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实验教学

2024-07-20

分析实验教学(精选12篇)

分析实验教学 篇1

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使之具有良好的化工生产过程监测、产品质量控制、未知物质检测等化学分析实际工作岗位能力。因此, 在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中必须要注意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强化动手能力训练, 并由此达成职业技能目标。目前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 大多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掌握一些操作技能, 或是“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来验证已学习的知识, 不利于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缺少将来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因此, 如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我们对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作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一、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创新性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高职院许多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 但是,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处于从属理论课的地位, 通常是讲完一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之后安排一次实验课, 主要用来验证理论和训练学生技能。过分强调以实验验证理论的教学思想, 忽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置学生于被动学习状态, 难以适应高职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要求。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 面向全体学生, 以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 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它以生产实际为实例,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 自己设计出样品预处理、测定方案及步骤, 并独立完成实验。并应用分析化学实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较, 从生产全过程中体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对成品生产的重要性, 从而促进分析化学实验的教与学, 增强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 促进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二、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原则

设计方案分析实验就是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指导教师从本地化工企业生产实际中选择几个相关的产品分析基本选题, 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网络、图书等相关该产品的分析原理、方法、手段等分析资料, 结合已掌握的理论和实验知识, 设计出具体的分析方案。分析方案应包括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采用的试剂和仪器、分析过程和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表示和计算等。要求设计的分析方案文字表达准确, 既有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又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依照设计分析方案既能实现测定目的, 又能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三、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步骤

1. 教师课堂讲解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范例

教师结合本地企业分析案例, 以专题形式讲解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主要内容、方法、设计思路, 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客观地、辩证地认识事物, 找到恰当的分析原理、条件、步骤和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

2. 学生为主体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要体现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教师布置实际生产企业中符合教学规律的3~5个分析课题, 学生分组课外查找资料, 按规定时间要求完成分析方案设计初稿, 并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采用学生上讲台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分辩论, 修正设计分析方案。允许学生在探索中犯错误, 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 允许学生标新立异, 尝试不同的分析方案, 同时教师在学生方案设计中给予必要的指导。

3.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实际验证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分析方案, 与学生一起准备实验药品与仪器,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测定。指导教师和学生最后一起分析设计分析方案与生产企业实际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进行设计分析方案小结, 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对较好的设计分析方案可以向企业推荐, 对不成功的分析方案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四、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体会

1.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符合分析化学实验的特点和任务要求

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联系十分密切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组成的测定方法及其相关理论。设计分析方案教学是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 在学生今后相关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独立设计分析方案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完成未来的分析任务和科研工作。同时也是学生将来独立获得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所需要的。

2.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符合认识论的客观规律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启发和培养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对具体问题作分析、比较和综合, 从中找出恰当的分析方案的过程, 使理论回到实践中去, 并从中悟出理论的来源、应用和适用范围。做实验时, 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条件及出现的疑难问题, 自觉地和理论联系起来, 并从中找出解释和解决的办法。

3.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 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措施

学生完成一个分析方案的设计, 需要对分析方法的原理、采用的试剂和仪器、分析过程和条件以及测定结果的表示和计算等, 进行周密而仔细地思考。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 进行比较和逻辑判断, 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矛盾的转化条件, 完成对分析过程的完整认识, 并以文字形式简洁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我院2005、2006级四个班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对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教学兴趣浓厚, 大部分学生钻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 对事物的认识也趋于整体考虑, 重视分析实验准备, 操作认真, 技能掌握全面, 取得较好教学效果。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能克服传统分析实验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弊端, 能体现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他们从过去一味追求与理论相符合的实验数据及现象, 转向注重操作技能、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职院分析实验教改方案。

摘要:阐述了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的原则和步骤, 讲述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是一种创新的分析实验教改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型分析实验

参考文献

[1]周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分析实验教学 篇2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课文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孩子们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并重,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小兴安岭的位置)想知道小兴安岭有多美吗?

(一)指导自学

1、请同学们快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

1、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请大家与生字朋友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融、涨、葱、挡、浸、剑、舔、刮、汇、缕)指名读生字,及时正音。

谁来找出几个后鼻音的生字?(融、涨、葱、挡)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 读得很正确,这里面还有一些前鼻音的字,还有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呢?(浸、剑、舔)还剩下三个生字呢,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刮、汇、缕)

2、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分别组成词语好吗?(多名学生口头组词,不当之处共同订正)。

看老师也组了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好吗?(出示课件:融化、涨满、葱葱笼笼、挡住、浸在、利剑、舔脚掌、刮过、汇成、千万缕)(多种方式读词语)

3、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又比较多,比较难读,对吧。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4、下面老师请六位同学轮读课文,同学们还要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读后评价,及时正音)

5、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二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夏天,第四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秋天,第五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冬天,所以说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6、这样一说,我们就更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上课文中的语句简单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谁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A、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数不清”这个词和省略号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从“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多得数不胜数。)(课件出示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出示课件: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齐读

小兴安岭的树木可真多呀,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B、谁能用更简单的话来介绍小兴安岭呢?(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是啊,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大宝库。

设计意图:【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对难读的字词进行检查与指导,扫除了字词障碍,落实了把课文读通读顺这一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同时,也理清了作者按四季介绍小兴安岭的写作顺序。】

三、指导写字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出示课件:汇成、欣赏、映在、挡住、视线、浸在、献出、药材、又松又软、刮过、舌头),这些词语中都含有我们要写的生字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吧。

再来看看这些字(出示课件:舌、汇、挡、软、药、刮、浸、视、线、欣、赏、献、映、材),你觉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欣赏”的“赏”字还不容易写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个。

“浸”字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可我觉得浸字的右半部分很难写,老师给大家范写一个。

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抄一遍,要是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还可以多写几个。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下节课我们还要讲一步来欣赏。

五、作业超市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读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件:《美丽的小兴安岭》),就让我们走到这座大花园,大宝库里去游览一番吧。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大家喜欢在哪个季节去游览小兴安岭呢?指名回答。如学生找出春天一段,这样指导。默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小鹿、)(1)树木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出新枝,长出嫩叶的图片)“抽出”什么意思?(长出的意思)“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

出示课件: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让学生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了“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2)积雪呢?(课件点击:汇成小溪,淙淙流淌的图片)流水声大吗?从哪里看出来?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试一试?指名朗读。

(3)小鹿怎么样?(课件点击:溪边散步,喝水赏影的小鹿图片)指名看着图片回答,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鹿的活泼可爱写出来了,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看能不能接着作者的句子往下说。学生练习。

(4)过渡:是呀,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优美的语言记在你的小脑瓜里?现在就试一试,咱看谁的速度最快。(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学生练习背诵。

2、归纳学习方法。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的?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找景物——读写特点——读悟其情)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季生机勃勃的美,体会到了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3.小组合作,从其余三段里任选其中的一段,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哪一段就指导朗读哪一段。(三段中重点指导一段,其他两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4.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大家明白了吗?(生答,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三、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走进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中,老师不禁醉了,为这迷人的景色而醉。

四、角色转换、导游介绍

师引导:刚才我们以客人的身份美美地游览了小兴安岭,下面我们不如反客为主,转换一下角色,以小主人的身份为的客人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准备。

2、鼓励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个性。

3、学生做小导游,进行介绍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大家刚才的表演精彩极了,老师为你们而骄傲,我们以客人的身份游览了小兴安岭,又以小主人的身份介绍了小兴安岭,相信美丽的小兴安岭已经在同学们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让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

六、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根据兴趣与能力任意选择其中两项)

1、抄写优美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再做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4、小练笔:仿照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以兴趣与能力为出发点由学生自选作业,作业的过程必将是主动的、快乐的。在快乐的作业中,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延伸。】

集体反思性评价: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和丰富物产,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教学采用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去领悟。

本课先教后放,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

物理实验教学低效分析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低效;措施

中国分类号:G633.7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许多规律都来自于观察、实验。大多数的结论也都是由实验而总结出来的。学生只有动手做好实验,认真观察好实验,才有可能从源头上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法。

主观因素往往是由于教师实验水平的局限,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我们的老师有时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丧失,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其表现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一:忽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三维目标设计的人本观,突破学科本位观念,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基础的实际出发,加以思维扩展,从而认识到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也能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导致了实验教学的低效。比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我们在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中,往往通过简单的演示,就直接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紧接着就进入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教学。完全无视此实验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表现二:忽略了实验本身的功能,用习题教学来代替实验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视的。但是我们的老师有时为了挤时间、赶进度,匆忙演示之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叫几个反应快的学生回答,“简明轻快”的得出结论,一个实验就结束了。而剩下的大把时间,都拿来给学生补充实验训练题,用讲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美其名曰”为对实验的巩固加深。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忽略了实验本身的功能,让学生陷入了巨大的题海漩涡。不重视实验,将导致用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能力低下,设计实验的思维僵化。

表现三:对实验钻研不深,把简单的提问当做探究

有的老师喜欢在实验教学中问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非左即右的问题,课堂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学生参与度也很高,但是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大打折扣的,学生面对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就哑口无言了。这也造成了实验教学的低效率。教师在准备实验的时候,可以预先设计一些可以引发争议,激发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更加细致,思考更加全面,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和简单的操作所无法达到的。

除此以外,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也会造成实验教学的低效。例如:①实验器材的局限;②有的学生存在实验技能的缺陷;③有的实验可见度小,实验难于观察;④一些物理现象在课堂上无法用实验仪器来直接实验;⑤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用实验进行展示;等等。

在明确了导致实验教学低效的种种原因之后,全组教师经过不断地研讨、不停得摸索、实践,就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运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措施一:研析实验,在课前准备上下功夫。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器材的准备、器材创新、实验过程的预先设计等。实验前教师要精心钻研教材,要做到心中有实验,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抓准实验重点和实验难点,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的再处理,对实验内容做适当的补充、拓展。对于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在准备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观察的重点是什么?

措施二:研读学生,在课中引导上做文章。学生是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最活跃的因素,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基础的好坏,实验能力的强弱,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等。为了获得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研读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实验为主。

措施三:把分组实验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十四五岁,在认知心理方面,仍然以感性认知为主,理性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所以做好分组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实验结束后,教师对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平价时应该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即使是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也应该找到他们的长处加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完成以后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措施四: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考虑转变一下方式,让部分学生来参与演示实验,这样上台的同学印象格外深刻,看的同学也因为实验者的变化而产生有意注意,从而产生对特定实验印象的强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参与表演的同学的动手能力,也使得全班同学理解知识更为深刻,提高了演示实验教学的高效性。。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虽然我们取得一些进步,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不敢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不会影响我们大力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效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初中物理實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科学家们所具有的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有效的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析实验教学 篇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这些课程特点也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在强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本文将就我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本身复杂度较高

由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综合性、专业性较强。分析、建模、设计、实施、编程的流程很多,而且也十分繁琐。所以该课程的实验复杂程度是其他专业课程所不能比拟的。如涉及到企业具体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较长,另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等多种复杂的问题。因而实验本身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 实验设备单一

目前,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没有专有的实验室。用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设备仅为常规的计算机软硬件,没有其他相关的实验环境支持。这势必会使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受到限制。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对网络、ERP、DSS等专业概念的认识和了解。

1.3 学生认识程度不够

信管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课程基础,平时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验课都是以程序设计、编程、调试、运行为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一些较为具体化的问题。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了解整个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利用管理学的知识、数学的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结合信息化的方法构造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模型,然后再利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将问题逐步细化,最终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构造出真实的信息系统。整个过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实验上,认为上机实验就是编写程序做出系统,缺乏充分的分析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仅凭空想做出来的系统即使界面友好,功能也很齐全,也无法取得好的实用效果。

1.4 实验教学内容综合程度不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较广,旨在培养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实验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过程将成为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而事实上,目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却较为陈旧,传统验证型实验内容占主要地位,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的综合型、设计型以及创新型的实验开设较少,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1.5 实验过程缺乏有力的反馈机制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过程还缺乏良好的反馈机制。没有好的反馈机制就没有办法使老师更多更好的了解整个实验在学生中开展的情况,也不能让老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目前,多数高校用于检验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是通过书写实验报告,而学生对待实验报告的态度往往是敷衍了事,所以老师很难真正的从实验报告中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另外,实验过程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检查往往耗费的时间较长,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而且由于一次实验课的时间有限,老师并不一定能检查到所有的学生,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反馈的效果并不明显。

2 解决思路

2.1 扩大对外交流

交流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对实验教学的建设更应如此。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方法。“请进来”主要是请其他高校有关方面的资深学者介绍其所在院校该课程实验环节的设置和开展情况。另外我们还可以邀请本地知名企业的代表介绍企业对本课程知识的需求和使用状况。这样便于我们根据需求及时的调整课程结构并设置更为合理的实验项目。“走出去”一方面可组织老师到其他高校去学习和观摩,了解他们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上的经验和进展。另一方面可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及时了解专业建设的最新动态,并应用到实验课程的程建设中去。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必要保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只有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对实验教学有所贡献。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实践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倾斜,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另外还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其他实力较强的高校进修,学习先进的实验操作技术,巩固专业知识。

2.3 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本身综合性较强,包括的内容范围较广。针对目前我校该课程实验内容较为单一的特点,我们需要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重新设计实验环节,在原有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设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教授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实验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本文重点介绍了本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及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

[2]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6).

[3]连仁包,陈端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4]牛新征,代燕,张凤荔.《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改革探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0).

分析实验教学 篇5

分析化学实际上是一门治理专业、环境监测、化工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教学基础是实验实训,主要培养目的就是大量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分析检验岗位人才,所以,需要重视和关注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规范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责任、敬业、诚实、守信的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毕业前需要专业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以便于充分满足实际岗位需求。

一、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定量分析,没有很强综合性的实验内容,不能充分了解和反应实际分析检验的情况。第二,定性分析以硫化氢为主线,存在很多复杂内容,是验证性实验,无机化学中已经对许多离子反应进行了实验。传统实验方式比较重视“菜谱式”操作,教师完成所有试验仪器的调试和药品的配制,甚至交代清楚所有试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细节,学生仅仅只是依据实验课本进行操作就可以,完成称量、标定、测定的基本操作后,甚至不进行实验也可以完成报告。上述教学方式缺少创造性和思维训练的影响和激励,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实验操作和内容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形成不规范的基本操作,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不是很高,不能及时解决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改革分析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主要就是不断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但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还是会出现问题。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范围,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应用人才,为保证能够学以致用,逐渐朝着应用型人才方向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模式是教师讲课,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教师会讲解好试验中需要的一切事宜,一般都是验证性试验,很少进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单一、机械的实验方式,学生只能得到单一的结果,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限制学生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并且也会限制教学师资力量和教学力量,大大降低实验课时,导致实验项目和内容都相对简单,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很少,不少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实验的时候不规范、不严谨的操作,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很高,不少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还不具备基本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如,不少学生实验的时候不能规范使用天平,天平里散落药品、称量时不关天平门、随处乱记数据;不少学生在实验的时候不能正确使用锥形瓶和滴定管,锥形瓶不摇晃就实验;读取滴定管数据的时候,学生不能在垂直地面的时候从滴定架上取下滴定管行读数。不少学生不清楚有效数字的概念,试验中实际应用的时候,不能正确记录滴定管数据;分光光度实验的过程中,分组进行,不少学生不亲自实验操作,或只进行一次试验,促使不能合理应用实验设备等,此外,不完善的实验考核制度,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方法比较简单,考核学生成绩的时候,存在很大主观性,不能全面考核每一个学生。

三、分析检验岗位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一)开设单独实训课程,提高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和学时

对于现阶段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比较少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不能符合设计职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不少大学开始大力改革应用化工技术的学科,在不降低教学内容和分析化学实训项目的前提下,单独开设化学检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包括三种实训课和三十学时理论课,从而提高教学实训内容和学时,教师授课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对实训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单独对实验内容进行考核,为进一步研究和获得分析检验职业证书和学生技能提供基础,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

(二)加强实训过程控制以及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周实训,提高实训过程控制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力度,需要教师不断规范基本操作技能,精心辅导、亲自示范、严格要求,并且对试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修正,技能训练始终贯穿在实验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能力,快速掌握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实验中容易出错的部分变成顺口溜,边朗读、边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和方便学生记忆以及实际操作。如,滴定操作的时候基本口诀是,右手拿瓶,左手握塞,肘部固定,转腕摇晃。操作移液管的时候,右手持管按食指,吸取溶液先润洗,放溶液45度器壁,放完再停15秒。依据上述操作口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以及反复练习来逐渐完成试验的基本操作,并且实验中需要正确记录试验数据,如在分析万分之一天平的时候,需要在小数点第四位记录称量数据,记录常用滴定管数据的时候,需要在小数点第二位进行记录[5]。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等存在一定差距,促使教师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控制实训过程,并且分别指导学生不规范实验操作行为,集中分析和点评学生共性问题,保证可以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要启发和引导解决问题的时候应用理论,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技能。完成实验以后需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学生的错误操作,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三)全过程分析检测实训,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本完成实验实训操作规范以后,还需要全过程分析学生化学实验实训的内容,从而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可以完全符合岗位实际需求。基本的方式就是,实训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正式实验之前把实验需要的题目分给每组,学生需要依据每组的实际题目来查阅相关文献和标准,独立设计化学检验方案,主要有分析试剂、分析实验方法、分析仪器、分析计算公式、分析步骤,等老师修改审批一会,实际对实验进行具体全程操作和检验,对比分析老师的计算结果和每组学生的计算结果,看哪组拥有更高准确率和小的误差,通过试验中学生的表现和结果,来合理、公平、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四)树立量的准确概念,培养学生诚信敬业、严谨求实的作风

树立量的准确概念,学生诚信敬业、严谨求实的作风,不断规范、正确的记录化学实验数据是分析实验实训的`基本目的。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准确记录试验数据的习惯,不可以随意记录,并且还需要老师确认和签字,要求一些不符合误差规范的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此外,培养学生敬业和诚实精神,保证具备真实可靠的处理数据,不能为了实验对数据进行造价。报告中需要合理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准确分析实验结果和误差原因。

(五)量化考核制度,提高通过率

考核分析化学实验实训是相关部门要求持证上岗、技能考试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两部分,卷面满分100分,及格标准是60分。理论考试试卷是闭卷考试,总共100道题,都是和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相关的判断和选择。实际操作就是量化以及细化考核制度,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进行实验,主要包括正确使用酸度计、滴定管、容量瓶、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准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以及结果,教师依据实际规定排现场量化测定结果和操作步骤,对所有操作都进行打分,不仅需要规定时间,还需要有规范需求,每个老师对二十个学生进行考核,保证能公正、公平的考核,对于伪造数据、不认真操作实训过程进行扣分,重新操作不合格的过程。

四、结束语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 篇6

关键词: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 学生培养

药物分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药物分析实验能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规范操作,培养其职业技能,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全面的药品质量观念。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期与同行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精选教学内容

药物分析实验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药品检验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对医药行业企业药品检验岗位的调研,优选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与药品检验工作一致。既考虑学生技能培养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项目到综合实验,还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少量的设计性实验。

二、布置预习,抓好落实

在每个学期初就把药物分析实验计划安排表发给班级,并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安排分组。教师在每次实验前一周提醒班级学生搞好本次实验预习,通过在理论课堂上指导、QQ联系等方式进行跟踪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撰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及实验报告表格。强调学生带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指导书、笔,穿白大褂进实验室。每次实验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报告。教师逐一检查或者仅先检查课代表或学习委员,课代表或学习委员检查其他学生的预习报告后汇报情况,教师抽查。总之,实验预习要充分,早布置、重实效,辅以引导、勤督促,持之以恒,不做没准备的实验,使学生养成做实验必先做好预习的好习惯,以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问难质疑,做好演示引导

检查预习报告后,询问学生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之后再向学生提问。如查阅药典实训中,问现行药典分为哪几部,分别收载的范围是什么,如何查阅甘油的相对密度,如何查阅滴眼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又如在阿司匹林含量测定实验中,可以提问,为什么可以用中和法测定阿司匹林,称量样品的范围是多少,应使用什么级别的天平,读数记录数据有什么要求,终点现象是什么,如何正确读取滴定液的体积等。通过提问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根据实验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好操作演示。教师进行操作演示或安排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演示实验,提醒观摩的学生仔细观察。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哪些是应注意的操作要点。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演示完后,观摩的学生对演示操作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不但对操作演示的规范性、熟练度、正确性对演示操作进行点评,也对观摩学生学习的态度进行点评。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四、巡回指导,总结提高

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而且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操作演示之后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每次实验的重中之重。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如果出现普遍的错误时,应叫大家停下来,集中讲解纠正。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拍一些学生操作的视频,如典型操作精熟的、典型操作错误的,以后放映给学生观看,利于学生进行反思,促进其操作规范,激励其认真操作,提高其职业技能,并激发学生热爱药物分析课程及与之对应的药物检验员职业的情感。职业理想的金种子在他们心田中悄悄播下后,继而会发芽、生根、生长。

学生完成实验并及时填写好记录,整理桌面,再分析处理数据,完成实训报告,同组学生交叉复核。回收实训报告以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谈谈实训的体会、收获、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点评总结。点评总结能够促使学生们及时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创新评价,促进发展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统一评价标准。在实训指导书中,每个实训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要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在实训中教师进行指导监督。如容量仪器使用练习中,学生练习完后,要求小组互评,教师抽查考核。此外,可以指定学习委员、课代表等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结对子,及时指导督促后进生完成实训,进而达到考核要求。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医药技能人才。

分析实验教学 篇7

1 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现状

许多专家学者针对三大模块内容的改革进行探讨, 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将对三大模块教学内容的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1.1 化学定性分析改革现状

化学定性分析作为经典化学的重要内容, 在早期高校分析化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学科间的互相渗透, 化学定性分析的地位和作用被逐渐削弱, 学时不断压缩, 逐渐被仪器分析取代, 甚至有些高校取消了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定性分析内容或将其纳入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之列。当然, 在大多本科院校和师范专科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中, 定性分析因其强大的教育意义被保留下来并进行适当的改革, 但从整体而言, 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地位正被逐渐削弱和忽视。

1.2 仪器分析改革现状

从上世纪中期阶段的发展来看, 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都得到了不断的进步, 为分析化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其中, 计算机技术、电子学等有关新型成果的大量涌出, 为分析化学创造出有利条件。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分析化学朝着未来的道路不断前行, 即仪器分析。随着仪器分析的快速发展, 其相关方式、技术都在较短的时期里面有着很大的发展,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而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下, 仪器分析逐渐被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而成为了分析化学的一种模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分析化学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 对仪器分析的改革是必要的, 诸多高校都在最近几年中才开始对仪器分析教学进行改革的。然而, 因为高校的设备条件、师资队伍都处于参差不齐的情况, 致使仪器分析教学出现了不平衡的格局, 在选择教学内容上也出现了不一致, 侧重点也不相同, 设备不足够的高校改革只是对仪器分析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1.3 化学定量分析改革现状

所谓的化学定量分析可以理解为在对结构以及定性分析的条件下而对相关含量进行的测量, 包含误差以及分析处理手段、滴定分析等, 对于分析化学有着重要意义。当前, 随着定量分析的不断改革下, 没有使高校引起高度的重视, 大部分高校还是对定量分析的改革认识比较低, 尽管一些高校对其加大了改革力度, 但是也只是对有关内容做出了一些改动, 这种改革手段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方向, 致使教学内容的力度不到位。

2 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对策

2.1 改变内容格局, 协调相关课程

由于分析化学属于基础课程的一种, 和基础化学在内容方面有着很多的重复性, 倘若不能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引起重视, 单独对这两门学科进行讲解, 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花费很多的精力。因此, 教师在对分析化学进行教学时, 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将存在的共同内容挑选出来, 并促使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巩固等。这样就将以往的内容格局打破, 从而达到教学水平,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合理安排化学定性分析内容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下, 使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质的改变。其显著特征就是化学定性分析内容有所缩减。当前, 我国高校中都将定性分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除, 并将以往的三大模块逐渐减少到两大模块。某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样做是不合理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由于定性分析已经成为化学科学体系中的构成部位, 假如将这部分内容删减掉, 那么就会使分析化学科学系统不具备完整性;另一方面, 即使仪器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替代定性恩熙, 但是存在仪器分析的条件下, 就没有使定性分析内容发挥出使用价值, 但是却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 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相关元素以及性质的掌握, 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科学的安排分析化学的内容对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3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先导”, 加强化学分析教材建设, 是推进化学分析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和前提。科技的进步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对分析化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等人才已经难以适应时代需求, “自主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成为信息时代对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 建材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这种要求, 反映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环境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现状、前景和发展成果, 并广泛交叉渗透, 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创新精神, 在保留经典化学分析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和生物学分析方法的内容。

3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现代分析化学已经突破了纯化学领域, 它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及生物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性的综合科学。

由于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限于一般的“有什么” (定性分析) 和“有多少” (定量分析) 的范围, 而是要求能提供物质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从常量到微量及微粒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宏观组分到微观结构分析;从整体到表面及逐层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应追踪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离线到在线分析等等。总之, 分析化学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利用物质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质, 建立分析化学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4 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 可以得知:主要从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现状以及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对策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见解, 提供给相关人士, 旨在促进分析化学教学的改革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要: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程, 可以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基本原理以及测定手段进行掌握, 了解相关科学实验功能, 树立良好的科学作风, 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此, 主要对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现状、高校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对策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化建议, 旨在促进分析化学教学手段能够不断的进步, 提供给相关人士, 供以借鉴。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新安, 张王兵.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6) .

[2]王燕.开放性分析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皮革, 2016 (2) .

[3]赵桦萍, 赵立杰, 白丽明, 等.节约型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 2015 (10)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篇8

物理教学主要是依赖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来实施的。一直以来, 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是在机械、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 只明白理论并不能完整、牢固、彻底地掌握物理知识。他们需要将学到的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真正消化。因此, 物理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 保障物理学科教学的完整性。需要注意的是, 过多的学习理论知识, 学生会产生厌倦心理, 教师也无法很好地调控教学效果, 而且会导致物理教学极端化。因此, 物理教师要适当的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教学, 让学生通过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用处, 也可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同样的道理, 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 却缺少足够的理论指导, 他们也会觉得物理实验是乏味、枯燥的。所以, 物理教师还需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间寻找平衡点, 从两方面出发, 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物理实验教学要给予每位学生均等的动手操作机会, 让每位学生的实验都得到保障。如此一来, 学生就可以充分融入到教学中来, 思想更加活跃, 从而确保了物理教学的整体性。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实验, 则需要学生间的合作, 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时, 要分工明确, 有理有序, 互帮互助。如此, 学生才能顺利完成物理实验。

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挖掘其创造潜能

传统的物理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力能力, 但却不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 他们的想象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教师需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此一来, 不但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激发, 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 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这是康德的说法。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从两位伟人的言语中, 不难看出,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 丰富的想象力是前提。对于个人创造力的培养, 阿瑞提 (S.Arieti) 也有其独道见解, 他提出:与集体生活互为补充的“单独性”, 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应的“闲散状态”, 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 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都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创设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如独立性、主动索取性、变通性、求异性等)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自由, 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激发其创造潜能。

三、教师精心设计与筹划, 提高分组实验的实效性

分组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获得深刻体悟的重要途径和渠道。进行分组实验时, 教师千万不可“画地为牢”, 捆绑学生的手脚, 束缚学生的想象与行为, 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但是要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案, 利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去完成同一实验任务, 让学生在“混乱”与“纠结”中去体验、去创新, 进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现以实验——落体运动加速度研究为例。此实验要求利用频闪相研究小钢球下落的加速度, 实验过程中, 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帮助学生理解频闪技术的运用即可, 而测什么, 如何进行测量则需要学生去思考、去研究,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四、重视课外实验活动, 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一) 家庭物理实验

为了使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服务物理教学, 教师可以将实验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为进行实验创造条件。例如, 将日常物品应用于实验, 自制简单的实验仪器与零部件, 个人动手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小实验等。

(二) 开放校内实验室

学校要开放实验室, 便于教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并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案进行重组与创新, 安装实验仪器并完成实验。

(三) 课外活动小组

之于较为复杂的物理实验, 教师需组织课外活动小组, 让学生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点: (1) 实验选题具有趣味性与科学性, 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等; (2)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3) 教师指导要适时到位, 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 (4) 教师通过报告会、竞赛评比等形式及时总结, 不断深化、丰富实验成果。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物理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基础性的实验学科。在教学与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并提高其创新思维, 增强其动手与实际操作的能力, 激发其实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 学生便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和物理的联系, 提高对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的兴趣, 从中保证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摘要:物理课程教育离不开实验, 尤其是对于常识的掌握, 学生更是需要实验的帮助。但在部分学校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存有不少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那么,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分析实验教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50名, 均通过高考统一录取入校;全部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病例分析教学组, 每组各75例;两组学生年龄、性别、高考成绩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学生均由同一老师授课, 采用相同病理学教材,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病理学教学模式;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采用病理学PBL教学模式, 包括:授课老师于授课前拟定讨论提纲及临床讨论案例,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查阅相关资料;将8~10名学生排为一个讨论小组[1], 组织每个小组进行课前讨论;授课期间对教学内容进行简短介绍,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 深化教学内容, 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总结归纳讨论内容, 评价每小组讨论情况, 给予肯定的同时, 指出可改进方面。

1.3 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记录学生考试成绩, 发放教学效果反馈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2],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照组和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选择题成绩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反馈比较

对照组和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教学效果反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教学效果反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注:P<0.05

注:P<0.05

2.3 两组学生希望采用率比较

病例分析组学生所接受教学模式希望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3。

3 讨论

病例分析教学模式作为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是指以教学内容为核心选取典型病例, 并围绕病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互动的一种发散性教学, 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医学教学中来, 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3,4];麻醉学病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传统麻醉学教学与PBL模式相结合, 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单调、枯燥的缺点[5], 通过使学生加入到麻醉学授课中, 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丰富了麻醉学教学内容, 改善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达到提高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muir。授课老师围绕相关病例提出问题, 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寻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6,7], 培养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

本次研究显示, 对照组和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选择题成绩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同时对照组和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知识范围扩大等教学效果反馈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病例分析教学组学生教学效果反馈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例分析组学生所接受教学模式希望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8,9]。综上所述, 病例分析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 获得较好教学效果反馈评价, 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君, 王旭霞, 陈岱韵.培养一流医学本科生是医科大学立校之本[J].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07, 28 (2) :83-84.

[2]陈雪梅, 赵青赞, 臧卫东.在麻醉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解剖学杂志, 2008, 31 (3) :396-397.

[3]李斌.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1) :2227-2228.

[4]甘萍, 李艾珊.CBS与一般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4 (3) :112-113.

[5]崔舜, 陶晓南, 吴汉妮, 等.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6) :58-59.

[6]柯敬东, 李彦平, 田鸣.临床病例讨论在麻醉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 (11) :875-876.

[7]徐晓青, 朱慧.临床麻醉教学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2) :122-123.

[8]廖惠花, 何绮霞, 莫坚, 等.病例分析教学法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5) :2385-2386.

分析实验教学 篇10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2]。近年来,很多高校对开放实验室这一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如南京大学的“三层次”、“分段三选式”、“共享式”开放模式;同济大学的四层次开放实验教学[3];一些研究型大学,则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科研优势,吸收本科生参与科研,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意识[4]。

为培养药学学生对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相关技术的认知,更好地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动手的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在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依托药学与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现有分析技术,强化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开放实验平台,通过丰富实验项目、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强化教学与科研结合等方式,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拥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切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一、开放对象与组织

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开放实验对象是具有一定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药学专业学生。开放型实验组织工作包括动员规划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规划阶段:授课教师参与制定可行的实验计划,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组织学生根据意向选择相应实验内容,其中基本分析技术与方法方面的内容主要测重于大二、大三学生,综合设计与创新型的内容主要测重于大三、大四学生。开放实验内容的设置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实验内容意向,自主设计实验,提前申请。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计划与实验内容,指导学生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查看文献资料、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仪器试剂的准备等)。实施阶段:确定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验研究。

二、实验教学开放内容设置

参照药学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与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课程进度情况及学生学习规律和实验技能情况,探索并设置适宜的实验内容。开放型实验可分为:基本分析技术与方法、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分析技术与方法。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均为实践性学科,实验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含有许多实验项目,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学时有限,所开设的项目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为弥补这一不足,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自己专业相关性大的实验以开放实验的形式开出,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提高实验技能。实验内容包括:化学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旋光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对药物进行鉴别与杂质检查;用容量分析法、电化学方法、差示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定量测定药物含量;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固相萃取法等各种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等。

第二层次:综合设计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相对规模较大,需要掌握综合理论知识与多种实验技能,此层次实验项目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参加实验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案。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现场指导以启发为主,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例如,综合实验“六味地黄丸的质量分析”,需要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高液相色谱含量测定等多种分析方法联合使用对药物进行质量分析。第一步:学生根据布置的题目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第二步:学生分析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参与讨论,并提出学生忽视或不足的问题。第三步: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准备仪器与试剂、分析测定。第四步: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层次:创新实验。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开放实验室为有意向参与创新实验的学生提供相应平台,同时吸纳毕业班学生在熟悉多个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同时,根据自身兴趣与专业方向,自主选择课题,利用此平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科研项目的实施,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创新实验可采用教师提供课题和学生自行选题两种方式。教师提供课题,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各种科研项目。由实验室发布教师的开放研究实验项目,吸收部分有意向参与科研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自行选择的课题,开放实验室不能局限于书本中的实验项目,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校或家中贴近生活的方面进行选题研究,并推荐相关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课题设计与实施,并向学校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立项,获得资金资助。

三、保障

开放实验室的硬件保障: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开放实验室以本校药学与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教学中心是涵盖药物分析与鉴定、药物制剂、药物合成、药理研究等多学科实验中心。药物分析与鉴定方面有高效液相色谱室、气相色谱室、液-质联用室、核磁共振室、红外光谱室、荧光光谱室、紫外光谱室、电化学仪器室等多功能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尤其对想要考研的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正常的实验教学学时有限,仪器使用率不高,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开放实验研究,实验室硬件条件可以保障开放实验的顺利开设。

指导教师配备:对进入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指导,可加强开放实验过程中的监控管理,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师生的实验互动,使实验能顺利开展的同时,学生能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知识与技能,获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还要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或出现的问题积极思考,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指导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就对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对相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有全面的把握,还要对相关的前沿内容有所了解。作为指导老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由此可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技术队伍是深化实验室改革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四、分析讨论

在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实验课,学生接触到更多实际分析技术,动手能力普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例如在综合设计实验阿司匹林栓的含量测定中,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酸碱滴定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柱色谱-紫外分光度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实验方案。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补充基础知识,对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开放实验教学要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善于利用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设备,面向学生开放,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实验环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边做边学,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拥有更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开放实验室构建了一个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平台,让学生对分析工作乃至创新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开放实验课的内容,尤其是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涉及多门课程,更加综合,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均需学生自己解决,而学生的知识体系普遍不够完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细节方面不够注意,教师应在实验设计思路与细节方面、理论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以及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分析与解决、仪器的使用及简单故障的排除等方面对学生多加指导,但不能包办,这是开放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更好地学到相关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的关键,这也正是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实验平台建设的目的。

依托于药学与基础化实验教学中心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后,能够根据相关规定较快进入状态,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树立安全意识。

在实验室开放的同时,由于实验内容的增加,实验药品的消耗大量增加,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也大大提高,这需要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否则难以持续发展。另外,开放实验的内容趣味性不足,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摘要:发挥药学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资源优势,构建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开放实验室。通过建立基本分析技术与方法、综合设计实验、创新实验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验的机会,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韶华,吴文倩,陈喜华,等.构建开放实验平台培养创新药学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1):143-145.

[2]许家瑞,周勤,陈步云,等.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4.

[3]王晓岗,许新华,朱仲良,等.开展分层次化学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13,16(10):59-61.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7-01

引言

生物主要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生物新课标的推出,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本文结合多数学校对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相矛盾的现象,本文也就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以下几点自己的探究:

一、不断地创新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生物教师事先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实验用具,然后再精心地设计好实验的流程,手把手教学生如何进行操作,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则会出现哪些问题等,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实验课,学生大都像一台台设定好的机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教师安排的实验操作,缺少了应有的激情和创新的动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不利的。这就需要教师依照新课程提出来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适当地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去拓展实验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开展“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时,教师就可以提醒同学们不要仅局限在课本上的实验材料与用品,自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实验材料与用品。同学们则会按照教师提出来的要求借助课余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然后再借助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实验方法来,这样的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的实验

在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尽量的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开始实验——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交流探究;生物教师可以为提供学生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是教材实例,让他们对其进行参考模仿。

例如,在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确认的课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是在设计具体实验方案的时候,笔者就发现了有以部分学生是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斐林试剂来检测酶的催化效率的。这部分学生认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淀粉是能够被淀粉酶水解成还原性糖的,因此,就可以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是不是真的可以使用斐林试剂进行测试呢?在笔者的适当提醒下,他们也很快地意识到忽视了斐林试剂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的,对冰水浴实验组,在加热过程当中,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酶活性也会逐渐增加的,而且淀粉还会逐渐被水解,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和对照组差不多,对于探究目标的达成则会产生一些。但是选择碘液进行检测的话这类误差就不会存在了,而且还能够在催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滴加碘液,然后再根据溶液是否会变蓝来判断淀粉有否被水解。这样的实验效果明显,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也都能够在探究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当实验完毕后,其中,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实验结果的有效分析。在实验中,对实验效果差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实验的毛病出在哪里,而是需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实验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鼓励他们自己主动找出其中的原因,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的实验结果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对实验的某一部分进行改革,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实验的兴趣。例如,在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探究中,其中的划滤液细线则是难题,如果结合书本上所说的用毛细吸管划,很难一次成功,但是有些学生则用盖玻片边缘去划,则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然后再鼓励学生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尝试,最终也会取得成功的,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四、增加开放性实验,拓展学生思维

实验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时,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适当地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尽量多选择一些开放性的实验方式和内容。生物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把一些实验设计成半开放性的实验,比如选择实验材料上,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材料,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以及探究的余地,多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材料,也可以在上实验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相关的实验材料。也可以把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因此,如果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就为教师提供了诱发学生对自然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绝佳机会。适当的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以及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都是课堂教学很难替代的。因此,借助课外活动多开展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生物实验在整个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的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學时,教师要以“学以致用”作为教学目标,优化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充分把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龚彩霞.生物教学生活化: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有效性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2]王强.中学生物学实验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05.

[3]段雪莲.以评价促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对生物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8(03).

[4]程东华.把握“度”与“导”的艺术,激活生物实验教学[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篇12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理论, 但要使物理实验实现其作用, 必须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要做好物理实验教学, 我们必须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理解, 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改变教学理念, 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总体现状

1.对物理实验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在许多的学校, 学校管理者和教学老师都有“即使没有做过实验, 高考的时候同样可以拿高分”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对于那些条件不好的学校, 实验室和实验设施设备都无法保证, 对于实验教学就自然无法保证;而对于那些条件好的学校, 虽然基础条件能保证, 但是教学老师却肤浅地把物理实验教学仅仅看作得出结论的一种手段, 让实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 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2.实验教学方面, 质量不高, 效果不佳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 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无法真正实现。有的老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时, 自己做实验, 学生在一旁观看学习, 有的老师虽然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 但老师已经把实验的步骤, 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最终结果规定好, 学生只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就行。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虽然进行了实验, 但从中基本一无所获,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培养。

3.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以及实验的数量不足

在美国的加州, 学生物理实验课的时间占物理课时的1/3, 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为3∶2;在德国, 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将近1000个, 物理实验贯穿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与此相较, 我国的物理实验数明显不足。从目前使用的教材来看, Ⅰ类物理课程中有17个实验, Ⅱ类物理课程中有24个实验, 与德国的近千个相比, 只有其2%。此外, 实验的类型基本都是验证性或测量性的, 明显表现出单一性, 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

4.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待建立完善

前面分析了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3个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就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 高考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仍然停留在对学生书本知识的考察层面, 而对实验的考查应该关注实验过程和这一过程中的能力。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 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高考当中, 出现设计性实验的概率很小。通过研究分析最近几年高考中的物理试题, 发现高考物理试题, 特别是全国卷中的试题, 大都是教材中的经典实验, 较新颖的设计性实验则是少之又少。虽然出现这一问题与实验评分有一定操作难度相关, 但这必然导致实验评价中对创新等能力评价的缺失。可喜的是近年来, 高考中的实验试题已出现改观。

会考中物理实验的考查只剩下形式。虽然这一考查以独立进行操作的形式出现, 是对高考实验部分的一个补充, 但是其考查内容都是书本上的基本实验, 设计性的实验仍未涉及, 从而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 由于高考招生忽视实验会考, 导致物理实验会考虚有其行, 未见其效。

二、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现状分析

通过与学生以及其他从事物理教学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不难发现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总体看法和愿望是好的, 但在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上, 还存在一些问题。

1.仅把实验看作提供事实依据来验证理论的一个工具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实验是用来掌握物理规律, 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的手段, 使得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局限于对实验结论本身, 降低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用。

2.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低层次的

前面我们分析到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不高, 效果不佳是因为学生被动的参与实验教学。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没有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生的科学意识、思维和方法的锻炼严重缺失

很多学生认为实验是重要的, 但不知道重要在什么地方, 实验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这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只重视结果, 不关注过程。

三、物理教材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1.实验的数目增加

实验的数目由原来的24个增加到了40个, 但实验的数量与国外物理教学中实验的数量相比, 仍有巨大差距。此外, 实验中增加了13个探究性实验。

2.实验呈现方式改变

现行教材中, 学生实验单独作为一部分, 按章节顺序将要求学生做的所有实验放在教科书的最后, 学生学完相应理论后完成。而标准实验教材将学生实验变为了随堂实验, 将实验融入课堂学习, 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 更符合科学研究实质,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欲。

四、结论

虽然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诸如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和学习的思想观念不正确, 实验数量和时间不足, 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影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因素, 但针对上述问题, 我们可以逐步进行改变, 解决问题, 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寿千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思考[J].物理通报, 2008.

[2]沈俊妮, 周延怀.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学生实验分析与借鉴[J].学科教育, 2004.

[3]孙甫照.中学物理教学应突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J].天中学刊, 2004.

上一篇:思辨东西方思维方式下一篇:园林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