然科学,尤其是理工科类为主。长期以来,理工科的实验项目设计是一种固定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实验对设备依赖性高,实验结果比较单一。

李巨光和高丙云指出理科实验教学是配合某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对某一概念、现象、原理以及流程加深理解、产生联想的教学活动。倪丽娟和陈辉提出理工科实验项目具有确定性、实验结果具有稳定性等特征。

(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项目设计。徐婷等指出文科实验教学应充分体现出文科特色,不应全盘照搬理工科实验教学,应将实验教学的思路放宽,同时兼顾文理渗透。文科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实验项目带动实验教学。

文科实验教学具有人文性、多样性、创造性和反思性等特征,因此,在进行文科实验项目设计时,应遵循文科实验教学的这些特征,创新实验项目设计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三、《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属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实验课程,面向全院英语语言文学、国际政治和外交学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具有鲜明的外交外事特色。

(一)《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目的。第一,专业融合。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外交外事实验中心为依托,以双语实验为途径,实现英语、外交学和国际政治的三维融合,提高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过程控制。通过“四书”(活动策划书、选手手册、会议手册、议程手册)明晰实验项目过程,通过有序的实验设备使用,确保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仿真模拟。通过角色模拟、剧情仿真、环境体验三位一体的实验项目,学生在感受剧情危机点的出现后,合作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创造性地演绎危机的解决。

(二)《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从实验项目设计准备、实验项目设计实施、实验项目设计评估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下四个内容贯穿整个实验过程。

第一,项目制剧目设置。把《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课分为几个项目模块,以各章节知识点、理论和案例为导向的实验项目设计,用剧目式、分阶段的连续演绎,使实验项目的内容更丰满,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愈发明显。

第二,情景式案例教学。以情景式案例教学为理念,依托外交外事实验中心的全程录播系统、3D仿真效果、电子黑板和投影等设备,学生为导演和演员,进行剧情化设计和模拟,老师为问题提出者和咨询者,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三,问题式实验过程。在实验项目设计实施中,情景式案例教学为形式,问题式实验过程为核心。每个实验项目辅以背景介绍和知识点导入,以问题出现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探究式的实验过程贯穿始终,问题式实验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四,危机点集成评估。危机点集成评估综合考察学生的实验准备、实验参与和实验总结,评估量表具体包含学生在实验准备环节的资料搜集和提交“四书”,实验参与环节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理论理解和创新等,实验总结环节的实验报告等。而案例的危机点作为考察学生的最佳手段,全方位的综合考察避免了单调的卷面考察,能更佳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综合能力。

(三)《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评估。《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已经初步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第一,《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的“项目制剧目设置、情景式案例教学、问题式实验过程、危机点集成评估”,实现了实验教学总体目标:专业融合、过程控制和仿真模拟,实现了初始目标。

第二,该实验项目设计增加了课程吸引力。自该门课采用此实验项目设计后,已经在全年级实现了全勤,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实验项目设计。

第三,该实验项目设计已经在学院内部获得推广。在国际关系学院“我来说教学”活动中,笔者受邀向全院教师展示该课程的实验项目设计经验。随后,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已经将《公共关系案例分析》实验项目设计作为一种可行的模式予以经验提炼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11/03/c_1117025413.htm,2015年12月3日登陆.

[2]李巨光,高丙云.高校理科实验教学问题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第5期)71-73页.

[3]倪丽娟,陈辉.从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的视角谈文科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第1期148-150页.

有机化学综合性实验研究 篇9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综合性实验,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铜(II)

创新性的综合化学实验在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比一般的验证性实验更加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在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了大量的改革工作[1,2,3,4,5],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在校教改基金的资助下,开展了有机化学综合性实验的研究探索活动。通过设计一些交叉学科的实验,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将单一的实验改为综合性设计实验。例如,通过对无机物中某元素(稀土、铌、铁、钙和铜等离子)的测定,就可以把无机、分析和有机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实验操作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本文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合成及用自制的试剂测定铜的含量,使有机合成与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联系在一起,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1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合成

1.1 实验目的

(1)了解利用重氮化和偶合反应制备偶氮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复习加热、搅拌、滴加、过滤、重结晶、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1.2 实验原理

将4-氨基安替吡啉与亚硝酸反应制成重氮盐溶液,再将重氮盐在弱碱性条件下与8-羟基喹啉-5-磺酸进行偶合反应,制备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搅拌器、空气冷凝管、长径滴液漏斗、布氏漏斗、玻璃漏斗、保温漏斗、吸滤瓶、三口瓶、磨口锥形瓶。

试剂:4-氨基安替吡啉8g(0.04mol)、亚硝酸钠3.0g(0.043mol)、8-羟基喹啉-5-磺酸5.8g(0.04mol)、氢氧化钠、浓盐酸、乙醇(95%)、脲、N,N-二甲基甲酰胺、蒸馏水。

实验所需时间:5hㄢ

1.4 实验步骤

将8.0g(0.04mol)4-氨基安替吡啉溶于50mL水中,加入8mL浓盐酸,置于冰浴中冷却后,滴加3.0g(0.043mol)亚硝酸钠溶于15mL水的溶液,使其重氮化,加完后再反应半小时,在此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0℃。而后加入少量尿素(10g/25mL),消除多余的亚硝酸钠。得紫红色的重氮盐溶液。

将9.0g(0.04mol)8-羟基喹啉-5-磺酸溶于100 m L水中,冷却至0℃,在搅拌下滴加上述得到的重氮化合物溶液,同时加入8.0g(0.2mol)氢氧化钠溶于16 m L水的溶液,使pH值保持在8左右,加完后再搅拌2 h,反应结束后,盐酸酸化得到固体,水洗3次,每次用20 m L,再用丙酮洗涤,烘干,得粗产品。用N,N-二甲基甲酰胺重结晶,得暗红色晶体。

2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2.1 实验目的

(1)了解721型(或722S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方法。

2.2 仪器与试剂

721型(或722S型)分光光度计;pHS-3C型酸度仪。

铜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纯铜(含量不低于99.9%)0.1000 g于100 m L烧杯中,加1∶1硝酸溶液予以溶解,再加少许1∶1硫酸溶液蒸至冒白烟,冷却后用水稀释定容于500 m L容量瓶中,此溶液含铜0.2 g/L。取其稀释液5 m L于100 m 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含铜10 mg/L。(使用时稀释到10μg/m L)ㄢ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溶液:0.025%的1:1的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

pH=4.0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溶液。

实验所需时间:5hㄢ

2.3 实验方法

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浓度为10μg/m L铜标准溶液于25mL的容量瓶中,依次加入7mL pH4.0的缓冲溶液,4mL显色剂,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显色14min后,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480nm处测定吸光度。

2.4 条件试验

(1)吸收曲线的绘制

准确移取2mL的10μg/m L铜标准溶液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入7m L pH5.0的缓冲溶液,4mL显色剂,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显色14min后,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用不同的波长从570nm开始到430nm为止,每隔10nm测定一次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确定该测定的适宜波长。

(2)络合物的显色时间及稳定性的测定

按实验方法进行显色,在最大吸收波长(480nm)处,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吸光度,以时间(t)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A-t曲线,从曲线上确定该络合物的显色时间及稳定性。

(3)显色剂浓度试验

按实验方法进行显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显色剂的加入量0.5mL、1mL、2mL、3mL、4mL、5mL、6mL,以加入显色剂的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找出显色剂的最适宜的加入量。

(4)缓冲溶液用量试验

只改变缓冲溶液用量,测定络合物在不同用量的缓冲溶液中的吸光度,以加入缓冲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找出缓冲溶液的最适宜的加入量。

(5)铜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实验方法进行显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改变Cu2+的加入量0.5mL、1mL、2mL、3mL、4mL、5mL、6mL,以加入Cu2+的体积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从吸收曲线上确定Cu2+符合比尔定律的范围,用Microcai Origin6.0软件作图,求出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计算显色反应的摩尔吸光系数ε数值。

(2)未知液中铜含量的测定

吸取5mL未知液代替标准溶液,按实验方法进行显色,测定吸光度。将吸光度数值代入线性回归方程中,计算5mL未知液中铜离子的含量,以每毫升未知液中含有铜多少微克表示结果。

3 结论

《7-(4-安替吡啉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的合成及铜含量的测定》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它涉及到各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该实验将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有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整合优化,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实验。本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文堂,任玉杰,杨从贵,等.大规模开放式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04-107.

[2]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7,(4):85-86.

[3]陆小兰,唐洪杰,高先池.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和效果[J].化学教育,2006,(10):51-52.

[4]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25-27,30.

基础医学多科目综合实验研究探讨 篇10

1 改革思路与实验原理

依据剌激脊髓可生成生物电, 电信号 (图像) 经传出神经, 引起效应器 (腓肠肌) 产生生理效应的原理, 将原医学机能实验教材中的《剌激与反应的关系》、《剌激频率与肌肉的收缩形式》、《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与传导》、《局麻、腰麻药》、《肌肉松弛药》、《神经、肌肉组织损伤实验》等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基础医学相关实验科目进行整合, 利用BL-420E生物智能信号采集系统, 动态观察和记录蟾蜍或蛙的脊髓、坐骨神经干、腓肠肌受剌激后, 不同组织、不同部位的多种生理、病理指标, 并通过计算机将BL-420E生物智能信号采集系统所采集的多种数据进行自动分析、贮存及图像编辑。本实验不但为今后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也为临床神经学科、骨科的实验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2.2 实验器材

BL-420E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计算机控制) 、蛙手术器械 (套) 、任氏液、滴管、二项刺激电极板、三项引导电极板、蛙板、固定杠杆、铁架台等。

2.3 实验步骤

2.3.1 剪断动物脊柱 (高位至脊髓第五段) 去除皮肤及内脏。蛙取匐卧姿势, 一腿从骶骨处游离坐骨神经2cm, 游离腓肠肌, 在腓肠肌的跟腱处用线扎紧, 剪断结线下方的肌腱 (置备出无损伤的坐骨神经及肌肉收缩标本) 。用滴管取任氏液浸润。将另一只蛙足用图钉固定于蛙板上备以观察。

2.3.2 二项刺激电极板置于脊髓脊孔内2mm~3mm固定于蛙板上, 记录电极板穿越神经干, 固定于固定杠杆上, 三项引导记录电极1号接零线 (近心端) , 2、3号接 (远心端) 与神经干接触。记录电极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1通道, 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操作系统模块实验项目上, 找到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 (选择连续观察方式) 。

2.3.3 将分离出来的腓肠肌用线扎紧后连接张力换能器, 张力换能器连接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2通道 (调节1通道运行速度与2通道同步) 。

2.3.4 调节参数至最佳状态, 实验动态观察与测定:

(1) 通过不断增加刺激强度, 动态观察记录一侧神经干动作电位及腓肠肌收缩强度的变化。

(2) 对另一蛙腿坐骨神经实施损伤, 固定脊髓剌激强度, 观察比较蛙左右两侧坐骨神经电位变化。

(3) 用沾有5%的利多卡因的棉球轻放于坐骨神经处浸润神经, 观察生物电传导减弱到消失的过程。

2.3.5 注意事项

(1) 另一侧未分离腓肠肌的腿注意用图钉固定, 防止刺激后影响 (腓肠肌) 张力数据。

(2) 在分离神经过程中减少对神经组织的损伤, 并注意用任氏液湿润, 保持兴奋性。

(3) 电极应与神经接触良好, 保证刺激电极及引导电极的接触良好, 但注意电极之间任氏液的断路现象。

3 实验结果

3.1 刺激脊髓, 随刺激强度增加,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腓肠肌收缩强度变化情况 (见图1)

3.2 损伤右侧坐骨神经后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变化 (见图2)

3.3 利多卡因浸润前后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变化 (见图3)

同传统实验相比, 本实验研究具有如下优点和创新之处:

(1) 本实验变原生理学单学科、单科目实验为多学科综合机能实验, 如用于药理学的局部麻醉药、肌肉松弛药等实验, 用于病理生理学中的神经、肌肉组织损伤实验。本综合实验不但能大量节约实验成本、实验时间, 还能为临床神经学科、骨科的脊髓、神经、肌肉损伤等科研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拓宽了实验的层次及用途。

(2) 由于采用了BL-420E生物智能信号采集系统与计算机联接的现代实验技术, 使所采集的多种数据能够进行自动分析、贮存及图像编辑, 既增加了实验操作的现代科技含量, 简化了操作程序, 降低了操作难度, 使实验的可靠度及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实验带教难度和工作量。

(3)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整合后的新实验方法, 由于应用了计算机技术, 使实验操作变得简单, 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直观, 实验的可靠度及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理论与实验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医学生对多学科医学基础知识的汇通、融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上一篇:大学生感恩教育思索下一篇:企业如何减少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