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欢晚会

2024-08-19

联欢晚会(精选12篇)

联欢晚会 篇1

国人耳熟能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开始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春晚”以每年数亿的观众规模创造着收视奇迹,并且能够达到其他电视节目难以匹敌的高收视率,毋庸置疑地成为每年度最受瞩目的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和依莱休·卡茨自20世纪70年代初便开始关注并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媒介事件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深入地研究了“媒介事件”及类型、特性、表现和效果以及就“媒介事件”的出现、它所引发的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笔者以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为范本,根据戴扬与卡茨关于媒介事件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媒介事件的界定及在媒介事件进行过程中各方面的互动,并对春晚的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

1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事件

戴扬与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中,对“媒介事件”这样定义:“媒介事件”指的是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1]。又可称之为“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文化表演”。作者也从三个方面界定了媒介事件。从符号关系学来说,仪式干扰了日常正常生活:“媒介事件”与一般的电视播出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媒介事件具有非常规性,也就是说媒介事件是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是对习惯的破坏。这种干扰又具有垄断性,几乎所有频道撤掉平时节目而满足重大事件的播出。这时电视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究其定义来看,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电视直播事件,从除夕夜的北京时间8点起到大年初一的凌晨,春节联欢晚会陪伴着亿万中国人跨年,天涯海角的人跨越了空间感,守望着同一家电视卫星发出的讯号,共同见证新年的到来。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11个频道播出:CCTV-1、CCTV-3、CCTV-4、CCTV-13、CCTV-14、英语新闻频道、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俄语国际频道、高清频道。25个地方卫视转播:北京卫视、青海卫视、深圳卫视、江苏卫视、海南旅游卫视、云南卫视、吉林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江西卫视、湖南卫视、黑龙江卫视、河北卫视、山西卫视、贵州卫视、山东卫视等。这种绝对垄断性造成观众被“邀请”,亦或可以说被“强迫”来参加这一特殊电视仪式。

从语义学来看,仪式也恭恭敬敬地对待神圣的事物:媒介事件的组织者是媒介与之合作的公共机构,他们代表着社会核心,代表舆论一致的价值,具有博得我们注意的权威。这些事件的播出是在崇敬和礼仪的氛围中完成的,这种仪式事件维护组织者给事件的定义,解释事件的象征意义,只有很偶尔的分析干预而且几乎不带任何批评。春晚本身是一个表演体系,通过象征国家含义的符号,将中国主流价值观念隐含贯穿其中,建构国家形象。

从语用学来讲,仪式需要忠实观众的反应。事件使巨大的观众群心驰神往,人类共有的经验使观众彼此合一,与社会融合。观众积极投身于媒体创造的欢跃的节日庆典中。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团圆祥和的氛围下,守望在电视机前的千万家庭,跟随着春晚华丽的舞台效果,跟随着主持人对祖国的赞美,跟随着主旋律歌曲的摇曳人心。这一典型媒介事件中观众全身心投入,并跟随着电视节目所设定好的节奏情绪起伏,“沙发上的土豆”在这一重大媒介事件的感召面前,虚弱无力。

而对于央视春晚的媒介事件的脚本归类,似乎很难将它归入到“竞赛”“征服”“加冕”中的任意一类。笔者认为央视春晚更接近于“加冕”脚本。“加冕”对应着韦伯三种权威类型的“传统”,“加冕”反应的是过渡礼仪的秘密,使社会和文化与自然对抗。它向社会唤起文化遗产,重申社会和文化的延续,邀请大众的评估。在加冕中,观众扮演的角色类型则是中心价值的认同者和效忠者。央视春晚意在对传统的重立,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有效宣扬,旨在合理教化民众。

2 央视春晚的三方合作

三方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媒介事件,“每个方面都必须给予极大的认同,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其他投入才能使一个事件顺地成为电视事件。”[1]第一方是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第二方是组织者,负责收集元素并拟定事件的历史意义;第三方是电视台,通过电视手段对元素重新组合,完成事件的再生产。

央视春晚同样有三方合作,首先,要有对春晚感兴趣的观众,在除夕之夜,人们凭借着这种守岁方式庆祝古老节日,它把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小规模聚会转化为全国电视观众一起过年的电视仪式,是对中国传统春节的一种理想期待。其次,要有媒介事件的组织者。从历年春节联欢晚会可以看出,春晚的组织者是央视和导演身后的看不见的巨人——国家,传播着家庭、传统与主流价值观。最后,要有媒介事件的表现者,也称之为媒介事件的“表演”。电视是大众仪式的主要演员,既要表现事件,又要向观众提供节日体验的功能性替代。在节日前期的对脚本事件的报道,营造气氛;在节日到来时,收视时间不再是一种干扰而是一种高潮,观众被酝酿起来的期待、紧张得以释放,使电视充当了一种“临界”的角色,把观众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在节日结束后,又将观众送回日常生活。

央视在春晚中的功能远远超过了对媒介事件的直接反映,同时扮演组织者和主演,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春晚的主演。往往是能够弘扬社会主旋律的个人,如航天英雄、抗洪英雄、重大社会事件中的杰出表现者。这些人莫不是展现了一种超凡魅力,体现了“征服”的力量。二是春晚中的主持人表现。2014年央视春晚延续了以往的主持人阵容,似乎并未打破观众的期待;同时,主持人串词的千篇一律也为观众诟病,观众不会在其中发现任何悬念、意外。他们在串词中的赞美、忠诚无疑与整个春晚气氛是融合的,但是召唤民众的力量略显微小。三是仪式化的零点报时和《难忘今宵》。零点时刻是庄重神圣的,在零年钟声敲响前夕,主持人与演员与观众一起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可以说这是春晚中最仪式化的一幕。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屏住呼吸,跟随着主持人的节拍,祈祷着新年的到来。在这一刻,电视仪式达到高潮。在晚会结束之际,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响起,意味着春晚的结束,也意味着将观众送回现实生活。这些类仪式化的表现,体现了春晚作为一种电视仪式的基本属性,这种规则性与规律性使得观众熟悉,适应并产生期待心理。

3 春晚的传播效果

媒介事件对现实的冲击和对大众行为的影响,在戴扬和卡兹的眼中“类同于萨满的言语治疗”。他们把这种过程称为“萨满教化”,通过萨满式的治愈,人们可以自然产生一种类似宗教式的崇拜和热情的社会氛围。借助电视,这种氛围的传播可以从大众场所进入到个人家庭。春晚的高收视率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媒介事件传播效果的惊人。但是,随着受众选择的多元化,对于春晚的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很多观众将对春晚的感情形容为“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也意味着传统媒介事件“萨满教化”式的传播效果在减弱。

笔者认为春晚的最大症结在于其模式化,虽然节目内容各异,但是给人感觉却是大同。一个民间节日,在国家作为组织者来安排庆祝时,它代表的是一种国家意志,而庆祝形式也被成功改造成了一种国家仪式,所以它的模式化也是一种必然。春晚上的歌舞表达是程式化的,它刻意营造的是没有任何瑕疵的盛世景象,多年重复之后,只会让民众有一种不真实和疲劳感。主导其中的是一种单一的、平面的思维模式,这也是春晚遭人诟病之所在。

参考文献

①②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联欢晚会 篇2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亲爱的各位同事!

男: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光,我们首先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事道一声 合:新年好!

男: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女:开开心心,和和美美!

合: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男:红红火火过大年,欢欢喜喜迎新春,过去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我们金属结构分公司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女:告别XX,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台语昂,走进XX,我们将更加鉴定信念昂首阔步,走向等价辉煌的明天!

男:金属结构分公司主办的XX年“迎新年”元旦联欢晚会,今天下午在这里隆重举行。

女:希望我们的元旦联欢晚会能给大家带来节日的快乐合幸福!

男:让我们对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女:首先,让我们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分公司经理:李经理致贺词!

男:谢谢李经理真挚坦诚的致辞,我们会以经理为核心,紧密团结,为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女:

1、下面我宣布,金属结构分公司“迎新年”XX年元旦联欢晚会现在正式开始。首先,有请分公司于书记、李云川经理给大家演唱歌曲《东方之珠》!男:

2、一篇诗词可以道尽人间沧桑,一首金曲可以传唱千古历史,一个声音可以响彻万人心声,那是一段感情的诠释,这是一个声音的呐喊,下面请欣赏车间崔鹏崔师傅带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有请!

女:

3、每一次听这首歌都会有新的感觉,一首老歌就如一壶醇酒,暖入心口,回味悠长。不论失落还是伤感,不管欣喜还是感动,人生就是有许多令人心灵触动的时刻,听这首歌的感觉就是如此。让我们曾经有种感觉,放在心中让它成

为永远吧。下面请欣赏郭经理、陈经理带来的《萍聚》。

插入游戏

男:

4、十次春秋的更替,十载辛勤的努力,三千六百多次的日起日落,造就了今天的辉煌,十几年企业人的奋斗,己任领导的辛勤耕耘,几百个日的斗转星移,奠定了今天的成功,请欣赏郭亚荣带来的诗歌朗诵《我与企业共成长》。女:

5、每次听到这首歌就会把我们的记忆带到那个经典纯真的年代,一个乐队的组合带给我们太多的年轻回忆,这是属于70年代的人的偶像,清泪的节奏感加上经典的舞蹈动作,把属于那个年代的青春魅力尽情展现出来,下面有请梁金波演唱歌曲《爱》。

男:

6、他渴望理想,就像鱼儿渴望大海 男:他渴望成功,就像鸟儿渴望天空 女:然而,挫折是旅途的绊脚石,挫折是人生的暴风雨,挫折有事一笔财富,挫折让我们品味到成功的精髓。

女:面对挫折,我们不沮丧、不悲欢、不放弃,让我振作起来,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的从头再来,下面有请李经理为大家演唱《从头再来》。

女:

7、双簧是我国的传统曲艺艺术,幽默风趣。下面有请我们的岳小藤和赵新平带来的小品《双簧》。请大家热烈欢迎!男:

8、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 你的爱将与我同在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 歌声交会你我的爱 每个人都需要掌声,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 26号选手刘加华,他参赛的曲目是《掌声响起来》。

插入游戏

女:

9、国泰民安,和谐,离不开我们的和平使者,绿色军营铸起钢铁长城!

下面有请赵新平为大家带来一首《军中绿花》。

男:

10、到了某个年纪你就会知道,一个人的日子真的难熬,渐渐开始尝到孤单的味道,时间在敲打着你的骄傲,过了某个路口你就会感到,彻夜陪你聊天的越来越少,厌倦了被寂寞追着跑,找个爱你的人就想托付终老!她终于等到了那个人,下面有请郭亚荣为我们带来《终于等到你》。

男:

11、寒风吹起细雨迷离,风雨揭开我们的记忆,回想起爱情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才知道生活过的有多么的惬意,承诺的太多承担不起,浓浓的情谊都化为一句:《爱你一万年》。

女:

12、你听见过海的声音吗?你想分享大海的力量吗?你想感受海的温柔吗?你想凝视水兵脸上安祥的微笑吗?下面有请于书记为大家演唱《军港之夜》。女:

13、整齐坚定的步伐,展现着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干净利落的姿态,展现出军人的卓越风姿,请欣赏有王小飞、张萍萍、史学颖、李漫漫带来的舞蹈《军中姐妹》。

女:

14、爱情的风往那吹?砰然的心为谁动?爱被吹走了还要不要回来?这一切的问号可怎么打开,下面请欣赏孙俊、张慧带来的《风往北吹》。

女:

15、因为爱情,才有了那么多名垂史册的传奇故事;因为爱情,才保存着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因为爱情,世界上的玫瑰才开得更加的美丽;因为爱情,再远的道路才不会一个人来来去去。这就是《因为爱情》,下面有请师秋月、唐慧栋带来的《因为爱情》。

男:

16、一个平凡的故事,只要有好的理解一样可以很生动,看你是要幽默会写而富含寓意的还是感人肺腑揭露丑陋的,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王金峰、李旭伟欣带来的哑剧《门诊室的**》。

女:17生命虽只是沧海之一栗,但我们却因为他们不枉此生,困难时一个轻轻的拥抱,伤心时一句浅浅的问候,高兴时一记温暖的拳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需要什么,他都会在你身边默默地支持你,祝福你,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朋友。如果此时你的朋友就在你身边,请你举起你的双臂给他一个拥抱,下面有请孙俊、张恒、吴慧庆一起来唱这首《朋友》。

男:

18、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齐心协力,锐意进取 甲: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收获!

乙:展望即将迎来的一年,我们满怀憧憬,激情澎湃

甲:一个壮观的事业等着我们去挥洒智慧和才能

乙: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没有什么能动摇我们

甲:我们满怀信心,开足马力

合:奔向更加辉煌的XX年!

合:让我们相信金属的《明天会更好》!

男:金属结构分公司XX年“羊年欢乐年”元旦联欢会到了与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

女:让我们共同住院大家在心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男:祝愿我们金属结构分公司在李青山经理的带领下更加繁荣昌盛,再攀高峰!女:让我们踏着新的一年的欢庆古典,为金属结构这个正在崛起的浦东,放声歌唱,金属结构分公司的明天一定会灿烂辉煌!

男:金属结构分公司XX年“迎新年”元旦联欢会到此结束!

春节联欢晚会怎样对待观众的批评 篇3

关键词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批评模式创新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1983年到现在,已经办了二十几年。多年来,人们在赞扬它、企盼它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议论它的某些缺憾。与往年一样,2007年的春晚一结束,关于它的评论就纷纷见诸各种报刊、网络,人们平常三言两语的品头论足更是无以计数。其中,一位自称常年采访春晚的记者说’毫无疑问,春节晚会开始走下坡路了。甚至连一点回光返照都没有。舞台是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了,内容却越来越单一,娱乐越来越少,政治越来越多,藝术越来越少,功利越来越多,尊重越来越少,束缚越来越多,模式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少,意见越来越多,改进却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长,快乐越来越少,花钱越来越多,叫好越来越少……。还有人认为,春晚需要脱胎换骨,彻底改头换面或推倒重来。

面对这些批评和质疑,电视创作者或全盘接受或不屑一顾或茫然困惑。2007年的春晚,更是出现了“一台晚会,两种声音”的现象:即观众质疑,导演满意。应该说,能否认真、辨证对待观众的批评和意见,关系到春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一、春晚收视率和关注度的下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对春晚的批评表明广大观众欣赏水平和口味的提升,也表明日常节目水平的提高。

随着时代的前进,当初春晚获得成功的某些客观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观众的审美需求由“饥不择食”变为“食不厌精”,日常电视文艺节目的水准普遍提高,观众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平时大鱼大肉吃多了,就不一定都对过年期间的这道春晚“视听盛宴”那么热衷和感兴趣了。春节期间人们除看电视外,娱乐方式多种多样,观众的兴趣在分流。就像现在人们过年也不定非吃饺子、汤圆、放鞭炮不可,春晚也不是人人都离不开的东西。这些现象的产生,应该说是社会的一个进步,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时,虽然晚会类节目收视的下滑已成为趋势,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春晚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仍会保持相当高的水准,收看春晚仍然是众多观众除夕之夜的娱乐和休闲选择。

二、批评是春晚改进、提高和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一个节目,如果没有批评,这不一定是好事。观众对春晚的批评,至少表明他们对节目的关注和期望。况且,也有不少观众用爱护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春晚。另外,二十多年来,春晚也在不停地尝试着改进和创新,如邀请港台明星,改“茶座式”为“广场式”,设立分会场等。应该说,这些举措的出现,观众的批评功不可没。退一步说,即便所有观众都对春晚褒奖有加,也并不意味着节目就可以止步不前了。

大众本身具有多种欣赏需求,并且这种需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大众的需求又是节目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作为晚会的编创者需注意的是,对观众反馈的需求信息要进行理智、清醒、科学的分析,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并以敏锐的艺术眼光和创造性的编创能力投入晚会的创作。

三、正确看待批评中一些极端和过激的言论,在尊重大多数观众心理需求、艺术创作和传播规律的前提下创新。

(一)春晚创作理念上最大的焦点在于模式化与创新之间的选择。

求新似乎是观众的永恒追求,求新也似乎是任何一个导演的旗帜,但是导演们的求新并不总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一些观众对春晚采取吹毛求疵、一概否定的态度,在他们眼中,节目无是处,已到了病入膏肓、无药可救的地步,要么推倒重来,要么停办。其实,春晚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内在规律,我们不必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

春节联欢晚会乃至综艺晚会的模式化和创新的矛盾可以说是由电视文化的品性所决定的。“电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迥异于传统文化,其特点是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文化传播。商业文化的影响使得电视追求高收视率,追求高收视率必然要注意大众的欣赏口味,两者的影响使得电视综艺节目需要保持让受众熟悉的模式,需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作为载体,甚至可以经常重复某些大众喜爱的作品。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怀旧或回顾之类的‘歌组合’、‘名曲联唱’等经常粉墨登场,也可以说就是这种文化机制的一种体现。”

针对春晚的现状,有人以美国综艺晚会虽曾盛行时却最终走向消亡而断言春节联欢晚会应当速死,也有人以日本的红白歌会风行几十年长盛不衰而言春晚正值青春期。外国的电视实践经验能给我们以启示,但带不来包治百病的良药;如果缺乏自己的判断和理性思索,只会得到莫衷一是的妄言。

(二)模式具有内在合理性,不必一味否定。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限定与束缚,如同古诗,其魅力就在于从严格的局限中寻求艺术创作的最大自由。歌德曾说过:在限制中才显出能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在实践中,模式的稳定性与审美的求新性构成了不可回避的矛盾。

春节联欢晚会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加以彻底地改头换面,就会打破其自身的规定性,这就不是春节联欢晚会,而是别的东西了。连续主持了多届春晚的赵忠祥认为,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传统的模式并没有什么不好,春晚应该“旧瓶装新酒”。他说:“只要叫春节联欢晚会,只要围绕春节和联欢做文章,那就只能在传统的模式中装上新的内容。既然春晚的形式已为大多数人接受,总导演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巩固与完善已经形成的模式——茶话式、联欢式、综艺式、喜剧式,多年前老导演黄鹤、邓在军摸索总结出来的春晚现场直播这种形式,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电视规律、符合中国老百姓过年时的心理和感觉的,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这么多年来,不少总导演包括黄一鹤本人也曾想换一种形式,有些导演在参加招标时也曾提出过这样那样出新的想法,但最后仍然离不开、跑不出这个从开始就形成的定式,仍会循着传统的轨迹,完成一个新的轮回。”

春晚是由当代电视人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民俗活动,其内涵与特定时间、特定主题、特定对象、特定载体有着密切关系。春节联欢晚会的内在要求和要素是“春节”、“联欢”和“晚会”六个字。

“春节”主要指节目的播出时间。春节联欢晚会是在特定的时间——春节(除夕之夜)播出的,是家人在一年的忙碌、辛劳、分离后围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欢庆节目的氛围中收看的。离开这一特定时间,春晚将失去“新民俗”的本义,其影响力和关注度将大为下降。近年来一些省级台在春节晚会上投入很大,节目质量也较高,但大都一播而过,收效甚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播出时间的错位:离开了除夕这一特定时问,晚会主持人再多的“新年祝福”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

鸣。湖南卫视已意识到这点,将2007年的春晚安排在“小年夜”这一特定时间播出。有人对晚会的“舞台+直播”的模式进行质疑,主张要“电视春晚”而不要“舞台春晚”,改变直播形式。其实,在辞旧迎新的时刻,直播手段的运用给人的真实冲击是再好的录播也难以达到的,不过现在严格到以秒计的精排严练已经使得这种传播方式带来的信息鲜活和艺术创作的灵活度大为降低。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主持人们在背对联时纷纷出错,受到各方的指责。但我们宁要这种瑕疵,也不要那種事先录好的精准和完美。

“联欢”主要指节目的主题和收视对象。晚会可分为两大类:专题类和联欢类。二者的主题和观众存在差异,专题晚会对主题的要求是明确的,不同的专题之间的主题可以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但春晚的主题相对而言来说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不同的年份而改变主题的基本性质,联欢晚会不像专题晚会有特定对象,而是以全球华人和中国各族人民联为一体,普天同庆,共享狂欢,体现出最具包容性的、最广泛的“联欢”。“从文化渊源上考察,晚会作为古代人欢庆节日和丰收的重要形式,其中喜庆和祈福的情感诉求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延续到今天的电视上,晚会的这种功能仍是其主要特征,也是晚会‘模式’中必须坚守的内在精髓之一。”很多年以来春晚的定位离不开喜庆、欢乐、祥和、团结、繁荣、富强、亲情、友情这些内容。这些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春节晚会这一新民俗赖以存在的基石和它最深厚的内涵价值,是春节晚会不能放弃的核心。

“晚会”主要指节目载体。有人批评春晚是大杂萃,不过是一个个节目的简单串联。其实,以综合性、兼容性为特征的综艺晚会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元的功能、多样的风格、综合的手段,可以承载“新民俗”的意义,可以传达和表现四海一家、普天同庆的节日气氛。

所以,春晚作为“新民俗”的内涵就是“春节”、“联欢”和“晚会”,必须坚守这一点,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春晚即使“难办”,也要“年年办”。

(三)创新的空间主要在于创作主体观念的更新和水平的提升。

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尽量满足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只有常变,才能常新,才能赢得要求和品位越来越高的观众。一台好的电视春节晚会,应当是在充分尊重广大电视观众特殊的节庆心理的前提下,在保持晚会自身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改造,在保证晚会整体性的同时,增强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肯定模式的价值和合理性并不是承认春节联欢晚会的形式是凝固、僵化的,相反,我们认为春晚的内容和形式是可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关键在于创作主体观念的更新和水平的提升。

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上。历届春节晚会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精美花哨的舞台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包装,而是那一个个感,人的歌舞、小品和人物故事,是一个个有特色的精品节目。编导惟恐节目太少,总是使劲往里装,有些节目一味压缩,晚会节目如走马灯似的更换,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没几个,难以保证其艺术表现效果。因此,晚会节目不在量多,而在精,不能为追求节目数量而降低节目的质量。

当然,要提高单个节目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要求赵本山每年都有惊世之作。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至少有两个:

第一,中央电视台真正“开门”办春晚。这一点在2007年的春晚策划中提出了,但是否真正落实到位了?2007年9月,2008年春晚公开向全国征集节目,包括歌曲类节目、语言类节目、民间绝技绝活和欢度零点的方式等四个方面,这种选择节目的机制有利于广大创作者和观众的参与,值得肯定。但多少年来,春晚选拔编导的机制却没有什么改变,春晚的总导演十分有限,转来转去就是央视文艺中心那些人,所谓“招标”也只在央视内部进行,包打天下。始终跳不出这个圈子,春晚的活力也必然受到影响。

联欢晚会 篇4

羊年春晚总共有23个节目使用虚拟视觉应用, 虚拟设计与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虚拟元素的设计与节目理念的表现的统一:通过虚拟手法不仅限于视觉层面的体验而是更加具有深意地体现节目的主旨, 赋予了更加深层的含义。

虚拟元素的设计与舞台的完美结合:将虚拟元素与舞美灯光、节目内容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虚拟优势, 创造出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效果。

1《2015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虚拟作品 (建议在有wifi条件下观看)

虚拟元素的设计与大屏幕视频的配合:在设计初期, 把虚拟元素和大屏幕视频元素作为整体考虑, 整体设计, 使现场环境呈现出整体的视觉效果。

一开场

根据2015羊年春晚“共筑中国梦, 家和万事兴”主题, 在开场环节中创作了“年味剪纸墙”、“金属主题字”和“羊年窗花阵”三番虚拟内容。

2“年味剪纸墙”

根据现场舞美对“年味剪纸墙”进行了结构变化, 将“羊年窗花阵”在现场空间中大规模进行摆放, 增添了晚会现场的过年气氛, 进一步烘托春节的年味和热闹。三番内容根据设计师与导播、摄像的反复沟通进行了相应细节调整, 在不影响舞台节目内容展示的同时, 使用最佳的镜头运动轨迹和景别。

二节目《多远都要在一起》

歌曲《多远都要在一起》是羊年春晚重点创作节目之一。根据歌曲内容和旋律特点, 虚拟和大屏幕视觉效果统一设计, 力图实现一号厅全场的整体意境效果。场景中使用了“星河”、“云梯”、“水晶船”和“空间门”等元素以突出歌曲的内容主题。

虚拟楼梯的设计, 时而绵延时而断裂, 往复不休, 是爱的继续、爱的追寻。根据最终现场舞美和灯光的实际条件, 利用虚拟黑色遮罩对一号厅进行了大面积的遮盖, 将现场环境降到了最暗, 以此突出虚拟和大屏幕内容中的所有闪亮质感元素。

另外, 在精心设计的两个“空间门”中, 引入了两路现场机位的信号, 分别拍摄歌手邓紫棋的“唱”和“弹”, 在丰富画面效果的同时, 让观众看到更多的现场细节。

画面中的三维造型设计使用了镂空变幻的彩色闪亮图案贴图, 置身于隐约可见的蓝色流动星河环境中, 并在现场舞台区域内设置了由上而下、与真实蓝紫色追光一致的虚拟光柱, 这些虚拟的视觉设计从舞台延伸出来断断续续分布在全场背景环境中, 将演播室空间无限地进行了放大, 寓意表达歌曲内容中“爱能克服远距离, 多远都要在一起”的心境。

三节目《难忘今宵》

歌曲《难忘今宵》同样进行了虚拟和大屏幕视觉的整体设计, 相对于《多远都要在一起》打造绚烂的全场效果, 《难忘今宵》则更加注重虚拟和大屏幕内容之间的巧妙配合, 以及动画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换演绎。现场镜头采用多机位切换和视角变化, 全方位地展现虚拟和大屏幕内容。

环绕一号演播大厅舞台背面特别设计了一面虚拟视频墙, 视频墙的内容是由上千个网友演唱《难忘今宵》的视频画面组成, 视频墙中根据歌曲变化而视觉图形和图像内容不断演绎。随着虚拟内容的展现, 机位切换和镜头景别不断发生变化, 以达到“五湖四海共唱”《难忘今宵》的节目氛围要求。

四虚拟吉祥物“阳阳”互动

虚拟吉祥物“阳阳”是央视春晚的第一个吉祥物, 也是在央视春晚舞台上首次应用动作捕捉技术, 用以完成“阳阳”互动主持人、晒晒全家福和发红包等节目需求。

为了让“阳阳”动起来, 动作演员从头到脚穿戴了17个无线传感器, 根据节目需求和现场实地情况设计了“阳阳”的每一个动作和面部表情。另外, 借助全新的渲染引擎技术中的实时动态阴影效果, “阳阳”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看起来更加的真实生动。

除了“阳阳”互动所需的各种空中元素, 另外还制作了用于“阳阳”出场的四合院环境背景, 为“阳阳”增加了更多的动作细节。

家庭联欢晚会作文 篇5

我早已把字条准备好了,每个人抽一张字条,每张字条上边都有写一个要求,上边写了什么,就得表演什么。这叫做“抽签照做”。

我是第一个。我抽到了诗歌朗诵,我向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诵了一首诗歌,随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弟弟还装模作样的拿了一束假花对我是又亲又抱的。

第二个是姐姐。我看姐姐那样胸有成竹的样子,决定给她个下马威,便偷偷跑过去提醒她说:“姐姐,不要太过自信了,那里可有“扭屁股”哦!”姐姐听了,脸色一下子晴转阴,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抽到了“扭屁股”,结果。她抽到的是唱歌,她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用优美的歌声向我们大家演唱了一首《樱花草》大家为她热烈的鼓掌。

第三个是妈妈。妈妈抽到了学猫叫,妈妈尴尬的用手捏住了鼻子,学着我家的猫的样子,仰起头来,“喵、喵、喵……”的叫了起来,把我们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第四个是爸爸。爸爸壮了壮胆,毫不犹豫的拿起一张字条,慢吞吞的打开字条,整个人一下子僵住了,我看见爸爸大吃一惊的样子,凑过去一看,“哈哈哈……是,是学鸭子走路!哈哈哈哈……”爸爸为难的对我们说:“学鸭子走路就算了吧,我在抽一张,行不行?”妈妈严肃地说:“不行,你身为一家之主,不能耍赖哦!”弟弟顽皮地说:“爸爸,你要给我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啊!”爸爸寡不敌众,败阵下来。只看他两肩夹紧,两肘弯曲,脚跟向内靠拢,脚尖向外分开,形成“八”字形,半蹲着,嘴里还“嘎嘎”的叫着,逗得我和姐姐前仰后合,逗得妈妈笑出了泪花,逗得弟弟肚子疼………………

联欢晚会 篇6

阿扁的儿子终于跟上了老爸的步伐,就在监狱惨淡度日的陈“总统”水扁先生几乎被大家快要忘记的时候,他的政治接班人终于在台湾整出了一台大戏:要参选议员的儿子和妓女搞上了。这对于一场漫长的无聊选战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大家都在这湿漉漉的暧昧气氛中尽情地狂欢。

胆小的陈致中

这次的狂欢节是《壹周刊》引爆的,7月21日,周刊用大字做题“陈致中召妓,背叛了黄睿靓”,这是一个很肯定的语气。一贯斯文清雅的阿扁之子、今年6月才宣布参选高雄市议员的陈致中,却惊爆召妓风波!这还了得!

《壹周刊》长期以揭露政坛、娱乐界的黑幕为生,台湾很多政治圈或演艺圈名人都曾经栽在他们手下。其创办口号是“不扮高深、只求传真”。其报道常常夸大其词、耸人听闻,前不久“霸王”洗发水有致癌物质就是它的力作。

周刊指出,7月3日晚上,陈致中与一名绰号“妮可”的高级应召女,在离家不远的旅馆上演了一出好戏。晚上11点多,陈致中的雷克萨斯就载着一个女人,奔向了一个名叫“四季”的汽车旅馆。据当事者妮可回忆说,由于四季汽车旅馆房间附有电梯,陈致中与妮可两人在进入房间前,在电梯前还互相凝视对方数分钟之久,一度失神忘了按电梯。

“妮可”说,陈致中很可爱,因为他是名人,看起来很紧张,从头到尾都不愿意让她离开视线,连入房、退房都由她一手包办。她还问对方是哪里人,陈致中愣了一下说,“我本来住台北,后来搬到高雄。”

妮可今年23岁,长相十分甜美,貌似艺人丁小芹,身材曼妙,打扮相当入时。据了解她是某高职美容美发毕业,毕业后做直销卖化妆品,因为投资失败、缺钱花用才下海,每次约索价5000新台币。妮可入行不到一个月,靠着年轻、身材好,打着大学生资历,虽然价码高,生意却不错。

7月3日当天她穿着超短裙、白色衬衫,跟前“总统”的儿子做生意。妮可坦言不讳表示:“我一直不敢讲,因为我想我说出来也没人相信;我一上车就认出他来,但是还是不敢相信,直到进到房间,灯比较亮,我更确定是他。” 至于妮可是否“认错人”?她强调“不可能”,因为父亲是死忠民进党支持者,每天看新闻,她也曾在购物商场前看过陈致中夫妇,因此不会认错。

据周刊报道,陈致中召妓似乎并非头一回,已养成特殊性癖好,且对象均是俗称“外卖”的高级应召女。位于鼓山区裕诚路上的汽车旅馆住宿价位从3600新台币元到10000多新台币不等,更提供了“全天候登记进房”服务,随时配合顾客时间需求,预估小陈这次“快乐之旅”至少花近万元。

周刊的爆料,在台湾政坛掀起的波浪不亚于当年阿扁被抓,尤其令人惊讶的是,陈致中是在老爸身陷囹圄的时候出去偷欢的,这更让台湾人感到兴奋。

陈致中已经宣布了参选高雄市议员,召妓丑闻一下子演变成了政治风波。台湾名嘴赵少康说,这次选举到目前为止很无聊,突然一颗震撼弹然而桃色风暴越滚越大。陈致中当晚就否认此事,说自己的车是借给了朋友去玩,他当天晚上11点是回家做宅男了。小陈还公开发誓,如果召妓,就退出高雄市议员选举。“若是我们真的有犯了不对的事情,致中无条件退出这场选举。”

阿扁支招

陈致中一口咬定晚上11点多回家了,这事只有三个人知道,妓女知道,陈致中自己本人知道,太太黄睿靚应该是知道的。以黄睿靚的风格,如果陈致中是冤枉的,她肯定会出面在电视上出来侃侃而谈,甚至破口大骂,一哭一闹,可以搞得《壹周刊》非常难堪。但这位强悍的女人并没有惊人的戏码上演,这让台湾人心里有底了。

于是民进党各位神仙都不敢表态,像阿扁的心腹干将管碧玲狡猾地说,他们是要监督政府,陈致中与《壹周刊》不在他们监督的行列。绿营“立委”陈亭妃说,一切都交给司法,是真?是假?法律有裁定出来。

找不到帮手的情况下,小陈终于想起了父亲那颗硕大的脑袋,他跑去了监狱,这时候阿扁支招说,赶快把做那种事的人找出来,到底是谁,就是正主。阿扁还很感慨地说,“难道说父子就一定要同命,只要参选就必须承受这种恶毒的抹黑?”

阿扁当然护犊心切,他勉励儿子说,怕热就不要走进厨房,既然参选意志就要坚定,不管有任何的攻击心里都要有准备,如果阴谋集团想用这种方式吓退他、让他退缩,绝对不会让这些人得逞,一定要越战越勇。

官场上的人都怕往狗屎堆里凑,倒是民间的支持让陈致中感到了炙烤中的清凉。台北阿扁俱乐部成员20多人,7月27日南下高雄到陈致中竞选总部进行慰问。陈致中说,以前抹黑父亲,现在抹黑他,对他们父子都用同一种方法,这些人真是没有长进,十几年来用同一种手法。陈致中随后与阿扁俱乐部的成员一一握手合影留念,阿扁们也唱着阿扁娃娃的歌曲为陈致中加油。

陈致中刚想告周刊毁谤,可惜《壹周刊》再度发力,爆出16通秘密电话录音,指出电话中召妓男的行踪与跟拍照片有惊人的吻合,种种迹象“都指向陈致中应该就是召妓男”。根据电话录音,召妓男二三四月都有召妓记录,平均两周叫一次;喜欢的是“幼教老师”、“胸部大”、“年轻”类型。

闹剧快要高潮了

阿扁的儿子召妓终于成了全民的狂欢、娱乐杂志大卖,陈致中成为版面时段主角,法院也加入了战团,而以前藉藉无名的应召女郎妮可,终于在各种媒体的轰炸下,成了台湾寻欢客最好奇的目标,他们纷纷开出高加码一睹真容。至于最后双方的官司打得如何,反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

一场由名人、政治、性、媒体、丑闻共同组成的八卦剧目,终于进入了中场拉锯战,参与的各方皆获利甚丰。虽然陈致中与媒体摆出不惜对簿公堂的姿态,但这场无人在意真相、没有受害者的官司,注定只是皆大欢喜的闹剧一场。

高雄本来就是绿营的天下,陈致中在兔子窝边偷了点草,老百姓其实并不太在意,因为陈致中至少在为当地创造GDP,对于选民来说,这种家里面的破事,人家老婆都不在乎,其他人操什么心啊?但大家还是为这样的丑闻狂欢起舞,因为他是陈水扁的儿子,是吴淑珍的儿子,是他们宠腻的小孩。

对于陈致中来说,在“总统”老爸成为阶下囚的苦难关头,自己人生进入了中升的时候,悲剧就像一根鱼翅,美美享用一番后突然卡住了喉咙,说不清,道不明。政治风波彻底地变成了娱乐新闻,连李敖也熬不住了,他忍不住大发感慨,为什么这些肮脏、鸡毛蒜皮的事情,整天扣着我们不放,为什么我们的大好青春,会浪费在陈致中身上?

联欢晚会 篇7

一、藏晚的五大要素

(一) 晚会主题

主题是晚会的基调和灵魂。邓在军曾经说过“一台好的晚会, 如果主题不明确, 并让之贯穿始终, 晚会就会显得东拼西凑、毫无章法, 纵使有好的节目也给糟蹋了。”作为一台为全区300多万群众欢度藏历新年的重要晚会, 要把握好晚会的主题, 让整台晚会既符合当前形势, 又能为广大观众奉上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二) 晚会的结构和形式

再好的晚会主题也需要用一定的结构和形式来表现, 一个好的晚会框架, 更能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节庆晚会还是专题性晚会, 主要分类都是围绕着两种形式:一是串联式, 节目一通到底;另一种是板块结合式。

2014年藏晚就是比较典型的分篇章的板块形式。晚会以“吉祥如意藏家年、幸福团圆万家乐、美丽西藏和谐颂、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为了展示盛世中华雪域大联欢, 晚会的节目结构分为四个板块的组合形式:藏家年、万家乐、和谐颂、中国梦。这四个板块既是晚会主题的延伸, 更是晚会主题的载体。整台晚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 散发着浓浓的藏家年味。

(三) 晚会具体节目内容

电视联欢晚会如何吸引观众, 最大程度上满足观众的需要, 通过晚会传递给观众娱乐、美感、信息和价值观, 是一台晚会逻辑的必然。更好的在节目中设计刺激点、情绪点, 通过这些让观众在跌宕起伏的节奏中感受节目, 才能留住观众。

(四) 晚会舞美、灯光及音效

一台晚会成功与否, 灯光、舞美、音效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充分调动它们的功效, 让其更好地融入晚会总体氛围, 与晚会的整体构架完美的结合, 让灯光、舞美和音乐融入节目成为表现主题的一部分, 是节目本身的总要元素。

(五) 适当的晚会主持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晚会主持人是一台晚会的象征, 是沟通晚会和观众的桥梁。主持人的整体形象, 临场发挥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一台晚会的成败。如何寻找具有地方特色, 又能适合晚会风格和基调的主持人, 把最好的晚会奉献给观众, 是确保藏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藏晚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 晚会节目形态过于固定僵化

多年来藏晚基本的节目形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歌舞、相声小品和戏曲。如2013年藏晚43个节目中, 6个纯舞蹈、2个民间歌舞、2个相声、5个小品、2个戏曲节目和25个声乐类节目。对于整个节目流程而言, 总逃不出这样的演出模式:以歌颂春天的舞蹈开始, 然后是主打情路和搞笑的藏语小品, 内地歌手一个两个作为主打出场, 一段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必不可少。

(二) 新媒体手段运用的缺失

藏晚是一种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 如何最大程度的传播到观众视野至关重要。微博、微信等的出现和发展, 其低门槛、高速度、高效率的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截至到2012年底, 全国微博用户已经超过3亿, 到2013年微信用户人群更是超过4亿, 简单快捷的传播方式, 让其影响力日渐壮大, 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 由于藏晚未能实现直播, 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实现网络互动, 无法利用微博、微信互动扩大收视。

(三) 晚会场地等硬件设备的限制

演出场地选择直接影响到演出规模、时空转换、场面调度、演出候场等问题, 甚至关系到整台晚会演出和电视节目录制的成败。多年来, 由于目前西藏电视台还没有自己可使用于藏晚的演播室, 很多创意和设计都无法实现, 也直接影响了晚会的现场演出效果和电视最终呈现。

三、藏晚路在何方

(一) 藏晚品牌的推广和延伸

为了让藏晚这一品牌更加具象化和广泛熟知, 2014年我们做出了新的尝试, 面向社会征集藏晚主题曲。剧组共收到125个参选作品, 并最终确定把旺堆用藏、汉双语创作的《走在春风里》作为藏晚主题曲, 由我区青年歌手次仁央宗、次旦晋美倾情演绎, 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同时, 借助对口援藏便利优势, 积极推动藏晚“走出去”战略。2014年藏晚成功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并陆续在湖南、江苏、山东等地播出, 推广了晚会品牌, 提高了晚会的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立足本土, 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

挖掘民间艺术资源, 既可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 更能让我们的藏晚更有吸引力。如2014年藏晚中, 整台晚会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的立意, 不仅对波密卓舞《桃花深处》、扎囊果谐《白氆氇.黑氆氇》、器乐《乡音乡情》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现代审美的舞台呈现, 同时还推出了当代民间以原人原唱形式表演的联唱《多彩的故乡》。

(三) 推动藏晚直播, 加强晚会新媒体互动

实现藏晚直播是我们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这需要整个晚会决策层的决心, 通过在小型晚会和活动的直播实现, 培养人才, 积累电视直播经验, 为藏晚直播储备力量。同时, 积极开展新媒体手段运用的尝试, 通过这种尝试, 为以后直播互动方式的进行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 尽早实现藏晚直播、晚会与新媒体的积极互动。

摘要:当前藏晚存在的主要问题:晚会节目形态过于固定僵化;新媒体手段运用的缺失;晚会场地等硬件设备的限制。解决措施:藏晚品牌的推广和延伸;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推动藏晚直播, 加强晚会新媒体互动。

关键词:藏晚,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陈中华.春晚失于“大一统”意识[J].青年记者, 2010, 3

[2]李大勇.品牌栏目的品牌效应[J].新闻传播, 2010, 5

联欢晚会 篇8

一、电视节目策划的含义

所谓电视节目策划就是指策划者在策划之初, 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准备, 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观众的需要, 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 对节目的定位选题、整体风格、特定内容、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 并判断和预测节目发展变化的趋势。

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策划特点

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发端, 至今已举办了27届, 如果套用电视节目生产的一般规律, 则早已进入了衰退期, 但事实上, 春节联欢晚会如今却仍然生机盎然,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恐怕得归功它一如既往的功能定位:传承华夏文明, 给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以民族的认同感;追求雅俗共赏, 给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以过大年的喜庆与快乐。这一功能定位也决定了春节联欢晚会作为大型电视晚会在节目策划的主题、形式、传播效果以及双重效益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的主题定位

导演邓在军曾指出了确立晚会主题的重要性:“一台晚会的主题, 直接关系着节目创作、演员选择、风格色彩各个方面。一台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 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 并贯穿于晚会的始终, 就会显得东拼西凑, 杂乱无章, 即使有好的节目也给糟踏了, 或者只有个别节目给人留下印象, 而整台晚会人们会很快淡忘。因此, 在设计晚会的开始, 必须把确定晚会主题作为首要课程, 精心地考虑、研究。”而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则将国人对春节的这一传统情结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实际上, 中国人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情结”是蕴含在内心深处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民族性在春节联欢晚会里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而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样式。

2.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的形式内容

春节联欢晚会在形式上创造了电视联欢形态, 拆除了舞台演出的“第四堵墙”, 在舞台与观众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与人为的鸿沟, 有时演员走到观众间, 那儿便成了舞台, 演员也可邀请台下观众走上舞台参与表演, 演员与观众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大大缩短了, 相互交流更直接, 现场情绪也更热烈。此外, 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国人民辞旧迎新的特定时空, 采取同步传播的方式, 取得了“四海同欢、普天同庆”的奇效。这是电影与舞台表演艺术所不可企及而为电视所特有的一个优势。

3. 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的传播效果

春节联欢晚会在时间上、频道上、人力、物力上都占有中国电视史上无与伦比的优势。从时间上说, 春节联欢晚会在每年大年三十这天播出, 而且在这完整的四个半小时时段, 很少有别的节目来干扰或竞争;从频道来说, 春节联欢晚会不仅在央视最有影响的一套播出, 而且各个省市台、地市台也都按规定在同一时间予以转播, 这种辐射力几乎与《新闻联播》产生了同一效应;从人力物力上来看, 春节联欢晚会的筹备工作长达几个月之久, 这当中不仅中央电视台自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国家、地方各兄弟单位还要给予许多支援。

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策划主要问题

1. 节目形式陈旧

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所致, 观众只能是“从形式到内容”。尽管多年来央视春晚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 也总在力图创新, 但“大拼盘”式的节目组合形式万变不离其宗, 春晚的节目类型基本是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四大件”, 晚会风格20多年一成不变。以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为例, 27年来其节目几乎都是在一成不变地延续当年的表现形式。

2. 节目内容单一

近年来, 观众对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有一种阶段固定的说法, 看春节联欢晚会就是看赵本山, 一个小品演员的作品能在春晚持续如此长的时间, 一是说明小品演员的作品具有很独特特点, 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 其他作品的单一和枯燥这也是晚会节目的瓶颈, 仿佛是晚会节目不可逾越的沟坎。因此, “春节联欢晚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大联欢的歌舞曲艺;而应当是一档有民族特色, 能抓住观众的节目。

3. 晚会整体性把握欠缺

春节联欢晚会历时长, 节目量大, 但是分配给各个具体节目的时间却极其有限。每种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定性, 对时间的要求也不同, 如果一味压缩, 很难保证其艺术表现效果。例如语言类节目, 相声的时间短了就很难把包袱抖得干净利索;小品的时间短了, 也很难将重点表现得酣畅淋漓,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感到不畅快, 如骨哽喉, 编导们忽略了各种艺术门类其本身的艺术规律, 武断地将主观意愿强加于节目, 目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多上其他节目。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 每个节目都省时间, 节目的数量是增加了, 质量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减损。

四、如何加强央视春晚节目策划

人们期盼着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能创新, 晚会的主创人员也似乎将“创新”当作自律的准绳, 导演接过任务就感到责任重大, 于是“突破”、“超越”、“独创”、“改变”……恨不得把晚会办得与以往的晚会完全不同。因此, 寻找“创新点”成为承办者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1. 重点把握观众需求

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希望看到什么?这是晚会编导们常常比较烦恼的地方。可以说能够找到观众的兴趣点, 一台晚会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 这种倾向使人们在进行认识活动的过程中, 较长期、较稳定地指向某种事物。一台晚会, 除了著名演员的出场, 除了形式上的变革这些可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元素以外, 节目本身的内容和样式依然是观众主要的兴趣点。“开门办春晚”已提出多年。但直到今天, 所谓的“开门办春晚”, 仍然是剧组确定春晚主题, 挑选演员和节目。

2. 强调节目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 求新求异是每个人的天性。从早期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万人空巷、奔走相告, 到最近这些年人们对春节联欢晚会怨声四起, 不管人们是否承认, 春节联欢晚会正在遭受来自电视观众的“审美厌倦”。因此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创新, 打造品牌节目成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创新的重中之重。

编导要着眼于联欢节目形式上的多样性, 把视线转向民族传统艺术这片沃土。春晚是针对中国家庭准备的一场年夜饭。这个年夜饭的特点首先是一年一次, 这就要针对“年度”两字进行创新。

3. 开拓新人新局面

在一般的艺术作品中, 由谁表演, 演什么是编导可以决定的。但在春节联欢晚会这个特殊时刻的节目中, 参与的表演者成为重要的创作条件, 大家希望最重量级的明星“联欢”在最重要的场合, 这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所以春节联欢晚会的作品不仅要为主题而作, 还要考虑由谁来表现。笔者这样说是希望编导能深刻理解原作与表演者的风格, 但所有的作品采用都必须有一个前提———服从晚会大局, 尊重编导对晚会的整体调控。■

联欢晚会 篇9

春节联欢晚会是多种艺术表演的大汇集, 采用3D拍摄更加真实地展示了舞台的绚丽多彩。歌舞、小品、魔术、主持嘉宾精彩纷呈;大屏幕覆盖顶棚、台面、背景、侧幕, 变幻神奇, 彼此呼应, 突破了往年;舞美T型台的升降起伏、变化交错, 场景美轮美奂。镜头在歌舞场面中推移, 带给观众空间的感受, 缓缓地接近, 或渐渐地远去, 朝着纵向的维度延伸, 令人回味。立体的构建描绘了景物的厚度, 表现了画面的深度, 不仅仅丰富了视觉, 还增添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使得电视图像更加层次分明, 光鲜自然。

如何发挥3D特点, 制作观众喜爱的立体版龙年春晚, 是主创团队的重点命题, 编导与拍摄制作人员一起从录制方式、机位设置、效果控制和剪辑调整各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细致规划, 力求充分发挥设备特点和技术优势, 制作出有亮点、有特色的3D春晚。

一3D春晚录制原则

为了让观众体验不同于2D春晚的感受, 导演要求做好立体效果的展示, 适当夸张表现, 以突出主持人的风采、歌舞的华美、小品的演绎、魔术杂技的神奇和舞美场景的绚丽。所有机位采用3D实拍, 让观众感受真实的3D效果和立体画面体验。

拍摄制作的原则是:

z突出立体效果, 注意人物、景物圆度的体现;

z减少镜头变焦;

z增加移动镜头运用, 保持较缓慢的移动速度;

z会聚面参数的设置要考虑减少画面空间感的跳跃, 切换画面保持Z轴方向的深度有较好的衔接;

z在符合切换规律的前提下, 每个镜头画面持续较长的时间;

z导演切换监看3D画面, 保持立体的工作环境。

二3D拍摄机位的架设

3D机位的设置要考虑对图像立体效果的影响。根据3D成像原理, 两眼不同视角摄取的图像根据实际距离产生水平位置偏差, 在大脑形成空间关系, 所以3D立体图像是由两台摄像机或者是由双镜头一体摄录机来分别拍摄录制左右眼画面。

立体影像的拍摄分为双机支架和一体机两种方式, 使用垂直或水平支架安装两台摄像机, 可以保证立体影像的高品质;而使用一体机方式则具有较好的移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通过调整摄像机位置和夹角可以改变摄像机的间距和会聚角, 从而形成不同的立体效果。

成年人两眼间距通常是65mm, 儿童两眼间距为55mm。当拍摄近距离物体、夸张的立体表现时, 需要缩小间距, 如近景、局部特写等, 垂直放置的分光支架最小设置参数可以达到0间距;当拍摄全景、机位距离较远时, 加大两摄像机间距, 立体感会增强。一般来说, 垂直支架的机位应设置在距离被摄区域较近的位置, 如距离舞台5~6米, 可以有效展示20米内的空间区域。

通常意义的2号全景机位, 相距舞台较远, 间距值设置可以较大, 当使用摄像机水平放置的支架, 间距设置最大值可能达到100mm~140mm。由于设置了前表演区域, 3D春晚使用了垂直支架, 间距设定在支架最大值80mm。间距的大小是根据现场的视觉感确定的, 间距加大会增强立体感;但是不能过量, 否则会因空间距离过远, 而出现小人国现象, 应当适度把握。

今年春晚的舞台表演区呈T型, T台两旁设有观众席, 7个拍摄机位中有3个固定机位, 1个游动机位, 2个移动轨道机位, 1个摇臂, 3D春晚机位分布如图1所示。

2索尼3D转播车系统 (由索尼中国提供)

1号机:近景, 人全景, 间距70mm;

2号机:全景, 横向移动轨, 间距80mm;

3号机:近景, 人全景, 间距70mm;

4号机:前表演区人全景、近景, 沿T台纵向移动轨, 间距70mm;

5号机:前表演区人全景、近景, 间距70mm;

6号机:摇臂, 一体机, 间距45mm;

7号机:游动, 一体机, 间距45mm。

使用移动轨、摇臂拍摄有效增强了图像立体感, 场景更加生动。

三前期录制系统和工作流程

中央电视台3D春晚采用7讯道转播系统录制, 其中5个机位采用3 ALITY ET垂直支架, 各配置两台高清摄像机;2个机位采用双镜头3D摄录一体机。系统主要构成为:高清摄像机、3D支架、摄像机控制单元、图像处理单元、视频切换台、3D监视器等。

3D双镜头摄录一体机

主要工作流程:

安装3D支架、摄像机及控制单元、反光镜等器材;

调整物理位置、光轴位置, 镜头变焦同步伺服调整;

通过控制单元, 校准两台摄像机的光圈色温保持一致;

通过3D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调节两台摄像机垂直视差、旋转角度视差, 调节图像色彩亮度误差、画角视差;

参数设定:设定两台摄像机间距, 控制立体深度;

拍摄中调节:通过数字图像实时校准系统监看画面的3D安全范围, 参考画面报警波形、提示进行判断, 根据构图实时调节会聚夹角, 控制参考平面;

3D PGM信号记录。

在3D拍摄系统中, 最重要的是支架控制和图像处理系统。即对两路图像的视差校准, 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的立体效果控制。

为了保证左右眼图像的一致性, 两台摄像机需要准确的物理光轴对位, 通过分光镜片反光使得垂直放置的摄像机入射光成像, 光线透过分光镜片使得水平放置的摄像机入射光成像, 支架系统的分光镜片精度可能会影响光通量和聚焦精度。镜头变化的数据会自动导入图像处理器, 可以用来监视和校正误差, 并进行数字修正, 通过遥控手柄控制支架的间距和会聚, 左右图像变焦、聚焦保持完全同步。

支架式摄像机信号通过光纤接口箱输出到系统, 将镜头参数传递至3D图像处理单元, 3D BOX对左右眼两路图像光学、电气偏差进行调校;减小或消除垂直误差、旋转误差、大小误差及明暗颜色偏差, 并提供安全提示窗口, 方便会聚面调整和立体效果控制。在拍摄中, 画面构图、焦点焦距变化由摄像师操控;光圈、会聚面参数由转播车上技术、立体效果师随时跟踪调节。

采用高清录像机SRW-5800记录左右眼双路高质量视频图像, 记录介质为高清SR磁带, 视频码率为440Mbps。

四立体效果控制

1. 会聚面设定与调节

会聚面是电视屏幕的假想位置, 也称为参考平面。人眼对立体图像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画面主体跳出屏幕或深入屏幕的时刻, 调整摄像机会聚夹角就可以控制场景中会聚面的位置, 影响画面主体的出屏量, 从而实现对画面立体感的控制。会聚的调整需要根据画面构图与景别的变化, 随时调节。

今年春晚节目大致分为歌舞、小品、主持人、圆桌采访几类场景, 在以3D视角来表现时, 需要对画面空间感进行设计, 来决定参考平面的位置。

在圆桌采访的环节, 设计会聚面在圆桌正面远端的主持人处, 近端人物设置一些出屏, 充分展现圆桌周边区域的空间感, 又不夺观众视线。

在全家祝福词和演唱的场景中, 将会聚面设置在人物身后, 前景人物呈现出比较夸张的效果。

主持人的背景是LED屏幕, LED屏幕是活动的平面, 将会聚面设置在背景上, 让主持人有比较好的立体感。

小品相声节目中人员一字排列较多, 所以把全景设置为正视差——入屏效果;选择人全、近景为负视差, 适当出屏。

立体感丰富了歌舞类节目的表现, 镜头会聚面的调整也平添几分艺术色彩, 随着舞蹈队形的变化, 出屏入屏, 灵活变换。在《开场歌舞中》《龙凤呈祥》《追爱》等形式活泼、场面变换多的节目中, 更是锦上添花。

对于春晚舞台美术的创新, 如何展示出视觉的奇幻与震撼也是3D制作团队的重要课题。开场歌舞节目中舞台升降, 《万物生》中波浪起伏, 《叫一声爸妈》中“家”的升起等, 3D突出了立体场景的变换, 相对于平面的2D, 增添了视觉的感染力。

2. 移动和变焦中的会聚面控制

移动机位的设置有利于展示立体感。沿着演区边沿, 4号机位铺设了移动轨道。移动与变焦摄取图像的视角不同, 在镜头移动的过程中, 摄取的视角不变, 符合人眼主观的视觉感受。而且, 在镜头向前推移时, 机位设定的参考平面也随之一同向前移, 观众主观的感受就像是在画面中穿行, 能体验到很强的临场感。

《空山竹语》那个杂技节目, 就充分运用了移动的概念, 地面轻盈漫舞, 如水中莲荷, 绿色叠叠;镜头缓缓, 似出屏入画, 你我交融。

在立体图像拍摄中, 变焦与移动的拍摄手法产生的空间效果有很大不同。变焦的同时, 摄取图像的视角改变, 会聚面也不会自动随之变化。当画面场景从全景推成近景, 使得远处的景物被拉近, 因为会聚面未改变, 尽管是近景, 主体和观众依然相隔很远, 这种面对面时的远距离, 与现实中的视觉习惯不太符合, 若要获得好的效果, 需要及时调整摄像机会聚夹角。使用一体机拍摄, 要特别注意这种情况发生。在舞蹈《追爱》中歌手的近景等镜头, 较好地注意了参考面调整, 使得画面呈现合理的空间感。

拍摄中使用一体机, 增加了现场操作难度。一是摄像需要在构图时, 既考虑聚焦位置还要兼顾会聚面的调整;二是寻像器中聚焦和会聚面的检测窗口不能兼顾, 影响快速有效地设定。所以要注意拍摄前对立体场景的设计, 以及操作熟练度的要求。

联欢晚会 篇10

春晚———中国新民俗

《广播电视辞典》中这样解释“春晚”:“春节联欢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之一, 创办于1978年, 1983年起改为现场直播方式, 于每年农历除夕之夜播出。它的主要节目形式有歌舞、相声、小品、杂技, 以及其他非文艺性节目, 如各地欢庆场面报道、各种庆贺电报宣读、新年钟声报时等, 是文艺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突出民族大团结和社会安定的、振奋民族精神的、形式和风格多样的综艺晚会。它已成为中国新的文化现象和民俗习惯。” (1) 现任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的刘铁梁教授说:“春节晚会实际上已经纳入了春节民俗, 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民俗现象。就除夕的风俗习惯而言, 晚会把千家万户都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在传统的社会中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在过去, 人们只是依靠时间的规定在各自的家里进行仪式性的活动。春节晚会呢, 好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家庭之间互相独立的状态, 这可以说是除夕民俗的一个大变化, 变化了不等于完全和民俗传统割裂了, 所以, 也可以说是除夕民俗的一个流变吧。” (2)

笔者认为, “春晚”这一新民俗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单一的传媒环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推动下产生的。在大部分以宗教作为国教的国家里, 由于有宗教信仰, 这些国家的国民基本上都有自己几百年来一直沿用的宗教仪式和生活方式, 现代传媒对这些国家的国民生活并不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更不会因此改变国民的生活方式。而中国则不同, 20世纪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基本上粉碎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观念, 农业时代的春节在当代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意义和仪式, 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吃、喝、玩、乐”, 此外再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仪式了。于是, 国家出资策划的一台晚会, 在春节期间给人们带去了一点节日的乐趣。“春晚”是利用电视这一现代传播媒介为全国人民制作的一道“精神宴席”, 不管好不好吃, 不管什么味道, 至少在年三十晚上为人们捎去了些许欢乐和祝福。

1983年2月12日, 黄一鹤担任总导演, 策划了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晚会, 这次晚会以茶座式、点播式、直播式和有奖猜谜等相结合, 著名艺术家侯宝林、袁世海、王昆、凌子风应邀担任晚会的艺术顾问, 相声演员马季、姜昆, 喜剧演员王景愚, 电影演员刘晓庆担任节目主持人, 还邀请到全国各方面的艺术家参加表演,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从此, 中国电视史上揭开了“春晚”的序幕, 并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的新民俗。

春晚———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

“电视综艺节目是指在电视制作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而完成的节目。它具有多种文艺样式, 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文艺节目, 主要是将歌舞、音乐、舞蹈、杂技、戏曲、曲艺、新闻人物或事件等‘综合’编排在一起, 具有‘集约化的信息传达方式’, 一般指各种样式、各种风格、各种主题的综艺晚会。” (3)

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它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中国的电视文艺开始复苏。时代要求电视节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广大观众服务, 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自身的特点, “扬独家之优势, 汇天下之精华” (4)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春晚”, 最具中国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电视综艺节目由此产生。“春晚”的出现, 掀起了一阵举办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

1990年,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 它们以全新的样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观众参与的创作手法和现场直播的效果, 引起了观众的普遍关注。这时的电视综艺节目更多的还是弘扬主旋律的东西, 其娱乐功能是附属于政治宣传和文化教化之下的。

1997年,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出现, 掀起了一股“娱乐至上”的热潮, 它将电视的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它“作为娱乐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一个代表性符号, 所张扬的是其个性化的传播理念, 是对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和凸显”。 (5)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中国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再次迎来一个创作高潮。2000年12月18日, 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 (综艺频道) 正式改版, 包括《周末喜相逢》、《挑战主持人》等在内的34个栏目, 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广大观众。此外,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幸运52》等益智类电视综艺节目也应运而生。它们集娱乐休闲与知识传播于一身, 在知识与趣味、宣传与市场的双重变奏中探索出了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趋向。有理由相信, 步入新世纪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将继续发展和创新。

“春晚”可以说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走向兴旺发达的标志, 它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从此蓬勃发展起来。“春晚”以电视媒介为载体, 借助其视听兼备的传播, 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表达出深刻鲜明的主题内容, 以名主持人串联节目, 选用著名艺术家和优秀演员参与演出, 采用直播方式, 将电视化手段与传播的时效性、新闻的纪实性、叙事的艺术性、文学的表现性等融为一体, 具有娱乐、趣味、知识、宣传、审美相结合的特点, 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电视综艺节目。“春晚”从开始举办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几个春夏秋冬, 它的不断探索、发展与创新也见证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时代性变化。“春晚”开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之先河, 以它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必定会在21世纪的艺术王国里, 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春晚———中国特色的媒介文化现象

如今, 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在人类历史中, 传播媒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发挥着如此巨大的作用, 具有如此巨大的价值,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一方面, 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逐渐形成大众媒介化趋势———社会生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被整理、呈现与保存;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形式和内容。

另一方面, 大众传播媒介在当代社会不仅是一种媒介形式, 而且也是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大众传播媒介既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 成为文化传播的强大动力, 而且它也是文化存在、发展和传播的基本介质和载体。更多的情况是, 许多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就是大众媒介制造和特有的 (比如“春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众媒介本身早已成为商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大众传播媒介的诸多元素和特点已经深入到当代文化内部, 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因此,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当代文化就是媒介文化。

“媒介文化, 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 以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 它包括具有多重功能的整个体系、媒介运作方式以及其中的符号、意义和价值观, 还包括媒介生存于其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多种变数。” (6) 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 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观念, 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于是, 媒介文化变成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了。

可以说, 电子媒介是当代媒介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介质。电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核心媒介和存在方式, 它将文字、图像和声音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消除了文字传播中文字符号对某些受众的限制, 任何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都可以通过电视与声音和图像接触;另一方面, 电视画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输, 可以穿越广阔的空间, 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从而实现“文化共享”。在当代社会, 电视媒介发展迅速、渗透广泛, 其影响已经遍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形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电视文化。电视文化已成为媒介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7)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 表明了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并开始融入全球现代化的进程。先行进入现代化的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 现代传播媒介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角色, 或者说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之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引导和开放搞活的大环境, 以及如火如荼的“文化热”风靡全国, 这一切都为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而一些有识之士也抓住了这个机遇, 大胆进行艺术实践, 终于揭开了“春晚”的序幕。可以说, “春晚”成了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 更是最具中国特色和典型意义的媒介文化现象。

“春晚”面临的特殊困境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举办26届了。前后26台晚会在26年的不断修改创新中, 越来越模式化, 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 然而“岁岁年年人不同”, 明知难搞却必须年年搞, 编导们一方面难以抵挡大显身手操持这一文化大餐的诱惑,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众口难调而导致的责难, 这就揭示出“春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困境。

形式和内容的矛盾

每年的“春晚”都遵循“主题先行”的运作原则,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这些主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模式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具体表现在:节目类型上以歌舞、相声、小品为三大支柱, 辅以其他节目形式和内容;节目编排上以歌舞开始、合唱结束 (结束曲目几乎都是《难忘今宵》) 、小品穿插、相声点缀、戏曲镶嵌;演员阵容上多为当年走红的明星、名人集体亮相;主题内容上主要是弘扬主旋律、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表现国家形象和民族团结、反映社会现实和道德风尚、盘点上一年的大事、喜事和热点现象等。然而“春晚”年年都要求“出新”, 这就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理想受众和实际受众的矛盾

从每年“春晚”的主题内容来看, 它所期望的受众是有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整体大局观和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的这样一批“理想受众”, 这些受众应该具有较为固定的性格和特定的文化心理特征。然而, 观看“春晚”的受众实际上是一些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和个体性的人群, 包括时尚青年、爱国军人、劳动工人、贫苦农民、传统老人和其他一些各具性格特征和心理的受众, 而现实受众则趋向于个体化的情感体验, 因此“众口难调”的困境随之出现。随着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加剧, 传统化的理想受众与现实受众之间的差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1983年第一届开始,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 “春晚”已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国际知名度, 成为中国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新民俗, 成为全世界华人沟通民族感情、寄托思乡之情的纽带。这台已形成传统的大型综艺晚会, 熔节庆性、仪式性、民俗性、政治性、商业性、艺术性、叙事性、娱乐性等诸多特征于一炉, 集各种艺术形式和主题内容于一体, 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电视综艺节目和最具特色的媒介文化现象。“春晚”倾注了无数演职人员的艺术匠心, 凝聚着广泛的社会力量, 反映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成为塑造中国电视国际形象的经典传媒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4]赵玉明、王福顺:《广播电视辞典》,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33页、第32页。

[2]韩青、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年版, 第97页。

[3]项仲平、王国臣:《广播电视文艺编导》,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第76页。

[5]任孟山、朱冰:《传播视界》,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40页。

[6]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30页。

联欢晚会 篇11

吉商商会会长、清华远程长春中心主任、洛克菲勒长白山学院执行院长崔波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商会为服务会员重点打造的四个平台(学习平台、发展平台、投资平台、发展平台)和三个家园(工作家园、生活家园、精神家园)情况。

省工信厅副厅长白绪贵在讲话中指出,通过今天在高峰论坛上聆听两位专家的讲解,使我感受到我们面临很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第一,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我们需要为摆脱金融危机而努力;第二,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正在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次革命对于吉林省来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方式带来影响,所以吉林省内的企业家应该认真迎合这次以信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为基数的革命;第三,企业的分化重组在不断加快。从国内经济来看,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得出明确的指示,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稳中求进。

他祝愿吉商商会以后能够在吉林省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越办越好,希望会员单位能够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取得稳步、平稳、较快的发展。

晚会上,清华大学企业家智慧与国学高级研修班长春八期班同学带来的《水鼓舞》为晚会开场,绚丽的灯光配合着优美的舞姿,激情四射、美轮美奂;国学九期班学员的诗歌联唱《龙文》,刚柔相济,大气磅礴;吉林班学员的舞蹈《印度新娘》,让人耳目一新。

不仅学员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也很活跃。中心老师董维国与学员合作的《铁血丹心》及中心老师李璇依独唱《望月》歌声动人、精彩至极。

同时,常务副会长单位万晟地产选送的节目及现场抽奖环节更是为晚会锦上添花,商会会员刘波涛老师演唱的吉商商会会歌《吉商颂》把整场晚会推至高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阵阵,愉悦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联欢晚会 篇12

关键词:湖南卫视,春节晚会,主题,情感定位

文丨白琳赵文俊韩华

1 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定义与情感定位

1.1 主题定义

我们知道, 对于每一个文艺晚会来讲, 其主体都富有自己的主题特色, 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 来进行一系列的策划活动, 换句话说, 也就是主题是文艺晚会的灵魂所在, 如果少了主题, 文艺晚会就会形同一盘散沙, 显得毫无秩序, 从而给观众以茫然之感。而湖南卫视, 在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把主题定义为幸福一家人, 并在这一主题之下, 紧紧围绕着团圆、感恩、祈福以及绿色等等的关键内容来进行展开, 并不断延伸。

1.2 情感定位

作为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 虽然, 我们吃着不同的饭菜, 喝着不同的水, 讲着不同的话语, 但是, 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我们都生活在这一块土地上, 我们都处于同一片蓝天下, 我们都过着同样的重要节日, 不管是中秋节, 或者是春节, 我们都有着同样渴望。

而湖南卫视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紧紧围绕着人们的这种共同的渴望, 把情感的符号指向了我们都同样脆弱的情感心结, 晚会中的兔子、灯笼、牡丹、祥云。绿色植物等等, 其实所象征的是我们传统的物饰, 象征的是我们传统的符号, 这一系列的陪衬, 更是让人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

2 从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肯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定义及情感定位

2.1 主题定义

2.1.1 横向主题定义

从去年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会来看, “幸福一家人”这一主题, 其含义是欢天喜地的, 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一种美好的生活, 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是合家欢乐的幸福。从这个一点上, 我们可以看出, 在进行文艺晚会主题的选择的时候, 其实并不是想当然的, 通常都要从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中, 把最核心并且人们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现出来, 通过这一价值观的体现, 来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所以, 应该按照受众的群体以及受众的范围, 来有选择的把主题确定好。

2.1.2 纵向主题定义

回顾以往, 去年, 湖南卫视把主题集中在了团圆、感恩、祈福以及绿色等等上面;而在前年的时候, 湖南卫视再是把主题定义为了相约, 主要从阅兵式开始, 对湖南的经济进行了回望, 同时在整个节目中穿插进了很多扶贫的话题, 从这一年来看, 湖南卫视的主题是把一个政治和文化双中意义的符号, 转化成为一种宣传性的符号。

2.1.3 整体主题定义

从整体的主题定义上来看, 湖南卫视的一贯作风就是以娱乐风格为主, 在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之后, 湖南卫视也在娱乐这一方面也独领风骚。同时, 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 更是会把自身的特长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因为, 在众多的省级卫视中, 如果知识均衡发展, 必然是难以生存的。从这一点上来看, 对于大型文艺晚会来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受众的中坚力量也逐渐从学历低转变成为具有一定学历的人, 所以, 在自身主一贯作风不变的情况下, 要把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地变革, 在深度思考和深度延伸中来进行主题的创新。

2.2 大型春节联欢晚会的情感定位

2.2.1 灯光色调的情感定位

从去年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会来看, 我们不难看出, 策划者把红丝和黄色作为了主题颜色, 我们知道, 红色所表示的情感是活力, 黄色所表示的情感则是快乐, 黄色主要是从灯光上来体现, 采用的是暖橙色和黄色灯光的相互交融, 在相互交融中给人带来活力;红色主要是从舞美的形式来体现的, 采用的是红色舞美色调配上舞美的视频, 从而淋漓尽致的把祥和欢乐的氛围展现出来的了。即便是在这中间湖南卫视加入和一些动人的故事, 但是, 从这些故事中人们能够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幸福的一家人。从中, 我们可以知道, 从灯光以及色调上来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情感的定位是做好大型文艺晚会的必要环节。

2.2.2 舞台服装及舞台布光的情感定位

所谓“走转改”活动就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县级电视台所开展的“走转改”活动, 是严格按照我党的新闻事业性质的宗旨和新闻工作使命履行的重要要求, 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 着力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 就如何助推“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1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确保“走”

的深入

县级电视台的“走转改”活动必须一体化, 只有一体化才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增加与群众之间的感情, 从而创作出更多好的新闻报道和作品, 因而必须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深入基层、扎根基层, 确保“走基层”走的深入。

1.1以领导带头开展“走基层”活动

在“走转改”活动中, 作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深入基层了解文化宣传工作, 解决在实际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察民情、得民心、顺民意, 切实做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1.2以打造精品开展“走基层”活动

作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 应通过“走转改”活动, 结合基层实际, 写出具有真实性、特色性新闻报道, 以打造精品开展并贯穿整个“走转改”活动。

1.3以服务群众开展并贯穿整个“走基层”活动

群众的实际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是衡量这一活动的标准。因而作为县级电视台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加大对民生问题的采访与报道, 确保基层的实际问题能得到解决。例如当地出现某种农产品滞销, 此时作为走基层的媒体记者则应在做好相关报道的同时加大关注力度, 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确保这一难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不断完善新闻工作机制, 始终确

保“转”的到位

“走转改”活动必须实行常态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要想实行常态化就应加强制度与机制的管束, 制度管根本、机制管长远, 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对于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与做法应将其制度化,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寻长久的发展机制, 不断完善新闻工作机制, 始终确保“转”

如何助推“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

文丨周志扬黄红英

摘要:认真努力贯彻我党群众路线, 注重新闻队伍的建设, 开展“走转改”活动, 是县级电视台开展新闻宣传各种的重要方向。为进一步推进“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 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 确保“走”的深入;二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确保“转”的到位, 三是注重整改和落实, 确保“改”的有效;四是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 不断促进县级电视台“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发展, 切实做好党与群的沟通桥梁和渠道,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走转改”活动;深入发展

从去年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会来看, 服装主要采用的是古朴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相互兼顾, 通过两者的交互, 来把这一年当中的承前启后充分的展现出来;在布光上面, 主要是以暖色为主, 体现出来的是祥和、快乐并且感动的情感。说到情感, 在大型文艺晚会的情感定位上, 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刻的思考, 到底我们应该重视谁的情感, 重视哪一些情感, 并且应该怎样对情感进行定位, 这些问题的答案, 也就是这一文艺晚会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 所以, 对于这一点, 也应该引起重视。

3 结语

总之, 我们在对大型文艺晚会进行主题定义的时候, 主要是从观众所共有的深刻情感出发的, 我们知道, 文艺晚会所展现出来的是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 是种种艺术形式的集中展现, 进行大型文艺晚会的策划, 就是在创造美, 观众所充当的就是审美的角色。回望去年的湖南卫视春节晚会,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当中, 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 在建党九十周年的时候, 我们自然会由此而追溯现在, 并以此来慢慢的, 一步步的向主题靠近, 从而从民众共同价值观出发, 做好主题和情感的定位。

参考文献

[1]黄梦阮, 詹正茂著.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主题宣传研究——民俗传统与国家话语.

上一篇:热电联产供热机组下一篇:大学生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