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2024-06-25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精选11篇)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1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强化建设, 实验实训教学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机电类专业的实际教学现状, 要求高度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的建设, 而任何有关教学的建设其关键都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环节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修专业,实验实训,教师队伍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由普通高职院校下属的二级院校、高等专科学校、独立的职业中专学校等升级而成, 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尤其在实验、实训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空白。这些方面不仅仅关系到实验实训, 它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因素都有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需要从各方面去进一步认识和解决。

一、将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一) 进一步激励和稳定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尤其是骨干教师的专业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推行相关政策以尽量发挥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避免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等消极情绪对职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 科学减负, 促进实训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转化。

将专业教师从机械、单纯的教课活动中解放出来, 分出精力进行专业知识的研究, 使之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促进知识的更新和转化, 与时俱进, 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三) 为教师创建宽松的教、学、研环境。

许多学院缺乏相应的产、学、研设施条件及资料信息, 这不仅影响教学知识的更新和转化, 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需求,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推广也无疑是“涸泽而渔”。

(四) 重视教学梯队的建设。防止专业骨干教师流失, 防止新老队伍的断接, 防止专业创新、转化、巩固等环节出现脱节。

(五) 打造团队精神, 开创教学品牌。

为一线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教师队伍保持充分活力、团结一致。促进老、中、青教师之间的相互帮、教、学, 保证教师队伍健康有序的成长, 而这也正是教学工作得以长盛不衰的法宝。

二、正确认识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教学的作用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奠基石, 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是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础,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技能教育的进度和提高。

(一) 完成教学目标。

一年级高职生的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基本仪器、工具、量具、设备等的概念、构造、用途和使用方法。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下一步的专业教学才能正常顺利进行。同时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学生的发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 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要有参考和依据。

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要有详细的、符合实际的实验名称、实验课题、要求、目的、步骤、注意事项和技能操作规程等为参考和依据;并将其作为考查专业能力的主要手段, 以督促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保证技能培养的质量。

(三) 科学合理地进行实验实训的统筹、建设、规划和管理。

避免各部门的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或设备闲置等问题的出现, 以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避免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影响专业建设的发展、更新和技术的转化。

(四) 统筹安排共用性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料的使用或技能培训。

对共用性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料的使用或技能培训, 应在经济、科学、合理、适度的前提下统筹安排进行, 这不仅可以保证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有序有效的进行, 对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五) 加强各专业实验实训的管理。

在保证实验实训质量的前提下, 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可在整体上加强管理, 具体的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否则, 只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三、确保专业课实验实训课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关键, 专业课建设的质量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学有所成, 对学院的社会影响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而还会影响到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进一步建设、发展及生存能力。

(一) 落实相关的政策。

鼓励现有“双师型”教师与“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鼓励其致力于学院的专业建设上, 使“双师型”教师与“准双师型”教师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去承担实训教学工作。

(二) 善于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加强教学管理, 带动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建设中, 将覆盖面广的主要基础课和对培养目标起重要作用的专业主干课, 作为重点建设的对象, 加大科研、教研、学研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出台有利于良性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三) 实训设施、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计划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对相关专业三年以上的社会需求变化充分预测, 并且根据这种科学的预测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技能培训指标、实验实训要求、适合高职教育的考试与考核标准及制度等, 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 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实验实训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的教学, 各种专业的实训与技能培训不可能按照固定的要求和模式进行, 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应有符合专业特点和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统一的管理下, 有各专业的专家和资深教师集体研讨、座谈来决定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和方法, 定期交流, 不断改进。

四、深刻认识技能考核的重要性与社会需求的紧迫性

建立完整、科学的技能考核体系, 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 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在大多数方面仍然沿用了普通大专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尤其是严重缺乏对技能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对专业技能的高度重视。技能培养与理论的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目前来说, 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更是当务之急。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 而现今的状况是理论考核强度有余, 而技能考核不足或空白, 甚至没有技能培训。技能培训的体系和技能考核体系的建立是高职教育的重心所在, 对技能水平的鉴定、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应该成为高职院校考核的主要方式, 高标准的技能考核要成为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鉴定方式, 只有如此, 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去参与社会的竞争。

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资料室和相应的培训机构

(一) 建立资料室, 专门收集和整理专业实习实训建设和革新相关资料, 为教学研究、技术转化、专业改革、技术标准等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专业的发展、技能的转化、推广、发展等无一不依靠广泛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若没有全面大量的信息, 专业的预测、规划、建设, 技能体系的改革、创新、发展, 科研的方向、成果就无从谈起。

(二) 成立培训机构。

为了更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最新理论成果的技术研讨转换, 应该在相应政策的鼓励下成立一定的培训机构, 对内建设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加油站”;对外则进行成果交流和开放互动。

(三) 鼓励教师对各种资源设施的合理利用;

鼓励对高新技术的学习、研究和产业化。制定具体的既有利于院校建设又有利于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鼓励广大一线教师致力于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和研究, 完成专业建设的“造血”功能, 从根本上促进专业的技能体系建设。

六、积极扩大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当前, 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处在探索和磨合阶段,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挖掘、整合自身教育资源各要素;另一方面必须正确处理好校内外资源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 尤其是优秀教师资源, 实现办学的自我造血功能。提倡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 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训、实践的空间。充分利用行业政策资源, 在双证制度、培训制度、课题研究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等。

总之, 高职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要结合国情, 结合区域特色, 实事求是, 先从强化自身各个方面的建设开始, 逐步有计划地向其他方面扩展和延伸, 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方惠坚, 郝维廉主编.蒋南翔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孙多金.创新思维与开发[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2

[3]甘肃省人事厅编.从和谐自我到和谐社会[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2

结合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浅谈根据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和确定其职业岗位能力,把专门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验实训方式方法与手段改革,在实验实训课程中渗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课程内容形成职业关键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高职高专实验实训课程中实施工学结合,以达到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 者:万亮婷 张迪 张小林 WAN Liang-ting ZHANG Di ZHANG Xiao-lin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8(4)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关键能力   实验实训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目标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创新实践教学就业创业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61-01

1 引言

去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把我国从世界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世界人才强国的发展目标,从而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的路线图。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把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作为重点,列入了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形成了以“一个核心、两条主线”即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加强建设为主线的重要部署。

据此,高职教育承担着我国人才强国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实践教学既是保障高职教育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视和投入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传统的重课堂轻实训的现象在学校还时有存在。因此,提高对实验、实训作用与地位的认识,仍然是我们值得研究和强化的主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不足的方面有:(1)重传授知识,轻开发智力、创新能力的培养;(2)重视专业(就业)基本训练(各学科具有的基本功)、轻工作能力培养(从事与外界事物相接触的活动能力);(3)实验、实训教学旧体制有弊端:分散、封闭、单一、低效。(4)实验、实训队伍明显不足,地位偏低、不稳定,青黄不接。(5)实验、实训室多为经验式管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面对上述现象,由此培养的学生出现严重高学历、低水平、低能力、技能差的现象。

3 建议和对策

众所周知,实验、实训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是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手段,是促进学生就业的桥梁,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总之,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经,最能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理想的对策就是迫切需要我们及时更新观念,敢于改革、创新,强化实验实训教学,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和创新,促进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

3.1 提高认识,改革创新

高职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加快改革办学、培养、教学和评价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深化体制机制建设。

3.2 转变观念,树立“大实训观”理念

“大实训”理念应包括从顶层设计、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到招生计划、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技巧、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全过程的管理体系,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实训教学理念,紧紧围绕能力培养为中心,联系职业能力和就业岗位需求的实际,实现“两个结合”即“工”与“学”结合、“基础”与“技能”的结合,加强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实验实训。

3.3 完善条件,强化内涵建设

为了顺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要务,以“了解现状、调查需求、有效整合、合理布局、统一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实践性、开发性、职业性”为目标,以“仿真性、先进性、系统性、开放性”为原则,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系统考虑能力培养和就业岗位的实际,建设为任务式、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教”“学”“做”为一体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实训资源效能,以达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

3.4 加强“双师素质”师资力量

“双师素质”教师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因此,是否具有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能否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首先,通过“内培外引”、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和水准。其次,要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及改革职称评定的措施和管理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再次,聘请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最后,提高实训管理队伍素质,改善实训工作条件,提高实训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和工资待遇。

3.5 创新实训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实习的实训基地,也是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评定基地,还是师资培训、教研教改、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以及服务社会的基地,把学生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核、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效能。

(1)在硬件上,全面推行校企共建,校企共管,校企共赢的发展管理模式。实行开门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完善切实可行的激励性的配套管理制度,重视和提升实验实训教学地位,搞好各类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2)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高职院校的主线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①注重多种形式或类型的教学过程管理手段体系的创新和建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驱动)的探索方法,灵活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情景式、啟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模式。

②创新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包括针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和针对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创造能力和情感等综合目标;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考察;评价方法包括笔试、面试(提问、对答、抢答)、讨论、演示、辩论、论文(实训心得、调研报告、实训记录和流程)等:参与评价的人员应包括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人士,并以行业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③加强实训教学质量监控意识,建立起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体系。包括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文件,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强化对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实训等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健全实践教学的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4

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的一线技术工人,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实验实训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实验手段去发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理论课不能替代的作用。目前,职业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绝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开设一定数量的实验,大多属于演示、验证性实验。众所周知,目前,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毕业工作后很长时间不能独立顶岗,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负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仅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甚至是脱节的。有部分职业学校干脆就只开设理论课,不开设实验实训课。实践教学已成为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许多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较差,专业师资缺乏,实验设备陈旧,部分领导办学观念未能更新,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尚未切实转变,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完全胜任实践课教学,造成学校的实验实训开出率严重不足。2008年,对参加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全班35名来自全国各职业学校的培训学员进行专业实践课教学调查见表1。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职业学校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按学科设置,缺乏融合性

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基本上沿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方式,高等教育学校该专业开设什么课程,职业学校也开设什么课程,内容为高等教育学校该课程的压缩或删减版。缺少的是理论、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要求的相互融合。

1.2 实验设备投入不足,专业师资匮乏

许多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较差,实验设备陈旧。部分学校的实验设备平时使用率低,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实验所需耗材较大,政府无资金投入,学校无财力投入。(2)部分专业教师不能完全胜任实训课教学。(3)更有部分学校专业师资严重匮乏,想要的专业老师进不来,不想要的进来后不会操作实验设备的局面。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技能课改革的需要。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分别进行,并且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形成教学与实践“二张皮”,二者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

2 专业实验课的改革探讨

经过多年的实践课教学探索,发现要更好地提高实验、实训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限制,按专业需求进行取舍,强调能力本位,突出技术、技能实训课的地位,为实现上述目标,可采取以下方法:

2.1 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加强实训是一种整体的教学思想,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都应有所体现,比如:在教学计划中就应明确规定实验实训课的比重;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选择项目式或工学结合的教材;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安排上最好是一个老师,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上课时间、地点的安排上要力争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当然由于教学过程需要专业课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专业课老师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这些都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平台支持。

2.2 实训课教师必须注重“练以致用”的原则

实训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理论加以运用。目前我们不少学校的实验设备是模拟型的,只能进行模拟实训。而这种实训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真正到了企业生产环境仍然是一脸茫然,更谈不上说胜任工作岗位。所以,对这种模拟型的设备,我们教师要加以改革和创新,使实训课由模拟型向实用型转变,让学生所做的实验更加接近真实。

2.3 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实验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的有效途径。将现代技术引入实验室,推动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采取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实际训练,实训内容项目化,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身临“职业环境”,把知识教育变成能力教育,综合技能训练采用企业运作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岗位上增长知识、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内涵,使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链接”。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较为完整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实施灵活多样的办学思路,探索教学发展新空间

(1)走市场化路子,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广泛开展合作办学。主动与劳动人事、农业、妇联等部门联系,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与企业合作,主动与企业联姻,实行订单培养。(2)与高等学校联系,联合办班,分段培养。为学生提供新出路。(3)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将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加工相结合,开展教学创收。(4)主动考察乡镇村组所需的新技术,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发挥科技辐射作用。

总之,实验实训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在于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工程意识的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正确认识实验、实训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肯定实验、实训教学在整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将对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2]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5

物理科学伴随着物理实验的发展而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位一体”的目标应该是我们教学实践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解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就需要我们找到问题的“瓶颈”。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新课标的实验要求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

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开设“物理实验专题”模块,目的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模块的设计尤其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2)强化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3)深入对实验过程和实验误差分析;(4)重视对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评估。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新课标已经重新审视了基础教育中的实验问题,并提出明确的要求,中学物理实验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有教师、学生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问题。

1.来自教师的主要问题:(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呆板。当前,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综上,核心问题是教师观念有待更新,素质有待提高。

2.学生的主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高中物理实验会考监考中,发现很多问题,主要有:(1)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不规范:使用某些仪器不知道调零或不会调零,不明确仪器的测量范围、不会正确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没有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不能正确地读取数据;(2)动手操作能力差: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程序颠三倒四;(3)以“背”实验结论“代替”实验操作。综上,核心问题是学生操作技能明显滞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3.评价体系不完备。教育现实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还存在着如学生实验在一些学校没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实验操作评价理论与实践缺乏全面的深入整合,难以找到可行的评定标准等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的核心问题是缺乏到位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

(三)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

目前,广大学者和物理教师对高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并已经开始着手分析和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在现实的实验教学改革中,要实现目标和实践的接轨,光有理论框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架起一座联系二者的中间桥梁,这便是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基点,加强实验考核。

二、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一)对问题的思考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弊端存在是现实,高考、会考及其存在的价值是现实,教师的观念亟待更新是现实。

笔者不是反对考试,“考试”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考试有它存在的必要,这是不可否认的。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避免教学改革的形式化,符合普通高中的教学现状,使改革具有现实价值,实验教学改革应以实验考核做为切入点。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应该允许这个渐进过程的存在。

(二)强化实验考核──我们的实践

在实验教学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没有将每个实验目标具体细化,这种分解细化后再进行考核的方式由于涉及到教师素质、参加实际测量的教职人员、仪器以及测量时间等的分配问题,实行起来非常困难,就我们的现实条件还不允许。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1.从考核形式上,我们采用的是实验操作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进行命题,由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完成试卷。

2.实验操作考核测量过程。

3.操作考核成绩共15分,按实际得分结合书面考试成绩计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

三、结语

这种方式包含动手动脑的操作内容,以操作考试为主,笔试测量为辅,两者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领域当属有益的尝试。在引起师生对物理实验重视的同时,学生在实验方面的精力投入也相应增加,对实验的理解、操作和设计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提高。

实验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设想 篇6

1 实验方剂学课程基本情况

实验方剂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药效学、药动学、药物化学、毒理学、质量标准、制剂工艺以及临床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实验方剂学课程的开设, 目的就是将方剂学与现代医学、生物学及化学等多学科实现交叉, 激发学生科研热情和自主探索意识,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我校实验方剂学课程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3部分, 课时设置为24学时, 学生考试合格后可取得1.5学分。实验方剂学课程主要在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向开设, 授课时间为方剂学理论课程开设的同一学期。

2 实验方剂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人数增多, 实验室不足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 我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每班学生在60人左右, 受班容量限制, 新生班级数也逐年增加。班级数增多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实验课程的排课与实施面临巨大压力。在排课方面, 因班级数增多, 有时需要两个教学班同时上课。每个实验室能容纳的学生不超过30人, 因此, 出现了实验室紧缺问题。在课程实施方面, 因两个班同时开课, 学生分组数增加。一般4~5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 1个教学班需设置15个小组。若两个教学班同时开课, 需分30个实验小组, 这直接给实验准备工作及课程实施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2.2 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影响课程实施

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自2004年我校实验教学体制改革以来, 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实验室条件。目前, 实验室硬件建设得以完善, 实验室环境也逐步改善, 为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但随着学生人数增加,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对不足, 出现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问题。以中医综合实验室为例, 在实施“麻黄、白果、定喘汤的化痰平喘作用比较”实验项目时, 按每个教学班分15个小组计, 每组分6只小鼠, 共需测试90只小鼠的样本。加之每个样本测3次求平均值, 每个教学班需要测270次, 若两个教学班同时开课, 需要测540次。而目前中医综合实验室只配备了3台分光光度计, 在实验课中超负荷运转, 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

2.3 实验准备及课程实施困难

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实验课程的实施需要提前准备所需的试剂、药品、器械等实验用品。因此, 实验准备工作是否细致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实验准备工作很琐碎, 不仅需要配制试剂、药品, 还需要准备各种器械, 甚至包括纱布、针头、刀片、培养皿等低值易耗品。目前, 在实验课程实施之前, 负责实验准备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班级小组数, 准备相应数量的实验用品。以实施较为简单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泻下作用比较”实验项目为例, 每个实验组需要准备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器等器械, 这样, 每班需要准备15份实验用品。按照该方法开展实验准备工作, 优点是方便学生领取, 缺点是准备工作繁杂。

实验课程具体实施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理论、方法及步骤等, 然后学生领取器械、药品及实验动物, 实施实验项目。由于小组数多, 实验准备室空间相对较小, 若不加以引导和管理, 在领取器械、药品及实验动物时学生很容易出现混乱场面。特别是在领取实验动物时, 由于学校动物中心配送的实验动物统一放置在一个大盒内, 不同小组学生分别抓取,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在近似“哄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学生被动物咬伤的情况。此外, 为保证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 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引导和管理下, 学生还需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课程项目实施报告, 完成实验器械清洗归还和卫生清理等工作。虽然设计了较为合理的实验课程管理流程, 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有限, 监控和做好每一个环节相当困难, 经常会顾此失彼。

3 实验方剂学教学与管理改革思路

3.1 统筹规划, 整合实验室资源, 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目前, 我校中医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着中医方剂学、实验针灸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基础实验及临床实训课程教学任务。针对目前我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 实验中心与学院积极沟通, 统筹规划, 整合中医方剂学与实验针灸学实验室资源, 将实验室调整为标准的生理机能学实验室, 既能满足中医方剂学课程教学需要, 又能适应实验针灸学教学需求。另外, 实验中心与教务处积极协商, 通过合理排课, 可解决上述难题。通过不同课程单双周排课, 相同课程上下午排课等方法, 以满足两个教学班, 30个实验小组, 共计120余人同时上课的需求。

3.2 增加实验室投入, 加快虚拟实验室建设, 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整合实验室资源, 学生上课的场地问题解决了, 但是仪器设备还需要进一步补充。为了实现建设标准化生理机能学实验室的目标, 今年中医综合实验室又采购了10套BL-420E生理机能记录仪和5台紫外分光光度计, 以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为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此外, 中医综合实验室还建成了一个多媒体示教室, 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实验项目,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熟悉实验方法及步骤, 提高实验实施效率, 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减少仪器设备的损毁率。这就需青年教师积极研制新颖的教学课件, 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方剂学虚拟实验室, 以满足教学需要。

3.3 调整实验课程管理办法,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为保证实验课程在规定的学时内顺利实施, 避免在实验器械、药品、实验动物领取环节耽误时间, 急需改进实验课程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课开始前, 将实验动物与实验器械、药品统一编号, 按照组别依次排放, 方便学生领取,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 协助实验管理人员重点做好实验器械的清洗及归还、实验动物尸体的统一处置、实验室环境卫生的清扫等工作。

综上所述, 实验方剂学作为我校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对中医桥梁课程方剂学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作用。在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 实验方剂学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有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 但该课程的开设对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实验课程体系、提高青年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培养实践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7

一、课程体系

按照基础——专业——综合三层次建立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实验室体系。将化学实验分为《基础化学实验》、《专业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实验课程体系在实验内容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基础操作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实验内容

在强化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 着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减少验证性、单元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反映现代科技成果内容研究型、自主式实验。

(一) 开设了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项目。

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 围绕日常生活, 优化实验内容, 开设了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项目。如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开设的“日常食品中有益或有害成分分析”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中,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所关心的如饮用水、蔬菜、饮料等日常食物中的有益或有害成分为分析对象, 自己查阅文献资料, 制订采样、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案, 最后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 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自己准备和完成实验, 写出实验报告。这一实验项目因为贴近生活并具有实用性、挑战性和自主性, 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二) 开设系列体现时代特征的实验项目。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不断引入新的实验技术为目的, 优化教学内容, 开设了系列体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并具有时代特征的实验项目。开设微型实验减少化学试剂的损耗, 再有对合成的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 例如有机化学实验做乙酸异戊酯的制备, 收集学生的产品然后应用到精细化工专业实验中的油漆的制备做溶剂。微波炉进入家庭, 是一种新的加热方式, 利用家用微波炉改制成微波合成装置, 在综合化学实验中开设了微波合成实验, 既让学生了解新的实验技术, 有节能环保。

(三) 利用多媒体技术减少验证性实验。

原基础化学实验项目有许多性质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药品, 实验完成后产生大量的废液, 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我们把性质实验项目录制成视频, 在多媒体实验室和理论课播放, 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了实验现象, 又空出了实验学时, 给其他实验项目提供了时间。

三、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实验中采用“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探索、研究等方式, 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精选实验内容, 控制实验数量, 增加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 启发-引导-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能力。

以启发、引导和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为目的, 实现了“与其鱼不如授其渔”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 我们一直在实验教学中探索启发式实验教学新方法, 将实验教学与理论、生活和社会等结合, 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身边事物。例如, 在“己二酸的制备”实验中, 先由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合成路线, 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路线在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利弊, 让学生明白了各种合成路线的利弊。

(二) 强化学生个性培养。

强化个性培养, 实现了从“照单抓药”式的课堂实验教学到探究实验教学的转变。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后, 针对实验项目, 改变实验方案, 在课堂内外进行探索实验。如在“苯乙酮的合成”实验中, 我们让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课堂内容后, 进行不同合成路线的设计或改变合成条件进行实验, 探索合成路线、合成条件等对产率的影响, 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

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室, 学生在实验前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对实验过程和仪器结构有较明确的认识。现代化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 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实验操作方法, 纠正不良实验习惯。特别是因为学时不足或实验试剂毒性大等原因, 在实验室不能进行的实验,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视频观察实验现象, 了解实验的全过程。现代化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实验教学更加系统与完善, 也是学生实验的重要补充与延伸。

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上述实验教学改革, 深受学生欢迎, 既锻炼了基础操作能力、专业操作技能, 又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学风, 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为培养基础厚、素养高、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婷, 李静, 侯旭锋, 李公春.综合性、设计性有机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0

[2].徐烜峰, 李翠娟, 韩淑英, 丁卉芬.创建促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多媒体系统[J].大学化学, 2007

[3].李元祥, 林红卫.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 2010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8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科学文化素质摆在首位,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验实训教学无疑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获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就电类课实验实训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式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的先决条件:明确实验实训目的

1. 认真钻研教材:

准备学生实验实训课时, 教师必须要象准备理论课一样认真。首先, 教师要明确教材安排这个实验实训的目的是什么, 该实验实训有什么要求。然后,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通过这个实验, 应使学生巩固哪些知识, 掌握什么技能, 培养什么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实验实训指导书一般只简单写出了要达到的知识性目的, 其他目的则需要教师自己统筹安排。例如怎样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读取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怎样通过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来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怎样通过实验全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等。

2. 确定重点内容:

在明确了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通过钻研确定重点内容。如电阻的五种测量方法中, 欧姆表法和伏安法是重点, 而欧姆表法又分为万用表欧姆挡和欧姆表测电阻, 前者更重要。故要使每个学生学会熟练使用万用表欧姆挡测电阻。

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教师深入实地, 做好实验实训, 把握关键问题

若要在实验实训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对每个项目必须事先亲自做几遍, 对于哪些地方是做好实验实训的关键、哪些地方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等要清楚。例如, 在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中, 学生就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 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是否能正确接线; (2) 是否能够正确选取仪表的量程; (3) 是否能够正确读取仪表的指示值, 即能否在眼、针、影成一条线时读数。

三、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 解决难点

知人才能善教。只有对学生的情况摸透了才会做到心中有数, 才会有效地对学生启发。在实验前, 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掌握好与这些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懂得仪器的使用方法, 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做到手脑并用。毫无疑问, 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是相当必要的。

“问题”是心灵的钥匙。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 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若干富于启发性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情趣。让学生围绕思考问题来阅读实验实训指导资料, 预习有关知识。这些预习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加深对内容原理结论的理解和认识的, 另一类是在实验实训中应该注意、观察、分析思考的。比如, 在做“单相变压器”的实验前, 我提出的“如何用实验方法测定变压器的铁损与铜损?”问题就是为了加深“变压器的铁损与空载损耗近似相等”和“变压器的铜损与短路损耗相等”两结论的理解。提出的“在空载与短路试验中, 各种仪表怎样连接才能使测量误差越小?”问题是要学生注意分析“空载试验时, 空载电流小, 为使误差小, 不应使电压表内部的电流通过电流表, 以免使电流读数增大。短路实验时, 因短路阻抗小, 不应把电流表的压降测入短路电压中, 以免电压表读数增大, 导致误差增大。”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实验实训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做, 开动脑筋去思考。

四、启发式教学的中心环节: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训的活动中, 启发引导他们自己编写实验实训报告, 自己设计方案, 独立或分组完成。采用这种方法可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规律的同时, 不仅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 而且也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寓发展学生智力于实验实训中。

在实验实训中, 我做到以下几点: (1) 让学生明确实验实训目的, 加强有意注意; (2) 启发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提高观察效果; (3) 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和修养; (4) 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 从实验实训中提出各种质疑, 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例如, 进行KCL和KVL实验时, 我认真组织, 保证学生实验时, 通过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能够得出定量的规律;然后二人一组研究课题:“任何时刻, 任一节点, 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是多少?”, “任何时刻, 任一回路, 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是多少?”。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来解决这个课题。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其次, 启发引导学生:实验前要设计好电路图, 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线路, 并检查线路是否正确。在实验中, 我做到巡视并个别辅导, 提醒学生及时真实记录实验数据, 并归纳出规律, 这对学生比较困难, 要逐步进行培养, 开始时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逻辑性强且明确的小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报告“研究成果”, “发现”对于任一节点, 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为零, “发现”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我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 鼓励他们发奋学习, 勇于实践。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劲头更高了。

五、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精心选择课后练习, 加强课外辅导

课堂所学知识需要练习才能巩固, 精心选择课后练习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手段。选题时, 要遵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的原则, 注意习题的典型性。我选习题时, 考虑习题是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有促进作用。在练习中我引导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创造性地去解答习题。

加强课外辅导也很重要,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先不急于解答, 而是提几个问题反问学生, 了解学生到底在什么地方没有理解, 然后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引导和讲解, 让学生把没有理解的部分搞清楚, 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出具体办法, 这样就比较富有启发性, 同时常常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9

我院应用化学专业自2010年以来,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专业,获批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等,进而表明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水平在同类高校中得到高度认可。在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2010年“久语杯”首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2012年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胜利油田胜利化工杯”化学化工实验竞赛,2014年第三届“金桥盐化杯”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均获一等奖,另外在2014年第八届,2015年第九届及2016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均获全国二等奖。通过组织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化学实验竞赛,了解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实验教学的改革,较全面的促进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 竞赛促进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

化学化工实验竞赛旨在提高化学专业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竞赛使拥有化学专业的高校之间在实验教学等经验方面进行比较、学习和交流,深入推动和改革化学实验教学[4]。我院通过化学化工竞赛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将竞赛中经常涉及到的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质表征的基本操作、物质量的分析与测定中定量分析等归入基础化学实验I,将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部分归入基础化学实验II,另外将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列为基础化学实验III。通过研究竞赛内容,所有实验教学知识点明确分配到基础化学实验课中,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知识体系,使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所设计到的基本知识、实验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学习阶段,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得到不间断培养。此外,通过化学化工实验竞赛,许多创新性的实验得到发现,将这些实验选择性的转化到实验教学中,使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2 竞赛促进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化学实验竞赛即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综合检验,也是对参赛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5]。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实验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模式”,较全面检验江苏省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促进高层次化学人才的培养。而在竞赛后的点评中,参赛学校会发现学生在竞赛中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地方,赛后推动各自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在最初的实验教学体系中,重视无机,有机,分析及物化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虽然重视了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但忽视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应有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在竞赛中系统实验技能的展示。

为此,我院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首先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将实验项目细化成相对较完整且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其中包含的仪器使用及实验操作录制成录像,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提前共享给学生,提前预习实验知识,在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教师在实验课堂上设置问题,对课堂时间进行分配和优化,请学生对必须掌握且操作规范的实验基本技能先进行试操作,采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点评,教师再进行规范操作,将积极参与点评的学生情况进入学生实验考核中平时成绩部分,这样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构建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景,实现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化和实验成绩个体化,促进学生学习基础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其次,将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参与到基础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了解实验的全过程的同时,也进一步领会实验的精华[6]。另外,在基础化学实验基础之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例如,在设计性实验中,结合科技前沿及教师科研课题,为学生设计一些原创性实验,另外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测试分析平台,指导鼓励学生将测试数据发表,这样教师的角色从传统信息提供者转变为研究学习过程中合作者,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在精细化工合成实验中,有意识的引入当前社会需求的新产品或从工业生产线中截取一段产品生产工艺,让学生体现从产品到质量分析检验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为了让较为优秀的学生在群体中凸显出来,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空间等方面加大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开放程度,使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 竞赛促进教师对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积极参与

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的职业胜任力在培养学生优良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中起到重要作用[7]。学校职能部门、学生及教师积极性是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期,部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充分提高了实验课的地位和教学水平。围绕化学化工竞赛内容,采用老、中、青教师相结合,注重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研究成果,形成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长期保证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在每届的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外,将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吸引到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科研成果中,开展科技创新制度,营造科技创新范围,形成以竞赛训练为主的创新训练项目,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优秀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师层面上分析,化学化工实验竞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同时,教师的课改能力得到增强。

4 竞赛促进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仪器的更新

化学化工竞赛作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推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促进了实验仪器的更新改进,提高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档次。通过学生参加化学化工竞赛,找出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必需仪器设备不足或落后等特点,加大经费投入,购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所需要到先进的制备及分析测试仪器,在基础实验中引入大型仪器,丰富化学研究和分析手段。这样,通过让学生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实验手段增添新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随之增加。学生在参加竞赛时,对于竞赛中使用的实验仪器不再陌生,学生的应变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到明显提高。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实验仪器,化学化工竞赛使仪器设备购置前的技术性论证得到加强,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做到有计划,有规模。

5 促进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的表现是自身技术与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通过竞赛,可以激励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学习化学兴趣的持久性,使学生的参与性、挑战性、竞争性得到提升,成就感和荣誉感得到更好的体现。学生通过竞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了解化学专业的社会地位及研究发展前景,增强对未来就业的信心。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脑处理数据能力,甚至包括现场绘制工艺流程图等能力在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强化和锻炼。目前我院应用化学专业8个班,在选拔省级及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之前,学院采用“一月一赛”方式,选拔优秀学生,同时化学化工实验竞赛选拔过程中成绩进行量化,转化为学分,在学生学业成绩中得到体现。几年来,竞赛模式得到学生高度认可,每逢比赛,学生积极性高,报名踊跃,越来越多的同学以能够被我们选中参加比赛为荣。同时,通过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的实践和锻炼,使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或进入高层次院校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过程中就会展现出突出的创新能力。

6 结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我院通过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促进整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参与性,加快实验教学仪器的更新,增强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关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为应用型高级专门化学化工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寿莲,汪洪武,许秀丽,等.以化学竞赛为契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5):49-54.

[2]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9-41.

[3]潘激扬,张小华,张谦,等.化学实验竞赛与大学生创新与动手能力的培养[J].大学化学,2013(9):114-115.

[4]王秋长,吴世华,赵鸿喜.开展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02,17(1):51-53.

[5]蔡毅飞,薛来,周娟.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39-141.

[6]贺志丽,郭思奇,佟艳斌,等.应用技术型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08-309.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10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转型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文从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现状与问题出发,提出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力图推进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对策

吉林省教育厅校企融合培养中草药种植与加工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金项目:

1.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药品营销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ZCY263

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三元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H150415

3.吉林省教育厅2011年“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1JGXB012

4.2015年吉林省教育厅校企融合培养中草药种植与加工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阶段性研究成果

G642.4

实验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过程中机器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需求,高等学校实验在设计、实施、管理、控制等方面以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高校实验教学管理不到位、实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实验室数量少、仪器更新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人才培养的阻力。

一、高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实验室资源不足,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学运行的重要场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各院系在实验室的构建上各自为政,各自规划学院发展所需的仪器设备,缺乏统一性。传统的院系实验室数量较多、新增院系实验室较少,实验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重复建设,实验仪器共享利用率低。尤其是手学科专业的影响,学院领导着力加大重点学科专业的投入,个别专业重视相对较低,仪器陈旧老化,更新速度慢,满族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实验设计安排无法正常运行。

2.二级学院缺乏主动性自主性

实验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高校在实验管理上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在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分配、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设计等方面重视力度不够。二级学院在实验设备采购、实验试剂的使用要听从上级主管部门的分配,即使个别高校颁布提高二级学校自主管辖权利的相关文件,但是落实过程中还比较困难。二级学校在实验材料采购过程中受学校约束力较大,受其影响,二级学院充分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就不高。

3.实验内容与现实脱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原有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教满堂灌输实验内容,亲自演练实验操作,学生按固定实验步骤重复完成实验操作,缺乏创新性;二是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和设计性,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缺乏独立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中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不紧密,社会应用性较差。

4.教师队伍师资结构有待加强

师资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划分不明确,同样是教师队伍,享受待遇和专业教师队伍有差别,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等现象,个别学校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聘请校外非专业技术人员来满足教学需要,导致实验队伍参差不齐,实验室管理混乱;另外,从教师队伍的发展角度出发,实验教师从学历、职称等明显弱于专业理论教师。

二、对策与建议

1.转化实验教学模式,丰富实验内容

一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结合社会需求,大学生创业的需要,设计多层次、多水平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二是深化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实验为理论服务之目的;三是配套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相关文件,完善学生实验考核管理办法,健全学校实验教学体系,如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保障实验教学运行正常运行。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学习与交流,派遣实验教师到相关院校、研究所等单位进修学习,丰富教师实验内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营造学术氛围,教师参加各级学术会议,领会社会先进技术理念,提高教师学术素养和个人能力;三是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深化学科专业水平,提高学历、学位水平,形成年龄、结构、学历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三是健全规章制度,设置专项资金,保障师资培训顺利进行。

三是加强实验室共享与开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对内开放,满足教师、学生教学、科研需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设计中来,提高教师、学生科研能力,做到为教师服务;二是对外开放,加强与校外高校、研究所、企业等联系,合作交流,共同培育项目,提高实验室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做到实验室资源共享,实验仪器采购及使用尽量满足多学科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实验室运行能力,发挥实验室服务学校的作用。

四是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实验教学积极性

一是强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络、媒体、校报等媒体,多层次宣传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学生思想意识;二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验内容,设计科学的评价奖惩机制,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监督和管理,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贯穿学期始终。开展奖励绩效评估,给予实验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和学生一定的奖励,激发教师学生开展实验教学。

总之,随着高等学校快速发展,高校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已成必然。实验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中药环节,也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1]。

参考文献:

[1]谭孝翠,张利,雷跃荣.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探讨和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27-128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篇11

一、强化实验室管理

1. 科学的实验室规划

我们根据学校新修改的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要求,在我校机械基础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为机械基础实验室的发展制订了长期规划和短期奋斗目标。长期规划是实现机械基础实验室与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等省级重点学科和我校特色专业煤矿机械实现教学和科研上的良好衔接和配套,近期目标是适应教学改革对实验内容的调整需要,改革实验教学,要求每学期的实验都有新内容、新形式。

在长短结合的规划方式下,我们根据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分工,各司其职,要求每人每学期都有一个创新工作计划,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潜力。

2. 建立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

随着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的应用以及综合性的实验内容的增加,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然而我校现实情况往往不管是学校的政策导向还是教师的个人选择都愿意去搞理论教学,而不愿搞实验教学,造成学历层次高的教师上理论教学课,学历层次低的教师上实验课,这种情况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

(1) 鼓励和提倡理论课任课教师承担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因为理论任课教师最清楚实验课程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可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脱节。

(2) 鼓励和提倡理论课任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一同参与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特别是新建实验项目的建设,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建实验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理论课任课教师实践经验,还可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业务水平。

(3) 打破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的明显界限,即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要求“两手都要硬”,积极参与实际科研开发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一步扩展其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4) 鼓励和提倡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高层次学位。

3. 加强实验室设备更新改造

我校机械基础实验室成立于1965年,现有的几个实验分室普遍存在着实验教学仪器老化的问题,致使实验教学内容陈旧,造成学生对实验教学兴趣不浓。因此,如何在老设备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实验内容,增加分析与综合型实验设备、设计与创新型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适应新体制的关键。

(1) 如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过去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些典型的机构模型,学生很容易完成测绘任务,当要求画出实际机器中的机构运动简图时, 很多学生既看不出机构的类型, 也画不出机构运动简图。为此实验室新购进了实际机器, 增加了实际机构的测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改造传统实验的基础上, 增加分析与综合型实验设备,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实验室新购进了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分析与仿真实验台;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与分析实验台等。

(3) 为开设设计与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室购进了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台等。

4. 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执行是实验室正常运作的保证,结合我校实验室的管理规定,我们针对机械基础实验室下属几个实验分室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管理制度,而且要求主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说明要上墙,日常教学和科研严格按章操作。实验室定期组织抽查和全面检查,发现违章和事故隐患则及时纠正处理。

二、实施实验教学改革

1. 优化实验结构,分层次教学,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结合我校机械基础实验室具体情况, 在实验教学中,将力求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 通过“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设计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理,对所开实验系列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采用分层次教学,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基础型实验,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层次:分析与综合型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测试技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设计与创新型实验,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具备初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以上三个层次的目标, 既相互联系, 又相对独立, 既保证基础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又可满足较高层次的培养要求。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开放实验。

2. 新开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为克服传统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弱点,在新开的实验中,我们优先考虑将实验设计成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涉及的教学内容广、系统全面,学生可以同时接触到联系紧密的知识网络,防止了割裂和断章取义,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完整,记忆牢固。设计型实验从形式上迫使学生无法按图索骥地完成实验任务,必须调动个人思维和创造性,实验报告也避免了千人一面现象。

例如,近两年来,我们新开了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分析与仿真综合型实验。该实验台可组装常用机构及其组合机构并与计算机配套组成的测试系统, 可测试机构的运动参数(位移、速度、加速度),可分析各构件对运动参数的影响,并能适时显示运动测试曲线及理论分析曲线。通过现场测试并与理论分析、设计结果进行比较, 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测试方法。

还新开了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与分析实验。该实验可对各种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链传动等)及其组合的传动系统进行设计和综合性能测试。实验突出了综合性、设计性的特点。通过实验使学生基本掌握机械传动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采用先进测试手段,了解机械传动装置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 增加开放型实验

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资源进行实践活动,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根据机械基础实验室具体情况,建立了2个定时开放实验分室,学生可从开放型实验指导书上选择实验题目,也可自主选题,选择时间完成实验项目。如选择机构系统方案创新设计实验项目中的题目,首先设计出能实现题目要求的机构运动简图(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查其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然后才允许在实验台上进行实物拼装,并进行运动参数的测试和性能分析。该项目实验的入口是机构运动简图,出口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实验总结报告。开放型实验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方案创新设计能力,组织学生参观机构创新陈列柜,了解机构创新设计的思维与技法及创新的过程,并通过实现同一功能要求而有不同传动设计方案的多种实例,进行实物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确定机构设计方案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结束语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以强化实验室管理为基础,科学的规划、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和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各项工作良性循环的保证;实验教学的内容重在创新,实验的形式强调综合与多样化,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创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造就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

摘要: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基础, 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强化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创新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结合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基础实验室的工作,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与改革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跃林.新世纪实验管理者的观念与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4, 3

上一篇:主问题下一篇:反思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