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扑救论文(精选12篇)
森林火灾扑救论文 篇1
森林火灾指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及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不仅是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部门和各级林业部门的任务, 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如何规避森林火情火灾处置风险, 实现森林火情火灾安全高效处置, 是保护森林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的关键所在, 是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1 森林火情火灾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1 在时间段上
上午10点到下午15时和夜间, 是森林火情火灾处置的危险时段:一般情况下, 每日上午10时后, 温度升高、风力加大、风速加决, 林火燃烧剧烈, 火势凶猛, 复杂多变, 危险性极高;夜间视线不良, 难以把握地形地势及火场情况, 容易误入险境或出现摔伤、摔亡。
1.2 在植被分布上
灌木丛集中连片和阳性杂草连续分布、可燃物立体分布明显、地被物厚重的原始林区是森林火情火灾处置的危险植被地段:在这些植被类型分布的区域, 扑火队伍行动缓慢, 机动受限, 由于地面可燃物与植被燃烧剧烈能够在较短时问内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烟雾, 严重威胁扑火队伍人身安全。
1.3 在地形上
陡坡、鞍部、狭窄山脊线、狭窄山谷、单口山谷、草塘沟、山岩凸起地形和合并地形是森林火情火灾处置的危险地形:林火燃烧发展至这些地形区域, 由于受地形影响, 林火行为极其特殊, 其强度大, 推进速度快, 易产生立体燃烧、二次燃烧、浓烟密布、二氧化碳沉积、有毒气体含量大, 对参战队伍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
2 森林火灾处置的安全风险与规避探讨
2.1 规避火场风险的基本原则
在火场或灭火进程中要把确保扑火人身安全、杜绝伤亡事故作为重中之重、首位责任、根本要求严肃对待, 高度关注, 做到“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组织上不能有丝毫的侥幸、指挥上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措施上不能有丝毫的疏漏”。因此, 各级指挥员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锐性, 并清楚危险危害可能来自哪里、出在何处, 才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闻一知十、防患未然, 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争取不出百分之一的问题, 力求实现灭火行动全时、全员、全程的安全。
2.1.1 防险是根本。
立足防患于未然是首选条件, 做到“重在防范不麻痹”。要不断强化扑火队员的险情意识, 筑牢思想防线, 时刻高度警惕, 积极争取把握应对险情威胁的主动权。防范可能或不可预知的突发险情, 防范进入危险的地域、环境, 被林火围田, 防范危险时段 (每天的10~18时, 特别是12~15时及夜间) 被突变林火袭击, 有可能或有条件应预设安全区域, 预选转移通道。
2.1.2 脱险是上策。
灭火作战行动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自然环境中, 可毗说险情无时不在, 危害无处不有。在防不了、防不住的危急关头, 脱险是最佳选择。作为一线指挥员, 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 沉着应对, 当机决断, 做到“冷静判断、不慌乱”。要在扑火队员面前展示一种处变不惊、遇险不慌的姿态, 迅速组织行动, 脱离危险地形, 脱离植被密集地段, 脱离可能被林火包围、浓烟覆盖的区域。在脱险转移的过程中, 必要时要放弃易燃易爆物品, 但不能丢掉手中的装备机具, 否则再次遭遇险情时, 就会陷入无计可施的绝境。
2.1.3 排险是出路。
在遭遇林火威胁, 无法摆脱险境可能造成伤害的紧急状态下, 变被动为主动, 变不利为有利, 积极争取规避风险的机会, 把威胁与伤害降到最低、嚣小的程度。利用手中装备机具, 整合突击排险攻坚力量, 选择最佳排险地段、方位, 压制火势, 克险制险, 保全自己。另外, 在危急时刻, 可将人员、装备集中在一个点上, 迅速点烧出一片隔离区, 这不失为紧急情况下实施规避火场或灭火进程中风险的有效方法。但这对指挥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做到“沉着指挥、不盲动”, 准确判断, 从容应对, 有效处置, 才可能达到排险克险化险为夷, 免遭伤害的目的。
2.1.4 避险是手段。
前提条件是未能达到防险、脱险、排险的目的, 险情没有解除, 危害仍然存在, 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情况下, 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应急胜补救措施。无论是对指挥员, 还是扑火队员的心理素质、控制能力、动作要领、防护技巧及群体配合保护的方式, 都有很高的要求, 要做到“正确处置、不蛮干”, 尽最大可能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点。常说的成功避险,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无人员严重伤残或遇难。
2.1.5 救险是关键。
就是在实施排险、避险之后, 及时组织力量、装备器材所采取的紧急救援、救治行动, 做到“迅速行动、不拖延”, 排险、避险本身具有极高的风险性。从某种程度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冒险行为, 排险、避险过后, 一方面现场仍然存在较大的隐患, 若不及时有效救险, 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 人员装备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损坏, 救险就显得异常重要和迫切, 要反应迅速, 以最快的速度, 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事发地域, 抢救伤员, 救治后送, 清理现场, 排除隐患,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
2.2 规避火场风险的基本方法探讨
2.2.1 避开危险火环境。
灭火行动展开前, 指挥员要对火场周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进行现场勘察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 清楚明了, 针对易发生险腈危害的地段、地域、危险可燃物分布及易燃灌木丛地带, 如狭窄山脊线、鞍郡、山谷, 气温较高, 风力较大的午后, 高强度上山火、急进树冠火等, 一般不宜直接接近火场 (火线) , 应迅速避开危险环境, 选择安全区域休整待命, 伺机组织扑救。
2.2.2 预设安全区域。
扑火队伍在进入火场实施灭火行动前, 为有效防范林火袭击、围田, 指挥员应预先组织扑火队伍, 在适当位置预没安全区域或确定回撤路线方向。通常应选择在植被密度低, 地势较为平缓, 处于上风方向的有利位置。没有上述可利用的自然条件时, 要坚持“宁大匀小、宁宽匆窄”的原则, 人工开设规避风险的安全区、通道, 或选择在火烧迹地内, 清除危险的地表可燃物 (站杆、倒木等) 。在灭火行动展开前, 指挥员要将进入安全区域规避风险时机、万法, 注意事项和撤离路线及相关要求通报扑火队伍。一旦发生险情, 迅速有序组织行动。
2.2.3 快速转移。
在灭火行动展开后, 因气象变化及植被、可燃物载量的影响, 林火瞬间突变, 对参战官兵构成威胁时, 或在接近火场途中, 误入危险区域时, 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域的一种方法。
2.2.4 利用有利地形。
当火场宪发险情威胁人身安全时, 利用附近河流、湖泊、沼泽、耕地、沙石裸露地带或植被稀少的地域等有利地形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不宜选择细小可燃物密集的林地, 防止被地表火烧伤。
2.2.5 点迎面火。
园林火燃烧发展态势瞬间发生变化, 火势对官兵构成威肌且无安全区域规避风险时, 就近依托有利地形, 如道路、河流、农田、植被稀少的林地为依托, 有组织地迅速点烧迎面火, 人员陡速进入点烧迹地内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
2.2.6 点顺风火。
林火燃烧强度突然加大, 速度加快, 参战官兵安全可能遭遇威胁伤害时, 火场周边近距离内没有天然依托条件, 或虽有依托, 但点烧迎面火的时间和距离都不允许, 则应迅速顺风点火, 顺势进入点烧迹地内规避风险。如果时间紧迫, 应采用蹲姿, 背部朝向迎风一恻, 人员要集中在点烧迹地中央靠前位置, 按倒三角队形排列为宜。
3 结语
森林火灾的扑救是保护森林森林资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加强森林火灾的扑救风险防控以及管理, 是当前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火灾的扑救过程中, 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高效的原则, 了解火灾扑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火灾隐患的安全威胁等, 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解决, 尽最大努力避免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人员伤亡, 防止森林火灾损失扩大, 实现森林火灾安全高效处置, 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摘要: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预防森林火灾, 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本文对森林火灾的扑救风险以及处置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森林火灾,扑救风险,处置对策
参考文献
[1] 岳金柱, 冯仲科, 姜伟.森林火灾扑救风险控制与处置的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 2007 (12)
[2] 周俊亮, 姜伟.我国森林火灾应急响应与指挥分级问题研究探讨[J].中国应急管理, 2008 (33)
[3] 冯仲科.基于森林灭火救灾行动的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置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 2008 (27)
[4] 蔡慧颖.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2
森林火灾扑救论文 篇2
1、扑火的方法有哪两种?
扑救森林火灾一般采用直接灭火和隔离带灭火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灭火方法。直接灭火常采用的方法是扑火人员使用手中的工具,如风力灭火机,沿火线直接打灭火。间接灭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树冠火人力无法接近扑打时采用的,以劈火路斩断火源的方式达到灭火目的。
2、扑打山火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扑打山火时,两脚要站到火烧迹地内侧边缘内另一脚在边缘外,使用扑火工具要向火烧迹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拍打时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扑打,以免溅起火星,扩大燃烧点。拍打时要做到重打轻抬,快打慢抬,边打边进。火势弱时可单人扑打,火势较强时,要组织小组几个人同时扑打一点,同时、起同落,打灭火后一同前进。打灭火时,要沿火线逐段扑打,绝不可脱离火线去打内线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进行阻拦或扑打,尤其是扑打草塘火和逆风火时,更要注意安全。
3、要扑救林火中,怎样做到既扑灭火灾,又不伤亡人员?
扑打火线中,严禁迎火头扑打;不要在下风口扑打;不要在火线前面扑打;扑打下山火时,要注意风向变化时下山火变为上山火,防止被火卷入烧伤。清理火场时,要注意烧焦倾斜“树挂”、倒木突然落倒伤人,特别是防止掉入“火坑”,发生烧伤。
4、扑火中常见的人身伤害事故有几种?
(一)被火直接烧伤烧死。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摄氏度,人只能生存7.5秒一18秒。
(二)窒息伤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摔伤摔死。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5、扑救森林火灾的战略有哪几种?
(1)划分战略灭火地带。根据火灾威胁程度不同,划分为主、次灭火地带。在火场附近五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火势可以自由蔓延,这是灭火的主要战略地带。在火场边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碍物,火势不易扩大,当火势蔓延到防火障碍物是,火会自然熄灭。这是灭火地次要地带。先灭主要地带的火,后集中消灭次要地带的火。
(2)先控制火灾蔓延,后消灭余火。
(3)打防结合,以打为主。在火势较猛烈的情况下,应在火发展的主要方向的适当地方开设防火线,并扑打火翼侧,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4)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火势是在不断变化之二中的,扑火指挥远要纵观全局,重点部位重点部防,危险地带重点看守,抓住扑火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力量扑火头,一举将火消灭。
(5)牺牲局部,保存全局。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火势猛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i采取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护重点和秩序是:先人后物,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如果火灾危及到林子和历史文物时,应保护文物后保护林子。
森林火灾扑救论文 篇3
关键词:消防武警;秦岭;森林火灾;扑救;应用
消防武警是一支隶属于公安现役的武警部队,消防是武警的一个兵种,但归公安管理,执行公安任务,称为公安消防部队。它担负着部队驻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和灭火、抢险救援等保护地方经济建设、国家公共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任务。在扑救森林火灾中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1 新时期秦岭森林火灾的特点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向纵深开展,法制意识逐渐强化,秦岭林区起火诱因变为农业生产、上坟祭祀、交通运输、小孩玩火,形成森林盗伐逐年下降,森林旅游逐年攀升新格局,这些火灾的共同特点是近山、近路。沿路扑火技术是现在探讨的主要话题。公路两侧发生的林火为始发火,火势小,在发生20分种内传播慢,引燃面积小,是灭火的最佳时间。能在1小时内,通过更有效的水灭火,可以把灾害控制到最小范围内。围绕水灭火和快速灭火就有寻求消防武警的支持。
2 消防武警投入森林火灾扑救比专业森林灭火队更有优势
消防武警长期军事化管理,科学练兵,对每项火灾事故都有预案,都有演练,工作方式规范化,装备精良,在林火扑救中仍有优势。
2.1 人员训练更有素
消防武警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救援效能比较。现代化消防武警铁军既要有知识、有经验,又要有智慧;既要有技能、有体能,又要有装备;既要英勇顽强,又要懂得科学施救。
2.1.1 有固定的水源地
消防车建有固定的取水地,水环引水,额定流量:30L/ s,引水时间≤35s(7m吸深)。用消防车灭火速度快、效率高、很彻底。
2.1.2 身体素质更强
消防武警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能和长期野外作战的身体素质,日常训练和重点训练相结合,实地演练和趣味训练相结合。每天体能训练一般不少于三小时,特别是长跑,一周不能少于三到四次,有良好攀登的本领。在山地的森林火灾扑救更具优势。
2.1.3 扑救更专业
度重视火灾扑救技能,刻苦训练,不断加强体能锻炼。定期开展火灾扑救演练,熟悉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综合素质和扑救能力都很高,个个都懂得扑救技术。火情发生时,能遵循扑救森林火灾“安全、有序、高效、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则。在火场上,队员们服从命令,把群众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扑火器材的布设套路化,仅需很短时间完面。
2.1.4 集结更迅速
责任人24h值守,消防武警军事化管理,执勤战备管理,随时集结,消防车全天候待命。消防部队要求执勤人员听到出动信号后,必须按照规定着装,首车驶离车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0s。实现接到扑火指令时,做到“三快两齐”(即队伍集合快、携带扑火机具动作快、登车速度快、着装整齐和设备整齐)。
2.2 灭火工具更有利
消防武警常用的消防车,在近路地带灭火有明显的优势。视野开阔,乘员多,可乘坐6-8人;消防车可在行进中进行灭火,射程远,灭火战斗力强。
2.2.1 越野性能强
越野性是指车辆通过各种路况时克服障碍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爬坡能力、软地面通过性、沼泽地通过性以及跨越壕沟的能力等。要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必定要经过崎岖不平的山道或沼泽,所以越野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消防车的灭火效率。消防车远比其他民用车辆越野性能强。
2.2.2 运载能力强
森林消防车除具备灭火功能外,还要运载消防人员、消防设备以及灭火用水到火灾现场,所以运载能力是影响森林消防车灭火能力的重要因素。乘员多,可乘坐6-8人。其他车辆一般可运载5人,运输工具能力更差。
2.2.3 通行畅通强
多数地区的消防车都是喷上鲜艳的红色,在车顶上设有警号及闪灯。公路留有专门的通道,不用排队交纳过路费,道路拥挤地段,警号长鸣,其他车辆主动让出道路,到达火场的时间大为缩短。
2.2.4 通信功能强
良好的通信功能是森林扑火能在恶劣环境中进行有效作业所应具备的必要功能。充分应用高速发展的现代通信技术,在消防车内配备先进通信设备,可以密切加强横向、纵向联系,使指挥中心全面了解火场信息,协调各救援点整体作战,有效提高灭火效率。其他车辆不具备此项功能。
2.2.5 灭火效力强
水灭火仍然是灭火的最佳方式。罐体有效容积天于5m3,额定扬程为110~120m水柱,按照秦岭林区平均坡度300计算,可覆盖的范围可达到公路两侧400 m,高压水枪可喷雾状射流、扁平射流和柱状射,对降低可燃物表面温度,增加湿度,快速灭火非常有利。一罐可控制1ha的森林。
3 消防武警投入森林灭火工作的误解
一般人认为消防武警主要承担的职责范围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林区居民点、易燃建筑密集的村庄以及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业繁华区。没有列入森林火灾扑救,这部分业务划归林业部门的森林灭火大队。除非森林防火指挥部特别邀请,一般不会投入森林火灾扑救。事实上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公安消防队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气象、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消防武警可以投入森林火灾扑救。
4 消防武警与专业森林灭火大队接合效果更好
专业森林灭火大队,隶属于林业部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是一支扑救森林火灾的专门力量,能够科学扑救森林火灾;加强政治学习;加强军事、体能训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掌握防扑火知识和各种扑火器材的操作使用,做好扑火器材、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保证灭火机具完好。
4.1 消防车与灭火水枪配合使用
森林灭火大队主要灭火工具是腹背式灭火水枪,灭火水枪扑火效率高、工作可靠、 使用携带方便,主要用于扑救低强度火、降低火势、清理火场、扑灭地表火等,适用于秦岭林区森林火灾的扑救,在近距离压制火头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另外还可以到达公路两侧更远的地方。缺点是水源补充难。消防车可以把水送到很高的山坡,再从这里补充水,效果大为提高。
4.2 森林灭火大队和森林灭火大队各有所长
消防武警对安全扑救有很深刻的理解和反复演练,森林灭火大队对林火行为有独到的理解,熟悉山场环境、认识可燃物、了解可燃性,对林火扑救战术胸有成竹。两者在扑救林火中相互提醒,互相支持,安全高效。
4.3 精英部队和集团作战相互协作
消防武警人少精干,森林灭火大队人员众多。消防车把火势压制以后,火场周边湿度降下来,森林灭火大队才能投入近距离的灭火。有消防车的火场采用近控战术,扑火队直接扑打;没有消防车的火场只能采用远围战术,用大量的力开设防火线。有消防车参与的林火扑救,林木损失小,人员安全,扑救迅速。
小结:消防武警与专职森林灭火大队接合扑救森林火灾是公路沿线最佳使用战术,高全、高效、成本低、损失少。
森林火灾扑救论文 篇4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 在林内自由蔓延扩散, 对森林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林火灾害。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 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 它会给森林带来最具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 造成现有森林由低价值的树种、灌木、杂草更替, 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破坏森林生物的栖息环境, 导致土壤的贫脊和丧失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甚至使整个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 人类在对森林火灾的突发事件, 却依然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由此, 森林防火工作的预防和扑救对于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环境仍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要组织有关部门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防火指挥部要认真制订和落实防火责任制, 做到各负其责, 各司其职, 把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及辖区内各责任单位要将森林防火工作摆到突出位置, 制定防火应急预案, 建立统一指挥, 精干高效, 反应快捷, 保障有力的指挥体系, 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包片人员亲自抓。要层层签订责任状, 对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个人, 落实到山头地块, 领导及工作人员实行划片包干, 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
2.2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防火意识
(1) 加强各级党报、广播电视媒体、政务信息的宣传。
积极争取配合支持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报道。鼓励涉林人员向各级报刊媒体进行投稿宣传。加强保持与当地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综合性、权威性的优势, 大力宣传森林宣传工作, 有力营造森林防火良好舆论氛围。新闻媒体同时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 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信息报送工作, 把森林防火的工作动态及时上交给各级领导掌握的信息渠道之中, 取得当地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2) 突出对林区基层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宣传。
通过镇、村、组、农户开会形式、村村通广播、本地电视台、办墙报、重要林业区进出口树立宣传牌、印发通告、宣传单、出动宣传车、组织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宣传, 让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融入林区基层老百姓生活之中。同时, 要充分利用各类中小学校, 把森林防火教育工作融入学生课堂, 形成学校教育学生, 学生告知家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
2.3 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业发展迅猛, 林区林相密, 杂草灌丛生长茂盛, 林下可燃物积累丰富, 林农进山入林从事林事活动频繁, 进入林区的人员次数比以往成倍增加, 加上传统的烧荒、烧田埂、烧灰积肥等农事用火很难从根本上转变, 拜坟祭祖、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等习俗难以禁止, 人为火源防不胜防。
(1) 严格控制火源, 在防火期间, 严禁在林区和林缘地段随意用火, 严禁烧荒烧灰、上坟烧香、烧纸、点烛、放鞭炮等一切野外用火活动。电力部门要组织人员全面巡查林区范围内线路通道, 对老化线路及时排查更新, 及时清除火灾隐患。
(2) 管理野外违章生产用火和非生产用火人员, 重点管理林区周边及过往林区的残障人士及儿童。
(3) 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加大对违章用火的处理力度, 发挥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
2.4 组建扑火专业、半专业队伍, 提高扑火应急处置能力
(1) 以现有武警消防队伍为主的专业扑火队伍远不能满足各级政府应对严峻森林防火需要, 应加快组建、培训当地森林火灾扑救的专业化、半专业化队伍。森林火灾的扑救要尽量改变以往的采用发动人民群众的作法, 要以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为主, 特别要发挥国有林场、乡村办林场职工的力量, 结合镇、村组干部中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组建队伍, 加强队伍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扑火技能演练, 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通讯工具、扑火物资, 增强应急保障力量和能力。
(2) 加强村组巡山员队伍建设, 重点林区每个村至少要配备1名巡山员, 实践证明, 巡山员制度对森林防火的作用非常关键。
2.5 重视防火林带建设, 提高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
(1)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 积极筹措资金, 规划先行, 落实时间节点, 加紧推进建设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森林防火阻隔体系, 实现森林防火的科学化。生物防火林带的规划要坚持先边界后内界, 先主林带后副林带的原则分步实施, 县界 (特别是大山脊) 的防火林带建设要先行实施, 然后是乡镇界、村界之间的建设。防火林带的规划重点要突出在山脚、田边、坟场、村庄、旅游景区周围, 生态公益林区、风景名胜区外周及县乡交界处等林火易发、多发地段和区域, 形成林外火源隔离圈。规划时既考虑防火树种木荷、火力楠、杨梅水曲柳、接骨木等难燃的阔叶树种, 又可考虑经济林树种 (如油茶) 既有生态效益, 以增加收入, 一举两得。同时, 要把林区便道的建设规划在工程建设中, 既提高防火能力, 又有利于林木的运输。
(2) 制定政策, 强化落实营林措施, 凡连片大面积针叶林新造林地, 必须配套建设防火林带, 实行与造林同步规划, 同步设计, 同步施工, 同步验收;采取政府以奖代补方式, 鼓励林农多造混交林, 增加生物多梯性, 提高防火能力。原没有配套防火林带或林带配套不达标的, 必须结合抚育间伐, 重新配置或补造防火林带, 对营造改造型防火林带需采伐林木的, 所需采伐指标要优先给予满足。
3 森林火灾扑救实用技术分析
3.1 扑救森林火灾的常用方式
(1) 上山火, 顺势追着两翼推进打。
上山火火烧状态呈“八”字形, 要避开火头, 派两支扑火队顺着火势发展方向的两翼火线跟进扑火, 遇到危险时就退到已烧过地方。同时, 派一支扑火队穿插到后山, 等待火头绕过山脊后火势降低燃烧, 形成下山火时, 突击灭火。打两翼火时, 余火一定清理彻底, 并派人沿线看守, 防止复燃后对前方扑火人员造成威胁。
(2) 下山火, 抓住时机堵截合围打。
下山火蔓延速度慢, 火势平稳, 要集中优势兵力多点突进围打, 将山火消灭在山坡或堵截消灭在山脚下, 严防火下沟后越沟重新发展为上山火。下山火余火和暗火消除要细致, 因为下山火慢, 燃烧的时间长, 较粗可燃物已开始燃烧, 枯立木也可能产生新的火源。如果火线烧成直线型, 应把扑火队员分成几组, 把火线截成两段或几段, 分段扑打;如果火线烧成“丫”型 (即两边烧的快, 中间烧的慢) 则先从两边控制住火头, 由外向内夹打, 控制住向外蔓延扩展, 逐渐缩短火线至火扑灭, 决不可先中间打, 以免两边烧得快把扑火队员围在中间而发生危险。
(3) 树冠火。
地表火在风吹作风下异常猛烈, 沿着树冠烧去, 时常伴有飞星和飞火发生, 难以扑救, 应对的主要办法是开防火路, 用油锯迅速将隔离带上的树木全部伐倒, 倒向火场一边, 及时消理杂物, 防止林火蔓延, 阻隔带宽度有5~10m, 当火头接近时, 火势受阻减弱, 扑火队员应立即靠近扑打火焰。
(4) 地表火。
地表火主要在林地中杂草、杂灌、枯枝、落叶燃烧, 蔓延速度快, 一方面采取用树枝和二号工具沿火线扑打, 控制燃烧速度, 另一方面选择距火头一定距离开设防火阻隔带阻止火势蔓延。对火势较猛, 风势又很大的火, 靠简单工具很难控制火势, 只能沿火势方向或依靠道路河溪、山脊等有利地形, 开辟临时防火线, 阻止火势蔓延, 必要时采取以火攻火。
3.2 以火攻火的基本方法
为了阻止火势突破天然道路 (小路) 河沟 (小溪) 或人工开设的阻火带, 在人力不能及时迅速加宽阻火带的危急情况下, 在原有控制线和火场之间点迎面火来加宽阻火带。要安排有经验人员点烧火线。点火前必须确定火场无人情况下进行, 陡坡地带应从高处先点, 后密集往低处点燃, 平缓地带应从中间点燃后向两边边点边退。
3.3 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术
3.3.1 划分灭火带
根据火灾威胁程度, 划分主次灭火带。如火场附近没有天然和人为防火障碍物, 火势可以自由蔓延, 这里为主要灭火带, 要组织主力扑火队扑救。在火场边界外有田垅, 河溪, 道路等天然和人工防火屏障, 作为次要部位, 可少量布署防守。
先控制蔓延后消灭余火, 扑火中越是风大、火大, 越要注意火头的扑救, 着重控制住火头, 则基本控制了火势快速扩散。
3.3.2 打防结合, 以打为主
凡能靠近的地表火都要抓住时机扑打, 当火势猛烈情况下, 应及时派主力扑火队到火头前进方向选择有利地形开设防火阻隔带, 同时对两翼火追着打, 防止火灾扩展蔓延。
3.3.3 集中优势兵力, 打歼灭战
火势不断变化, 扑火要审时度势, 全局意识, 重点部位重点防御, 危险地带重点把守, 抓住时机, 集中优势兵力扑灭头, 一举把火扑灭, 决不搞人海战术, 劳民伤财。
3.3.4 牺牲局部, 保存大局
在扑火人员不足情况下, 后续扑火队尚未到之前, 先人民生命后财产物资, 先重要地段后一般地段, 先重点林区后一般林区。
参考文献
[1]吉瑞钦.贺兰山林区连续卅一年无森林火灾[J].内蒙古林业, 1981 (3) :39~41.
[2]李祥.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J].内蒙古林业, 1981 (3) :114~115.
怎样安全扑救森林火灾范文 篇5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
什么是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臵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什么是森林防火:森林防火就是阻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防止森林火灾的蔓延,即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
为了快速、有效、科学地扑救森林火灾,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扑救森林火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扑救森林火灾要牢记八项要素:
天气是主宰,风向是关键,地形是依据,植被是根源,安全有退路,隐患要留心,通信要畅通,指令要明白。
森林扑火安全包括:1.着装安全;2.行进安全;3.扑火安全;4.宿营安全;5.饮食安全;6.迷山安全;7.伤病事故的处理。
一、着装安全
1.扑火队员的穿着和装备不适当,就有可能被火灼伤和烧伤。扑火队员参加森林火灾的扑救时,要穿阻燃服或棉料服装,不能穿化纤的服装,特别是不穿化纤的袜子。化纤服装受热时熔化,紧贴在皮肤上,增加对皮肤的伤害。
2.扑火队员要着套装,穿长袖、长裤、防火鞋,戴防护帽、手套、眼罩、口罩,配带水壶、毛巾、打火机。
二、行进安全
扑救森林火灾是场战争,时间就是战机,要争分抢秒。组织扑火要忙而不乱,行动迅速而不慌乱,一切都要有组织有秩序的进行。
1.乘车安全
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车辆必须是专职驾驶员驾驶,严禁使
用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车辆参加扑火。要检查车况,保证行车安全,禁止驾驶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行车要限速行驶,严禁超员、超速、超载。不能抢先上、下车,不能人货乱装,人要座稳,扑火机具要放好,防止机具伤人。
2.步行安全
步行要选择安全距火场距离较近的路线行进。行进时不要一窝蜂拥,要单行、双行或多行行进,要保持班组和团队的整体性。
夜间行进,要带好充足的照明工具,要跟上队伍,防止掉队和走失迷路。特别是扑火队伍经过峡谷、山沟、陡峭的地形时,要特别留心,前后要相互照应。当扑火队临近火场,却看不见火线,已感到烟尘的存在,这时更加小心,谨防大火的袭击。
要保持行进队伍通信的畅通。指挥员要配备行动路线的地图,有条件的地方要配备车载电台和GPS导航仪。
三、扑火安全
(一)火灾现场的危险因素
火场造成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一氧化碳和浓烟非
火场造成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机械伤害、枯立木、着火的树枝干掉落、滚落的岩石、扑火工具。
1.高温伤害
高温伤害主要是热烤和烧伤、烧死。
高温引起体温上升,最轻的症状通常是轻微头痛、眩晕
及大量出汗。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增加体液摄入得到减轻,但要适当控制饮水量或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因为排汗失盐过多,越喝越口渴,就越要饮水,如果排汗失盐过多,就会引腿或腹部的剧烈痉挛。
高温引起扑火队员大量出汗,在极端热负荷下,如果体液得不到补充,或热负荷积累使体温升高2。C,就可能产生中署现象。在中暑期间,排汗停止,皮肤变得热、干燥、发红、呼吸急促,体温迅速上升,患者很快就处于休克或昏迷状态。中署是极其危险的,经常会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脑损伤。要尽量使患者保持冷却,不断使皮肤湿润,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森林扑火队员在火焰烧伤中失去战斗力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是热负荷过度。热负荷过度类似中署,但发生的时间过程却要短得多。
2.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燃烧不完全的一种产物。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危害程度依暴露时间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而定。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00μL/L时,可致人死亡。
森林火灾中,每公斤可燃物可产生10—250克一氧化碳。闷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量比明火要大10倍。火锋上的一氧化碳水平在前沿为100—200μL/L,最高可达500μL/L,顺风30米处为10—20μL/L。
血液水平同林火前沿的100μL/L的一氧化碳达到平衡需要1—2小时,一旦受害者回到清新的空气环境里,至少需要花三倍的时间才能使一氧化碳从血液中除去。因此,林火前沿扑火队员应每2小时轮换。一氧化碳对森林扑火队员的最大危险就在于潜伏性,扑火队员的精神敏锐性可能被破坏,自己都还可能觉得一切正常。一氧化碳中毒者应从火场中迅速移出,安臵空气流通的地方,注意安静和保温,并实行人工呼吸,要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3.烟尘窒息
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对扑火人员的生命威胁极大,使扑火人员迷失方向,看不清逃跑的路线,浓烟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因浓烟将人呛倒而被烧死。呼吸高温的浓烟会使喉管充血,水肿使人窒息而死。
为防烟尘,扑火人员应备口罩,应避免在下风处作业。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口鼻逃避。因逃避不及时的,应选无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低洼或坑洞,因低洼地和坑洞易积烟尘。
(二)火灾现场伤亡事故的共性 1.火线伤亡事故有五个共性
小火,表现出无害的火,易燃、可燃物的火,上山火和湍
流火。因大多数扑救队员是在小火极轻型的可燃物里或在大火中相对平静的地区被烧死。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小火或平静的大火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扑火队员往往低估了小火的潜在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天气条件、植被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火行火的急剧变化,低估了火灾蔓延速度变化,上坡火、峡谷火、大风驱动下的火,蔓延速度惊人,每分钟可达1.2公里,每小时72公里。
2.扑救森林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常常是因为扑火人员的无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原因:
① 扑火指挥员的失职,未安排退路,未留心隐患,没有保证通信畅通。② 扑火指挥员、队员对火灾现场地形、地貌、火情的特点掌握不够。③ 扑火队员臵身险境,毫不知情,鲁莽行事,冒险逞能。④ 领导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平时宣传教育不够。⑤ 扑火装备不好,不齐全。⑥ 扑火工具状态不良。
⑦ 扑火队员带病赴火场,身体不适应火场艰苦的条件。
⑧ 在扑火过程中,火灾前线指挥员对火情缺乏正确判断,没能管好扑火队伍,且不懂得什么情况下最危险。
⑨ 在展开扑火的时候,没有设臵“安全区”,一旦遭遇大火袭来就惊惶失措,失去处臵能力。
3.扑救森林火灾,人身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各级领导必须要从平时抓起: ① 加强宣传教育,层层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② 加大林火知识的宣传,使大家掌握和了解森林火灾的特性,懂得在火场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③搞好防火演练,避免扑火指战员在火场上出现无知状态。
④为扑火指战员配齐配全必要的装备。
(三)火灾现场的注意事项 1.要密切注意天气条件及其变化
① 天干物燥,小心火患。天旱的时间越长,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大。②空气越干燥,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大,扑救危险性越大。
③在防火期间,温度越高,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越大,燃烧蔓延速度越快,扑火的危险越大。
④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主要是顺风蔓延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风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地形或天气过程变化引起的。
⑤风速越大,火灾蔓延速度越快。风力每增加一级,火头蔓延速度就增加一倍。
⑥在不稳定的天气里扑火要特别小心。不稳定的天气的主要因素是:能见度远,一望无限;风向不稳定,地面有尘旋。这种天气扑火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⑦要注意冷锋过境和气旋的天气。
冷锋南移时,锋前气温突然增高,最易发生火灾,冷锋过境时如果没有降水,冷锋产生的大风或突然改变风向,就会使大火失去控制,造成对扑火队员安全的威胁。
气旋天气形成时,暖锋区增温,容易发生火灾,冷锋南移,风向改变,如果没有降水产生,就会使火灾失去控制。
2.要密切注意可燃物类型,载量及其变化
①在通常的情况下,草类最易燃,火蔓延速度最快,因此扑草地火造成人员的伤亡往往大于林地火。
灌木林地火蔓延速度仅次于草地火。
幼林特别易燃。郁闭的中年林,透视性很差,不要轻易进入林内去直接灭火,而应采取间接灭火的方法。
②林内的火蔓延速度较慢,当林内的火蔓延到林边或灌木林地、草地,火灾蔓延速度就会突然加快,切不可掉以轻心。
③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越低,火灾蔓延速度越快。在干旱的枯草季节里,火灾蔓延速度最快。④森林可燃物的数量越多,火灾蔓延速度越快,对扑火人员的危害性越大。当火灾从可燃物数量少的地方蔓延到可燃物较多的地方,火灾蔓延速度和强度就会突然增大,造成对扑火人员的威胁。
⑤草丛高度超过1米,灌木高超过1.2米或稠密的灌木林地的山火,不能直接扑打。在林内扑火要防止倒木的袭击。
⑥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当你处于易燃的植被,可燃物数量又较多的情况下,要特别高度警惕。
3.要密切注意地形变化
① 地形因坡度、坡向、坡位等的变化引起气象因素的变化;
影响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的变化;土壤肥瘦、干湿的变化;植被种类和生长状况的变化。这些因素会影响森林燃烧性的变化,陡峭的峡谷、鞍形场、沟顶是扑火的危险区域。
②当山火往高处窜,人被火包围在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对火进行突围。切记不要往山上跑,因为山火向上窜的速度要比人跑得快。如果距上坡火的距离较远,山坡又很长,可以点火自救。待点燃山火向上烧出一块空地后,方可进入已烧过的区域,并随火向上运动。
③坡度越陡,上山火蔓延速度越快,下山火则相反。当坡度大于45。时,下山火常因燃烧可燃物滚落造成上山火。在扑打上山火时,绝对不能直接扑打上山火头。势图在山腰上将山火拦截住,就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
④坡向不同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不一样,火灾燃烧蔓延的速度不一样,扑火的安全程度不一样。可燃物的燃烧性随一天的时间和坡间不同而不同。
⑤在陡峭的峡谷地带,峡谷一侧森林燃烧产生的热量会给峡谷的另一侧的可燃物预热,当火灾蔓延到经过预热的一侧,就会产生轰燃,在很短的时间内整个坡面猛烈地燃烧。
⑥鞍形场,一条山脊两高山之间的马鞍形的部位,称为鞍形场,形成一个关口。当风越过山脊时,鞍形场这个部位风速最快,并形成水平旋风和垂直旋风。当火高速通过鞍形场时,高温、浓烟、火旋会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
鞍形场危险,从背坡进入火场时,宁愿舍近求远,选择山脊前进。不要冒险闯鞍形场这个关口。扑火休息时,不要停留在鞍形这个危险的关口,逃避山火时,不要往鞍形场这个部位跑。
⑦沟顶,即山沟与山脊相连的部位。这个部位多数是鞍形的部位,也有的是平缓的山脊。这个部位同鞍形场一样,也是一个危险的位臵。火顺山沟向上蔓延,由于地形的抬升相当于一个烟囱的作用,火会猛烈的燃烧,形成一个强大的烟柱,山火最先在这个部位突破山脊,包围在山脊上进行扑火作业的人员。
⑧当你对火场地理环境一无所知,或夜间到一处你从未去过的地方扑火,要特别小心。要从地图上了解地形,要有熟悉地形的作向导。4.要密切注意因地形引起的地形风
山地常形成越山气流,反山气流,绕山气流,上升气流,会产生山风和谷风、峡谷风、渠道风、海陆风等,这些风常常造成安全事故。
①越山气流
是风越过山脊而形成的气流。在迎风坡面,风顺山坡而上,当迎风山坡有起伏的小高地,火顺坡蔓延,可以跃过小高地往高处蔓延,如果扑火人员企图利用这种起伏的小高地阻止火的蔓延,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当越山气流越过山脊后,如果是单一的山脊,会在背坡形成片流或涡流、波动气流、转子流。当森林火灾越过山脊,背坡的涡流,转子流使火形成火旋,这样就会造成扑火人员的伤亡。特别是在五级以上的大风,背坡的涡流和转子流极强,要特别小心。不要认为扑下山火总是安全的。
②反山气流
当风越过山脊,在山的背坡常形成反向的地形风。特别是
当风越山脊后又有一个山脊阻拦时,这时反山气流会更强。背坡的反山气流可加速上山火的蔓延,不利下山火的蔓延。迎坡的反山气流有利于下山火的蔓延,不利于上山火的蔓延。
③绕山气流
当风吹过孤山时,就会形成绕山气流,有左侧、右侧绕山气流、越山气流三股风在山背相遇。往往形成旋风。当森林火灾燃烧到山背,就会形成火旋。造成在山背扑火人员的伤亡。低矮小山丘,在3—4级风时就可以形成火旋,而在高大的山脊要在5—6级以上的大风才能形成背坡火旋。在低矮的小山丘近背坡扑火要特别小心。
④上升气流
主要是由热、地形或突出的部位而形成的。在森林火灾中,上升气流会加速火灾的蔓延,增加火灾燃烧强度。当风向垂直或成一定的夹角越过一条倾斜的山脊,就会产生一个上升的气流。这时顺山脊的上山火,速度就会突然加快。
⑤山风、谷风
山风是从山上往下向山沟吹的风。谷风是从山脚向上吹的风。
山坡受到太阳照射,热气流上升,就会产生上坡风,如果是谷地,就会形成谷风,当太阳照不到山坡时,上坡风立即消失。当山坡辐射冷却时,就会产生下坡风,如果是谷地,就会形成山风。每天谷风最强盛的时间为12点左右,山风最强盛时为午夜。在扑救山地火的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谷风。
⑥渠道风 如果盛行风向与山谷的成一定夹角,在夹角较大的一侧的谷底形成与盛行风向不致的渠道风。如果渠道风与谷风一致时,可加速谷风。渠道风与谷风相反时,往往渠道风成为主要风向。在沟谷扑火时,要密切注意这种渠道风。
⑦狭谷风
由于山谷的特殊地形,使山谷中的风和盛行风有很大差别。盛行风横过山谷,由于山脊的阻转作用谷中可以形成局部环流或渠道风。如果盛行风占据整个山谷,谷中的风速更大,山谷是扑火危险地带。
不能在山沟里作业、休息,这是森林扑火最基本的一条常识。当扑火队伍要通过山谷时,要高度警惕,行进的队伍要按部队行军一样安排,前后要有先头部队。后面要有预备队,中间才是大队伍。要谨防大火的袭击。
5.要密切注意火行为的变化
由于气象条件、植被条件和地形条件的不同,森林火灾的燃烧状况就不同,也就是火行为不同。
在扑救森林火灾的过程中要观察预计火行为,特别是要注意火焰高度,火的蔓延速度,飞火和火旋。
①当火焰高度超过人高时,就绝对不能直接扑打,热辐射强度很大,人也无法靠近火线。这时只能采取间接的灭火方法。
②当火的蔓延速度每分钟大于2米时,就不能采取直接扑打的方法。因为人工扑打,一般每分钟仅能消灭1米长的火线。
③飞火是燃烧热产生强大的上升气流,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上高空,在高空的强火风力作用下,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吹落到火头的未燃烧区,引燃可燃物,形成新的燃烧区。这样使扑火人员处于前后火场的包围之中,造成伤亡。当你在扑火的过程中发现有飞火从你头上飞过时,要尽快地撤离火线,转移到安全地带。
④火旋,是面旋风引起燃烧的火焰旋转的一种现象。一旦形成火旋,旋转的火焰和烟尘,就会使火旋附近的扑火人员晕头转向,扑火人员逃跑时产生的负压,会吸引火旋跟随扑火人员跑动的方向旋转过来。发生火追人的现象,造成伤亡。
旋风是由于热动力的不均衡造成的。下漏的水会形成旋涡,下沉的冷空气会形成旋风甚至龙卷风,直升机或飞机低空飞过火场时,下沉的气流会使火场形成旋风和火旋。常见的火旋有地形火旋,林火初始期火旋和林火熄灭期火旋。
地形火旋,当风越过孤立的山丘,越山气流和绕山气流在山背相遇,由于力的不平衡产生的旋风和火旋。林火初始期的火旋,在无风和微风的条件下,特别是坡地燃烧产生的上升气流和内吸气流,使火的四周力不平衡,便形成旋风和火旋。这就是常见的火灾肇事者,是扑火人员在扑打初起的山火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
林火熄灭期的火旋,是由于原来燃烧的上升气流和内吸气流突然消失,产生热和力的不平衡,火场就会产生旋风和火旋,使死火复燃。旋风和火旋将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带到未燃烧区,引起新的火灾。因此火灾将扑灭时,要留心熄灭期的火旋。
森林燃烧时,还有一种水平火旋。我们常见到跳跃式推进就是水平火旋造成的。通常是在大风推动下,高速蔓延的火才能形成这种现象。它对扑火人员的安全威胁更大。一旦发现这种现象,扑火人员要尽快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⑤当你在扑火的过程中,知道附近有山火,而又看不到火的主体,无法判断火的行为时,要特别提高警惕,防止山火袭击。
(四)火灾现场被大火包围的处臵办法 1.点火自救
当大火还有一定的距离时,还来得及点火,要选择轻型植被区,林中空地点火,当火烧出一定面积的迹地后,迅速冲入火烧迹地卧倒避烟。卧倒避烟不能选择低洼的沟地,因为低洼的沟地沉积烟尘最重,最好选择坪地。卧倒时颈部要朝向来风方向。不要顺风卧倒,避免卷吸的烟尘。
2.逆风对火突围
突围时可用毛巾或衣服遮口鼻。不要顺风逃跑,因为顺风火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的速度快,不要卧倒避火。事实证明,逆风时对火突围是行之有效的逃生方法。
四、宿营安全
扑救森林火灾时,在野外宿营或休息时,应选在火场逆风的火尾两侧,千万不能在顺风火头的前方和侧方。最好选择在背风或已被火烧过的地方。由于扑火人员非常疲倦,在夜间很容易入睡。当有火再袭来时,熟睡不醒,会造成伤亡。因此宿营地要做好标记,必须安排人员进行安全、通信值班。宿营休息要防止冻病。取暧、做饭、吸烟要注意安全,防止引起新的火灾发生。宿营和歇息要防蛇、兽、草爬子、毒蜂等侵袭。转移火场时,必须做好人员清点工作,防止掉人。
五、饮食安全
饮食是保证扑火指战员战斗的需要,更是扑火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供应扑火人员的食品要新鲜,不变质,防止食物中毒。饮水要注意卫生,不饮凉水、脏水。
六、迷山安全 “迷山”就是指在谋一地带或时间里,既不能达到目的地,又不能返回出发地,迷失了方向而言的。在林区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迷山的事也是时有发生的。发生迷山事故以后,轻者给迷山者造成精神上的莫大剌激,重者还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迷山事故的发生。
1.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教育参加扑火人员要遵守纪律,不得擅自行动,不要离开扑火队伍,不要脱离火线,防止扑火人员迷山。
2.发现人员丢失必须及时寻找
千万不要认为火灾现场大概丢不了人,可能自己回来的侥幸心理。这是对参加扑火人员生命极不负责的表现。当发现有人丢失时,不要惊慌失措,无所是从,一定要沉着、冷静、客观地分析丢失者迷失方向的原因,要采取怎样的方案去寻找。在一般的情况下,找人时应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①参加寻找迷山者的队伍一定要有严密的组织,根据山形地势,将队伍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应在四人以上并指定汇合地点。
②分析迷山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根据迷山者所在的地形,判断其活动方向和范围。③寻找队伍由内向外,由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近到远地分层搜索,要将观察、搜索到的情况、痕迹、详细纪录、随时上报。
④登高观察,选择视线较好的制高点,利用望远镜,由近到远,由远到近地反复细致观察,注意观察山边小路有无行人,视线之内是否有烟雾。
⑤在高山上点火给迷失者指示方向。烟越大越好,烟柱越高越好,这样可使迷山者容易看到。点火要注意安全,严防跑火造成新的山火发生。
⑥可使用枪、信号弹定时定点给迷山者指示方向。鸣枪时枪口朝上,为防止发生回音。因回音可使迷山者判断错务方向。
⑦在山间寻找要注意搜索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发现飞禽集中或鸣叫的地方要注意详细搜索。
3.迷山者自救
①迷山者是因为粗心大意、自信造成。当发现迷失方向时,要停止前进,不要心慌,保持冷静,可向四周观看一下火场的情况,通过判断,认为是正确的再走,如果发现有误,可返回原地待命。
②当自己没有把握出走时,要在原地休息。白天可在安全的地方点火报警。夜间可在高山头点火,给寻找队伍提供求救信号。③当迷时方向的地点是密林深处,要近快走到开阔地带,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休息,等待头脑清晰后,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迅速判断返回的方向,并立即返回。
④迷山后,白天可走山脊,以便观察地形、地貌和高大的设施,如瞭望塔、高压线、铁路、公路桥梁等。夜间要注意发现火光点,只要沿火光点前进,就会找到扑火队伍。
⑤迷山者可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对讲机向外界发出求教信号,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GPS卫星定位仪,一是导航,二是定位。
GPS卫星定位仪,它有两大主要功能,一是导航,二是定位。启动GPS的导航(NAN)功能,把火点地理坐标输入GPS存储起来,这样就建立了一条由出发点到火场的航线。扑火队持GPS仪出发并开机,GPS的显示器将随时显示出行进状态的信息:行进速度、距离、现在的行进方向,行进方向偏离目的地的角度,你偏离航向的距离。当到达目标时,GPS就会呜警。
七、伤病事故的处理
扑救森林火灾的工作,危险性很大,伤病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紧张战斗,长途跋涉,饮食不定,高温作业,劳累,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热痉挛、热虚脱、脱水虚脱、中署、外伤出血、骨折、烧伤、毒蛇咬伤、感冒和患胃肠炎、腹泻等疾病。因此,扑火队要携带常用药,外伤绷带和消炎止痛药品。也可派医疗队同行。对不能参加扑火的伤病员要及时撤离火场,送医院就医。
1.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闷、头痛、四肢无力,严重者神智不清。如果发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严重的要进行人工呼吸。中毒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2.热痉挛
主要症状:疼痛性的肌肉痉挛。治疗措施是饮一些淡盐水、果汁或体育运动型饮料。3.热虚脱
主要症状:虚弱、步态不稳或极度疲劳,皮肤湿沾、头痛、呕吐或颓丧。治疗方法与热痉挛一样,再加上到阴凉处休息。
4.脱水虚脱
主要症状:失重、极度疲劳。治疗方法是增加体液保证休息,直到体重恢复。5.中署
主要症状:发热、皮肤干燥、体温高到41℃、神志不清、谗妄、失去知觉或抽搐。治疗方法:全身浸入水中或用凉水浸泡的衣服来降低体温。用扇子扇风加速降温,当体温降到38℃时停止降温。对重症患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6.外伤出血 用手指压迫止血:可用急救包中的绷带或代用品包扎,出血严重时,有条件的可用止血带止血,并尽快转送医院治疗。
7.骨折
当一个人骨折时,疼痛难忍。发现伤口出血要立即止血,用夹板固定骨折处,如果没有固定夹板,可用木棍,树皮代替,受伤部位不要绑得太紧,立即送医院治疗。8.烧伤
烧伤伤员往往是因疼痛和恐惧而发生休克,可用针刺或止痛药止痛。如果伤员口渴,可给少量淡盐水多次饮用,不要单给白开水或糖水,切不可饮水过多,以防体内电解物质紊乱及发生脑水肿。在现场检查及搬运伤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创伤面,用较干净的衣服、三角巾、毛巾、纱布、清洁被单包裹伤面,防止污染。对有呼吸道烧伤者,应注意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防止泥土、异物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必须迅速送医院救治。
浅谈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扑救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13-02
火灾是无情的,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特别是高层建筑的火灾。2007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突然着火,属于高层建筑最高火灾;2007年的浙江温州温富大厦发生的火灾,有21人在火海中丢掉生命;2009年2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等等。种种惨剧一直在提醒着我们,防范火灾的发生是多么的重要。由于高层建筑楼层高,功能复杂,设备繁多,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扑救工作和人员疏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极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就当前消防装备发展来看,要成功的扑救一起高层建筑火灾难度较大。为此,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和高层人员的疏散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事故特点与普通建筑结构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1 可燃物质多
易燃的建筑材料,像苯板和矿棉,它们的燃点就比较低,很容易引起火灾。就目前建筑材料而言,在保温和防火这两个方面的功能上始终相互矛盾,保温性能好的材料,燃点相对就低,材料可燃性大,相同的,防火性好的材料,在保温性能方面就较差。
1.2 火势蔓延途径多、扩散速度快
高层建筑内设置有风道、楼梯间、电梯井、垃圾道等,若发生火灾,室内的通道会形成竖向的火洞,烟气向上不断升腾,形成极其强烈的烟囱效应。火灾一旦发生,火苗不断向上升腾,并且很有可能以跳跃式的方式向上一层扩散。建筑物越高,火焰蔓延和烟雾扩散的速度越快。而且,如果不能把防火分隔做好,在外部风的作用下,还可能引起邻近的建筑起火。
1.3 疏散难度大
在高层建筑内普遍存在楼面孔洞多、楼梯无扶手、物品收放无规则、安全出口无清晰指示标等情况,以上这些因素都非常不利于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所在建筑由于楼层多,火灾发生之后,处于较高楼层的人员要离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火灾发生后大多数人会出现惊慌、拥挤、踩踏。高层建筑的通道有限,人员又相对集中,疏散起来难度增加,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再加上通讯联络的局限,往往下层发生火灾,上层仍然不能得到及时的通知,这就使疏散更有难度,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1.4 扑救难度高
建筑高度是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最最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战术措施在面对高层建筑时,就变得难以施展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防设施条件不完善。如果火灾发生在高层建筑顶层位置,消防云梯最多只能达到100米左右,室外扑救则很难完成。
(2)消防人员登楼困难。火灾扑灭初期非常重要,现场的人员又不太会使用消防设备,等消防人员做好准备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体力已经消耗不少,还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操作。比如配合困难、风大、楼太高。
(3)供水难。火灾发生时,灭火用水量一般为每秒100升左右,一旦供水系统发生故障,则会造成无法供水灭火。
2 火灾起因分析
2.1 消防审核的缺陷
所有的高层建筑必须实行消防部门的审查程序。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查,才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但在实际中,很多高层建筑往往不按照相关的检查程序来执行,导致很多建筑都不合格,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2.2 高层建筑的设计缺陷
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的消防设计未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很多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消防设施不完备,有的甚至没有设置任何的消防设备,相关的安全通道标识也没有,从而增加了火灾隐患。
2.3 消防工程质量不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者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聚集在土建工程上,很多高层建筑的防火部分是直接由原本土建施工单位负责的,消防工程的质量十分低劣。而且相关的设备质量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一旦发生火灾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控制不了火灾。
2.4 高层建筑消防管理难
建筑的消防安全离不开先进的消防设备。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备从来不缺乏,但是这些器材却没有安排特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相关器材过期失去效用,火灾出现后有的器材甚至无法工作。
3 火灾扑救技术对策
高层建筑的物理环境特殊,如果火灾处置得不好,火灾扑救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要把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加强自主管理,落实火灾救援技术,防火患于未然。
3.1 完备的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必须要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定时查看报警系统、消防斧、供水泵和消防水管的维护和使用情况。消防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备,如消火栓、消防水管等。这些器材能有效控制火勢、缓解供水紧张、缩短疏散时间。
3.2 确保联络通畅
火灾发生后,高层建筑现场的联络通信较正常通信困难,因为火灾现场无法使用灯光、手语等沟通方法,因此可以采用消防系统车载电台和消防移动通讯指挥车。高层建筑的内部会有很多通信电波到达不了的地方,电梯内可能会有信号屏蔽。现场指挥人员要结合建筑物内部结构特点选择信号干扰少的位置,有效确保内外的信号通畅。
3.3 固定消防设施的改进
建筑设计与预防火宅有着很大的关联,建筑的消防设计完整、合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很多高层建筑的设计不完整,不包括对消防设计的设备,即使有相关设计,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设计者只是一味地站在甲方的角度来布局,忽略了对消防安全的考虑,没经过消防审核就投入使用,所以消防设施待改进的地方不少。
3.4 救援攻坚组的启用
攻坚组必须携带好通讯、破拆等相关工具,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攻坚组各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并随时保持联络,协调一致,在灭火救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4 结语
如今的灾害事故越来越严重,处置难度日益增加,高层火灾的扑救变得异常复杂,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一旦火灾发生,由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较为特殊,使得防火难度增大。所以,在高层建筑灭火工作中,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结合高层建筑物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与相关火场匹配的扑救对策,提高消防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对装备和技术进行充分的改进和利用,从而有效处理火灾事故,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很好的完成扑灭火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高云,张浩,弋俊楠.高层建筑火灾致因因素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6).
[2] 张家明.从上海教师公寓火灾谈在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扑救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12).
[3] 常征.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防火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4] 罗伟,刘彦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
双燃料客车火灾扑救探讨 篇7
1 双燃料客车火灾危险性
双燃料客车指具有两套燃料供应系统, 一套供给天然气, 一套供给汽油, 两套燃料系统按设定的燃料比向气缸供给燃料, 系统可以在单纯燃烧汽油和CNG与汽油同时混烧两种工况间灵活切换。此类车辆以CNG燃料为主, 压缩后储存在高压容器中, 为双燃料客车提供动力, 汽油只起引燃作用。
1.1 天然气的基本特性
压缩天然气 (CNG) 指将天然气经过多级加压 (一般为20~30 MPa) 压缩后储存在高压容器中, 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属甲类可燃性气体, 常温常压下爆炸极限为5%~15%, 在12.66MPa条件下, 爆炸极限增加到5.7%~45.7%。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 燃烧热值高 (平均热值为33 440kJ/m3) , 相对密度0.55, 扩散系数0.196, 易燃易爆炸, 扩散能力强, 火势蔓延迅速。
1.2 天然气质量差的危险性
如果天然气不纯净, 如含有游离水等, 水气会与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组分混合形成酸性物质腐蚀钢瓶, 且在高压状态下对气瓶和管路的腐蚀速度更快。从以往事故案例中被炸裂钢瓶的情况看, 瓶内往往有刺鼻气味的黑水, 黑水里硫化氢的含量超过8.083mg/L。
1.3 高压运行的危险性
双燃料客车使用的压缩天然气的压力一般为20MPa左右, 其车载燃气气瓶为目前国内可燃气体的最高压力贮存容器。若气瓶或其他管线设备不能满足基本的技术要求, 稍有疏忽, 便可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
1.4 泄漏的危险性
天然气的充装工艺过程都处于高压状态 (减压器之前压力为20MPa的压力) , 燃气气瓶阀组连接点较多, 容易造成泄漏, 如气瓶阀、充气阀、过流保护手动截止阀、排气阀、减压器等都有可能发生泄漏。加之某些商家为牟利而非法改装、使用不合格配件, 不按标准程序实施等, 均大大增加了燃气泄漏的火灾隐患。气体泄漏达到爆炸极限, 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烧爆炸火灾事故。
1.5 点火源形式多
城市双燃料客车主要为出租车和公交车, 均运行在城市繁华地段、人员集中的时段, 天然气系统发生气体泄漏时, 复杂的周边环境中存在烟头、汽车发动机、工地施工等众多点火源, 极易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双燃料客车火灾的特点
(1) 火势蔓延迅速。双燃料客车火灾荷载大, 运载的可燃物质、车内装饰材料、轮胎、座椅等均为可燃物质, 且燃烧速度快、火势蔓延迅速。车窗玻璃受高温破裂后, 形成对流火势, 会加速火势蔓延。尤其是油箱破裂后, 燃油泄漏形成流淌火、气瓶内天然气泄漏燃烧甚至爆炸, 迅速形成立体火灾或大面积火灾。
(2) 易发生爆炸。双燃料客车发生燃烧后产生的高温, 很容易导致车上的油箱、高压气瓶发生爆炸, 使火势更加猛烈, 爆炸还会威胁其他车辆、行人及附近房屋建筑、公共设施等的安全。
(3) 易造成人员伤亡。公交车上人员密集, 由于客车内空间狭小、进出口少, 运行中的双燃料客车一旦发生火灾, 车内人员竞相逃生, 阻塞门、窗, 很难组织安全疏散;如由于碰撞、颠覆等原因发生火灾, 车门变形无法打开, 人员疏散更难, 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4) 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双燃料客车的价值大多都在数万元以上, 有的车内载有较多的贵重物品, 一旦发生火灾, 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大。
(5) 易造成交通堵塞。双燃料客车一般运行在城市繁华地段及人员集中的时段, 车流量、人员流动量较大, 一旦发生火灾, 必然影响事故地点的交通情况, 造成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 消防力量无法顺利快速到达现场。
(6) 火灾扑救难度大。双燃料客车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不确定性, 而且火势蔓延很快, 给火灾扑救增加了难度。如果是交通高峰时段, 交通堵塞, 消防力量到场时间较长, 加之司乘人员缺乏自救及扑救初起火灾的技能, 容易延误火灾的最佳扑救时机, 造成车毁人亡。
3 双燃料客车火灾扑救难点
(1) 火灾初期处置要求高。发动机舱是双燃料客车火灾的重点部位。一旦发动机舱起火, 司乘人员往往立即打开引擎盖, 喷射灭火剂, 这样不仅会因为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形成灭火器所不能控制的局面, 也不利于灭火剂的有效喷射。正确的做法是, 把引擎盖打开一条缝往里面喷射灭火剂, 这样不会因为形成空气对流加速火势, 还可以提高灭火剂的喷射和灭火效率。
(2) 火灾的有效灭火时间极短。由于车辆本身易燃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加之体积小, 火灾蔓延非常迅速, 有效灭火时间极短, 一般为3~5min。客车是一个运动体, 其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定性大, 特别是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期时, 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到达事故现场所需的时间较长, 常常会错过最佳灭火时机。
(3) 缺乏扑救初起火灾的有效装备。目前, 用于扑救双燃料汽车初起火灾的最常用消防器材是手提式灭火器, 但灭火器自身储量小、喷射时间短、控制面积小, 难以满足灭火的需要。
4 双燃料客车火灾扑救技战术
4.1 双燃料客车火灾扑救的作战思路
4.1.1 快速反应、准确迅速
针对双燃料客车火灾发展蔓延快、火势猛烈等特点, 消防部队从接警出动到灭火救援战斗结束的各个环节, 务必做到快速反应, 准确迅速掌握灾情、争取时间, 从而赢得战机。为了提升消防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各地消防部队做了大量努力。如河南省郑州市消防支队在市区范围内按照“四有标准” (有固定休息室、有固定就餐地点、有固定消防停车位、有119直通电话) 建成16个常态化消防执勤点, 分别由市区16个执勤中队承担驻守执勤任务, 有效缓解了道路施工、交通拥堵等城市建设对灭火救援造成的不利影响, 可以解决CNG客车、人员密集场所等火灾的快速到场问题。
4.1.2 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双燃料客车内空间狭小, 被困人员较多, 易造成人员伤亡,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部门应把“救人第一, 科学施救”置于灭火战斗行动的首位, 利用现有的消防器材装备开辟救援通道, 为迅速抢救被困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4.1.3 灵活使用灭火装备
为了有效应对双燃料客车火灾的有效灭火时间极短等问题, 可利用消防摩托体积较小、机动灵活、快速的优势, 利用车载细水雾装置等灭火技术手段快速扑救的初起火灾, 以应对城市拥堵或道路狭窄的情况。目前, 河南省郑州、洛阳等地均配备了消防摩托车, 对于扑救城市双燃料客车火灾起到重要作用。消防车辆行驶过程中, 应及时观察路况, 必要时可以从事发地点的前方向事发地点行驶, 以避开因火灾引发的道路单向拥堵问题。
4.2 双燃料客车火灾扑救战斗行动
4.2.1 接警调度
(1) 受理火警:接警人员应问清火灾发生的地点 (公里数) 、行车路线 (方向) , 是否发生爆炸;问清事故车辆的类型, 人员被困及伤亡情况, 同时要求报警人员与司乘人员积极组织好人员疏散自救。
(2) 力量调度:根据事故地点和道路交通状况, 按照“就近调派”和“一处着火、多点调派、多路并进”的原则, 首先就近调派机动性好、通行能力强的消防力量先期到场处置, 同时调集大功率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破拆工具组、抢险救援工具等有效装备前往救援。及时向支队值班首长和上级指挥中心汇报情况, 视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调集公安、交通、医疗、卫生等联动力量到现场共同实施救援。
4.2.2 战斗展开
(1) 火情侦察:了解客车火灾发生地点的基本情况、火灾发生部位、火灾所处阶段及蔓延情况;了解是否有人员被困, 被困人员的数量等情况;了解司乘人员扑救初起火灾时采取的措施, 起火原因以及附近消防水源情况;了解现场的风力、风向, 气温、湿度等天候情况。
(2) 设立警戒:根据侦察的情况, 科学划定警戒区域, 且应充分考虑道路交通、车载燃气气瓶和油箱爆炸可能造成的罐体飞射、灼热液体、车辆零部件因爆炸飞溅伤人等情况, 紧急疏散警戒区域内的无关人员、行驶车辆。
(3) 疏散救人:积极疏散、抢救被困人员, 在现场有爆炸危险的情况下, 根据安全需要组成若干救人小组, 利用破拆工具组在水枪掩护下快速抢救被困人员, 并将受伤人员交由现场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4) 冷却抑爆:对着火燃气气瓶、油箱要迅速出水持续冷却, 如出现气瓶、油箱发生变形或燃烧时发出异常声响等爆炸征兆, 必须立即撤离。
(5) 快速灭火:待现场被困人员救援完毕后, 应抓住战机, 接近火点, 打快攻近战, 彻底扑灭火灾。
4.2.3 战斗结束
火灾扑灭后, 要及时联系相关单位, 对客车中残余可燃气体实施关阀、倒灌等措施;当关阀倒灌无法实施时, 要杜绝火源, 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将残余气体放空处理, 确保安全。战斗全部结束后, 各级指挥员要清点人数, 整理器材装备, 归队休整。归队后及时检查、清洗车辆器材, 补充灭火剂, 调整人员, 恢复执勤状态。
4.3 双燃料客车火灾扑救的注意事项
(1) 加强官兵个人防护。客车车载燃气气瓶和油箱是火灾扑救中的关键部位, 极易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这就要求消防官兵做好自我防护。在处置过程中, 消防车辆严禁停靠接近事故车辆, 防止事故车辆发生爆炸等;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设置好警戒区域、警戒带, 以喷雾水进行掩护作业;设置观察哨, 时刻监视整个火灾现场的发展情况, 如有危险情况, 及时组织撤离。
(2) 迅速侦察火情。由于客车火情复杂、蔓延燃烧快, 易发生次生灾害, 所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侦察清楚起火位置、燃烧物质、被困人员、车辆是否漏油等情况, 及时确定战斗方案, 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
(3) 合理设置水枪阵地。本着“便于观察、便于射水、便于掩护”的原则, 把水枪 (泡沫枪) 阵地设在事故客车火灾处置现场的上风方向或侧上风向, 并应避开气瓶、油箱爆炸的波及方向。
(4) 注重协同配合。由于道路情况复杂, 所以要实行统一指挥, 明确各参战单位任务, 确定处置方案和措施, 各负其责, 积极配合, 确保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
(5) 做好战勤保障工作。做好灭火救援器材准备工作, 保证在处置过程中有足够的有效装备, 能够快速接近燃烧客车, 实施救人灭火作业。做好灭火剂保障工作, 准备足够的泡沫灭火剂, 保证在处置双燃料客车火灾过程中拥有充足的灭火剂, 能够快速扑灭火灾。做好火场供水保障工作, 采用运水供水、接力供水等多种供水方式, 确保现场灭火用水不间断。
(6)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舆论引导是新时期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燃料客车一旦发生火灾, 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易引发舆论关注。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现场应明确新闻宣传工作负责人, 及时与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汇报, 妥善协调新闻媒体, 客观、正确、慎重发布现场灭火救援信息, 做到公开、透明,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降低社会负面影响。
摘要:分析了汽油与压缩天然气 (CNG) 双燃料客车的火灾危险性、特点及扑救难点, 总结提出了此类火灾扑救的作战思路、技战术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CNG,双燃料客车,火灾,灭火救援
参考文献
[1]杜建华, 张认成, 丁环, 等.汽车火灾探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4) :436-439.
[2]杜文锋, 彭青松.汽车火灾防治措施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07, 23 (6) :24-26.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探索 篇8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烟气蔓延速度极快, 数据显示, 火灾初期阶段,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速度大约为0.3m/s左右;发展到燃烧猛烈阶段烟气在水平方向扩散速度为0.5~3m/s。
高楼火灾蔓延速度快、危险性大、破坏力强一定程度上源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高层建筑内部有大空间的中庭和大量的管道竖井、楼梯间、电梯井等各种横、竖向管井、通道, 一旦发生火灾, 这些部位就成了一座拔风的“烟囱”, 加速火势的蔓延, 而且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
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时间长、人员集中等特点, 给发生火灾后人员疏散增加了难度。尽管我国现役执勤的消防队登高消防车已逐步开始普及, 但是数量有限, 举升高度也远落后于当地的建筑高度。我国的现状是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必须依靠楼梯。紧急情况用于逃生时, 楼梯间内根本无法保证安全, 堆放杂物、闭门器损坏等现象比比皆是, 严重影响疏散逃生。
火灾扑救难度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外扑救主要依靠举高车和高喷车, 而这些车辆的施展又需要一定的空间, 当外部力量难以介入时要依靠室内消防设施。但是目前, 许多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够完善。
2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术思想
2.1 充分利用由执勤中队赶赴事故现场的时间
首战中队的指挥员在行进途中要与指挥中心或报警人积极联系, 尽可能多地了解灾情信息, 事实证明, 有经验的指挥员往往会充分地利用由中队赶赴火场的时间了解大致情况, 并根据火灾情况和救援的力量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作战思路,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达现场后通过外部侦查和询问有关人员快速了解情况, 根据火场初步侦察情况, 快速确定起火点、进攻路线、力量部署、供水方式和指挥部位置, 果断决策。
2.2 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
高层建筑火灾要坚决树立“以固为主、固移结合”和“内攻为主、外攻为辅”的作战意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 应主要依靠建筑内供水管网以及各种固定灭火设施, 树立使用室内消防灭火设施自救为主, 各种外部消防装备为辅的指导思想。消防队到达火场后应立即寻找水源, 并在水源处留守力量, 到场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要沿着制定的进攻路线进入着火层, 打开消火栓灭火, 还要根据火场用水情况, 视需要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 补充消防用水量。
果断内攻、辅以外攻, 如果现场条件许可, 一定要第一时间内攻, 内攻一是要注意内攻指战员应配备好安全防护装备器材, 利用消防电梯或楼梯快速到起火层下层作为进攻起点。二是坚持“以固为主”的原则, 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的现有固定消防设施, 展开战斗。三是要安排力量梯次进攻灭火, 确保官兵的人身安全。四是要利用消防车向泵接合器或建筑底层室内消火栓加压供水, 要保证室内管网水压充足, 保证战斗用水持续不间断。外部的作战人员要占据有利的地势设置水枪、水炮阵地, 阻截火势蔓延。
2.3 坚持救人第一的原则, 救人救火统一结合
高层建筑一般具有人员聚集的特点, 因此消防指挥员在到达高层建筑火灾现场后, 必须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一到场官兵一是要迅速查明着火建筑内被困人员的数量和分布, 布置消防官兵组成搜救小分队, 快速及时疏散抢救楼内被困人员, 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二是要坚持救人与灭火有机统一, 充分利用各种排烟降尘设施快速排烟降温, 减轻浓烟高温对被困人员的威胁, 掩护搜救小分队深入建筑内部救人。三是要树立灭火就是为救人的思想, 果断处置, 控制火势, 充分利用水枪、细水雾水枪、排烟机排除烟雾, 阻止火势蔓延。在有些火势能够及时控制情况下不能机械搬用“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要集中兵力控制火势, 力争及时扑灭控制火灾, 不能一味强调救人, 不顾及火势发展, 导致人没救下来, 火势也已经扩大。被困人员和消防队员自身安全也难以保障。
2.4 搞好后勤保障
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度大, 耗时长, 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和反馈信息的同时必须第一时间增派增援力量, 考虑后勤保障问题。一是后方供水要及时。扑救高层建筑火灾, 供水问题直接关系到灭火战斗的成败, 而且必须保证水压和持续性。向高层着火建筑供水的方法必须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力求简单有效。二是现场损耗器材的补充, 诸如各种类型的灭火器、空气呼吸器、破拆工具、照明灯具等的消耗和需求很大, 不仅要准备足够的数量, 而且还要综合考虑运输到一线的方式。三是人员的替换要及时。恶劣的火场环境, 对一线战斗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挑战。为了保证救援工作持续不间断, 要及时地补充新的扑救力量或者对现有力量的相互调换。
3 加强责任区中队六熟悉和演练工作
责任区执勤中队要始终把“六熟悉”作为业务训练工作的重点, 务必使官兵充分掌握辖区内的实际情况, 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地点、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执勤中队要通过预案演练, 认真规范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战斗行动程序, 实现人员、装备与技战术的有机结合, 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作战能力。
4 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 火场亦是如此。进行科学分析阶段, 灵活运用战术, 把握好进攻与撤退的时段, 有效地指挥部队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是消防部队指战员学习研究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扑灭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斗任务, 就要从火灾的特点和规律出发, 把握灭火战斗策略, 掌握各方面知识, 充分利用有限的装备技术应对高层火灾, 确保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孙宝岩.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战斗编程问题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 2010.4.
浅析铁路客运列车火灾扑救 篇9
一、铁路客车的火灾特点
(一) 火势蔓延快
客运列车起火, 在初始阶段尚容易扑救。如果发生在车厢顶棚, 墙板夹层内或引起易燃品燃烧, 由于火势蔓延迅速, 扑救工作难度很大。运行中的列车如果处于高速行驶中, 其行驶过程中形成的气流压力也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据试验测定, 客运列车运行中燃烧速率极高, 0.5min火焰燃烧到顶棚, 2min浓烟体量达到100%, 7min车窗玻璃破碎, 8min车厢燃烧面积达到一半, 11到14min车体全面燃烧, 18min全部烧毁[2]。
(二) 易造成伤亡
由于客运列车车厢内人员集中, 平均每列1000人以上。火灾发生时, 旅客急于逃生, 厢内通道狭窄, 车门少, 再加上列车在行驶中无法及时停车等原因, 易造成旅客拥堵, 互相踩踏, 特别是双层客运列车的人员疏散, 更为复杂。旅客砸窗逃生, 加速空气对流和火势蔓延, 复线区段如遇邻线列车通过, 还会增加意外伤亡。
(三) 扑救难度大
1. 道路环境复杂
铁道线路两侧环境复杂, 地势高低不平, 消防车一般无法驶近列车, 有些情况下根本无法前往现场扑救。现场灭火救援战斗也很难展开, 人员和装备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救援现场环境复杂。列车交通事故发生后, 救援任务点多、线长。
2. 火场供水困难
现场一般情况下处于野外或山区, 消防水源缺乏, 而且由于交通的限制运水车难以发挥作用, 不能保证火灾扑救的正常用水。铁轨的纵横交错也对水带的铺设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火场供水非常困难。这对及时控制火势, 疏散救人都十分不利。
二、铁路客运列车火灾扑救措施
扑救列车火灾时, 要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根据不同着火部位和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疏散抢救人命, 合理分解列车, 控制火势蔓延, 迅速扑灭火灾。
(一) 火情侦察要迅速准确
火情侦察是指消防队到达火场后, 采取的全面了解火场情况的一项任务, 它是灭火作战行动的重要保障。首批到场力量到达火场后, 要立即组织侦察人员迅速准确的查明下列情况:
1) 起火车厢位置、燃烧车厢数量、蔓延主要方向和速度。2) 是否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 所在地点、数量, 和抢救、疏散通道。3) 车厢内是否断电, 以及切断电源以预防触电的措施。4) 要保护的物资和人员受火势威胁的程度5) 列车周边道路交通情况, 进攻和撤离通道。
(二) 疏散救人很关键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 要求应要求列车工作人员配合对旅客进行疏散。利用喷雾水枪对疏散乘客进行掩护, 一是防止热辐射伤害, 二是可以稳定旅客情绪。同时指示疏散方向和路线, 力量不足的话可以组织自愿者清理疏散通道上的杂物, 防止惊慌的旅客看不清道路而绊倒发生踩踏事故。如果是夜晚的话还应利用照明车为疏散旅客提供照明。对受高温威胁的铁轨要进行冷却, 以防止变形影响列车转移。对以颠覆尚未起火的车厢体实施冷却保护。对第一线水枪手实施掩护.迅速在起火车厢两侧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 阻止火势向列车前后蔓延。
(三) 扑救战术要灵活
对于铁路客运列车火灾, 消防部队一般坚持先控制后灭火的基本原则, 对列车着火车厢实施分解脱离。控制火势并救出所有人员后采取外攻灭火的方式扑灭火灾。
1. 堵截火势
铁路客运列车起火, 火一般集中于一节或相连的几节车厢上, 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在着火车厢两端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 防止火灾向两侧车厢蔓延。同时对受困人员进行抢救, 并对着火车厢和未着火车厢的连接钩进行冷却保护以方便下一步的摘钩分解列车。
2. 分解车厢
在铁路客运列车火灾扑救中, 为了防止火势向着火车厢两端蔓延, 应该对着火车厢进行分解。客车在行驶途中或停车时发生火灾, 在疏散完人员后, 应采取摘钩的方法分解未着火的车厢, 控制火势蔓延。中部车厢着火, 先停车摘掉着火车厢后部与未着火车厢链接的挂钩。机车牵引火车车厢向前行驶百余米再停车摘掉着火车厢。机车将其与车厢牵引至安全路段。前部和尾部车厢着火参考中部车厢着火分解方法。分解列车要由列车专业人员操作, 热辐射强烈时, 应用水雾掩护, 防止不合理分解, 发生溜车事故。
(四) 火场供水要有力
铁路客运列车火灾通常发生在远离城市、乡镇的山区、旷野, 应充分利用就近江河、湖泊、水池等水源, 利用手抬泵、消防车、抽水机及其它机械设备组织好供水。附近无水源迅速可调集水罐车运水, 可公路铁路同时进行。可利用平板列车载运消防车、手抬泵等器材前往扑救。火灾扑救时间长、用水量大, 在扑救中应确保供水不间断, 特别是在前期到场后, 一旦供水问断, 很有可能导致火势蔓延, 造成更大损失。指挥员进行布置水枪阵地阻截火势蔓延, 同时安排人员寻找水源, 组织科学供水。火场现场指挥部应及时了解力量部署情况, 统一合理安排供水, 保证火场科学供水不间断。
三、结论
针对铁路客运列车火灾, 消防人员不仅要重视火场灭火战术, 平时还要加强对铁路站台、站厅和车厢及周边环境的“六熟悉”, 制定周密的灭火预案, 和铁路局方面多开展联合灭火演习。在火灾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 并展开战斗, 力争在火势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把火消灭。
参考文献
[1]马宗晋主编.中国交通灾害.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
农村火灾高发原因及扑救措施 篇10
云南玉溪某村庄火灾现场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村火灾形势更加严峻, 农村火灾的起数和死伤人数明显上升。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消息称, 近年来全国农村平均每年发生火灾6.7万起, 死亡1 500余人, 受伤2 200余人, 直接财产损失6.7亿元;每年受灾住户达4.4万户, 受灾农民数量达15万人, 每年农村火灾总量约占城乡火灾总量的6成左右。农村火灾, 特别是火烧连营的重特大火灾, 往往一起火灾就使数十、数百农户由温饱、小康重返贫困, 成了困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2006年1月, 党中央在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提升农村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分析农村火灾高发的原因和农村火灾的发生规律, 总结农村民房火灾扑救的措施是减少农村火灾的危害, 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发原因分析
近年来, 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大, 但不容忽视的是, 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农村的消防安全现状极不协调。农村缺乏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消防组织和火灾扑救力量以及农民的消防法制、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农村火灾仍呈高发趋势, 有的地方还发生了重特大火灾, 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9年3月19日凌晨3时30分, 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朝利村发生一起农村火灾, 火灾共烧毁房屋5栋, 受灾6户27人, 死亡1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7.2万元。2014年1月25日23时30分, 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发生火灾, 初步统计火灾致使296户、1 184名村民受灾, 涉及房屋148栋, 1 000余间房屋烧毁, 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70万人民币。2014年1月26日4时50分, 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岑杠村再次发生农村火灾, 火灾共烧毁21栋房屋, 涉及26户人家, 造成起火户一家5人死亡、131人受灾。这些重特大火灾事故对生活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来说, 无疑是雪上加霜, 对脆弱的农村经济来说, 更是沉重的打击。在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恶源。
农村火灾高发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10点:
1.农村建筑缺乏总体规划。
我国现行法规中对城镇规划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但涉及农村规划的很少, 形成了农村随意建房, 建筑相互毗邻、民房布局密集且混乱等情况。很多村寨距城镇较远, 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 村寨内没有消防通道, 民房之间没有防火间距等。
2.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
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 农民受地方经济和农村资源限制, 建造房屋时多就近、就地取材, 建筑多以竹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 少有新建的建筑采用砖混结构, 很多边远村寨的民房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3.农村电气线路问题多。
农村电气线路常常选择价格低廉、安全系数不高的线路, 加之有的电线裸露在户外经受风吹雨打日晒, 平时少有保养和更换, 老化情况严重。在家用电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 农民家中违规乱拉乱接电线现象突出。
4.农村燃气使用不规范。
一些农民家庭做饭用上了液化石油气和沼气, 但因对科学正确使用燃气知识掌握不多, 对燃气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 不能按正常的安全程序使用, 往往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 引起燃烧爆炸事故。
5.农村用火管理不到位。
由于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对火灾的危害认识不足, 一些农村存在野外烧荒、动火做饭、小孩玩火、祭拜点香、户外烧纸、蜡烛照明、冬季烤火、乱扔烟头等用火管理不到位现象。
6.农村消防设施投入少。
农村经济欠发达, 消防投入不足, 我国农村的民房建筑基本没有火灾自动报警、火灾自动灭火和消火栓系统, 很多农村甚至连基本的灭火器都没有配置, 导致不能有效地发现和控制初期火灾。
7.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
一些地区的农村由于地少人多,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多都在农闲时或整年在外打工, 留守在家中的多半为老人和儿童, 由于留守人员对火灾的反应更为迟钝, 对火势的控制更为被动, 导致农村火灾更容易小火酿成大灾。
8.农村防火灭火不科学。
农村火灾预防和扑救主要依靠村民自己, 大部分村民没有参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没有经过正规的消防技能训练, 不能科学用火、有效防火、正确灭火, 面对火灾只是粗放地拿水见火扑火, 导致部分农村火灾因为自救的不科学, 从小火变成大火。
9.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差。
村民文化程度较低, 村干部消防法治观念淡薄, 村里无法开展正常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造成村民在消防安全意识方面得不到有效提高, 不讲消防安全的现象较为普遍。
10.农村消防水源保障难。
在一些农村, 特别是山区、半山区, 人畜饮水都不能满足, 更无法保障足够的消防用水。乡村道路崎岖难行车, 火灾时通过消防车运水效率不高, 难以保障火灾扑救的消防用水需要。
2014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大寨火灾
发生规律
农村火灾发生比例高, 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给正在走向富裕之路的农民沉重的打击,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影响极大, 因此, 我们应着重分析农村火灾的规律, 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减少农村火灾的发生和危害。通过对大量农村火灾案例的分析, 可以发现农村火灾具有以下一些常规性的规律。
季节集中
农村火灾多发生在春防、冬防期间, 春冬季风大物燥, 大部分房屋周围堆满柴草等可燃物, 火险等级高, 冬季用火用电量增加, 容易发生火灾。参考近年来火灾统计资料, 我国冬季火灾高发, 2月份火灾最多, 2011年2月份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及生产生活尤其是取暖用火用电增多, 导致引发的火灾最多, 全国共发生火灾1万9 554起, 占全年火灾总数的15.6%。
时段集中
农村火灾多发生在夜间, 发现火灾晚, 消防设施器材少, 扑救不及时。从火灾发生时段分布情况看, 20时至凌晨6时, 火灾次数明显多于其他时段, 尤其是22时以后, 由于该时段后人员安全防范能力最为薄弱, 是亡人火灾高发的时段。据统计, 2011年22时至凌晨6时全国共发生火灾3万0 149起, 占火灾总数的24%, 但造成634人死亡, 占死亡总数的57.3%。
场所集中
农村火灾多发生在柴草堆垛和耐火等级低的建筑。2009年3月20日凌晨2时10分左右, 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西边岗村4队一个柴草垛燃起大火, 着火范围长达百米, 火势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房屋安全。经过消防队员近6个小时的扑救, 大火终被扑灭。2011年7月12日0时36分, 云南丽江古城区大研街道办事处91号一幢2层3间的木结构民房发生火灾, 造成1人死亡、3户受灾。农村建筑结构耐火等级普遍较低, 加之屋前房后存放大量的柴草等可燃物, 易发生民房和柴草堆垛火灾。
扑救措施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发展、建筑特点、消防投入等方面的原因, 农村火灾小火容易蔓延成灾。农村民房火灾多发生在夜间或村民出工的时候, 火灾发现晚、报警迟。加之农村距消防队一般都比较远, 接警后消防队很难及时到达现场灭火。这就要求村委会应立足村领导小组成立消防组织机构, 根据农村的建筑情况、人员情况、水源情况和村寨的规模建立一定数量的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村志愿消防队, 由村委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并配备器材。同时村委会在村民中宣传消防知识, 普及火灾扑救的常识, 着力提高村民灭火自救的能力。2011年9月27日10时许, 四川省宜宾市沙坪镇杨家王维一组一村民住房发生火灾, 消防中队官兵接到火警到场后, 发现村委会正组织村民全力扑救, 火势已得到有效控制。2014年2月12日, 浙江温州苍南一民房起火, 火势蔓延危及相邻房屋, 情急之下, 数十名村民爬上屋顶站成一排, 接力传递水桶灭火, 最终成功扑灭。
村委会组织村民扑救民房火灾时应把握以下方面:第一, 了解掌握火场情况。通过外部观察, 迅速判断民房建筑情况, 对单独的农村住宅火灾, 应采取正面出击, 直接消灭火点, 用快攻近战的方法迅速消灭火势。对农村院落村寨火灾, 应采取边控制边消灭的战法, 控制火势蔓延, 消灭火势。第二, 消除火场危险“炸弹”。很多村民已经使用上了液化石油气或沼气, 火灾扑救中应先行搬除这些火场的危险炸弹, 切断沼气气源。第三, 防范屋面侧墙坍塌。在农村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等民房火灾扑救中, 扑救人员应防范建筑中可燃的梁、柱、楼板、门窗等构件燃烧后失去承重能力发生的坍塌。第四, 防止“飞火”造成威胁。土木类结构民房火灾易产生“飞火”, 扑救人员在现场要随时侦察, 及时发现并防范, 以免“飞火”引燃衣物、头发或造成新的起火点, 使人身受到新的威胁。第五, 防止砸伤刺伤摔伤。扑救人员进到着火民房内灭火时, 应紧靠墙角, 沿着墙边逐步推进, 防止屋顶燃烧物掉落砸伤, 防止脚下木炭灼伤双脚及铁钉刺伤脚底, 前进中应采取前脚虚, 后脚实的方法, 防止楼板烧坏坠楼摔伤。
森林火灾扑救论文 篇11
一、高速公路汽车火灾的主要特点。
1、到现场时间不能保证。高速公路一般都远离城市消防站,消防车行驶至火场需要时间较长,而且高速公路汽车一旦起火,着火车辆后面会造成交通堵塞,加上高速公路单向行驶和封闭性特点,消防车要到达出事点不一定从最近的道口赶往就行,必须根据行车的路线决定从什么道口进入到达出事点,在实际灭火救援中常发生绕道行驶的现象。
2、火灾发展迅速。高速公路一般在城市边缘,标高5米以上,即使在无风的天气下,在高速公路上也感到有风存在,一旦发生火灾,风热极易助长火势发展,加上汽油及车载可燃物的易燃性、可燃性,易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发展阶段。
3、发生火灾不易被及时发现。由于汽车驾乘人员室一般均为前置式,其中载货汽车货物厢在后,载客汽车货物在车顶或在乘员座位下两侧,所以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不易被及时发现,而被发现时火往往已经烧大。
4、自身处置困难多。高速公路汽车火灾由于初起阶段一般不易及时发现,一旦火势处于蔓延扩大阶段,随车配备的灭火器材便显得微不足道,求助其他车辆及沿线群众难度也较大,只好等待消防队到场扑救。
5、接处警难度大。由于绝大多数外地车辆的驾乘人员对发生火灾的地点不熟悉,因而不能准确描述具体的地点和方位,此外,外地驾乘人员与本地接处警人员在语言上差异较大,容易出现说不清楚、听不明白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消防通信人员的接处警难度,造成接处警时间的延误。
6、消防水源缺乏。高速公路除隧道外通常都没有设置消火栓,火场用水除消防车自带水源外,基本没有其他来源,灭火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断、缺水现象。
二、高速公路汽车火灾扑救的主要对策。
1、火警受理要情况明了。接处警人员首先要对境内高速公路的道路公里标志(牌)所处位置能够准确定位;其次要了解掌握起火路段最方便、快捷的出入口,防止舍近求远;三是问清报警人所报警的路段、周围特征、燃烧物等,并向其告知一般的自救方法。
2、出动力量要精干得力。高速公路汽车火灾扑救力量调集要坚持快速精干的原则,尽可能地调集行驶速度快、性能好、载水多的车辆赶赴火场。扑救高速公路汽车火灾基本的车辆编成通常为抢险救援车1辆、大吨位水罐车1辆、高(中)低压泵水罐泡沫车1至2辆、防化洗消车1辆。这种车辆编成基本能从容应对高速公路汽车火灾可能出现的一些复杂情况。此外,还可以根据火灾地点和现场情况,调集周边地区消防力量协同作战。
3、警戒措施要周到及时。高速公路汽车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在出警的同时,要及时通知交通管理、医疗救护、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协助处置。在交管部门人员未到场之前,消防部门要设置警戒线,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以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火灾扑救或事故处置后,要清理事故现场,安全撤离。
4、积极抢救人命。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按照先易后难的救人原则,将容易施救的对象立即施救到安全地带,交由医疗救护部门抢救。
5、攻坚克难。消防人员将容易抢救的被困人员救出后,应充分利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破拆器材,破拆变形的车辆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对已经燃烧的汽车,要敢于使用有流水枪在短时间内消灭火灾,然后适时冷却,对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毒有害物质,应按其性质进行处置,直到彻底消除危险。
6、认真清理现场,做好移交。消防部门在彻底消除危险后,应将事故现场移交给高速公路路政和交巡警部门,让他们清理残核,通知恢复高速公路运行。
三、高速公路汽车火灾扑救的注意事项。
1、坚持救人第一。高速公路事故处置抢救人命是灭火救援的主要方面,应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抢救人命,在遇险人员没有搜索完毕,不得使用大型设备,进行吊拉新牵行事故车辆。
2、灭火应坚决。对单个车辆火灾事故,要积极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3、防止爆炸及次生火灾的发生。对于发生多辆车辆相撞事故,消防部门到达现场后,除积极救人外,要适时布置力量对危险车辆的发动机、油箱等部位实施冷却,防止发生爆炸及次生火灾。?
4、做好自身防护。一是消防车应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距离;二是参战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被烧伤。在实施切割破拆时,要有专人监护,同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燃油蒸气爆炸发生火灾。?
5、破拆车体时(特别是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应采用雾状水实施保护,防止金属碰撞、磨擦产生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发生二次火灾或爆炸燃烧。
6、对可能产生化学危害的事故,在及时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遏制危险化学品的燃烧或爆炸的同时,必须尽快通知环境保护及有能力、有经验处置的化工管理部门、企业,采取回收、转移、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措施,迅速处置,防止出现其他意外事故。
人员密集性场所火灾扑救对策 篇12
1 人员密集火灾场所的特点
(1) 先天规划不足。酒吧、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大多为改装而成, 这些场所大多最初规划并非是人员密集的经营场所, 这些场所通常和其他一些建筑混在一起, 有的是在大型商场的某一片区, 有的在小区的一些底商, 甚至有些就在小区里边。场所缺少独立性, 由于先天规划的不足, 这些场所的内部设计很难达到相关的要求。这些人为改造的空间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 空间较为狭小。这些场所通常设在底商位置, 商家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节约资金通常都会把各种空间充分利用, 而这通常会给逃生和疏散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空间狭小, 人员众多, 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 人员难以尽快逃离, 有毒烟气也不利于尽快散去,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3) 装修材料防火等级较低。由于商业需要, 最大限度的吸引顾客, 往往因造型和突出宣传效果而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 直接防火难度极度增加。
(4) 消防设施不达标。设置的门多数是推拉门、转门等;没有疏散通道, 或者通道较窄;消防栓设施不足, 或者只是摆样子, 完全无法使用。
(5) 管理制度不合理, 执行度差。在这些人员密集场所, 各种用火用电, 员工检查, 摄像头监控, 消防设施维修保养都需要进行专门的制度来保证。一些商家没有最基本的消防指示灯以及消防通道, 没有紧急预案。还有一些商家制订了这些管理制度, 但基本只是摆样子, 没有落实, 执行情况较差。
(6) 管理人员消防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自救和逃生知识。一些人员密集场所, 管理人员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管理人员甚至都不知道在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如何组织人员自救, 缺乏必要的常识,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 解决对策
针对此类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做到事前预防, 事后果断行动。
(1) 严格把好审批关。公安消防机构要严格实行逐级审批制度和审验分离制度, 确保审核、验收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对人员密集场所的设计、审核、验收, 要从源头上做好管理, 绝不留下消防隐患。实行消防安全一票否决制, 只要是消防验收不达标的, 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 建成的不予核准使用, 从而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住消防隐患。
(2) 落实安全责任, 加强监督执法。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规定, 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 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各时期、各阶段火灾形势和消防安全形势, 结合各类专项治理工作, 突出重点, 加大现场监督检查频率, 尤其是安全出口的通畅与否, 是否经常打开, 宽度是否达标, 对于一些不达标的商家, 坚决勒令停业整顿。
(3) 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和途经, 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各类人员对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的培训和教育, 强化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在工作中加以改正, 养成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习惯。
(4) 迅速反应, 抢占先机。在这些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 要充分调动附近的消防人员, 以最快的时间赶赴第一现场, 集结优势兵力于火场。应该按照事先拟定好的预案, 充分调集各方警力, 做到火警、医疗、交警和武警的多警种相互配合, 从整体出发, 切忌分兵作战。我们要提前做好消防预案, 遇事不慌, 出警迅速, 做到拿得出手, 攻得上, 尽力将财产损失降到最小。
(5) 做到救人第一。当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 消防队员要把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到达火场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拉上警戒线, 疏散人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整个救火过程中要做好火情侦察, 不仅要通过现场观察结合经验判断也要通过现场群众以及报警人来迅速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被困人员的数量, 及时调出建筑的示意图, 及时了解起火原因以及备用通道所在位置, 迅速掌握火场内是否有危险化学品以及易燃易爆物品, 及时切断电源防止漏电发生次生问题。
(6) 统一指挥, 有效扑灭火灾。扑救人员密集场所火灾, 工作十分复杂, 因为参战的消防、公安、供水、医疗等单位多、人员多, 到场领导多, 因此必须实行集中统一指挥, 要及时成立火场指挥部, 由火场总指挥统一协调, 避免令出多门, 指挥混乱, 各自为战。在疏散人员时, 消防官兵要和单位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密切配合, 按疏散计划组织疏散, 做好人员救助清点工作, 在公安人员的配合下, 积极维护现场秩序。
(7) 做好安全防护。人员密集性场所, 易燃物较多, 积聚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参战官兵, 尤其是进入火场实施救援的消防官兵, 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相互检查是否佩带好安全绳, 空气呼吸器等必备救援工具, 2到3人一组, 相互配合协同战斗。参战人员要坚持做到以房柱或者承重墙等为依托, 要及时向外界汇报火场情况, 组织人员轮流抢攻, 避免单个战士在火场内长时间的作战救人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3 结语
面对当前火灾频发的态势, 我们要科学决策, 果断出击, 高效行动, 做好消防安全教育与检查, 我们有信心, 有能力做到事前预防, 事中果断, 事后反思总结。尽力将此类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史行君, 张树平.宾馆火灾逃生调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23 (1) :89-91.
[2]韩占先, 徐宝林, 霍然.降伏火魔之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森林火灾扑救论文】推荐阅读:
森林火灾规律06-29
森林火灾的预防06-21
森林火灾防治技术12-11
如何预防森林火灾12-02
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10-20
乡镇森林火灾处置办法范文12-06
镇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应急预案05-29
泸州市森林火灾的应急预案06-05
天山大峡谷景区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05-14
电气火灾扑救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