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暑期

2024-10-18

教师暑期(共8篇)

教师暑期 篇1

2013年8月, 我参加了南通市暑期教师全员培训 , 并有幸担任海安县高中化学班的班级辅导员。在暑期研修过程中, 我向学科专家学习, 组织班级化学教师进行交流, 深刻地认识到暑期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以教学资源为平台的看课评课———教师专业发展的 推进剂

这次研修的资源库为我们准备了优质资源, 特别是四位名师的教学观摩课, 让我们有了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董金水老师执教《二氧化硫性质探究》时, 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己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让学生自由畅谈, 谈谈心得体会。通过以自己的方式分享实验的现象, 根据实验的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分析反应的原理, 总结物质的性质, 积极性很高,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姜海娟老师执教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一课的亮点在于姜老师设计的探究实验, 巧妙地将学科观念的生成转化为探究实验的过程。本节课采用问题引领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分为三种类型:验证型实验、研究型实验和拓展型实验, 呈逐步深入递进的关系。通过这种形式, 姜老师让学生了解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 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并运用此方法研究其他相似问题。

执教《镁的提取与应用》的教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将把化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到镁的提取和提纯, 对这部分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学习反思不仅是本节课的总结, 还是金属冶炼方法的总结, 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内容, 还掌握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教学《氧化铝和氢氧化铝》时, 陈凤雷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使学生的学习有了逻辑起点, 更有利于接受新知识, 并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

通过暑期研修中的名师教学观摩课, 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觉得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 把每一次课上好, 对学生认真负责, 就是一位好教师, 而在课程研究上、教育教法的选择上没有下工夫。教育理念已经更新了, 而自己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通过这次远程研修, 我如梦初醒, 认识到要真正地把课上好, 让自己提升档次, 成为出色的教师, 必须转变观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思想, 不断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丰富教育教学方法。

“要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这一桶水不应该是不变的, 而应该是一桶活水, 与时俱进的活水。

二、以班级交流为平台的互动研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催 化剂

一位哲人说:“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每人拥有一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拥有两种思想。”研修网为我们提供了以班级交流为平台的研修社区, 在这里集中了全市的化学教师相互交流学习,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将自己日常的学习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等以话题的形式上传发表, 超越传统时空局限, 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 让同行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并通过访问其他教师发表的内容, 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 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教学, 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 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 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我发表了“参加教学竞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 谈了自己通过一系列教学竞赛, 加强学习, 促进专业的一些感受, 有数百位老师参与研讨, 交流自己参加教学竞赛的收获及专业成长的一些心得。

一个精彩的话题, 往往起到“招蜂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老师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研修社区里, 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 把各校的同行聚在一起, 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 通过参与回复、讨论, 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 使在工作圈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网名“laoji”的老师发表了话题:如果题目讲错了怎么办? 有一百多位老师回复, 如:“下一节课立即纠正, 绝不能误导学生, 诚恳道歉, 学生都能接受。”也有老师指出:“教师要用适当的语言进行修正, 但次数多了, 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备课很重要。”话题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 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 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 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针对性, 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 认识得到不断升华。

三、以网络备课为平台的研修作业———教师专业发展的 沉淀剂

目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倡集体备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集体研磨教案时大家都很客气, 不愿意指出别人备课中的不足, 有的教师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但其他教师未必认可和接受。

教师网络备课却解决了这些问题, 可见研修网不仅是很好的集体备课的平台, 而且是知识储备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这次研修活动中, 我根据研修作业的要求设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 精心备课,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稿发布到研修作业的平台上, 很快就有老师阅读了教学设计并参与探讨如何把这节课设计得更完美。我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 再上传到讨论平台上供大家参考。这样的网络集体备课, 较传统集体备课, 拓展了大家研究的时间与空间, 实现了交流对象的角色平等、交流机会的充分均衡。同时, 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创造”, 将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融为一体,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暑期研修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 是传统、常规教研方式有益的补充,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教师暑期 篇2

《战狼2》中当冷锋被撤出战狼团队,他的上级告诉他:“军人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为即使脱下军装,也依然履行自己的职责。”原本不打算当班主任的我,正是因为这句话,回归班主任岗位,回归“战狼”团队,在迈向卓越的路上大步前行。

经过两天团队培训,我收获了许多:

一、作为团队的一员,必须要有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我们在工作中不是一个单独的人体,我们都是卓同教育集团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个人行为也会影响到整个集体。要想成为成功的、高绩效的团队不光是团队的事,而是团队里每一个人的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团队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能不用过多的安排去主动做事情,如果我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共享,当别人工作完不成或者出现错误时我们能够主动帮助他解决,像自己的工作一样共同完成,而不是袖手旁观看笑话。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中不管那一个同事事情没完成,工作出了差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所以大家要主动多沟通,不仅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都是必须的。只有大家心往一块走,劲往一处使的时候,我们才会为了目标共同奋斗、共同承诺,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团队。

二、人与人之间要善于有效的沟通,相互理解,互相尊重,彼此宽容 交流是无限的,沟通是永恒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是缺少交流与沟通而造成,如果一个集体里面的人,对于自己的想法,你不说,我也不说,大家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在心底,就很容易引起他人的猜测而导致误会,进而产生矛盾,使整个集体涣散,后果可想而知。

昨天的“不倒森林”活动,我觉得最考验团队合作,在练习的时候,大家围绕怎么喊口号,怎么移动步伐等问题争论不休,甚至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气氛有点紧张,练习的效果也不怎么好。一位同事说:“都是为了集体,别争,有好的建议好好说出来。”气氛才缓和了许多,在正式比赛时,虽然我们没有在六分钟内完成20次的移动,但我们创下了最好的成绩。

教师暑期 篇3

国内市场暑期档票房多年来都比较依赖进口大片,因此国内暑期档的起始时间也在不断提前。具体到今年的市场,由于多部国产大片在4月集体上线使得市场回暖——3月份全国城市影院票房只有5亿元出头;而4月的累计票房则回升到7亿元左右;5月份,当月4部好莱坞大片悉数同步引进内地,也使得该月前三周的票房一举达到6.3亿元。

虽然5月“前哨”的开局良好,但作为暑期档主力的6月影市还有待观望。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6月国产片上映非常集中。多部主旋律或者说主流影片都在6月上档。6月15日上映的《建党伟业》无疑是6月最重要的影片,考虑到市场整体发展和今年6月档期的实际环境,该片突破前作《建国大业》的票房纪录应无悬念。而5月的高潮之后,进口大片的下一波高潮要等到7月中旬:之前有消息称《变形金刚3》(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将推迟至7月21日在内地上映;另一部重量级好莱坞大片《哈里·波特与死亡圣器:下集》(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也暂定7月下旬推出;《 X战警:第一战》(X-Men: First Class)等几部北美6月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也有可能在7月引进内地。

6月主流影片集中上映

近两年,内地影市大盘不断攀升,同时市场忽冷忽热的反复也屡次上演,这种现象在今年暑期档或还将持续。好莱坞大片集中在7月上映,整个暑期档的票房收入能否保持一个较高水准就值得关注了。

暑期档一直是纯商业电影的天下。虽然《秋之白华》《星海》等主流电影在商业元素方面有所进步,但除了《建党伟业》,其他选手的号召力还是不够。而确定将于6月上映的影片中,具备一定品牌关注度的只有全智贤和李冰冰主演的《雪花与秘扇》。该片定位于文艺片,其档期从原定的7月提前至6月23日比较明智,可以避免与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们正面冲突。在6月强手不多的情况下,若排片和场次有所保证,5月后半段上映的几部好莱坞大片或许能够较好地发挥边际效益,尤其是上映日期最靠后且口味轻松娱乐的《功夫熊猫2》(Kung Fu Panda 2)。该片口碑出众,且前集在内地人气旺盛,续集在5月28日上映后应有优异和长线的市场表现。

从今年1-4月的情况看,华语大片相比好莱坞制作似乎没有劣势。比如4月上映的几部较大制作中,甄子丹和姜文领衔的《关云长》和新版《倩女幽魂》虽然口碑欠佳,但票房基本都在1.5亿元左右;而同期的好莱坞大片《里约大冒险》(Rio)虽然评价更好且有3D卖点,但票房只达到1.4亿元。但到了暑期,随着好莱坞一线大片登场,其市场优势还是很明显,尤其是在内地具有人气积累的卖座续集——《加勒比海盗4》(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在内地上映3天即有惊人的1.45亿元进账,随后上映的《功夫熊猫2》和《变形金刚3》估计也会有类似票房爆发力。

大片排片松紧不一

为本土“黑马”诞生提供可能

今年暑期档大片排片松紧不一的状况为本土“黑马”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从目前市场看,即使是文艺片,只要能在宣传营销中找到核心受众,本土中小制作是具有爆冷机会的,特别是具备明星号召力的影片。3月上映的《观音山》和5月上映的《最爱》,已先后创造了过5000万元的优异票房,后者成绩还是在一干好莱坞大片夹击之下取得的。

6月份将有多部本土中小商业片上映,其中走惊悚路线的有《敏感事件》《夺命心跳》等。近来本土电影在该类型上多有尝试,但迄今为止没有一部取得成功。动画方面,之前在柏林、戛纳都颇受关注且卖出不少版权的国产3D动画《兔侠传奇》原定6月上映,但至截稿该片档期仍未最终落听,倒是之前不声不响的《藏獒多吉》已基本确定6月28日上映。作为日本动画名厂 Madhouse首次试水中日合拍的作品,《藏獒多吉》幕后的动漫大师浦泽直树或许能吸引一些资深动漫迷的注意。

6月份,虽然好莱坞大片暂时偃旗息鼓,但依然有不少中小制作进口片将上映,比如《天际浩劫》( Skyline)、《 战略特勤组》( Unthinkable)等,以及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的《夺命深渊》(Sanctum)、《街舞对决》(Street Dance 3D)等。这些影片大多为买断片——批片增多这一趋势值得关注。刚刚结束的戛纳电影节上,中国买家明显增多,专攻海外发行的华狮娱乐负责人蒋燕鸣曾提到,中国买家增多抬高了市场“物价”水平,“去年喊价40万美元我们没买,今年价格炒到了100万还有15家在抢”。这说明内地原创电影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目前中小成本电影风险还是太高,所以,更多的企业把眼光放到了进口片上。

内地影市已有一定纵深

内地电影市场现在已经可以同时容纳多部大片——例如5月第3周,《加勒比海盗4:惊涛骇浪》首映表现神勇;《速度与激情5》在当周的票房也几乎与其首周数据持平;《最爱》在夹缝中也有不少收入。这充分说明内地影市已有一定纵深度。

教师暑期 篇4

自20世纪末以来,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家和学者的重视。他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 如语言、中西方文化、学科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科研、教育技术能力 (夏纪梅2006;戴曼纯、张希春2004;吴一安2005;杨翠萍、刘鸣放2006;彭元玲2007;张卫红、孙成贵2010) , 专业发展模式如教学反思性模式 (高翔、王蔷2003;任庆梅2006) 和自主发展模式 (吕乐、戴炜华2007) 以及专业发展途径 (Bailey et al 2004;周燕2008a;2008b) 。但以上研究以思辨性为主的非材料性研究占大多数, 而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不多 (彭伟强等2008) 。

在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中, 周燕 (2008b) 研究了四种主要的教师发展途径 (暑期研修班、国内访学、教育理念专业课程和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的成长)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 短期和长期教师发展项目等途径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她指出, 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的机会应该成为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然而, 究竟出国进修/培训的效果怎样、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如何等, 目前关于这些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很少。

近些年各高校都不断有英语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做国内外访问学者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专业发展, 但这些的涉及面只是部分教师。为了大范围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某大学于2010年暑假派出两批共47名英语教师分别到美国翰林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进行为期40天的教师发展培训。

本文拟对这两批参与出国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 以考察他们出国培训的效果, 进而探讨这种利用暑期出国培训的形式是否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高校开展有实效的师培工作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三个问题:1.教师认为出国培训的收获如何?2.出国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怎样?3.出国培训的效果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

(二)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是某大学47名参加此次出国培训的英语教师。76.8%的教师都是40岁以下、硕士学历、中级职称, 从教时间6~20年, 除1人外, 其余都是第一次参加出国培训。培训的课程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组织、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

(三) 调查工具

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经过作者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自行设计, 经本学院3位有出国经历的教授和博士提出意见后进行修改, 并请一位出国培训过的同事做问卷以确认无歧义。问卷分为两大部分, 共42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受访者基本信息6道题。第二部分包括22道Likert5级量表题、12道多选题及2道开放型问题, 调查问题直接或间接揭示了教师对此次出国培训的评价以及培训效果。此种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发出和回收问卷, 没有限制作答时间, 这样, 教师们以匿名形式并有充足时间作答和提交问卷, 有利于他们表达真实想法和评价。共发出47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43份, 表格和图表数据从“问卷星”下载提取。

2. 访谈

作为对问卷的补充, 笔者还对4名参训教师 (2名赴美国和2名赴澳大利亚) 进行了访谈。访谈问题是:1) 您对此次出国培训的地点、培训日程安排和培训者的看法如何?2) 您认为何种途径有利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访谈平均长度5分钟, 访谈内容用录音笔录音并转写成文字。

三、调查结果和讨论

本调查从六个方面考察培训的效果: (一) 培训总体评价、 (二) 外语教学理念、 (三) 外语教学方法、 (四) 科学研究方法、 (五) 西方文化体验、 (六) 教师专业发展。其中 (一) 至 (五) 方面用于回答研究问题1, 第 (六) 方面用于回答研究问题2。其中前五个方面的问卷结果如下:

问题1:教师认为出国培训的收获如何?

(一) 培训总体评价

问卷第7~9题和第42题揭示教师对此次出国培训的总体评价。

第7~9量表题结果列表1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 本次出国培训项目获得参与教师的高度评价, 42人 (97.7%) 认为此次出国培训使他们颇有收获 (第7题) , 43人 (100%) 认为此次培训将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积极影响 (第8题) , 42人 (97.7%) 希望此类培训继续办下去, 使更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受益 (第9题) 。

第42题是开放型问题, 要求教师谈本次培训未能满足需求的内容。总体上教师们认为培训时间太短, 教育技术的实践不够, 科研方面的培训不足。

(二) 外语教学理念

问卷第10~15题、29~31题考察此次培训在外语教学理念方面的效果。第10~15量表题结果列表2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教师 (95.4%) 认为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国外的教学理念 (第10题) ;95.4%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外语教学理念 (第11题) ;97.7%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第12题) ;97.7%加强了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心 (第13题) ;坚定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83.8%) 和自主学习能力 (86%) 的理念 (第14、15题) 。

从表3得知, 当回答第29题“您出国培训前主要根据哪个或哪些外语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时, 30人 (69.8%) 选了“任务型教学”, 30人 (69.8%) 选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28人 (65.1%) 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当回答第30题“此次出国培训了哪些外语教学理念?”时, 41人 (95.3%) 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38人 (88.4%) 选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人 (74.4%) 选了以“任务型教学”和“反思性教学”;当回答第31题“您认为适合应用在自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哪个或哪些外语教学理念?”时, 38人 (88.4%) 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35人 (81.4%) 选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人 (74.4%) 选了“反思性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第29和31题居前3的选项变化、选项A~H选择人数的增加以及前后增幅大的理念 (反思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 我们可以看出培训后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上有不同程度的更新。通过此次培训, 教师们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将用之指导教学实践, 从而更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使教学更有成效。理念的更新对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深远而且持久的 (夏纪梅, 2006) 。

(三) 外语教学方法

第16~20、32~37题考察外语教学方法方面的效果。第16~20量表题结果列表4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教师们 (97.7%) 认为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国外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和课堂活动 (第16题) ;培训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41人) 、课堂组织 (41人) 和课堂活动 (42人) 对自己的教学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第17, 18, 19题) ;88.4%懂得了一些有助于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第20题) 。从结果可以得知, 教师们经过这次培训, 学到了能适用于自己课堂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第32~37属多项选择题, 结果列表5如下:

表5显示, 当回答“培训前您期望在国外进行哪些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培训?” (第32题) 时, 前3位的是:D.写作83.7%, B.口语79.1%, C.阅读69.8%。当回答“您将运用培训所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哪方面的语言技能教学?” (第33题) 时, 前3位的是:D.写作74.4%, C.阅读72.1%, B.口语67.4%。我们从访谈得知, 美澳两边的写作和阅读培训内容较多, 故教师们亦将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希望加强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第34题是“培训教师哪 (些) 方面令您印象最深刻?”, 前3位的是B.课堂组织和管理88.4%, D.教学活动76.7%, C.教学方法60.5%。值得注意的是, 这三方面正是从事教学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重点。这次美澳培训教师都是语言教学专家 (TESL证书培训者和RMIT语言培训机构REW专职教师) , 擅长教学方面的培训, 故让教师们受益匪浅。访谈中教师们都表示学到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如任务型教学、交际法教学、用wiki进行写作等小组合作学习等、有趣的分组法 (grouping) 及用graphic organizer, jigsaw等课堂活动。

第35~37题是关于教学观摩的。大部分老师认为观摩语言培训学校 (65.1%) 和大学 (58.1%) 对自己的教学启发大 (第35题) 。对这点我们的解释是, 参训者都是高校教师, 自然关注对口课堂的教学。他们认为所观摩课堂的课堂组织形式 (79.1%) 和课堂活动 (76.7%) 令他们印象深刻 (第36题) ;当回答第37题“您认为观摩什么样的国外课堂教学活动会对您的教学有帮助?”时, 90.7%的教师选了“A.语言教学类的课堂”, 这是因为参训者绝大多数都从事基础英语教学, 他们关注更多的自然是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如何组织课堂和课堂活动。

从上面结果看来, 此次培训令教师们在教学方法方面受益匪浅, 学到了能适用于国内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课堂组织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有助于教学灵感的激发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 科学研究方法

第21题和第38、39题是考察科研方面的效果。只有接近半数的教师同意 (39.5%) 或完全同意 (9.3%) 此次培训增强了其科研意识 (第21题) 。第38、39题结果显示, 半数以上的教师 (53.5%) 期待得到“如何确定研究课题”指导, 但只有14人 (32.6%) 表示得到指导;24人 (55.8%) 期待得到“如何在ELT, TESOL等外刊发表论文”的指导, 然而只有3人 (7%) 表示得到指导。这说明教师们认为本次培训没有得到科研方面实质性的指导, 希望能够加强如何在ELT等外刊发表论文等指导环节。由此可见, 此次培训对教师科研方面的指导略显不足。究其原因, 本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教学法内容, 而且培训教师是语言教学专家, 将重点放在了教学法内容上, 而令科研内容有所缺失。看来教师还是有较高的科研期待, 以后的培训应该加大科研方法内容的比例。

(五) 西方文化体验

第22~24、40题是考察文化体验效果的。43人 (100%) 同意或完全此次培训加深了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 (第22题) 和增强了文化/跨文化意识 (第23题)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认为, 此次培训中获得的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将对其英语教学很有帮助 (第24题) 。第40题“您认为培训期间去过的哪些地方对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阔文化视野有帮助?”, 居前3位的是博物馆 (90.7%) 、当地人家里 (88.4%) 和历史名胜 (83.7%) 。无疑, 出国培训增加了英语教师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直接接触机会。英语学习不限于语言本身, 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如果不注重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培养, 就无法承担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就无法实现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张卫红、孙成贵2010) 。从结果可看出, 教师们切身体验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体会到了中西文化差异, 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知识。这些宝贵的文化体验和知识都将有助于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

从以上培训的总体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文化体验的数据可看出, 教师们通过此次培训近距离地接触了国外大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学习到国外新颖、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活动;开阔了视野, 体会到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生活方式、人文思想和风土人情并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差异感受和反思。由此可见, 教师们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及活动, 丰富了文化体验和拓宽了文化视野。

本调查问卷的第六方面问题 (共5题) 的回答, 也就是第2个研究问题的结果和讨论如下:

问题2:出国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怎样?

第25~28量表题结果列表6如下:

从表6可以看出, 42位受培训教师 (97.6%) 赞同在培训期间培训老师对其提出的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的要求 (第25题) 。40人 (93.1%) 表示培训期间学习了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些新途径 (第26题) , 33人 (76.8%) 表示培训期间学习了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些新途径 (第27题) , 36人 (83.7%) 认为此次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 (第28题) 。从以上数据来看, 教师们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培训学习了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些新途径。

第41题是开放型问题:“您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吗?如果有, 在哪些方面?”在回答该问题时, 大部分教师表示受训期间听力 (34人, 占79.1%) 和口语 (40人, 占93.1%) 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这是他们每天上课, 参加文化活动以及接触当地人的机会多, 较多地锻炼了听力和口语而有利于英语听说技能提高的缘故;43人 (100%) 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他们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丰富了文化体验和拓宽了文化视野;学习了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并提高了专业发展意识。此外, 大部分教师表示培训期间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技能、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找到了今后努力和进步的方向, 同时也反省了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与规划。所有教师都认为暑期出国培训虽然时间短, 但还是适于自己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他们希望培训时间能长一些, 以更有利于深化学习内容和将学习内容系统化。总之, 教师们认为出国培训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问题3:出国培训的效果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

第42题是开放型问题, 要求教师谈本次培训的不足之处。接受访谈的4位教师一致认为培训时间太短, 如果能有三个月以上的培训时间, 效果会更好, 能更系统学习和深化培训内容以及丰富文化体验。3位教师认为教学法相关的课和观摩课安排得太紧太密, 培训期间90%以上的时间用来坐在课堂里听课, 导致大家忙于上课听课, 少有时间走出校园去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 因此文化方面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还是显得不足, 而且, 因上课时间多, 也未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图书、电子资源进行一些研究。4位教师都认为培训方安排观摩的大学课堂太少, 而语言学校和中小学课堂的观摩次数占的比重大。教师们更想多到对口的国外大学进行课堂观摩, 了解与他们的教学对象相似的国外大学课堂教学情况。4位教师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时少 (4~6小时) , 因此只是对新学的语音分析软件PRAAT有所了解但没有充分的实践, 也没有安排专家讲解如何运用教育数据库或软件来开展科研活动;培训教师基本上是语言教学专家, 擅长课堂活动与具体语言技能的培训, 对科研方面的培训不足, 科研方面的实质性指导 (比如, 如何进行科研研究、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以及如何能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等) 较少, 提供的科研资料有限。另外, 培训期间美国团的教师们被安排一起住学生宿舍;而澳洲团的教师们则分散在当地人家里住 (homestay) , 这样, 美国团的教师们每天在住所都自然用汉语交流, 而澳洲团的教师们则必须用英语与host family交流。相比之下, 到当地人家里住的住宿形式更有利于教师们每天沉浸于英语语言环境中和每天近距离地感受澳洲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美国团的教师还表示此次的培训学校翰林大学不是名校, 如果以后的培训能安排到州一级的大学如明尼苏达大学, 师资等条件会更好, 学习效果也必会更好。可见,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师资和住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本次出国培训的效果。

四、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出国培训, 教师们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体验了真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 开阔了国际视野, 提高了专业发展意识, 对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因此, 出国培训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至于培训对教师们回国后的教学实践指导作用如何, 还需后续的追踪调查。另外, 培训时间短, 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 课程安排较密, 科研指导不足等因素, 是今后类似培训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更好地发挥出国培训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要求高校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1,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培养国际化人才, 先要有国际化的教师队伍, 因此, 高校应抓住机遇, 加大经费投入, 重视教师的国际化培训, 定期派英语教师出国培训, 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研究的不足主要是:1) 基于一个高校的部分教师, 不具有普遍意义;2) 只探讨出国培训一个途径, 以后的研究可探讨更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可行性;3) 没有报告问卷信度, 影响问卷结果的说服力。

五、建议

基于本次调查结果, 作者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国培训这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 高校应建立教师出国培训机制。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接受时间较长的培训, 如7月初到8月底的一段时间不会影响教学。另外, 可考虑选择层次高一些的英语国家的大学和教师作为培训方。

(二) 优化培训课程设置。

可考虑内容多样化和课时安排合理化。内容除了教学法, 还可增加翻译和跨文化研究等以满足教师个人的专业兴趣。观摩的课堂应以大学课堂为主, 以中小学课堂为辅。加强对教师科研方面的培训内容。课时安排要考虑给教师们一定的自由度, 让他们有时间到图书馆或走出校园与当地人交流, 以增强文化体验。

(三) 增加受训教师实地考察和了解当地多个层次的文化和教育机构的机会。

可考虑由主办培训机构统一组织了解当地最为重要和具有特色的一些文化和生活情况, 如参观银行、医院、救济中心等部门。

(四) 采取安排受训教师分散住在当地人家里的住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 篇5

幸福是懂得感恩

岁月流逝中,每一次遇见,都会留下回望的感动;每一份真心的陪伴,都带着成长的思考。若能虔诚地活着,所有过往都会化作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懂得感恩的老师,一定是精神富足,一定是懂得珍惜的。内心充满了感激,获得的快乐也会多,而快乐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敢于担当

担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幸福。教师的担当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教师的担当还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融入教师队伍。有担当精神,才能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中谱写不平凡的乐章。

幸福是赤子情怀

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是幸福的,做一名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更是学生的希望。当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是幸福的;当看到窗明几净的教室时,是幸福的;当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时,是幸福的。只要用心感受和体会,幸福无处不在。作为教师,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情感寄托和终身信仰是难能可贵的,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心系教育情怀,引领学子奔向拥有诗和远方的美好前程。

幸福是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只有追求卓越,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才能创造幸福的教师人生。一个有理想和追求的老师,一个重视个人精神生活尤其是专业成就的老师,才有能力规划自己的幸福蓝图,才有能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暑期 篇6

一、指导教师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存在的误区

1.指导教师一言堂。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指导教师仅仅是对实践活动起到技术指导的作用。一切指导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教师实践思想的执行者,导致活动本末倒置。

2.指导教师大包大揽。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知道怎么干,具体需要做什么。指导教师无奈之下,自己策划,自己执行,学生成了整个实践活动的陪衬。指导教师成了实践活动的践行者。使学生没能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指导教师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的职能发挥

1.精神上的指导。当前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上的挫折磨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践行青春理想,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性活动。因此,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先从精神层面上告诫学生,这是一个要顶着烈日炎炎,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让学生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这也是一个了解社会,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中需求量的一个有意义的“好差事”,使学生对实践活动有个真正的认识和接受。从而使学生从精神上认为自己能行,使学生精神饱满的去践行实践。

2.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大三、大二、大一三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大三的学生由于已经学完了专业主干课程,因此他们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大二和大一的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主要起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知识的桥梁作用。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转化下,转化成社会所需,使学生能够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因此,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发掘实践者潜力的执行者。在整个“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始终和学生保持一致,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意见,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践行实践,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实践经费不足,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找盈利部门赞助的方式解决等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大大增强,使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增强学生不畏困难的自信心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三、建议

1.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场是社会,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大力支持。所以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增大自己学校专业的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加大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后续学生的实践活动奠定社会基础。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导教师在整个社会实践中需要对实践团队做全方位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背景知识做基石,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增强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技术保证。

四、结束语

短短一个月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践行志愿者精神,积极服务于社会,发挥大学生在当代社会的先进性作用的有效途径。“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接受过程的酸甜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很精彩。

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中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职能

参考文献

[1]周福阳.关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169.

教师暑期 篇7

项目实施旨在通过持续跟进的培训活动, 全方位、立体化提升4个远郊区县参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帮助参训教师更新英语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技能、拓宽英语教学视野, 全面促进北京市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推进北京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均衡、优质发展。

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暑期集中培训, 紧紧围绕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的特点, 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调研, 根据参训教师需求确定培训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雪中送炭”的项目定位, 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切实解决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满足教师最迫切的需求, 在项目立项和实施过程中, 项目组先后进行了两个轮次的调研活动。

根据调研结果, 项目组将培训目标聚集在了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专题。针对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的困惑, 项目组调研获取了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3个最主要困惑:“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何科学地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参训教师还要求项目组针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 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指导”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量体裁衣, 为提升参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设计科学的培训内容

根据对参训教师的调研结果, 结合北京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背景和特点, 项目组与多方人员经过多轮次的论证, 精心设计了内容高度续接的培训内容和研修活动, 并组建起了多层面专业化的培训团队, 在本次暑期集中培训会上从新课标的多层面解读、国内外儿童英语阅读研究的前沿理论学习、来自北京市的优秀阅读教学课例观摩、实践模拟和专家点评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多个角度和层面为参训教师展开了深入系统的讲解和指导。

在课标解读层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处长从国家战略和政府视野角度以国际对比的方式做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的讲座;在参训教师对课标、阅读前沿理论以及阅读教学实践有了较为深入认识的基础上, 项目组邀请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组核心成员、小学英语教育著名专家李静纯老师为参训教师深入解读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在阅读研究前沿理论学习方面, 项目组围绕着参训教师对于教学策略构建的需求, 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深入讲解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两大核心规律——儿童脑与心理的发展规律和汉语背景儿童的英语阅读规律。王文静教授所做的《中国儿童英语阅读研究与实验》、罗良副教授讲述的《小学生大脑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李燕芳副教授为参训教师分析讲解的《儿童英语阅读的关键技能——发展与促进》等系列报告帮助参训教师深刻了解了儿童英语阅读的两大规律;杜霞副教授讲解的《图画书与儿童阅读》和解会欣老师与大家分享的《选择适合儿童的英语阅读资源》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此外, 项目组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市大望路小学的赵红枫老师与参训教师分享了所在学校在“英语特色校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以上讲座的内容彼此呼应, 以“理论解读+实践指引+经验分享”的方式帮助参训教师实现了对英语阅读教学规律的深度理解与学习。

在课例观摩方面, 项目组特别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的一节优秀阅读教学课例, 并邀请了做课教师李润利与参训教师一起进行了深度解析和反思, 为教师实现阅读理论学习成果“落地”课堂教学提供了示范。

为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层结合, 本次培训会以“情境浸入”的学习方式, 组织了一次“小学英语阅读课模拟”评比。由大兴区、房山区、怀柔区和延庆县的老师分区县展示一节20分钟的阅读微格课, 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解会欣老师、北京市教研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王建平老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李静老师等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和指导。

在论文写作指导方面, 项目组结合调研结果认真分析了参训教师在阅读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与不足, 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副主编林静博士为大家讲解了《教师如何写论文》, 针对目前教师在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惑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构建“无缝隙”的组织管理体制, 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障

项目组为了保证充分实现项目的预设目标, 在充分发挥已有的“自上而下”组织管理模式基础上, 围绕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活动设计和评价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事实证明, 这些精心设计的组织管理策略, 为本次培训会取得圆满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多举措并行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

合作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以及为后续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培训在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2012年7月15日报到当天, 项目组引导参训教师以区县为单位组建了班级, 推选出了班委会成员并组织教师们为自己的班级制作了班旗、拟定了班歌和班级口号并发放了统一的班服 (见下图) 。此外, 在后续的培训活动中, 项目组以评价墙为核心的过程评价体系, 激励着参训教师们以合作方式参与到培训学习活动中。

2. 周密设计, 多方式推动参训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和体验

在学员管理方面, 项目组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 吸引着参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和活动当中, 规避了频繁考勤等硬性管理措施可能引发的抵触情绪。

值得强调的是, 每一天的活动设计, 尽管形式各不相同但都与培训内容高度续接。2012年7月17日晚间安排的电影赏析活动, 所选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极具绘画天分和创造力的阅读障碍儿童在传统教育中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怎样在尼克老师的爱护下大放异彩的故事。许多教师在看完电影以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而后续讲座中培训专家以小主角为例子的理论讲解, 也因为教师们在情感上的深刻触动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再比如图画书制作活动, 当阅读研究前沿理论讲座中与图画书相关的内容讲授完毕之后, 项目组及时安排教师着手设计和展示图画书。在制作图画书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回顾、反思和整合相关讲座的内容与要点, 在设计出精彩的图画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相关讲座内容的不断强化和深度理解。在本次培训活动中耗时最多的模拟阅读微格课的准备和展示, 更是以情境浸入的方式帮助参训教师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实现对所学理论的深度理解以及理论学习成果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此外, 充分发挥过程评价制度在提升参训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 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研修共同体和参与式活动设计, 为教师们参与培训活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但是, 如何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研修活动中来, 需要过程性的评价管理制度。本次培训, 利用评价墙和多种奖励措施, 实现了对班级、教师个体以及二者相结合的过程评价。通过细化评价标准, 不仅为教师营造出了宽松的培训成长环境, 还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参与培训活动、分享学习成果的积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 保证了培训活动的活力与质量。

四、精细化服务, 促进培训活动质量升华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 是一次大型的集中封闭式培训, 千头万绪的会议服务工作对项目实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保证参训教师们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在舒适的培训环境中学习提升, 项目组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详细分析了会议实施的流程与工作, 制订了“会务实施分工表”和“会议组织流程及进度核查表”, 保证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负责人, 以完善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措施, 确保项目服务工作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为高质量的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制度保证。

在会前准备阶段, 项目组为参训学员精心制订了会议手册, 将培训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向参训教师做了详细的介绍。围绕着活动设计, 项目组准备了十余种可能用到的材料和道具。在会议实施过程中, 项目组对于住宿、用餐、培训会议现场服务以及医药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都强调不仅要从参训教师的角度想问题, 还要做到比参训教师们多想一步, 用心、用情为参训教师们提供发自内心的热诚关怀与服务。

在本次暑期集中培训的结业典礼上, 项目组以短片的方式和与会人员一起回顾了本次培训从报到之初到结业典礼的整个过程。这部精心制作的特别礼物, 在短短的10分钟时间里用一幅幅活动剪影激起了广大学员们的回忆, 引领着大家重温了在这5天共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情到浓处, 老师们也随着短片情节的进展或是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发出会心的笑声, 或是红着眼眶甚至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五、培训成效及下阶段工作展望

本次暑期集中培训尽管只是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第一阶段, 但是培训效果已经得到了初步彰显。在5天的集中培训中, 参训教师们通过聆听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专家的精彩报告, 对儿童脑发育与心理发展特点有了初步了解, 对影响儿童英语学习的关键技能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 对新版英语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如何利用图画书进行阅读教学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通过录像分析, 教师们和专家一起对小学英语阅读课进行了解剖分析, 对利用图画书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及活动开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上模拟课并与专家进行现场互动, 教师们亲历了英语阅读课, 解开了长期以来心中存有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对教育电影的赏析, 教师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感动;通过每日作业与展示, 教师们与大家分享了每日学习的收获和心得, 展示了北京市新一代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风采;通过论文写作指导, 教师们了解了如何写论文、如何做研究, 为实现“从发展到卓越”的转变, 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的小学英语教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本次暑期培训活动结束以后, 项目组收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反馈, 有学员写道:“对于本次培训, 我认为可以用‘多元聚焦、前后续接、各有侧重、层层递进’来概括。期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类似模式的培训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身素养, 实现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次培训会围绕着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能力的提升, 为我们精心准备了前沿的通识理论培训、高端的课程标准解读、直观课例的观摩讲解、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 以及专家学者对我们的阅读模拟课的深入点评, 所有的这一切, 都从方方面面丰富着我的素养。”还有一位全程参与暑期培训的教研员特意发来信息:“本次培训让我听到了从未听过的讲座, 读到了从未读过的书, 看到了从未看过的电影, 经历了从未

教师暑期 篇8

关键词:新手教师,高级口语,实践,思考

相对于对外汉语初中级阶段来说, 高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更应着重训练学生们“说”的能力, “说”的内容不再是初中级阶段的单句表达, 而是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成段表达。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多说”绝非易事, 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说, 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新手教师使出浑身解数的过程中, 问题也层出不穷。

一新手教师在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极易出现的问题

1. 教学实践脱离教学目标

施光亨指出, 在进行口语表达的教学时, 在数量上不以懂为终极目的, 而要准确、熟练;在质量上应要求严格。 (1) 对于高级口语班来说, 让学生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目标更需贯穿教学实践的始终。因高级口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少, 故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 极易脱离教学目标。不是抓不住课程特色, 将口语课上成读写课, 就是没有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在生词讲解和练习上的时间投入过多, 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 还耽误教学进度。

2. 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很多新手教师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过犹不及, 便常会陷入以下两个误区: (1) 将“笑点”与“趣味”等同起来, 故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很多“笑点”。刚开始,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笑多了难免会“笑点疲劳”, 且关于“笑点”的认可也未必一致。在教学中, 我们也发现, 学生觉得好笑的知识点可能还没有其他知识点学习效果好。如果过度“迎合”学生, 设计一些脱离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 最后学生可能只记得“笑点”了。 (2) 过分依赖教学语料的趣味性。教材在编纂时已注重选取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的语料作为教学语料, 尤其是高级口语教材。如《感悟汉语》中选取了“整容、黄金周、拼车、网络、面试”等既与日常生活相关、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话题, 故新手教师很容易利用教学语料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也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学语料的趣味性, 而不能根据教学语料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特别是教学技能比较匮乏的新手教师。如讨论“偶像”的时候, 很多自信的美国学生便说自己没有偶像。此时, 一旦学生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就会陷入教学困境。

3. 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

关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褒贬不一。就个人教学实践来说,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直观性, 有利于高级口语课堂教学。如在处理生词“农家乐” (《感悟汉语》第10课《黄金周》) 时, 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经历, 很难理解。但用一张图片将“农家乐”展示出来, 学生立即就明白了。也正因其便利性, 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形成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一环节似乎都离不开PPT。如果突然停电了, 或准备的PPT出现了问题, 恐怕很多新手教师都会六神无主, 甚至会丧失教学能力;此外, 也分散了学生对课本的注意力。如果PPT上的内容过多, 学生就抓不住学习重点, 反而会适得其反。

4. 不能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也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场合。教师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尤其是学生群体比较特殊的时候。加州大学高级口语班12名学生除2名学生是美国血统外都是亚裔, 他们不十分像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也不全然是亚洲人的性格特征。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极易陷入跨文化交际的冲突中。一次小组教学游戏的规则是赢的一组接受奖励, 输的相反。结果, 却让学生觉得丢“面子”。后来, 经过沟通后才发现, 部分学生很不喜欢小组竞争这种活动。此后, 在设计教学游戏时, 便会着重考虑跨文化交际因素。

二学生们的反馈

在自我反思后, 我们咨询了有经验的教师, 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并在课程即将结束时, 通过高级口语班的1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在学生的反馈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生词是否需要讲解。该问题因学生的汉语水平而异。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讲解生词浪费时间, 应着重锻炼“听说”;而其余学生则认为讲解生词很有必要。

第二, 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我们对在高级口语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活动进行了总结, 主要为 (1) 2人一组的课堂对话、讨论; (2) 3人一组的课堂对话、讨论; (3) 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 (4) 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 (5) 完成教师布置的有信息差的交际任务 (如问你的同学的爱好) ; (6) 听录音练习听力; (7) 复述对话或课文, 并利用四度量表, 让学生按照有效性从高到低进行评分。经过数据统计, 评分较高的活动为 (2) 、 (4) , 评分较低的活动为 (3) 、 (6) 。即在加州大学高级口语班中, 学生更倾向于3人以上的小组讨论活动, 对于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的个人报告兴趣不大, 对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的 (3) 、 (6) 等基本技能训练方法认可也较低。经过个人访谈, 我们发现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影响较大。尽管学生们都来自崇尚自信的美国, 但是亚裔较多, 对于能表现自己但又存在“面子”风险的课堂教学活动则采取回避策略。由此可见, 新手教师在教授高级口语课程时应引起注意, 尤其是在教学对象为亚裔学生较多的学生群体时。

三给新手教师的一些经验

在个人反思以及学生反馈的基础上, 我们对在加州大学暑期高级口语班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 以期给新手教师们提供一些经验。

1. 明确教学目标, 以大局为重

“明确高级口语课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是高级口语课教学规范化的基础。” (2) 故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设计都要体现高级口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择手段”地让学生“多说”, 锻炼学生的语段表达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当然, 同班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可能一致。所以, 新手教师在遇到学生汉语水平相差太大的时候, 一定要以大局为重, 不能因为迁就部分水平较差的学生而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更不能因此而耽误教学进度, 可以“先会带后会, 共奔学会路”。

2. 采取“i+1”教学法,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课堂观察, 在处理如何满足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问题时, 可采取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i+1”教学法, 即实现“可理解性地输入”。“i”为学生当前的知识状态, 其下一阶段的语言知识状态为“i+1”, 即要稍高于学生目前知识状态的语言水平。这里的“1”就是学生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水平的语言材料, 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 对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 (3)

根据Krashen的“i+1”教学法, 新手教师在高级口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满足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需求。由其实施课堂提问行为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 选择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既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成就感, 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可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公平的表达机会。

3. 以语言教学的趣味性为主, 教学语料、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为辅

在对外汉语课堂上, “建立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是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 不能把学习兴趣的培养简单地理解为教学语料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 故如何借助于教学语料、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将其转化为语言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们这里的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是对教学语料和课堂活动所做的教学处理。对于新手教师来说, 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教学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锻炼和积累经验, 但我们需要明确地意识到教学语料、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只是锦上添花, 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通过对教学语料的巧妙处理和围绕教学语料设计的有趣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带来言语交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5)

4. 细心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喜好, 做到有效预测跨文化交际冲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新手教师来说, 将跨文化交际知识转化为能力还有一定难度, 也较难有效预测课堂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因此, 我们要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刻入脑中, 充分地了解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 尽量避开对外汉语课堂的“雷区”。此外, 充分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喜好, 不仅可以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还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四结束语

在加州班的暑期高级班口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 不仅要具备扎实牢固的语言理论知识, 更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如何用最简单的语言将知识点教给学生, 并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地学会使用才是王道。而提高教学技能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并总结经验教训, 这样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上一篇:Linux智能终端论文下一篇:课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