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救援

2024-11-25

井下救援(通用5篇)

井下救援 篇1

安全生产始终是采煤行业的核心。虽然我国产煤量飞速提升, 且保证了采煤总体安全, 可煤矿安全事故仍然较多出现。由于安全煤矿开采形势日益严峻, 建立紧急避险系统已经迫在眉睫。所以, 对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技术进行分析就变得非常重要, 需提高重视程度[1]。

1 紧急避险和应急救援的基本方式

(1) 自救设备避险方式。该方式通常在灾害较轻、矿井规模和井田范畴较小的矿井中广泛应用。面对突发事故, 井下开采人员基于随身自救设备就能够平安撤离出矿井; (2) 自救设备与补给站避险方式。该方式通常在灾害问题较轻与矿井规模小的情况下应用, 面对突发问题, 井下开采人员借助随身自救设备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 (3) 救生舱和自救设备避险方式。此类方法通常在矿井规模较小与危害较轻的情况下; (4) 专用管路、避险设备以及自救器避险方法。该避险方法主要是沿避险线路敷设专用管路, 一直延伸到开采区域和开采工作面, 且能够和避险设施相连。采煤井下紧急避险方式与应急救援方式都需对开采条件与安全风险等级实行认真分析评估之后对应选择。此外, 安全事故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方式的选取要与开采模式、巷道布局以及开采人员分布相结合。

2 紧急避险设施与紧急救援技术

2.1 温度湿度调节的设施与技术

应用矿井下紧急避险设备与应急救援设施的过程中, 因设施运行与有毒有害气体清除环节均容易造成矿井下的温度提升。与此同时, 外界或许会导进部分热能, 进而对紧急避险设备实行温度湿度方面的调节就变得非常关键。井下温度湿度的调节通常需以隔热规划为前提, 进而对井下温度湿度调节措施实行具体的分析。最近些年, 由于井下避险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的持续进步, 储冰与液态二氧化碳制冷方法获得了更多地运用。加装温度湿度调节设施之前,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较高。所以, 煤矿开采安全事故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此后, 许多采煤企业严格执行温度湿度调节设施的加装环节, 切实降低了采煤安全事故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2.2 煤矿井下应急供氧

供氧技术以连接压风管线为前提, 借助地表钻孔、专用管路以及自备氧气瓶方式为井下提供氧气。由于采煤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地表钻孔的直径也不断增加。为提升钻孔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必须具备应急电力系统与通信系统。矿井专用管路一方面需借助矿井中配备的压风设施, 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单独建立的供氧设施。供氧专用管线的建设需确保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的抗事故破坏水平足够高。当前时期, 某些煤矿己对供氧、供水、通讯以及感知系统管路进行了整合, 沿着避灾管线铺设, 进而提升了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的全面性。伴随供氧的持续进行, 原来的供氧方法会导致井下温度提升, 此类问题对井下氧气供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新式供氧设备能够在进行氧气供应阶段有效的控制矿井温度。为消除矿井施工条件的恶劣问题, 则需切实强化矿井紧急避险技术与应急救援系统的建设, 进而提升紧急避险方案的时效性[2]。

2.3 有毒气体处理的设施与方法

当前时期, 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设备对有毒气体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为:应用通风方式与化学方法。应用地表钻孔与专业管线的矿井能够切实的将有毒气体排出, 且无须借助别的工具。如果需将井内的一氧化碳清除, 通常应用贵金属催化剂等方式进行化学处理。如果需将井下的二氧化碳清除, 通常应用某些碱液实行分散清除或者集中清除。分散清除就是把混合化学制剂的幕布悬在避险设置中, 特别是井下开采人员汇集的地区。碱液可以自主消除井下二氧化碳, 且清除阶段无须其余动力, 还具备高过滤能力与绿色环保的优势。集中清除主要借助通风设备使井下空气经过装有化学试剂的箱子, 进而实行有毒气体清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清除设施和技术应用之后, 能够有效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对开采人员产生的危害。

3 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的管理和建设

(1) 紧急避险设施的建设和井下避险管路要密切结合。紧急避险设备建设需具备醒目的标志, 紧急避险设施需随着煤矿井下开采系统的改变, 实时调节与改善; (2) 制定定期维护与检查体系, 强化煤矿井下紧急避险体系的管理强度, 定期实行井下的维护与检查, 以切实发挥紧急避险设施的作用, 以确保紧急避险设施正常运行, 保证井下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定期组织煤矿井下紧急避险技术的教育培训和演习。采煤企业需把掌握紧急避险方法和合理应用紧急避险设备当成煤矿井下开采人员安全教育的核心部分。以保证全部井下开采人员了解紧急避险设施, 明确避险设备的应用方式, 并具有充足的紧急避险知识。借助采煤安全教育, 能够切实提升井下开采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与避险能力, 保证开采人员掌握开采条件和各种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4) 采煤企业需制定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管理体系, 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且定期审查。对配套设备工具实行养护, 保证紧急处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4 总结

采煤阶段有许多安全风险, 如果开采时出现了安全事故, 一方面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 另一方面直接威胁到开采人员的生命。为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产生的破坏, 相关工作人员应持续改善井下紧急避险与应急救援技术, 保证采煤安全, 最终为我国采煤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康健, 等.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4, 06:569-572.

[2]李兴佳.关于某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03:103-104+109.

[3]贺超.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救生补给站关键技术研究[J].煤矿开采, 2014, 01:42-44+63.

井下救援 篇2

一、进入窒息区侦察或救人的小队人员不得少于6人,进入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应按规定佩戴和使用。小队必须携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1台和不低于18MPa压力的备用氧气瓶2个,以及氧气呼吸器工具和装有配件的备件袋。

二、在不能确定井筒和井底车场有无有害气体的情况下,必须在地面将氧气呼吸器佩戴好。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不佩戴氧气呼吸器的人员下井。

三、小队出发到窒息区时,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地点由指挥员确定,应在该地点设明显标志。

四、小队在窒息区工作时,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以内。如果窒息区工作地点离新鲜风流很近,并且在这一地点不能以全小队进行工作时,小队长可派不少于2名队员进入窒息区工作,并与他们利用显示信号或音响信号保持直接联系。

五、在窒息区工作时,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

六、在窒息区工作时,小队长应至少20分钟检查一次队员的氧气压力、身体状况,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

七、在引导及搬运遇险人员通过窒息区时,要给遇险人员佩戴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搬运伤员时要尽量避免震动,对有外伤、骨折的遇险人员要作包扎、止血、固定、人工

呼吸等简单处置。抢救长时间被困在井下的遇险人员,应有医生配合。

八、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搬运时,应给遇险人员佩戴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多名遇险人员待救时,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抢救

预防窒息死亡事故的主要措施

一、每个矿井必须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可靠的通风设施,完善的通风系统,保证井下生产作业场所风量充足,风流稳定,满足井下作业人员对氧气的需求。

二、在检查甲烷、二氧化碳含量的同时,还应检查氧气含量情况,以防缺氧窒息。

三、盲巷、采空区管理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及时封闭。

四、严格控制角联巷道通风状态,预防微风或不通风现象,从而出现甲烷局部超限或高氮缺氧。

五、遇有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地段、甲烷及氮气局部富集区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六、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必须喷雾洒水,加强局部通风,防止二氧化氮中毒。

七、处理爆炸和井下火灾事故时,要正确分析通风系统的破坏情况和火风压对矿井风流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灾区人员的撤退路线和救援人员的行进路线,避免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八、配齐通风监测仪表,完善监测手段。

九、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的自主保安能力和安全意识。

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与救护

窒息性气体过量吸人可造成机体以缺氧为主要环节的疾病状态,称之为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窒息性气体分类

窒息性气体中毒是最常见的急性中毒。据全国职业病发病统计资料,窒息性气体中毒高居急性中毒之首,由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急性职业中毒总死亡数的65%。根据这些窒息性气体毒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三类。

1.单纯窒息性气体

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二氧化碳、水蒸气及氩、氖等惰性气体。这类气体本身的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若在空气中大量存在可使吸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导致机体缺氧。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含量约为20.96%,若氧含量小于16%,即可造成呼吸困难;氧含量小于10%,则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2.血液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苯的硝基或氨基化合物蒸气等。血液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在于它们能明显降低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从而造成组织供氧障碍。

3.细胞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是氰化氢和硫化氢。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故此类毒物也称细胞窒息性毒物。

(二)窒息性气体的毒性作用

窒息性气体的主要毒性在于它们可在体内造成细胞及组织缺氧。而缺氧引发的最严重的恶果即是脑水肿,严重者导致伤员死亡。

(三)窒息性气体中毒症状

1.缺氧表现

缺氧是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同致病环节,故缺氧症状是各种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共有表现。轻度缺氧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力障碍、头痛、头晕、乏力;缺氧较重时可有耳鸣、呕吐、嗜睡、烦躁、惊厥或抽搐,甚至昏迷。但上述症状往往被不同窒息性气体的独特毒性所干扰或掩盖,故并非不同窒息性气体引起的相近程度的缺氧都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及时地治疗处理,使脑缺氧尽早改善,常可避免发生严重的脑水肿。

2.急性颅压升高表现

(1)头痛。是早期的主要症状,为全头痛,前额尤甚,程度甚剧,任何可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如咳嗽、喷嚏、排便,甚至突然转头均可使头痛明显加重。

(2)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症状,主要因延髓的呕吐中枢受压所致,但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致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

(3)抽搐。常为频繁的癫痫样抽搐发作,主要因大脑皮层运动区缺血缺氧或水肿压迫所致;若累及脑干网状结构,则可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肢体强直。

(4)视乳头水肿。一般在2~3天后才逐渐显现颅内压升高,故中毒早期未能检见视乳头水肿并不能排除脑水肿存在。

(5)心血管系统变化。早期可见血压升高、脉搏缓慢,乃延髓心血管运动中枢对水肿压迫及缺血缺氧代偿作用所致;若延髓功能衰竭,则可见血压急剧下降,脉搏亦微弱、快速。

(6)呼吸变化。早期表现为呼吸深慢,亦为延髓的代偿性反应;呼吸中枢若有衰竭,则呼吸转为浅慢、不规则,或有叹息样呼吸,严重时可发生呼吸骤停。

(7)其他表现。颅内高压刺激迷路和前庭,可引起耳鸣、眩晕;外展神经受压可引起外展神经麻痹;延髓交感神经中枢刺激,可导致脑性肺水肿。

3.不同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特殊表现

(1)氮气大量吸人引起的症状与前述缺氧表现最为相似,但浓度稍高时常可引起极度兴奋、神情恍惚、步态不稳,如酒醉状,称为“氨酩酊”。极高浓度氮气吸人可使患者迅速昏迷、死亡,称为“氮窒息”。

(2)二氧化碳也属单纯窒息性气体,但因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性酸中毒、高血钾症,故其脑水肿表现常明显而持久。高浓度吸入时可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死亡。

(3)一氧化碳为血液窒息性气体,吸人后可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阻碍氧气在血液中的输送。由于HbCO为鲜红色,而使患者皮肤黏膜在中毒之初呈樱红色,这

与一般缺氧伤员有明显不同此外,全身乏力十分明显,以至中毒后虽仍清醒,但已行动困难,不能自救;其余症状与一般缺氧相近。

(4)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胺、硝基苯等)蒸气也属血液窒息性气体,其中毒引起的缺氧症状主要因正常的血红蛋白被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MtHb)而失去携氧能力所引起,可引起紫绀、溶血性贫血。此外,中毒性肝、肾损害也是此类化合物中毒的常见表现。

(5)氰化氢(HCN)属细胞窒息性气体,它的中毒临床特点为缺氧症状十分明显,稍高浓度吸人即可引起极度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强直痉挛;极高浓度时可在数分钟内引起呼吸心跳停止、死亡。由于氰化氢对细胞呼吸酶的强烈抑制作用,细胞几乎丧失利用氧的能力,致使静脉血中仍饱含充足氧气而呈现氧合血红蛋白(HbO,)之鲜红色,故早期中毒伤员之黏膜皮肤颜色较红,成为氰化氢中毒的另一临床特点。

(6)硫化氢(H2S)也属细胞窒息性气体,但也具刺激作用,应予注意。其临床特点有三点:

①高浓度吸入可在吸人一口后,呼吸心跳立即停止,发生所谓“闪电型”死亡;

②由于硫化氢可在血中形成蓝紫色硫化变性血红蛋白,少量(4%~5%)即能引起紫绀,故硫化氢中毒伤员肤色多呈蓝灰色;

③呼出气及衣物带有强烈臭蛋气味,呼吸道及肺部可发生化学性炎症甚至肺水肿。

常见窒息性气体临床表现见表3-6,以便参考。

表3-6

常见窒息性气体临床特征性表现

项目

单纯窒息性气体

氮气

中毒无

血液窒息性气体

苯的细胞窒息性气体

氰化氢

蓝紫色

鲜红色

硫化氢

蓝灰色

一氨或硝

基类

氧化碳 氧化碳

无特殊

樱红色

时皮肤 特殊 及黏膜颜色 呼出气味

无特殊

无特殊

无特殊

无特殊

略带臭

杏仁味 蛋味

(四)窒息性气体中毒的应急救护

1.救护原则

急性窒息性气体群体中毒抢救处理的运作可参考刺激性气体中毒一节,但窒息性气体中毒病情更为急重,故各项措施尤其是解毒、给氧等治疗尤应尽快进行。

2.救护措施

窒息性气体中毒有明显剂量一效应关系,侵人体内的毒物数量越多,危害越大,且由于病情也更为急重,故特别强调尽快中断毒物侵入,解除体内毒物毒性。抢救措施开始得越早,机体的损伤越小,合并症及后遗症也越少。

(1)中断毒物继续侵人

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现场,同时清除衣物及皮肤污染源。如硫化氢中毒伤员应脱去污染工作服;若有氢氰酸、苯胺、硝基苯等液体溅在身上,还应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不可大意。

危重伤员易发生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应高度警惕,如有此类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解毒措施

单纯窒息性气体如氮气,并无特殊解毒剂,但二氧化碳吸人可使用呼吸兴奋剂,严重者用机械过度通气,以排出体内过量二氧化碳,视此为“解毒”措施亦无不可。

血液窒息性气体中,对一氧化碳无特殊解毒药物,但可给高浓度氧吸入,以加速HbCO解离,也可视为解毒措施。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中毒所形成的变性血红蛋白,目前仍以亚甲蓝还原为最佳的解毒治疗。

细胞窒息性气体中,氰化氢常用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疗法进行驱排;近年国内还使用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等代替亚硝酸钠,也有较好效果;亚甲蓝也可代替亚硝酸钠,但剂

量应大。硫化氢中毒从理论上也可投用氰化氢解毒剂,但硫化氢在体内转化速率甚快,且上述措施会生成相当量MtHb而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故除非在中毒后立即使用,否则可能弊大于利。

3.医院救护治疗

窒息性气体所致的机体缺氧乃至引起损伤的“病因”,在进行病原治疗的同时,应及早实施抗缺氧特别是抗脑缺氧措施。

(1)氧疗法

研究表明,提高氧张力不仅可提高组织细胞对氧的摄取能力,而且对中毒的呼吸酶亦具激活作用,故氧疗法已成为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解救的主要常规措施之一。

(2)人工低温冬眠

为避免护理、复温过程过多困难,温度不必过低,肛温维持34℃左右即可;时间亦不必过长,一般维持2~3天即可逐渐复温。

(3)改善脑组织灌流

①维持充足的脑灌注压。其要点是使血压维持于正常或稍高水平,故任何原因的低血压均应及时纠正,但也应防止血压突然增加过多,以免造成颅内压骤增。

②纠正颅内“盗血”。可采用中度机械过度换气法进行纠正。

③改善微循环状况。可使用低分子(MW2~4万)右旋糖酐,有助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回收细胞外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和消除微血栓,且可很快经肾小球排出而具利尿作用;一般可在24h内投用1000~1500mL。

(4)缺氧性损伤的细胞干预措施

缺氧性损伤的分子机制主要有两个:即活性氧生成及细胞内钙超载,故目前的细胞干预措施主要针对这两点,目的在于将损伤阻遏于亚细胞层面,不使其进展为细胞及组织损伤。

①抗氧化剂。对活性氧包括氧自由基及其损伤作用具有明显抵御清除效果(参阅解毒及特殊治疗一节)。

②钙通道阻滞剂。因可阻止Ca2+向细胞内转移,并可直接阻断血栓素的损伤作用,已广泛用于各种缺血缺氧性疾患。

C P R 适用时机:

举凡溺水、心脏病、高血压、车祸、触电、药物中毒、气体中毒、异物堵塞呼吸道等导致之呼吸终止,心跳停顿在就医前,均可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心肺复苏术。

矿山炮烟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采场爆破后,产生的大量炮烟中含有毒有害气体,若地下采场局部通风系统不完善,炮烟无法在短时间内排出。作业人员在炮烟没有排出的情况下,就急于作业,易发生炮烟中毒事故。

预防对策

1.人员进入前现场安全人员应用有毒有害测试仪进行现场检测,有害气体超标的要进行通风,稀释有害气体浓度;

2、采场必须完善局部通风系统,对于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扇进行通风。

3.要经常维护采场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每次爆破后,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待烟排除后方可组织生产。

炮烟中毒防治措施

在井巷掘进爆破时,炸药爆炸易生成含有大量有毒成份的气体。由于井巷作业空间狭小,通风条件较差,容易造成有毒气体浓度超标,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国内外的爆破工程中,炮烟中毒的死亡事故占整个爆破事故的28.3%。可见有毒气体是造成井下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1、炮烟中有毒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危害性

在炸药爆炸生成的炮烟中,有毒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如果炸药中含有硫或硫化物时,爆炸过程中,还会生成硫化氢和亚硫酐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的危害性极大,当人体吸入一定量的有毒气体之后,轻则引起头痛、心悸、呕吐、四肢无力、昏厥、重则使人发生痉挛、呼吸停顿,甚至死亡。

2、有毒气体的防治措施

2.1 优选炸药品种和严格控制一次起爆药量

在井巷爆破掘进过程中,应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选用炸药品种。如工作面积水时,应选用抗水型炸药,否则因炸药受潮而影响爆轰稳定传播而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于低温冻结井施工,应选用防冻型炸药,否则炸药也会因不完全爆炸或爆轰中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量与炸药用量成正比,严格控制起爆药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爆破有毒气体生成量。

2.2 控制炸药的外壳材料重量

为了防潮,粉状炸药通常采用涂蜡纸壳包卷,由于纸和蜡均为可燃物质,夺取炸药中的氧,易使炸药在爆炸时成分负氧平衡反应。在氧量不充裕的情况下,将会产生较多一氧化碳气体,因此,限定每100g炸药的纸壳重量和涂蜡量分别不超过2g和2.5g。

2.3 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

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能够使炸药发生爆炸时,介质在碎裂之前,装药孔洞内保持高温、高压状态,有利于炸药充分反应,减少有毒气体生成量。而且足够的堵塞长度和良好的堵塞质量,还会减少未反应或反应不充分的炸药颗粒从装药表面抛出反应区,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

2.4 采用水封爆破或放炮喷雾

炸药爆炸时会形成高温高压环境,水封爆破时产生的水雾,在高温高压下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有

效地降低炮烟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由于爆破产生的某些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因此在放炮时,采用自动喷雾设施进行喷雾,既能起到降尘作用,又能有效地减少有毒气体含量,使炮烟毒性降低。

2.5 采用反向起爆方式

采用反向起爆方式时,炮泥开始运动的时间比正向起爆推迟,间接地起到了增加炮孔堵塞长度的效果,使炸药反应完全程度提高,从而降低有毒气体生成量。

3、局部通风

掘进工作面一般靠装在地面的通风机是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的,为了使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工作人员呼吸,冲淡、排除炮烟,稀释、排除有毒及有害气体、热量及水蒸气等,在距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的巷道内安装局部通风机,并在局部通风机的出风口接上风筒,以便将风送到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担负着昼夜不停地向掘进工作面送风的重要任务,所以每台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并应严格执行下列管理制度。

1、必须保证局部通风机经常运转,无论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或交接班,都不准随意停风,必须保证供给掘进工作面足够的风量。

2、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工作面里一切设备的电源,所以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中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装置。

3、未恢复通风之前,不得送电,进入工作;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局部通风机及开关地点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

4、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以免发生循环风。

5、局部通风机的开动或停止,必须专人负责,其他人员不经允许,不准去开动或停止局部通风机。

6、风筒必须吊挂在巷道一侧顶帮,在巷道里架棚、推车、搬运材料设备不要刮坏风筒,放炮时也不能崩坏风筒。风筒吊挂要平直、拉紧、吊稳,拐弯处应平缓,勿使风筒褶皱,应使用同一规格的风筒。

7、局部通风机开动后,风叶转动很快,不要把手伸进去,也不可把木棍等东西塞进去。

8、发现同筒坏了,要立即报告通风人员,以便马上修补好,以免漏风,影响掘进工作面通风。在井下每一个都应爱护局部通风机和同筒,因为它是掘进工作面的及有关人员的健康、人身安全和安全生产,所以大家都要留心局部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报告通风员或调度室,以便立即处理。

4、独头掘进炮烟中毒预防措施

4.1所有平巷独头掘进作业,必须采用机械式通风,利用局扇连接风筒将炮烟抽出,禁止采用高压风进行通风;

4.2平巷独头掘进长度小于100m可采用单一式通风,大于100m必须采用混合式通风(即抽出与压入混合使用)。

4.3压入式风机应安装在上风流中不小于10m,抽出式风筒末端应接到下风流中不小于10m或直接导入回风道。局扇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不大于10m,抽出式不大于5m,混合式压入风筒不大于10m,抽出式风筒吸风口应滞后压入式风筒出口5m以上。

4.4风机与风筒的连接,风筒与风筒的连接,必须保证质量,确保平直,不漏风,转角要平滑,接头要严密;

4.5风筒吊装必须使用牵引绳,风筒安装的位置要确保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作业。

4.6采用多台风机抽出炮烟时,可将风机风筒连成一个整体,但靠近迎头的风机功率要尽可能大一些,启动风机要首先启动靠近迎头的一台,依次启动。

4.7风筒安装好后,必须加强日常的维护、管理、局部漏风点,必须采取粘补、不能补的风筒要整条风筒全部更换。

4.8同一台风机只能使用同一直径大小的风筒,在坑道断面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使用大直径风筒,以缩短炮烟排出时间。

44.9已安装好的风机、风筒,每天必须有专人检查确认,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正常运转,保证通风安全。

4.10对于盲中段施工,天井上掘后,无法支设风机时,可用高压风进行通风,具备条件后,必须立即安装风机。

4.11对于高天井作业,超过30m者,可适当使用高压风通风。

对井下有害气体中毒人员的急救措施

对于有害气体中毒遇难人员,应立即将遇难者抬到新鲜风流的巷道或地面,根据中毒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1)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呼吸浅而急促,失去知觉时面颊及身上有红斑,嘴唇呈桃红色。对中毒伤员可采用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输氧。输氧时可渗入5%~7%的二氧化碳,以兴奋呼吸中枢,促进恢复呼吸机能。

(2)硫化氢中毒。硫化氢中毒除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可将浸以氯水溶液的棉花团、手帕等放入口腔内,氯是硫化氢的良好解毒物。

(3)二氧化硫中毒。由于二氧化硫遇水生成硫酸,对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可能灼伤,所以除了施行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外,应给中毒伤员服牛奶、蜂蜜或用苏打溶液漱口,以减轻刺激。

(4)二氧化氮中毒。二氧化氮中毒最突出的持证是指尖、头发变黄,还有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二氧化氮中毒时,会使伤员发生肺浮肿,因而不能采用人工呼吸,若必须用苏生器苏生时,在纯氧中不能掺二氧化碳,避免刺激伤员肺脏。最好是在苏生器供氧的情况下,使伤员能进行自主呼吸。

(5)二氧化碳窒息。二氧化碳窒息造成假死的伤员,除了进行人工呼吸和苏生输氧外,还要摩擦其皮肤或使之闻氨水,以

井下救援 篇3

煤矿产业的发展, 导致其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井下救援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ZigBee技术的加入更是完善了井下救援系统。

1 ZigBee技术相关概念及作用

所谓的ZigBee技术其实就是一种双向无线通讯技术, 具有低能耗、低成本、可靠、安全、网络容量大等特点。ZigBee是一种类似于CDMA的无线数传网络, 其建立的目的是方便工业现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目前ZigBee技术主要应用于距离短、能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利用ZigBee技术开发出的ZigBee模块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移动POS终端、工业自动化、消防、遥感勘测、煤矿等[1]。因此利用ZigBee技术用于煤矿井下救援系统就更加有依据可行。下表1是ZigBee技术与其他几种技术的比较。

2 利用ZigBee技术于煤矿井下救援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ZigBee技术与煤矿井下救援系统主要是用于定位。ZigBee技术中的无线遥感网络技术将井下人员的位置参数实时传送到井下救援系统中, 当发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做到及时报警并且及时通知井下工作人员。

2.1 软、硬件环境

由于井下环境比较恶劣, 在此环境下想要建设硬件设施难度系数较大, 特别是其中通讯线路、电路电网的搭建。针对ZigBee技术需要用到一台计算机, 在对主机、电源系统、转换接口等设备的建设需要做到合理可行[2]。ZigBee技术需要的是一个高性能的微型计算机, 所谓的高性能就是需要具备双显示器、双硬盘, 其中图形显示卡显存不低于256M, CPU主频要≥2.6GHz, 内存不能小于512M, 硬盘容量至少在120G以上, 才是所谓的高性能, 才能够保证计算机的高效率运行。

对于软件方面, 首先ZigBee技术的运行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需要吻合, 其次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时, 操作人员不仅需要有长期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 也就更加多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特别是对于双机热备的应用, 为了防止系统因其它原因造成的故障, 首先双机热备会将发生的故障点转移, 用此保障整个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但是不同的双机热备软件检测的功能也不同。针对煤矿井下救援系统的数据也需要专业的数据库软件进行储存。在煤矿井下救援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库将其中的数据进行管理, 借此建立一个数据自动化管理。

2.2 数据网络

井下救援系统中的定位系统的网络主要由ZigBee无线自组网络和以太网组成。利用ZigBee的低功耗的作用, 在ZigBee器件中只需要利用一节电池就能够维持半年的使用。以太网中部分器件也能够使用电池, 但是针对电池的替换与管理则需要专业人士操作, 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

2.3 井下作业人员定位

将ZigBee技术应用于井下作业人员的定位, 主要定位过程是井下作业人员佩戴ZigBee定位模块, 模块定时发出相关信息被分布于巷道中的路由器节点接收, 位置相关信息不断被路由节点传入接入节点再传入以太网, 然后信息直接传送到井下救援系统中, 从而判断其位具体置。其中的定位节点能够定时发出存在信息, 方便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定位[3]。路由节点这是接受定位节点发出的信息, 并将此信息路由至接入节点。接入节点则接受来自路由节点的数据, 通过以太网传送至井下救援系统。

3 结语

总而言之, 将ZigBee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救援系统, 不仅完善了该系统中不足的方面, 更是为事故的救援带来积极作用。此项系统已经在我国的部分煤矿企业中得到应用,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最初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 最后的目标是能够更好的应用在救援活动中。

摘要:在我国部分煤矿储量丰富的省市, 其煤矿行业的发展已经逐渐系统化、产业化。但是由于煤矿采挖的特殊环境, 导致仍然存在着威胁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在这种形势下, 利用先进科技开发的煤矿井下救援系统。煤矿井下救援系统的出现能够大大提高井下救援的效率, 从而保证矿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 ZigBee技术应用到煤矿井下救援系统中, 更加能够提高井下救援的效率。文章主要讲述ZigBee技术的作用以及利用ZigBee技术用于煤矿井下救援系统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煤矿井下救援系统,ZigBee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子熙, 吴成东, 张云洲.一种适用于建筑灾难救援系统的目标跟踪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1 (3) :156

[2]陈森, 朱浩, 金岩华.基于CAN和Zigbee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 2011, 13 (5) :169-170

井下救援 篇4

l事故类型

在非煤矿山的竖井开挖、巷道掘进以及开采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涌出现象不断发生,很容易造成中毒窒息事故,对矿山施工人员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为了提高矿山施工人员应对窒息事故的能力,避免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此预案。2危险性分析

非煤矿山井下施工过程中能够产生中毒窒息事故的现场包括竖井开挖、斜井开挖、巷道掘进等工作面,引起中毒室息的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等。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性质极毒的窒息性气体,在井下窒息事故中所占比例很大。若井下工作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0.8%时,就会引起头痛、眩晕、胃口不好、浑身无力、记忆力衰退、情绪消沉及失眠等症状,当浓度超过1%时,短时间人就会失去知觉而死亡。一氧化碳主要由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以及井下失火燃烧时产生。

二氧化氮是一种褐红色气体,具有窒息气味,易溶于水。中毒症状如下:起初感觉呼吸道受刺激、咳嗽,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生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吐黄痰、发生气肿、呕吐等症状,以致很快死亡。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但具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还 具有爆炸性。当环境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001%时,就会出现流鼻涕,流唾液,当浓度达到0.05%时且超过0.5小时就会引起严重中毒而死 亡。井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0.00066%。

一般窒息性气体中毒症状是:刚开始是呼吸加速,精神反应衰减,肌肉协调性查,随后判断能力出现故障,感觉丧失,运动失稳,迅速出现疲劳。随着时间加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失去知觉、最 后痉挛深度昏迷死亡。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贯彻“安伞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 为本”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一旦发生非煤矿山施工安全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科学秩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保护救援人员的安全,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

3.2、平战结合,预防为主。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平时预防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危险源排查治理、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知识培训和预案演练等完善工作。

3.3动员职工增强应急救援意识:依靠科技,提高救援能力。纰组织动员一线职工积极参与非煤矿山安全事故的救援工作。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 作用,采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预防井下,窒息事故的发生,各项目部都要根据现场情况成立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项目经理

副指挥:项目副经理或总工

成员:项日部安环部、财务部、物资改备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分包单位负责人、安全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等。4.2职责与分工

4.2.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作为该项目部急救援指挥、协调中心,主要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学习、演练和完善公作:提供应急救援资金,采购保管应急物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事故的救援指挥、协调和上报工作。

4.2.2总指挥职责:组织编写应急预案;适时组织项目人员进行 预案的学习、演练和完善;保障救援资金;督促相关部门购置救援设备和物资;事故发生后全面负责项目部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如实上报事故情情况;当事故较大或超出救助能力时,请求就近的专业救护队实施救助或报请地方政府和安临部门肩动地方应急预案。

4.2.3副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搞好项目部的应急救援方面的日 常管理工作,事故发生时如果总指挥不在现场,要担负起现场总指挥 职责。

4.2.4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发生后的报警和信息联系、信息采集备案工作。

4.2.5事故救援组: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和安全技术。以及组织事故现场的人员撤离和救助工作。

4.2.6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4.2.7物资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设备和物资的供应、发 放、保障工作。

4.2.8通风保障组:负责给工作面供风和供电保障工作。

4.2.9资金保障和善后工作组:负责应急资金保障工作。5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在施工中对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经常进行检测、监控,一旦发 现指标超限,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并按事故进行追查 原因。5.2预防措施

5.2.1改善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接触机会:

5.2.2采取湿式作业方式,加强通风;

5.2.3定期测定施工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加以控制,使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5.2.4加强个人防护,配备并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操作。5.3预警行动

5.3.1在非煤矿山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在每个班组配备一名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员,配备专业的检测工具和通讯工具,适时监测各工作面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将检测结果报告给项目部通报给施工班组 长。

5.3.2当检测到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接近警界值时,检测员要将情况通知项目部负责人,并要求送风员加大送风量,冲淡工作面有害气体浓度。

5.3.3 当送风量加大一段时间后,如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不见降低或者不降反升,检测员应及时向工作面的作业人员发出预警,要求撤离,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6信息报告的程序和内容

事故发生后,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根据事故情况、严重程度采在组织自救、互救的同时应该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给项目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要亲赴现场了解情况,及时做出是启动应急预案还是寻求上级救援机构的帮助的决定,并组织救援活动。

应急指挥部安排信息组在规定时问内进行事故上报,要将事故情况上报给业主方及所在地政府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设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事故报告的全过程要做好记录,严禁隐瞒虚报。信息上报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产情况,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7应急响应分级及要求 7.1响应分级

按照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建设公司将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三级:红色预警: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较大事故):橙色预警: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事故):黄色预警:I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事故);

7.1.1 出现下列情况之的为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l)一次造成1人死亡,或者1人以上3人以上重伤,或者1 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发生的、项目部能够在半小时内通报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并肩动项目部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督导,项目部的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完成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直至解除警戒。

7.1.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II级施工安全生产事故:

(1)一次造成1人重伤,或者1人以上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事故发生的作业班组、分包队伍能够在半小时内向项目部报告,并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由项日部向所在地相关单位和部门通报情况。项目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督导作业班组、分包队伍,帮助其完成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直至解除警戒。

7.1.3 出现下列情况的为III级预防安全生产事故:(1)存在安全隐忠,还未造成人员及直接经济损失。

(2)分公司、项日部、分包队伍能在2小时内做出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由二级单位、项目部的安环部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监督,完成施工现场的隐患整改工作。达到安全施工标准后,解除警戒。7.2分级响应的程序 7.2.1 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项目应急指挥部 要立即启动项目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如下 程序进行响应:

(l)施工班组首先向项日部负责人报告,项日部负责人(现场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剐指挥和各工作组到位,并按照应急报告程序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所在地相关部门速报事故情况。

(2)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组织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指挥各救援小组并利用项日部和作业班组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应急处置。

(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常务副组长要立即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共同研究,提出应急救援指导性意见提供给现场指挥;用以指导现场救援活动。常务副组长应和现场应急指挥部保持不间断联系,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督促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必要时调动公司其它应急资源赶赴现场,予以支援和帮助。

7.2.2 I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事故发生的施工班组和分包队伍应立即启动现场应急措施,停止施工,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响应:

(l)事故发生后,现扬人员要立即撤离危险区域,报告施工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马上召集人员准备救援,同时向项目部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项目部急指挥部按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将事故情况向各相关部汇报。

(2)施工班组和分包队伍负责组织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指挥现场救援活动,调配班组的救援资源,如果班组救援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实施救援活动,事故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局势时,应果断决策 请求启动项目部的专项救援预案,利用项目部的应急资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事故发生项目部的应急指挥部接到班组报告后应立即进入预备状态,现场指挥应带领各应急小组成员奔赴现场,帮助班组和分包队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督促实施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

7.2.3 III级响应

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达到III级应急响应标准时,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应该立即下发停工令和隐忠整改通知书,存在隐患的班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采取措施,停止在有隐患部位的一切施工活动,组织力量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当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以书面形式上报项目部安环部,安环部验证同意后,方能恢复施工活动。响应程序如下:

(1)当现场人员发现存在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隐患后,要 立即通知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安全员按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在最短时间内制定隐患排除办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实施停工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在处置方案做出后,要报告项目部负责人。

(2)由事故隐患存在的班组和分包队伍组织隐患排除治理工作,指挥和调配班组一切有效资源;直至隐患整改工作完毕,如果班组和 分包队伍在处理隐忠过程中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时,应请求项目部支 持和帮助。

(3)项目部技术总工要对比较复杂的隐患整改方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和备案,安环部的专职安全员要对整个整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安全隐忠彻底清除,经验收并确保安全后方可复工。分包队伍在处理隐患过程中能力不足,资源不够时,应请求项目部支持和帮助。

(4)项目部技术总工要对比较复杂的隐患整改方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审批和备案,安环部的专职安全员要对整个整改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直至安全隐患彻底清除,经验收并确保安全后方可复工。

7.2.4扩大响应

项目部应急指挥部应及时掌握了解事故、事件的应急处置情况,当安全生产事故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超出自身应急救援能力时,应及时上报请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高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7.3响应要求

当响应级别超过I级时,信息组联系组应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市安全生产临督管理局上报信息,请求启动上一级部门的安全救援 预案。

虽然事故响应级别未超过I级,但事故涉及人员众多或超出项目部的救助能力,项目部不足以处理比较复杂的安全事故时,为减少人员伤亡,项目负责人也应立即请求启动上一级部门的安全救援预案,坚决杜绝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损失。7.4自救方法

当现场有人员感觉发生头痛、耳呜、心跳加快、四肢无力、呕吐、流清水鼻涕、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等窒患中毒现象时,周围同志应向班组长反映。施工班组长应根据经验很快作出判断,首先要求施工人员启用自救器,并将情况上报应急总指挥,请求加大送风量,要求救援。

当现场现场有毒气体浓度仍居高不下,人员中毒情况继续恶化,这时施工班组长就要果断决策组织人员以最快速度、选择最安全,最近线路撤离至有新鲜风流处(避难室或上风口处)。撤离时施工人员要继续佩带自救器,自救器损坏或没有自救器的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大家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喊大叫。如有毒气体涌出较多,中毒者在短时间无法撤离或已失去撤离现场的能力时,应迎面俯卧在水沟边,用毛巾、口罩、衣服等浸湿后,遮住口鼻,等待救援。

当井下人员到达安全地区或避难室时,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简单救护,检查中毒较重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并采取保暖措施。让伤员平躺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解开领口、放松腰带:口腔如有杂物、痰液、假牙或是呼吸不通畅时,应取出污物,使呼吸通畅,让其呼吸新鲜空气,缓解中毒状况。

如果中毒者还没由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可立即搓擦他的皮肤,温暖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到达地面后点即送往当地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7.5应急处置措施

(1)接到预警报告后,救援组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带上救援工具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采取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到达事故作业面,帮助人员撤离。

(2)信息联络组应加强指挥部和其它救援工作组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并联系附近医院救护车到场做好接应。

(3)通风保障组人员应坚守岗位,根据总指挥要求加大通风量,冲淡有毒气体,给井下遇险人员呼吸提供氧气。物资保障组人员要将安全防护用品和救援物资送到救援现场,确保救援正常进行。

(4)在中毒窒息人员被救出和送往医院过程中,资金保障和善后工作组应同时到达医院办理入院和陪护于续,协助医院救治伤员。

(5)在抢险过程中,总指挥应安排当班负责人在井口按照下井出勤登记表清点人数,在确认所有人员都已升井,没有遗漏人员时,总指挥根据情况宣布现场应急救援结束。

(6)现场救援结束后,善后工作立即开始,主要是联系、接待、安抚受伤人员和家属,进行工伤上报,联系办理工伤理赔事宜等。7.6救援注意事项

7.6.1总指挥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启动哪一级预案?该判断要正确,决策要果断。

7.6.2在救援过程中,必须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在救援人员的安全无法保障时不能肓目施救。

7.6.3救援过程中,必须密切监视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当该气体为可燃气体时,还要立即停电,做好防火措施,以免引起爆炸。

7.6.4当专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项目部人员应当全面协助开展救援工作,无条件提供救援设备、物资,井下避灾线路图、采掘工程(实测)平面图等,帮助进行现场秩序维护,为救援工作创造条件。8各项目部日常必备的救援器材及物资

(l)矿山自救器若干台、苏生器一台;

(2)高低浓度有害气体检测仪各一台、多种气体检支管配齐:

(3)11KW、5.5KW局扇风机各一台,配足相应的风筒;

(4)支护材料及救援担架十副;

(5)救护车辆(可以与当地医院或救援组织签订协议);

(6)采掘工程(实测)平面图、避灾线路图;

(7)其它救援物资。9预案学习

项目部每半年对预案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救援体系所有人员都要明确职能,掌握窒息事故甄别、人员急救和自救器使用办法,熟悉井下避灾线路和安全出口,掌握自救和互救技巧。10预案的演练和完善

各项目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适应性和符合性,对预案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11重要人员联系电话:

总指挥电话:

副指挥电话:

各救助组组长联系方式:

信息保障组组长:

事故救援组组长:

井下救援 篇5

关键词:井下GIS,应急演练,矿山救援,三维GIS技术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 矿井数目众多, 地质条件复杂, 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事故的统计和救援的经验, 矿井第一现场因爆炸、坍塌等瞬间死亡人员的比例不到10%, 绝大部分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爆炸等造成周围氧气耗尽、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的伤害、逃生路线被阻断等, 救援案例证明紧急避险的决策对保护矿工生命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国发[2010]23号文要求矿山安装的“六大系统”中的“紧急避险”系统, 其研究理论基础相对较浅, 事故发生的救护演练和处理手段相对落后, 缺少先进的灾害预警和救援分析平台是实现“紧急避险”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此, 以地下矿山现有的安全生产监测平台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为基础[2], 引入GIS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手段, 构建井下灾害应急演练与救援体系, 设计图数结合的信息平台, 利用3个不同层次的数据库的数据流, 模拟灾害发生时人员避险与疏散最优路径, 为紧急救援GIS平台的开发与研究提供基础模型。将矿山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应急通信和定位以及避灾行为等纳入应急救援平台之上, 设计了事故响应、灾害模拟分析、救灾和应急管理的三连动的软件思路, 为实现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保障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奠定基础。

1 应急演练与救援机理

基于三维GIS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分成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由现有矿山安全生产监测装置和井下人员定位监测装置两大部分构成。井巷安全生产监测装置传感器可以自动感应监测井巷中的瓦斯浓度、氧气浓度、火源等诱发灾害信息数据, 灾害的相关信息通过装置及时传入GIS数据库。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自动监测井下人员每一时间段所处的空间位置, 利用井下矿工随身携带的无线编码接收器作为数据源, 实时发出具有代表身份特征的射频信号, 经分站接收与处理后传递给系统控制中心, 记录井下矿工所在空间位置[2];同时系统控制中心通过信息传输设备, 发给矿工简单的通告与指令, 保证了工作通讯, 指令畅通。软件部分是采用Super Map中的控件, 借助于C#语言环境, 运用组件式方法开发的专题地理信息软件, 系统选取井下人员定位监测数据、GIS基础数据库、应急推理数据、应急救援数据源构成基础数据库, 采用GIS空间分析、Matlab优化推理与灾害应急救援集成技术手段, 以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应急决策分析和救援指挥调度等功能。

发生灾害时, 遇灾人员最关注的是往哪里逃、怎样与地面联系和能否升井等问题, 与此同时救援人员最关注的是人在哪里、是否生存和如何救出等问题, 因此应急通信、人员定位、避难设施成为赢得救援时间的关键因素[3,4,5]。系统的总体构思从应急通信、人员定位、避难设施3个要素出发, 在灾害或模拟灾害发生时 (见图1) , 通过井巷安全生产监测装置或人工报警的方式, 将灾害预警信息传入GIS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 系统根据灾害类型、程度、发生地点调用GIS基础数据库形成推理机所需的数据集, 利用Matlab模拟推理得出灾害避险最佳路径, 然后结合应急救援方案专家数据库综合量化分析形成井下每个人员最佳避险路线, 并生成救援的参考方案和最优救援路线。管理者与救援小组以系统生成应急救援参考方案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 确定最终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救援方案。方案确定后可以借助GIS平台的通讯功能向矿工发出避险路线代码或等待救援指令, 方便救援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

2 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的数据建模

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的合理配置和正确运行, 必须建立在科学数据建模基础之上。系统设计了3个层次的数据管理模式, 充分考虑各类信息关联和避险优化计算的过程。3个层次的数据均为单独建库, 又以灾害类型、井下巷道网络节点为链条进行关联, 数据之间可自由传递, 方便实现系统的各个功能。3个数据库主要以GIS基础数据建模、避险与救援路径的仿真建模、应急预案的专家系统为目的进行数据结构设计, 见图2。

2.1 GIS基础数据建模

GIS基础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三维立体井巷图元数据库组成。空间数据库包括矿区的井下巷道平面图、井下人员定位分布图、危险品与救援物资分布图及井下应急避难空间分布图等, 各类图形数据必须具有统一参考坐标系统, 每类图件又分属不同图层, 其中井下巷道平面图为GIS底层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库既包含图元地块的单独属性, 又包含空间查询与定位所需的属性数据, 如井下人员信息数据库、危险品信息数据库、井下避难空间信息数据库等。其中员工无线传感器编码是数据库的首键, 也是井下人员空间定位系统的链接字段, 井下人员信息数据库见表1。

系统除了传统意义GIS的二维图数结合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库以外, 还包含三维数据, 如井巷立体图元数据。井巷立体图元数据是C++在OPENGL后台设计的井巷各类结构的三维立体图件, 将图件以图元形式入库, 用户在查询井下巷道的实际状况时, 可显示三维立体的图元要素。三维立体图件包含巷道主体、巷道截面、巷道连接部等内容。

2.2 避险与救援路径的仿真建模

最佳避灾路线是指从受灾人员所在地点为起点, 到达理想安全地点的最优路线, 也是指地面救灾人员以主井或风井为起点, 合理到达各个危险节点为终点的最优救灾路线。建立避险与救援路径的仿真模型, 以井下巷道图生成图形矩阵, 来表示井下巷道逻辑拓扑关系, 是图论优化计算的基础数据。事故发生时, 由井下应急演练与救援GIS平台输入模拟推理基本要素, 在分析巷道危险程度、实际路况、救援时间等多重因子后, 运用优化路径分析, 解算出最佳避险路线与最佳救灾路线, 并传输给系统, 形成避险与救援参考路径, 为救援指挥小组提供决策依据。

2.3 应急预案的专家数据库

针对矿山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以及个体矿山存在特点,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标准与要求,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的专家数据库。应急预案专家数据库以安全基础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各种救援经典案例为基础建库[1,6], 并设定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井下人员分布状况、应急通信等元素为查询过程的量化因子。同时, 应急预案还包括整合、调动救援物资系统在内的救援体系, 确定遇灾人员位置与救援方案, 组织力量实施应急救援, 遇灾人员借助救援载体升井等内容。

3 结语

应急救援是在应急响应过程中, 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 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所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7,8]。应急救援强调的是“救”和“快”, 要实现矿山救护的智能化、科学化, 不仅要依靠先进救援设备与丰富救援经验, 还需要对矿工进行定期有效的应急演练和事故发生时对现场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 才能实现灾害应急处理的运筹帷幄与科学决策。所设计的应急演练与救援系统是根据矿山救援指挥的需求, 在现有的应急救援和事故分析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 整个模型结合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讯功能、Matlab数学建模和救援专家数据库, 为矿山救灾演练建立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工作模式。特别是系统中事故避险路径分析功能有助于加强人员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使其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 以提高井下人员的避险自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盛武, 高明中, 杨力, 等.煤矿紧急避险体系构建与应急救援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 21 (4) :171-175.

[2]汪金花, 张永彬, 王健.基于GIS井下人员安全监测的实时查询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7 (7) :36-40.

[3]肖潇, 朱大明, 夏蓉.基于三维GIS的校园火灾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河南科学, 2011, 29 (1) .

[4]宋会会, 张礼敬, 邢培育, 等.化工事故应急救援仿真演练系统的实施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1) :99-103.

[5]丰彪, 文里梁, 王自法, 等.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J].世界地质工程, 2010, 26 (1) :114-118.

[6]王正辉, 杨娟, 姚成林.KJC-A型矿山救援指挥车专家系统软件的开发[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8, 35 (1) :15-18.

[7]过江, 古德生, 罗周全.地下矿山安全监测与信息化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7) :160-162.

【井下救援】推荐阅读:

井下应用05-27

井下物探06-07

井下通风06-17

井下供电07-05

井下采煤08-25

井下水仓08-28

井下安全08-29

井下干扰09-07

井下施工09-09

煤炭井下09-10

上一篇:环氧沥青下一篇:盈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