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

2024-06-15

教师学习(精选12篇)

教师学习 篇1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探索,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有目的地去自觉学习、探索, 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即自主学习的目的。

应该说,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学生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是一次学习上的革命!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心理学研究显示: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对一切充满希望, 充满信心, 也充满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面带微笑, 充满激情地面对学生。同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动机和需求, 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与学生共创自主学习的佳境。

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是前提,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都知道, 教材是线索, 是媒介, 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以数学教学为例,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讲一些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生活实例,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另一方面, 从生活实践中可以得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生活实践中还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也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作用, 让多媒体成为课堂辅助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可用多媒体将数学中许多动态问题展现出来, 如多边形滚动演示、旋转变换空间图形等等。这能起到在黑板上画图无法达到的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除了利用多媒体,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灵活性、发散性问题, 层层递进, 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后辅导。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课外辅导,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和史料, 以拓宽视野。

自主学习看起来是“放”, 但对教师的要求其实更高。因此,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要在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 即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易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 对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 对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思路阻塞之处要讲;学生已学懂的内容不讲, 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 而是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学生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 组织学生练习。三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的情况, 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以逐步改变他们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氛围,生活情境,多媒体手段,教师指导

教师学习 篇2

一线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总结1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资料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必须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_,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正因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所以,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务必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我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好处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仅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我的孩子交给怎样的教师来培育,你自我就做这样的教师吧!是的,教师,请把完美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欢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欢乐的回响。那些个性的孩子孩子正是透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好绝望,是正因只要我们充满期盼,他们或许很有期

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下,绝不放下。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下。”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期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就应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个性的爱给个性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务必“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带给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礼貌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这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我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我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一线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总结2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并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联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透过教师业务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务必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我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我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务必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完美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务必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我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职责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忙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用心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应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并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个性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这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我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透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务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贴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一线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总结3

我认真地读完了教师手册。透过认真细致地教师业务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潜质和水平有不一样层次的提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务必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务必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要鞭策自我,发奋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一名教师,就应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我的职责。教师就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用心探究,以构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仅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我的科研意识,把自我的课堂、班级当成自我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必须能使自我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我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期望。好看网名

我认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培养自我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动的不二法门。在确定树立教学风格,构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的认识和潜质,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已有经验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兴发挥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活力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没有活力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以,仅有透过教师活力演绎的情境教学,才是一个展现自身智慧性行动潜质的平台,所表现出的机智也越光彩夺目。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职责,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一位位教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下方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我的收获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我今后发奋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潜质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学会放弃议论文

二、发奋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我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忙的。此刻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所以,要不断的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就应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发奋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我的不足。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就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明白、信任和帮忙,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应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明白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我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发奋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发奋使自我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发奋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期望,而教师则是托起期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发奋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但我也坚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我绚烂的生命之花。

一线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总结4

我经过一学期的业务理论学习,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我的学习体会:

幼儿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机会与条件,经过幼儿自主的创设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力求在幼儿的启蒙阶段为他们作好铺垫,充分发觉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的教育资料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资料相互渗透,从不一样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本事,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最终经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证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我更应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水平,经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我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一线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总结5

本人在20__年4月参加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过《福建教育》专家的讲座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水等方面都得到必须的提高。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资料:

1、由教授讲授的新课程理念更新

2、由教授讲授未来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此模块资料,让全体学员耳目一新。

3、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上好每一节课

下头,我将本阶段的具体学习作以下简要小结:

一、认识的提高

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长足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探索的永恒主题,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是关系到教师教书育人质量的大事。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们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我在参加教师继续教育中,异常重视自我师德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自我的教学业务本事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来提高。在培训中,真正做到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两手抓、两手硬,经过培训,切实提高自我的师德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感触最深的部分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第一个关键节点,框架问题修改是研修重点和关键,能够说不完成框架问题的修改,其他方面的修改,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不使框架问题修改影响其他,我在学习时对问题修改时间段做了异常处理。首先时间保证;其次,我采取“稳扎稳打”,让作品修改资料化整为零,为了加强对资料的进一步理解,我共享了其他学员的作品,互相交流,一齐研讨,使框架问题的修改在下一模块学习开始之前及时完成。对此,能够完成,我对线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信心。

二、具体收获

1、参加培训,使我对教科研方面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教学研究,进取参加课改研究,及时总结自我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撰写教育论文。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使我意识到教学课程的改变我们必须跟上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在下工夫熟悉新教材的同时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我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快跟上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提高了自我课堂教育本事和教学质量。

2、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师德方面的修养,我坚持把师德建设当作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来抓,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所涵盖的资料,提高自我的事业认知、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我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职责感。使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成为自我自觉的行为,进取争取做一名“师德双馨”型的教师。

3、轰轰烈烈的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料,重点经过《教师职业心理》、《英特尔未来教育》等专题培训和考试,使我们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当今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等都有进一步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本事,异常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资料的培训,不但提高了我们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本事和组织教育活动的本事。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本事。在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组织教育教学调查、实验和交流等活动中,使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的本事都有不一样程度的提高。同时广大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我的理论素质和教育科研、创新本事。

4、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只明白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我的教学,而自我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所以使自我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进修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提高,使我感到自我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在那里我向你们表示感激。今后我会努力并不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经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本事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我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本事。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资料,提高自我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我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经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教师互相学习机制 篇3

日本:日本学校的教学文化是“课堂学习”,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工作,以改善每一堂课为目标,群力群策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互相帮助完善教学计划,具体执行,然后互相评价。小组内的教师可以互相观摩、学习、理解课堂教学实践(表18)。有一句话充分说明了日本建立了相当棒的校内教学经验分享机制:“当一位优秀的美国教师退休时,她积累的所有课程计划和实践都随她一起归家修养。当一位日本教师退休时,她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波士顿:为同一年级教授同一课程的所有教师制定“自由课程”时间表。这个时间表上的时间是基于评估的数据,为给教师们提供一个集体计划、分析教学实践的时间。此项活动既可以由校长,也可以由一名文化课教师组织。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评估数据的讨论,找出学校里不同老师的教学实践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造成的影响。然后让老师们互相观摩教学以及共同备课,制定教学策略(表19)。部分使用此方法的学校都有一个开放式的计划:开放教室——即教室之间不设门,有时连墙壁都不设。波士顿用这种方式推动教学合作,并激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芬兰:每周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将老师们集中在一起,集体讨论备课和课程发展计划。事实上,全国性课程只能明确普遍的目标,而不能明确达到目标的方法,这意味着学校的老师要协作才能“量体裁衣”,制定学校需要的课程与教学策略。政府鼓励在同一个行政区的学校通力合作,分享资源,让最好的经验通过校间交流得到快速推广。

结论:

我们研究的大部分改革都没有获得可观的成绩,原因是这些学校没有注意发生在教室内的变化。所以,学校改革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就像海上的波浪一样:“表面汹涌澎湃,但浪花之下却是宁静祥和(或许有点幽暗)。政策瞬息万变,引起革新千变万化……但表面之下,教学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始终不曾改变。”

无论是顶级的还是差强人意的学校体系,都表明了这么一个真相:学生成绩要想得到持续的、实质的进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教学有持续的进步。新加坡、英格兰、芬兰、波士顿的学校体系都因此获得了成功。这四个国家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提高单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开始,然后再为所有教师建立一个平台。这些研究表明,虽然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挑战,但是最后无疑都会得到好的结果。

教师的学习 篇4

学习是一个话题, 与“四学”有关。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言, 一是“学会认知”, 二是“学会做事”,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 四是“学会生存”。这是教育的四大原则, 也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学会认知

教师的“会”认知, 对学生“学会认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音乐专业科目中, 基础理论的教学普遍显得较机械且枯燥。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就要学习运用灵活的教学法, 而科学的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 音乐基础理论学习也不例外。例如学习“音程”这一知识点时, 大都使用教材中的表格去理解, 学生记忆起来还是显得生硬。这时我选择“比较法”进行教学, 这一常规教学的思维方式, 虽常见却有效。将表格进行比较发现, 它们列举清晰, 对比度强, 但比较程式化或是像书面语。要是将它转化成口语式, 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我编出一种近似顺口溜的方法:以“do”为根音, 往上构基本音级, 二、三、六、七度是大音程, 降半音为小音程, 四、五、八度是纯音程。各类增减音程则在这个基础上变化而来。用这种方法计算音程的音数最大的好处是避免死记硬背, 简单易行。

事实上, 教师设计的教学法要能引起师生双方的“共鸣”。这种“共鸣”, 使正处于学会认知焦灼状态的学生眼前一亮, 心中一动, 其隐性指导作用就产生了, 悄悄地把教师这样“教”转换为自己这样“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口若悬河地要求学生“你们要学会学习呀”, 还是以实际行动暗示:“你们看, 我是这样学的。”其优劣高下还用得着比较吗?

二、学会做事

教师学会做事, 要与本学科的实际相结合, 要想到学生的心理需求, 要从日常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还要把科学的教育之“理”融化到平凡的工作当中, 以“理”导“行”, 而不是口头上空讲大道理, 手上做的依然是老一套。

我们的专业教学要立足于每位学生的发展, 那么,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编写教学计划及整理教学后记, 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立个人档案, 深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专业学生的学习档案应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是专业学习情况, 二是文化学习情况, 三是个性的优、劣势, 四是改进策略。以周为单位, 检查专业学习进度, 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沟通, 跟踪、督促学生学习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分析优、劣势, 正面引导, 不断完善其个性。最重要的一项是提出改进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深入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合理地“导之”, 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行之”, 否则“以理导行”便成为一句空话。

2. 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视唱练耳科目是我校音乐术科考试较弱的环节, 需要我们全体专业教师群策群力去改进。而以往的教学计划也有待改进, 如前四期训练强度偏小, 内容安排不够紧凑, 整体进度偏慢。到了第五期的强化阶段又一下子增加过大的量和难度,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都不够好。

新生入学未曾建立起专业学习的意识, 教师不能陪着他们“磨洋工”, 要尽快带领他们渡过“磨合期”, 进入高速运作的学习状态。所以前两期的训练量要稍大, 强度要强些。单音、音程、线谱视唱与简谱视唱要同步训练, 模唱与听写要同步训练, 旋律听写、模唱要涉及各种调式, 第三期要加入变化音的各项训练, 第四期要合理安排模唱与视唱的时间。模唱与视唱的时间, 多增加些个别抽查的机会, 并力争在一学期内将考试内容全部授完, 第五期的强化训练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 及时整理教学后记

有人要问:专业教师有必要写教学后记吗?回答是肯定的。我想学科之间一定存在着个性的差异。音乐专业教学的个性差异在于:由于个人艺术感受力不同, 教学中很难出现感受全相同、进度完全相同的学生, 所以每个学生都是“变数”, 在发展, 在变化。教师要不断适应这些“变数”, 可谓“一个都不能少”。为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提供了事实依据。

温故知新, 通过总结, 教师在教学方法甚至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可能受到较大的启发, 并且能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新的创造。实践证明, 写教学后记的过程就是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 我们都应该不失时机、严谨认真地写教学后记。

三、学会共同生活

与学生相处, 很自然会聚焦到对待差生与优生的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不同情感体验的个性, 都应相互尊重。特别注意不要在优生面前显得特别偏爱, 因为这样会无形中疏远其他学生。虽然那不是我们的本意, 但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 那师生双方都可能受到伤害。所以, 有时恰恰看似不起眼的那部分就是要我们倾注更多心血的部分。真诚的底色应该是“严”和“爱”。关心学生不等于保姆式地照顾学生。爱的传递要拒绝妥协。那种缺乏理性的“爱”是经不起风浪的。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是“让每位学生都成功”吗?成功不光只意味着学业上的成功。教师以崇高的职业道德、优秀的专业技术去影响熏陶学生, 为他们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我想这才是师生为之共同追求的境界。

四、学会生存

从教师这一方来说, 教师的“学会生存”实质上就是尽可能地实现完善人格的最高理想。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多少侧重于能力、技术、艺术。而学会生存则明显地侧重于人格的修炼, 又是前面“三学”的基础。因此, 人格完善中, 教师无论如何都应该攀登上充满无限风光的完美巅峰。因为, 教师的本质意义就是榜样, 而榜样的全部意义, 就是人格力量。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古人的智慧一直在为我们点燃指路明灯。我们是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是选择勤和思还是嬉和随?相信每位教师都愿选择前者, 否则, 一辈子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为此, 我们要竭力让学习———这一生命的强音始终在滚滚的时代大潮声中愈加响亮。

参考文献

教师学习 篇5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1

我透过一学期的业务理论学习,逐渐感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就个人的学习经过,谈谈自我的学习体会:

幼儿教育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机会与条件,透过幼儿自主的创设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力求在幼儿的启蒙阶段为他们作好铺垫,充分发觉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的教育资料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资料相互渗透,从不一样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潜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最终透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务必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证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我更应提高自我的文化素质水平,透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我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2

20__年,经过认真细致地学习业务知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业务本事和水平有不一样层次的提高。“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必须要鞭策自我,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职责”。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我的职责。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进取探究,以构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仅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我的科研意识,把自我的课堂、班级当成自我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必须能使自我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我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期望。

我认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培养自我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动的不二法门。在确定树立教学风格,构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的认识和本事,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已有经验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兴发挥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活力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没有活力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以,仅有经过教师活力演绎的情境教学,才是一个展现自身智慧性行动本事的平台,所表现出的机智也越光彩夺目。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职责,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一位位教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下头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我的收获

其一,更加深入了解到一些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模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例中找到自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更新了知识结构和本事结构。感受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懂得了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教学。

其二,更进一步了解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个人幸福之所系。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二、努力方向

其一,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要博学求精。在学科知识上要不断的提高水平,还要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这对我们自我在教学方面也有帮忙的。此刻的教科书更趋于实用性和时代性。所以,要不断的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知识水平。

其二,在教学中应当不断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完善自我,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做个永远的好“学生”。

其三,我要克服的是自我的不足。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很好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耐心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学生犯错误时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信任和帮忙,而绝不是批评和惩罚。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应对面地平等交流,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顾虑自然消除,有利于弄清事情真相;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坦陈自我的想法,我主动真诚地与学生交流。

其四,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勤勤恳恳,努力使自我在工作中多一点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展开笑颜,努力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

总之,孩子是明天的期望,而教师则是托起期望的人。他们的成功便是我们的成功,凝结着我们努力的汗水。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完成我们未能完成愿望。在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但我也相信在这片天空里,我们能绽放出自我绚烂的生命之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职责,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3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并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联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透过教师业务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务必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我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我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务必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完美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务必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我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职责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忙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用心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应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并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个性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这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我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透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务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贴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副教书育人的重担。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4

任教多年来,经历的培训、听课、学习也不少。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用心开展各类业务学习活动,并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给了我们数学教师很好的业务学习的机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我在教学上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可是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坚信自我是有所收获的。这样些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方是我透过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透过几天的专业学习,我发现了自身视野之局限,犹如井底之蛙。我随即想到了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仅是理解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为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思想,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潜质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正因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潜质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潜质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透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期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忙学生真正明白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潜质,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坚信儿童完全有学习的潜质。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平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能够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我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用心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感受压力,增强信心

在那里,我突然感到自我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更发奋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潜质、课堂教学潜质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刻和精力,发奋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我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坚信透过自我的不断发奋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总之,透过学习,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我的业务水平,争取让自我不断提高。

教学业务理论学习工作总结5

新学期未正式上课,学校就已经在8月23日至24日在7楼报告厅举办了全校专兼职教师业务培训。这对于学校提出的教育质量管理年来讲,意义深远重大。全体教积工倍感这一场培训和学习是多么的及时,多么的激扬斗志。首先在23日,来自河南教育学院的王献芝教授为全体专兼职教师做了“怎样做一名优秀中职教师”的主题讲座。午时教学部在金新生主任的带领下组织专兼职教师进行热烈的讨论,何海性校长亲莅会场,聆听大家的心声及呐喊,并做出重要的批示和总结。在次日24号的培训中,石德华副校长针对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明确目标和整改措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速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并就本学期教学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午时也进行了教学部的研讨及座谈,大家颇感压力与重担,但无畏无惧,愿同心戮力共创信息技术教学部的辉煌,同创财经学校的灿烂的明天。

这场及时雨的培训,即剖析了自我,又着力提高了我校专兼职教师的业务本事和思想素质;即务实的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又十分恳切的让全体专兼职教师意识到学校的危机意识、大局意识、职责意识、荣辱意识。相信全体专兼职教师受益菲浅,必定信心十足,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学期地到来。

经过本次培训,个人体会有三点:

一、经过王教授深刻又浅显易懂的讲解,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认知上有了新一步的提高。

“合格称职的教师已经努力在做,但优秀的教师仍需要经过不断完善自我,仅有用一生一世去做、重复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应当首先忠于自我的事业,热爱自我的职业。把这些当成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树立一种甘人为梯的孺子牛精神;铸就自我一身的渊博学识教书育人。这些我在会上听到的热情讲演,混身的血液都在沸腾,王教授甚至从教案的撰写到中职生的心理生理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听过之后,心中原有太多不解,一听太多赞许,细细咂味,体会甚深。也深感自我诸多不足。

感受王教授最多的认同,就是备课。“精心备课是创造教学美的平台”,“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编制教案有利于教师进行总结和教学上的提高”简单的话语但道出了上课的真谛,以前总是觉得课程来年还上,一本教案甚至用上三个学期,王讲授讲到,教案能够在假期进行整理,新的资料进行更替,出彩的课堂进行总结,常写才能常新,篇篇才能出新意。写教案绝非一项工作,而是规范课堂,保证一节课有效实施的根本所在。这也许就是王教授所讲的一种精神。

同时教授还提到教师授课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真的也是很中肯的提出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师上课应当有自我的特点,应当有自我的特色,应当有自我的专业特长,吸引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主导地位,虽然教育是双边的一个过程,但中职教学也许更适合于教师教和学生跟着学的这种模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素质,分层次教学,讲出自我的特色,让学生易懂、活学、实用。这是我下去必须要再认真总结的问题所在。

二、就石德华副校长提出的关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及学期工作,结合部门和个人实际感触颇深。

学校能够长期高速发展有赖于规范的制度化管理、有赖于高效的管理机制、有赖于精诚合作的团队前行,而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是一个长效机制,不是一个临时性的、阶段性的工作,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常规工作。经过教学评估,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并修正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生成统计数据,给决策者供给数据依据。学校的评估工作,总是让教师们恶补海量的数据,其实这些表格数据平时都有,为什么非要有评估的时候再准备呢?疏于制度化档案化的管理也许很渺小,关键在于人的本身,懒性也许是凡事走向末端的必然所在,档案化的管理是一个经常性、日常性的事务,留心留意周整理,月归档,年标注总结,自然所有教学档案完整。

新学期的伊始,教学质量年的提出,对所有教职工来讲是一个战斗号角的吹响,在生源下降,招生困难的情景下,保证生源的不流失,就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一个强硬要求,仅有课堂精彩,学校生活丰富,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就业市场广阔,毕业高校有望,才能留住学生,才能不流失。在部门主任金新生同志的带领下,大家进取对专业、对学科建设提出很多想法提议,大家众议纷纷,本着对学校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认真态度,为专业,为招生,为学科,为学生就业出谋献策。由此能够看出大家的心境是颇切的,大家的心是热枕的,大家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共同的。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职业,石校长布置的新学期工作计划更令人心神俱振。部门主任金新生同时也对部门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做了详细的布置,要求大家几个方面:技能大赛为首位,课堂教学为次位,教案教纲教学计划再次,教改等问题一一讲述。大家认清方向,整改思路,齐心并进,相信在部门主任的领导下,必须能够把信息技术教学部的工作扎实稳妥推进,顺利完成学年的工作计划。

三、就新学期伊始,教师培训的契机,认直整改以前的错误与恶习,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端正思想放松心境大步前行。

教学是一件枯燥又趣味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正如我部室丁云霞教师所讲“认真授课,无愧于心”。这次教师培训是对我们专兼职教师一个心灵上的洗涤。我们应当承认社会上的一些诱惑的确在阻碍和困扰着我们年青教师,看到同学们个个豪宅豪车,自我仍然艰辛的拿着自我的三千元,王教授所讲,真的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新定位和认识,一身正气是为师之本,一表人才、一笔好字、一口好活是为师之基。王教授教育大家让大家成为学生的榜样,正如王教授的标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职教师》,很多问题是耐人寻味,值得深入思考的。金主任教育我们紧贴学校领导工作思路,把握大局,做好本职工作,此刻的教师应当狠抓工作作风,思想作风,防微杜渐,对于一些社会的不良恶瘤,不得滋生于财经的圣土。同时自我也深刻体会意识到,既然把教育当成事业,站好三尺讲台,讲书授课无愧于心,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既然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就必须做好做精。当然在热烈的部门讨论中,大家讲到了,和学生的沟通以及教法的更新都有很好的见解,我也汲取了这些教师探讨的一些真意切会。

自我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自我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在思想上把每一节课时都当成一个任务,把每一节课都当成一份价值。功利心,虚容心迷惑了心智,把社会上的攀比以及一颗不稳不安的心迷失了。经过这一堂春风化雨的培训,深深的感触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时激发我无穷的斗志,我此刻身处一个新的工作岗位,立足本职工作,进取配合协助部门领导开展部门工作,做好教学工作,掌握一些好的新有教学方法,进取向老教师学习,进取向前辈取经,和学生做朋友,吃透教材,研究教材,撰写教案。课余进取研究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设置、就业市场分析,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社科联的一些课题课研。

当然一切的行动止步于空谈,求真务实,立本创新应做为本学期的座右铭,时刻谨记何海性校长在我部门研讨时指出的若干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思路和着眼点,整理并汇总大家的讨论意见,用真实、务实、切实、夯实的工作作风为部门为专业为学校贡献自我的力量。

对于今后的工作思路也有三点思考:

一、对于计算机专业生源规模的日渐下滑找寻解决思路和办法。

如何改变这个重点专业的窘态,既然已经构成这个师生比的倒挂,不能让这种态势蔓延持续,即要扼制这种势头又要进取从源头各个渠道进行招生和防止学生的流失。何校长及部室主任同时要求我们认真熟思,认真细考。

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体系建设及课程设置下一步的对策研究。

计算机专业目前现有的是否贴近市场需求,是否就业有保障进行广泛调研,并做出数字的统计报告,在现有师资及实验实训场地的基础上,如何开展偏理工科的计算机专业,使现有的软实力的基础上加上电加上硬实力的渗透,这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设身处地,即为学校着想也为自我着想,进取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广求门路,为专业为学生供给保障。

三、计算机专业其独立性已经减弱,学科交叉纵横已经演变成附属专业,如何立足现状使其仍有专业份额做功夫。

教师学习 篇6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与发展

教师学习需要有多样化的方式和策略。教师学习的好环境是向教师提供大量机会,让他们进行研究和探索、试验、讨论和评价教与学的效果,教师教育是要发展教师系统和敏感地探索学的本质和教的效果的能力。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必需教师积极参与和配合。顾泠沅认为,在职进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进修模式要实现从接受式向参与式发展。教师可以依不同需求而获得不同的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1]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不能让教师正确理解由学生的多样化而带来的教学的复杂性。强调专业发展意味着要给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要让他们形成关于内容、教学法和学习者的新观点。教师发展是没有一定终点的,所以谈不上完成。教师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挑战,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全力以赴,以达到自我实现之目的。

二、目前教师培训现状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中,认为参加过的业务培训中理论学习多,实践指导意义差,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现象明显的教师占近80%。这主要反映的是目前许多教师培训因追求全面而忽略了针对性;因重视理论学习而怠慢了实践指导。

梁国平、杨驰在反思教师培训现状时,除指出以上问题外,还指出了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和培训资源问题。他们认为,在培训中,培训者与受培训者地位僵硬。对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受培训教师大多比较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学习不主动、无创意。[2]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广大中学教师而言,高校培训及类似的培训在普及性和实用性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教师的内部学习动机远未被激发出来,对自己职业理想不明确,为之付出努力的劲头也就不足。而从根本上讲,教师应当对自己的学习主动负责,当教师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时,培训才能跃上一个新台阶。其实中小学教师很多都具有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见多识广,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应被作为财富挖掘,当做一项教育资源在教师培训中派上用场。

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在国家组织的各种层次的大规模的统一培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师发展的个别化问题?在社会规范与个人发展要求之间,能不能找到一种“链接”方式,以促进教师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加具体地了解本校教师的情况,笔者对本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分析问卷结果发现,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上都参加过岗前培训、计算机、校内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0岁以下的有65%的教师参加过双师考证。学校有硕士学历的5人,在读硕士5人。84%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技术、计算机的培训。在问及是否主动参与时,数据显示的是教师的极大不情愿,“教师岗前三门课”40%主动参与,“职称外语”30%主动参与,“现代教育技术”87%主动参与,“校内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5%主动参与,而“硕士以上学位”100%主动参与,“双师考证”88%主动参与,“计算机”90%主动参与。90%以上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在进行的。有74%的教师认为目前中专教育的压力很大,学校收获较大的师资建设举措是“双师素质”。

其中对教师培训有何建议一项里,有大部分教师对2007年7月份进行的继续教育模式持十分赞赏的态度。因为这次继续教育不再是去请专家学者来作报告,而是根据专业分成若干小组,对这一学年的工作进行讨论、反思,共同探讨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大家都觉得收效很大。有一位教师这样写道:“老是抱怨中专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继续教育也是盲目地参加,校长安排听什么就听什么。学校的发展似乎与自己无关。这次继续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以后应多多开展类似的继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去听专家的报告,专家的研究不一定都适合我们学校的发展。”

学习怎样教学以及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专家指导以实现技能发展,而且需要得到专门的知识及道德和态度的提升。

四、教师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

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性,以及发展内容从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超越,使得西方学者对教师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尤其是个体或小组模式(Individual or Small Group Models),并相继提出了“基于案例的专业发展(Case-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自主发展(Self-directed Develop-

ment)”、“合作发展(Co-operative Development)”、“反思模式(Reflective Model)”、“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以及“教师叙述(Teachers’ Narratives)”等发展模式。

这些模式对于教师的发展都是行之有效的,而它们的有效性也体现了在教师发展中教师群体的作用、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同时也印证了Fullan (1991) 之言:“当教师真的需要帮助时,最有效的帮助来自同事,其次是管理者和专业人员。”

学习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根本方式。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是促进教师学习的有效模式。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有关管理者、培训机构及学校领导,对教师学习群体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机制和作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给予已有的教师学习群体以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在对教师教育的环境进行设计时,把教师个体学习的社会本质当做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将教师发展中的学习群体当做一个单位来考虑,充分发挥教师学习群体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关注教师发展要关注教师学习的特点,把教师的社会交往互动、教师个人的经验以及教师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融入到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是最有效的。教师培训,更多地强调了培训中的互动和信息的多向交流。教师学习群体从根本上就是“教师本位”的,它是教师之间在面临共同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情境下,通过交往互动,实现经验共享,自主发展的教师持续学习模式。在此,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自然地得到了体现。

教师自己组织的教师学习群体能够营造宽松、安全、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师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让教师更真切地感受与别的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而共同努力的体验;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和视角有意识地融合起来,加速自己在教学认知上的发展,获得教学效能感;可以使教师相互交锋不同意见,产生思想火花,生成新的知识;可以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提高自我反思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组织多个教师学习群体 (Learning Community),在不断的讨论中反思,在不断反思中进步,从而达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大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顾泠沅,王洁.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1).

教师学习 篇7

一、费曼·内姆斯“连续统一的教师学习论”

根据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的理论, 笔者认为她对教师学习的认识可归纳为“连续统一的教师学习论”。这一归纳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费曼·内姆斯对学习中的经验与外部互动的重视。她在论著中提到, 理解教师如何学习的核心是“教师认知与外部学习情境之间的互动”, 也就是教师的前见、经验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另一方面, 她在其论著中表现出对杜威 (Dewey, J) 思想的喜好, 并作为其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杜威“相互依赖、相互联系”[1]的方法论深深影响了费曼·内姆斯, 在她对教师学习进行论述时凸显了此种思维方式。

费曼·内姆斯“连续统一的教师学习论”包含两层意思。首先, 费曼·内姆斯极其强调教师学习 (或专业学习) 必须是一个连续统一体, 这是教师学习的核心问题。这种连续统一体包括学习经验的联系、学习内容的连续及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其中, 教师学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联互动关系、新手教师的前见与入职后经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体现了浓厚的“互依”“互联”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因此, 费曼·内姆斯的学习观可以归纳为“连续统一”, 它既是作者核心的学习观, 也是其看待教师学习的方法论。其次, 教师学习既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结果。实际上, 教学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 难以用教师提前习得的知识或预设的原理来应对变化中的教育教学情境。因此, “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 需要给新手教师提供的是———允许他们用自己的理智、敏感来觉察困境, 并作出深思熟虑、明智的决策从而指导自身的教学行动”。[2]由于教学的特性, 教师更需要主动、持续地学习, 教师作为学习者是长久的存在状态, 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专业身份。费曼·内姆斯提出学习教学就是要“学习像教师一样思维 (think) ”, “学习像教师一样认知 (know) ”, “学习像教师一样感受 (feel) ”, “学习像教师一样行动 (act) ”。思维、认知、感受、行动是教师学习、形成专业身份不可分割的部分, 任何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 它们在教师学习中是连续统一的。

二、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过程论

“教师学习”、“学习教学”的概念贯穿在费曼·内姆斯的研究之中, 她对职前和入职时期教师学习过程的论述可概括为“学习五阶段说”。

(一) 师范生学习教学五阶段说

好教师不是天生的, 需要外在条件的支持, 其职前准备期的学习过程可称为“师范生学习教学五阶段说”。这个理论是以师范生自身的学习过程为核心 (即内圈) , 以职前培养阶段给予的支持帮助为辅 (即外围) , 如右图1。

所谓“师范生学习教学五阶段说”分别是:第一阶段, 师范生在入校前通过课堂中长期的师徒观察形成了对教师、教学的既有经验和认识, 并带入到教师培养项目中, 这种经验既是师范生学习的起点, 也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此时教师教育者记录、分析师范生固有的经验, 从而对师范生的基础、需求和关注点具备初步的把握。第二阶段, 师范生既有的经验、认识对学习教学可能有促进作用, 也可能误导、限制他/她对教学的思考, 因此要经过批判性反思;教师教育者在前期判断的基础上, 针对师范生的教学行为提供评估和反馈, 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改革思想” (reform-minded) 的实践者。第三阶段, 师范生不仅需审视、反思先前形成的经验和观点, 也要自觉“转变”阻碍学习教学的观念, 即概念转变;为了促进师范生发生概念转变, 应为其提供专业知识, 并进行解释, 给予有说服力的、可供选择的其他方案。在概念转变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性模型”认为, 学生就像科学家一样, 会坚持当前的观点, 除非有更好的理由来否定它们。[3]第四阶段, 经历概念转化, 逐渐培养师范生从教育的角度而非单纯经验、常识的角度考量问题, 做出判断;此时就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提升其理性思维意识。第五阶段, 教师的教育思维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适应;教师培养阶段能提供的最好实践机会就是教学实习, 它是理论与实践互动、师范生专业反思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 职前学习五阶段突出了教师教育思维的形成和完善, 不论是师范生的学习还是外在教师教育的辅助, 都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指向。

(二) 新手教师学习教学五阶段说

费曼·内姆斯尤为关注新手教师学习教学, 她认为新手教师的独特性是从事教学和学习教学必须同时进行。在美国, 新手教师流失率很高。“据调查, 在美国, 15%的教师在第一年教学后即离开学校, 15%的教师在第二年结束时离任, 超过50%的初任教师在工作7年内放弃教师职业”。[4]因此, 对新手教师学习教学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教学主要发生在工作场中, 工作最初的5~7年间可以说是新手教师学习教学的阶段。作为新手教师, 入职第一年是他们开始迈入课堂、面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真正学习教学的时期;第一年的教学是紧张的、不断发现和适应教学的时期;[5]是从职前向实践转变, 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时期。此时初任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获得学生、课堂和学校情境的地方知识;设计回应性课程和教学;创设课堂学习共同体;形成专业身份;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6]可见, 不论是获得地方知识还是设计教学, 新手教师都聚焦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如何教学。初始教学提供了一条自然路径, 新手教师的学习将注重于核心教学的任务———计划、教学、评估学生学习、反思教学等, [7]在此过程逐渐形成教师的专业身份和专业实践。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中显示了初任教师学习教学的五阶段:第一, 教学过程的计划。计划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目标、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系统规划;在此过程中初任教师要学习做计划, 做决策。第二, 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学习, 此过程就如同探究, 教师产生疑惑, 形成问题, 尝试对策, 采取行动, 培养开放的态度, 拓展对教学的认识, 逐渐形成改善教学的技能和素养。第三,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目标的达成程度等评估学生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反馈。第四, 反思。教师以评估的结果为依据, 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思考改进的方法。第五, 教学理解。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自我三角关系的理解, 教学理解的层次不同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学习用教育的思维理解教学, 形成专业身份。新手教师在所有这些活动中的学习, 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是形成专业实践、专业身份;就教师学习型组织而言, 这一过程更是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 (a process of enculturation) 。不论职前职后, 费曼·内姆斯都重视教师学习中教育思维能力的养成。

三、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影响因素论

未来教师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如教师教育项目的连续性、学校是否提供教师学习的条件、教师候选人的信念等。本文重点分析以下几项影响因素。

(一) 共享身份假设 (presumption of shared identity) 的阻碍

所谓“共享身份假设”, 特指教师以自我的立场、经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想当然地推测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中, 这种假设表现为教师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忽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个性发展, 以自身经验为尺度衡量学生。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学生, 现代社会呼吁教师要具备超越“共享身份假设”的意识和能力, 真正形成教育思维, 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因此, 费曼·内姆斯提出“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帮助教师候选人克服‘共享身份假设’, 以便学习关注其他人的思维和行动”。[8]为了搭建学生与学科之间的桥梁, 教师需要知道他们的学生在学习什么、如何思考, 关注其他人的思维意味着尝试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但是像大多数人一样, 教师通常假定共享与自己相同语言和文化的学生, 具有与自身相同的经验。[9]正因为此, 师范生和教师时常会以自己为出发点来审视学生, 面对学校中日趋多样化的学生和文化, 未来教师保守、同一化的教育教学思想就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共享身份假设”之所以是未来教师学习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两点原因。首先, 未来教师“狭隘的经验框架”对学习教学的影响。研究者认为, 教师个体在接受正规教师教育之前所形成的各种有关教师职业的个体经验, 是影响教师社会化的重要因素。[10]个体的有限经验与学生快速发展的多样化间的差距是未来教师在面对教学实践时的一项复杂难题。也正因为教师经验的顽固性, 他们易于固步自封。加之教师教育项目“提供与民族上、文化上不同与己的人接触的机会有限, 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很少思考其他人可能的不同学习方式、理解方式和体验方式”。[11]于是, 未来教师不仅在审视、开展课堂教学时会无意识地使用以前自己学生时代教师所用的方式, 也会不经意间视他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己相同。如此, 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狭隘的经验框架会阻碍教师换位思考和从教学中学习并拓展视野。其次, 美国学生日益多样化, “近来人口的变化加速了我们的思考, 虽然学校的学生更加多元化, 但教师并没有如此多样化。因此,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学生, 教师评估运动与教师教育改革似乎加强了趋同化的教学力量”。[12]学生不同的文化、学习风格、行为习惯等都要求教师学习关注多样化, 具备多元文化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差异, 从而能真正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教学。但是, 由于绝大部分未来教师缺少多样化的经验, 所以个体经验对教学发挥着主要影响;还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试误”过程, 故缺乏教育思维和思考教育问题的理论自觉意识。研究者琳恩·佩 (Lynn Paine) 提供了“多样化”的四种取向来分析未来教师的多元意识。它们分别是:个体差异取向、类型差异取向、情境差异取向和教育差异取向。所谓“个体差异取向”, 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多样化。类型差异是以个体共有的某种显著特征分类, 归属类型有社会阶级、种族、性别等。情境差异建立在第一、第二种差异的基础上, 强调个体间的差异存在于与社会情境, 或更广阔、动态的情境相连的不同行为模式中。教育差异指教与学的差异。以四种多样化取向为分析框架, 研究发现, 未来教师的观点是理想化的, 仅停留于思想层面而不贯穿于具体实践;他们/她们的差异性主要是心理取向关注个体差异;其次是类型差异。[13]显然, 研究的结果表明:未来教师多元文化意识、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她们很少关注情境差异性和教育差异性。相应地, 当未来教师缺乏“多样化”的意识, 就意味着他们/她们很少真正关注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 在多元的社会中“共享身份假设”是未来教师学习成为一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 女性学习独特性的忽视

费曼·内姆斯通过分析“未来教师是谁”表明在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对女性的认知方式重视不足。“典型的教师候选人是女性, 75%的中学教师候选人和93%的小学教师候选人是女性”。[14]显然, 未来教师群体中绝大部分是女性, 但是“未来教师作为女性的经验”[15]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女性学习具有何种独特性?

首先, “关心”取向女性经验的分析。对女性经验展开研究, 就是试图追问女性是否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经验。20世纪80年代, 吉利根 (Gilligan) 在《道德方向与道德发展》一文中, 借助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说明了女性道德选择和行为的独特性。[16]女性的经验不同于男性, 但长期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而是把男性的道德衡量标准强加到对女性的衡量中。吉利根批判以往研究中对女性经验的忽视, 呼吁要重视女性的声音, 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关心、关系、母性关怀。而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关系, 女性正是在关系中认识自我。自我是一个联系的自我, 一个人不是越与他人分离就越有自我, 而是越与他人联系就越有自我。自我处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中心向四周发散, 网络的范围越大, 自我就越有价值。[17]因此, 女性的自我是体验的自我, 是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给予彼此尊重、关怀和自由。相应地, 女性的认知就带有性别色彩, 正如诺丁斯在基于女性经验提出的道德处理模式中所指出的:“关心者的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直觉的 (intuitive) 或接受的 (receptive) 模式, 有点神秘、内在和非连续性。”[18]正因为此, “许多职前教师, 尤其是那些女性, 选择教学是因为它养育和关心的特性。在一个400多名小学教师候选人的调查中, 布克、布尔斯 (Book, Byers) 等人发现许多人把教学视为养育孩子的拓展形式, 教师依赖本能与直觉从经验中学习”。[19]

其次, 女性的认知方式分析。费曼·内姆斯在分析女性认知方式时多次引用贝兰基 (Mary F.Belenky) 的研究。贝兰基以《女性的认知方式:自我、声音和思维的发展》 (Women's ways of knowing:The development of self, voice, and mind) 一书闻名, 此书针对女性如何学习提出了独到的观点。贝兰基的思想建立在对威廉·佩里 (William Perry) 于1970年主要依据男性的采访数据提出大学生发展阶段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形成。贝兰基发表了女性的认知方式的观点, 勾勒了一个不同于男性的理智发展体系, 更加精确地反映了女性的经验, 如沉默 (silence) 。女性认为语言是不可信任的, 它既不能表达内心的自我也不能准确地传达外部的信息;接受性认知 (received knowing) , 女性认为权威是真理的源泉、有传播力, 一个人可以理解、回答每一个问题, 但是作为接受性认知者的女性不相信自己有创造答案的能力, 因此往往只是响应权威的声音而不是坚持自己的声音等观点。[20]贝兰基的理智发展理论与威廉·佩里的观点争锋相对。贝兰基唤醒了人们对大学生中不同于男性的女性认知方式的关注。因此, 在绝对以女性为主的教师群体中, 教师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女性教师学习的不同特征。

最后, 学习取向分析。许多选择教师职业的学生具有勤奋、认真的学习特点。她们成长在一个期望赢得奖赏、被动、服从而不是自我导向的学习体系中。师范生获知教师和教材是权威知识的来源, 而很少被鼓励建构自己的知识、重视自己的观点和疑惑。[21]如此, 她们/他们就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认识, 学习是接受的、被动的、沉闷的, 没有创造力。这些大学的学习经历直接影响未来教师学习教学的状态, 影响她们/他们对教学的认识, 甚至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不仅如此, 此种学习取向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及发展, 甚至会一代代延续。

总之, 面对女性为主的教师群体, 由于她们关心取向的经验、接受性为主的认知方式、被动服从的学习倾向给教师教育者形成了挑战———如何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关注女性学习的独特性, 给予她们发展理性的自信, 加强她们的理智、逻辑思维、推理等能力, 从而让学生在一个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三) 新老教师的文化壁垒

教师究竟在何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对其专业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艾瑞克森 (Erikeson) 解释到“凭借文化, 人类共享经过定义的意义系统, 并且在一个实践行为的特定领域中人们似乎已经创造了相似的意义解释方式”。[22]新手教师进入到教师群体, 就要经过一个文化适应的过程, 就要学习一种不同于己的新文化, 而学习一种新文化会使新手教师把自身置于熟悉的意义系统之外。在学习时, 新手教师也许会发现自身熟悉的意义解释系统和行为是不可信的。与此同时, 其他的意义解释系统和行为方式又不能即刻完全习得。因此, 学习一种新的文化意味着开始分享其他的理解方式, 而不是受益于彼此共享的历史。[23]也就是说, 新手教师在学习新文化的过程中要学会分享、理解经验丰富的教师形成的文化。当然, 学习一种文化并不是要新手教师放弃自己的文化, 全盘采取他人的理解方式、行为方式, 而是学会更多意义解释的方式。在一所学校中只有新手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保持文化开放的态度, 相互理解与接纳、批判性地吸收, 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文化环境和一个有助于教师专业学习的沃土。费曼·内姆斯的研究归纳出了几种阻碍新手教师学习的文化。第一, 新手教师的“文化孤岛”生活。很多新手教师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完全靠自己, 通过不断地尝试、出现错误、纠正错误而习得如何教学的过程。她们/他们由于担心被外界视为教学无能或需经受外界评价的压力, 而不愿公开、分享自身在学习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因此, 新手教师认为不需要或更确切地说不愿意寻求外在帮助、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在她们/他们的选择排序中, 待在自己的舒适地带和维持与其他人的和谐关系比在学习教学中发现问题、寻求证据、解决问题更具有优先性。因此, 新手教师就如生活在一座孤岛上默默地独自煎熬, 逐渐封闭自我。第二, 经验丰富教师为导向的文化。一些新手教师发现自己处于一个以经验丰富教师为导向的文化中, 在这里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牺牲集体互动交流为代价, 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从而使新手教师感到孤独和无援。[24]在此种文化中, 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以“长者”自居, 不轻易接受新人的思想、观点、行为, 甚至排斥新手教师以免自己的权利受到影响, 新手教师同样处于独自摸索的情形中。第三, 新手教师为导向的文化。这是与经验丰富教师为导向的文化相对。一些教师发现所在学校是以新手教师为导向的文化, 在这种文化导向的学校中充盈着高度的热情和理想, 但是没有人为新手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25]在此种文化情境中, 经验丰富的教师既对学校的发展漠不关心, 也不愿承担帮助新手教师成长的责任。新手教师作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学校, 带着满腔热情学习教学, 他们/她们之间相互交流摸索、自主探究。从以上几种文化可见, 它们都不利于新手教师学习教学, 会阻隔教师的学习与交流。只有新手教师文化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文化相互敞开, 相互交流, 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持续的专业学习, 新手教师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实, 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新手教师学习, 也有利于新手教师身份的形成。“学习不仅仅是成为成员的条件, 它本身就是成员身份的演变形式, 自我、认知和社会成员身份都彼此需要”。[26]在教师最有可能流失的初任期间, 给予新手教师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 是她们/他们将来继续从事教师职业,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前提条件, 也是经验丰富的教师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验丰富的教师易于固守经验, 形成对教育教学的刻板认识, 而新手教师的文化对促进教师反思自身文化、完善自身经验具有积极作用。

概括而言, 费曼·内姆斯教师学习的思想从观念上重视经验及其与外部的互动;从过程上凸显职前职后教育思维的养成;从因素上重视教师的思维习惯、女性学习的独特性及教师文化壁垒的影响。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 这些思想对我国思考教师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玲.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观点——杜威教育哲学方法论的核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10.

[2]S Wassermann.Shazam!You’re a Teacher:Facing the Illusory Quest for Certainty in Classroom Practice.The Phi Delta Kappan, 1999, 80 (6) :466.

[3]R·基思·索耶主编.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321~313.

[4]李拉.美国初任教师支持体系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8, (5) :58.

[5][6][7][24][25]Sharon Feiman-Nemser.Teacher as Leaners.Harvard Education Press, 2012.119.120~122.154.158.158.

[8][9][11][14][15][19][21]Sharon Feiman-Nemser&Janine Remillard.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to Teach.education.msu.edu, 1995.8.8.8.6.7.6.6.

[10]欧路莎.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15.

[12][13]Lynn Paine.Orientations towards Diversity:What Do Prospective Teachers Bring?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April, 1988-02-20.

[16][17]肖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80.65.

[18]郭芳.20世纪下半叶美国教师哲学思想研究——基于本体论视角的考察[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3, 100.

[20]Janis Tedesco.Women's Ways of Knowing/Women's Ways of Composing.Rhetoric Review, 1991-Taylor&Francis.Spring, 1991, 9 (2) :248~250.

教师学习 篇8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压力主要是由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应对改革的要求, 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以应对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然而, 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平时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专业的培训。现阶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大都是通过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在假期举办的教师培训课程。这种培训课程往往流于形式,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工具性特点, 往往是一个培训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师在下面听, 对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关注不够,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的内容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学科本位倾向, 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 把一堆堆的概念、术语、理论交给教师, 很少考虑教师真正缺少什么, 真正需要什么。更有一些培训者不深入中小学实际, 不熟悉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动态, 更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困惑和需要, 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推断和猜测来决定讲什么、学什么。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培训内容不切合中小学实际 (刘岩, 2010) 。在这种培训课程中很难传递隐性的知识, 然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 对新手型教师来说, 这种显性的知识或许会很有帮助, 例如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教授新的知识。但是,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 隐性的知识例如如何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等等, 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光是通过培训是学不来的。托马斯 (Thomas G) 曾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专业个人主义’转向‘学习共同体’。”为此, 笔者提出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使得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 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 而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外援。

1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目前关于“学习共同体”这个术语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现在对学习共同体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定义1)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方法;2)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团体;3)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4)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目前学术界比较比较公认的一个是薛焕玉的定义, 他认为“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 ”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之间经常在学习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薛焕玉, 2007) 。薛焕玉的概念基本包含了以上的四种角度的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 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转换的, 即助学者也可成为学习者, 在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之间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他们彼此紧密联系, 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德鲁克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具有特定归属感并具备联系不同群体的人的组织。一方面, 它是学习过程的可视化空间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另一方面, 它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交流、分享价值观、情感、观念的一个具有归属感的学习家园。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自主组成的组织,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与互动。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是为完成真实任务, 解决实际问题而与他人相互交流和协作, 在融洽的学习关系中形成教师之间的精神共同体, 通过强化和共享价值观念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 (白磊, 2006) 。与传统的教研组、备课组相比,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结构松散而开放, 活动内容综合且多元, 活动方式更具互动性, 活动主体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 因而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缪梅青, 2009) 。在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而是与此组织中的成员紧密联系, 平等对话和讨论并交流教学经验,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这种学习共同体并不是将教师简单的进行组织, 而是共享教学资源和相互协作的组织。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应是个体教师有所成长并共同促进团体成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优势和教学特点, 在这个团体中, 教师之间应该达到优势互补。新手型教师要努力学习共同体中专家型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经验是一种经历, 深深打上了人的个性特征与人格特征的烙印;经验是成人宝贵的财富,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 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成为自身和他人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分享了这些宝贵的经验, 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而老教师要学习年轻教师的教学的新想法。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达到了共同的进步。可见, 这种途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整个教师职业群体的专业化贡献巨大。

2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再加上行政事务也很多, 因此, 平时平时除去上课和日常办公, 几乎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专业化的学习。然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对教师的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培训课程又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因此, 教师应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 成为个体知识建构的一种不可剥离的文化的和制度的境脉” (赵健, 2005) 。促进本校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1)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是“学习共同体”教研的物质基础。日常教学过程中, 每个教师都会积累一定数量的实物资源 (如教具、教材、图片等) 、电子资源 (如优秀课件、音频视频资料、课件素材等) 、文本资源 (如教案、试卷、教学反思、优秀案例、优秀论文、课题成果报告) 等教学资源。“学习共同体”

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化安排, 使得共同体中的成员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与其他成员共享, 大家共同进步。

2) 促进教师之间分享专业的知识与经验, 改善教学实践:专业共同体有助于新教师汲取专业教师的经验, 加快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的过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隐性知识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手无论是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课堂管理亦或是突发事件处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困惑, 这种情况下, 要在短时期内成为工作上的能手, 做到游刃有余, 就需要不断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 特别是专家型教师的意见, 更能够帮助新手成长。学习共同体无疑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机会。同时, 共同体中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经验由于与其他成员进行了分享, 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也不会因为人员的调离而难以传递下去。

3) 为教师提供对话的平台, 促进教师反思:俗话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 教师的发展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传统的教研组中教师是孤立个体, 彼此之间缺乏交流, 造成教师无法分享教学实践, 没有分享, 没有交流, 教师就很难找出自己的不足, 就很难有反思的机会。而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交流提供对话的平台, 让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教学活动, 找出不足。学习共同体中不仅有具体的学习对象 (主要是经验教师和专家名师) 和具体的教育案例 (主要是教学内容和学生) , 使教师, 尤其是职初教师能够明确建构自己的专业角色, 迅速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效习得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促进教师及时、主动地进行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学中的监控性反思和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 从而有效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往往在别人的提问解答中, 引发更多的思考, 发掘更多的对自身有帮助的知识。值得指出的是, 在一个成熟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内, 除了以上类型的专业互动学习之外, 还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专业探讨。教研活动不再是简单的经验交流和积累, 而是理性意义上的研究, 教师不仅是新的学习者, 更是新的研究者。 (蒋福超, 刘正伟.2009)

4)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都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 他们在含有真实任务的环境中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相互交流、协商, 不断学习, 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也逐渐塑造了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 逐渐养成了健康的主体性。

5)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 所有参与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是助学者, 也可以是学习者, 关键在于成员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认识的深度。他们通过实践、交互、协商、合作等活动共同探讨问题, 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 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建议

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对于促进整个教师群体, 乃至教师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纵观当前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没有制度保障, 组织松散, 缺乏系统性;没有激励措施, 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为此笔者提出了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建议:

1) 首先是制度的保障:虽然强调共同体是建立在成员主动、自觉、平等的基础之上, 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 共同体的就如一盘散沙, 没有系统性和延续性。因此, 对共同体的活动配以制度的保障是必要的。首先, 对于共同体的活动, 学校领导应该给予支持, 当然这种支持要落到实处, 可以制定完善的交流机制, 以制度来保障共同体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但是, 笔者认为, 共同体应该建立在教师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 学校的领导给予外部的支持即可, 不要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共同体的内部活动, 否则, 与构建共同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使得其呈现出官僚化或行政化的倾向。

2) 完善的激励机制:由于现阶段学校的考评制度, 许多教师为了保住当前的地位, 不愿意分享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 像教学经验这种隐性的知识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知识的共享。然而, 由于当前学校的考评都以个体为主, 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的关系使得教师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因此, 为了有效的实现共同体内成员知识的共享, 应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给那些愿意分享资料的成员一定的回报。如果教师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一致时, 他们才会乐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4 结束语

切合学校实际、切近教学实践、遍及教师群体、关涉发展个体、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使得教师在平等、协作、共享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 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 共同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面临的压力,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有效促进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发展。一个成熟的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仅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更重要的还要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 篇9

一、以校本研训构建学习型组织

校本研训简单来讲是以校为本, 立足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训。由于决策在学校, 研训内容源自本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效的研训改革不仅需要依赖于外部程序, 并且要有全体教师参加, 学校负责研训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方式的确定和教师的组织, 研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中的教师由于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环境中, 面对着同样的受教育者, 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尽管教师个体间存在差异, 但是这些教师必然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同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成了校本研训中的最主要的形式。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 是每个教师成长中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的相互了解, 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需求, 通过合理组织,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训, 加强了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联系, 通过经验交流、案例教学、集体备课、示范教学、协作教研等方法、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引导教师间合作学习, 提高教学专业能力, 培养学习型教师, 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能够促进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

二、以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

“学习型组织”所指的学习不同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学习。在日常用语中, 学习主要指吸收知识, 或者是获得信息, 然而, 这与真正的学习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真正的学习, 涉及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意义的核心。通过学习, 我们重新塑造自我;通过学习, 我们能够做到以前未做到的事情, 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 以及获得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 你我都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 因为这种学习能创造出生命的真正价值。

那么,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将其简单概括为一句话, “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 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在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 要求全体教师怀着崇高而正确的职业理想、道德观念和神圣的使命, 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 不断创新, 脚踏实地, 勇于挑战极限和过去的成功经验, 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 以学校的共同远景为目标, 团队团结协作, 充分发挥教师的内在潜能和个性优势, 创造学校发展的优异成果, 培养学习型教师, 让教师在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 追求生命的价值, 实现自我, 感受工作带来的快乐, 并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对于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教师, 工作已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谋生手段, 而是一种目的, 工作的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通过工作, 教师体会人生, 不断学习, 自我否定, 自我创新, 探求生命的真正意义。在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 培养学习型教师, 才能使学校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持久的优势, 教师才有可能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更具有竞争力, 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三、以学习型教师促进学校发展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 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 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个体性, 但个体的成功需要在群体中孕育。因此, 教师之间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 而非彼此隔膜的陌生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和成功, 要打破在课堂上和学校中存在的隔离状态, 需要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 互相支持, 互相启发, 集思广益, 发挥集体智慧。

英语教师合作学习探究 篇10

教师合作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途径, 也是教育对教师的一贯要求, 但是长期以来在教师合作领域的研究, 尤其是实践研究一直非常薄弱。

一、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 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 甚至更加重要。它告诉我们:学习者以各自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理解的同时, 由于经验和环境限制, 个体往往只能认识或理解事物的某个方面, 因此, 为了全面地了解事物、把握问题的真相等, 个体间必须加强合作交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手段

1、教师合作

教师合作是指教师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 彼此协调、沟通而形成的联合行动。本文中所提到的教师合作主要指学校内部成员间的合作, 重点是教师与教师间的合作, 为研究的方便, 分为教学上的合作、非教学上的合作等。

2、主要的研究手段

(1) 观察法。文中的观察主要指在自然状态下, 对学校中的教师合作进行的观察和描述。

(2) 访谈法

为了详细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情况, 采用了大量的非正式访谈, 这些工作虽然大部分不能在文中体现, 却是本研究最坚实的基础。

三、某职业学校教师合作现状调查

1、教研会议

某校规定, 每周二下午三四节课全校教师必须召开教研会议, 会议必须不少于2节课。集体备课一般是从15点半到17点, 教研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 大概每组有5到8位教师。

我去旁听了五次教研会议, 每次会议老师们基本按时到来。某天我参加了精读组的会议。A老师, 备课组长, 今天由他主持会议。他课堂教学经验丰富, 管理学生很有一套, 最有效的就是找学生谈心, 一直谈到学生心服口服为止, B老师虽然任教多年, 为学生也是起早贪黑, 但学生成绩总是平平, 因而一直未能受以重任。C老师, 年轻拼劲足, 不过“拼”得很有成绩, 领导喜欢, 学生也喜欢, 有自己的教学思路, 他的课学生们爱听, 所以成绩不错。D和E教学风格各异, 有五六年教龄, 比较稳重。

这天的会议一切照常进行, 大家主题教研发言后, 讨论了下各自的教学进度, 个别老师分享了下自己课堂有趣的事情, C老师讲她今天让学生模仿秀, 学生都很热情高涨。E老师抱怨今天班上有个男生偷打手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教研气氛轻松愉快。

2、公开课

学校规定, 每学期每人听公开课不得少于10节。今天开课的是位口语老师, 她准备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PPT制作的也不错。听课过程中, 老师们都在记录课堂内容, 时而个别老师会对课堂内容互相探讨一下。

45分钟很快过去了, 口语组组长说大家请留一下, 我们进行评课。上课的老师跟大家讲了下课堂目标, 设计思路等等。然后下面是大家评课时间, 我发现, 大家都不喜欢主动发言, 而是组长一个个点名后才发言。发言的内容也差不多, 都是在称赞上课教师这节课很成功, 设计合理, 内容丰富, 手段多样, 师生互动好等等。每个老师都会抓住一个优点进行表扬。看来大家都不想“得罪”人, 一位老师私下跟我讲“是啊, 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一起共事, 哪能说不好的地方呢?”

3、一次访谈

公开课结束后, 我找了几位不同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访谈。下面记述了对E老师的个人访谈。

问:你每次都参加教研会议吗?

E:是的。教研时可以和其他老师沟通一下。还有参加教研会议顺便可以拿教案, 我们轮流备课, 这样一个人准备一课或几课, 我们就省事多了。

问:每次教研或公开课有收获吗?

E:每次会议任务布置多, 深入研讨少, 要是有专家指导研讨就好了。

问:每次有个老师专门做主题教研, 感觉怎么样?

E:我们的主题教研一般就是从网上找一篇文章, 读一下, 大家再发表一下意见。但这对实际教学针对性差。

问:喜欢听公开课吗?

E:有的课跟自己教学相关还是蛮有收获的, 但有时候跨学科听课, 感觉意义不大。

E老师说, 大多数老师是喜欢教研, 集体备课的, 因为真想学点东西, 但如果每次老师合作都这样浮于形式, 我是不想再参加了。

通过上面的教师合作案例, 某职业学校教师合作层面比较窄, 比较浅, 仅仅停留在教学方面, 而且只涉及到教学的一小部分。教研会议和公开课合作动机不强, 效果不大。教师合作没有进行理论指导, 比较随意盲目。

弘扬教师合作文化, 开展有效的教师合作, 应引导教师树立合作理念, 激发教师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重建教师合作文化;建立纵向教学团队与横向科研团队, 优化教师合作模式, 推进教师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制度建设, 改革评价模式, 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

摘要:本文介绍了关于教师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 界定了教师合作学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记述了某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合作学习的一些故事, 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师合作,合作者

参考文献

[1]顾怜沉、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3 (6) 。

[2]雷顺利、张辉华:《小队教学:一种参与式教师培训方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2 (7) 。

让教师的学习快乐起来 篇11

原以为此“令”一出,进阅览室看书学习的教师会大幅度增加。可让管理者大伤脑筋的是:“时”是签了,但人数并未增加,教师即使在阅览室,看的也多是《莫愁》《八小时之外》《读者》等“闲书”。造成教师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先听听教师的声音。

教师A:现在我们一线教师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后进生”,还要辅导各种竞赛的选手,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各种培训,你说有多累!哪里还有时间去看报刊。即使有时间,也只想看看休闲书,放松一下疲惫的心情,调节一下生活。整天都是教学、教学,你说烦不烦!

教师B:学习本身是一种追求自我完善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自觉自愿。对有些人来说,采用“签时”制,可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对自觉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亵渎。看书还要签到,这样做是为你看还是为我看?我原本还经常去看,现在反而不怎么去了。

教师C:看书学习是好事,但不一定非要进阅览室看书。现在学习的方式很多,上网查询、BBS,外出观摩,听专家报告等,都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况且,有的人喜欢一个人深夜研读,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看书,这也应该得到尊重。为什么非得逼着我们进阅览室看书呢?

图书室管理员:图书室书籍、报刊很多,登记、装订、建档等管理的事务也就很多。现在还让我记录每位教师的阅读时间,这有点儿不现实。而且大家都是同事,我也不好得罪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透过教师对“签时”学习制度的议论,我们明显地感到,学校促进教师学习的愿望与实施措施之间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签时”学习制度,除了最终留下点形式化的档案资料外,还会有什么意义呢?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中提出:作为一种走向自我完善的对话性实践活动,学习必须摆脱基于效率与竞争的强迫性、排斥性,恢复其本真面貌与意义,成为一种富有主动性、合作性、探究性、反思性的实践活动。

学校规定教师“签时”学习,必然导致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建立在这样对立关系基础上的学习活动,只能使学习流于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游戏。

借鉴佐藤学的快乐学习理论,笔者认为,当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放教师

学习是当代教师的一种责任。但大多数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以及各种培训、考试等活动,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试想,教师总是一味地消耗自己,不能及时有效地“充电”,怎么能促进学生、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呢?因此,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意义上讲,必须解放教师,使他们有时间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以利于更好地教与学。

2.相信教师

对教师来说,“签时”学习的最大弊端是他们不被尊重与信任,发现不了自我学习的意义与快乐。

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与素养,但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有的教师专业知识精深,而基础理论缺乏;有的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可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教学钻研不够……这就要求管理者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大的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空间,相信教师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引领教师

教师学习的途径很多,除了阅读、上网,还有集体备课、听讲座、听课、评课、专题研讨、教研沙龙等。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努力实现两个转换:由个人独白式的学习向同他人对话合作式的学习转换,由占有式学习向反思式学习转换,这样用“心”学习,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有的教师只会照搬别人的教案,课堂教学生硬乏味,症结就在于他们缺乏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的学习需要交流,需要反思,需要顿悟,需要引领。引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们不妨从教师的某一个典型的困惑开始,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讨活动,请名师专家来帮助解读困惑,指明学习的方向,激发教师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帮助教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获取成功,感受快乐。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习的快乐[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教师学习 篇12

一、制定有效措施,推动活动的高效开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提高“三公开”活动的实效性,学校制定了严格的保障措施。

1. 制定“三公开”三年发展规划。

“三公开”活动宗旨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而教师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尤为关键。教研机制出台伊始,许多教师尚未完全明了其真正的内涵与意义,认识程度有一定的差别。年轻教师踌躇满志,却亟需引领与促进;中老年教师不希望新的“教育风暴”波及自己,安守现状;优秀教师在功成名就后,创造力开始枯竭,职业热情下降,出现了“高原现象”,滋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基于此,我们倡导教师规划并设计自己的发展之路,为每一年的发展找到新的生长点。以此引领教师理解校本研训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三公开”对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适切性。

2. 成立“三公开”支撑性资源工作室。

学校聘请了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全国名校长杨荣等省内外学科专家,成立“名师工作坊”,并以此作为学校教学公开化的理论支撑。不仅为每个教师发展规划加以引导,而且带来了专业能力、前瞻性的理念、宽广的视野。名师的课堂,让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理解课程,把握课堂,改进教学。每一次近距离接触,都能唤醒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激发主动发展的意识,创建了“三公开”教师发展动力空间。一位副校长作为专门的心理疏导员,随时给教师减压;动力空间不断提供给教师学习发展的网络和纸质学习素材,补充快速发展所需的营养。

3. 确立“三公开”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是示范引路。每学期首月观摩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引路课,要求首席课风格自成一格;骨干课,力争有突破、有创意。从实践层面让教师直观感受如何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强化骨干与青年教师间的层次互动。二是自我发展。四月份、十月份为青年教师赛课时段,在给予青年教师引领、辐射、指导的过程中,实现了专家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层次互动。三是汇报展示。五月份、十月份为其他教师展示课时段,促进年级、学科的公开均衡发展,实现同一学科的横向交流以及不同学科的纵向交流。四是家长观摩。五月份、十月份开展面向家长全员、全学科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展示教学成果的同时,吸收家长群体的合理诉求。五是外部拓展。面向城乡教育的教学开放。打破学校内部本体交流的局限性,实现优势资源的外部拓展交流。六是微格研究。实施教研组、学科组互动机制,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组内、组际、学科教师凝结集体智慧,共同探讨形成优质化教学设计,由此促动教师群体的互动。

二、多维度践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公开”活动的开展,为全员创设了发展的平台,激发了每位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热情,引发教师们对于有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深层思考与实践。

1. 高效是“三公开”课堂之意。

首先,向全体教师发出倡议——“三公开”课堂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树立“让每一个孩子爱上我的课堂”理念。

其次,明确“三公开”课堂的质量标准。即:明确的教学重点、鲜明的难点突破、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学习氛围、互动的师生对话、生动的教学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起伏的教学进程、良好的教学结果、深刻的教学回顾。

教师“三公开”常态课要实现三个“一定”:一定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决不上无准备之课、无目标之课;一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每一堂课做到“看过来、听进来、动起来、悟出来、做出来、说出来”;一定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校本研修是“三公开”的有力保障。

没有教师的优质发展,难有生动活泼的课堂,也难有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没有深层次的校本研修,“三公开”的课堂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校的校本研修分为近景和远景两种设计,远景设计指向于教师的未来发展;近景设计指向于当前的课堂。远景设计强调构建发展方向。每学期初,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学校整体发展方案,自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定努力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职业目标。我们积极构建教师“三格层次”培训——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铺设成长“三环道路”—“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构架成长“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搭建专业发展“三四三工程”——“三讲”(讲教学策略、讲课例、讲反思),“四课”(推门课、引路课、研讨课、汇报课),“三炼”(历练教学基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近景设计强调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夯实校本教研质量。

我们构建了“333”循环递进公开研训模式,第一个“3”,指建立纵向“集团、校区、教研组”三级联动和横向“教研、科研、师训”三部整合的公开机制;第二个“3”,指“理论研修、实践探究、反思提高”三个阶段实施培训;第三个“3”,指整体规划形成“新秀——骨干——名师”三个梯队,重视不同层次教师的差异发展。确定每周二、四、五为集体教研时间,实行学科或年部组长负责制,构建了以“集体备课”、“问题式教研”、“专题式教研”、“视频教研”“诊断式教研”为主体的综合性有效教研方式,以“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五段式互动”模式,实施“教研组细研交流”、“单学科精研推进”、“多学科群研共促”的系列教研模块。这些符合实际的、富有创意、凸显特色的教研共同体,丰实了教师的理论基础,提升了教学实践能力。以课例为载体的磨课、以解惑为主体的主题研讨……每一次教研活动不断地给予教师外部刺激,锤炼着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专题研讨,教师们对该专题涉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由模糊逐渐到清晰,由浅层逐渐到深层。

3. 科学设计备课源头,创建教学反思路径。

我们要求教师围绕教学设计做到六备:备三维目标的确定、备教学环节的安排、备学法的指导、备教法的运用、备教学情境的设置。公开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能力,但是促进“三公开”活动的持续发展,还需培植教师的反思意识,最大限度营造教师以反思促发展的氛围。

我们侧重两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以撰写研修日志为主要手段,每月至少三次,纳入日常教学考核。群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或同一学科,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这种“反馈会议”不仅促进自我反思,而且起到了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整体效应。

以“三公开”活动为载体所生成的所有教学活动,使教师间弥散着浓郁的相互给予、多项推动、共同成就的气息,使每个人得到“经验的分享”、“理智上的挑战”、“个性化的发展”,真正实现理念到现实的跨越、现实到问题的跨越、问题到方案的跨越、方案到行动的跨越、行动到成效的跨越,迅速实现教学理念向课堂教学实战策略的转化。应该说,所有的教师在活动中不断韬光养晦,使教育智慧日益拔节更新,专业成长的热情与发展迅速得以激发和延展,使教师们真正踏上了与幸福同行、与专业同行的道路。

三、俯身探索实践,活动初见成效

“三公开”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是一个探索、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办学思想解放、总结和提升的过程。

1.“三公开”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主阵地。

“三公开”活动给予了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仅青年教师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中老年教师也积极地投身其中,展现出持续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有了很大的提升,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沉淀和创新,各个层面的教学佼佼者不断涌现。2010年至今,我校共有4人获得省级优秀课、8人获得铁岭市优秀课。在铁岭举办的“三公开”教学观摩会上,6节观摩课我校有3节高质课展示,同时学校介绍了“三公开”活动经验。令人难忘的成长故事不断涌现:50多岁的田老师,执教综合实践课,一改此前照本宣科的执教状态,现在常把课堂转移到操场、校外;他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风筝,一起在外面让风筝飞上天空,充分体现学科理念。问卷中,学生将他列入被喜欢教师之列。“三公开”唤醒了从教30年的首席教师邢丽梅那颗沉寂的心,面对虚心求教的青年教师,她说:“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我也不能吃老本,靠经验当首席啊!”示范课活动,她执教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趣说对联》厚重、大气,颇有大家风范,令人赞赏,值得借鉴。三公开催动了每个人前行的脚步,在激情和梦想中一次次创造着专业发展的奇迹。

2.“三公开”活动成为惠及学生的主渠道。

现在驻足我们的课堂,你会感受到高效优质教学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课堂少了老师的霸气,多了学生的灵气。教师对学生少了几分灌输,多了几分诱导;少了对学习结果的过分关注,多了对学习过程的因势利导。学生对老师少了一些服从,多了一些独立;少了一些盲从,多了一些质疑;少了一些被动,多了一些主动。活力课堂共同成长的过程,已经成为师生心与心交流、精神与精神相通的幸福体验历程。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为95%。

上一篇:编码转换下一篇:财务预算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