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研究业务

2024-08-19

综合研究业务(共12篇)

综合研究业务 篇1

1 全业务运营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前些年中国电信业重组已经把三大运营商带入全业务运营的时代, 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在固网和移动网领域进行全业务竞争局面。运营商在获得新业务牌照以后, 已成为新业务市场竞争的积极进取力量。

除了技术本身, 业务创新是电信业的关键, 是全业务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业务创新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这就需要运营商需具备创新性的业务支撑手段和业务运营策略, 以满足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客观需求。在基础网络、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各个领域, 对于各大运营商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是运营商业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运营商面向政企客户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之一。为了适应全业务运营发展的需要, 目前主流运营商采用集团-省两级架构来部署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向政企客户提供通信、信息和行业等应用, 实现基于固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的信息化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的接入与管理、合作伙伴管理、能力的接入与管理和客户一站式服务等功能。全业务运营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管理子系统和能力接入子系统可在物理上进行分离。其中,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管理子系统与周边IT支撑系统 (营业厅、网厅和计费结算等) 和业务平台等进行对接, 实现对业务、能力和SI等的管理, 向客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展现、推广、体验和使用。能力接入子系统主要实现协议适配和封装、业务解析和路由等功能, 可接入固定、移动、互联网和融合的能力, 对底层的通信能力进行屏蔽, 开放能力供电信运营商自有产品或者SI产品进行能力的调用。

全业务的运营必然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提出新需求, 本文将从业务需求的角度出发, 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所支持的业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使得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得以快速、方便地为客户/用户提供服务。

2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模式

2.1 业务分类模式

为了方便对业务进行管理,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进行分类。

根据业务所调用的能力, 可分为移动类业务、互联网类业务、固网类业务和融合类业务。移动类业务主要调用移动通信能力 (包括:SMS、MMS、LCS和WAP等) , 例如行业短信业务;互联网类业务主要调用互联网能力 (包括:通讯录、Presence/IM和身份认证等) , 例如在线身份认业务;固网类产品主要调用固网通信能力 (包括:点击会议、CTD、网络传真、固网彩铃和视频等) , 例如网络传真业务;融合类业务混合调用固网通信能力、移动通信能力及互联网能力, 例如综合办公业务。

根据业务的实施方式, 可分为集团级业务和省级业务。集团级业务由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接入和管理, 省级业务由省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接入和管理。

2.2 业务定购模式

当今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需适应“无处不在”时代特征, 为客户/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定购渠道, 除了传统的营业厅, 还应向客户/用户提供网厅/掌厅、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网站和短信等业务定购的互联网渠道, 帮助客户/用户方便、快捷的实现业务定购。

企业客户是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主要客户, 具有企业客户 (以下简称客户) -企业客户成员 (即个人, 以下简称用户) 的两层结构特性, 根据企业客户和用户与业务的不同定购关系,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定购模式分为:

(1) 客户用户双定购。业务的使用一般涉及到运营商的码号资源 (例如手机号码) 。客户定购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的业务, 完成受理开通后, 各用户需再次定购的行业应用。用户定购此类行业应用时, 需得到客户的授权。

(2) 客户单定购。业务的使用一般不涉及到运营商的码号资源, 仅需由客户定购, 完成受理开通后用户无需再定购业务。例如企业邮箱业务, 企业定购该业务后, 直接分配企业邮箱账号给企业用户使用, 无需用户再定购该业务。

(3) 用户单定购。业务由个人用户进行直接定购使用, 不需客户授权。

(4) 不同的业务, 其定购生效时间也各不相同, 大致上可分为:

(5) 业务定购报竣, 使用即时生效。功能费按天计算, 当天免费, 第二天开始计费;当天定购, 当天退定, 当天免计费。

(6) 业务定购报竣, 使用即时生效。功能费按半月计算, 当半月免费, 下个半月开始计费;当半月定购, 当半月退定, 当半月免计费。

(8) 业务定购报竣, 使用即时生效。功能费按月计算, 报竣当月免费, 下月开始计费;当月定购, 当月退定, 当月免计费。

2.3 业务使用模式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支持用户通过WEB模式和客户端模式进行业务使用。

用户通过Web方式使用。用户通过Web方式登录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使用产品,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负责用户认证鉴权, 并实现与产品平台的单点登录。

用户通过客户端方式使用。用户通过登录产品客户端软件使用产品,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负责用户认证, 使用界面由产品平台负责。

2.4 业务计费模式

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 运营商需对竞争手段和差异化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能力, 尽量避免单一的价格战带来的损失甚至是双输局面, 要求运营商具有良好的业务计费支撑能力, 这对于运营商市场的拓展无疑是有利的。为此,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要满足全业务竞争的需要, 提供对市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业务计费模式, 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上加载的各个不同业务在资费类型、资费策略、计费对象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撑, 业务计费模式并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

2.4.1 业务资费类型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资费构成一般包括:一次性费用、功能费、通信费和信息费。

(1) 一次性费用:是在业务定购时收取的一次性费用, 例如:车载终端的安装费。

(2) 功能费:是业务按照固定周期频率产生的固定费用, 如:月租费。功能费需实现按月、按半月或按天计费。

(3) 通信费:用户使用了占用运营商网络资源的通信服务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缴纳的费用, 如:短信、彩信、WAP和3G流量等服务。

(4) 信息费:指用户使用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如:一首歌曲的信息费。

2.4.2 业务资费策略

为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需要能够快速方便地提供各种灵活的资费策略吸引用户, 支持业务捆绑以及多业务捆绑后各种优惠等, 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制订出不同的计费策略, 计费策略包括:

(1) 按时间长度的计费策略。例如:包年/包月/包天 (在一年/月/天的时间任意使用) 、包时长 (可使用特定长的时间, 超过的时间另行计费) 和按时长 (使用特定的单价对时间长度进行计费) 等等。

(2) 按次数的计费策略。例如:包次数 (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使用特定的次数, 超过的次数另行计费) 和按次数 (使用特定的单价对次数进行计费) 等等。

(3) 按流量的计费策略。例如:包流量 (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使用特定的流量, 超过的流量另行计费) 和按流量 (使用特定的单价对流量大小进行计费) 等等。

(4) 组合计费策略。例如:包年/包月按时长 (除了按年/月收取固定费用外, 还对使用时长进行收费) 、包年/包月按次 (除了按年/月收取固定费用外, 还对使用次数进行收费) 、包年/包月按流量 (除了按年/月收取固定费用外, 还对使用流量进行收费) 等等。

(5) 不均衡的资费策略。例如:分时段按时长 (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时长进行计费) 、分时段按次 (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次数进行计费) 、分时段按流量 (在不同的流量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流量进行计费) 、分数量按次数 (在不同的数量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次数进行计费。例如, 数量在10000条之内的短信通信费是0.1元/条, 数量在10000~20000条之内的短信通信费是0.08元/条) 、分数量按流量 (在不同的数量区间内使用不同的单价对流量进行计费) 等等。

2.4.3 业务计费对象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业务资费结构中, 一次性费用一般都是在业务受理开通时支付, 其他费用根据业务使用情况进行计费。其中, 上行通信费一般计到个人用户、由个人用户支付, 下行通信费一般计到企业客户、由企业客户支付;而功能费和信息费, 则既可以计到个人用户、由个人用户支付, 也可以计到企业客户、由企业客户支付。所以,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计费对象有几种情况:

(1) 业务费用由个人全部支付。

(2) 业务费用由企业全部支付。

(3) 业务费用部分由个人支付、部分由企业支付。

2.4.4 业务支付方式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支付模式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

对于预付费, 可以为电信运营商更有效的规避风险、带来更高的收益、更有效的吸引客户和降低综合成本, 是移动业务的重要付费方式, 支持互联网经营, 符合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需要, 符合产业的发展趋势。要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与在线支付系统实现对接, 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提供预付费的充值和扣费等功能。

对于后付费, 根据业务受理地和业务收费地的不同, 对应于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集团-省两级架构, 可分为:

(1) 集团一点受理、集团一点收费。集团公司一点受理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由集团公司负责向客户收费。

(2) 集团一点受理、代理省收费。集团一点受理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由集团公司指定的代理省向客户收费。

(3) 集团受理、分省收费。集团一点受理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各省向本省客户收费。

(4) 省受理、省收费。各省受理省内客户业务开通, 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生成计费清单, 各省负责向本省客户收费。

2.5 业务结算模式

2.5.1 合作伙伴结算

加载到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 如果是运营商自有的业务, 无需与合作伙伴 (即SI) 进行分成结算;如果是合作伙伴的业务, 则需与合作伙伴进行一点结算。在业务资费结构中, 参与合作伙伴结算的资费主要是功能费和信息费, 而通信费是业务使用过程中占用运营商网络资源而产生的费用, 一般不与合作伙伴进行结算。

合作伙伴的结算值包括按比例结算、按固定值结算、分阶梯按比例结算和分阶梯按固定值结算。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合作伙伴结算需支持:

(1) 不同SI有不同的结算规则。

(2) 不同产品/销售品有不同结算规则。

(3) 不同费用类型有不同的结算规则。

(4) 多SI结算。

(5) 同一个SI的结算单合并。

2.5.2 省间分摊结算

对于采用集团-省两级架构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在集团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加载的SI业务, 可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 集团和各省的客户都可以进行业务定购使用。其中, 各省业务收入需要按照SI结算规则上缴集团公司, 用于集团公司与SI的一点结算, 各省上缴集团的业务收入数据形成省间分摊结算表 (各省上缴集团) ;而集团公司向客户直接收取的业务费用, 由于财务上的需要, 可能需要集团公司把该业务收入下拨到各省, 下拨给各省的业务收入数据形成省间分摊结算表 (集团下拨各省) 。省间分摊结算的资金流向如图2所示:

2.5.3 业务能力开放模式

根据业务发展需求,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接入各种各样的能力, 包括:

运营商自有能力。例如:短信、彩信、定位、WAP PUSH、网络传真、点击会议和点击拨号等等;

第三方能力。例如:Map、即时通信和通讯录能力等等。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接入的各种能力, 采用统一的能力开放接口开放给各方使用者进行能力调用。能力的使用者包括运营商、客户、SI和主导型合作伙伴等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能力开放如下图3所示。

3 结束语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是电信运营商业务网络中至关重要的平台, 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全业务的运营必然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提出新需求, 其支撑的业务模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使得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得以快速、方便地为客户/用户提供服务, 以满足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客观需求。

摘要:全业务运营下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基于固网/移动网/互联网/融合的信息化应用与行业解决方案的接入与管理、合作伙伴管理、能力的接入与管理和客户一站式服务等功能。从业务分类、业务定购、业务使用、业务计费、业务结算和业务能力开放等方面对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的业务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定购,计费,结算,能力开放

综合研究业务 篇2

1.客户向营业机构申请应急取款活期储蓄存折支取时,须向经办柜员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活期储蓄存折,签订《应急取款申请书》,填写储蓄专用取款凭证。(正确)

2、营业机构申请应急取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销户时,须向经办柜员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签订《应急取款申请书》。若存单为有密户,还需留下真实密码。(正确)

3、客户向营业机构申请应急取款定期一本通储蓄存折支取时,须向经办柜员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定期一本通储蓄存折。签订《应急取款申请书》,填写储蓄专用取款凭证。若存折有密户,还需留下真实密码。(错误)

4、客户向营业机构申请办理活期储蓄异地应急付款时,须向经办员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借记卡(工银财富理财金账户卡、理财金账户、灵通卡),填写《应急取款申请书》和储蓄专用取款凭证。取款凭证上注明“应急付款”字样和申请取款金额。(正确)

5、客户向营业机构申请办理活期储蓄异地应急付款时,仅限于借记卡(工银财富理财金账户卡、理财金账户、灵通卡)。(正确)

6、系统恢复正常后,经办员按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单内容,使用“2724个人账户销户”交易会同复核员共同补记账,若客户填写的密码有误,经办员和复核人员可先办理密码重置,再办理销户业务。登记《应急业务登记簿》,并由补记账经办、复核员双人签章。(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客户向营业机构申请应急取款活期储蓄存折支取时,经办员认真审核以下内容:(ABCDEF)

A活期储蓄存折为本地区本网点签发。

B在《应急业务登记簿》当日应急付款明细中,查看该客户有办理应急付款的记录。

C客户身份证件与存折户名一致。D取款人是存款人本人。

E取款凭证填写内容正确、取款金额符合要求。F《应急取款申请书》客户填写及签名正确等。

2、柜员审核无误后,需做以下工作:(ABCD)

A、在取款凭证上加盖“应急付款业务”戳记(或手工注明)。B、在存折打印内容最后一笔交易记录的下一行,手工批注“×年×月×日应急付款×元”字样,并在存折手工填写处加盖柜员名章。C、登记《应急业务登记簿》。

综合研究业务 篇3

关键词:运营商;管理

中圖分类号:TN91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75-01

随着三网融合和NGB的试点工作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甘肃广电及时抓住机遇,加快了全省广电网络的整合,并积极与移动、联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全力推动全业务的开展与实施,研发了可承载三网融合全业务开展的语音、数据、标高清、3D电视互动平台和家庭智能平台,实施了以干线扩容、双向网改为主的NGB网络建设。最终形成了甘肃广电自主特色的全业务和全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就可以利用统一的资源,通过共用平台,向手机网、无线网络、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渠道的不同终端,提供适合各种网络传输和终端显示的业务和服务。目前甘肃广电已经开展数字电视、互动电视、网络电视、电视生活、物联网家庭手机监控等业务。

一、建设全业务综合运维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新业务的开展,甘肃广电全业务的平台已形成规模,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保证平台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也就是从“如何建”逐步转移到“如何管”,因此需要建设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建设科学、先进、高效、自动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和更高的服务质量已成为实现新型全业务运营和运维的要求。

二、eTOM增强的电信运营流程体系

对于广电运营商的综合运维平台的规划可参考和借鉴电信企业先进的eTOM体系。eTOM是增强的电信运营流程模型和框架,由TMF根据ITU的TMN模型和各国电信系统的建设经验总结出来的,它阐述了电信运营商及其所处的经营环境,给出了运营商内、外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五大实体:客户、供应商/台作伙伴、股东、雇员其他利益相关者。eTOM作为电信运营业务流程向导的蓝图,是NGOSS(新一代运营系统和软件)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组成元素。

三、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在eTOM中的定位

广电运维管理平台在eTOM模型中定位在纵向的业务实现、业务保障,以及横向的资源开发和管理、资源管理和运营的交集处。其中业务实现过程组主要负责及时、正确、快速地为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转化为运营商产品的解决方案,并通知客户定单的状态和确保定单的及时完成。业务保障过程组负责业务维护活动以确保提供给客户的业务满足SLA或QoS性能水平;执行连续的资源状态和性能监控;收集性能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并在对客户造成影响之前解决这些问题;负责从客户接受故障报告、通知客户故障的状态、确保故障的修复。资源开发、管理和运营过程组主要负责对资源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平滑的运行,以支持端到端的业务的交付;同时,它也负责收集资源的信息,并修正、汇总相关的信息给相关的业务管理系统。

四、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组成

基于eTOM体系规划的综合运维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资源管理。可以对运营商的业务资源、IT设施资源和各类网络资源进行管理。便于运营商及时、全面掌握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资源预警和分析。

(二)维护管理。可以对运营商的日常值班、设备运行、巡检维护和检修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便于运营商规范管理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工单流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故障管理。可以对故障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分析,可以实现声音、闪烁、短信、广播等多种形式的报警方式,并能预先分析故障的可能性,对于出现故障后自动启动工单流程,实现故障派单的及时响应和处理。可以对各类故障进行智能分析,形成知识库,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保障。

(四)成本管理。可以对设备和网络运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成本进行管理和跟踪,为管理层提供运营的参考和依据,为新业务的运营提供决策和指导。同时为管理层提供各时段成本支出的同比和环比分析,便于决策分析。

(五)考核管理。可以对运营商的各级运维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绩效考评,通过设立科学的KPI指标,实现自动考评和智能分析,便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为人事考核和管理提供依据。

(六)物资管理。可以对运营商的各级仓库的设备、线缆、器材、仪器、工具和其他各类物资进行统一综合管理,通过对库存模型分析,计算科学、合理的库存量,为运营商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提供保障。

(七)工程规划设计。可以对运营商新建工程、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实现复杂的工程设计环节,自动生成各类工程图纸和工程材料清单,并能自动计算工程建设费用和成本。

五、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实现的目标

(一)该平台可以结合GIS技术、工作流技术、移动3G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可以在PC端、PDA端、决策中心大屏幕等进行可视化管理,通过电子地图、影像地图和三维地图进行展示和业务分析,可以展示全省网络的运行数据、故障情况。

(二)该平台利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可以对巡检人员进行定点考勤和现场巡查,可以对故障现场位置信息、故障图像和照片及时反馈到控制指挥中心,便于决策中心全面了解故障情况,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可以支持突发事件的临时任务派发管理。

(三)便于预警与提醒,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各类机房设备、网络器件等各项参数的预警提示,并在PC端、PDA端提供基于电子地图及列表的各级别声、光、色提醒。同时,可在PC或PDA上提醒各类巡查任务,对过期的巡查任务提报给上级管理人员的PC或PDA上。

(四)可以使客户服务中心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结合用户发展预测,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根据网络负载,调配相关资源,提供用户的稳定业务支持,快速的故障分析和响应处理及工作调度,提高效率。

(五)可以使规划设计部门提高建设效率,有效利用资源:辅助基础施工,防止误伤现有管网和线路,减少意外损失;及时掌握设备、资源的使用情况,帮助运营商做到投资决策有的放矢,杜绝投资黑洞,保证较高的成本效益。

(六)可以使运行维护部门提高故障处理速度,降低维护成本:快速定位故障,对故障影响度进行分析,优先处理关键环节,减少故障损失;提供设备设施准确信息,直接到达,快速处理,降低维护成本。

综合研究业务 篇4

面对全业务运营和网络的融合,宽带作为融合的核心,已经成为全业务竞争的焦点。宽带数据业务已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基于宽带的新业务不断地推出,宽带用户数一直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并导致宽带业务的快速发展。由此,中国移动明确了积极进入宽带市场的竞争策略。因此,要快速形成宽带业务部署能力,中国移动必须立即开始开发宽带业务支撑系统。

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宽带业务的支撑策略与方案。

1 宽带支撑现状

宽带业务是中国移动业务运营和支撑的薄弱环节,竞争对手在此有着多年投资积累的网络资源基础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是竞争对手最强的业务之一。目前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已部分开展的集团专线(宽带)业务,基本采用包月方式进行计费,使用手工或者简单信息系统管理的方式进行数据管理,缺少专门的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的支撑。存在业务单一、数据分散、效率低下等各种问题。这种情况将无法满足今后大规模开展的家庭小区宽带业务要求的灵活的计费方式、高效的用户权限认证、综合业务捆绑销售等要求。

随着铁通公司与中国移动的融合,须考虑铁通宽带与移动宽带的整合。福建铁通宽带用户全省共有20万家庭个人用户,使用ADSL方式接入。为了满足宽带业务的受理、收费、配线需要,铁通分地市开发了“地市宽带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宽带业务的受理、收费(只能包年收费)、号线管理等功能。功能简单,系统分散,系统缺乏整体规划,支撑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在中国移动与铁通宽带业务合作模式未确定的情况下,不适合在铁通原系统架构上做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新建自有宽带业务支撑系统。

2 支撑策略

按照综合业务支撑的方案,宽带业务将与传统语音业务或其他业务捆绑成新的产品套餐。参考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建设经验,宽带支撑系统已经逐步从独立系统向综合支撑系统融合,不适合建设与现有业务支撑系统 (BOSS) 完全独立的宽带支撑系统。因此,在现有移动业务支撑能力的基础上,遵循中国移动下一代支撑网 (NGBOSS) 总体技术体系规划,确定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的技术框架,将宽带支撑功能融入BOSS系统中。对BOSS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改造,使之具备宽带业务支撑功能,这样将便于后续多种业务融合支撑。

而且,这种模式将有利于今后宽带与语音等其他业务捆绑营销,融合计费与综合账务处理,有利于综合业务的灵活支撑。也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BOSS系统硬件与软件资源,缩短开发周期,尽快实现宽带业务支撑,初步形成融合计费、多业务管理的支撑能力。

3 支撑功能分析

宽带业务的接入方案主要有LAN、ADSL和WLAN方式,计费方式主要有包月、限时+超时计费、限流量+超流量计费、上网卡限时等方式,系统要求灵活的费率,可提供针对用户类型、时段等的不同费率政策和优惠措施。而且,要满足宽带用户申请和日常使用要求,宽带业务的主要支撑功能还必须包括宽带用户注册和管理、用户权限认证和控制、宽带费用计算、宽带账务处理、宽带资源管理等主要功能。并且,应采用全省集中的认证计费体系采用集中认证、统一计费的方式管理业务,便于系统的快速部署与管理。

4 系统方案

继承业务支撑系统分层结构的思想,结合业务支撑系统多年来的最佳实践,,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结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可复用原则:系统核心由一系列服务组成,服务又由一个或多个组件构成,组件的粒度满足高可复用性要求。

(2) 可扩展原则:系统结构可以按层次进行分布式部署,提高系统可扩展性。

(3) 流程与服务分离原则:将流程与服务实现进行分离,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部署能力。

根据以上原则,宽带业务支撑系统结构分为接入层、业务层、数据层,如图1所示。

(1) 接入层是宽带支撑系统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由接入逻辑构成。对于系统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集成逻辑,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共享。

(2) 业务层是宽带支撑系统业务处理的逻辑平台,它通过对数据访问子层的调用访问业务数据,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业务层由若干业务流程组成,通过调用业务组件,为接入层提供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共享,完成相应的业务功能。

(3) 数据层是宽带支撑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组织、集中管理的平台,它通过数据访问子层为业务层提供规范、高效的数据服务,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是整个宽带支撑系统的基础。

宽带业务支撑系统主要涉及到对系统中的如下部分进行建设:综合采集子系统、统一预处理子系统、综合计费子系统、综合帐务子系统、营销与服务平台:

(1) 综合采集子系统:实现宽带帐号使用计费记录的采集、码制转换、错单剔除、重单检查、数据分发与入库处理,实现上网话单从网元采集到支撑系统,并进行初步处理。

(2) 统一预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格式化、话单分析、数据分发、异常处理、监控等6个功能模块,主要接收来自采集系统的话单文件,根据可配置的分析规则,结合基础资料信息,完成对路由、号码、处理类型的分析,在话单分析过程中规范话单字段信息、加插后续系统业务分析处理过程所需的必要的基础信息,并根据数据源,对包含多种业务的话单文件按业务代码进行分业务的话单文件分拆。并且,对格式化、话单分析、数据分发等模块产生的异常话单进行回收处理;对异常情况下需要冲销、补处理、回退的话单可进行相应冲销、补处理、回退操作。该模块的回收、冲销、补处理、回退均具有人工和自动模式的选择或组合。

(3) 综合计费系统:综合计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接收、批价、数据分发、异常处理、监控等五个功能模块。接收来自统一预处理系统的计费话单文件,对话单完成批价前的分析准备,包括帐期分析、超频等步骤;再根据业务批价规则,对正常计费话单进行批价要素分析后匹配相应费率,完成对话单的标准批价,对套餐用户的话单按套餐资费标准进行批价以供参考或分析所用;可根据设置的高额预置标识高额清单,生成业务清单文件。

(4) 综合账务平台:实现对综合计费系统的计费后话单的合帐处理,生产汇总账单与明细账单,并根据用户账本余额信息,进行销账处理,按照手机用户的新业务套餐方式进行账务管理和处理;按手机用户方式处理月固定套餐费用。如图2所示。

(5) 营销与服务平台:包括业务受理、客户服务、订单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投诉建议模块。实现宽带业务开通、宽带密码变更、宽带用户资料查询、宽带用户状态查询功能;宽带用户管理、投诉等功能,并且,与宽带计费认证系统(Radius)进行实时接口交互,实现用户资料、状态更新。如图3所示。

综合业务营销方案 篇5

为了配合‚桃海支行2018年‘开门红’业务营销方案‛的顺利开展,最终达到各项业务综合发展,全面完成各项营销任务,现制定以下配套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

二、活动目的

全面提高桃海支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开门红‛业务营销方案,提升桃海支行各项业务对市场的冲击力及客户粘性。

三、配置方案

凡在活动期限内在桃海支行各网点办理定期存款业务、e码通业务、手机银行业务、微信银行业务、飞天信用卡业务的客户均可享受5元洗车优惠活动。

四、配置明细

活动期间内,凡在我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e码通业务、手机银行业务、微信银行业务、飞天信用卡业务的按照如下方案配置:

1、个人类存款:活动期间,凡在我行办理一年期定期存款业务的新客户,且存款利率为当日挂牌利率的,按照每3万元获赠一张洗车票;对于老客户在我行办理定期存款或转存业务,存款利率为当日挂牌利率的,按照每2万元获赠一张洗车票。各支行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2、飞天e码通:活动期间,凡在我行办理e码通业务的且收单交易任意金额满3笔的客户,按照一个码牌获赠二张洗车票。

3、手机银行业务:活动期间,凡在我行办理手机银行业务且当场交易任意金额满3笔的客户,可获赠一张洗车票。

4、微信银行:活动期间,凡在我行办理微信银行(绑定借记卡或信用卡),即可获赠一张洗车票。

5、飞天信用卡业务:活动期间,凡在我行成功申请飞天信用卡并激活的客户,即可获赠三张洗车票(须使用信用卡刷卡支付)。

五、活动要求

1、各支行严格按照本方案开展营销活动,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好本次优惠活动,圆满完成‚开门红‛营销计划。

2、各支行认真做好营销业绩相关台账登记及数据统计工作,真实、准确报送各项业务营销进度。

3、各支行加强组织领导,合理配置营销人员,形成厅堂营销与走出去营销相结合,形成全员营销与业务全面推广相结合。

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提高措施 篇6

关键词: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提高措施

在整体气象观测工作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准确的、可靠的气象数据信息,气象部门应当不断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

1.需求牵引原则

在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过程中确定气象灾害观测预警与服务的重点,应当依据各地区天气气候特征与实际服务需求促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工作的稳步实施与发展。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等具体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2.效益优先原则

为了确保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有效性避免盲目建设与重复投资现象的出现,在此过程中应当依据气象部门在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作用与定位,需要高度重视自身业务与地域优势对其现代化建设进行科学的设计、稳步的推进,提升气象业务体系整体效益对其布局进行合理的分工与设计。

3.统筹协调原则

在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工作中以形成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站网布局、观测项目与业务功能的统筹兼顾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兼容、重点区域与上游区域的連贯、统一标准与重点突出海洋与陆地观测互补、观测与预报服务衔接的发展态势。

二、提高综合气象观测质量建议

1.加强仪器日常管理维护

认真做好交接班仪器交接工作出现问题及时维修处理或配备更换新的仪器,避免工作中因仪器损坏等出现检查过程汇总应仔细检查仪器及其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损坏、故障等问题无法观测等问题而造成数据缺测,导致观测记录不完整又破坏了同事之间的团结。而且,下班人员在下班前要整理好班内事物既影响了值班情绪,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将任务与接班人员交代清楚做好校对记录,有利于发现工作遗漏逐项检查班内每一项事务,并尽可能地在下班前完成还要向接班人员交代值班期间观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天气特点,以免给接班人员造成麻烦及下一班需完成的工作,也利于接班人员对本班工作的总结,对上一班工作情况及接班工作任务的了解。

2.增强观测人员工作责任心

气象观测人员长期从事重复同样的工作还存在业务用计算机死机等现象,导致上传失败等。为避免上述问题影响观测质量工作严谨性、时效高,尽管大部分气象要素都实现了自动化观测,工作人员在值班期间加强气象观测设备检查和运行监控但工作量增大,实时数据未上传、异常、缺测等状况时有发生,应随时监控各类设备运行状况严格执行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况监控流程和职责,观察电脑屏幕变化就说明出现问题或故障。同时,要注意查看数据情况注意刷新,在每小时发报后如果刷新后数据无变化,可依次点开每个窗口查看卸载数据有无异常若存在数据未正常上传,上传数据是否正常上传等避免实时数据缺测。

3.大力发展专业气象观测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气象服务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等要求也日益增高,这就需要构建专业的气象观测网各行业与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此,基层气象部门应当通过分析构建开放的、健全的、多元化的共建模式与管理机制,并且还应针对农牧业、交通、城市等行业适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气象服务需求,为不同的行业提供专业化的、实效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开展专业、专项气象观测项目提升气象服务产品质量。

4.加快综合监控业务平台建设

气象部门需要依据自动化观测发展进程构建多测点综合观测、全区域天气监测、全装备运行监控、多源数据质控功能为一体的“监、测、控”业务平台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推动区域内自动观测设置综合值守与全程监控目标的实现并且还需要加强观测业务模式改革,提升观测业务工作效率合理配置观测业务人员,提高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能力。自动气象观测网的建设可以提前预测当地出现的气象灾害,。对频繁出现气象灾害的地区应重点监测,同时还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建设重要输电线路、交通、通信干线、水利工程等气象观测设施,避免出现气象观测盲区。

5.加强标准化观测场室建设

基层气象部门应当在充分结合台站具体情况加强新型综合观测与监控功能,与遵循上级部门指导的情况下不断改善工作条件,构建标准化观测场地与值班环境宣传气象观测业务各气象要素值连续性的重要意义,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以及探测环境保护对于观测质量的作用,同时,基层气象部门还应不断加大气象观测场地探测环境保护力度并做好观测场地与仪器设备防雷设施保护。此外,对于破坏观测场地、影响评估初评报批、妨碍行政执法等行为,真正落实探测环境保护与日常监控工作的有机结合必须予以严厉的追究。

结语:在整个气象观测工作中为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信息。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应不断提升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庆庆。县级综合观测业务工作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5(19):61.

[2]王琳丽,何娜。嘉禾县综合观测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创新,2014(24):70.

[3]周福,沈雪峰,宋文英,等。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思考[J].浙江气象,2011(4):7-10.

[4]胡剑波,胡饶。提升地面综合气象观测能力的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194.

[5]刘丽。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思考[J].浙江气象,2015(8):5-8.

企业综合业务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篇7

1. 综合业务监测对煤化工业的重要性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由于煤化工是新兴行业, 既包括煤炭转化技术, 又包括化学工业技术, 生产条件特殊, 不仅有高温、高压的生产条件, 同时又有易燃易爆气体及有毒有害气体, 属高危生产行业, 在生产过程中, 容易发生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实施安全生产在线监测, 对煤化工生产企业的科学管理, 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对煤化工产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企业自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大型企业都陆续实施实时监测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实施对于改善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状况, 提高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综合业务监测系统具有的功能

1. 多种方式和环境全方位展示企业生产经营信息。

在管理者的桌面、电视屏以及手机、IPad等手持终端上实时浏览工厂运行状况, 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工厂人员定位等。

2. 所有信息集成到门户首页, 登录首页即进入的信息超市。

3. 将那些只能在中央控制室才能看到的信息和数据, 通过多业务集成和Web技术发布到任何有权限的桌面和终端。

4. 不仅穿透性展示了过程管理层、执行管理层、经营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数据, 同时集成了工厂CCTV视频信号、安防保卫信息、巡检及人员定位信号。

5. 集成已有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综合应用业务平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管理或IT技术, 它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 并注重于对底层数据和信息的管理。好比一座架在经营决策管理层和基本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 能够有效填补相互之间的空隙。

6. 实现企业效率

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成后, 通过对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的集成, 可以使企业上层经营计划管理与下层生产经营控制管理进行有效地粘合,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集成为一个高效运转、高效自动化的整体。从而实现企业对生产经营及时、准确、全面地监控管理, 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三、关键技术和实施策略

1. OPC技术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是为过程控制设计的OLE技术, 由一些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的自动化系统和硬件、软件公司与微软 (Microsoft) 紧密合作而建立的, 相对于传统的方式, OPC技术把软硬件厂商区分开来, 使得双方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 DCS技术

DCS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称之为集散系统, 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DCS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 综合了计算机 (Computer) 、通讯 (Communication) 、显示 (CRT) 和控制 (Control) 4C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3. PLC相关技术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 是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装置, 它使用可编程存储器内部储存用户设计的指令, 这些指令用来实现特殊的功能, 诸如逻辑运算、顺序操作、定时、计数以及算术运算和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过程。

4. 实时数据库技术

实时数据库 (RTDB-Real Time DataBase) 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一个分支, 是数据库技术结合实时处理技术产生的。实时数据库可用于工厂过程的自动采集、存储和监视, 可在线存储每个工艺过程点的多年数据, 可以提供清晰、精确的操作情况画面, 用户既可浏览工厂当前的生产情况, 也可回顾过去的生产情况。

5.net

NET是Microsoft XML Web services平台。XML Web services允许应用程序通过Internet进行通讯和共享数据, 而不管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Microsoft.NET平台提供创建XML Web services并将这些服务集成在一起之所需。组成.net软件技术组件之一, “智能”客户端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 包括PC、PA、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通过互联网、借助Web Services技术, 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四、综合业务监测系统模型

1. 综合业务监测系统传输模型

建立高速、开放、安全、可靠的煤化工综合业务监测网络传输平台, 解决所有生产自动化子系统传输物理通道和接入问题;对所有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发布, 完成一个信息集中管控/网络发布平台, 同时, 在企业信息管理网络中通过Web权限认证可以看到安全、生产实时信息。

目前, 煤化工综合监测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现场总线或以太网作为站内的通信网, 将自动化销售终端、基地公用工程计量系统以及其他过程控制系统与上层监控主站连接起来。由于多总线之间协议的不一致性, 导致了上层监控软件和下层硬件设备之间通信的兼容性问题, 只能局限于专用的软件开发商和硬件生产商。

现采用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技术统一上层监控软件和下层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 使系统监控主站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基于OPC技术的监控主站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完全脱离下层接口硬件, 监控软件被设计成整个监控系统框架中的一个OPC客户端的方式运行, 因此在上层监控软件和下层硬件设备之间的关键是OPC服务器, 它可实现上层和下层通信。通过OPC数据接口, 对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 将此信息传送到实时数据库, 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以后, 传送到综合业务监测平台, 实现对现场状况的动态监控。

五、综合业务监测系统结构及功能实现

1. 网络硬件架构

网络主干采用单模光纤传输 (传输速率1000M) , 将所有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设备控制层子系统连接到此网络平台上, 调度指挥通过此平台可监视各子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 收集所需的生产和安全参数。

网络系统设计针对信息集成、结构分层、层间相对独立的原则, 网络系统的建设根据应用的不同层次, 作如下设计:

信息层:建设信息管理网, 采用标准TCP/IP协议和以太网技术, 实现厂区各个管理部门的网络连接, 实现人、财、物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自动化, 能对产品运输和化工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视, 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控制层:建设综合自动化控制网, 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工业总线来实现, 将整个区域控制器和设备监控站所采集的信息和控制信号传送给有关系统。

设备层:在设备控制层主要是工厂专业控制子系统。整个综合业务监测系统中的远程监测监控系统采用Web客户/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设备监测资源连接在一起, 从而实现远程监测的广域网络化。

2. 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

为了保证所有采用不同协议的不同设备、不同控制系统信息都能集成到一个统一开放的平台上, 在设计中采用了PI系统, 为全厂范围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建立一整套单一、开放、集成的一体化应用平台。这种数据库系统可以集成所有工厂的过程数据。支持OPC通信协议, 直接与实时数据库连接。在通讯协议级实现串口 (包括RS232、RS485、RS422等) 、以太网、各种现场总线 (包括CAN、LonWorks、Profibus等) 通讯网络的相互转换, 还可以直接采集4-20mA、DI等物理信号。这种全厂范围内的数据库结构可保障工厂的管理部门使用一致的数据。

1) 数据的采集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和可靠性, 对实时数据库采集模块进行了接口的开发设计, 该接口不仅采集包括甲醇厂所使用的霍尼韦尔系统的接口 (TDC3000, TPS, Pla ntScape, Scan3000) , 还提供与烯烃厂、聚甲醛厂所采用DCS系统的连接接口, 系统可采集实时数据, 同时还能采集非连续的数据, 如实验室的分析数据, 物料的移动数据及操作改变等。并将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一到本平台上来。

2) 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作为一体化应用平台, PI需要对实时数据、并发事件信息、事务性数据和应用数据的进行管理。在系统内部实现要保证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 (Oracle) 的无缝连接, 以方便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系统支持毫秒级实时采集, 保存累计时限可达10年之久。该系统可对每一个数据进行出错检查, 剔除跳变的值, 坏值, 并给予可信度显示,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为了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生产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全厂范围内的内网PC上均可通过访问公司主页获取现场实时数据。可通过事件监视模块的触发, 及时预警工艺故障、设备故障和仪表故障, 通知相关人员处理以减少非正常停车或波动。

通过实时数据库相关应用和基于Web的信息发布技术解决了所有底层数据的接入问题和上层应用的集成问题, 为了满足多业务综合监测的需要, 同时将工业通讯和视频信号以及楼宇自控信息接入到系统平台上来, 以便进行综合业务的集中指挥和控制。通过.net技术将所有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整合到门户上,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单点登录系统进入综合业务平台后, 即进入了包括应用系统、控制系统、实时系统、监测系统等在内的一站式综合信息超市。H

项目背景

宁东是国家批准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7个煤化工基地、以及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宁夏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确定为自治区“一号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有八个常委包括总书记和温总理先后到基地视察。神华集团对基地信息化建设也高度重视, 将神华宁煤做为信息化试点单位, 率先实施, 煤化工公司作为与集团公司众多煤炭单位完全不同的行业, 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 其信息化建设更具挑战性和紧迫性。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OPC技术、网络技术和组态软件技术相结合的远程监控系统是如何实现的。同时介绍了各个部分的技术核心、功能以及如何接口和集成, 为综合业务的集成提供了参考价值。

综合研究业务 篇8

一、模型应用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因素集

设第一层次影响因素个数为n, 可以得因素集U={u1, u2, …, un}, ui为第一层次的第i个因素集, 它又由第二层次中的P个因素决定, 即ui={ui1, ui2, …, uip}当存在更多的层次时, 可依次类推, 一般而言, 层次划分越多, 评价结果就会越准确, 但计算的工作量也会越大。在实际工作中, 因素层次是根据实际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来确定。

(2) 评判集 (或者叫决断集)

假设有m个评价结果, 则评价集可表达为V={v1, v2, …, vm}, 其中vk (k=1, 2, 3, …m) 为总评判集的第m个可能的评判结果。

(3) 确定权重

在模糊综合决策中, 权重是至关重要的, 它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或起的作用。权重的确定可采取专家估测法、加权统计法、频数统计法等等, 实际应用中, 大多采用专家估测法, 具体过程为:

根据每一层次中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分别给予相应的权数, 第一层次因素的相应权重假设为a1, a2, …, an, 则第一层次的权重为A= (a1, a2, …an) 。其中a1是第一层次中第i个因素ui的权数。同理, 第二层次的权重可假设为Ai={ai1, ai2…aip}, 其中aij是第二层次中决定因素ui的第j个因素的权数。若还存在更低层次的因素, 则还有相应的权数和权重集。

(4) 模糊综合评判应用步骤 (以三级为例)

①一级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2) 二级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得到评判矩阵

第二层的综合评判结果为:Bi=Ai·Ri= (bi1, bi2, …bim)

(3) 三级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根据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得到一级评判矩阵

第三层的综合评判结果为:B=A·R= (b1, b2, …bm)

(4) 评判结果的处理

为了简化, 可以根据最大隶属原则, 确定最后的评判结果。

二、担保业务实例

信用担保业务的外部风险评判主要包括担保项目评判和反担保措施评判, 下面分别对它们进行风险评判。这里以外部风险评判中担保项目评判为例, 反担保措施评判可以参照以下执行。

将影响担保风险评判的指标体系的评判标准分为五个等级:优、良、一般、较差、差。

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1) 由上表, U= (u1, u2…, u25) 将因素集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级因素集:U= (u1, u2) , 权重A= (0.5, 0.5)

二级因素:U1= (c1, c2, …c7, c8) , U2= (c9, c10, c11, c12)

权重A1= (0.1, 0.1, 0.07, 0.13, 0.1, 0.1, 0.33, 0.07) , A2= (0.23, 0.1, 0.13, 0.54)

三级因素:

权重:,

(2) 评判集V={v1, v2…v5}, 分别表示:优、良、一般、较差、差。

(3) 综合评判

(1) 对企业基本面即Ui进行综合评判

先对企业基本面的第三级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作综合评判计算得:

同理, 可以得出

再对企业基本面第二级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U1= (c1, c2, …c7) , A1= (0.1, 0.1, 0.07, 0.13, 0.1, 0.1, 0.33, 0.07) 做综合评

(2)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对项目指标及能力评价即做综合评判得出:

(3) 对第一级因素做综合评判

U={U1, U2}, 权重A= (0.5, 0.5) 得: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 57.5%为优。则该担保项目贷款第一还款来源风险评判为优。

模糊综合评判决策对担保业务风险可以进行十分全面的综合评判, 使风险的评判由定性分析具体到定量分析, 从而能合理评判并规避风险。需要注意的是, 管理者所做的决策应是建立在对整个项目内、外部风险评判后的基础上, 而只对其中某部分风险进行评判而的出的结论是不准确的。

摘要: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 对担保业务外部风险进行综合评判, 使风险得到量化, 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使管理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担保业务,外部风险,模糊综合评判

参考文献

综合研究业务 篇9

国家电网公司于2007年提出了走有公司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全面启动了SG186工程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公司信息化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将继续“坚持信息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建设的‘四统一’原则,充分继承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成果,在强化应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企业建设,推动公司信息化持续快速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1]。

相对于电力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生产管理也处于变革和创新过程中。然而,在电力企业引入了先进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后,因管理模式以及实际应用问题,它还未能发挥预期的、应有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生产管理系统作用,保障生产业务的全过程监控,实现电力生产业务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最终助力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成为电力企业生产管理者与信息系统建设者的共同课题。

1 电力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

随着电力生产及信息技术的发展,SCADA系统、在线监测等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不断投入应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信息采集自动化已经初步实现,为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信息源[2]。“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围绕“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其中生产管理系统(PMS,P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作为SG186工程的八大业务应用中最为庞大、复杂的业务系统之一,其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以及覆盖电网生产全过程的建设成效,对实现电网生产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以及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1.1 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遵循SG186工程的系统建设原则,同时结合生产管理业务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设计,采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网省公司两级集中部署模式,进行了系统标准化、输变配一体化设计,并采用五大中心、图模一体化等先进的设计思想进行了系统架构,功能应用范围涵盖了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公司3个层面。目前,生产管理系统已基本进入到全面、深化、稳定应用及运行阶段。

1.2 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应用过程中,一方面,电力企业为系统建设、应用、运维而进行的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系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效果未表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管理信息化成本高,效益难以显现的尴尬局面。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出效益,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生产管理系统严格按照“四统一”原则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水土不服”现象,管理需求变更与系统功能变更不同步。

2)生产管理系统建设规划中的各类业务流程管理和实际的生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脱节,存在“两层皮”现象,使得系统没有真正发挥实效。

3)系统建设单位对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成效的评估和监管手段还不具备,使得系统建设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迹象。

4)生产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对其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规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系统的运维压力与日俱增。

针对问题1,国家电网公司引入需求统一管理的思想正进行着周期性的系统完善,历经近三年的磨合,完善流程及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建设单位的认可。

针对问题2,各系统应用单位亦在不断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流程再造、业务梳理等工作,不断辨正管理思路,并着力强化、规范系统的应用。而对于第3、第4个问题,如何规避生产管理系统建设中的“虎头蛇尾”现象,规范系统运维,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引入对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有效的监管手段或工具,实现真正意义上对电力生产业务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2 构建电力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信息化体系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必须使生产管理活动在系统中运转起来,实现系统功能的全面应用,真正实现系统与实际工作的同步,才能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4]。

随着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全面建设并深化应用,其作为电力生产业务第一管理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同时,根据信息系统建设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生产管理系统这一有效工具,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建立管控思路,进一步构建电力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信息体系,实现对电力生产全过程的管理,以及实际业务的梳理和优化的目的。

2.1 开展业务数据挖掘并实现辅助决策

电力生产管理系统以设备为核心,以计划和任务为主线来管理整个输、变、配电生产业务,功能涵盖了设备管理、运行值班管理、故障管理、缺陷管理、检修试验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工作票管理、操作票管理、巡视管理、周期性工作管理、图形管理、生产报表管理、各种专项管理、各种统计查询等实际生产业务[5]。

按照“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思路,各电力企业正利用信息集成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着业务系统间的应用集成与数据共享,如:生产管理系统分别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之间等。

因此,基于目前生产管理信息的有效整合,有必要对生产管理系统自身及其相关系统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面向业务分析人员、业务管理者、决策者的系统,通过对电力生产信息的挖掘、分析,获取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为电力生产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实时、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持。

2.2 建立生产管理业务分析与评价的指标体系

生产管理业务分析与评价的核心内容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展开,其最为关键的业务在生产管理系统中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管理。对生产管理业务的分析与评价工作,可以直接依靠生产管理系统中各业务数据有效开展。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生产管理系统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系统。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发布《生技改[2010]112号(关于印发生产管理系统实用化评价验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6],明确了现阶段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成效分析与评价标准。但就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可实际反映生产管理业务情况的应用指标范围窄,大量业务应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受技术手段限制而不能覆盖。

2)应用指标只涉及供电公司层面,未涉及基层班组单位的数据分析和纵向改进情况分析,对应用的改进、提升无法细化到工区、班组,并且缺少纵向分析功能,无法为具体的整改措施拟定和工作安排提供支撑。

3)缺少专业的各级生产技术专工参与系统应用的支撑平台,不利于专业化管理,未能简明、扼要的体现系统应用情况在生产管理业务中的作用。

因此,对于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单位而言,急需一套完善、全面、细化的管理系统,对其深化管理和长期稳定、高效应用进行支撑。一方面实现对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的评价与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对信息系统应用结果的分析,达到生产管理实际业务的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实用化评价标准[7],实现电力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功能(见表1)。

电力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1)完整的国网实用化指标管理功能。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系在功能上首先须涵盖国网公司实用化指标管理功能,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实用化评价标准,构建全面覆盖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

2)灵活的网省自定义评价指标体系。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系可以结合电力企业系统实用化程度及管理需求,灵活自定义网省公司个性评价标准体系,使指标体系覆盖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的所有数据。

3)全方位的应用评价支撑。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系可按组织机构逐级分解、按时间维度自定义等多种细化方式对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情况进行评价。

4)透明化的考核指标管理。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系针对应用考核评价报告,用户可查看详细的指标结果,同时系统可罗列不合格数据清单,为规范生产管理系统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电力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3 形成标准化的稳定运维机制

生产管理系统已经进入“建设应用并重”、“着力深化应用”的阶段[8]。随着生产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在纵向、横向耦合程度的日益加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与网省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日益增强。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已跨入大网络、大系统、大集中、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三大两高"时代。传统的信息运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运维的需要,电力企业亟需建立标准化的稳定运维机制。

生产管理系统运维标准化工作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型[9]: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通过管理手段实现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标准化的执行与落实,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运维标准化的固化与优化,两者共同促进电力企业公司信息运维标准化的提升,保障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体现信息化基础支撑作用[10]。电力生产业务评价分析与体系典型运维流程如图2所示。

3 结语

目前,电力行业基于专业系统的生产业务综合分析与评价仍未形成体系,无法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电力生产业务分析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亟需电力企业以生产管理实时数据、管理信息数据为横向框架,生产管理业务的核心流程为纵向骨干,构建具有业务支撑、功能独立、能够实现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同时还需充分总结、提炼,形成切实符合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电力生产全过程管理的梳理及优化,解决生产管理系统深层次应用的问题,最终实现对电力生产业务的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1.

[2]马同涛,任丽娜.浅析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6,(S2):24-26.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生产管理系统概要设计书[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0,6.

[4]王安定.生产管理系统(PMS)深化应用工作体会[J].电力信息化,2009,7(12):12-13.

[5]史小梅.数据挖掘在电力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8):24-26.SHI Xiao-mei.The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Decision-making Support System of Electric Power[J].Joum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2011(8):24-26.

[6]国家电网公司.生技改〔2010〕112号(关于印发生产管理系统实用化评价验收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11.

[7]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运安〔2009〕144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Z].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9.

[8]白凯祥.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刍议[J].机电信息,2010(30):23-25.

[9]张恺,张华钦.电力信息化与管理标准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6):25-26.

综合研究业务 篇10

近年来,高校网络发展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不断增多,校园网已经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同时各高校为了增加教育资源,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纷纷增设新校园或多所院校合并办学,使得网络规模和用户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二是校园网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数据校园的大力推广,原先独立建设的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整合和集成,各类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使用,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针对上述特点,如何对高校校园网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是当前网络管理工作者应当仔细研究的问题。

目前,高校校园网管理随着网络规模和使用人数的不断扩大,由于网络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维体系尚不完善。IT运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部分学校的校园网运维制度尚不完善,在日常运维管理中,运维人员对自身的运维职责、业务流程等认知不深,运维质量普遍不高,通过设计合理的运维流程,明确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细化流程指标,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IT管理复杂度越来越高,原先偏重于事中、事后的管理,忽视了服务导向的重要性,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事后发现、匆忙急乱等运维不力的状况,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服务体系,提高自身组织能力,进一步理清各种服务、系统和流程与所支持的业务模型、战略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技术手段尚待加强。随着网络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多,单纯的以管理网络中各种对象为目的网管系统,无法实现对网络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控制,通过构建以规范的服务流程为主线、以合理的运维体系为基础的网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化管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1]。

1 ITSM和ITIL理论

ITSM[2](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与传统的IT管理不同,是一套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规范的管理方法,ITSM起源于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IL是CCTA(英国国家电脑局)于1980年开发的一套IT服务管理标准库,最新版为第三版,总体来说,ITSM是在ITIL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方法论,而ITIL是实现ITSM的最佳方法,是IT服务管理领域内的一个事实标准。

ITIL[3]的核心模块是“服务管理”,这个模块一共包括了10个流程和一项职能,这些流程和职能又被归结为两大流程组,即“服务提供”流程组和“服务支持”流程组。其中服务支持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一项管理职能及5个运营级流程,即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服务提供流程组归纳了与IT管理相关的5个流程,即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

目前,无论是大型的网络管理软件,如HP OpenView,还是中小型的网络管理运维软件,如摩卡等,均支持ITIL理念,但在各大院校推广应用时,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障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各大院校要么自行开发,要么采用免费的开源软件搭建,均建立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网管系统,二是因为这些专业软件价格不菲,同时这些软件为保证通用性在实现流程化管理方面比较复杂,与院校网络现行的管理体制、模式不太匹配。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设计一套基于ITIL理念,符合院校IT治理模式[4]的网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2 基于ITIL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校园网运维管理的核心业务一般包括用户管理与服务、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系统管理与管理三大部分。用户管理与服务主要完成用户入网注册登记、用户信息和业务变更、用户网络功能管控以及用户故障申告处理;网络管理与维护主要完成网络地址分配和设备管理、网络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以及网络系统故障处理;系统管理与维护主要完成网络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和系统故障处理。

针对院校日常网络运维业务,以客户端/中间层/后台数据库三层架构为基础,对中间层进一步优化设计,将日常运维业务与具体数据在系统实现时分离,分为前台业务层和后台服务层,构成四层架构,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客户层除用户交费功能采用专用客户端(PowerBuilder实现)外,其余管理功能均采用WEB方式实现,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前台业务层负责将客户层提交的请求传递给后台业务层,同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客户层,实现具体的网络运维管理业务过程;后台服务层负责与后台数据库和第三方产品通信,实现前台业务与后台数据的交换,主要包括与后台数据库通信的管理接口、与第三方应用系统的用户同步接口以及与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通信的SNMP接口;业务数据层负责存储用户资料、网络设备及其系统运行等信息,数据保存采用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3 基于ITIL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当前,校园网管理维护人员数量普遍偏少,按照校园网日常运行维护的主要业务,将运维人员分为前台服务员和后台管理员两类,前台服务员主要负责办理用户入网、业务变更、接听故障申告电话、外出维护以及网络日常监控等工作,后台管理员主要负责校园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特殊用户故障和网络系统故障的处理等工作。

前台业务层负责实现本系统的各项业务逻辑功能,基于ITIL服务理念,按照运维人员的分工将其分为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两大部分,服务提供完成网络管理部门主要的对外服务功能,服务支持为其提供数据支持。

3.1 服务提供

服务提供的使用对象是网络用户个人和前台服务员,包括用户自助服务台和前台维护服务台两大模块,根据管理维护人员的分工,服务提供具体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用户自助服务台是一个面向网络用户自行办理网络业务的接口,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入网预注册、新网络功能开通申请、用户信息和费用查询、用户密码修改以及网络故障排除指南等,基本满足用户日常使用需要。

前台维护服务台是服务支持的重点功能,是面向前台服务员提供的进行日常网络运行维护的唯一接口,其功能主要包括用户业务办理和网络运行管理两大子模块。

用户业务办理子模块完成用户从入网注册到注销退网整个过程中各项业务的办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入网注册、用户信息变更、用户网络功能管控、用户费用管理及用户故障申告5大功能。目前各大院校校园网通常存在多个需要用户注册的应用系统,比如电子邮件系统、802.1X接入认证系统等,为确保各个系统的用户统一,避免用户多次注册,同时为加强网络用户管理,用户在使用网络前必须进行注册,首先用户可以在自助服务台中进行预注册并打印入网申请表或直接填写用户入网申请表,按照用户入网流程审批后,在网络管理部门办理入网注册手续,经本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后台实时同步用户信息,开通用户需要的网络功能。在用户需要更改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家庭住址关系到用户静态分配的地址,用户不得通过用户自助服务台更改)时,用户可到网络管理部门通过本系统更改用户个人信息。本系统还提供用户费用管理功能,支持按月、按流量计费,另外,本系统针对用户出校访问,提供3种控制功能,分别是核心和汇聚层的IP/Mac绑定、特定区域(采用802.1X认证区域)的User/Mac/IP/Port绑定和出口网关(自行研发,部署在校园网出口处)准出控制。用户故障申告功能完成用户故障登记及处理方法和结果记录[5]。

网络运行管理子模块完成网络和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监视及故障提交和处理结果查看等工作,主要包括网络运行监控和应用系统运行监控两大功能。首先以图表形式集中展现服务支持中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运行状态实时信息,使前台服务员能够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在出现故障时,将信息提交给后台管理员或者后台管理员直接按故障处理流程在服务支持中进行处理。

3.2 服务支持

服务支持的使用对象是后台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管理、特殊故障处理和系统辅助3大模块,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

网络资源管理是前台维护服务台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地址划分方案管理、网络资产管理和网络拓扑自动发现3大功能。其中地址划分方案管理功能实现校园网VLAN地址划分方案登记以及VLAN内用户地址分配查询、使用统计等;网络资产管理功能实现设备从购买到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拓扑自动发现功能完成全网网络层和链路层拓扑自动发现,以及设置和启动设备运行状态(CPU和内存利用率、各端口流量等)实时监视程序,为服务支持提供支撑数据。

特殊故障处理主要完成前台服务员无法处理的用户故障处理以及网络和应用系统故障处理工作,主要包括用户故障处理、网络故障处理和系统故障处理3大功能。每项功能详细记录相应故障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以及涉及到的设备及其配置信息的变更情况,方便前台服务员查看处理结果。

系统辅助功能主要完成系统参数设置、用户管理、后台进程管理、数据备份以及系统操作日志审计等功能,确保平台整体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4 基于ITIL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文中系统的主体程序基于B/S结构,客户层采用RIA(富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展示,前台业务层和后台服务层基于J2EE架构,采用Java语言实现,后台数据库采用Oracle/SQL Server。用户计费的部分功能基于C/S架构,采用PowerBuild实现,主体程序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本系统在某校部署实施后,确保用户故障申告电话处理、用户故障上门服务等校园网日常运维规范和流程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截止目前为止,共管理12000多用户、350多台网络设备、50多台服务器以及电子邮件、接入认证、代理等多个应用系统。

5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合理、有效的网络管理已成为网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的校园网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基本解决了日常网络维护管理中的问题,极大地减轻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为校园网运维服务体系建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惠欢,黄向农.校园网运维管理的技术初探[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11:100-108.

[2]ITSM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09410.htm.

[3]刘海峰,连一峰.基于ITIL的网络安全运营管理体系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9):193-195.

[4]丁天翔.IT治理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1):109-112.

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综合改革;公共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我国气象事业随着气象业务的进一步改革,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气象观测系统的不断完善而飞速发展,尤其面对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现代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阳曲县是个农业大县,近年来,灾害性、局地性、突发性天气频繁出现,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对农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阳曲县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把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紧跟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以“弯道超车”的姿态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中国气象局早在2013年4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主要任务等,确保改革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同时,围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深入服务职能、公共服务方向等全面分析,并加大了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1]。各级气象单位也在中央气象局的领导和部署下不断完善并履行政府职能,做好综合气象业务改革,使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需求。但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整体来说发展还不稳定、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进一步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还要长远计议。

1 气象业务服务的重要性

气象业务服务是气象部门面向社会公众、企业生产和决策部门等领域开展的多项或专项气象信息服务过程,气象服务的基础本质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气象服务面对社会需求主要发挥其减灾防灾、服务工农业经济生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群众安全的职能,是面对社会大众所开展的业务内容。而县级气象业务工作是最能体现气象业务发展状态的,由于县级气象部门处于气象工作的最基层,可直接与工农牧业生产接触,是气象服务的最前沿阵地,也是气象服务见效最明显的机构。因此,县级气象局更要严格履行国家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推进指导建议,认真分析地方行业发展与气象工作的切入点,争取把公共气象的一体化服务延伸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生产的各个行业,发挥综合气象业务服务效能。

阳曲县为尽快适应综合气象业务改革,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县气象单位安排基层工作人员到省级气象中心学习培训。2014年5月,曾组织全体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讲解实时历史气象资料一体化系统整体介绍,业务制度、传输与质量考核,MDOS业务平台操作及数据处理等内容,并组织大家学习操作MDOS软件和更改台站历史沿革错误信息。2015年3月,县气象局组织全体业务人员针对季节转换各要素转变的注意事项、雾与霾的观测和记录及编发雾的重要报的要求、称重试雨量传感器的基本维护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学习,以此来提升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并不断提高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为做好县级气象综合业务阳曲县无论从技术层面、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不断努力,但鉴于我国基层气象业务工作水平起点低、先天技能落后、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进程缓慢,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

2 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深刻认识到县级气象综合业务改革的必要性

县级气象机构是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实施主体,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是提高县级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社会管理能力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基层气象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气象现代化业务不被国家气象单位调控深化和推进,新业务体制的实施对基层气象业务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因此,基层气象单位的服务职能、机构设置及业务体制等方面与新时期综合气象业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瓶颈[2]。我国气象局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通过加大财政投资,改善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使县级气象机构的业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后期做好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我国气象局在2012年8月下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在这2 a中进行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推进综合气象业务工作过程中,部分领导对县综改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综合业务改革不深入等多样化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因此,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气象业务发展,改革转型是重难点,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把握主动权,坚定信心,上下互动,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全新发展。

2.2 大力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

做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工作首先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的公共气象服务、气象观测预警业务及气象技术保障等综合业务的一体化布局、分工,统筹协调发展。其中,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面向防灾减灾、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公众气象服务或专业气象服务,推进气象服务灾害防御体系的进一步建设。主要承担对气象信息的收集和灾害工作调查,协助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等公共服务项目,根据各种量化信息数据开展灾害预警、水文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等多项专业服务内容。同时,承担有防雷减灾、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气象保障等多项服务职责。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开展实时气象灾害监测也是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可根据地方气象灾害特征及业务开展综合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农业天气预警预报工作。同时,开展强对流天气和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预报预警业务及精细化气象要素订正业务,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

根据地方气象观测业务范围开展综合气象保障业务,重点针对辖区观测,加强气象信息网络、预报与服务、预警服务等各类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设备的选址建设工,做好台站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确保气象综合业务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福,沈雪峰,宋文英,等.加强县级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的思考[J].浙江气象,2011(12).

[2]郑国光.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J].中国气象报,2013-04-09(001).

综合研究业务 篇1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数字电视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它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视频模式, 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计算机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曾占据着整个信息技术市场,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劣势逐渐表现出来了:首先, 传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极大的不规范性, 结构模式也比较混乱。所以就直接导致了计算机业务分化比较严重, 很难进行统一。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加大了系统的运营成本风险, 导致计算机维护的资金的投入加大。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这种模式是很难生存和发展下去的, 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多元化, 一般的功能需求很难能满足现代客户的需要。所以, 新型的广电业务模式需要引入一套功能齐全的新一代综合运营支撑系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 XML技术简介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 指的是用于标记电子文件并且可以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 它的主要作用是标记数据和定义数据类型, 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语言。目前, X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 (SGML) 的子集, 非常适合Web传输。XML格式特性是指XML与SQL Server等数据库不同, 它可以提供更有力的数据存储与数据分析能力, 实际上XML最大的数据表现形式是极其简单。XML与HTML的最大区别是, XML可以直接被设计成存储数据, 而HTML的设计只是数据的外在表现形式。XML与其他数据的结合使它能够更容易在其他数据或程序中被读写, 这使得XML很快成为数据交换的唯一语言。虽然这种数据格式可以支持不同的应用软件, 但是XML将很快会适应更多的不同的应用软件。

2 广电Boss的整体构架

广电BOSS目前已经覆盖了普通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一系列互动增值业务并充分融入了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是一个完全面向大众的新一代运营支撑平台。

BOSS的主要功能构架包括:企业客户、计费融合、业务综合、工单流程、网上营业厅、工程和前置的管理等。

3 广电BOSS中XML技术的结合与应用分析

目前随着电信业务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XML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BOSS系统中, 大多数的广电BOSS平台都支持XML标准协议。一些比较出名的网络设备生产商, 像CISCO等, 生产的网络设备也已提供了对XML的支持, 以便以后方便对其进行管理。XML与BOSS的相互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兼容现有协议

XML的文档格式可以快速通过HTTP的协议进行传输, TCP是HTTP建立的基础, 所以该数据可以有效地进行传输, 除此之外XML还可以支撑很多其他的传输协议。

2) 数据存取的管理统一

XML最大的优点在于, 它可以灵活地将管理的信息进行定义。XML存在的数据格式具有很好的内部结构特点, 不易遭到破坏, 而且正是由于其正规的特点, 受到广大软件开发商的支持和认可, 同时它还具有方便数据交流等特点。目前的网络管理信息规范决定了网络数据管理的深层次、多样化, 所有的这些XML格式数据存储都可以轻松解决。

3) 数据传输的可读性

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因协议不同而直接导致编码规则的不同, 虽然传输的时候都是以二进制位单位, 但是协议的不同可能会使转换的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尽可能在使用不同协议进行信息管理的时候, 尽可能满足其多样性的兼容要求。一般来说数据的协议表示都使用了XML格式进行的, 这样表示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简化了网络传输之间的字符。过对XML进行解码分析, 然后再对其标记, 根据数据的差异进行处理, 是数据更具有可读性。

XML在广电内部中的应用:

1) 广电B0SS中XML应用体系结构

XML在广电内部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应用, 广电业务中所采用的b/s构架在进行数据传输时, 存在很大的缺陷性, 因为其内部系统要求具有大量的数据处理, 操作也比较复杂。所以XML的引入不仅降低了数据的读写, 而且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交换系统, 其主要是由客户端、交换系统以及应用层共同组成, 我们可以根据下图2来分析。

(1) 客户端, 在业务员进行信息录入的时候, 客户的信息端口可以首先完成对录入信息的检测与矫正, 并将处理之后的数据压缩成XML。数据与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连通可以方便用户的进一步操作, 并不断将数据在终端设备和服务器之间进行修改与反馈,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修改之后的数据最终还会回馈给客户端, 客户端收到矫正之后的数据可以自动下载到应用程序里, 并在本地的资源共享里实现数据的自由交换与应用。

(2) 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数据之间的自由交换, 在数据下载到本地客户端之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把本地的数据提取并使用, 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实现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这种数据交换模式很好地实现了数据之间的标准性, 完善了系统数据的不足的缺陷性。同时数据的传输还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因为不同的用户之间可以对数据进行自由交换。

(3) 应用层, 负责将搜集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核对, 进一步确认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将数据存入数据库, 供用户进行使用。

2) XML在BOSS子系统中的应用

广电BOSS中还包含了许多的子系统, XML的引用可以促进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高效运转, 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语言实现数据库的权威性。

4 结论

XML在广电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中的应用, 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模式的不足, 同时还促进了该协议平台的健康发展, 实现了数据之间的灵活交换。我们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 方便了客户对于日常数据的需求, 保证广电系统综合运营业务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余浩东.J2EE应用框架设计与项目开发[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9) .

[2]李刚.Java编程思想[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12) .

上一篇:财政资金分配下一篇:量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