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2024-06-25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通用12篇)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1

1 职业学校学生现状与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发挥的作用

在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 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已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不再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 而是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由于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 导致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正常进行,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能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快速有效地获得专业技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优势, 但由于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下滑得厉害, 我们认为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不能局限于快速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还应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融合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只是手段之一。

人的素质是多样的。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同, 其所需展示的素质也不同。那么, 一体化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上可以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呢?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 有必要在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和具体的教学工作内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某些素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 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使学生快速获得实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工作经历, 提升其就业能力。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培养一线高素质的技术员工, 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具体工作, 学校和学生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尽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良现象, 也不管学生是自愿还是被逼无奈来职业学校学习, 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尽快获得实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工作经历, 尽早就业, 争取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2) 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的美好愿望是争取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很多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在学习过程中畏首畏尾, 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而不愿学、不去练, 或者是担心自己学不好会遭到别人耻笑而不愿学、不去练。这样下去, 很自然地就陷入了毕业出去后自己不能承担复杂工作任务、不能融入社会的忧虑之中。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时期成绩不理想, 不能进入高中或大学学习, 心理已有一种失落感, 再加上社会不正确的舆论导向, 认为上职业学校学习没有出息, 导致一部分职业学校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自己所学的专业, 出现自卑、失败的心理, 自信心难以树立。

(3) 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克服学生我行我素不良习惯, 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调查表明, 不少职业学校学生对学习都有“被迫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 没有学习目标, 没有学习压力, 没有学习动力。这部分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生, 他们在初中或高中时就已经有了不良行为习惯, 破罐子破摔。他们思想不稳定, 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我行我素, 没有集体观念, 没有团队精神。这部分学生经常不受纪律约束, 不听他人劝告, 严重时干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实践证明, 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培养或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这需要一线教师细致地做好一体化教学设计工作和一体化教学过程的控制工作。

2 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过程。

2.1 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从宏观角度来看, 一体化教学目标无疑是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 是由各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累积而成, 这就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各层次教学目标的高低和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是否顺利。各层次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效、有序、顺利地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

制定各层次合理的一体化教学目标, 应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各层次教学目标制定得高了, 不仅增加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的难度, 还会打击学生信心,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要求制定得低了, 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不够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 各层次合理的一体化教学目标应明确而具体, 不仅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经历与工作经验, 还要有树立信心、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内容。可以把某一个要求较高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更细的教学目标。这样,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选取,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控制。

2.2 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建立在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首先, 以任务驱动方式尽量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尽量模拟实际工作情景, 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这样, 有助于学生快速获得实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工作经历、工作经验, 提升其就业能力。

其次, 所选取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应知识目标明确, 技能目标明确。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做到学以致用, 现学现用;二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否则, 学生会滋生厌烦情绪和畏难情绪, 甚至会打击学生信心, 进而影响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 所选取的一体化教学内容还应是培养或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之一, 且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3 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是针对于某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而言。设计的内容是本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环节, 各教学环节的教学顺序,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各教学环节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要达到的目的, 一是厘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把握关键点, 保证各教学环节间的有机衔接。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 一体化教学过程控制

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真正获得有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升, 除了要有符合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合理的一体化教学设计外, 一体化教学过程的控制同样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控制的目的是使一体化教学过程能按设想的程序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控制的内容是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人身及设备风险、一体化教学效果风险;控制的手段是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和一体化教学评价。

3.1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人身及设备风险控制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的学生, 大量的时间用在机器设备的操作上, 这就有一个人身及设备的安全问题。安全风险的控制应放在首位。一旦发生了人身或设备的安全事故, 哪怕是比较小的事故, 都有可能在学生心里投下阴影, 使其产生畏难与害怕情绪, 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影响一体化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 教师应针对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对每一个工作任务一定要亲手操作一遍或若干遍, 找出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身及设备安全隐患, 明确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其次, 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三, 做好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确保机器设备正常运转。

3.2 一体化教学效果风险控制

所谓教学效果风险指的是学生未能如期完成知识任务单特别是工作任务单所规定的任务与要求。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一体化教学内容选取不合理, 任务单所规定的任务与要求难度大, 学生难以完成。

(2) 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一是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不对, 逻辑关系不清楚, 使学生难以厘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不能掌握关键所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应用不当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不在教学内容上。

(3)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准备不充分。学生要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在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合理、高效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工作任务一定要亲手操作一遍或若干遍, 以确认工作任务的合理性和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可控制性。

3.3 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

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而定, 灵活运用。总体而言, 应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实践证明, 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任务驱动下的分组教学和学生互教。这两种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评比、互相带动、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特别是学生互教这种教学手段, 受教的学生没有了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感, 心情轻松而愉快, 能很好地发挥施教学生和受教学生的潜能, 教学效果良好, 重要的是能使施教学生和受教学生树立自信心。

3.4 一体化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 可以发现教与学中各个环节的优与劣, 从而完善一体化教学体系, 使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学评价的范围应涵盖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体化教学过程与控制, 学生的学习状况, 一体化教学设施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 一体化教学环境等方面, 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不能局限于快速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还应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融合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 一体化教学设计与一体化教学过程控制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7.

[3]李丹丹, 胡丽琴, 刘雪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13, 3.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2

内容摘要:由于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路径,努力寻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对策。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一体化 对策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主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就是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由于国际风云的变幻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路径,努力寻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引导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的作用。“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一、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1、理论基础

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概括与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休系。科学的理论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即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则有阻碍作用;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不能任意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理论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变为物质力量。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和实践相结合,也是毫无意义的。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正确的结合,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2、现实依据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

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论述及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一系列文件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主体与实践教学主体的一体化、理论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 活动的一体化、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有效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内涵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就是指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主客体角色的统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和说教的教法进行,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主体,即知识的传授者,而大学生是客体,即受教育者。思政课引入实践教学以后,大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大学生主客体角色在教学环节中的分离,客观上把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割裂开来。实现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必须首先将大学生的主客体角色统一起来,并且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明确和认可大学生在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内化为内心信念,从而避免教师无意义的强制性的理论灌输,使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创设属于学生自己的有特色、有品位的话语空间、活动空间和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处于一体化的状态,形成良性循环。

2、教学目标的统一

由于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长期的分离状态,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理论教学以理想人格的培养为目标,实践教学以实践人格的养成为目标,两者之间的转化是需要具备条件的。受多元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冲击,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以较强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实践人格,这种实践人格在某种情况下与理想人格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只有协调好理想人格与实践人格之间的矛盾,把大学生现实的成长环境和客观的需要与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理性要求有机结合,把对大学生要求的理想程度与其实际接受的现实程度有机结合,从而找到教与学之间的共性,形成理论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的科学标准,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落实到大

学生思想转化的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理想人格为标杆,在实践养成中以因人施教为特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用科学理论进行武装,用社会实践加以锤炼,用浓郁的主流氛围给予熏陶,通过一般性的思想理论教育与学生个性化的实践结合,塑造学生健康的实践人格。因此,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中心内容和有效载体既不是理论教学,也不是实践教学,而是学生的实践人格教育。它通过设置特定专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块,把理想人格教育与学生实践人格的养成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自我思考、思想转化和身体力行,推动学生由实践人格向理想人格迈进。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统一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通常被称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统一,它是获取知识与积累经验的统一,也是学理认知与情感体验的统一。成为高校思政课同一教学环节中的两个不同方面。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与强化实践教学排斥理论教学的做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因此要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特点和作用。把两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案例分析、新闻播报、校园文化、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进行整体安排,实施整体推动,引导学生一方面用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把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和困惑进行梳理,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激发他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

三、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对策

1、强化理论教学,切实发挥理论先行功能。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大学生系统的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学说、基本理论。强化和重视思政课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提升思想境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和理论对于实践具有导向作用: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为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认识对实践的导向、预测、促进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削弱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便无法开展。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认清理论教学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富有成效的理论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用科学的、辩证的、理性的思维分析、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倡导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追求与现实中的功利取向和实用导向的巨大差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规范实践教学,切实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理论教学更具优势,它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内容有趣、吸引力强,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

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由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不同,它的复杂性导致操作中的不规范性。因此,我们必须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其次,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要求等形成为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具备制度上的保障。再次,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最后,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的实习实训中,与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正确处理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为一体,坚持实践育人原则,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3、化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和冲突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属于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但理论教学以系统的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则以运用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主。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以积极的态度予以回应,化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首先,运用主流与支流相结合的分析法,阐明科学理论与错误行径的关系,科学理论作为社会的主流,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体现社会正能量,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而错误行径作为社会的支流,与人民利益不符,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

展和进步被淘汰,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主流与支流相结合的分析法可以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其次,运用发展分析的方法,阐明理论与现实之间转变的条件、动力、途径,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平衡性和长期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再次,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由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社会新问题,客观公正的肯定成就,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相信中国共产党,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学生把坚持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有机统一起来。

4、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性。

首先,协同理论学习与理论应用。在理论教学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典型案例和新闻事件,指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百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和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升华经验,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理论修养,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塑造完美人格。其次,协同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因此要调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判断,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实践自律,促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协调配合。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情

景,鼓励学生将实践素材带入课堂,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实践成果,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再次,协同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实践发展又是无止境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理论的创新。教师在做好理论传承和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善于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用创新理论指导学生实践,并且根据实践变化,引导学生推动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加强与实际的结合,对于掌握并运用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杜会的进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加强实践环节,己变得迫在眉睫。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精神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4] 王飞.思政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在意蕴 [J] 江苏教育(职业教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H126

机械制图课程以向学生传授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为主要任务,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基本绘图技能,对其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图示能力进行初步培养,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计算机绘图和手工绘图进行了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知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改善教学效果。

1、我国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因为许多学生以往并未接触过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及模型、黑板、粉笔等简单的教具,学生通常无法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虽然许多教师引入了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加了信息量与直观性,但是仍热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部分学习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中,是先讲解理论部分,全部完成后再讲解计算机绘图,两部分之间相隔时间较长,学生无法迅速联系相关知识,复习旧知识的时间过长,虽然消耗了学时,但效果却事倍功半。目前一体化教学尚处于尝试阶段,一些学校过分强调物体的实际表达,却没有重视机械制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标准和原理,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2、机械制图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策略

2.1 确保学生能够认识到图纸的重要性

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互相交流的一种重要媒介就是图纸,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土质的重要性,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机械制图课程中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虽然可以解决许多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但是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物体的实际表达,却没有重视机械制图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标准和原理,比如投影原理的理论、规范的绘图标准等,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并掌握制图方法,尤其在图纸制图方面,技术水平更加薄弱。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在钳加工一体化等教学中开展抄画图纸的实习课题,机械制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配合,使学生在熟练识图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的画图知识与技能,使其认识到正确画图是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沟通的前提,也是加工合格零件的基础。

2.2 改变教学场地,合理进行学时安排

因为受到各方面原因的限制,职业院校中许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养成良好习惯,经常发生不带笔、纸或教材而去上课的现象。实行一体化教学方法后,机械制图的课堂就由普通教室变为了多媒体机房,缺乏学习用具的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教师将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模仿图纸制图,将投影仪当作教材,键盘和鼠标当作笔,计算机屏幕当作纸,生动、形象地展开绘图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虽然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教材是相同的,但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删去多余、累赘的内容,科学安排学时,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知识。例如,完成《Auto CAD 2008機械绘图》与《机械制图》两本教材全部的课程内容需要180学时,但是经过合理整合,将简单平面图形的绘制、组合体、机械图样绘制、三维图样绘制等作为主要内容,再加上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等教学单元,大约能缩减掉40个学时的内容,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

2.3 运用画图类软件解决二维画法问题

机械制图课程长期以来都以普通教室作为教学场地,教师在演示作图过程时只能简单地利用黑板、粉笔、尺子等工具,而学生则运用绘图工具在下面模仿教师的绘图过程。但是这种教师方式会因为绘图工具的限制而显露出许多弊端,很可能影响作图效果,运用绘图软件在计算机上绘图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而且绘图软件的功能丰富,能够更加容易、清晰、流畅地向学生展示绘图过程,比如在绘制相关线时,普通做法是先找到普通点与关键点,接着进行曲线拟合,计算机绘图软件省去了徒手绘图中使用曲线板等繁琐的步骤,其中“样条曲线”的功能使拟合曲线变得非常简单。利用Auto CAD(Autodesk)、CAXA电子图板(北航海尔)之类的绘图软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二维的绘图问题,包括截交线的画法、正投影作图和画法几何等,而且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很适合学生。

2.4 运用画图类软件解决三维画法问题

学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纸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空间想象能力,刚开始接触工程制图课程时,许多学生很难理解三维方面的知识,想象能力差,引入CAXA实体设计(北航海尔)、CATIA V5(Dassault System)等三维实体造型软件后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教师运用此类软件,能够提前对机构、零件、三位组合体等需要展示的三维图像进行造型,通过软件本身的放大、旋转等功能将机构、零件、组合体的内部特征、局部细节与整体特征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使其深入认识三维图形,帮助其正确识别图纸、绘制图纸,并建立空间想象力。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均具有直接影响,虽然一体化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学时,科学调整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各种绘图软件,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丹. 新时期机械制图与CAD课程一体化教学法探究[J]. 科技视界,2014,(23):247+343.

[2] 王志军. 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12,(2):48-49.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4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利手段[1]。但多年来, 化学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实验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 实验成了理论知识的验证, 有的课程理论与实验严重脱节。这种“重理论, 轻实验”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 打破实验的附属性地位, 真正让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一起构成高等化学教育完整的教学体系, 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理论与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它们本应有机结合, 密不可分。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使其长期成为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借助实验来帮助学生对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亦不能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并回答教师的问题。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不能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2]。

(二) 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主动性差。

传统实验教学实行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和教师评阅的三段式教学, 教师从试剂配制、仪器准备与调试等一手包办;学生只是“照方抓药”,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和步骤去做实验。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内容和模式,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三) 实验设备不足, 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 学科不断发展, 课程科目逐渐增多, 专业结构调整频繁, 由于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和仪器设备价格的逐渐攀升, 要及时新建或改造实验室, 均存在经费缺乏的瓶颈。从而导致大多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且陈旧落后。

随着计算机普及和虚拟实验技术的不断成熟, 以前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或机房采用“以软代硬”的方式完成部分实验, 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二、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初步尝试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富有创新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日益普及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断增强, 客观上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一) 充分科学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充分科学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扩大课堂信息量,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影像或计算机仿真实验的多媒体投影, 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 比较注重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而性质实验正在逐步减少。为弥补这一不足, 我们将一些重点性质实验拍摄成录像并转换成插件, 在教学时播放, 用直观的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化合物的性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鉴别, 效果很好, 如Lucas试剂鉴别伯、仲、叔醇的反应, Hinsberg实验鉴别胺的反应, 2, 4-二硝基苯肼鉴定羰基化合物反应等[3], 采用这种方式既可避免因性质实验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又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践证明, 只要充分科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寻找一体化教学的结合点, 就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完美结合。

(二) 微型化学实验, 联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纽带。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安全环保、兼有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它的概念应该延伸, 应把“微型化学实验”定义为:由教师主导、师生共同设计, 所用化学药品尽可能少, 所用仪器设备简单, 具有良好启迪性、开拓性的“学生实验”。它不是课堂演示实验, 比大型学生实验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 它应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 是理论教学中教师用实验处理难点、重点的教学形式。

微型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 是联系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纽带。通过微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把理论教学很好地同实验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点。这样化学理论教学就可以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做出有力支撑, 两者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重任[4]。

(三) 开辟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 组织学生成立兴趣活动小组, 指导学生参与教师所担负的科研课题研究, 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通过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实践, 使学生将零散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中, 学习了解一些常规实验中涉及不到的知识和内容, 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培养他们参与实践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

三、建议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合理使用的关系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际上也为这种融合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一体化, 应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教改工程。必须从人、时、空全方位进行考虑和调整, 不断提高和完善。建议加强实验室建设,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更新实验教学手段,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要求教师有较熟练实践技能, 更要具有理论、实践结合的教材分析和过程组合的能力和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虎.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 2004, 20 (5) :50-51.

[2]傅晓林.电类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初探[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2, 2 (1) :89-91.

[3]胡逢恺, 李长江.多媒体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黄山学院学报, 2004, (6) 6:74-76.

[4]靳月琴, 宋建荣, 杨金香等.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初步尝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5, 7 (5) :530-532.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5

浅谈“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既要有够用的理论支撑,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我院通过对已就业学生的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需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日益丰富。由于科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是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为培养高技术和高素养的人才,我院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并在其他课程上进行推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胜任计算机在本专业的管理和应用工作。由于它涉及面广,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别大,专业要求不一致,很难在有限的教学中让学生有适合本专业需要的就业能力需求,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的就业要求,我们力求”以能力为本位”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自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 以前使用的教材理论内容多而且杂,实验教程以单项练习为主,主要为通过省一级考证服务,但学生在就业时发现就业单位并不只关心证书,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促使我们自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教材,由于本次改革力度大,个人难以胜任,我们教研组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集思广义,反复研究,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纲要、教材的编制工作,为实训提供了配套的教学素材。 首先,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与编排上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做成典型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其次,在开发教材时以一个个的项目、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带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并在课程体系上进行了重构,在课程实施上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地应用和推广。 2、“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职业教育就是为我国培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的学生,学生就业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学校的发展必须以教学为重点,教学的重点必须以实训为基础。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为我们研究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他在教学活动上非常重视“做”,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他强调的知行统一的思想,与当前高职高专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非常吻合的。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对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3、“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方案 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又突出以学生“做”为主,就是要像在企业里一样,只给你要求说明或样板,自己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然后由全班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也以此为主线来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学的好,做的更好。 3.1把理论教学穿插在课堂始终的教学理念 以前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的理论和实践是分开讲的,在实践课上学生比较活跃,而在理论课上学生觉得没用听得累,老师讲得“累”,觉得自己的辛苦不被学生所接纳,心“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计划里压缩了单纯的理论课,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再将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例如:刚上操作课时,看到电脑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组成部分,告诉学生什么是硬件和软件的概念,硬件就像人的躯体,而软件就像你掌握的`知识,同时问学生如果要你去采购电脑你要采购那些部件?凭什么去挑这些部件?你认为你挑的是最好的吗?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就会自己去读有关计算机硬件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这样学生在用中学,老师在学中教,学生在应用中也掌握了需要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学生很喜欢,解决了以前师生都累的问题。3.2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学生“做”的重要性 以前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的理论和实践是分开讲的,在实践课上学生比较活跃,而在理论课上学生觉得没用听得累,老师讲得“累”,觉得自己的辛苦不被学生所接纳,心“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计划里压缩了单纯的理论课,在学生实际操作时,再讲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理论指导实践。例如:刚上操作课时,看到电脑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组成部分,告诉学生什么是硬件和软件的概念,硬件就像人的躯体,而软件就像你掌握的知识,同时问学生如果要你去采购电脑你要采购那些部件?凭什么去挑这些部件?你认为你挑的是最好的吗?……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就会自己去读有关计算机硬件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这样学生在用中学,老师在学中教,学生在应用中也掌握了需要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学生很喜欢,解决了以前师生都累的问题。 3.3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学生“做”的重要性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把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为五大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成几个项目实施教学,每一个项目又划分成几个小任务,这些小任务由几个基本操作去完成。教师只要说清楚课堂要完成的作品和课后作业的要求,让他们在课堂照着案例做,每一个小任务要求用10分钟时间做,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10分钟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观察及经验分析难点,演示讲解,学生再继续做,如此反复,按计划完成一个项目。课后学生根据要求上网搜集素材,自己去创想设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最后教师跟大家一起对作品欣赏讲评,选出优秀作品放到班级网站给予鼓励,同学们激情高涨,做出很多优秀作品。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们的问题多并能及时询问,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比拼,不再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而是把它作为衡量自己能力和展示才华的一次机会,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锻炼。 3.4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鉴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别,课堂教学重点之一是教法设计,教师根据所教模块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采用项目教学法贯穿始终,在授课中,采用项目要求说明一学生做,老师巡视指导一讲解示范一训练纠正一师生共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方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学习如何完成任务、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能力是就业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做一遍案例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而课外自己创意再做,又进一步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立帮助小组,对底子薄的同学多关注,留意他是否也能按时完成或遇到那些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使大家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应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多练,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满意的教学效果。 4、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方法: (1)平时表现:为了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必须不辞辛苦,进行随堂抽查,并记录好每次的考核结果,让学生也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 (2)实践操作:根据平时搜集上来的作品和期末交上来的上机综合大作业来进行评定。 5、小结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是一套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的教学模式,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一体化; 双师型教师; 教学设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12-01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院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是高素质、拥有实际操作能力、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将在高职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计算机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1]。现就“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如下: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条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实现教室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

2.1编写一体化教材。 普通教材理论和实践相分离,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配套的教材。教材的内容编排应该以课程预定的实验实训过程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核心目标。

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开发以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原则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材。该教材应能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通过对有关企事业单位网页制作技术所涉及的工作岗位的调查分析,总结这些岗位所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包括三个模块基础技能、阶段技能及项目开发。在本书中可通过几个递进的项目,如“初识网页制作”、“简单网页制作”、“学生个人网站制作”、“企业网站实例”、“企业网站制作”来完成技能训练的,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网页设计与制作理论的各知识点有机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让学生通过完成各个项目来直观地掌握理论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了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比较贴近实际,又通俗易懂[3]。

2.2教室一体化——建立一体化实验中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课堂搬进实验实训场所。这样的教学环境转换,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实现边教、边做、边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工程观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逐渐培养胜任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必须配置网络、交换机、计算机、多媒体、相关软件等,可以进行网站建设个步骤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学生进行操作,用软件进行实操,让学生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设备和应用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一。同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4]。

2.3教师一体化——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切实具有“双师”素质。即既具有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能够驾轻就熟地传授知识,又能动手操作具体器材,完成具体的工程过程。是否拥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

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模拟训练过程,一边完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的讲授,将理论知识贯穿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实际操作全过程。这对教师是一个极高的要求:首先,给学生讲解、演示前,老师要先正确地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其次,要设想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能解决;最后,超出范围的知识点也要考虑到,且要实验验证。这样老师在上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生动地讲解,学生才能更好地领会。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复合型的教学型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巡回指导),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4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4.1多途径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

4.1.1加强校内外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在校或到职业师资培训机构、学校进行学习和实际训练,强化实践性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系统地将教学做相结合起来。

4.1.2组织专业理论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深入工厂生产一线,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增强教师的“双师”能力。

4.1.3从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师资。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去培养教师,能帮助教师较快地培养成为一名 “双师型”教师,。

4.2重构合理的教学内容,设施齐全的教室

4.2.1将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的组合起来,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4.2.2学校的教室必须配备齐全的教学及实习硬件设施,以实现多种教学的有机统一,确保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理论和实践相分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刘佳.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2010(21).

[2]张媛媛,杨娜丽.浅析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02).

[3] 李丹丹,胡丽琴,刘雪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3).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7

如何将书法教育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如何让学生写一手漂亮、流利的钢笔字? 这是很多老师都在潜心研究的问题。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质量,又要全面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还要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如果单纯地依靠传统的书空、重复机械抄写的方法是相当困难的。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掌握书写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一、寓“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于“熟”带“生”记忆法中

以学生已学过的汉字为基础,加上( 或减去) 某些部件,学习掌握新字的方法,如第三册归类识字( 二) 第3、4、5均可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记忆。除不易记混形近字外,还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从而学习新字。

如“皮”加上其他偏旁可组成左右结构的“波”“坡”“破”等,这样学生记准一个基本字,就比较容易掌握这三个字,也可以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形声字特点,运用“熟”带“生”的学习新字。

如可以利用“良”这个基本字,让学生读准“粮”和“娘”的字音,并利用形旁“女”和“米”理解“粮”和“娘”的意义。

当学生学会这些新字后,然后再进行书法教育。正如“中国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写出好每个字的笔画,更重要的是教他们领会每个笔画背后深厚民族文化”。此时,将盛敦荣老师的“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与之结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皮”和“良”的书写笔顺、笔画,这样给学生一个非常直观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向学生介绍这两个字的含义,欣赏古代书法名家对这些字的书写,让学生领略到中国汉字的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只有站稳了脚跟,只有坚强勇敢,才能将我们的祖国妈妈建设得更加美好! 讲解完后,再让学生带着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来进行书写。这样,更容易掌握这类字的书写方法。

二、寓“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于部件记忆法中

即以学生已学过的汉字为基础,并把这些汉字的结构规律进行组装,从而掌握识字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笔画多,不易记的字的教学。同样的好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印象,但比第一种方法可能全面了解汉字的结构规律。按汉字的 结构干什 么可大体 这样组装: 横向———左右; 纵向———上下、上中下; 包围———全包、半包; “品”———正品、倒品。

如“唱”为左右结构,学生往往把部件弄错位,写成倒“品”字结构。在教学中,变书空练习为口头练习———“唱歌的唱,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口,右上日字窄,右下日字宽。”其他汉字一般也可进行部件的口头练习,如“上面是田,下面是力,组成男,男人的男”等。

当学生将这些汉字的部件记住以后,随即进行书法教学。此时,将盛敦荣老师的“三位一体”书法教学在此处与之巧妙结合,讲述古今刻苦练字的书法家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勤奋,具有坚韧的毅力与意志才能练好字。让学生围绕“‘品’字结构的字,教我们怎样做人? 如何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知道: “书品诚可贵,人品价更高”。“心正则笔正,人正则品正。”“品”字结构的字,就是在教我们要“认认真真写规范字,踏踏实实做实在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在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之后,告诉学生: “唱”字为字母“Q”型,左边是偏旁,写的时候,注意位置的避让关系。“男”字为字母“O”型,写的时候,要找准中心,突出主笔,以达到字形美的艺术效果。

三、寓“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于形象记忆法中

即利用汉字的会意、表形的特点,学习掌握汉字的方法。它同样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也能从中体会其义。

如“裕”左边表示有衣,右边表示有粮,有衣穿,有粮吃,过去就算富裕了。在帮助学生会意的基础上理解字义,掌握字形。在教学生字“身体”的“身”时,有些学生容易写掉最后一撇,老师在教学时,首先可以告诉“身”表示什么,然后说明这是个行走的身体,所以有只腿( 脚) 抬着。这样,学生再就不会写掉最后一撇。这种方法适应于学生起始阶段的教学,如第一册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

大书法家沈尹默说: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因此,在指导学生书写“撇”时,将盛敦荣老师的“三位一体”书法教学在此处与之进行结合,将带有“撇”的字进行归类,告诉学生不同“撇”的书写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各种“撇”的书写笔顺、笔画,掌握不同“撇”的书写方法与变化,真正地体会“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让学生在欣赏中比较,在比较中书写。

四、寓“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于编儿歌记忆法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小、喜欢儿歌的特征,为提高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识字教学方法。

在教“算术”的“算”时,先教给学生这样一首歌: “竹子做个帽,目字做个腰,开字顶他们,一横不能要,算是写对了。”学生边念儿歌边书写,很轻松地就记住了字形,编儿歌要注意符合儿童的心理,让儿童觉得趣味,还要上口好记,否则弄巧成拙———记忆儿歌比死记这个生字还难。

学生记住“算”这个字后,再进行书写指导。鲁迅先生曾说: “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指导时,同样,将盛敦荣老师的“三位一体”书法教学与之结合。先让学生弄清楚“竹字头”的笔画组合: 两个短撇 + 两个左尖横 + 两个短竖; 再明白书写要领: 首撇短平,左尖横于撇末端起笔,短竖改写成垂点,略向右靠; 右部的首撇较长,较左边略直,右横起笔较高,呈俯势,末笔为了屯正误笔势相连,改写为撇点。通过进行这样的科学结构解读,让学生明白了“竹字头”的笔画组合与书写时的变化。书写时,提醒学生注意处理技巧: 竹字头左右两边部分相同,书写时不可雷同,要左小右大,左收右放。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8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电子技术应用,LED封装,模式创新

长期以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不断进步, 也使得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步伐不断加快, 由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贴近企业的的需求,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 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很多职业院校开始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

一体化教学模式, 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和组织,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师生双方共同参入教学的全过程, 学中做, 做中学, 融教、学、做于一体。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具备六个方面的内容要求, 即: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一体化的评价方法、一体化教学场地、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2.1 一体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 (LED封装专业)

一体化教学内容设计来源于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理实一体进行教学的, 依据是对一体化课程的定义:“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因此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 各职业领域对各个工种层次的具体要求, 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专业领域的一体化课程安排首先要进行职业调研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企业专家访谈进行确定。

2.2 一体化教学组织与实施策略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在识别学生的各自的特点与前后课程的连贯性后, 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体的, 也可以小组的, 例如对于引导文的学习, 我们就要求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 而对课内的学习活动, 我们则采取小组的形式, 每个组选一位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并监督任务的完成进度。小组的负责人要求主动积极, 应依照其考评的结果在下个学习内容中给以调整, 确保团队的活性。

在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是要结合本次学习任务的特点以及和前后学习任务的关联性, 找出难点重点, 新的知识与技能点,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时中要安排集中讲授、讨论重点、难点、各小组的共性问题点, 二是要在过程中发现个小组的个性问题, 可以单独辅导或者示范指导;三是要注意教、学法的多样性的采用, 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例如经常采用的四段法、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仿真教学法、情景教学、引导文法;分组讨论或展示讲解其学习成果。

2.3 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内容是突出工作任务, 一体化教学过程是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一体化教学组织是边做边学, 因此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 遵循六步法的原则:明确任务、资讯信息、决策、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在整个过程中, 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何教, 如何学的设计。

2.4 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服务产业为目标, 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能力高、职业素养好等基本职业素质要求的毕业生为任务。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制定与职业教育特点、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评价方法。

2.5 一体化教学场地的要求

实习实训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证。一体化教学注重生产实际氛围的创造,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增加、优化设备投入是保证教学实施的重要措施。一体化教学场地包含校内的一体化工作站、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 而深入校企合作模式, 引入一体化教学工厂将是最有效的手段, 校企共建一体化教学工厂、双方优势互补为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真正可以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目标的无缝对接。

2.6 一体化师资的要求

一体化教师必须围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 能提供有效的各种学习材料、针对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予以解决, 最终能在规定的学时内,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为主、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 (往往是以产品形式为最终成果的) 。因此一体化教师是既能够从事理论教学, 又能够从事教学实践教学还应该具备一定企业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教师。

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3.1 组织形式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有个体、小组, 而以公司化管理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则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的探索, 这种形式更能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各个学员起到企业角色扮演的作用、同时起到监督相互考核的作用, 具体的方法是将每个班级作为一个集团公司, 每个小组对应一个公司, 选一位总经理, 而该班的一体化教师就是总裁。

3.2 评价模式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为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评价, 因此具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仅是关注结果, 而且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有利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

3.3 一体化企业典型案例的应用

企业的典型案例的应用, 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的一个阶段进行设计, 要求典型案例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关联的, 是课程学时能满足的, 企业案例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并能积极思考的, 对于能力培养有帮助的。

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 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也只有适应市场不断探索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对接现代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9

“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的比较

主体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主体不同, 使得课程内容、结构、教材、开展时间、空间等课程其他要素都以主体为方向随之发生转变。所以, 主体不同是两者的最根本区别。

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时多采用“填鸭式”, 以知识为目标, 重在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体系。课堂问答和做习题都是为了巩固知识。课程基本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组织课程时提倡采用“项目驱动”、“设置情境任务”的方式, 用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陶行知曾说: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事”, 就是实际生活, 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下工夫。

课程使用教材的编写思路不同传统高职教学课程多是以知识点为要素组织教材。按照知识点的重要程度, 将其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追求建立明确完备的知识体系。教材结构和内容无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编写则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教材内容选择上不追求构建知识体系, 而是知识“够用”即可。是否达到“够用”要求, 则需要在教材编写前进行广泛的调研, 了解用人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了解职业岗位高中低层次需具备的能力素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中专业发展趋势, 然后从满足现在、开拓未来的角度提取适合高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 最后设计学习情境, 并细化成学习任务。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组织教材内容, 知识点的取舍安排由做项目任务时是否需要来决定。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 知识流向可以归结为“传递———接受”式。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非发现者。学生缺乏主动性, 除记忆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都未得到充分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做”三者的结合, 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技能融合下的“情境任务”设置, 使得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角色中脱离出来, 运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由于学生本身知识的局限性, 在“做”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错误, 此时教师的“教”就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扫除“做”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学生除了学会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 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 学生会更加自信, 更加乐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时, 有些教师采取分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方式。

教学场所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从事教育活动的场所局限于课堂。只有少量的实验进入实验室教学。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学场所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可以是课堂, 也可以是工厂、公司、商店等。陶行知先生就曾以“游泳”取譬, 说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 便须在水里学, 在水里教。陶行知先生强调“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 教学场所是围绕着“教学做”来开展, 哪种场所有利于“教学做”, 就将课堂搬到哪里。目前, 各高职院校实施的“厂中校”、“校中厂”就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场所设计的一种探索。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而考试又是以考理论知识点为主。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考核可以借鉴开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 开发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 使教师摆脱“应试而教”, 使学生摆脱“应试而学”。重点考察学生“做”的情况, 突出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做”三者的关系不同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是将这三者分离开来的。在单元教学中, 先讲后用;在整体教学中, 先集中讲理论, 最后综合实践。往往上理论课时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实训课时又早已忘记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学做”被认为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中指出:“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 做便是学。”

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情境任务的设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情境任务的设置是关键。好的情境任务能够反映实际工作要求, 营造职场氛围。学生通过做情境任务, 感觉自己就是在处理真实工作, 不知不觉向职业人转变。同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步骤一样, 需要教师进行广泛调研后提炼。同时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每一章知识可以设置一个最优的情境任务, 但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采用整体性思维就需要将整个课程设置成一个大情境任务, 然后为完成这个大情境任务需要将其分解为小项目。这种自上而下式的任务情境设置方式从逻辑上更加连贯。从完成小任务开始最终完成大任务,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 教师原来是“讲课”45分钟, 而现在是指导学生“做事”, 单纯讲课的时间要减少, 而且必须减少。从表面上看, 教师工作任务变得轻松, 但是实质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 而且有所提高。这是因为教学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后, 教师的定位也随之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 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陶行知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这至少对教师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知识;二是要懂学生, 会因材施教;三是要自己会“做事”。有知识和懂学生靠教师平时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就可完成, 而要达到会“做事”, 教师同样需要积极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 切实掌握实际工作的技能方法。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人才, 而不是面向考场的读书人。培养读书人的传统教学模式, 无法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出现, 将会给整个高职教学模式带来一股强劲的改革之风。

摘要:通过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比较, 本文指出了其中存在七个方面的不同, 并对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3]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朱曦.论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 2009 (27) :123-124.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10

一、一体化教学的适用性

一体化教学把涉及某一实际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是一种在真实环境下的模拟生产活动, 有着鲜明的特点, 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体化内容是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项目, 学生能从真实事件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

(2)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 学习完成时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4) 学生自己克服或相互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难题。

二、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化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 在具体实施中也带来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技工院校的教学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模式、教师能力素质及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 一体化教学设计不合理

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 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个别老师对课题的认识还不到位, 设计不尽科学, 有的课题选择覆盖面不够, 有的案例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脱节, 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

2. 课程一体化后知识处理不到位

大部分教师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学、做一体, 但由于课程由任务或产品贯穿, 知识体系被打乱, 整合难度较大, 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一个极大考验;一部分教师由于开发技术的不完善, 任务系列化、项目系列化问题没解决好, 导致学习中知识的系统理论的缺失;更有个别教师形成一种误区, 认为进行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技能提高就万事大吉了, 知识可以淡化或不讲。这些问题不解决, 势必会造成学生专业理论的欠缺,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足。

3. 项目考核成难题

尽管一体化教学考核中教师普遍注重了过程性考核, 但还未形成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有的教师将考核细则设计得面面俱到, 但操作性不强, 考核过程复杂, 数据统计工作量大;小组考核中软性指标较难把握, 区分不同组员在组内的贡献是个难题;同时由于过程性评价评分标准的主观性, 有时也使考核的信度与效度不够高。

三、寻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践探索, 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1. 师生角色转变

我校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 师生与时俱进, 适时地调整了各自的角色定位。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的导师、信息的咨询者、知识构建的引导者和小组的协助者。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学习者、信息的探究者、知识构建的实践者和小组的协作者、交流者。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 学生与学生不再是相互竞争的而是相互协作的,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2. 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体化教学关键的第一步, 为了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我校课题组成员走访行业、企业, 开展岗位技能要求调研, 收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同时邀请了各专业领域的企业和行业专家, 了解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相互关联程度。在此基础上, 进行岗位关键职业能力和综合技能分析, 明确具体能力目标, 对学习项目进行分解和细化, 使其成为既能为教学服务, 又能被学生的认知能力所接受;然后整合专业课程内容, 制定课程标准, 开发编写实训教材, 以至于完成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

3. 教学设计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

一体化教学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来设计, 并依据分步教学原则将较大的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成就感, 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分组要以互补为原则, 综合考虑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男女比例等因素, 让各组力量尽量均衡。教学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 可通过网络视频, 精讲与职业情景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 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 教师要巡回, 了解、检查、督促、指导学生操作。

四、结束语

破解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形成适合自己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培养出“产销对路”的市场急需专业人才, 从而实现学生、学校、社会共同发展。

摘要:本文从中职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 结合所在学校的实践探索, 认为学校应该以师生角色转变为核心, 重点做好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设计、评估与反馈、强化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从而形成一体化教学运行机制。

浅谈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篇11

一体化教学合作学习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目前技工院校大力推广,基于一体化课程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宗旨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打破了原有的学科式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的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颠覆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其教育教学的行为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作为教师能否单独依靠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去很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策划、设计既要体现专业知识能力、还要体现操作技能的工作任务;教学实施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否结合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作为学生个体能否很好的适应一体化教学这种模式;能否依靠个人的努力很好地接受一体化课程;能否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關键。

二、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个体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体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相互依赖,使他们“同舟共济”,共克难关;可以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可以加强个体的责任感;可以提高个体的合作技能。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特点与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具有相同之处。在一体化教学下,教师采用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的策划、设计,教学的实施等工作,为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由于合作学习把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体化教学中通过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促使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一体化教学与合作学习

1.师—师合作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国家职业标准,掌握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和工作流程;能根据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形成学习任务,编写一体化工作页;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再加上教师的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单靠教师个体的努力是很难较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如果采取师师合作,那么他们之间就会有一种相互支持的机制,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对一体化教学将非常有实效。另外,教师成长也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的专业环境,因此基于合作的教师发展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将师师合作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一体化教学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2.师—生合作

一体化教学主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角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合作者。在一体化教学中,不但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施教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尽快适应自主性学习的环境;还要开展合作性教学,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利用师生的合作,加强教学过程的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生—生合作

一体化教学强调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这就凸显了生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生合作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后进生学习,尤其能启发和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应把生生合作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将为一体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把一体化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在一体化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教师、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增加个体的交往,提高交往能力;通过互相启发、相互讨论,使个体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形成一些新的观点;培养了个体的创新精神,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

教学与实验教学一体 篇12

1.3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 教学过程不是日复一日不断地教给学生新知识, 更不能机械式的讲授理论知识, 而是锻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很好地应用。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程序主要以任务为主线, 首先, 根据教学时间设置多个融合一定技能的情境任务。需要组织理论知识时, 要以边讲边示范的形式, 讲授理论要点和实际操作;然后布置任务, 并给出具体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 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后动手操作,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教师应注意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掌握所学知识和锻炼操作技能;最后, 师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共同评价, 教师指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每节课教学尽可能按照这几步骤完成, 体现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效果。[4,5]

1.4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因为“教学做一体”模式下的教学结构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 要摒弃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中心:教师-教材-教室, 就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 合理地分配时间及掌控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管理首要的是课堂秩序, 师生之间合理互动。从学生管理角度, 对于不遵守纪律或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学生要及时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要纳入最终成绩考核, 充分发挥任务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 以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 使“教学做”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3]

从教师自身角度, 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 即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实践修养, 同时教师要实时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了解学生内心世界, 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通过授课、实训、实习, 引领学生走技能提升之路, 使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

1.5 巧妙利用教学资源及考核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实践能力, 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 除了文本、图片的使用外, 可采用音频、视频、动画和仿真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电脑可直接上网, 即时搜索设备参数, 网上规范标准的讲解等。除此之外, 还可以把学校的建设、生活场景变为学生的实践场景, 有机地结合理论和实践情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6,7]

布置每个情景任务时就要说明考核评价标准, 并使得学生明白“学和做”达到什么程度才获得合格、良好或优秀。不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而是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即项目任务考核可阶段性进行, 渗透到学习成果中, 考核方式多样化, 以教师点评为主, 结合师生共同评价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举例

安防与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这门课程可设置成为一个弱电范畴的大情境项目, 课程内容包含入侵防盗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管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及电话系统等, 然后对大情境项目任务化, 每一个系统作为子项目, 再对每个子项目划分3~4个学习任务, 这种自上而下的情境任务设置方式在逻辑上更具连贯性, 更容易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作为一个项目任务, 可划分多个学习任务, 如:监控摄像机安装、制作同轴电缆的BNC接头、数字硬盘录像机及控制键盘的使用、监控系统设计等, 本文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摄像机与镜头的类型选择及应用”为例阐述“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

课堂教学在实训室安防系统区内进行并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开始前, 根据全班人数及学生成绩差异分组, 每个学习小组人数为6~8人, 小组长民主选定。

2.1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内容程序如下

(1) 讲授知识并演示。通过展示摄像机实物和多媒体PPT中文字、图片, 讲授摄像机及镜头的分类、主要性能参数。

(2) 实地参观。带领学生到实训中心和教学楼的一楼大厅及各层走廊通道、电梯口及外墙周边等安装摄像机的场所, 参观的同时结合相应的建筑平面图给学生介绍选取摄像机需要考虑的要求。

(3) 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内容:分组讨论设计后, 绘制出各层设置摄像机的位置, 标明选取摄像机及镜头的类型并写出设计选取依据。

(4) 评价总结。各组相互换取设计成果, 比较查看后讨论摄像机位置设定是否合理, 设备类型选取是否合理, 然后教师给予总评。[8]

安防与电话电视系统中每个学习任务可按上述教学程序进行, 注意任务情景的设置可以是真实环境也可以是模拟环境, 这里不一一列举。

2.2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实际应用

课堂上, 在讲授摄像机及镜头结构时将常见的摄像机实物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对各类摄像机及镜头有一定的感官认识。

摄像机及镜头按照摄像器件、成像颜色、规格尺寸、组合方式、供电方式、镜头视场等划分很多种类, 一一介绍过程中, 对于规格尺寸和组合方式的分类, 就让学生观看和比较摄像机的规格尺寸和外形组成, 然后判断有几种类型, 并将不同类型进行分开摆放, 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划分并进行相应的讲解。

在讲到镜头的焦距、光圈像差等主要性能参数时, 有的学生用摄像机拍摄实景, 调节镜头焦距来观察影响确定焦距的两个物理量:被摄目标的大小及距离。有的学生还拿出手机拍照远近不同景物, 来体验成像时光圈变化、聚焦过程及景深现象。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活动中, 通过使用摄像机拍摄不同场景, 对摄像机结构、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有了较深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型摄像机应用特点, 组织带领学生到实训中心和教学楼进行实地参观“边看边讲”, 并给每组发一份相应的建筑平面图。每走到安装有摄像头的地方, 就介绍为何此处选用此类摄像头及安装注意事项, 如:为什么选择黑白摄像机, 为什么摄像头安装方向顺着光源等, 特别是一楼大厅及各层走廊通道、电梯口及外墙周边等场所, 强调摄像头安装角度、高度和防护措施。学生边看边听边记录在平面图对应的位置上。

在此基础上布置学习任务, 现场发给学生某一商贸中心大楼的各层建筑平面图, 由各小组长负责分发给各组成员。学习任务内容:根据不同场所实际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摄像机。要求: (1) 绘制出各层设置摄像机的位置; (2) 说明所选取摄像机的依据及基本安装原则。学生开始分组讨论进行设计, 教师要注意观察, 对学生在做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困惑, 应及时给予解答, 同时教师注意时间的分配, 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

评价总结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设计成果, 相互查看学习后指出设计的不足, 最后教师多用鼓励性语言对设计内容进行总评, 纠正学生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给出最佳设计方案。

2.3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

90%以上的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每次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专业知识更扎实, 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对“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表现情况进行一个月记录, 汇总后发现: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 玩手机、睡觉、讲话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 全班学生的学习氛围良好, 注意力集中, 积极讨论思考每一个问题。虽然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 在视频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时, 学生能根据建筑物各区域的实际要求设置监控点, 选取相应的摄像机及镜头种类, 确保所需监控范围被全部覆盖。对监控系统安装调试时出现的故障问题能快速地分析查找出故障原因并解决, 特别是终端设备显示图像的质量, 学生通过调整摄像机及镜头主要参数得到清晰且稳定的图像, 整个监控系统可以实现预期的基本功能。

3 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发展, 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生产就业的需求, 已逐渐引起高职教育的重视。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讲授安防与电话电视系统施工这门课程, 以项目任务为导向, 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书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毕业后真正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不断地探索、完善、推广阶段, 需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组织中, 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资源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各门课程应用中不断地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学做”一体化与传统高职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3) :150-15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梁毳.“教学做一体化”课堂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3) :80-83.

[4]宋伟珺.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 2013 (16) :91-92.

[5]张斯珩, 陈悦明.电子技术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探讨[J].民营科技, 2014 (12) :234-235.

[6]赵更新.“教学做合一”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104-105.

[7]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盈余管理与创业投资下一篇:定格动画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