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教学

2024-05-11

实验技术教学(精选12篇)

实验技术教学 篇1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 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我们从廉价、废弃的生活材料中积累实验教学资源, 进行药理实验技术革新, 可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 有利于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为开放型机能实验室[1]建设提供了平台。基于开放型机能实验室建设, 学生可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有利于学生积极申报创新基金项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1 搜集空药盒, 建立模拟药房

药理学引导实验是学生初步接触药理学的第一次实验, 主要涉及药品的基本知识和处方的基本知识等。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医院、诊所以及药店搜集空药盒, 并建立了空药盒图片库, 方便教师利用空药盒进行引导实验教学。搜集空药盒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空药盒搜集与归类可加深学生对药名、药物作用和用途的认识;二是空药盒搜集可使学生熟悉药品有效期, 能通过药品有效期来判断药品是否过期;三是基于空药盒搜集, 建立空药盒图片库, 有利于在实验室建立模拟药房[2]。

2 搜集静脉输液针软管, 革新动脉插管技术

在传出神经系统药对血压影响的早期实验中, 以玻璃动脉导管为基础进行动脉插管, 但此动脉导管易破坏动脉壁, 增加了动脉插管的难度。对此, 我教研室引进了聚乙烯材料动脉导管, 此导管软硬度适中, 易于插管。由于此导管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接后, 压力换能器侧管需接入三通管, 而在实验中可出现三通管渗血等问题, 影响实验效果。因此, 我们从廉价、废弃的生活材料中搜集了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软管, 并与压力换能器侧管相连接, 解决了动脉导管与三通管渗血等问题。该方法简便, 易于操作, 可省略三通管, 易于插管, 实验效果明显提升。

3 自制鼻插管, 革新呼吸系统药理实验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是孤立的两个实验, 而革新后的实验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 进行有机融合, 并补充了实验程序, 使其更加完整、合理[3]。与国内高校同类实验相比, 革新后的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3.1 革新后的实验为无创呼吸药理实验

善待动物, 关注动物生命, 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是实验动物伦理管理委员会的伦理原则。在国内高校同类实验中, 大多数采取麻醉—气管分离—气管插管等颈部手术操作流程。此方法虽对动物进行了麻醉, 不同程度减轻了动物的疼痛, 但仍然对动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 我们整合两个孤立的实验以后, 自制鼻插管, 并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接, 描记动物呼吸曲线的变化。革新后的实验方法简单易行, 操作简便, 只要将动物固定, 不需麻醉就可进行动物实验,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动物的伤害, 符合实验动物伦理管理委员会的伦理原则。

3.2 革新后的实验成功地复制了惊厥动物模型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使用剂量太小不产生药理作用, 剂量太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因此, 应以剂量为主线, 让学生观察剂量对药效所产生的动态变化, 增强药理学学习的趣味性。革新后的实验在较短时间之内就能观察到疗效与副作用相互转化的连续变化, 比如, 呼吸抑制解救—惊厥模型复制—惊厥抢救等动态变化。与国内高校同类实验相比较, 大多数高校采取颈部手术法观察动物呼吸运动的变化, 虽能观察到呼吸抑制及呼吸抑制解救, 但无法复制惊厥动物模型。然而, 我们革新实验以后, 以无创呼吸药理实验为基础, 成功地复制了惊厥动物模型。

4 革新泌尿系统药理实验, 建设开放型药理机能实验室

尿量是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量的增多或减少可反映机体肾功能的状况。对于药理实验来说, 尿量的测定可用作对利尿药及抗利尿药的筛选。在传统的呋塞米对家兔利尿作用实验中, 采取尿道插管来观察家兔的尿量。此传统方法的缺点有两个, 一是仅局限于雄性家兔, 二是使用的药物较单一。

在我教研室引进聚乙烯材料的动脉导管后, 我们用酒精灯将聚乙烯材料动脉导管拉细, 用作输尿管插管。另外, 通过家兔耳缘静脉给予不同的利尿药和抗利尿药, 比如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20%葡萄糖注射液、垂体后叶素, 分别观察这4种药物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革新后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实验对象来说, 并不局限于雄性家兔。 (2) 从实验技术上来说, 聚乙烯材料导管拉细后用作输尿管插管, 易操作, 减少了尿道插管给家兔带来的伤害。 (3) 从实验结果来说, 革新前的实验, 学生仅能看到呋塞米能增加尿量, 而革新后的实验, 学生既能观察到尿量的增加, 也能观察到尿量的减少, 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5 积累实验教学资源, 学生自行设计机能实验

经上述实验技术革新, 我们从廉价、废弃的生活材料中积累了实验教学资源, 比如鼻插管、静脉输液针软管、动脉导管等。在此基础上, 可为学生提供以下设计性实验题目:一是不同浓度的酒精对家兔血压、呼吸、心率的影响;二是未知药物的降压作用;三是在人工降温的情况下, 氯丙嗪对家兔体温、血压、尿量的影响。学生也可根据实验题目, 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完成自主药理机能实验。

参考文献

[1]余上斌, 晏汉娇, 周新文, 等.医学机能学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6) :924-925.

[2]王锦淳, 张威, 秦爱萍, 等.模拟药房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5) :96-97.

[3]王金权.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及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药理实验的技术革新[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7) :152-154.

实验技术教学 篇2

英文名称:Softwar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课程编号:7022211 学时数:40+S8 课程性质:限选

先修课程: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一、课程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维护软件系统的技能,包括如何进行预防性维护、如何进行改正性维护、如何进行适应性维护、如何进行完善性维护。

本课程实验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相关维护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如何进行调试以进行改正性维护、如何使用逆向工程工具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如何利用已有文档及数据进行维护,以及维护过程中保持文档、代码等的一致性。

二、课程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养成好的编程习惯

内容:优秀的源代码案例,为源代码添加合理的注释,通过源代码中的注释生成文档。

要求:熟悉优秀的源代码案例,掌握为源代码添加合理的注释,掌握通过源代码中的注释生成文档。

2.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

内容:配置管理的概念,版本控制工具的使用。

要求:熟悉配置管理的概念,掌握版本控制工具的使用。3.调试工具的使用

内容:调试技术分类,各种调试工具,如何定位错误源,如何读懂他人的源代码,如何让自己的代码易读。

要求:熟悉调试技术分类,掌握各种调试工具,掌握如何定位错误源,熟悉如何读懂他人的源代码,熟悉如何让自己的代码易读。

4.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

内容:数据库逆向工程工具的作用,UI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类图源代码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逆向工程与正向工程的关系。

要求:熟悉逆向工程与正向工程的关系,掌握数据库逆向工程工具的作用,掌握UI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掌握类图源代码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

三、课程实验的进度安排

本课程实验的总学时数为8。主要安排在理论课程的相关内容讲完之后进行,用2~4周的时间来实施,每周2~4学时。

四、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实验过程:20% 2.实验结果、实验报告:30% 3.实验考核:50%。

五、几点说明 1.制定的依据

本大纲依据高等工科院校四年制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校2013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要求而制定。

2.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美)格鲁布(Grubb,P.)著 韩柯译.软件维护:概念与实践 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03月第1版.(2)教学参考书

张人璜,计算机软件维护简明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 谢莎莉等译,软件维护 问题与解答,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5 月

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术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中学化学实验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把文本、图形、图片、图像、影像、模型、装置图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加以生动地再现,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仅有利于化学实验的开展、学习环境的改善、实验效果的提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大胆尝试选择、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能重现实验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规律或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是有些化学实验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或者是因污染严重而无法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如果只凭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挂图)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此时,多媒体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来实现。如硫酸的工业制法、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氯气的制备及性质等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能使微观问题宏观化

抽象问题直观化化学的发展正在从宏观研究向微观领域纵深,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比如,原子很微小,要让学生搞清原子的结构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就比较困难,单凭教师讲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规律,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以研究物质变化为基本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知识。如以离子为研究对象的离子反应等问题,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观测不到,目前教学中通常采用一些手工绘制的教学挂图辅助讲解,其真实性较差且不能移动。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flash 动画,可以将一些抽象的问题如电解质的电离问题直观化,借此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钢铁的腐蚀原理与防护方法等,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使实验的条理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重视实验的考查,特别是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科学实验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是近几年理科综合试卷的一大特点。

化学网络实验室在这方面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化学网络实验室实现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的结合。中学化学实验室实现由远程虚拟仪器技术与认知模拟方法的结合也赋予化学网络实验室智能化特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不但为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技术支持,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通过化学网络实验室的计算机在网络中模拟一些实验现象,学生操作时能按照网络给出的步骤和现象在实验室的仪器上做出相应的结果。这样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效率,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甚至还可以指导异地的学生进行实验。

化学网络实验室使得处于不同位置的学习者可以同时对一个实验项目开展实验工作。教师可下载实验指导的网络课件,通过反复播放、中断、定点反复、定时反复、慢动作等不同的方式指导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也可以进行远程讨论。

五、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挖掘教材中实验内容,补充具体典型的例证实验,且例证实验的排列要具有探索意义,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方法,如有关各种新型陶瓷的网址可以链接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想,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必修2和选修4中“原电池原理”中电子的转移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可以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能够很清楚地说明电子的转移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教学便于引导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接受信息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六、多媒体技术能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通过多媒体模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过程,学生相对轻松地理解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实验技术教学 篇4

本文通过实例来说明几种典型实现教学方面虚拟实验的技术,并对每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性做出分析和说明。

1 Java技术实现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辅助教学不是传统的意义上的把实验项目制作成图文并貌的实验介绍,而是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交互式操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模拟,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JAVA语言是强类型语言,JAVA的JSP和APPLET分别可以对数据、图象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解决FLASH和ASP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次,因为JAVA语言有很强的网络功能,尤其是Applet专用于嵌入WEB网页,并产生特殊的页面效果。JAVA Applet具有基本的绘画功能、动态页面效果、动画和声音的播放、交互功能的实现、窗口开发环境、网络交流能力的实现等特点。所以对于要求有大量的图象处理和操作交互,特别是复杂精确数据处理的这类实验,可以进行浮点运算和字符串的各种处理,对于有这种要求的实验,无疑应选JAVA。所以我们开发的静电场描绘实验主要采用JAVA Applet进行设计。下面是采用JAVA对大学物理实验———静电场描绘进行模拟,如图1所示。

以下是静电场描绘Java部分代码:

2 Flash技术实现虚拟实验

Flash有两大特点,即逼真的动画设计效果和强大的内置脚本程序ActionScript.Flash可以制作网页交互动画,它具有基于矢量的绘图功能,也可以灵活控制,管理对象,还提供ActionScript脚本语言。Flash还具有支持交互、数据量小、效果好、不需要媒体播放器软件之类等特性。将制作的课件和虚拟仪器,仿真实验置于网页上,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上网进行实验预习和复习,也可以作为远程实验教学或选修实验。以下是利用Flash实现光电效应的实例,图2为仪器外观。

3 其他虚拟实验实现技术

3.1 VRML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建设虚拟三维世界的场景建模语言,具有平台无关性,是目前Internet上基于WWW的三维互动场景制作的主流语言。用VRML制作虚拟设备有以下特点:具有3D动画、音效、传感器触发、事件输入输出、行为控制、支持多种脚本与多重使用者等功能,能在Web上实现动态页面,具有加强的交互功能。

3.2 3DMAX

用VRML建立复杂的三维模型是相当繁难的,而3D Studio Max因其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恰好可弥补VRML这方面的不足,并且VRML具有与3D Studio Max模型的无缝接口。因此在虚拟实验系统的场景和仪器设备制作时,一般是先利用3DMAX制作出复杂逼真的场景,然后利用VRML语言进行位置、动作、空间背景、视点、传感效果等设置,使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既具有逼真的漫游效果,又具有可交互可操作的特点。

4 总结

通过以上几种常用实现虚拟实验技术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JAVA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也便于实现web访问;Flash技术的优点之一在于仪器界面控制和外观设计,此外,Flash对还具有体积小,网络传输速度快,嵌入web更容易等很多优点;VRML便于构建虚拟环境,3DMAX能容易构造成逼真的实验仪器和场景。总之,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该根据具体实验项目的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技术,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虚拟实验。

参考文献

[1]邱进冬.基于Web的虚拟现实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3):92-95.

[2]梁宇涛.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3):81-85.

实验技术教学 篇5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报告占 70%,平时成绩占 3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 的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信息化的教学技能要 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还要具有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同时,在高等 教育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今天,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旋 律,本课程大纲是在此背景下编写的。

为了切实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 突出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 精神的培养,本实验课程根据教育技术实验的性质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 型三大类型。其中基础型的实验主要属于验证性的实验,学习者主要是根据教师讲解并 结合自己的实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备的软、硬件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综合型的 实验则强调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或一个学科中的多种知识,同时,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 来完成任务,强调“协作学习”的精神;设计型实验,则强调实验结果的开放性,学生 通过自拟主题,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进行运用,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图形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数字照相机或扫描仪等图形设备 进行数字图形的搜集与制作,能利用电脑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图形素材进行简单 加工处理(对于特殊专业如美术专业,应根据需要适当加深学习该部分内容;

2、掌握声音媒体技术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数字录音设备及软件(录音 机或 Sound Forge进行声音素材的制作与编辑(对于特殊专业如音乐专业,应根据需 要适当加深学习该部分内容;

3、掌握图像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图像媒体设备录制和播放教学节 目,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或特殊专业如影视专业, 要求能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如 MovieMaker 对图像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4、掌握多媒体的特点及教学应用方法,能利用多媒体编辑软件(Powerpoint进行演 示文稿的制作,并能使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演示操作;

5、了 解 多 媒 体 课 件 的 设 计 开 发 的 过 程 与 方 法 , 能 利 用 多 媒 体 集 成 工 具 如 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 进行简单的交互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对于特殊专业或基 础好的学生,该部分内容可适当加深;

6、掌握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资源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三、课程教学内容

实验一 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图像资源的常用格式 2.学会数字图像资源获取的一般方法 3.能够对数字图像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4.学会在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网站制作中应用数字图像的方法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

1.能够连接 Internet 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2.每机需配置数码照相机、扫描仪各一台;3.PhotoShop、Snagit、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DreamWeaver等软件以 及扫描仪、数码相机驱动程序。

【实验内容】

1.数字图像资源的检索与下载 2.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 3.数字图像资源的处理 4.数字图像资源的应用 【实验任务】

运用本实验中学习的数字图像获取与处理技术, 制作一个自己所学专业相关课程教 学课件的主界面,并运用于课件或网站中。要求做到: 1.根据课件教学主题的要求, 设计好课件主界面的大小、主色调、图案及所需要的 图像和文字素材等。

2.采取多种图像素材获取方法获取图像素材, 并利用 Photoshop 软件对获取的素材 进行合成与处理,达到图像合成自然,主题突出,色彩和谐的视觉效果,并符合 所选课程主题要求。

3.运用于 PowerPoint 或 Dreamweaver 制作的课件或网站中。实验二 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音频资源的常用格式 2.学会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方法

3.能够对数字音频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4.学会在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网站中使用数字音频资源的方法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

1.能够连接 Internet 的多媒体计算机;2.耳麦;3.Cool Edit、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DreamWeaver等软件。【实验内容】 1.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 2.数字图像资源的处理 3.数字图像资源的应用 【实验任务】

运用本实验中学习的数字音频获取与处理技术,制作自己课件中所需的音频资源, 并运用于课件或网站中。要求做到: 1.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表达的要求, 设计好相应的音频资源, 如配音、音效或背景音 乐等。

2.采取多种音频素材获取方法获取音频素材(网络下载、自己录制或音频片段截

取 ,并用 cooledit 音频处理软件对获取的素材进行合成处理,使其符合课件需 要。

3.运用于 PowerPoint 或 Dreamweaver 制作的课件或网站中。实验三 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视频资源的常用格式 2.学会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方法

3.能够对数字视频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4.学会在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网站中使用数字视频资源的方法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

1.能够连接 Internet 的多媒体计算机 2.数字摄像机

3.Powerpoint、Dreamweaver、Ulead VideoStudio(会声会影等软件 【实验内容】 1.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 2.数字视频资源的处理 3.数字视频资源的应用 【实验任务】

运用本实验中学习的数字视频获取与处理技术, 制作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 程教学课件的主界面,并运用于课件或网站中。要求做到: 1.根据课件教学主题的要求, 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视频片段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 或文字素材等。

2.采取多种视频素材获取方法获取视频素材, 并用会声会影完成教学视频片段的制 作。

3.运用于 PowerPoint 或 Dreamweaver 制作的课件或网站中。实验四 动画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画形成的基本原理 2.了解动画资源的常用格式 3.学会动画资源的获取方法 4.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资源

5.学会在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网站中使用动画资源的方法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

1.能够连接 Internet 的多媒体计算机;2.Macromedia Flash、Microsoft PowerPoint、Macromedia DreamWeaver等软件。【实验内容】

1.动画资源的获取 2.动画资源的制作 3.动画资源的应用 【实验任务】

运用本实验中学习的动画资源获取与制作技术,制作自己课件中所需的动画资源, 并运用于课件或网站中。要求做到: 1.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表达的要求,设计好相应的动画资源。

2.采取多种动画素材获取方法获取音频素材(网络下载、采用 Flash 制作。3.动画教学资源很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运动效果设计合理, 运动速度适合教学要求, 演示效果清晰自然。

4.运用于 PowerPoint 或 Dreamweaver 制作的课件或网站中。实验五 多媒体教室系统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多媒体教室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2.掌握多媒体教室系统中主要设备的使用 3.掌握多媒体教室系统的使用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

分组实验,每小组设备要求: 1.多媒体计算机一台,可连接 Internet 2.多媒体设备控制系统 3.多媒体投影机及投影屏幕 4.视频展示台 5.录像机、DVD 影碟机 6.功放机、音频卡座、话筒、音箱 7.VGA、AV 等连接线 【实验内容】 1.多媒体教室系统中主要设备的使用 2.多媒体教室系统的使用 【实验任务】 以小组协作方式,按下列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1.画出实验中所用的多媒体教室系统的组成结构图,根据结构图选择连接线正确连 接多媒体教室系统中的各个媒体设备。2.在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上把来自不同媒体输入设备播放的信号 切换到投影屏幕上。3.实验作业提交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验六 【实验目的】 1.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实验环境】 分组实验,每小组设备要求: 1.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 【实验内容】 1.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使用 【实验任务】 以小组协作方式,按下列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1.用书写笔或者手指尝试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直接进行书写、绘图等操作: 新建黑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使用

板页、白板页、蓝板页、教学页等页面,尝试在不同的页面上书写、翻页并比较 其差别; 2.新建一个空白页,尝试插入一张图片,拖曳到不同的位置,改变大小,为图片注 明图片名称; 3.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前,切换到“桌面工具栏状态”,打开一个 PowerPoint 教学课 件并播放,尝试对播放的 PowerPoint 课件进行翻页和批注; 实验七 【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特点并学会选用 2.掌握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3.掌握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 4.学会评价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 【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实验环境】 小组

协作学习环境: 1.每位学生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能接入 Internet 网

2.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 等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 3.视音频、数字图像和文本等素材制作软件及相关素材 【实验内容】 1.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 2.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制作 3.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评价 【实验任务】 1.小组合作,确定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完成 1-2 节课的教学设计,并将教 学设计结果写到实验报告中,实验报告可以以电子稿或打印稿的方式上交; 2.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并通过网络或光盘上交课 件; 3.运用课堂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评价表进行自评或小组互评,并将成绩记入实验报告 中。多媒体课件制作

实验八 【实验目的】 WebQuest 学习网站制作 1.了解 WebQuest 学习网站的特点及类型 2.学会基于模板的 WebQuest 网站制作方法 3.学会评价 WebQuest 学习网站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实验环境】 小组协作学习环境: 1.每生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且能够接入 Internet 互联网 2.Dreamweaver、FrontPage 等网站制作工具软件 3.WebQuest 网站制作模板 【实验内容】 1.WebQuest 主题、学习方案设计 2.基于模板的 WebQuest 学习网站制作 3.WebQuest 学习网站评价。【实验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主题确定、WebQuest 学案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填写到实验报 告中,实验报告以电子稿或打印稿的形式上交; 2.小组合作完成 WebQuest 学习网站制作,并将设计结果打包后,通过网络或光盘 的形式上交; 3.按 WebQuest 学习网站评价量表进行自评或小组互评,将成绩填写到实验报告中。

四、教学时数分配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名称 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动画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多媒体教室系统的使用 时数 2 2 2 2 2 实验类型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验证性 实验要求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每组人数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使用 多媒体课件制作 WebQuest 学习网站制作 2 2 2 验证性 综合性 设计性 必修 必修 必修 1人 1人 1人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实验内容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92-01

一、引言

实验教学在高职理工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理解接受能力不足,单是枯燥高深的理论教学是很难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的,为了克服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所带来的学习困难,实验教学就成了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理解掌握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实验课时在专业课教学中至少也要占到课程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就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来说,它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有基本的了解,从而能够正确的使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电子测量。

二、课程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及问题

我们原来的电子测量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电子测量课程的主要内容:电压测量与电压表,示波测试技术、电子计数器、信号发生器等内容开设了电压测量及误差分析、RC二阶移相网络与李沙育图形观察、带通滤波器通频带测量、录音机、激光唱机性能指标测试、电视信号发生器指标测量等10个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相对更容易了,有力促进了课程教学,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到应用的距离。另外,学生也明显地对动手做实验比对理论知识学习更有兴趣,看到实验成果也有了成就感。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前所述,固然实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突出的是有些实验内容陈旧,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实验设备陈旧损坏严重,集中表现在录音机、激光唱机性能指标测试两方面的实验中。这些实验所用设备是录音,激光唱机一体的设备,由于用的时间较长设备很多已经不能使用,而且磁带式录音机现在也几乎不使用了。这两方面的实验除了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外,通过实验本身能够学习的内容不多,实验内容局限于机械的实验操作,没有相关的配套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这些方面综合在一起,决定了最终被淘汰。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及问题

淘汰了原有的录音机、激光唱机性能指标测试这些实验项目拿什么新的实验项目来替代呢?选了三个设备上容易实现和有相关知识可以学习的实验,分别是调幅信号测量、调频信号测量、扫频信号测量。从实验设备上看不需另外增加什么设备,原有的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就够了。通过这三个实验,学生可以学习调频、调幅、扫频的原理、参数测量的方法及参数的意义作用。应该说这种实验内容的更新起到了以实验更好的促进学习的作用。

目前的实验内容相比原来的实验内容在有效开展实验、紧密和理论内容结合、促进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应用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电压测量和误差计算实验覆盖交流电压参数测量、误差计算、信号发生器基本功能及使用等内容。RC二阶移相网络与李沙育图形观察实验将RC二阶移相网络的作用通过对输入、输出波形的观测直接显现出来,使学生感觉一目了然。 而且该实验还用RC二阶移相网络的输入、输出信号来观察李沙育图形立竿见影地体现了应有且起到了对示波器X-Y显示模式的应用。一个实验涵盖了较多的知识。带通滤波器通频带测量在综合应用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进行实际电路特性测量上是一个较好的实验,体现了电子测量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既不难做又可学到不少的知识和实际测量技能。电视信号发生器指标测量实验在扩展和巩固示波器应用上能起到相应的作用。通过这个实验对电视信号的组成、作用会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调幅信号测量、调频信号测量、扫频信号测量三实验从电子测量课程本身内容看更多地是体现信号发生器相对高端的功能,通过这些实验除了让学生体会到信号发生器除了产生常见周期信号外,还可产生调制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测量学生对调制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来,在示波器应用上更加全面,不但观察时域上的波形,还可以用数字示波器上的FFT功能观察信号频谱。

现在的实验教学内容上还有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与电子计数器测周期频率部分相对应有相应的实验安排,但没有专用的功能齐全的电子计数器,往往只能用信号发生器附带的简单的电子计数器来替代,只能体现测频率,测周期功能没有,相应实验内容无法做,只能停留在理论讲解和分析上。另一方面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对通信知识的学习较少,单纯在电子测量技术课程上通过做实验来学习和认识调制还是有难度的。

四、小结

探讨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际教学检验更新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更好促进课程教学,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寸巧萍.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12(6): 81-83.

[2]陈爱菊. 电子测量实验教学探讨[J]. 内江科技, 2010 (1): 184-184.

[3]戴小波, 林祝亮. 电子测量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125-126.

作者简介:

刘新红(1971-),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讲师,主要教授课程电子测量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等。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篇7

造成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实验这门课的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由于我校是面向全国招生,且已全面实现本一分数线招生。虽然学生的入学层次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全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以及重视程度不等,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仍会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更新实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建构,发展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能力培养与形成规律,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入手,构建面向应用的分层递进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相互支撑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集中授课、网络辅导、自主学习等多种途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统一上课,统一考核实验成绩的局面。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实行模块化、差别化的教学。通过模块化实验教学,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模块的掌握程度,以达到差别化教学的目的。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增设一些教材之外,有实用价值,提高性的实验内容,本着“减少基础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思想,优化设计实验项目,通过目标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达到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应用技能;改革实验考核制度,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信息素养。

如何逐步实现差别化、模块化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他们的计算机基础方面的知识进行摸底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可以决定哪些学生可以免修这门课,哪些同学必须学习这门课。2011年9月25至28日2011年入学新生进行首次机考摸底测试。并作如下规定:

A级——成绩≥95分。理论课免修,以摸底测试的成绩作为理论课的成绩(也允许学生自愿参加期末的笔试,取两个成绩的高分作为理论课的成绩);可以不上实验课,但要求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以省考的成绩作为实验课的成绩(将来如果使用考试系统,实验课也可以免修)。

B级——85≤成绩<95。理论课可以免听,但必须上实验课,期末参加笔试(理论课成绩)和省考(实验课成绩)。

C级——其他。必须上理论课和实验课,期末参加笔试(理论课成绩)和省考(实验课成绩)。

2)通过对他们的考试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知他们在哪些模块方面掌握得较好,哪些模块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根据以上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便更好得开展差别化的教学。

例如,我通过对部分我校2010级新生入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摸底考试(理论考试)的成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他们的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处于优良分数段的人数极少,大多数同学分数集中在40~50分之间,其次是集中在50~60分。通过对2011级新生入学信息技术的上机考试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在收到成绩的2302人当中,成绩优占3%,良占14%,中占15%,及格占19%,不及格占49%,通过对考试中各模块的分析,发现:中文录入的优秀率最高,达93.21%,其次是windows的操作为61.15%,IE题目的优秀率为26.48%,Excel操作题优秀率为24.93%,PPT操作题优秀率最低为13.60%。部分统计表如下:

通过对上面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实验教学进度表,实验教学应偏向基础,对基础较好的同学,适当增加部分综合应用型,设计型的题目。对各模块优秀率的分析,可以适当增加IE,Word,Excel,PPT的操作题目,减少甚至不安排中文录入题目,另外对Access的题目应该适当涉及。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验内容安排部分如下: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信息技术实验内容安排部分如下表:

因此,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本身特点,在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方面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不同的学生要不同对待。“因材施教”是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从基础中的基础抓起,要让他们“细嚼慢咽”,同一个类型题多次练习,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才不会使学生有“嚼不烂”的感觉。而针对基础好点的同学就要在讲解基础的情况下及时拔高,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但由于新生入学时的基础不一样,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验课程应采取差别化,模块化的教学,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差别化,模块化,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友.小议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3)

[2]张正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顾杰.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的整合[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S2)

[4]张树林.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11)

[5]张宝.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实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10)

[6]张爱丽.让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添翼——浅谈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7]魏向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J].中小学电教,2006(01)

[8]纪燕,潘秀杰.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

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建设 篇8

一、系列实验独立性与课程实验辅助性

我校光电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环节课程建设时, 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为指导思想。已经把相关的基础课打通, 按照光电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需技能要求, 把各门课程的实验提炼整合, 去重、去肿, 形成光电信息技术系列实验。该课程独立设课, 具有独立的学分, 教学时间往往比光电信息技术理论教学晚一个学期。通过系列实验的设置,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角度去认识了解一门专业课程或某个光学领域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循序渐进地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剖析, 逐步上升到分析、解决普遍问题的能力层次上来。系列实验环节的设立也没有完全抛开理论教学, 并行地穿插开设了以认知性和验证性为主的实验课程, 与理论课程相辅相成, 以增强教学效果。为了适应交叉学科的发展, 还开设了跨专业选修课, 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系列实验内容设计

在设计系列实验内容的时候, 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相关性和先进性。光电信息技术就是一门利用光电转换器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 并对该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以达到一定的实用目的的技术。其知识环环相扣, 逐渐深入。因此, 我们把实验内容分成三大块, 第一块是基础性实验, 对常见光电器件性能进行学习;第二块是综合性实验, 对常见光电器件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第三块是设计性实验, 利用光电器件进行一定功能的实践学习。在基础性实验中, 我们选择最常见的光电器件, 通过对它们各自的光谱特性、伏安特性、光敏特性等进行研究, 了解各自的使用特点。在综合性实验中, 通过一些工程实际中使用的一些常规的光电信号处理电路的学习, 初步了解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基础知识。例如图1就是一些常见的用于数控机床、电控平移台中的辨向控制电路。

两个光电耦合器4N25 A和4N25 B是光电转换器件, 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 得到的电信号经过反相、触发等后续的处理, 最后通过LED灯作为显示。在设计性实验中, 要求学生先提出课题的基本思路, 教师则与其共同讨论完善方案。在遇到问题时, 要求学生自行提出解决方法, 教师则帮助分析这些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教学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光电信息技术设计实验中, 我们要求学生二人一组, 自主选题, 必须包括光电检测功能, 要有新意, 有特色。电路设计必须包括光电转换功能,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控制电路, 显示电路, 用给定器件表中的器件实现, 原理图、印刷板图必须用Protel99绘制, 实验报告参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书写打印, 实验时间为8学时, 完成与设计相符的实验结果。

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人的因素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因素。光电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到光、机、电和控制多学科专业知识, 这就对光电信息技术实验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光电信息技术专业实验室, 必须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爱岗敬业的实验室人员队伍。

1. 加强力量, 教师参与实验室工作, 学术带头人进实

验室, 参与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修订,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队伍。

2. 量化管理, 奖罚分明,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按教学、科研和管理三方面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和评聘制度。

四、建设实践与效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光电信息实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实验室建设, 自己动手开发新实验。

例如在光通信系列实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中, 学生对实验仪器进行二次开发, 自己设计制作了光纤通信电话语音双向传输接口模块, 从电路设计到制板、从外形设计到安装调试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2. 在设计型实验中, 鼓励同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思考问

题, 涌现出许多奇思妙想, 不少设计不仅获得了学校创新基金的鼓励, 还申请了发明专利。例如“光学棱镜组合密码锁”、“自动脉搏测试仪”、“利用柱面镜的安全光幕”等。

3. 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性竞赛。

在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国际发明奖展览会等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丽华, 周骥平.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3) :12-15.

[2]周金运, 裴文彦, 胡义华.电子技术类专业设置光子技术类课程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26 (3) :40-43.

《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研究 篇9

《网络技术基础》是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师范类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外,更希望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组网技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探索与《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该课程授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分析了我院《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现状和不足,初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进一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2 现状与不足

我院《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而该课程具有理论抽象难懂、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仅依靠单纯的课堂讲授远远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学完该课程之后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这充分表明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急需改进。

2.1 缺乏专门的实验设备。

我院自教育技术学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先后建立了两个60座的计算机机房。问题在于其中一个机房计算机配置太低,现在已经基本停止使用;另一个机房是2006年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而建立的。传统类型的机房,其主要功能是为VB语言、C语言、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Photoshop、Authorware等课程提供上机服务,不能有效开展网络组建的相关实验项目,特别是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与维护。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使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就是记记概念、背背原理,无需强化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对实验热情不高。

2.2 实验课时少,质量不高。

在早期的教学大纲中,《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安排51个理论课时,12个实验课时。2006年对大纲进行修改,调整为34个理论课时,17个实验课时。因为缺乏专门的实验设备且实验课时少,只能安排双绞线的制作、对等网的组建、Window 2000Server的安装和配置、IIS安装与配置、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而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管理等实验的不能进行,使学生缺少更多的实践机会,其实践操作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

2.3 重理论考核,轻实践考核。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考试采用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70%,实验和平时成绩占30%。一方面网络实验技术含量不高,学生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实验训练的时间少。以2007年—2008年秋学期的开课情况为例,原计划通过虚拟机完成实验,不过虚拟机对内存要求较高,而我院新机房只有8台计算机内存为384M,勉强能运行虚拟机。而参加实验的学生有93人,共12组,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本无法有效地组织实验教学。多数学生即有机会实践也只是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完成,甚至都不理解每一步的用意是什么。反映在期末考试卷上,表现为实验题不敢过多涉及,特别是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这进一步使学生认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

2.4 没有合适的实验讲义。

《网络技术基础》理论课程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实验讲义则由授课教师自编。由于授课教师不一致、实验设备缺乏和对实验的认识不足等,实验讲义因人因学期而异,随意性较大,实验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更关键的是,自编的实验讲义多数只有实验过程和步骤,没有相应的理论解释。全部靠教师在实验课程中逐一讲解,不太现实,原因如下:一是课时不足;二是分组较多,教师重复讲解容易倦怠;三是不利于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和复习。

2.5 实验教学不能重在“学”。

具体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多数教师一般先演示一遍实验,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由于课时较紧,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么被忽略,要么由教师代为解决,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缺乏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也就流于形式,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

3. 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针对以上诸多不足,要提高《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虚拟机和模拟软件相结合。

解决设备不足的一般思路是建立专门的网络实验室。这个的投入较高,就我院目前情况来说资金、设备及场地在短期内都不能得到解决。因此采用虚拟机和模拟软件构建实验环境,进行网络实验无疑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目前针对PC机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和Virtual PC两种。因Virtual PC简单易用,所以在2007年—2008年秋学期实验课程中,我们就利用它构建虚拟机系统进行Windows系统的安装、对等网的组建、服务器的配置等实验,效果很好。另外,还可以利于Boson NetSim模拟软件进行交换机、路由器的组网实验。虚拟机和模拟软件相结合使用,前后学生实验操作互不影响,既减少了实验管理的难度,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加大PC机的内存。

3.2 精选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精选。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来说,《网络技术基础》实验内容可根据新颖性、实用性、拓展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来进行选取[1],具体包括双绞线制作、对等网建立、操作系统安装和配置、服务器安装与配置(www、FTP、DNS、DHCP、E-mai等)、三层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等。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学生情况、实验设备条件对实验进行相应扩展,比如操作系统安装可以扩展到Unix、Linux系统,DHCP可以扩展到中继代理,交换机配置可以扩展到VLAN技术、Trunk技术[2]。这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实验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要。

3.3 加强实验考核。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依据我校08版培养方案中“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指导思想,应结合理论课程对考核进行改革。其一,将理论和实验考核比值由以前的7∶3改为4∶6,提高实验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其二,要求学生对学校周边网吧的网络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其三,根据授课教师给定的条件进行网络设计,提出组建方案;其四,加强实验过程的考核,如实验是否有效完成、实验报告是否合格、学生态度是否端正等,特别是强调对实验中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

3.4 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

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目标,编写适合我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教材。教材应该包括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重点及难点,并在实验安排时给出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思考问题。这样既方便教学,又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

3.5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一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3];二可以采用学生自己管理和授课的方法。如在2007年—2008年秋学期实验课程中,教师先教会一到两名学生,然后一帮二、二帮四,如此下去,所有学生都能独立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也更乐意通过彼此探讨的方式解决实验问题,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应用网络为教育服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实验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网络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现状和不足, 初步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技术基础》,实验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建东, 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2.

[2]李娜, 傅骞.利用模拟软件改进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的初步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 2007.7.

[3]任昌荣.“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法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7.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探讨 篇10

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实验内容相对单一, 多为验证性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验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而目前的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 主要是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验证, 实验内容相对单一, 实验教学实际上是作为理论课的辅助课程来设置的,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不易实现。

2.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结构不合理。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内容长期以来没有什么更新与改进, 存在验证性实验占的比例较大, 创新性实验少的现象。比如, 目前开设的实验有: (1) 集成门电路; (2) D触发器及其应用; (3)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4) 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5) 555定时器的应用等。这些都是一些基础性的验证实验, 只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和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 内容老化, 手段单一, 学生觉得很乏味, 实验兴趣全无。学生连简单验证的实验都很难做好, 那么培养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更是无从说起。

3. 实验过程千篇一律, 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过程一般是在一块已组装好的实验板上, 要求学生按教师拟定的实验步骤测量据。每个实验一般为两个学时。从实验内容、所用仪器, 到实验步骤的安排, 学生都没有选择的机会, 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因此, 实验给学生的印象较肤浅, 学生对这样的实验兴趣不大, 很难全面深入地把握主要内容和方法。

4. 实验教学手段落后。

实验室横向定时开放, 制约了学生技能的培养。横向定时开放指的是实验室只是根据课程表的安排, 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时开放, 学生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实验。电子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 新技术、新材料更新换代很快, 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 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实验技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从而也很难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 注重元器件参数、特性曲线的测试和仪器的使用。以往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只进行TTL与CMOS数字集成器件逻辑功能测试, 而现在增加了TTL与CMOS数字集成器件参数测试, 包括低电平输出电源电流和高电平输出电源电流、低电平输入电流和高电平输入流、扇出系数、电压传输特性、平均传输延迟等。特别是电压传输特性曲线的绘制, 教师可让学生了解集成器件的输入与输出特性的非线性关系, 进一步区别电压与电平的概念关系。

(2) 增加中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实验。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其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及易于设计、调试等优点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因此, 教师应增加中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实验。

(3) 加强综合性实验, 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工程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涉及几个理论教学单元的内容, 是着重总体构思和相互联系的训练, 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可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到的知识。

2. 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

数字电子器件种类繁多。在授课过程中, 对每一类电子器件, 教师都应以一种型号的电子器件为例, 引导学生研究其功能真值表, 熟悉其外部特性, 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后查阅资料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布置一些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查找多种型号的电子器件来实现同一种逻辑功能。教师通过对典型电子器件的教学, 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符种电子器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创新。

在学生已经掌握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 教师应增开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比如:教师确定实验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及实验室提供的条件, 查阅有关资料, 自行没计实验方案, 设计组装线路和没备, 完成实验项目所提出的要求。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创新没计的积极性。

4.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1) 增加实验学时。验证、综合、设计性实验学时分别按3∶4∶3分配, 以全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实行实验单独设课与实验成绩单独计算, 可极大地提高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 改变过去实验教学只是从属于理论教学, 实验学时不足, 综合性实验偏少, 创新性实验缺乏, 实验质量的好坏对成绩影响不大的弊端。

(2) 改革考核方式。新的实验模式按照实验成绩单独考核, 占总成绩的50%, 其中, 实验报告占20%;平时的实验表现, 特别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操作及完成情况占30%, 作为判断学生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样可提高广大学生的实验热情,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5. 为了保证实验学时, 纵向长时开放实验室。

设计性实验不同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 需要的学时相对较长。但考虑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经费等方面的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开放模式一般是横向定时开放。也就是说实验室只在课表所安排的实验时间内定时开放。这种实验室开放模式不能保证设计性实验的时间。因此, 教师要变实验室横向定时开放为纵向长时开放, 也就是安排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长时开放实验室, 包括晚上、周日周末, 以保证学生只要有需要, 就可以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三、结语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 我在实验学时与内容的安排、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将仿真技术同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验充分结合, 既让学生接触并运用现代新知识、新技术, 又切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实验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后续的课程中成绩显著, 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楚, 刘新元.数字逻辑电路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科, 2004.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李方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1.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篇11

关键词: 电子技术实验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实验由模拟电子电路实验和数字电路实验组成,是诸多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性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肩负着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将学到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理论应用于实践。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很重要的。下面将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作阐述。

1.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进行安排,教学过程中先做讲解和演示,学生再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影响教学效果[1]:

(1)学生在思想上对实验课不重视,缺乏学习主动性,实验效果不佳。电子技术实验虽有单独的考核体系,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理论课。部分学生实验课前不预习,实验目的不明确,进入实验室后机械模仿,盲目测得数据。学生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丧失了学习兴趣,影响了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2)学生缺乏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验课中所遇问题的能力。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不能将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作为实验的依据和标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都让老师帮助解决。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实验中完成了什么,通过实验加深理论课知识的目的达不到,对于技能的培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学内容更新不够,结构安排上,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设计性实验较少。这种设置虽然可以使学生熟悉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简单的实验技能和技巧,但限制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改变现如今实验教学的弊端,我们将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以下改革:

首先,改变学生的实验预习方式,对于每一个实验项目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外完成实验的设计与准备,写出预习报告和实验设计方案,避免实验的盲目性。进入实验室后,引导学生把预习的内容和实验仪器相结合,讲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先动手做实验,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等实验进行到一定程度,结合学生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演示。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又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2]。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实验原理图比较复杂,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将原理图与实际电路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读懂实际电路,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最新的电子技术产品,学生多对固化的书本知识缺少兴趣,却对时尚前沿的知识充满热情。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实验课更加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第三,进行多样化的分组式教学。实验课教学班较大,每个班级30~50人,每次实验每个班级分成两大组,由于实验人数较多,教师针对性地辅导很难实现。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动手能力欠佳的同学分成一个小组,由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梳理,再进行实践操作。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并可由班级里动手能力强、实验完成速度快的同学辅助教师进行辅导,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顺利完成实验项目,避免学生的问题不能解决,导致对实验技能的欠缺和学习兴趣的丧失。有些实验项目,可以把学生自由组合成2-3人的讨论小组,由教师给出注意事项和待测项目,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获得数据后,小组之间进行数据结果和实验操作过程的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评价。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开放实验室[3],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些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无法在上课时间内完成的,可以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的时候继续做实验。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根据学生课外准备的资料和实验设计,提供所需的器材,帮助其完成教学内容以外的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的另一目的是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准备实验课上所需的材料,帮助老师维修出故障的仪器,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宽裕的时间和开阔的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第五,完善实验考核内容,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实验成绩。电子技术实验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操作成绩”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由出勤(5%)、实验预习(5%)、实验操作过程(20%)、实验报告(20%)四部分组成。在期末考核中,给出难度不等的实验操作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自由选择,教师根据学生所选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完成度,给出实验操作考核的综合成绩,拉开分数差值,鼓励学生勤动脑、多动手。通过完善实验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结语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树立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教师要不断更新实验内容,积极对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奕乐.电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4):34-35.

[2]缪晓芸.浅析如何提高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效果[J].福建电脑,2014,(7):157-159.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法初探 篇12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他们对知识、方法、组织等方面的运用与创新能力, 还要注重训练他们对生产工具、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产品设计、调试、制作的能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近几年的毕业需求做出了这样一项决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实验课。专门开设的“实验课”与一般院校的“做实验”有所区别:首先, 目的不同, 实验课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更侧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测量、调试电路的技能, 而做实验往往是理论课老师为使学生加强某一理论的理解而安排实验员带学生做某一实验。其次, 实验课更系统, 一学期下来, 通过每周2个学时的实验, 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常用元器件的选择、测试, 一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电路的设计、调试等技能。而做实验, 一学期通常只能零零星星地做几个实验根本不能达到实验课的效果, 由于一些学生没有对上课重视, 往往连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一简单目的都达不到。另外, 学院只开设专业基础课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通过电工基础实验课、电子技术实验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有了对实验的正确认识并掌握了常用量的测量方法及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到学专业课时, 学生已能利用做实验达到上实验课的效果。

(二) 第一次课

设计好第一次课是整个课程成功的重要的一环, 第一次课必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课程教学成功的一半。在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第一次课的设计中首先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开设电子技术实验课, 将来学习专业课, 走上工作岗位利用所学的技能能干什么;其次介绍本学期的电子实验课与上学期的电工基础实验课的区别所在:1.电工实验偏验证, 而电子实验则偏设计, 尤其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2.信号不同, 测量仪器、方法上不同, 电工实验直流信号居多, 即使后面有交流实验, 也多是工频信号, 而电子实验的信号要么是交流信号或交直流叠加的信号, 要么是数字信号, 对于综合实验, 则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共存一路的也居多。这就决定测量仪器上和测量方法上将会有所不同。3.测量结果有所不同。电工实验, 全班同学做同一个实验, 基本上会有相同的结果, 而电子实验则不一定, 比如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 大家调的静态工作点Q不同, 信号幅度、信号频率不同, 但都能保证不失真, 那么测量的有些量就会有所不同。还有设计实验, 大家也将会有不同的设计思路、电路。这就需要同学们要实践联系理论来判断自己的测量是否正确。4.一定要注意各仪器, 电路的共地问题。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程。再次, 告诉学生本学期的主要内容, 最后达到什么标准, 并且告诉学生最后每个人将实现一个课程设计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 可应用于实际之中, 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使得学生都跃跃欲试。

(三) 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简单介绍实验原理, 重点介绍电路的连接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做到“少讲多练”, 及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更要做到“实际联系理论”, 例如:测量示波器本身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有的学生能把标准时间写的比实测时间还大, 这说明这部分学生都没有联系理想方波上升和下降时间都是0这一问题;有学生在测量二极管应用电路半波整流电路输入输出波形时, 问为什么波形如图1所示中 (1) 、 (2) 处都是平的, 不像想像的波形, 输入输出在零点是重合的;有学生问为什么他的波形如图2所示中 (1) 处, 这说明他们都没有联系理论:二极管是有死区的, 并非只要加正向电压就导通, 以及在频率较高时二极管PN结是有结电容效应的。因此, 要求学生要“实际联系理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样才更能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更能让理论服务于实践, 更易创新。为了达到教学效果, 要多测试, 包括技能测试与分析测试。因为学生比较关心自己的成绩, 所以 (下转第157页) (上接第153页) 对测试也就重视起来了, 他们会在平时做实验时就认真对待, 而且考前也会多做准备, 最终达到了提高技能的目的了。例如:在做完二极管应用电路时安排了一次示波器的使用测试, 结果一个班的学生只有两个不能熟悉使用。在做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后安排了射极跟随器考试, 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考核

考核方式的制订是衡量一门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两部分, 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考勤, 课上表现、平时测试 (占主要部分) 、实验报告、课程设计等;期末成绩包括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 (设计) , 共四份不同的试卷, 考前5分钟每位同学进行抽题, 抽到哪份做哪份。这样多方面的考核, 能促进同学平时上课认真, 避免部分同学考前“临时抱佛脚”, 达到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五) 结语

教好电子技术实验课, 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更提高了他们“实际联系理论”的能力, 进而为他们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理论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他们将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能。

摘要:电子技术实验课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更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为学生应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理论为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他们将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能。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课,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

参考文献

[1]郝波.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洪小达.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学习型组织开放教育下一篇:鲁迅与文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