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

2024-07-23

皮影(精选12篇)

皮影 篇1

甘肃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 面积9236平方公里, 辖20个乡 (镇) , 人口34万。曾是匈奴、羌、戎、狄等民族交往及古老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之地,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孕育诞生了“环县道情皮影”这一民族民间艺术。

环县道情皮影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 已有千年历史。历经沧桑, 形成了环县独特的道情皮影戏。经清末“道情皮影大师”解长春等一代人的改革创新, 使其更加完善。它与当地人民的习俗信仰水乳交融, 形成了以环县为中心, 延伸至周边的华池、庆城及宁夏盐池、陕西定边等县在内区域的播布现状。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戏班演出时, 前台一人挑杆表演, 并承担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 后台四五人伴奏并“嘛簧”, 一唱众和, 粗犷高亢, 独具风格。道情音乐为微调式, 分为“伤音”、“花音”, 以坦板、飞板两种速度演唱, 曲牌体与板式体并存。其伴奏乐器中的四弦、渔鼓、甩梆子、简板均为自制, 音色独特。传唱的180余部剧目中, 至今还保留着“图”、“卷”等古老文化符号。现馆藏及民间流存的数千件清代皮影原件, 构思奇妙、雕刻细腻逼真, 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经普查, 环县境内现有47个戏班、285名艺人、40多名皮影雕刻者。20世纪50年代, 环县道情皮影三次进京演出, 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高度赞誉, 并最终发展为甘肃唯一地方剧种———陇剧。

皮影 篇2

据说皮影是一种民间艺术,大约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源于前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传至西亚和欧洲。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皮影制作的方法和表演方式,是以一种兽皮或纸板做的一个人物,在光源照射下隔亮布进行表演,是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戏剧。

老师们现场给我表演了一段皮影戏,题目是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每个老师分别代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妖精等人物,老师用两根木棒牵动着人物,控制人物的活动配上语言,结合得天衣无缝,表演得绘声绘色。

老师们演示后,轮到我们亲自体验了。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了手。我如愿以偿地和另一个小朋友第一轮体验,我们各选一个人物,手持木棒准备就绪。刚开始,手中的木棒根本不听使唤,人物控制不了,一会儿掉下去,一会儿跑到布的边缘上了,忙得我们手舞足蹈。老师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们。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渐渐地找到了要领,表演得也生动有趣起来。

最后的关中皮影 篇3

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艺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是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知道。

中国影戏知多少

皮影,世人称之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中国是皮影戏的故乡,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将皮影带到中亚,从此历经五个世纪,逐步由波斯传入埃及,再传入土耳其,最终进入欧洲,并成为现代有声电影的前驱。

公元1054年出生的张来曾在《明道杂志》中写道:“京师有富家之弟甚好看影戏,每弄至斩关羽,即为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影戏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能使人感动流泪。可见,当时影戏的表演水平已经很高。

关于影戏中影人的制作方法,宋代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南宋末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进一步说明:“更有弄影戏者,原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

中国古老的幻术,自在表演中被应用后,便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一种独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影戏。唐宋以后,影戏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享受。起初,影戏出现在京师,后来,便遍及全国各地,并在各地取有不同的名称,如“滦州影”“驴皮影”“皮影戏”“影子戏”“皮猴影”“纸影”“皮囡囡”等。

随着古代的一些国际往来,中国影戏也被传到国外。波斯学者瑞德丹丁说:“当成吉思汗的儿子继承大统后,曾有中国戏剧演员到波斯表演一种藏在幕后说唱的戏剧。”据考证,这里所说的就是影戏。后来,中国影戏又从波斯传到埃及、土耳其等地。

明万历中叶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来我国传教,他们一方面向中国输入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也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介绍到了国外。公元1767年,来华传教的法国神父居阿罗德把中国影戏带回到法国,在巴黎和马赛表演时,引起轰动,随后又传至英国。特别是当德国大文豪歌德看到了中国影戏后,认为影戏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应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集科学技术和表演艺术于一身的东方发明。1774年和1781年,两次作过宣传介绍,使中国影戏一度风靡欧洲。

欧洲可以说是整个幻灯和电影的发祥地。然而,不可否认,中国影戏的智慧之泉曾经滋润过这块发祥地,中国影戏堪称现代电影的开山鼻祖。

关中皮影的眼泪

皮影戏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和忽视。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也是现今依然残存着保持传统本貌的皮影戏班子的少数省份之一。

今天,人们说到陕西皮影,就不能不提到潘京乐,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中,潘京乐和葛优、巩俐合作,在影片里演唱纯正的皮影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电影在国际上获奖,陕西皮影也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潘京乐成为陕西皮影戏的代表。

潘京乐是陕西华县人。陕西的皮影戏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华县皮影为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华县皮影的唱腔,以细腻悠扬的“碗碗腔”为主。一个皮影班社,一般都是由签手(操作表演),前声(主唱),二弦、板胡、下铛等五个人组成,小车一推,背篓一背,随时可外出演出,逢上庙会、结婚、祝寿、小孩满月,一盏油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就可搭台表演,所以在华县当地,皮影又叫“五人忙”。

近年来由于现代视听媒介的普及,皮影戏演出的机会少了。皮影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为人所爱,一些外国游客尤喜收藏。德国皮革博物馆和日本民俗博物馆都有华县皮影陈列。

在众多的华县皮影戏艺人中,潘京乐是个幸运者,他回忆光艺社参与张艺谋的电影《活着》时的情景:“那电影里最早出场的是我。葛优他们从天津来我家录音,回去后葛优在影棚里模仿比划。”

潘京乐收集着200多套手抄的皮影戏剧本,“现在我是华县收集剧本最多的人。没有人会多过我。”但说着说着,老艺人不觉黯然神伤:“我要一走,好多戏就永远失传了。”

我没有去打碎他的希望,我凝视着潘新红的汗衫,那上面印着“1995台北国际偶戏节”,白色的汗衫已经变了颜色,可是它的光环还在穿衣人的心中闪耀。在这个皮影戏彻底没落的时代,只有梦想和皮影戏本身的魅力支撑着艺人们对皮影戏的坚守和热爱,但是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知道。

编辑/林青雨

皮影秀 篇4

1.知识与技能:感知皮影戏的演出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表演皮影戏的兴趣并掌握表演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尝试体验演出过程,发现问题并积极合作,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懂得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体验皮影戏的演出过程,懂得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手电筒、皮影、幕布、笔、i Pad。

教师准备:武松打虎幕前幕后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皮影戏的历史,制作了皮影。

本课为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皮影戏欣赏

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并且根据自己选择的皮影,编排了皮影故事,老师能够感受到咱们同学对皮影戏都特别特别感兴趣。一会大家就要展示自己的皮影了,在展示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经典的皮影戏《武松打虎》。展示皮影戏《武松打虎》。

2. 问题激趣

问题:孩子,你来说一说表演的怎样?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师导语:他们演的真好,你们小组的皮影戏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也来秀一秀我们的皮影。(在课前黑板上粘好的皮影后面顺势板书一个“秀”字。手指“秀”字)怎么理解这个皮影秀呢?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小组准备表演的皮影的题目。

2. 各小组表演皮影。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准备对同学的表演作评价,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i Pad的录像功能录像,以备表演的小组听取建议后做出改进。

第一小组表演完毕,师生点评,分析表演中的问题。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3.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发现的问题,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提示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把录像回放,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并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4. 小组汇报发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小组汇报,投影仪投射出汇报表。征求其他组同学解决问题的建议。参照这些建议,再试一试,看看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解决。

三、观看真皮影,形成对比

1. 重新播放皮影戏

要求学生观看皮影戏的生动画面,了解幕后怎样操纵皮影的手法。

导语:孩子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好多方法,现在大家一定想改进自己的皮影。还记得课前我们观看了武松打虎的皮影戏吗,那生动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皮影艺人在幕后是怎样操纵皮影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参考操纵手法,改进不足

问题:你看完有哪些感受?和我们的皮影戏相比,感觉怎么样?

师:孩子们,皮影艺人用娴熟的手法操纵着皮影,其实他们在表演之初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经过不断地尝试、探究才得到解决,最后才呈现出这么精彩的演出。现在就来改进自己的皮影,要求:故事情节再丰富一些,人物的语音语调再饱满一些,绘声绘色地展示出来。

学生参照艺人的操纵手法,改进自己表演中遇到的问题。

四、秀皮影

1. 修改后再进行表演。

2. 学生评价。

五、总结

点评学生的皮影表演。

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展示了一组,其他小组我们课下再继续表演。孩子们,回家以后,把我们的皮影戏展示给自己的家人,再听听家人的意见,我们再继续改进。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皮影戏的历史,选择喜欢的皮影并设计出皮影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笔者采取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经过第一轮皮影戏表演,学生总结表演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猜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践探究求证。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兴趣浓厚,小组成员互相积极配合,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效果较好。

如果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板书上简要提炼出来,学生就能更清晰地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

皮影作文300字 篇5

我们来到博物馆,那里的胡师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讲解了皮影的制作过程和历史。皮影距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20xx年被批位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我国稀有的传统民间艺术。皮影用牛皮做成,工具有二十多种,然后染色。

胡师傅看着我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手把手地亲自教我们刻牛皮。我们的那股专注劲儿让在场的家长们赞叹不已。

来到孝义皮影艺术研究会那里的侯老师告诉了我们皮影戏的四个特点:第一、麻纸窗。第二、麻油灯。第三、皮腔。第四、用牛皮做成。精彩的演出开始了,瞧!同学们那么入神地看着,一会儿露出会心的微笑;一会儿发出爽朗的大笑。看着银幕上一个个妖魔鬼怪现出原形,惟妙惟肖的样子,同学们开心极了。

哀伤的皮影 篇6

袅然笑着看米米。她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怎么可以单纯可爱成这样。对人对生活对爱情都充满无止境的美好想象,像是生活在童话里的人。

米米说,袅然你知道吗,哥哥今天居然到单位送早餐给我!

米米说,袅然你相信吗,哥哥他居然给我做了个梳妆台!我每天对着它,都觉得自己越来越漂亮了呢!

米米说,袅然我给你看哥哥周末的时候给我买的裙子。他真是浪漫啊!

袅然看着米米快乐的哼着歌,对着镜子试那条坠满蕾丝的裙子,突然就有点羡慕。

这个幸福的小孩,一定爱极了那个从她12岁开始就给她买雪糕哄她开心的男子。如果不是这样根植心底深入骨髓的爱情,怎么会让一个人嘴里心里满满的只有一个人的名字,而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尤其是在像自己这样刚刚失去一段爱情的女子面前。

与戈锐分手,其实早就在袅然的预料之中。那样的一个男子,有着太漂亮的脸,再配一副疏离的气质,天生就是被女人捧在手心里呵护的。

戈锐离开的时候对袅然说,你这样一个冷漠的女子,早晚会遇到一个让你深爱却无法得到的人。你们彼此深爱,却未果。你用剩下的时光去凭吊你可怜的爱情,用美丽的回忆折磨自己吧。

这个相处了将近3年的男子,在分离的时刻居然像个巫师一样怨怼她的爱情。难道就因为自己不够柔情,不会运用女人生来的风情,为他营造一段虚幻而华丽的爱情吗?大概,还是不够爱吧。

袅然说,米米,可能有一段时间我不能陪你了。

米米忽闪着长睫毛问,这次去哪呢?

袅然笑言,去个古老的城市,让心沉淀沉淀,平日太喧嚣,都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米米撅着嘴,很不高兴的样子。真不明白为什么你总是往外逃,如果换作我,越是难过越是想窝在家里呢,家里才是最幸福的地方。

袅然摸摸米米的头,真是个小孩子。

袅然的心里,一直把米米当作妹妹。有时候看她靠着自己的肩膀安静的睡觉,就会期颐:将来的女儿也一定要有她恬静的笑颜和纯净不染纤尘的心。像是童话里的小人鱼,有脆弱的容颜和坚韧的理想,即便最后为了爱的王子变成泡沫,也是湛蓝海水中最明亮闪耀的一颗。

袅然在古城西安为米米挑选皮影的时候,遇见了洛嘉禾。

那真是一个漂亮的皮影,钉在墙面的最上面,有着高处不胜寒的清冷。

袅然买下皮影放进包里的时候,突然觉得包里沉了许多,像是收敛进去一个凄艳的灵魂。

这时一个男子径直走来,对老板说,有绿珠的皮影吗。

大爷指指袅然说,最后一个已经卖给她了。

袅然很自然的侧过头看这个突然闯进来的男子。夕阳西下,如火云霞。老字号的皮影店内光线黯淡,微微泛黄的墙上,杂乱无章的挂着彩色的皮影,孤孤单单互相望着。

洛嘉禾就像是他们其中的一个。美丽的侧面,淡淡的惆怅。

后来,这个场面在袅然的记忆里定格成一个画面,像是电影里一个特写的镜头,随着时间的迁徙,历久弥新。

绿珠?是那个皮影的名字吗?袅然问。

那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美女,不过很善妒。老板在一旁解释,然后对男子笑,我这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皮影。

男子一边坚持要绿珠,一边转过头看袅然。

袅然冷冷的说,我已经买了,不会让给你的。

男子耸耸肩,算了,我不会夺人所爱的。然后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转身,对着袅然说,那是个哀伤的皮影。

袅然回到旅社后,细细的看那个皮影。突然觉得,这个妖艳女子的眉眼像极了米米。但很快她就笑着摇头,那个单纯的女孩子,怎么能和这个妖艳女子相像呢。

随后她换上衣服,准备出去吃点什么。

旅舍的大堂里很是热闹,忽然一个影子挡在她的面前,你好,我们又见面了。那个有着皮影般侧面的男子挡在她的面前微笑。

袅然看着他就笑了,是巧合还是为了一个皮影追到这里了吗?

男子说,是啊,对有吸引力的东西,我一向不会轻易放弃。

袅然听出话里的一语双关,其实对于初次相识的人,这样的话的确算的上唐突,可是这个男子看她的时候,眼睛是亮晶晶的,笑容里还有一丝羞赧。她突然觉得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袅然想,冥冥之中真的是有宿命的。或许她与戈锐的分手,只不过是个华丽的借口,一切不过是为了千里迢迢的来与洛嘉禾相遇。

五天后,洛嘉禾在华山的顶上揽着袅然的肩膀说,这一刻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与安宁。

袅然靠着他的肩看华山第一缕阳光一点一点印染整个天空。她说,嘉禾,为我照一张相片吧,我要把幸福的样子留住。

旁边卖锁的老太太说,这么恩爱,买上一把同心锁吧。

洛嘉禾笑嘻嘻的说,好啊,我要锁住她的心,让她永远呆在我身边。

袅然偏着头笑,嘉禾,你这是在求婚吗?

洛嘉禾立刻单膝跪地美丽的袅然小姐,你是否愿意做我的新娘。

袅然眼泪婆娑,笑着点头。

洛嘉禾把袅然紧紧搂在怀里,像用尽全身的力气。可是袅然此刻却无端端想起戈锐诅咒她的话。

她不禁打了个冷颤,突然觉得这个拥抱像是一场诀别。

一个星期后,袅然跟随洛嘉禾一起返回。

米米知道袅然回来,立刻跑上门来讨礼物。

袅然给她皮影,她欢喜的不得了。嘴里不住的喊,袅然我爱死你了。不像是哥哥,出差回来都不给我带东西。

袅然笑,哪天让我也见识见识,看你嘴里这个哥哥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让我们米米这样的牵肠挂肚。

米米红了脸,连忙转移话题。袅然,快给我看看你这次拍的照片啊。

袅然从包里取出照片,一张一张给米米解释是哪里。米米听的入神,一脸的向往,眼睛里流光异彩。

第二天,洛嘉禾在袅然的公司门口等她下班。

袅然细细地看着他的脸,那张皮影般漂亮的脸上居然出现了青色的眼袋。他一定很想念她。如同她想念他一般。

洛嘉禾走上来,抱住袅然。我们结婚吧。

洛嘉禾的母亲邀请袅然吃饭。

袅然一进门,就看见了客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放大了的照片。软软的发稍,软软的微笑。纯洁的像个梦里的女孩。除了米米还能是谁呢?

袅然看着相框,突然明白了造化弄人这个词。

嘉禾的母亲态度温和,嘴脚微笑,可是袅然看得出,她眼睛里有满满的警惕。

坐在餐桌前,嘉禾体贴的为袅然递碗筷。嘉禾的母亲突然对袅然说,徐小姐,我把嘉禾的妹妹叫来一起吃饭,好吗?

袅然想,要来的终于要来,你即使假装背过身去,它依然会安静的站在那里等待你面对。

嘉禾欢喜的说,一直没有时间给你介绍我妈的干女儿。她一定会喜欢你的。你

等一会,我去接她。

嘉禾的母亲看着嘉禾离开,立刻坐到袅然的身边急急的说,徐小姐,能不能先不要公开你和嘉禾的事情呢。我知道这个请求有点过分,可那个女孩喜欢嘉禾已经很多年了,你必须给她一段时间接受这个事实。

袅然没有等嘉禾回来就匆匆走掉了。她不知道见到米米的时候能不能很好的遮掩过去。

米米,为什么会是米米。那个天真的不经世事的小孩子,她那样珍惜着自己,无论快乐还是哀伤,点点滴滴都慷慨的与她分享。可是现在,自己却要从她手中夺取她所有快乐的源泉,她怎么可以做到呢?

袅然跌跌撞撞地走,手机一直不停的响,是嘉禾打来的,可是她该怎样向他解释呢,怎样向米米解释呢。

街上慢慢开始寂静,袅然终于拿出电话,发了一条消息给嘉禾。只有四个字:不再相见。

之后袅然搬家,换工作,换电话,断掉了任何的联系。

只有米米,每天会写温暖的字在邮件中发给袅然。依然说生活中的甜蜜,她深爱的哥哥,以及对袅然突然抽离的埋怨。

袅然在阳光很好的时候浏览,也会突然想起曾经的感情和生命中出现过的面孔。然后她会立刻为自己点一支烟,或者倒一杯清水,压抑住又要爆发的思念。

后来,袅然嫁给了一个毫无特别的男子。

这个男子约会了她整整三年。袅然觉得他很无趣。但是有一次,袅然居住的小区突然停水。这个男子居然扛着大桶的纯净水登上24层。袅然开门的那一瞬间感动的泪流满面。

后来,这个男子搓着双手颤抖着声音让她嫁给他的时候,袅然犹豫了一下,就把手放进了他的手心里。

她想,虽然一条藤上有饱满的绽放着的花,但是总算有一双手是愿意选择她这朵瘦小萎靡的花的,这也算是幸运的吧。毕竟每一个童话里都只有一个可以和王子快乐生活着的美丽公主。

而她,只是被巫师诅咒过的一个配角。十

婚礼后的一天,袅然看见了米米给她的信。

米米说,哥哥已经结婚了,但是新娘不是她。洛嘉禾这一生除了一个叫袅然的女孩,就从来没有爱过别人。所以如果他娶的不是袅然,那么谁都无所谓,但是他不想伤害米米,因为他不能保证在婚姻中做到不离不弃。

米米的口气镇定得像个陌生人。完全没有袅然印象中那个单纯小女孩的腔调。她说她很早就知道嘉禾喜欢的是袅然。那一次在袅然拍回来的相片上,她看到了嘉禾。

她告诉袅然,她其实很早就知道哥哥不会娶她,因为一个人如果把你当作他的妹妹,那么就永远不会再把你当作他的恋人。米米说,但是袅然,对不起。我爱哥哥太深,我宁可哥哥娶一个不爱的人,也无法允许自己眼看着他爱别人甚过爱我这个所谓的妹妹。

袅然看着那封信,突然想起她曾经送给米米的那个皮影。因为那个皮影,她认识了洛嘉禾。后来她终于知道,那个女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才貌双全的女子,叫做绿珠。因为爱情,使得她嫉妒自己的婢女,于是残忍地杀了她,最后自己也死于囹圄,的确是个让人哀伤的皮影。

在那个华山脚下的旅舍,她在昏暗的灯光下看那个刻画在牛皮上的凄艳女子,就觉得眉眼像极了米米。但当时她对这个念头不以为然,因为她认定了米米是生活在童话中的女子,应该单纯的像是一个透明的蓝色泡沫。谁知米米居然有着如此曲折心思,单纯的反而是自己了。

原来这一场童话中,自己才是那个呆头呆脑的女主角。

最后的皮影 篇7

剃着光头,抽袋旱烟,吃碗黏面,唱声老腔,这是他们唯一的享受。身份的卑微,生活的窘迫,观众的流失,时代的冷落,使传承千百年的华县皮影无可奈何地走向没落。

原汁原味的皮影,土生土长的艺人,曾经走出国门,也招来了老外,透过皮影,寻觅东方文化,感受历史沧桑。然而曲终人散,睁开眼回到家,还得穿起布鞋,光起脊梁,重回人间。

千年辉煌终究曲终人散,百年人生无奈后继无人。

今天,清贫的艺人钟情地守望着最后的华县皮影,越发孤独,越发悲怆。

浅谈华县皮影 篇8

一、皮影戏的溯源

皮影戏历史悠久, 流传近千年, 因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 所以也称为东路碗碗腔。 皮影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 相传汉武帝为爱妃李夫人“弄影还魂”, 影子显人的爱情故事萌发皮影产生。 民间曾广泛流传 “汉妃抱子宫前耍, 巧剪桐叶照窗纱。 文帝治国安天下, 制乐传入百姓家”。 初期只是照影, 在发展过程中吸纳巫傩、手影、杂耍、剪纸、小曲等艺术门类, 历经由汉到唐岁月演变而融合成戏曲。

华县碗碗腔皮影戏 (曾名时腔) , 形成于清代初叶, 其主要流传于关中东府渭南二华、大荔一带, 所以也称其为东路碗碗腔。 该剧种唱腔板式齐备, 伴奏乐器很有特性, 细腻幽雅、婉转缠绵, 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皮影造型优美, 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 清乾隆、嘉庆年间, 戏剧家李芳桂等文人、举子, 为碗碗腔皮影著有《十大本》等许多传统剧目, 至今流传, 并被其他剧种移植、改编搬上舞台, 久演不衰, 为陕西的戏曲艺术作出巨大的贡献。

二、华县皮影的兴盛

皮影戏始于秦汉, 当时主要是为帝王宫廷服务, 唐朝以后就流传到民间, 开始成为人民的艺术。 著名民间老艺人番京乐这样说道:在“文化大革命”中, 华县皮影未能躲过这场浩劫, 仅仅留有光明、光艺、光庆、光华四个班社靠演“样板戏”生存。自改革开放以后,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全县先后恢复成立皮影班社13家, 有皮影艺人60多人。 华县的皮影班社, 一般都能熟练演出150多出剧目, 除了众多丰富的历史传统剧之外, 还有现代戏和自编的新节目, 演出经久不衰。 在许多戏文中, 充满华县巷言俚语, 通俗生动。 华县皮影的演出内容以传统的皮影剧本以李十三的 “十大本”《十王庙》、《金碗钗》、《劈山救母》等“十大本”为主, 并演出一些当地文人自编的剧目。

“华县皮影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中国地方皮影戏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 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

三、华县皮影的价值研究

华县皮影历史悠久, 制作精细、刻工细腻, 堪称中国皮影上乘之作。 与其他地区的皮影相比,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造型以人物为主, 兼有景物和道具。 影人的造型小巧玲珑, 体型夸张大胆, 变形巧妙, 服饰、图案花纹精巧细致, 都通过小小的雕刀用平面雕镂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富有强烈的立体。

华县皮影有四绝:一是皮影雕刻作品造诣高。 华县皮影一般由牛皮刻成, 皮质优, 雕工精细, 造型逼真, 含义深刻, 个个堪称艺术精品;二是演唱功力极深。 选用碗碗腔, 生旦净丑各种角色, 全由一人包唱, 非绝等深厚之演唱功底者所不能为;三是表演者功力精湛。 一个剧团一般仅有五人, 除演唱和对白之外, 还有挑线、二弦、板胡、月琴、碗、锣、鼔、钗、梆、唢呐、号等20多件乐器, 每个人都要充当四个以上的角色, 因此可以说个个都身怀绝技。 特别是挑线手, 外地皮影至少得两人以上, 华县皮影则一人独挑, 一人操作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皮影造型, 临乱不惊, 游刃有余, 堪称一绝;四是华县皮影博大精深, 综合艺术水平炉火纯青, 堪称为戏曲艺术之绝唱。

四、华县皮影的“危机”与未来

皮影戏在过去极常见, 人们的婚丧嫁娶、过年过节都会请上皮影班子, 连唱几个天晚上。 但自从1994年之后, 皮影戏就一直走下坡路。 电视从那年开始逐渐普及, 新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 人们对皮影戏的热情一天天减淡。 这种趋势在近两年还在加剧老艺人回忆从每周一两次, 逐渐发展到每月一两次。 在整个华县, 唱皮影戏的人年纪都在50岁以上, 最年轻的48岁以上。 没有年轻人在唱皮影。 他悲观地认为, 随着老一代人的停歇, 皮影戏终究会“悄悄地消失”, 最终的结果是“影存实亡”或者“音存实亡”———将来只能见到物体的皮影皮子或者听听录音, 但无法再见到皮影戏的表演。 这种情形让刻皮影雕刻大师汪天稳感到悲观。 他说, 原来皮影雕刻是为皮影戏的表演服务, 但随着表演市场萎缩, 皮影雕刻的本来功能也渐渐减弱, 渐渐地为收藏、旅游等市场服务。 这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所常见的情形, 民俗在消失, 而其可见的、物质的部分则进入旅游或收藏市场中。 许多年画、刺绣、皮影, 都表现出这种民俗和物质载体之间的脱节。 皮影戏和皮影雕刻之间的脱节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一旦皮影戏老艺人彻底淡出, 作为非遗被进行保护的皮影戏将无法再完整地留给后人。 我们所担心的“影存实亡”的到来, 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二) 华县皮影的未来

新陈代谢是残酷的也是必然的, 我们只是不希望让戏曲艺术的精华绝灭。 陕西省政府已出台了《陕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等方案,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引导, 华县政府方面也对皮影戏的保护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进入政府的日常工作形成, 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开始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以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

参考文献

[1]陈义敏.中国曲艺、杂记、木偶戏、皮影戏[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第167页;第74页.

[2]徐敦广.华县皮影[J].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3年7月2日.

[3]鱼讯.陕西省戏剧志.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6年版, 第75页.

[4]黄珍平.二十世纪中国影戏研究百年评述[J].广西教育, 2006 (Z3) .

桐柏皮影艺术摭谈 篇9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二、皮影的起源及分布

1. 皮影的起源

皮影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曾出土镂空刻花皮影。至西汉,皮影进入宫中,为太子、宫妃的游戏之物。到了唐代,皮影雕刻日益精致,敷色填彩,真正让皮影成为百戏中的正剧,不但流行于酒肆茶坊,而且登堂入室,甚至作为皇家庆典的点缀。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京师”指汴京开封。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原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描写过北宋时皮影演出的情况。元宵灯节,开封城内“华灯宝炬月色花光”,许多街口设置了“小影戏棚子”。皮影艺术是我国最早闯入世界的戏剧艺术,在埃及、土耳其、法国、德国等国和南亚一些地区相继出现的皮影,就是在南宋传播过去的。

皮影艺术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古老民间艺术形式,也称“卡通艺术的鼻祖”,千百年来在我国的广大地域普及和流传,成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传统造型艺术中最成熟、最完美、最生动、最有影响力的种类之一。它所形成的独立的造型体系在中国造型艺术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皮影的分布

皮影发祥于我国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因其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广大民众,所以流传甚广。传至明清时代,河北滦州皮影异军突起,进而形成了皮影艺术的东、西两大主体派系。滦州皮影的崛起,将我国皮影文化带到了历史的高峰。清末民初,皮影戏在全国遍地盛行。在近代社会动乱和新潮文娱的冲击之下,皮影艺术陷于困顿。在现代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下我们又开始回味这些民族的瑰宝,各地的皮影艺术开始得到抢救性的挖掘,这其中就包括河南的桐柏皮影。

桐柏皮影以桐柏县为中心,艺人集中居住在县城以东的月河、吴城、毛集、固县、果园等乡镇。当地演出皮影时,历来用明火油灯(老鳖灯)照明,“皮人”很容易被熏黑,所以每隔八年就要刮一次,重新上油。清末至民国初年是桐柏皮影的鼎盛时期。

三、皮影的艺术风格

1. 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因此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皮影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2)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3)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4)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既源于舞台戏剧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2. 桐柏皮影的造型艺术风格

桐柏皮影的影人造型质朴、泼辣、简洁,体现了山民的淳朴、豪爽的性格。这里的艺人习惯于自己制作影人和道具。他们不仅是演唱的行家,而且是工艺美术的里手,善于合理地处理材质、功能、装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高度地统一在一起。

(1)桐柏皮影影人的平面造型

艺人们把不同的视向、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物象,以自己的理想为中心进行削繁增减,将变形移位、“乾坤倒置”等手法巧妙地运用到皮影艺术的各种美术造型之中。大多数采用正侧面的美术造型(即半侧面)。这一技法俗称“五分相”。我国古代的岩画常用侧面形来画奔跑的猎人与兽。战国时代的《水陆攻战鉴》中的人物形象全是侧面的。尤其是南阳汉画像石刻,更有很多侧身的形象。皮影艺人成年累月与影人的“影”打交道,靠“影”和观众交流思想感情,最懂得怎样突出形的基调———剪影,以获得强烈的形象效果。桐柏皮影艺人是能动地对待人造型这个平面的,在影人的侧面形象中,为了点明服饰,往往加入正面形的图案,而不加“透视”。比如蟒袍上有龙的图案,如果拘泥于侧面视角,就只能出现侧面形的半条龙,艺人们却在影人正侧面的身子上作了一个完整正视的整个龙形图案。古装中有不少斜大襟的服式,从侧面看,斜襟的感觉不明确,在桐柏皮影中也被作成正视的斜襟。一个影人是由许多小块按关节点连接组合的,“头”与“盔帽”基本上各是一整块。男角色下颌胡须可另做一小块缀上,叫“吊须”,演出时让它自由摆动。有些盔帽的帽尾也另做一块缀上。“头”的上、下方各有一个突出部,以连接盔帽与身子,盔帽接近下沿刻有两条水平透视线,装配时把“头”的上方突出部别在这两条透视线上。“身子”由十三个皮块连接,其中胸、腹、前腿、后腿各一块,两个上肢各四块,在胸块颈部另有一小块皮子,缝成一个槽,把装好盔帽的头插入槽中,就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了。操纵影人的扦子共三根,全装在“身子”上,一根在颈部,另两根装在影人的手上。

制作皮影造型的材料因地而异。河北的“滦州影”以驴皮为材料,故有“驴皮影”之称。桐柏皮影是用当地的黄牛皮制作的,每件造型都要通过备料、画样、雕刻、彩绘、压平、上油、连接等工序。同一张牛皮的各部位有厚薄和透明度的差异,艺人们有“亮的做头、薄的做帽”的口诀,其余部分做影人的身子和道具。桐柏皮影的影人是装配式的,由“头”、“盔帽”、“身子”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平时这三部分在箱中有各自的摆放位置,演出前根据剧情按角色身份临时组装。

(2)桐柏皮影的造型艺术

桐柏皮影造型整体性强,基调明快,与南阳汉画石刻粗犷概括的艺术手法相通。艺术家们敢于大胆夸张,也敢于舍弃细节。影人的剪影略呈上窄下宽,上肢的这种倾向更明显,上端细,越到袖口越宽,成喇叭状。这样做,能使关节部位摩擦面缩小,动作的影响效果清晰。上窄下宽的形状还与中国传统的服式基调相结合,南阳汉画中的人物形象也是这样处理的。桐柏皮影影人造型的外轮廓很简洁,而影人身上的刻工与画工都很精致,尤其是镂空比较多。在同一台戏上出现几个影人时,如果外轮廓线繁复琐碎,就难免出现零乱混杂的局面。桐柏的皮影艺人把影人的外轮廓归纳概括成平直或略圆的大线条,即使铠甲边缘的曲齿线,也是在平直线条上作规则的重复,不破坏大线条的总趋势,只有盔帽部分的轮廓有较复杂的变化,这样的处理是一种外简内繁、以简统繁的手法。

(3)桐柏皮影造型的夸张处理

桐柏皮影造型的夸张处理表现在上肢结构的设计上。生活中的人上肢分为三节:上臂、前臂、手,而桐柏皮影影人的上肢是四节,它把上臂又分为两节。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长的上肢,影人的比例与结构却有利于增加动作的幅度,能做出一些真人无法做到的动作。这一夸张的造型和结构并不让人觉得别扭,反而增加了整个造型的幽默感,因为桐柏皮影的造型基调本来就不是自然主义的。艺人们在处理演出功能与生活真实之间的矛盾时,敢于大胆打破人体规律的局限,表现了民间艺术家的巧思与气魄。为桐柏皮影全场戏只有一个人掌“扦”,掌扦师傅可以两手各操纵一个影人,表演对话、动作及武打,边演边唱边念道白,一个人完成整台戏的唱念做打,这很接近过去北方街头布袋木偶戏“扁担戏”的演出方式。不同的是桐柏皮影增加了由四个人组成的乐队。桐柏皮影由于演出方式和影人结构的局限,它不能做出面部表情,只能依靠形体动作,主要是上肢来表演,这决定了它的动作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影人的动作程式是与观众约定成俗的,如“对打”“败阵”等。生活中的人在行走时同时晃动两条胳膊,而桐柏皮影在表演行走时,掌扦师傅只晃动一根扦,让影人的一条胳膊晃动,同时向前移动影人,另一手把定另外两根扦,这样表演,影人的动作有舞蹈的感觉。“对打”要“三回九转”,掌扦师傅两手各持一个影人,使影人面对面交手三次,即三个回合,每个回合影人要相互用兵器或拳头正面对打一下,接着背过身来,然后转个身来面对面打一次,这样就是正、反、正三转,三个回合共九转。“败阵”的表演程式时败了的那个影人把武器高举过头,背在身后转身退走,这种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落荒而逃”。桐柏皮影的动作是富有浪漫色彩的,了解这些表演程式,我们就能理解桐柏皮影造型为什么要把上肢分成四节,而且做得这么长了。

(4)柏皮影造型的刻工特点

桐柏皮影造型讲究刻工,镂刻的孔形是图案的骨干,衣襟的镶边和衣带上的孔形是一些细线条孔,有时这些孔平行并列,组织成带状图案。在这些带状图案划分出来的面积中作团花装饰,或作服式规定的龙、水波、锁子甲等图案。有些镂孔很密集,孔与孔间的彩画紧密结合,构成美妙的图案效果。镂孔都是短的或小的,这是为了保持皮块连接性,剪纸作品也要保持连接性,但皮影造型不像剪纸那样有窗纸等底纸作依托,因此它刻掉的面积不能太大,镂刻的线条也不能太长,否则影人就会翘曲变形。与豫西和陕西关中的皮影相比,桐柏皮影造型的刻孔面积占影人总面积的比例是小的。桐柏皮影的头部不以镂刻留线来勾画轮廓,一般刻孔较少,但它的大花脸一类影人头也镂刻了较多的孔形,相当于戏曲化妆中勾画的脸谱。影人身子由多块皮子组成,常有跨块的图案。桐柏皮影艺人非常注意图案的组织,与河南民间手工印染布的图案组织很接近。艺人们还吸取中原地区民间剪纸以少胜多的省略手法,尽量使用较简约的图案语言。

(5)桐柏皮影的瑰丽色彩

桐柏皮影的色彩瑰丽,赋彩使用的颜料“水色”与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所使用的一样,透明度与色纯度高。艺人们在使用时直接用色粉制成的十二个色分别涂绘,不再混合,色彩效果非常强烈。由于上桐油的作用,这些色彩是叠在牛皮统一的本色上的,在一些黑色块与镂孔的调节下,显得既艳丽又不火气。在桐柏皮影的影人造型中,每个身子都有一个主色调,红袍子就是红袍子,绿袍子就是绿袍子,虽然艺人们很喜欢使用对比色,但每个身子上与主色调对比的色块面积受到恰当的控制,绝不喧宾夺主。影人脸上的红晕不用渐染过渡,而是醒目地点上一块红点子,这与河南民间泥木玩具的“开脸”手法是完全一致的。

(6)桐柏皮影造型的戏曲化

戏曲表演中各种手的动作程式,在桐柏皮影中被归纳为“文手”与“武手”两种,分别用于文武角色。“文手”食指及中指前伸,拇指与其余二指成环形,比起戏曲中的“兰花指”多指伸出,并错开角度来,要简单些,但其剪影效果更明确,更直接。可以看出桐柏皮影艺人在吸取戏曲艺术营养时,照顾了皮影艺术本身的特点。“武手”是紧握拳头的样子。手是固定在腕上的,演出时不能更换。文武双全的角色一只手是“文手”,另一只手是“武手”,很有些象征意味。与河南皮影的其它流派相比,桐柏皮影更重视手的造型,手的比例也较大。

四、结语

桐柏皮影, 以它粗犷的造型基调自成一派, 真可谓“一口唱尽千古事, 双手对舞百万兵”, 诠释了桐柏皮影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中国皮影艺术,绵延千余年而不衰,在不断的传承、改革、创新、发展中,经过无数代人的千锤百炼,而粲然生辉。联合国提出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无与伦比的皮影艺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形式中国气派,属于民族, 更属于世界。

参考文献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文物出版社.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研究 篇10

1.1 资源优势

孝义皮影独特的资源优势, 是旅游营销得以开展的基础。孝义皮影在皮影艺术历史上, 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和世界最早皮影之称的皮影戏, 素有“三晋奇葩”之美称。孝义皮影制作精美、操作传伸逼真、表演手段独特、剧目丰富, 现收藏有200余本, 这些剧本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即有民间传说, 也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且极具学术价值。同时孝义皮影戏又是一项综合性的戏剧民间艺术, 集民间工艺美术、文学剧本、音乐唱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孝义皮影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观赏性深受旅游者尤其是儿童旅游者的喜爱。有全国唯一的一座皮影木偶影视拍摄基地——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和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皮影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旅游的“卖点”, 成为孝义皮影开展旅游营销的基础。

1.2 区位优势

孝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孝义皮影旅游更接近客源市场。孝义市是孝义周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发展的中心,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自身就是孝义人员集散地。紧临灵石、汾阳、介休, 与平遥也相距不远, 很容易吸引在平遥古城、介休绵山、灵石王家大院旅游的客人来孝义旅游。同时孝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 为开展旅游营销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孝义距省会太原120公里, 走高速也只需2个小时;距北京、西安、天津、郑州等各大城市600公里。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直插腹地, 孝柳铁路向西延伸, 成为晋西和陕北地区的物流通道。国道307和108、省道汾介和孝午公路与市乡油路、乡村公路, 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运高速、太军高速从南北两侧擦境而过。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孝义皮影更接近客源市场, 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必备条件之一。

2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营销意识淡薄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目前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发营销阶段, 主要表现在旅游营销意识淡薄。人的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没有正确的旅游营销意识, 就不会有营销活动的开展。孝义市政府只把皮影作为民间艺术加以保护, 特别是从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 只注重对于艺术的挖掘、改革和创新, 而没有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向市场, 从网络上的资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孝义皮影资源特色介绍, 而关于是一种旅游产品的几乎为空白;当地民间的表演艺人大都岁数大了, 对皮影开展旅游营销更是不甚了解;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旅游营销人才。因此, 政府、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淡薄, 导致实质性的旅游营销活动迟迟不能展开。

2.2 营销主题模糊

孝义皮影暂时没有准确而清晰的旅游营销主题, 直接影响着旅游营销目标市场的定位。目前, 孝义皮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营销主题, 对外的宣传主要有:皮影与木偶、碗碗腔合称孝义艺术“三大奇葩”、孝义传统文化——皮影等, 如果开展旅游营销的话, 这些主题就有点模糊, 既突出不了孝义皮影的特点, 又说明不了它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地位, 同时也忽略了旅游者参与皮影的体验。缺乏明确的主题使旅游者抓不到主轴, 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 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一个景点是否有准确清晰的营销主题直接影响这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只有为孝义皮影制定鲜明的营销主题, 才能突出它的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和旅游者参与的体验, 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融入山西民俗旅游之列。

2.3 营销内容单一

孝义皮影营销内容单一是制约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又一主要原因。孝义皮影目前的营销内容主要是文字性的介绍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皮影艺术博物馆”。忽略了皮影人制品这一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和体验营销这两大营销内容。皮影人制品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 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高的收藏价值, 是室内装饰、馈赠亲友、珍奇收藏、旅游产品的最佳首选。另外, 皮影的制作、表演对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 近年来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作为一个被动的旁观者, 而更愿意加入某项活动中来, 所以孝义皮影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体验营销, 使游客既是观众更是演员, 丰富游客在孝义的体验。可见, 目前孝义皮影的单一的营销内容使得开展旅游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2.4 营销渠道低级

孝义皮影营销渠道的低级严重地制约孝义皮影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孝义皮影的主要营销渠道是游客慕名而来或皮影演出团偶然外出演出, 其中游客慕名而来的数量占少数, 演出团外出演出虽然在演出地效果很好, 但未能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后续营销且演出机会也不是很频繁。因此, 这两种未经过旅游中间商的营销渠道不能使孝义皮影被庞大的客源市场所接近, 同时也未能形成宣传推广孝义皮影的有效渠道。这种低级化的相对单一的营销渠道给孝义皮影景区带来了经营风险, 成了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瓶颈。

2.5 宣传力度不足

开展孝义皮影营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足。网络上关于孝义皮影的资料90%都是介绍孝义皮影的制作和演出、种类和特色、起源和历史演变, 很少宣传有关作为一个旅游产品的孝义皮影, 没有一个正规的孝义皮影网站, 照片和视频几乎是空白。媒体少有提及皮影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山西人, 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孝义皮影、更未看过皮影戏表演。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经营皮影木偶作品及收藏品展览、儿童游乐公园、木偶电视剧光盘的发行、皮影木偶事业后继人才的教育、皮影木偶旅游工艺产品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在网络上都很少提到。 宣传力度的不足, 导致人们不知道、不了解、更走不进孝义皮影。孝义皮影只有通过影视及广告等各种载体扩大对外宣传, 才能刺激潜在旅游者需求, 引导潜在旅游者消费, 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策略

3.1 提高营销意识, 打响皮影营销品牌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 必须提高孝义市政府、皮影旅游从业者及当地居民的皮影旅游营销意识, 强化皮影营销品牌。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宏观引导职能, 认识到并重视孝义皮影营销的重要性, 成立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等组织, 主要负责皮影艺术的搜集和整理、皮影旅游营销策略的实施。办公室的成立有助于改变目前皮影旅游营销的自发状态, 有助于将皮影旅游营销纳入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之中, 有助于打造皮影旅游品牌。打造皮影旅游品牌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皮影旅游产品同其他民俗旅游产品的异化, 这种异化应立足于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 并将这种文化内涵赋予相应的旅游产品中。另外, 在皮影旅游产品开发初期, 可以将其与晋中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捆绑销售, 使其融入到民俗旅游中, 又可以提高其知名度。

3.2 准确市场定位, 明确皮影营销主题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就是要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 通过目标市场细分, 科学定位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前提, 是制定旅游营销策略的基础, 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是为了开拓目标市场,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地调研, 建议将孝义皮影艺术的目标市场确定为三类:一级目标市场:孝义市居民及周边居民;二级目标市场:山西省省内及周边市场和国外市场;三级目标市场:北京和东部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四级目标市场:全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建议将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的主题定为“参与孝义皮影, 体验山西民俗”, 它既可以突出孝义皮影旅游的特色, 又能让游客在旅游营销主题中增加自己的旅游体验, 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3 丰富营销内容, 开展皮影体验营销

(1) 加大皮影制品等旅游纪念品的营销, 以皮影靠子、皮影挂画、皮影服饰、皮影灯、皮影小件饰品等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为重点。针对小朋友这种特殊的目标人群, 可以营销如孙悟空、猪八戒、奥特曼等他们所喜爱的皮影制品。 (2) 开展皮影体验营销, 为顾客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让旅游者加入皮影的雕刻制作和皮影表演之中, 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心情的放松、好奇心的满足, 使之留下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寒暑假, 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学生体验营销。

3.4 拓宽营销渠道, 开展合作营销

(1) 与附近景区开展线路合作营销, 如与周边的平遥古城、绵山、王家大院等景点组成各种旅游线路, 如:平遥古城——孝义皮影——王家大院——绵山, 通过这些渠道达到游客的双向流动和互动, 景区间实现优势互补、共生发展。 (2) 与旅行社开展合作营销, 孝义皮影应多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沟通和合作, 依托旅行社保证孝义皮影稳定的客源。 (3) 与其他民俗品牌开展合作营销。另外, 近年来, 旅游散客比重明显增加, 大型团队有下降趋势, 小型自助团队大幅上升, 且多是自驾游、家庭游, 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站这个平台, 搭建起远距离沟通桥梁。

3.5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旅游形象

(1) 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联合各旅行社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 进入各种消费团体, 尤其是学校、机关、老年协会和企业, 利用宣传画册、年历赠送、学习赞助、友谊活动、体育交流和文化沙龙等进行广泛促销。 (2) 在途径孝义的高速公路沿线制作一批广告宣传牌, 让“孝义皮影”冲击人们的眼球, 让“孝义皮影”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逐步为大众接受和青睐。 (3) 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 扩大孝义皮影信息发布的区域范围, 使其被广大的旅游者所熟知。 (4) 条件成熟后可到目标市场举办以“孝义皮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推介周”, 适时建立“孝义皮影网站, 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推介孝义、推介“孝义皮影”文化品牌, 为孝义皮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申太明.打造山西民俗旅游精品[J].今日山西, 2004, (2) .

最后的皮影 篇11

华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风淳朴,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皮影艺术,在这块土地上已绵延流传了两千多年。有专家称

“世界皮影在中国,中国皮影在陕西,陕西皮影在华县”。华县皮影以原生态的表演形式,被称作中华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吸引着众多的民俗、民艺学家及爱好者。

华县皮影的表演技巧正如古人所赞美的“一口诉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全本戏的表演由“前声”“签手”“上档”“下档”“后槽”五个人组成。共操持月琴、板胡、二弦、长号、唢呐、大鼓、小鼓、扁鼓、大锣、小锣、钗子、梆子、碗碗等二十多种乐器,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如同二十多人所组成的乐团。生、旦、净、末、丑均由“前声”一人演唱,同时“前声”还要操持月琴等五种乐器。银幕上的所有皮影表演都由“签手”一人所为。一双粗手,能在小小的皮影亮子上掀起狂风巨浪,厮杀出千军万马,能让本无生命的“牛皮娃娃”活灵活现,融入喜怒哀乐的生活情绪,摆弄出世间的千姿百态。

华县皮影的雕刻工艺更是线条流畅、粗细相兼、刀法娴塾、炉火纯青。过去华县人刻皮影要宰杀两岁左右的小牛的皮为原料,经泡、刮、磨、推、刻、凿、染、熨等十多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人物造型小巧玲珑,身高约三十五厘米,多为正侧单目形象,特殊人物也偶有正面造型,身子和头的比例为五比一,刀法多以镂空为主。一个复杂的皮影人物要用三十多把刀具,刀凿并用,刻凿三千多刀,刀线与凿孔相互衬托,点线分明,虚实相兼,使皮影雕刻图案简而不空,繁而不乱,充分体现了变化与统一的艺术法则。常用的图案有雪花、万字、梅花、鱼鳞、松针、星眼等。

华县皮影的染色简洁明快、对比强烈,以红、黄、绿、黑为主,牛皮本色留白,采用中国画的工笔重彩之法,以刀线分色,用单色平涂,使皮影色彩艳而不浮、厚重沉稳、耐人寻味。

华县皮影的造型设计神形兼备,惟妙惟肖,它经过千百年来无数民间能工巧匠和文人画家的提炼,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以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并吸收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砖、画像石和唐宋寺院壁画的风格,创造了及其生动的形象世界,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戏剧传奇人物和客观存在的自然万物,以及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如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封神榜》、《西游记》、《聊斋》等故事中的各种形象,都能在华县皮影艺术中找到。至今使国内外的设计大师和艺术家们赞不绝口,感叹至极!

华县皮影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一颗璀璨明珠。华县皮影的造型设计是中国民间艺术智慧的结晶。华县皮影的雕刻工艺是皮影艺术奇葩中更富魅力的精灵。

清乾隆年间,华县皮影发展进入盛行时期,班社多达20余家,分为“老腔”皮影和“时腔”皮影两大类。“时腔”即为现在的“碗碗腔”,其剧目多以言情故事为主,委婉细腻、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而老腔皮影的剧目则多以楚汉故事为主,粗犷激昂,铿锵奋进,至高潮时全台人员齐声吼喊,因此又称“满台吼”。乾隆十一年至三十年前后,因当时的人们厌恶战乱、向往安逸,粗犷激昂描述战事的老腔皮影逐渐被委婉细腻的“时腔”皮影所淘汰,从此华县皮影的音乐——碗碗腔一直兴盛不衰,流传至今。

皮影 篇12

皮影戏,别称灯影戏,是借助灯光透过镂刻的影人和道具在影布上的景象来完成表演的,影人的造型在皮影艺术表演中显得非常重要。其一,任务造型符合整体美法则,每个人物的头身手臂和总身高均有特定的比例,其外形轮廓的整体美也包涵了内部装饰的古典美,在设计刻制时由创作人在夸张中赋予艺术变形;其二,任务造型艺术化,设计的任务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影人的装束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皮影艺人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技巧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为皮影艺术增加了无穷的魅力,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不断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夏想德老人和他的弟子们专门为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准备露天皮影,还村里的男女老少前来欣赏纳凉。在他们的准备中,我们马上开展我们的调研工作,我们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他们一致提出“夏大爷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我的童年记忆中有不少欢乐是他给的。”他们很喜欢这种务农之余消遣的生活方式,并告诉我们夏想德老人和他的弟子们目前也是靠边务农、边演出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天色渐晚,在夏想德师徒的锣鼓配乐,具有应城方言特色唱腔环绕在我们耳边,露天皮影的表演开始了。他们为我们表演了《白蛇传》、《金钱记》等传统曲目。演完以后,我们与他们交流时,他们很淳朴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他们所接触的“最有文化、最洋气的年轻人”,很开心我们看得起他们,希望有机会能去大城市看一看!

从目前我们调研的情况,这些艺人生活困苦,一边打工、一边传授技艺,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实状况,可能会难以得到传承,这也是我们开展调研的初衷之一,希望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调研让更多的群体来关注以皮影艺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让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皮影艺术是时代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艺术魁宝,同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皮影也经历了由胜到衰的过程,许多技艺高超的皮影艺人相继去世,皮影一人逐渐减少,大量皮影戏道具残损失落,国内的专业剧团寥寥无几,这些导致了我国传统的皮影艺术逐渐走向衰落,尤其是收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演出市场的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皮影艺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是种手艺,我们也只关心它做出的产品,而手艺的内涵,没人关心,学的人少,手艺就渐渐失传了。为了更好的让皮影戏得到推广、传承,我们可以组织一个皮影戏的活动社团,将所有喜爱皮影,对皮影感兴趣的人组织在一起,定期组织活动;为皮影戏制作精美的宣传片;定期去各高校、社区开展皮影戏系列演出活动;在学校、社区里,义务教授皮影戏的制作方法,让更多人认识皮影喜欢皮影。

此次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关注非遗,推广皮影艺术在高校中的传承和研究”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学校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调研考察,在此活动过程中团队同学相互合作、积极进取为了更加了解社会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深入基层与学校以外的各个阶层的民间群众融入到一起,在此出发之前我们团队成员都为此项社会实践项目做了详细的分工与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了解,从几乎毫不了解到逐渐认识这项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文化再到深入学习它团队中的同学们都花了不少精力与时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前期充分的准备下,我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能够不断的深入皮影艺术文化的学习中去,在了解了皮影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状况与当代所存在的严峻形式下,我们自发的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在我们所经过的路途中、皮影戏的演出内外做了详细科学的调查,使我们更加深刻明白一个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现今几乎濒临灭亡的可悲与叹息。针现今所存在的这一现象我们“关注非遗,推广皮影艺术在高校中的传承和研究”团队希望尽自己的一些微薄的力量挽回这在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实践了解皮影艺术文化的同时大力宣传和推广皮影艺术的大众化,更加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这项工作中来,让我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得以传承。

上一篇:液压复合控制下一篇: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刍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