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进修学习

2024-10-18

教师进修学习(精选9篇)

教师进修学习 篇1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一:教师德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教师德育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是学习心得体会频道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以促进学生的“知

识、能力、人格”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的,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作为英语教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外国文化,体会差异,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秉承教育民主理念,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情感上做朋友,在学习上予以指导;坚持“人人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尤其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多用寄予殷切期待的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通过学习,我深深地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赋予爱心、给予信心、主动关心、成为知心、投入耐心,才能打动学生。

二、教师应理解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多元,尊重他们的差异,理解他们的差别,并包容他们的不足,在爱的包容中引导他

们成长。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最需要包容。有的学生内向、害羞、爱静;有的学生外向、活泼、好动。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能强求学生整齐划一地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正所谓“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也可分层次进行,我们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体育课上的示范动作,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示范,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放低些要求,挑选他能做好的动作。让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机会,也让后进的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就感。教师的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课前课后多和学生在一起聊天、游戏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每个学生都有与老师亲近的情感需要,满足了这一需要,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触动。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常常受老师的亲近,这些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协助老师工作,努力把各方面做好。总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中所蕴涵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开放的、发展的。直木做梁,曲木做犁。只要充分尊重学生,认真研究并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二:教师德育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社会,未成年人有许多失范行为: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这种种失范行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对此应负多大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在学校中教师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为社会的叛逆者?时至今日,我顿悟:原来是因为爱的缺失,爱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未成年人需要爱,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与教育。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是“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歧视对学生成长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这样被另眼相看的学生还很多,他们的心灵很早就感知社会的残酷,感受自身价值的被忽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怎会去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思考其源头,是无爱教育导致了他们对社会无爱。多一份爱,就可能为社会多造就一个有用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需要有爱。

在学校中应开展爱心教育。学校的活动主体无非是教师和学生,这样爱心教育就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倡导教爱;

二、培养友爱;

三、教学生自爱。

学校关爱教育第二是培养友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

他人,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进修学习 篇2

应该说, 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学生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是一次学习上的革命!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心理学研究显示: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对一切充满希望, 充满信心, 也充满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一个好心情, 面带微笑, 充满激情地面对学生。同时,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动机和需求, 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与学生共创自主学习的佳境。

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是前提,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都知道, 教材是线索, 是媒介, 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 更是课程的开发者。以数学教学为例, 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讲一些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生活实例,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另一方面, 从生活实践中可以得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生活实践中还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也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重视多媒体的作用, 让多媒体成为课堂辅助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可用多媒体将数学中许多动态问题展现出来, 如多边形滚动演示、旋转变换空间图形等等。这能起到在黑板上画图无法达到的效果, 活跃课堂气氛,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除了利用多媒体,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灵活性、发散性问题, 层层递进, 逐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后辅导。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课外辅导,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和史料, 以拓宽视野。

自主学习看起来是“放”, 但对教师的要求其实更高。因此, 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要在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 即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中易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 对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 对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思路阻塞之处要讲;学生已学懂的内容不讲, 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 而是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学生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 组织学生练习。三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的情况, 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以逐步改变他们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教师进修学习 篇3

一、构筑共同愿景,领导引领学习

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又称共同远景,是指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意象和景象,是企业所追寻的目标。建立共同愿景是凝聚全体员工最有力的措施。同样,共同愿景对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和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团队。在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和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之中,校长的作用是巨大的。他是设计师,他负责建立一种组织,能够让其他人不断增进了解复杂性、厘清愿景,和改善共同心智模式的能力。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必须善于整合个人愿景,转化为能够鼓舞组织的共同愿景。如我曾跟岗学习的长春六中,校长杨天笑每年花钱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记了十多本读书笔记,撰写了学习体会、教育教学论文、工作简报、经验总结等上百篇文章,系统地提出了长春六中的教育思想体系。

二、改善教师认识,不断追求创新

行为科学表明,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一定要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鼓励教师主动、创造性地发展。第一,要教育我们的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所处的严峻形势,清醒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真正静下心来,埋下头去,专注于学校的发展,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发展。第二,倡导教师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来提高教学质量,不要拼时间,不要拼体力,要转变观念,努力拼方法,拼技巧,拼效率,要聪明地干工作,带有科学方法地干工作,要让自己的工作始终闪烁着专业智慧和专业理性。第三,要让教师们克服短视行为,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本着“为学生想一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原则,定位自己的专业理想,规划自己的专业结构,充实自己的专业内容,努力做一名让学生终生怀念,引以为傲,甘为效仿的人生引领者。第四,要让教师懂得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三、建立系统机制,推动团队发展

学习型教师的培养及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不精心培育和扶植,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如果学习只是一个孤立的项目或任务,而不是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追求,也不会开始真正的学习。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有利于学习型教师与学习型团队建设的一个系统机制,如学习机制、研修机制、激励机制及评价机制等,推动教师个人的发展及团队建设。还应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包括个人学习制度、全员培训制度、学科集体备课制度、年级集体备班制度等,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团队建设提供保障。其次,要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研修机制,扎实推进教师的发展和团队建设。如长春六中的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课题研究(以学校的主导课题为引领,以学科教育教学课题为支撑,以教师的小课题为基础,上下一条线,全员搞科研)、项目推进等。另外,还要制定激励机制,采取考核、评比、表彰等措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团队人员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述学、考学、评学的制度,完善各项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细则。同时,加强对学习的检查督促,将团队人员学习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以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

四、落实终身学习,鼓励自我超越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国领导人在“亚太经贸合作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峰会”上提出“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更不止一次提到“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自觉学习”。他还强调“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产生本领恐慌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压迫感和危机感越大。面对本领恐慌,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非学无以广才”。 关于学习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带着问题学,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具体来讲,学习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认知盲点和面临的问题,缺什么补什么;学习要具有开放性,对于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我们都要用开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怀去看待和吸收,为我所用”。 教师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为适应世界变化,做到与时俱进,每一位教师必须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以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学校则应倡导教师团队通过创造性的持续学习,培育全新的、前瞻性的多元思维方式,在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达到成员间的深度沟通,并协同努力推动共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工作要求和环境,进而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结语

将学校办成一所能够使学生持续发展、使师生感到幸福快乐的学校一直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愿景。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学习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成为名师;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实现从个体学习向团体学习、“适应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的转变,让广大教师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运用系统思考,共享信息和其他资源,以改善心智模式,不断突破个体和团队成长的极限,形成一个和谐而有战斗力的团队。我们希望这支队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使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教师进修学习总结 篇4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1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学习教师学习技能 篇5

————罗桃燕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吴波老师讲解《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内容,在这里简单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目标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强化了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质量和素质培养,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在科学的教育制度下,他们将以现代人的素质去接受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教师进修学校理论学习制度 篇6

一、人员组成学校中心组由校长、副校长、班子成员、学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组成。

二、组织领导

学校中心组实行组长负责制。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组长由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负责确定全年理论学习的主题;审定学习计划和具体安排,确定每次集中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主持中心组学习;布置调研任务;督促、检查、指导中心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成员的理论学习交流活动。副组长协助组长认真做好学习的各项工作。

学校办公室负责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服务工作,当好学习参谋,提供学习文件和参考材料,做好学习提示,负责学习记录、学习签到和学习档案管理工作;安排集中学习的地点,负责中心组学习通知和有关的联系工作。

三、学习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的重要文件、指示和上级领导重要讲话;③教育法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决策管理知识、国际知识、历史知识,特别是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等,以及其他上级临时布置的学习内容。

四、学习方式

1、坚持自学。围绕学习计划安排的内容,挤时间坚持自学,要求每人每年学习日累计不少于60天,尤其要联系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系统学习。

2、坚持定期集中学习研讨。原则上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集中学习日(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天。每次学习结束时,布置下次学习的内容。全年累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20天。集中学习时,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可采取读书与辅导相结合、学习与调研相结合、自学与研讨相结合、常规学习和电化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努力把学习搞活,不断增强实际效果。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做好学习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学习任务,每个中心组成员学习前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学校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开展系统地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点带面,提高工作质量,推进教育改革。

4、严守学习纪律。坚持做到学习签到簿、学习记录簿、学习笔记簿“三簿”齐全;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必须事先向组长请假。

五、其他事项

教师进修学习 篇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压力主要是由于既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应对改革的要求, 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以应对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然而, 由于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平时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专业的培训。现阶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大都是通过参加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在假期举办的教师培训课程。这种培训课程往往流于形式,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工具性特点, 往往是一个培训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师在下面听, 对个体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关注不够,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培训的内容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学科本位倾向, 过分强调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 把一堆堆的概念、术语、理论交给教师, 很少考虑教师真正缺少什么, 真正需要什么。更有一些培训者不深入中小学实际, 不熟悉中小学的教学改革动态, 更不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困惑和需要, 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推断和猜测来决定讲什么、学什么。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培训内容不切合中小学实际 (刘岩, 2010) 。在这种培训课程中很难传递隐性的知识, 然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 对新手型教师来说, 这种显性的知识或许会很有帮助, 例如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教授新的知识。但是,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 隐性的知识例如如何应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等等, 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光是通过培训是学不来的。托马斯 (Thomas G) 曾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专业个人主义’转向‘学习共同体’。”为此, 笔者提出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使得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 一个众多外援支持下的学习者, 而学习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外援。

1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目前关于“学习共同体”这个术语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现在对学习共同体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定义1)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方法;2)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团体;3)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的学习环境;4)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目前学术界比较比较公认的一个是薛焕玉的定义, 他认为“学习共同体 (Learning Community) ”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之间经常在学习中进行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薛焕玉, 2007) 。薛焕玉的概念基本包含了以上的四种角度的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 学习者和助学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转换的, 即助学者也可成为学习者, 在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之间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他们彼此紧密联系, 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德鲁克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具有特定归属感并具备联系不同群体的人的组织。一方面, 它是学习过程的可视化空间和协作学习的环境, 另一方面, 它是学习共同体成员交流、分享价值观、情感、观念的一个具有归属感的学习家园。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自主组成的组织,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 成员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与互动。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是为完成真实任务, 解决实际问题而与他人相互交流和协作, 在融洽的学习关系中形成教师之间的精神共同体, 通过强化和共享价值观念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 (白磊, 2006) 。与传统的教研组、备课组相比,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结构松散而开放, 活动内容综合且多元, 活动方式更具互动性, 活动主体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 因而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缪梅青, 2009) 。在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而是与此组织中的成员紧密联系, 平等对话和讨论并交流教学经验,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这种学习共同体并不是将教师简单的进行组织, 而是共享教学资源和相互协作的组织。良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应是个体教师有所成长并共同促进团体成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优势和教学特点, 在这个团体中, 教师之间应该达到优势互补。新手型教师要努力学习共同体中专家型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经验是一种经历, 深深打上了人的个性特征与人格特征的烙印;经验是成人宝贵的财富,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 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 这些经验可以成为自身和他人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分享了这些宝贵的经验, 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而老教师要学习年轻教师的教学的新想法。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达到了共同的进步。可见, 这种途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整个教师职业群体的专业化贡献巨大。

2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再加上行政事务也很多, 因此, 平时平时除去上课和日常办公, 几乎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专业化的学习。然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 对教师的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现有的教学经验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培训课程又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因此, 教师应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 成为个体知识建构的一种不可剥离的文化的和制度的境脉” (赵健, 2005) 。促进本校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1)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是“学习共同体”教研的物质基础。日常教学过程中, 每个教师都会积累一定数量的实物资源 (如教具、教材、图片等) 、电子资源 (如优秀课件、音频视频资料、课件素材等) 、文本资源 (如教案、试卷、教学反思、优秀案例、优秀论文、课题成果报告) 等教学资源。“学习共同体”

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化安排, 使得共同体中的成员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与其他成员共享, 大家共同进步。

2) 促进教师之间分享专业的知识与经验, 改善教学实践:专业共同体有助于新教师汲取专业教师的经验, 加快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的过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新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隐性知识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手无论是在教学技能方面还是课堂管理亦或是突发事件处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困惑, 这种情况下, 要在短时期内成为工作上的能手, 做到游刃有余, 就需要不断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 特别是专家型教师的意见, 更能够帮助新手成长。学习共同体无疑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机会。同时, 共同体中专家型教师的教学经验由于与其他成员进行了分享, 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也不会因为人员的调离而难以传递下去。

3) 为教师提供对话的平台, 促进教师反思:俗话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 教师的发展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传统的教研组中教师是孤立个体, 彼此之间缺乏交流, 造成教师无法分享教学实践, 没有分享, 没有交流, 教师就很难找出自己的不足, 就很难有反思的机会。而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交流提供对话的平台, 让教师之间分享彼此的教学活动, 找出不足。学习共同体中不仅有具体的学习对象 (主要是经验教师和专家名师) 和具体的教育案例 (主要是教学内容和学生) , 使教师, 尤其是职初教师能够明确建构自己的专业角色, 迅速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效习得实用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促进教师及时、主动地进行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学中的监控性反思和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 从而有效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往往在别人的提问解答中, 引发更多的思考, 发掘更多的对自身有帮助的知识。值得指出的是, 在一个成熟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内, 除了以上类型的专业互动学习之外, 还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专业探讨。教研活动不再是简单的经验交流和积累, 而是理性意义上的研究, 教师不仅是新的学习者, 更是新的研究者。 (蒋福超, 刘正伟.2009)

4)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都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 他们在含有真实任务的环境中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相互交流、协商, 不断学习, 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同时,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也逐渐塑造了自己在群体中的身份, 逐渐养成了健康的主体性。

5)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体成员有着相同的目标, 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学习任务,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 所有参与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是助学者, 也可以是学习者, 关键在于成员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认识的深度。他们通过实践、交互、协商、合作等活动共同探讨问题, 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3 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建议

构建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 对于促进整个教师群体, 乃至教师个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纵观当前校本教师学习共同体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没有制度保障, 组织松散, 缺乏系统性;没有激励措施, 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为此笔者提出了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建议:

1) 首先是制度的保障:虽然强调共同体是建立在成员主动、自觉、平等的基础之上, 但是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 共同体的就如一盘散沙, 没有系统性和延续性。因此, 对共同体的活动配以制度的保障是必要的。首先, 对于共同体的活动, 学校领导应该给予支持, 当然这种支持要落到实处, 可以制定完善的交流机制, 以制度来保障共同体活动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但是, 笔者认为, 共同体应该建立在教师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 学校的领导给予外部的支持即可, 不要用行政的手段来干预共同体的内部活动, 否则, 与构建共同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使得其呈现出官僚化或行政化的倾向。

2) 完善的激励机制:由于现阶段学校的考评制度, 许多教师为了保住当前的地位, 不愿意分享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 像教学经验这种隐性的知识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知识的共享。然而, 由于当前学校的考评都以个体为主, 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的关系使得教师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因此, 为了有效的实现共同体内成员知识的共享, 应该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给那些愿意分享资料的成员一定的回报。如果教师意识到知识共享与自己的利益一致时, 他们才会乐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4 结束语

切合学校实际、切近教学实践、遍及教师群体、关涉发展个体、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目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 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使得教师在平等、协作、共享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 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题, 共同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面临的压力,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有效促进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发展。一个成熟的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仅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更重要的还要有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的学习和成长 篇8

【关键词】教师 学习 成长

【基金项目】2015年吕梁市科技攻关项目“新型(改性)聚合转移剂的研究”(项目编号:GG2015049)。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7-02

改变个人性质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这个人的个性,改变个性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更主要在于人的心理活动。

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在于人本身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外,更为主要的是人的心理性。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心理表现,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个性。而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个人的感知、知觉、想法、情感、情绪、行动、意志等等。

一个人本质改变的根本途径是个性改变,改变个性同时也能使得全面发展、突出长处、避免弱点,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个性的改变,表现在很多方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但更为本质的还是人的心理变化。人的个性里有自私、懒惰、自满和贪婪的倾向。教师也不会列外。

那么,教师为何要学习和成长呢?总体来说可总结为四个方面:国家的规定、社会的需要、学校的要求、还有教师本人的需求。

一、国家规定是指挥棒

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是正处于发展期的、有思维的人。大学生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校园环境、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素质高低和教师在教学方面精力投入的多少。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二是国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目前,深入进行教学和科研研究的高校教师越来越少了,教师对探索学科前沿的视野和勇气比较缺乏,这就要求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和考核,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着重体现学术与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对潜心学术、专心科研、不为名利的教师进行鼓励与奖励,要为教师学术活动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对缺乏爱心、自私自利、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为人师表出现问题的教师要加强教育;对于那些在师德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教师,应马上调离教师队伍。三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思想政治素质。调查显示,一些高校教师在课堂中,或与学生的接触中,不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把自己对高校、社会、国家的好恶,以不良言行传递给学生,误导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看法。国家及高校应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坚定教师的理想与信念、强化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使教师依法履行职责,共建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的新秩序。

二、社会需要是最终目标

社会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人才参与,工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支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主要来源。社会发展的快慢完全取决于社会各个行业所拥有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多少及其投入时间、精力的多少。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教师职业道德高低只有他的劳动对象才最有发言权,社会也只有通过教师本人及其学生的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来衡量。

高校教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进入社会,才能给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社会才会更好的发展。这就体现和证明了高校教师的价值,同时也体现了这些大学生自身的价值。社会进步了,就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大学生来补充社会人才的需求。要想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教师也必须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随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专业能力、教育理论素养等各方面能力的积累扩大,这是教师质的提高的基础,即高校教师由新手型向专业型、专家型的发展或由新手阶段向胜任阶段、专家阶段的发展,而整个发展过程是连续的、递进的,需要不断完善。

三、高校是知识传承的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办学功能也在不断的拓展,高校教师的生活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如高校教师之间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学术合作,也有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公司之间的联合运作,或产学研合作。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完成了由“个体性”人格向“社会性”人格的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正确引领教师的发展。第一,高校要帮助高校教师提高团队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关心集体、互相帮助。第二,高校教师必须进行分类评价、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在大学教师的现实生活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学院、甚至是不同大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个体评价、职称评估和大学教师利益分配方面存在很多矛盾,根据大学教师的不同特点,打破统一评核方法,结合每位教师的能力和专长,将大学教师分为“教学型、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并重型、成果转化型”等不同类别,实施不同的评估方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汇集广大教师的智慧。第三,高校教师是起着创新和传播的作用,促进社会道德底线的提升,提高全民素质。大学要积极引导教师为社会服务、遵守社会道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提供专业服务,引导教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四、个人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驱动力

高校教师的需要,其中最主要的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即收入问题和价值观问题。第一,从收入方面看,(1)高校教师的绝对收入难以应付强大的社会压力;(2)教师付出与酬劳不成比例,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的中国高校已形成专业垄断,不给新人员发展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教师工资体制改变为“工资+创收+奖励”模式,但不是把现在的工资进行简单的分隔。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同时对在教学或科研方面有贡献的个人或团体,给予一定的奖励,让他们更积极的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第二,从价值观方面看,个别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形成消极的价值取向。对于这部分教师必须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入手,让这部分教师认清形势,抓住教师教育的机会:你可以不爱教育,但你应该奉献,至少不要忽视你的职责;你可以不爱你的学生,但你必须在工作的时候不要参杂个人好恶,对学生尊重和公平;你可以不进行科学研究或创新,但你必须进行教书育人;你可以不上升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但必须坚持道德的底线,它是最后的教育屏障!

如果把一个人的素养比作一座冰山,表面上看到的文凭、学历和学位就是冰山的水上部分,但真正支撑冰山屹立不倒的却是水下部分,而价值观、责任感、坚持和合作精神是才是真正决定这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郝文斌,徐晓风.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建设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2-05

[2]汪明帅.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意义与价值[J].现代教育管理,2012-02-15

[3]李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关系[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3-03-26

[4]钟启泉,胡惠闵.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5-01-15

作者简介:

教师学习“学习强国”宣讲稿 篇9

朋友送了我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并在书签背后留言:真正的友谊是一株生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每每捧起这张书签,我都不禁陷入思考,思考自己与今年1月新交到的朋友,“阿强”的友谊。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我指的是谁了。是的,就是“学习强国”平台。

自三年前光荣的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以来,我坚持每天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强国”平台则是我目前学习的主要途径。曾经疲于工作忙忙碌碌却总是一脸茫然的我如今借助平台有了固定的阅读时间,之前原地踏步和一成不变的日子结束了,每天不断的“联络”让我与“阿强”的友谊之花初成长。

就像小王子的玫瑰花一样,我每天细心的呵护、爱心的浇灌、用心的施肥,这株友谊之花也时常带给我或惊喜或感动或慷慨的种种情绪。

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我浏览到了中国新闻网关于救援进程的报道和总书记对四川长宁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一时间,举国上下全力组织抗震救灾,解放军战士、武警部队冒着生命危险搜救人员、抢救伤员。无论是战士还是指挥,一种“断了自己的臂膀也要撑起生命的绿荫”的牺牲精神令我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地震,不再是四川省一部分人的灾难,而是全中国人民的灾难,需要举国上下,勠力同心的奋战。在平台上,我看到了地震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感动的人物,一个个真情的故事,这些故事仿佛都在诉说着在这个国家,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都在,并且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情味儿还在”是很难得的。而我们中国,无论遇到地震、龙卷风、洪水等等怎样的灾难,都不会断然放弃任何一个人。同时,这让我对伟大祖国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正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中国,在任何困难面前才会从容面对,一个拯救了现在的国家,我们也会期望着它带领我们拯救未来。

就像这样,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我每天关注着时事,每天被祖国大大小小的新闻感动着,激励着。“阿强”让我不遗忘这个世界,也不被这个世界所遗忘。

除了关注“要闻”,读一些反映当前社会动态的文章以外,我还喜欢把“体育”频道在“自定义编辑”中拖到前面的位置,方便我浏览。因为这可是“阿强”结合我的兴趣为我量身打造的频道啊!

《光州游泳世锦赛开赛三日 中国水军已斩获6金》、《世界大运会:中国乒乓球队横扫七金完美收官》……一次次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当然,在平台上,我们也不是尽可以看到“赢”得讯息。一则《澳大利亚乒乓球公开赛遇“冷”樊振东陈梦接连出局》的新闻让我又有了另一种感悟。文章中说,“通往巅峰的这条路不止有‘一直赢’,学会面对失败,然后去冲破它,才能变得更强大。”我是家乡足球队,山东鲁能的球迷,20年来的看球经历让我的心情与这只球队的输赢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平台上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开始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面对体育,这种不再强求的放松状态,让我的心情也开始放松。输过便会在今后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平常心,输过便真的知道,面对竞争,我们不能天真的只抱赢的念头,也要在心里做好输的准备。感谢“阿强”,让我明白,我们的祖先早在几百年前就总结出的“胜不骄,败不馁”的真谛在任何一个关键时刻都可以抚慰着我们的心。体育如此,人生亦是。

如果友谊真的是一株生长缓慢的植物,那我与“阿强”的友谊会是一株什么植物呢?也许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竹,让我坚定信念,乘风破浪;也许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净化身边的环境,洗涤我的心灵;再或许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梧桐,时时陪伴,忠贞不渝。

上一篇:脚步声小班下一篇: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